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4-03 12:1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1为切实做好雨季施工防洪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确保工程的安全渡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现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________单位发生水灾造成重大险情事故时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二、实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原则,汛期施工期间,灾害发生时,能快速发挥应急组织机构作用,采取积极切实可行措施,及时做好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三、应急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职责
1、成立防洪防汛工作领导指挥部防汛总指挥:____副总指挥:____成员:____防洪防汛指挥部工作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防洪防汛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防洪防汛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项目防洪防汛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员工防汛意识和基本技能;
(3)汛情发生后,采取一切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防汛减灾工作,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4)服从本地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的指挥。
2、组织协调组组长:____成员:__组织协调组工作职责:
(1)研究政策和措施提出工作建议,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参考;
(2)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协调与应急救援相关的工作关系;
(3)全面了解掌握事态发展的相关信息,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3、应急救援及保卫组组长:____成员:____________应急救援及保卫组工作职责:
(1)接到预警通知后,迅速组织抢险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抢救工作;
(2)建立抢险警戒区,负责项目抗洪抢险区域的安全保卫工作。
(3)积极救助现场伤患人员,组织人员撤离疏散,救送伤患入院就医,避免人员伤亡;
(4)组织人员抢险,防止灾情扩大,并派出人员到一楼、地下室、仓库等主要部位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抢救物资;
(5)组织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维持事故现场秩序;
(6)服从防洪防汛指挥部的指挥。
4、后勤保障组及运输组组长:____成员:________后勤保障及运输组工作职责:
(1)负责项目所有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保障工作,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经费支出提出预算方案,统筹安排防洪防汛资金的使用;
(2)合理采购防洪防汛抢险物资,并充分利用现有库存,主要物资包括:麻袋、编织袋、铁丝、绳子、劳动工具、照明设备、小型抽水机及沙子等;
(3)在临汛抢险中要保证防洪防汛抢险物资的供应,部分防洪防汛抢险物资要提前在各出口储备,并作好出入库登记;
(4)保障交通道路的畅通,保障防洪防汛抢险物资运输及时到位;
(5)保障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
(6)完成防洪防汛指挥部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5、事故调查处理组:组长:____成员:________事故调查处理组工作职责
(1)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原因、经过;
(2)查清防汛事故责任及责任人,提出对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等;
(3)安抚事故伤患人员及家属情绪,接待听取相关人员意见,依法研究提出善后解决办法。
6、宣传信息组组长:____成员:________宣传信息组工作职责:
(1)负责防汛指挥部相关工作的文件、材料审核和印发,做好相关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整理;
(2)负责指挥部有关文件、材料的收发、传阅、整理归档,收集、报告及各类相关信息,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信息的传阅、相关材料的记录、存档;
(3)建立信息网络体系,负责接待各类咨询、采访等,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7、应急小队
(1)本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均作为防洪防汛应急小队后备人员;
(2)除留必要人员在工作区域外,其余人员随时服从防汛指挥部调动。
四、防洪防汛的前期预防工作
1、思想准备。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员预防暴雨洪涝灾害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汛前的思想工作。
2、组织准备。
建立健全防汛应急领导组织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防汛队伍和危险地段的监测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抢险组织机构的建设。
3、工程准备。
贯通全线排水沟工程并及时清理输排水管道、交通路口和排水沟;定期检查排污泵等排污设施设备。
4、物资准备。
储备必须的防汛物资,合理配置。在重点位置和危险点源(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备急需。
5、防汛日常检查。
汛期来临前,各部门应加强各站点值班值勤和巡逻,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期整改,确保防汛排水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五、应急报警程序
1、值班巡逻人员发现汛情及时通知当值领导;
2、当值领导向上级防汛指挥部汇报;
3、防汛指挥部负责人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
六、应急预案的响应
1、防汛指挥部在接到防汛或汛情通报后,指挥部立即进入临战状态;
2、依法迅速发出紧急警报信号,主要领导全面组织各项防汛工作展开,坚持24小时值班;
3、各应急小组按分工迅速到位,开展紧急抢险各项工作;
4、迅速组织仍滞留在建筑物内,特别是负一楼负二楼的所有人员及车辆撤离到安全区域,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5、迅速关闭、切断供电系统及供气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发生其它次生灾害;
6、地下室出入口和一楼重要部位出口要用防洪编制袋堵住,防止洪水侵入;
7、及时转运重要物资,减少灾害损失;
8、加强值班值勤巡逻力量,防止各类犯罪活动,全力保障本单位正常经营,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1、布置排汛救灾工作,组织各工作组进行排汛救灾,恢复正常经营;
2、检修机器设备、恢复供水、供电、供气等,恢复交通;
3、对受损设施、房屋进行维修重建,对过水后的设施进行防疫消毒,防止疫情发生;
4、统计核定灾害损失,并建立灾后恢复台帐,安排救灾资金和所需的物资。
八、注意事项
1、防洪防汛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救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一般不组织妇女及未成年人参与救灾。
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2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公司各种设施在夏季安全度汛。
一、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__
抢险救援队伍:公司所有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二、防汛组织程序
在险情发生时,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现场指挥,机关各部门及中、西药车间负责人积极调配本?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浜辖星老站仍O涨榉⑸谝辜浠蛐菹⑷帐保蛋嗳嗽绷偈备涸鹬富樱⒓笆蓖ㄖ姥葱∽槠渌稍备细跋殖。?/p>三、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
1、防汛器材放在门岗,放防汛器材,主要有编织袋、砂子、铁锹等;
2、公司重点部位:公司所有厂房门口。
3、险情:(1)公司门口向内流水不及。
(2)排水管道堵塞,厂区内水位上升。
4、汛期到来之前,办公室人员应仔细巡查全厂重点部位
(1)楼顶平台排水沟是否畅通无阻,同时将楼顶垃圾清运干净;
(2)检查污水井、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
(3)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情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
1、若厂内出现险情时,要迅速用沙袋堵住重点部位门口,保护公司财产。
2、险情发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本次汛情造成的损失和物资消耗情况,并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做好下次防汛准备;
3、事件处理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由办公室向公司领导及上级部门作出汇报。
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3一、编制目的
当洪汛到来时应急救援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及时控制和消除施工过程中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或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施工设备、物质、及在建既有工程的损害。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的防汛方针,确保整个施工期安全渡汛。抢险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实施责任区段划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行成项目全员防洪防汛的局面。
三、工作目标
强化汛期防护,消除或降低洪汛灾害事故,确保汛期安全施工。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项目部防洪防汛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王玉平副组长:刘长庆李际兵组员:各部门负责人及施工段工长
2职责:
(1)组长:负责事故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工区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质等资源。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尽快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工作。
(3)应急行动组:接到现场报警通知以后,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汇报事故概况,并通知各组应急负责人做好应急出发准备工作。
(4)疏散引导组: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疏导现场闲杂人员及疏导交通,引导救援人员、物资车辆、设备进入救援现场,保护好现场。
(5)现场技术组:制定抢险方案并进行论证,组织现场救援人员落实施救措施。
(6)物质设备车辆保障组:组织好救援物质、设备、车辆的进场施救,协助抢险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对抢险现场进行组织、协调、指导。
(7)救护组: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紧急护理,拨打120急救电话,协助救援中心把受伤人员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8)外部协调组:与事故相关方面进行沟通。
(9)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人员的食物和用水以及救护用品的保障。
五、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现有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抽水机、发电机、以及木板、钢管、槽钢、方木、铁丝、麻袋、碎石、黄沙等急救物资。
(2)各种急救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六、预防措施
1、各施工段负责人在项目经理部防汛防洪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编制防洪防汛应急预案,配备各种应急物资、设备、人员,发现汛情以后立即采取措施组织人员按预案进行实施。
2、项目部负责人应时刻关注当地天气,并建立完善的汛期洪水预警机制,做到早预防、早预报,提前督促物资部门做好救援物质、设备人员的调配组织工作。
3、接到有关洪汛紧急警报通知以后,防洪防汛领导小组的全体人员应立即召开会议,并组织项目经理部和工程队人员作好抗洪准备工作,督促做好防汛、防洪的各项应急措施,工区应加强巡逻检查,配好抢险器材和物质用品。
4、各工程队按防洪防汛区域做好应急措施,使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畅通,停电并加固临时用电线路,保证通讯畅通。
七、应急响应
1、一旦发现洪汛险情,值班人员应立刻通知附近施工人员和附近村民,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项目部防汛防洪应急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组长接到险情以后立即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并立即组织救援人员按照预案进行抢险。
2、项目部防洪防汛应急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赶往救援现场,并有序地组织施工现场的救援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部,救援总指挥立即组织工程队负责人及记住人员对情况进行分析,并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施工便道畅通、疏通道路的侧沟、并对是否疏散下游居民和施工设备、撤离施工人员、是否需要疏通下游河道做出正确决定。
必要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求得援助和指导,并及时向监理办、指挥部领导报告。
同时应组织全体抢险人员根据灾害事故情况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应急措施,争取短时间内,努力将损失、不利因素降至最小程度或消除。
八、回复生产及应急抢救总结
1、抢险救援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写出《灾害情况分析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评审该应急救援预案的适应性,部分条款不适应则予以修订。
2、组织建立单位、业主等相关单位召开恢复生产会,对水涝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恢复生产应采取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施工措施。
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4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公司各种设施在夏季安全度汛。
一、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由公司董事长___(电话:__________)、总经理___(电话:____________)担任。
副组长:由公司生产总监___(电话:_________)担任.
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抢险救援队伍:公司所有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二、防汛组织程序
在险情发生时,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现场指挥,机关各部门及各车间负责人积极调配本部人员,配合进行抢险救援。险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时,值班人员临时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防汛小组其他成员赶赴现场。
三、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
1、防汛器材放在门岗,放防汛器材,主要有编织袋、砂子、铁锹等;
2、公司重点部位:公司所有厂房门口。
3、险情:(1)公司门口向内流水不及。
(2)排水管道
堵塞,厂区内水位上升。
4、汛期到来之前,办公室人员应仔细巡查全厂重点部位
(1)楼顶平台排水沟是否畅通无阻,同时将楼顶垃圾清运干净;
(2)检查污水井、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
(3)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情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
1、若厂内出现险情时,要迅速用沙袋堵住重点部位门口,保护公司财产。
2、险情发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本次汛情造成的损失和物资消耗情况,并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做好下次防汛准备;
3、事件处理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由办公室向公司领导及上级部门作出汇报。
公司防汛应急预案范文5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公司各种设施在夏季安全度汛。
一、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__
抢险救援队伍:公司所有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二、防汛组织程序
在险情发生时,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现场指挥,机关各部门及中、西药车间负责人积极调配本部人员,配合进行抢险救援。险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时,值班人员临时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防汛小组其他成员赶赴现场。
三、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
1、防汛器材放在门岗,放防汛器材,主要有编织袋、砂子、铁锹等;
2、公司重点部位:公司所有厂房门口。
3、险情:(1)公司门口向内流水不及。
(2)排水管道堵塞,厂区内水位上升。
4、汛期到来之前,办公室人员应仔细巡查全厂重点部位(1)楼顶平台排水沟是否畅通无阻,同时将楼顶垃圾清运干净;
(2)检查污水井、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3)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情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
1、若厂内出现险情时,要迅速用沙袋堵住重点部位门口,保护公司财产。
2、险情发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本次汛情造成的损失和物资消耗情况,并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做好下次防汛准备;
3、事件处理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由办公室向公司领导及上级部门作出汇报。
五、组织指挥机构
火场总指挥: (单位负责人)。
1.灭火行动组:
负责现场扑救。
2.疏散引导组:
(指定的组长和各区域主要负责人)协调人员疏散、现场秩序维持、警戒工作。
3.安全救护组:
(有一定救护知识的人员组成)携带急救箱急救设施,在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负责火场现场人员与物资的抢救。
4.通讯联络组:
(消控室或值班室人员)处理公司内部报警,通知主要领导和各小组成员,了解各区域火势和人员疏散情况,传达灭火和疏散指令。
各小组依照上述要求,合理安排轮班同事,确保24小时均有符合规定的相关人员当班,并切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火警电话:119
公司报警电话: (值班室电话)
1、严禁乱发警报或报警信号,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所有报警信号无论真假,均以真火警处理。
3、确认是误报的信号时,应立即解除警报并报相关部门与人员。
报警:
1、任何员工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2、火灾发现者应根据火势判断采取适当的报警方式,如未发现浓烟应立即拨打公司内部报警电话,如火势已经较大应立即打破报警器或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通知公司值班室人员。
3、报警时应沉着冷静,向接警人详细提供火灾的准确位置、什么物质着火、有无人员受困、目前火情火势情况等相关信息。
如果是向消防部门报警还应报告起火单位的准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门的指示通知人员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导消防车进入。
接警:
1、接警的人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详细记录报警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属部门、接警时间、火灾准确位置、目前的火情、火势与现场情况等相关信息。
2、当报警器峰鸣或自动报警显示板上出现报警部位,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报告确切位置。
3、报警被确认证实后,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详细情况并在其授权下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与此同时联络灭火、疏散、救护等各小组。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1、火灾发生地附近工作人员在保证个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义务对受火势威胁并有可能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或爆炸的物品、重要的文件档案、受困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着火区域疏散小组人员应根据火场情况,迅速作出立即进行应急疏散或等待值班领导的疏散命令的决定。
3、单位负责人在得知火场的情况以后,必须立即作出是否进行应急疏散和进行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疏散的命令,并尽快传达给疏散区域疏散小组人员。
4、消控室或值班室通过电话或广播向疏散区域人员发出应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顺序:着火房间、着火层、着火上层、着火逐上层、着火层下层(如火灾有向下蔓延趋势再考虑疏散着火层下层,逐下层,并指导疏散区域人员疏散路线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让不需疏散或未到疏散顺序的区域人员保持镇定。
5、接到疏散命令后,各区域疏散小组成员应立即携带安全出口备用钥匙、手电筒或应急照明灯,打开每个安全通道的门,引导、帮组区域人员撤离到疏散集结地集中,而后对每个房间认真检查,确认无人后,锁上房门,并做好记号。
6、各区域疏散小组成员沉着冷静,按照指示或广播的疏散次序引导区域人员有序的从安全出口疏散,对受伤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提供帮助,到达安全地点时要注意清点人数。
7、疏散区域外部疏散小组成员应打开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碍物,携带应急照明设备指引疏散方向。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火灾发生地附近工作人员在保证个人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义务就近使用消防设施、器材展开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尽力控制火灾的蔓延,保持同消控中心或值班室的联系,等待相关人员的到来。
2、灭火行动组接到值班室的联络电话后应立即携带所配备的灭火设施赶赴火场,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在事故发生区域同事的协助下有计划的展开灭火自救工作,同时迅速关闭该防火分区的防火隔离设施。
3、灭火行动组应有供应水及其它所需灭火剂的专门人员,火灾发生后按照平时训练迅速启动消防水泵、铺好消防水带、准备其它装备,并组织现场员工供水、灭火,确保灭火所需。
4、当接到撤离的命令后,灭火行动小组应协助疏散小组进行人员的疏散,并一起撤离出火灾现场。
5、当消防队赶到火场后,灭火行动组应配合消防队进行供水、灭火和听从消防指挥员的命令。
五、通讯联络、安全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通讯联络人员要做好接警的处理,同时与报警人保持联系。
2、通讯联络人员在证实发生火灾后应立即报告领导,并在他的授权下报火警,同时通知各行动小组进入火场。
3、通讯联络人员应通过广播、电话传达疏散或撤离命令,与各区域保持联系,指引各个区域进行紧急疏散。
4、详细了解火场发展形势,传达作战力量部署命令。
5、安全救护人员应尽力对受伤人员进行一定的治疗。
6、协助领导维持现场秩序。
篇2
一、防汛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抢险救援队伍:公司所有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公司财产安全。
二、防汛组织程序
在险情发生时,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现场指挥,机关各部门及中、西药车间负责人积极调配本部人员,配合进行抢险救援。险情发
生在夜间或休息日时,值班人员临时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防汛小组其他成员赶赴现场。
三、汛期工程部防汛措施
1、防汛器材放在门岗,放防汛器材,主要有编织袋、砂子、铁锹等;
2、公司重点部位:公司所有厂房门口。
3、险情:(1)公司门口向内流水不及。(2)排水管道堵塞,厂区内水位上升。
4、汛期到来之前,办公室人员应仔细巡查全厂重点部位
(1)楼顶平台排水沟是否畅通无阻,同时将楼顶垃圾清运干净;
(2)检查污水井、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
(3)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情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四、险情处理程序
1、若厂内出现险情时,要迅速用沙袋堵住重点部位门口,保护公司财产。
篇3
企业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二、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一)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系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和逐级上报”的原则。
(二)应急事件报告范围、时限
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涉外籍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发生其它重大交通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故,于事发后6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内容
(1)事件突发的时间、地点、事件类型、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事发的环境、道路状况等因素。
(2)事件现场抢救、救治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3)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责任、教训及采取的措施。
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
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组织指挥抢捡救援行动,准确掌握事故与事件的情况变化,及时调配、部署、协调应急行动,组织好各组之间的协调、配合行动,提高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和效率。
四、应急车辆和设备储备
公司所有的工作用车(含小轿车、专用备班客车),作为应急车辆储备要随时听从指挥奔赴现场,必要时,总指挥、副总指挥可随时根据需要调动线路待班车(含正常营运的短途客车),参加应急事件处理与救援,考虑因旅客运输车辆中途故障等原因,又很难在中途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除及时增派备用车辆运输中途旅客外,应配备必要的机械设备(如托拉车辆的硬型拉杆,易移动的机械式手动吊车、千斤顶、安全保护固定支架等设备),必要时可请示公安交警,车辆保险机构的故障施救车辆与设备及时参加救援,保证旅客、车辆及时得到救助。
五、应急事件处理原则
(一)救人高于一切。
(二)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
(三)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分级负责,密切配合。
(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人身伤亡。
六、应急事件处理职责、措施
总指挥:是应急事件实施的指挥者,对上级应急组织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做出应急事件的实施决策和统一指挥。
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在总指挥离位的情况下,履行总指挥的职权。
应急通讯组:负责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收集、传递以及各种指令的接收和下达。
应急抢险组:负责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对应急现场的抢救,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原因调查处理。
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状态下的物资运输和后勤保障。
应急救护组:负责组织应急状态下的人员疏导,协助医疗部门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应急电话:
(三)正确引导,沉着应对
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慎用强制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加强培训演练工作,提高考试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做到正确判断,科学决策,提高应急反应行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企业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成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工作,安排、检查落实计算机网络系统重大事宜。副组 长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事故,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安全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1. 负责人: xx
2. 信息安全技术人员:xx
四、应急措施及要求
1. 各处室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全面地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网站配备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计算机机房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上网电脑专人专用和日志留存。
3. 信息所要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4. 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各处室信息员为第一层防线,发现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数据后及时删除;信息所为第二层防线,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监视及信息审核,发现有害信息及时处理。
5. 切实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防火、防盗 、防雷和防信号非法接入。
6.所有涉密计算机一律不许接入国际互联网,做到专网、专机、专人、专用,做好物理隔离。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绝对不能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文件。
附:
应急处理措施指南
(一)当人为、病毒破坏或设备损坏的灾害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与稳定的信息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1、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网站、网页由信息所值班人员负责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内容被篡改或非法信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首先中断服务器网线连接,再按程序报告。
(3)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作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网络领导小组汇报。
(5)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2、 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或者已经被攻击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3)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
(4)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3、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6)信息化领导小组开会研究,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4、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本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4)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对于重要的信息系统,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机设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6、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广域网线路中断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5)如有必要,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7、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6)如有必要,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8、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二)当发生的灾害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三)当发生火灾时,若因用电等原因引起火灾,立即切断电源,拨打119报警,组织人员开启灭火器进行扑救。
(1)对于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实施扑救工作,使用灭火器具实施灭火扑救工作;
(2)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和根据火灾情况启动有关消防设备,通知有关人员到场灭火;
(3)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上款保护数据及设备。
(四)当市电不正常时,采用ups供电,供电时间视电池容量而定,一般不超过1小时,若超过此时间,关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等市电供应正常后半小时再重新启动服务器。
(五)其它
篇4
一、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成立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见罡政发[2012]5号文。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因经营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应急处置工作;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镇财政、公安等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资产、资金流向,跟踪监管并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负责落实企业经营风险准备金;保护或看护企业经营者,防止其受到非法侵害或外逃。
镇劳动保障、财政、企服、三产办、农业、村建等部门:稳定职工情绪,做好与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综合协调指导企业清欠职工工资。
镇宣传、劳动保障、司法、企服、三产、农业、村建等部门: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引导其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镇宣传、、公安、民政等部门:正确引导,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负责接待群众来访,维护来访群众的秩序,确保群众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负责特困职工救助。
镇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有关部门对企业检查、收费、罚款、摊派等行为,对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行为及时纠正。
二、主要防范措施
1、建立应对危机大服务机制。一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好摸底调查,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可能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重大问题及时向镇政府报告。二是对因金融危机 已发生经营困难的企业,要帮助企业共同筹划应对办法,协调银企关系,千方百计组织恢复经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对全镇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产品进行动态跟踪,重点帮扶,确保资金供应,实现有水快流。加大在手工业新产品及投资项目服务力度,及时解决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2、建立企业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机制。重点关注全镇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用工情况及其变化,及时掌握和研判面上出现的企业异动情况,正确分析存在问题,了解掌握风险情况,会同金融机构及时把握企业重大资金流向,核定企业风险等级,及时将资金链断裂、关停、倒闭等情况向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定期、不定期召开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疑难问题会办会议,及时解决企业面临困难,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
3、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村要明确专人对口联络属地企业,每周对接生产经营重大问题,并及时整理上报。
4、加大对重特大项目包装、报批力度。结合项目扶持,协助企业做好土地证、房产证等权证办理工作,便于企业融资。强化项目上争工作力度,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专项计划和重点支持计划。
5、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切实加强生产安全的检查,做好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防患未然,避免企业因生产经营秩序不正常,职工(农民工)人心浮动等情况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6、做好扶贫帮困。走访调查企业特困人群,关心特困职工的生活。引导和督促企业尽可能不裁员,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向镇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同时报区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清理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对资金安排超出企业解决能力的重特大问题及时上报,严防和恶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7、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各单位不得擅自向媒体企业相关信息,统一由镇宣传部门对外。同时,注重发挥舆论宣传与引导作用,引导企业进一步认清形势,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增强企业投资人及职工的发展信心。
三、应急响应及处置程序
(一)应急响应分级。
对企业突发经营风险等因素导致企业发生危机事件的,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职能部门立即开展工作,协同应对,力争将企业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企业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企业突发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大批职工面临下岗,事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启动一级预案,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
二级:企业经营出现危机,资金链即将断裂,需大幅裁员。主管单位应立即向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启动二级预案。在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各村、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三级: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职工裁员20人或10%以上的,企业向危机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启动三级预案,由各村、相关单位负责处理。
(二)应急处置程序。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意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处置方案。
2、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工程项目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妥善处置问题,制止事态扩大。
3、根据现场了解情况,发生10人以上事件,拖欠工资10万元以上的立即上报镇、区政府,并启动实施相应应急响应。
4、认真处理群众投诉,按照规定期限,依法及时查处反馈和结案,防止矛盾激化。
四、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在当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所有涉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处置的人员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2、加强配合协作。各部门及各村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不得相互推诿,各行其是。
篇5
【关键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上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在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将提升应急预案质量作为了工作重点。新《导则》针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预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明确将“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步骤之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综合[2014]4号)中进一步提出应急预案编制需深入开展危险因素辨识,注重将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备案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是明确提出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由于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极少进行真正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事故风险描述部分,均是凭主观经验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宽泛的概述,在具体的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分主次,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与风险描述相脱节,仅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编制的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均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之初,“要编制哪些预案”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进行风险分析,盲目的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重点和主次,导致预案缺乏针对性、很多专项预案只是作为文本被束之高阁,而真正有用的专项预案也不能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从而预案也就丧失了其有效预防、降低事故影响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近期做应急预案咨询工作的基础上,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
2.应急预案体系优化
2.1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业属高流动分散的行业,其工作条件多变,环境恶劣,涉及的事故风险较多。进行风险评估前,企业仅凭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概述,包括火灾、人身伤害事故(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野外作业事故(溺水、人员失踪等)、基坑坍塌、自然灾害等,并针对所有风险均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
企业在专项预案中按照常规模板将火灾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体的预案中分析了办公室火灾、施工现场火灾等,但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并没有分情况进行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火灾事故对该企业来说并非多发事故;野外作业事故专项预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员失踪,但是考虑到该企业的作业活动范围,人员失踪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类型,个体伤害类型和群体伤害等混在一起,没有分重点和主次,接下来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编制很难较好的进行;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关于自然灾害方面,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防灾工作。图1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性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让企业确定自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应急防范重点,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风险评估
根据该地勘企业作业特点,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年的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同类企业事故情况进行调研,以“以往事故发生频率”(曾经发生过、未发生过、经常发生、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这一指标来辅助确定相应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值,编制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对企业主要生产活动(钻井施工作业、岩土施工作业、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类危险因素的风险度值,从而进行重要性排序。
2.3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因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各项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为“可能危险”,等级较低,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专项预案。
2)企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和触电的危险等级最高,为“高度危险”,钻井施工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因发生频率高,达到“显著危险”,其次是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因此得出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应高度关注的风险,因此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编制高处坠落和触电现场处置方案。
3)岩土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触电、机械伤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因此岩土施工专项预案明确为基坑坍塌专项预案,其他风险的应对在人身伤害专项预案中已经包含。
4)自然灾害方面,根据企业的作业范围和特点,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业直接有影响的是大风和雷电天气,因为将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确定为“防风、防雷专项预案”,重点针对大风、雷电天气进行预防,编制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作业特点,也使后续的具体应急预案内容编制更具针对性。
3.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进行于应急预案体系优化这一过程,总结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企业“要编制哪些预案”的问题,企业的应急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评估出各类事故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针对性强了,企业的重视度就高了。
2)应急预案体系确定后,由于风险评估确定了各类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或分志,企业在预案内容编制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突出主次和重点。
3)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而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风险评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员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樊运晓.应急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严晗,李明.建筑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篇6
一、为什么要制定备案管理办法
(一)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需要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将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备案确定为企业的法定义务。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系统细化、规范企业备案行为和环保部门监管行为,需要制定配套的《备案管理办法》。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需要
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而环境应急预案是“有生命力的文件”, 需要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不断修订完善,才能确保切合实际、有效有用。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没有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只是照搬照抄,或者把编制工作完全交给技术服务机构,编完以后又束之高阁,这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不符。也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为了保证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质量,将备案设置为 “非许可类审批”,或者赋予其一些行政许可的色彩,实质上是分担了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有一些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着力于“准入”的监管,而对已备案的预案指导和使用不够,管理不到位。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切实防止行政许可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加强和改进事中和事后监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需要通过《备案管理办法》予以规范。
(三)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实践需要
2010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预案暂行办法》)后,各地针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备案制度。但预案备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备案率不高、进展不平衡,已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企业,整体备案率不到80%,有的地方仅为38%。二是现场处置预案偏少,可操作性不强。《预案暂行办法》将环境应急预案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三类。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编制了现场处置预案,更多企业只有综合预案,内容多是原则性规定。三是属地管理不够、信息收集不全面。《预案暂行办法》将国控污染源设置为省级环保部门备案,是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开始阶段的“权宜之计”,已难以满足“属地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先期处置的要求。地方在执行时,实行分级备案的占74%。由于没有信息传递要求,一些下级环保部门无法获得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不能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四是逐级备案加重了企业负担,26%的地方实行逐级备案,要求企业向多个层级的环保部门备案,不符合中央简政放权的精神。五是分级管理要求差异大。在备案分级管理中,各地存在通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级别、风险级别、跨区域、行业因素、环境敏感程度等进行分级的多种情况,而且有的地方是两级管理,有的地方是三级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制定《备案管理办法》。
二、制定备案管理办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备案管理办法》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参考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相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101号)对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管理的要求。
三、备案管理办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备案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六条,在吸收《预案暂行办法》有关内容、总结近年来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五个方面的内容作出了规定。
第一章总则。对备案管理的目的、概念、范围、原则等一般性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备案管理遵循规范准备、属地为主、统一备案、分级管理的原则,强调根据环境风险大小实行分级管理,企业主动公开相关环境应急预案信息。
第二章备案的准备。基于备案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修订等准备工作进行了规定。强调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通过成立编制组、开展评估和调查、编制预案、评审和演练、签署等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预案。
第三章备案的实施。对备案时限、文件、方式、受理部门进行了规定。明确企业在环境应急预案后的20个工作日内进行备案以及应提交的备案文件。明确县级环保部门作为主要的备案受理部门,以及备案受理部门的审查处理方式。
第四章备案的监督。对备案后环保部门的监管和企业、环保部门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环保部门及时将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汇总、整理、归档,并通过抽查等方式,指导企业持续改进。还明确了企业和环保部门违反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与《环境保护法》四十七条第三款“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衔接,并说明施行日期。
四、关于几个重点问题的说明
(一)什么是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备案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者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这是首次正式提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概念,以区别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等应急预案,便于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执行和管理。
(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如何定位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重点是现场处置预案,侧重明确现场处置时的工作任务和程序,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针对是否编制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这些类别的组合方式,《备案管理办法》提出了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
建设单位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可能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预案,不是建设施工期间的预案。试生产期间环境应急预案,是指试生产前编制的包含了针对试生产期间可能面临的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由于试生产前可能存在环境风险评估、预案编制等难以到位的客观现实,《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的环境应急预案 “参照”本办法制定和备案;而建设项目试生产与正式生产有差别,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试生产期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形成适用于正式生产的环境应急预案。
(三)备案的目的是什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是不属于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的一种行政行为。对于企业而言,备案是为了规范编修、提高质量、履行法定义务。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备案是为了收集信息、存档备查、事后管理。
(四)哪些企业需要备案
《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了三类企业要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一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将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污染物产生量不大或者危害不大的单位排除,例如餐馆等。由于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一般的排放污染物企业有所区别,在《备案管理办法》中用“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予以强调。二是可能非正常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结合事件案例,强调了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尾矿库三类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三是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这是兜底性条款,给予地方环保部门一定的自主权。为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规定了“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
(五)企业如何进行备案准备
《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第二章是对这一规定的细化,明确企业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经过评审和演练后,签署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准备期间产生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评审意见等是备案的必要文件。
(六)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何时需要修订
《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环境应急措施、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或实际应对和演练发现问题,以及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要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修订程序参照制定程序进行。
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按照《预案暂行办法》,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实施后,地方环保部门要指导企业及时开展评估,修订环境应急预案,修订时执行《备案管理办法》。
(七)企业应该向哪里备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实行属地管理、统一备案,备案受理部门为县级环保部门。建设单位也需要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备案。如果建设项目试生产与正式生产情况基本无变化、环境应急预案无需修订、建设单位在试生产前提交的备案文件齐全,可以视为正式生产前已完成备案。
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可以分县域或者分管理单元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向沿线或者跨域涉及的县级环保部门备案。
确定县级环保部门作为备案受理部门,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环境应急实际和收集信息的需要,符合“省直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有助于环境应急预案由过去的“下级抄上级”、由上到下的编制方式,转变为从企业逐步向上延伸、由下到上的编制方式,有助于夯实政府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有助于推动基层环保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便于企业执行。
考虑到有的县级环保部门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备案需要等客观现实,个别地方具有较成熟的市级备案管理经验,《备案管理办法》还规定“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备案受理部门统一调整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地方环保部门一定的自主权。
(八)企业如何进行备案
企业首次备案时,在签署环境应急预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等五份文件提交给备案受理部门。企业收到受理部门签章的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则完成了首次备案。
当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重大修订时,也应当在修订内容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原受理部门变更备案。变更备案不需要提交首次备案要求提交的全部备案文件,只需提交修订的文件。个别内容调整的,不需要变更备案,只需要以文件形式告知原受理部门即可。
(九)受理部门如何进行受理
受理部门在收到企业提交的备案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文件齐全的,出具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受理部门就完成了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
受理部门对备案文件的核对,只是形式审查,审查备案文件是否齐全,不对这些文件的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除了在备案受理部门办公场所“当面受理”备案的方式外,结合当前有些地方开展的网上备案实践,为减轻企业负担、适应工作要求,《备案管理办法》对通过信函、电子数据交换等备案方式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开展电子备案、信函备案等相关工作。
(十)备案后环保部门如何进行监督
环保部门对企业备案的监督,主要包括汇总、指导、责任倒查三种方式。汇总、整理、归档并建立数据库,主要是为了收集整理信息,夯实政府预案基础。备案指导是基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质量对环保部门提出的要求,包括采取档案检查、实地核查等方式个别重点指导,和汇总分析抽查结果进行整体指导,时间节点在备案后。责任倒查是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将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备案、日常管理及实施情况纳入事件调查处理范围。《备案管理办法》还对备案信息公开进行了规定,要求备案受理部门及时公布备案企业名单,企业主动公开环境应急预案相关信息。
环保部门的监督,按照企业环境风险大小实施分级管理。《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县级环保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将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的备案文件报送市级环保部门,重大以上报送省级环保部门。省级、市级环保部门根据掌握的备案文件实施重点监管。
针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环境保护部出台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给出了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性方法,涵盖了大部分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目前,环境保护部还将出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的技术指导。实践中,一些地方也制定实施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文件,对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备案管理办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可以参考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十一)企业违反备案管理办法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为了督促企业规范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备案,对于企业不制定、不备案,或者提供虚假文件备案的行为,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部制定的规章等,给予罚款等处罚。
(十二)环保部门违反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为了规范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备案管理行为,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备案、乱备案、不告知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列举,明确责任界限。
(十三)备案制度如何与其他管理制度衔接
备案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在一些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已有体现。如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 第22号)第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时,应当提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7号)第十九条规定,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7号)第三十一条规定,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和相应的加工使用者,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要求,相关建设项目申请试生产时,应提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材料。未来还可以在其他文件中进一步强化。
(十四)今后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如何进一步深化
篇7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食品卫生法》、《消防法》及北京市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做好公司预防和应对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保障全体员工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火灾、盗窃、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公司的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遵循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分级负责”。
第三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企管部负责预案的修订和监督指导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组织由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主管副经理负责具体应急救援组织协调、指挥、处理工作。企管部负责应急救援实施工作,包括发生突发事件的上报、联系地区相关部门以及配合主管领导做好救援及善后工作。其它各部门应积极参与、配合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及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司所属各分站及油库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所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领导具体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及实施工作,包括发生突发事件的上报、联系地区相关部门以及作好相应的救援及善后工作。隶属各单位的其它人员应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的实施工作。
第六条公司所属各分站及油库应调拨或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包括:现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救援所需的电气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的专业人员。
第七条救援人员应具备现场应急救援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急救援组织需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备和医疗药品,并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和补充,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八条各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档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和联系电话、上一级救援组织机构和社会救援机构的联系方式、救援基本技能学习培训、演练记录、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目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事故应急救援记录等。
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程序
第九条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油库、各加油站应设立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有管理人员值班。值班人要熟知公司及各加油站站站长电话以及本地区社会救援机构的联系电话等。
第十条突发事件现场处理程序:见附件1。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
第十一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全力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第十二条加强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发现事故必须在30分钟内按规定上报公司,决不允许迟报、瞒报和漏报。
第十三条一旦发生事故,当事人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组织救援,尽量控制事态发展。根据事态发展,由公司负责人通知企管部拨打110、119,向国家相关机构求救。
第十四条公司领导接到报案后应立即赶赴出事现场,指挥、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五条一旦发生事故要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确保损失降到最低线。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公司及其所属各分站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以本预案为基础,随机应变的处理好各种突况,尽量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
篇8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
1.企业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认为企业占据市场才是主要目标,生产太忙,组织安全培训既要耽搁时间生产,延误生产进度,又要浪费钱,致使培训不到位;同时,有的管理人员也认为,生产一线只是简单的重复操作技能,无需进行培训。其实终究其原因就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按规定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年度企业培训计划;另外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员工没有进行技能培训,这些原因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会使企业因小失大。安全生产培训只是走流程。有些企业迫于行业的安全生产检查,虽然开展了安全培训,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对新上岗的技能岗位从业人员,发本书,简单问几个问题就发上岗证,甚至从业人员都不知道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视而不见,遇到非正常状况不懂如何应急,最后导致企业损失,人员也受到伤害。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根据笔者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积累经验,很多企业负责人认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就是一个负责生产管理的人员,忽略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在于安全,其次才是生产。某些企业配备了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兼职安全员,其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有限,有的甚至一无所知,不知怎么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会记台帐,缺少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和经验。那样,就是想抓安全生产管理,也不知如何管、从哪儿着手抓。
3.设备的安全装置也是易被忽视的一个盲点。常造成对人的伤害,如冲床、剪板机、行车等引起伤残的比例很大:如机械制造行业受此类伤害就有多人,他们只好从生产一线调到二线,加工设备(含工装、刀具)跟人一样,它也会“生病”,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如车床三爪已严重磨损,如不修复或更换就有可能使工件飞出;空压机的安全阀已超期,有可能已失效,这会造成压力容器爆炸;高速切削的立式铣床加工中主轴发出异响,或轴承损坏、或刀头松动,继续加工不是刀头飞出就是刀片破碎等,都可能造成机毁人亡,所以杜绝设备“带病工作”,是企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必须遵守的一条准则。
4.安全防护佩戴不规范。有的企业不重视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配备,能不买的就不买,必须要配发的以次充好,质量不符合标准,用医用口罩或普通的安全帽代替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有些工种该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没配发,该换的没及时换,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没有实行全员全覆盖。另外,从业人员没有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些从业人员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戴安全帽不系帽带子,穿劳动防护服不扣衣扣,戴口罩只戴鼻子以下,没有充分发挥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使职业危害防护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机械制造企业中,作业人员众多,以人管人,很难服众,也会造成混乱。很多企业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部门的职责,不属于生产管理人员的事,也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没有关系。对安全工作管理,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事故,职责难以落实。规章制度修订不及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都不适宜十几年前的制度了。每次检查时提出的问题,不能认真进行整改,又没有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管理缺乏约束形同虚设。这些隐患成了生产作业人员的杀手,时刻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要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细则。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区大量使用各原料、毛坯部件,生产制造加工过程繁简不一,机械生产设备繁多,员工操作素质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在操作时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一家企业如果连管理体制细则都不完善,很难令人相信他在复杂的生产中能保障安全生产。所以,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制定出规范和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细则,科学且极具保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各类规范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公平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奖罚制度并给予不折不扣的执行。最终目的让每一个员工去熟练掌握其中的细则并认真参照执行。同时,安全生产管理还必须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在企业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整详细的安全生产活动台帐。这个完善的管理体制细则平台既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又是众多细节的主体。
2.要创建全员学习型企业、强化岗位管理、培养具备与现代化快速生产相适应的各项基本素质。企业各部门应认真组织好员工的技能学习,并通过定期岗位技术比武或岗位操作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以提高员工的岗位安全操作技术及突发事故的正确应变能力;要巩固强化岗位管理,使员工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自觉积极的加强巡检,严格控制工艺指标,维持最佳工艺条件,确保安全生产;要定期举行应急预案演习,以检验员工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措施和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的能力;要巩固强化班组的月安全学习,并坚持在学习中积极讨论每个具体的案例,吸取别人的教训,让安全警钟在每个员工心中长鸣。此外,还要培养员工做到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及安全质量细节意识的企业文化思想,发动员工积极查找岗位隐患并献计献策,切实营造企业关注安全生产与细节的氛围,将安全生产与细节的知识深深地植入员工的脑海中,变员工被动的要我讲安全为主动的我要讲安全;要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活动:如百日安全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有奖征文活动、安全月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安全思想及理念时刻扎根在每个员工心中;要充分利用一系列宣传教育举措,深入广泛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增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这些细节的完善,健全了企业管理体制细则,更加夯实了安全生产的基础。
3.企业学习现代化的制造行业管理模式。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6S管理”,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相比5S,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安全这一项,足以证明安全在全球制造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力。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推行6S管理就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现场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现场环境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其中,提升人的素养,形成追求卓越,追求精益的企业文化,打造具有先进理念、目标明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优秀团队是6S管理的中心和内核。这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是可以推行的一种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值得借鉴。
4.加强公司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检查。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设计值日表或值班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到固定机构进行检验,保证正常运转,同时也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另外,日常设备的检查应登记备案;操作人员要严格培训,持证上岗。
5.督促从业人员佩戴安全用品。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并有重点的开展检查。强化班组安全活动,加强班前五分钟安全检查和教育。检查从业人员佩戴的安全帽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以防帽子滑落或碰掉。另外检查工作服是否有松垮的地方,防止敞开的袖口或衣襟被机器夹卷等。如果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不得上岗作业。
篇9
关键词:激励机制;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它通过建立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间的作用。
对现代企业而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激励理论从把握个体需求和行为特点入手,运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手段来调动、挖掘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激励机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需要对企业的员工给予有效的激励,这样他们才能保持较强的工作动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最优效益。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尤其在当今社会,离开人才,企业单位均将寸步难行,因此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在竞争中创造更大效益并独占鳌头,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才能显示出其独有的竞争实力。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在对员工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中指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不称职的位置。这种单纯的“根据绩效决定晋升”的激励机制是片面的。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科学地应用员工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突显人力资源的优势,成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的作用呈现为三种状态,即助长性、致弱性、疲惫性。故应当把握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使用的“度”,其实践标准在于:增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规避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消极作用;预防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疲惫作用。
1.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员工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研究表明,绩效水平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因此,企业除了重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之外,还应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个员工保持较高的绩效水平,达到以管理促效益的目的。
2.激励机制可以较大限度开掘员工潜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下,员工缺乏工作的热情,潜力也得不到开发,而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能力。可见,激励制度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企业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二、激励机制的制定
1.激励机制应适合企业自身特点
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借鉴和照搬。机制体制只有建立在对自身特点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具有自身特性,才能保持活力并长期实行下去。
2.激励机制应公平公正
激励制度是以全体员工为实施对象的,因此首先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应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没有了公平性,激励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激励机制的制定应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地考虑多数人的利益,制度出台后,也要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公平公正。
3.激励机制应科学合理
激励机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要将工作充分细化,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分析激励的手段与方法,并系统掌握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依据员工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激励策略,并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不断改变策略。
4、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且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我国企业采用基本报酬形式为工资加奖金的形式,这种激励方式的力度较小,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都存在主要企业经营者个人成功论。将企业经营的成功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归功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决策,企业薪酬管理部门积极主张给经营管理者不断加薪,在企业管理层实行经营者年薪的同时,中层干部实行“小年薪”。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将普通员工工资幅度的低增长或零增长作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5、绩效考核机制的缺乏
绩效考核,是指一个组织,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作实绩,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过程。它是科学的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对于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的效用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我们不少企业单位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但未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使之成为空架子,并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企业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6、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
改革开放以前,行政晋升和精神激励为企业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其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的管理层)要有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企业体制的改革,物质激励逐步取代精神激励成为企业所采用的主要激励方式,而精神激励逐步淡出企业管理层的视线。现在企业管理层一味的只注重的对员工采取物质激励措施,在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的同时挖空心思的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在这种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的激励机制中,使员工仅仅只关注物质财富,并在其驱使下逐步的散失了精神财富而沦为劳动的机器。
7、激励机制忽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
著名心理学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并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之分,在特定时刻,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业决策者缺乏对员工人生追求的正确认识,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在激励时候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只重整体目标而不重层次需要,造成了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
三 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即薪酬管理制度,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可推行岗位工资制。所谓岗位工资制就是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岗和岗位测评,以岗定薪。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岗位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员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岗位工资制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等。
1、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需要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办法并使其完善进而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这样可以让两者相得益彰。具体来讲,绩效考核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并针对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以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进行详细的记载。这两方面的都将作为员工以晋迁、奖金审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制定好详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评价营销在组织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由于金融危机和社会环境的干扰,会有一部分人对营销这个词感觉到匪夷所思,甚至是误以为营销和传销是一样的模式。然而没有正确意识到营销重要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社会营销观念在面对市场做大面积推广的时候,需要支持的项目有很多,做到为顾客维权,更要为自己享有的品牌做好正面积极的宣传。在同类市场面临不败之地。同时为公共利益打下良好的口碑。营销管理对企业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南方向,由此产生的商议、研讨及项目改变为销量及市场调查满意度做好了足够的精神支持!
营销的从人性的本质上是为有创意、心思缜密的人搭建舞台。有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利益的社会管理过程。在寻求人力资源的观点方面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营销者需要先行于市场,不断寻求灵感及创意。2、由于产品包装到服务,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去完善,它意味着服务的包装物。3、营销者不仅要对所出售创意的计划,面对终端顾客实行的维持关系链,最终达成“双赢”的结果。
五、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建立顾客满意
一个好的商品固然是顾客接二连三推荐给别人的产品,然而顾客本人对其品牌造成深刻的印象并打算进行再次消费的想法是否达成。从宏观角度来讲,让其三大重点需要长期维持及均达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四个业务核心去考量:1、新产品开发。2、数据管理。3、物流公司衔接及付款方式满意度。4、与顾客服务过程。打造一个严密的整合系统,我们分门别类的把所有产品商和分销商,包括原材料提供商到零售商做一个数据化统计并集合了网络化营销平台为企业长足发展创造了美好的愿景。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品质特色和服务将影响产品满足需求的潜在力,现代的企业管理,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和顾客的满意度的关键正是保持偿付能力和盈利的先天条件。
六、分析行业市场和行为购买行为
据调查得知,购买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因素(品牌的新颖度)、个人因素(个人喜好、心理因素(喜欢求同存益心理及攀比心理)、文化层次因素、经济因素五方面。这些主要因为均会影响消费者决策和是否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做出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线索。消费者在实际消费时会做出很多选择,无论是群体顾客还是个人一对一服务,秉承着了解顾客需求,挖掘顾客心理,并做出一些列销售技巧的方案策略来进行攻心术销售。确定好顾客类型后进行针对式销售会对成交结果做出有条不紊的铺垫。从而更容易知道所经营的品牌及受用度做好清晰的数据统计分析。并且这些依据为人事宣传和说服员工行动力的最佳途经。
七、管理产品线、品牌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品牌的喜爱程度与用户的满意度是企业生存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品牌在知名度及实用度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及口碑。企业的LOGO、品牌的商标为让一个顾客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甚至达到非常喜爱的程度。由此看来,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在广告上让顾客耳目一新,其设计理念和资产更是打造一个优秀品牌的良剂。
一类品牌的兴起,必然是营销过程的重中之重。新颖、独特、个性感、独树一帜,它不仅代表着时尚的气息,更能把时代的气息感散发给所有和消费者审美度相关的人,具有启迪性和感染力的巨大作用。国内的品牌营销意识似乎在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从产品、服务、销售技巧多方面进行培训但仍然摆脱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追逐心理。从设计灵感标志、到广告效应、再加上宣传(图片、视频、明星效应)多方面加大力度尽可能制造营销气氛给广大广众,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受到关注和满意度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是品牌造势开拓市场的最佳时机。
八、激励机制的应用与实行
1.物质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
物质需要作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动因,相应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是激励的最主要方式。但单纯只使用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企业中的一些高层次员工,在他们的物质需要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如何以精神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这样的激励机制才更加完善和有效。
2.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尽管单一的激励制度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对管理起到的作用往往更胜一筹。激励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应有不同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激励效果的一致性,应把激励方法和策略与激励目相结合,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做到制度因人而定、因情况而定。
3.实行多元化和有差别的激励机制
不同的激励对象对于激励产生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等。企业只有照顾到员工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激励机制发挥最大的效力。
企业还应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使员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并逐渐适应多种工作职务和岗位,以此为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拓展道路,让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4.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
对于企业而言,所谓的正激励是指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员工的正确行为,以促使其发扬光大;而负激励则是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员工的错误行为,以避免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它们都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缺一不可。
5.重视员工的自我激励
激励机制不仅要靠企业,也依赖员工自身。而且相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企业制定的激励政策只是外部动因,员工的自我激励才是支撑他们发挥创造性的内部动力。自我激励相对于外部激励更加持久也更加有效,因此企业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意识。这主要通过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指导得以实现。例如培养员工的荣誉意识,增强员工的上进心等。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艺术,而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任何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依据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建立具有企业特色和适合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九.实施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9.1激励管理不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人才管理不重视,忽视激励的作用。这些企业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资源,提高管理者素质,要把激励机制落实到行动上。还有些人认为,激励就是奖励,这是在激励认识上一个常见的误区。激励的手段有很多,但他不单一就是奖励。
9.2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许多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奖惩评价标准,奖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管理者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对员工进行奖惩。企业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的竞争机制,这既需要通过对薪酬制度、培训体系、情感培养、企业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又要根据因人而异、奖惩适度和公平性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得到满足。
9.3激励方式单一。当前许多企业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激励方式上只注重物质激励,强调奖金和红利的重要性,激励手段过于单一,而不注重对员工的非物质性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塑造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并成为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成立职工组织,让职工拥有权利,使员工拥有归属感,凝聚员工主人翁意识,在这种组织下的激励,要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效果好的许多。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企业文化背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尼燕.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财税与会计,2003(12).
篇10
(一)企业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会计工作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因此有时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广泛性,却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很难获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在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为了使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常会赋予企业一定的自,让企业会计在改革过程中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和制定会计制度时,脱离了自身工作的实际,或者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现很多有违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行为,这显然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大大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此外,在新旧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有时会导致企业无所适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存在弊端
在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实践中,通常是采取货币计量的方法,但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可能会扭曲财务成果或经营业绩,并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最准确的反映,尤其是在企业会计信息具有稳健性和重要性的原则,使得很多企业在进行计量收支工作时,容易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与实际内容之间的偏差,进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三)会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不同行业的会计而言,由于会计准则很难实现全面覆盖,经常出现同一行业存在多重会计处理方法的情况。虽然最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并付诸实施,但是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从而导致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落后的局面。此外,有的会计法规的实用性和执行力不是很强,难以对违法者形成足够的威慑,使得会计违规成本较低,进而限制了会计法规职能与作用的发挥。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投资者、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或局部利益,对会计工作加以压力和干涉,置会计法律法规于不顾,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是无从谈起。
(四)企业内外部的会计监控体系不健全
由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显得过于随意,不能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会计错账等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无法很好地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由于企业在内外部监控体制上的局限,为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的弄虚作假、违规违纪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会计法制建设与执行的力度。
为了有效规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减少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种因素,会计法制体系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业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法制体系,并确保会计执法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对会计以及相关人员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伪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和行为。
(二)明确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权利与责任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时,首先应当明确企业负责人为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负责人必须对企业会计资料以及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并具有应有的会计法律意识,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养;其次,对于会计等相关人员,要按照“岗位责任制”的原则,明确各类人员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的权力和义务,促进企业各项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贯彻与落实。
(三)健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防治,离不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为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尤为重要的,这是企业防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保障。在内部监督上,要确保企业会计监督部门和人员的独立性,赋予他们更多的监督权利;在外部监督上,则是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大众等监督主体的职能与作用,严格企业的财经纪律,提高各类人员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