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时间:2023-03-25 14:2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论文提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问题 评说
在国际大众体育浪潮的洗礼下,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了我国首个群众体育纲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我国全民健身所面临的形势,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实施的对象和重点,对策和措施,以及实施的步骤做了表述。在《纲要》的指导下,我国的大众体育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育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团体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彩票的销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民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强;体育法律法规得以加强和完善。从这一角度来讲,《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及时和正确的,但客观地讲,从《纲要》制定的内容上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1.《纲要》对人的体育权利重视不够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一种获得身心健康,享受经济、娱乐、文化权利的手段,它始终以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从这种意义上讲,参与体育是人的一种权利。人权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和丰富价值意蕴的名词,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人权是指人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是人的权利最一般的形式,是从人与人应该具有的平等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是人类在发展中认真审视自我之后而产生的一个自觉理念,它的产生来自人对自身生存的尊严意识的觉醒和人道理念的形成。①公民对体育的参与成为了一种人权。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第一条就规定:“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人权。”《》还提出:“每个人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的自由……”因此,“每个人必须有充分的机会按照其民族运动传统从事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并获得与其天赋相适应的运动成绩”。《奥林匹克》明确把体育作为人权的一个方面,并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从事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我国《宪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表明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把开展大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我国体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为我国大众体育施政纲领,《纲要》都理应把大众对体育的参与权提高到人权的高度,而《纲要》当中并没有涉及公民参与体育运动这项权利,没有明确体育权利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行使体育权利,体育权利如何保障等内容,只是站在政府的高度提出全民健身要达到的一些目标而已,其宗旨仍偏重于满足社会的、国家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首先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
2.《纲要》实施对象的部分缺失
《纲要》在描述实施对象时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但在具体的阐述中,提到了青少年、儿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农民、军人、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知识分子,而对组织相对松散、处于经济和政治劣势,又急切需要体育锻炼和娱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却没有阐述。
农民工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为社会财富的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农民工同其他人一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愿望,有参与全民健身的权利和愿望。鲁长芬等人对湖北、广东、浙江、江西等11个省市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况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中,有74.7%的农民工喜欢参加体育活动,83.6%的农民工认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是应该的,有57.9%的农民工及其家人都需要参加体育健身,有84.9%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活动的要求“很好”,有77.0%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的体育健身器材是“必要”的,有57.2%的农民工愿意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有56.2%的农民工愿意修建体育活动场所。①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希望参加体育锻炼,有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一员的愿望。
然而,农民工的体育权利很难保障,在鲁长芬等人对湖北、广东、浙江、江西等11个省市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况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有34.5%的农民工认为有点缺乏,31.1%的农民工认为非常缺乏,仅有2.8%的少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十分充裕。另外,在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有无指导的调查中,有40.3%的农民工选择“从未有人指导”,有23.6%的农民工选择“很少有人指导”。在有关居住社区或工作单位为农民工组织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中,有61.7%的农民工选择“偶尔有”和“很少有”,还有27.4%的农民工选择“完全没有”。②农民工在城市无法得到社区体育的关照,又脱离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根基,在城乡体育之间徘徊,这成为全民健身的一个盲点。
因此,无论从农民工享有参与全民健身的权利角度,还是稳定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讲,农民工都应该被纳入全民健身的行列,都应该被写入《纲要》,缺少一亿多人参与的大众体育政策是不完善的,这正是《纲要》在后续发展中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3.《纲要》缺乏定量指标,可操作性不强
阅读《纲要》通篇,没有发现一处定量性的表述,通篇都是笼统、空洞的表述。例如,《纲要》的目标和任务的第二条是如此表述的:“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加,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作为大众体育纲领性文件,《纲要》不应该出现如此含糊的表述。在《纲要》制定的过程中,十余次易稿,其中第七稿是由北京体育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共同完成的,此稿基本是由知识分子起草的,反映了民间要求,也融进了时代变革中一些先进的思想。《纲要》第七稿中基本目标是这样阐述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加,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在90年代前期的基础上分别有所增长,全国总体增长5―8%,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包括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国民体质有明显增强,本世纪末与实行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初期相比,达到体质合格标准的人数增长5―8%,使二分之一以上的参加者分别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军人体育锻炼标准或国民体质测定标准……”④尽管在第七稿中,学者们提出的定量计划因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而最终在《纲要》的定稿中予以删除,但是这些数据给人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而不像《纲要》定稿中的目标那样笼统、空洞、难以把握。
大众体育开展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在其下力气推动大众体育开展之初,一般的程序是:成立专门的开展大众体育指导机构;制订出开展大众体育的实施计划、方案及定量、定性指标;组成由社会众多部门参与的委员会,具体地宣传实施计划方案;统计分析成效。不难看出,在国外大众体育推广之前,制订一个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指标的实施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以美国增进健康的一份文件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为增进美国大众的健康,政府将“体质锻炼与运动”列为优先采取的措施,并制定了上世纪90年代四项努力达到的目标:(1)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在这一项里明确制定了指标,即参与改善心肺功能运动的青少年应超过90%;每天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应超过60%;18―65岁的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百分比应超过60%;65岁以上的老人中应有一半人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2)提高对增进健康问题的认识。在此项目标中明确规定,应有70%以上的人掌握提高心肺机能的方法及相关运动项目,真正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识。(3)促使企业开展增强体质的活动,在此项目标中规定,凡人员超过500人的企业,应具备可供本企业25%的职工开展体育运动的运动场地设施,保证25%的职工可在企业内开展健身活动。另外规定,凡给职工提供健身条件的企业,在纳税方面给予优惠。(4)改进体质评价和监测系统。在此项目标中,鼓励各体育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制定出青少年体质评定的系统方法,要求至少有70%以上的青少年参加测定,从而获得评价健身运动短期与长期效果的资料;获得全民健身运动在提高生产率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资料;获得有关全民参加健身运动的动向与分类情况的资料。⑤在美国的这份健康计划中,提出了明确的指标,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要求,还渗透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这样就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相比之下,我国的《纲要》缺乏明确的指标,也没有严格的定量要求。
注释:
①冯玉军等.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中国民商法律网,省略/weizhang/default.asp?id=25258.
②③鲁长芬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11.
④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63.
⑤张驰.美国大众体育的科学指导给我们的启示.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9-90.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1995.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童昭岗,孙麒麟等.人文体育[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1.
[4]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5]鲁长芬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
[6]李培林.2004年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和趋势.中国网,http://省略/chinese/index.h、tm
[7]吕树庭.流动人口:社会体育的新课题――来自调研中的思考.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
[8]张宏发.裂变与整合―中国社会年报(2002年版).天津出版社,2003.
[9]冯玉军等.论体育权利保护与中国体育法的完善.中国民商法律网,省略/weizhang/default.asp?id=25258.
[10]沈建华等.上海市全民健身法治发展战略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篇2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代建制模式,政府工程管理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经营风险也随之逐步加大,因此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成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控制和防范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政府工程项目暴露出许多弊端: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管理经验积累不足、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政府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这就很容易造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超投资、超标准、超工期等现象,也容易给各方提供牟利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优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政府开始逐步采取“代建制”模式管理学论文,实现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适度分离,从而有效控制使用单位无限制的扩大项目建设规模,提高政府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目前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它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缺乏强制性措施
我国“代建制”政府工程管理企业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一个新出现的且十分重要的角色,得到了政府及建筑业的关注,许多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但代建制还属于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相应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只能参照建筑施工企业。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上市公司在发生融资行为时,才被强制性披露其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只要不进行融资,则可以不披露或少披露。这样,就难以达到内部控制报告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在强调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在向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强制性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①论文提纲格式。
①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有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修改并最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设
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其内部控制组织设置,关键是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目前很多政府工程管理企业对于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对于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积极整改,或者虽然上报整改方案,但是没有真正执行,等到再审计检查时类似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审计人员也没有处罚权管理学论文,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罚,这样影响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和执行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政府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没有制定,而是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来应付上级检查.装订成册或张贴在墙上,但执行中却很随意。像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混岗,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手续办理等全部由一人完成;对项目工程款结算的随意性较大,有的结算原始单据没有现场工程师或技术员的签字或签字手续不齐全;有的项目在没有签订供料合同或设备租赁合同,就开始开工生产;有的项目工程合同的内容发生了变更没有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这些环节出现的缺陷都反映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监管力度不够。
二、强化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建立各自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如陕西、吉林等省份。各界人士面对代建法律法规严重缺乏的问题,一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力量,重点加强立法调研,尽快研究制订统一、全面、完善的代建制法规规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会颁发国家级的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将会对代建制市场的开放、监管主体、代建制单位的设立条件和资质审查、代建制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代建制管理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代建制项目的业绩评价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代建制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②。随着我国代建制管理办法、代建制合同示范文本、代建单位的资质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建立,代建制政府项目工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二)构建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1)注重风险控制,加强职能管理
①加强会计核算和资金统一管理
集中会计核算和统一资金管理,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②刘笑峰 《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建立有效的内部结算支付制度,对各施工项目部的资金由企业对资金
统一进行结算,按预算下拨,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强化企业的资金调控力度,以便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有效使用,形成规模效应。
②加强大型设备和材料采购管理
企业建立统一的材料采购与管理、租赁使用和更新改造制度,统一调配,加强管理,避免重复购买,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管理学论文,加快更新改造资金的回笼;统一大宗材料采购,加强公司内部的统筹安排,降低经营成本③
③加强市场经营和招标投标管理
从符合企业总体利益的角度来统一调配资源,优化选择,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市场经营和招投标管理职能,统一经营决策,集中人力物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应与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技术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内部有序流动,对暂时无岗人员按待岗制度处理,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其他人员可由施工项目部按工程需要临时聘用;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配合项目经营责任制的实施,真正做到绩效挂钩,吸引员工到一线项目部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稳定员工队伍。
(2)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应建立对施工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
③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④。
①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施工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③业务流程的遵循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跨越流程办理施工项目相关业务的现象论文提纲格式。
④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相关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
⑤各类款项的支付情况,重点检查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等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审,并将结果向管理层直接报告,这是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控制风险的一道防火线。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内审部门应该参与评审和制度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内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体系,发现关键控制点,准确理解各项内控目的、控制环境、控制方法、控制程序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审工作任务、权限、人员分工、人员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档案管理
等管理学论文,制定相应的评审办法,制定审计标准,例如审计实施程序的标准、
④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审计报告的标准等。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通过完善的内审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全面有效审计再监督,及时纠正控制的缺陷将显得十分必要。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就像盛夏里的一场及时雨,指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属于新时期的新型企业,应该参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摆正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严格管理,强化控制,对各项管理工作要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才能有实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65-68.
[2]刘笑峰.代建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对策.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3]凌家明.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19(J):24—26.
[4]朱翠兰.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技术开发,2006,(J):55-57.
[5]陈关中.内审监督——企业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财务与会计,2006.12(J):52-53.
[6]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会计研究,2010.5(J): 3-16.
篇3
孙宝珩,男,1956年生,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注册税务师非执业会员,会计学副教授,北京会计专修学院董事、兼职教授,北京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现任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总会计师。
获奖理由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孙宝珩实行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财务管理注入了活力,推动了集团系统整体理财水平的全面提高。
孙宝珩同志于2001年经北京市委组织部公开招聘来到北京城乡建设集团任总会计师。近五年来,他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提高集团的财务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集团的财务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孙宝珩来集团后,反复强调诚信意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细心梳理集团内部的债权债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有关不良担保、历史旧欠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集团领导及二级公司领导讲授《会计法》、《税法》和阅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给集团带来了重视财务管理的氛围和重视诚信的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为促进集团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改善财务状况、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2003年度集团的财务决算指标在北京市国资委进行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获得了第28名(属中上水平);2003年度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在市国资委系统获得了第3名(属优秀水平)。集团领导把2004年确定为集团的财务管理年,这在集团20多年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其次,努力改善理财环境,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和筹资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1年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是BBB级,筹资困难成为制约集团发展的瓶颈。孙宝珩来集团后,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大大推进了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他以互利双赢为前提,勤沟通,讲诚信,使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连年上升,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在2005年5月取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理财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为满足集团建安工程保函业务的需要奠定了基础,为集团生产经营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孙宝珩还成立了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并运转良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二级公司及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第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为加强对国有资本运作的有效监控,堵塞漏洞,防范和控制风险,孙宝珩主持制定和了一套完整的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会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委派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贷款及担保管理办法、费用支出审批办法、财务审计暂行规定和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这套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加强集团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集团两个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的实施,集团的内审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孙宝珩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集团主要领导了解下属单位实情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各二级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第四,精心组织年度财务决算,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在每年初进行的上年度财务决算工作中,孙宝珩都带领财务管理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集团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财务决算工作分别被市财政局和市国资委评选为北京市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先进单位。集团2005年度的财务快报被北京市国资委评选为财务快报工作先进单位。
篇4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1992年,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1998年至2000.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10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01.2001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01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16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16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6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6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着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分析法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准备工作: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主要措施: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anders,T.H.,Hatfield,H.R.,Moore,V.,1938:AStatementofAccountingPrinciples.
[2]WattsR.L……ConservatisminAccountingPartI:ExplanationsandImplications[J].AccountingHorizons,2003,17,(3)
[3]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J].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45-176
[4]陈玮。充分应用稳健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份稳健原则问卷调查表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5,3
[5]范宏浩。《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辽宁财税,2001年9期,-35-35页
[6]费伦苏。关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6年03期
[7]何光明。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09,07.
[8]李军。略谈<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谨慎原则[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李娜。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经论坛。
[10]马文娟。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J].甘肃科技,2010年12月,第23期。
[11]马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期刊。
[12]潘娜,朱卫东。《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年10期
[13]汤云为。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5)
五、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2015年9月28日毕业论文动员会。
2015年10月10日前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
2015年10月12日上交论文选题。
2015年10月20日之前接受导师下达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015年10月25日前完成文献综述。
2015年10月29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填写。
2015年11月2日开题答辩。开题后正式着手撰写论文。
2016年3月29日前完成论文初稿。
2016年4月12日前完成论文二稿。
2016年4月26日前完成论文三稿。
篇5
会计行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行业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坍塌,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会就此完结。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是不做假账、根除假账、彻底规范我国会计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一是1996年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后;二是XX年我国“银广厦”、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在这两个阶段都涌现了一大批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999年8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陈汉文博士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作者在书中比较了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联合会、我国cpa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了我国cpa行为准则的基本框架。
北大出版社XX年出版的王立彦等人所著的《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职业的演变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XX年4月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刚的《会计道德研究》系统阐述了会计道德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包括会计道德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在内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XX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国及主要机构的会计职业道德
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的有关建议。
于增彪在《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XX)一文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他先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历史性、内容及其意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作了具有深刻性的表述,最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重整战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韩洪灵等在《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XX)一文中在契约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会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实施需要在自我履行和强制履行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吴水澎在《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XX)一文中从动因意义、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及现状分析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研究,但只注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重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从而在操作性和现实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齐向阳、吴冬梅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XX)一文中指出: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王书林在《试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XX)一文中指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法律法规相结合。
这些著作都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研究成果。迈克尼尔(1939)提出了真实性概念,并对真实性进行了解释,指出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是会计存在的价值所在,从而使真实性作为会计的一个信条,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在此以后,仍然有许多会计学者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这其中,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阿姆德(1992)的研究。他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五个条例:公允、道德责任、诚实、社会责任和真实。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很必要的。不仅企业本身需要,市场一特别是投资群体更是依赖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及披露的信息必须可靠,并能保证公司及其他的信息使用者相信会计人员是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执业的。”这些学术研究对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制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一些公认的条目也为我国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成文的规范和条例来看,国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很丰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1977年成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协调会计师行业的团体。在理事会下设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其于1980年7月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原则: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以及道德自律。
美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针对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制定了不同的会计职业道德。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品行规范”适用于会计公司、政府与工商企业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协会成员,主要原则有为公众利益、诚实、客观、独立和谨慎。“管理会计师道德品行标准”是由美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会计师协会制定的,适用于工商企业中会计师以及协会成员,主要内容包括胜任、保守秘密、客观等。
美国还制定了些针对其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如针对财务经理,美国则务经理协会制定了“财务经理道德规则”,适用于工商企业的财务经理及协会成员,主要原则包括真诚与正直,以客观方式提供充分、相关的信息,遵守各项法规,尽力履行其责任,资料保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避免失信行为等。针对注册内部审计师以及协会成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于1992制定了“道德规范”其主要原则主要有:正直、诚实、客观、认真、忠诚和慎重等。另外针对大学会计教师,也提出了专门的制定大学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二、论文提纲
一、绪论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
(二)财会人员监守自盗
(三)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二)会计从业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
(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建设落后
四、健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研究
(一)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的自律机制
1、会计职业道德自律表现形式
2、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3、塑造诚信环境,健全自律机制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律机制
1、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2、法律制度机制
3、财经审计监督机制
4、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5、会计监督机制
6、教育机制
五、结论
(一)结论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三)未来态势分析
三、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年4月;
2、陈汉文,徐梦秋:《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科学出版社,XX年4月:512-536;
3、何光军:《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因素辨析》,《中国农业会计》,XX年,第4期:12-14;
4、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会计研究》,,XX年,第4期:73-76;
5、于增彪:《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会计研究》,XX年,第3期:7-15;
6、韩洪灵,陈汉文:《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 《当代财经》,XX年,第2期:111-116;
7、吴水澎,刘启亮:《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研究》,XX年,第5期:26-34;
8、齐向阳、吴冬梅:《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经济技术协作信息》,XX年,第16期;
篇6
一、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
(一)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育目标 多样性和自主性是澳大利亚大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每一所大学在自身的使命、教育目标、教学科研模式、招收的学生层次、教育计划的范围和内容上都具有较大自主性。尽管澳大利亚各所大学在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上有所差异,但在着眼于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要求做好准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变化和职业发展在知识和专业技巧方面对会计专业人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注重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的培养的方面形成了普遍共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实务的发展拓展了会计从业人员执业范围,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在公司战略规划、内部控制设计、管理咨询、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等方面拓展才能。培养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包括文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等。
(二)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学方法 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讲座(Lecture)、课程辅导(Tutorial)、研讨会(Workshop)和实验室练习(LaboratoryPractice)。这些教学方法的组织需要事先做好安排。讲座主要是由该门课程的负责人在课堂上讲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讲座时间固定,并且都有一个主题,授课教师只做提纲挈领式的讲解,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后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材料以加深理解,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思路的确值得国内高校借鉴。课程辅导是与讲座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类似于国内的课后辅导答疑。授课教师预先布置好每章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辅导课上课之前独立完成。辅导课上,教师首先会针对布置的练习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该问题的理解深度以及书写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一方面提高了讲座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辅导效果。研讨会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形式将讲座与课程辅导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研讨会上首先由任课教师介绍本章教学内容,然后以案例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结合案例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最后任课教师将该公司预测年度的实际报表数据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报表预测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研讨会组织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程内容,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认真做好准备。实验室练习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采用的教学方法。实验室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课程计划安排的实验任务独立在计算机实验室运用数据库软件完成练习,实验中如果遇到难题由实验室专任教师负责解答。相对于国内会计信系统课程由任课教师负责所有的教学环节而言,这种教学设计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且提高了教师的专注程度。
二、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育课程设计与质量保障体系
(一)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育课程设计 澳大利亚大学的学位制度仿照英国的学位体系设置,设有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后授予学士学位,若获得荣誉学士学位,需要继续学习一年的研究型课程并撰写论文。会计专业荣誉学士学位类似于国内的四年制会计本科学士学位。在学士学位课程设计上,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审计、经济法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达到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设定的执业要求。例如,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会计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合同法、管理会计、商务统计学、公司法、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税法、对外报表、审计学、管理控制、商业情景模拟、财务学原理、决策分析。这些课程尽管在整体框架上与国内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类似,但澳大利亚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对现实经济环境的模拟和提高学生对经济环境中非结构化决策能力的培养。
(二)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秀的教育质量需要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作为支撑,澳大利亚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体系由州和地区政府、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联邦政府、澳大利亚学历资格评定框架组成。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是联邦政府指导下的独立的、非盈利性机构,负责每五年一次对大学教学质量鉴定程序进行审核,并以此作为衡量大学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除了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外,澳大利亚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还包括大学的内部保障体系,它主要由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包括:对新设课程和研究项目的评价和定期审查;对各院系、研究中心进行审查;要求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要求校外督察员对学位论文进行审查;要求对毕业生和雇主进行调查,以了解毕业生满意度及毕业生是否掌握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毕业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性;在管理和资金分配上设置考察指标,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及对教学优异的教师进行特别奖励。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评价方面,学期中间以及学期结束前,任课教师会向学生发放课程评价表,要求学生对讲座、课程辅导等教学形式进行评价。
三、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顺应网络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重新定位会计教育目标首先,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刻的改变了现代商业环境。作为会计信息加工者和提供者,会计人员的作用在下降,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先进的软件可以很容易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他们希望会计^员在帮助自己做出决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更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更精湛的会计信息分析能力。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公司的业绩,他们希望会计人员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反观国内高校的会计教育目标的设定与近些年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比是不相适应的。国内院校制定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训练少之又少。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教学者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以全新的发展战略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优化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 在国内的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上,财务会计类课程基本处于核心地位。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将财务会计类课程作为核心地位显得不合时宜。澳大利亚大学的课程设计值得我国鉴,但需加重信息技术类课
程、决策分析类课程、商业情景模拟类课程的比重,以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研究成果表明,西方国家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与实务界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越来越无法满足实务发展的需求。另外,澳大利亚大学为准备获取荣誉学士学位的学生开设具有研究性质的课程的做法值得在我国高校推广。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学制是四年,与澳大利亚会计学荣誉学士学位的学制要求相同,但由于国内高校没有开设具有研究性质的会计类课程,学生缺少系统的研究型工作训练,毕业论文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高校开设研究类课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十分必要。
篇7
企业集团进入集中管理后,由于有部分企业是在脱钩时进入企业集团的,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内部的企业有些同集团有产权关系,有些还没有。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对其子公司进行一次全面审计。通过审计,搞清资产现状,产权在集团的,报财政部重新确认;产权不在的,报财政部批准后上划企业集团母公司。在此基础上,企业集团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真正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按照《公司法》改制后,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规范动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和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董事会中可设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与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
2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所以它也是最容易出现被挪用、舞弊的资产之一,因此有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而且现金的集中管理还可降低其分散的持有量,降低持有成本。其次,现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其都具有易于记录、保存、控制、调度的特点,为集权管理提供了可能。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初步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框架,成立预算管理机构,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网络和业务网络,并且制定预算编制的方法、原则、程序,建立预算调整、监控体系及考核机制。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将集团公司的业务活动、资金流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人力资源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从而形成覆盖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是管理层制定的详细的企业运作计划,本身具有整体性,它是一份整体规划。同时它的贯彻执行是以权威性为依托的,所以预算管理宜采用集权。
4加强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建设
集团公司里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5及时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集团每年年底都要根据集团上一年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考虑本年度企业集团的发展规划和国家经济形势,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编制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告。同时,要求成员企业根据集团的财务预算编制本企业的财务预算报告。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预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及时偿还到期银行贷款。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实行集体联签制。
为确保企业集团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企业集团应要求所属企业必须按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每个企业只能设一套会计账簿进行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财会部门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建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集团管理和控制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它迫切要求创建一个金融媒介,起到加强集团凝聚力,提供金融服务及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作用,财务结算中心就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对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只有控制子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其资金的流动,才能使子公司按照母公司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实现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是母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有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一个独立法人,财务公司是全面负责集团内所有成员企业资金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无法成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可在集团公司设置与财务公司功能相似的资金结算中心。其功能为:①结算功能。即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统一在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帐户,由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以一个户头对银行办理集团内务企业的资金结算业务。②内部监控职能。这种统一结算模式为各成员企业资金运做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了保障,使集团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收支,及时掌握各下属企业的资金状况,便于其进行调控。③资金融通功能。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将集团内部各企业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企业,既满足部分企业的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可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财务公司还可以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和进行同业拆借来为各成员企业融通更多的资金。
7建立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一般来说,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暴露、不断恶化的过程,国内外的大量案例表明,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征兆的,因而可以建立危机的预警体系来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是认综合指数的形式,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识别,判定监测到的公司财务处于何种景气状态及预示着何种景气状态,集团公司可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当期的财务数据输入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模型,模型就可以综合度量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通过对不同时期财务风险的综合度量,可以反映财务风险状况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不同公司财务风险的比较,可以反映本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二是对财务风险的监测预警。通过监测与预警,可以对公司的总体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良好的衡量与监测,及早发现财务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这对公司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建立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能使经营者提纲挈领,站在公司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预先了解公司财务危机,以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最终形成来源于各单位,并且成因复杂,因此,集团公司应对各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建立各单位的财务风险监测及预警系统,即根据集团公司各单位的职能、特点等的不同,来分别设置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线。
8通过财务网络电算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网络电算化提供了可能,为提高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创造了现实条件。在企业集团内部利用网络技术,对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彻底变革,已是当务之急。实现对子公司的各类资产进行监管,对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行监控;对子公司的财务成果核算与利润分配进行统筹,在实时监控的基础上统一协调规划整体的财务目标,减少子公司为谋求小团体利益损害集团利益的不规范行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如公司可以利用用友ERP软件,使用财务、工资、固定资产等系统,既可独立使用,又可有机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无缝连接,用友ERP在网络环境下,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实时传递,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者可以实时查看相关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资金运转状况。其优点主要体现在:①记账凭证录入分布在各工作站上同时进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②各子系统可以自动转账,形成统一的总账库,减轻转账工作量,既增加了转账的准确率,又提高了转账速度;③主管领导可方便查询各种财务数据,并通过应用软件随时制成各类统计分析资料与财务分析报告,为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
在整个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母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管理制度,子公司可根据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自行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在企业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所有当事人(无论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精练、可行和易操作的原则,认真策划,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企业集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不断变化,一种管理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也不会永远适用于某个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是集团公司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要保证集团财务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还要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环境。以人为本,把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激励机制,比如股票期权制,与我国目前常用的工资、津贴或奖金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能促进集团公司发展的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经营、创新管理,为适应新的经营战略方针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在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1)
2王素荣.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0)
3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构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4杜胜利.基于产业类型的财务公司业务模式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4)论文出处(作者):
篇8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案例教学; 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9
初识新奥集团办公室副主任田红兵是在“信息化圈”微信群里。带着“办公室副主任的行政职务却活跃在信息化圈里”的疑问,我联系上了她并提出采访需求,她爽朗地笑着回应道:“我是个文科生,技术上并不太懂。一般都是由我提出需求,由手下的几个小孩儿去完成任务。不过,信息化方面我还是经历了很多的。”她的工作效率很高,短短半小时就与我敲定了采访提纲的内容和采访时间。
来到位于北辰路上的新奥集团办公区域,几幢并不高的办公楼映入眼帘。虽然没有华丽的大门和忙碌的办公车辆,但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开得正当时的月季和清脆的鸟鸣让人尤为心旷神怡。我来不及陶醉其中,便匆忙赶到田红兵的办公室。田红兵身着清丽的套裙,不施粉黛却满室馨香,指甲干净又着俏丽的玫瑰红,笑意盈盈地迎我坐下并倒了一杯她自制的花茶,与我像朋友一般展开了谈话。
对信息化基础相较薄弱的新奥集团来说,如何推进信息化并让每个员工受益,比如何建设信息化更加困难。小到网页的设计,大到数据中心的构建,着实让文科生出身的田红兵感到困难重重。“由于我不是学技术出身,信息化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但是,性格要强的田红兵却认为这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给您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田红兵:我的做人原则是“简简单单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如果一个人特复杂,在和人交往中总提防和揣测别人的意图,那么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这样大家都累。如果做人简单点,可能开始双方还不太了解,但经过磨合期后,双方相处就不会建立在猜度上,做事也比较轻松。
我的个性里比较突出的特点,用形容女性的词汇来描述的话来说就是“柔韧”。这样的性格在时刻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是学行政管理的文科生,毕业后便在公路局工作了十年,工作内容基本上都是文书方面的。随后被分配到了作为企业的路桥公司以后,担当了董事会秘书的职位。由于我是从政工干部转型为企业干部,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干好转型之后的本职工作,所以我决定考中级经济师。作为一个外行,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异常艰苦地把经济专业用作复习的厚厚的几本教材都从头学习了一遍,并且一次就通过了中级经济师的考试。在2006年考高级经济师的时候,虽然我的考试通过了,却在评职称的时候没有通过。一来是因为我的学历是文科,二来是因为评高级经济师职称的通过率极低。2007年第二次参评的时候还是失败了。在2009年我又参加了一次高级经济师考试,并且凭借我在企业里协助总经理管经营的工作经验,同时独立发表了论文,也能从容回答经济专家们提的问题,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我评过高级经济师职称。我这也应该算是奇葩了:学文科的行政人员考取了高级经济师职称。
我个性里的韧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我觉得人家能学会的,我一定也能学会。一路走来,我努力了,也坚持了,真是印证了那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因为我之前积累了,于是我最后能够拿到高级经济师的职称。也是因为我拿到了高级经济师的职称,所以在2010年组织部组织干部公选的时候,我才有足够的条件考取新奥集团的这个岗位。所以说,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一种积累,天道酬勤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和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更加成长了。
中国信息化周报:从事信息化的女性为数不多,您最初是如何接触到信息化,并成为一名信息化工作者的?您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都经历了哪些事件?新奥成立至今近10年,您算是见证了其管理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负责推进的信息化项目有哪些?能否挑有意思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经验?
田红兵:信息化对我来说和学经济一样,也是新东西。在1999年,我在北京市公路局京石高速指挥部里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四通打字机,而在那之前我写字都是靠手写。在2000年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工作电脑。2001年,我使用的第一个比较专业的系统是京通档案系统,属于文件级的管理系统。在此之前,档案的管理都是条目管理。当时,可以查文件原文的档案系统已经是很先进了。这是最开始的文档一体化的软件系统。
在2005年的时候,路桥公司开始兴建网站,一开始外包给了其他公司做。当时我们对这个网站的设计很不满意,并且如果要更新网站,需要找外包公司来操作,导致网站的更新是非动态的,非常不及时。我当时的想法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网站,呈现出来的状态必须是鲜活的、更新及时的。当时我的部门有两个下属,我们三个人开始了对网站进行改造。通常是我提出要求,他们去实现。这个网站从无到有,专业公司可能三个月就能够完成,而我们摸索进行了半年左右。随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做了OA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2010年我来到了新奥。当时新奥的信息化管理几乎是空白。由于我本身不是学IT的,也没有过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经验,所以公司并没有将信息化的工作指派给我。一开始让我接手的信息化相关的工作就是管理公司的网页,由另一个IT主管来进行网站信息更新等工作。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个网页最后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随后我们上线了一个集团的邮箱系统,同时涵盖了集团的二级公司,全公司上下使用集团公司的统一的邮箱后缀。这样一来,员工有了很强烈的企业归属感。
再接再厉,2011年我开始在集团内部调研,希望可以通过最基础的信息化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首先进行改造的就是OA系统。当时据我了解,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是OA一个孤岛,档案一个孤岛,归档的时候还需要人工上传或扫描,OA和档案是不对接的。在决定对OA系统和档案系统进行改造之后,新奥进行了招投标的工作,最终确定了与上海泛微和量子伟业合作。签合同前,新奥、泛微和量子伟业三方坐在一起谈接口的问题。我提前将接口方案做出来之后,找有经验的其他单位的信息化部负责人帮我审核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案确定后,三方对接口方案达成了共识,最终签订合同。这样,新奥集团成立了档案信息化工作小组和OA信息化工作小组,我成为了两个小组的负责人。这两个小组同步进行信息化建设,两个软件公司非常配合,一面做开发,一面做接口。目前,新奥集团的OA系统和档案系统都成功上线,并且OA系统首次上线就成功运行了135个流程,同时新奥集团所有的档案文件都已经成功数字化。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学很多东西。虽然对技术外行,但是我通过学习来弥补。最近,新奥搭建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利用VPN技术联通了所有的子公司,这样一来新奥的整个系统都在企业私网里跑,数据都集成在集团公司的大数据中心上。我也曾经考虑过利用云,但是后来出于财物系统和档案系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落实。我通过慢慢摸索的过程去了解,而后提出需求和要求,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信息主管,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您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田红兵:其实不光是我或者是新奥集团,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还是核心技术的问题。不论是操作系统,还是数据库软件,可选的无非就是微软、甲骨文和其他外资公司的产品。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很难保证我的数据不纵。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对整个国内信息化来说,这都是特别严峻的挑战。去年新奥进行了正版化建设,办公软件选择的是WPS Office。我在2000年曾经使用过WPS Office,当时的使用体验并不好。在WPS去年在做推广的时候,我参加了推广会,并且回来试用新版WPS做工作表、制作PPT和演示文稿,为此对WPS彻底改观。后来我跟集团领导力推WPS Office,因为我觉得要发展民族的软件,尤其是作为国企,一定要大力支持,至少我购买和使用国产软件,也是一种支持。
个人而言,专业上的弱项是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气馁或者消极地看待问题。虽然我的专业是弱项,但是我拥有专业的人员,他们用专业思维提出问题来,我用管理思维分析它。我所做的一些决定,实际上是集中了专业思维和管理思维,可能是更综合、更全面的。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我是一名专业人员,我就会用专业思维去理解和解释问题,那么就有可能我所说的话领导和员工听不懂,我写的方案领导和员工看不懂,因为领导和员工并不全是专业人员。我从管理思维去考虑问题,把难题变成了一种发展动力。
中国信息化周报:有人说信息主管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也有人说这是可以作为一辈子事业的工作。虽然您一直说,您不算是信息主管,但是却在做着信息主管的事情。那么,作为一名女性信息化管理者,您怎么看待信息主管这个职业?
田红兵:技术主管也好,信息化主管也好,信息化部门负责人也好,或者说CIO也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岗位,更是一个管理岗位。在制造业里,两化融合是跟制造业的工艺去融合;在企业里,是和管理进行融合。作为信息主管,不懂管理,就没办法做信息化,所以这是一个特别综合的岗位。比如我,我不是学理科的,更不是学IT的,但是我必须对信息化有所了解,同时我需要有人给我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这样我才能把我管理上的思想和技术上的支撑融合起来。
近些年,国资委在做风险管控体系,新奥也在做风险管控的报告和方案。我和风险管控的咨询公司做过接触,他们基本上都是管理专家,不懂信息化。跟新奥牵头做风险管控的是审计部门,但其他单位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有的企业有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风险管控一定要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但IT主管和风险管理专家通常对不上话,因为他们用的不是一个语言。如何解决?先和风险管控的咨询公司沟通,由他告诉我企业管理的风险点都有哪些。而作为信息化部门所负责的项目和计划,再跟公司的IT主管进行沟通。比如,哪些点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解决,哪些点通过管理手段去解决。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手段结合建立了一个矩阵性的管理体系,各个点之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串联起来,形成流程化的管理,这样就是一个矩阵式的风险管控体系,那就真正形成了风险管控和信息化结合。
信息主管不能单纯地理解它是一个技术岗。如果你是技术出身,那么你一定要学管理,否则干不好信息化。说白了,技术人员只是一直写代码和维修机器而已。你要是学管理的,你就要了解信息技术,尤其是前沿技术。虽然信息主管可能不明白具体如何建立信息化,但是信息主管应该掌握哪些东西能为企业提供服务,能给企业形成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模型,越到底层更偏重于业务或者技术;到了中层,就稍微综合一点;到了上层,那其管理和决策的思维占到了80%,对技术的了解可能也就10%了。越到上层对技术的要求其实是越低的,如果你越在下层对技术的要求是越高的。但是作为高层,信息主管不能不懂技术,如果完全不懂就无法进行管理,就没有办法决策,因为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用的,什么东西是没用的。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信息化建设,不同行业各有认识和见解,您认为哪些因素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哪点最重要?
田红兵:新奥集团现在也在考虑信息化的企业规划问题。个人认为首先要建立共性的管理,比如企业的人才管理、OA的审批等等。把企业的管控管起来,然后逐渐地让员工改变习惯,适应现代化办公手段,这相当于信息化普及的课程。集团上下都成长了,都进步了,这样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往前走。现代化办公普及以后,企业的信息化就应该沿着自己企业的主业务链去做。我个人理解,两化融合不仅是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是和企业现代化的融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才是真正的融合。现在很多企业在做信息化的过程当中有“两层皮”的现象:手里面签个单子,系统上提交一个单子,无疑增加了工作量。而真正的现代化只需要提交一个网上的单子,节约了时间、交通、人力成本等。无形中管理效率就提高了。就新奥目前的情况来说,离企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这种深度的融合的差距还很大。但正因为差距大,我们才有事可干。企业的业务链在哪,沿着业务链去走,否则不论上线了多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都没有意义。信息化引导企业现代化的进程,核心最终的目标是要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