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标语范文

时间:2023-03-18 08:5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制标语

篇1

1.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2.法治**人人爱,人人参与更精彩

3.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4.法是铁,律是轨,不循法律要出轨

5.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

6.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7.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万家

8.人人守法,法守人人

9.知法守法用法,和平和美和谐

10.同谱法治文明曲,共唱**和谐歌

11.智者以法护身,愚人以身试法

12.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13.守护人生绿灯,不闯法律红灯

14.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法律考场

15.开启法律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16.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17.情动人,理服人,法育人

18.和谐与文明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19.读书明理,普法医愚,守法律己,和谐添彩!

20.播下法治的种子,收获和谐的果实!

21.法律是灯,照亮征程;法治是桨,迈向希望

2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法律举步维艰

23.人人都是弘扬法制的宣传员,处处都是和谐**的风景线

24.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治是社会的安全网

25.学法知法懂法事事讲法;守法用法护法人人普法

26.违法,法如一把利剑;守法,法似一盏明灯

27.法治**人人参与,和谐**人人受益

28.金贵银贵平安最贵,千好万好守法最好

29.守法,法有情有义;违法,法铁面无私

30.做人以和为贵,做事以法为本

31.诚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国之本

32.一言一行遵纪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

33.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

34.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

35.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以法为准彰显公正

36.手牵手建设法治**,心连心构筑和谐社会

37.送子孙高楼大厦,不如教其守法用法

38.普法情系千万家 平安惠及你我他

39.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

40.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41.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42.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43.日忙夜忙,学法不忘。

44.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45.立身德为首,处事法是先。

46.大事小事依法办事,大节小节守廉为节。

47.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48.知法明礼,用法维善,护法除恶,守法心安。

49.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1、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治是社会的安全网

2、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万家

3、知法守法用法,和平和美和谐

4、做人以和为贵,做事以法为本

5、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6、智者以法护身,愚人以身试法

7、读书明理,普法医愚,守法律己,和谐添彩!

8、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9、法治**人人爱,人人参与更精彩

10、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

11、学法知法懂法事事讲法;守法用法护法人人普法

12、同谱法治文明曲,共唱**和谐歌

13、播下法治的种子,收获和谐的果实!

14、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

15、知法明礼,用法维善,护法除恶,守法心安。

16、情动人,理服人,法育人

17、法治**人人参与,和谐**人人受益

18、和谐与文明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19、法律是灯,照亮征程;法治是桨,迈向希望

20、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21、日忙夜忙,学法不忘。

22、一言一行遵纪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

23、守护人生绿灯,不闯法律红灯

24、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25、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26、送子孙高楼大厦,不如教其守法用法

27、金贵银贵平安最贵,千好万好守法最好

28、法是铁,律是轨,不循法律要出轨

29、手牵手建设法治**,心连心构筑和谐社会

30、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31、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32、人生行万里,法律记心里

33、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34、守法,法有情有义;违法,法铁面无私

35、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法律考场

36、开启法律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37、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

38、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以法为准彰显公正

39、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40、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41、诚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国之本

42、违法,法如一把利剑;守法,法似一盏明灯

43、立身德为首,处事法是先。

44、人人都是弘扬法制的宣传员,处处都是和谐**的风景线

4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法律举步维艰

46、大事小事依法办事,大节小节守廉为节。

47、人人守法,法守人人

48、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49、普法情系千万家平安惠及你我他

50、忽视法制吃苦头,依法经营有甜头!

51、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52、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53、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54、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55、以诚待人,人人敬;依法办事,事事成。

56、维权有保障,法律来护航。

57、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58、知法铭心智,懂法正言行,守法创和谐。

59、法律与文明时时相伴,和谐与发展息息相关

60、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6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六五”普法规划

6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63、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64、健康发展,依法经营,与时俱进,步步为赢。

65、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66、法律红绿灯,心中亮晶晶,时刻牢记它,幸福乐陶陶

67、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8、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共创文明和谐家园

69、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法治新会建设;

70、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法治环境;

71、法制**重在行,和谐家园我先行

72、赚金山,赚银山,法律法规是靠山;你有理,他有理,学法守法是真理。

73、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合法发展。

74、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75、安全是增产的细胞,隐患是事故的胚胎。

76、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77、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78、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7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0、祖国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长。

81、守法走遍天下,违法寸步难行。

82、法制意识心中有,和谐生活更长久

83、经营似行船,守法似船桨;只有撑好桨,才会不翻船。

84、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85、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

86、天天学法明是非,时时想法强观念,处处守法树文明,事事用法维权益

87、学法,是人生的必修课;用法,是平安的护身符。

88、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

89、积极学法,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诚心护法;

90、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91、您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需要您的维护;

92、以法为准以理说话理性维权

93、学法铭于心,守法践于行

94、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法治环境

95、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96、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97、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98、学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维权不吃亏

99、以宪为尊,以法为本,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100、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0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102、法治建设无止境,和谐**伴终生

103、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

104、与法同行,成长有保障。

105、人生规划千万条,遵纪守法头一条。

106、遵章守法事事顺,违法犯规时时难。

107、风雨同舟建设法治**,并肩携手打造魅力都市

108、学法、用法、守法、护法,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09、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经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110、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111、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112、实践科学发展观,法制**天地宽

113、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114、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经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115、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116、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117、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18、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11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120、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121、法律是生产建设的有力保证。

12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3、法律和人生相伴,平安与和谐同在

篇2

1、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美好人生,法治同行

4、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5、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6、明德崇法,笃行致知!

7、以法律的智慧,谱写绚丽的人生

8、增强全民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保证宪法的正确贯彻实施

9、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10、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1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1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1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4、以法制为基,建和谐大厦

15、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16、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

1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8、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9、学习宪法、掌握宪法、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高举宪法旗帜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21、知法守法用法,和气和谐和美

22、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23、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

24、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5、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制是社会的安全网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治,社会正义,法制化

一、法治国家内涵的与社会权的法律保障

法治是国家所普遍推崇的一种社会目标。法治相对干人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提出。古希腊柏拉图主张实行“贤人政治”,实行人治。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法治应当优干一人之脑,法治是治理国家之根本。法治国家的概念,则是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被人们所提出。从那时起到现在,法治国家的内涵,适应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Stahl认为,法治国是依法律的,正确规定井确保国家作用的方向与界限,以及市民自由生活的领域。所以,法治国不仅是现代的特征,并且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1]在这一中,法治国并非国家的目的和,而是实现国家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因而被称为“形式法治国”的理论。形式法治国的作用,在干确保国家作用的合法性。然而,这一法治国的理念,在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却被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党所操纵,成为其肆意践踏民主与人权的工具。干是,实质法治国和社会法治国的理念应运而生,从而赋予法治国思想新的生命。实质法治国理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公民基本人权的切实保障,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要受到某种最高法原则以及法价值的拘束。社会法治国的理念,是伴随着。“社会国家”理念的形成而出现的。社会国家是指国家放弃对个人自由不干预或放任的原则,为某种积极目的而行动,进而形成社会经济秩序并为管理主体的国家。社会国家的目的有二:一为实现社会正义,即扶助弱者、抑制强者,对社会不平等做某种程度的调节,使每一公民能获得某一相当水准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能力;二是致力干公共福利,即为社会公众谋取最大物质的乃至精神的利益。因此,社会法治国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国家权力对干公民生存权及享受健康文化生活的积极保护义务。

社会法治国之下的实质法治国,是以矫正以往形式法治国过干形式性,忽略人权实质保障之弊端,致力干国民福扯以求社会国家的实现为目标的。社会法治国要求在立法、行政等方面发挥国家对干国民的积极义务。在立法上,要求“立法者的功能,是创造井维持符合干人类尊严之法律。这一尊严,不仅要求法律承认私法上及政治上的权力,而且要求国家机关提供必要且足以发挥其职能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之设施。”[2]

我国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赋予了法治国家新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定在宪法第5条中,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固定下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在‘一切权力属干人民”的前提下,立法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行政在法律的规范和监督下进行,司法实现公正和独立,从而使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最充分的法律保护。

法治国家内涵的发展历程昭示了现代法治的核心精神:对基本人权的尊重与保障。而对基本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必然要落实到对公民生存权、社会权的保障之上。

法治国家的至高法典是宪法,宪法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原则也是一国法治精神之所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宪法首先确立的是公民的自由权。自由权是一种与“夜警国家” ①和自由国家的国家观相对应的基本人权。要求国家对所有市民社会社会生活的自律性领域,不加侵扰和干涉。而社会权则是与福利国家、积极国家的国家观相对应的一种基本人权。自由权是在公民自由的范围内要求的国家不作为的权利,而社会权则主要是在社会上对经济的弱者进行保护和帮助时要求的国家作为的权利。自由权和社会权共同构成了现代法治国家所保障的两大基本人权尸]现代法治国家对公民的基本人权保障有尊重、保护、促成与给付的义务。尊重和保护的义务体现在法治国家所赋予的公民的自由权之上。但构筑起全部自由权基础的财产权和契约自由对不拥有财产的人来说,无异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画饼充饥般的存在。即使对有产者来说,自由权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仅仅靠一种抽象的法律上的自由权体系,己经不能保证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尊严,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发挥其促成与给付的职责与义务。作为对此的一种补充,旨在具体地保障个人现实生活的社会权则成为法治国家公民权利的另一大支柱,成为对自由权的补充。保障个人在自由经济市场的安全固然是国家的职责,但现代社会更重要的是国家应对个人或家庭在进入自由竟争的市场前不平等地位加以改善,还必须努力调和因不同的权利分配、财富不均、教育高低所产生的矛盾。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通过法治所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构成了对财产权和契约自由的有效补充,它们相互衔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财产的法秩序。为了确保自由权体系能够存在下去井且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社会权就成了对自由权的一种补充,承载着保证一种有效的法治秩序的职责。

现代法治理念以保证公民基本人权为核心,而在现代社会中,一定的财产是人们生存、发展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无财产即无人格。因此,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拥有可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财产就成为公民的最基本人权。宪法作为法治国家的至高法典应该对此做出纲领性规定。我国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倩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疾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这些纲领性规定,使得公民的作为一种政治宣示性的社会基本权利得以纳入法制的轨道,转化为一种社会权。然而,仅仅停留在这种纲领性的规定之上而没有一系列部门法的具体落实,公民的这种权利仍然会是形同虚设。因此,社会保障法就是规定国家应给予公民如何的积极给付的一系列实体性规定,其基本做法是以一种再分配的交换形式,结合政府部分贡任,以实物、现金转移的供给或者提供各项福利服务,以确保公民基本生活的需求。

二、法治国家的正义观与社会保障的正义基础

自有法律以来,就产生了对法律的种种阐释。其中公平正义的观念是始终与法律联系在一起的。“ ins”这个拉丁词,据称就是源昏“ iustu m”(正义),而不是源良“iussu m”(命令)。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应包含两层意思,己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4]时至今日,这一关干法治的论述仍然构成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观念,一部“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本质上也应该是一部合乎公平正义观念的法律。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对正义的表述是:“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西塞罗曾将正义描述为。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人类精神意向”。[5]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东西的意愿乃是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普遍有效的组成部分。然而仅有这种意愿本身并不足以使正义在社会中得到实施。托马斯邓可奎那进一步发展了正义的含义,明确指出除某种精神倾向之外,正义还应该含有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就是通过法律的控制。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中,庞德写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多重的意念和愿望,而且大家都希望满足之。人口数量极大,地球却只有一个。每一个人的愿望总是与其邻人的愿望相互仲突或相互重叠。因此,人们不妨以为,就产生了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任务。这是一种创造生存必需资料、满足共同生活在一个政治组织社会中的人们的各种意念和愿望的方法。即使它无法满足人们对它的一切期望,至少也尽可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所说的法律之目的是公平,其含义正在干此。……我们得出了这样的概念,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愿望和意念。在社会控制中,在法律中,我们所应做的,即对愿望、意念、需要进行尽可能的调和和调节……"[6]因此,一种制度和一部法律,只有能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它才是正义的。对干法治国家而言,必须承担起达到正义的使命,换言之,正义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篇4

要害词: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功能;原则;要求;内容

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是通过一系列有关指标,非凡是高等教育方面的指标,来全面地衡量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各有关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有关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各项高等教育措施的相关性。通过量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从而使我国的教育行政治理部门和有关的研究者能够在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运作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衡量、监控和评价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保持其优点和优点,克服其缺陷和不足,并逐步完善有关高等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效率。为此,我们认为,我国应该建立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一、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描述功能,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全面地搜集、整理和记录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事实、事件和有关的资料,对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现象予以完整地、客观地呈现,如实反映情况,说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应该说,“是什么”和“怎么样”,是判明一个社会高等教育性质和特征的要害,是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其他功能的基础。

2.解释功能,即对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不但要发现问题,而且还要说明问题发生的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评价功能,即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发展的测量尺度,能对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横向比较以及与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从而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恰当的判定和评价。

4.监测功能,即通过高等教育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可监测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转情况。同时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或修订有关高等教育的决策和政策。

5.猜测功能,即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根据已经占有的基本数据和资料,在对过去和现在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所研究的高等教育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对未来时期高等教育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合理的猜测。

二、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在确定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时,应认真考虑此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现象的性质和特征,确定该指标的名称、涵义和口径范围。应指出,由于高等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在确定高等教育发展指标时,可能会有许多指标可供选择,但究竟应确定哪些指标才能科学地对所要研究的高等教育现象加以反映和分析,就要充分考虑选取该指标的目的和对它的要求。

2.科学性。即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应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且也必须拥有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式。同时,在确定每一个高等教育发展指标的名称、涵义和口径范围时(如对指标涵义质的规定等),在理论上必须有科学的根据,在实践上必须可行且有实效。这样,才能真正用来搜集资料并予以数量表现,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果,从而使人们可以据此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定。

3.联系性。一方面是指所要选取的同类指标之间必须是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的,同类指标中某一指标所反映的有关情况也应在该类其他指标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各个指标之间,无论是在其涵义、口径范围方面,还是在其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都必须是连贯的。

4.统一性。统一性是指,一方面,就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内部关系来说,同一指标的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都必须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就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与外部的关系来说,还必须与其他有关的指标体系,如,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等,具有统一性。

5.可比性。在目的一定的前提下,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具有科学性、联系性和统一性,其实质都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具有可比性,因为只有可比性的指标,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可比性有两层涵义:一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可比性;二是在具体使用方面也具有可比性,不仅包括指标的口径、范围必须一致,而且也要求所使用的相对数、比例数、指数和平均数等也要一致。

6.可行性。指标必须简单明了,易操作。

三、选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的具体要求

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内在联系的单项指标组合而成,在确定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时,既要从整体上全面考虑该指标体系所应包括的内容、范围、框架和体系,又要考虑各个单项指标的名称、涵义、口径范围及计算方法等。

1.总体框架和内容。根据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目的,确定该指标体系的框架、内容和范围;考虑如何分类、编排,推敲和设计其结构和层次;确定哪些指标是中心指标或核心指标,哪些是普通指标或一般指标。

2.指标的名称、涵义和口径范围。在确定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名称和涵义时,主要应依据相应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以及实践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因为指标的名称和涵义往往制约着其口径范围,如“学生数”这个指标,有本科学生数、硕士研究生数、博士研究生数、成人教育学生数,以及流动学生数等,所以,不同的指标名称有其不同的涵义和统计的口径范围。

3.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一类是无须非凡规定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因为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表现为计数和简单的汇总,计量单位表现为通常人们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另一类是有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和要求,来分别设计和规定其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4.指标的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计算时间有两种:一种是以一段时间(年、月、日等)为计算的时间界限;另一种是以某一时点为计算的时间界限,如学生数通常是以学期开始时(或学期结束时)为计算的时间界限的。应用哪一种计算时间是由具体指标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来决定的。空间范围一般包括地域范围,也包括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有关的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机构等。

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人口、社会与经济背景

要了解高等教育结构、过程和高等教育成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首先需要考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运作所凭借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因为这些条件制约和影响着有关高等教育政策的拟定与实施,影响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设施以及其他高等教育资源等的供给与需求。该类指标主要有:①青年人口的相对规模;②成年人口的教育成就;③按教育成就水平分的19—60岁人群在就业、失业与离开劳动力市场的预期年限,等等。

(二)投入高等教育的财力与人力资源

本类指标主要考察高等教育机构所占国家资源的比重、资金的来源及其用于哪些高等教育层次,以及所有受雇于高等教育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比例。同时也考察高等教育的财政资金是如何通过教师转化为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包括:①高等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②高等教育财政支出;③师均教育支出;④生均教育支出;⑤按资金来源分的高等教育支出;⑥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比例;⑦高等教育生师比,等等。

(三)受高等教育机会、参与和深造

该类指标主要有:①高级中等教育参与率;②高等教育的参与率(包括公办、民办高校);③成人教育的参与率;④外国学生到我国接受高等教育和我国学生到外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出、入境的差额);⑤成年劳动者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类型与比例;⑥民办高校学生的辍学率,等等。之所以加入指标,是因为国际间的学生流动涉及到派遣国和接受国的经济支出和收益问题以及相应的人才外流问题。

(四)高等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组织治理

前几类指标的重点在于投入高等教育的经济和人力资源以及高等教育的参与和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未考察高等学校的质量和效益方面的问题。比如,高等学校是否得以有效的组织和治理;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将其精力用于学习,等。本类指标和下一类指标将考察这些问题:①不同类型的公立高校教师的法定各种待遇;②民办高校教师收入的各种差异;③公立与民办高校教学设施的差异;④高校教师的教育成就及教学经验的报告;⑤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报告;⑥高校教师在正常工作日之外参加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情况;⑦同类高校同一课程课堂组织形式的差异;⑧高等教育中学生在学校是如何度过的报告,等等。

(五)高等学校的教学秩序

本指标有:①高校师生受到各种法律保护的比率;②校园刑事案件发案率;③上访、请愿等的师生次数;④师生流动情况的报告;⑤公、民办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辍学率的差异,等等。

(六)高等学校学生的成绩

该类指标有:①同类高校学生某一科目的平均学习成绩;②同类高校同年级学生该科目成绩的差异;③同类高校同年级学生该科目成绩上的性别差异;④同类高校不同年级间学生该科目成绩的差异;⑤不同地域同类高校学生的社会背景与该科目成绩的关系;⑥同类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对该科目态度的报告;⑦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次数和比例,等等。上述指标将显示出学生某一科目的平均成绩和相对成绩,同时也将显示出课程设置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性别差异以及理解力这一背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受到学校的资源、教育过程和课堂环境的影响,包括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所能使用的资源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学生成绩是有关课堂、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但平均成绩会掩盖巨大的差异,所以,最好还要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国际比较,同时还比较国内同类高校中学生成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差异。

(七)高等教育社会产出和劳动力市场产出

本类指标主要考察高等教育对整个适龄就业人口的劳动力市场产出,以及高等教育对不同人口子群的劳动力市场效应。主要有:①按教育成就水平分的劳动力参与;②各级高等教育学生就业的收益率;③高等学校的内部收益率;④高等教育学生的失业率;⑤成人教育数量与劳动力规模之比,等等。

当然,上述几个方面的指标,可能并不完整、深入和全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比如,有些指标还应该再细化成几个子指标;有些指标还比较模糊,不太精确等。但上述几个方面的指标既有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方面的,也有具体高等教育发展各个层面的。假如将上述指标进一步研究并修改、完善,对上述几个方面内容的增减趋势进行动态的定量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描述、衡量、监测、评价和猜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供有关的教育行政治理部门和有关的研究者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庆芳,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2.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要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摘 要 社会生活中各方利益产生冲突提交法官裁判时,法官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利益等各种利益进行考量,以寻求各方利益的妥当平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审判之方法是以立法者为解决各种利益冲突而制定的原则和原理为价值目标。也是法官根据立法者欲实现的价值目标对冲突的利益确定其轻重进行的权衡与取舍重要活动。

关键词 利益衡量 运用方法 价值目标

一、利益衡量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

利益衡量也称利益考量、利益平衡,是指当各方利益冲突时,法官对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利益等各种利益进行考量,以寻求各方利益的妥当平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利益衡量作为一种司法衡平的方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就为实用主义法学家和法官们所普遍运用。从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潮,到耶林的新功利主义,再到赫克的利益法学乃至目前美国流行的以波斯纳为代表的经济法学分析,无不显现着利益的比较与权衡。

二、利益衡量的方法

(一)利益平衡法

利益平衡就是平等保护当事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对各方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平衡、协调。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各种利益交织,难免发生冲突。这些利益冲突不仅反映在立法之中,而且反映在现实个案之中。尤其在合同纠纷中,大量的违约可能涉及双方违约问题。在进行利益衡量时,法官不能简单地确定由哪一方承担全部责任,或由哪一方承担全部损失,而应当在确定客观事实尤其是确定损害发生的真正原因情况下,基于平等保护的原则进行利益的平衡和协调。这就需要结合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作出比较衡量。

(二)利益位阶考量法

在涉及个案利益冲突的分析中,法官自然而然首先会在相互冲突、矛盾的利益之间作出利益位阶的判断,依据基本法的价值秩序判断一种法益较它种法益是否有明显的价值优越性。利益位阶高的利益予以保护,位阶低的利益则受到限制。这是在司法实践中化解当事人利益冲突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

在利益的体系中,时常形成利益位阶。由于法律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秩序,因而在此范围之内,利益位阶也相应具有相对确定性,并进入法规范的层面。正如,博登海默所言,“人的确不可能凭据哲学方法对那些应当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作出一种普遍有效的权威性的位序安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法理学必须将所有利益都视为必定是位于同一水平上的,亦不意味着任何质的评价都是行不通的。例如,生命的利益是保护其他利益(尤其是所有的个人利益)的正当前提条件,因此它就应当被宣称为高于财产方面的利益,健康方面的利益似乎在位序上要比享乐或娱乐的利益高。”[2]对这段博登海默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为,当相互冲突的利益属于不同性质时,作为法律秩序整体的原则规范的、为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利益应当优先于非基本利益而得到配置。因为从理论上讲,基本利益是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实现这些权利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前提。因此,当各主体同时主张不同属性的冲突权利时,基本权利主张者的利益应优先得到配置。

(三)效益分析法

效益分析法就是通过成本收益的分析,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来寻求妥当的裁判结论。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对于精确理解法律的原则和精神,正确运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法院受理的民事纠纷中,当事人一方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立在侵犯比其更大的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是不符合效益原则的。

(四)利益归类分析法

根据利益衡量的需要,我们把利益分为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四种利益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彼此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具体而言,当事人的具体利益是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是利益衡量的起点和归宿。群体利益则是类似案件中对类似原告或类似被告作相似判断所产生的利益。群体利益的考量能避免个案中法官陷入双方具体利益的细微衡量,将视角放大作出综合判断,以实现法律的价值目标。制度利益是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一项法律制度所固有的根本性利益,是立法者利益取舍后通过成文法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目标。社会公共利益则是更为宽泛的概念,既包含特定社会的经济秩序、公序良俗,也涉及自然法深层的公平正义等法律理念。可以说,社会公共利益是整个利益层次结构中最深层次、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利益衡量的支点和根基,离开了社会公共利益,就谈不上妥当的利益衡量。制度利益也是一定社会阶段公共利益在立法上的体现,但鉴于其法定性、既定性,法官在司法衡量中应优先考量制度利益。

三、司法活动中利益衡量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包括司法权在内的国家权力应当对各种利益进行充分保障。司法审判之方法是以立法者为解决各种利益冲突而制定的原则和原理为价值目标。在裁判时必须注意涉案各方的利益。对当事人的具体利益衡量只有放置在利益的层次结构中进行衡量,才能保证利益衡量的公正和妥当。

利益冲突是与我们的法律目的相冲突的,如果任由这种冲突存在,必将会阻碍法治事业发展,所以必须设法消除这种权利的消极状态。因此,解决利益冲突、重新确定和明晰利益界限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冲突着的利益进行衡量和取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由此可知,利益衡量是法官根据立法者欲实现的价值目标对冲突的利益确定其轻重进行的权衡与取舍的重要活动。

参考文献:

篇6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建设能适应多种需求的大型人工标注数据集是目前的热点,莲花山人工图像与视频标注数据集(LHI dataset)[1]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其数据量约为6万张图像、88万标注物体对象以及约88万帧视频画面、 676万标注物体。本文探讨怎样根据图语法模型进行视觉知识表达,并设计一个与莲花山图像数据集相配套的数据库框架。 ? 

在建设莲花山图像数据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 

a)对怎样标注以及怎样表示通用视觉知识这两大视觉界数据集建设的难题,本文尝试作了解答。尤其是标注结果需要满足多种各不相同的视觉研究任务。? 

b)开发一个合适易用的标注工具,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标注任务。根据不同的视觉任务定义出一整套标注规则。? 

c)提出一个自顶向下的框架,以及相应的自动/半自动算法,用于规范与加速标注流程。? 

d)建设一个结构良好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合适地表达视觉知识或视觉模型。? 

e)数据库发挥对模型与数据的桥接功能,将标注数据与分别来自于数据与学习的视觉模型有机组织起来,并能方便地实现视觉任务所需的查询、输出功能。? 

f)怎样在标注数据集与数据库上展开有效的科研应用。? 

其中,议题a)与b)在此前的工作中[2]已经部分讨论,议题c)涉及的一些算法涵盖了多个研究课题,仍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基于莲花山数据集的一些研究工作在文献[3~10]中有所反映。本文重点讨论议题a)b)e),即怎样表达复杂的视觉模式,并设计与建立一个配套的数据库,用于管理这样一个大型数据集下的各种标注数据与相应的视觉知识。最后,针对议题f),以图像内容检索为例,用色彩特征进行了基于该数据库的内容检索实验。 ? 

对于多任务的数据集,不同任务的数据标注有各自的标注流程与标注规则。要将这些流程、规则以及不同的数据融合到一起,本文从以下几点考虑: a)对大量种类各异的数据有良好的管理; 

b)维护好各种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关联规则; 

c)视觉模型与标注数据之间有良好的关联对应; 

d)适应各种不同需求的数据查询与输出功能。? 

在莲花山图像数据集中,使用与或图(and-or graph[11, 12])这样一个自顶向下的图语法模型指导图像标注,并将该标注过程称为图像解译(image parsing)。根据不同的视觉任务,图像内容在标注过程中被解析为多个视觉物体对象 (object)。以图像为单位的数据,经过标注和重新组织,在数据库中变成以视觉物体对象为存储单位。? 

就笔者所知,目前没有很多介绍建设大型的、面向多种视觉任务数据集的文献与讨论,相应数据库设计的讨论则更少。许多专用数据集公开已久,如LabelMe[13]、CatTech 101/256[14,15]、ETH-80[16]、the Berkeley segmentation dataset[17], UA(Arizona) localized semantics dataset[18]和 MPEG-7形状数据集等。这些数据集的标注任务大都比较单一,有些只大致标注了物体外轮廓,有些只有物体的骨架形状信息,有些只有单一的尺度或者视角。由于数据结果相对简单,许多数据集甚至无须建设配套数据库。Torralba在文献[19]中介绍了MIT-CSAIL数据集 LabelMe及其数据库,由于标注数据仅仅使用了多边形边界,它的配套数据库非常简单。Schroff’s在文献[20]中介绍了如何从Internet上检索巨量的图像数据,并将其组织到数据库中,但该数据集仅对图像作分类标签,没有对图像内容作标注。由于莲花山数据集是目前标注任务最多样的数据集,本文是在使用图语法模型对复杂视觉模型进行表达的基础上,探讨怎样设计相应的包含视觉知识模型的数据库。? 

1 图语法模型与图像标注? 

1. 1 与或图模型? 

自然场景是高度复杂而又高度结构化的,这种结构化正是图像语法的根源。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图像中的某些元素在一起出现的概率很高,通过一些组合规则和相互关系,它们形成新的、更大的结构元素。 

通过对这一现象建模,采用与或图作为视觉知识模型,如同容器一样,来包含它所表示物体的所有表现形式。这样图像语法可以表示客观世界中视觉模式的多层次构成特性。? 

图1是与或图的例子。一个与或图可由五元组 

G=(S,VN,VT,R,P)表示。 

其中:S是根节点;V?N是非叶节点,分为与节点和或节点;V?T是叶节点;R是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P是与或图上的概率。与或图有三个关键概念:? 

a)或节点(or-nodes)。它属于可配置变量,根据各种可能性的大小可选择不同的孩子节点,从而反映出该节点结构的可变性。在每个图像实例中,一个或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子节点作为最终确定的配置。? 

b)与节点(and-nodes)。 表示它下属的孩子节点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同时组合,是一种物体分解规范。这些孩子节点中有的可以是或节点,有的可以是与节点,根据其自身的可分解性来确定。? 

c)叶节点(leaf-nodes)。它代表模板,即具体的物体形状。通过与节点和或节点的不同赋值,能够选择、拼接出不同的物体实例,这就是产生式模板。? 

与或图表示继承了传统基于语法结构方法中对物体多层次分解与构成特性建模的优点,同时结合了基于外观模型方法来建立语法结构基元与真实图像的对应,以及建立结构基元之间的空间和语义关系。从数学上来讲,它有机地结合了随机上下文无关语法模型(SCFG)与马尔可夫随机场(MRF),得到随机上下文相关图像语法,同时从数学上定义一个视觉概念;它能完整地表示物体的结构、几何、外观以及概率方面的信息和模型。与或图的定义是通过递归方式进行的,为此它能非常容易地通过合并来产生更大的与或图。? 

通过与或图这样一种统一建模表示框架,从图像中识别物体的推理计算就表现为通过图像自底向上地对图像数据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所建立的物体与或图表示模型作为自顶向下的视觉知识指导,共同来求解图像的解译图(parse graph)。其中每个节点的标注(label)表示识别结果,同时解译图将物体的分解情况和各种关系情况,通过一个图结构表示附加在图像上。这与传统的识别算法中只是简单地通过给图像中的每个区域赋一个物体类别的标号相比,对物体识别和表示有了更加全面的解释,更符合人的认知机理,也能支撑后期更上层视觉中更多的实际应用开发。? 

1. 2 图像解译? 

对与或图G作一次遍历就可以产生一个解译图PG。其中必须满足两种限制:a)或节点开关变量概率与其在实际图像训练集中出现频率的匹配,如同在随机上下文无关语法(SCFG)中的做法一样;b)每个节点与真实图像块之间的各种统计特征的匹配,如Frame模型[21]的方法。解译图PG的概率为如下的Gibbs形式:? 

p(G,Θ)=(1/Z)(Θ)p(t)exp{-E(g)} 

 

其中:E(g)是总能量,非参数形式,用来表示所必须满足的能量约束情况,它需要通过从实际正样本中学习得到:? 

E(g)=log(p(T))+∑i∈T∑R?1Na=1α?ai(??a(ti))+∑〈i,j〉∈V∑R???2Nb=1β?b?i,j(??b(vi,vj)) 

 

总能量中,第一项表示随机上下文无关语法;第二项对节点自身的几何和外观属性进行约束;第三项对节点间一致性和相容性进行约束,即对相互的空间和语义关系进行能量约束。通常使用的是马尔可夫随机场来建模,所以该模型整合了SCFG和传统的MRF模型。? 

完整标注后的图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a)解译图。标注图像的分解结果,包括物体的属性、命名、相互间的关联信息等。? 

b)物体。标注图像中的视觉对象实体,包括物体本身,或物体分解的部件。? 

c)与或图(and-or raph)。视觉数据的知识模型。? 

d)模板(template)。同一类数据在形状空间上可能重复出现的模式。常规标注任务中,每个物体均和与或图的某个叶子节点上的模板相关联。? 

图2是将一张图片解译的例子。图像首先分解为物体和背景,然后物体(自行车)再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如果图像分辨率足够清晰,部分仍然可以继续分解(如图3(h)中的学生)。解译过程对应解译图中自顶向下的箭头,生成解译树;进一步通过设置物体间的关系,如遮挡和支撑关系,来描述场景内物体的组织结构,即添加水平连接表示关系,将解译树扩充成解译图 

标注内容包括线描图(sketch)、图像区域块(region patch)、遮挡线以及一些其他属性线等。同时还按照与或图的规范对解译树的每个物体节点命名。每一个线描图对应与或图中的一个与其形状最接近的线描模板。如果没有相似模板,则该线描图被导入到与或图中成为新模板。根据不同的视觉任务,标注数据还包括了一些其他信息,如场景事件信息、三维信息等。? 

目前,笔者已经得到了几百类物体、场景的与或图,以及相应的标注结果。图3给出了几种不同标注任务的结果示例。 

其中:(a)为物体类别的与或图; (b)为线描标注; (c)为人脸标注; (d)为三维场景标注; (e)为文本标注; (f)为航拍/卫星图像标注,只标出目标的区域块; (g)为体育场景标注,含分割、地平面、人体骨架和脸部等的标注; (h)为物体的解译图。 ? 

2 数据库设计? 

在标注阶段,视觉数据是以图像为单位。在数据库中,视觉模型的实例变成以标注的物体为单位。解译图中的每个节点、每个物体均作为一个数据实体记录在数据库中。? 

怎样将这么多种类不同的复杂数据有机地组织起来,并且桥接好视觉模型与标注数据之间的联系,是笔者在为数据集设计数据库时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最终使用一个两层架构来设计数据库,设计为视觉知识的概念模型与标注数据两部分,进行分层管理。? 

数据库由两个逻辑层次组成,第一层记录模型,含与或图及模板数据;第二层记录标注数据。? 

图4是这个两层数据库模型的示意图。第一层记录的是与或图数据,即视觉模型;第二层是对图像进行解译的标注数据,以物体为记录单位。两层之间数据的映射关系也是一种标注数据,代表着从知识模型到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这个有两个概念层次的数据库结构可以将模型与数据有机组织起来。而怎样对这两层数据进行索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1 与或图数据索引? 

篇7

关键词 鱼类 标本 制作

一、引言

对采集的鱼类标本,用清水洗涤,将体表的污物和粘液刷洗掉。在洗涤过程中,如发现有寄生虫,要小心取下放进瓶内,注入 70% 酒精保存,并贴上号牌、写明采集编号。

二、材料

做鱼类标本钱,我们要准备制作材料。

材料有: 鱼、布绳、蜡、凡士林、标本瓶、甲醛、量杯、量筒、玻璃板及装饰品。

三、鱼体的观察、测量和记录

(一)观察、测量的用具用品

体长板:用于测量鱼体各部分的长度。

号牌:用于标本编号。号牌长 4 厘米,宽 0.8 厘米,正面用毛笔写上号数,涂上清漆,干后即可使用。

白瓷盘、纱布、软毛刷、塑料盆、秤、记录册、铅笔等。

(二)观察、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标本处理。用清水洗涤体表,将污物和粘液洗掉。对体表粘液多的标本,要用软刷沾水反复刷洗。刷洗时,应按鳞片排列方向进行刷洗,以免损伤鳞片。在洗涤过程中,如发现寄生虫,要小心取下放进瓶内,注入 70% 酒精保存,并做好记录。

2、编号。将洗涤好的标本,放在白瓷盘中,根据采集顺序依次编号。每一个标本都要在胸鳍基部系一个带号的号牌。

(三)观察、测量内容

1、 记录体色。每一种鱼都有自己特殊的体色,而且同一种鱼在不同环境中,其体色往往也有差异。因此应趁标本活着或新鲜时,将体色记录清楚。

2、外部形态测量。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鱼体各部分的长度,应该将鱼放在体长板上进行测量。鱼体外部形态的测量项目如下。

全长 由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体长 有鳞类从吻端或上颌前端至尾柄正中最后一个鳞片的距离;无鳞类从吻部或上颌前端至最后一个脊椎骨末端的距离。

头长 从吻端或上颌前端至鳃盖骨后缘的距离。

吻长 从眼眶前缘至吻端的距离。

眼径 眼眶前缘至后缘的距离。

眼间 距从鱼体一边眼眶背缘至另一边眼眶背缘的宽度。

尾长 由到最后一椎骨的距离。

尾柄高 尾柄部分最狭处的高度。

体重 整条鱼的重量。

3、鱼体各部分性状计数

侧线鳞 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上列鳞:从背鳍的前一枚鳞斜数至接触到侧线的一片鳞为止的鳞片数。下列鳞:臀鳍基部斜向前上方直至侧线的鳞片数。填写的格式为:

咽喉齿 鲤科鱼类具有咽喉齿。咽喉齿着生在下咽骨上,其形状和行数随种而异。一般为 1 ~ 3 行,也有 4 行的,其计数方法是左边从内至外,右边从外至内,如鲤鱼咽喉齿式为 1 ・ 1 ・ 3 ~ 3 ・ 1 ・ 1 。咽喉齿的特点是鲤科鱼类的分类依据之一。

鳃耙数 计算第一鳃弓外侧或内侧的鳃耙数。

鳍条数 鳍条有不分枝和分枝两种。在鲤科鱼类中,两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它鱼类的分枝鳍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分枝鳍条用罗马数字表示。

上述各项观测结果,应及时填写在鱼类采集记录表中。

四、配制甲醛(即配制1:9的甲醛)

(一)用一量筒装入900毫升的水。

(二)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以防中毒。

(三)带上手套,把甲醛拿出,在另一个量筒倒入100毫升的甲醛。注意防止甲醛入眼。

(四)把900毫升的水分三次倒入盛有甲醛的量筒中。

(五)用东西盖住配制好的甲醛,以防甲醛蒸发。注意,甲醛放久了会有腐蚀性,所以不能把甲醛放得太久。

五、制作鱼类浸制标本

对一个鱼类标本观测记录结束后,应将标本进一步清洗干净,矫正体形,然后进行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

5.1把采集到的鱼在60℃的热水中杀死,或放在空气中窒息。

5.2把鱼放在瓷盘中用软毛刷蘸肥皂水把附于鱼体上的粘液刷掉(但不要伤鳞片),从腹部向体内注射10%福尔马林。

5.3用薄纱布把鱼体缠裹在玻璃板上,用10%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时间约一周,中间换一次固定液。

5.4固定后把材料取出,拆除纱布,重新用针引线从鱼体前端和后端穿过鱼体腹于玻璃板上,用15%的福尔马林保存。

(一)把鱼拿出来,在标本瓶内放入装饰,把鱼放进标本瓶内。

(二)把配制好的甲醛装入小量杯,在由量杯倒入标本瓶。倒的时候要沿着瓶壁倒,而且要轻轻倒,注意不要让甲醛入眼。当甲醛淹没鱼后,就不用再倒了。

(三)在标本瓶盖边沿涂上凡士林,盖上标本瓶,在瓶与盖的缝隙中打蜡,再在边沿贴几层透明胶。

作者简介:邓巍,女,1990.1-,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生学院,学位:本科,专业: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至2005年,本院先后调入或新聘护理人员近50名。但新进护理人员入院后,发现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不规范、应激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新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护理管理尤为迫切。

1.2方法(1)加强护理人员资源管理:合理分工,优化结构,科学配备护理人员是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组织有效护理活动的主要保证[1]。护理部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对各科护理人员从结构到数量进行科学配置,并安排素质好、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师进行带教。(2)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新进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规定新进护理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参加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护理学教育。鼓励她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争取拿到高一级的学历。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安排“老”护师介绍工作学习经验,以便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3)实行岗位培训与考核:分批安排新进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同时狠抓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4)规范护理记录:护理部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按照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制订了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及检查标准。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记录原则、内容要求做到详细的规定。要求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严格按规范进行书写。(5)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因此,护理部根据各科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健全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从而达到了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违制必究,进而把护理缺陷杜绝在萌芽状态。(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慎独意识:护理部1年2次组织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同时安排每月一次科室、每季一次护理部安全隐患分析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使新进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医护人员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7)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对新进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2]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组织新进护理人员经常学习《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及《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等护理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让新进护理人员懂得安全保证对病人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让新进护理人员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8)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3]。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月一次护理部行政查房制度和每季一次护理质量大检查制度。护理部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及全体护士长进行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护理部每季度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平时不定期下科室进行考核、提问,以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防患于未然。

2效果

2.1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新进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速了新进护理人员的成长。2005年以来,本院对近年来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理论和25项护理技术操作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合格率达90%。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电除颤、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呼吸皮囊操作等抢救操作。2005年6月份ICU病房开设以来,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率达95%以上。掌握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标准及质量要求,使护理记录单的缺陷明显减少,书写合格率达97%。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2.2提高了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自觉性。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每批调入、聘用的护理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涨,许多新进护理人员正在接受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为全院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2.3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本院通过对新进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造就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操作熟练、服务态度优良的护理队伍,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赢得了病人、医生、社会各界的赞扬。2003年妇产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骨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005年护理部被评为浦江县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同年11月顺利通过“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近两年来,全院业务总收入亦有所增长。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率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0.38.

篇9

一、对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权利概念的界定

(一)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的概念

地理标志是指某一商品专属哪个一个地域,标示该商品的特定信誉、品质或除此之外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由本地区的人文因素和自然属性所决定。这一概括与TRIPS协定第22条第1款的陈述大同小异,其中有所差异者,是该定义侧重强调商品所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二因素,这与《里斯本协定》中单纯所指的原产地名称的概念的共同的元素,但与之要具体明确得多。

证明商标是指由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对某一种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掌控,其商品或者服务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来使用,并对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材料、制作方式方法、商品质量、准确度或者其它独特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商标。证明商标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原产地证明商标,证明商品或服务本身出自某原产地,是一种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注册;另一类是品质证明商标,是证明商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特定品质的标志。

(二)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

地理标志权是指商品生产者对某一地区内其拥有的地理标志的独特权利。商标权是指注册商标人拥有对该注册商标所有权。并可以进行使用与转让, 通过转让使用权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对于证明商标权的主体,本文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诠释:一是对商品和服务拥有监督能的个人和组织;二是除组织之外的能使用证明商标的主体。本文主要对后一者进行重点论述。

(三)地理标志权的保护模式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国家,有着错综复杂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加上悠久的历史延革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产品,其中有享有盛誉世界各种产品,诸如指南针、印刷术、茅台酒、民族蜡染等。但是,我国重视地理标志的保护,还是一个较新的知识产权课题,我国法律也只是近年才有了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专门规定。目前我国主要的地理标志主要由《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进行保护。其中地理标志和商标都是商业标志之列,在功能方面拥有诸多相同之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不断扩大商标的保护范围,把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纳入保护圈。 倘若用专门法规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可能把商标与商品注册登记机关相分离,从而产生资源浪费和注册登记业务的重复。在国外,只有法国在农业部拥有专职为原产地名称进行注册和保护机构,而美、英、澳、日、德、加等大部部国家是通过《商标法》来证明商标的形式,达到保护地理标志的目的,这形成国际惯例。通过大约十年的探索,我国业已形成以证明商标来保护地理标志的框架。

二、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采取双轨制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即地理标志专门立法和商标法双重保护并存,地理标志可以注册为商标,表现形式既有可能是普通商标,也有可能是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因此,地理标志和商标权的冲突可归结为地理标志与普通商标的冲突和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冲突。根据注册先后的不同,可以分为:一是先注册的普通商标与其后注册的地理标志之间的矛盾;二是事先注册的地理标志与之后注册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双方的冲突;三是先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与后注册的地理标志相矛盾等。此外,中国的地理标志虽然实行批准注册制度,但在实践中,一些未来得及申报的地理标志也是存在的,如果该标志被抢注为商标,也会发生冲突现象。

地理标志产品迅速增多的同时,不和谐的声音也不断涌现,以下是两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绍兴黄酒案

2000年,“绍兴黄酒”、“绍兴老酒”被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注册为证明商标, 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作出使用“绍兴酒”构成对“绍兴黄酒”、“绍兴老酒”商标侵权的答复。但2005年11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却第158号公告,批准杭州市萧山区浙江丰润酒业有限公司、杭州永兴酒业有限公司、浙江永翔集团酒业有限公司为“绍兴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与“绍兴黄酒”证明商标许可使用的15家生产企业,遂联名向国务院法制办等有关方面反映,要求停止萧山3家黄酒企业使用“绍兴酒”地理标志。可能由于行政协调难度过大,该问题并未得到行政部门有效答复。

案例二:金华火腿案

如果说绍兴黄酒中的地理标志与商标权冲突暂未定论,“金华火腿” 案则已有了判决结果。金华火腿纠纷既有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诉上海市泰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永康四路火腿一厂商标侵权纠纷案,又有金华市火腿有限公司诉被告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确认不侵权纠纷案,还有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不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金华火腿”字样正当使用问题批复案。在该系列案中,法院最终认定,符合“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使用条件者对“金华火腿”字样的使用不侵犯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的“金华火腿”商标,从而确立了商标权和地理标志并存的模式。

上述两案反映了地理标志与商标权冲突的现实情况,对该冲突,利益取舍难度大,很难给出确定结论。因此,如何避免地理标志和商标权的冲突,在发生冲突时选择何种价值取向,是地理标志制度发展中亟需研究的问题,其既具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

(一)先注册的普通商标与后注册的地理标志之冲突

这种冲突在实践中最为普遍,金华火腿的众多案件即源于此。“金华火腿”商标在1979年就被注册,2000年 10月7日,商标注册人变更为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而浙江省食品有限公司系在杭州注册,非金华地区企业。2002年8月28日,“金华火腿”被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即地理标志产品。随后,众多金华本地规模火腿企业获准使用“金华火腿”地理标

--------- 志,冲突在所难免。

(二)先注册的证明商标与后注册的地理标志之冲突

绍兴黄酒案属于此种冲突情形。“绍兴黄酒”证明商标注册在先,权利人是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制定了相关标准,并允许15家绍兴规模黄酒企业使用该商标。绍兴市政府组建“绍兴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办公室”,进行绍兴黄酒原产地域品牌的申报工作。申报成功后,15家规模黄酒企业陆续获准使用 “绍兴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但杭州市萧山区的三家企业直接通过浙江省质检局向国家质检局申报使用 “绍兴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获准,绍兴市政府和绍兴市黄酒协会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禁止萧山三家黄酒企业使用“绍兴酒”地理标志。萧山三家黄酒企业在压力之下,至今未在产品上使用获准的地理标志。但该种冲突如何解决,该事件并未提供一种解决进路。

(三)先注册地理标志与后注册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之冲突

“浏阳花炮”案属于此种冲突类型。“浏阳花炮”从唐朝发展至现在,业已形成了独自的制作技能和独特的品质文化,已达到了地理标志的申报要求。浏阳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浏阳花炮”原产地域产品(即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了注册、保护。但同年,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浏阳市烟花炮竹总会又向商标局申请注册浏阳花炮证明商标,同样获批。浏阳市政府与浏阳市烟花炮竹总会对“浏阳花炮”标志有各自的使用、管理规则,要求印制的产品包装也相异。且相互不认可各自所拥有的权利,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关于权力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

三、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冲突的解决途径

关于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冲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际条文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有一些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一)地理标志注册在先的解决对策

当地理标志注册在先,商标申请在后时,因我国地理标志制度实施时间不长,后申请的商标多为借地理标志提升知名度,其商品信誉度本身往往不高,此种情形可适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保护在先的地理标志。所谓“在先权”,是指对于同一权利客体,可以同时或先后受到多种权利的保护,依法先产生的权利。我国法律虽然没有明确已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是一种在先权利,但是,郑成思教授指出:修订《巴黎公约》过程中,部分政府的工业产权的讨论,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范例中,对于先权利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在先权利方面包括四个点:一是已经受到保护的商号权;二是业已得到保护的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三是版权;四是已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权。实践中,已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应作为在先权利的一种,当注册商标涉及地理标志这一在先权利时,依法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二)商标注册在先的解决对策

从时间上看,我国建立地理标志制度相对较晚,即使商标权先于地理标志,也要按照“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一味保护商标权人的在先权利,往往会损害地理标志价值,让商标权人将地理标志所体现的集体利益据为个人利益。当然,商标权人的商标经过注册,也不能断然否定其商标专用权。此种情形应具体分析案情:第一,如果商标权人明知某地名构成地理标志而注册,即恶意注册,如果公共资源以地理标志的优势来来进行独占,则应该撤销该商标,正如前文所述的“湘莲案”评判理由所示;第二,倘若该商标权人通过善意注册,但如果该商标已失去显著特征,或者己淡化“驰名商标”这一知名度,该商标也需要撤销;第三,虽然该商标业已善意注册,同时显著性还存在,且不具备驰名商标的资格,但是也应依法保留该商标专用权,可以鼓励地理标志持有者购买该商标专用权,如果协商购买未果,可以认定地理标志使用者可以正当使用该标志,即善意且合理的使用方法表示商品的原产地。

(三)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的冲突解决对策

当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发生冲突时,由于两者均具有较强的保护力,只能个案分析,利益衡量。如果证明商标在地理标志所在区域内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可以考虑优先保护证明商标;如果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允许两者并存,通过细化和规范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使用方式,将两者有所区分,避免造成消费者误认。

四、结语

由于客观原因,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的权利冲突无法杜绝,法院应当秉持公正的理念予以慎重处理。司法处理首先应当区分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属于合法性冲突,还是违法性冲突。判定的依据应当综合考虑在先权利、主观意图、利益平衡及商业标识的知名度等因素。即使是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的合法性权利冲突,司法也不应消极无为,而应当基于能动司法的理念,发出司法建议,以有效化解冲突。

同时,应尊重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用地理名称注册的普通商标权,照顾在先权利,不应该为了与地理标志权相矛盾,从而进行全盘否定,使之变成地理标志权的替罪羊。与此同时,也不能轻信那些未得到更好保护和利用的类似商标具有生存之机,而应坚持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衡量商标产生的价值与其外部性,作为确定商品权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笑冰.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3):168.

[2] 陶希晋.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05):557.

篇10

发育特征

?大动作

宝宝3个月时,俯卧抬头与床面呈90°,头能随自己意愿转来转去;能将自己的两只小手相握,抓握能长达半分钟,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玩耍。仰卧时,宝宝能靠上身和上肢的力量把头和上身翻过去,但臀部以下还是仰卧位的姿势。如果妈妈在宝宝的臀部稍稍给些推力,或移动宝宝的一侧大腿,宝宝会很容易从仰卧转为侧卧。若是妈妈用双手扶着宝宝腋下立起来,宝宝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

?发声

宝宝2~3个月时,开始有了要“说”的积极表示,经妈妈或爸爸一逗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发出欢快的笑声,发出“啊”、“咿”、“哦”、“噢”等的学语声。如不高兴时发起脾气来,会长声尖叫,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宝宝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与听、看、闻、摸、运动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训练宝宝说话的能力。

?社交行为

宝宝长到第3个月末时,已经懂得了用“微笑”谈话的方式,会通过有目的微笑与父母进行“交谈”,并且用“咯、咯、咯”的笑声引起父母的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当父母面带微笑,他也以喜悦的笑容作为回应。跟他说话时,会用摆动脑袋、上下肢随着你说话的音调进行有节奏地舞动等肢体语言与人交流。宝宝最喜欢有人陪伴,在他身边照料他,逗引他,他,与他交谈玩耍,这时他才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

?感知觉发育

2~3个月时,宝宝双眼能随物体的移动至180°,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逐渐对颜色有了分辨力;听觉逐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听到声音后,头可以顺着响声转动180°;能辨别不同味道,拒绝苦味和酸味的食物。

养育重点

追声

2~3个月宝宝的听觉发展也比较快,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锐,能够倾听周围的说话声、乐器声,不论对熟悉或陌生的声音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当听到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晃动手脚,显得特别兴奋。妈妈可以每天给宝宝哼唱摇篮曲,或是播放一段柔和、悦耳的优美乐曲;经常变换姿势和宝宝说话,轻声叫宝宝的名字,逗引宝宝的视线随父母的脸移动;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宝宝身旁摇动,逗引宝宝不断地追听发出响声的东西。这些都可以训练听力,初步培养宝宝追踪声音来源的能力,感受声音远近的能力,可增强宝宝的大脑活动,促进智能发育。

追视

2~3个月宝宝的视觉发育又有了进步,视力约为0.1,可看清大约75厘米远的物体,开始对颜色感兴趣,能分辨颜色,区分相似的色调,爱看红、黄、绿、橙、蓝色的东西,更喜欢明亮的“红、黄、蓝”三原色, 以及较为细致、复杂的设计和形状。仰卧时,两眼能跟踪移动的物体而移动,当妈妈从身边走过时,他的眼睛可以跟着妈妈的身体转动;喜欢看自己的手。有趣的是,宝宝已经认识奶瓶了。一看到爸爸或妈妈拿着奶瓶,就知道是要给自己喂奶或喝水,会高兴地张着小嘴追随奶瓶。父母可应利用宝宝视觉的发育特点,给宝宝看色彩鲜艳的图画、照片和玩具,待引起宝宝注视后再缓慢移动物体,吸引宝宝的眼睛跟着物体移动,提高宝宝的注视力,有利于促进视觉更好的发育。

抬头练习

竖抱抬头练习 妈妈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部,右手托住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此时,爸爸边叫宝宝的名字,边用手指指点点,并不断地变换方向,吸引宝宝有兴趣地抬头观看周围环境。这个练习抬头的动作,可锻炼宝宝颈部的支撑力,培养宝宝的视觉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俯腹抬头练习 宝宝空腹时,妈妈将宝宝放在自己胸腹前,宝宝也自然地俯在妈妈的腹部,然后妈妈用双手放在宝宝的背部轻柔按摩,可促使宝宝抬起头来。

俯卧抬头练习 宝宝空腹时,让宝宝俯卧在软硬适度的床上,再帮助宝宝将两手臂朝前放,不要压在身下。此时,妈妈抚摸宝宝背部,爸爸将玩具举在宝宝头前,左右摇动,逗引宝宝向前、左、右三个方向看,诱使宝宝努力抬头。这个方法不仅锻炼了宝宝的颈椎和胸背肌肉、俯卧抬头的持久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抓握训练

抓握能力是手的最基本的技能,是衡量婴儿时期脑部发育的指标之一。抓握训练是宝宝变聪明的第一步,对于开发宝宝智力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