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范文

时间:2023-04-10 22: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篇1

老河口市运发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

老河口市汽车客运站

2019年综合应急演练活动记录

一、演练时间:2019年12月19日上午9:00

二、演练地点:汽车客运中心站车场

三、演练参加人员:交通局、运管局等部门领导、公司领导、公司客运站、各分公司、修理厂等单位有关人员

四、演练内容:

1、客运单位交通事故处置应急演练;

2、客车火灾处置应急演练;

五、演练前动员会议

(一)演练副总指挥李久超进行演练动员讲话。

(二)应急救援知识、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等讲解。

(三)田维国宣布应急演练开始。

六、演练配置物资与装备:客车2-3台,通讯设备3套,消防栓带一套、灭火器20具、消防车、救护车各1台(协作)。

七、应急演练进行

(三)交通事故救援及客车火灾扑救演练

演练过程:

1、19日9:00左右,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由老河口发往驶往襄阳,9:40左右,车辆行至S3026莫营段,遇前方障碍、减速绕行过程中,一公交车因避让横穿公路的电动三轮,向右打方向过猛,不慎撞上客车右侧,客车又撞上路边护栏,致两车受损、车门严重变形,且客车上一名乘客因为没有系安全带,被摔出座位。

2、客车驾驶员迅速拨打110报警、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救助,然后向分公司管理人员报告。

3、客车驾驶员发现无法打开车门,立即开启应急门、并指挥乘客用安全锤砸开车窗玻璃逃生。

4、与此同时,分公司管理人员迅速报告总经理;动态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发现事态紧急,也直接报告总经理。

5、总经理综合两人的报告信息,决定迅速启动交通事故救援应急响应。

6、9:45,没有受伤的乘客分别有序从应急门和车窗撤出车厢,车厢里只剩下受伤乘客。

7、驾驶员请求其他乘客帮忙,在120急救人员还没到达前,把伤者抬到路肩,并先行对伤者进行救护,同时要求所有乘客都撤离到远离现场的路肩上。

8、另外的公交车上,驾驶员发现车辆受损后天然气管道可能破损引起车辆起火,迅速打开两个车门,引导乘客下车至安全地带。

9、驾驶员拨打火警电话,请求消防救援;客车司乘人员、公交车驾驶员与部分乘客使用车载灭火器进行灭火。

10、因为天干风大,火势蔓延速度较快,仅凭车载灭火器无法控制火势,现场救援人员请示总指挥后,为确保施救人员人身安全,决定停止扑救,等待专业消防救援人员扑救。

11、9:48,公司应急小分队集结完毕,出发前往事故现场。

12、10:00左右,120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将伤者转送医院进行救治。

13、10:02分,消防车和专业消防救援人员到达起火现场,立即开始对着火客车进行扑救,并绝对控制火势。

14、10:05左右,公司应急人员赶到现场,配合先期到达的交警和路政人员清理现场、转运乘客。火势被控制后,应急小分队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恢复交通秩序。

15、演练现场指挥将有关响应情况报告公司应急反应指挥中心。

16、应急领导小组评判、合议,应急总指挥宣布解除应急响应。

经过近40分钟的应急处置,受伤的人员得到救护;公交车火灾被完全扑灭,火情解除;各项应急任务基本完成。

九、演练评价

(一)各小组汇报演练情况,分析各自存在的问题。

(二)

总指挥总结

老河口市顺通运业有限责任公司

篇2

完善三级应急保障体系

应急预案概念,所谓应急预案,是指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对铁路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此可见应急预案不是单独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需集合协调整体之力,统筹安排。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上下协调才能保证应急处置工作顺畅。因此。要先理顺站段、车间、工区三级的职责与作用。

站段应急处置体系划分。段层级按照应急方案统一安排,定期组织演练和演练后的讲评总结及考核等项工作。切实带动应急演练走向正规化、常态化,使得责任与压力能够逐级传递。层层落实。安全科、各业务科还应根据当前安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发生的典型故障情况。随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将每次演练内容转化为职工实际处置中的有用指导,达到演练目的。

车间要发挥好中间层的作用,既要按照预案协调组织好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也要及时做好信息报告、沟通联系等内容。全面规范车间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同时要发挥故障分析作用。定期将车间管内发生的常见设备故障分类汇总,从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登销记程序、处置过程,到最后的试验销记,全过程做好分析记录。对薄弱环节提出补强措施,汇总梳理重点设备易发生故障,印发至工区学习参考。

工区也要梳理管内设备发生的故障类型,结合工区实际做好故障的分析记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举一反三抓整改,切实吸取教训,把故障教训变为宝贵经验,切实起到预防今后的作用。

信号应急处置难点及问题

缺乏故障应急处置思路,千部职工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部分精力专注于解除当前故障问题,往往缺乏相应的变通思维,既保证设备先正常运用再后续处置问题的思路。如对于信号电缆故障的抢修,正确处理思路是先使用备用电缆导通设备电略,保证列车运行,后续再利用列车间隙采取临时要点或“天窗”方式查明问题,排除故障。既能保证铁路运输尽陕恢复畅通。又能通过后续处置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减少后续要点影响。从而提升了运输效率。

应急处置思路不清晰。信号设备关键是联锁关系的保证,设备间存在逻辑运用关系,因此,在故障处理中,通过设备联锁逻辑关系、电路原理图和应急预案,往往能够达到快速判断出故障点的目的。对于疑难、少见故障,由于其特殊性和职工本身业务能力限制,往往会出现处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从而可能出现故障延时越长,越没有思路,最后无法真正排除故障,导致出现故障延时变长演变成事故。

应急预案制定不合理。预应急案是应急处置时的“宝典”,电务职工在处置过程中出现不按预案盲目处置,或者预案不完全导致无法通过预案判断相应故障现象时,也会出现故障应急处置推倒重来的问题。

应急器材管理混乱。对于用于故障应急处置中的器材备用以及用于应急处置中判断故障现象器材的管理不善。或伤者保管不当、携带不齐全,当该站此类型设备需更换时,无法从就近存放地点紧急调用。从而将道路交通时间成本转嫁到应急处置当中。就会出现故障延时延长。无法快速处置完毕恢复信号设备使用。

应急处置预案管理

方案再如何完善。没有运用到实际中也只是纸上谈兵。通过检查发现,目前车间、工区应急处置预案还存在印成文件,“保存”在台账资料夹中的情况。

细化制定方案。段及车间要针对段、车间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结合生产实际和作业特点细化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预案编制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做好预案动态管理。

完善工区应急处置资料,工区由于承担着诸多维修任务,往往容易忽视应急处置工作。车间要发挥指导作用,拿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办法。对工区各类应急处置资料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项目分明、资料清晰,将主要、关键设备的应急处置程序装订成册,至少做到每工^一册,并作为工区值班人员每日交接班资料。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各级干部下现场,要把车间、工区应急处置纳入检查内容。督促车间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检查范围还应覆盖《行车设备故障记录薄》中的记录分析内容,杜绝只注重事前、事中,不管事后的情况。

信号应急处置完善对策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建设职工实训基地。从而达到使新职人员应急培训和尖端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让职工参与基地设备安装,让职工在模拟施工安装的环境中,对设备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原理上完善知识体系架构,车间也要用好车间实训基地。按照演练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演练。

活用天窗时间开展实战演练。在合理安排完成生产维修任务的前提下,可利用分联锁区的天窗修,有针对的安排职工演练一些日常检修中的常见机械、电气设备故障。如将标准化作业中的关键环节、I级测试中需测试接点等设为故障点,做到在真实的站场设备环境中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心理、技术素质能力。

沙盘模拟推行演练。工区利用天窗外空余时间。组织室内外人员模拟故障发生时的实时现象,开展仿真故障演练,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不断完善工区层面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基础建设

加强应急备品器材管理。按照分管设备类型,配备好足够的应急器材,分类存放。对于大型器材要合理选择存放地点,尽量存放在交通便利、人员调配方便的大站或车间驻地,方便应急启动时的运输更换。车间还应建立应急备品台账记录。明确各种类型备品存放情况,各工区留档,方便随时调阅。

合理调配应急处置力量。车间可根据管内各工区人员分布、业务技能素质等情况,灵活安排应急值守地点及人员。可采取集中值守、分散出动的方式。一个值守点即可辐射周边站场工区,解决好应急处置效率和安全防护等问题。

篇3

编制并演练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灭火时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消防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实施演练,全面提高单位内部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减少火灾事故伤亡。

【第一节】应急预案概述

应急预案是指对单位火灾发生后灭火救援有关问题做出预先筹划和安排的计划安排文书,是针对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根据灭火救援的指导思想和处理原则,以及单位内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装备和单位内部员工的数量、质量、岗位情况而拟定的灭火救援应急方案。

应急预案作为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行动方案和依据,在处置事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针对设定的火灾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社会单位情况,合理调动、分配单位内部员工组成的灭火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成功地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可见,编制应急预案意义重大。

1、有利于掌握科学施救的主动权

1)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单位员工熟悉本单位内部情琬,有助于把握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火灾特点、规律。

2)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快速处置火灾能力,一旦发生火情,可以第一时间按照计划实施组织指挥,赢取时间,控制火势,疏散人群,减少损失。

2、有利于促进单位内部相互熟悉

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经常性深入本单位内部,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不仅使应急预案的制定人员和单位内部员工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同时较好地促进了对单位周边和单位内部的交通道路情况,消防水源情况,单位内部建筑物的数量、分布或者楼层使用情况,建筑物重点部位情况,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情况,单位内部主要火灾事故的类型、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单位内部的消防组织及灭火救援任务分工等情况的熟悉。

3、有利于增强演练的针对性

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时,单位内部员工在进行情况熟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安全,同时为提高单位内部的灭火救援能力,单位内部员工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情况研究,依据新问题、新情况的危险特性,制定出较科学的处置对策。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也通过实战演练促使训练与实战相结合,提高了单位对火灾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了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增强应急预案演练的针对性。

【第二节】应急预案编制

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进行火灾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编制符合本单位特点、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三类:

1)法规制度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涉及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

2)客观依据,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等。

3)主观依据,包括员工的变化程度、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火灭火技能等。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

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建重点工程、其他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或场所。

一般单位可参照本节内容制定应急预案,并可根据单位内部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三、应急预案的分类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是指预案制定单位将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按不同性质和类别制定的应急预案。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分别研究各类火灾事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全面加强灭火救援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强对此类火灾事故情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有利于加强内部灭火救援器材的配置与建设,以便更加有效地实施各类应急处置行动。

根据火灾的类型,应急预案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六类:

1、多层建筑类

多层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多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2、高层建筑类

高层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高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3、地下建筑类

地下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地下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4、一般的工矿企业类

一般的工矿企业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矿企业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5、化工类

化工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生产与储存具有一定爆炸危险性的化工产品单位,在可能发生的爆炸、燃烧、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6、其他类

其他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以上五类以外的单位,在可能发生各种火灾事故的情况下,根据其规律与特点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制定的程序

制定应急预案的程序是指其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明确范围,明确重点部位

各单位应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或者部位。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制定应急预案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为使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符合客观实际,应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正确分析、预测单位内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各种险情,制定出相应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对策。

3、科学计算,确定人员力量和器材装备

通过计算,确定现场灭火和疏散人员所需要的人员力量、保障的器材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的数量,为完成灭火救援应急任务提供基本依据。

4、确定灭火救援应急行动意图

根据灾情,对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的目标、任务、手段、措施等进行总体策划和构思。

其主要内容有:作战行动的目标与任务、战术与技术措施、人员部署与力量安排等。

5、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善

制定应急预案实行逐级审核制度。

单位安保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必须报请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审核的重点应当侧重于情况设定、处置对策、人员安排部署、战术措施、技术方法、后勤保障等内容。

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论证并通过演练进行验证。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火情预想、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注意事项等。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

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人员及装备配备情况。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或二旦发生火灾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通过明确重点部位并分析其火灾危险,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二)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遵循归口管理、统一指挥、讲究效率、权责对等和灵活机动的原则,包括火场指挥部、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和机动组。

(1)火场指挥部。火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能是确定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主要负责根据方便现场指挥、通信联络畅通、保证自身安全的原则,将火场指挥部的地点设在起火部位附近或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室,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根据火情决定是否通知人员疏散并组织实施,及时控制和扑救火灾。

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指挥员报告火场内的有关情况,按照指挥员的统一部署,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行动组。灭火行动组由单位的志愿消防队员组成,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灭火器材小组、水枪灭火小组、防火卷帘控制小组、物资疏散小组、抢险堵漏小组等。

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操作消防设施。

(3)疏散引导组。疏散引导组主要负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

(4)安全防护救护组。安全防护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伤情转送医疗机构。

(5)火灾现场警戒组。火灾现场警戒组主要负责控制各出口,确保无关人员只出不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6)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7)机动组。机动组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8)技术保障队

(三)火情预想

火情预想即对单位可能发生火灾做出的有根据、符合实际的设想,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火情预想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计划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火灾特点,切合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内容如下:

(1)重点部位和主要起火点。同一重点部位可假设多个起火点。

(2)起火物品及蔓延条件,燃烧面积(范围)和主要蔓延的方向。

(3)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结构的倒塌,人员伤亡、被困情况等),以及火情发展变化趋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等。

(4)区分白天和夜间、营业期间和非营业期间。

(四)报警、接警处置程序

报警、接警处置程序如下:

(1)报警。以快捷方便为原则确定发现火灾后的报警方式,如口头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报警的对象为“119”火警台(“三台合一”的地区为“110”指挥中心)、单位值班领导、消防控制中心等。报警时应说明以下情况:着火单位、着火部位、着火物质、有无人员被困、单位具置、报警电话号码、报警人姓名;同时,还要将火情报告给本单位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

(2)接警。单位领导接警后,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确定内部报警方式和疏散范围,组织指挥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安排力量做好警戒工作。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值班员接到火情消息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前往核实火情,火情核实确认后,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队和值班负责人,通知灭火行动组人员前往着火层。

(五)初期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

初期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如下:

1)指挥部、各行动小组和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发现火灾时,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进行疏散。若火势扩大,单位应当于3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通信联络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给有关员工;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现场警戒组负责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3)相关部位人员负责关闭空调系统和煤气总阀门,及时疏散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及其他重要物品。

(六)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如下:

(1)疏散通报。火场指挥部根据火灾的发展情况,决定发出疏散通报。

优先通报的次序: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

7.1 确认火灾发生后,起火单位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通知建筑内所有人员立即疏散,实施初期火灾扑救,并报火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6 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为 8s~20s ,同时设有消防应急广播时,火灾声警报应与消防应急广播交替循环播放。

4.8.8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4.8.9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 10s~30s ,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 1 次火灾声警报器播放、1 次或 2 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

4.8.10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

4.8.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2)确定疏散通报方式。

常用的疏散通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语音通报,即利用消防广播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消防紧急广播录音带或由值班人员直接播报火情、介绍疏散路线及注意事项。语言通报应分别采用普通话和常用外语(英语、日语、韩语等语种)通报,并注意稳定人员的情绪。另一种是警铃通报,即通过警铃发出紧急通告和疏散指令。

(3)疏散引导。疏散引导工作主要分为四大块:

①划定安全区。根据建筑特点和周围情况,事先划定供疏散人员集结的安全区域。

②明确责任人。在疏散通道上分段安排人员指明疏散方向,查看是否有人员滞留在应急疏散区域内,统计人员数量,稳定人员情绪。

③及时变更修正。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预案中担负灭火和疏散救援责任的人员变化后,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④突出重点。把引导疏散作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的重点,加强疏散引导组的力量配备。

(七)安全防护救护和通信联络的程序及措施

(1)安全防护救护和通信联络的程序及措施如下:建筑外围安全防护。清除路障,疏导车辆和围观群众,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维护现场秩序,严防趁火打劫;引导消防车,协助消防车取水、灭火。.

(2)建筑首层出入口安全防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建筑;对火场中疏散的物品进行规整并严加看管;指引公安消防人员进人起火部位。

(3)起火部位的安全防护。引导、疏散人流,维护疏散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部位;防护好现场的消防器材、装备。

(4)在安全区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将危重病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利用电话、对讲机等建立有线、无线通信网络,确保火场信息传递畅通。

(6)火场指挥部、各行动组、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必须确定专人负责信息传递,保证火场指令得到及时传递、落实。

(7)安排专人在主要路口接应消防车。

(八)绘制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

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有助于指挥部在救援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挥和对事故的控制,应当力求详细准确,图文并茂,标注明确,直观明了。应针对假设部位绘制灭火进攻和疏散路线平面图。平面图比例应正确,设备、物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灭火设施和器材分布位置应标注准确,假设部位及周围场所的名称应与实际相符。

对于灭火进攻的方向,灭火装备停放位置、消防水源,物资、人员疏散路线,物资放置、人员停留地点以及指挥员位置,图中都应标识明确。

(九)注意事项

编制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包括:

1)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灭火疏散阵地设置要安全,应能进能退、攻防兼备。

3)指挥员要密切注意火场上各种复杂情况和险情的变化,适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伤亡。

4)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结束后,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

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第三节】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后必须经过演练的检验方可确定,基本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实现制定预案的预期目标。

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演练,使参加演练的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定期培训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三懂”“四会”等消防基础知识。

一、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查对突发火灾事故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二、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定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三、应急预案演练分类

按组织形式、演练内容、演练目的与作用等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不同种类。

(一)按组织形式划分

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火灾事故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二)   按演练内容划分

按演练内容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1、单项演练

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它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i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它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三)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

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1、检验性演练

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

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3、研究性演练

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四、应急预案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其他单位应当每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一)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二)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1、总策划

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2、文案组

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文案组负责制订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

3、协调组

协调组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

4、控制组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控制组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预案演练按计划进行,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5、宣传组

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伴和开展新闻等,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三)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四)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或专业部门组建,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建。

(五)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人员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火灾事故场景做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到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顾客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准备

单位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之前,应当做好下列四项准备工作。

(一)制订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火灾事故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3)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相影响。

4)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

5)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明确演练经费筹措渠道。

(二)设计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由文案组编写,通过评审后由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必要时还需报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并备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

2、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演练情景要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演练情景包括演练场景概述和演练场景清单。

演练场景概述要对每一处演练场景的概要进行说明,主要说明火灾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可能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演练场景清单要明确演练过程中各场景的时间顺序列表和空间分布情况。演练场景之间的逻辑关联依赖于火灾事故发展规律、控制消息和演练人员收到控制消息后应采取的行动。

3、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演练评估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的过程。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1——差、3——合格、5——优秀)、定量测量(如响应时间、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

4、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演练方案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根据演练类别和规模的不同,演练方案可以编为一个或多个文件。编为多个文件时可包括演练人员手册、演练控制指南、演练评估指南、演练宣传方案、演练脚本等,分别发给相关人员。对涉密应急预案的演练或不宜公开的演练内容,还要制定保密措施。

1)演练人员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概述、组织机构、时间、地点、#演单位、演练目的、演练情景概述、演练现场标志、演练后勤保障、演练规则、安全注意事项、通信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练细节。演练人员手册可发放给所有参加演练的人员。

2)演练控制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演练控制规则、控制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通信方式等。演练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练控制人员使用。

3)演练评估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情况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目标、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评估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评估人员位置、评估表格及相关工具、通信方式等。演练评估指南主要供演练评估人员使用。

4)演练宣传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目标、宣传方式、传播途径、主要任务及分工、技术支持、通信方式等。

5)演练脚本。对于重大综合性示范演练,演练组织单位要编写演练脚本,描述演练事件场景、处置行动、执行人员、指令与对白、视频背景与字幕、解说词等。

5、演练方案评审

对于综合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应急演练,评估组要对文案组制订的演练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演练方案科学可行,以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演练动员与培训

在演练开始前要进行演练动员与培训,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

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观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四)应急预案演练保障

1、人员保障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在演练的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提高演练人员素质和技能。

2、经费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每年要根据应急演练规划编制应急演练经费预算,并将其纳入该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预算,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3、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察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的场地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的生产、生活。

4、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主要包括:

(1)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图表、地图、软件等。

(2)物资设备。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应急抢险物资、特种装备、办公设备、录音摄像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等。

(3)通信器材。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_话、对讲机、海事卫星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在进行ik急预案演练时应尽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4)演练情景模型。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时应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

5、通信保障

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要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演练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必要时可组建演练专用通信与信息网络,确保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6、安全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组织与实施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风险演练活动要按规定制定专门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并对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购买商业保险。对可能影响公众生活、易于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的应急演练,应提前向社会公告,告示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并制订好应对方案,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演练现场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时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演练总指挥与其他领导小组成员会商后可提前终止演练。

六、应急预案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的演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演练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启动演练活动。

(二)演练执行

1、演练指挥与行动

1)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当演练总指挥不兼任总策划时,一般由总指挥授权总策划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

2)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对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3)演练控制人员应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总策划的要求,熟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4)参演人员根据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5)模拟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做出信息反馈。

2、演练过程控制

总策划负责按演练方案控制演练过程。

(1)桌面演练过程控制。在讨论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米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在实战演练中,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进程。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员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收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传递,也可以用对讲机、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等方式传送,或者通过特定的声音、标志、视频等呈现。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方式记录演练过程。文字记录一般可由评估人员完成,主要包括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等内容,尤其要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照片和音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和宣传人员在不同现场、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5、演练宣传报道

演练宣传组按照演练宣传方案做好演练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媒体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现场采编和播报等工作,扩大演练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涉密应急演练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三)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并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保障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

1)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

2)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七、应急预案演练评估与总结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单位还应当对演练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根据演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完善改进措施,提高演练和实战能力。

(一)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所有应急演练活动都应进行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二)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可分为现场总结和事后总结。

1、现场总结

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评估组长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现场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2、事后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事后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三)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等,并建立改进任务表,按规定

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应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

篇4

一、演练目的

(一)检验指挥机关,各行动组、有关人员对《市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熟练程度。

(二)检验和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快速反应机制、统一指挥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救治机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检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及时发现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二、演练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处置方案、《市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及市政府有关应急演练工作安排。

三、演练要求

(一)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到位;

(二)信息收集、通报、报告等应有记录;

(三)相关调查及技术鉴定应制备相应文书;

(四)符合《市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其他相关技术要求。

四、演练流程

(一)演练时间:2013年4月上旬

(二)事件设定(Ⅳ级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接市人民医院报告,早8:40有35名就诊患者(均为市某企业工人)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和口唇、皮肤青紫色等症状,医护人员采取了对症治疗措施积极救治。经询问病史诊断,医院初步认为患者出现以上症状符合亚硝酸盐中毒症状,怀疑为患者早餐进食加工不当的食品所致。

(三)应急启动:

9:00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电话报告,电话接收人员将报告情况予以记录,立即向局分管领导汇报。局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汇报以上情况。局主要领导认为该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措施。要求办公室通知局领导班子成员立即到局长办公室集合召开紧急会议。

9:10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达局会议室,局主要领导通报情况,各成员简要发表意见,一致同意启动《市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随后全体应急小组人员到达会议室,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局领导简要介绍情况后,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构成,设立以下工作小组,立即开展工作。

负责及时收集相关情况,与卫生部门专家协作,分析事故原因,为指挥部做好食品安全技术支持工作。

总指挥命令:

1、及时与市卫生局勾通,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汇报。

2、一组立即赴市人民医院对患者及参加现场救治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听取分管院长及主治大夫介绍救治经过,并安抚患者家属。

3、二组立即赴企业(重点为食堂)进行调查,撰写现场检查笔录、采集剩余饭菜、呕吐及排泄物等物证并进行快检,如有需要,可将采集到的样品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室检验。

(四)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记录,10:00,一组向指挥部报告调查结果,该企业食堂为100名企业职工提供了当日早餐,有馒头、小米粥及3种菜品(分别为茶叶蛋、猪肉炝芹菜、尖椒炒肥肠),饮用水为白开水,所有患者均食用过馒头、小米粥、茶叶蛋、尖椒炒肥肠,未出现症状的职工未食用尖椒炒肥肠;目前院方已进行了对症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状况稳定,无危急病号。

二组向指挥部报告调查结果,该企业食堂早餐所用食品原料,除肥肠由西关农贸市场一家刚开业的熟食加工店购入,其余均从市某大型超市购入,有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记录及登记。

10:20分,陪同市政府食安办、卫生局有关领导看望患者。一是院方介绍患者救治情况:经过积极治疗,现病人病情稳定,经12小时观察后决定是否可以出院。二是领导进病房看望病人。

11:00,回到总指挥部现场点评,下达处理意见。从调查结果来看,本次事故是由于企业为职工提供了亚硝酸盐超标的肉制品所致,可联合工商部门对该熟食店进一步进行检查、抽检,并依据送检结果,依法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11:30分,演练结束。

五、演练地点及现场布置

1、确定市某一企业食堂:现场由企业分管负责人、食堂管理员、厨师长等现场陪同调查。

2、患者救治单位:市人民医院门诊急救室设急救床一张,有床单、被褥,有氧气瓶、监护仪、心电图机急救设备,模拟患者二个。分管院长一名,主治医师一名,护士一名。

篇5

[关键词]应急预案; 应急演练;应急救援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同时,石油行业也是国家严格管理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就成为了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石油销售企业基层工作的员工,时常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因此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所以加强基层应急演练建设,提高基层员工自我防范意识与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以火灾事故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加强基层应急演练建设。

1 应急演练的目的

1.1 清晰应急概念、增强应急意识,做到未雨绸缪。

1.2 检验应急预案

1.2.1 测试、研究应急组织指挥方案;

1.2.2 测试、研究应急技术方案;

1.2.3 测试专项应急功能(如:24小时不停倒班应急计划);

1.2.4 检验有关部门应急支援协议实施;

1.2.5 测试应急装置、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及各类应急物质供应。

1.3 提高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应急素质

1.3.1 消除事故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适度应激状态 ;

1.3.2提高各级管理者的应急管理、冷静分析情况、正确决策能力 ;

1.3.3掌握应急控制技术及应急救援技术,能果断的采取措施;

1.3.4普及应急文化,提高社区主动应急能力。

2 基层单位突发事件(火灾)的原因、性质及危害

2.1 油品的性质

2.1.1 销售企业主要针对的是油品,即各种品号汽油、柴油。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渗漏、易产生静电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体物质。

2.1.2 油品的危险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2.2 主要危险部位:加油现场、卸油作业区、配电室、变电柜等。

2.3 根据物质及燃烧特性火灾可以分为: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的火灾,可以使用清水、泡沫、干粉灭火剂);B类火灾(液体火灾,如汽油、柴油、煤油等可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C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乙炔等可使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剂);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电气火灾)。

2.4 危害程度的范围:以爆炸危险源为中心,500米为半径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有可能受到危害。

2.4.1对建筑物设备危害程度的预测: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容易发生爆炸,并伴有强烈的震荡、冲击波,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强烈的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

2.4.2对人员危害程度的预测: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人员会导致轻度中毒、急性中毒、吸入中毒、轻度烧伤、严重烧伤及生命危险。

3 演练单位概况、应急设备设施分布及注意事项

3.1 演练单位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员结构以及经营特点等。

3.2 应急设备设施概况,包括应急设备设施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撤退路线图及紧急出口标示等等。

3.3注意事项。应急设备固定放置在方便拿取的部位。不得占用或阻塞疏散通道,不得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4 演练的组织机构

编制应急组织机构,并且人人清楚自己在机构中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应包含以下内容。

4.1 组织体系图(机构、人员(替补)、电话等);

4.2应急专家组名单、电话;

4.3应急专业队组织、名单、电话;

4.4义务消防队组织、名单、电话

4.5自愿救援队组织结构、电话 ;

4.6厂内(矿区)交通、危险点、应急设施分布图,路标;

4.7各类工艺管线、公共工程(上 、下水网、电力、燃气、消防)

5 制定演练方案

根据演练的规模等级、单位实际来制定演练的具体方案,要明确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演人员以及演练的具体流程。

6 演练的实施

按照制定好的演练方案,组织参演人员具体进行实战演练。

6.1火灾发生时的呼救、报警,启动相应应急处置预案。

6.2基层单位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的分工对此次应急事件进行处置,同时上级应急部门启动相应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响应。

6.3应急事件处置结束,解除应急状态。

6.4收拾演练现场,演练完毕。

7 应急演练信息管理

演练主要是信息传递过程,一定要作出完整、详细、具体的记录,记录资料组的任务:

7.1各指挥部及各联络点安装记录电话;

7.2各指挥部及各应急部位设置记录员(包括摄影、摄像、电脑),详细记录每个时间进行的每件事项;

7.3 尽量用文件化方式相互通知、调度资源等,接发文要签字、记时间、记处理过程

8 演练的结果分析

8.1 清理现场、恢复生产状态;

8.2组织各层次讨论、公开评议分析此次演练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8.3分析应急设备设施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当如何整改;

8.4评价专家组提出评价报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标准);

8.5有关方面制订改进方案、明确责任、实施计划、跟踪检查计划按时完成情况;

8.6审核、批准修订的应急预案。

9 改进

篇6

关键词: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能力、可操作性、协调性、应急演练、评估、量化

一 前言

近年来,危化企业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非常重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内容从危险化学品泄漏、着火、爆炸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着火爆炸,几乎包含了危化企业的所有主要事故,初步在危化企业内部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涵盖了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程序、保障措施等内容。这些预案和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协调性。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分析,便于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二 目前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虽然危化企业各个层面基本上都制订了应急预案,但从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看,预案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的原则性内容很齐全,但应急预案的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细节流程不够明确;二是后果严重的事故都已列入预案,但平时发生概率较大的一般性事故及曾经发生过的一般性事故往往没有列入预案,有漏项的现象。

2、应急预案编写及修订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修订小组机构、制度及各项职责都制定的井井有条,但执行起来就很大一部分落不到实处。(1)有些预案的编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调查;或是应急预案修订只停留在安全管理部门,导致针对性不强。(2)有些预案修订不及时,预案修订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与生产实际跟进,出现脱节现象。(3)预案之间衔接不够。上下级、各岗位没有很好的衔接,从组织结构、处理程序到职责划分等,都存在一些盲点、重叠、矛盾现象。

3、现场事故处理不迅速

目前,危化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各级领导都能按预案要求,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出动比较迅速,但是处理事故时间较长。主要还是对事故做出正确处理方法的判断能力不够,在总指挥未到达之前,下达如何处理重大事故的决策性指令的能力差,抢险人员处于待命状态的时间较长,加上处理方法不熟练,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及时,使火灾延续时间较长,影响了整个处理过程的效率,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

4、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配合协调不够

突发性事故刚发生时,由于大家对事故情况了解不是很清楚,往往会出现多个应急小组同时工作,如无先后工作顺序的安排,很容易出现各应急小组间互相等待、互相影响的现象,造成救援场面混乱。如治安保卫组没有及时在现场开出快速通道,影响了消防救援车辆的通行及位置的停放;或是由于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好,造成处理人员无谓等待和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到应急处理的效率。

5、应急演练存在只“演”不“练”的情况

当前应急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如下:

(1)有些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做给大家看的。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的作用。(2)演练预案与生产实际不符,处理事故的办法比较粗,不具体,不合实际,甚至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做法,衔接不好,慌乱盲从。(3)演练后总结和评估不到位。不认真进行书面记录和总结,总结和评估进行的不充分,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作用。

6、应急处置教育培训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应急宣教培训方面,存在着内容方式单一、参训对象范围小、培训内容没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等情况,宣教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的内容仅局限于防火、灭火、应急疏散等内容,没有将危险部位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的存放及检查、应急装备的使用方法及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纳入宣传培训计划,使得现场职工应急能力差。

三 制定的改进措施

1、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具有可操作性。在大原则正确的前提下,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要编写符合生产实际的应急预案,真正编写好应急预案,首先应将本单位和同行业的事故进行认真分析,对本单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另外要使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班工长都要参与到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的过程中来,由公司安全、技术、设备等专业领导及各专业管技人员一起审核,最后再由总工程师总体审核,由总经理实施。只有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过程,应急预案的质量才会有高度的提升,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会大大提高。

2、规范演练程序,加强正规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能力的不足,所以要按照正规的程序演练。

(1)制定严格的演练工作方案。首先要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明确各人员职责,其次演练方案中演练目的要明确,演练事故情景要符合现场实际,参演人员任务及职责要分明,演练步骤要紧张有序,演练物资及保障措施要齐全到位。

(2)注重多样化演练模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类型,即可以单项演练,也可以综合演练,既可以现场演练,也可以桌面演练。

(3)突出对演练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预案,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遇到的问题,修改和调整应急预案,最终实现对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演练完毕后必须形成书面评价报告,经相关各级领导签字后反馈给各个部门,为各个部门今后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完善的依据。

3、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创新应急宣传教育形式。

一是丰富宣教培训内容。将生动的事故案例知识讲座及影片放映纳入宣传培训计划,从思想上增强职工对应急知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微信群等方式让职工全面了解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二是严格应急处置流程,抓好在岗教育。企业的每个重点岗位和关键部位,都应有简单明了的应急流程示意图或应急处置卡,时刻警醒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按照程序应急处置,避免遇事慌乱错过最佳救援时机,甚至因操作失误造成次生伤害,进一步提升企业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 结语

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是整个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反映了企业应急管理水平高低,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试金石。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合理性以及处理过程的快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取决于应急处理人员综合素质及平时演练经常化。因此,应急预案方面要及时更新与完善,应急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要经常化、日常化,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要采用量化考核和动态改进机制,应急管理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全体人员的应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抓好日常应急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并不断改进与创新是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应急预案是科学管理的一种前沿方法, 是人们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预想作出的对策, 拟定的处理方案[1]。突发应急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2]。如何积极应对是当今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成批抢救需要高度的协同性,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组织协调、沉着应对是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征对如何提高和规范成批抢救中护理人员的行为,我院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一套护理应急预案,并作为提高护理部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人员要求职责

应急小分队的成员由护理部统一领导,均为各科护理骨干,并具有丰富的抢救技能和抢救经验,人员相对固定,并有后备力量。将护理应急小分队各组分工,各成员职责,电话号码及抢救流程打印成册,要求每个成员熟记内容。

应急人员必须保证通讯联络通畅。在遇有重大疫情时,要求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负责现场的紧急救治及消毒隔离处理。定期进行实战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常备不懈。需了解抢救物品、药品及防护用品放置位置,操作方法等。

2 实施方案

2.1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实施

护理应急小分队护理部指挥下,由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秘书, 各科室指派一名护士参加,分成4 个小组,每组设一名小组长。每月组织一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导会议,布置学习计划,布置突发事件演练方案, 组织讨论可能出现的病情和应对措施,确定抢救演练流程,每季度进行一次演练。

单月的第三周布置本月的学习内容, 包括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应急预案知识的学习;安排理论讲课,由各科的质控员承担。双月的第三周,学习内容主要是进行技能操作的学习,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示教急救仪器的操作.做到每月有学习目标,人人会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每个季度根据所布置的突发事件演练方案,讨论可能出现的病情和应对措施所确定的抢救演练流程,组织一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

流程学习: 由急诊科护士长主持演练, 提前三天通知科护士长,由其通知该科成员按时到急诊科集合, 按分工展开演练。

模拟演练:由急诊科护士长主持演练,为了锻炼其快速反应能力, 是由急诊科值班护士临时通知各小组组长,再由其通知下属成员迅速到急诊科集合,在组长指挥下分工展开演练。

以上计划组长和专家成员不在位的情况下由秘书按计划组织实施。

2.2分工明确

将护士按要求分组进行:分类组 迅速观察、测量生命体征,配戴分类标识牌:神志(询问姓名)、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立即告知医生并记录于病历上,病情较轻的手工测量,病情较重的迅速送入抢救室,连接监护仪测量;抢救组 吸氧,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采血,保持病人正确、安全的:昏迷、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吸引器吸痰、呕吐物 意识丧失、躁动的病人用保护具(护拦等)、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要用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病人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咀嚼肌痉挛而咬伤舌头、引流管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配合医生做好给药、插管、止血、固定等处理;保障组为所有抢救工作的正常展开提供所需物质,与物业,药房和供应室联系,为患者的抢救提供物质;后送组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送病人检查或办住院,危重、军队伤病员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携带血压计 听诊器,监护仪和病情交接本4 分析总结 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不足,为下次的演练积累经验。

3结果

通过实施演练的做法,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85%上升到94%,护士理论考试成绩由89.4%上升至93.6%,操作考核由89.9%提升到95.8%,提高了护士应急反应能力。

4体会

4.1加强应急应变能力培训,进行大型模拟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整改,不断规范应急程序,磨练快速反应能力。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使成批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使批量抢救工作组织有序,在抢救病人时做到忙而不乱,赢得抢救的最佳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4.2 通过实施应急做法,进一步加强了护士专业技能,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有力保证,提高了护士应急综合能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突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应急 演练 系统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同时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运行风险越来越大,电网运行调控的难度日益加大,大面积停电事件潜在的风险始终存在。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提高全社会处置电网突发事件能力,在电网发生突发事件时尽最大可能减少事故损失。

一、现阶段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主要特点

近年来,应急演练工作普遍受到重视,尤其在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上。

(1)领导重视。各级各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大都精心准备,科学筹划,从构想酝酿、方案审定,到具体实施,抓细节、抓落实。

(2)协调联动。注重统一指挥,做到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步联动。引导参演各方充分认识演练活动涉及面广,积极动用社会力量。注重协调配合,适时指导各参演单位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使演练环环相扣,节节相连。

(3)主动宣传。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泛关注演练活动。积极引导媒体对演练活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采取编制宣传手册、制作公益宣传广告、开辟安全知识普及专栏等形式,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效果明显。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各级各部门应急处置及协同配合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积累了经验。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的现状

虽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但还存有薄弱环节。

(1)预案内容不熟悉。参演人员对预案内容不熟悉,在演练过程中一些参演人员对本人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不清楚,秩序紊乱。

(2)参演人员不全面。大多数应急演练忽视了社会公众的作用,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救援能力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公众疏散撤离方面没有得到有效演练。演练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个别应急职能机构功能性缺失,政府与企业应急机构协调性不足。

(3)重演轻练。有的演练未能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分层次、有步骤组织演练,而是照搬照抄;有的片面追求演练层次高、场面大、综合性强,覆盖面广。

(4)保障不够健全。有的单位因临时申请或筹措经费,缺乏正常经费的保障;在人员组成上,多为临时指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缺乏专门的人才;在物质储备上,多为演练活动而准备一些储备物质,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5)缺乏实用性。演练大都按预先制订的方案组织实施,演练过程虽然齐全、顺畅、圆满,但组织计划、演练内容、时间节点、实施流程是既定的,难以体现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影响了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评估内容不完善。大多对演练的效果多采取定性化点评,而不是有依据、有数据、有分析的量化评判,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演练的实际效果和水平,评估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探索建设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系统

当前,我们面临的自然环境、社会公共安全形势,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十分艰巨。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能力,探索建设三维互动式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系统,方便相关单位开展常态化日常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理论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第二十五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2)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五条提出,应急预案演练分为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可以采取桌面推演、现场实战演练或其他演练方式。本系统的建设即是对其他演练方式的探索与研究。3)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工作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应急管理工作要依靠科技,提高能力。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处置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装备,充分发挥公司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2)实践依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系统的建设,系统实现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造型、三维交互引擎、场景优化及网络同步等技术。1)三维造型技术。需要根据实际场景的基本资料如场所平面布局图、CAD图、设备基本尺寸等,通过3DS Max三维造型软件可以构建出场景、设备的三维立体模型,初步实现环境原貌按照1U1的比例在计算机上真实还原;在保证三维场景真实、逼真的基础上,为满足系统的顺畅性,在三维建模的过程中将采用多边形建模技术、实例化技术等来减少三维模型的面数,同时,通过贴图烘焙技术,避免系统对光照、倒影等效果的处理,有效节省系统的开支。2)场景优化技术。由于受到电脑硬件配置如内存、显存、CPU、GPU的限制,场景的规模扩大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也就变得显著起来,为了保证系统运行性能,在受训人员演练过程中不出现画面抖动或停滞等问题,必须对场景采取优化措施。大场景启动后,我们可采用场景动态管理技术,根据视距来进行场景的动态载入及卸载,将电脑硬件资源有效地应用在我们感兴趣的场景处理上,提高三维场景的顺畅性。3)网络同步。按通信协议的不同,可以分为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UDP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针对协同演练中需要各节点保持可靠、实时的通讯,开发过程中采用TCP协议,建立网络通讯。模拟演练系统要求共享场景,为了增加系统的真实性,在其他节点的场景中需要实时更新该角色在场景的位置及角色执行的动作,确保各个节点上同一角色的位置、动作保持一致,即可实现网络同步。

(3)主要功能内容。1)突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模拟。福建区域内可导致大面积停电事件的主要危险源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雷暴、洪涝、大风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大面积停电灾害则种类繁多。根据各种类型的事件特点,分别进行建模,并由用户自定义相关参数,使模型与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系统按照算法构建复杂动态模型,以获得各种事件逼真的模拟效果。本次系统建设以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大面积停电事件为基础模型,更多类型的事件可通过扩展包补充完善。2)社会面情况模拟。突发事件来临时,社会面情况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可表现在部分场景中,群众恐慌、交通受阻等。系统可根据参数变化情况,模拟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由于受到停电影响所做出的各种主动和被动行为,包括报警求救、人员疏散、电梯内受困、交通堵塞等。3)政企联合应急处置模拟。突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处置,往往离不开政府和供电企业的相互配合,系统根据各级单位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定制不同角色模型,各角色模型由演练人员在系统中进行模拟控制。在演练时需根据应急事件类型等参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事件等级,并履行各自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真实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要经常面对信息通报汇报、命令传达等状况,系统通过交互子系统实现政府及供电企业相关人员之间的协同互动,确保信息流通畅。系统充分利用当前已建成的各信息化系统,通过数据接口获取真实环境中重要用户、电网结构、应急资源等相关数据,使模拟演练的背景更近一步贴合现实情况,提高模拟应急处置的真实性。在各演练人员进行模拟演练的同时,系统自动跟踪记录所有操作情况,以确保所有处置行为可追溯,为演练任务结束后的评估总结提供数据支撑,该记录亦可被导出存档。4)应急演练评估模拟。系统记录所有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模拟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过程中的处置行为,为评估专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评估专家组成员可对应急处置响应时长、应急处置效率等数据进行评估,并可编写评估总结报告。

四、结论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系统的建设可在以下几方面对应急演练体系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1)重复推演,熟悉预案。信息化系统的优势是可重复开展,通过高频度的练习,可使各级人员熟悉预案内容,并且通过在虚拟场景中的体验式学习,寓教于乐,提高了演练的培训效果。

(2)政企联合,覆盖面广。在系统中可扩展出各种角色模型,充分覆盖政府、企业、群众等各种人群,根据各角色特点定制相应模型。

(3)模拟演练,降低成本。通过各种数据模型模拟真实环境,无需专门为某次演练采购物资装备,节省了组织演练的费用支出,且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演练的组织工作,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均可大幅度降低。

(4)灵活配置,实用性强。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模拟演练,并可支持单人演练及多人协同演练,无需受时间、空间、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可随时演练。

(5)数据支撑,评估有据。系统通过采集各角色在模拟演练中的应急处置操作记录,为评估专家提供了大量数据,使评估工作可量化处理,确保评估结论的严谨性。

(作者单位为国网福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火灾预防应急方案1

   一、学校消防安全事故的范畴:

   学校消防突发事件是指学校校舍、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学校其它建筑用房及设备设施等发生火灾,引起的师生人员伤亡及学校财产损失。

   二、学校消防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

   根据我国的《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明确规定,我镇学校作为火灾安全重点单位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构建学校同安全事故作斗争的第一道防线。坚持“预防为主,救人第一”的原则,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单位人员的消防素质,提升我镇学校的抵御安全事故能力。

   三、建立学校突发火灾事件预警系统:

   各学校根据龙泉镇“安全事故应急总预案”的规定,学校消防事件预警机制为: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全员火灾安全预警责任制,所有学校在籍的师生员工都有义务及时提供突发消防事件的危险信号,通过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通报程序,通报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发生突发火灾事件。突发火灾事件发生后,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学校突发消防事件的预防应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四、建立消防安全保障机构。

   1、各学校配齐消防器材,每位教职工应严格执行防火部位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各校安监人员要经常对本单位消火栓、灭火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认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2、图书阅览室、化学危险品存放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专业教室的教职工在下班前应切断室内电源,关闭用电设施,对本部位防火工作经常检查,做好记录。

   3、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4、各学校每学年要在消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一次全校性消防疏散演习。

   5、各学校要在镇中心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及本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组建以下专业小组:

   ⑴、组织灭火行动组。

   ⑵、通讯联络组。

   ⑶、疏散引导组。

   ⑷、安全防护救护组。

   ⑸、后勤保障组。

   五、事故通报与现场保护

   1、按照镇中心学校“安全事故应急总预案”规定的通报机制,突发消防事件发生后,当事师生应立即报警,将情况发生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迅速报告镇中心学校安全办。

   2、各学校安全员要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消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向校行政办和校长汇报。

   3、迅速展开抢救工作,对事故现场要实行严格的保护,防止现场痕迹和相关物品、证据被破坏和丢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六、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

   1、当发现火情后,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切断与火灾相关的电源、气源、火源,搬迁易爆物品等;使用附近灭火器或消防水龙进行灭火。如果火势无法扑灭,立即向学校和镇中心学校报警,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明起火地点、起火的部位及火势大小、被困人员情况、联系电话号码和行走路线。校行政办和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立即启动火灾灭火应急预案。

   2、启动消防灭火紧急预案后:

   ①通讯联络组派人到约定地点指引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利用校园广播宣布学校进入消防安全紧急状态,公布火灾发生地点,需要疏散的范围。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通知相关各组,迅速投入灭火战斗,同时注意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

   ②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立即赶赴现场,预案各专业组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到位(接报后5分钟内赶到),组织安全疏散人员、物资和灭火扑救工作。

   ③灭火行动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根据预案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切断起火现场电源、火源和气源,检查是否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启用携带或利用就近配置的灭火器、消火栓等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如火势较大,暂扑灭不了,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冷却、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待消防队赶到,配合完成灭火任务。

   ④疏散引导组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疏通紧急疏散通道,先疏散现场师生,再疏散危险品及物资。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畅通无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避免人员伤亡。

   ⑤安全防护救护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配合专职消防队员及医护人员抢救火场内被困伤员及重要物资。 如有受伤师生,进行现地简单处理后,送医院救治。

   ⑥后勤保障组接到报警后,应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迅速调集准备灭火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七、安全疏散场地和路线:

   1、各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规划安全疏散场地

   2.学校所有校舍根据消防安全要求都设安全通道,按照顺序,依次迅速离开,避免发生拥挤。

   3、到达指定集中地点后,由疏散引导组成员维持秩序,保持安静,并清点人数,等待进一步指令。

   八、火灾之后的善后工作:

   1、经过灭火行动组确认明火已经扑灭,普查灾害造成的损失,报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火灾的危害程度,决定即时复课或休课。

   3、疏散引导组根据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指示,组织学生复课,需要休课的,组织学生返家。

   4、安全员事后要拟定火灾安全事故报告,上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5、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

   火灾预防应急方案2

   一、 演练目的

   树立全校师生安全无小事的意识,提高火灾发生后学生的应急能力,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演练时间

   1、2015年3月1日至3月10日:宣传动员阶段 2、2015年3月10日14时30分至15时:实施阶段

   三、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立华

   副组长:吴绍孔(具体组织本次预案演练工作) 组 员:全校教师

   四、参演人员

   本校全体师生员工57人。

   五、演练要求

   1、宣传动员阶段,各班应结合生活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明确本次应急预案演练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确保本次演练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2、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参演,是第一责任人,根据学校演练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到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演练任务,并具体负责演练过程中各班学生的安全。

   3、各班疏散线路

   一、三年级沿左边楼道按顺序疏散到学校院子,四年级、二年级按顺序沿右边楼道疏散到学校院子,学前班直接沿台阶疏散到学校前面的院子。

   4、具体要求

   (1)指挥员第一声哨响为准备时间:半分钟,各参演人员拿出毛巾(无毛巾者用衣服代替)捂住口鼻,防止将烟尘吸入;第二声哨响即开始疏散,时间为半分钟。各班在规定时间内需全部疏散到指定地点。

篇10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2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3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3.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3.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3.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