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17 14:0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热爱生活格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热爱生活格言

篇1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

要这样生活;使你的朋友不致成为仇人,使你的仇人却成为朋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篇2

《格言》创刊时为月刊,2005年底改为半月刊,2013年4月改为旬刊,新增月末刊《格言·口才版》。除正刊外,《格言》还打造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增刊、特刊、主题图书等。近10年来,《格言》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7年11月,创刊4年的《格言》月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成为强势崛起的期刊新秀。

“奇正相生”是我国军事家孙武的重要战术思想,“正”指常规战术,“奇”指出其不意的战术。两者辩证地有机结合,变化无穷,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笔者认为,《格言》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走寻常路”,从“奇”处入手,辅以“正”见,将别出心裁、创新求变落实到了编辑、运营的各个方面,开辟了迥然不同的新天地。

打造“充满青春活力的语言读本”

在我国期刊的庞大方阵中,文摘类期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后来者”,《格言》通过独特的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赢得了发展空间。

《格言》的创办,得到文摘期刊界的两位名家——胡守文、郑元绪的谋划指导和智力支持。胡守文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多年,兼任过《青年文摘》主编、《中国青年》总编辑,被誉为国内最有前瞻性思考的编辑出版家之一。郑元绪是《读者》杂志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主持《读者》编辑工作多年,在《读者》发展上居功至伟。从胡守文本人的回忆看,《格言》杂志的办刊思路已经基本成型。两位期刊名家的指导帮助,让《格言》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内容主题化。文摘类期刊内容多“大而全”,强调综合全面、包罗万象。《格言》开创性地为杂志内容设定了一个主题——语言。围绕这一主题,杂志从语言的不同表现方式入手,编选深刻、优美、幽默、睿智的语言作品精粹,着力打造“充满青春活力的语言读本”。由此,《格言》凭借内容的主题化、专门化,与其他普泛化、杂糅化的文摘类期刊区别开来,也规避了与《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大刊短兵相接的同质化竞争,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

《格言》以“语言”为切入点,将语言与个人成就、能力等结合起来,彰显其重要性。按照这个逻辑,语言就不仅仅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而是所有期望有所成就者必须娴熟掌握的工具和载体,语言因此有了当下热捧的成功学意义。

主题化并不会导致内容的单一化,甚至可能有利于杂志在一个点上深度开掘,绽放异彩。细察版块和栏目设置可以发现,在“语言”主题的统领下,《格言》巧妙地涵盖了历史与现代、书面与口语、传统文本与新媒体文本、思想与情感等多个维度,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阅读素材。

读者细分化。发刊词中,《格言》自称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语言训练”,目标读者以高中学生为主,扩展至初中高年级学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社长李彤认为,“这是一个被社会、家庭广泛关注和爱护的庞大群体,也是文化消费的主体”。

将读者定位为中学生,《格言》的“语言”主题优势明显。涉世之初,青少年学生需要语言沟通技巧和素材的指导,语言也是他们写好作文、表达情感的基本工具,而博客、帖子、段子、短信等新媒体文本,犹如当代“世说新语”,也是他们相对单调的学习生活中的一大娱乐构成。概而言之,《格言》通过为青少年编选语言精粹,提供生存智慧,积极捕捉他们的精神需求和个人兴趣,兼具生活指导、学习帮手、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堪称多维“精神食粮”,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导师、伙伴和助手。

新锐姿态,正面引导

《格言》以标新立异、新锐鲜活的形象示人,为青少年读者提供语言、思想、审美乃至价值观上的健康引导。

新锐姿态:我们选择与众不同的读者。李彤认为,“追求与众不同”是当下青少年的精神特征,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格言》初创时的广告语即为:我们选择与众不同的读者。

如同《特别关注》以“成熟男士的读者文摘”这一定位给了中年男性读者一种身份、“标签”上的吸引力一样,《格言》寻求“与众不同的读者”很能契合当下青少年标新立异的心理。“我们要让青少年有这样一种感觉:读《格言》是一种品位,读《格言》与众不同。”这一口号还将“杂志被读者选择”的被动,转换成了“杂志选择读者”的主动,其桀骜不驯、高调新锐的姿态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质暗合,自然能引起他们的亲近和共鸣。

正面引导: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在以新锐时尚、轻松活泼的姿态亲近、吸引青少年读者的基础上,《格言》以做“青少年精神上、审美上的引领者”为更高目标。《格言》的五大版块分别指向青少年智慧需求(《思想着》)、交际需求(《口技》)、审美需求(《阅读中》)、情感需求(《亲爱的》)和批判需求(《反对》),承载着“青春成长教育”的社会责任。

《格言》精心设置栏目、策划选题,在新鲜活泼的形式下深蕴人文关怀。《格言新说》《歪批》等栏目提倡青少年挑战权威、张扬个性,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人、事、物形成自己的立场和见解;《故事》《禅语》《人物》等栏目则选取深刻、积极、励志的文章,传达给青少年热爱生活、热爱思考的价值导向;《阅读中》版块为读者提供优美的欣赏文本,引导青少年接触优秀文化;《亲爱的》版块则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抚慰。

通过“语言”的切入,《格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着思想精神、审美意趣的引领服务功能。

做文化产业而不仅仅做文化产品

聚焦《格言》十年的发展,其核心团队的创新激情、愿景和智慧令人印象深刻。

积极谋划市场营销。低价切入,快速增长。针对学生读者的消费能力较低的实际,64页、彩色印刷的《格言》定价4元,低价位和清新绚丽的品相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实现了快速增长。创刊两年内,《格言》期发行量平均增长2万多册,最高一期增长8万册。

“抢占一点,巧用两力”。在用好现有发行渠道的基础上,《格言》凭借精良品质抢占市场制高点,依靠与终端读者卓有成效的互动形成口碑美誉,并由读者对零售商及一二级批发商进行刺激,有效激活了市场。

“一条主线,三个创新”。牢牢把握创刊周年活动这条主线,《格言》深度开掘,大做文章,先后推出《周年纪念号》《锋线2周年》《格言时代,时代格言》等主题纪念号,撬动市场,使杂志发行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不同时段,不同策划”。《格言》根据时令热点的不同策划活动,形成市场亮点与发行卖点。2005年11月,通过打印量牌、定价牌,《格言》下半月刊的推出引起轰动,一度出现3个月的发行抢货现象,形成了期刊界难得一见的卖方市场:订数包销,报数打款,先收款后发货。

注重打造强势品牌和品牌衍生产品。《格言》重视衍生产品的拓展,近10年间先后打造出增刊、特刊、图书等几十种品牌系列产品;以大品牌带动小品牌,以小品牌提升大品牌,不断“唤醒”读者,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从周年纪念专号的推出,到内刊《派》《掌门》的赠送,增刊《亲爱的》等的诞生;从《格言就是力量》《花:赤橙黄绿》《画:春夏秋冬》等系列丛书的出版,到《私享记》《闹学记》《蝴蝶梦》等图书产品的研发……迄今为止,《格言》已策划出版了系列增刊、特刊、图书百余种,“平均每本书的销量在8万册左右,卖得最差的,发行量也有5.5万册”。联想到目前低迷的传统书刊市场,这份答卷更令人艳羡。从简单地追求市场占有率,到追求“个人占有率”“一鱼多吃”,实施全方位客户价值挖掘。对此,喻国明先生有过精辟论述:“从单向度地满足客户的某种需求,到尽可能全方位地为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传媒市场上价值挖掘的一场革命。”这是经营水平的大跃升,也让《格言》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通过活动来拓展和延伸品牌。《格言》常年策划、举办周年活动、主题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既创造了与读者面对面互动的机会,也拉近了与读者间的距离,扩大了社会影响。

一是周年活动。从2003年11月创刊开始,沿着周年纪念这条主线,《格言》持续推出周年纪念特别活动。每年拟定一个主题,推出纪念专刊,策划系列活动。

二是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也以读者参与为主,如“我的《格言》我来做”系列的“一‘荐’钟情”活动,“第一时间,第一稿酬”活动,“我是格言掌门人,慧眼评刊得大奖”活动等,增强了读者与《格言》的良性互动。这些丰富生动的沟通活动,提高了读者对《格言》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公益活动。开展依托于品牌的公益性活动,对品牌的拉动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在2005年冠名赞助了“格言杯·北京大学生诗歌节”和“格言杯·北京校园戏剧节”等。这些公益性活动对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此外,《格言》也非常注重对杂志的宣传推广。2007年,《格言》杂志社注册官方博客“《格言》青春纪念册”,将《格言》的活动通知、选题、目录等以博文的形式公布出来。同时,在《京华时报》做广告,加大宣传的范围和力度。

积极尝试媒体联动。《格言》充分利用杂志品牌,精心设计制作全新的《格言》门户网站,全力打造了以网络为基础的“立体格言”。《格言》还利用豆瓣、帖吧、论坛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格言》通过积极开发杂志的电子版、手机版,使多种媒体联动,借力使力,发挥最大功效,抢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的制高点和市场先机。

在新世纪以来的文摘类期刊中,《格言》具有标本意义。作为文摘类期刊市场的后来者,《格言》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不走寻常路”。他们顺应期刊市场小众化、细分化趋势,别出心裁,确立了打造“充满青春活力的语言读本”的基本定位。通过鲜活新锐另类的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话语系统,加之生动活泼、靓丽动人的品相制作,很快赢得了市场的追捧。《格言》恰如青春期的少年,外表叛逆,懵懂躁动,内心深处却追求真善美。《格言》的成功,印证了孙子兵法“奇正相生”思想的普适意义。

《格言》十年创业之路充满激情、梦想和智慧,可谓成功。值得警惕的是,所谓“另类”“新奇”,大都难免最终归于平淡,这是自然的铁律。而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包括《格言》在内的新锐消费类期刊,如何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生命周期律,真正实现价值再造和数字转型,做到基业长青,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篇3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飞鸟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飞鸟集读书心得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你也会错过群星。”

也许是因为意外或疏忽,你痛失了太阳,那么在你流泪悔恨的日日夜夜中,连星星也会看不见。如果真的有一天,你错失了一个你认为在没有比这更好的机遇,而且事实也是这么告诉你时,可以去日夜叹息,等待太阳的光芒把你从忧伤中唤醒,等待幸运第二次大驾光临,这时再牢牢把握机遇,不再错失良机,但这种可能止有百分之零点零零一。或者,谨遵泰戈尔的教诲,学会放弃,时间会慢慢冲淡所有的不甘心,同时去注意星星。人生就好比一片麦田,不可能精挑细选出最饱满的那一株,更何况没有回头路,因此看到中意的就摘下,否则便会颗粒无收。也就像如果你真的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会错过的可能还不仅仅是群星,可能还有萤火虫。

“麻雀为孔雀难过,怜悯它拖着沉重的尾巴。”

这句话要说的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是为讽刺麻雀的无知吧,就像印象中许多寓言与童话告诉我们的这样。不过,我真的认为,如果我是一只麻雀,我不会羡慕孔雀的尾巴,甚至也会怜悯它。我是麻雀,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翱翔蓝天,我可以与白云嬉戏,跟太阳迷藏,那种自由与舒畅无法比拟的。但是,孔雀沉重的尾羁绊住了自己,因为它的重量,孔雀将一生无法飞翔。它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只剩下周而复始的开屏供人欣赏。比起失去自由,被禁锢在牢笼中,永世不能飞翔,美丽的羽毛,众人的赞叹与羡艳的目光又何足挂齿。

飞鸟集读书心得2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其有其幽默性也有其讽刺性。

是泰戈尔,是他的《飞鸟集》陪着我度过了每一个伤心失落的日子。虽然这本书都是由两三句简短的话而成,但恰恰就是这样的言语向我们表达了人间的美好,可以让我们找到对人生的思考,找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于爱的认识。面对痛苦失落,我不再抱怨气愤,而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磨。

泰戈尔的爱如清晨的露水一样,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随着这些闪耀的露珠而发光,我们的心灵也似阳光一样散发着温暖。泰戈尔与他的飞鸟向我们赞颂了世界的美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生活不去热爱世界?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也愿做一只泰戈尔笔下这样一只来无影去无踪的鸟儿,不求影响这个世界什么,只求可以在这个温暖的人间留下一丝我的温暖。

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感受到了一种在世俗中脱胎换骨的超然,我庆幸可以在这样一个喧闹的世界里可以找寻到一片宁静。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谁不曾失魂落魄过,但《飞鸟集》会给予我们对于生命的珍惜与渴望,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残忍,都会让我们相信爱。

当一个人的欲望越多,他的痛苦就会越多,人生多半的痛苦都是自找的。而泰戈尔让我懂得了知足常乐,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生活要做的就是满足,心灵上的精神,远比财富要贵重的多。

读完《飞鸟集》,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他让我对新生活充满向往,泰戈尔的文学气息,彻彻底底的影响了我,唤起了我对这个社会,自然的所有爱心。

我庆幸在有生之年可以读到这本书,可以和伟大的诗人有一次心灵上的交流,可以感受到时间美好。

飞鸟集读书心得3《飞鸟集》,它是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杰作。这部伟大的.杰作由325首小诗组成,小诗虽然短小,却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从不止哭泣的婴孩,到历尽艰险的探险者;从没有经验的青年,到饱经风霜的老者;从平凡不过的小草,到美丽妖艳的小花;从展翅高飞的小鸟,到洁净无暇的白云,无一不充满趣味。泰戈尔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天下万物都活了起来,让它们有机会诉说自己的欢乐与痛苦。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写道:秋天的黄叶,它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这本书的诗句里面,有描写一片美景的,有描写一段对话的,还有凭着对生活感悟写出的警世格言。其中有一句,叫:“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些格言不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泰戈尔用简洁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真理的殿堂。不可否认语言的简略使得《飞鸟集》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其蕴含深刻无价的真理。从泰戈尔的文笔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认真的态度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他热爱生活,因此也隐去了生活中的苦难与阴暗,保留的是光明与欢乐。泰戈尔对爱的思索,更是深切,更是执着。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子间温馨的亲情,人与自然间微妙的感情……一切人类可以体会的情愫,都被泰戈尔原原本本,又及其含蓄地表达出来。泰戈尔尤其崇尚爱情,他毫不吝惜地运用了大量比喻来赞美爱情的伟大与永恒,就像他写的那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他把爱与真理恰到好处地放在生活这架天平的两端,没有丝毫的偏差。

生活的天平——爱与智慧;生命的天平——爱与真理。这本书虽然难懂,但我们都能从中悟出一样的道理:爱是人生的基础,爱是人生的全部!!不妨听着轻音乐,捧着《飞鸟集》,想想自己是一只飞鸟,在无尽的蓝天中自由的翱翔……

飞鸟集读书心得4泰戈尔说:“让我设想,在群星之中,有一颗心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一这颗最闪亮的星星,想必就是这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吧!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

从前,我并不爱看诗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的精彩生动,也没有散文的抒情缥缈,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飞鸟集》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机会;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告诉我们人生要展示和拼搏,这样当生命逝去时才能毫无遗憾;“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应时刻准备着,因为最好的'机会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

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

《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弓要在射出之前,低声对剑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是啊,人们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被束缚。弓和箭,在一起时互相束缚,并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把剑射出的一刹那,放手,两者才能获得自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听到同学在耳中抱怨:成绩一时的下降,父母就紧张,复习题排山倒海地袭来,常常复习到深夜,第二天上课又没精神,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甚至报了许多补习班,整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别说玩了,连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没时间做。

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累,我们也辛苦,就像弓和箭,不仅没有实现价值,反而使我们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倒不如放手,让我们自由拼搏,自由创造,反倒更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放手吧,就像弓与箭的组合,弓拉得再紧,箭终究在弦上,束缚着自由;只有放了手,箭才能自由地冲向天空,摆脱弓的纠结,直冲天空,如同一只翱翔的飞鸟!

在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诗人的吟唱。

也许,这就是《飞鸟集》的真谛吧!

飞鸟集读书心得5《飞鸟集》虽然每段诗歌都是简短的两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读读泰戈尔的诗,想想自由的飞鸟、穿着光之衣的太阳、披着绚丽围裙的云朵、祈祷的樵夫、淳朴的泥土……

这一切真的可以让你找回你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真正思考,对爱的重新认识,面对失落与痛苦,我们不会再有抱怨与气愤,而是对平凡的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感动,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让我们用爱去回报世界,用宽容去亲吻世界。

篇4

――朱良春,93岁,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原院长

我有三个原则:一是不生气;二是吃饭九成饱;三是不轻易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程莘农,8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在生活或工作上我都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健康的心态使我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心平气和地去应对,这样我生活中的不愉快就比别人少了很多,心胸也开阔很多。

――唐由之,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遵循《内经》重视正气涵养,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辨证施养,药食同用,劳逸结合,“形与神俱”,“大德必得其寿”。

――路志正,90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精神上要有修养,身体上要有阴阳调和,生活上要适应自然规律,饮食上有所节制,锻炼休息应有常规,不过分疲劳。这样精神和形体就很健旺,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和任,89岁,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人体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起着营养机体脏腑、协调生理活动的重要作用。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颜德馨,90岁,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养生之道,前人论者颇多,法亦甚详。然不善仿者,非溃则败。善仿之人,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避其害而就其利,师其法而活其用,不为生贪,不为死惧,一本天然,自能长寿。

――张灿 ,82岁,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任何养生保健方法取效之秘在于持之以恒,老年朋友尤其如此。我的养生格言是:顺其自然,以动为纲,以素为主,适可而止。

――班秀文,90岁,广西中医学院教授

运动养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关键在于坚持。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并逐步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李济仁,79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

人年轻的时候要锻炼,高寿老人活动活动就可以了。关键是用脑子,常用脑袋人长寿。

――陆广莘,83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养生不外三个方面:精神平衡,身体平衡,饮食平衡。

――张琪,88岁,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健康行动细则:注意养神、调节七情、珍惜精气、节戒、保护脾胃、饮食有节、重视运动、勿使过度。

――吴咸中,85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

简单自然,生活规律,饮食平常,就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

――周仲英,82岁,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随时随地坚持运动,不抽烟不喝酒,勤动脑勤动手,是我养生的主要心得。

――李辅仁,91岁,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中医养生内容丰富,方法多种,在实践中因人而异,贵在力行,持之以恒,不可急功求效,方能获益。

――李振华,86岁,河南中医学院教授

饮食有节、防怒戒满、愉悦为贵、劳逸适度、丝竹琴声、体育强身。

――徐景藩,82岁,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提倡戒疑、戒妒、戒卑、戒傲、戒嗔、戒悲。

篇5

一、逐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人文关怀。在我国小学课程方案中尚未设置这一课程的情况下,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充满人文情怀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任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评价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机地融合、运用和渗透进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寓珍爱生命教育于教学之中。如运用孝敬父母、敬重老人、珍惜时间、讲求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运用英雄人物舍己为国为民的事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教育;运用教材中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教育。《真诚对待他人》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节好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北朝明山宾卖牛”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真诚待人,是与人友好相处的秘诀”,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我们充分结合禁毒日、世界环境日、预防艾滋病日、安全教育月等节日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1、开展生命价值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命体的“活着”,更重要的是活出价值,体悟人生的意义,这是热爱生命的升华。我们把理想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动力,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理想能使他们更加欣赏生命、珍视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同时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识、自省、自励、自律”,让每一次的成功与进步成为生命成长中的新动力。

2、开展生命责任的教育。生命与责任相伴而行,缺乏责任感的人生是自私、狭隘、颓废的人生,可以说,责任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是个人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动力源。一年来,我们坚持开展“生命与责任”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提升广大学生爱国情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观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思想,引导学生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将个人的理想、人生的价值与祖国需要、民族振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在“感恩节”那天,我们及时提醒学生们亲自动手做一张卡片,送给你所感恩的人,把自己想说的或者是平时不好意思表达的语言用贺卡的形式作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感恩。

3、开展“热爱生命,体验生活”的活动。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将知情意行融为一体。在主题黑板报评比中,各班班主任和板报小组的同学共同构思,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个灵动的集体的精神面貌,彰显生命的活力。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各班别出心裁地打出了响亮的口号:“以珍爱生命为荣、以轻视生命为耻”、“珍爱生命,快乐成长”、“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长没烦恼”、“快乐每一天”等,真正使其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宣泄情感、感悟生命的舞台,点燃了孩子们生命的激情。在“热爱生命,安全出行”的主题演讲中,同学们倾听善待生命的感人故事,明确生命的价值,声音洪亮,慷慨激昂,激发了全体师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提升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取向,也震撼了一颗颗纯真之心,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三、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

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不仅巧妙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德育室内,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交互辉映,在各国国旗的衬托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各年级教室里都有励志标语和宣传园地,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四、促进了学生精神成长

其一,学生的精神状态出现明显的改变。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有明显提升。尽管我校是普通小学,我们的学生也是相对普通的学生,但是,在生命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善待自然,普遍呈现出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特别是通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渗透认识到了生命诚可贵,贡献价更高的道理。不但能够珍视生命,还能做到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这为我们学生的发展、乃至未来人生的幸福,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保障。学生的精神自由,个性得到飞扬,看到的是阳光般的少年,不再是被考试压得愁眉苦脸的可怜的孩子。学生更乐于参与学校的一切活动,并充满信心和快乐。

其二,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各种生命教育及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各种自护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安全意识增强了。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自护能力、身体自护能力、意外伤害自护能力及心理自护能力等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

其三,学生的人格与发展的内动力出现新的提升。生命教育本身的开放性、实践性、发展性,在逐步形成我校的学生文化,建构着他们开放、自主、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学生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存在,体验到生命实践活动本身的魅力,更加自信、自觉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生活。

五、提升了教师生命价值

篇6

星座:金牛座

籍贯:长沙

身份:演员

【业绩】王靖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妈妈向前冲冲冲》中,她饰演田妮一角。剧中,田妮不仅是汪晴(秦海璐饰)的好姐妹,也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在汪晴离婚后,田妮帮助她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两人还携手创业,开起了餐厅。其中,王靖云的装扮美艳动人,利落的短发看上去时尚又大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被评为是“中国好闺蜜”。

虽然是娱乐圈的新人,但是王靖云出道的时间并不算短。2008年,她与高伟宁导演合作《城北人》,开始在荧屏闪耀光芒。之后,随着主演的电视剧《摩西密码》《等你回家》《楚汉争雄》《那样芬芳》等电视剧热播,她在荧屏上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或优雅或任性,有下乡知青也有家族小姐,有都市女郎也有古装姑娘,许多都成为了粉丝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在与邓超、归亚蕾、黄秋生、小宋佳、巍子、高明等众多老戏骨及明星大腕们的合作中,王靖云的演技也是愈加成熟。

2012年,王靖云参演了导演郭靖宇的电视剧《打狗棍》,她在剧中饰演刁蛮的大小姐戴若男,在经历欺骗、失去亲人一系列打击后,不甘命运嘲弄的她正能量爆发,从一个无知的女孩成长为独立的大女人。在这部剧中,王靖云的表演可圈可点,获得了观众的称赞。

2015年,在情感大剧《养个孩子不容易》中,王靖云饰演了沈蓓蓓一角。她是全剧中的女二号,是个单纯善良并有点小任性的大小姐,她爱慕着辛柏青饰演的韩超,因此与田海蓉成为情敌。三人在剧中的感情纠葛颇为揪心。随着演戏经历的丰富,王靖云的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她说,以前接到一个角色会不太自信,不知道从哪儿抓起,现在就比较有头绪,“知道要先干嘛,后干嘛,要如何配合其他演员的表演风格,配合导演的工作。以前是自我满足多一点,现在是挑剔自己多一些。”

【出道】与许多女明星一样,王靖云从小是学习舞蹈的,对表演虽然感兴趣,但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考大学的时候,在北京艺术学院的姑姑鼓励王靖云考艺校,还帮她补了功课。之后,王靖云顺利地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在学艺术的这条路上,小姑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和她的共同语言也比较多。”

王靖云第一次拍戏是在大三那年,她说自己是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第一次拍戏就是古装戏,里面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吊威亚、骑马……她都主动要求自己来。“我印象很深的有个动作,是我被威亚吊起来,然后弹到墙壁上,从墙上再摔到地上。当时导演都说用替身来表演,但我还是坚持自己拍。我那r也不懂什么是危险,只觉得作为一名演员,不管文戏还是武戏,都得自己演。”

【感情】王靖云的初恋是在很多年前,“想想还是挺狗血的。”为什么是狗血呢?“有点像电视剧,前半部分是爱情偶像剧,后半部分就变成了生活伦理剧。”因为前男友的出轨,她很快就提出了分手。在对待感情方面,王靖云自称是属于理性和传统的,她更喜欢的是细水长流的感情,“平淡中偶尔有个小惊喜就能让我满足,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会让我没有安全感,我不喜欢。”

【人生格言】在我们眼里,演员是一种很神奇的工作,可以演出不一样的人物情绪,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问王靖云有什么别样的感受?她回答说:“我觉得演员其实比别人要多活几辈子,你在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就是要真心去演绎、经历她的甜酸苦辣,演员比普通人的人生更加丰富和精彩。”

篇7

 

一、闪光点可以激发学生奋起

 

笔者所带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他们的突出问题就是各门学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首先是懒惰,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碰到稍有难度的问题就退避三舍;其次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习;还有一点就是缺少自信,缺少前进的精神动力,甚至觉得前途渺茫,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尽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效果上问题颇多,但这些学习中的缺点不能掩饰他们作为年轻人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他们的身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敬意和渴望,迫切想与老师勾通;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有一定的见解,有奔放的热情,有多彩的个性,有诚实、善良、可爱的一面。因此,我确立了班主任工作的要点:那就是先从养成抓起,然后慢慢引导,走一条从“成人”再到“成才”之路。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想从实际出发,对其“志”的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然后,从量变达到质变。因此,抓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方面,做人做事方面对他们更是先行的必修课,“成人”是“成才”的先决定件。

 

学生不仅要从课本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应从日常生活中摄取更为重要的“做人”的营养。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班级公约,其中有一条就是保持教室的绝对清洁整齐,无垃圾、纸屑;保持黑板一尘不染,让老师以愉快的心情书写,让学生能看得清楚。这是我开展工作的起点,也是我工作的突破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认真履行这条班级公约的时候了。

 

我要求每天放学后先扫干净教室地面,然后用干净拖把拖两遍,擦干净每张桌子,定期清洗讲桌上的桌布,并且同组学生要在搞完卫生之后一起离开,每人桌子上挂一个小清洁袋。我告诉他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经过反复督促、检查、完善、这一点终于“如愿以偿”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当学生被派去清扫其他地方的时候,工作同样做得认真出色,每次都受到表扬。

 

渐渐地,我表扬他们在环境卫生方面“敬业”、“乐业”的时候,自然地联系其他方面以及学业的问题,从而建议他们在学业上也能周密计划,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当学生在卫生工作上有所突破之后,我就又想怎样以此为契机改进他们的学习习惯。此后的工作重点是抓考勤。因为纪律是上课的前提保证。为了以理服人,我以身作则,做到不迟到、早退、在教室里等他们。慢慢地,迟到的现象少了,迟到的人次明显少了,他们开始努力了。

 

除了这些班级常规管理之外,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班级凝聚力、荣誉感的建设机会。凡是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不论是公益性质的,还是开展的第二课堂,我都积极支持他们,支持他们为灾区捐物,为贫困学生伸出友谊之手;支持他们为了表演好一个节目的每个创意、劳动;支持他们与兄弟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和体育比赛。两年多来,我和我的学生就是在理解中一起度过,在相互勉励中一起成长。当然,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量变过程,更需要我们的耐心、爱心,恒心。 

三、收获教育的成效

 

通过各种活动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班级已形成了较强的核心力,充满了高昂的活力。教育的内容和素材无处不在,教室里的板报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小舞台,每一期都是一个展示创意的小窗口。每到考试之际,他们就将自己编写的一些感悟格言写在板报上,抒发了他们对考试、对人生的理解,引起很大反响。

 

特别值得一提是 “许愿树”那期板报,学生们手里都收到一张许愿纸,要求把自己的人生愿望写在上面折成多种多样的小折纸,然后挂到许愿树上。我也收到了一张这样的纸,我在上面认真地写上了我的愿望:“我希望我热爱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自信、执着、热爱生活。”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一棵“许愿树”将学生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一棵“许愿树”将美好的种子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事实说明“孺子”不仅可教,而且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现在他们的文化成绩还不是很好,但是,我想他们只要坚守人生信条和现在养成的良好的做人准则,他们会认真踏实地做事,脚踏实地地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学生的收获,也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收获。

篇8

一、善于拟题,唤起写作欲望

作文命题是否恰当,能否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至关重要。我们的命题必须直面学生的真实生活,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冲动,让他们在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中自由自在地写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拟题,把拟题作为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手段之一。

一要求:“新”。学生的生活空间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但他们情感的体验、思考、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抓住学生追求新奇的特点,多想些方法让文题面孔清新脱俗,学生可能就会“一见钟情”。如可套用流行语,富有时代气息的句子总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写家庭的苦乐可用“让我欢喜让我忧”,写见义勇为的可用“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学生会觉得特别亲切而乐于写之。

二要求:重“情”。初中生正是处于多情多梦的年华,通过文题拨动学生的真情,激起他们心灵的震颤,感情的共鸣,自然能使他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如用“那一回,我真的很得意”让他们来回顾曾经有的那份“神采飞扬”;用“告诉蓝天,我已经长大了”来放飞他们成长中的诗情;用“童年,说不完的趣事”来吸引他们追逐欢乐的浪花等。用“情”扣动他们的心弦,这样学生就会弹奏出动人的乐曲。

三要求:“活”。“活”指作文命题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全命题作文固然要,话题作文也不可少,甚至还可以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命题,自由写作,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样学生的写作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需要,写作也就不再是面目可憎,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写作“爱你没商量”了。

二、促积累,解决“无米”之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心中无存货,笔下如何能“生花”?因此,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尤为重要。

1. 积累生活。只有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笔底下才会流淌出源源清流,下笔才会如有神助。对生活观察的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往往就越生动形象。一方面写社会热点话题、街头巷尾轶事、家中的烦恼和快乐、校园生活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写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写春雨夏阳、秋风冬雪。使学生走出小课堂,“觅食”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体会 “无字之书”的渊博。另一方面面对生活的绚丽多彩、世事的瞬息万变,还有懂得用心去思考生活,会“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会从“细微之处见精神”,用情去体验生活,知道“万水千山总是情”,进而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佳境。

2. 重视语言。同样的一件事,有的人写得生动、深刻,而有的人则辞不达意,这显然与语言表达息息相关。语言表达的功夫来自与平时的日积月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第一,要求学生备好“读书摘抄卡片”,到书海拾贝,摘抄读书看报时发现的优美词语、佳句名段、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第二,开展各种语言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对对子、猜谜语、猜歇后语、竞背诗词佳句、名人名言等。第三,备一本札记本,捕捉自己瞬间灵感,及自己思想的火花、心灵的颤音,让点点滴滴稍纵即逝的语言“亮”点保存下来。

篇9

坚持让学生做好课前演讲,激发学生数学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说数学”能力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萌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在学生进校到离校,要有一个整体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知道从何说起,并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演讲内容主要归类为以下几方面:

1、讲一讲“数学故事”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人人也乐意讲故事。在数学课堂中讲故事是不是不合情理?不是的。既然数学存在生活中,当然故事中也有数学。我把数学故事作为一个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喜欢上数学课,还减轻了教学难度,而且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发展。学生演讲的故事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相声、数学童话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实等。教师可以在适当时机“插叙”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也可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学生演讲《祖冲之的故事》:“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和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早一千多年。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到圆周率。数学教学内容是由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发展至今的。数学家在是如何发现并解决中学数学教学的知识,数学家能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哪些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家传记中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利用数学家提出的问题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问题的背景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家们在历史上提出一些所谓的数学问题都有着很深刻的实际背景,而且一些数学问题的提出在形式简单明了,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讲数学故事使学生加强了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同时在识字能力、语言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认为,数学故事不但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天然的舞台,而且更是学生不同能力发展的摇篮。它是传统数学教学有益的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扩展知识等多重作用。

2、记一记“数学名言、短语”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数学是一种描述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方法,是用一种有自身体系(如符号语言)描述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数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数学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的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数学教学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科学地、理性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从数学家名言中可以看到历史中的数学家是如何以数学为工具去分析自然界的。数学名人名言在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思想教育作用。数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等,而且是那么言简意赅。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它是科学的语言。数学不仅用来写科学。而且可以用来描写人生。下面介绍几位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格言,它们都是用很简单的“数学”(数字、符号、数学概念、式子等)来表达的,而且是那么深刻、绝妙。指导学生收集数学名言,进行整理分类,比如:

①用数写的格言

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托尔斯泰的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②用符号写格言

华罗庚的减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③用圆写格言

芝诺的圆: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数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等,而且是那么言简意赅。如前所述的一些名言一方面折射出他们伟大的人生,一方面折射出数学之美。让我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让我们也用那些数学写成的名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3、赛一赛“数学才智”

学校班级设置数学“财富大考场”,让学生在你争我赶的学习环境中去角逐,全身心投入,学会与他人合作竞争,使数学赛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活动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学生互动。比如,数学基础知识竞赛,如:计算能力竞赛,分解因式竞赛等;数学应用问题与数学建模,如:国库券的收益率、计算工资的利息、供应站的位置设计问题等;还可以赛一赛“巧算”,比比谁的方法多,引导学生收集各种有规律的速算法,如:首同尾合十的计算、11与一个数的积、等差数列求和,等。

篇10

早读,这个已经延续很久的学习方式,就随着一声清脆而急切的电铃声开始了。一时间,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楼道中、教室内、花坛边一声声或整齐、或高亢、或蜂嗡般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让人感叹生命的宝贵,应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新课程改革,说来就来了,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细想一下,确实是因为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亟待革新,而催生了它。

如何让学生甩开包袱,脱掉旧帽,弃去四平八稳的学习方法,而代之以健康、欢乐、挑战、协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是教育专家和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应该努力实践,争取早日达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快乐学习。

晨读,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最为常见、文科类科目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它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转变它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学生从晨读中找到乐趣,使学生想读、乐读、会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一、内容多样,开阔视野,使学生乐读。

记得有一位外国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晨读的内容往往不外乎是语文的课文、名句、诗词朗读等,英语的单词记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等一些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

时间一长,不管你采取多么灵活多样的朗读技巧和方式,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感觉就像一个人嚼口香糖,嚼的时间长了,已经没有味道了。

笔者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早读课的前半段,学生读书的劲头很足,声音很响亮,慢慢地班级中读书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小、读出声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后来班级一片安静。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尝试着改变晨读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首先,在教室墙壁空着的地方,找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格言警句贴起来,再配上一些名人的画像以及他们读过的书名,尽量给教室营造出一个“书香”气氛;晨读的内容也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二者交互进行,给学生新鲜感。童话、寓言、故事、诗词、格言、警句等等都可以作为晨读课的内容,每天早上让学生体会到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早晨新鲜的空气,在充满书香气氛围的教室里阅读着不同的内容,或是寻找古人的奋斗足迹,或是中体味着中国语言文字的的深厚绵长,或是想象童话故事中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趣味。这些书籍可以让学生在图书室借阅,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收藏图书,这样的阅读体现的是更为自主、更为丰富,日积月累,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阅读的内容和过程中,学生接受了新鲜事物,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满足了新奇和求知欲。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晨读内容,学生真正成了“乐之者”。

二、形式灵活,全员参与,使学生好读。

美国人卡莱尔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晨读,在内容上仅凭丰富多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讲究晨读的形式,讲究全员参与。不能对以前较为陈旧的阅读方式(齐读、领读等)全部摒弃,只是要有所改变。这些改变要利于学生的自主抒感,自主体验独特感受这样的原则。笔者认为:

1、分组读

这样的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同伴互助互学的快乐。

2、比赛读(要有足够的准备工作)、表演读

比赛毕竟具备它的竞技性,所以这样的朗读方法更便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提高中,慢慢悟出语句的情感,同时知道“只要我参与,我就可以赢”这样的道理,启发他们做人要有奋斗竞争的精神。

3、指导读

学生参与了,老师是主导,是远航的总舵手,要引领好学生朗读、思考的方向,以免学生进入思考的误区,走了弯路。这样的引领,老师、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体验师生互为一体的快乐。

曾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也许欢乐是路人偶然扔下的种子,开出的花,散发的香味,而让更多的路人体验到的。也许这样的晨读方式就体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吧。实干不是蛮干方法是很重要的。否则,只有对着落日叹息了。

三、确定目标,检查效果,自我发展

我们不能奢望一次晨读,就可以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因为毕竟学生作为主体,他们的学习程度、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效果肯定是良莠不齐的。每次晨读,不管何种内容,采用何种方法,老师都应该给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或者让学生自我确定目标,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去品味,不管怎样都要朝着目标走下去,“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的高度”。但是目标又不能太高,否则就会失去晨读“目标”的真正含义。在学生们读完了以后老师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下次晨读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