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24 02: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
你只要有一件事对你所爱的人保守秘密,你不久就会无所顾忌地把什么事物都对他保守秘密。
旷达的人长寿。
疾病有成千上万种,但健康只有一种。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
身体是你终身必须携带的行李,行李超重越多,旅程越短。
人生的三大支柱就是健康、家庭和事业!
篇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勤勉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钱包丰富。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篇3
健康处方一:管住自己的“口”
闫妮拍完《健康快车》这个情景喜剧后,成了半个健康专家。因为她在剧中饰演一个护士,一些健康知识就被她当台词背熟了,而且那个剧中的台词量还相当大!拍摄《健康快车》给闫妮最大的感触是“病从口入”,所以她说要想少得病,就得管住自己的口,不乱吃,要吃就吃纯天然纯绿色的。绿色的观点在闫妮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她说自己采购时要选绿色食品,吃的时候要选绿色食品,而且不仅要求内容要绿色,外表最好也是绿色的。
管住自己的口,闫妮说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她从“病从口入”引申到“烦从口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而要心理健康也要管住自己的口!她说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觉得有什么烦恼,有什么痛苦,只要一股脑儿倒出来就轻松了,甚至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倾吐。其实她发现,每当她拍戏累得看满大街的房子不是房子、树也不是树,满腹的牢骚逮谁跟谁说时,发泄完了再看大街,房子更不是房子,树更不是树,一句话,更烦!于是她总结:说出你的烦恼,只会把一点不快变成一堆不快。当你絮絮叨叨给别人述说你的“不幸”的时候,实际上你是在放大自己的不快,你越是说得多越是觉得自己真的不幸.可能就会把原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给强化了。
所以闫妮提倡想把“垃圾”倒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忍一忍,事后可能会庆幸,坏心情既没有“污染”别人,也留住了自己的隐私。在闫妮看来,自己对自己的危机干预才是最有效的。就像得胃病,吐出去不见得痊愈,自己能够正常消化才算健康。
健康处方二:让自己真的傻
《武林外传》火了,闫妮演完这部情景喜剧后,得出的另一个与健康沾边的结论就是“傻”真好,“傻人有傻福”,“傻人最健康”!给观众带来乐子的喜剧角色,看上去似乎都很傻,可就是这傻乎乎的劲,却是制造健康的最佳元素,因为健康来自快乐,而幽默制造快乐!
只要不拍戏,闫妮一天到晚就让自己傻乎乎地想高兴的事,挖空心思地想高兴的事,就是半小时后有一顿兰州拉面等着她,她也能高兴三十分钟。做为演员,她想不起来自己拍的第一部戏是什么,自己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什么……和那些对自己的第一桶金念念不忘大书特书的人相比,她确实傻得可以。所以,顶着一头睡得左右支棱的头发就出来见人,穿着睡衣就捧着饭盒进了餐厅等等,对闫妮来说都是平常事。弄得她给人的感觉成了个一天到晚都能“哈哈哈哈”的傻女子。不过,闫妮倒觉得这没什么,反倒觉得“傻”是自己的健康资本。
闫妮记得自己刚开始演戏的时候,整场戏她的任务是说完仅有的两句台词就倒地牺牲了,可就这么一段戏份,她也是认认真真地揣摩,认认真真地“牺牲”,然后没心没肺地“嘻嘻哈哈”,看不出一点计较。结果,她一路演到了女主角。她说这要归功于自己的“傻”、自己的不计较。
闫妮平时最爱做的傻事是用“三换”来换好心情,换衣服、换脸、换发型。然后当她目标不明确地穿梭子商场、美容院,傻乎乎毫无主见地让别人装扮自己,看到自己有时候不惜把自己打扮得怪里怪气时,她心情会快活不少,而且压力也不知不觉跑光了。
健康处方三:强迫自己“规律”
都说毫无规律是一种简单,没有规矩不要约束,但在闫妮看来.真正的简单却是一种“规律”,按部就班反而简单了。而且有些规律是必须遵循的,不能老是跟规律拧着干,那样身体不能“遵循自然”可能要咽下自己种的苦果,所以她经常“强迫”自己规律起来。
篇4
姜永燕(1989-),女,四川雅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研究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幽默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所关注。因此,正确地理解并善于欣赏幽默、适宜地表达并乐于创造幽默,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中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成才,更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但是,在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的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惑与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幽默风格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对中学生完善自我人格、准确定位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幽默风格;中学生;心理健康
什么是幽默风格,这个问题难倒了古往今来众多哲学家思想家。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发现,幽默在其风格上表现为多维的。一部分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有益,而也有一部分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并无益处。探讨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幽默风格及研究现状
(一)幽默风格的概述。幽默风格分为嘲贬型幽默、娱弄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和亲和型幽默四个维度,它源于对幽默的分解,不同的幽默风格也有其不同的意义。亲和型幽默主要是指对待事物或事件的态度或接受能力,能够以一种较为平和或轻缓的方式面对生活。自强型幽默是指对待生活一种坚韧的态度,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娱弄型幽默是指一种玩笑的态度,喜欢取笑或玩弄他人而并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达到自身乐趣为主。嘲贬型幽默是指嘲讽或贬低他人的情感态度,是一种较为恶意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幽默风格的研究现状。当前对于幽默风格的探讨国外主要有Nezu所提出的压力缓冲理论,认为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如果能够拥有一定的幽默感,则会产生相应的调节作用。在国内,主要就是岳晓东、陈国海等学者对于幽默的探讨及验证,认为不同的幽默风格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幽默风格对人有利,而有的幽默风格对人确有害。这也就需要人们正确的面对幽默,正确的对待不同幽默风格,善于把幽默风格中的利弊与生活相协调。当然,对于幽默风格的研究并非仅局限于心理相关的研究,在李玉明《论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及其演变》中,也通过对小说人物语言等不同方面进行幽默风格分析来进一步深化研究。[1]因此,我们也会发现对于幽默风格的探索是一种多角度、多种思维方式产生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人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加强对幽默风格的不断深化与研究。
二、心理健康及研究现状
(一)心理健康的概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创新,人们对于自身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从而意识到一个人真正的健康并非只是身体而已,只有身体与心理的双向健康才叫健康,而心理健康恰恰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机能。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就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做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二)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现代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已在世界众多范围内得到重视与发展。纵观国内外,也有众多的学者加强了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如于小盼在《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中表明家长的性别、文化程度及一些外部环境或媒介物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3]张丽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的关系》中发现初中生个体韧性差异及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关系。[4]孟勇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也谈出应对方式对两者间的中介作用。[5]从不同的学者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所进行的研究,我们也会发现心理健康对我们生活所产生的的重要影响作用,对我们社会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三、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一)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的概述。对于幽默风格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不管是在国内或者国外都有众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关注。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研究成果,比如对幽默风格的不同分类,不同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的论证,幽默并非像我们平时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拥有就是好的,或者更加错误的认为越多越好。
(二)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对于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还是有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能够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从最初我国学者陈国海教授在对不同幽默风格类型进行探讨时似乎也就预言着它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这也需要更多人对其进行实际的论证。而郝霞在2008年所发表的《大学生幽默风格、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内蒙古与香港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大学生不同的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有相应的影响作用。[6]戴玉磊在2010也发表了《大学生幽默风格及其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在文中也明确指出大学生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对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在研究中也表明不同的幽默风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7]
幽默感作为一种有效的情绪无时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而不同的幽默风格也也不同的形式对我们产生影响作用。了解并研究不同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有效调节心理状态,加强对中学生的研究,主要也是基于本年龄段的特殊性与有效性,可以更好的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学生身心健康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玉明.论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及其演变[I].青岛大学,2011(03):2-3
[2]黄希庭.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及模式,1996(03):21-25
[3]于小盼.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G].西南大学,2011(03):2-4
[4]张丽.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学业水平的关系[G].山东师范大学,2012(03):3-5
[5]孟勇.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R].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2011(05):68-72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改革创新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大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学生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现代研究表明,大一大二是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高峰期,在大四时期,随着毕业、考研和就业的到来,其心理健康问题又会迎来新一拨的高峰,且大多数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卑心理、人际障碍、学业压力等[1]。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而是选择逃避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其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值得被大范围推广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可以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的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2]。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首先,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为兼职老师,未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其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其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形式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实际的帮助,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信心不足,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不强。其三,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会觉得难以启齿而选择逃避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切实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一支专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重大措施之一。老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轨迹,因此,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老师的师德教育工作,积极组织老师培训进修,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组织老师之间相互探讨学习。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组织相关老师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讲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专业老师之外,其他各科老师和辅导员也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尊重学生个人隐私,与学生建立自由平等、理解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独立的人格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切实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适时引入心理健康案例,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避免了学生只知理论而忽略实际状况的弊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并无过多差异,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也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不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充分结合,启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度思考,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想法,老师做最后的点评工作。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充分认识是非对错,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抗压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解压方式,理性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考验,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勇于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4]。
(三)加强高校校风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上,还应充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点滴中。由于社交软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许多人都愿意在社交软件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各大高校可充分利用学生社交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入社交平台;在公告栏、教室食堂、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场所设置醒目标语;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知识竞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是非观念。某高校在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运用社交软件,切实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校在校园论坛上设置了在线心理咨询这一功能,负责心理健康咨询的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思想政治老师和心理健康咨询师,学生们在虚拟场所中,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拘谨,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倾诉自己的心理障碍,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疏通开导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该校还定期发表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开展心理健康宣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更为开放自由,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切实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惑烦恼,使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是非观念。
五、结语
篇6
高中毕业,王磊开始了创业之路。开过副食店、音像店,养过蜗牛、长毛兔,做过白酒、饮料,都于失败而告终。还欠了十几万的债。但王磊是个不服输的人。2007年,他了戒烟产品。原以为烟民都会来买,后来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抽烟,对戒烟产品只是问问而已,真正购买的不多。人们在交际应酬中离不开香烟,能下定决心彻底戒烟的人很少。他在报纸和电视做了大量宣传,卖了部分产品还不够广告费。当他一筹莫展时,一个在日本打工的朋友回来看他,王磊发现朋友在香烟上套一个金属嘴,就很好奇,朋友说,这是过滤焦油尼古丁的,他烟瘾大戒不了,就加上烟嘴再抽烟。以前经常咳嗽、嗓子干、上火、牙黄,用了烟嘴这些症状都消失了。朋友说,在日本80%烟民都用烟嘴抽烟。朋友走后,王磊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他预感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中国有13亿人30%人抽烟,市场潜力很大。后经四处打听,找到国内一个烟嘴厂家做了襄阳市。他每天骑电动车带上货,跑遍了襄阳的大街小巷、各乡镇烟酒副食店、超市、药店,他先铺货后结账,很多店都乐意经销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磊干了一年赚了十几万,还清了所有的欠债。2008年他又做了武汉。凭着他的勤奋踏实、诚信经营,到2011年他在武汉买了房,还买了六辆轿车配给业务员。2011年底王磊注册了“雅哥”商标,他要打造自己的烟嘴品牌,以最好的产品质量回馈烟民,以最优的售后服务帮助烟酒副食店、超市、药店赚抽烟人的钱。
王磊成功了,他愿把多年总结的销售实战经验与有缘人分享,帮助更多小本创业者改变人生命运。目前,雅哥已研发出一次性烟嘴、金属烟嘴系列产品,市场售价从5元至100多元不等。产品采用食品级材料精制而成,全国统一售价,严格区域保护,现诚招空白县市商,常年举办商培训班,每县市一人。商要求:1.年龄性别不限;2.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3.人品好,勤奋务实,忠诚可靠;4.有3000元以上投资能力,会骑电动车;5.没有其他工作牵挂,能全身心投入,负责当地烟酒店、超市、药店等终端客户开发与维护。无需经验,只需克隆成功模式。面授培训费1800元包食宿,学期5一10天,学习结束赠送2000元产品回家试销。确保商月收入1-5万元,机不可失。
武汉好哥商贸(烟具)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北路77号东方时空大厦2003室
联系人:王磊
篇7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双构念假设;心理健康风格
中图分类号:R749.04,R395.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6-0473-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6.020
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且让众人都能接受 [1]。对心理健康有三种阐释:早期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第二种阐释则揭示了心理健康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罗杰斯的“机能充分发挥”,以及Keyes的心理繁盛(Flourishing)[2] 等;第三种阐释把心理健康看成不仅没有精神障碍,并且处于个体功能的完善状态,如认为是心理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良好状态 [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精神疾病,而且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富有成效的工作,能够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对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估存在两方面的批评:(1)以心理障碍评估代替心理健康的评估。国内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即以症状筛查为主。有研究对我国1979-2006年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使用频度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频度最高的量表为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4]。开发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也侧重症状筛查。国外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不是一个单维双极结构,而是单维的另一个连续体,消除心理障碍未必能够达到心理健康[1-2]。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思潮也为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5]。积极心理学主张将注意力转向对人性积极方面的研究[6]。(2)如何测量评估心理健康,几十年来进展极其缓慢。有人用主观幸福感之类的量表来评估心理健康,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幸福感肯定不是心理健康的全部[7]。另有人尝试用12道题来评估心理健康,肯定也难评估到全部的心理健康[8]。但是许明智等确定积极心理健康包括快乐、安宁、自信、信任、友好、健康感和自我控制因子,取得了有益的经验[9]。
中国人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有着丰富的生存经验与生活哲学,关于心理健康有着足够的体验与认识,中国文化中儒、道、释各种思想学说更含有丰富的关于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内容,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将首先悬搁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理论等争议,通过扎根研究,采用常人方法论的研究路线,从普通受试的第一手资料发展理论框架,然后再遵循心理测量学的方法与原则编制问卷,探讨心理健康的理论建构、测量及其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研究协作关系,在江苏、辽宁、山东、浙江、上海抽取2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由这些高校的教师与研究生在抽取的班级施测,邮寄发放问卷205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7份。通过问卷中设置的一致性、矛盾、社会赞许等指数废除一些问卷,最后有效样本1668人。其中重点本科院校如南京大学等4所共635人,普通院校如辽宁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13所共744人,专科院校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共288人,缺失1人;本科1296人,专科372人;大一784人,大二616人,大三166人,大四99人,缺失3人;男652人,女1016人;年龄18~26岁,平均20.74岁。
1.2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ental Healthy Style Questionnaire,MHSQ)的编制
通过扎根研究(grounded research)发展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与理论框架。扎根研究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Glaser & Strauss)在一所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研究,国外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该方法强调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10-11]。
原始资料的收集(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图片投射测验等收集对心理健康的朴素看法与观念:(1)开放式问卷调查。在公司、学校、政府机关方便抽取被试347人,其中健康受试322人(年龄25~60岁,受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博士,职业为公司职员、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患者25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0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和5名精神疾病康复期患者)。开放式问卷有4个题目(如:“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一个你所认识的心理健康的人,列举他或她的特点,愈多愈好。”),让受试使用纸笔作答,时间不限。(2)个案访谈。对10名被不同院系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之后,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记录。(3)图片投射测验。对21名被不同院系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进行图片投射测验。呈现三张图片,其中第一张是健康人的照片,第二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片,第三张来自经典的主体统觉测验的图片。请受试根据这三张图片编出三个不同的故事。指导语:“下面的图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心理健康的人,另一种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两种人有两种不同的命运。请你根据图中的人物,说出关于两种人不同命运的故事来。”受试共编制故事51个。
将获得的资料通过扎根研究三级编码技术[10-11]分析、比较、概括,发展出7个核心概念,即融洽、达观、快活、勤勉、坚韧、明智、守恒。这7个概念完全来源于非专家的“常人”受试,构成中国普通百姓关于心理健康的朴素理论,称之为“心理健康风格”,涉及健康的适应状态、生活方式、处世态度和人格特质等。据此编制出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共343项,包含融洽、达观、快活、勤勉、坚韧、明智、守恒7个分量表。
1.3工具
使用Beck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1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13]、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14]检验区分效度。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15]评估心理障碍,探讨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5和Amos4.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包括因素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建模的计算。
2 结 果
2.1心理健康风格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2.1.1项目分析
在某校不同院系按班级整群抽取232名大学生预试样本,按总分高低各取27%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删除鉴别力不高的5题,保留338题。
2.1.2 因素分析
将1668份问卷随机分成两部分,劈半抽取其中的834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先对全部题目做一阶因素分析,抽取56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61.92%。再分别对分量表做一阶因素分析,各抽取3~9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1.4%~58.7%。对7个分量表做二阶因素分析,共抽取出一个因子,命名为心理健康风格,解释总变异的71.1%。删除了因素分析负荷低,以及多个因素有较高负荷的69个项目,最后保留269题。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另一半834个样本,7个分量表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均可接受(表1)。再做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存在一个高阶因素即心理健康风格,其因素负荷分别为:坚韧0.96,勤勉0.83,达观0.80,守恒0.74,融洽、明智、快活0.73;模型χ2为3.71,df为4,P值0.45;χ2/df为0.93,规范拟合指数NFI为1,RFI为1,IFI为1,比较拟合指数CFI为1,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为0.000。平均因素抽取量0.63,组合信度为0.93。
2.1.3信度
7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从最低0.87到最高0.95,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8。另取某校心理系34名大学生检验重测信度,相隔15天r值最低0.77,最高0.93,总量表0.93(表2)。
2.1.4效度
在总样本中,对其中两个班的83名大学生分阶段施测MHSQ和BDI、STAI、MMPI,以检验其区分效度。结果表明:MHSQ与MMPI的疑病、抑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分量表和BDI、STAI呈负相关(表3)。
2.2心理健康风格的理论假设
两种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MHSQ的7个分量表测量到一个因素:即心理健康风格。且这种心理健康风格与临床症状及人格特质均呈负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风格,本文提出两个假设:(1)高阶因子假设。如果心理健康风格与临床症状都隶属于一个高阶因子,则其中一个因子为积极的方面即健康,另一因子为消极的方面即症状。(2)双构念的协变关系假设。心理健康风格与临床症状是两个不同构念,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协变关系。
为验证以上假设,对1668人同时施测MHSQ和SCL-90,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阶因子模型无法建立,即心理健康风格与心理障碍不存在高阶公共因子。协变关系模型拟合则可以接受(χ2=535.78,df=79,NFI=0.98,RFI=0.97,IFI=0.98,TLI=0.97,CFI=0.98,RMSEA=0.06),心理健康风格与心理障碍(SCL-90各分量表的潜变量)之间Φ系数为-0.36。
3 讨 论
本文编制的《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共269题,有7个分量表。7个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0.87~0.95,总量表0.98;重测信度0.77~0.93,总量表0.93。7个分量表一阶探索性因素分析各抽取3~9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1.4%~58.7%;二阶因素分析抽取出一个因子,解释总变异的71.1%,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良好,平均因素抽取量0.63,组合信度为0.93,基本证实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区分效度良好,与MMPI的疑病、抑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分量表和BDI、STAI呈统计学意义负相关。提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用其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MHSQ 的7个分量表广泛涉及适应状态、生活方式、处世态度和人格特质等,可以较全面地评估心理健康,并富有中国文化底蕴。(1)融洽分量表:评估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宽容、亲和、真诚等可以滋润人际关系的特质。中国人认为心理健康必须有融洽的人缘。重视人际关系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2)达观分量表:评估心理健康者应当具有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包括豁达、开朗、平常心、知足等。从老庄倡导的豁达超脱、齐物出世到历代知识分子的“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乃至百姓的“知足常乐”,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秉承的睿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3)快活分量表:评估中国人特有的心境、体验和活力,包括追求快乐、体验激情、希望能吃能睡身体好等内容。(4)勤勉分量表:评估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种生活工作态度,也是儒家恪守的生活准则,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传统美德。包括进取、认真、勤奋等内容。(5)坚韧分量表:评估中国人的应对风格。包括坚毅、理智、勇敢、自信等。(6)明智分量表:评估中国人所重视的智慧。中国古代各家历来重视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为聪明、有能力和有知识。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智慧、有能力,乐于学习,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的。(7)守恒分量表:评估中国文化一向重视的修养,表现为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有广泛积极的兴趣,坚持运动和亲近自然。从《黄帝内经》到中医学,及至民间流传的养生之道,都非常重视这种修养。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这种修养。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类似认知风格、应对风格那样的“风格”,一种生命的风格,既是一种良好、完善的适应状态[3],也是一种健康的人格特质,更是良好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心理健康风格可定义为适宜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适应状态、健全的人格特质等的综合表现或整合水平。
Keyes质疑了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当作一个连续体的两极的观点,并证实了双构念假设[1-2]。 本研究也证实了双构念假设:即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不隶属于一个高阶因子,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构念,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协变关系。提示,使用评估心理障碍的量表来评估心理健康是不合适的。
参考文献
[1]Keyes CLM.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J]. Am Psychol,2007,62(2):95-108.
[2]Keyes CLM.Mental Illness and/or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ng Axioms of the Complete State Model of Health[J]. 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5,73(3):539-548.
[3]Robitschek C,Keyes CLM.Keyes' s Model of Mental Health with Personal Growth Initiative as a Parsimonious Predictor[J]. J Counsel Psychol,2007,56(2):321-329.
[4]李坚.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使用频度分析与思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9-123.
[5]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 Psychol,2001,56:216-217.
[6]Dahlsgaard K,Petersonb C,Seligmana MEP. Shared Virtue:The Convergence of Valued Human Strengths Across Culture and History[J]. Rev Gen Psychol,2005,9:203-213.
[7]Keyes CLM,Shmotkin D,Ryff CD.Optimizing Well-Being:The Empirical Encounter of Two Traditions[J]. J Pers Soc Psychol,2002,82(6):1007-1022.
[8]Hu YJ,Brown SS,Twigg L,et alCan the 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be used to measure positive mental health?[J]. Psychol Med,2007,37:1005-1013.
[9]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11-115.
[10]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58-63.
[11]Strauss A,Corbin,J.Basic of Qualitation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 techniques[M]. Thous &s Oaks,CA:Sage,1990.
[12]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13]刘平.Beck抑郁问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1-194.
[14]宋维真.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使用手册指导书[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89.
篇8
方法:随机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共60例,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比全组患者个性化教育前后的饮食运动、用药、检查依从性,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结果:
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用药依从度高45例,可15例,差0例,饮食运动依从度高41例、可17例、差2例,检查依从度高46例、可14例、差0例,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各项依从度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
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用药、饮食、运动、检查依从度,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综合效果显著,可行度高。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个性化健康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1-02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还可引发感染及多项功能病变,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糖尿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患者在日常饮食、运动、作息、用药、检查及治疗方面全身心投入与配合,因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于两个街道14个居委会,下面设立4个服务站,管理总人数42249人,60岁以上5092人,对其中的6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了个性化健康教育,综合效果显著。现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糖尿病患者共60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58.9±3.4)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1.4±0.3)年;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6例,中学34例,小学及以下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相关标准,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后遗症、严重精神病。
1.2方法。
1.2.1个性化健康教育之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辅导。向所有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册,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座谈会与交流会,设立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栏,鼓励糖尿病患者积极学习相关健康知识。
1.2.2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向确立。通过问卷、谈话、调查资料等多种途径调查并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既往病史、饮食、运动、作息、烟酒、用药、体征、体检、治疗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根据具体调查及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施:①个性化基础健康教育。针对性、分层次展开个性化的糖尿病基础健康知识辅导,详细、具体地告知患者糖尿病的起因、与环境及患者身体素质的关系、影响病情发展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治疗及护理原理及方案、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饮食及运动作息控制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病情恶化或产生并发症的处理方式、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使用方式、体检的重要性及主要体检项目等等[2];②饮食、运动、作息健康教育。结合患者之前的饮食、运动及作息习惯,有侧重点地指导患者纠正错误的饮食、运动及作息习惯;③用药及体检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规范用药,鼓励其适当控制药量,以避免大量药物摄入对身体形成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定期检查,了解病情以便更好地康复治疗[3]。
篇9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青少年,发展。
分类号 B848.9
1引言
在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不一致,应用的研究工具也不尽相同。我国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认为“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和基本的心理特质和身体特点的整合,这些心理特质和身体特点的整合影响或决定着个体对于各种内外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和适应水平。”[1,2,3]这一概念为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奠定了理论基础。
应对风格作为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在各种应激情境中都可能会表现出来的、带有个人特点的应对方式的组合形式。一个人的应对风格是其人格特征在应对活动中的表现,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理应激和健康的联系中,有一个重要的调节(或中介)变量,这就是应对方式。面对同样的应激源,不同个体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后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的人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方式[4]。因此,关于应对方式的调节或中介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各个领域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的问题[5,6]。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青少年应对风格的一般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证性资料,并进而丰富和发展心理健康素质理论,本文以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2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不同行政区域所属的23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51399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以同时满足年级、性别、专业、家庭来源、家庭收入、学校性质等15个背景变量为标准进行严格筛选,获得有效样本44063(有效率85.70%)例。其中男性21245(48.20%)人,女性22818(51.80%)人;来自城市20569(46.70%)人,农村23494(53.30%)人;重点学校15737(35.70%)人,一般学校28326(64.30%)人;独生子女19626(44.50%)人,非独生子女24437(55.50%)人。平均年龄为15.39±2.74岁。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梁宝勇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分为7个理论维度。这7个维度及其含义是:
(1)针对情境的行为应对策略(行为―情境策略):该维度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在应激条件下越可能采取实际的、针对问题情境的行动,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或者暂时脱离问题情境。
(2)针对情境的认知应对策略(认知―情境策略):该维度得分高,说明受测者在应激条件下倾向于采取认知策略来处理问题情境。
(3)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行为―生理策略):该维度表示采用体力活动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生理(身体)反应的努力。得分高,意味着受测者习惯于通过身体活动来减轻压力。
(4)针对情绪的行为表达策略(行为―表达策略):该维度得分高意味着受测者较多地采用各种情绪宣泄和压制等行为方式处理情绪困扰。
(5)针对情绪的认知表达策略(认知―表达策略):该维度得分高意味着受测者经常采用诅咒和祈祷的方式处理情绪痛苦。
(6)针对情绪的防御机制(防御策略):该维度由4种较成熟的防御机制组成,是个体处理心理应激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7)混合的策略:该维度所包含的应对方式既可以服务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被用来减轻由应激所引起的情绪困扰。
该量表各维度及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都在0.8左右。结构效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应对风格分量表各个维度大多呈中低程度的相关。各个维度同分量表总分间的相关在0.379~0.644之间,而且均高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这说明,本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以国内研究者肖计划编制的用来评估青少年应对方式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做效标,《青少年应对风格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两个量表的相近维度间大多存在中度的显著相关。
2.3数据的统计处理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应对风格的整体情况
对参加调查的44063名被试的有效数据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结果(图1)显示青少年在应对风格量表上得分的平均数为2.70,标准差为0.31,数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形态。
分析数据在两个标准差以外的被试人数发现,有687名青少年得分低于2.08(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1.6%;有1736名青少年得分高于3.32(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3.9%,结果见表2。
青少年应对风格各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3.2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年级发展特点
3.2.1不同年级青少年行为―情境维度的发展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行为―情境维度上的特点,见表4。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行为―情境维度上差异显著,F(7,44055)=28.77,p
3.2.2不同年级青少年认知―情境维度的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认知―情境维度上的特点,见表5。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认知―情境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7,44055)=79.08,p
3.2.3不同年级青少年行为―生理维度的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行为―生理维度上的特点,见表6。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行为―生理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F(7,44055)=30.30,p
3.2.4不同年级青少年行为―表达维度的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行为―表达维度的特点,见表7。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行为-表达维度的分数差异显著,F(7,44055)=34.43,p
3.2.5不同年级青少年认知―表达维度的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认知―表达维度上的特点,见表8。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认知―表达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7,44055)=9.61,p
3.2.6不同年级青少年防御策略维度的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防御策略维度上的特点,见表9。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防御策略维度上差异显著,F(7,44055)=13.71,p
3.2.7各年级青少年混合策略维度的特点
不同年级青少年在混合策略维度上的特点,见表10。
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在混合策略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F(7,44055)=16.25,p
4讨论
在对44063名青少年应对风格的频数分析中发现,有687名青少年得分低于2.08(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1.6%;有1736名青少年得分高于3.32(M+2SD),占调查总人数的3.9%。
我国青少年在应对风格量表的行为―生理、行为―表达、认知―表达、防御策略和混合策略维度上表现为从小学五年级逐渐上升至初二年级,之后不断下降,高二时达最低,高三年级回升,到大学又有所回落。
分析其中的原因,初二是个转折点,在这之前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虽已有相当的发展,但基本上属于经验型,理论思维发展尚差。在遇到应激事件时,还不能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比较活泼好动,更容易通过一些身体的活动来减轻压力。初二以后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起来。这时,青年开始能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提出论证。他们力求对各种经验材料作出理论的、规律性的说明,用理论作指导来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减轻压力呈下降趋势。但是到了高三年级学生通过活动来减轻压力的趋势又有所上升,这可能与高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有关,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所以这阶段他们更倾向于简单地用身体的活动来应对所面临的应激事件。
从初一到高二年级采用各种情绪宣泄和压制等方式处理情绪困扰趋势逐渐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中学生的情绪表现中,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随着中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他们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了解了不同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事实。因此,他们的情绪表达已不是很外露,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中学生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中学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9]。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采用各种情绪宣泄和压制等方式处理情绪困扰趋势逐渐下降。高三年级由于学习任务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就削弱了,所以较之于高二年级,他们更多地用情绪宣泄来解决所面临的应激事件。
从初三年级开始到高二年级运用防御策略逐渐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可以多方面地选择其他的应对策略,因而较少选择防御策略来解决应激事件。
我国青少年行为―情境和认知―情境维度的年级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阶段得分高于高中和大学阶段,从初中阶段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到高二年级之后回升,在大学阶段呈较快上升趋势。这两个维度所包含的应对方式均属于Lazarus和Folkman的应对分类体系中的“注重于问题”的应对方式,在应对研究文献中通常被看作是“适应的”或成熟的应对方式[10]。小学和初中阶段较高的得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已经发展形成这些较成熟的应对方式,恰恰相反,这个结果说明他们还没有学会针对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方法,他们尚处于积极尝试、探索和学习阶段。伴随着对应激问题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成熟,到高中阶段,他们逐渐减少或放弃那些对问题解决无效的应对尝试,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到大学阶段,他们越来越多地尝试面对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认知和行为应对策略和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
5结论
我国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年级发展特点,在行为―生理策略、行为―表达策略、认知―表达策略、防御策略维度和混合策略维度中,我国青少年的年级发展趋势表现为从小学五年级逐渐上升至初二年级,之后不断下降,高二时达最低,高三年级回升,到大学又有所回落。在认知―情境策略上和行为―情境策略有着相似的年级发展趋势表现为小学五年级、初中阶段逐渐下降,高二年级之后回升。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 马惠霞. 论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67~571
2 张大均, 冯正直.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82~585
3 梁宝勇.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77~581
4 梁宝勇. 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5 Somerfield M R, McCrae R R. Stress and coping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6): 620~625
6 梁宝勇. 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 心理学报, 2002, 34(6): 643~650
7 梁宝勇, 郭良才, 刘畅等.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7(3): 188~190
8 梁宝勇.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3): 161~167
9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10 李士保, 席波, 付茂笋等. 城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5): 398~400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A STUDY OF COPING STYLE
Hao Zhihong, Liang Baoyong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
篇10
关键词:职业人格;健康职业人格;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87-2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苏北某市职业学校一、二年级部分学生,共1000名,其中:一年级508人、二年级492人。1000名学生中男生526人、女生474人,涉及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维修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建筑、数控技术、财会、烹饪与旅游管理等专业。
本调查采用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96份,其中有效问卷974份。此外,访谈作为本调查的辅助方法。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职业观方面表
从表1可以看出,约5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抱无所谓态度,只有约25%的同学很喜欢本专业并愿意在将来从事所对应职业,约25%明确表示不喜欢该专业并不愿意在将来从事这一对应职业。
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约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很了解,约60%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比较了解,约30%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不了解。
2.职业性格方面表3:心理测试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的职业意向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方向比较符合,约10%左右很符合,约30—40%不符合。
3.创新意识方面
约80%的学生没有创新意识,不懂什么是创新;约15%的学生对创新有一点了解,只有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创新意识。
4.社会能力方面
从调查可以看出,只有18.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能找到工作感到很有信心,63.5%的学生是有些信心,17.7%的学生是毫无信心。在选择职业时,36.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竞争实力,适应性强。60.6%的学生认为自己实力平平、缺乏竞争优势。只有3.1%认为自我竞争力严重不足。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是有坚强的意志、心理素质好、能吃苦耐劳,劣势是社交能力弱、缺乏创新能力、口才和成绩不好,分别占51.3%、47.7%、43.5%、40.9%、37.3%、34.2%。
调查还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对职业及其能力的了解很模糊,只有约15%的学生对职业及其能力很了解。但是,约5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思想品德、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约4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21.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健康职业人格的对策
1.以课堂教学为渠道,培养健康职业人格
在德育课、实训课和文化课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明确培养健康职业人格的重要意义,理解并掌握健康职业人格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领悟体验健康职业人格,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培养健康职业人格
通过开展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来规范管理学生。如培养文明礼仪的“文明行为周周练”活动,培养健康职业人格的系列主题班会,激发职业动力的职业兴趣培养活动,完善职业人格的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技能展示节”、激发青春活力的“体育节”、陶冶情操的“艺术节”,培养讲卫生习惯的“文明宿舍”和“先进班级”评比活动等。“一月一主题,周周有项目”已成为规范管理学生的一大特色。
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培养健康职业人格
在各级各类社团活动中渗透“健康职业人格”内容,学生从中获得参与乐趣,开发心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第一,培养气质修养的锻炼活动。书法、征文、演讲比赛、“红五月”唱响革命歌曲活动、“金秋”歌会、“春之声”大型联欢会、具有挑战性的户外拓展活动等,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信、乐观、坚韧、友善的气质,培养了他们的个性特长。第二,培养爱心文明的实践活动。“心连心”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心慈善捐赠活动、网络爱心大使和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帮助学生养成了爱心慈善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认识到慈善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第三,培养团队合作的技能展示活动。举办“技能节”,开展学生技能大比武、大练兵活动,校外街头烹饪技能展示、义务维修家电、电动自行车等,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看到自己进步,感受团队力量,进一步增强自信、养成乐于与人合作的职业素养。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培养健康职业人格
学生在校园特色文化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职业人格教育。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建设,着力培养中职生健康职业人格。把培养“合格职业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以培养“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四好”人才为目标,凸显出“尚德强能,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职业人格教育模式,呈现出积极向上、和谐健康、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5.以顶岗实习为平台,培养健康职业人格
学生借助顶岗实习这一平台,强化技能,践行健康职业人格理论。学校选聘优秀教师组建团队,到企业跟踪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很快就产生了积极的职业认同感,迅速成为一名准员工;他们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目前,2009级1000余名顶岗实习学生无一人离岗,非常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