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21:1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篇1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预案的适用范围

(一)本公司港口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工作; (二)本公司港口的防汛抗洪工作;

(三)其他对本公司港口构成重大危害的如:台风、雷电、地震、暴雨、高温、大雾、冰雹、低温等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二、组织机构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士勇(总经理)

副组长:周学民(副经理、总工) 彭永宁(书记、工会主席)

成 员:潘万里(总调度) 周成友(工程部长) 龚 磊(安全员) 曾洪基(设备部长) 李军涛(技术部长) 丁宝来(管桩部长)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设在本公司生产副经理办公室,负责本港口预防自然灾害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

(一)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下,根据掌握的信息,指挥本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协调处理有关事宜;

(二)向本公司职工防风防台和防汛抗洪通知; (三)监督、检查本港口预防自然灾害措施的落实工作; (四)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和向上级部门报告本公司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有关情况;

(五)做出优先安排抢险救灾; (六)对本公司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工作进行指导,促进本公司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技术和水平;

(七)督促本公司开展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宣传教育,并指导其开展港口预防自然灾害抢险技术培训和演练。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三、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要求

(一)大型港口机械防风防台工作要求

1、应当对大型港口机械的防风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完好并具备防风防台能

力;

2、大型港口机械作业的码头和场所,应当根据当地陈风或者台风的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锚定装置,对不具备防风防台能力的码头和大型港口机械应当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其具备防风防台能力;

3、正常使用的大型港口机械应当完备、有效,并具备有足够的制动力距。

轨道式大型港机应当符合《港口大型装卸机械防风的暂行规定》第八条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应当配备防滑和制动装置,其中防滑装置须保证设备在15米/秒到3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滑移;

2、选择配备防止风的水平力和上拔力的装置时,须保证设备在35米/秒到5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本辖区50年最大风速历史记录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按照50年最大风速设防;

3、行走轨道应当平整,轨道两端应当设置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板制成的挡块,并与码头基础紧固联系在一起;

4、应当配备防风预(警)报装置,并进行技术测试,以满足对设计风速警示预报的要求。

(二)港口防汛抗洪工作的要求

1、日常的港口防汛抗洪工作实行“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排大涝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3、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平战结合。

4、为港口抢险救灾工作所进行的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参与抢险救灾指挥等提供技术保障。

(三)港口预防其他自然灾害的工作要求

1、针对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应及时认真总结救灾工作经验。充分认识辖区其常见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把握灾害发展趋势,结合本港口实际,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2、坚持灾情会商制度。预警信息。 3、抓好本港口自然灾害信息报送工作。

4、建立港口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和信息管理平台。增强港口防灾救灾综合管理能力。 5、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上级政府各部门以及110、119、120等应急力量的协调联系,全面提高港口应急救援能力。

6、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如遭受自然灾害时期的24小时救灾抢险工作值班制度,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港口自然灾害信息,确保应急抢险救援高效快捷。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四、港口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港口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开展抗灾救助工作。根据港口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设立以下四个响应等级:

Ⅰ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需要由国务院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Ⅰ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最终由国务院启动Ⅰ级自然灾害的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本公司负责配合上级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本公司受到灾情后,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向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在应急时期,还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畅通,专人值守,及时组织抗灾自救工作,并请求上级部门协助开展救灾,派驻救灾队伍。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通知,确定终止Ⅰ级响应。

Ⅱ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需要由省政府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Ⅱ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最终由省政府启动Ⅱ级自然灾害的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本公司负责配合上级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本公司受到灾情后,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向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在应急时期,还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畅通,专人值守,及时组织抗灾自救工作。此外,还应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分析灾难形势,落实救灾措施,请求上级部门协助开展救灾,派驻救灾队伍。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通知,确定终止Ⅱ级响应。

Ⅲ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需要由江门市政府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Ⅲ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最终由江门市政府启动Ⅲ级自然灾害的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本公司负责配合上级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本公司受到灾情后,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及时向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情况。在应急时期,还需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9时前汇总灾情信息,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网络24小时畅通,专人值守,及时组织抗灾自救工作。此外,还应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分析灾难形势,落实救灾措施,请求上级部门协助开展救灾,派驻救灾队伍。

(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上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通知,确定终止Ⅲ级响应。

Ⅳ级响应

(一)灾害损失情况

本港口区域内,遭遇自然灾害时,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港口自然灾害事件。 2、紧急转移安置人员不足1000人的。

3、需要由新会区政府决定的抵御自然灾害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

本港口遭遇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后,应立即向上级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本公司应急工作人员立即进入抗灾抢险应急状态,实施救援。

(三)应急响应

1、本公司应急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港口自然灾害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港口自然灾害会商,做好抗灾抢险技术服务工作。

2、信息收集和处理

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期间,安全员需密切留意气象部门发出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等相关信息,负责对港口自然灾害情况进行收集和综合处理,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司领导和应急指挥机构。

3、通讯

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期间,参与港口自然灾害应急的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保证通信畅通,手机必须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

4、指挥与协调

当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预案启动后,本公司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应急置工作,必要时建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置工作。

灾害现场的指挥与协调以现场指挥部为主,有关人员应当遵照现场指挥部的应急工作部署,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应急置工作。

在必要时,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或聘请有关专家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提供相关专业咨询,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5、紧急处置

(1)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后,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本单位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正确处置救灾。 (2)应急处置措施

本港口遭受上述Ⅳ级的自然灾害后,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需做好如下工作:①要求立即组织建立应急队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港口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医院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2.自然灾害防范措施意识

3.预防地震应急预案

篇2

目 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则

1.4适用范围

2、基本情况

3、启动条件

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5、应急反应

6、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

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救灾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救灾职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试行)》、《××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3编制原则

实行村支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分工综合协调、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用于本村范围内的暴雨、洪水、台风(包括亚热带风暴)、干旱、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等)、地质灾害、低温冷冻、雪灾、地震等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自然灾害。

2、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中部,由××、长山、周公坞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地域面积11.94平方公里,农户1208户,人口3493人。20__年,××村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农业总产值330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65.5万元,人均收入13872元。

3、启动条件

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以下一种或几种后果的:受灾人口超过本单位人口的3%左右;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本单位当季播种面积的35%左右;转移安置人口占本单位总人口的1.5%以上;造成人员伤亡的。

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1建立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领导小组,并确定组成人员及职责。

4.1.1 村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由村分管民政领导、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负责人担任。

4.1.2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和分析全村灾害动态情况。

(2)研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现场指挥。

(4)检查督促救灾、抗灾任务落实情况。

(5)制定危险地段群众转移路线及安置措施。

(6)及时解决救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4.2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村委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性救灾救济,!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民政领导担任主任。

5、应急措施

(1)启动本预案后领导小组及时向××镇人民政府、××镇防汛指挥部等报告情况;

(2)迅速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

①联络协调组:由村支部牵头,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全村救灾情况的收集、上下联络、组织协调、有关材料及各类文电的起草和发送工作,搞好后勤服务等工作。

②抢险救灾组:由民兵连长牵头,治保、调解、联防队参加,负责灾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抢修恢复工作,对自身无力抢修的,应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单位。

③安置及生活救济组:由分管民政同志牵头,团支部、妇联参加,负责组织制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方案,帮助灾区安排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④查灾核灾组:由分管民政同志牵头,负责灾情的查核、统计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6、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

6.1领导小组对灾区可能因灾需转移安置的人口进行预测,对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

(1)撤离信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会议、电话等通知方式,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成立村支二委成员组成的转移安置小组,负责需转移村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3)保证撤离群众及时安置,24小时内派出医疗救助分队,并紧急调拨衣被等救灾物资到位。

6.2安置方式:采取投亲靠友、借住、转移安置到村避灾中心,必要时搭建临时帐蓬等。

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

7.1灾情稳定后,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

7.2召开生产自救会议,组织灾区恢复生产自救。

篇3

一、总则

(一)本预案是保证我镇教育系统在遭受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及时、高效、有序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行动方案。

(二)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救灾工作。

(三)本预案适用于洪涝、干旱、风、冰雹、低温冷冻、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异常现象造成的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反应。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师生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标,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应急机制,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防灾抗灾工作,确保我县学校安全。

三、 组织机构 

(一)成立花期镇中心学校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徐  勇

副组长:曹昌华

成  员:邓怀刚  王慎思  游礼珑 王元和  邓小才  韩庆光  吴正锦  邓国驹  穆仕武 张 军     

邹明顺  梁 礼

曹昌华同志抓此项工作。

各中小学校均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明确专人抓此项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主要工作职责

1、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防灾抗灾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度和制定各项应对措施。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全镇师生开展防灾抗灾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师生防灾抗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3、收集、汇总学校校舍损毁情况;帮助灾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组织指导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参与地质灾害现场救援,组织现场监视,对次生灾害进行预测,提供灾情发展趋势分析会商情况;组织地质灾害现场灾害调查、损失评估等。

4、认真做好各项物资保障,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戒备状态,指挥和组织师生进行防灾抗灾,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四、工作机构

建立以下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有关方面工作:

1、宣传报道组:由中心校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开展防灾抗灾宣传、防灾信息等工作。

2、救灾抢险组:由中心校办公室牵头,负责临时现场抢险救人、协助维持秩序等工作。

3、物资保障组:由中心校办公室牵头,负责防灾抗灾所需的各种物资准备和供给等工作。

    五、防汛抗灾的准备

1、指导各学校制定好防灾抗灾应急预案,全面做好防灾抗灾各项准备工作。

2、加强对师生进行防灾抗灾宣传教育,组织师生进行防灾抗灾应急演练,努力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学校安全。

六、防讯抗灾的应急

1、接到紧急警报后,各学校要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要迅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2、迅速发出紧急警报,受影响的学校立即停课,并组织师生有序撤退到安全地带。

3、迅速关闭、切断输电(除应急照明外)和各种明火,防止洪水后滋生其他危害。

4、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受困人员进行转移和安置。

5、加强对重要设备、物品的保护和值班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6、迅速了解和掌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七、其他要求

1、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防灾抗灾工作,要以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各项防灾抗灾措施。防灾抗灾期间,领导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当地,并保持24小时单位有人值班,通讯工具畅通。

2、在防灾抗灾应急行动中,各学校要密切配合,听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篇4

实行分级负责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乡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农业、卫生、交通的党政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安全稳定办公室、警务室、畜牧站、卫生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各单位要成立自然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高度重视,有人管事,全力救灾,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落实救灾办法

(一)干旱灾害

1、农业服务中心要配合气象部门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各村(社区)组织实施水库、堰塘、微水池防水及抽水,确保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生长用水,首保人畜饮水。

3、乡政府组织向重灾区送水。

4、卫生、畜牧等单位对灾区开展防疫、防病工作。

5、农业、林业等单位指导灾区农作物、林木防病治虫。

6、动员农民群众改种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

(二)风雹灾害

1、农业服务中心要配合气象部门组织开展人工消雹作业。

2、乡政府组织及时恢复损毁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3、各级干部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生产自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三)防涝、地质灾害及雪灾

1、开展抢险救灾。组织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电信局、粮站等单位参加,发动广大群众进行紧急抢险救灾工作。

2、转移安置灾民。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乡、村、社立即组织救灾队伍对灾民进行紧急转移安置,农村由各村民委员会负责落实地点,街道由街道居委会落实地点。安置方式可采取投靠亲友、借住公房、搭建临时帐篷等。转移安置由政府发出通知或进行动员,并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有序转移,保证转移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稳定、治安有序。同时,保障转移安置后灾民的生活,做好饮水、食品、衣物、药品等的调集和发放,确保灾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

3、及时救治。卫生、畜牧等单位组织人员对损伤的人员和畜禽实施紧急救治,并对灾区严格消毒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加强监控。对地质灾害发生区,病险水库(堰塘)设置警示标志,并严密监测,重点排查,防止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5、恢复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中心、乡交通办、电力等单位对毁坏的设施、道路和线路进行抢修,及时恢复。

6、抓好生产自救。全面落实帮扶措施,组织农民采取生产补救措施。

(四)森林火灾

1、组织派出所、林业站、卫生院等救灾队伍和义务消防队快速、有效地开展处置灭火抢险救灾。在作战中,采取先控制、后消除的原则。

2、组织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农业服务中心配合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实施人工增雨防火工作。

4、以所在地单位为主,派出所为辅,切实保护火灾现场。

5、派出所迅速查明起火原因,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五)畜禽疫病灾害

1、在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排查,追溯传染源,确定疫区范围,并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排查。

2、组织民警、民兵对疫区进行封锁,对人畜实行隔离,禁止运出疫区和进入疫区。

3、发生的非高致疫力疫情,对疫区、受威胁区的人畜实行紧急免疫接种;发生高致疫力疫情,对防疫畜禽及同群动物要进行强制捕杀。

4、由卫生、畜牧等部门负责对疫区进行严密消毒,对病死的尸体挖坑消毒后深埋。

(六)病虫灾害

1、摸清灾情。在发生区域内,认真开展调查,认定发生的病虫害种类,确定灾害范围。

2、隔离病虫灾区域。为防止病虫蔓延,采取人工办法迅速对灾区进行隔离。

3、果断处置。发生传播性强、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对损坏的农作物要挖掉深埋,对泥土消毒处理;对损坏的林木迅速砍伐,并对地表进行消毒处理。

4、实施防治。采取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相结合,并科学合理用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保持自然天敌和生态环境,要突出重点病虫、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开展防治工作,对重大病虫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治理病虫灾害,减少农药污染。

(七)低温灾害

1、指导城乡居民对人畜采取保温、增温措施。

2、采取使用抗寒剂、硼肥和补盖地膜等办法,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

3、发动农民补种栽种。

篇5

一、什么是“应急预案”?铁路制定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哪些事件?

本条例所称应急预案,即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危及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一些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紧急应对处理方案、计划、措施等。包括对事件的分类、分级,处理主体、原则、程序、措施,应急技术手段、队伍组织、信息沟通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建立预案制度的目的是为加强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将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我国铁路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以下五类突发事件: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突发铁路治安事件;三是重大自然灾害及火灾事故;四是重大铁路交通安全事故;五是其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突发性事件。

二、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理铁路运输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精神,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三、什么是突发铁路治安事件?

突发铁路治安事件,主要是指在铁路上发生的爆炸、涉枪、杀人、抢劫、重大盗窃等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重大治安事件和冲击铁路、拦截列车、聚众哄抢铁路运输物资等群体性治安事件。这类事件危害性大、影响恶劣,往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必须事先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发现,果断处置。

篇6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061-02

本文关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言,既包括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性劳动力转移,又包括在重大自然灾害长期影响下的劳动力转移且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者:

第一,转移的人员是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因此产生的衍生灾害原因而失去土地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且土地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和耕作的灾区失地农民。

第二,虽然失地面积并未达到劳动力转移的标准,但随着自然灾害的衍生效应可能导致土地进一步恶化,无法继续靠土地生活的农民。

第三,有就业意向愿意接受安排转移的灾区农民。

第四,因生产生活受重大自然灾害或因此产生的衍生灾害影响严重需要临时性转移的灾区农民。笔者认为,要解决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该从管理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

1 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事件中,管理体系中的“一案三制”是基本内容。一案是指应急预案,三制是指管理中的法制、体制和机制。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分析,很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都没有公开简本,难以进行全面分析。在早几年的预案中,大多没有提及关于“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提法都没有。最近几年的预案中相对出现了“劳动力转移”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可操作性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在重大自然灾害预案的修订方面进步非常大,实用性的规定逐渐取代了指导性思想。2008年汶川地震和2009~2012年云南的特大旱灾,这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也许是有力推进重大自然灾害后劳动力转移方面内容完善化进程的重要契机。

关于自然灾害类预案需要改进的几个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①在当前我国自然灾害管理体系中,除了自然灾害应急保障预案外,其他种类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都应该明确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其框架体系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②各类自然灾害类预案中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内容应占各类预案的10%左右,笔者认为这个比例较为合适。根据本文前面对部分自然灾害类预案的字数统计,发现在有“劳动力转移”方面内容的预案中,涉及劳动力转移的内容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都在5%以下,内容过于贫乏和简单,不足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下的劳动力转移工作。

③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中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制定奖励与问责相结合的激励惩罚机制,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条文,以附件的形式详细展示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流程图与后期转移计划等。这样可以大大增强自然灾害类预案的可操作性。

④在今后的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要加强专业处置。因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自然灾害总体预案还是专项预案都没有考虑到时间有事中阶段和事后阶段之分,事中阶段主要是临时转移劳动力,而事后阶段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劳动力长期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必须有专业的安排和规划。

⑤在今后的自然灾害类预案修订时,应该综合各类应急预案中关于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内容,找出他们可借鉴的地方和能对其他应急预案的修订起到细化或完善作用的方面,相互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这可以避免自然灾害类预案制定者和修订者主观臆测的偏差,这是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一个直接可行的途径。

⑥在某些自然灾害类预案中,应该增加相关国家组织的作用,附上我国缔结的一些国际公约中相关的内容。我国在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在重大自然灾害后也应享有国际权力,积极接受国外援助以弥补国内力量的不足,还可以在互助中增加国际友谊,交流经验。

2 完善管理协调机制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力转移管理协调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的行政体系

我国应该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的行政管理体系。

①应该建立专门的指挥机构,组建国家层面上的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指挥中心。

②劳动力转移就业指挥中心要成立专家智囊库以提高决策和方案的科学性,专家智囊库应有辅助政府指挥决策的地位,可以杜绝政府决策出现盲目。

③在地方上建立执行机构,如在地方上可以建立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平时负责收集各国和本国的自然灾害资料,建立并维护本地劳动力数据库,做好防灾工作,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办公室将以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指挥中心的方针和政策为依据,直接负责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执行与处置。

2.2 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部门协调

我国应该设置一个独立于各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部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被赋予权力可以享有决策、协调和调度的权力,把劳动力转移作为重点协调工作来做好。

首先,避免多头管理,设立独立协调部门负责协调特大旱灾后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但要赋予其决策、协调和调度的权利。把劳动力转移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就业再就业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制定详细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应做到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总体规划,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做好部门协调工作,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帮助农民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择业观,客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消除转移就业的思想障碍。

2.3 健全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信息管理机制

劳动力信息资源对重大自然灾害下劳动力转移工作至关重要。如何完善劳动力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下转移劳动力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健全信息管理机制。

2.3.1 建立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

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建立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信息收集,包括灾害频发的原因、时期、种类、每年因自然灾害迫切需要转移的劳动力人数等等。掌握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劳动力的综合信息,同时进行信息数据监测与定期调研;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劳动力信息数据库。我们需要通过调研或者监测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信息进行定期汇总,同时要将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归档,在此基础上建立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库,以便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后能有效利用数据库中完整信息帮助劳动力顺利转移。其次,完善信息处理机制,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以便及时查询。为此,我们还需要分析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可能出现的地域、持续时间、重大自然灾害出现后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多大的负面效果以及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等,这些科学数据将作为政府决策指挥机构重要的参考依据。

2.3.2 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力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铺就社会关系网络平台和通道。

①搭建政府部门间的绿色沟通渠道。我们应该考虑搭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绿色信息平台,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畅通的绿色信息平台有利于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以保障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顺利进行,笔者认为绿色信息平台应该使用统一标准以便对比信息。最重要的是自然灾害后畅通的绿色通道能为他们提供各种用工单位信息和省外劳动力招聘信息,帮助他们实现转移就业;要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管理部门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不能仅仅把劳动力转移的最终处理结果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还要将他们在处理劳动力转移工作各个阶段的表现、行动力都纳入考核。绿色信息通道既要有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功能,又要有主动反馈信息功能和激励各级劳动力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和汇报的功能。

②政府要为农村劳动力搭建关系网络。政府部门特别是负责劳动力工作的政府部门掌握着劳动力市场的优质信息资源,应该更好地加以利用建立起有利于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关系网络。

③充分发挥中介等第三方组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沟通网络中的纽带作用。重大自然灾害后,政府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网络沟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一些微观层面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可交由第三方机构如中介机构来完成。劳动力市场中的第三方组织可以在用工企业、负责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部门以及农村劳动力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并形成一个劳动力关系网络。当然,这些都要求中介等第三方组织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尽快发育成长起来。

篇7

(一)目的

为做好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生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防为主,防抗结合。树立农业灾害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农业重大灾害的预警机制,健全测、报、防、救信息网络,做到早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2、快速灵活,经济效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在灾后第一时间,快速、准确传递灾害发生地区、发生程度、损失情况等信息,为政府及时实施救助提供依据。同时,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合理整合资源,降低减灾救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3、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县农业救灾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救助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责任分工认真负责,密切配合,确保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甘泉县范围内发生突发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复产。

自然灾害发生区涉及防旱、防风、防汛的,按照甘泉县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甘泉县重大沙尘暴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规定执行,涉及重大动物疫情的按照《甘泉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县上成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局、水利局、国土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粮食局、气象局、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县委宣传部、物价局、供电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指导灾区农业结构调整,开展防灾减灾技术示范;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分配意见,参与救灾资金管理工作;负责种子、化肥、农机、农药等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视察灾情,负责组派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组、专家组等赴灾区开展工作。

(三)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根据县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开展日常工作:

1、组织研究提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筹备领导小组办公会议。

2、密切与气象、水利、“三防”等有关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综合协调指挥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信息。根据灾情请示领导小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在自然灾害多发时期,组织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

4、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抗灾救灾的工作。

5、及时了解和督导各乡镇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6、负责处理其它日常工作。

(四)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农业局: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复产;指导灾区农业结构调整,开展防灾减灾技术示范;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分配意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

水利局:承担县“三防”总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县“三防”及水利工程抢险工作,在抗御特大洪水期间对水库实施联合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国土局:提出耕地保护措施,指导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工作。

财政局:负责落实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的预算安排、组织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对救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灾害发生区政府救济及社会或个人救助资金物资等。

经济发展局、粮食局:安排重大农业抗灾救灾基建项目;根据县政府的指令启动《甘泉县粮食供应和安全应急预案》。

气象局:负责天气预报、警报,为防灾抗灾救灾提供服务;组织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调查、评估、鉴定工作;干旱严重时,气象部门在甘泉县人工增雨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适时实施人工增雨。

公安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交通秩序,确保救灾物资运输畅通。

县委宣传部:会同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好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物价局:负责农资价格监管工作;平抑市场价格;依法查处哄抬种子、化肥、农药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供电局:负责对损坏电力设施的恢复及电力调度工作,以确保灾区农业用电需要。

三、预防、预警

(一)预警信息

包括甘泉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水利局的水情、汛情信息,各乡镇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二)信息采集

1、采集途径。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气象、水利、“三防”指挥部等部门的联系,定期、不定期的会商;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信息网络系统。

2、采集内容: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资料;农业自然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农作物、畜禽、饲草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电设备、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三)信息报送

1、实行逐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由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农牧局报告。造成重大农业损失的突发事件,应上报市人民政府。

2、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农业重大灾害发生后,各乡镇要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直接报告等形式,向县农业局和县人民政府报告灾害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程度、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农业经济损失、人畜受害情况、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灾害详情的,应先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3、一般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定期逐级上报,并向成员单位通报。

(四)灾情信息

县农业局协助县“三防”指挥部做好自然灾害信息的工作。其他部门未经授权,不得自行。

(五)预警报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发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

1、收到气象、水利、“三防”等部门以及流域管理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

2、重大干旱、寒冷等进行性自然灾害趋重。

3、其它突发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

(六)预防控制

1、组织、思想准备。建立完善县、乡两级防灾减灾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工程准备。水利等部门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维修、加固、改选,增强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农业机电设备的加固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工作。

3、物资、技术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农膜、饲草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

4、适时防控。及时组织动员基层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

风暴灾害前,根据县三防指挥部的部署,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畜禽、设备转移。

干旱严重时,气象部门在甘泉县人工增雨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接到低温冻害、干旱等灾害预报后,农业部门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立即动员、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覆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四、灾害分级和应急响应

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值班,做好值班记录,并根据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强度,提出启动应急响应,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救灾和灾后农业复产工作。

(一)一级应急响应

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响应。

(1)县政府启动《甘泉县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时。

(2)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50以上,或造成粮食损失占总产量3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一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2、一级响应行动。

(1)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会议,部署协调救灾复产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2)密切监视灾情动态,及时提出救灾意见和落实救灾复产措施。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分赴灾区指导农业救灾复产工作。指导、组织县乡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援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财政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修复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救灾复产资金。

(4)必要时请求动用县级粮食应急储备种子,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5)对灾区的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甘泉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各乡镇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二)二级应急响应

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

(1)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0%以上,或造成粮食损失占总产量20%以上。

(2)某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乡镇发生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二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2、二级响应行动。

(1)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会商,部署救灾应急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县政府和市农牧局,并通报各成员单位。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派出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复产工作。动员和指导县乡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及时下拨灾后修复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灾区要求,请求动用市级粮食应急储备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5)对灾区的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甘泉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各乡镇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三)三级应急响应

1、一次突发性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响应:

(1)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以上,或造成粮食损失占总产量10%以上。

(2)某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乡镇发生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三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2、三级响应行动。

(一)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作出救灾工作部署。加强灾情调度,及时向县政府、市农牧局报告灾情,并通报有关部门。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要求,派出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动员和指导县乡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灌溉、排涝等服务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县财政局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灾区要求,调剂、调运救灾备荒应急种子。

(5)对灾区的动物疫情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疫情严重时,按《甘泉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处理。

(6)监督各乡镇农业部门救灾应急措施和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规范使用。

(四)应急解除

当自然灾害结束,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时,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应急解除。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1、重大农业灾害发生后,县乡农业救灾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迅速深入灾区,调查灾情,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2、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抢种、补种、改种不同农作物。

3、根据灾害危害程度和范围,对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出评估、核实,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县救灾领导小组和县政府。

(二)协商救助

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程序及时组织种子、种畜禽、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柴油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六、应急保障

(一)资金保障

处置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所需财政经费,按县财政局《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二)物资保障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农膜、饲草等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单位应优先保证各类农业救灾资金的落实和农业救灾应急物资的供应。

(三)信息保障

县乡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体系建设,实现信息上下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四)职责保障

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定期组织培训救灾应急工作专门技术人员。

篇8

1、 发现师生有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 应迅速送村诊所,同时拨打“120”电话或送医院进行处理。

2、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 ,并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等,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3、 及时通知家长(或家属),并做好家长和家属工作,迅速向学区报告。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注意观察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

二、 疾病应急预案

1、 师生在家中出现流脑、风疹等传染性疾病,应迅速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学、上班。

2、 师生若在校内出现疑似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和手套并到村卫生所,学生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作任应立即通知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陪同的,由老师送去医院就医。

3、 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 师生在校期间,若有突发疾病,学校应以生命第一,立即派人以最快速度护送赶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尽快通知家属或家长。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各班要认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观看交通安全知识录象,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并迅速报告交通部门。

3、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4、组织保护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处理。

四、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课。对影响师生安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作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放)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也可以报警求助。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作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五、 建筑物倒塌或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1、 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向校长报告。

篇9

我院所在的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时常要面对台风、暴雨天气,医院为应对台风、暴风雨等自然灾害提出了系列举措和应急预案,有力保障了医务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本文归纳总结医院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病房的具体抗灾措施,为医院应对暴风雨等自然灾害提供参考。2019年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国东部沿海浙江省登陆,台州市普遍出现了内涝,临海城区内涝特别严重,江水倒灌进城,台州府城被洪水围困,城墙外积水最深处达10米,城墙内积水最深达2.5米[1]。台风具有破坏力强、波及范围广、来势凶险、形势紧迫的特点,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抢救物资、日常物资供应、保证水电正常供应及医务人员的人力安排,医院制定了自然灾害防控预案和一整套应对暴风雨的管理策略。

应急预案演练与启动

由于台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台风多会发生,因此,医院制定了台风应急预案。院部要求每个科室每年都要组织台风、停水停电、信息系统瘫痪、发电机带负荷等的应急预案和演练1次以上。通过定期进行演练增加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科室对预案及流程的熟悉度,明确自身职责,以便应对突发灾害事件时避免产生慌乱、各部门协调不当等问题[2]。对于应急演练的内容,负责人会先写好演练脚本发给每一位员工,熟悉脚本并提出宝贵意见,科室演练要求负责人提前3天以上通知到科室每一位员工,要求参与率90%以上,演练结束后,科室人员共同讨论和分析整个应急演练的效果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方案,及时发现预案及流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持续改进并不断优化应急预案[3]。在台风登陆前2天,科室护士长会再次组织紧急演练,以加强值班人员对台风应急和处置方面的熟悉,提高工作效率。政府部门台风应急预警后,临床科室根据医院要求第一时间启动科室防台风预案。根据预案,病房内各项防台风准备工作有序展开,协调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按照预案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各科室在台风登陆前2天完成抗台物资准备。医院成立以科室主任、护士长为首的应急医疗队,24小时待命院内外应急救援工作,科室腾出备用床位以备接收灾害造成的伤员。同时,临床科室积极向病友及陪护家属开展防台抗台宣传,提醒大家做好准备。科室护士长对接医学工程服务部和保卫科对全科室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巡查,对窗户、房门等安全隐患重新检修和加固,并特别疏通各楼层屋顶排水管道。科室仪器负责人对接医院设备组对转运设备以及设备蓄电功能进行详细检查,并准备好应急物资。

保障患者和员工安全

1.抗台工作科室强调干部党员带头,强化干部意识。科室主任、护士长按照医院要求台风登陆当晚留在科室,以加强抗台风力量,病房增加医务人员备班,科主任、骨干尽量留在科室,每一个医疗组至少有一个人留在病房。以防止内涝导致医护人员被困无法到达医院,可以保证足够的医疗力量应对日常医疗任务。对于第二日的洪水,启动紧急支援,临床科室护士长第一时间上报上班人员的住址及联系方式给院办,院部统一安排路线和医院车辆接送员工上班,保证员工的安全,免于因蹚水受伤感染的风险。2.有效管理引导患者及家属做好防范。台风登陆之前,通过院内广播系统、责任护士口头反复告知患者和家属减少外出、不在院内走动。台风登陆前一天,临床科室护士长进一步排查并遵循医院的规定,患者和家属只许进、不许出。对于台风天出院的患者,取得患者的同意,要求患者出院时间避开台风。帮助住院的老人接送检查,做好与患者家人的沟通,减少担心。3.安全排查,避免安全隐患。科室护士长根据排查表负责病房安全巡查和排险,排查内容包括病房内每一个房间的设施设备、信息应急用物、急救用物和常用物资的数量等,及时维修损坏的门窗、设施设备等,拟定科室抗台期间的人员安排说明,并制定应对人员的职责明细,将相关信息到交流群,确保每一位员工知晓。台风期间,值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漏水和漏电等异常情况,及时报修。4.准确识别风险点,布防重点环节。本着不放过每一个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和部门的原则对科室重点区域进行布防,对薄弱环节进行一一指导,对值班人员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对于高楼层病房要关注墙面的漏雨和玻璃窗的防护,尤其对大片玻璃的玻璃窗进行关注,必要时做好加固,科室完成积水预防用物,布类,脸盆、干燥拖把及水瓢等的准备工作,预防地面湿滑致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后勤保障与物资供给医院机房、变电箱、大型设备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运行。我院变电箱和弱电机房都设立在地下室,医院花费巨资自建第三路供电系统(双重电源:国标一级供电),在此次抗灾中发挥出“救命”作用;医院内部自发电系统建设了两路,每路都可独立运行;UPS系统作为第三套系统,保障医院关键科室和机器在内外部均断电的情况下,单机独立运转1至10余小时不等。院部对防台物资进行监控和统一调配,建立物资供应预警体系,临床科室在院部基础上准备值班人员的食物(3天左右的食物),准备雨衣、雨鞋等雨具,在台风登陆前三天,科室主班负责清点和领用好各种急救物资和普通物资。科室对接并协助膳食科,并在每餐饭点时间帮助膳食科发放饮食,保证患者的正常饮食供应。合理调配人力,关爱医院员工除了院车接送上班人员和为科室员工准备值班食物外,由于交通问题,临床科室的个别员工为了抗台风可能会连续工作,科室主任、护士长强制执行院部的要求,避免科内员工的长时间上班。护士长负责科室的全面管理与安全保障工作,并负责灾害发生时的弹性排班,如根据伤员人数、病情严重程度、有无手术等情况随时调整值班人员,使每班的护理人员配备相对合理,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4]。科室护理组长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物资管理和应急救援队工作等。科主任、护士长在台风登陆时期,做好科室每一位成员的慰问工作,确保员工安全。科室遇到人力资源紧张时,第一时间上报医院医务部、护理部调配人员,解决部分人员长时间过劳上班的问题。交通恢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到院上班。科室主任、护士长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电话访问和确认,确保员工安全。抗台过程及台风过后,科室对在抗击台风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树立科室榜样,传递正能量。灾后复盘,总结经验台风过后,病房对科室抗台过程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复盘,科室晨会上科主任会把需要处理的事情逐一安排分配,保证能做到信息互通,全盘应对;科学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是抗台风取得胜利的保障;对于每一次台风都会形成一份复盘总结,形成经验并不断完善,也是抗台胜利的保证。

小结

临床科室针对多次台风和暴风雨的积极应对减少了自然灾害对住院患者的影响,保证了患者安全,应对效果显著。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科学的台风应急预案和演练等方面落实每一项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台风、暴风雨的形势变化,提出强有力的应对决策,严格实施,落到实处,科室负责人做好全程监控,防止灾害的蔓延。有效应对措施不仅确保了每位救援者和被救者(特别是患者)安全,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损失。在不断与台风等自然灾害抗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和应对方案,建立真正可靠、操作性强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复盘,为以后类似事件能快速响应提供高质量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洁.抗灾结果=“结构+过程”管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抗击特大台风“利奇马”管理纪实[J].中国医院院长,2019(20):26-27.

2陶凤琴.无脚本应急演练发现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流程问题[J].护理学杂志,2014,29(23):42-44.

3张娜,蒙莉萍,陈洪娇,等.台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组织与管理实效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11):824-827.

篇10

(一)安徽应急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

1.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省本级共编制总体预案1部以及专项应急预案19部,市本级依据省预案编制本地区的应急预案16部,应急预案体系规范了应急处置程序。发生自然灾害后,省、市、县人民政府视情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序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2.应急物流资源保障力度不断加强(1)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的技术标准、储藏方式、采购计划和应急购置计划的制定主体、物资核查流程、管理经费的使用以及物资使用与回收流程。要求市、县级救灾储备物资,除代储的救灾帐篷外,以衣服、被褥、粮食、油品等生活物资为重点[2]。(2)人力资源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安徽近几年一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原则,已基本建成以公安队伍为骨干力量,以专业应急队伍为基本力量,以驻皖、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徽注重与省内高校合作,对应急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抓住“11.9”消防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组织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开展抗洪抢险、地震逃生、矿难救援等应急演练活动;同时规范应急志愿服务内容。3.初步搭建了应急物流信息专业平台安徽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省级社会应急联动服务中心的省份。安徽省社会应急中心作为应急联动服务中心,负责安徽省社会应急联动网的组建和运行。应急中心利用GPS、GSM、GIS和Internet等信息化技术,不仅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前中后期,通过应急联动网,对灾区提供全天候灾情信息提醒服务;在日常运营阶段,应急中心还是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可全天候向单位、商铺、社区、家庭、个人、车辆等提供安全警报,向社会各界提供防盗、防劫、防火、防地震、防煤气、防急病等紧急救助服务[4]。4.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网络已基本形成安徽已根据各区域自然灾害类型、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省、市、县三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及各类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形成较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其中合肥储备库属于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可应对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自然灾害引发的应急物资需求[2]。在战略层面,安徽已逐步完善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二)安徽应急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应急物流管理的法律支持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安徽省虽已制定了《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但对具体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治理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支持机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领域,还没有完善的分类操作指导性文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现有应急管理体系运行仍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制度。对于自然灾害下多源头救灾物资管理、应急通道建设、临时救助站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规性文件。缺乏应急物流动员及救援设备征用流程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这些均降低了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2.指挥层与作业层的工作协同性有待提高安徽省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网格化、多元协同的管理体系。从静态管理角度看,各职能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做到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共享。但应急物流管理对象是动态变化的,容易导致作业层面的各部门间出现多头应对、各自为政、管理脱节的状况,进而造成应急物资供需信息不畅,物资调度困难,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管理的时效性。3.信息管理及共享能力有待加强安徽虽已搭建应急物流信息专业平台,但仅局限于具备信息模块,提供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的单方面接收,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模块,使得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灾情变化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各环节的运作情况,容易导致救灾物资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现象。完整的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应该具备应急物流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应急物资采购或征用、应急物资调度、应急物流能力预测与规划、应急物流能力调度等功能,可以涵盖应急物流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各活动环节,同时还可提供应急物流的事前准备、事中决策、事后评估等支持服务[5]。4.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不合理目前,安徽省应急物资实行多部门管理,衣被、帐篷等生活类应急物资的储备由民政部门负责,而药品、粮食等其它应急抢险物资分别由卫生、粮食等各主管部门负责储备。应急物资的专业化管理在日常情况下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但在自然灾害情况下,应急物资的分散管理、分散储备容易导致应急物流过程中应急物资需求信息传递速度慢、物资供应调度困难、应急物流成本高。5.应急物资配送方式以单一推动模式为主安徽省应急物流配送方式主要以灾区被动接受各类应急储备物资为主,使得在自然灾害发生初期,出现救援物资短缺;而在自然灾害后期,灾区物资出现总量上供应过多、结构上供应不足的现象。而依据灾区不同阶段的物资需求变动情况配送应急物资才是时效性、经济性的配送方式。灾区应急物资的发放,也主要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灾民,此种方式效率较低,分发面较窄,容易出现分配不够合理、配送方式欠灵活、应急物资未优先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等现象。

二、安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管理体系结构示意图

在构建安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过程中,我们综合参照了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体系及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文献。曾文琦认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由决策与指挥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预警系统,计划与评估系统与行动系统四大要素组成[6];王旭坪等认为应急物流系统包括控制层、决策层、数据层、环境层四个层次[5];黄洪涛认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由系统本部与加盟物流中心组成[11];王宗喜认为应急物流系统由指挥系统、物资系统、设备系统、信息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8];余朵苟等认为应急物流体系由指挥中心、运作体系、保障机制三大要素组成[9];程琦等认为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主要从分级和分阶段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协调机制、应急物流公共平台与风险预警管理四个方面展开[4];周广亮认为应急物流体系包括保障系统、储备系统、指挥系统、技术支持平台、应急物流中心五个子项目组成[10];宋爱华认为应急物流体系包括指挥中心、储存系统、信息平台及监测预报系统四大要素组成[11];李从东等从人员与组织、物资、信息、运作环节四个维度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12];何梅芳从基础设施、物资储备、机制合理性、预案管理、风险管理五个方面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13]。综合可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与应急物流相关的指挥协调系统、物流运作系统、应急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要素的综合。本文将这些要素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控制层、操作层。由此构建安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政策法规系统:与应急物流管理全过程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构成。它明确了应急物流管理的指挥协调机构、责权划分、动员依据与物资来源,为应急物流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使应急物流管理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指挥协调系统:包括应急物流决策机构、应急物流指挥协调机构与应急物流监控反馈机构。其中应急物流决策机构由省市、地县、乡镇等若干层级的应急物流上级主管部门(分级应急管理中心)、应急物流决策部门、应急物流预警管理中心等组成。预案管理系统:包括快速反应能力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政府协调机制、绿色通道机制、预警管理机制、演习机制等各类型运作机制。系统建立应区分不同自然灾害的类型,区别省市、地县等不同系统,依据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不同阶段,为应急物流阶段管理设计不同预案。预案管理系统是提高应急物流运行效率的稳定器。信息管理系统:它以应急物流技术平台为主体,一般应具有三大功能模块:(1)通信模块。可为应急物流管理各环节提供电话、无线通信、传真、可视电话系统等多种通信方式,它是应急物流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2)信息共享模块。为应急物流管理过程中提供信息传播、交流和反馈,灾害处理方案、措施的征集与灾情信息等服务,它是应急物流管理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支撑;(3)物流技术支持模块。包括应急物流物资养护技术、包装技术及装卸运输技术等,它协助指挥中心领导机构实现应急物资调配的高效运转,如可为调配活动完善标准化运作体系与安排标准化运输流程。应急保障系统:它是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运作所需的各类物资、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运载工具、运输通道等有形资源组成的资源储备系统。应急保障系统是实现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物流运作系统:涵盖应急物流中心网络布局、中转站网络布局、救助站网络布局以及应急物资在运输、中转、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分发、回收等一系列物流操作活动。物流运作系统是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管理体系运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