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23 03:0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格言

篇1

1、永开不败的诚信之花,永不消逝的中华美德。

2、诚信说话话动听,诚信办事事必成,诚信做人人受敬。

3、花可以不结果,但不可失去色彩;人可以不得志,但不可失去诚信。

4、你不真诚,我不真诚,何来真诚 你不守信,我不守信,叫谁守信

5、走出家门,莫忘带上“信用”卡。

6、金字招牌,千年不倒以诚为本;买卖经商,勤劳致富靠信立足。

7、“言”行一致,事业才有“成”;“人”要大写,九鼎换一“言”。

8、百姓心,守信赢人心。

9、心诚万里无阻,无信寸步难行。

10、将诚信存入生命的银行,为你的事业成功兑现珍贵的利息。

11、一次诚信一条路,一句谎言一堵墙。

12、商不在巨,讲诚则兴;店不在大,守信则名。

13、喜迎东西南北客人人皆诚,笑纳五湖四海财事事讲信。

14、创新是发展的助推器,诚信是和谐的剂。

15、诚,人之筋骨;信,人之血肉;二者合一,乃立人之本也!

16、诚信友爱,和谐社会的一个动人音符。

17、诚信是双腿,支撑我们立足社会。

18、人人诚实千家暖,行行守信万代春。

19、要把金钱置于诚信之中,不要把诚信置于金钱之中。

20、诚无老幼,有诚可嘉;信无大小,有信则誉。

21、海纳百川,以诚为先纳天下之才;有容乃大,以信为重领潮流之首。

22、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23、诚不避贫富,信无论大小。

24、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名片;诚信是立足市场的基石;诚信是人一生的身份证。

25、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守法的基础,社交的规则,和谐的前提。

26、诚信,不但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更体现出文明的力量。

27、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

28、人因诚信而高尚,人因无信而卑微。

29、鸟语动听,是因为没有虚假杂音;花香迷人,是由于从不涂脂抹粉。

30、和诚实为伴,坦荡人生不孤独;与守信同行,天广地阔任驰骋。

31、事业参天树,诚信乃沃土。

32、每个公民的诚信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力。

33、诚在心间,信在人间。

34、诚是心的写照,信是行的准绳。

35、信为人际交往的绿灯,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36、诚开金石,信步天下。

37、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能够提升人生品位。

38、广告是银,合同是金,承诺是铂金,诚信是钻石!

39、诚信是为人的基点,诚信是事业的支点,诚信是成功的起点。

40、诚实自幼养习惯,定能养到成自然;守信从小练内功,一直练到夕阳红。

41、诚信,一份双赢的合同。

42、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守信是构筑社会的基石。

43、宁可穷而诚实,不可富而失信。

44、宁做诚信的傻子,不做虚伪的智者。

45、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46、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47、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48、承诺不能带引号,诚信严禁有问号,许愿不妨省略号,兑现务必惊叹号。

49、用我们的真心和诚心,换您的放心和舒心。

50、诚实,道德之基;守信,和谐之源。

51、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52、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朋友;虚伪的人,踏破铁鞋无知己。

53、敞开诚恳情怀缔造美好人生,理顺信用网络构建和谐社会。

54、人格无价诚可贵,事业有成信当先。

55、诚信经商万万年,欺骗经商一阵烟。

56、骗别人一次甚于伤己心百次。

57、诚如试金石,信是金钥匙。

58、你我诚信厚道,社会和谐公道。

59、“诚”通全国,“信”达世界。

60、承诺重于泰山,信誉高于生命。

61、诚信是品牌,是信誉,更是竞争力。

62、诚信是无形资产;诚信是无字招牌;诚信是无言口碑;诚信是无声广告。

63、莫因事微而不诚,不为善小而失信。

64、明明白白我的心,诚诚信信我的行。

65、发展是硬道理,诚信是软环境。

篇2

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选自己要诚信。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老诚实实最能感动人心。

没有一种遗产能象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篇3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行,行必果。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民无信不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篇4

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作业不会,学霸帮你。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篇5

目前全国专门招收听障聋生的特殊高等院校已有十多所。近几年,由于我国特殊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和聋人高等教育的普及,给听障残疾孩子上大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让他们圆了上大学的梦,这也是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缩影。尽管各特殊院校实行单招、单考,所考试的时间和学科不同,但各学科考试内容大体相同,基本上都同普通教育课程接轨。所以聋校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接轨是将来聋校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国家多么进步,听障残疾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要被社会接纳。近些年,我国各地一些聋校都结合本校实际和地方经济不同程度地开发了校本教材,且卓有成效。它既是改革课程管理制度的一种尝试,又是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一个样本。

2.转变教学观念是聋校课程改革的根本

进行课程改革,实现聋校教学方式的转变,其根本在于转变教师与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教学观念。当今社会,聋生要面对的社会问题、生活问题、道德问题等比以前复杂得多。怎样帮助聋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对社会、生活、道德方面的许多问题都能采取正确的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今聋校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只是让聋生去适应课程,而不考虑让课程来适应聋生。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课程不仅要考虑聋生的智力发展,还要考虑聋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尤其是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内容应联系聋生的生活和实际。即使聋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和普通教育接轨,但聋生毕竟是听力有残疾的,听障聋生学业成绩低下的根源之一是由于他们听力残疾导致语言沟通能力较差,而语言沟通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又在于他们的认知经验与语言符号不能同步形成联结。所以教师还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3.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聋生的学习方式是聋校课程改革的重点

聋校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除了要在编制课程标准以及编写教材时进行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转变学校教学的方式,转变聋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心理成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应从封闭的、单向的知识传授变成开放的、多向的探索学习活动,让聋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与思考获取新知识。聋生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更要在实际中学习知识。上课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讨论实验等获取知识和经验。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缺陷补偿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潜能开发,注重语言发展,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聋校课程改革要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

篇6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革发展的浪潮已冲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服务经济,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适应市场的技术人才,一直是学校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大量的学生走向社会,我们看到: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急需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感到不能满足,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学科化”倾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多按照学科结构将知识按先后顺序及逻辑关系分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各门课程相互衔接又各自为政。同时,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开设,相对独立。这种课程体系是“以知识为核心”,而非“以能力为核心”,显然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这种课程设置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在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中的失败者,是那些基础比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稳定的学生。常常是教师费了很大力气去准备一节课,但是学生在下边却睡觉、听音乐或者做别的事情,听课的效果非常差。下面以机电专业为例,探讨中职教育中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中职机电专业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支柱其职业面向口径较宽,适应范围很广。而在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工电子专业与机械专业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要适应经济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的服务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电离不开机,机离不开电”,机电统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职机电专业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职机电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根据中职机电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设置,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地说如图1、图2所示,就是要把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真实工作世界(教育职业的行动领域)通过教学大纲的形式转化为一个个学习领域,再由学校的教师根据这些学习领域通过教师团队制订一个个学习情景,再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每一个学习情景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

(一)中职机电专业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定位

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首先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并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结合我国的就业形势和中职教育现状,应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职业岗位群里的择业和转岗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培养一般的职业能力外,更要注重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他们奠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从而赋予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以及后续发展的潜力。

(二)以“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组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中等职业机电课程体系,目前仍未能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未能形成最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突破学科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就要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转向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同时需要我们深入企业分析企业职业岗位领域,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分析工作过程选择课程和内容并使之“序化”。如果说学科体系的课程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那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编排则是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相适应的“串行结构”。这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实际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当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中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以“基于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

1.确定机电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真实的工作世界——教学大纲)

根据我国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其综合能力培养的构成。首先要进行本专业学习情境的确定,即进行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确定,这个工作由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家和在一线工作的工人共同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等重要,不能因为一味追求专业知识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改革中要开发出“基于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材(即教学大纲——学习情境)

课程体系的开发是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课程体系改革要打破原先的学科设置理论—实践—理论。要遵循基于“行为导向教学”中“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所以教学项目设计是关键。教学项目应根据机电专业工作领域(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分析,把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的基础,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的分析,在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最终转化为各种相应的学习任务,形成核心技能教学项目,并进行合理的学时分配。教学项目设计要充分考虑劳动组织形式、时空特点,从整体上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系统,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技能单元。我校机电专业可以组织全体机电系的教师工作开发出我们的教学项目,然后以教科书的形式展现出来。

3.“基于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即学习情境——教学安排)

当具体项目制订完成后,机电专业的全体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进行具体课时、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法的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教学方法必须突破原来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传统学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实际或模拟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现场为中心,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学生分析和综合、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交往与合作、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诚实、敬业、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正如魏书生先生说的: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4.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建立良好的教师团队,这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对于完善的课程体系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团结协作、生气勃勃、有持续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篇7

(一)国际化。

当前世界经济所呈现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建筑领域当中的跨国公司以及跨国项目日益增多,许多工程都需要通过国际咨询和国际招标等方式来进行运作,同时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在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并不断增加国外投资项目以及国外工程项目,在此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的要求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做到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信息化。

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渗透到了社会生产中各个领域并推动了社会生产领域的变革。当前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同时对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以及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获取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技术,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型,而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对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依靠性也会越来越大,工程造价管理的虚拟化与网络化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思路

(一)工程计价方式的改革,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助于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与定额计价模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投招标具有明显的竞争性,投标者以招标者出示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来进行单价填写,这个过程对投标方的管理水平与企业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竞争的公平性。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的投标报价可能会因为图纸缺陷或者施工企业理解不同而产生报价的差异,同时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下,由于工程量相同所以投标者能够处于一个相对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企业可以以自身实力为依据来进行不同报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三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拨付工程款与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标方中标后需要与业主签订与投标方报价相对应的施工合同,同时清单上填写的报价也会成为进行工程款拨付的依据,所以业主能够更加方便地根据施工工程量来确定需要拨付的工程款。工程在竣工以后可以根据工程量增减以及设计的变更来进行最终造价的确定。总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工作既能够与国际管理接轨,同时也与我国的招投标法规相适应,不仅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能够使投标人在表述制作和成本核算方面的效率提高,所以工程量清单计价具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应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二)推动工程造价监督机制完善,对中标工程实行跟踪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中招投标工作的完善使建筑市场中出现了更加激烈的竞争,通过招投标的实行,不仅节约了国家在建设中的投入资金,同时也给更多的施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在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确定施工队伍以及工程造价由于造价控制和监督不合理而导致施工企业违背投标承诺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一是压级压价。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在中标方以及中标价格确定以后,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压价以降低施工单位经费,施工单位为了获得一些利润而不得不统一建筑单位无理要求;二是对工程进行肢解。个别建设单位领导将工程进行肢解与分包以达到个人目的或者工程的负责人在关系和人情的影响下进行工程分解,这种情况增加了工程现场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影响着工程款的交付。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做到有利可图而降低施工成本或者随意进行设计变更,这给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很大麻烦。面对这些问题一是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即发挥出合同的法律效力来规范招标方以及投标方的行为,确保投标方能够按照报价来进行工程的施工;二是要对中标工程进行跟踪管理,即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指导、检查以及监督和服务从而实现工期、造价与质量之间的协调,确保施工方能够在报价范围之内保质保速地完成施工任务。设计变更虽然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要严格控制变更量,同时要对变更内容作出严格审查,从而避免工程造价的失控。

(三)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完善造价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

篇8

(一)课程设计时间、题目的选择问题

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时间一般为两周时间,时间相对较少。由于需要学生熟悉基础课程和自学相应的规范,所以限制了设计题目的类型,一般的题目为普通钢筋混凝土T梁的设计计算和绘图工作,题目的变化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设计规范未很好结合

目前,该校交通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采用的是建筑工程类教材,讲解偏重于建筑工程,有些桥梁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并未提及,所以学生往往容易照抄教材公式而忽视桥梁设计规范的公式。比如,在计算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时,桥梁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与建筑工程的规范规定就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在计算预应力损失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制图课程方面也存在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建筑工程类专业技术要求及习惯的问题。就桥梁工程课程方面,目前许多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图纸仍是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以下简称“旧规范”),在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箍筋直径及最小间距等方面,新、旧规范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在教材上均未体现,导致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规范内容而出错。

(三)课程设计与现实未很好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的不断发展,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也在不断地优化,在主梁的横向连接方面,目前教材中采用的图纸是采用钢板连接或仅通过铺装层连接,而目前实际设计中,大多采用湿接缝连接,为了施工方便,将横隔梁局部掏空的形式,这导致我们的设计与目前实际的设计存在差异,使得学生毕业后与设计现实不能完美接轨。

(四)课程设计成果问题

课程设计成果包括两大部分,即设计计算书和图纸。桥梁设计专业软件课程桥梁博士、Midas等安排在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之后,所以计算只能通过手算完成。学生也没学过计算机CAD绘图课程,课程设计教室没有安排在计算机机房内,所以图纸只能手工绘图。由于手算过程比较繁琐,往往由于对某个概念的理解不深,会导致设计工作从头开始的情况;有些同学为了省时省力,将错就错,导致设计成果可信度不高、前后不对应的情况。

二、解决措施

(一)关于课程设计题目选择问题

考虑到目前课程设计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为有效防止学生抄袭,可以布置三大类型的题目,即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T梁和箱梁设计,对每一类题目可以再详细划分不同主梁宽度、计算跨径和横向连接方式,能有效避免抄袭。

(二)与规范结合

由于规范包括的内容多,而课程设计的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可把规范中与课程设计中相关的部分摘取出来,做成独立的文档,以供学生针对性地学习、运用规范,规范相应部分的内容应在桥梁工程理论课程时进行详细讲解。

(三)与实际结合

教师应结合从事项目情况和对桥梁工程设计现状的把握,从更高层次上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具体的规划和指导,使学生了解设计流行趋势和习惯做法。

(四)设计成果问题

设计成果应明确各部分的具体要求,计算书应包括设计过程中选用参数的详细过程、理论依据和计算图示等。图纸应结合桥梁设计情况,对图纸的大小、线类型及宽度、字体类型、高度及高宽比、标注方式等要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中间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可把设计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布置阶段任务,进行阶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

三、结论

篇9

为了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基础上,我们把原课程中分期进行的热处理操作、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显微组织的观察以及材料力学课程中材料的拉伸等几个单独的实验串联成一个综合性实验“热处理工艺设计及成形方法的选择”,要求学生根据所定题目的任务书仔细阅读、查阅资料,制定工艺、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1实验的基本步骤

(1)首先确定实验材料(一般为Φ18mm的45钢热轧棒料),我们主要选择机加工应用广泛和最经济的45钢作为实验材料,该材料综合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实验前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情况,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出“退火、正火、淬火、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六种最终热处理工艺,制订出热处理工艺过程、设计操作步骤、确定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方式等)。(3)确定试样的车削加工过程,加工出一个如图1所示的拉伸试样零件。(4)测定45钢试样热处理前后的硬度及最终热处理后的强度及塑性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截面收缩率)。(5)以上六种热处理工艺分别同步处理6个尺寸为Φ15mm×10mm的金相试样,并完成从粗磨精磨抛光腐蚀的试样制备过程。(6)制好试样后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其显微组织特征。(7)观察试样的断口形状及特征。

1.2实验结果分析

由实验可知,45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可获得不同的组织和使用性能。45钢退火后,其显微组织由块状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见图2),可使组织均匀细化,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加工性能、减少内应力。与退火相比,正火的加热温度较高,冷却速度更快,由显微组织观察其珠光体片层较细、铁素体晶粒也比较细小(见图3),因而正火比退火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淬火后获得板条状和细针状混合型马氏体组织,由于其冷却速度很快,硬度和强度远比退火和正火后高,但塑性差、脆性大,在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极易断裂,因此,淬火后的零件必须进行不同的回火,来调整强度、硬度,获得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45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显微组织表现为由针状马氏体和极细碳化物组成;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其显微组织由针状铁素体与细粒状渗碳体组成;而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其显微组织由等轴状铁素体与高度弥散分布的渗碳体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45钢的强度、硬度逐渐降低,但塑性、韧性明显提高。

2实验改革的成效

2.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学生从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确定实验步骤,直至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使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学能力。

2.2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印象不深刻。例如,在讲述金属材料中的典型组织及其性能的时候,如果不亲眼看见组织特征,就很难理解金属组织和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的关系。通过综合实验,学生从选择材料、亲自进行热处理操作并测定性能到最后做出金相试样并观察显微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能够深刻体会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联系,并且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操作过程来指出组织中的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在对淬火后的45钢进行拉伸实验时发现没有发生屈服,断口基本呈平面状,而且也没有明显的轴向伸长,与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塑性材料拉伸时发生明显的局部颈缩和轴向伸长有很大的出入,倒是与脆性材料(如铸铁)拉伸的情况很相似,但拉断试样所需的载荷却比铸铁的最大抗拉载荷大得多(超过了110KN,铸铁的最大抗拉载荷不超过20KN,而45钢其它热处理后的最大抗拉载荷不超过80KN),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热处理操作出错,但重新经过几次处理后还是得出一样的实验结果,在进行讨论时得出淬火时采用水冷方式,冷却速度很快,获得了马氏体组织,马氏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硬而脆,强硬度很高,但塑韧性很差,因此不能观察出屈服现象和明显的变形。

2.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拨的毅力

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同学们在一起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既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和金相试样制备的难度相对较大,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时需反复多次才能把实验做完,同学们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综合性实验。

篇10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传统的数学教学应注入研究型学习的时代活水。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师们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引入要巧妙恰当.课堂教学能否卓有成效,决定性因素是教师.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理念;策略

新课改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立设置的新课程类型,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那么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就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展开,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又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们教学应当追求的较高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探索。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这样不仅加深了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又会使新知识的引入不那么突兀,从而形成一个新旧知识的整体概念,为新知找到发源地,这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也十分有利.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学中要从整体着眼,积极寻找教材内容的这种内在联系,并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科学地组织教学,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现代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们一般都会在一堂课开始前引导学生们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上一堂课的印象,又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主要通过与数学学科内容相关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但发展思维能力,而且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格素养的学习研究方式。

2.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