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标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10: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征兵标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征兵标语

篇1

1、认真执行《兵役法》,为部队添砖加瓦。

2、扎实落实《征兵工作条例》,切实做好征兵工作。

3、自觉履行兵役义务,积极接受祖国挑选。

4、响应祖国召唤,乐于献身国防。

5、好男儿志在四方,到军营建功立业。

6、身着国防绿,心怀报国情;誓洒青春血,铸我民族魂。

7、部队是一所大学校,部队是一个大熔炉。

8、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征兵宣传标语

当兵最光荣,参军是真英雄。

绿军装,真精神,青年参军做榜样。

履行公民应尽义务,积极参军。

投身军营,尽显英雄本色。

年轻投身军旅,老来无悔一生。

建设强大国防,振兴中华民族。青年参军忙。

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献身国防。

少时立志尚武,长大报国从军。

当兵不后悔,后悔不当兵!

响应祖国号召 接受祖国挑选,

优秀青年立志从军 热血男儿精诚报国!

一生当兵一次,受益终生全社全都要积极,

保家卫国终不悔 绿色军营献青春。

好男儿,就去当兵,全家光荣。

大学生参军,立志报效祖国。

篇2

2. 卫我国防,固我长城。

3. 依法参军光荣,逃避兵役可耻。

4. 依法服兵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5. 响应祖国号召,服从祖国挑选。

6. 从军报国亮剑精神 励志奉献忠勇双全

7. 好男儿志在军营建功立业。

8. 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牢固树立国防观念。

9.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10.军营是人才的沃土,英雄成长的摇篮

11.送孩子当兵 给孩子一次腾飞的机遇

12.要想竞争取胜 从军历练身心

13.从军报国 创造的不仅是回忆 还有您的价值人生

14.从军立志强国防 历练身心奋图每强

15.当兵———为国 为家 为己

16.关注国防建设就是关注自己的家园

篇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并购活动已成为企业加速扩张的主要手段。并购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股权和资本市场融资。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也最能体现其市场效率。然而,根据有关研究发现, 60%的并购是失败的,许多看似成功的企业并购也并没有获得超常收益,相反,有些获得的是负的超常收益。海外企业并购的经验表明,并购失败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选择的失当。而在我国,70%的并购是失败,其原因同样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选择的失误。因此为提高并购绩效而筛选目标企业,则成为企业成功并购的前提和关键。

二、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可以分为动态绩效评价和静态绩效评价。动态绩效评价可称为纵向比较评价,是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绩效进行对比和评价。静态绩效评价可称为横向比较评价,是对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绩效进行对比和评价。目前,国内外在并购绩效评价上一般都采用动态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比较。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于股票市场的研究方法

1.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1969年由Fama和Roll提出,是并购绩效研究方法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企业并购活动看成单一事件,确定了一个“事件期”比如事件期(-1日,+1日),该事件期以并购公告日为中心,采用累计超常收益方法(CAR)来检验该并购活动的公告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围绕并购公告日的事件期时间长度的选择对研究结果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时间越长,不相关因素对绩效的干扰影响越多,但同时相关事件对绩效的解释也越全面。

2. 股价变动法

股价变动法是通过Tobin’s Q比率的变化来衡量绩效变动的一种单一指标评价方法。计算公式为

Tobin’s Q=(MVE+PS+DEBT)/TA(1)

式(1)中,

MVE:公司流通股市值;

PS:优先股价值;

DEBT:公司负债净值;

TA:公司总资产账面价值。

由式(1)可知,其要求股价能反映企业的业绩情况和未来的成长性,适用于拥有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是有效的,股价的变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绩效的变化,还存在人为操控的因素,因此该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还值得商榷。

(二)经营业绩对比研究方法

经营业绩对比研究法又称为会计研究法,该方法通过利用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资料,以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状况、偿债能力、现金流量水平和主营业务状况等业绩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或与同行相比的业绩优劣变化。其中主要考察以下两类指标,一是盈利能力指标;二是现金流回报指标。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在上述几种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如果对全部样本的并购绩效难以做出判断时,那么可以通过研究个别案例,观察其绩效的动态变化过程,寻求解释,从而判断并购活动的效果。

三、目标企业财务信息分析

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源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如目标企业公布的年报、半年报等。并且这些报告应当严格地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值得外部报表使用者信赖的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告中重要的三个会计报表,是进行分析的重点。通过运用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对三张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目标企业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风险水平和企业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意见。

四、并购绩效与并购目标财务特征的实证分析

(一)原始样本的初选与筛选

本文选取了2009年、2010年发生并购的被并购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并同时还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并购取得成功;二是交易双方不是关联企业;三是交易规模达到20%及以上;四是目标公司在被并购之前的两年内仍是上市公司;五是剔除了市盈率和扣除非常损益后的净利润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满足以上条件的被并购上市公司有136家,以此作为原始分析样本。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CSMA系列数据库。

在并购绩效的衡量指标中,本文选取被并购上市公司的价值来进行衡量,被并购上市公司的价值升降反映了通过并购方式所带来的绩效变化。在筛选目标公司时运用了“收益法”模型。模型公式如下。

目标公司价值(并购前)=并购前一年年末的市盈率×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并购前两年年末净利润平均值

目标公司价值(并购后)=并购当年年末的市盈率×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并购当年年末净利润

根据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最终选出了62家样本公司,其中价值下降和价值上升的样本公司各31家。

(二)财务指标的选择

为全面反映目标公司整体财务状况,选择了以下7个大类的17个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分别是: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x1,每股收益x2)、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x3,存货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偿债能力(流动比率x6,速动比率x7,资产负债率x8,利息保障倍数x9)、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x10,营业利润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现金流量能力(现金流量比率x13,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14)、风险水平(经营杠杆系数x15,财务杠杆系数x16)、企业价值(市盈率x17)。

(三)分析过程

1.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方差齐性检验

通过运用spss17.0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以下结论。并购后绩效下降的样本公司在并购之前的财务特征上表现为企业风险高,成长性较弱,现金流量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弱。在对17个财务指标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发现,有x3、x6、x7、x9、x16是方差不齐的。为使得上述5个指标齐性,对其进行对数转换分别得到log10(x3)、log10(x6)、log10(x7)、log10(x9)、log10(x16),但5个新指标意义不变。在方差齐性的基础上,对新的17个指标(x1 、x2 、log10(x3)、 x4、 x5、log10(x6) 、log10(x7)、x18 、log10(x9)、x10―x15、 log10(x16)、 x1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购前一年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在并购绩效下降和并购绩效上升的样本公司中存在明细的差异。

2. 主成分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之前,通过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得出新的17个指标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说明这新的17个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着对这17个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从而使得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和1。标准化后的指标分别为Zx1 、Zx2 、Zlog10(x3)、Zx4、 Zx5、Zlog10(x6)、Zlog10(x7)、Zx8、Zlog10(x9)、 Zx10―Zx15、 Zlog10(x16)、 Zx17。

在生成17个标准化指标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得分最高的6个因子,分别为:

F1=-0.402Z(LGx16)+0.363Z(LGx7)

+0.282Z(LGx9)+0.265Z(1LGx6)

F2=0.499Zc11+0.407Zx2+0.235Zx1

F3=0.470Zx10+0.403Zx12

F4=0.423Zx17+0.396Zx4

F5=0.526Zx13+0.422Zx14

F6=0.507Zx5+0.347Zx15+0.323Zx8+0.301Z(LGx3)

F1主要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F2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F3主要反映公司的成长能力,F4是公司价值和营运能力的综合反映,F5反映了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F6是公司的营运能力、风险水平、偿债能力的综合反映。

上述F1~F6六个因子的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通过检验,因此可进行最后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而得出预测目标公司并购后绩效下降或上升的模型。P为目标公司被并购后绩效上升的概率。

该模型中只有F2和F5通过了Wald检验。从得出的模型可以发现,反映盈利能力的F2因子和现金流量能力的F5因子越大,被并购后绩效上升的概率越大,反之则越小。

篇4

[例]20×8年1月1日,A公司用银行存款3000万元购得B公司80%的股份(假定A公司与B公司的企业合并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A公司备查簿中记录的B公司在20×8年1月1日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中,只有固定资产一甲办公楼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公允价值(700万元)不同,其他项目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均相同。该办公楼用于B公司的总部管理,剩余折旧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8年1月1日,B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500万元,其中股本为2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500万元,盈余公积为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0元。

20×8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提取法定公积金100万元,向A公司分派现金股利480万元,向其他股东分派现金股利12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B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当期资本公积的金额为100万元。

20×8年12月31日。B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4000万元,其中股本为2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600万元,盈余公积为1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

20×8年12月31日,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3000万元,拥有B公司80%的股份。A公司在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一、股权取得日的会计处理

股权取得日,只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成本以支付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当合并成本与取得的被控股方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大于零时,应确认商誉,而小于零时应确认当期损益。当日除发生母公司向子公司投资业务外,双方未发生其他交易,所以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的编制较简单。

(一)A公司调整分录的编制如上例,在股权取得日2008年1月1日,应在A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为A公司编制调整分录,即: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300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00

(二)抵销分录的编制A公司合并成本为30000000元,股权取得日B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000000元(股本20000000元+资本公积15000000元+固定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1000000元),其中A公司占80%,即28800000元,合并成本与所占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大于零,即1200000元(即30000000元-28800000元),应确认商誉,抵销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000000

股本 20000000

资本公积 15000000

商誉 1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0000

少数股东权益 7200000

二、股权取得日后的会计处理

股权取得日后,母子公司间要发生内部交易,在编制股权取得日后的合并报表时,会计主体是整个集团企业,所以这些集团内的交易应予以抵销,另外还应使子公司的个别表反映为在股权取得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事项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一)调整分录的编制(1)对B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

通过“资本公积”调增B公司固定资产原价100万元:

借:固定资产――原价 1000000

贷:资本公积――年初 1000000

同时:补提折旧5万元:

借:管理费用 5000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000

据此,以B公司20×8年1月1日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重新确定的B公司20×8年的净利润为995万元(1000-5)。

根据(2)应减少计提的盈余公积5000元(5万元×10%):

借:盈余公积 5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5000

(2)对A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

收到B公司480万元现金股利不用调整。由于A公司在投资的第一年收到480万元现金股利,在成本法下应冲减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4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800000

20×8年12月31日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为2520万元(3000~480)。

确认A公司在20×8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995万元中所享有的份额796万元(995×8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7960000

贷:投资收益――B公司 7960000

根据投资收益应补提盈余公积79.6万元(796×10%):

借:提取盈余公积 796000

贷:盈余公积 796000

确认A公司在20×8年B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80万元(资本公积的增加额100万元×80%):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8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B公司 800000

(二)抵销分录的编制(1)与合并资产负债表有关的抵销分录:

20×8年12月31日,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为3396万元(2520+796+80),占B公司经调整后的股东权益为3276万元((4000+100-5)×80%),两者差额120万元为商誉,至于B公司股东权益20%的部分819万元[(4000+100-5)×20%]则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相关抵销分录应编制如下:

借:股本 20000000

资本公积――年初 16000000

――本年 1000000

盈余公积――年初 0

――本年

995000(1000000-5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2955000(9950000×90%-6000000)

商誉 12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3960000

少数股东权益 8190000

(2)与合并利润表有关的抵销分录:

20×8年12月31的合并工作底稿中A公司按权益法调整的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为796万元,B公司少数股东损益为199万元;B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0万元,本期提取盈余公积为99.5万元(100-0.5),分派现金股利600万元,年末未分配利润为295.5万元(995-99.5-600),相关抵销分录应编制如下:

借:投资收益 7960000

少数股东损益 19900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0

贷:提取盈余公积 995000

篇5

关键词:ICU患者;饮食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近几年来,随着我科重症监护病房不断地发展,收治的病员越来越多,病种越来越繁杂,除了病情危重不能正常进食患者外,还有众多清醒可正常进食的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饮食护理的好坏及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和病情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避免护患纠纷,一直是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中,治疗、护理内容多,交接班时稍有疏忽,容易造成遗漏。鉴于以往饮食护理中的一些疏忽,我科于2013年1月设计并应用到临床,在临床饮食护理中,无1例患者因护理疏忽、交接班问题而影响饮食落实,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危重且清醒患者86 例,男46 例,女40 例。平均年龄47岁,其中肺部感染17例,呼吸衰竭8例,脑梗塞11例,糖尿病7例,胸腔积液(气胸) 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7例,哮喘患者 11例。

1.2方法 危重患者入院由责任护士或者中夜班当班护士建立此表,根据对危重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在表中相应栏目中填写。完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后,认真交接班,交接人员在相应栏中签名。具体填写方法,见表1。

2结果

86例患者通过使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格后,无1例饮食护理内容错交、漏交。对要定期食用的食物时间一目了然,避免了因交班内容繁多而遗漏,对患者饮食护理造成的疏漏[1]。

3体会

以往危重患者交接班多为床旁口头交接,如内容较多,接班者常会有疏忽或者遗漏,易出现疏漏,一旦发生责任不易判断。通过使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2],使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内容有了更具体化、更规范、更详细的书面交接班,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促使护士更加主动为患者服务,细心观察患者,能及时发现因饮食异常而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该表格的使用,便于护士长对危重患者饮食护理交接班的监督和管理,不但积累了临床护理资料,为科研打下了基础,还能有效地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使用该表格保证了患者营养的摄入,在重症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膳食营养的保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使护士与患者及家属饮食沟通时间缩短,工作效率增加一半,家属在ICU 仅有1 h的探视时间。故给予护士向家属进行饮食护理沟通的时间短暂,不能满足家属的需求。而应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后,可以极大的缩短饮食沟通时间。保证患者和家属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时间,而实施亲情优质护理服务, 是体现"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关键所在[3]。患者在与家属沟通后,心理安慰得到满足对于疾病的预后也有很大的帮助。患者家属满意,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患者对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日益成为优质护理的一种评价标准[4]。《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为ICU 清醒可进食患者提供了具体的饮食护理依据,改变了家属想找护士沟通饮食要求又没有充足时间的尴尬,患者及家属可以在照表执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ICU饮食护理的细节部分,充分体现了ICU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专业服务中,根据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专业服务。从根本上减少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及昂贵的治疗费用,提升了人文关怀护理,最终达到患者、家属、社会满意的"三满意"优质护理工作目标[5-8]。

总之,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每日严格按照表格内容对危重患者的饮食实施护理,通过完善的表格设计,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护士长随时进行督导,从而杜绝了由于以往因与家属沟通及护士之间交接不到位、个人疏忽引起的护理纠纷。实践证明,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在危重患者中应用以来,提高了护理质量,未发生患者饮食不到位,重复送餐等纠纷,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瑞平.医嘱执行卡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0):40.

[2]苏熙红.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346.

[3]蔡美琴.医学营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4-208.

[4]张艳平,王蕊,李京.内外科护士营养知识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10):934-935.

[5]桂慧华,骆秋芳.特需病房护理服务文化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7):62-63.

[6]Chowta NK,Pant P,Chowta MN.Microalbuminuria in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ion with age,sex,weight,and creatinine clearance [J].Indian J Nephrol,2009,19(2): 53-56.

篇6

一、辨标本主次,阴阳消长

1、辨别标本主次:临床常分为四个基本证、五个标证,对指导肾病治疗有极大实用价值。(1)本证: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2)标证:兼外感,水湿,湿热,瘀血,湿池。在肾病不同阶段,标本虚实主次不一,或重在正虚,或重在标实,或虚实并重。在水肿期,多本虚标实兼挟,在水肿消退后,以本虚为主。

2、辨别阴阳消长:肾病虽多属阴水范畴,但常涉及阴水与阳水之间的转化。初期、水肿期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或长期用激素,可阳损及阴,导致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在阴水病程中,常因感受外邪而邪实,又可出现阳水症候。

二、把握“扶正祛邪”之原则:

扶正(益肺健脾补肾)是治本的方法;祛邪(宣肺利水、清热化湿降浊、活血化瘀)为治标的方法。在肾病的急性期治疗应兼用健脾,通阳之扶正法。恢复期治疗多用健脾补肾之法,但若有正虚邪恋之征,也要兼用祛邪之法。应注意掌握祛邪而不伤正、补益而不助邪的原则。

三、重视调整阴阳、序贯辨治之方法

1、调整阴阳失衡。在本病早期水肿明显阶段以益气温阳为主,兼以养阴;中期,尤其是用激素之后,则重在滋养肾阴兼以扶阳;恢复期则又以益气温阳兼以养阴,使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得以相对平衡。常用的益气温阳药有:黄芪、刺五加、肉苁蓉、菟丝子、羊藿等;养阴之药有:生地、太子参、山茱萸、五味子、知母等。

2、序贯辨治的四步法:

根据肾病使用激素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中医症候规律,循序采用温阳利水、滋阴清热、温肾助阳、益气固肾的四步治法。因激素的不同剂量、疗程,多表现不同的症候,并常有一定规律,根据其症候规律,采用不同的治则:

(1)在未用或用激素早期(2周内)---患儿蛋白尿及水肿较明显,激素的副作用尚未显现,临床多表现为脾肾阳虚或脾虚湿困的症候,故多采用健脾益肾,温阳利水法(以温阳)为主的治法。

(2)用足量激素2周以后或长期用激素阶段…因激素的副作用逐渐明显,患儿多由阳虚渐转变为阴虚的症候,而表现为气阴两虚或肝肾阴虚证候,故此阶段多用气阴双补法或滋阴清热,尤其要重在滋阴清热。

(3)激素巩固治疗期C减药阶段)----激素的副作用逐渐减少,患儿多由气阴两虚或肝肾阴虚证候渐转变为气虚、阳虚的症候,此阶段多用益气固肾为主,兼于气阴双补。

(4)激素维持治疗期…-激素的副作用逐渐消失,患儿又表现出肺肾气虚或阳虚证候,此阶段多采用益气固肾或温肾助阳的治法。

四、关于中成药雷公藤多甙在小儿肾病的应用及研究:

中成药雷公藤多甙(TW)传统剂量是lmg/kg,近年,黎磊石院提出了倍量(2mg/kg)的用法,倍量比传统剂量的优点在于:起效快、蛋白转阴率高。倍量的用法对小儿疗效虽也很好,但副作用较大,(肝酶T白细胞丨比例增加)。基于我们20余年应用TW的经验,2003年率先提出适宜小儿应用的1.5mg/kg的新剂量,该剂量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并未增加。(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C03):P253-254)。此剂量己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专病协作组在国内推广。近期我们将在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小儿紫癜肾的研宄中验证TW在不同病情层次的阶梯剂量治疗方法,以期达到疗效快、蛋白转阴率高、副作用较小、便于在儿科推广的的雷公藤多甙使用方案。

随着GTW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抗生育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临床及患儿家属最关注的是生育能力是否受影响,我们在临床上对服用GTWC时间>3个月,停药时间>6个月,服用剂量S2mg/kg/cl)的患儿97例(男36例,女61例)进行了3?19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未受明显影响。为进一步证实临床随访结果,结合临床最关注生育能力这一焦点,我们在前期完成GTW对生殖病理影响实验研宄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剂量GTW对幼年大鼠发育为成年大鼠后生殖能力影响的研宄。

本研宄模拟儿科临床用药,采用3?4周龄幼年大鼠为研宄对象(大鼠的性成熟期在9周左右,4周龄大鼠正处于生殖发育时期),观察此期服用GTW对生殖的影响情况。一些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宄从临床和组织形态等方面发现GTW所致性腺损伤具有可逆性。因此本研宄重点放在停药12周内的生育能力情况,在雌雄合笼2周后即将雌雄分开,以免生育能力恢复影响结果分析,分笼2周后再次合笼2周,观察雌鼠的受孕情况,共次合笼。观察生育和幼仔情况。结果显示,雌、雄鼠每次合笼后GTW组受孕率、离乳存活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高剂量GTW对幼年大鼠发育为成年大鼠后生育能力和所生仔鼠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篇7

一、学校的行政干部、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级别的和相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干部,均按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办理。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验、图书资料情报等人员,执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级别的,其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教授和高教五级(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工资表,以下简称“高教”)以上的副教授及工资金额相当高教五级以上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十三级以上干部标准;高教六级以下副教授、高教八级以上讲师及工资金额相当高教六级以下、八级以上的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十四级至十七级干部标准;高教九级以下讲师和高教十一级以上助教及工资金额相当高教九级以下、十一级以上的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十八级至二十级干部标准;高教十二级以下助教及工资金额相当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机关工作人员二十一级以下干部标准;工人和工勤人员,可比照“通知”表列工勤人员标准发给。

三、中等专业学校及中、小学校教职工牺牲、病故抚恤金标准,可按本通知精神,结合当地有关规定,由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企业自办的各类学校专职教职工,如牺牲、病故前是享受企业劳保福利待遇的,牺牲、病故后的抚恤标准也应按企业的规定(即《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

篇8

[关键词]技术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愈演愈烈。企业并购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能够迅速聚集资本、壮大企业规模的企业并购行为成为我国企业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在并购市场中,基于技术的并购由于它的战略意义强、目标清晰、效果明显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技术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的正确评估是并购企业能够实施成功并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取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资源、技术、知识技能渠道等要素,减少大量投资的不确定因素,起到减少成本、降低风险的作用,以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技术并购的特点,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技术并购目标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希望对我国企业技术并购时进行前期评价起到参考作用。

1 文献综述

1.1 技术并购

技术并购是指技术型大企业以获取技术能力为主要动机对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并购。有多种称谓:“创新公司收购”[1],“技术与小企业收购”[2],“技术驱动的新型技术型公司的收购”[3],“创新收购”[4]。本文中,将“大企业主要出于获取技术能力的动机并购中、小技术型企业的并购现象”称为“技术并购”[5]。这样,技术并购指的是拥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或是为了加强自身能力基础,或是为了技术多样化,或是为了巩固市场地位,提高竞争力,或是出于进入新产业的动机而并购拥有独特技术的中小企业的企业行为。

1.2 企业价值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对价值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典经济学派把边际效用学派的价值理论和生产价值论的价值理论结合起来,他们以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6]。该理论认为,在任何社会,稀缺性的商品或劳务,其客观效用或满足欲望的程度,必须用一个共同的标准—价格来衡量,以便人们在对它们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做出主观但是合理的选择[7]。按照这一学说,对企业价值可以做以下解释:(1)企业的价值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生产方面主要是指建立企业付出的成本,成本越大,价值越高。(2)生产方面决定企业商品的供给,购买方面决定企业商品的需求。其它条件不变时,生产成本越大,供给越少;生产成本越低,供给越多。(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决定,当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价格就是企业商品的价值。

1.3 企业价值评估

现代经济中的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企业整体价值分析和价值管理的基础上,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并主要依据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评估企业价值的活动。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未来收益,即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企业能够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收益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拥有稳定的获利能力,使企业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入,就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获得未来现金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价值的大小[8]。换句话说,企业价值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而这个能力又是由其它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企业类型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中的人力资本、组织制度、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无形资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获利能力影响最大,也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因素去全面考察和评价,既要考察财务指标,也要考察非财务指标;既要定量分析,也要定性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价值评估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过程。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一般采用资产基础法、市场法及收益法[9],各种评估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估值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假设前提,侧重价值的不同方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反映价值的驱动因素。资产基础法注重企业潜在资产的假定规模;市场法以同类可比投资支付的价格为基准;收益法关注将来的投资回报现值,反映相对风险水平。同时,每一种评估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限制或削弱其在特定评估项目中的有效性。评估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使用何种方法以及各自的可靠性,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产业生命周期、竞争环境、外部条件和股权结构、交易控制权和资料信息的充分度等。

2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技术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模糊综合评价法把社会现象中所出现的“亦此亦彼”的中介过渡状态采用概念内涵清晰,但外延界限不明确的模糊思想予以描述,并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和估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地避免了用“是”与“非”这种硬性尺度衡量被评价现象的做法,克服了采用传统的综合评价法可能出现的不同程度地偏离客观真实状况评价的缺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在于其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效果比较好,对被评判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其实施步骤如下: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即指出该模糊评价的因素集(或称指标集): ,表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评判事物来进行评判描述。第二层子目标集: , ,…, ,表明分别从哪些方面对这m个子目标进行评判。

(2)评价集的确定

评价集是对各个层次评价指标的一种语言描述,它是评审人对各评价指标所给出的评语的集合,

(3) 权重的确定

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权重有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因此,权重选择得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估计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可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权重集描述为:

(4)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由评价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二层各个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即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其中,p为评价指标集ui中元素的个数,n为评价集V中元素的个数。

(5) 综合评价

由第三步得到权重以及第四步得到的单因素模糊评价判断矩阵,进行如下的综合评价:

2.2 技术并购中目标企业评价指标的构建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并购浪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强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注重并购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购绩效源于协同效应。能否获取较高的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结合这些特征,目标企业的选择应考虑以下的影响因素:第一,根据并购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目标企业。这就意味着选择目标企业要与并购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相一致。第二,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行业或者核心技术或者业务上要具有相关性。并购应该首选同业以增强主业优势,具有优势后再向纵向或多元化发展。第三,目标企业应具有盈利潜力。

综上分析目标企业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涉及因素众多,涉及行业、财务、经营、技术、市场、经济政策、区位环境等诸多因素。第二,多目标性,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仅仅是要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获得经营、管理、财务协同效应,只有能够最终获得最大协同效应的并购才是真正成功的并购。第三,涉及因素复杂,既有净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市场占有率等定量因素,同时又存在着许多难以定量的定性因素,如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文化的价值、人力资本等方面。由此可见,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大系统,需要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对决策对象进行优劣排序、筛选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目标企业的技术层面、公司层面和环境层面三个方面出发可以选取以下25个指标,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25个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即得出技术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 实证研究

3.1 案例背景

以QC机床集团并购美国拉削公司(ABM)为例来研究采用该指标体系对技术并购目标企业评价的方法。

QC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原名秦川机床厂),1965年从上海内迁至陕西宝鸡,是我国精密机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472人(含控股子公司),其中硕士以上学历6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5人,国家级专家8人。截止2005年底,公司资产总额16.3亿元,形成了精密数控机床、塑料机械与环保新材料、液压与汽车零部件、精密特种齿轮传动 、精密机床铸件、中高档专用机床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维修服务等六大主体产业群。到2005年底,公司负责或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57项,拥有各种专利43项,尚有5

转贴于 项在申请或受理中。

美国拉削公司(ABM)拥有80年历史,属小型家族企业,面临经营后继无人,被迫出让。 产品属世界知名品牌,包括拉床、拉刀和拉刀磨床,拉削工艺先进,技术成套,美国排行第二。 地处底特律———美国制造业中心地段,具有用户信息丰富、美国机床市场中心的优势。 被视为研究世界机床发展模式的20年跟踪对象。

ABM属于规模不大却很有特点的企业。公司是世界上少有的各式拉床、拉刀及多种拉刀磨床技术和成熟拉削工艺四者齐备的拉削企业(多数相应企业只具备其中两三个方面技术产品),其技术特长是根据用户的产品需求量身定制,提供从图纸到产品的全套设备完整解决方案。通过对这家公司的并购,秦川即保证了公司的稳定,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直接学习技术的途径,还可以拥有大量的客户渠道。

3.2 确定评语集

首先,确定评语集,评价等级分为五级,V={0.1 0.3 0.5 0.7 0.9},分别代表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和很高。其次,采用专家打分法的方式,邀请20位专家对此次并购的目标企业ABM的价值进行模糊估计。以技术层面为例,经过统计,有0人认为ABM公司技术创新性很低,3人认为ABM公司技术创新性较低,5人认为ABM公司技术创新性中等,11人认为ABM公司技术创新性较高,1人认为ABM公司技术创新性很高。则该指标的模糊集为(00.150.250.550.05)。同理,可以统计得到各指标评语统计表(见表2)

3.3 数值分析

根据表2,建立各准则层目标企业评价的模糊矩阵。以技术层面为例,其中技术本身的价值R21如下:

因为ABM公司的总得分为0.6466,即较好的评价接近,所以QC机床集团并购美国拉削公司(ABM)是可以实施的。但由于评价集中度并不理想,说明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才能决策。

4 结语

本文以中外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为指导,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技术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体系,并运用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一般的并购相比,技术并购拥有其独特的特点,更多的技术并购是基于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因此,在目标企业的选择上,也并不是采用传统的认为财务状况得分越高目标企业就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被并购的目标企业自身的特点,其技术的市场价值、人员价值、并购后产生的协同效应等。

主要参考文献

[1]Jacobsson Susanne. Acquisitions and management of innovative companies[J].Master dissertation.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984

[2]Granstrand, O.and S. Sjolander.Managing innovation in multi-technology corporations[J]. Research Policy.1990,(19):35-36

[3]Laamanen T. and Autio E.Dominant dynamic complementarities and technology-motivated acquisitions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on Resources for SME Innovation,1996,(12):769-786

[4]Granstrand,O.and S. Jacobsson. Innovation economy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 study of innovation take-overs. CIM report.1983,(8)

[5]刘开勇.企业技术并购战略与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Williamson, Oliver E.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J]. The Free Press.1975:196-207

[7]陈智民,粟小青,杨云.企业价值评估中相对收益能力确定及方针计算[J]. 系统工程,2005(7)

篇9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319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 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 Hinchey提出[1],是由恶性高血压、子痫、严重肾 脏疾病、某些已被证实与RPLS相关的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 收治的3例妊娠相关RPL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报道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女性,32岁。因“突发头痛、视物不清伴发作性抽搐半天”于2005年12月15日 就诊。患者半天前起床时突然发现双眼不能看清眼前物体,伴头痛,继而出现神志不清,四 肢抽搐,牙关紧闭,约4~5分钟后缓解。先后类似抽搐发作4次。病前10余天顺产1健康男婴 。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T 37.3℃;BP 150/80mmHg;神志清楚,颈软,双 眼视力粗测:20cm指数;双侧瞳孔对称等大3.0mm,光反射灵敏;眼底检查无异常;四肢肌 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和脑膜刺激征(一),心肺听诊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ENA全套阴性;动态血沉26mm/hr;凝血谱PT16秒,APTT29.6秒;头颅MRI:双侧顶枕叶皮层 区见多个斑片状异常信号灶,呈T1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诊断:妊娠相关RPLS。经应 用甘露醇降颅压、尼莫地平扩血管、丙戊酸钠抗癫痫以及降压等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头痛 消失,视力逐渐恢复,半月后复查颅脑MRI恢复正常。

例2 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四肢抽搐5小时”于2007年1月3日就诊。患者5小时前突 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双眼向上凝视,2分钟后抽搐停止,此后类似抽搐发作5次,发 作间期神志未转清。发病前3小时患者刚顺产1女婴。予以静推安定针后抽搐停止,行头颅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查体:T 37.2℃;BP 160/90mmHg;浅昏迷,GCS评分8分,颈软 ,双侧瞳孔对称等大3.0mm,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唇沟对称,四肢肌张力偏高,肌力检查不 合作,双侧巴氏征可疑阳性;脑膜刺激征(一)。心肺听诊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EN A全套阴性;动态血沉36mm/hr;生化全套:K3.30mmol/L;其余都在正常范围。头颅MRI: 双侧颞叶、额叶、枕叶、顶叶大片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诊断:妊娠相关RPLS。 予以降颅压、尼莫地平扩血管、降血压、控制癫痫及对症治疗后,第2天意识转清,未发抽 搐,16天后复查颅脑MRI恢复正常。

例3 患者,女性,33岁。因“孕33周,反复肢体抽搐伴神志不清2小时”于2007年10月30 日收住入院。患者孕期未产前检查。入院当天因头痛伴腹痛来院就诊,突发意识不清,四肢 抽搐,口吐白沫,约1分钟后清醒。此后类似抽搐发作多次,予以静推安定和肌注鲁米那针 后抽搐停止,急诊行剖宫术。入院查体:T 36.0℃;BP 157/109mmHg;浅昏迷,GCS评 分7分,双侧瞳孔对称等大3.0mm,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唇沟对称;颈软,四肢肌力不合作 、肌张力偏高,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一)。机械通气A/C模式,呼吸,自主触发 无,两肺未闻及音,SPO2 10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8.80*109/L,N 82.7% ;凝血谱PT15.8秒,APTT17.5秒;生化全套:正常;ENA全套阴性。头颅MRI:双侧额叶、 枕叶、顶叶大片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诊断:妊娠子痫相关RPLS。术后予以降颅 压、尼莫地平扩血管、控制血压及抗癫痫等对症等治疗,3天后意识转清,头痛消失,17天 后复查颅脑MRI较前明显好转,1月后MRI病灶消失。

2 讨论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是一组以可逆性神经―精神障碍及影像学改变为特征 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最早由Hinchey等(1996年)报道[1],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以及精神 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颅脑影像学检查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即主要累及大脑半球枕叶、后顶 叶的皮质下白质以及小脑、脑干等部位,CT显示为低信号,MRI为长T1长T2信号。多数患者 病变可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

RPLS的病因较为复杂,绝大多数患者都具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常见的包括:恶性高血压 、妊娠子痫、各类严重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化疗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的患者等;也有一些少见病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 脉炎、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等[2~4]。临床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改 变大多会随着血压的控制而较快消失,也提示病变性质是可逆性的血管源性脑水肿, Eichler FS[5]等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分析了RPLS患者病灶的代谢情况,发现病灶 和周围正常脑组织均存在乙酰胆碱、肌酸水平的升高和N_乙酰天门冬胺酸水平的降低,2周 后随着症状改善这种代谢改变恢复正常。本文3例患者均与妊娠子痫有关。有学者认为子痫患者血管对循环内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高 、扩血管物质前列腺素的缺乏及内皮功能障碍亦可以引起脑血管广泛痉挛和组织灌流减少[1,6,7]。

RPLS多急性起病,早期可有头痛,精神状态改变和行为异常,如注意力障碍、嗜睡或昏 睡、烦躁、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出现视觉异常,最常见的是偏盲、视觉 忽略和皮质盲,偶有幻视;多数病人有癫痫发作,表现形式多样,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为 常见。如果病变累及小脑、脑干或者基底节区,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可以在 数周内完全消失,但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也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脑梗死或其他不可逆白质 病变。

RPLS的神经影像学改变,主要累及大脑半球顶枕区,MRI表现 为T1加权等或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FLAIR序列更为敏感。近年来,利用MRI弥散成像技术 进行ADC研究显示病灶水弥散特性更倾向于血管源性脑水肿而非不可逆的细胞毒性脑水肿, 有助于鉴别病灶性质(血管源性脑水肿ADC呈高信号;细胞毒性脑水肿则相反)[8]。 本文3例患者可逆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符合RPLS诊断标准。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对于产后患者应 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对于脑干型患者应与脑干梗死、延髓肿瘤 、脑干脑炎等相鉴别。治疗上,该病经控制血压、对症治疗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因此,在 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Hinchey J, Chaves C, Appignani B,et al. A reversible posterior l 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J]. New Engl J Med,1996,334(8):494.

[2]Casey SO, Tmwit CL. Pontine reversible edema: a newly recognized imagingvariant of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J]. Am J Neuroradiol,2000,21(2):391 .

[3]Utsumi K, Amemiya S, Iizuka M, et al. Acut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 thy in a patient with nephritic syndrome[J]. Clin Exp Nephrol,2003,7(1):63 .

[4]BaneIjee AK.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J]. Postgrad Med J ,2001,77(903):24.

[5]Eichicr ES, Wang P, Wityk RJ, et al. Difuse metablic abnormalities in r 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J]. Am J Neuroradiol,2002, 23(5):833.

[6]Symonds EM.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Ed,1995,72(2):139-144.

篇10

【摘要】 目的:探讨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口腔鳞癌标本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MTA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或细胞浆,于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达72.2%(39/54),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MTA1蛋白;口腔鳞癌;免疫组化;高表达;浸润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1 (MTA1) in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Methods: MTA1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OSCC were examined in 20 normal oral tissues and 54 OSCC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s. Results: The overexpression rate of MTA1 in OSCC was 72.2%(39/54), which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5%(5/15) (P

[KEY WORDS] MTA1 prote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cal; Overexpressio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aoma, 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证实其发生发展与多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 MTA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与多种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 研究表明其编码的MTA1蛋白在乳腺癌、肺癌、喉癌及卵巢癌[14]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参与了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4例口腔鳞癌(OSCC)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均来自2004~2009年间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标本。所有病例术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54例OSCC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3岁。标本均经40g/L中性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连续切片。

1.2 主要试剂

羊抗人MAT1多克隆抗体(浓缩液)购至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公司;SP免疫组化试剂盒、DAB显色系统购至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公司。

1.3 实验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梯度乙醇至水,以柠檬酸盐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抗原,自然冷却至室温,继以SP法检测,操作步骤按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已知的阳性OSCC标本作阳性对照。

1.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MAT1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少数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颗粒。采用双盲法统计结果,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计数,统计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将染色结果分为4个等级:阳性细胞≤10%为阴性(-);11%~50%为弱阳性(+);50%~75%为阳性(++);>75%为强阳性(+++),阴性及弱阳性归为低表达组,阳性及强阳性归为高表达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MAT1蛋白在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王永霞等.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MTA1蛋白主要表达于口腔鳞癌组织,棕黄色颗粒主要局限于细胞核,少数位于细胞质。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不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图1、2),2种组织中MTA1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2.2%(39/54)和25.0%(5/20)。在口腔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高表达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表1)。

图1 MAT1蛋白在口腔鳞癌

组织中的表达(×400)

图2 MTA1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

的表达(×400)

表1 MAT1蛋白在口腔鳞癌及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n)

组织类型n

[BHDWG6mm,WK84.9mmW〗

MTA1

- + ++ +++ 低/无表达

n(%) 高表达

n(%)

口腔鳞癌组织 54 510182115(27.8)*39(72.2)*

正常口腔黏膜20963215(75.0)5(25.0)

注:与正常口腔黏膜比较,*P

2.2 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HTSS〗

MTA1蛋白高表达率在60岁以下患者组高于60岁以上患者组(含60岁),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女性患者组MTA1蛋白高表达率稍高于男性患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相比、肿瘤浸润至肌层组与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相比、临床分期3、4期与1、2期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MTA1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MTA1蛋白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n(%)

相关因素n

MTA1

低/无表达高表达 P

年龄

≥60岁32 12(37.5)20(62.5)

>0.05

性别

男3110(32.3)21(67.7)

女235(21.7)18(88.3)>0.05

组织分化

高分化209(45.0)11(55.0)

中低分化346(17.6)28(82.4)

浸润深度

黏膜及黏膜下层3013(43.3)17(56.7)

肌层242(8.3)22(91.7)

临床分期

1、2期3012(40.0)18(60.0)

3、4期243(12.5)21(87.5)

淋巴结转移

无3213(40.6)19(59.4)

有222(9.1)20(90.9)

3 讨论

MTA1基因是Toh等[5]于1994年应用差异cDNA文库筛选法从13762NF大鼠乳腺癌转移细胞系中首先克隆出来的一个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人类MTA1基因位于染色体14q32.3上,全长2.2kb,编码一段含715个氨基酸残基的MTA1蛋白,分子质量为82kD,氨基酸序列中包含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和酪蛋白激酶2的磷酸化位点,因此目前认为MTA1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骨架成分蛋白[6,7],成为肿瘤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分子;另外,多项研究证实MTA1蛋白还参与了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目前认为MTA1蛋白是核小体重构与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复合物的一个亚单位。研究认为MTA1蛋白可能直接或间接下调某些抑制肿瘤浸润转移基因的转录而促进肿瘤细胞浸润与转移,其机制为MTA1蛋白能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结合,募集HDACs到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通过对组蛋白去乙酰基来重塑染色质结构,使其变得更加紧密而不利于转录[8-10];Mazumdar等[9]还认为MTA1蛋白可能直接与某些阻止肿瘤浸润转移的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 Talukder 等[1]发现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Sasaki等[2]发现MTA1 mRNA水平与肺癌浸润转移相关;Tang等[3]发现MTA1基因高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oh等[11]发现MTA1基因表达异常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但MTA1基因表达与口腔鳞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4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1蛋白表达情况,发现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1

Talukder AH, Mishra SK, Mandal M. MTA1 interacts with MTA1,a cyclindependent kinaseactivating kinase complex ring factor, and regulates estrogen receptor transactivation fuctions[J]. Biol Chem,2003,278(13):1167611685.

2 Sasaki H, Moriyama S, Nakashima Y,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MTA1, mRNA in advanced lung cancer[J]. Lung Cancer,2002,35(2):149154.

3 Tang QF, Ji WY, Pan ZM,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1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orrelation with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J]. Zhonghua Er Bi Yan Hou Ke Za Zhi, 2003, 38(3):213216.

4 Yi S, Guangqi H, Guoli H. The associ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TA1, nm23H1, with the invasion,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rcinoma [J]. Chin Med Sci J, 2003,18(2):8792.

5 Toh Y, Pencil SD, Nicolson GL. A novel candidate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mta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highly metastatic mammary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J]. J Biol Chem,1994,269(37):2295822963.

6 Cui Q, Takiguchi S, Metsusue K, et al. Assignment of the human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to human chromosome band 14q32..3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J]. Cytogenet Cell Genet,2001,93(12):139140.

7 杜媛媛. mta1/MTA1 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学科与临床分册,2005,25(3):260263.

8 Kumar R, Wang RA, Bagheri YR. Emerging roles of MTA1 family members in human cancers [J]. Semin Oncol,2003,30(5):3037.

9 Mazumdar A, Wang RA, Sandip K, et al.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of oestrogen receptor by 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1 corepressor[J]. Nat Cell Biol,2001,3(1):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