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4-10 08: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新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分析、解读了该条例实施后对事业单位的重要影响,引发了几点思考,以期引起大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再思考。
关键词 :概要;重要影响;思考
2014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2号下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人事管理条例),于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对事业单位普遍适用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国家法律层面作了规定,是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从此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将有法可依,同时也必将对未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人事条例概要
人事管理条例共分为十章四十四条,条例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分别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考核培训、奖励处分、工资社保、人事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均作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管理,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提升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增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公益服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重要影响
1.全面推行岗位管理
人事管理条例第二章岗位设置内容中第五条提出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事业单位要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并全面推行岗位管理。事业单位需深入实施岗位管理、合同管理,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岗变薪变。事业单位务必要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并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岗位管理的政策、规定,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2.公开招聘、竞聘上岗
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以外,新招聘人员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经过竞聘上岗,从而实现了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拔方式,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招人、选人、用人程序,这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活力,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3.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应与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明确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此举推动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终身制向聘用制转变,打破了多年来的事业单位固定用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人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机制,实现了事业单位人员能进能出,在人事关系出现争议时也有了法理依据。
4.考核工作绩效、实施绩效工资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三十二条分别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重点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这预示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将由固定工资向绩效工资转变,不再是干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彻底打破“大锅饭”制。
三、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为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用人机制转换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必将极大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有力增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
1.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岗位管理
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当前需要事业单位积极实施,切实迈出岗位管理改革的步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层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单位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从而逐步推进,使岗位管理适应组织的发展目标,最终达成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整个组织结构和岗位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上述岗位设置原则,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责,人尽其才,逐步形成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岗位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组织效能,实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
2.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事业单位要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认真思考、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事业单位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事业单位人员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从终身制向聘用合同制转变、从固定工资向绩效工作转变。事业单位人员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总要求,为事业单位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全面深入推行岗位设置管理
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载体。现行事业单位须以人事条例实施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按事业单位的管理、专技、工勤三个岗位类别、级别、职数进行岗位设置管理,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打破传统体制,打破身份界限,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岗位管理制度。
4.有利于积极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
人事管理条例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制的相关规定统一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开启了事业单位用人聘用制的转换,由过去的固定、终身用人,到现在的合同用人,用合同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这为事业单位推行科学的聘用制度、岗位理制度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人为因素的过多干预,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了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有序推行。
5.招聘录用新员工更加规范
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公开招聘,并规定了严格的招聘程序。当前,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已初步建立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新进人员的制度框架。今后事业单位新招聘工作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萝卜招聘”、“内部招聘”、“近亲繁殖”等问题的出现,促进了人员招聘的公开、公正,事业单位需严把人员入口关,真正把适合的、优秀的人才招进事业单位里来,切实、逐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素质,为事业单位科学、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保障。
6.积极推行绩效管理
人事条例中明确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重点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由此,事业单位今后需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结构完整、覆盖全面、管理规范、突出岗位绩效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为开展职工绩效考核奠定基础。事业单位需大力推行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员工兑现绩效工资,要重点体现出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正面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7.完善考核办法
人事条例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还应注意听取服务单位的意见和评价。事业单位需改变以往“德、能、勤、绩、廉”的单一考核模式,需依据条例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探索真正建立起适合事业单位特点、岗位特点,使工作绩效与岗位激励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上述仅为个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一点浅显认识,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同行们对事业单位改革再思考、再实践、积极行动、积极作为。我们深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大力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切实保障事业单位科学发展,迸发出生机活力和内生动力,助推实现中国梦。同时,事业单位改革之路也必然充满困难与挑战、矛盾与问题,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领导、协调、组织,全体事业单位长期不懈努力探索、实践,方能实现改革之成功,方能真正增强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属性。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全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篇2
关键词:信息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制度的内涵
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行为,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
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我国目前重要的任务,必须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1.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现金交换制度和支票使用登记制度。最重要的是认真的将收款的日期、金额、合同号、收款人以及交款人等现金交换及支票使用信息,然后要定期的核对来往款项。2.事业单位要完善收入合同的管理制度,设置专人来负责合同管理工作。3.在报销固定资产的采购费用时,必须有齐全的审批手续和发票。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发现账不符实的时候,一定要彻查原因。4.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利用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便于更快捷安全的管理财政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一些被事业单位垄断的领域,出现了许多可以与之抗衡的企业,这些企业打破了事业单位的垄断地位,给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并且,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的引入,给国内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人们对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及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在财务管理上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以便寻求稳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都采取的面向市场的运作机制,改制为自主面向市场的企业性经营模式,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不再由国家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就意味着每个事业单位要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实施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积极地投身于市场的竞争中去。更重要的是,目前,许多的大型企业已经采取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财务,而并非以某个人为中心。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必须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财务的管理核心是要构建一个网络财务工作平台,将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做到协同管理,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以及提高工作的效率。我国有关会计及财务的法律在不断完善,在争取与世界接轨,不断的改变需要财务管理部门要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创新。
现在是网络时代,无论什么领域要想跟上时展的脚步就必须做到与网络接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支持财务管理,这样才会有条件做到积极地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三、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1.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随着事业单位的自、单位规模的改变以及管理的不足而产生一些风险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解决这些风险的有效地办法。随着信息技术在财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实施中,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运营特点,制定合适的财务核算制度,完善规范财务的核算方法以及涉及到的账目处理程序,可以提高财务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同样通过系统反映出来的信息,及时反映财务上的资金变动情况,以便于实现监督及管理。
2.事业单位传统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1)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利益相关者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对其财务管理的关键人员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仅仅是从主观上判定,这就导致一些不够明确的利益相关者的决断,导致财务的整个过程都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2)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落后
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控制度不够严格,并且授权不明,这就导致了追究责任的困难程度,以及工作的懈怠现象,严重的导致一些不自觉的人钻了空子。而且会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效率不高。
(3)缺乏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对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风险的监管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的章程、所签的合同等一些硬性标准来衡量的,并没有将道德、文化、法律以及市场的约束考虑在内,用这种死板强硬的手段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4)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在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方面存在漏洞,依然以传统的行内公认的风险计算模型考核风险的发生率,这种方法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找出原因。
3.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1)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除了从国家财政提供的一部分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经营收入、企业投资或者是社会的捐赠。多种资金的来源很有可能导致一些人的逃避税收或者转移资产等非法行为,为此必须要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每笔账目的进出情况,使财务管理客观化,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影响,另一方面,提高财务上的核查核算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小结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做到积极地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一些以前由事业单位垄断的领域,不断被一些企业代替,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遭到威胁。要想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求取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更好的掌控和解决财务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要宋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简单探析[F].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9).
[2]庞启娜.浅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F].经营管理者,2011(05).
篇3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体制改革、人事管理、机构简化等方面相继取得一定的成效。信息化时展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同时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调查现状分析
1.1 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从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来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的问题,虽然针对档案管理,国家相继出台了《档案法》、《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对国家相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对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档案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的员工档案信息、业务资料信息等关系着事业单位及个人信息隐私安全,一旦出现差错,造成档案信息泄露,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乃至社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也反映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2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其工作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从当前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相关调查来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内部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加之档案管理人员调动较为频繁,在职责分工上也较为模糊,往往造成内部管理人员分工不均、职责不明确、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此外,一些事业单位中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加之环境条件因素的制约,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往往要求不高,一些工作人员多是从其他岗位借调到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的,总体来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2]。
1.3 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落后
在现代信息化发展条件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也逐渐融入现代信息化发展元素,但从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相关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多数事业单位在数字化建设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当前虽然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计算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其技术应用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技?g在具体的工作应用中还具有极大的挖掘利用价值。
1.4 事业单位档案检索效率偏低
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检索的方式一般有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手工检索仍是其中使用较为频繁的检索方式,但这一检索方式的检索速度慢,检索的准确率也相对偏低,加之多数档案信息输入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完整等情况,用手工方式来检索档案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在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计算机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水平较低,档案检索的效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相应地,档案的收集、利用和进一步的开发也会受到影响。
1.5 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工作不会创造经济效益”这样的管理理念,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也只是停留在浅层面的管理工作上,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档案信息资料整理归档保存管理,做到档案信息不泄漏,缺乏对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和管理,一旦涉及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数据标准统一等问题很容易出现档案资源漏洞问题。
2 加强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2.1 深化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如果还停留在原先发展水平,则会与时展中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不断发展中的档案管理需求时,深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2.2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
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信息资料整理和归档,而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等工作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其中的主体,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应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训,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持续提升。
2.3 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发展背景下,不断有新的技术被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也需要不断有新的技术元素融入其中并得到不断深入的应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量较大,单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来不断优化档案管理系统,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建设大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增加相关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硬件、软件设施建设条件,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在相关条件允许下,进一步加大对档案资源保护设备的投入,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进一步详细化、规范化,不断增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7]。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 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 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 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 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 寻找一些突破, 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 结合上级要求, 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 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 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 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 如: 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 如: 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篇5
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给指标管理带来的变化
1.绩效指标体系。以往国网公司仅制定省级电力公司及其他直属单位的年度绩效指标体系,地市供电单位的绩效指标体系由省级电力公司负责制定。但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在国网公司的基本建立,地市供电单位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趋于统一,为地市供电单位的绩效统一奠定了基础。
2.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国网公司2012版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改变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和电网建设六个部分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将业绩与管理、结果与过程指标分类,构建“业绩对标+管理对标”的基本体系框架。业绩对标指标围绕公司发展目标,从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四个方面,体现各单位经营发展的实际成果,客观反映“一强三优”目标实现程度。管理对标指标以“三集五大”为核心,从管理规范性、管理成效和管理手段三个方面,体现各单位管理的执行力和努力程度,客观反映“三集五大”体系管理水平。
二、地市电业局指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新的指标体系带来新的管理压力。不同的指标体系,往往意味着不同管理侧重点,甚至有可能带来重大的管理变革。如2012年版新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对同业对标工作进行了重大调整,也相应会要求企业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重大的调整。
2.“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给指标管理带来的新课题。“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后,必将带来组织架构变革、业务模式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等,如何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客观反映岗位特征、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贡献情况的量化指标体系,明确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实行严格考核,促进企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3.新旧指标体系的有效衔接成为新难题。如何确保绩效、同业对标管理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新课题。目前以信息系统为主的数据采集评价方式,对专业基础数据、企业职能管理的精益化水平提出了更严格要求。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1.做好导入新指标体系的预试和准备工作。做好2012年版同业对标和综合绩效指标体系调整预试与分析工作,对比优劣分析,细化分解责任,梳理明确数据采集方式。按权重大小区分核心、重要、一般指标分层分级管理,分专业建立预测模型,提高专业管控的针对性和预测能力,认真开展新指标体系的宣贯培训工作。
2.加强指标过程管控。一是精益企业经营目标分解。将绩效指标、同业对标指标等企业经营目标与任务按月细化分解,建立绩效指标溯源机制,落实部门管理责任,月度重点评价、季度全面评价。二是建立全口径目标优先和平稳争先激励机制,建立基础管理与指标绩效并重评价机制,调整优化县公司差异化同业对标体系,强化专业部门和县公司过程点评评价,设立全口径突出贡献指标和单项指标领先的激励加分项目,促进市、县管理绩效整体共优。
3.注重短板指标的改进。一是建立企业管理短板项目库。综合2011年指标绩效、同业对标等短板项目,结合内外部各类检查、评比中发现的短板项目、存在问题,动态梳理和整合建立企业管理短板项目库。二是全面实施短板项目整改提升闭环管控。项目化明确每个短板项目整改提升计划、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组织项目团队攻关,持续自我提升。三是常态开展企业管理评价。围绕部门(单位)运用管理综合评价卡的常态自评价,滚动修编与跟踪评价短板项目整改,提升各级组织自我管理能力。
篇6
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自7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至此,养老金并轨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该条例的出台也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有效的改革配套保障措施
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指导,也从国家政策层面确保各地养老保险改革的统一推进。但是,据分析,《条例》只是原则规定地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无具体的落实、检查、监督机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改革成本巨大
此次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可操作性保障措施。目前,事业单位的类别不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阻力也会不一样。比如,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推行企业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单位内部的职工,尤其是改制前退休的职工认为自己与其他事业单位职工一样,应获得同样的退休待遇。有些地方只改入口不改出口,即要缴费但领取待遇又与缴费没有关系,等等各种做法。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三)影响人才合理流动
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保障措施不到位,改革相对滞后,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对人员流动的不合理现象,已显露出来。目前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不够合理,呈现由企业流进事业单位的多、由事业单位流向企业的少。由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有效衔接,在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无法与事业单位接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到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没有来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解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社会保险将会很好地衔接,解除了企事业员工相互流动时的后顾之忧是现实问题。
二、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进展情况
2014年,被誉为“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之年被寄予厚望。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2013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今年3月,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家层面的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仍在综合研究,另外还会按照分步实施的方式,哪方面改革条件成熟,就会马上推行实施。对于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的问题,胡晓义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已给出答案”。报告里有一句话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列在2014年重点工作里面,所以是已给出时间表了。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00多万个,事业编制3000多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国务院的自7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大力实施。
三、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措施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确立了依据和方向,但是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同步实施。
(一)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比较混乱,有的参照企业标准,也有各种试点的,也有单位自行一套,更多的是和公务员一致的,难以找到统一的模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具体的配套机制是事业单位将建立普遍化的职业年金,利用职业年金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去资本市场投资,实现社保总体改革方针“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还应考虑妻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着手来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
(二)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如何使养老保险改革推进人才合理流动?按照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机关或企业时,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按照相关部门管理规定统一执行。
(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养老保险改革成本巨大,如何加强成本核算,或者说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是推进体制、机制顺利实施的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必须由国家财政保证供给。因此,在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基础上,应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养老保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其次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上变过去的基金制管理为资金式运营。
篇7
长期以来,在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体制内员工进得来出不去、上得来下不去的问题。《条例》的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将全面打破,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笔者就事业单位单方解除聘用合同进行简要论述。
一、聘用合同单方法定解除权
聘用合同的解除是指聘用合同的当事人在聘用合同签订以后,履行完毕前依法提前终止合同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聘用合同单方解除权,是指依法律或聘用合同约定,合同当事人一方享有的以其单方意思表示而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法定解除权是指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聘用合同,是一种无需对方当事人同意而可以单方决定解除合同的权利,其解除权的产生是由法律直接规定而非由当事人自己约定。
二、事业单位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法定条件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了三种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三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三、事业单位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程序及要求
第一,《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这一规定表明:事业单位行使此项权利一没有时间要求,只要满足工作人员旷工达到一定时限这一实体要求;二没有形式要求,可以口头、邮件或电话等其他形式通知。但在实践中必须注意,事业单位必须保留工作人员旷工的书面的考勤记录,并且是连续的考勤记录,以保留证据。
第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这一规定表明,事业单位行使此项权利必须满足一定的程序要求:一是时间要求,提前三十日通知工作人员;二是形式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而不是以口头、邮件或电话等其他形式通知。除了这两个条件外,事业单位必须保留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书面原始证明,以保留证据。
第三,《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这一规定表明,事业单位在送达处分通知的同时即解除聘用合同。
四、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法律后果
第一,事业单位一旦因聘用合同单方解除权有效行使,即发生聘用合同效力提前消灭的后果。
第二,《条例》没有规定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2002〕35号 )在进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设计的时候,对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进行了规定,包括:(1)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的;(2)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3)受聘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4)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的,应当妥善安置人员,不能安置受聘人员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同时规定了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的经济补偿标准,而且该标准没有年限限制。
篇8
(一)缺乏相关有效的改革配套保障措施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指导,也从国家政策层面确保各地养老保险改革的统一推进。但是,据分析,《条例》只是原则规定地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无具体的落实、检查、监督机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改革成本巨大此次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可操作性保障措施。目前,事业单位的类别不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阻力也会不一样。比如,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推行企业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单位内部的职工,尤其是改制前退休的职工认为自己与其他事业单位职工一样,应获得同样的退休待遇。有些地方只改入口不改出口,即要缴费但领取待遇又与缴费没有关系,等等各种做法。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三)影响人才合理流动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保障措施不到位,改革相对滞后,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对人员流动的不合理现象,已显露出来。目前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不够合理,呈现由企业流进事业单位的多、由事业单位流向企业的少。由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有效衔接,在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无法与事业单位接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到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没有来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解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社会保险将会很好地衔接,解除了企事业员工相互流动时的后顾之忧是现实问题。
二、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措施
(一)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比较混乱,有的参照企业标准,也有各种试点的,也有单位自行一套,更多的是和公务员一致的,难以找到统一的模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具体的配套机制是事业单位将建立普遍化的职业年金,利用职业年金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去资本市场投资,实现社保总体改革方针“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还应考虑妻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着手来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
(二)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如何使养老保险改革推进人才合理流动?按照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机关或企业时,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按照相关部门管理规定统一执行。
(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养老保险改革成本巨大,如何加强成本核算,或者说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是推进体制、机制顺利实施的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必须由国家财政保证供给。因此,在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基础上,应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养老保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其次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上变过去的基金制管理为资金式运营。
篇9
去年12月,我国民航CA981航班客机被劫机犯张振海劫持到日本,这一事件严重威胁了飞机和旅客的安全,给国家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暴露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公用印章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现已查明,为劫机犯代购机票的张绍勤(男,51岁,原首都机场边防局安全检查站政委,1985年因病免职,现在押),于年受聘到"全国企事业住宅研究会"工作,负责购买飞机、车、船票事务。该会购票用的介绍信均由张绍勤自行填写。张绍勤因亲戚关系为张犯一家代购机票时,使用了去年9月为"房改研究班"学员购票后剩余的盖有"全国企事业住宅研究会"印章的空白介绍信。而"全国企事业住宅研究会"系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1年该"研究会"曾要求公安机关为其刻制公章,因手续不全,被拒绝后,便违法以高价在个体摊点私刻了"全国企事业住宅研究会"和"全国研究所联谊会"两枚公章。
为严肃法纪,北京市公安机关于年12月31日查封了"全国企事业住宅研究会"的印章,依法传唤了该会主要负责人,并建议他所在的单位(北京现代管理学院)给予行政处分。鉴于"全国企事业住宅研究会"的成立及其活动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民政部已于年4月4日令其解散。为了吸取这一事件的教训,切实加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公用印章的管理,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民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社会团体和企业的登记管理工作。对非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和企业,应依法令其解散,并按有关规定收缴其印章。未经登记而擅自成立的社会团体和企业使用印章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主管单位承担相应责任。没有主管单位的民间组织,由该组织负责人承担责任。
二、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国发[]234号文件),健全内部公章使用和管理制度。对于违反规定使用公用印章的,应建议主管业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机关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篇10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差额事业单位的水库管理单位,如何在这场人事改革中谋求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人事改革带来的变化?将面临重大挑战。该文就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中的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淄博市;萌山水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较大变化,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特别是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了以往的“铁饭碗”和“终身制”,实现了人员的“能进能出”,全国3000多万的事业编制人员也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虽然《条例》没有明确工资增长机制和社会保险制度,但依然标志着国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合淄博市萌山水库的管理实际来说,应当在认真研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单位发展的方向,给出积极地应对。
1纠正落后观念,积极转变管理思路
1.1要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与创新,得益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实践,在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过程中,任何居于改革潮流之中的团体、组织或个人,都应该开拓眼界,反观自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组织,不管是事业的、企业的、民间的或是政府体制下的,都应当遵循发展的规律,任何违背潮流与发展的必然会停滞不前、直至被社会淘汰。具体到目前的事业单位来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和人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每一个单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改早与改晚的问题。
1.2要积极转变管理的思路现代人事管理视人力为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是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开发职工的潜能,以不断激发其工作动机,不断完善其工作技能,使人力的产出最大化。总之,解决认识问题,一要明确事业单位改革是必然,二要明确改革要以“人”为中心展开,从“人”上下功夫。每一名事业单位员工都要有忧患意识,理智地选择与适应。
2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事业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考核奖惩等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从根本上打破铁饭碗,提升全员团队意识和执行力。在推进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稳步推进,稳定发展,改革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计划、一步步地推进。目前就水库来讲,要划好分界线,归好实验田,原事业管理的严格按事业管理政策和上级决策稳步推进、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要积极探索思路,为单位改革积累经验。通过平衡规范的管理探索,在确保水库基本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推动水库事业加快发展进步。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1找准问题事业单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有公益性、服务性、公有性、实体性的特征。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现有的体制已经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政事不分,职责不清;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管理自不到位;机构性质行政化;价值取向偏离;管理不规范;人员无法进行合理流动;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等。要组织学习《条例》,让水库全体职工明白改革为什么,改革怎么改,改革难在哪儿,改革带来什么,以确保职工支持改革。
3.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要建立岗位管理体系,制订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部门职责,让职工知道该干什么。2)建立工作管理体系,制订管理标准,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让职工知道该怎么干。3)建立工作考核体系,明确奖惩制度,提升员工工作执行力和积极性;按要求修订基础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人员进出、职称管理、薪酬管理、社保管理等制度。4)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以优化岗位配置、完善薪酬体系为中心,激发工作热情,活化工作氛围,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5)深入岗位调研,全面开展岗位分析,理顺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充分考虑员工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结合每个岗位的工作条件、素质要求、工作内容、职责任务等,制定岗位优化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编制体系。重点岗位定岗定编,有效避免岗位配置的随意性;逐步探索岗位活化、流动机制,在部分岗位试点定期轮岗、竞争上岗。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实现能上能下。6)按照中央事业单位改革步伐,适时推行薪酬体系改革。以岗位分析和优化配置为基础,逐步探索与水库管理发展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充分考虑岗位差别,结合每名员工的实际价值体现、业绩贡献等,逐步建立结构清晰、分配合理、科学简捷、激励性强、兼顾保障的薪酬体系。
3.3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强化执行力、提升管理质量为目标,以安全生产和经营服务为重点考核内容,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地开展好检查考核工作。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手段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4找准突破,积极探索
4.1实行企业竞聘上岗水库领导敢于实践,周密部署,印发了《企业岗位设置方案》《企业管理岗位设置方案》《2014年度企业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竞聘动员大会、报名及资格审查、竞聘人员抽签、竞聘演讲及答辩、评委打分及分数统计、组织研究、聘任形式顺利开展了企业干部竞聘,使水库的一批年轻骨干力量走上领导岗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此次竞聘对今后岗位合理流动、优化组织配置、激励员工职业发展给出了积极的信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中,这将有力解决水库企业职工的职称聘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