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30 02:4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奥林匹克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更快、更高、更强
着名的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
这句话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好友、巴黎神甫迪东在1895年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时说的。顾拜旦认为内涵厚重、富有哲理,便借用过来使之成为奥林匹克格言。
重在参与
奥林匹克名言。强调体育和生活都是奋斗过程,要在奋斗中分享快乐。并指出参加运动是人的权利,而且重要的是参与。
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宾夕法尼亚主教被意大利马拉松运动员鞋匠皮特瑞在比赛中的顽强表现所感动。他认为:“对于奥林匹克运动而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此话引起顾拜旦共鸣,并在1936年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人生重要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团结、友谊、进步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大家庭不可避免地存在种族和文化差异以及国家间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民族文化差异与国家政见冲突相互容忍和理解,希望通过体育活动,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加强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
公平竞争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竞争和奋斗的社会活动。在竞争中,运动员要勇于向强手和高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创新、前进。
公正原则是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只有公平竞争才能体现人类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才能增进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友谊,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目标。
均衡发展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所谓均衡发展,就是要通过体育运动整合身体、精神和意志等素质,在人的努力和愉悦中建立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世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具有教育价值的范例。()顾拜旦希望“奥林匹克主义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也是发展身体耐力和力量的学校”。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
篇2
关键词:奥林匹克 哲学 思辨
现代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人类有史以来所完成的任何竞技体育活动无不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宗旨。奥林匹克的格言概括了整个奥林匹克哲学精神。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差距,从哲学的视角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格言、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的冲突进行思考。
一、奥林匹克哲学思想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奥林匹克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代表,奥林匹克哲学是现代竞技体育哲学的代表。对奥林匹克思想的描述为奥林匹克思想是将从事竞技体育的人员身心两方面的品质均衡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将竞技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思想和哲学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竞技体育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更快、更高、更强”潜台词所表达的肌肉、力量、破纪录、夺金牌等内涵是现代奥运会和现代竞技体育所有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但是现代奥林匹克哲学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获得美的享受和最重要的人格尊严,建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完整人格与品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德・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是一个很强的体育文化概念,它一方面基于骑士精神,即醒目的称之为‘公正竞赛’;另一方面基于美学思想,即对美与崇高的狂热追求”思想正是代表着奥林匹克哲学的精髓。
奥林匹克哲学所阐述的以现代奥运会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哲学思想和哲学宗旨,即现代竞技体育的所有从业人员,尤其是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世界观。从顾拜旦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他所主张的现代奥林匹克和竞技体育哲学的精髓是公正竞赛,只有公正竞赛,才能产生对美与崇高的狂热追求,公正是竞技体育的前提,也是奥林匹克哲学的核心。
二、奥林匹克哲学思想发展
竞技体育是一项公正竞赛,目标并非要制造健壮的“人形动物”的思想在奴隶社会消亡后就确立了。虽然斯巴达人夺取了古奥运会数量众多的冠军,雅典人却奠定了竞技体育,使参赛者和运动员身心一致的奥林匹克和竞技教育思想,由此形成了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在竞技体育哲学和理论方面的分水岭。雅典人所建立的崭新的身心一致的竞技体育哲学成为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思想解放的源泉。古希腊人甚至在古希腊奥运会上已经开始贯彻和执行这一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哲学思想了。出乎现代人意料之外的是古希腊奥运会参赛人和运动员的参赛宗旨和奥林匹克竞技哲学与现代奥运会竟然是如此的相似:公平竞争和诚实行为。当然维持公平竞争和诚实行为的奥林匹克哲学思想与现代人可能有些格格不入。神和宗教的力量,尽管他们在现代科学文明和商业行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但这只是由于相对现代而言古希腊科学发展的滞后所致。古希腊奥运会的参赛人无一例外的都必须明白在比赛中玩弄诡计、欺骗对手和裁判的严重后果不仅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对神的亵渎,迟早都会受到神的严厉惩罚。很难想象古希腊奥运金牌选手在金牌相对普通人而言等于天文数字的金钱面前是否还能正襟危坐,不动声色。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在近100多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都显得相形见绌。限制古奥运会选手维持道德标准和公平竞争的宗教因素大大下降了,现代奥运会创始者们试图采用其他限制措施达到限制效果,保持现代奥运和古代奥运在奥林匹克哲学和奥运思想方面的同步和一致。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奥运会一整套程序无处不凸现德・顾拜旦的继承人试图全力保持或保全古希腊奥运和现代奥林匹克哲学及奥运思想。从历届现代奥运到正式开始前就已启动的圣火传递到隆重耗费巨资的开幕式,从火炬点燃仪式到运动员教练员面对五环旗和参赛国国旗的庄严宣誓和承诺,从奥运宣传到奥运文化展等都源于表明参赛者的任何欺骗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玷污,也是对神圣的奥林匹克思想、奥林匹克哲学、奥林匹克世界观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和自己祖国的亵渎。通过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对其他国家的尊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来表达净化参赛者的心灵展示奥运精神,奥运思想,奥运哲学和竞技体育哲学,向世人展示参赛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奥林匹克哲学的困惑
相当一部分哲学家过去曾经认为奥林匹克竞技在许多方面都是公平、平等、透明的,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行业能像奥林匹克竞技那样为人提供如此平等、仅仅依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获得相应回报的环境了。但事实却与人类美好愿望背道而驰。进入80年代后,现代奥林匹克进入前所未有的改革期,改革的力度之大,带来的变化之大,对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哲学的冲击有时令世人瞠目。改革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商业副作用。在这种副作用的巨浪面前,竞技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公平竞争的哲学思想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和困惑。
不知从何时起,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成了商业史上最大的一场商业大战,比赛的作息时间是由买断电视转播权的商家制定。奥运金牌选手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这些巨大商业价值面前,“更快、更高、更强”、公平竞争成为摆设,奥林匹克竞技哲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为了奥运金牌,更为了商业利润,服用兴奋剂有之,打假球有之,行贿受贿者有之,黑哨有之……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奥林匹克思想与现代商业是一种扭曲的结合物,这种结合物的重心明显的偏向商业,偏向以金钱为代表的利润。现代商业社会中还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又有多少人知道奥林匹克艺术节?更有多少人知道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的存在呢?
古希腊竞技体育置公平为头等大事,视欺骗、弄虚作假为不齿,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和竞技体育哲学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公平竞争由此发展而来。现代竞技体育已构成以运动员为圆心的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中,运动员已越来越失去自主,越来越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从此角度而言,现代奥林匹克的困惑,或可称之为竞技体育道德沦丧的行为就不仅仅是运动员和其他参与人员之过了,解决方法何在?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郝勤.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致性.
[2]李学疏.简论哲学形态.
篇3
奥林匹克品牌是公益品牌,它既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又协调品牌精神和人文精神。通常来说,公众对于大众休闲体育、商业体育(如职业联赛)和奥运体育的期望和理解不同。观众可以允许商业体育赛事中有较浓重的商业成分,但就奥运会而言,人们也希望看到为国争光、弘扬国威、激发激情这样的元素。企业在体育营销的具体实施中,应找准公众接受的主题切入点,从商业宣传中表达出对公众的人文关怀。这其实也是对公众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更重要的是,奥运会所传达的人文精神会给企业品牌带来附加值,使品牌和奥运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联系,无形中提升和延伸了品牌价值。
一、奥林匹克品牌的内涵
狭义的奥林匹克品牌泛指具备奥林匹克名称、标志等品牌外在要素的事物。可狭义地理解为具有一定广告投入以及其他营销力量投入的奥运会和具备完整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理念系统的国际奥委会;广义的奥林匹克品牌是奥林匹克组织在整合先进生产力要素、经济要素条件下,以国际奥委会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对象、以文化为存在方式、以物质为载体,通过制定标准与规范,以达到一定目标消费者为原则,并据此设计奥林匹克组织行为,以使奥林匹克运动带有显著个性化倾向、具备优势存在基础。
奥林匹克品牌是奥林匹克营销的基石,国际奥委会因此不断强调不要单纯为开发经济来源而营销,每个营销项目都要考虑对奥林匹克形象的影响,要有助于完善奥林匹克形象,而不能使这个形象平庸。营销计划在确保奥林匹克大家庭经济独立的同时,要有助于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注意,要确保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这种强烈的品牌意识为奥林匹克组织提供了处理营销活动的指针,为赞助商设置了设计其营销活动不应逾越的界限,为大众传播提供了转播奥运会时应采取的基调。体育运动的本质是人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以关注“人”作为最核心价值观的。所以,北京奥运会将在“人”字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形成北京奥运会独特品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奥林匹克品牌的分类
永久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的奥林匹克品牌,包括奥林匹克名称,即奥林匹克、奥林匹亚(中英文);奥林匹克标志(奥运五环),奥林匹克会旗,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的历史遗产,如历届奥运会的海报设计和奥林匹克徽章,都属于国际奥委会。只有国际奥委会才可以使用或授权合作使用这些资产。为奥运会组委会继承申办、筹建以及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形成的产权,闭幕后(举办当年的12月31日以后)这些权利归国际奥委会所有。包括奥运会名称,奥运会徽记,奥运会旗帜,奥运会吉祥物,奥运会图形、招贴画设计以及为奥运会创作的其他图像作品,奥林匹克火炬设计及与之有关的任何铸模,徽章及与之有关的任何铸模,奥林匹克奖牌和纪念章设计及与之有关的任何铸模,奥运会证书,奥运会正式出版物,与奥运有关的数据库和统计数据等。使用国家奥委会的名称和徽记这类产权时,必须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各国政府依照法律程序,专门制定防止奥运会期间的隐蔽市场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保护奥运会赞助商的利益。
三、奥林匹克品牌的人文意义
奥林匹克品牌效应来自于多元化的价值及品质基础:为成功而奋斗,庆祝联合,积极的意义一并构成了奥林匹克品牌效应。对于全世界的人们来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全球体育、文化盛会。它聚集了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庆祝这一巅峰体育盛会,它激发每一个人力求卓越,因为奥运会包含了对成功的不懈努力,人们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另外,奥运会也对人类的人文价值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奥运品牌的定位精髓可以在四种宣传平台上捕捉到,为展现生活提供舞台。一是乐观主义,奥运会通过体育比赛向世人展现“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希望;二是梦想与激情,奥运会激发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追求卓越,信心恒定,运动员就是我们的榜样;三是友谊,如何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种族以及宗教等各种偏见,歧视,,缔结友谊,奥运会就是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榜样;四是普天同庆,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使得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刻,并不断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
四、奥林匹克品牌的人文价值传播
从整个品牌意义的传播过程来看,品牌的传播需要的主要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品牌意义的商品专属性,一个品牌往往是某个商品信息的载体,是联系消费者和商品的主要桥梁,消费者通过品牌认识商品,又通过使用商品理解品牌的含义。另一个是品牌意义的文化共享性,用文化的眼光来审视品牌,它又是负载有特定信息含义的人文符号,消费者通过对品牌意义的认同得到心理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奥运会是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最佳平台。品牌代表品质、地位、价值和承诺。在产品同质化,替代性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已成为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拥有知名品牌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有效利器,而参与奥运会则为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将品牌推向世界提供了最佳平台。奥运会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代表着国际上所有企业追求的品牌内涵。参与奥运会的企业,把奥林匹克文化融入到自身品牌文化中,使企业形象和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而且由于奥运会市场开发规则的约束,这一优势,不易被模范,同时作为全球参与和关注人数最多的比赛之一,参与和关注奥运的全球消费者,会通过巨大的购买力带动品牌消费的迅猛传播与增长。
篇4
奥林匹克思想的一大创举就是将体育运动的作用提高到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促进社会发展的认识高度,明确地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力量。要想使体育运动发挥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实现其改造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把体育运动与教育、文化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建立一个公平的、互相尊重的社会,进而维护世界的美好与和平。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扩展到整个社会,实现改造社会、建立和平安定的世界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和美好夙愿。
体育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竞技体育的功利主义原则渗透进教育体系,使得学校体育教育有些异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主旨就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身体、心理、智力、才能等方面得到高度和谐统一的发展。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必将受到强烈撞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所取代。
奥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教育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我国广大青少年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和校园体育精神的诠释及价值向度,指出校园体育精神应重点在进取精神、公平原则、和谐发展原则、道德规范原则等方面,同时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中学生品质体育文化教育
【Abstract】TheOlympicmovementisanoutcomeofcombiningsportswithcultureandeducation.Itseducationvalueliesinthreeaspects.Itcanpromotepeople’sspiritualandmentaldevelopment,boostth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ofthesocietyandmaintaina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nature.ItisnecessarytopopularizetheeducationoftheOlympicideologyandcultureamongtheChinesestudentstohelpthemtodevelopthecorrectvaluesorientation,i.e.overalldevelopment,collectivismandfaircom2petition.TheOlympichumanisticeducationalconcepthasofferedanewapproachtothephysicaleducationandreform.TheOlympiceducationisinagreementwiththequality-orientededucation.ItisofgreathelpfortheimprovingthecomprehensivequalitystandardamongstudentsandalltheChinesepeople.Theideaofgreen,humanisticandscientificOlympicsisofgreatvalueforstudentstocultivatetheirawarenes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vocatehumanismanddevotetosc
ienceandtechnology.
NotonlyOlympicstobethinkingasthebigpioneeringwork,inordertoenhancethesportsfunctionandpromotehuman''''sfullscaledevelopment,moreoverthepromotionsocialdevelopmentunderstandingaltitude,takesexplicitlythesportsasonekindoftransformationsociety’sstrength.
【keyword】Olympicsspirit;Middle-schoolstudent;Quality;Sports;Culture;education
前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奥林匹克教育息息相关。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置于首要地位,把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与文化紧密结合,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1]
在2000年9月11日生效的《奥林匹克》中,对奥林匹克精神内容的最原典、明确的概述是:“奥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社会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和谐发展的途径;是主导体育运动与教育、人性、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崇高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最珍贵的精神核心。[2]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和延绵不断的原动力,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复兴的历史因由。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一种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上的精神旨归。《奥林匹克》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竞争的体育竞赛中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它的本质内容包括:参与、竞争、公正、友谊与奋斗,这些精神内涵的实质在奥林匹克发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
随着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奥林匹克》和顾拜旦、萨马兰奇、罗格等人的言论,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格言、宗旨、主义、会旗以及理想等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做出的某一角度和某种程度的说明。
在我国,青少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为止,每周要上两到三次体育课,接受体育教育。除了体育课以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模拟奥运会竞赛形式的学校运动会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我们提倡奥林匹克精神是在新时期下,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持,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的时候,国人更应该在和谐、人文、团结上下功夫,我们推崇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只在赛场上存在,它同样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如何在推崇奥林匹克精神,怎样通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和陶冶中学生的品质,以及经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影响后,使广大中学更重视体育,并同时把奥林匹克精神与道德品质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广大中学懂得体育与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一、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学的传播与发展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
(1)互相理解的态度
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使其表现了更多的欧美价值取向,这在一定阶段制约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是导致不同、政治态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导致奥运会的原因。为改变这种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状况,国际奥委会在最新版的《奥林匹克》中明确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创新,指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应互相理解,不能因种族、信仰、政治态度的不同而放弃友谊、团结和和平,也为全人类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对待彼此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进取精神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奋进。这句格言本质上是弘扬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树立人类永无止境的进取目标,推动体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快速发展。
(3)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体育运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基本规则。在《奥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求各类竞赛活动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原则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法则中的基本规则。
(4)和谐发展的原则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杀萨马兰奇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这都反映奥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它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基本表现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一再强调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紧密结合。[4]
(5)道德规范原则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的活动将无法开展,而且《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手册,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不得违背有关基本公德和体育运动道德。[5]
通过一百多年的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奥林匹克逐渐形成了涵盖行为规范、道德观念、良心、义务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规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则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中学体育文化建设与推崇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意义
体育素质教育是广义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为社会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体育实践为其主要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6]这种素质的提高不但包括身体素质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应包括体育文化素质的丰富、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中学担负着培养体育专业初级人才的使命,其体育的目标指向,理应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正是满足中学生对体育的各种需要、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身心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和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教育是依据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需求提出来的,它体现着体育素质教育与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即体育素质教育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独特作用。反映着体育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体育心理素质包括提高智力品质,培养体育情感与意志品质、体育兴趣与需要等个性倾向以及自信心等自我意识。它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2)培养中学生坚强意志的体育精神
第一,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特别是公正的、平等的竞争,必然促使社会个体超越进取、奋力向前、谋求优胜,追求完美的生命,从而最终融汇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善于竞争是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竞争精神是中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向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对于培养其公平竞争的精神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
第二,积极进取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向世人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7]曾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著名作家黑塞也认为:“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8]这些至理名言都指出了人应当具有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气质。
第三,尊重与合作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认为:“竞赛作风、态度和精神,指的就是英文中的sportsman-ship和teamwork。”前者是竞赛道德,“是从球员怎样对待对手来说的,要能主动地严守球规,己所不欲勿施于对方,不搞小动作,尊重裁判,不计较胜负,始终全力以赴。”而后者则是“从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关系来讲的,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不存个人突出之心,步步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他所阐明的便是体育精神中的尊重与合作精神。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这两条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受过良好运动训练的人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使他所处的社会能得以健全和发展。”[9]
(3)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体育能力及审美素质的影响
奥运会体现出的教育正是体现了体育思想的核心。通过体育了解各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奥林匹克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是寓教于乐的,通过体育活动促使中学生获得体育能力及提高审美素质。
(4)开发中学生的人性美追求
我们的高等教育在适应论和工具论理念的支配下,一向注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教育,似乎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开发人的思维潜能,这种流布甚广的教育观念显然是片面的。的确,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理性能力,但是,人是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发展应该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为目标,教育在培养人的理性能力时不应忽视或抛弃感性能力的培养。“本真的人”应当是“完全的人”或“完整的人”,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应当是既有血有肉又有头脑有思维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0]
顾拜旦在其《体育颂》中就高度颂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清晰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成为具体的、完善发展的人。
二、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学生的品质影响
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核是体育运动。但它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是它不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而同时着重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1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讲过:“当今世界充满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的道德败坏。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而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可以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
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客观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他们的价值观正好处于从易变到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充分发掘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12]
(一)精神品质方面
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实际上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公平竞争、进取拼搏与团结协作等精神。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指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它是人类社会一切竞争的典范。这种体育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从而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
(1)集体主义观念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自我意识很强,心中缺少关心他人、集体的思想意识。而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正好可以帮助青少年化解“以自我为中心”,逐渐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付出,任何单独的个人也不可能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同时,运动员在与对手较量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友谊.奥林匹克运动主要依靠人们共同遵守规则、共同切磋技艺、共同交流感情、共同探索人生来达到团结的目的。如果没有团结,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就不会产生,也不会有现在的辉煌。在奥运会激烈的竞争较量背后,显现的却是人类理性的神圣光辉和共同价值的永恒追求。当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拼搏进取精神
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是从小在幸福中成长,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更不知道创造的艰难辛苦。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往往会产生灰心丧气的念头。奥运奖牌获得者在获得荣誉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奥林匹克主义抓住了这一特点,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给青少年提供奥林匹克选手———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英雄,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抓住奥林匹克的这一教育功能,挖掘运动员的成功背景和艰难历程,并以此来激励青少年的壮志豪情,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不断进取。
(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
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之所以对当代中学生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奥林匹克运动赛场的竞技是国家民族精神的竞技,在那里,国旗的升起、国歌的奏响,正是健儿们所代表的国家荣誉、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13]
现代奥运会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国际性是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的根本区别,它突破了狭隘的民族感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使现代奥运会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精神在这个方面能够进一步影响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三)人生理想方面
针对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颓废思想,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理想,无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同样,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就等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这个社会就可能倒退甚至崩溃。中学生在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接受其熏陶和影响。
中学生的理想是一个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认真地接受先进的精神熏陶,其价值观、世界观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四)价值观方面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按照《奥林匹克》的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青少年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奥运会采用的一些突出国家外部标志的仪式,如奏国歌、升国旗等,能增强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意识。目前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凝聚国民的粘合剂,自获准申办奥运会以来,举国上下都是齐心协力为举办奥运献计献策,这种影响力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巨大的。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事业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青少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感召能力,在他们中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认识、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很好地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从而促进“三大奥运理念”的落实。
(2)坚强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形成。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昭示的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揭示的是一种自我超越、奋斗不止的精神追求。校园精神文明教育中灌输这种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运动竞赛中,在枯燥的实验和学习中,在对目标不畏艰险的探索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克服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3)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平等公正。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法则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法制社会中,法律、法规所保障的第一要务就是公平。但是,反观现代社会,失范和越轨行为层出不穷,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强调精神文明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公平原则精神的教育,能培养他们尽快适应法制社会的素质,在社会竞争中减少失范和越轨行为,把提高竞争力的方法用在挖掘自身潜力上,公平参与社会竞争实践。
伴随北京奥运会的积极筹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学校体育又将迎来全民健身工作的新热潮。我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在校园普及健康意识、奥运意识,改善学校健康环境,兴建体育场所,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形成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在奥运的召唤下,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批日渐淡化的奥运项目又将焕发生机,并与一些非奥运项目在学校体育教育层面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
三、探讨提高中学生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队伍
大力开展体育教师奥林匹克培训,有计划地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分期分批办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播问题。它将导致一代人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贡献。为了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培养奥林匹克教学人才、广泛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目前在校体育专业中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奥林匹克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向全国各地体育教师传授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激发他们向学生讲授奥林匹克知识的热情,同时要有计划地对全国体育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的第一手资料。
(二)普及奥林匹克教育读物
为使中小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奥林匹克知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与出版社联合,做好奥林匹克教育读物的普及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划拨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奥林匹克教育读物的出版和发行。学校和教师也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订购,并耐心细致地向学生和家长说明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意义。
(三)体育教学的完善
为使中学生更为直观地接受奥林匹克教育,一方面,应当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充实到学校体育的理论教材体系中去,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到与奥林匹克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讨论以及组织观看录像等形式展开教学,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对奥林匹克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社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运动竞赛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在各种竞技运动的组织和实践中接受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染和熏陶。[14]
(四开展社会体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对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除采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开展体育运功来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因为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教育。[15]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奥林匹克的关注与参与也将深深影响孩子们的奥运意识和行为。社会及家庭仍不失为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五)加强社会媒体宣传
除学校教育因素外,为宣传奥林匹克理想、扩大奥运会影响,社会大众传媒也应为奥林匹克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的传播优势,开设奥运专栏或奥运频道,办好体育广播。拍摄、播放反映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进展情况和市民热情参与、喜盼奥运的专题节目;创办直接为奥运服务的报刊等。建立奥运网站,调动广大青少年网民参与奥运的积极性,形成国内外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宣传模式。由于奥运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聚会,也由于奥运会与传媒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强烈的互动效应,这种效应的能量释放出来,对拥有最多观众群的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推进学校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我国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大多在学校接受教育,易于组织;他们心理上具有可塑性,易于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因此,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奥林匹克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奥林匹克课程和讲座,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体育课相结合,使青年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学校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应对中小学生着重进行奥林匹克史及北京奥运理念的教育。此外,校园广播、墙报、报纸、杂志、书籍以及迅速崛起的校园网络、音像制品应充分发挥作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来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小结
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学校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必须突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体育环保、体育人文和体育科技意识。
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中学生要学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人文培训以及科技攻关的奥运事业中来,让高科技带给2008年奥运会全新的感受。总之,深化奥运理念的教育,会给中国社会和青少年学生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葆丽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线[J]体育文化导刊,2002,(6)
[2]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O00
[3]崔乐泉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彭永婕张志伟韩东晖人文奥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5]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体育文史,2000,(5)
[6]张洪潭辨识素质教育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致力点[J]体育与科学2001(1):57–60
[7]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8]大学活页文库合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清华人的一代[J]读书,1991,(11):3–6
[10]威廉•巴雷特.段德智译非理性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1]闵健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质与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2]马岳良试论北京奥运会前我国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2)
[13]陶于论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文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
篇5
中图分类号:G47;G478.2;G81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94―03
奥林匹克的核心是教育。奥林匹克教育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体育运动的社会效应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对青少年进行身体、心智和道德的教育。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离开了教育,奥利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这个崇高的目标就是在《奥林匹克》中明确提出的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通过教育实现了奥林匹克宗旨,毫无疑问,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的出发点和归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早已超出竞技体育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通过改造与完善社会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人的培养与推动社会进步结合在一起。
奥林匹克教育作为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其成功的教育形式,除了因为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以促进入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教育目的之外,更是因为奥林匹克教育采用了以体育运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和基本方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曾经说过:“奥林匹克主义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也是发展身体耐力和力量的学校。”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社会文化理念,所带来的社会教育效果是无可替代的。大学生精力旺盛,充满活力,他们对体育运动有着最高涨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让大学生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依托体育运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更快、更高、更强”,什么叫“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什么叫“公平竞争”等无法通过语言解释和真正领会的抽象理念。在国家大力倡导奥运精神,宣扬“人文奥运”理念的今天,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
1.1 坚持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不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达到了八成。
对体育运动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学习就业压力的增大,网络生活的泛滥,室内环境的舒适,浪漫爱情的甜蜜,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没有时间锻炼为借口远离了运动场。目前,在高校中进行自发体育运动的学生并不多。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日益被重视的问题。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认识健身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叫。奥林匹克运动内容丰富,生动具体,是鼓舞大学生体育热情,培养终身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落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就是应当完善体育教学,重视完整运动技术的传授,加深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只有运动技术水平达到相应的高度,学生才具有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对运动产生真正的兴趣。同时,要大力开展课外体育竞技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校园运动氛围。众多的参与机会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健身、竞技、娱乐的需求,更能够持续地刺激学生的运动热情,长期坚持锻炼,最终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学习榜样,倡导良好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包括饮食、卫生、起居、娱乐、运动习惯等。现代心理生理健康研究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现代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生群体当中,除了缺乏体育锻炼之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已成为影响了他们身体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奥林匹克明星就是活生生的榜样,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大量的青年学生去学习。每一个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除了刻苦的训练之外,在生活中一定也是严格自律的。在奥林匹克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让青少年远离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合理作息,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校园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同时.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应该宣传他们优秀的人格、严谨的作风,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产生积极的作用。
2 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受到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医学界和残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精神病患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长,目前,全国已有1000多万精神病患者,平均年龄25岁,每天自杀人数是400人,有自杀动机的更多。在这些统计资料中,青年学生所占的比例达到50%以上。大学阶段,由于学习和就业压力巨大,一些学生很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进而导致孤独、抑郁以至自杀等心理疾病的产生。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以讲座、咨询等形式开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与这些方式不同.奥林匹克运动以其特有的活动方式,不仅促进人们增强体质.还能激发人的精神力量.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使人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尽管还不能准确阐明体育运动有助于心理疾病治疗的内在机制.但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的确能够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1750名心理医生中.自6u%的人认为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心理医生认为体育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已经被日益广泛地采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通过身心不断努力,掌握了运动技能,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磨练意志,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在参与大量的集体项目时,有利于调整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学生产生孤独、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高校中运用奥林匹克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 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准则
3.1 拼搏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
在大学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这六个字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
精神。它既是指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时要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超越,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过:“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人生的奋斗如运动场上的追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而又普遍缺乏的。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经常会看到有的学生不求上进,上课睡觉,考前突击,考试作弊。大量时间沉迷网络,惧怕困难,不愿面对挑战,终日浑浑噩噩。通过弘扬奥运精神・大学生应该摈弃各种迷茫、困惑、畏难、心理失衡等消极心态,以奥运精神鞭策自己,树立目标,奋力拼搏,健康向上,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3.2 积极参与的意识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运动广为流传的名言。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并解释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参与”的可贵之处在于“参与者”有着高尚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理想的追求,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名次和奖牌。
正是由于“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所起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其意义才能超出竞技体育的范畴。正是因为有众多国家、地区运动员的参加,才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成长和壮大,而且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友谊和交往,对全世界的和平以及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重在参与”的精神,使人们在交流中获得友情和情感的充实。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冠军只有一个,受人瞩目,但所有的参与者,都在艰苦的训练和比赛中付出了努力,虽然没有得到冠军,一样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品德得到了提升。
篇6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将是世界与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意义重大,他们在了解奥林匹克文化悠久与博大的同时还可以继承它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知道这个世界需要更干净、更人性性、更团结。
现代意义的奥林匹克运动包涵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它的精神文化对于大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主要精神表现为:参与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平精神、奋斗精神。奥林匹克的精神文化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巩固和促进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特别是能够对大学生的负面的价值取向起到极好的引导和矫正作用。当代大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并且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从易变到定型的时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客观因素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的,因此,加强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奥运会是通过竞技的方式来展示最高水平的力与美的盛会,其实质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人的精神价值和追求,当今大学生具有参与性强,情感丰富,悟性很高,热爱体育的特点,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和渗透对于矫正大学生的拜金主义价值偏向、树立其全面发展的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奥林匹克文化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精神,能化解“自我中心”,消减个主义。在激烈的竞争和较量的背后,奥林匹克运动显现的是人类理性的光辉和对共同价值的追求。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奥林匹克文化进行揭示宣传,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境界,纠正个人主义的错误价值偏向,最终确立集体主义的观。
3.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全社会的运动,提倡重在参与。有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再加上公平竞争的精神就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可以鼓励人们超越自我,推动社会发展。这一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运动场上所倡导的竞争是公平竞争,即必须遵守规则、光明磊落、公正平等,它是人类社会竞争的典范。竞争,特别是公正的、平等的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善于竞争和敢于竞争是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竞争精神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竞争激励的现在,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这对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与奋力拼搏的精神。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在向世人们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人的奋斗如运动场上的追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对大学生而言进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正好顺应了这一教育要求,使大学生在磨练中,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了的意志,培养了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品质。
5.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尊重他人与团队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既需要竞争精神,也需要合作精神。既要善于凝聚人力和人心,也团结众人的力量去努力和奋斗。善于合作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基础。因此,向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特别有利于培养其尊重与合作的精神。
二、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的教育的途径
1.开设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专题课程。现在我们正在接受和门课程的教育,从中了解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十分曲折,知道它从产生到现在如此辉煌的不易,这对大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2.体育教学注入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与学校运动会结合起来,与学校群体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总而言之,大学生加强学习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扬公平竞争精神和奋斗精神,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大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
奥林匹克文化在高校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我们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正在接受《奥林匹克文化赏析》这门课的教育,不能说这门课对我们的人生到底有多么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不知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一些知识,更体验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现实存在性,不得不说,奥林匹克文化不是我们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学得完的,它所包涵的精神内涵,对一个未出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就是大学生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孔繁敏等.奥林匹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曾卫平 燕成 普通高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价值意义[J]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2009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奥林匹克精神 影响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和追求的精神。它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互助友爱的人性精神以及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有专家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教育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奥林匹克教育方式展现着独特的优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和主动性,启发式和研究性教学备受教师的关注,那么,奥林匹克精神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呢?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人们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原因达成共识,即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产生于社会战争环境与宗教祭祀活动。但是确切的起源年代,却是众说纷纭。唯一能提供史料依据的就是著名的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在开创奥林匹克的初期,顾拜旦是将教育设为奥林匹克的中心任务。在《奥林匹克》中,是这样定义奥林匹克精神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趣,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一核心特点:奥林匹克的中心思想是人类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人的和谐发展,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起来。
二、奥林匹克精神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明确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方向
应该说,教育思想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为了解决青少年落后、复杂的教学模式、愚蠢加严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缚,而失去和谐发展的现状,顾拜旦在对希腊雅典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作了考察之后,认识到,古希腊人的体育竞赛活动有一个更重要的内涵就是对人的教育,而不仅局限于身体的锻炼和那种壮观场面的展示。顾拜旦期待借奥运会的复兴为传统教育的改革注入生机和活力,实现青少年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充满着尊重、平等、民主和互相促进的精神。只有在十分到位、准确的相互了解中,师生的互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效力,才能展开有效的合作与竞争。
(二)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如果学生对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也就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的有效策略。
(三)促进了语文新课改实施的创新精神
作为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如果只靠总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显然是有失公正的,也是不符合教育艺术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丰富,才能不断进步。奥林匹克精神恰好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为其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奥林匹克精神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互的了解、积极的参与和公平的竞争”闪烁着的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耀世光芒,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这种光芒的照耀下,得到了十分有益的智慧启发,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保证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升有效性。教师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克服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亲近、平和的态度走到学生中间,使学生与教师拥有更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做有心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有关的信息,对学生了解的越全面越有利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次,还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将备课工作做得准确到位,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教材,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教材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信心百倍地面对学生,驾驭知识,传播知识。
(二)教师要促进学生参与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究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总结,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思维特点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学生置身于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会激情高涨,满怀信心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比较丰富,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具有集音、形、图画于一体的功能,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促进了思维的纵深发展。
2.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展开交流讨论
有效的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立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理解课本中所给出的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借助一些相关的资料等进行独立的探究,在对目标中的问题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后,交流讨论就可以组织进行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耐心听取其他同学的见解,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问题,结合别人的见解和自己的心得,对问题作出科学的结论,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比较牢固的。
3.通过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创设丰富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式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十分乐于接受的,有效的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思考与教学有直接联系的问题,也可以由此积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经验,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开展好游戏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同时还要发挥好游戏所具有的教育潜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4.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催人奋进的格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种格言的力量,可以由此使学生产生一种勇于竞争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表现在:第一,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第二,学生对自身具有高标准的要求;第三,具有超越他人,脱颖而出的干劲。
我认为,比赛是激励竞争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的手段,将竞争机制与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效力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竞争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成语接龙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文言文背诵比赛等等,每次参与比赛的小组都应该评选出名次,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使参与的人员增加了,也提升了竞争的挑战性,即使语文的学困生也能为自己争取到表现的机会,在比赛的成就感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习的兴趣,由此迈出提升学习成绩的步伐。这样的比赛可以使小组形成荣誉感,产生吸引大家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的强大“磁性”,弘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给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风景。竞争机制的引入,把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精神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本文仅探究了其在语文教学方向的确立、语文新课改的创新以及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产生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勇于拼搏的精神,打造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并可以使学生提升合作竞争的能力。奥林匹克精神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素质教育的推进都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赖水香.浅析《体育颂》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3(03).
[2]童海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3]王荣生.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09).
篇8
论文摘要: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我国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更具有重要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但可以赋予人们健美的身体和机敏的头脑,同时还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
顾拜旦通过对英国近代教育的研究,认为英国人的自信心和活力,来源于当时英国教育所推行的古典教材、竞技运动和伦理道德综合培养体制。在这一体制中,竞技体育运动充当了主要角色,其价值在于可以同时得到身体训练、道德教育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的功效。古希腊的体育和近代英国教育为顾拜旦国际体育运动的构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形成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观。19 世纪末,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竞技运动能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在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实现其崇高目标。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指导思想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它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任海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奥运会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教育是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的主线,也是他为奥运会设定的首要目标。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的全部设计构思都是围绕着教育这一逻辑主线展开的。为了使奥运会具有教育功能,它就应当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相互帮助和竞争的结合,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智慧的世界主义的结合,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
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但可以赋予人们健美的身体和机敏的头脑,同时还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
一、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1.1奥林匹克主义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思想
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以运动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达到此目的它强调必须将教育目标置于首位,必须与文化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学校体育中获得的才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学校体育也是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1.2奥林匹克精神为学校体育的实施提供了行为规范
奥林匹克运动不但以其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激励学生不断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向新的人生目标挺进,而且以互相了解、发展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要求青年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体育的教育作用表现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1.3奥林匹克运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奥林匹克主义历来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育年轻人的重要方式。回顾奥运百年历史,可谓英雄辈出,如第一个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希腊的路易斯,美国的欧文斯、刘易斯、约翰逊,丹麦的女游泳运动员安德森,捷克的扎托贝克,中国的许海峰、李宁、刘翔等等,这些奥运赛场的冠军无不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英雄。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的巨大精神力量,教育着一代代的青年去奋发图强,实现理想。
可见,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可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萨马兰奇曾经说:“在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以及教育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起了重要作用。只是这种声望和社会作用的范围和重要性在奥林匹克主义和体育内部造成一种脆弱性……我们必须研究在将来把体育与文化联合起来发展的做法。……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哲学,它把体育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它谋求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以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且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
著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说法也体现出体育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在体育中,你不仅学会了运动本身,也学会了尊重别人这种生活的美德,学会如何自己生活和如何对待你的朋友。
另外,何振梁在研究中谈到了奥林匹克教育的特点:奥林匹克运动必将呈现多元文化的特点。而且,将来奥林匹克教育的趋势也应该是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并且不同文化相互融合。随着世界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将会成为连接世界不同文化背景青年的纽带。
蓝建指出: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社会生存和自然生存两大全球性问题。正是这种现实向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必须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把发展建立在个人和各个社区参与的基础上的同时,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进步,为消除人类面临的社会生存和自然生存的威胁与挑战做出贡献。而奥林匹克教育正是满足了这种需要。
但是,从 1896 年第一届奥运会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和谐的音符,如战争、抵制、种族主义、兴奋剂等等问题。面对当今世界以及国际体育诸如多元文化主义、环保主义等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寓教于体并且完全有必要开展跨文化的奥林匹克教育的合作研究,以使奥林匹克运动能够通过教育真正地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激发年轻人的梦想和理想是我们的使命。
三、奥运会主办国进行的奥林匹克教育
澳大利亚针对三百多万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制定了“国家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并于 1998 年 8 月 18 日开始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使澳大利亚全体青少年建立起对奥运会的主人公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奥林匹克有关的教育价值,将奥林匹克主题教育融入从3岁的幼儿园儿童到12岁的中小学生的课程中。该计划包括3个基本内容:第一,《奥林匹克新闻学生报》,为全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文化、科技和环境方面的最新信息,发行了三百多万份;第二,《悉尼 2000 奥林匹克教育资源工具箱》,1996 年 6 月发行,为教师和学生准备的一个涵盖各种课程的奥运知识的教学材料,包括一些手工劳动;第三,“奥林匹克网页”,从 1998 年 3 月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雅典奥组委针对学生设计了《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并且于 1988 年就已经在 30 所学校开始实施,现在参与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学校数迅速增长。该计划给中小学的师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材料。迄今为止,为配合教育计划的实施,雅典奥组委已出版了 10 本书、2 盘录像带,并建成了一个奥林匹克教育网站,可见,奥运会举办国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国青少年普及奥运知识。
参考文献
[1] 奥林匹克[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2.
[2] 熊斗寅.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1-8.
[3]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和谐世界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将首次在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明的中国北京举行。北京奥运会,既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又是中国人民展现中华文化的盛会。在“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召唤下,我们将与世界各国的朋友一道,共同点燃奥运圣火,让文明灿烂的奥运火焰在我们胸中燃烧!
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奥运会,中国人民广泛地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能进一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健康发展,促进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当代大学生要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做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者,积极普及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实践奥运理想。北京举办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世界更加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当代大学生要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努力弘扬中华文化,做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推动者,为构建和谐世界作贡献。
1 全面把握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
1.1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1]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面临着世界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观众都具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着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民族的、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而强化。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在“了解、友谊和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将世界上的各类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形成一种和谐的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看到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氛围中,人们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各个民族的神奇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在这种氛围中,人们能学会尊重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1.2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2]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这一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友谊和加强团结,奥林匹克运动才能达到它的神圣目标。顾拜旦指出:“只有当参赛者的'运动员品格'的水平显示出在道德价值领域进步时,奥运会才能取得完全的成功。”
1.3 奥林匹克运动提出“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强调战胜自我的拼搏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旨在促进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奥运精神旨在鼓励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永远保持勃勃的生机。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竞技比赛,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学习对手;让队友们更加团结、努力拼搏、共同取得胜利。
1.4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融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奥林匹克运动提倡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公正,提倡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主张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世界各种民族文明之间的学习、交流。其比赛过程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和国民素质的具体体现。正是因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符合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100多年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才从欧洲走向世界,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比赛,而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文化现象。
2 奥林匹克运动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
顾拜旦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举办运动项目的比赛,它的核心目的是要掀起具有广泛基础的社会活动,通过体育和竞赛活动,促进人类发展和国际间的互相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建立一个公正有序、和谐美好的新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运动谋求把体育运动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漫过新的体育场,并在其中保持对荣誉和公平的崇拜,这将使体育在伦理教育、社会和平以及促进肌肉发达工作方面都有所帮助。这就是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必须每4年给全世界青年一次愉快的、亲兄弟似的相聚机会的原因。”“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运会的名言。顾拜旦解释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3]
100多年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仅继承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团结友谊、公平竞赛的传统。还特别强调,国家民族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倡导多元文化、促进相互交流、实现和平相处的理念,并贯彻在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奥林匹克标志是由五个奥林匹克环组成,它代表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欢聚一堂,它是奥运精神的集中体现。奥运会徽、会标、吉祥物等各种标识,既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和国家民族文化的展示,也是奥运精神的弘扬和普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圣火传递及颁奖等活动仪式,体现了奥林匹克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奥运会最具魅力的华章。这些仪式不仅给奥运会以浓烈的节日气氛,而且提高了奥运会的境界,使他庄严、神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此净化人们的心灵。奥运会仪式已经被世界普遍接受,并成功地促进了国际共同文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采用人类社会有普遍价值的体育运动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和平、友谊、进步的信念居于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各民族文化的冲突降到最底程度,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体系。100多年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文化运动从无到有,风靡世界,不仅提高了人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鉴赏力和吸收力,而且,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融合,推动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
3 当代大学生与迎接北京奥运会
上世纪初,《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了三个追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4]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实现了前两个愿望,而第三个愿望的实现却在近百年之后。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终于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
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我们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弘扬奥运精神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成为运动员、成为志愿者能使我们直接参加奥运会,能亲切感受奥运、服务奥运。但是,这种人只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做到:
3.1 支持、参与奥运会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我们的体魄,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激励我们去创造自己的辉煌人生。
3.2 学习奥运知识,宣传奥运知识。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不仅自己要学好奥运知识,还要积极宣传奥运知识。开展讲奥运故事、唱奥运歌曲、办奥运图片展等活动,营造一种奥运氛围。要用奥运精神统领我们的学习宣传活动,把奥运精神落实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3 积极投身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觉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去体会和感受“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境界。
3.4 树立健康心态,不卑不亢、体现风度、保持尊严。奥运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8月的北京,国外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官员、观光客、旅游者将大量涌入,这既是展现中国形象的极好机遇,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开放、自信、理性、宽容的健康心态,要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的良机,锻炼和学习外交礼仪,提升自身文明素质,通过我们的行为将中华文明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 熊晓正.陈剑.奥林匹克知识读本,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2] 詹汝宗等译.顾拜旦文集,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篇10
关键词:奥运;科技;困境
2.现代奥运科技的困境
科学技术对于现代奥运就具有两重性。在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之下, 现代奥运越来越辉煌盛大这是科技奥运的积极面孔,同时,科学技术登堂入室, 反客为主, 这是科技奥的的另一副面孔。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广泛地改变着世界。工业革命之后逐步发展壮大的近代工业使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转变, 世界各地的交通与通讯越来越便捷,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人类创造了现代科技, 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却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就奥林匹克运动而言, 克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技术异化以及整个社会异化是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动因之一,而令人感到尴尬的是, 现代奥运借助于科技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以克服异化为目标的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也陷于异化的境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科技异化是其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对奥运赛场的主宰,比赛中的审美缺失与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精神三个方面。
2.1技术对赛场的主宰
在技术引领的背景之下, 奥林匹克运动也彰显出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强调对于身体能力的不断超越, 但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局限,人身体能力总是有限, 而科学技术的出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人的身体能力的超越。如今,决定比赛结果的因素已经不全是人自身,技术越来越成为体育比赛中的主角,日益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这加速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技术化, 使奥林匹克运动对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体育运动本来是提升人的重要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技术对于体育的主宰已经使体育,使奥林匹克运动越来越丧失本真的意义。1992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七次欧洲体育内阁首脑会议通过了新欧洲体育对于现代体育进行了反思, 认为现代体育的行为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和工业生产相类似的某些特征, 即只注重结果。体育比赛应该不断地改善结果, 而当今仅剩下了量化的记录。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着体育的发展,人们把提高运动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运动器材,服装和运动技术改进之上,甚至是借助于基因技术和电脑技术来获得运动成绩提高,人的身体能力没有提高,反而成了一种机器,实际上是人通过体育比赛显示了技术的威力。过度依赖技术的应用,其体现出的不是人的身体的价值而是技术的价值,。这只是技术的胜利。
2.2公平精神的消解
现代科学技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运用,自身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精神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如通过先进的仪器准确判定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制定统一的比赛量化规则,精确测量,减少误判,通讯以及摄影技术可以全程跟踪, 增强了比赛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对公平竞争精神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是无法回避的,过度依赖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问题是体育技术先进的国家与体育技术落后的国家之间的比赛成绩差异拉大,造成一种实际上更大的不公平。因为在奥林匹克运动越来越实现技术化的条件下, 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自然是两个方面,即选手内在的身体能力与外在的技术条件,而体育技术落后国家的选手只有靠自身的身体能力进行对抗,这是技术占有上的不公平。发达国家有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 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这是落后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这也是奖牌获得者多为欧美国家的运动员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技术, 但是输出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 而且往往会附加很多条件。
2.3审美趣味的缺失
现代体育比赛只重视结果,竞技比赛的评判越来越精确化,标准化。必须满足标准化条件,用各种精确的数据和严格的程序来监督控制, 体育运动是人身体自由的动作。比如艺术体操, 这是以审美感觉为主的比赛项目,但是,为了追求使比赛结果更加客观, 减少评判者的主观感受,动作审美被忽视了。而且最主要一点是由于奥运会已经诞生多年,随着直播的参与,观看奥运的观众对每一个参与国家的优势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一些代表性的项目,因此很多比赛,也可以提前预知答案,没有了体育比赛中应有的对抗性。在现代奥运会中,除了一些个别项目现场观众会进行观看,大部分项目已经没有了兴趣。严格而刻板的技术动作扼杀了灵动而丰富的审美趣味,这无疑是当今体育赛场上的重大遗憾。
3.“科技奥运” 困境的化解
3.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认识的回归
技术所造成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异化现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科技奥运的困境一直没有被人们清晰地意识到。消除科技奥运的困境,就必须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困境的客观存在,以促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价值上的回归。使人们对人运动本身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正确地评价技术的价值,规范和限定技术应用的合理限度。
3.2坚持人本原则
指导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基本思想是其创始人顾拜旦先生确立的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出于这一人本原则, 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体育为大众的思想,倡导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世界和平,环境保护,反对地域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服用兴奋剂。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宗旨就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人本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准则, 当然也是科技奥运的最根本原则。科技奥运的发展应该以人本精神为旨,奥林匹克运动中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这一技术是否能够有益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坚持这样的伦理原则, 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消除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4.结束语
今天,有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兴风作浪,有奥运商业化运作带来的经济刺激在推波助澜, 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在技术应用方面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日益深入和广泛的技术运用已经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类发展困境。在困境中反思,在悬崖上勒马, 寻求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人间正道, 这无疑需要艰巨的努力和漫长的期待。虽然长路漫漫, 但只要我们坚持人本原则, 积极探索,总会有走出困境的一天。
[参考文献]
[1]范伯元.科技奥运[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8.
[2]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