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标语范文

时间:2023-04-10 01: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堂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堂标语

篇1

1、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2、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3、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4、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5、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8、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9、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0、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11、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12、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

13、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14、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15、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16、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17、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18、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

1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1、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2、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23、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24、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25、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26、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27、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28、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篇2

英语课堂上的“表演”,就是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象直观表演,促使学生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用性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不少教者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讲解字、词、句和语法方面,造成时间紧迫,“表演”省略;或者应付差事,为表演而表演;或者教师与为数极少的几个优生“唱戏”等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呆板,大多数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更不用说进行对话表演,感觉学好英语难度大,即便花费极大精力也难于达到教学要求。要想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交际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了解如何抓好课堂“表演”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确保“表演”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和胜任所教的专业。教师要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学生听到的英语地道、纯正,语流流畅,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听,愿意模仿。在教学中,教师应控制使用母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置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英语学习能力。

(二)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课前一定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现行教材中文学语言示范性作用大,特别是单词、语法、句型的编排顺序对中国学生很适应。因此,在教学时应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弄清教材重难点之后,要精心写好教案,安排好表演的时间,操作的形式,准备好教具。

(三)重视引导学生预习和复习。课堂上的预习和复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克服差生由于缺乏预习能力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复习、预习过程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语言点,让学生对课堂要讲解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易于吸收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组织好学生参与课堂“表演”

(一)循序渐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表演也不例外。对于一个语言练习应先由一生一师示范表演,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计成动画的形式示范表演,这样也许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熟悉他们表演的内容,然后学生自由结成对子进行练习;其次,优生之间示范表演,普通生与差生表演……反复几次后,使知识在大脑中得到储存,听、说、读、写能力也就得到提高,伴随着其他教学程序如课堂练习、小测验等,学习的效果肯定颇佳。

(二)表演要适度。“表演”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表演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好表演的“度”,即表演的质量和时间。每堂课表演的时间应视情况合理安排,表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热热闹闹,知识学不到”的戏场课堂现象。其次,表演要掌握好适当时机。课堂中火候不到,不要让学生“表演”,要在“老师表演”“师生表演”,学生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让全体学生表演,否则课堂会出现仓促上阵,结结巴巴,抓耳挠腮,浪费时间的现象。

(三)“表演”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中,长期让学生参与“表演”,如果形式单一,久而久之,就会枯燥无味。我们应该不断改变表演形式,多层次、多样化,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让学生“吃饱”并“消化”。“表演”常有下列形式:

1.自由对话:交流的内容应是双方不清楚的,即传递的信息的未知的。避免传统的那种语言操练方式的对话。

2.扮演角色:由学生充当语言环境中的某一角色,可以为“老板、顾客”,也可以是“医生、病人”。身临其境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3.故事接龙:教师说第一句,学生接下一句,一人一句直到最后一名同学把故事结尾。

4.语言游戏:有测验知识面的游戏,有训练逻辑思维和灵敏反应脑筋急转弯游戏等等。

5.看图说话:边看图边练口语。

6.辩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请口语较好的学生当主持,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篇3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

1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愉悦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主张认为教学应立足素质本位,以愉快教学作为启发教育的手段,变“苦学”为“乐学”,将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我们称之为“愉悦式教学”

2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内容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将“乐学”思想引进地理课堂中,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营造出既民主又平等、既和谐又愉快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获得地理知识和轻易掌握独立解决地理能力的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体力上也获得愉快的轻松感。如果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去接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兴趣,这样就可以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3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如何唤起学生、家长对地理的重视,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压迫式教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否自如的运用愉悦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恰当好处的实践于现实课堂之中,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无形中会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这一些弊端,如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传统填鸭式教学,地理理论和实践得不到适当结合等等。本文则基于现今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探讨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促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研究也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地理素质。

3.1改变了课堂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提高师生交互质量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师生之间互动的性质与质量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效果。在以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由传统观念(如教育观、质量观、绩效观等)来支配其教学行为,进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作为学生则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去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关系。它强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鼓励学生去发表与老师、教材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作为教师,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见解和看法应该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在愉悦式地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施予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探究者,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不再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由课堂教学的客体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趣之处。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还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

3.2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地理事物具有不同的观念。地理愉悦课堂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需要的研究,对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的了解,设计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学生的天性。地理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时候,可以借用学生的篮球进行演示、讲解晨昏线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头作为地球,让学生分析哪是晨线,哪是昏线。

3.3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质,是一种平等愉快的教学方式

篇4

关键词:课堂模式;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传统的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目前,新课改进行中所涌现出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由于各地学校具体环境差异、学科差异、学生个体差异等而表现略微不同。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使人豁然开朗;赵丰平校长提出的“271高效课堂”理念,帮助教师找到了通向教育改革核心的捷径。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现将本人学习和尝试的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一、科学探究模式

为了真正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中,高中化学课堂也呈现了多种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教学方法是科学探究法。例如盐类水解一课中,教师首先展示馒头、铁锈及新型除锈剂(NH4Cl)等生活中常见物质图片,提出问题,引出与水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接下来让学生亲手实验感悟如何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和经验并采用“动手实验――认真记录――总结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合理剖析,进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预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本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探究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这种从已有知识中寻找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

二、自主实验设计

此外,在高中化学课程要求中一部分知识点重点考查其原理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例如电解原理的应用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本节课导课部分便是教师设计的两个问题:(1)如何使易生锈的铁钉变得耐腐蚀?(2)实验室体验氯碱工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分组讨论其可行性,然后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归纳是否完成了实验目标,通过动手、观察与思考,找到不足并进行改进。完成实验之时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电解在电镀及氯碱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挖掘了其中的不足并进行了很好的改进。这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使学生体验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过程,将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思路微缩进入课堂,使其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了其动手能力、观察力,锻炼了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自己电镀的光亮的铁钉进行了展示并珍藏,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和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师 课堂表情 教学效果

所谓表情,是指人们发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时引起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您是否想过,教师在课堂上微妙的表情动作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学生面前,您是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还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是没精打采,心不在焉;还是精神饱满,全神贯注?诸如此类的表情都直接影响着您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影响

面部表情作为情绪状态时机体变化的外部表现,常常通过眼、眉、口等变化而表达出喜、怒、哀、乐来,这种非言语性的信息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麦热宾曾测量了信息传递的三种形式,结果发现在传递信息中,言语信号占7%,声音信号占38%,而面部表情就占了55%。

在以运动为中心展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大不同。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就是靠身体或身体动作,表情、眼睛的活动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笑一颦、不同的表情、不同的眼神,都是对学生传递着有极大影响的信息。

例如,“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的眼神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它具有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视线接触,可以交流友好、亲切、愤怒、拒绝等人类独有的情绪和情感。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能够敏感地看出教师对他们所持的态度,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行为。

体育课是以锻炼为主,课堂是广阔的操场,从某种情况上讲,体育课比在教室上课更难于管理。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表情和眼神,就会有助于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在课堂上,教师的眼睛来回巡视,始终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对待后进学生时,教师亲切、鼓励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体察到教师的善意,愿意接受批评与指导,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如果教师只盯住技术好的学生,只对表现好的学生投以信任、赞赏的目光,而对差生流露出怀疑、嘲讽、责怨的目光,后者就会敏感地捕捉到教师是在厌弃、轻视自己,极易挫伤他们积极性,从而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师生感情淡薄、疏远。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师的教态和蔼可亲、大方自然,自然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乐意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信息,师生关系也会变得和谐、融洽;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以过分严厉、冷漠“法官”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自然会使学生产生紧张、厌恶的情绪;教师上课时心不在焉,就会给学生留下不良的印象,降低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上没精打采、愁眉苦脸,自然会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低落,使活泼的体育课变得单调、乏味。

二、教师的体态表情对学生的影响

所谓体态表情是指在情绪状态时身段各部分的姿态。在以运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微妙的体态表情主要表现在示范动作上,它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极大影响。为了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动觉表象,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不仅要做到熟炼、正确,还应该富有表情。

1.示范时,教师的体态表情要表现出那种逼真的动作状态

在做握持铁饼、篮球等运动器械时,这个握持不能只是形式的,必须体验到器械握在手里,表现出手腕的姿势与肌肉的紧张程度。这样,学生就容易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如果教师只在形式上做示范,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会是一些不清楚的、缺乏兴趣的视觉表象而已。

2.示范动作的表情必须与所示动作的性质相适应

示范跳高时,表情可以是轻松的;示范短跑时,可以是轻快有力的;示范推铅球时,可以是用力的;跳箱示范时,可以是果敢的等。如果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示范时漫不经心。学生也会吊儿郎当练习,采取不严肃或不负责的态度。

3.教师不同的手势、站立姿势、走步的动作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表情的内涵

教师的这些动作,可能都是很简单的,或是无意识的,但常常伴随着丰富的表情与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有经验的教师能够适时而恰当地运用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以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舞学生的情绪,或暗示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示对他们满意或不满意。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也有利于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反,有些青年体育教师遇到突发事件时,常常顾此失彼,手足无措,不能恰当地运用体势向学生传递信息,常常控制不住局势,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还有些体育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差,课堂上站无站相,一走三晃,吊儿郎当。这些消极信息也会“传染”给学生,给他们留下强烈而深刻地消极印象,他们还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这类恶习,并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教师的言语表情对学生的影响

心理学表明,言语表情作为语言的补充信号,在传递信息中,它所起的作用往往比词语本身更具有意义。因此,课堂上,教师在准确地使用教学语言同时,更要注意提高言语表情的技巧。教师的言语表情主要表现在讲话时的声调、语音、节奏和速度上。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情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以及学生的情绪而灵活运用的。例如,讲解时简明扼要、声音悦耳,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就会激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跳箱练习时,教师采用果断、肯定的语气,就能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富有鼓舞、关切性的语言,就能消除学生沮伤或紧张情绪,增强必胜信心;做快速有力的动作时,教师的声音短促有力,就容易振奋学生精神;当做柔软、协调性一类动作时,教师平和、富有节奏的声调,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做跳跃类练习时,教师悠长、激扬的口令,就容易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使动作愈加协调、准确。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如果是毫无表情的说教,故弄玄虚地扯谈或言语嗦嗦,少气无力,就会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注意力分散;教师如用漫不经心的声调,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如用粗俗、嘲讽挖苦不文明之类的语气,就会降低教师的威信,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讲究正确地使用教学语言,更要讲究语音、声调、节奏、速度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体育课。

教师的课堂表情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时刻训练自己在表情与态度上的控制能力,训练自己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这样,就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陈立言.面部表情及眼神的研究及其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2):133.

[2]郭亚玲.中小学礼仪[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一、重视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味”淡化或“串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综合性学习异军突起。经常发现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其它学科。笔者曾听过一节观摩课《死海不死》,竟有10多分钟由学生画死海地形图,大讲特讲中东历史,甚至如今的以巴冲突等等。无可置疑,课前学生进行了精心准备,课堂气氛活跃,但未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功能和作用。新课标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设置目的是“加强语文课和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课程要进行学科渗透,但更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特点,即语文要上得有“语文味”。“语文味”是指“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程少堂先生语)新课程强调“大语文观”,重视学科的综合性,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整合性,但并不否认每门学科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知识整合决不是学科拼凑,也决不是不分彼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若滥用学科渗透,势必会把语文课变成一个“大杂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语文学科的意识,使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着语文课的需求来展开,对于文本中存在的那些自然科学的知识,我们要把它们作为拓展“语文味”魅力的沃土,使学生认识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的表达和阅读也是多么富有语文味。这样,语文课的教学才不会“串味”。

二、过分热衷信息技术的运用,削弱了对语言文本的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学习工具。”毋庸置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语文教学的视野扩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成功运用在辅助教学方面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可实际教学中却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教师们普遍热衷于图视媒体的应用,往往一节课一“点”到底,似乎多媒体课件运用得越广泛,就越意味着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其实,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语言文字教学的高科技工具,而不能取代对语言文本的解读。再说,文学本是语言的艺术,它以文字为媒介,借助文学形象来抒感,表达思想,阐明事理。图视化的过分应用,无疑淡化了对文本的研读,文学形象个性化的解读便无从体现,也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久之,会使本已被图视化侵占的文本阅读空间“雪上加霜”。

三、以无原则的肯定替代“赏识教育”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给点阳光就灿烂”,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实践证明,大多数暂时落伍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鼓励声中迎头赶上的。泰戈尔说得好:“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但有些教师却矫枉过正,随意一味称好。试想,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师问该向谁学习时,有生语惊四座:“该向骗子学习,因为他们骗术高明,敢向权贵行骗。”难道教师仍会无动于衷吗?如果仅仅为了满足学生求异的愉悦而宁愿扬弃对大是大非的辨识,这可绝不是我们教育者所愿意看到的。我们应摈弃这种纵容学生脱离教材去空泛讨论问题的做法。因为这会养成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忽视根本,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甚至养成哗众取宠的恶习,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有其独特性,即多角度和开放性。有许多问题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答案可以丰富多采,但决不等于说,教师不应该给予中肯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为此,课改新理念强调“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即不应该只是敢想敢说,更要追求思维的质量和说的质量。

四、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观摩课中,教师普遍忌讳“讲”,尽量少讲或不讲,而是想法设法让学生去讲、去展示,并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一种传统教法,“讲授法”自有它的展示舞台。如果课堂上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缺少教师的精当讲授,学生的思维难以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的适时点拨,智慧的大门便很难敲开;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缜密的思维和连珠的妙语,语文课便丧失了其独特的魅力……实践证明,于漪、魏书生等优秀的语文大家都善“讲”。试想,没有于漪老师的“以情激情”,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吗?只不过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绝不是束之高阁、弃之如履。

五、轻视对教材的阅读研讨,一味注重课外资料的引申

在公开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可讲可不讲,过分注重课外阅读的引申。其实,语文教材选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无论从语言、思想、意境、情感各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摒弃了文本,语文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再说,只有理解了教材内容,才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时,进行创造性的探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叶老的这番话,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及具体运用。

六、以为有了“讨论”就是合作性学习

篇7

【关键词】英语课;新课标;情感态度;阅读课;教学实践

一、前言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发展,旧式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认知功能,因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高中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尤其重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把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这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要求教师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

二、课例呈现与评析

1.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教学内容出自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四当中unit 4 Three Gorges,是针对文章Three Gorges的阅读教学。重大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语言的选择贴近现代生活和学生实际,本课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移民舍己为公的高尚品格以及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环节及评价

环节一:Warming-up

教师问候学生今天心情怎么样,然后教师说:Well,I am very excited today, because I’ll make a travel this weekend. Do you like traveling?

【评析】教师利用自己的行程计划引导学生谈论旅行,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全班同学迅速参与到英语互动活动中。本环节中,教师利用自身的假期安排作为教学素材的做法,满足了学生对教师的好奇心,迅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为后阶段教学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环节二:Pre-reading

(1)教师展示了四张风景迷人的图片,问学生:Have you ever gone to this plac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评析】四张美丽的风景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的享受和大自然美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反应肯定是:Wow, beautiful! 强烈的情感冲击促使学生渴望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

(2)教师提示学生即将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学生关注:Who are those people? Why did they do that? 观看视频后,师生共同探讨了这两个问题。

【评析】教师利用视频素材进行立体展示,满足了偏向视觉和听觉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原则,能使课堂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观看视频前设置问题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同时认真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共同探讨移民源由,而不是教师单方的灌输,体现课堂中师生的平等地位,更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在探讨移民背后的原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三峡移民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牺牲精神。

(3)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猜测这些数字代表什么。

1084、1,250,000、268、20、150

【评析】教师仅给出一串数字让学生产生疑惑感,让学生进行猜测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教师在反馈过程中结合移民背景对学生的猜想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环节三:While-reading

(1)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圈出这些数字,找出这些数字的真实含义。然后问学生:What does the biggest number stand for?

(2)教师给出排序混乱的段落大意,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每段所对应的段落大意,提示利用key words来完成这一活动。在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进行诱导,让该学生找出第一个段落大意中的关键词,对应文中的位置,帮助学生找到对应的段落大意。

【评析】本环节教师利用这些数字安排简单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感,这是英语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良好策略。教师追问了最大的数字代表的含义,让学生感受移民的规模之大,进一步树立三峡移民的高大形象。第二个活动中,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给予正面的反馈,教师提示的过程即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重塑信心。如果学生确实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也应当给予安慰,维护学生的尊严,避免其受到打击,这样既避免了对学生的情感伤害,又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3)教师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然后学生给出答案并且分析原因。

【评析】问题难度有一定的梯度,由易转难,教师启发学生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融入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习分析原因,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对于学习严谨并且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走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有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环节四:Post-reading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Time-Event表格

(2)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及关键词简单的复述课文内容,每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由小组内选择发言人进行发言。教师在评价时带领学生为表现优秀的小组鼓掌。

【评析】作为阅读课的读后活动,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基本的把握,并且具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自我消化自我创造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分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对小组活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微笑、竖起大拇指、鼓掌等身体语言关注学生更加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结语:

课程标准中所阐述的关于情感态度的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熟悉和了解,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愿意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有意识,但缺少行动的勇气;部分教师尝试进行,但缺乏正确的方法。除此之外,许多教师还存在能力的问题,无法保证课标中情感态度目标的顺利达成,或者生硬死板,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比如,有的教师会在课堂最后刻意加上一个有关情感态度的活动,这样就会使人感觉突兀,降低课堂活动的流畅性。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应该穿插于各个教学活动之间,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顺达流畅、自然水道渠成。

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语言及教学素养,勤于研究和探讨关于情感态度的问题,勇于实践并且在课后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改进,才能做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自觉而且高效地实现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8

一、优化学习氛围,营造教学环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建立在学习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辅助教学。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因为笔者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导入含活式,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以英语九年级(上)Unit 2 Topic 2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pollution”,在学课文之前,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①Why is air pollution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②What should students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很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笔者把他们的联想一一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如表所示:

Problem 1.

Problem 2.

Large population,cut down too many trees,land change into desert,cause sandstorms,forest gone,wash the earth away,traffic pollution,factory pollution,the ozone larger,more carbon dioxide

Leave rubbish,spit somewhere in public,walk on grass or pick flowers,care for wild animals,plant more trees,become a greener person,reduce the waste,reduce,

reuse,recycle

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联想,但已经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任务型”教学途径

1.建立全新的脑图。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也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勤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的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以仁爱英语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2为例。此篇课文是“Population”,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笔者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之后,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既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笔者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

3.实践语言“内化”。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同时,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强列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生动探索。

三、优化教学活动,拓展学习渠道

笔者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要想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学生主体,不应仅理解为教师少讲,学生多参与。而是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的课堂活动存在于学生的心田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以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2为例,该课文标题为“What a large population!”。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习已有的关于“population”的图式。在学生罗列出自己对“population”的描述之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并请他们判断人口增长会引发哪些不利因素,并以increas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对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非线形的过程,即并非直接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头脑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用语言实践机会才能达到。虽然这种机会有限,但教师应尽量设置一些模拟、相对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景中进行实践活动。由此,笔者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内心热情。

篇9

一、围绕课文主题,设计有效的表演展示活动

学习语言,就像旅游一样,必须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景,享受生活,而不仅仅是“到此一游”。表演展示活动应该把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当好学生的“导演”,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分担角色并进行活动。PEP教材以话题为纲,交际功能为线,兼顾结构,以运用英语完成任务为目标。在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4 Unit 5 “Is this your skirt?”的教学中,我结合课文主题,对故事进行整合,融合了Unit 4 “Weather”的内容,设计了“Can I wear...?”的表演展示活动。紧紧围绕课文主题内容的设计,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丰富了本课时表演展示活动的内容,又为下一单元作好了铺垫。我做了充分的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举、培训小演员、辅导小设计师、多媒体的应用培训等工作。在活动开始之前说明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有连续高质量的参与度。由于活动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课堂上各小组汇报时都有话可说,有作品可展示,学生十分兴奋。加之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性评价,各小组充满了自信和对知识的渴望,参与的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表演展示过程的设计细而不繁,井然有条,因而能够让我站在一定的高度驾驭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学生语言水平特点,设计合适的表演展示内容

坚持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平等,根据自愿的原则,按照英语水平、性格特点等分组,确保每组、每人有均等机会。单元表演展示活动并不是意味着要学生把旧的语言知识进行“炒回锅饭”,也不是随意增添新内容而增加难度。我在设计“Today I am a spokesman”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已经学过相关职业单词、四种英语时态,会用Where, What, How, When, Who特殊疑问词结合四种时态提问)和潜在的可能,我提醒TV reporters可以结合所学时态,运用一般疑问句针对spokesman所的新闻来进行提问。这种教学设计既能兼顾教材的内容,激励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语言水平,让学生在表演展示活动中去感知、认识新的教学内容,找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自主设计表演展示内容

教师在设计表演展示活动时要促使学生发挥自主设计能力,达到“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表演内容任务提前告之学生,提供一定的准备时间和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重点句型、词汇等,进行改编演练后在课堂上表演展示。设计“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我让学生小组自由组合,准备用品进行相关情境表演展示。学生创设了到医院看病、探望生病的好朋友、帮助孤寡老人干家务、生病请假等情境表演展示。

四、设定有效的表演展示活动评价机制

有展示必须要有评价。新课标指出:评价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在展示活动设计时,我们的评价标准要多层面、多角度去思考。有对表演展示者的评价,也有对观众的评价。在这表演展示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有一个合理、清晰、易操作的评价制度。设计“Fashion show”的表演展示活动时,我从语音表达、表情动作、认真倾听、作品创意、团结合作几方面进行评价。在表演展示活动中,我拍下了不少镜头,以备展示和存档。四个组的作品都展示完后,马上进行评奖。分别评出“最佳创意奖(Originality)”“最佳表演奖(Perform)”和“最佳合作奖(Cooperation)”。还把部分照片制作成PPT相集,作为班级共享资源,放在班级博客中。

五、课堂表演展示活动设计的反思

1. 活动设计忌缺乏逻辑联系。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材文本,对表演展示活动进行准备。表演展示活动不能生搬硬套,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教师要把握重、难点,对表演展示活动设计进行融合、再构,丰富表演展示的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文本情感。

篇10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课堂教学目标 实现途径

1.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这一目标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因为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英语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其次,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其接受英语输入的最主要场所,对部分学生来说甚至是唯一的场所。最后,英语输入的地方,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学习行为得到评估的最重要场所。

英语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并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优秀的英语课堂管理堪称巨大工程,因为它涉及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目的在于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思考,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时,本来可能就带有一定的兴趣和动机。一方面可能是对英语和英国文化的自然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源自对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或以后作为一门升学、择业、晋升等重要评价标准的课程的重视。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1.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本人。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教师的言谈举止、渊博的知识、语言艺术、教学能力、学术成就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最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学生相关的学习策略,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1.2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即主要以语言活动为主,另一方面,这些活动本身要符合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愉快、轻松、自然、有效的语言环境和交往中学习语言。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教师可通过营造无拘无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通过英语小故事、英文歌曲、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调动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实在在地体验英语、感受英语。

2.1.3利用学习资源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学习资源不仅仅指学习材料,还包括学习的手段和条件,如多媒体和互联网、广播、电视、录像等,以及建立英语精品网站、英语天地等在线学习资源,可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通过不同的真实交际活动和交际任务呈现语言,让学生观察语言,不要完全操纵课堂,而要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1.4英语课堂教学要时刻给学生成就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某一次考试中获得高分,在某一次评比中获得较高评价,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并取得成功等都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师要善于鼓励,及时反馈,创造机会,如竞赛、表演等,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

2.2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

英语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所以上课要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对许多学生而言,课堂是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上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是其重要的英语实践活动。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就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样本。这就对教师使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堂传授的语言知识着眼于为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服务,把英语教学的目标语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提供真实语言输入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不在于教师上课如何有噱头,上课气氛如何热闹,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有无收获,切忌花哨。课堂教学的底线应该是微观的教学内容与宏观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一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2.3建立必要的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者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交际中的问题做出各种反应和行为。研究表明,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往往是成功的学习策略的应用者。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后者主要指学生计划、安排、调节和评估自己使用认知策略的能力,对英语学习的成功更为重要。通过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尤其是原来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相关的英语学习策略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鲁宾(Rubin)总结出课堂优秀学习者所使用的七个具有共性的学习策略,即他们是积极和准确的猜测者;主动地与他人交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注意语言结构;经常找机会进行对话,联系语言运用;留意自己和别人语言的异同;注意意思的表达。

2.4.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我们了解到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不得已的选择,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挫败感强,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1)引导学生摆正心态,看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景和自己的长处,树立实用人才也是人才的正确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消除自卑心理。(2)对学习成绩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更加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教师在教学中、选修课或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文学、艺术和民族风情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力争让学生保持对英语及英美人文的向往、追求,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持之以恒的进取心态。

3.结语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不是课堂上给学生教会了多少具体的语言点,关键在于如何激励学生,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接下来就要帮助学生获得自主达到这些目标的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性地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高职教育才能培育出成功的学习者,高职英语教学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前.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河南教育(中旬),2012.

[2]晏妮.探究式课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2012.

[3]马丽芬.高职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