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22 03:4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篇1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为满足本省对粮食、棉花和其他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划定并特殊保护的农田。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保护基本农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保证农业用地,兼顾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制定措施保持基本农田面积的稳定。

第四条  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当保持在人均1.1亩以上。省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省农业部门编制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各市(地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全省统一规划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基本农田按土地质量等级和综合生产能力划分为三级:

(一)高产稳产农田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中产农田为二级基本农田;

(三)一般农田为三级基本农田。

第五条  县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县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质量的监督管理。

县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水利、规划、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协同土地管理和农业部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和农业部门指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第六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水利、规划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应当逐块定位、划界,设置永久性保护标志,制定保护措施,建立档案,并向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所需经费,从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列支。

第七条  国家鼓励开展培肥地力、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和等级的活动。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做好基本农田的土壤营养诊断、肥力测定、配方施肥等服务工作。

第八条  使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兴修农田水利、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提高地力的义务。

对破坏耕地和掠夺性经营等造成基本农田地力下降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九条  对保护基本农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非农业基本建设一般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必须严格控制占用面积,可以利用三级基本农田的,不得占用二级基本农田,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外,不得占用一级基本农田。

占用三级、二级基本农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须经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凡可能对基本农田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其污染防治方案必须经项目主管部门的同级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审查同意,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资金和污染防治措施未落实的,不准进行建设。

第十二条  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从事非农业基本建设,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外,用地单位还应当开发同等面积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开发基本农田确实没有条件的,应当缴纳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

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标准:

(一)三级基本农田缴纳征占土地实际价格的30%至60%;

(二)二级基本农田缴纳征占土地实际价格的60%至80%;

(三)一级基本农田缴纳征占土地实际价格的80%至100%。

不能开发同等面积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又不缴纳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第十三条  占用基本农田中的菜田,按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开发同等面积和质量的基本农田或者缴纳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的,免缴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

第十四条  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收缴,县留用70%,上交市(地区)20%,上交省10%;计划单列的县级市留用70%,上交省30%。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由同级财政专户储存,由土地管理部门商农业、水利等部门统筹安排,必须专项用于基本农田的开发和改造,不得挪用。

挪用基本农田占用补偿费的,必须全部退回挪用款额,并由其所在单位、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主要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个人非法占用的,以贪污论处。

第十五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责令其退还非法占用的基本农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基本农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按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面积,每平方米处以10元至15元罚款;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居民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住宅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

对拒绝、阻碍基本农田保护管理监督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篇2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列入政府目标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当根据基本农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并与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  省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县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994年耕地面积的80%。

省人民政府根据全省实际,确定基本农田的布局安排,并向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逐级下达到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村社。

第七条  下列耕地原则上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平原和丘陵一、二台土的水田和旱地;

(三)大、中城市蔬菜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和良种繁育基地。

第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本农田按两级划分:

(一)高产、稳产农田,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按计划实施治理改造的中低产田,以及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或其委托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省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国家和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发给《基本农田占用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占用基本农田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占用二级基本农田3亩以下(“以下”含本数,下同)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占用二级基本农田3亩以上10亩以下的,由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其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可以审批占用3亩以上20亩以下的二级基本农田);

(三)占用二级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成都市和重庆市占用20亩以上)1000亩以下、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占用二级基本农田1000亩以上、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

第十二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安置外,由用地单位或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不符合规定的,依照下列标准缴纳或者补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以下简称耕地造地费):

(一)一级基本农田每亩按征地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偿费,下同)的2倍计算;

(二)二级基本农田每亩按征地费的1倍计算。

第十三条  小型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程项目,以及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菜地,已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免缴耕地造地费。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能源、交通、通讯、水利、国防军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免缴耕地造地费。

第十四条  耕地造地费由批准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对收取的费用,按省、市(地、州)各20%,县(市、区)60%的比例分配,并交当地财政专项储存,专项用于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以及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管理工作。耕地造地费由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按50%的比例安排使用。

耕地造地费的具体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制定的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标准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当地的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十六条  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增施有机肥,保持和培肥地力。在土地承包期间,地力升级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奖励;地力降级的,由经营者予以赔偿。

第十七条  在使用、保护和管理基本农田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合理利用耕地成绩显著的;

(二)对开发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有重大贡献的;

(三)积极检举揭发乱占滥用耕地、破坏耕地行为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由土地管理部门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处理。

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本市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建设项目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其他耕地的,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市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基本农田开发,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以及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划定

第九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区、县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乡、镇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具体地块。

第十条本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国务院确定的本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下达。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各自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不减少。

第十一条下列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高产、稳产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以及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第十二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区、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区、县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

第十四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擅自改变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负责其所有的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承包者是该农田的保护人。

第十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

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十七条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

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由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八条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农田的,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

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九条耕地开垦费由市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上缴财政部门管理。耕地开垦费必须专款专用,用于新的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不得挪作他用。其使用计划,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情况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新的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由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耕地开垦费的标准为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元。耕地开垦费的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满一年不使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基本农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标准,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国有土地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

第二十二条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二)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

(三)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气、废渣;

(四)其他损害基本农田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兴修水利,保持水土,防止耕地沙化、盐渍化,增施有机肥料,坚持秸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第二十四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

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状况变化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在基本农田的营养分析、肥力测定、配方施肥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五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

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二十六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

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七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

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经批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上兴建国家和本市重点项目

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得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的同意。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二)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的;

(三)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规定,

毁坏种植条件的,由市或者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恢复种植条件,处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一倍至二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标志的,由市或者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篇4

一、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在耕地上建房。对不符合建房条件和用地规划非法占用耕地的已建成房屋(包括临时搭建简易房屋、构筑物)以及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的,一律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责令自行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立案查处,依法。

二、严厉打击擅自买卖农村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和占用耕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一经发现,依法查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报批程序和依法执行报批制度,严格控制城市居民到农村建房。

三、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即:不准(除法律规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它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耕地新建砖瓦窑,不允许从耕地取土烧砖。

四、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进行其它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对已造成基本农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复垦。

五、禁止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使用宅基地,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一户用地面积使用耕地不超过130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超过21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不超过180平方米。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篇5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省长、主席、市长为第一责任人。

三、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根据《纲要》确定的相关指标和生态退耕、自然灾害等实际情况,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考核指标建议,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下达,作为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四、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从20**年起,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考核一次。考核的标准是:

(一)省级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国务院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

(二)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指标。

(三)省级行政区域内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后,补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与质量不得低于已占用的面积与质量。

同时符合上述三项要求的,考核认定为合格;否则,考核认定为不合格。

五、考核采取自查、抽查与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每年组织自查,并向国务院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

(二)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统计局等部门,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抽查,作出预警分析,并向国务院报告。

(三)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年,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统计局等部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报国务院。

六、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提供的各地区耕地面积、生态退耕面积、基本农田面积以及分等定级的数据,将作为考核参照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要按照国家统一的规范,加强对耕地及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测,在考核年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提交耕地、基本农田的面积和等级情况的监测调查资料,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国土资源部采用抽样和卫星遥感监测等方法和手段,建立抽样调查制度和监测网络,会同农业部对耕地、基本农田面积和等级情况进行核查。

七、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且成效突出的给予表扬,并在安排中央支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时予以倾斜;对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的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和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整改期间暂停该省(区、市)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篇6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促进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县煤炭储量26亿吨,含煤面积2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1%。现有矿井5对,年产煤炭1000万吨,随着煤炭开采能力的不断扩大,采煤塌陷地问题日趋突出。目前全县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地累计已达6000多亩,且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增加。大量地表交通道路、水利灌溉和地下水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同时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一定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治理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采煤塌陷地

根据《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县土地复垦规划》,结合实际,抓紧科学编制塌陷地治理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国土资源局要根据土地开发复垦规划,结合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结合各矿区实际情况,逐年编制塌陷地治理计划,并分解下达到各复垦义务人。治理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在组织塌陷地治理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实施综合开发,实现综合效益。要按国家规定,对塌陷地治理实行项目管理。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凡是已经稳沉的塌陷地区,要作为一个项目综合规划设计。治理工作要坚持种、养、建、游一体布局,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环境面貌、生态条件与生产建设统筹安排。塌陷地平均深度不超过1.5米,且非常年积水的采煤塌陷地,一般应在塌陷稳沉后两年内治理为农用地;塌陷平均深度超过1.5米或不超过1.5米且常年积水的采煤塌陷地,应在塌陷稳沉后三年内按照综合开发、经济合理的原则,治理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三、加大投入,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步伐

按照《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有关部门要督促复垦义务人依法履行复垦义务,没有条件复垦或复垦经验达不到要求的义务人应缴纳复垦费。塌陷基本农田的复垦费缴纳标准,按《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塌陷非基本农田的,复垦费缴纳标准按《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原则上按不低于耕地开垦费的标准收取。

篇7

关键词:调查;基本农田;认定;工作内容

收稿日期:2011-03-22

作者简介:张慧江(1963―),男,贵州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测绘工程检验与管理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213-03

1 引言

为了全面掌握册亨县基本农田实际情况,确保基本农田调查工作质量,保证基本农田图件、数据、实地三者一致,建立册亨县基本农田数据库,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划定基本农田的保护区,以建设促保护、推进基本农田的质量提高,实现可持续利用,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对该县的基本农田情况作了全面调查。

2 基本农田调查工作准备

2.1 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分工负责

县国土资源局规划股负责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基本农田调整的有关资料;用地股提供建设项目占用、补划基本农田资料;土地整理中心负责提供土地开发复垦资料、图件;法规股负责提供历年违法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相关档案,表册资料;地籍股负责提供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涉及基本农田有关的灾毁资料,将提供的资料落实上图;各基层国土所负责现场踏勘勾绘。

2.2 有计划、分步骤,确保进度和质量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制定了工作方案,将整个工作分成资料收集、实地核查、核实认定、数据库建设、最终成果检查验收5个工作步骤。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位,对各部门职责明确到位,对内职能分工到位,规定了各项任务完成期限,有效保障了基本农田调查上图进度和质量。

2.3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成果质量控制

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基本农田调查上图精神,提高对基本农田调查上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上图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基本农田调查成果质量“三检一验”制度,即作业队伍自检、各乡镇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检查、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检查、县级验收确认制度。

3 基本农田调查工作内容

3.1 数据采集与整理

3.1.1 数据采集

充分利用收集的第2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含基本农田信息的1∶10 000、1∶50 000纸质基本农田分布图以及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调整等资料,采集基本农田的基础资料。

3.1.2 数据整理

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县级基本农田划定图、基本农田汇总表、基本农田划定和补划的相关文字资料在内的图件资料,表格资料和文字资料。从而达到了基本农田规划、补划、调整图件与相应批准文件表述一致;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的地块标绘清晰的要求。

3.2 调查上图内容

建立基本农田要素层,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基本农田落实上图,将基本农田保护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反映出调查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状况。基本农田面积统计,统计汇总出调查区域内基本农田的面积和基本农田图斑地类面积。基本农田图件编制,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及县级、乡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3.3 上图方法

由于划定的基本农田资料没有电子图件,如将纸质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调整图件扫描矢量化后,与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图斑层套合,将会使基本农田划定、调整资料上的保护块的界线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图斑界线之间产生间隙,且会出现很多碎多边形。如用目视判读转绘法,利用地形因素,参照影像判读在调查底图上,确定基本农田位置、范围、地类,从土地利用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的方法比较适宜。因此,采用判读转绘法。

(1)依据基本农田划定、补划、调整图件上的基本农田保护块界线,目视判读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相应位置上,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块界线。

(2)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中的上图要求,对提取的基本农田保护块,逐一输入属性数据。

(3)对基本农田保护块层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的进行修改,对基本农田上图内容、基本农田保护块与提供的基本农田划定、调整、补划数据是否一致进行检查,对不一致的进行修改完善。

(4)将基本农田保护块层与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层叠加,提取基本农田图斑,建立基本农田图斑层。添加基本农田图斑层属性数据。

(5)对基本农田图斑层数据进行拓扑处理,对不满足拓扑要求的进行修改。

3.4 基本农田认定

(1)2009年9月22日原有基本农田采集上图完成后,出标准分幅图和统计汇总表交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用地和基本农田划定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认定,提出完善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原有基本农田上图成果。

(2)2009年10月25日根据原有的基本农田成果,由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划补的地块后,再进行数据采集、上图,形成成果后。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组织用地股、地籍股等相关部门检查核实基本农田调查成果与所提供的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和调整的资料是否一致;是否严格遵循《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基本农田上图的位置、界线、范围、分布与基本农田划定图件是否相符;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经核实认定,其成果完全符合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

3.5 数据编制与数据汇总

将数据库中的行政界线层、地类图斑层、线状地物层与基本农田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叠加,形成基本农田分布图。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中的编制要求分别编制出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和县级、乡(镇)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以基本农田保护块为单位,利用基本农田图斑层中“基本农田图斑地类面积”字段属性值,计算基本农田保护块范围内各基本农田图斑的地类面积,生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统计表”。再由计算机逐地块统计到村,由村汇总到乡镇、再到县形成一整套的基本农田数据,生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汇总表”。

3.6 质量控制管理

(1)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用制度来控制各环节的工作成果质量,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把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

(2)制定技术操作规范,统一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达到了操作规范,质量标准统一的目标。

(3)及时沟通、请示、协商解决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沟通、协商解决,对无法处理的技术问题及时的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技术专家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工作进度又确保了成果质量符合规范。

(4)从各个环节的细节抓起,细划了工作任务,从这项工作的开始就严格要求,抓好了原始资料的选用和审核、到基本农田数据采集、上图、建库、检查、图件编制、统计汇总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严格检查审核,无论哪个环节不合格就返工,不把问题带到下个环节,从而确保了工作成果质量。

(5)落实责任,严格检查,对每个环节实行了由作业人员自查,技术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个环节,原有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完成后,交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进行检查审核,并修整存在的问题,待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提供补划图件后,先从数据采集开始,到工作完成自检合格后,再提交到册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办公室审查认定,从而确保了工作质量。

4 基本农田调查工作成果分析

4.1 基本农田的面积及构成基本农田的地类分布状况

通过本次调查,册亨县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划定9 918块基本农田保护块,面积为33 143.54hm2,由耕地和其他地类构成,其中耕地31 024.46hm2,其他地类2 119.08hm2(园地0.04hm2,林地65.85hm2,草地5.2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99hm2,交通运输用地458.85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71.09hm2,其他土地1 115.04hm2)。

4.1.1 基本农田地类结构

册亨县现有耕地31 024.46hm2,本次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基本农田净面积31 011.41hm2,其中水田为基本农田的8 149.78hm2,占基本农田的26.28%;旱地22 861.63hm2,占基本农田面积的73.72%。

4.1.2 基本农田的分布情况

者楼镇基本农田总面积1 865.88hm2,其中水田637.31hm2,旱地1 228.57hm2。坡妹镇基本农田总面积4 416.38hm2,其中水田1 005.87hm2,旱地3 410.51hm2。冗渡镇基本农田总面积3 081.25hm2,其中水田538.62hm2,旱地2 542.63hm2。丫他镇基本农田总面积2 622.71hm2,其中水田936.3hm2,旱地1 686.41hm2。巧马镇基本农田总面积4 427.50hm2,其中水田692.49hm2,旱地3 735.01hm2。秧坝镇基本农田总面积1 423.08hm2,其中水田650.58hm2,旱地772.50hm2。双江镇基本农田总面积1 398.76hm2,其中水田328.32hm2,旱地1 070.44hm2。 岩架镇基本农田总面积1 973.14hm2,其中水田578.87hm2,旱地1 394.27hm2。八渡镇基本农田总面积1 274.65hm2,其中水田483.72hm2,旱地790.93hm2。庆坪乡基本农田总面积2 617.76hm2,其中水田520.59hm2,旱地2 097.17hm2。达央乡基本农田总面积930.53hm2,其中水田355.28hm2,旱地575.25hm2。威旁乡基本农田总面积2 868.58hm2,其中水田636.77hm2,旱地2 231.81hm2。弼佑乡基本农田总面积1 218.58hm2,其中水田605.34hm2,旱地613.24hm2。百口乡基本农田总面积892.61hm2,其中水田179.72hm2,旱地712.89hm2。

4.2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汇总数据与划定数据分析

4.2.1 基本农田上图概况

原划定基本农田面积31 505.0hm2,其中水田10 761.3hm2,旱地20 744.2hm2,本次调查基本农田上图面积31 011.41hm2,黔西南州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分配给册亨县基本农田保护指标31 000.0hm2。册亨县本次调查基本农田上图面积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要求。统计结果显示册亨县基本农田现有面积是31 011.41hm2,就是说册亨县现有基本农田面积略大于上一轮土地规划中基本农田的面积,在数量上没有减少。

但是在基本农田上图的过程中发现基本农田地块范围已经与原来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原因是由于上一次基本农田成图和统计方法与本次基本农田上图和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同时历年来的建设特别是农民建房占用了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加之历年来的土地开发整理和自然灾害、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每一种因素都导致了基本农田在位置和数量上发生了变化。

4.2.2 基本农田减少及补划情况

本次调查基本农田上图面积比原划定基本农田面积减少493.8hm2。通过分析资料得到减少的原因包括1册亨县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占用原划定的坡度比较大的基本农田105.0hm2。因水冲、沙压、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毁损的基本农田占26.3hm2。3册亨县龙滩电站库区淹没区淹没用地占用基本农田362.5hm2,涉及岩架镇118hm2、达英乡59.7hm2、坝赖镇107.63hm2、百口乡68.47hm2、弼佑乡5.46hm2、八渡镇2.65hm2。这部分需补划的耕地,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在广西河池地区用专款购买了省外耕地指标,以占补平衡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4册亨县平班水电站建设项目需补划4.82hm2,按照基本农田补划原则、依据和技术要求,通过调查摸底、地块踏查、质量评估,基本农田补划领导小组审核,从调查选取的补划地块中,补划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面积5.06hm2。按技术要求上图,从而保证了二次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成果数据、图件和实地3者一致的目标。

5 结语

由于基本农田图件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成图精度不一致、数学基础不一致及其他原因,导致基本农田保护块的范围线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地类图斑界线不能吻合。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分析造成界线不吻合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块的范围线。比如因成图精度或数学基础不一致而导致界线不一致,且经过坐标转换和几何纠正处理后,基本农田保护块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基本一致的,建议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块的界线;如果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界线不一致,且通过坐标转换和几何纠正处理后,基本农田保护块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类图斑的空间位置、形状也不一致的,原则上应以经基本农田划定部门认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块界线上图,或由基本农田划定部门确定此类基本农田保护块的界线。

由于册亨县行政村、图斑、面积等变化,基本农田保护责任需要重新调整落实。根据册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及时与各乡镇、村联系,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合并,重新落实,确定保护面积,落实保护责任;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确保复垦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做到先补后占,实现占补平衡;建立耕地储备库,将可流转型的耕地资源纳入耕地储备库,并加以保护,以备应急。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2007.

[2]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TD/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北京: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2007.

[3]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GB/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北京: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2007.

[4]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土调查办发[2007]54号[R].北京: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

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精神,我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通过划区定界,建立标准化基本农田保护区,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探索长效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我乡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通过建制度抓落实,在乡、村、组、户四级联动下,通过保护区划定,使保护区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以点带面促进全乡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规范化,自觉化。

二、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保护基本农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措施,确保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的贯彻落实,坚决杜绝非法占用、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发生,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乡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其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基本农田保护相关工作的实施,办公室设在严店国土建设管理所,吴光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划区定界明确任务

根据我乡实际,全乡以村为单位划为15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埋设固定标牌,同时划定具体界限,标明面积,土地用途,以及保护区具体责任人、监管人等。乡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各保护区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网络体系,具体落实到村、组、农户,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田块承包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主要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一)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二)规范加强基本农田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和档案标志,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步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系统。

(三)完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章制度。研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四)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集中投入机制。

四、基本农田建设要求

(一)基本农田标准化

保护区基本农田经过土地整理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土地集中连片。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无零星分散建筑物、无废弃地、无闲散地。

2、田块平整、规则。基本农田要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要求。

3、水利设施配套。基本农田排灌水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坡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旱地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4、田间道路通达。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适应耕作和田间管理要求,同时适应机械化耕作需要。

5、防护林网配套。主干路、沟、渠两旁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

(二)基础工作规范化

1、档案资料完整齐全。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具有统一标定的区、片、块位置和编号,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图表册等有关资料要整理归档,永久保存并做到逐级备案。

2、数据资料及时更新。规范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基本农田变更统计制度,落实动态监测措施,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要及时反映到基本农田登记表并落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图表册与现状一致。

3、保护标志统一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要经济适用、整洁持久,主要设置在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标志内容要明确保护范围、面积、要求及责任单位等。

(三)保护责任社会化

1、完善责任体系。完善乡、村、组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管制度,形成执法监察网络;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利用好土地日,采用宣传车巡回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知识,使群众家喻户晓自觉遵守;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

2、明确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范围、期限、责任人应当明确,并与实际一致,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应注有保护面积和责任人。

(四)监督管理信息化

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可靠,信息采集、处理、上报、反馈及时有效,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和利用变化情况,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由政府拨付一定的资金,对受自然灾害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及时整理,维护。

2、定期巡查。结合“四个工程”定期巡查制止破坏和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并大力宣传保护基本农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重要意义。

篇9

    【英文关键词】 Soil Pollution; Hazard; prevention and cure

    【正文】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多种类型。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物。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700公顷,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公顷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全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2.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则需要很长的治理周期和较高的投资成本,造成的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 土地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很长的时间。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土壤污染很难治理,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三、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刑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法》《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另外,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于1995年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尽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但大多针对经济利用、土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规划及土地权属问题方面,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分散而不系统,缺乏具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我国现有的土壤保护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罗列的污染种类的滞后性,该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该法于1989年颁布,但是对于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以上的罗列已经基本概括了所可能发生的污染种类,而这不发放置今日,就存在着些许的滞后性,无法穷尽污染种类,致使污染发生之时,无追究污染着责任的法律依据,其应当包括有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乱堆放生产废物和消费废物,以及包括生物性污染在内的污染及其他可能造成土地退化的不良(有害)影响;

    (二)《土地管理法》 1.调整对象的局限性《土地管理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对于防治土壤污染,该法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在第35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这条规定是在《土地管理法》第4章,耕地保护当中提出的,而并非在总则当中对此问题加以表述,这就导致了这部法在调整土壤污染问题时,调整对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2.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的缺乏性该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字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该法第36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可以看出的是,该法对于基本农田的用途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其他耕地的利用范围则放宽限制,而兴建乡镇企业则又放宽了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条件,而乡镇企业产生排放的“三废”物质,则是导致农村土壤污染的最大元凶,而对于乡镇企业和基本农田土地布局和使用规划的缺失,又是导致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耕地污染严重的原因。

篇10

第一条 为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__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耕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本办法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全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

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的管理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耕地质量监测、新增耕地地力评定及其他与耕地质量相关的工作。

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第五条 耕地保护坚持总量控制、占补平衡、用养结合、生态管护相统一的原则。

第六条 生产建设活动用地应当集约节约利用,科学挖潜存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第二章 耕地日常保护

第七条 耕地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度。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包括:

(一)耕地保有量;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新增耕地面积;

(四)其他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内容包括:

(一)耕地保有量;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其他内容。

第八条 耕地保护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对县(市、区)人民政府耕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并对耕地保护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农业部门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调查评价制度,并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实行特殊保护。

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投入,维护排灌工程设施,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

第十一条 土地承包经营者应当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地力,防止土地污染。

第十二条 生产建设活动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耕地损毁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进行复垦。

有条件复垦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对复垦土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交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没有条件复垦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第十三条 生产建设活动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耕地排放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

第三章 耕地占补平衡

第十五条 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用单位应当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应当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开垦耕地。

耕地开垦费按照被占用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法定倍数收缴;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法定倍数的最高值收缴;使用易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按照指标交易价格收缴。

使用易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应当依法报经批准。

第十六条 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被占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补划。本行政区域内没有条件补划的,应当依法申请易地有偿补划。

第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提供占补平衡指标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补偿。

第十八条 补充耕地责任单位按下列规定确认:

(一)城市批次建设用地,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村庄、集镇批次建设用地,由所涉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

(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四章 农村土地整治

第十九条 农村土地整治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农村土地整治包括: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整治建设;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三)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与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五)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六)土地整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组织实施。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监理等单位。

第二十二条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项目的验收内容包括:

(一)规划 设计和预算计划执行情况;

(二)新增耕地数量完成及质量情况;

(三)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四)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五)土地权属调整落实情况;

(六)成果资料归档情况;

(七)其他内容。

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促进项目有效利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而不缴纳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以应缴纳土地复垦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向耕地排放废水、固体废物等对耕地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由环保部门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