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标语范文
时间:2023-04-09 02:4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驾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拒绝酒后驾驶,共享美好人生。
2、席间贪杯,路上添“悲”!
3、平安新昌是我家,酒后禁驾靠大家!
4、全民拒酒驾,平安你我他。
5、好山好水驾车游,酒瓶酒杯莫相留。
6、酒后禁驾记心头,幸福路上安全走。
7、宴席桌上把酒推,平安驾驶比酒贵。
8、饮酒痛快一阵子,闯祸悔恨一辈子。
9、平安出行始于心,拒绝酒驾践于行。
10、远离酒驾,平安回家。
11、开车滴酒不沾,出行一路平安。
12、美酒可以重倒,生命不能重来。
13、司机好一口,危险时刻有。
14、树喜雨后栽,车怕酒后开。
15、车技千般好,杯酒失安全!
16、酒桌上一杯再一杯,车轮下一悲接一悲。
17、当你酒后准备驾车时,你是否想起过父母慈祥的面容和家人深深的爱。他们希望你一生平安。谨记:切勿酒后驾车。
18、儿行千里母担忧,酒后禁驾记心头。
19、劝亲劝友,不劝司机喝酒!
20、酒后禁驾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
21、推杯换盏添加喜庆,酒后驾车徒增伤悲。
22、饮酒一分醉,驾车千分险。
23、驾车的朋友,端起酒杯前,可曾想起那一幕幕因酒而成的,惨不忍睹的揪人画面;可曾想起殷切的家人正盼望您平安早归;可曾想起若饮下这酒您将可能背负的后果?
24、驾前贪杯,驾后伤悲。
25、亲朋相会聚一桌,有酒不劝司机喝,杯下留情真呵护,一路平安幸福多。
26、与酒精说再见,和幸福手相牵。
27、开车拒酒,幸福永久。
28、一滴酒一场祸一起事故一身过
29、无数次的痛,千百次的爱,汇成这句温馨的告白: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
30、我爱我家,酒后不驾。
31、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后驾车一口多。
32、滴酒不沾,人车平安。
33、酒后禁驾,从“心”开“驶”。
34、醉酒驾车雾里看花,幸福家庭水中捞月。
35、拒酒千里外,安全万里行。
36、绷不紧酒后禁驾弦,弹不出平安和谐调。
37、司机贪饮一滴酒,亲人悲流两行泪。
38、金樽清酒斗十千,安全驾驶直万钱。
39、酒后禁驾,获取生命保障;遵纪守法,造就文明新昌。
40、生命多美好,酒后别上道!
41、不喝酒,多睡眠,行车上路才安全;守法规,遵法纪,生命保障最实际。
42、醉(罪)在酒中,毁(悔)在杯中。
43、远离酒精考验,争做平安“驶”者。
44、千金万银,难比生命之贵;千悔万恨,难补酒驾之祸。
45、为了不让亲人牵挂,你我共同拒绝酒驾。
46、平安新昌诗配画,和谐交通锦添花;文明“驶”者行天下,酒后禁驾你我他。
47、酒后禁驾人人参与,平安新昌共同营造。
48、真正好朋友,开车不劝酒。
49、牢记事故“杯”(悲)剧,不做千古“醉”(罪)人。
50、心系家中老小,远离酒后驾车。
51、驾车滴酒不沾,一生平安相伴。
52、生命无价,酒后禁驾。
53、拒绝酒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54、有一份习惯是酒后禁驾,有一份收获是平安归来。
55、桌上的一杯酒,轮下的离别愁。
56、酒能助兴,也能败兴。这幸福时刻催化氛围的玉液琼浆,在驾车时可能就是葬送幸福的罪恶毒汁。为了大家的幸福,请三思而后饮!
57、滴酒不沾,出行平安。
58、明知驾车还劝酒,绝对不是好朋友。
59、酒后驾车拿命赌博。
60、车行千万里,拒酒零距离。
61、“醉”出事故,“让”出平安。
62、有酒即无舵,早晚要闯祸。
63、拒绝酒驾从心开始,文明交通从行开始。
64、赌,败家的源头;酒,肇事的祸首。
65、若要亲人勿牵挂,酒后不要把车驾。
66、酒后不驾是口号,贵在行动最需要。
67、喝酒过多伤肝,酒后驾车要命。
68、跟酒杯分手,和平安交友。
69、开车酒不沾,大家就平安;酒“若”穿肠过,开车就出错。
70、万水千山总是情,酒后禁驾伴我行。
71、驾车不是儿戏,酒后别当司机!
72、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
73、酒后驾车生命打折。
篇2
关键词:招投标;公路工程;风险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19202
1 风险因素识别
公路工程招投标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政治风险。
国家相关政策有时候会对招投标质量的高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招投标政策的不完善: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律程序不规范;②招投标政策的稳定程度:这主要是指国家在招投标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政策的变动给各方带来的损失;③政府行为影响:由于大部分公路工程规模都非常大,很多都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如果政府官员的行为不良,这将直接影响到招投标质量的高低。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涉及技术风险和施工技术风险。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实施的龙头,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及招标及合同。设计变更时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而只有避免在设计方案不确定时招标,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如果更改施工技术方案可能会大大增加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
(3)自然及环境风险。
自然及环境风险包括不可抗拒自然力和可抗拒自然力。不可抗拒自然力包括洪水、地震、火灾、台风和雷电等自然灾害,对不可抗力的界定是工程实施过程中风险分担的一个重要啊问题。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工程投标方案应对其如何处理可抗力自然风险进行说明。
篇3
九阳股份自从成立以来,股东结构曾发生多次变化,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改变,一直为王旭宁、朱宏韬、黄淑玲和朱泽春四人创业团队,分别担任公司高管负责公司的营运工作,因此不存在人侵占股东权益的现象。然而,从九阳股份年报中披露的股权结构可以发现以下两点。其一,实际控制人并不是直接控制九阳股份,而是设立了一家不开展任何业务的投资公司――上海力鸿间接控制了九阳股份。实际控制人掌握了九阳股份49.71%的控制权,但所有权只有37.49%。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大于所有权,就可能产生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可能性;其二,在九阳股份的大股东中有两个外商风险投资机构――BILTING和DINGHUI[2]。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企业的目的就是期望短时间内尽快收回成本,获取超额回报,然而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直接影响公司长远的发展。譬如2013年,收回投资成本后的Dinghui,发现传统豆浆机业务下滑势态后,立即减持了持股比例,退出了前十大股东的席位。
这样的股权结构恰好解释了九阳股份上市以来大幅度利润分配的原因。曾有人戏称要想上市公司分红犹如要从铁公鸡上拔毛,而九阳股份却反其道而行之,连续六年大手笔分红,现金分红比例最高竟占到净利润的126%,甚至在经营业绩连年下滑时,分红比例仍不降反升。细想之,九阳股份没有把经营得来的现金流再次投入公司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公司年报中声称“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因此将大部分的经营成果分享给股东,这样的短视行为是否意味着实际控制人对未来前景不看好而急于套现想法。小股东投资企业的原因正是看中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而大股东这样的做法却恰恰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二、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资产结构分析
九阳股份的资产负债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自2008年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更是一下子从原先的59.77%下降至34.35%,并且连续六年平稳的保持在这一水平上。一般来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在IPO成功后,资产负债率连年增加,因为在中国虽然权益成本很低,但是如果要增发股票却很困难,筹集资金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债、贷款,而以上市公司的名义向银行借款又很容易筹集到资金,因此循环往复导致资产负债率的节节攀升。而九阳股份较为稳定偏低的资产负债率对于债权人来说权益得到保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大部分资金来自企业体内循环,未来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九阳股份的资产结构很特别,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比重分别高达70.92%和98.75%。流动资产占比较高、非流动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原因是小家电行业的特征及公司的经营模式特点密切相关。九阳股份一直以来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投入。在新产品早期导入阶段,通过将产品生产外包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大笔的厂房、生产线等资本开支,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网络的建设,这样就可避免生产规模的不经济。另外,九阳股份的负债主要来源于流动负债,而且是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分别占到65.27%和15.59%,说明企业在行业的上下游都有很强的谈判力,尤其是应付账款账期由原来的45天增加到60天。九阳股份的资产、负债还是比较配比的,公司资产构成中以变现性较强的流动资产为主,因此依靠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来支撑,节省了大量的财务费用。
(二)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收入方面,九阳股份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来自食品加工机系列、营养煲系列与电磁炉系列。食品加工机系列受豆浆机销量的影响销售比重已从2011年的65.47%下跌到55.07%;电磁炉系列的销售比重基本保持不变;营养煲与西式小家电系列的销售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九阳股份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矩阵,利用现金牛产品――豆浆机,为其他产品提供资金支持,力图开发新一代的明星产品。
分产品系列毛利率方面,食品加工机系列的毛利率最高,但有逐年下滑态势;营养煲和电磁炉系列的毛利率比较接近,平均在26%~28%左右,不到食品加工机系列的四分之三。如果这两个产品系列是将来企业重点发展的对象,那么如何提高目前的毛利率、控制成本是企业目前需要思考的课题;西式小家电系列的销售比重虽然不高,但是该系列的利润率还是比较可观的,也是企业一个潜在的发力点。
(三)发展能力分析
九阳股份的营业增长率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2011~2012年甚至有所下降,在调整经营战略后,销售增速有所回升,随着营养煲系列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九阳股份未来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3]。
资本累积率的增速近年来持续放缓,原因在于九阳股份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几乎都已经分配给股东,留存在企业内部的资金仅供日常经营流转,而无法再投入技术研发中,因此企业未来自身的发展令人堪忧。
总资本增长率也呈急速下降态势,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小家电企业要从控制成本方面下工夫,最关键的是依靠规模经济效益,如果在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很难形成经济效益。
三、总结与同行业财务指标比较
篇4
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我国于1985年开始逐步推行各级学位授予质量检查与评价制度。此后,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参与组织了为数众多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活动,开启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的新篇章。近年来,对研究生教育评价工作的探索虽取得重大突破,但是,随着各影响因素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研究生评价工作状况频发。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现行的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跟不上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教育价值观。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挥棒,引导研究生教育质量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1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国内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规范性作用。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难免存在问题与不足。当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不足,在于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社会用人单位)、导师、研究生个体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利益诉求,忽视了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1.1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笼统不清
目前,国内对研究生教育的评价,大都是以统一评价、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大多数高校都是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评价规则与指标体系,并没有根据不同类别的学校调整测评规则与指标体系。学校内部也没有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分类评价,只是笼统地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忽视了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特点与实际需要。有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按学校和学科进行了分类评价,但是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对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存在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还会导致现行高校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个性特征,无针对性可言,这种无差别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忽略了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学校发展的区别,既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研究生培养水平,也容易误导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模式。
1.2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繁琐复杂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包涵评价要素过多、过杂,导致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繁琐复杂。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往往包涵十几种评价要素,但并不是每一种评价要素都能直观的反映评价的初衷,尽管评价要素很多,但是真正能发挥评价作用的要素却不是很多。把一些本就无关紧要的评价要素加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导致评价指标体系混乱、繁杂,不够清晰明朗。并且,在有关社会声誉的评价指标中,由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熟悉程度不高以及评价标准不明确,因此,不能客观地进行评价。采用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结果就是:混乱繁杂的评价指标体系无形中增加了主观性因素,导致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带有相应的主观性,评价结果缺乏客观准确性,自然不能全面反映教育评价的目标与初衷。
1.3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间关系处理不当
首先,对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效益指标。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从总体上分为规模指标和效益指标,虽然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评价开始逐渐重视效益指标的重要性,但是重视的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为: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多地使用规模指标来反映。即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评价主要是依据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对论文质量的关注度严重不足。这种指标体系的设计实际上没有考虑到不同学校之间各种条件间的差异,不利于不同高校之间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其次,条件指标、过程指标和成果指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失当。高等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由条件输入、过程、成果输出三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研究生教育活动更是如此。因此,条件指标、过程指标、成果指标构成了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在实践中,对条件指标的重视程度较大,对过程指标,尤其是成果指标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研究生教育评价活动没有真正发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所存在的真正问题;再次,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失衡。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呈现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的特征。
2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措施
构建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真正发挥研究生教育评价的作用,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针对国内现行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完善力度,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1构建清晰完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致使研究生教育评价活动片面、低效。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首先,在原有的高度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培养层次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强调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性化特征,提高评价活动的针对性,避免过去的笼统评价方式;其次,还应该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高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大学,政府的投入力度不一样,其发展方向、服务(下转第64页)(上接第50页)对象也各不相同。所以,理所应当要实施差别化的评价标准,突出个性化特色;再次,对不同地区的研究生采取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教育质量、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鉴于这种情况,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真正体现研究生培养与发展的地区性特征。
2.2简化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可以细化为多个层面的、复杂的过程,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把原来抽象且复杂的评价过程细化为一组便于观察的、更具体的一组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细分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度,划分不细致会导致指标体系的笼统不清,过于细分又会导致指标体系复杂繁琐,不仅增加了各方面资源的投入,还会使评价工作变得艰难缓慢。所以,抓住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制定出一套明确且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极为重要。
要制定一套简单易行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该紧紧抓住评价的初衷与本质特征,保留确实有用的评价要素,删除无关紧要的评价要素,依据关键的评价要素制定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达目的,在制定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划分指标。从全局出发,将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指标,再根据各指标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大小,给各个指标赋予权重和系数;其次,抓住关键评价要素。在众多复杂的评价要素中挑出关键的评价指标,依托关键评价指标制定一个简单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篇5
1 物理探究教学方式的评价
1.1物理探究教学方式的测量
加拉格尔和帕克(Gallagher&Parker)发展的《中等教师教学风格评量基准表》(STAM)从教师营造的五大情境将物理教学类型分成六种,包含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资源与环境,他将最具建构取向教学风格的教师类型称作“探究建构式”,这种探究教学方式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像一位科学家,它是一种最接近真实科学活动的教学法,巴特斯和琼斯(Butts&Jones)发展了TISP教学方式(Tab Inventory of Science Processes),包括一般问题解决相关的探究概念和非动手的物理教学,其中的探究技能测量工具,是为了测量学生的四种科学过程,即知识、认知技能,态度和精神技能,IAST是物理教学分析工具(The InstrumentfOr the Analysis of Science Teaching),用来观察、互动分析和检验教师的教学实践性,教学策略观察微分(The TeachingStrategies Observation Differential)用来测定物理教学策略和方式。
1.2传统和探究取向的物理教学法比较
萨特曼(Sutman)回顾了从中小学到大学阶段与实验相关的研究文献,发现相比于传统的食谱式物理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式的物理实验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学习、推理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比较喜欢科学与科学家,改善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巧,谢帕德森(Shepardson)研究物理实验探究的验证式与开放式或归纳式程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发现在验证式物理实验中,学生的思考过程着重过程与技能层面,而开放式物理探究实验中学生的思考聚集在数据分析与结果的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探究实验组的学生会比验证式实验组的较容易发展物理思维与对科学的认识;并且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实验学习,教师的影响最为显著,诸如教师对实验的同度、知识、技巧和风格等,国外学者曾考察基于标准的探究和其他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的文献,发现多位研究者对探究和其他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包括教师演示、讲授、非实验教学、传统书本。
1.3探究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为了获得比任何单项研究更多的信息,很过研究者对科学教育文献中关于探究教学效果的第一手研究材料进行过几次元分析研究,这些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总的来说,探究教学在一系列指标上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有关概念学习、探究过程等基本能力例如,对一些探究性课程计划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包括认知成就、过程技能以及科学态度在内的多种测量中表现出显著的进步,基于标准的探究教学对学生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定的科学学科,例如生物学科的研究在总体上肯定了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
2.1科学探究指南的评价说明
指南认为评价提供了科学教育标准在操作层面上的意义,明确传递着老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的信息,在探究教学中,需要评定学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即对科学知识的概念性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对探究的认识,有些探究能力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式进行评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来确定学生是否能“利用数据做出合理解释”,“培养运用证据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构建模型的能力”和“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构造和修改科学解释和模型”,其他探究能力的评价就更为复杂,例如制定研究计划并实施,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该分为准备、设计、实施和结束(扩展)四个阶段,教师在每一阶段都需要详细记录预期的具体成果、能力和信息,记录的具体成果包括探究方案及其所依据的原理、对同伴方案的质疑;能力包括制定、解释和修改方案;信息包括对方法切合问题性质的探究的具体描述,探究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特征是,学生可以参与对科学知识的评价,在探究的每一步,师生都应该考虑:哪些知识是有用的?什么数据应该保留?什么数据可以舍弃?数据存在怎样的模式?这些模式是否适用这一探究?这种解释是否好于另一种解释?学生在维护自己判断结果的正确性时,应学会利用证据及分析工具获得科学的观点,他们也应该客观地评价观点的优势及局限性,学生持有的看法体现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对这些观点的反思与发展,将会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基础。
2.2学生探究能力评价的若干研究
高层次思维能力评价研究表明,科学教育一直不能很好基础、教师中心等,研究结果表明探究教学策略与这些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效性。
篇6
关键词:文化产品 云模型 评价体系
如今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而滋生了一些文化怪现状,这些文化产品变得功利化,其教育、娱乐、审美和整合的整体功能被弱化。引导大众文化走出粗俗化的文化怪圈,治理文化“病症”,从而引起文化、艺术界,尤其是文化艺术交易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成为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纵观学术界,对于艺术品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中国文化品商业价值的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品市场的急需之举。本课题对此展开研究对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方法—云模型
云模型是用来描述非确定性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所谓的云由许多云滴来具体实现定性值的定量描述,整体的形状描述了定性概念的重要特征,云滴形成过程显示不确定性的定性概念和量化值之间的映射。模型中的横坐标值代表与定性概念相对应的量化值,纵坐标值代表的定性概念的定量值的隶属度。云模型的数值特征有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期望值Ex是定性概念预期值的最佳代表,它通常是x值对应的云,反映了对应的定性概念的中心值,是云滴所在数域的重心位置。熵En是用来反映定性概念的变量,其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可以接受的、在域上的定性概念的元素的数目,也反映出了定性值的模糊程度和概率。超熵He表示不确定性测量的熵,而这是熵的熵。超级熵的大小间接反映了云计算的厚度。超熵越大,变量隶属度的随机性越大,云的离散度也越大。
云模型和模糊评价方法相似,既包含有因素集U={x1, x2……, xn},评判集V={v1, v2……, vn},单因素评判等要素;主要的是要通过云模型,反映综合评判的过程。还要利用正向的云发生器和逆向的云发生器,以及数字特征(EX,EN,HE),来实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转化。这整个综合评判方法,较模糊评价方法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贴近人们的思想。 逆向云模型算法:
(1)
其中mean(xi),stdev(xi)分别为求均值和标准差的函数。
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评价指标是一次综合的、全面的评价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评价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也为鼓励和促进出精品、出力作。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的建立,应以按照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以人为核心。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宣传正能量作为文化产品评价的最高标准。还要突出社会生活质量的时代性;将和谐社会、信息化、时代化等纳入到指标体系设计范围,系统地给出艺术产品的指标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以文化产品价值评价主体的需求分析为依据,提取出几个关键评价指标。依据反映艺术品的特点,增删一些相应效益指标,进而建立的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模型。
(二)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体系
由于影响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因素众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本文根据指标选择原则,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首先把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为目标层;而准则层分为: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载体价值和资源价值等四部分。
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是指产品本身的社会影响;使得使用者在思想、艺术、和知识等精神上获得的价值。文化价值就是指产品本身的艺术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的价值。文化载体价值就是指文化产品所依附的、所承载的具体实物的价值,例如:电视、网络媒体、书本等。而文化资源是通过产品的制造者们的劳动体现出的产品的价值,如:时间、资源等。在各准则层中,有按其特性和特征,建立指标层。依据上述原则,及专家评议、市场调查等综合考虑,建立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综合考虑专家意见、经验知识,评价标准设定为:因素集U={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对应于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用模糊的语言值表达。这5个定性概念在评判集V={v1, v2……, v5},vi=C(EXi,ENi,HEi)采用一维正态云方法:v1=C(95, 5/3,
0.05),v2=C(85,5/3,0.05),v3=C(75,5/3,
0.05),v4=C(65,5/3,0.05),v5=C(55,5/3,0.05)来表示。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文化产品实例,应用云模型来进行评价。
(一)确定评价因素权重
对某文化产品利用Delphi法,由专家打分评议,综合和整理。建立评价因素权重如表2所示。
(二)评价指标的定性定量转换及综合评判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云发生器将把指标层的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再由逆向云发生器生成数值特征(这里通常采用均值法算法),并由正向云发生器产生评价指标的云图(见图1)。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计算,直到得到满意的云图像和取值。由此获取评价结果,及每项评价指标的量化值如表3所示。
最后本文由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得出结果,表明为该产品的商业价值属于较好等级,该产品的商业价值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性、资源丰富、人才素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高文化产品价值的策略
综合我们的调查及以上分析,应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 :
(一)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社会价值
文化建设要人本化,不能经济化。文化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文化产品的根本性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等。它对个人、团体,甚至整个社会,存在着经济意义和作用。
(二)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因为它是产品的商业价值的核心部分。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文化产品的质量会降低,而文化产品的低俗、粗疏、平庸甚至更低。虽然文化产品应该具有交换价值,没有经济价值的不能称其为“文化”;但不负载文化蕴涵的产品,就不是真正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中应包括:积累创造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等独特功能。正是这个文化价值,才使得文化产品的价值能长久的保存、使用、升值。
(三)努力提高文化载体价值
努力提高文化载体价值,虽然它在文化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但它是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价值所依附的价值,缺少了它,文化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以文化载体的多样化、繁荣化为必要内容和基本前提。文化产品的载体要能反映:客观性、承载性、传递性、异化性等基本特征。对公益性文化产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扶持,实行相关文化的补偿机制。将公益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对待。公共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尤其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继承等,不能把一切都推向市场。
(四)增加文化产品的补充价值
增加文化产品的补充价值,并将文化产品中潜在价值给它显性化。利用现代知识和技术,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知识内含。其中的隐性知识也会使得产品的价值增加。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不问市场,不问观众,势必使艺术不为观众接受。这样它将失去了展现其思想、艺术内涵、审美魅力的可能性,成为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孤家寡人”。
(五) 努力提高文化创造者的文化素质
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与增值来自创造主体,他们是文化价值的源泉,正是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来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倡文化创造者的科学的价值理想,以科学的价值追求为实践指向。创作者所创作的产品,要着眼于产品的社会利益、长远利益与共同规范。
(六) 提高广大文化产品受众者的素质
文化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受众的感受来体现的,更依赖于受众者的认知与再创造。我们要以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来实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对文化产品的价值。对产品的评估也不能简单地以消费量为质量标准。一方面要提高广大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倡道德教育,宣传正能量,发扬、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新型农民的鉴赏能力,激发农民的自豪感;帮助、扶植农民文化。
结论
一个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的评价,从表面上来看是模糊的,但本质上这个价值是也可以量化、计算的。由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定模糊集的隶属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利用云模型、特尔斐法等工具,将云理论应用于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评价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随机的,云模型方法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因而其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一个文化产品价值评价的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各评价因素权重分布是合理的,评价结果可靠。说明基于云模型的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石元,姜昕,丁家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云模型评价方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雍龙泉.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2)
3.李庭新,李书.文化产品价值的经济学分析.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3)
篇7
关键词:工程招标;报价;策略技巧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日益规范的时代,工程施工企业必需通过招投标才能取得项目。报价必然是工程投标的核心,是投标单位根据工程性质、范围、技术规范、工期要求、拟采用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所需人、材、机预算价格,各种管理费及利润等计算出的企业投标价格。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第一位,企业的主旋律就是盈利,施工企业要想在投标中获胜,而后又能从承包工程中盈利,就需要认真研究、灵活运用投标策略和报价技巧,才能在投标竞争中赢得先机。“策略”与“技巧”来自施工企业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也少不了决策者的能力和魄力。为了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决策前应注意分析研究。
1招标与报价的关系
在招标报价工作中,工程造价是人为的“入场券”,也是核心。工程建设投资者,通过工程招标的形式,择优选定承包的施工单位,以投标单位可以接受的价格、质量、工期获得施工任务的承包。目前,招标工程的工程造价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中标合同价包死,却在投保报价中考虑一定的风险系数,在中标后签定合同一次包死。另一种是中标价加上设计变更、政策性调整,作为结算价。招标工程报价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估价法,这种方法常用,即依据设计图纸套用现行的定额及文件而计算出的造价。二是实物法,即依据图纸和定额计算出一个单位工程所需的全部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使用量乘以当地当时的市场价格,价格随行就市。这种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量”“、价”分离。这样确定的工程造价基本贴近市场,趋近合理。目前在招标过程中,有部分工程的招标是“走过场”,招标单位以“议”标的名义明招暗定,把招标看成办理开工手续的例行公事。
事实上,工程造价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因此,真实、合理、科学地反映工程造价是招标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环。必须尽快规范建筑市场,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是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培育规范市场,消灭建筑市场内不正当竞争,形成有利于建筑产品质量的市场体系,加大建筑市场的执法力度、执法监察,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蔓延。只有形成了规范的建筑市场,才能保证在确定工程造价时工程造价比较合理、公正。
2招投标方法及基本操作程序
招标人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对招标工程项目依法进行实施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1招投标形式
建设工程招标有以下几种形式:全过程招标,包括工程设计任务书、勘察与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直到工程竣工投产、交付使用,实行全面招标工作;其中又可分解为勘察设计招标;材料设备采购招标;工程施工招标等。
2.2招投标工作的分为现场实地勘察与市场调研
2.2.1编制招标文件,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通知单书
2.2.2招标方对申请投标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
2.2.3招标方组织投标企业勘察工程现场,解答招标文件中的疑点
2.2.4投标方密封报送投标书
2.2.5当场开标、议标,审查标书,确定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
2.2.6招标方与中标企业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3招标的策略与技巧
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目的是为了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3.1审查投标人资质
目前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影响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转包、分包及无证挂靠和越级承包等问题。首先,投标方要根据招标文件仔细研读招标文件,对投标建设项目所要求的资质等级方面的限定是否符合自身单位的资质等级。这样可减少投标的盲目性。其次,作为招标方在审查资质时,应首先考察投标人的资质及投标方近二年内工程业绩,质量监督部门验收证明报告,用户对已经交付使用情况的评价;投标方企业的财务情况、公司职员构成、主要设备机具等作为初步考察对象。然后,经过对投标人各项指标的专项考核和论证,并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确定招标方式和参加招标人评审人员的数量。
3.2委托工程招标机构
目前,对于规模比较小的招标单位来说,可以委托工程招标机构招标活动。机构是专门从事招标投标活动的中介机构,各方面专业人才比较突出,在招标经验方面具有优势,规模比较大型的招标项目招标工作通常是由专业工程招标机构来进行招标。招标方委托机构进行招标,可以保证招标工程的质量,使招标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进行;并减少招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4报价策略与技巧
4.1分析信息渠道,确定报价方案
每一个招投标工程信息都有着它的来源途径,从获得工程信息的途径就可以了解到工程的基本情况,从而决定企业的投标决策和报价方案。本工程是哈尔滨市的重点工程,投标竞争的对手实力都较强,在这方面,笔者所在企业在调查对手投标习惯方面下足了功夫,这也是在此工程取得中标的关键所在。
4.2充分利用对我有利的有关合同条款
如在某水电工程投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有关合同条款写到“当施工过程中,某单价项目的实际工程数量与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数量相比,增减在25%以上时,承包单位可以提出修改投标单价”。经我们对招标图纸工程数量的仔细核对,发现钢筋砼衬砌中的钢筋制安的数量仅为工程量清单中该项目数量的10%。根据这种情况和合同条款的规定,钢筋制安的单价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肯定是要调整的,因此在投标时,将该单价大幅度降低,报出单价只比材料原价略高,这样做使得投标价大幅度降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实际上并没有实质的降价,并且为工程中标后进行合同价格管理时的价格调整和索赔留下了活口。
4.3采用先亏后盈进行报价
有经验的投标人对招标人工程量清单特别关注,每一项工程清单的描述及工程内容会进行特别详细地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即使确认招标人的工程量清单有错项、漏项及施工过程中定会发生的变更及招标条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也不会正面变更或减少条件,而是利用招标人的错误进行不平衡报价等技巧,为中标后的索赔留下伏笔,中标后以求得最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熊建友.浅谈建筑工程投标中的预算和报价技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3).
[2]闫丽君.浅析工程施工投标的预算和报价技巧[J].价值工程,2011,(18).
[3]王 华. 工程招标与投标报价实战指南 [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方志耕.决策理论与方法 [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4]张宝玲,高晓升.建设工程投标实务与投标报价技巧[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有效体育教学;指标体系;含义;信息;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8-0081-0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Physical Education
HU Yong-hong1,ZHOU Deng-song2,WU Shao-lan1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2. Graduate School,Capital University of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teaching conducted by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teaching process to successfully arouse, stimulate, maintain and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 so as to achieve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It is of great implication to set up the evaluation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idea of 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4 one class index, 14 two index and 44 three index by applying the Delphi method and going through 3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experts,and determined the weights for the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by adopting the hierarchy analysis method. After the above, the concrete meaning of each index and the way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 was illustrated.
Key words: eff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index system;meaning;information;way
投稿日期:2011-03-30
作者简介:胡永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西方教育理论普遍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于是,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即在此背景下得以提出[1]。有效体育教学是教师遵循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成功引起、激发、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既定教学效果的教学。和“有效体育教学”概念密切相关的另一概念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即在体育教学效果中由师生共同活动引起的学生参与、技能掌握、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是对有效体育教学做质的规定,强调体育教学追求的实质。
本研究的选题基于三点考虑:新体育课程改革之需;贯彻中央精神,增强青少年体质之需;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之需。本研究拟通过中学单元有效体育教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提供操作工具,也为体育教师反思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供指南。
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
1.1 研究对象 以中学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一个单元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具体考察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对学校体育理论专家、一线体育教师等进行访谈,就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访谈。
1.2.2 德尔菲法 通过德尔菲法对有效体育教学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包括指标的筛选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包,计算各级指标的分析参数并对其进行检验。
1.2.4 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
1.3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国内学校体育界权威的专家学者和全国部分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专家学者系来自京、闽、沪、湘、辽、吉、陕、豫、渝、粤10省市的学校体育界权威人士,共25人。他们10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其中,50%以上具有教授职称),8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77%具有博士学位),95%以上具有硕士生导师以上资格,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骨干教师系来自京、吉、琼、晋、浙、赣、湘、豫、苏9省市的参加首期全国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共30人。
2 有效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2.1 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
2.1.1 体育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念义 体育教学“有效果”,主要指学生有进步。学生对所学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体能的提高程度、技能的进步程度、心理素质的改善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的加强程度等方面的总和,是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最终依据;体育教学“有效益”,指通过教学活动,既实现了教学活动的价值,达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且教学结果吻合预期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与个人的教学需求。更关注好的、积极的学习结果,关注学生学习的良性收益;体育教学“有效率”,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量多的教学产出。教学效率同时包含着学生的实际效果,而对于同样的教学效果,还考虑时耗问题。如两位教师教授“学习三步上篮”一课,他们都能使学生学会。一位在课堂上讲解示范了45 min,学生只听讲解、看示范而未练习,不能真正掌握,教师通过课外“小灶”,最终让学生学会。另一位在讲解示范之后让学生练习,教师适当纠错点拨,在课内就能熟练掌握。此时,两位教师教学效果一样,但教学效率明显后者优于前者。
体育教学效率、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效益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彼此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其中,效益是最高目标[2]。但是,强调效益并不排斥效果和效率,三者都是构成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维度,其关系如图1所示。
2.2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念
2.2.1 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体育教学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要求教师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3],同时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及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实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体能、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等均衡发展,包括体育知识、健身知识、健康知识、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的全面掌握。有效体育教学必须促使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大目标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2.2.2 有效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宗旨 有效体育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练,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教”是为了让学生乐学、会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体能、技能、身体素质等基础。要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能力、心理素质、社会适应等方面不断获得习得和进步,一切以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为宗旨。
3 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
3.1 研制步骤 研制包括4个基本步骤,如图2所示。
第1步,根据已有的教学理论,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得出指标体系的初步模型,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
第2步,向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界权威专家学者进行首轮专家问卷调查。其中,骨干教师代表方面,笔者于2008年2月在北京向其共寄出问卷30份,于3~4月之间相继回收23份,22份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6.7%,有效回收率为73.3%;专家学者方面,采用当面发放和回收、邮寄回收、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等形式,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为88%。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可知,教师和专家对初步模型高度认可。
表1 各级指标统计分析参数
注:A、B、C分别代表一级、二级、三级指标。
第3步,进行第二轮专家调查及结果分析。第一轮调查结果得出后,结合骨干教师和专家的意见,重新拟定指标体系,然后将各级评价指标制成问卷,各指标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给予5、4、3、2、1的分值,进行第二轮专家调查,以便筛选指标。筛选指标时主要依据有三个:1)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0.25;2)专家的评价结果取得一致性检验,即p
表2 第二轮专家调查各级指标一致性检验统计
表3 “学生时间分配”的三级指标判断矩阵
(某位专家赋值)
各级指标的统计结果显示,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专家评价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5、0.903、0.478,且p值小于0.01,说明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较高,也说明由经验筛选得来的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所选指标均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
第4步,有效体育教学综合指标体系的确定。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数值,包括4个亚步骤:1)建立评价模型;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一层各要素的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为便于行文,该步骤将在下文中专门说明);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2 权重值的计算过程
3.2.1 计算各指标单项权重值 第三轮调查中,共发出6份“有效体育教学标准指标体系专家赋权值表”专家调查问卷,回收6份,回收率100%,所填数据全部有效且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全部为有效问卷。本研究在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表3显示的是以其中一位专家判断矩阵的数据,以其为例,对二级指标“学生时间分配”(B6)的4个三级指标(C16,C17,C18,C19)的权重进行计算。
3.2.2 计算指标体系综合权重值 在收集并计算出6位专家的权重值后,以几何平均数求得各层面与各指标的平均权重值,得出各层指标相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值(表4)。
4 有效体育教学指标体系构成指标释义及评价信息的获取途径
4.1 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4.1.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步骤,教师根据经验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6]。包括“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规律”两个三级指标,是体现过程的有效性的指标。1)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设计要考虑诸多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如年龄、性别、学段、体育基础等,要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规律。按照有关理论,运动技能的掌握一般可以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教学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此两项指标均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信息。
表4 有效体育教学标准指标体系综合权重
4.1.2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7]。课堂管理包括“平均课堂管理时间”和“平均课堂管理次数”两个体现过程的有效性的三级指标。1)平均课堂管理时间:指某单元中教师用于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课堂事务管理的总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2)平均课堂管理次数:指某单元中教师用于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课堂事务管理的总次数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此两项指标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
4.1.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客观、科学的判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发展[8]。包括“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全面、客观”以及“评价及时有效”三个三级指标。1)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的实施要有利于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和进步发展的激励机制的形成;注意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预先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结合[9];2)评价全面、客观。体育教学评价既考虑学生的现时表现,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身体条件、运动基础、性别、兴趣等方面的差异;3)评价及时、有效。评价要及时提出,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自己的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能够根据课堂情况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此三项指标均通过课堂观察和等级式打分来获取信息。
4.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10]。
4.2.1 教学内容的量 指教学内容的数量多少,即通常所说的“有几个内容”。内容的多少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包括“教学内容总量适中”和“教学内容有效量多”两个三级指标。1)教学内容总量适中。教学内容的总量控制是实现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之一。内容过多,学生“消化不了”,内容过少,学生“吃不饱”,达不到体育课基本的强身健体、技能掌握、愉悦身心等目的。其操作化定义为体育教学内容的总量能够让70%~80%的学生完成;2)教学内容有效量多。体育教学内容中真正能够促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技能进步的,具有较强迁移性的内容比较多。此两项指标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信息。
4.2.2 教学内容的度 指教学内容的实用易学程度、能够适应学生的现有的体能、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基础的程度以及难度和时新程度。包括“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体能基础”、“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技能基础”、“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感”等六个三级指标。1)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体能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考虑学生现有的体能情况,体能消耗不能过大或过少。让至少70%~80%的学生在既有体能情况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技能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技能情况,或者让新旧教学内容有较好的衔接性,让70%~80%的学生在既有技能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3)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情况,符合70%~80%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水平,以便完成教学任务;4)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体育教学内容要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或者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关联性,或者即使是新内容,也要让70%~80%的学生完全能够理解其目的、价值、动作结构和练习方法等;5)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内容要能让70%~80%的学生比较感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和练习的积极性;6)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感。体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时新性,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社会流行的某些运动项目适量引进课堂,不学习过于陈旧、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前五项指标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信息,第六项通过等级式打分获取信息。
4.3 课堂时间分配
4.3.1 学生平均练习时间 指某单元体育课中学生所有的练习时间之和与单元课时总数之比值,包括“平均体能练习时间”、“平均技能练习时间”、“平均比赛练习时间”和“平均适度活动时间”四个三级指标。1)平均体能练习时间:指某单元中学生所有体能练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2)平均技能练习时间:指某单元中学生所有技能练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3)学生平均比赛练习时间:某单元中学生所有比赛练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4)学生平均适度活动时间:某单元中学生从事的除了体能练习、技能练习、比赛练习时间以外的而又和教学活动相关的时间,如听讲解、观看示范、队形调动、等待练习、整理放松等活动的总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此四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
4.3.2 教师平均教授时间 某单元体育课中教师所有的教授时间之和与单元课时总数之比值,包括“教师平均讲授技术时间”、“教师平均动作示范时间”、“教师平均指导纠错时间”以及“教师平均讲授比赛规则时间”四个三级指标。1)教师平均讲授技术时间:某单元中教师所有讲授技战术总时间和单元总课时的比值;2)教师平均动作示范时间:某单元中教师所有动作示范总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3)教师平均指导纠错时间:某单元中教师所有指导纠错总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4)教师平均讲授比赛规则时间:某单元中教师所有讲授比赛规则总时间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此四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
4.4 教学效果
4.4.1 学生参与 指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包括“学生平均练习次数”和“学生平均练习时间”两个三级指标。1)学生平均练习次数:某单元中学生练次数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2)学生平均练习时间:某单元中学生练时间和单元总课时的比值。此两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
4.4.2 技能掌握 指学生知道、熟悉、理解和自如运用运动技能情况,包括“学生平均动作完成次数”、“学生平均比赛中运用技能次数”、“学生平均掌握技能的种类”和“学生平均掌握技能的速率”四个三级指标。1)学生平均动作完成次数:某单元中学生完成某新学或复习动作总次数与总课时比值;2)学生平均比赛中运用技能次数:某单元中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总次数与总课时的比值;3)学生平均掌握技能的种类:某单元中学生掌握技能的总项数与总课时的比值;4)学生平均掌握技能的速率:学生掌握所有运动技能所用的时间之和与总课时的比值。此四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
4.4.3 健康促进 指学生的体适能发展、健康水平的提高情况,包括“学生平均运动负荷”、“学生平均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提高率”以及“学生平均受伤率”三个三级指标。1)学生平均运动负荷:学生在某单元各课时的平均运动负荷之和与总课时的比值;2)学生平均与运动项目相关密切的身体素质提高率:学生在某单元中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的提高百分率与单元总课时的比值;3)学生平均受伤率:某单元中受伤学生的总人次数与总课时的比值。该指标数目越小,教学有效性越高。第一、三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第二项指标通过单元教学前后两次测试计算来获取信息。
4.4.4 师生交往 师生交往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系统互相交流倍息和沟通情感的过程[11]。本研究将师生交往行为分为教师的指令、指导、提问、赞扬和鼓励、暗示、批评、共同活动、评价等以及学生的听讲与观察、观察与模仿性练习、寻问与应答等[12]。师生交往可以分为包括“平均交往次数”和“平均交往时间”两个三级指标。
1)平均交往次数:指某单元中师生交往的总次数与总课时的比值。2)平均交往时间:指某单元中师生交往的总时间与总课时的比值。均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获取信息。
4.4.5 心理促进 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因神经系统承受一定强度的刺激,使之引起的紧张和兴奋,导致所承受的心理负担以及随之产生的心理改进状态[13],包括“学生平均注意力”、“学生平均情绪状态”和“学生平均意志表现”三个三级指标。1)学生平均注意力:指某单元中学生在各课时中注意力的平均值之和与总课时的比值;2)学生平均情绪状态:指某单元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各课时平均值之和与总课时的比值;3)学生平均意志表现:指某单元中学生的意志表现各课时平均值之和与总课时的比值。均通过课堂记录和等级式评分获取信息。各个指标单节课的测试标准见表5,具体评价参数见表6,每隔2~3 min评分并及时记录。最后将单元中各节课的各项得分之平均值加和再除以课时数,即为单元各项平均心理促进值。
表5 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测试标准[13]
4.4.6 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 指学生通过学习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知道、理解、熟练或者运用情况,包括“学生平均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数量”和“学生平均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速率”两个三级指标。1)学生平均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数量:指某单元中学生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总数量与总课时的比值;2)学生平均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速率:指某单元中学生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所用的总时间与总课时的比值。第一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向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信息,第二项指标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获取信息。
4.4.7 整体效果 指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获得的全部收益,包括“学生兴趣保持或增强”、“学生有运动后的愉悦感”、“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受到了某种良性教育”以及“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五个三级指标。1)学生兴趣保持或增强:指经过单元教学以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仍然维持在较好状态甚至得到提高;2)学生有运动后的愉悦感:指经过单元教学以后,学生能够体验到由运动、由体育课所带来的身心快乐的感觉;3)学生有成就感:指经过单元教学以后,学生能够体验到由运动而带来的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的自我感觉;4)学生受到了某种良性教育:指经过单元教学以后,学生能够感受到由于体育课给自己带来的某种有益的启迪或熏陶;5)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指经过单元教学以后,学生能够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合乎行为准则。此五项指标均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信息。
表6 体育课心理负荷指标评价参数表[13,14]
上等>2.93>1.85>1.99>2.22中上等2.70-2.931.63-1.851.49-1.991.91-2.22中等1.83-2.691.53-1.620.95-1481.45-1.90中下等1.40-1.821.20-1.520.76-0.941.13-1.44下等
5 结 论
1)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包括体育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个方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念包括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宗旨两个方面。
2)有效体育教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学科特点原则、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体现体育新课程理念的原则。
3)中学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主要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方面去衡量中学单元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
[2] 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等.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30-34.
[3] 邓国良.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107-109.
[4] 毛大庆.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175.
[5] 向德全.教育评价的技术与方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161.
[6] 余武.教育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161.
[7] 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80.
[8]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12.
[9] 编写组.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上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23.
[10] 王美德,安之璧.现代护理学辞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0.
[11] 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3:144.
[1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87-88.
篇9
关键词:冗余度;结构体系;桥梁结构;评价指标
引言
美国1967年银桥(Silver Bridge or Point Pleasant Bridge)的垮塌和1983年米阿纳斯河桥(Mianus River Bridge)的垮塌事故,对AASHTO规范有很显著的影响。在1996年AASHTO的首版荷载抗力系数设计法规范中,首次在设计原则中明确提出冗余度的要求。
1 桥梁结构冗余度的定义
桥梁结构的冗余度是指结构在局部破坏的情况下,整体结构继续承受荷载的能力。更确切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结构系统的承载能力储备率(或者称为强度储备率)。桥梁结构的局部破坏形式可以是构件或连接突然的脆性破坏,也可以是桥梁局部发生大变形后的延性破坏;破坏的原因可能是严重的活载超载、构件的疲劳断裂、水流冲刷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或是突发事故如车撞、船撞、地震等。
2 桥梁结构的冗余度分析
冗余度分析的主要目的不是判断桥梁失效在损失一个构件后能否继续服务,而是研究桥梁系统在失去一个构件后,在相关部门发现损伤并采取处理措施(如关闭交通、维修、重建)之前的这一时间段内,能继续安全承担交通荷载的能力。
评估桥梁冗余水平,首先要理解桥梁系统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桥梁系统的性能可用图1表示。该图反映了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桥梁的响应,以及桥梁构件安全性、系统安全性、系统冗余评估的相应准则。桥梁响应用临界截面的最大位移来衡量。
图1中的A线表示某一完好、延性桥梁系统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最大挠度,“完好系统”指桥梁结构未经受破坏性荷载或事件。
在M行承载能力分析时,最初只考虑桥梁恒载,然后在此基础上逐级施加瞬载。当瞬载达到LF1时,第一个构件失效,LF1反映构件安全水平。LF1代表结构系统在第一构件达到极限承载能力之前能承受的荷载,可以用实际荷载值衡量,也可以用基本荷载的倍数衡量,如设计货车荷载的辆数。
通常,荷载达到LF1后,整个桥梁还可继续承载加载,直到瞬载达到LFu。LFu可衡量桥梁系统安全性。桥梁挠度过大,则其功能性不满足要求,不宜继续使用,LFf用来衡量系统功能性,荷载达到此值则桥梁失去功能性。
如果桥梁因一个或多个构件发生了脆性破坏而经受了大的破坏,其行为可用图1B曲线“受损桥梁”表示。瞬载达到LFd时,受损桥梁达到极限承载能力,LFd衡量受损系统的残余安全度。
因为冗余的定义是结构在失去一个主要构件后继续承担荷载的能力,原始完好桥梁系统和受损桥梁系统的总承载力分别用图1中的LFu,LFf,LFd衡量。这些值与最关键构件的承载力LF1的比值,即是桥梁冗余的度量。研究者将其定义为“系统储备率”或者“冗余率”,强度极限状态对应的冗余率表示为Ru,工作极限状态的冗余率表示为Rf,受损桥梁的冗余率表示为Rd。
冗余率Ru,Rf与Rd为桥梁冗余提供了非主观的、确定性的评价指标。例如,如果Ru=1,(即Lfu=LF1),桥梁系统的极限承载能力等于桥梁关键构件的承载能力,该类桥梁是非冗余桥梁。桥梁冗余水平随着Ru的增大而增大。
为了检查桥梁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冗余水平,只需利用非线性结构分析软件计算LFu,LFf,LFd及LF1,以验证Ru,Rf和Rd是否足够。如果系统构造不能提供足够的冗余度,则应改变构造。需要注意的是即使Ru,Rf和Rd低于预期,只要LFu,LFf,LFd及LF1值比较高,桥梁仍可能具备较高的构件、系统安全水平,而有些桥梁虽然冗余水平足够高,但由于构件安全水平LF1太低,在一些情况下仍然不安全。
因此,桥梁设计规范的目的不是提供足够的冗余水平,而是保障足够的系统安全水平。如果桥梁系统的冗余水平低,应提高桥梁构件的安全储备,即提高LF1,LFu,LFf,和LFd,降低构件失效的概率,更重要的是,降低系统坍塌的概率。
3 结束语
评价构件和系统安全性,需要借助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LF1,LFu,LFf及LFd,看其是否满足要求。计算桥梁结构冗余度的方法是用3D有限元软件(如abaqus,midascivil),建立桥梁模型,先计算桥梁在初始(完好)状态的承载力,然后分析不同破坏工况下桥梁的承载力,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桥梁的冗余水平。但是,系统安全与冗余分析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不适用于常规桥梁的常规评估。因此建议针对常见类型桥梁的设计与安全评价,引入系统因子,简化系统安全与冗余分析,对于冗余水平低不满足要求的桥梁,提高其构件的安全储备。
参考文献
[1]GB/T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2]AASHTO.AASHTOLRFDBRIDGEDESIGNSPECIFICATIONS,6THE
D.WASHINGTON,DC.2010.
[3]尹德平,邓宇.桥梁设计的冗余度[J].桥梁建设,2013.
篇10
关键词:贝叶斯;目标分割;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866-04
在视频流中检测和分割前景目标是后续处理如目标分类、目标跟踪和行为理解的基础。人脑智能所谓的前景通常是自已感兴趣的目标,其他场景成分一概归入背景。固定的摄像机,分割前景常用的方法有帧差法、背景减除法等,这些方法假设背景都是由静止的物体(其颜色或强度缓慢变化)构成。然而,当背景中含有目标物体的阴影如车影,运动物体如晃动的树枝,水波以及光照变化给前景目标的正确检测和分割带来挑挑战。当背景处于或场景缓慢变化时,单高斯就能较好的描述背景像素的噪声。对于周期运动的背景如摇动的树叶,像素在叶子和叶子后面的地面两种颜色为均值的分布中变化。像素呈现双峰状态。基于背景中可能有周期性动用的物体,近来,人们又提出了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多个高斯的线性组合)来描述每个背景像素。高斯的权重、均值,方差迭代更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这些方法不能处理光线的缓慢的变化和突变。如从早到晚的光线变化和开关灯的全局背景光线的突变。此外,存在前景目标与背景的相互转换的情况如移动背景物体而产生的背景局部变化(如移动凳子)及开车停在停车位,车成为了背景物体。在某些情况下,背景像素可能有多种状态,因此,对于复杂的场景,背景的不同部分应用不同的特征来描述。
本文中采用基于贝叶斯框架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求相邻两帧之差,通过自适应阈值把帧差图二值化为变化部分和静止部分。每个像素维护两个表分别对应静止和运运两种状态,表中表项记录像素最近最重要的概率信息,检索这些概率代入贝叶斯公式,求出当前帧像素点的最大后验概率,根据贝叶斯分类原则,对当前帧的像素进行分类。
1 贝叶斯分类
假设[vt]是序列图像中t时刻, [s=x,y]位置,像素的特征向量。由贝叶斯规则,[vt]的后验概率是
[PC|vt,s=Pvt|C,sPC|sPvt|s] (1)
式中的分母
[Pvt|s=Pvt|C,sPC|s] (2)
其中[C]为前景或背景,这是两类判别问题,由贝叶斯决策论,比较后验概率[Pb|vt,s]和[Pf|vt,s]的大小,如果满足
[Pb|vt,s>Pf|vt,s] (3)
则把[vt]分类为背景。将式(1)、(2)代入(3)中得
[2Pvt|b,sPb|s>Pvt|s] (4)
这个公式说明,我们只要知道了当前像素的三个概率:[Pb|s],[Pvt|b,s],[Pvt|s]就可以判定像素的类别。
2 特征统计表示
背景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出现感兴趣目标的场景,由无生命的物体组成,静止在原地不动,背景像素的状态稳定。而感兴趣目标经常在场景中移动。因此,所选取表达背景的特征,在像素s,特征向量会集中在一个特征直方图很少量直方块内。而前景的特征向量会分布在较宽的范围。这种意味着,选择好的特征,可以覆盖大部的特征向量(背景在s处的像素,在时间域上的直方图,少量的柱块,就能反映大部分的像素变化),比例为[M],如[M1]=90%,[M2]=10%。设[Pvt|b,s,i=1,…,N1],是[Pvt|b,s]的降序排列的前[N1]个概率值。[N1]是经验值,稳定的背景特征相对集中,[N1]取较小值,而对于变化较大的背景,取稍大的值。
[i=1N1Pvit|f,s>M1], [i=1N1Pvit|f,s
每个像素,在t时刻都维护着一个统计表[Ss,t,ivt],记录[N2]([N2>N1])个最重要的值的概率信息。表中的每个表项,由三项组成,这三项对就于(4)式中的三个概率。
[Ss,t,ivt]= (6)
此表由特征直方图的最重要的部分构成,表中的元素以[pt,iv]降序排列。同时[ps,tb=Pb|s]要据场景的变化,迭代更新。表中的前[N1]个元素足以覆盖背景特征向量绝大部分。所以在表的前[N1]个元素中有,[pt,iv≈pt,ivb]。
3 特征选择
静态背景的像素,采用颜色的三个分量(r, g, b)做为特征向量,[vt=ct=[rt,gt,bt]]。对于运动的背景物体,虽然像素的颜色变化很大,但相邻两帧间运动物体上的颜色发生相似的变化。据此,采用前后帧两组颜色分量做为特征向量,[vt=cct=[rt-1,gt-1,bt-1,rt,gt,bt]]。为了表达背景中的像素具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每个像素维护两个记录表[Ss,t,ic]和[Ss,t,icc]。
4 算法描述
4.1 变化检测
前后两帧求差和背景减除得到两副帧差图[FDjs,t=Fjs,t-Fjs,t-1]和[BDjs,t=Fjs,t-Bjs,t],其中[j=r,g,b],[Bjs,t]为参考背景图。分别对[FDjs,t]和[BDjs,t]求灰度直方图,直方图求区间[255-i,255]上的方差[δ2i],其中[i=1,…,255]。 [T=maxδ2i] 。对[FDj]及[BDj]二值化,图像静态区域置0,变化区域设置1。
(7)
(8)
[T]取最大方差,考虑的是只有当像素灰度变化很大时,才把像素分为变化部分,提高了静态背景的搞噪声能力。
4.2 细分类
二值图把图分为静止区域和变化区域。应依像素状态的不同选择的相应的描述像素的特征向量。属于静止物上的像素,采有特征向量[vt=Ct=[rt,gt,bt]],变化的像素采用特征向量[vt=CCt=[rt-1,gt-1,bt-1,rt,gt,bt]]。当前帧的像素的特征向量[vt]与该像素维护的对应表的前[N1]元素的向量比较,如果向量对应分量差的绝对值均小于预定义阈值[δ],则认为它们匹配,[M=1],否则[M=0]。把表项中所有匹配(即所有与[vt]相似的向量)的相应概率相加,求出当前在[s]处的像素的两个概率[P(vt|s)]及[P(vt|b,s)]。因此,根据贝叶斯判别式(4),可以把像素分类为背景或者前景。如果表中无匹配的项,则令 ==0。
(9)
4.3 联合时空域信息的分割
通过像素的邻域约束关系可以减少目标的破碎或孔洞的情况,提高分割的质量。为了进一步剔除被错误检测为前景的背景像素和填充漏检的前就像素,我们联合像素时空信息来对目标二值化模板进行处理。对于第t帧,由前面方法检测的目标区域,统计当前二值图像目标外接矩形框内各像素在前面[L]帧中属于前景点的情况,计算像素的累计值。令[ps,t]表示当前帧中像素[s]基于时域特征属于前景的概率:
[pus,t=1Li=t-L-1tFtds,t] (10)
[pus,t]反映了各像素在时间轴上的相关性,即如果一个像素在序列图像前若干帧中的对应像素属于前景,则该像素在当前帧中属于前景的可能性会比较大,相反,该像素属于前景的可能性就小。
考虑第[t]帧二值图像中像素[s]的[3×3]邻域,如果一个像素邻域内有若干个像素属于前景,则该像素属于前景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反之,属于前景的可能性就小。
[pvs,t=19k=-11j=-11Ftdx+k,y+j,t] (11)
令[pmaxs,t=maxpus,t,pvs,t],当[pmaxs,t]大于预定义的阀值[Tp]时,表示像素属于前景。
4.4 模型更新
4.4.1 渐变时表更新
表的更新采用迭代等式同时进行。
其中[Ms,tb]为最终分割出来二值图像在[s=(x,y)]处的值。当[vt]与[Ss,t,ivt]的[vit]最匹配时,[Ms,t,iv=1],[Ms,t,jv=0,j∈1,…,N2,j≠i],由上式可以看出当等式右边的匹配项[Ms,tb],[Ms,t,iv],[Ms,tb∧Ms,t,iv]为1时,等式左边的[ps,t+1b],[ps,t+1,ivb],[ps,t+1,ivb]分别略有增大,否则,减少。[α]决定背景的更新速度,[α]越小,越稳定,越大,越来越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会对噪声敏感。当在[Ss,t,ivt]中找不到匹配项时,令[Ss,t,ivt]的第[N2]项[ps,t+1,N2v=α],[ps,t+1,N2vb=α],[vN2t+1=vt]。表项更表完后,要对表项以[ps,t+1v]降序排序,保证最常出现的特征排在前面。
4.4.2 突变时表更新
背景稳定时由(5)式,两边乘[Pf|s]得
[Pf|si=1N1Pvit|f,s
由此可以得出,当由于背景突变时,存在关系式
[Pf|si=1N1Pvit|f,s>T] (14)
将式(3)代入式(14)中,变换得
[i=1N1ps,t,iv-ps,tbi=1N1ps,t,ivb>T] (15)
此式为检测到背景突变的判断标准,当检测到背景像素有突变时,每个像素维护的表以下方式更新
4.4.3背景更新
根据像素s是否是变化点,采用不同的更新方式如下:
5 实验结果
拍摄了两个视频:视频1:一个人在室内来回走动,室内光线强度发生变化。
视频2是户外的以晃动的树为背景,两个人在树前来回走动,稍后,其中一个人停在原地不动,另外一个人,继续走动。
从以上视频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中提出的算法,对树木摆动,光线变化,以及运动目标转变为背景等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6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求相邻两帧之差,通过自适应阈值把帧差图二值化为变化部分和静止部分。每个像素维护两个表分别对应静止和运运两种状态,表中表项记录像素最近最重要的概率信息,检索这些概率代入贝叶斯公式,求出当前帧像素点的最大后验概率,根据贝叶斯分类原则,对当前帧的像素进行分类。最后,对室内、室外拍摄的两个视频做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较复杂环境下,也具有较好的目标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 Wren C, Azarbaygaui A, Darrell T, et al. Pfinder: Real-time tracking of the human body[J]. IEEE Trans.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7,19(7):780-785.
[2] Rosin P. Thresholding for change detection[J]. In Proceeding of IEEE Int’t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1998:274-279.
[3] 葛庆国.基于自适应背景更新车辆检测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4,27(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