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标语范文

时间:2023-03-14 03:4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标语

篇1

安全生产

安全是一种责任,为已为家为他人

安全事故要严防,人人牢记守规章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

人危家险,人安家全

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质量管理

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信誉是公司的生命,质量是信誉的保证

产品质量无缺陷,船东服务无抱怨

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百年海工,质量第一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永恒话题

宁为高标准脖子硬,不为低标准弯下腰

创新改善

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我们都是变革的推动者、实践者

做成5件小改善,带来项目大收益

好干部的首要指标就是带领团队创新改善

若不主动改善,就会被动改变

诚信立足,创新致远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开拓者找创意

见人之所共见,思人之所未思

强项目制

一切改善都要围绕项目

坚定推行强项目制,以项目拉动一切改善

推进强项目制,确保节点达成

以强项目制提高效率,以又好又快保节点达成

强项目制是突破困难的尖刀

成本节约

大手大脚败家业,一点一滴攒明天

节能降耗从我做起,控制成本再接再厉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人人参与改善,成本自然降低

杜绝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

浪费过去时,节约进行时,美好将来时

计划管理

执行需计划,计划需执行

平时做事无计划,忙时做事无头绪

P6是计划管理的必备工具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成事之道,周密为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

没有借口,立即执行,全力以赴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

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为Yes找方法!不为No找理由!

行动改变结果,结果改变人生

执行力是竞争力的核心

工作态度

坚决摈弃"说而不决、决而不定、定而不干"的陋习

坚决反对"不粘事、不挑头、不突破"的明哲保身思想

勇于面对问题,致力解决问题

工作态度决定事业高度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用心写好一个"人"字,用情干成一个"事"字

团队合作

以人为本,共同事业

合作是基础,竞争是动力

强化竞争意识,塑造团队精神

相信同伴,相信团队

团结是团队的凝固力,竞争是团队的登云梯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

篇2

1、5S运动 从你我做起,让我们更有自信!

2、培育礼仪员工,创造团队精神

3、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4、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5、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6、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

7、沟通从心开始

8、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9、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10、以人为本,心德为先

11、5S效果很全面,持之以恒是关键。

12、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会失败。

13、管理的第一个功课,就是先管好自己。

14、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5、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16、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17、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1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19、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20、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品质是上帝的要求

21、整理整顿做得好,工作效率步步高。

22、没有执着力,就没有竞争力

23、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24、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25、停下休息的时候,别忘了他人还在前行。

26、要有好的灌溉,才有好的成果

27、杜绝不良思想,发扬优质精神。

28、你思考,我思考,品质提升难不倒。

29、整顿-提高工作效率

30、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3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2、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33、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34、整理-腾出更大的空间

35、做好品质记录,打好品管基础

36、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

37、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38、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公司的辉煌

39、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40、为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41、会而必议,议而必决,决而必行,行而必果。

42、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43、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44、安全:确保工作生产安全,关爱生命,以人为本

45、宁可因高目标而脖子硬,也不要为低目标而驼背

46、杜绝不良思想,发扬优质精神

47、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48、素养-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49、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50、清洁:维持前3S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

51、文件受控易管理,贯彻执行要落实

52、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

53、清洁-拥有清爽明亮的工作环境

54、资源是会枯竭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

55、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56、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57、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

58、素养: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59、清扫-扫走旧观念,扫出新天地

60、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61、因为有我,所以回更好

62、多点沟通,少点抱怨;多点理解,少点争执

63、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64、博:努力拼搏,纳:纳八方资源,特:成为有特色的IC商。

65、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66、海纳百川,厚积薄发

67、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半途而废。

68、我们的策略是以质量取胜!

69、行动不一定每一次都成功,但坐而不行,绝无任何成功可言。

70、会而不议 议而不决 决而不行 这样的会议是属最浪费的行动

71、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72、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73、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74、整顿:必需品分区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

75、诚信(Integrity)、专业(Professional)、创新(Innovation)

76、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有失败

77、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以厂为家,共同发展。

78、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79、只有不完美的产品,没有挑剔的客户

80、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81、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82、整理:区分物品的用途,清除不要用的东西。

83、清清楚楚算帐,明明白白做人。

84、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

85、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86、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87、心若改变,则态度改变;态度改变,则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则人生改变。

88、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89、清扫:清除垃圾和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90、预防保养及时做,生产顺畅不会错。

91、不学习的人,实际上是在先择落后

92、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93、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94、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篇3

关键词:安全标语 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1 引言

好的安全标语有利于安全生产,然而仍有不少企业把安全标语视为安全文化的“边角料”,让安全标语成为了摆设。本文将从企业安全文化的视角对安全标语定位,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2 企业安全文化

2.1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狭义的解释是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建立适合企业健康发展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为目标,通过运用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安全规章制度等人文手段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1]。

2.2 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安全管理是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机制把控等手段规避各种风险和不安全因素的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包含三个方面:行为管理、设备管理和技术管理 [2]。随着先进的生产设备投入和技术发展,安全事故并没有得到根治,究其原因发现,多数事故是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危险不当行为引发的,这说明作为安全管理中的核心,人的因素在事故中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大多数事故是行为管理能力不足造成的。提高行为管理能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工作,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而从安全管理学角度分析,安全行为受人的安全意识影响最大,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使安全理念根植于员工的意识中,形成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安全行为管理能力。

3 安全标语

从企业安全文化视角定义,安全标语是一种采用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以体现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制度的文化为目的,通过影响、激励、约束和导向的安全文化四种功能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进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设施[3]。

3.1 与企业安全文化的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体现是物态文化,是体现企业安全价值观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安全标语作为安全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物态传播方式,特点是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容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得员工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企业重视度不够,流于形式。虽然现代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但对安全标语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有些企业的安全标语几十年没有更新,内容已经不适应当今现代化生产的,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已搞的形式主义,草草对付过去就没事了,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安全标语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包袱。

2)缺少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支撑。企业在设置安全标语时,往往直接找广告公司制作,这些标语制作者缺乏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往往将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标语糅杂至一起,拼凑出安全标语,内容杂乱无章,失去了安全标语设置的意义。

3)内容单调、生硬、针对性不强,无法引起员工共鸣。企业在安全标语的创作时,简单的将之归为玩文字游戏,一味地追求创造大而空的“名言警句”,而忽视了标语应该体现的安全管理及科学教育诉求点,有些标语甚至采用恐吓、威胁方式进行宣传,如“违章占道,罚你钞票”、“喝酒误工、钱袋罚空”等,起不到安全教育的意义,相反会引起受众的抵触和反感。

3.3 改进建议

1)企业要提高重视。企业应把安全标语视为单位安全文化特色的名片,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窗口。著名的跨国性企业杜邦公司的企业核心文化就是“安全”。“所有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所有事故隐患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等著名的安全标语树立起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2)标语内容上要把好关。安全标语的内容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制度条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一车站的安全标语“吸烟等于防火,防火等于犯罪”这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逻辑臆想,让人莫名其妙;建筑工地的安全标语“你要出了事,别人睡你媳妇打你孩儿”、“工地不戴安全帽,阎王开心小鬼笑”虽然出发点是安全,但庸俗、迷信的白话并不符合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让人难以接受。

3)标语热菀体现安全心理。以葛麦斯安全法则做例:阿根廷里奥内格罗省内著名的滑雪胜地――卡特德拉尔山,景区内的公路因事故高发而被人们称为“死亡弯道”,人们想尽办法依然无济于事。在了解司机葛麦斯“时刻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里”的安全驾驶秘诀后,交管部门把安全标语更换成了“安全驾驶,不要让白发苍苍的父母为你伤心”等温馨标语,卡特德拉尔山从此交通事故大幅降低,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通过研究发现:信息受众群体对权威有抵触、排斥的反抗倾向,也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去做”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在安全标语制作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禁止”、“严惩”、“不能”等命令式的字眼出现,避免信息者与信息受众之间产生对立,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用亲情去感化、引导受众接受信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4)标语要具有广告要素。在形式上,安全标语仍然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必然也要符合传播媒介的特征和广告审美价值。大众传播具有公开性、间接性和分散性特征,同时传播媒介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设计安全标语时应遵循广告传播规律: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广告视觉要素上寻找最佳方案。在图形构架上要充分把握好变化和统一、对称和均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文字要做到简明易懂、通俗不庸俗,有客观性和真实性,使人产生信赖和共鸣;在色彩的使用上要科学,比如暖色调比冷色调的记忆性强,原色比间色记忆性强,华丽色彩比朴素色彩记忆性强,单纯色彩比复杂色彩记忆性强;在色彩联想上冷色调暗示深远、冷漠、理智、轻巧和圆滑,暖色调暗示温暖、刺激、鲜血、危险和情感抒发。我们在企业常见的蓝底红字标语就是其中的一种。

5)标语的管理要科学规范。标语要设置在合适的场所,根据环境的不同,标语的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在生产车间设置饮食安全的标语显然是不合适的;标语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如“安全操作点赞,违章操作差评”等标语别出心裁,用“点赞、差评”这些时下流行语传达安全理念,容易让年轻员工接受;标语要有重点、有特色,如煤炭行业“炮采、综采离不开安全开采”、“正确乘坐矿车是您向安全前进的唯一方式”等不但在安全上做到了提醒,同时又体现了煤炭企业的特色。

4 总结

1)安全标语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缩影,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2)安全标语是具有受众广大、内容多样、简洁明了等特点,优秀的安全标语在宣传企业安全理念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安全标语遵循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的科学理论,能起到好的传播效果,避免形式主义造成的企业人力物力浪费。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2-55.

[2]王秉,吴超.安全管理学视阈下的安全标语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9):138-143.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影响力;文化动力;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动力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是社会经济、企业竞争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企业对于自身价值观范畴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企业性质、价值不断发现的过程;既是企业价值观内部凝聚的过程,也是企业精神不断向外扩散的过程。企业文化动力的发展依次经历了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企业影响力等过程与表现形态,最后形成企业的软实力。

一、企业文化

企业对于自身价值的第一阶段认识,首先来自于企业文化。早在100年以前,管理学的创史人泰勒曾经提出“改变心智,劳资双方合作”,强调资本家与工人一起想办法提高效率,通过未来效率提高的分享,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一致性,这是早期的共同文化的塑造典范。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梅奥提出的非正式组织,认为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存在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对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对员工行为存在导向作用。

到了1960年以后,日本企业普遍遵循的全面质量管理,尤其是员工自发形成的QC活动小组,应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质量,成为许多企业的文化精髓之一,也成为日本企业以质量为突破口形成国际享誉的竞争力有重要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欧洲的德国企业以“工匠精神”为民族企业的文化内核,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精益求精、严谨与一丝不苟、耐心与专注、专业与敬业。因此,德国企业的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了精良的印象。

1990年后出现的“学习型组织”,将企业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扩大,该理论提供的建立愿景、团队学习、自我超越、改变心智、系统思考,将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将学习力、创新力、文化力视同为企业发展。可以这样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活不久、长不大的。即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切软实力都是在企业的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企业社会责任

研究发现,企业具有双重属性:经济性、社会性。基于社会性的考量,企业必需履行社会责任:第一,企业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应向社会负责,因为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与企业自身的事务有一定的联系,企业应该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自己就有的作用。第二,现代社会对于企业职能的理解,已经由单纯的经济使命向兼顾社会使命转变,企业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承担社会责任,否则可能会危及自己的合法性。第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获得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从社会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开发更大的市场与需求,获取更多的、长远的经济利益,这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第四,企业拥有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专长、管理才能、资本,而且有些问题也只有企业才能解决。第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政府干预与管制,减少成本压力。第六,企业有道德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公众普遍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因此,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文化的精华部份,也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约束力量。一个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价值观的企业,对内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会增强荣誉感与奋斗的动力;对外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对企业价值产生认同感,形成企业发展的外部张力。进一步,负责任的企业将会把创新纳入公司的持续发展轨道,只有不断地创新,才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并且自觉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环境的生态平衡,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公众的期望。

因此,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升华,也是企业发展提升的必要路径。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将企业文化的对内提高凝聚力为主,扩散到了对外的吸引力上来。这种吸引不是实力的压迫与强范,而是自觉地靠拢与合作。最初的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来自于市场、社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但是,经过对常青树公司的研究发现,自始至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深刻领悟并付诸实践的企业,才能经受起市场竞争的洗礼,在一波波市场风险的惊涛拍岸的潮流中不断前进。故此,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种道德绑架,而是一种企业自觉、自发形成的一种软实力。

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企业家精神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创新精神的消失。冒险:没有甘冒风险与承担失败责任的能力与魄力,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合作:企业家不是超人,而应该是蜘蛛人,需要有很强的结网意识与能力,将合作对内扩展到每位员工,对外扩展到所有F实、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敬业:对事业忠诚。学习: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执著:资本家、劳动者均可以退出企业,企业家是唯一不可、也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家的商誉。

企业是由各种资源集合而成的组织,其在运行过程中要体现各种资源的意志,而企业家又是企业意志的实践者,因此企业家精神包含强烈的信托原则在内,他事实上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信托人,必需严肃对待各种利益相关者,人们有理由对他提出诸如权利、诚信、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期望。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集合版、浓缩版,是企业对内凝聚力、对外吸引力的集合体,是一个企业的社会宣言、标志性形象与感知,是企业发展的内核。

四、企业影响力

德鲁克说过,企业不仅仅被视为一种经济结构,企业是社会的一部份,并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及影响方式与程度,真正决定了企业的性格。狭义的社会影响力泛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广义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产品、品牌的范畴,企业的标志、产品与服务、场所与设施、人员、技术、信息、工作方式、文化传统等全部成为企业影响力的载体,通过上述载体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行为、言行、商业选择、道德评判的能力。一个真正拥有影响力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同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生存和壮大。

近年来如何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成为企业家冥思苦想的终生难题。企业应持续在创新研发、品牌价值、全球布局、社会责任四方面进行投入,实现企业系统转型,推进新一轮发展,打造企业长期影响力。创新研发是企业打造长期竞争力并实现差异化的核心驱动因素。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不断被挤,发展陷入瓶颈的转型阶段。企业必须主动大力投入创新研发,积累未来影响力的基础。强势品牌是企业展示自身价值与获取客户忠诚的纽带。企业通过打造强势品牌,传递自身价值,通过品牌与客户进行情感与价值沟通,维护客户关系,实现客户忠诚。全球布局是企业实现持续扩张并打造全球影响力的手段。企业的全球布局直接影响到收益,是企业分散风险的手段,也是在为更大的受众提供服务,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责任是企业融入社会并实现长久发展的保障。如今,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定义,包括区域发展的支柱、区域文化的推动者、区域环境的维护者等。同时,它们也致力于促进区域发展,倡导优秀理念,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企业影响力是对外吸引力的进一步延伸,是产生价值认同的渗透力,是企业各种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无形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精华与实质。企业影响力是企业依托各种载体影响社会公众的信心与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实质。经过市场循环洗礼,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反之,企业被市场淘汰的结果,可以反推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企业影响力不断丧失或者消亡的过程。

五、企业软实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开始出现“追求自我”的消费,对于产品与服务本身包含的文化品味、价值观念、身份与地位、功能与自由、随性与个性等产品内存的追求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在交易中的权利就更大,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就需要与消费者达成价值的共识,即通过提高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认同感,来达到更深远、更长效的价值影响力,也就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因此,企业在兼具经济性与社会性特点的情况下,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水平、方式、文化、创新、技术、需求等竞争的主要战场:企业在资本逐利性的本质下追求市场扩张、规模扩大、产品创新、技术改进,其生产能力、技术与质量水平、生产先进性程度成为企业产品竞争的物质基础,在社会性的要求下满足、迎合、引导消费需求,甚至创造消费需求,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服务水平与能力成为人们评价的话题,前者属于企业硬实力的范畴,而后者则归口于企业软实力的领域。

企业软实力的开发与培育离不开软、硬两种资源的结合,硬资源是载体、是基础,软资源是协调、是整合、是延伸。企业实力的形成与提升来自于两种资源的应用能力,也取决于两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硬、软资源的整合,首先是促进软实力的形成与提升,然后才是两种实力的整合,形成企业综合实力。综上所述,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在一定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中,有意与无意、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在与利益相关者的持续互动关系中,通过引导与创造,进而不断取得文化吸引、价值认同,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硬资源与软资源)两种资源整合与传播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达成长期发展目标。

总的说来,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效果、获得各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为原始动力,以企业内部的学习、创新、核心团队与精神培养为载体,通过软、硬资源的综合运用过程,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这种影响力会对企业所掌握与施加影响的资源、所获取的能力形成叠加、倍增的效应,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得凝聚力、吸引力形成螺旋式增长,最终形成一种企业长期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红英,娄海波.我国文化动力发展的缺失与三要素分析[J].商业文化,2009(06).

[2]张大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J].冶金企业文化,2006(02).

[3]顾成林.试论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5).

[4]K德中.企业影响力,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坐标[J].博鳌观察,2014(04).

篇5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定位;风险

1企业税收策划所存在的风险问题

税收等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风险。由于国家经济形势复杂,国家需根据具体情况出台适时的相关政策,然而这虽然可以给税务筹划留出一定的时间,但同时也为税务筹划工作带来风险,每一次的税务筹划从选择到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在政策变化的留白时间内有可能将原本适时合法的筹划方案变成违法,从而造成法律风险。还有相关法律不严谨造成的风险,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条例,除了人大、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律条例外,存在大量税收管理部门自行规定的法律条例以及部门规章,然而这些规章由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存在主题不明确等问题,外加条例内容属于税务筹划的领域,企业因此错误解读法律规章与行政条例,因而导致法律风险。如果企业主体经营者没有高度重视税收筹划,或将税收筹划错误理解为使用各种方法减少纳税,假设企业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与监督水平较差,从而引发会计信息失真,外加经营主体信用较差,过去存在违法纳税等记录。因此导致经营主体存在税务根基不稳,若在此情况下进行税务筹划工作,还将导致财务风险。

2企业税收策划的目标定位

对于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目标定位思想是最合理的纳税方式。目标定为思想旨在不逃税、不偷税的基础上,实现合法合理又能节约成本的缴税。具体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减少企业纳税成本;另一方面是指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减少企业的涉税税种。前者是指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后,企业不仅能履行纳税义务,又能整体减轻税收负担。企业的税收负担是指:经营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国家规定的税收金额。此外与实际负担不同的是,名义负担,主要是指法定的负担,是国家规定经营主体必须承担的部分。而实际负担主要指经济负担,排除其他负税税种以及相关条件,免征额的比例,税基确定等因素影响,可能最终实际税负低于名义税负。而后者是指经营主体在合法合规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管的纳税申报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税收开支。从税收可行性来分析经营主体面临三种频发的税收损失:机会损失,指经营主体没有正确解读相关的税收政策,错过税收优惠政策的机会,从而导致损失。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时效性,并且每项税收政策都附加优惠条件,并具有明文限定。然而由于时效性很多企业不能把握住机遇,由于错过时间而蒙受损失。操作损失是指:经营主体在生产计量的过程中因违规操作导致损失,是经营主体因违反税务相关法律条例而造成的损失,比如违法进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而被行政处罚的罚金,逾期未缴纳税款而征收的滞纳金,偷税、漏税的所产生的罚款等。因此税务筹划的目标定位首先应着重注意当前出台的税收相关优惠政策,主动获得收受利益,其次税务筹划开展前期要确保经营主体的会计核算合法、完整、有效,从而确保税务筹划工作的准确与合规。迄今为止,经营者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大都只看到直接的税收收益,而忽略了间接的税收收益,然而这是与税务筹划目标定位不完整有关的。

3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策划

首先,要加大税收筹划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税收筹划环节,积极引入相应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或者也可以对其内部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企业能够具备税收筹划的相关人才,进而减少税收支出,企业具备高素质税收筹划人才,进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减少税务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科学、谨慎,相关人才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其次,要优化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式。税收筹划应当贴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大型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同于中小型的企业,需要认真分析而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成果,同时,税收筹划工作人员要做好财务部门与税务人员的沟通工作,并对我国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税务筹划的监督工作,在经营主体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有失误,所以要提高对经营主体税务筹划的监督水平,建立相关税收的部门规章制度,维护经营主体的市场秩序,使税务筹划工作更具合理性、合法性。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四点展开:①税务筹划过程中的税收筹划。不同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税收是不同的,通常经营主体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权益和负债。权益融资的好处是无须偿还本金,且没有固定以及附加的利息,虽风险较低,而筹资成本高。负债融资的利息费用则可以在税前支出,并能够抵税,加之融资成本低,随着负债融资比例的上升,负债融资成本提高,从而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负效应。当负债超出经营主体承受范围时,经营主体便会面临财务风险,所以经营主体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两者比例以使企业资金成本实现最小资本结构。②投资决策中进行税收筹划。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可以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形式和并购相关亏损企业,而后者能够抓住机遇,并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另外,利用并购实现合理避税,如若被并购企业出现未抵补亏损,而收购企业则由每年可获取大量利润,收购企业可以利用低价获取被收购企业的股权,并通过亏损未来期限内应缴纳的所得税额,进而获取收益。而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应结合当地税制,选择税收较低和税收优待地区进行投资,在我国西部边远地区,高新开发区具有税收优惠优待政策,让投资者投资时享受较高的收益。③经营过程的税务筹划。现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经营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吸引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薪酬管理税收筹划中,除了需要确定薪酬和社会保障之外,还需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和各种福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这些标准可以是在税前扣除。此外,可以安置一些残疾工作人员,工资可以百分之百加计扣除,同时适时适度地减少企业应缴纳的残疾人保障基金。也可依照自己的实力参与公益性的捐赠活动,彰显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捐赠支出可在税前扣除,加速国家奖励的固定折旧。经营者应注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项政策,在企业采购销售时可以先进货发票,然后确认收货时间,从而可以延迟纳税。④股利分配决策中的税务筹划。在经营者进行股利分配时,股利不仅决定股东纳税税额,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现金量起不小的作用。股利分配包括现金和股票股利,在经营主体的运营资金量小的情况下需要追加投资,而此时发放现金股利会加大财务压力,从而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股票股利能够减少现金股利融资后所需的融资成本,同时发放这种现金股利必须纳税,而股票股利能够延迟纳税。

篇6

关键词:新经济 企业 标准化管理

一、新经济与标准化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所谓新经济时代是与传统经济相对应的,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形式,以知识经济主导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依托,对资源进行生产分配的经济,这种经济带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除全球化特征外,与传统经济相异,新经济还有高技术化的特征,但凡能够在新经济领域立足的经济体往往都需要高新技术来拓展生存空间。新经济领域的交换手段也不同于传统交易“直接支付货币――商品”的交易模式,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新经济形势下无论是否通过了经济主体的主观意愿很多资源都是共享的,并且,因为人类对于世界的未知还很多,新经济时代的资源也是无可限量的。

对于企业管理人才来说,新经济时代主要面临的问题,或者挑战主要涉及资源配置、物流、信息管理、竞争规则、环境保护等方面,可以简略阐述为: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同全世界的行业进行资源配置活动,在高技术资源逐渐增多的环境下,传统资源的逐渐匮乏是每个企业的都要面临的问题;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成本很大一方面是信息的成本,因此信息的安全、交互、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管理侧重;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规则不再仅仅局限于区域内或国内标准,更加国际化,接受世界标准、规则的判断;新经济时代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企业对于自然环境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这种科学的制度广泛、多次地应用于某一行业当中并达到了当前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从管理的角度看,标准化虽然是一种流程化的行为综合结果,但是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本和其他不必要资本的投入,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市场角度看,按照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与多数受众的期望相接近,更为容易实现企业的利益需求。从理念角度看,标准化又是外化了的、具体化了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例如对于产品的精益求精。从宏观角度看、标准化也是不断推进发展的,这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情况,这也是企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

首先我国的标准化管理并非企业根据企业及市场情况专门制定,而是应用国家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这种标准化管理体制往往跟实际的使用、市场的需求是脱节的,使得企业只能够被动接受、执行,而不能参与修改。另一方面,我国的部分企业没有标准化的意识,对于标准化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一些企业认为标准化太过于高科技,不适用于企业日常管理,学习这种管理是一种浪费,而不重视标准技术,一些企业为了纯粹的利益甚至采取一些手段来规避标准化的检查,还有一些企业对标准技术有着足够的认识但学习缺乏灵活应用。另有一些企业单纯照搬照抄大企业、国外企业,很容易造成自身运作不良,产生问题产品。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员工是企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管理学中认为人生而具有惰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克服员工工作惰性。标准化对各项制度、准则进行统一规定,从而科学的实现了企业管理职能的制度化与系统化,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在企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明白每个岗位的职能与需要完成的任务。每位员工、每个岗位等能够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指导下,高效地运转,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企业营运体系。对员工进行长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培训,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企业规范管理中的强制性约束转变为自我约束,使员工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意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

(二)确保企业产品质量

不论是服务型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其产出的商品都存在一定的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有利于保障企业商品质量的稳定性。严格执行国内外质量标准,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格落实控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是企业打造优质品牌,取得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

(三)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企业管理现代化与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指挥、控制、协调,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内容,而这一系列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化管理。企业管理标准化应当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要贯穿于每位员工的行动之中。

(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加入世贸组织后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机制决定了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重要地位。坚持推行标准化体系, 使过程管理明晰化。从原料供应 、生产 、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保证标准 、程序文件、工艺文件,并严格按标准执行。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地处内陆地区的我企业在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能为管理标准化提供第一手信息,保证了企业管理标准化走在国内前列,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一)管理的标准化

管理的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本根,是指企业为获得最佳运行秩序,而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已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对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的规定。企业管理标准具有全面性,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管理标准化将企业各职能部门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稳定优良的运行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标准化

技术标准化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就企业而言,从生产活动的源头就要建立起严格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不同,技术标准协调统一的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技术事项。技术标准化的执行十分重要,企业可以采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等形式对技术标准进行规范统一。

(三)工作的标准化

工作标准是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技术标准落实的重要保证。工作标准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它是对各职能部门及企业工作人员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的规定。

(四)产品的标准化

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关键 ,依此可以形成功能协调 、接口清晰的标准体系 。产品标准按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产品技术条件 、产品试验技术条件及产品质量分等标准等分别管理。

四、完善标准化管理的途径

(一)引进外来管理体系

完善企业标准化系统,需要企业大力向内引进外来管理体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标准库。引进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出口标准等在内的多种管理体系,为企业各部门发展提供全面的标准化信息,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了解国内外各种不同的标准体系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方便了企业标准化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成。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与执行,安排专职人员实时了解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各种标准化信息,并将之传达给企业各相关部门。

(二)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建设

在引进外部管理体系的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标准化体系制定与执行的部门,引进培养一批擅长与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人才。只有做到内外双修,才能达到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的良好效果。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外聘专家进行讲座、培训、考核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企业员工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建立起企业标准化制定、实施人才培训提升的长效机制。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能力大小、所处行业、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标准化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确定适合最自身发展的标准化战略。

一般来说,企业标准化管理,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制定适应市场需求、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首先解决企业市场占领问题。

二是以产品标准为重心,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使企业站稳市场。

三是推进标准化体系的纵深发展,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标准化系统。从各方面支持、保障企业产品的良好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标准化的制定要不断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与市场运作进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出标准化体系的价值。企业标准化系统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湘煜.探讨新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管理[J].科学之友,2011(6).

[2] 黄灿艺.日本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纺织经济,2009(4).

[3] 杨辉.美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3(5).

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5-0047-02

1前言

我国煤炭行业因发展不平衡,致使该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十分落后,信息技术标准化难以实现。从煤炭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标准化现状来看,大多数应用都停留于单项开发或单项应用,整体应用水平落后,信息技术标准化在煤炭行业极难开展,甚至影响到煤炭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分析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煤炭企业现状提出解决措施。

2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的作用日渐显现,总体来看,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是开发信息资源的需要。信息资源就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人们应用各种信息之总和。而开发信息资源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技术之间的有机整合。而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系统互通、互联、互操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信息技术标准化是开发信息资源需求的手段之一。

(2)是先进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于各种生产技术而言,标准是基础,要实现各种产品具备兼容性,必须具备相应标准。标准化是信息处理与数据库共享的基础,只有符合标准的技术才能应用。

(3)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必须让内部信息通畅流动,并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带动企业资金流与物流合理配置,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信息化,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

(4)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如今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是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降低生态损耗,强化资源利用与有效保护,对环境进行改善,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利于节能降耗。

3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煤炭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其发展和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还存在一些急需完善与改进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如今许多煤炭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在建设标准化过程中缺乏信息技术人员。比如一些煤炭企业并不构建专门的标准化机构,也没有熟悉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专业人士。有一些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缺乏标准化管理制度,致使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2)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管理和信息技术标准化之间难以融会贯通。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化需要理解信息技术,并对信息技术标准化进行应用改造与创新,需要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有机结合。可是一些煤炭企业根本不重视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不创新业务流程,更不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制度实施变革,并且许多煤炭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仅仅流于形式。

(3)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在许多煤炭企业中传递信息还是依靠人或电话,这些方式都比较落后,根本不能及时将信息传达出去,更别说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了。煤炭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极度不便,当然这种现象也和煤炭企业所处环境有较大关系。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应用有效、安全、可靠及实时的信息技术进行交流,难度确实比较大,需要煤炭企业投入较大资金来改善。在许多煤炭企业中各个部门自己弄自己的基础数据,导致数据不但繁杂量大,并且每个部门的数据域编码形式不同,致使基础数据的情况不佳,数据格式在各个系统、部门之间都存在差异。

(4)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比较薄弱。许多煤炭企业过于重视标准化的实施,应用了大量的顺序码,在系统中产生巨大的冗余数据,使信息共享极不方便。而企业在信息标准化方面缺乏管理制度与技术手段,导致操作人员上线时就要执行已经制定出来的编码规则,还要对这些规则进行监督,增大了操作难度,影响到实施进度和周期。

(5)脱离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因为煤矿企业生产和环境的特殊性,各种用料种类、数量和产成品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影响较大的是自然地质等各种外界因素。许多煤矿企业比较看重应用高科技装备,并没有考虑到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或购买适合本企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导致许多功能极难实现。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却体现不出应有的功效,最后被迫停用。比如在四川某小煤矿中电脑配置不高,却偏偏要全部安装上最先进系统,不但不能发挥先进系统的功效,反而还会影响电脑的正常使用。

(6)缺乏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力量依然薄弱。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还需要相关人员来执行,但是从执行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煤炭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缺乏,尤其是中高层管理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较低。煤炭企业中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因此要想实现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难度极大。实施信息技术标准化与煤炭企业员工密切相关,他们对信息技术标准化理解与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的实施。但是从煤炭企业来看,员工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容乐观。

4解决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存在问题的方法

从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现状来看,其中存在急需解决与完善的问题,需要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4.1提升煤炭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要在煤炭企业中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首先要引起煤炭企业相关领导重视。不但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信息技术标准化,还要在煤炭企业中成立专门的信息计划机构,该机构由主要责任人挂帅,从人力、财力及物力各个方面给予保障,尤其要做好总体规划、资金保障以及阶段性计划,还要引进信息人才,采取合理措施培养与鼓励现有人才;同时煤炭企业各部门负责人还要和基层人员积极配合,这是实现煤炭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保证。比如山西某煤炭企业年产量达到10万吨煤炭,该企业成立企业信息中心,各个主要部门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并以企业总部为核心构建出信息网络平台,为信息技术标准化打下物质基础。

4.2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煤炭企业要制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结合市场所应用的相关软件和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并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比如应用语言标准、符号标准与术语等都要依照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煤炭企业不但要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人才,还要协助各个部门构建局域网络,并实现互联互通,为煤炭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在煤炭企业内部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4.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煤炭企业的信息技术标准化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全面分析煤炭企业内外部条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信息技术标准化战略。强化煤炭企业内部各信息管理组织的职能,统筹规划信息技术标准化。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上到下、逐步推进方针,在煤炭企业中分步骤分阶段实行信息技术标准化。

4.4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建设

无论什么标准化都要人来执行,由人来实现,因此加强煤炭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建设至关重要。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二要提升待遇,用优惠条件吸引复合型人才,必须“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只有拥有了信息技术标准化所需人才,才能真正在煤炭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原文化;竞合;物流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09-02

1 物流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物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规律和服务特征紧密联系,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会给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的员工,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有一定软性约束和规范作用,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良好氛围,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保证企业服务的稳定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价值观、企业哲学等感染人,激发员工爱岗敬业,促进员工的成长,有助于物流企业人力资本的持续发展。第三,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给物流服务增加独特价值,吸引客户,降低营销成本,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服务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效应,有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全员创新能力,促进服务项目和过程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企业文化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由于市场进入门坎不高,除了有国龙物流公司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外,市场上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的物流企业。据“十一五”河南省交通物流业发展报告,截止2009年年底,全省正常运营的物流企业单位达到3180家,从业人员22.18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1.6倍和44.9%。然而2009年河南3180家物流企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物流企业占80%以上,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企业占90%以上。这些小规模的物流企业往往着眼于从事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服务的同质化程度高,围绕着价格进行低水平竞争,还没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即使认识到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最终导致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不足。

2.2 中原文化影响深重

受中原的农耕文化影响,河南物流企业普遍比较保守,有着官本位思想和小农思想。在物流企业发展中表现为小富即安,自我满足、自我平衡,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缺乏冒险精神。很多物流企业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有的物流企业做企业文化仅仅是为了搞面子工程,无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这些物流企业居安而不思危,不能充分利用发展机会,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当竞争进一步加剧和升级时,这些弊端将进一步凸显,进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

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通病,河南的物流企业也不例外,表现为文化建设形式化、趋同,缺乏创新性。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于是把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搞一些形象工程。比如,我们看到企业员工统一着装,但是员工的精神干劲依旧不足。太多企业内部挂着“以人为本”、“创新”之类的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口号没有深入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传统,企业也不注重将口号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致使标语口号在墙上,企业精神并未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凝聚员工、辐射客户的作用。

3 基于文化建设的河南省物流企业竞争力培育对策

3.1 关注员工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建设

众所周知,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之一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开发员工潜力并留住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物流企业文化与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紧密相关,对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员工潜力,即最大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河南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薪酬水平低、用人唯亲等,导致员工流失严重。其实,想要留住人才,又处在资金劣势的中小物流企业,用感情留人的方法还是很有用的。物流企业可以结合中原文化“家”的思想与本企业的特殊奋斗历程,加强员工与企业的情感纽带,并创新关爱方式,构建和谐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关注员工的期望和发展,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企业,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奉献智慧。

3.2 提倡竞合文化,促进物流企业间的合作

随着外资物流企业及其他跨省际的大物流公司进入中原物流市场,该市场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另外,一般在物流业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即物流企业的业务量越大,单位处理成本会越低,获取的总利润会越多,越容易推行新技术和管理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业务量。当然,反之即是恶性循环。现阶段这些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往往服务项目少、网点及线路设施覆盖面积小,这样单个物流企业很难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多方面的需要,这使得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有了可能。提倡竞合文化,甚至可以向物流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中小物流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从整体视角对物流市场进行规划,有利于物流企业之间更好的竞争和合作,提升整体的竞争力,进而谋得共赢。

3.3 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

创新能力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河南省物流企业竞争不仅仅是局限于本地区,而是更多地面临时间与空间的挑战,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越发明显。物流市场环境瞬息变化,以往相对简单的业务模式正在产生改变。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打破思维壁垒,积极创新,来应对多变的环境,并保持企业的稳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和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事业,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潜力,鼓舞员工开拓进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贴心细致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方桂芬.基于企业文化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2.

篇9

一、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误区

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使得很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作用。

误区之一:喊口号、贴标语。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变成了一些口号和一些活动。所以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仅仅是贴一些文化口号,组织员工喊文化口号,新鲜几天,往往就不了了之。这种文化建设,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效益,弄不好,还会给员工带来反面的效应。老板则以为贴了标语,喊出口号,也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公司就有文化了,其实,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误区,也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最常存在的问题。例如:公司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业务水平,于是贴了很多标语,也喊了很多口号,但是,到底怎样提升,提升到啥程度,确没有提到。

误区之二:模仿、照搬。很多企业不结合自己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企业文化,而盲目照搬其它企业的文化模式,结果确“水土不服”。就拿“以人为本”来说,最早是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提出来的,于是,在我们的中国公司里,随处可见“以人为本”的口号,大家都打出“以人为本”这样的一个旗号,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内涵。但企业真的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了吗?在行为上,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以人为本”了呢?很多企业往往并不清楚

误区之三:不能够持之以恒。很多企业,平时并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存在危机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打着变革与创新的旗号,希望加快企业文化的变化。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十年磨一剑”的,所以,很多企业通过变革和创新,不但没有令公司有好的效益,反而加速了公司的衰亡。比如,有些企业说,今年我们要“以人为本”;到了明年又说,我们要“科技领先”;后年又变成要“服务第一”。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根本的文化内涵问题,以及文化的持续性问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沃尔沃公司的企业文化自1927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安全”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至今不变。

二、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人是文化建设的创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在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因子,企业文化就是由很多文化因子相互结合、互动交织、相互推动的文化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企业家、企业楷模、企业员工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导者。有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导者。例如:海尔的CEO张瑞敏先生在谈到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的时候,他谈到:首先,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企业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设计了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于是,大家都知道了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庄严承诺。要实现这个承诺,海尔在这个承诺下创造了与企业理念相匹配的企业组织架构。使企业文化的发展在组织这个硬件的支撑下,健康发展。其次,企业家是“牧师”,他不断的布道,精心培育,辛勤的耕耘,使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接受、认同,并自觉的实施,使员工将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相互推动,共同达成。再次,企业家也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不仅要看领导怎么说,更要看领导怎么做,所以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率先士卒,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良好的作风、崭新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起着统帅的作用。

第二,企业楷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助力军。企业模范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较高的思想水平和优秀的工作业绩的一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楷模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首先,企业楷模是员工的榜样,是企业主流、先进文化的体现者。他们来源于企业内部,生活在员工中间,他们的创新能力、先进事迹,更容易与员工产生共鸣,因而员工乐于效仿,从而从正面引导企业的文化建设。其次,企业楷模引导舆论导向。企业楷模的言行,能够引导舆论导向,能够引导员工的言行,从而能够引导员工的价值观,推进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第三,企业楷模是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的员工,用他们较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标准,能够引导企业文化创新。

篇10

一、浅析传统企业文化宣贯模式弊端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宣贯,多采取硬性文字宣传、组织公司级文娱活动、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为什么传统的宣贯方式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分析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反复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宣传,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企业文化理念宣传,多借助张贴标语、印刷手册、内部培训等方式,枯燥的形式掩盖了企业文化本身独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硬性灌输理论内容,除了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标语的印象外,很难引起员工兴趣,触发员工长时记忆,达到有效的宣贯效果,更难以指导员工日常行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行为规范。

第二,大规模的文娱活动费时耗财,影响员工正常生产生活。大多数单位组织企业文化活动,都会选择爬山、运动会、技能竞赛等类型的活动。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活动可能影响员工日常工作,员工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虽然活动本身可以达到一定的宣贯效果,但无法作为日常工作持续开展,容易给员工造成企业文化活动就是娱乐活动的误区。

这类型的企业文化活动与文化内涵联系欠紧密,活动与理念脱节,导致员工对活动的记忆点盖过了文化内容本身,活动对企业文化宣贯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

第三,越过制度学习,直接导入文化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需要由制度作支撑。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前提要求是合理合法、符合行业规定、不违背本单位企业文化理念。多数企业文化负责部门,只着眼本岗位职责,不愿将工作范围延伸至制度学习与操作领域,造成文化理念与实际工作之间产生断层,企业文化被架空、宣贯效果较差。

二、换个角度,打破传统企业文化宣贯模式

综上所述,大型企业在组织企业文化宣贯活动时,需要扬长避短,打破传统模式,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方式可参照以下四点:

第一,主动送文化下基层。大型企业下属单位较为分散,企业组织活动时,下属单位只能选派人员参加,前往活动举办地比费时费力。因此,企业文化负责部门可组织一支活动组,针对企业下属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活动主题,到该单位所在地举行企业文化活动,单位员工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将企业文化宣贯覆盖至每位员工,也可以通过活动搭建起总部与下属单位的交流平台,畅通沟通渠道。

第二,拆分大型活动,组织小型活动。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政府、企业都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且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大型活动需要花费较高的财力,活动改为直接服务一线后,可以结合本企业文化理念关键词,开展一些有针对性、有益的小型活动,形成活动与文化的记忆关联。因为参与活动的都是该分子公司员工,活动组织较为容易,气氛也更为融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可作为日常工作持续开展。

第三,创新活动内容,运用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丰富活动模式。年轻员工大多喜好新鲜事物,不愿拘泥于形式。企业文化活动也可以多运用新媒体,紧跟时代脉搏,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年轻人乐于接受,进而认同,最终能按照企业文化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第四,将企业文化宣贯活动打造成公司对外的品牌活动。大型企业可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将本单位企业文化活动延伸到社会。无论是公益性质的活动,还是行业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将其设计成公司整体CIS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为活动设计专属LOGO和愿景等,使活动拥有一套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完整视觉识别及理念识别系统。品牌活动不但可激发企业员工参与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持续组织开展,使活动本身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承。

第五,重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员工集体行为就是文化力的体现。要想让企业文化宣贯活动起到实效,制度的贯彻执行必不可少。企业文化负责部门要拓展工作范围,定期组织员工对制度的学习与贯彻活动,帮助员工梳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联,让员工明白哪些行为符合企业文化要求。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