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格言范文
时间:2023-04-08 19:1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奥林匹克运动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运动是无价的健康投资,换取万金难买的幸福回报。
3、运动是意志的锻炼,是心态的锻炼,是爱国的锻炼。
4、少年不锻炼,老来徒悲伤。
5、强国须强民,强民须强身,强身须强练。
6、运动方法无数条,因时、因地、因人挑。
7、科学的运动,是移情悦目的花朵,是诗情浓郁的歌曲。
8、天天做体操,寿比南山松不老。
9、松树雨露长年春,暮年练身夕阳红。
10、晚霞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欲图享老福,运动要抓牢。
11、岁月催人老,运动抗衰老。
12、迷雾打拳操,毒气冲七窍。
13、时间是生命,运动是性命。
14、刀不磨要生锈,人不练要生玻
15、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16、奔小康,要健康;有健康,享小康。
17、今日不运动,来日悔晚矣!。
18、踢踢腿、弯弯腰,病魔吓了逃;打打拳,练练操,寿星见了笑。
篇2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品质
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是社会和平,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它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和谐发展的途径;是主导体育运动与教育、人性、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崇高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最珍贵的精神核心。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和延绵不断的原动力,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复兴的历史因由。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一种向善、向美、向真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上的精神旨归。《奥林匹克》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在公平竞争的体育竞赛中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它的本质内容包括:参与、竞争、公正、友谊与奋斗,这些精神内涵的实质在奥林匹克发展的著名格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每周要上两课时体育课,接受体育教育。除了体育课以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以及模拟奥运会竞赛形式的学校运动会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
1.互相理解的态度。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使其表现了更多的欧美价值取向,这在一定阶段制约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的推广和普及,是导致不同、政治态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导致奥运会的原因。为改变这种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状况,国际奥委会在最新版的《奥林匹克》中明确提出了“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创新,指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间应互相理解,不能因种族、信仰、政治态度的不同而放弃友谊、团结和和平,也为全人类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对待彼此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2.进取精神。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国际奥委会对一切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鼓励他们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奋进。这句格言本质上是弘扬一种崇高的体育精神,树立人类永无止境的进取目标,推动体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快速发展。
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体育运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基本规则。在《奥林匹克》中被多次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要求各类竞赛活动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原则已被推广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成为社会法则中的基本规则。
4.和谐发展的原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这都反映奥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它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基本表现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一再强调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紧密结合。
5.道德规范原则。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活动,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的活动将无法开展,而且《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手册,其中就多次提及并要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不得违背有关基本公德和体育运动道德。通过一百多年的奥林匹克实践活动,奥林匹克逐渐形成了涵盖行为规范、道德观念、良心、义务及自豪感等方面的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在奥林匹克优胜者的“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接受了道德规范的教育,尊重基本公德原则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奥林匹克精神对中职学生的品质影响
篇3
1、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Motto),又称奥林匹克口号或奥林匹克座右铭,是奥林匹克运动口号之一。其内容是:“更快、更高、更强”(英文:“Faster,Higher,Stronger”,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
2、“更快、更高、更强”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对自己则是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对自然要敢于征服,克服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限制,挣脱自然对我们的束缚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规模;魅力;健康
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至今,奥林匹克
运动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奥林匹克运动好像被魔术师施加了神奇的力量,冲破阻力、克服困难,迅猛地发展起来。第一届希腊奥运会仅13个国家参加,运动员总数不过300人,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参加国达150个以上、参加人数超过了8000。比赛项目由第一届的43项,增加到220项。奥林匹克就其规模、就其诱人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无法与之比拟的。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德国花费了10亿美元,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花费了24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共花费90多亿美元。人们也不惜花大把的钞票去参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盛况。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外国游客有14~15万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外国游客为16~17万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外国游客为20万人。由于全世界的人们都被奥运会所吸引,因此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码越来越高,仅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的ABC公司就以2.25亿美元的巨款买下大会的电视转播权所需费用之高,更令人咋舌。然而许多国家都毫无惧色,慷慨解囊。因为他们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头号新闻。据初步统计1972年莫尼黑奥运会全球有10亿电视观众观看了比赛实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接近30亿观众,而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则大大突破30亿电视观众。这个数字意味着全世界每5个人之中,就有3个人观看了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惊动这样多的人关注、世界上还有哪项活动能有这样大的魅力呢?如果说地球南北极的磁场对全世界50亿人口都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吸引全球30亿以上的人口,是不是也近似于南北两极磁场的威力呢?是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它像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磁力中心,具有无比的魔力,吸引着男男女女投身于它的怀抱,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之所以能从小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能克服政治、社会制度、民族、信仰、宗教、文化等等差异,将全世界亿万男女老少团结到五环旗下,绝不是靠哪一位奥委会主席超凡的组织能力,更不是靠神仙和上帝的帮助。奥林匹克运动能得到迅猛发展、获得世界人民的拥戴,是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力量,这就是奥林匹克的理想。
近代奥林匹克活动的宗旨:以竞技运动为基础,促进人类身心的健全发展;透过运动竞赛的方式教育青年,建立彼此友谊和了解,藉以创造更幸福与和平的世界:在全世界推广奥林匹克原则,以增进国际友谊。第四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艾德斯托姆曾说过:“奥林匹克活动要存在的真正理由是在于能改善全人类,不仅在增进体能方面,也希望能赋予其高尚的情操,进而加强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它对于抵制工业化后产生的不良影响,特别是青年们、更有其必要。”第五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说得就更为透彻,他不止一次指出:“奥林匹克活动是为了使人能和平共处于世上,培养心身健全的人,散播奥林匹克的侠义精神……”“尽管人世间充满了自私、自利,奥林匹克活动却促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奥林匹克的大家庭是为所有人开放的……”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提出的格言是:四海一家。以顾拜旦起至以后的历届国际奥委会的成员们都是坚定地遵循着上述宗旨,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他们像教徒那样虔诚;为了振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他们到处游说、鼓动人们从事这项高尚的事业。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奉献自己的财产作为奥运会的经费。顾拜旦几乎为奥运会的振兴贴上了他的全部家产。
可以说,奥林匹克的宗旨与奥林匹克运动先驱的行为,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确实像一股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使人向往,希望在五环旗下,围绕着熊熊燃烧的圣火,摆脱世界的种种邪恶。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的美好理想是人们真心诚服和拥戴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文章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并以奥林匹克精神的拼搏、公平竞争、团队合作、维护和平精神为出发点,讨论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 大学生 人格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奥林匹克主义社会实践的体现和反映,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最具广泛性的国际文化要素。奥林匹克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精神“相互了解、友谊、公平竞争”,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本质上都是弘扬崇高的体育精神,在生活中拼搏进取,永无止境,推动体育乃至整个社会快速发展,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二、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人格塑造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与奋力拼搏的精神
现代的大学生将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竞争和压力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向世人昭示着一种顽强奋争、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锐意进取的人生信念。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要让人们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不怕竞争,不怕挑战,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超越自我,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教育他们为克服困难去斗争,而不是遇到挫折、困难或者不称心就畏缩。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对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正好顺应了这一教育要求,使学生在劳其筋骨的磨练中,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主张“重在参与”,提倡“参加比取胜更重要”。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大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在奥运会上,运动员是在一套被国际社会共同承认的“规则”下进行实力对抗,不论种族、国籍和,参赛者在比赛场上都是公平的,谁也无法享受特权,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凌驾在规则之上。这种公平竞争的示范作用,是人类社会公平竞争的模式,善于竞争是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平竞争精神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对引导大学生提高公平竞争的法制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大学生学会辩证地、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参与中知不足,在竞争中求发展,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这对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帮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均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尊重他人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若团队成员之间不能团结协作,则不可能取得成绩,终将被淘汰。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尊重与合作精神,说的是运动员要能主动地严守球规,不搞小动作,尊重裁判,不计较胜负,始终全力以赴,并且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现代社会既需要竞争精神,也需要合作精神,要善于凝聚人力和人心,团结众人的力量去努力和奋斗。从微观角度讲,善于合作也是心理健康和个人人格发展的基础。合作能力既是体育运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运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从事体育运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和竞赛,需要与他人通力合作,这不但能使集体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个人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向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特别有利于培养其尊重与合作的精神。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参与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四)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与维护和平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对当代大学生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栋梁的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了解和学习,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行严格规则约束下的体育活动,教育大学生遵从规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现代奥运会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它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全世界的运动员在这里可以和平、团结、友爱、公平地竞争,共同追求人类的美好理想,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随着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日益扩大,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友爱的理想越来越深人人心,并最终为实现世界的和平、平等发挥巨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华北科技学院思政课题:Z2012-3。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下兴起,于19世纪末出现在世界体育舞台之上。通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较,分析其并同,力图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志码:A
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办,距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394年废止已有1500余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借用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宣誓等仪式、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并且吸收和发展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追求的公平竞争、拼搏进取、身心和谐发展等优秀的传统思想。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回归。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突破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狭义的民族性,日益超越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等限制而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继承
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宝贵历史遗产,具体表现为:
1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
为了唤起人们神圣的情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认为:“这种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只能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命名,不可能再找到另外更合适的名称”。新兴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宣扬,使“奥林匹克”成为超越体育运动的词汇,顾拜旦充分利用古希腊文化在欧洲的深远影响,将“奥林匹克”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会的名称。
2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
古希腊以4年为一个周期的奥林匹亚特纪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在时间上严格遵守此周期进行,每4年举办一次,不间断地举行了293届。这种持续性是世界体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种做法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效仿,这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成为有固定节奏的动态过程,这种做法也有利于保持这种运动的稳定性。意外的情况可能会阻止它的召开,但各界的顺序绝对不变。
3借用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某些仪式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做为一个宗教祭祀赛会,有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庄严仪式。这些仪式给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庄严、肃穆和神圣的氛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以及获胜运动员授奖仪式。这些仪式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观赏价值,而且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4吸收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思想
(1)公平竞争
古希腊的自由民阶层由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小农和手工业者组成,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相对平等的权力,在体育比赛中资格平等、公平竞争。铸就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也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友谊、团结和相互理解的精神为基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将这一精神贯穿于奥运会的申办、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
(2)追求身心和谐
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雅典为培养自由的成年公民而实施全面的人文教育,不仅要将公民训练成为身体强壮的武士,而且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教养、多才多艺的城邦公民。其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实施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和谐发展思想。向全世界大力宣传体育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顾拜旦的《体育颂》就高度赞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从而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慧、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具有清醒头脑和坚强的意志。
(3)拼搏意识
古希腊人有很强的拼搏意识,“永远争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这种意识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只有冠军才被看做是宙斯最喜爱的勇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鼓励人们战胜对手,战胜自我,不断拼搏,永不满足。其格言“更快、更高、更强”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以“恢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义构建的一个现代化社会文化现象,由于它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多有继承,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形式上、思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绝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延续和翻版,它在继承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
1从地域性到世界性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民族特征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狭义的民族性,它仅限于古希腊城邦具有希腊血统的人参加,但排斥其他民族。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文明的希腊人”和“野蛮的异族”间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这种区分增强了散居于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民族的认同感,但是排斥了非希腊民族,显示了鲜明的地域特征。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强调开放,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定期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从而超越了政治、宗教、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服务。因此,它的境界和功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无法比拟的。
2从宗教庆典到世俗文化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宗教的关系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希腊人献给万神之王宙斯的祭礼赛会。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不能脱离古希腊宗教活动而独立存在。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一个世俗的文化庆典。它不需要借助宗教而存在,以意境高远的文化艺术取代了宗教作用,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是全世界运动员相聚一堂的盛大的体育文化节。
3从歧视到平等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群体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禁止外来居民、奴隶、妇女参加。奥林匹亚,那是一个只准男性身体,互相争斗的地方。自由民中的女子被剥夺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力,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打破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这些局限性,对所有遵守奥林匹克的人们开放,强调参加体育运动是一切人的基本权力,体现出了平等的思想和为全人类服务的抱负。
4从古代到现代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内容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还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原始、质朴、缺乏规范性,没有记录,表现了人类社会初期竞技运动的形态。而且项目设制不完整,不包括球类等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更没有冬季项目。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采用的是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既反映了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又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普适性。
三
结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的兴起,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和3大思想文化运动为它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而其产生的直接动因则是古希腊体育传统的影响、以及现代体育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受到了古希腊文化遗产的深刻影响,但它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延续、也不是它的翻版,而是带有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典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谢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这是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16天。人们加深了对和平、友谊的理解,体育让友谊超越了国家与种族的界限,在公平的竞争中,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这是“更快、更高、更强”的16天,从“鸟巢”到“水立方”,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世界瞩目中国,中国拥抱世界。
北京奥运会创造了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传播活动:到8月20日,全球45亿观众收看,累计5000小时的电视转播,报道规模是雅典奥运会的3倍。
是什么让奥运会如此令人着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是各国运动员奋力拼搏绘就的壮美画卷,是每一位奥运参与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坚守。
超越与梦想:人类发展永恒的主旋律
更快、更高、更强
100多年来,奥林匹克用公平竞技的无穷魅力,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健儿,奋勇拼搏,争当英雄;聚焦全世界的目光,让人们为胜利欢呼,为英雄呐喊。这种魅力,源于人类共同的不断进取和不懈追求。
16天,见证百年梦。从北京奥运会主赛场到各地分赛场,从“水立方”到“鸟巢”,每天都在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创造“更快、更高、更强”的奇迹。28个大项、302个小项淋漓尽致的竞技展示,让一切皆有可能!
从8月9日陈燮霞夺得首金开始,到23日,中国军团以49块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创造了中国体育新的辉煌。
16天,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故事传奇。运动员们在坚守实现梦想的追求中,由于不放弃、不言败而不断超越自己。
8月14日,未夺得首金的杜丽终于战胜自己,走出了5天前失利的阴影,为中国夺金。
8月17日,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梦想成真:一届奥运会独得8枚金牌,在36年后完成了对前辈施皮茨的超越。追梦的他并没有打算停下来:“今后,我希望在短距离项目上也能突破……这意味着可能要重新开始。”
中国男子体操队一扫4年前兵败雅典的遗憾,在团体、单项比赛中连夺7枚金牌;中国男女乒乓球团体夺冠,男女单打共升起6面五星红旗。
蒙古、巴拿马等国家赢得奥运会首金,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了奖牌榜。人们发现,自己获得了进步,真的如奥林匹克的格言一般,变得“更快、更高、更强”了。
超越是奥运精神的永恒命题,有时,它并不必然与奖牌、胜利、破纪录相联系;某种情况下,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更加契合奥林匹克精神,哪怕空手而回。
篇8
《奥林匹克》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青奥会不同于奥运会,奥运会是将世界上顶尖的运动员汇聚在一起的一项盛事,而青奥会也是一项14-18岁的顶尖运动员参与的赛事,但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元素的渗透和传播是青年奥林匹克的主旋律。正如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言:“因为我们觉得文化和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重要,青奥会它是关于教育关于生活方式的一项盛会。”[1]从本质上说,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就是以青奥会为载体,号召社会不同群体广泛共参与并接受奥林匹克文化,身心和谐发展、追求自身完美、道德准则的构建是每一位青年通过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所完成的阐释[2]。通过文化教育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展示中华民族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魅力,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对世界青年一代进行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等不同方面的教育。
2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状
2.1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的建立
奥林匹克示范学校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对奥林匹克进行文化教育的活动形式,南京青奥组委通过积极发动学校,目前已有106所学校获批成为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示范学校。示范学校的建立也为奥林匹克传播提供了根基,更确定了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场域,为辐射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了中心。青奥组委也在筹划正式比赛时让奥林匹克示范学校成为“世界文化村”,成为全世界青年交流、分享、体验和收获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乐园[3]。
2.2各种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的举办
随着南京青奥会开幕日益临近,各种围绕“青年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也在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具体表现有:青年奥林匹克比赛项目设计,例如中华中学“青奥比赛项目”设计活动,学校通过鼓励学生结合运动经验设想理想中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并假设自己参与运动项目来锻炼学生们自我思考和动手的能力;青奥主题竞技比赛:例如金陵中学“活力金中”健美操大赛,参赛学生自编套路、队形,自设服装、装束,锻炼学生表现力、创造力及竞争力;青奥趣味运动会,例如南京一中“体育嘉年华趣味体育节”,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趣味体育调动了学生对于奥林匹克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增加了同学对于青年奥林匹克的理解;各种英语竞赛活动:新城初级中学“南京值得你去知道”英语活动,学校利用假期的时间,给学生们布置假期作业,让学生们收集能够代表南京的对应的英文,并制作成一个小册子,目的是在2014年青奥比赛日赠给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南京;青奥与自身价值教育活动:例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青奥共成长”成人宣誓仪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与青奥共成长”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仪式上介绍了十八岁成人仪式的教育意义,并希望学生以奥林匹克精神时刻鞭笞自己向前奋进。[4]
2.3各种青奥教材的出版
青奥会的发展并不长久,但它依附于奥林匹克,所以依然可以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青奥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奥林匹克教育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青年奥林匹克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编写的《青年奥运读本》等书籍已出版,此外,青奥组委还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对奥林匹克相关教材进行修正,已有不同版本向学生发放,所有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已组织专业教师向学生讲授青年奥林匹克知识。
2.4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对象
2.4.1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主体
青奥会的创立目的在于组织全世界青年集合起来,用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方式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在欢乐祥和的过程中分享世界不同文化,提升青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感与归属感。青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他们不仅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创造者,还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传递者。[5]因此,青年作为青奥会文化教育的主体,要有主人的意识去参与奥林匹克,在运动中体验奥林匹克的价值,走进体育运动。
2.4.2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客体
青年奥林匹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需要每一个人的能量供给才能蓬勃发展,同时,每一股力量都要实现交流与碰撞。青奥文化教育活动依附于社会系统,需要社会不同群体的广泛参与,家庭、社区、社会都是青奥文化的传播途径,也是弥补青年仅在校园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熏陶的缺陷。青奥文化教育需要青年为媒介,为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场域提供一种青奥文化的脉络,通过青年为主线,为社会不同群体实现青奥生命力的辐射,并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扩大,实现奥林匹克文化走进社会不同群体的教育视野,以促进社会中健身、娱乐和户外活动的有机融合。
3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运行机制
3.1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组织机构
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组织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更大地发挥政府“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的职能优势,依据中国科层体制的特点,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应该由南京市政府作为牵头单位,将对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号召纳入教育体系,并给与经费支持,以此来保障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学校附近社区进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南京市宣传部及新闻和出版部门需要及时将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成果和经验传至各个部门,并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图1)。各职能部门也应该及时与专家团队沟通,制定部门教育计划,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带动学校和社区教育的有效性。
3.2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组织特点
3.2.1政府主导奥林匹克文化教育
主办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全面配合南京青奥组委,在青年奥林匹克教育的计划制订、活动策划与组织、经费和人员的保障,以及动员教育资源和集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充分显现政府主导的体制优势。奥组委、南京市政府需要成立一支勇于进取、勤于思考的奥林匹克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使得青年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得以全面和高效推进。这一体制优势是奥林匹克教育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3.2.2呼唤社会的广泛参与
对青年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义务,更是社会各个部门的责任,社会各类群体都应该参与到青年教育中,并在教育过程中感悟教育价值。青奥文化教育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在于青年强健的体魄和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朝气的文化氛围传播到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使人对年轻生命力充满向往,并将自己舍身于青奥文化的常青树中。缺少了社会的融入,青年的文化教育效果也会存在缺陷。
3.3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组织目的
3.3.1扎根学校
示范校之所以被冠名为“示范”校,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开展青奥教育的长处和特点,并且在为其他学校做出榜样的同时,也要切实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共享青奥教育成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以奥林匹克为媒介与世界先进教育的接轨、融合,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新一轮发展,全面提升南京教育品质,加快推进南京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6]。让青奥文化教育扎根于学校是主动牵手周边学校、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成为结对学校,共同开展青奥联谊活动,共同普及青奥知识,从而弘扬奥林匹克文化,带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3.3.2牵手社区
社区也是青年成长的摇篮,也应该分担接受新事物和接受教育价值渲染的社会功效。政府作为社区和学校的连接者,不断为社区和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造就了学校和社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实现了社区和学校的并轨。青年奥林匹克文化只有通过青年传到更广阔的社区、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奥会是什么,了解青奥会的美好宗旨。同时,社区、家庭也将青奥教育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反作用于青年,对青奥教育文化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有裨益。
3.3.3辐射京外
青年奥林匹克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刺激着每一个国人对于青年的尊重,青年奥林匹克也凭借中心的优势不断向全国传递着正能量。但是,现存的国际社会是西方主导的,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话语体系,东方对于奥林匹克的真知灼见需要靠东、西方青年文化的融合。青奥文化倡导社会需要走向多元、共享民主、人格平等的格局,这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有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青年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在建立在共享的国际框架的发展中,同样展示出鲜明的本土性和奥林匹克教育的多样性,从而鼓励各国按照自己的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将年轻的奥林匹克文化辐射到世界。
4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过程
4.1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冲突
青奥会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冲突源自不同对象对奥林匹克文化价值的领悟与表达,不仅表现于教育主体之间,还表现于客体之间。随着社会化开放的扩大化,每一个群体都存在自己的潜在复杂的文化观念,青年的个性化也在不断增强,不同国度、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等暗文化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个青年的教育成长,个体独立的状态必定造成在接受青年奥林匹克过程中存在各种分歧,封闭地参与奥林匹克也会造成对奥林匹克文化的曲解,各自独立地接受奥林匹克必定会造成个人行为的碰撞,文化教育的冲突。
4.2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适应
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存在于各国、并得到各国承认的积极文化,它强大的号召力已经吸引着世界青年的目光,青年在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所倡导的身心和谐发展、追求自身完美、道德准则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对于奥林匹克的认识,摆脱生活环境带来的暗文化的束缚,通过奥林匹克这种明文化的教育来适应社会带来的挑战,并将明文化的时代要求融入生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4.3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改造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倡导每一个群体的融入,青年通过教育活动把自己主动归并到奥林匹克大家庭。在文化教育中由于失去个体的独立性,有了统一的文化约束和指导,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去差异默契逐渐形成,改造原有文化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最终达到了原有暗文化通过奥林匹克这种明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观,为领悟青年奥林匹克的真谛提供了路径。
4.4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整合
青年把自己归并到追寻奥林匹克文化的群体中,与不同青年在分享健康、快乐和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和文化教育活动,形成在青年之间、青年与家庭之间、青年与社区之间、青年与学校之间及青年与社会之间的整合,这种整合让不同的受教育者齐聚在青年奥林匹克的内涵之下,心手相连,体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适应,接受异种文化,实现青年奥林匹克文化引导下各种文化的共生,实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5“五位一体”———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模式构建
5.1外来青年:青奥文化教育冲突起点的创造者
青奥会是世界青年人的一次盛会,会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来参与。外国青年的加入必定会造成文化的差异,加之不同青年对于不同运动项目、锻炼方法、技术标准、动作审美、规则约束等不同视角的差异必定造成观点分歧,甚至会产生误解。文化的交流不应该回避青奥文化的相互渗透,应该针对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差异化进行交流,甚至互相切磋、争辩,双方站在各自立场来实现青奥文化的纯真化。
5.2政府部门:青奥文化教育适应的协调者
政府部门作为青奥会文化教育的倡导者,应该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一个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做出预判,对不同国度的文化价值观给予宣传,包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创造机会让世界青年接受中国文化观,通过对中国文化底蕴的深层揭示,以协调的方式让世界青年对中国有着独特的认识,接受中国文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5.3家庭、社区:青奥文化教育改造的促进者
家庭和社区是每一位青年温馨的港湾,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会让青年产生一种归属感,会让青年有着家一样的感觉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洗礼。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接受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固然存在,但是对于家的归属会让他们归并于奥林匹克大家庭,融汇于“奥运五环”的真正意义,家庭需要对于涉外群体的包容,搭建中国和国外青年的桥梁,让双方青年的价值观能够在青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交融,促进中国青年融入主流文化,同时让国外青年了解中国青年,促进冲突的改造。
5.4学校:青奥文化教育融合的实现者
学校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主要是通过体育、文化活动来教育人,虽然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但教育功能是任何一种体育形态的最基本的功能。“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不会在青年人的印象中磨灭,学校应该激励青年不断战胜自我、克服障碍去得到身心和谐发展、自身完美和构建理性道德准则,在思想上能够互相尊重不同文化的叠加,真正通过学校来促进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价值。
6结语
篇9
论文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学校体育;奥林匹克教育
论文摘要:多方面考察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依据。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现象,它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融教育、文化为一体,影响力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涉及到社会众多领域。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人类优秀体育文化的重任,在促进奥林匹克文化传播、推动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将面临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对体育不了解甚至有误解。所以,迫切需要对人们的体育观念进行一次根本的启蒙教育。在传统体育课上,教师传授的核心内容是运动技术,而且一般只是对单项技术进行考评,而不去做学理的解释和价值的说明,体育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一是体育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典型的规范文化。体育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中体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二是体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品格。这些都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奥林匹克特殊的教育价值
奥林匹克的精髓在于教育。它提倡的是通过体育、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建立公平的、互相尊重的和谐社会,创造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奥林匹克主义不仅把身体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也十分强调精神的教育,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奥林匹克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不断注入新元素的体系,其内涵的丰富性、教育的广泛性是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教育运动无可比拟的。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在当今社会中对人们进行身心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既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关键,又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是带动整个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重点。学校体育有别于与竞技体育和休闲娱乐,它更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的教育、心理的塑造、社会化的培养、个性的打造,愈加突出教育的内容,把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教育贯穿其中,寓教于体、寓教于乐、寓教于苦累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整体教育效能。
1、北京奥运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它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奥运会已成为凝聚国民的一种粘合剂。奥运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青年学生共同进步的心声,感召着他们去挑战困难的强大内在动力。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在奥运五环旗和各国国旗下的庄严宣誓,这是对神圣的奥林匹克思想、对整个国际社会和伟大祖国的尊重。用高尚的道德标准、公平竞争的精神净化运动员的心灵,对教育青年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2)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更快、更高、更强,而是要在不断地奋斗进取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们勇敢面对困难,顽强战胜困难,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永不放弃,这正是我们学校体育教育所要培养的精神。青少年可塑性强,又崇拜英雄。奥林匹克主义针对这一特点,把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给青少年提供奥林匹克选手——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英雄,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抓住奥林匹克的这一教育功能,挖掘运动员的成功背景和艰难历程,并以此来激励青少年的壮志豪情,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奋勇拼搏、不断进取、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的养成。
(3)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几乎每一个比赛都需要集体协作完成。优胜的获得并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集体协作的结果。任何体育运动不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好成绩的取得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集体的支持和付出,任何个人也不可能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当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转贴于
(4)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道德观
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理想准则。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作为它的主要活动内容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竞争性。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但公平竞争才是它的真正灵魂。离开了公平,奥运会就无法续写其辉煌。“公平竞赛”作为一种社会准则,应该及早地教给青少年,成为所有青少年处世的原则。参与奥林匹克竞技的主要是年轻人,可以想象,当一个学生完全接受了竞技场上的公平竞赛,他也就具备了在社会上公平竞争的先决条件。
2、北京奥运会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偏重于“使学生学会运动”的教育,形成了体育教学内容以运动技术为主,忽视体育文化知识和健康知识的内容及其教学,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健康为理念,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新世纪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中国将在冲突中融合西方的体育文化,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素材。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已经在大中学校列入奥林匹克课程或在修身课程中列入奥林匹克的内容,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在引进的同时也应该展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真正的交流。要继续发扬和发掘中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因为碰撞而淹没了自己的文化,而是更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
3、北京奥运会为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开展注入新的血液
奥运会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手段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体育如果失去了竞技性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当然,学校体育运动会中的体育竞赛不同于竞技体育的竞赛。奥林匹克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广义上,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随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于培养完整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注重和谐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学校体育竞赛。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所宣扬的精神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我国青少年的竞争意识。然而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提高自己正在成为当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种要求。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在竞赛场上敢于斗争、敢于超越他人,也包含着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我、向新的高度冲击的精神。所以,我国青少年也必须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自己创造、竞争、冒险、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历史使命。学校运动会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奋力拼搏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和团结友爱的道德意识也正是奥运会所集中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
参考文献
[1]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中国人文精神;互补;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2-0027-03
Abstract:
Olympic movement origined 2 000 years ago, and has been refined gradually the olympic sipirit, which nucleus include understand each other, friendship, unity and compete fairly. Chinese humanism has a harmonious character, but now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of moder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humanism is a times’ need. Olympic spirit and Chinese humanism are complement each other. Chinese modernization need absorb the quintessence of olympic spirit, to construct the times spiri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ijing People’s olympics penetrate the new times Chinese humanism, and is contribute to the abundant and development of olympic spirit.
Key words: Olympic spirit; Chinese humanism; complement each other; times spirit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把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世界各地出现过的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寄托着人们祈求和平的美好理想和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这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及其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在东方华夏大地出现的儒家学派,则体现了对周礼消失,战乱纷争的忧患意识,促使人们对“人”进行全面的反思,由此构成了轴心时代中华民族的哲学心态。2000余年后,时过境迁,当社会背景、生成环境和衍化历程相去甚远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人文精神邂逅于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能否迸发出新时代的火花?能否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各自的发展?
1 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
1.1 祈求和平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今世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然成为全球盛会,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的人们聚集一堂,其规模和受关注程度是任何一种其他社会文化现象所不能比拟的。肇始于公元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之所以能够在中断了1000多年后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之所以备受瞩目,只因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存在。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缘起与“神圣休战协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元前776年,在阿尔菲斯河和克拉德斯河汇合处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此后,每4年一次在8月前后举行。会前由伊利斯城邦选派3名纯希腊血统的使者,在赫拉神殿前举行宗教仪式点燃圣火后,分赴希腊各地通知运动会的日期和注意事项。特使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欢腾。按照神意各地都实行“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希腊全境沐浴在和平之中。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古代奥运会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9年,对古希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起过积极的作用。
古奥运会虽然消亡了,但它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世界体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提出并坚持和谐发展的身体观;提出了以竞技比赛促进和平与友谊、强化社会凝聚力的思想;倡导公平竞争的社会伦理;张扬拼搏奋进的精神。古代奥运会是人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形式。奥运会竞赛制度继承了荷马时期形成的拼搏奋进的竞技精神,选手在奥运会上比赛,就是“要胜过别人,成为第一”。古代奥运会只奖励第一名,只有冠军才享有胜利者的荣誉,从而强化了人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渗透进古希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1]
1.2 近现代社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变迁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艰难的恢复、曲折,走向中兴,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也随其发展而不断丰富。20世纪末,在法国人顾拜旦的呼吁奔走之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终于艰难地诞生了。顾拜旦一直致力于古代历史和奥运会的研究,通过对古代奥运会的考察,顾拜旦认识到,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壮观的场面,而且是为了教育人。他认为,体育竞赛活动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同时又能锻炼身体。要像古希腊人那样,通过体育竞赛教育青年。他周游世界,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的组织形式和庆典仪式,但又认为有必要注入新的成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运动会的国际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员的业余性,以及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将使世界和平得到巩固和加强,种族歧视也将会被废除,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国际体系,它是完全独立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任何来自政治、经济或社会因素对其进行干涉。他还为此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奥委会,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用献身精神来保证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的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奥林匹克精神的自主独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保证。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所有能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都被包容在它明亮的光环里。
近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与日俱增,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狭义来说,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奥林匹克》中指出的“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从广义来说,则泛指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1.3 奥林匹克精神的时代意蕴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丰富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在21世纪,以“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奥林匹克精神的时代意蕴主要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来,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这一提法已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广大群众所广泛接受。竞争原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之一。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的灵魂。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赛场上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慨。[2]
2 中国人文精神的传统与衍化
2.1 和合特质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其对世界文化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的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体和突出的人文精神主要确定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代,礼乐盛行,人文勃兴,“人文以化成天下”成为普遍的社会理想;“夫民,神之主也”表达了春秋时代人文思想的最高成就。孔子更以人文意义解释祭祀目的,将宗教人文化。这些思想塑成了“轴心时代”形成的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意味。
中国人文精神不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且延续力强劲,是世界上罕见的在长达数千年间不曾中断过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文精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断衍化,但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表现出对“和合”境界的不懈追求。
中国人文精神的和合特质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把握:“天人合一”――作为思维模式之和合;“和为贵”作为价值标准之和合;“致中和”作为审美理想之和合。[3]具有和合特质的中国人文精神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孔子之仁学,孟子之道德学说,毋须多言,即使是与儒家歧见迭出的法家,也同样全神贯注于对道德伦理的探求。由于把道德视为人的生活的最高层次,人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修已”为核心,因此,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做人第一要义就是“立德”。强调修身养性,倡导中庸平和,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乡土亲情,反对见利忘义,是和合特质下中国人文精神的固有内涵。
中国人文精神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人伦思想建立起来的。孔子认为,礼坏乐崩、纷争四起的根源是“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缺乏爱心、礼文不兴”所致。荀子看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勇。”于是,主张重义轻利,淡化物欲。孔子明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明志:“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并且演绎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文信条。
2.2 现代化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冲击
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而同步进行的。现代化意味着效率的提高、物质财富的丰富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组织结构合理化与理性化,同时现代化也意味着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人是现代化的核心,社会是现代化的架构,离开人文精神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没有支撑点。
自19世纪中叶第一次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轰击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封闭发展的格局被打破,中国被逐步纳入世界经济体系。2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国的发展逐步汇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从经济到社会、再到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无疑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努力追赶世界现代化步伐的时候,却由于各种传统的、历史的惰性,我们有时感到步履蹒跚,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制肘。
现代化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要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必须着力培育进取、开拓、创新和昂扬向上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中国在悠久文明史上,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这些足以让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但毋须讳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同样存在着许多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腐朽和没落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严重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使中国的现代化发育显得极为艰难。在中国的儒、释、道传统宗教文化里,也同样存在着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儒家不言利,佛家言空,道家讲无为。这种文化精神本质上与中国的现代化追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如何能让相信一切皆空的人会有现代化的动力?让不言利的人来搞市场经济?让讲无为的人来建设现代化呢?[4]总之,现代化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化建设推动着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
2.3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时代建构
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先期圆满的预设,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不同民族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在人类的进化中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文精神的衍化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价值体系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对人类生存意识的选择。在这之中,社会生产力,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以及物质生产过程中人类文化所表现的社会历史状态,则是影响价值体系演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5]正在到来的信息文明、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的生存需要的满足基本不成问题,而意义需要首次跨向前台,精神生产全面渗透并改造了物质生产活动,支配着人们的交往形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全面改造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人类精神的本质,而人类精神或者说人的类精神是历史地生成的,在人类文明的萌芽相对隔绝、单独发展的时期,人类精神体现在不同民族文化具体形态中的共性,而在人类文化多元形态在现代化的潮流中相互交流之际,人文精神体现在各异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制衡中,是各民族文化精神个性的整合。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建构,应在各异的民族文化精神中提炼体现当代人类精神、世界精神、时代精神的本质的“人文精神”,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支柱和凝聚核心。
3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的互补与发展
3.1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汲取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华
社会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强调伦理道德、倡导中庸平和的传统人文精神的主宰下,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得以维持,却抑制了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活力,造成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社会发展停滞,国家实力削弱,外强中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落后挨打的重要内因,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障碍。[6]中国的现代化是外源后发型的现代化,既需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物质生产的科技含量,也需要汲取全人类人文精神的精华,这其中,自然包括缘起于轴心时代的奥林匹克精神。
弘扬进取精神,激发创新潜能;鼓励参与竞争,倡导团队合作;强化规则意识,坚定公平信念,是对奥林匹克精神中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的时代解读。如果能将这些林匹克精神的精华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外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行为,无疑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时代契合的文化结晶。
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人文教化作用及其无与伦比的受关注程度,决定了奥林匹克精神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理应汲取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也迎合了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需求。
3.2 “人文奥运”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贡献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个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然而,在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冲击下,兴奋剂、赛场暴力及贿赂裁判等悖离奥林匹克精神的现象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忧思。商业化曾经化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危机,但过度的商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也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迷失。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就是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显现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使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文化素质都得以提升,尊重人、锻炼人、教育人、熏陶人,以求得人的自我完善;其次,人文奥运是文化奥运,就是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显现出来,寓奥林匹克运动于多样的文化形式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通过奥运与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充分融合,使奥运会的全过程及其每一个方面都体现出高雅的文化追求,并努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第三,人文奥运同时又是文明奥运,就是要通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引导人们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礼仪和文明风尚。[7]基于中国人文精神,结合时代特征的“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无疑是奥林匹克精神在21世纪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 结束语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相得益彰,两者借北京奥运会的全面契合必将迸发出时代的火花。一方面,应该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汲取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映社会前进方向的、引领文化进步潮流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应以和平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取向,体现出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与和谐取向等时代特征。另一方面,要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全世界更广泛地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及在这一漫长过程中生成和衍化的灿烂文化,将中国人文精神渗入奥林匹克运动之中,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5-37.
[2] [7]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4,154.
[3] 赵良行.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17-123.
[4] 郑奋明.现代化与国民素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