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励志格言范文
时间:2023-04-06 23: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励志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组织学习能力 个人学习能力 组织学习效果 组织学习效率
一、引言
学习能力对一个组织的持续创新能力、长期绩效以及组织运转效率都至关重要,近年来,两个层面的转化关系成为了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唐建生(2005)建立了知识发酵模型来研究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陈国权(2009)、张兆芹在管理者层面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已有研究在个人学习能力转化为组织学习能力的机制方面仍然缺乏,主要不足有:一是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中介变量不明晰;二是个人学习能力生成组织学习能力的结构不明确;三是相关实证研究缺乏。本研究主要针对上述三点不足,从已有研究出发,构建个人学习能力生成组织学习能力结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回顾
(一)个人学习和个人学习能力定义
个人学习的概念最初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主要关注个体认知能力。Peter(2010)认为个人学习是通过人的思维将外界发生的事情转化为抽象的概念并加以应用的过程;Argyris(1977)认为个人学习包括获取和记忆两个过程;从学者对个人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出,个人学习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获取,二是对所获取知识的应用,因此本研究认为个人学习可被定义为:个人学习指个人不断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过程。相应的个人学习能力是:个人不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组织学习和组织学习能力定义
根据定义的视角差异,组织学习定义可分为“过程视角”和“结果视角”两大类。尽管定义角度不一样,两种定义核心都是“组织发生了某些改变”( Linda Argote,2011),本研究将这些“改变”归结为两类,一类是组织学习效果(包括组织绩效、行为、知识等方面,结果视角多属此类),另一类是组织学习效率(包括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效率、扩散效率等方面,过程视角多属此类)。因此本研究将组织学习定义为:组织学习是基于组织的经验、知识而使组织学习效果或效率发生改变的过程。相应组织学习能力的定义是:组织学习能力是基于组织经验、知识而使组织学习效果或效率发生改变的能力。
(三)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关系研究
有关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均证实了个人学习能力可以转化为组织学习能力,但个人学习能力生成组织学习能力的结构还不明晰。本研究即针对以上不足,选取合适的中介变量,建立个人学习能力转化为组织学习能力的结构模型,并通过实证进行研究。
三、基本假设与指标测度
(一)基本假设
组织通过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可以将团队成员个人的特长有效整合,产生大于单个成员简单加和的能力,即形成超越个人层面的组织层面的能力。根据目标管理(MBO)理论,个人达到组织目标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即个人学习能力越容易转化为组织学习能力。因而,本研究有以下假设:
假设1:组织中的团队合作在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2:组织任务和目标的明确性在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指标测度
1、个人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
在个人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同个体之间会体现出效率和效果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大小不同造成的。因此,本研究将个人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分为两个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指标
根据本研究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定义“组织学习能力是基于组织经验、知识而使组织学习效果或效率发生改变的能力”,一个组织学习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该组织的组织学习效率和效果来反映。
四、研究设计
(一)测量问卷系统
根据本研究对个人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以及中介变量的定义和测度指标,结合陈国权(2009)、吴价宝(2003)等学者关于组织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学习能力相关测量量表,本研究设计出测量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任务—目标明确性、团队合作、组织学习效率以及组织学习效果6个测度指标,测量量表均采用5点式李克特量表。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大连某MBA培训班学员,这些被调查者工作年限均在三年以上,其中大部分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被调查者所在行业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与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企业的性质有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个类型。调查过程中采用自愿参与的原则,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及其所在组织情况填写,平均问卷填写时间为14分钟左右。本次发放问卷600多份,回收501份,最终有效问卷为400份。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研究应用lisrel 8.7结构方程软件,构建理论上的全结构模型,结果见图1:
所有路径均通过了T值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设计了个人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促进个人学习能力转化为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变量,并提出了个人学习能力通过中介变量生成组织学习能力的结构机制。通过实证数据的检验,本研究对原始生成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构造出了更准确的理论模型。这给企业管理实践中如何将组织中个人学习能力转化为组织学习能力带来了一些启示:一是要想显著提高组织学习效率,需要重视组织中的团队合作。因为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地将个人应用知识的能力转化为反映组织学习效率方面的能力。二是要想显著提高组织学习效果,需要让组织成员更加明确组织任务目标的明确性。因为通过明确的任务目标,个人获取知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都可以显著地提高组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建生,和金生.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的知识发酵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 23(1):85—88
[2]陈国权,赵慧群.中国企业管理者个人、团队和组织三层面学习能力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9,vol.6 No.7:898-905.Peter M.
[3]张兆芹.个人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8): 44—48.
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进模式;格式塔学习理论
本文是在格式塔学习理论指导下,尝试着对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且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文中对格式塔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其举例说明,为读者展示其优劣。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简介
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主义心理学,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一个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主要代表人有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特征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学习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2.顿悟说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可见,顿悟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还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习者以成就感,引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机。
二、格式塔学习理论在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格式塔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说明及评述
遵循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帮助其顿悟的原则,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如下:
第一步,提出实验目标。
把实验目标当成一个挑战、一个任务布置给学生,告诉学生他们必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教师的讲解,阅读书本上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使用说明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样利用高中生的要强心理,能激发起其近景性学习动机――对胜利的渴望。
第二步,教师讲授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必须要讲解的,只有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学生才能更容易地完成实验,也更容易得到顿悟获得知识。
第三步,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不要认为中学生还是小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教师的搀扶。大胆地去给他们布置任务,不要事先制定行动准则,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被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所震惊。”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突然的顿悟是“人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验之一”,这种体验会把学生的兴趣逐渐从完成任务转移到学习知识、破解一个个疑惑上来,这就完成了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转化。
教师在巡堂中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顿悟。其具体做法有三:
(1)指出学生在仪器操作上的错误。
(2)指出学生实验步骤和方法上的错误。
(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2.格式塔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举例
下面以高中物理实验《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例,对此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步,提出实验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教师的语言可以这样组织:“这次实验的目标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这个陌生仪器的说明书都在你们的桌面上。你们要做的就是,运用你们的一切智慧去完成这个任务!”
第二步,教师讲授实验原理。
第三步,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堂。
3.对本次实验的总结
第一,在本次实验中,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他们积极的思考过程中适时地点拨,让他们产生了一个接一个的顿悟,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第二,综合起来看,本次实验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1)大部分学生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
(2)学生是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做实验的,对其阅读、自学、观察、思维、表达、创新等能力都有所锻炼。
(3)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格式塔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而且更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模式终究只是一个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去组织课堂,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启,李新乡,陶洪,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08.
篇3
Abstract: Information theory is a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opular learning methods of knowledge graph theory, and makes the teaching content more systematic Perfect, can greatly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formation theory of this course, while improv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of knowledg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theory; knowledge Graph theo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ching plan
1 研究的背景和目??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追溯到1948年和1949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Bell System Technical Shannon)上,美国数学家C.E.香农发表了信息论的奠基性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论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并于第二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噪声下的通信》(Communicationin The Presence of Noise),这两篇论文是信息论科学的奠基性著作,香农在文章中深刻地阐明了关于通信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无失真或允许一定失真(限失真)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噪声信道中信息的有效传输,文章中运用数学概率论的知识,对信息这一抽象概念进行了定量度量的定义,并给出了信息熵的定义。信息熵是对随机事件可变性的度量,其公式如下:
[HX=Elog2X= x∈Xpxlog2(1p(x))]
其中X为有限个事件 x 的集合,X是定义在X上的随机变量。
信息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随着通信科学的不断进步,它对学术界的研究和通信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自2010年以来,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交叉学科的应用趋势越来越受科研人员的重视,信息论的研究内容也不再局限于通信单个领域,逐渐的拓展到其他科学领域,如语义学、模式识别、神经生理学、遗传学、金融投资学等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方向。在通信系统中,信息以消息的形式传递,经过系统接收处理,掌握信号传递规律和处理规律,进而做出调整,以提高通信的时效性和平稳性,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的信息工程和通信系统等各类专业中,基本上都开设了信息论这一学科。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一门新兴的横断学课,其涉及知识点繁多且复杂,作为通信的数学原理,应用到了线性代数、随机过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中的大量数学知识。由此可见,真正掌握和学好信息论这一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信息论的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案是关键。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基础,实践与应用是对能力进一步的提升。随着信息论对多学科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更应该重视其产生的影响,并更好地加以学习,信息型人才是将来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根据知识图谱理论,建立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门课程,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2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论的主要内容是通信的数学定理,广泛应用了理工科学生本科所修读的大部分数学学科的理论,对一些非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课程内容涉及未学的数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公式推导证明和抽象的内容概念,这无疑是教学和学习中的难点。在传统的信息论教学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公式的推导证明及理论的讲解,没有合理的知识拓展分析及相关应用,造成学生最后不能有效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不能将信息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隐马尔可夫模型、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图像的离散余弦变换等知识点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信息论教科书中继续沿用之前的例子,存在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与现代应用实例的结合,应用与学习者专业相关性不大的问题,从而不能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另外,信息论的教学学时在逐渐削减,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介绍经典信息论的内容,没有涉及过多的分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学模式不新颖,未能调动学习者进修的能动性,学习者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对这一课程很好的学习。
3 优化教学方案主要内容
在信息论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知识图谱的理念呢? 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引入知识图谱理论,构建信息知识体系,将信息论知识点与交叉学科信息融合, 同时结合当今的技术应用,建立多个完整系统的图谱,更好地去讲解这一学科。
3.1 识图谱理论的相关介绍
3.1.1 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发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相关知识点的交叉和系统融合,知识图谱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于2012年加入Google搜索,其作为一个知识库,使用语义检索功能从多种途径中网罗信息,进而提升搜索的质量。Google网络中的知识图谱,一方面罗列了重要信息的链接路径,另一方面提供了相关信息的结构化属性及关于主题的详细信息。通过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图谱,用户将能够使用相关功能提供的信息以快速地解决查询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查询效率,减少查问者对相关问题的不必要搜索。知识图谱的构建主要是为了获得大量可供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包括重要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及其交叉相关的知识。
知识图谱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是展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联系的一系列各种差异的图像,是一个有序的、完整的思维导图体系。知识图谱是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课程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自然语言理解等方法相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进行直观地展示学科的层次结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最新研究成果及整体知识架构,以此实现多课程融合目的的当代搜索方法。
3.1.2 如何构建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就是从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中,采用自然语言理解等相应技术抽取实体,实体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将各实体之间的属性有规律地连接起来,组成一张图。构建的知识图谱可以体现真实世界的相关信息,显示实体间的相关性及交叉拓展的信息。获取实体信息,需要实现实体识别、消歧 (重名,别名) 、实体关系挖掘等,以构建完善的知识图谱。
从图1可以看出,知识图谱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并且每一项技术都值得去深究。
3.2 信息论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识图谱理念
3.2.1 信息论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信息论学科的教学中,使用到了大量的数学理论,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数值分析等,而数学本身就存在着许多重难点,再加上众多数学知识点的融合,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要求更进一步加大。使用知识图谱教学理念,构建思维导图体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信息论与数学理论结合,同时与其他的外延学科相结合,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例如,在信源熵的数学特征计算中,对连续性和离散性进行结构化分类,一方面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积分运算对连续信源的概率密度进行求解,另一方面使用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来求离散信源熵的最值问题
通过多知识点实体的连接,构建端到端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概念和宽泛的理论,转化成相对应的熟悉的各学科知识点,依靠学科间知识点的贯通,在教学中不断引申,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进行各知识点的自学。例如,在对哈夫曼编码的学习中,以哈夫曼编码为实体中心,拓展与其相关的交叉学科分支,建立图谱体系。很多专业课程都涉及了对哈夫曼编码的应用,包括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如何从算法的角度解决二叉树的生成和遍历的最优化问题;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如何处理对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信息的压缩和加解密问题;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科目中,如何处理计算机指令操作码的优化问题等。
将应用工程实例及实践加入知识图谱之中,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应用拓展,突出核心内容,加强应用型引申,结合当今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引出并讲解相应的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无失真信源编码应用到计算机文件的压缩中,面对庞大的数据存储问题,应用信息论相关压缩算法,当今已经达到的压缩技术能在保证文件不失真的情况下,存储量只占原来的三分之一;将有噪信道编码应用到模拟话路中,使调制解调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尽可能接近理论极限的水平;将限失真信源编码应用到语音信号的压缩,使编码速率可以远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和量化噪声理论中的编码速率。
建立信息论教学知识图谱,划分侧重点,构建重要实体之间的框架,减少对次重要和不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及对其中知识点进行压缩。例如教学的侧重点应当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的信息处理和编码技术已普遍?底只?,在讲习内容安排方面,应恰当删减连续信源理论、连续信道容量等相关内容,对离散信号知识点的讲解应该比连续性信号更加详细, 同时要减少对相关公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侧重离散概念,带动连续信号的分析,建立起二者的系统概念图,建立对比与应用分析。
3.2.2 教学方案的改革
信息学科是一个新型的学科,而且是一个逐渐发展和深入的科目。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章节讲解上有条理地分配相应的时间,考虑到学习者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所在,合理的分配课后作业和思考题,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鼓励学习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并将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有效运用于理解书本知识,鼓励学生提出假设与否定。
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资源数据库及网络中,获取大量课程相关的授课素材,将信息论中的定理证明和推导过程, 结合其所包含的物理含义及应用能力反复强调出来。在授课时,对本课程与其他专业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建立课程之间的交叉联系,将不同科目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联系实际应用,多举实例展现,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提出一些问题,指引学习者更深入和更全面的理解。增加师生互动,转变师生角色,让基础扎实并对信息论知识点熟练的学生,站在老师的位置,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老师做出总结拓展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自我学习,搭建知识图谱,从而增强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信息论课程的理解。
篇4
一、 礼仪课程现状
1、学生自身兴趣不浓
礼仪课程在很多学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是选修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是上课应付,有的到课率非常低,玩手机,听歌,根本不抬头不听教师讲课。教师让练习的动作不感兴趣,也不配合。有的学生认为礼仪课内容简单,一看就会,没必要听。有的认为讲的内容离自己比较远,用不上。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礼仪课程的开始,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满堂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只关注自己一个人讲,不注重学生听的效果和互动,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理论轻实践
礼仪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许多教师上课时,注重讲解理论,对实践部分讲解、练习过少,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学方法很单一,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希望礼仪课程能丰富多样化,多展示图片和视频。而有的礼仪课程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讲的枯燥,有的使用多媒体,做了课件,但是课件以文字居多,只是把书本上条条罗列到课件上。
4、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是专业师资缺乏,很多礼仪课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课转过来,借着兴趣爱好,自学成才,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校也不重视礼仪师资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近些年来的礼仪课教学和的对学生接触,了解到学生希望开设的礼仪课程里,能学到关于社交方面的礼仪、面试求职礼仪、商务交往礼仪这三大方面礼仪。而对专业所需岗位礼仪及国外和国内的传统礼仪兴趣不大,对礼仪理论和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急功近利思想,希望学了就能立刻用上,只学习和自己相关的,他们希望培养自己良好的交际能力,获得更多的朋友,有好的人缘,在交往中能语言得体、举止优雅。在礼仪教材的选择上,学生希望教材不太难也不太简单,知识点涉及面要广泛。因而礼仪课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难度适宜、知识面广泛的教材。在上课的方式上,学生希望课程多采取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多实践等方式。不喜欢只对着课本讲。因而,我们发现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下,大学生更青睐于形象、生动、直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这些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礼仪课程内容。
三、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改革建议
1、在学校各专业广泛开设礼仪课
鉴于目前大学生礼仪的缺失,传承中国优秀礼仪文化。学校可以在各个专业增设礼仪课程。根据学校各个专业特点不同,进行不同设置。可以将礼仪课分以下几类:(1)专业必修课。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高铁运输、文秘等这些专业礼仪课设为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学电子商务、经济、营销等专业开设专业 选修课。(3)公共选修课。理科、工科等学生可以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宜早不宜晚,在开学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比较好,让学生刚入学就接受礼仪教育,养成一个好的礼仪习惯。
2、校内编写礼仪教材
很多学校的礼仪教材是征订的,但很多教材大同小异,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实用,不能结合学生实习需求编写。有的专业是选修课,没有教材。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礼仪课教师分工编写,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确定编写大纲,统筹兼顾,系统全面的编写学生所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3、加强师资的培养
教师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礼仪课的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门礼仪研究和培训,礼仪课是兼带的课程。因而,学校要加强对礼仪课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从事礼仪课的老师进行筛选,选择水平高的送出去学习,或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师除了上课讲解,平时也应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行举止,创造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礼仪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多了解学生需求,结合学生需要,精心挑选上课的内容,认真备课,广泛收集礼仪相关资料,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课,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除了采取讲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找相关的礼仪视频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采取现在流行的微课模式,将知识点细分,下达任务,做成 小视频等。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听后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在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逐渐养成实验前不预习、实验时照书搬、实验后无印象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另外,教师为学生安排的实验内容较为陈旧,多数为验证性的实验,没有全面反映出分析化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实验的样品多是纯品,实物较少,学生无法在试验中了解到实际样品的价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依然是手写式,几乎没有利用到计算机的先进手段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也是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的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是该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1]。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有效的巩固课堂的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特点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强调基本的实验操作和规范、实验现象多且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干扰试验成败的因素多等。这些特点都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实验室操作素质,能够自觉的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有意识的提高实验技能,进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1、实验前的准备
为保证实验的质量,实验前应该进行认真、系统的准备,教师要预作实验,而学生要预习实验。教师的预作实验能够提高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系统把握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以便在学生实验时给出正确的指导;学生对实验的预习,能够率先对实验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在做实验的时候能够心中有数。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先为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并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实验规范,每一次操作的要领和主意问题都要向学生讲明确。而当学生尝试独立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检查和指导,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纠正指导,对于普遍易犯的错误,要再次示范和讲解,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实验习惯。
2、实验中的指导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是影响实验结果的直接原因,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验证性实验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规范,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使“量”的概念深刻的印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实验全程的指导和监控,从实验的准确度、实验的习惯等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不足,并予以纠正,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一直操作下去。例如,在使用滴定管操作时,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活塞漏液的现象,这是由于操作方法错误引起的,而并非滴定管的质量问题。因此,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是完成分析化学中验证性实验的基本保证。
3、设计性实验的安排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多安排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个分析题目,并明确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项,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资料,结合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一套分析实验方案,然后选择出最佳的方案,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以验证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针对一个项目设计多种方案,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过设计性试验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综合性实验的练习
现代的分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多门学科渗透的科学体系,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在教授实验时,应该有意识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而综合性实验恰是将各基础学科知识和理论融合在一起的实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样品和分析方案,然后鼓励学生独立寻找分析资料,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易出现误差的实验环节。尽量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是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出指导。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技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在分析出实物样品后,学生必然会获得成功的满足,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也会大大的激发,创新能力自然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先进的教学设备
1、多媒体的利用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以及容量器皿的使用和操作涉及的讲解内容较多,课堂的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具体的操作细节,而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制作成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地方,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循环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也可以缓慢的展示出变色的动态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重点颜色。这样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帮助了学生快速的掌握方法要领。
2、电脑软件的使用
对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学习,传统的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是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然后再用手工来拟合标准曲线,这样的方法,会因为绘制人的不同而使同一组数据绘制出的曲线不同,这就会使测定结果出现误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绘制标准曲线,在Excel和Origin5.0中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得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再按所测得未知样品的吸光度求出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然后再将各波长和其对应的吸光度输入计算机中,用Origin5.0制作吸收曲线,图形美观,提高了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
三、科学的考试评价
考试是考核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考试评价不仅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的操作水平,更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2]。分析化学的考核方式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期末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可占总成绩的40%,考核的方式是在时间个题目都限定的情况下,学生在指定考场内完成操作考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天平、容量瓶、移液管和滴定管的使用,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的卫生习惯等,每一项内容里都有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这些评分标准要在学生上第一节实验课时就给每名学生发一份,让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上就按照这些规范约束自己。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该项成绩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平时的实验操作成绩,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此项占平时成绩的70%,另一个是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和数据是否正确合理给出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这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更客观、公正的评价出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和吸取知识,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慢慢的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C# 三层架构 B/S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146-03
1 引言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不但效率低、保密性差;而且在对文件和数据进行查找、更新和维护方面都存在不少的困难。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员和干部的人数增加,人工信息管理方式更加暴漏了其不可弥补的缺点。如今,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用计算机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势在必行,其优点显而易见:管理成本低、检索迅速、可靠性高、存储量大、存贮寿命长、保密性好等。使用计算机进行个人信息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是我校适应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大潮,实现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2 系统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实际是一个应用软件系统,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本系统总体上采用面向对象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在实现技术上,采用使用C#语言开发系统,并把结合MS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进行系统编制,以MS IIS作为Web服务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此技术到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应用也非常广泛。现在,大部分学校内部已经开通校园网,并可连接Internet公网,已能够实现电子邮件、信息、多媒体电子点播等功能。因此从技术上是可行的。
2.1.2 经济可行性
本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假设以我校在校学员3000人为例,仅需配备1台服务器,投资约1万元。一般情况下,用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即可作为客户端计算机。该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将会把使用者从大量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从经济上是可行的。
2.1.3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面向高校工作部门,使用者为教员、学员队干部、学生,人员素质能够满足用户使用的可行性。此外本系统在方案、目的和管理方面都可行,并且投入少、见效快。综上所述本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本系统在设计时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效率高,便于使用维护,采用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环境及资源需求分析
软件定位于基于校园网、面向全校、数据全面、信息共享、业务独立的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8 server,WEB服务器采用IIS,软件运行环境.NET Framework3.0,后台数据库系统是SQL Server 2008,并采用MS IIS技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2.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个人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满足学校对个人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不同的管理权限对个人信息进行访问、编辑或修改等操作,使统计工作简化,增强个人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满足校内外对个人信息共享和利用的需求。
本系统需要完成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系统基本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 相关技术介绍
3.1 SQL Server 2008
SQL Server 2008具有可信任性、高效性和智能性的特点。
3.2 Visual Studio 2010
Visual Studio是微软公司推出的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0其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变得更加简单明了。Visual Studio 2010同时带来了.NET Framework 4.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CTP(Community Technology Preview--CTP),并且支持开发面向Windows 7的应用程序。除了Microsoft SQL Server,它还支持IBM DB2和Oracle数据库。
3.3 三层架构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把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三层构架的优点在于:(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4)有利于标准化;(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6)结构更加的明确;(7)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3.4 数据访问服务技术
ADO(ActiveX Data Object)是建立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和OLE DB基础之上的基于对象的高层数据库API,ADO通过封装在底层的OLE DB功能中的不同对象、方法和属性以提供高层接口。由于ADO基于ActiveX标准,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此外ADO具有速度快、对象层次简单、低开销、低磁盘空间等优点,是当前基于对象的最好的数据库接口。
4 总体设计
4.1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工作流程分析:工作流程总则由用户在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所需基本数据的维护,包括个人信息的增加、修改及对各项信息的变动都将在系统中进行操作。对于新增用户,管理人员首先增加个人信息,再对用户进行基本的信息录入,用户办理业务后由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完成新用户信息的维护。管理员跟据实际情况对录入的信息进行维护,用户对录入的信息可以跟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查询。
具体需求分析:用户:对拥有访问权限的信息进行查询及查看用户自己的信息情况。管理员: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及查看,并可在系统增加和设置相关的信息资料。
4.2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简介
系统设计思想:采用现有的资源,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减少开发时间、财力、物力,提高系统开发的水平和应用效果。系统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例如用户信息的录入、查询、更新等。系统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添加、删除、修改、备份、恢复等操作。
系统设计分析:本系统主要有五类功能。
个人信息管理:新增、修改、删除管理和维护用户基本信息;
日记信息管理:用于对用户日记信息的添加、修改及查询;
通讯信息管理:用于对用户通讯信息的录入、修改及查看;
备忘信息管理:用于对用户备忘信息的录入、修改及查看;
财务信息管理:用于对用户财务信息的录入、修改及查询。
4.3 系统具体功能描述
系统功能分析。
权限功能:为用户设置权限功能,可分为普通用户,管理员。普通用户能查询、添加、修改自己的信息,管理员能新增、修改、删除所有用户信息。
录入功能:为普通用户提供对所有个人信息的录入功能。查询功能:为所有用户提供查询的功能,可查询允许范围内的所有个人信息。
维护功能:为普通用户提供查询及相应的修改,删除功能,为管理员提供对所有信息的修改删除功能,同时拥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关于功能:能使使用者对本系统的版权、版本及制作人做一定的了解。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节约资源,提高用户信息的精确度.本系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不用像以前那样用冗余的纸张式的管理。并且计算机的存储与快速查询功能大大提高了个人管理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个人信息管理的精确度。
4.4 建立数据模型
在概念模型设计阶段需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定义实体:管理员、普通用户、日记、通讯、备忘、财务。
(2)定义实体之间的联系:普通用户:日记连接联系1:n;普通用户:通讯连接联系1:n;普通用户:备忘连接联系1:n;普通用户:备忘连接联系1:n。
(3)定义实体属性,如管理员表、普通用户表、日记表、通讯表、备忘表和财务(表1-3)所示。
(4)建立模型图,并画出E-R图,略。
(5)建立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3)所示。
(6)设计数据字典。
管理员管理员――Administrator(管理员账号-LoginID,管理员账密码-Pwd,管理员姓名-Name,管理员电话-number,管理员地址-address)。
普通用户――LoginInformation(普通用户账号-LoginID,普通用户密码-LoginPwd,普通用户姓名-LoginName,普通用户电话-number,普通用户地址-address)。
日记――DiaryInformation(普通用户账号-LoginID,时间-Time,地点-Place,事情-Thing,人物-People)。
通讯――MailListInformation(普通用户账号-LoginID,联系电话-Contact,姓名-Name,备忘-Remarks)。
备忘――InformationMemorandum(普通用户账号-LoginID,地点-Place,事情-Thing,时间-Time)。
财务――PersonalFinancialManagement(普通用户账号-LoginID,总收入-Income,消费项目-Project,时间-Time,消费金额-Money,剩余金额-SurplusMoney)。
4.5 系统的实现
设置数据库,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菜单,打开”管理工具文件夹,双击“数据源”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DSN”标签页,然后单击“添加”按钮,选择“SQL SERVER”项目。单击“完成”按钮,在名称文本框中填写,服务器中选择“(local)”,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登录ID,这里使用默认的选择,也可发自己设置其他的登录方式。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选择认数据库对话框,选中“更改认数据库为:”选项,然后选择“student”,单击下一步,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数据源设置。单击“测试数据源”进行数据源测试,出现测试成功,单击“确定”,退出数据源设置。在系统文件中选择SQL文件,复制此文件,然后按开始菜单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把此文件复制到此文件中,单击保存就可以生成数据库了。然后运行这个程序会出现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以进入系统了。
5 系统测试
经测试,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符合设计构想。
6 基于WEB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界面介绍
用户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59.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78
1 引言
在国家颁布了新一轮的关于高等教育的长期改革以及发展纲要之后,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正式获得启动,各类教学改革的文件也纷至而来,这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改革的指导性方向。而作为教学工作重要的内容,评价体系的改革措施也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潮催动下,为了能够更好地赋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需要有所改革。
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工作质量做相应的评价和分析。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评价就是结合了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其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一定科学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做出合理评价。
3 高职思想理论评价中需要明确的关系
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之前,首先要明确高职思想理论课程评价中的积累关系。高职思想政治评价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不能用一般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来评价。目前在评价实施中存在很多不足。虽然很多院校采取的相应措施予以改进,但都是通过课程的目的来决定考试改革的方向。而要想真正获得改革的效果,要明白教学与考试一样同样需要改革,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的环节,做到不仅教书,还要与学生进行教心到“交心”的转变。
基于这一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改革方向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让学生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3.1 思想政治课程中知识点与理解点之间的关系
尽管思想课程与专业课程评测方式要有所区别,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理解好概念,对概念和知识点的应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比如,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将思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过程,了解道德的本质。教师要明确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了很高认知能力的大学生,在很多知识点的引导中要侧重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停留在“教书”方面,而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课本的要求活化为学生内心中的信仰,理解并且从心理接受其中的道理,这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程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考试中同样要体现二者的关系,比如在“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生产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内涵并且说明理由,把知识点转换为理解点。我们考核的目的更多的是考核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并通过考试辨析的过程,让他们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2 思想政治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通常意义上对教与学这一对关系的理解都比较浅薄,仅仅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思想政治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要体现教师和学生和睦相处,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要体现的是以学为主,学生是这个环节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通过自身在思想觉悟上的魅力来影响和塑造高职学生,而不是通过威严压迫学生去学习,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来教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蒙混过关的思想,以拿到学分为目的地去接受这门课程的学习活动。
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内外的互动,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启发性、引导性的目的去教学,采用演讲、辩论、情景模拟等多种课堂表现形式。此外,评价体系应该增加课堂表现,不能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唯一。
3.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更要注意学生的课外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在遍地垃圾的课堂中讲环保、讲道德是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场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仅是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使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中有所提高。我们从小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能是每一个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最后的思想政治的学习环节,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思想的洗礼,必须要对课外环境以及学生的行为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课堂内外都要做好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思想政治教师要比其他课程的教师更加注重细节,同时也要把学生在课外的实践,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良好机会,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以致用的特点。
4 高职学生思想整理理论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方式
在我们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对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
篇8
论文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自主探究。在网络环境下,海量的信息资源势必给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带来困惑,并影响学习的顺利实施,而便于学习者收集、获取、使用、评价、交流、共享知识的个人知识管理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变得多源、易得和可选,这就为网络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书本上、从教师那里,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跨学校、城市、国界获得大量的、新鲜的、有用的知识。然而,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又使得学习者在海量的知识信息面前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的信息引入歧途。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它可以使学习者在浩瀚的知识面前能够自如的收集、获取、使用、评价、交流和共享知识,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学习、研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网络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概述
1.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为解决个人面临海量信息和繁多的信息渠道,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要理解什么是个人知识管理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词,它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组织存储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wWW.133229.coM一般而言,知识管理是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并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而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它强调学习个体对知识的获取、加工、使用、共享以及交流,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者实践和创新的目的。
2.网络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
网络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是把个人认为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是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便捷可靠的技术支持,为个人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网络环境下借助于个人知识管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1.研究性学习中应厄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知识的创造;并在获得直接经验或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一种活动。”研究性学习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制定专题目标,进行研究,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以及内涵上看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情景性以及知识的创新性,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资源的学习。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社会、生活、教育等学习知识资源。当然,为学习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同时,也为学习者带来了信息繁多、信息庞杂、信息冗余等诸多问题,使得学习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易于迷失学习方向,甚至“我们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因而,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资源管理手段就非常有必要。
2.研究性学习中应用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势
(1)个人知识管理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获取工具。网络知识繁多而又良莠不齐,因而网络环境中知识的获取过程远比知识的收集过程复杂得多。搜索引擎的大量出现为学习者便利地获取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可行性,在确定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google、baidu、ya—hoo、北大天网搜索等。
(2)个人知识管理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组织与加工工具。一个重要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概念图)则是个体合理的组织、加工获取信息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教学工具,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它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够整合新旧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利于学习者整体上把握利用搜索引擎获得的知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习者明晰所获取信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根据选题需要加以组织、梳理,进行必要的创新,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轻松地实现个人及团队的知识管理。常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主要有inspiration、mindmail、mindge.nius、activitymap、mindmanager等。
(3)个人知识管理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捷的展示、交流与共享工具。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上的学习方式,它还注重学习者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学习者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共享、交流把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论,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整体知识储备,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选题,完成预定学习目标。网络学习环境为研究性学习者提供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工具主要有实时交流与共享和异步交流与共享两种。实时交流与共享工具有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电话等。异步交流与共享工具主要有blog、个人图书馆(/">bbs论坛、e,mail等。其中这些异步交流与共享工具有较强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借助于这些工具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作和记录信息,以web页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者还可以不定期温习或品味自己所获得的以及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的观点。
(4)个人知识管理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视化的评价依据。研究性学习不仅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而blog、个人图书馆(/">bbs论坛、e-mail邮件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则提供了记录学习者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便于记录学习者研究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根据学习者从获得资料、分析资料到展开研究性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情况作出合理、正确、符合事实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开放性和过程性。
三、网络环境下借助于个人知识管理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事实方式,可以是涉足未知领域的探究,也可以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再认识,不一一定要具有前沿性或是前所未有。教师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应该以青少年已有的知识理论为基础,选择学习者感兴趣、困惑的知识单元作为研究的内容,重点选择易于文字描述、易于操作、易于探究的知识,在学习内容的关键处设置疑问,在易于出现错误的地方设置研究点。
2.学习效益依赖于教师行为的能动性
从本质上看,学习者与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之间的关系也是学习者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个人知识管理作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工具,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它已经能够代替教师的部分功能,但是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运用的效益依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能动性。网络信息繁多而复杂,学习者易于迷失学习方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帮促、引导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提供适宜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甚至必要时提供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学习资料或者资料来源。不仅如此,与传统的教室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相比,由于需要教师指导、帮促、引导以及监控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势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以及教学负担,因而,教师行为的能动性、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及时答疑至关重要。
3.学习者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媒介素养是一个帮助学生读懂媒体、使用媒体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认清媒体特性、媒体传播技巧和媒体传播效果的一种手段。网络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为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新的工具手段,但是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者如何有效地获得并成功地运用这些管理工具进行学习,这决定了研究性学习能否在既定的教学设计中得以顺利实施。因而,必须加强学习者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习者运用新媒体的能力、适应新媒体的能力、运用媒体进行交互的能力、自主运用媒体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对健康媒体社区的识别和抗拒能力等。
4.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需要进一步提高
篇9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摘 要:高等学校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学生学习风格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学习风格之间的差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水平.本文使用Reid学习风格倾向调查问卷对104名实验班学生进行学习风格调查并进行分析,为高校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实验班;学习风格;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56-02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双百工程”专项(XJG201254)
在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什么中国高校培养不出顶尖人才?”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备受社会关注.广东海洋大学于2010年起推出“双百工程”创新实验班,以期在人才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习者,最高效的学习就是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学习风格作为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学习风格的匹配度和协调状况对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对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学习风格的定义和分类
1.1 学习风格的定义
“学习风格”是由Herbert.Thelen(1954)首次提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对于“学习风格”的探讨和研究从未停止.Pask(1976)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喜欢采用的某种特殊策略的倾向.Reid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我国学者谭顶良(1995)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2 学习风格的分类
1.2.1 根据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的分类.Witkin (1971)根据学习者对于学习环境的依赖程度,将学习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受暗示性较少,解决问题时比较有创造性.“场依存型”学习者属于感性学习者,受暗示性较强,依赖性强,分析能力不强.
1.2.2 根据感知偏好的分类.Reid(1984)对感知学习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将学习风格分为以下6种类型.视觉型:通过观察能够有效地学习.听觉型:通过听可以更有效地学习.体验型:通过自身的参与可以进行更有效地学习.触觉型(动手型):通过动手可以有效地学习.群体型:通过和他人一起学习可以更有效的学习.个人型:学习者更喜欢一个人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1.2.3 根据经验的分类.Kolb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经验转换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形成是“抓住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果.他将学习风格分为:顺应型,集中型,同化型,发散型等四种类型,并据此开发了“适应风格量表(ASI)”.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样本从广东海洋大学2013级首批“双百工程”学生中随机选取109名,分别来自经管、人文、数理、生科四个班级,且尽量考虑性别上的平衡,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95%.样本分布如下: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Reid(1984)所编制的感知学习风格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包含30个小题,采用五点计分法,共包括6个分量表,分别从视觉型、听觉型、体验型、动手型、群体型和个体型6个方面测量学习风格.
2.3 研究过程
在本校心理学老师的协助下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探讨本校“双百工程”实验班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及其差异,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班学生学习风格倾向
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为听觉型和体验型的学生最多,且各种学习风格之间没有强烈的排他性,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具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感知学习风格.在个人型和小组型学习风格中,实验班中更多的学生倾向个人型学习风格,这一研究结果和杨兆乐(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1]这说明我校实验班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听觉通道,通过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且个体学习能力较强.
3.2 实验班学生学习风格上的性别差异
在六种感观学习风格中,男女生的最大差异表现在听觉型和小组型.男女生在听觉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听觉学习,另外,男生倾向于个体型学习风格,女生倾向于小组型学习风格.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喜欢采用听觉学习和群体学习,而男生更倾向独立学习.
3.3 实验班学生学习风格上的专业差异
本研究对文理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文科学生更倾向于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风格,而理科学生更倾向于体验型和动觉型学习风格.文科生更倾向于小组型学习风格,而理科生更喜欢个人型的学习风格.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风格在专业上的差异比较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和文理的学科类型、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关系.
3.4 学术型和管理型学生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通过对实验班中学术型和管理型学生学习风格的对比发现,两种培养方向的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学术型方向的学生倾向于视觉型和个体型学习风格,而管理型的学生更倾向于听觉型和小组型的学习风格.这说明学术型方向的学生倾向于通过阅读和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管理型的学生倾向于讲授、讨论、参与和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学术型的学生更喜欢个体学习方式,管理型的学生更喜欢群体学习.
4 教学启示及建议
4.1 把握实验班学生学习风格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风格这一课题已经从理论模式进入教学实践了.以美国为例,许多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习风格人员,对学生做出学习风格的诊断,帮助老师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相互适应.这一举动被称为“发生在美国中学中静悄悄的革命”.[2]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全面把握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了解其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相应的策略是提高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重要的前提.
4.2 制定扬长避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学生的学习风格表现出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教育的目的是有效发扬学生学习风格的优势,制定扬长避短的教学策略.比如: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善于通过视觉的方式接受信息,但对于听觉的接受较难,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放映、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口头指导,口语表达的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讲授、讨论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个体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和独立的思考模式,而小组型学习风格的人喜欢群体的学习模式,倾向于探讨、分享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和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找到自身、学生和课堂三者之间的切合点,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各种学习风格的课堂认同度.
4.3 注重多种教学风格的使用 构建均衡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某一风格去教学将无益于教学的实践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风格的使用,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相互补充和融合,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获得自我效能感.同时,结合不同风格的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实验班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提升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提升整体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的时候,运用手势和多媒体资料,这样同时适应听觉和视觉两种类型的学习风格,也可以请体验型习风格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构建均衡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效果.
4.4 拓宽实验班学生学习风格的类型
研究表明,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实施个别化的教学.Reid曾在研究中指出,人们的学习风格是能经学习体验的训练加以改变和校正.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鼓励他们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资源的整合,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5 充分发挥实验班学生“导师”的作用
海大为每位实验班学生配备了“导师”,实行四年全程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中如何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要了解他所指导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和适合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适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风格的实践方案,促使学生向“学术型”或“管理型”创新人才发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4.6 多种形式评价学习效果
考试成绩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过于单一.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较大,教师可根据专业的差异、班级学生风格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采取多途径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具有推动作用.
学生评教己成为高校管理体制中评价教师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评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待评教态度和客观性直接影响实验班的评教结果及课堂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因材施教.世界高等教育实践表明,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往往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鼓励个性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
[作者简介]张永华(1974-),男,河南扶沟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饭店管理及教学方面的研究。(河南周口466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95-02
一、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酒店是用星级来划分的,星越多,表示的星级越高,豪华程度也就越高,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高。四星级以上酒店(一般为豪华型),他们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所谓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有能让客人难忘的经历,不断给客人惊喜,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技能,还需要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激情。但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影响。
1.对培养目标内涵理解有偏差。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把酒店基本的服务作为高技能,把熟悉酒店的情况和知道点礼仪知识就属于高素质的观念,所以,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不具备酒店业所必需的素质和技能。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本科教学模式相似,即重知识传授、课堂教学,轻岗位标准技能训练,实践环节特别薄弱,这种“听中学”操作技能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现代酒店所需的人才的要求。
3.课程设计体系与酒店岗位要求不匹配。传统的本科课程体系、培训标准没有严格按照现代高星级酒店或技能证书考核标准(行业标准)执行,而酒店行业实践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阶段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4.所支撑的教学条件不足。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设计离开酒店而开设,职业情境和教学环境极不相似,教学环境缺乏真实的工作氛围,成为培养能力目标的主要瓶颈,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的制约,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得不到实现。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填鸭式”授课和教师简单模拟试做,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酒店行业用人标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合作酒店系统设计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新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同时利用高星级酒店资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实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学院与周口唯一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河南省周口饭店,以下简称酒店)进行了深度合作,针对酒店岗位职业能力,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共同设计并实施这一实习教学新模式。实习教学新模式即:大学生入校通过简单的素质教育后,第一学期让学生进入酒店进行初次实习来认识酒店;大学第二、三学期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学习与饭店有关的专业知识;第四学期再一次在高星级饭店进行顶岗实习;第五、六个学期再一次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性教学。毕业后把所学的知识在酒店进行灵活运用。
1.第一个阶段:进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踏进高校大门后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形成自觉遵守学院规章意识,使学生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份事业。
2.第二个阶段:把学生送到酒店进行初次顶岗实习来认识酒店。此阶段的纪律一定要严格,选择的酒店一定在四星级以上。初次顶岗实习之前一定要提前与酒店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认识酒店的环境,使学生一直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好奇心,刺激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工作中执行学院与酒店共建的岗位能力标准。
3.第三个阶段:运用项目化教学进行一年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课学习。因学生对酒店已有所认知,所以在推动项目化教学改革时也比较容易,如完成一个总台接待中的任务——电话预订。
4.第四个阶段:再一次把学生送到高星级饭店进行顶岗实习。这一阶段与第一个阶段送到酒店的意义完全不同,第一个阶段进入酒店是认知酒店,让学生明白去酒店都做哪些工作,程序和标准大致有哪些,而这一个阶段是把所学东西运用到实践,每月必须进行一次集合开会,每位学生都要带着问题来开这个会议,及时探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直观、可操作性强,易于熟练掌握技能。现在围绕构建便于学生掌握技能的实习教学新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不足。例如在餐饮和客房服务实习时,采取一带一方式,“教练”演示一遍后,让学员单独做,然后让学员自检,随后“教练”再给予指导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第五个阶段:再一次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性”教学。其具体做法是:(1)强化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实践,可使学生迅速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组织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饭店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2)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至少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可极大地扩充信息量。如在讲授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近国际餐饮服务与管理,提高其未来的职业适应性。其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节约的时间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不一定仅限于传授知识。(3)学院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教学评价方式。如在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上我们应该改掉原来单一的评价方法,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比如对于客房清扫、铺床、餐巾折花等技能,则应把实操的成果作为评价的重点;对于上菜、斟酒、托盘等技能,应把评价重点放在操作过程中。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全面发展,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全面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现状,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4)全体老师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目前我国承认的各类职业证书。如公关资格证书、餐饮服务资格证书、营养师资格证书、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等,学院要组织并提供考证的平台,通过考证巩固实训学习内容,为获得满意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三、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新模式改革的启示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进课堂学习方法。在教学时,我们提出“课堂走进饭店、饭店走进课堂”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未来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要求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旅游饭店行业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此外,还可将一些新技术用于酒店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涉及酒店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各方面的实践技能则可录下现场,然后再放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前后效果进行比较,找到自己实操中不达标的因素,以利整改。
2.在学院教学环节中应把实习教学环节放在重要位置,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实习教学环节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本上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比例。实践环节周期长,实用性强,应在实习前与企业一起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对学生在实习中要掌握的行业技能,要了解的行业知识,要完成的能力目标等都要细化到岗位,并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流程、规章制度。在实习中要采取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习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因就业准备不足产生的压力,并且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各方面都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同时做好实习前、中、后的实训记录、严格考核和总结报告,找出不足,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可利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行便于学生掌握技能的实习教学新模式,对于酒店和学校是一个双赢的选择。酒店增加了可信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酒店的声誉;而学校除了上述效益外,也提高了知名度,更新了办学理念,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4.检验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促进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因此,高职教育应坚持“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的办学宗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基础厚的复合型人才,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饭店实际工作,把学生、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各方面反馈的信息进行对照,找出我们项目化教学和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项目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5.通过不同阶段在饭店实习,可整合课程内容。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而且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讲法,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各个专业应以本专业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划分出素质能力、技术能力、知识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群组,每群组应由适合于该群组的具体项目组成,每一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任务、活动中,形成统一的课程优化和规划体系。
6.“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趋势。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使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如让教师定期进店或进行外出考察并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前沿知识;鼓励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把握最新成功理念;鼓励他们成为优秀的专兼职培训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建立企业管理和经营的专家帮带教师制度,使老师们成为特殊的教师队伍,既能帮助解决生产现场问题,又能授课。“多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有力保障,如聘请酒店企业技术骨干、领导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时由专业教师带队;让酒店企业技术骨干、领导负责学生的技术指导和有关管理方面的实践课程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可在相关岗位上得以挂职锻炼。
7.通过不同阶段在酒店实习,加强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教师明确了在今后教学中必须强化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不能在竞争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就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取得发展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