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3-28 00:2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用水源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饮用水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
完成临海溪口水库、三门白溪水库等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在去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今年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创建和保护工作,试行划定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黄岩西溪水库、天台龙珠潭水库等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的创建工作。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由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
全面完成省饮用水环境质量自动站建设计划;完善水质监测;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各级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稳定。有效保障我市饮用水安全,为上海世博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落实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禁止准入要求,严把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污染防治,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在一级保护区建设围栏,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配合交通及海事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的改道工程,将生活废水输送到饮用水源下游进行处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水源监察监测工作。抓住上海世博会安全保障契机,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全面健全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医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治理,对逾期或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加强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督察,做到预防在先,工作在前,确保饮水安全。在3月15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实行周专报制度,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要于每周五下午5点前向我局监察支队上报本周工作情况。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计划,并完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将存在问题及时通报相应监管部门处理及当地政府。完善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巡查监测、应急监测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查制度,推进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向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延伸。在藻类高发时节,要加密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全分析,防范极端事件,确保水质安全。鼓励环保技术人员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藻类防控科学研究,提升饮用水源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地内护栏、界碑、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和管理相关标志。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编制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利用中长期规划,勘测、分析、研究长潭水库底泥淤积现状,编制长潭水库底泥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长潭水库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篇2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 风险防范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和科教文化中心,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目前的支柱产业为电子、汽车、石化、钢铁、电力等。由于产业带多集中于长江沿岸区域,这样的产业结构布局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风险防范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预防和应对各类涉及饮用水源地的突发事件是十分必要的。
1 水源地环境现状概述
1.1水源地及主要水厂概况
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10处,其中长江南京段8处(其中3处为备用水源地),另有水库型水源地1处,湖泊型水源地1处。水源地基本情况见表1-1:
表1-1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类别 水源地名称 水厂名称 类型 监测频次 监测项目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夹江水源地 城南水厂 河流型 旬测
月测 水厂旬测: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氟化物。水源地月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3前35项,计64项;6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特定项目(80项)全分析,对检出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每月监测。
2 北河口水厂
3 江宁区水厂
4 燕子矶水源地 城北水厂 河流型
5 上元门水厂
6 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 远古水厂 河流型
7 江浦、浦口水源地 江浦水厂 河流型
8 浦口水厂 河流型
9 中山水库及东屏湖水源地 溧水县水厂 水库型
10 固城湖水源地 高淳县水厂 湖泊型
11 江宁子汇洲水源地 江宁滨江水厂 河流型
12 备用水源地 龙潭备用水源地 暂无 河流型 每年一次,6月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3,共109项
13 八卦洲(主江段)备用水源地 暂无 河流型
14 桥林备用水源地 暂无 河流型
1.2饮用水源水质现状
南京市2011年开始组织市、区(县)环境监测站对全市各类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例行监测和普查工作;2012年镇江、柳州等地发生水源污染事件后,部分水厂又增加了水质自动站在线生物毒性监测仪。监测结果表明,2011-2013年,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和表3标准值,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
2水源地环境风险分析
2.1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2011年-2013年,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固城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除龙潭备用饮用水源地外,保护区范围内无工业废水排口,污染源结构以城镇生活污染为主。中山水库及方便水库处于中营养化程度,污染源结构以非点源污染为主。长江南京段八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夹江饮用水源地、江浦、浦口饮用水源地、江宁子汇洲饮用水源地以城镇生活污染为主;八卦洲(主江段)备用水源地污染源结构以非点源污染为主,其余四个饮用水源地以工业污染为主。
2.2固定源环境风险分析
固定源环境风险主要分布在长江南京段上的八个饮用水源地,湖库型水源地具有环境风险的固定源较少。长江南京段有中石化过江油料管道1条,天然气输送管1条;共有危险品码头82个,主要集中在八卦洲左汊江段和南京长江四桥南岸附近,主要危险源为油类和化学品,年吞吐量达到4千万吨。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金陵石化烷基苯厂、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金陵石化化肥厂、南京市石油公司栖霞油库等大型企业危险物质储存量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中的危险源识别量,为重大危险源。
此外,长江南京段8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附近存在着大量的加油站、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排口,对长江水质有较大的潜在威胁。
2.3面源环境风险分析
面源污染主要存在于湖库型水源地,其主要环境风险来自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源产生的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和水产养殖污染源产生的“渔药”类微量有机污染物。
虽然固城湖及中山、方便水库水源地目前水质相对较好,但氮、磷等营养元素指标存在超标现象。由此可以判定,在适当的气温、环境条件下,水源地极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藻类水华现象,现阶段水厂的应对措施尚不能完全有效应对水源水中的藻类问题。
水产养殖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渔药”包括抗生素、消毒剂、除草剂。这些物质如果使用不当,会进入水源地造成水源水的污染,进而影响水厂出水水质。
2.4环境监管及应急能力分析
南京市已建立了较全面的应急保障机制。在夹江饮用水源地的上游建立了水质自动站,实现了饮用水源地水质远程自动监控。市、区县环保部门和供水企业还分别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场巡查和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对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控。2010年编制的《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宁政办发[2010] 86号),建立了沿江化工行业危险污染源档案库,沿江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部编制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2012年还印发了《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环保应急响应程序》,进一步规范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操作流程及部门职责。
2.5环境风险等级评估
目前,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无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医药制造等行业的污染源;长江南京段取水口附近水体扩散能力较好,湖库取水口附近水体扩散能力一般;中山水库及方便水库水源地因污染源结构以非点源为主,无主要污染源。
综合水源地环境现状及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可得出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为三级,风险一般。
3水源地风险防范建设研究
3.1预警体系建设研究
(1)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集中式饮用水源预警信息、常规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2)要加强环保、建设、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联动,进一步提高水质(量)监测自动化水平,增强水质污染变化预警能力和应急防范能力。
(3)要加强环境监管预警,强化以市、区两级和政府、部门、企业三个层面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针对不同的事故级别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2工程建设项目研究
(1)备用水源地工程建设: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源单一,应急水源地未建立问题随着南京社会经济发展将会日显突出。可考虑选用江南石臼湖、江北金牛山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综合考虑建闸保水、清除围网养殖等措施,保障备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2)预警断面建设:应根据需要,选取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城市总排口、排污单位污水排污口、经常发生翻车(船)事故的路、桥和危化品运输码头下游沟、渠、支流等临 近断面、两条支流汇合断面以及水源地直接连接水体设立预警断面。
(3)连接水体风险防范工程建设:应优化连接水体尤其是水源地直接连接水体供水排水格局,布设防风险措施。结合江河湖库的水利工程、风险防控工程、闸 坝的启用关停等情况对连接水体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评估,编制合理的污染防控方案。当事故污水进入连接水体后,通过采取防控措施控制污染扩散。
3.3存在问题及困难
(1)水源结构单一。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南京市以长江作为全市主要供水水源,固城湖和中山、金牛等湖泊、水库作为补充水源及应急备用水源。对长江水源高依赖程度同时也是南京饮用水应急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2)长江饮用水源地存在污染隐患。南京市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为开放式水源地,上下游工业企业、码头林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问题不容忽视。水上交通运输的易燃易爆品、石化产品、有毒有害危险品等也威胁到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
(3)湖库型水源地水量不足。以固城湖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高淳区及以中山、方便水库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溧水区,湖库水量现状均基本能满足县城供水的需要,但水量不足以向外辐射。随着南京市区域供水工程实施,长江供水覆盖面增加,溧水、高淳区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由将由湖库型转为长江河道型。
参考文献:
[1]周克梅,陈卫,单国平,等 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9):13-16
[2]陆燕宁. 加强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思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3(1):43-45
[3]丁仲平,景卫华,陈辉. 长江南京段水功能区管理的若干思考[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2):136-138
[4]刘继莉.吉林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5]殷振华,夏健伟,夏豪刚.长江苏州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风险及防控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56-58
篇3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前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局部地区水质有所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逐步提高。但是,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不合理,部分地区未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能力薄弱;面源污染和生活源污染防治不到位;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落后等。目前,全省经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定的26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未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有44个,占总数的16.5%;有16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尚未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占总数的60.7%;有三分之一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缺乏定期、有效的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有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仍存在排污口;全省只有45个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备用水源严重不足。
为切实加强我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加大工作力度,增加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二、认真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区划定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67号)的统一部署,组织环保、水利、卫生、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对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各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要在20****年8月31日前报省环保局。
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编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规范要求,抓紧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尚未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或者需要对原有保护区进行调整的,必须于20****年7月31日前完成保护区划定和报批工作。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后,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州、市内跨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商提出方案后,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研究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跨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州、市人民政府协商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环保部门会同省水利、卫生、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研究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跨省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由有关省人民政府协商划定。
三、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编制和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配备落实应急设备和物资,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要加快集中式应急和备用水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目前没有备用水源或主供水源水质不达标的地区要尽快做好集中式备用水源的勘查、选择、建设和保护工作。
四、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置明显界标。要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整治,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网箱养鱼、旅游开发等活动,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现有污染、破坏水源的设施和排污口20****年内必须予以关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设排污口,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要因地制宜开展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
篇4
关键词:长江 南京段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11-01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南京段自西向东贯穿全市,岸线全长近200 km,城北、城南主要的工业生活用水取水口均设置在长江两岸,长江在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长江南京段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很大压力。
1 水环境状况概述
1.1 干流水质概况
长江南京段上起江宁区和尚港、下迄栖霞区大道河口,全长98 km,平均水深超过15 m,江面宽阔,支流众多,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南京市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南京市主要的工业废水受纳水体。
2011-2014年,长江南京段干流水质总体良好,基本达到规划Ⅱ类水质功能标准。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年度变化不大。各主要监测断面水质总体无显著差异,丰、平、枯水期水质分布无显著差异。综合污染指数总体无变化,水质基本稳定。
1.2 饮用水源保护区概况
长江南京段共设置八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别是江宁子汇洲、夹江、江浦浦口、八卦洲(左汊)上坝、燕子矶、龙潭六个在用水源地,八卦洲(主江段)、桥林两个备用水源地。近三年,长江南京段八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为Ⅲ类水质标准。
1.3 环境污染源概况
目前,除龙潭备用饮用水源地外,长江南京段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无工业废水排口,八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夹江饮用水源地、江浦、浦口饮用水源地、江宁子汇洲饮用水源地以城镇生活污染为主;八卦洲(主江段)备用水源地污染源结构以非点源污染为主,其余四个饮用水源地以工业污染为主。
长江南京段有中石化过江油料管道1条,天然气输送管1条;共有危险品码头约80个,主要集中在八卦洲左汊江段和南京长江四桥南岸附近,主要危险源为油类和化学品,年吞吐量达到4千万吨。此外,长江南京段8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附近存在不少加油站、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排口,对长江水质有较大的潜在威胁。
1.4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概况
目前,南京市已建立了较全面的水源地应急保障机制。市、区县环保部门和供水企业分别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场巡查和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对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控。2010年编制的《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宁政办发[2010]86号),建立了沿江化工行业危险污染源档案库,沿江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部编制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南京市环保局2012还印发了《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环保应急响应程序》,进一步规范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操作流程及部门职责。
2 主要环境风险及隐患
2.1 重化产业沿江布局威胁水环境安全
目前,南京市重点工业园区、主要工业企业均采用沿江布局模式,长江沿岸重点工业企业众多,其中大部分属于石油炼制、化学原料加工等重化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石化行业废水排放量比重在总排放量中占比较大。此外,由于重化产业的存在,码头仓储、水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配套环节也对长江水安全构成威胁。
2.2 饮用水水源地来源单一
南京市目前暂无与长江相独立的、与主城区居民用水需求相匹配的备用饮用水水源地。一旦长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主城区及部分郊区县将面临较大的饮用水用水隐患。
2.3 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
2014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超过了800万,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未来南京市城镇人口将会持续增长,城镇生活污水的快速增长将使得城区水环境质量压力进一步加大,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成为城区河道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2.4 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导致部分污水直排入河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地区污水截流收集的管网建设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导致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及三产经营性污水直排河道。在部分已经建成污水收集管网的区域,旱季基本能够做到污水不下河,但在雨季时仍会出现污水溢流进入河道的状况,特别是降雨量达到中雨级别时,沿河雨污泵站为了城市泄洪需要开闸放水,导致雨污合流的污水进入城市河道。
3 对策和建议
3.1 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
要进一步深化沿江产业布局调整,在前期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沿江产业布局调整工作方案。同时,加快淘汰落后污染产能,大力推进“三高两低”整治,严格落实“五个最严”制度。进一步严格企业环保准入条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审批、不立项、不提供要素保障,严格控制和禁止新建扩建化工园区。
3.2 加强长效管理,系统推进排水管控工作
要按照“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全域统筹、城乡并进”的原则,系统地推进相关工作。通过新建、扩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厂网匹配,污水厂建成后能达到负荷率要求;加强长效管理,确保治水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将已建成管网尽快纳入正常管养,确保污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尽快将建设成果转化为减排效益。
3.3 多措并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要充分利用在线监测设施、监督性监测、执法抽查、节假日飞行检查以及举报等多种有效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杜绝污水排入河道并经内河排入长江。要切实抓好排水监管工作,解决好无序排放、超标排放问题。
3.4 联防联控,提升长江南京段污染防治整体水平
要加强环境监管预警,强化以市、区两级和政府、部门、企业三个层面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针对不同的事故级别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与沿江上游相关城市形成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与上游省市之间的联席会商制度,以保障上游来水水质。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克梅,陈卫,单国平,等.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9):13-16.
[2] 陆燕宁.加强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思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3(1):43-45.
[3] 丁仲平,景卫华,陈辉.长江南京段水功能区管理的若干思考[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2):136-138.
篇5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水域环境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二、组织机构
县人民政府成立水域环境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具体负责,县环境保护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城管局、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县环境保护局为牵头单位。
三、各部门职责
县环境保护局负责牵头开展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并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饮用水源护区范围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及土地管理。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畜禽等动物养殖业、渔业生产对饮用水源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突发性死鱼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禽畜粪便、渔业生产对饮用水水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开展打击毒鱼、炸鱼、电鱼、非法捕鱼专项行动;按政府要求组织实施人工放养鱼苗计划。
县林业局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水域沿岸荒山造林及公益林保护方案,规划和划定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
县建设局负责主要水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督促建筑工地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把主要水域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把好选址和布局关,未经环评的项目,不予审批。
县水务局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合理规划和调度水资源,在确保饮用水源区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开展全县性整治河道河床乱采乱挖专项行动;制定整治河道环境绿色行动计划,禁止在河道河床乱采乱挖,禁止在水域规定范围内建房,禁止往河床河道倾倒垃圾。
县农业局负责种植业对饮用水源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并监督实施控制农药、化肥对饮用水水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县卫生局负责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源废弃物的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督管理;负责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处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防止和控制因水源污染引起的疾病发生和蔓延。
县城管局负责对舞水河县城段南岸的监管,禁止往城区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乡(镇)及街道社区负责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创建和巩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具体措施;各个乡(镇)明确一名副乡长、街道社区明确一名领导兼职抓水域环境监管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建设生活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设施。
三、工作要求
1、完善基础调查工作。县环境保护局对县境内主要河道及支流沿线的主要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摸清生产项目、排污总量、污染源治理等情况,确保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无排污口,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不新增排污口。
2、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当水域环境受到污染及破坏时,视情况启动相应预案。
3、加强监管与监测。各成员单位对饮用水源地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县环境保护局对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每月不少于1次。各成员单位需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台帐,县环境保护局需建立监测动态管理档案。
4、推进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群众举报反映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快速反应,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果断进行处置。
篇6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饮用水源的水质,防治水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集中式供水水厂和规划建设水厂依法划定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除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外,其他范围的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由乡镇为主、部门配合。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办法。
第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使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协调发展。
第五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城镇集中供水范围、供水人口,减少分散式生活饮用水取水点。对依法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要予以公示,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的水面污染物,并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界碑。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源的义务,并有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源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各单位应当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七条 县政府成立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制订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在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危及供水安全时,应当及时发出公告,保障应急供水,责令造成污染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采取停止生产、停止排放污染物等紧急措施。县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县环境保护局:对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职责:贯彻国家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饮用水源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方案,划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牵头查处污染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和事故;协调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二)县规划和建设局:负责县城排污管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供水设施的管理;指导各乡镇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与保护及其他饮用水源地的规划管理;建立饮用水源污染预警机制,发现饮用水源污染,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在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应急供水,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水污染事故;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督促建筑工地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三)县卫生局:负责饮用水源卫生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处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防止和控制因水源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发生和蔓延。
(四)县水利局: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合理配置水资源;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督促检查河道采砂工作,河道采砂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协调、处理重大水污染纠纷;将防汛防旱工作、水文工作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相结合。
〖1〗
(五)县发展和改革局: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搞好饮用水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协调平衡工作;投资项目审批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
(六)县经济和商务局:指导从产业结构调整上解决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指导和规范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能力和设备,推行清洁生产;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排污与饮用水源保护问题。
(七)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处置的安全监管;协调配合处理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八)县林业局:负责饮用水源涵养林等植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九)县畜牧局: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畜禽养殖场和屠宰场的污染治理及搬迁、关闭工作。
(十)县国土资源局:优先安排饮用水源保护工程用地和易地发展用地;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地的管理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
(十一)县财政局:加强对水资源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将水源保护经费纳入预算,确保投入到位。
(十二)县文体旅游局:负责对旅游景区饮用水源污染的监督管理;旅游项目开发要符合饮用水源保护的规定。
(十三)县工商局: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新建项目必须进行并联审批,未经有关部门前置审批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对已发营业执照,但不符合饮用水源保护规定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十四)县公安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处置的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查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十五)县供电公司: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源污染事故查处工作,对不符合饮用水源保护规定的需关闭企业根据相关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强制断电措施。
(十六)其他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按照《四川省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要求做好相应工作。
第三章 保护范围
第八条 全县城镇(集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根据我县城镇(集镇)饮用水取水的方式及保护要求,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备用水源保护区。由县环境保护局、乡镇人民政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分别报县人民政府、德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划定的各类水源保护区均应得到有效的保护。
第九条 新建或迁建自来水厂,需移动取水口时,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依法进行相应调整。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十条 饮用水源保护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饮用水清洁、卫生、安全。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应当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禁止设置污水排放口;
(三)禁止堆放、填埋、倾倒、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等危险废物及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建设工程渣土和其他废弃物;
(四)禁止设立剧毒物品仓库、废物回收场、加工场和堆栈;
(五)禁止破坏饮用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饮用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2]
(六)禁止破坏饮用水源的开山采石、采砂和围水造田;
(七)禁止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等动物养殖场、屠宰场;
(八)禁止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动物;
(九)风景区(点)应当设置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十)运输剧毒物品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并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防扩散等措施;
(十一)存放、运输和使用酸液、碱液、油类、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物品,应当采取防溢、防渗、防漏等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十二)禁止从事畜禽等动物养殖;
(十三)法律、法规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 在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向饮用水源水域排放污水;
(三)禁止建设输送污水的渠道;
(四)禁止设置油库和建立墓地;
(五)禁止从事洗涤、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
第十三条 对现已存在的不符合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设施和生产活动按照第三条确定的职责划分由县环境保护局或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整治,根据实际情况限期拆除或停用。
第十四条 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一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评批准,各乡镇、部门不得批准设立新的项目。
第十五条 备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新建、扩建项目应按生活饮用水源管理要求严格控制。在开工建设供水设施后,必须停止违反生活饮用水源管理要求的活动,拆除有关设施。
第十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积极筹措资金,根据当地实际负责组织建设本辖区内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出租给他人从事本办法禁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
第十八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监督指导本辖区内的自来水厂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制度,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物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未依法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取水点及其他集中取水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篇7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饮水供水的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则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普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环保、水利、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活饮用水管理工作。
第六条生活饮用水水源区安全实行水源区保护制度。
第七条城镇生活饮用水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借卫生许可证。
供水单位采购、使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应当索取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经审查合格取得卫生审查认可书。
卫生、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共同参加。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的选址、设计和竣工验收由建设部门负责。
第九条供水单位供水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未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供水。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供水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遵守水源卫生防护的有关规定;
(二)配备的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并保证正常运行;
(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禁止与排水设施相连;
(四)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毒。
(五)有与其消毒方式相适应的消毒设备、设施。
(六)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者铺设污水渠道等。
第十二条二次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供水设施周围保持环境整洁。
(二)水箱或者蓄水池应当专用并加盖、上锁。
(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当无毒无害;
(四)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清洗消毒后应当经具备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水质检验合格。
二次供水设施有管理单位的由管理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没有管理单位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者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
第十三条管道直饮水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用户龙头出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直饮水水质卫生标准;
(二)设立专用制水间。建筑物结构完整;铺设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当使用防水、防腐、防霉和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地面应当有一定坡度,有废水排放系统;
(三)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应当根据水源水质进行配备。处理工艺中应当有水质消毒措施;
(四)输水管道不得与市政或者自建供水系统直接相连。
第十四条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生产场所应当根据生产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设备不得与非涉水产品共用;
(二)建立原材料验收制度;
(三)设立与产品特点相适应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检验室。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十五条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第十六条供水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第十七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每季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验报告;
每年至少清洗水箱(池)一次;清洗后应当委托具有法定检验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水质管理工作。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对供水单位的卫生安全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设备、设施等进行监督监测和检验评价。枯水期、丰水期、传染病流行期。
监测费用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安排列支。卫生监督的水质监测范围、项目、频率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检查时。
第二十条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有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照规定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建设、环保等有关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对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已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引发传染病流行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责令责任单位立即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停止供水;
(二)封闭供水设施。
(三)控制、排除污染源;
(四)切断污染途径;
(五)对供水设施及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集中式供水单位停止供水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解决临时供水,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农村简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农村简易供水。由村民委员会确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水源的卫生防护、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水质定期消毒等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与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简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监督、指导和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统筹解决农村简易供水、水质监测与消毒。
第二十三条实行饮用水安全信息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抽检情况。重大紧急情况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
受理对违反生活饮用水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并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建设、规划、卫生、环保、水利、房管等部门应加强协作、相互沟通、共同做好饮水卫生监管工作。
方可投入使用。新建高层建筑、企业、厂矿、住宅等二次供水工程项目必须由建设、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同时参与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建设、房管等部门应将涉及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管道直饮水单位基本信息每季定期告知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五条建设、环保、卫生、水利、供水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应加强水质检测信息共享。
第二十六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据《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突发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七条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饮用水安全事件时。较大饮用水安全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事件的主要情况,一般饮用水安全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事件的主要情况,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全面开展处置工作。
第二十八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在汛期、枯水期和重大节庆活动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万无一失。
第二十九条建立市、县(市、区)区饮用水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分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规则规定的地区、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一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饮用水安全责任主体。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饮用水安全管理规则。
第三十二条本规则施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规则自之日起十日后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自备水源供水等供水方式。
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二次供水:用水单位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加压或者再处理(如过滤、软化、消毒等)后。
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道输送可直接饮用的供水方式。管道直饮水供水: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装置对需要改善水质的集中式供水(或者其他水源水)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经净化处理和消毒后,农村简易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由简易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农村分散式供水:包括农村水井、水窖、池塘、山泉等由个人自行取用的供水方式。
篇8
一、提高认识,依法履行职责
饮用水安全事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本次持续强降雨过程,对我镇部分生活饮用水水源和取水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又是介水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村(居)、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督检测工作责任,确保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切实按照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应急保障措施,有效应对各类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
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力度,切实履行卫生监督检测职责,对于监督检测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制定具体措施及时予以解决。要及时受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投诉举报,并积极稳妥处理,全力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二、严格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要求
各村(居)、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督导检查,组织对全镇各类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一次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水质消毒、水质监测、突发饮用水污染应急措施、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等情况,要求对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供水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消除饮用水污染隐患。同时,要督促供水单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自身的卫生管理,保证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
三、做好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
镇卫生院要加大对集中式供水出厂水、二次供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频次。要切实加强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工作。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
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评估;饮用水;水源地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31-03
1 饮用水水源地概述
饮用水水源地是关乎饮用水安全与否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方法,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国家环境环境保护部制订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标准中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从三个层次对水源地进行量化评估。
2 评估指标体系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第一层;系统层为第二层,包括取水量保证状况、水源达标状况和管理状况;第三层为指标层,包括取水量保证率、水量达标率、水源达标率等13项指标。第二层和第三层指标分别赋予其权重,权重值见表1。
3 各指标层的量化
3.1 取水量保证状况
黔江区行政区域内共有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为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保证状况(WG)用取水量保证率WGRi表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取水水位不低于设计枯水位时,WGRi为100%,否则,WGRi为0。行政区域内取水量保证率为参与评估水源取水量保证率的均值:
3.2 水源达标状况
水源达标状况评估内容为水量达标率(WSRi)和水源达标率(WQR)。
单个水源达标时,WQRi为100%;否则,WQRi为0。行政区域内水源达标率WQRs为达标水源数量之和与饮用水水源总数量的百分比。
3.3 环境管理状况
环境管理状况用MS表示,评估内容为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整治、监控能力、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管理措施等5项。
3.3.1 保护区建设
(1)保护区划分。保护区划分状况用保护区划分完成率PD表示。参照HJ/T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划分保护区并获批复,则PDi为100%;否则,PDi为0。区域内保护区划分完成率:
(2)保护区标志设置。保护区标志设置状况用标志设置完成率PS表示,依据HJ/T4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完成标志设置的,PSi为100%;未依据HJ/T433设置的,PSi为60%;未设置的,PSi为0。区域内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率:
(3)一级保护区隔离。一级保护区隔离状况用隔离防护工程完成率PF1表示。单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完成率:
区域内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完成率:
3.3.2 保护区整治
(1)一级保护区整治。单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状况用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率PCR1表示,包括建设项目拆除完成率BCR1、排污口关闭完成率DCR1和网箱养殖拆除完成率CBR1三项指标。一级保护区整治率PCRli为3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3项指标均指评估时段内完成量,无需整治指标的完成率视为100%。
(2)二级保护区整治。单个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整治完成情况用整治完成率PCR2表示,包括点源、非点源污染控制及治理状况。分别用保护区内排污口关闭完成率DCR2、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完成率DDSR2、分散式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完成率LWUR2和网箱养殖整治完成率CRR2共4项指标表示。二级保护区整治完成率为以上4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无需整治指标的完成率视为100%。
(3)准保护区整治。单个水源地准保护区整治的完成情况用准保护区整治率PCQRi表示,包括工业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率WRSRi、准保护区内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率TCWRi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完成率WCRi。准保护区整治率为以上3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无需整治的指标,PCQRi视为100%。
3.3.3 监控能力
监控能力状况用WM表示,为常规监测MI、预警监控WE和视频监控VS的加权平均值,不需要建设预警监控和视频监控的,Wei和VSi视为100%。
3.3.4 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
(1)风险防控。单个水源地的风险防控状况(RPC)用风险管理指标完成率RMR表示,包括风险源名录完成率RDEi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建立率DCBRi两项指标。风险管理指标完成率为2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已建立风险源名录的,RDEi为100%;否则,RDEi为O.已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的,DCBRi为100%;否则,DCBRi为0。上游及周边无污染风险的水源地,其RDEi和DCBRi视为100%。
(2)应急能力。单个水源地应急能力ERC用应急管理指标完成率EME表示。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与备案;应急演练;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应急防护工程设施建设;应急专家库;应急监测能力6项内容。
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要求完成单项指标的,完成率为100%;否则为0。水源地可互为备用、有可替代的水源获实现多水源联网供水的,视同行政区具备应急供水能力,应急供水能力EMS为100%;否则为0。应急能力完成率:
3.3.5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MM用管理制度完成率MSR表示,包括水源编码、水源地档案制度、保护区定期巡查、环境状况定期评估、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信息公开6项内容。
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要求完成单项指标的,单项指标完成率为100%;否则为0。区域内水源地管理制度完成率:
3.4 综合评估
水源地环境保护综合评估得分用SWES表示,SWES=WG×0.1+SQ×0.6+MS×0.3。
经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黔江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综合评估得分SWES=90.2,为优秀。
篇10
关键词:水源地;整治保护;措施;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sources are polluted,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m alignant basin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 triggered a drinking water crisis. N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mechanism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water source and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faced situ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of pollution type and pollution source in our country are facing wat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leg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trying to protect our water sources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we face dilemma.
Key words: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regulation; measure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99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水源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饮用水水源地一般是指提供城乡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广义的水源地还包括河流源头地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指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采取的法律与技术措施。
根据供水的水体类型,可分为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以供水人口数为分界线,分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
当前我国水源地保护现状分析
经济活动成为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市集中供水需求逐年增大。然而,饮用水源所在区域的工业、生活给水源环境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经济活动比以往大大增加,一些化工类、制药类和皮革类企业等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水源地的保护措施严重不足,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甚至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导致未经处理的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更有一些企业甚至通过挖暗井直接把污水回排到地下,导致地下水源被污染,生活用水不能达标。污染的方式更加隐蔽,造成的后果相当深远。
我国饮用水来源主要以大的河流湖泊为主。然而,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国七成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在我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珠江等七大水系中,已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做饮用水水源。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流域恶性水污染事件,引发一次次饮用水水源危机。 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约80倍;2011年8月,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有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六价铬超标2000倍;2007年,长春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新立城水库因蓝藻泛滥而停止供水等水源地污染事件。
当前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中,其水源丹江口水库的上游污染现象被媒体披露,上游一个县城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这样的水质被污染后就不能成为二类饮用水,这样的水调运到目的地后,对受水区的民众健康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也从侧面暴露了我们现在对水源地的保护措施远远不够,缺少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监控机制,导致了水源地被污染的现象持续不断,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2、各类垃圾成为水源地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6亿吨,人均垃圾年产量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这些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围。而农村的垃圾处理更是面临空白,有些只能靠未经任何处理就掩埋,长此以往,这些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会对地下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且对土壤和空气也造成污染。据水利和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有1.9亿人饮用污染水,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保护机制缺乏成为水源地污染的体制原因
据调查,不少地方政府等均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用于水源地保护,但是缺少相应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实施。在对饮用水源地周边产业布局、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饮用水源调(输)水工程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及应急预案等均缺少应有的规范。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没有进行许多基础性调查、诸如部分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不科学、保护区批复工作进度缓慢;保护区内环境管理不严格、各级保护区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活动;研究工作相对不足,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机制尚不健全、责任不够明确,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
法令不行成为水源地保护难的法律原因
在地方执法部门当中,还存在部分地方执法能力欠缺、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执法难的问题较为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地方环境管理队伍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甚至有些地方以罚代管,难以对水源地形成有效的保护。
由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的对水源地的污染现象,直接后果是对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近年频频出现的“癌症村”就是明显的由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间接后果造成水源地的恢复治理相当困难,对下一代的影响也将持续不断。长此以往,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调,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难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水资源和水源地的安全保护,保证水源地不受污染刻不容缓,这将是城镇化过程当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保证。
三、水源地保护措施和建议
1、按等级标准划分水源地保护区 通过法律对水源地的保护规范化和制度化 根据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是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分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为地下水水源的补给、径流区。
在水质标准的划分上,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另外,根据《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此外,违反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等,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活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这些都是在法律上对水源地的保护提出的标准,对水源地的保护要做到有法可依。
政府成立专门执法机构 加大处置污染的执法力度
在对污染单位和污染行为的执法过程中,政府部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执法机构,改变仅仅依靠环保部门来执法的情况;提高执法机构人员的素质和力量,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实施证明仅仅依靠罚款对有的污染企业来说治标不治本。通过严厉的执法让环保意识淡薄的单位和个人受到法律的惩处,让那些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列入黑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让其付出各方面沉重的代价。对于污染严重造成重大后果的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3、改变经济发展为重的考核观念 把绿色经济指标作为新目标
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大多是以GDP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考核标准,不顾及环境的保护和协调发展,对水源地的利用,只注重供水而不注重排水。虽然取得了经济总量的发展,但付出了沉重的环境污染代价。由此,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中,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提高绿色GDP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的比重,把环境指标的考核放在经济发展考核的前面,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建立对环境有影响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提高公众的决策权
在从事可能对水源地有影响的企业和个人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审批外,必须由主管环保的政府和部门对该项目的治污办法和设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机构和人员,其次实行环境与水源地保护听证制度。对涉及水源地保护等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和重大决策等,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尊重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请公众来参与到项目的审批中来,环保部门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等等直观的反馈给民众。实施环保的“一票否决权”,提高民众的决策权。引导并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加强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献计出力,形成环境与水源地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加大污水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我国当前污水处理的投入是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目前还有120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设施,70%以上的县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小城镇和农村的污水治理投入,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融资途径,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含量,增加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杜绝污水对水源地的污染侵蚀。
在对垃圾的处理上投入资金和相关先进技术,突破一些垃圾的关键处理技术,尤其是在防渗衬层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的研发上。严格限制渗滤液渗入地下水层中,将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减小到最低限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把垃圾回收后进行再生垃圾的分类、可燃垃圾的焚烧处理、残渣的无害化处理等。减少垃圾对水质等环境的污染。
把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工艺逐步引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和地方乡镇,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垃圾处理的机制和办法。投入专门的人员和设施对农村地区的垃圾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不能依靠废品收购站来解决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
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
把水资源保护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途径和形式表现出来,经过媒体和政府等部门的宣传和教育,来宣传水源地污染后的不良后果,让广大民众对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在水源地周边地区,要广泛开展一些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到相关村、镇、学校等,有重点地进行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全社会爱护水源地,珍惜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完善水源地保护区界牌及保护标志的基础上,设立水源地保护的永久性公益宣传广告及相关法律警句、警示标志牌等,形成水源地保护的环境氛围。同时,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从典型案例入手,以案说法,对水源地保护的好人好事广泛宣传、表彰,对破坏水源的违法行为不留情面、坚决打击和依法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强化水源地保护的警示教育,形成“破坏水源为耻,保护水源为荣”的舆论氛围。
7、建立专业水质监测机构和网络 形成保护水源地的应急预案 目前相当多的河流和水源地在被污染后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后续的治理增加了难度,所以必须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和防护,建立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形成覆盖河道、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体系,实现对污染物重点污染源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监测与监管。目前国内在水源的保护和监测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外的环保部门和供水部门普遍建立起水源水质监测系统,在水源地上游开始,沿途设立一定数量的子站对水系进行监测。在水源进行水厂的水质监测点,有的还有采样存储的设备,这是为了发现问题时,可以根据储存的水样追溯分析问题。在水质监测上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起相应的水源污染应急预案。要针对影响饮用水源和水环境安全的重点污染隐患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做到能在较短时间内判断出污染物的种类、理化特性、浓度、污染范围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一旦发生水源地被污染后能第一时间启动有关的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准确地处置污染事故,将饮用水源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影响与损失程度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