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12 12:3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规划

篇1

__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省道211线、岳汝高速和浏阳河花木产业带公路穿境而过。镇区中心距离长沙、株洲、浏阳市区和黄花机场、武广南站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处于长株潭融城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承接长株潭经济辐射的 “第一站”。随着南横线和__连接线的修建,__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完全具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

2.资源丰富,风光旖旎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我们注重结合自身特点,挖掘特色与亮点,只有与众不同,才能独具魅力。我镇将重点放在“水”与“油”两方面。浏阳河在境内全长12.5公里,蜿蜒曲折,水质清澈,河面较为宽阔,两岸植被保护完好,流经各村乡风淳朴,百姓热情好客,随游船或轻舟漂流其中,做客幸福屋场,享农闲之乐,不失为一种惬意!“油”即茶油,我镇的油茶种植面积在全省都是屈指可数的,而2013年湖南粮食集团金霞油茶的入驻,油茶文化博览馆的建设更为这一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跃龙互通口——金牌车田屋场——浏阳河风光带(__段)——游船百步滩,做客渔业社——漫步万亩油茶林——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钟佛寺宗教文化旅游综合区

1.金牌车田屋场:“享隋唐千年古樟福地,游大美浏阳河第一湾,品明朝百年古井清泉,感浏河明珠淳朴民风。”浏阳河流入长沙的第一道湾环绕车田,这里土地肥沃、果木飘香、安静祥和,素有“小桃花源”之称。“浏阳河第一湾”、“千年古樟”、“百年古井”,这是一个充满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幸福屋场。

2.浏阳河风光带:600余米的浏阳河风光带一期已建成,集亲水平台、钓鱼台、老码头、传统水车、吊桥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从建成至今,已经吸引了周边不少乡镇的居民来此游玩。

3.百步滩、渔业社:百步滩长约600米,最宽处200余米,四面环水,零星还散布着几处小岛,其实就是几棵长于水中的大树,挡住了河里的泥沙,慢慢堆积,也就成了小岛。乘船上洲,洲上有成片的橘林,秋收季节,满目的果实,橙色甚是喜人。现如今,还增添了烧烤、钓鱼等场所,浏阳市、长沙市多家媒体曾多次对其进行报道,也就有了“浏阳河上的橘子洲”一说。

游经浏阳河上百步洲时,还可拜访下曾经的渔业社,这里曾有浏阳唯一的专业渔业社——湘淮渔业社,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渔业社后来解散了,但现在还有零星的渔船停靠在浏阳河沿岸,一舟、一篙、一网,来自水乡人家的乐趣,是周末不错的选择!

4.万亩油茶精品走廊:万亩油茶林,只等君来识。万亩油茶产业精品走廊包括了油茶高接换冠示范基地、现代油菜加工企业金霞油茶、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在建)、低产林改造示范区、绿海油都土桥林场观景台。来这里,你不仅仅震撼于成片成山的油茶,还可亲身体验采摘茶籽的乐趣、土榨茶油的方法,以及农家乐里用油茶烹饪的美味。

5.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章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浏阳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4年8月搬迁至土桥村,并正式对外开放,新建成的陈列室、故居广场与陈章甫烈士陵墓、故居形成一体。

6.钟佛寺宗教文化旅游综合区:钟佛寺寺历史悠久,位于浏阳市__镇北星社区,该寺始建于唐,明景泰中期刘文信捐款扩建,古刹庄严,香火鼎盛,曾有僧众300余人。寺内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洞、居士楼、海会楼,是参禅礼佛的净土,寺外崇山峻岭,泉水淙淙,苍松翠竹,鸟语花香,也是一处休闲旅游的胜地,工作之余可来此观山水、听佛礼、品禅茶、尝斋饭。

乡村旅游是一项切合两型社会发展的、具有极大经济效益潜力的产业,更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我镇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境内乡村旅游也的发展步伐:

1.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于旅游服务业来说,游客注重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多的是购买旅游这一产品的体验过程,因此,具备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力是乡村旅游业的关键。我镇上述旅游线路已经基本成熟,除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尚在建外,其他景点交通、餐饮逐步完善,均可对外开放。

篇2

一、基于反规划视角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在出行、健康、舒适度等方面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城市的游憩方式、生活空间复制到乡村,要保留住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最大的乡土气息,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基于反规划视角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式,以期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中能够将乡村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的连续和完整保留下来,用淳朴的乡土特色吸引游客,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即将开发旅游的乡村区域进行资源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确定乡村景观格局(乡村景观、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进行建设总体控制;在此基础上,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提出本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再规划乡村旅游所需的生产、生活等设施;然后与前面确定的乡村景观格局进行对照检验,若符合乡村景观格局要求的,就可以进行开发,否则重新调整目标和规划。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涉及政府、企业或合作社、协会、村民、游客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因此必须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明确各利益相P者的权责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利益者的关系。结合“时空王国”的特征,桂林兴安界首应该重点发挥好政府的监管调控、经营者的集聚发展、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乡镇政府部门做好调控监管工作。政府要尽量减少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直接干预,应该做好乡村旅游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政策制定、资源保护、 规划与开发,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现象。其次是鼓励经营者抱团发展,塑造精品乡村旅游形象。随着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在空间集聚的同时,会引发激烈的竞争。在处理好跟村民、村委会和其他旅游经营者关系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完善扶持政策,鼓励民俗户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民俗村成立乡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第三是乡村旅游协会切实发挥行业组织管理职能,促成会员间的交流合作,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营销,维护乡村旅游行业形象。

三、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可以让乡村旅游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促进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发展。桂林兴安界首提出将桂林兴安界首整个县域建成一个大景区,实现“县乡合一”乡村旅游的目标,并立足桂林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确定实施了规划拉动、产业带动、机制联动、大事推动和社会发动的发展战略,带动了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道路交通数据对自驾游进行有效疏导),及时汇总统计旅游相关数据,搭建乡村旅游网站、微博、微信及旅游APP等信息平台,为旅游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信息化技能培训,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促进兴安界首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发展。

其次,兴安界首乡村旅游企业和经营者要在景点推广电子导游、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时空王国”为例,时空王国属于桂林大管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新的发展项目,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守护“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兴安”,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有北长城,南灵渠之称,至今仍发挥作用;这里有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这里是桂林漓江的源头,这里是中国的起点;这也有南方最好的高尔夫球场和游乐园――乐满地;这里还有私人机场等等。

“时空王国”项目包括16个养殖区、5个野菜种植区、6个游泳区、35个垂钓区、1个猎场、1个跑马场、1个原始农耕区、1个酒店式木屋区、1个民宿及青年旅社区、1个露营区、1个树屋区、1个农家乐餐饮区、1个会议中心,1个青少年综合能力拓展基地,这是一个纯净的王国。

“时空王国”现着力打造智慧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还会注重与携程、去哪儿网、艺龙、途牛、百度直达号等在线旅游推广企业的合作,实现乡村旅游O2O的对接,将大量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的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游客,特别是加大旅游淡季的营销力度,激发游客对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欲望。

篇3

一、发展目标

以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全力打好“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三位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把建成汉、长沙、南昌等周边大中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后花园”。到年,实现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年均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20%,使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规划布局

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四个景区”。“一个中心”即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四个景区”即柘林湖景区、陵岩景区、鲁溪洞景区和九宫山南景区。

三、景区开发

1、山水园林城游客接待中心。按照“城市即景区”的理念,打造特色鲜明、风格别致的旅游城市,增强其对游客的吸纳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及县内其它景区游客的接待中心和集散地。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旅游新城区,对建筑物的风格及色调进行协调管理。高薪聘请高素质、高水平的规划管理人员,严把旅游新城区的规划布局关、建筑风格关和功能配置关。把湖滨路、协和大道、宋溪沿湖地带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亮点和游客住宿、购物、娱乐的重点区域。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成开放步红度假村、五星级步红国际大酒店、巨通休闲疗养中心、四星级县旅游宾馆、三星级景山宾馆、华澳山庄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接待设施;开辟县城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风味小吃城等购物和饮食市场;完善影帝娱乐总汇、苏亭山庄等娱乐设施。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县总接待床位达5000张以上,使县城成为北地区仅次于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城市。

2、柘林湖景区。支持配合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抓好景区的规划建设,把景区打造成大庐山旅游圈内一个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功能突出的亮点景区。以平尧生态农庄、新光生态农庄、罗坪金天生态农庄为基础,按照生态经济要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全力打造“农家乐”、“渔家乐”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国防教育基地、豫宁公园、古艾博物馆、浪琴岛度假村、古艾风情园、生存岛、幕阜亭度假村、红豆杉植物园等项目建设,完善观音岛、观湖岛、茶岛、艾园、九岭狩猎休闲中心、长墅源峡谷漂流、协和娱乐园等景点建设,引资开发百湾迷宫、墨斗山等岛屿,发展水上娱乐运动、豪华游轮观光、沙滩游乐等旅游项目,开发柳山,恢复柳山书院、柳浑精舍、涌翠亭等景观。

3、陵岩景区。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开发陵岩,进一步完善神雾山、陵岩峡谷漂流、陵岩山庄、九岭山森林公园等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游憩项目,拓展旅游接待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整合旅游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对外宣传促销,做响“陵岩”品牌,把陵岩景区建成在省内外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要景区。

4、鲁溪洞景区。打通鲁溪洞后洞,加快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兴建宾馆、茶楼、休闲别墅和小木屋、庙宇等,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成鲁溪洞旅游接待休闲娱乐功能区。

5、九宫山南景区。以九宫山南坡避暑度假区、上汤温泉保健疗养区、小九宫奇石秀水风景区为开发重点,引资兴建大型的温泉山庄、避暑山庄,建成九宫山南旅游接待中心,开挖人工湖泊,发展温泉疗养、生态保健、山地休闲健身、人工滑雪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性旅游景区。把太平山道教文化旅游作为九宫山南景区的一个宗教景点,使其相互补充、融为一体。通过招商引资维修太平山佑圣宫,恢复和重建万寿宫、万福宫、万禄宫、一天门、炼丹亭、巡山殿等景观,发展宗教朝觐、养生保健旅游产品。

四、配套建设

1、旅游交通设施。完善景区旅游公路网,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全县现已修通的景区公路全部油路化;建成湖景区北线的旅游公路;抓好上汤至九宫山、甫田至太平山的旅游公路建设;促成杨洲、罗溪至靖安旅游公路的立项和建设;建成开放县城旅游码头、杨洲旅游码头、红岩潭旅游码头,完善湖区各景点码头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招商购置豪华游轮、游艇,组建游船公司和旅游车队,从根本上解决水陆两路交通制约瓶颈。

2、旅游通讯等其它基础设施。实现所有景区通水、通电、通程控电话和电视。消除移动通讯信号盲点,做到所有景区移动信号全覆盖,保证网络畅通。搭建网络平台,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市场共享机制,实现与庐山、九宫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互动和对接。在陵岩景区开发完善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

五、有关工作

1、旅游规划。加强旅游区内尤其是旅游干道两侧的城乡规划管理;配合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编制好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和发展详规;抓好陵岩景区、鲁溪洞景区和九宫山南景区旅游规划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开发与保护,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市场开拓。重点开拓以柘林湖景区为中心300公里范围内的客源市场,主要瞄准汉、南昌、、景德镇、黄石、湖南平江等周边大中城市,依托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宣传,适时举办山水旅游节,通过建设大型固定广告牌宣传、加强旅行社推介、广泛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进行市场开发促销。

3、环境保护。严格按照《县旅游开发管理若干规定》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禁止在景区及旅游公路可视范围内开山、炸石、乱伐、移栽和非法经营景观林木,确保景区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完好。严禁在柘林湖湖滨地带及各主要旅游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百姓建房必须按照乡村规划报批后进行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必须达到视觉美感好要求。

篇4

红山水库旅游规划纲要二、红山水库自然条件红山水库处于内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过渡带,多丘陵、浅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令,夏季凉爽,适宜消夏、避暑、旅游度假。这里距赤峰市区仅90公里,有305国道横贯东西,乘车1.5小时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程控电话、无线通讯、IC卡、传真都已开通,通讯条件良好。红山水库旅游资源独具特色;1千米的水库大坝气势宏伟;214平方公里的水域烟波浩淼,库区周围被各类水保林、经济林、风景林所环抱,整个工程区、游乐区、工作区、生活区为绿茵、花卉、草坪所簇拥,再加上蓝天、碧水、红山、轻舟、鱼鹰、稻浪,将红山湖装点得如诗如画,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北邻科尔沁沙地边缘的高日罕苏木、高日苏苏木、海拉苏、新苏莫苏木,浓郁纯正的蒙古族风wenmi.俗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东与科尔沁沙地的“八百里瀚海”相连,黄沙起伏连绵,一望无际,颇为壮观,地缘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在这里既可以领略沙漠的风采,又可以体验扁舟轻荡、渔歌唱晚的神韵,还可亲临蒙古村舍,体察民族风情。

三、资源及基础条件红山水库电站,装机容量7120千瓦,年均发电1000万度,可利用土地5000余亩,水土资源丰富,用水、用电、地价都较为低廉。基础设施和库区环境经过40来年的建设有了明显改善,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四个功能区,即北滩游乐区以北滩公园、浴场为中心,有餐饮、住宿娱乐场地等、工程游览区、南苑游乐区包括南苑浴场、垂钓区、待建的民俗村等、水乡风光游乐区主要观“塞外江南”的水乡风光,水流平稳,两岸稻浪、芦荟荡、水鸟、渔舟等。红山水库的资源优势还在于这里是待开发的一片净土,水库水体属一级水质,无污染,可视度达水下5米,库内放养的名贵品种大银鱼、小银鱼、武昌鱼及“四大家鱼”,靠库内天然饵料哺育成长,还有库区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山野菜等,都是餐桌上纯正的绿色食品,使游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一饱口福。五、红山水库旅游开发的目标5.1借助宏伟的水利工程,浩瀚的湖水,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产,绿色的农牧产物,高效益一流的服务设施,训练有素的服务队伍,通过这几方面有效整合,使之成为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最大最具有江南特色的旅游度假、消夏避暑的胜地。5.2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本着开发与保护、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过不断地有序规划开发,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特别是这次二期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阶段,红山湖可借助日趋完善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多元化投资发展策略,不断开发红山湖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型向经济优势型转化,走联合开发共同发展的道路,不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5.3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使其更大的发挥抗旱、防风、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效益,为社会造福,为人民谋利。

树,作为绿色果品采摘基地;在木屋附近辟地种家常菜,这样游人在这里既可以采摘绿色食品,又可游览山水之间,垂钓在河畔,观瞻毡匠地古人类遗址。南岸坎上可以滑草、滑沙。在南坎上也可以筹建滑翔起降场,野营基地。八、建设项目投资情况预算本建设项目分三期进行,十年内完成全部投资,共投入资金7000万元。第一期建设投资项目4500万元,对旅游区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哈拉道口至红山水库公路30KM,公路两边固沙生态治理,预计两年完成。第二期建设项目投资1600万元,在完善基础建设同时利用原有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充实水上娱乐项目,主要有:水上娱乐园、滑水道、激流勇进、水上索道1000米,水上摩托、水上飞伞、跳水、帆船、帆板、竞龙舟、水上竞技潜水、水上游船150人1艘、水上餐饮店1处、红山水库宾馆一处综合服务,同时加快景点建设,继续完成固沙生态环境治理第二部分,建成水产品销售网点,本期项目投资预计2年内完成。第三期建设项目投资900万元,使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加快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有:北滩娱乐场、北滩儿童乐园、弓弩彩弹射击场、水产品加工厂、健身馆、固沙生态环境治理第三部分景点建设全部完成,预计2年内完成。十、结论通过以上效益预测评估,红山水库旅游建设项目实施后,年获利800万元且每年能以10%的速度增长,投资利润率高,社会效益显著,所以说该旅游规划切实可行,尤其是建设项目实施后,使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文化条件、生态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极大提高

*水库旅游规划纲要水库旅游规划纲要飞雪

篇5

关键词:旅游产业;旅游规划

Abstract: Xinjiang tourism seasonality,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is long,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design of the tourist routes, fully tap the stay of tourists. It relate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scenic spots. In this article, we need to build a Xinjiang tourism town system, play the role of citi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Keywords: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在新疆,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处理好“旅”与“游”的关系。

新疆的旅游季节性强,交通线距长,游客花在路上的时间多,花在景点上的时间短。距离远是很自然的现实问题,这就意味着新疆旅游总体发展模式和内地就不能一样,所以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要充分地挖掘游客在某地停留的时间。停留不仅在景区内,也包括在游客集散中心,即县城或城市内,这就涉及到处理好城镇与景区的关系。以此出发,需要我们构筑一个新疆旅游城镇体系,发挥城镇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即中转集散、住宿等服务和旅游消费。目前,由于城镇无法提供较多的旅游消费,所以留不住游客。城镇应该在旅游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加游客的旅游消费,在特色旅游商品、餐饮美食、主题酒店、主题游乐活动体验、文化活动等方面增加投入。城市要参与到旅游中,城市自身也需要特色,专业性的旅游小城镇更能发挥作用。如可可托海镇、喀纳斯景区的布尔津县城、冲乎尔镇等。对于北疆地区,游客集散中心不一定要放置到景区内,可以放到县城里。

现今的旅游规划要在规划方向上进行转化

转化背景是:“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管理”,这就要求转化思路,从大的思路着眼,突破新疆传统的产业规划的现状,把新疆的区域旅游规划做好。

转化要点是:一要强化城市研究;二要强化需求导向;三是要注重休闲度假方面研究。

二、要注重做好旅游资源评价,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当我们设定一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地区有旅游吸引物,但是不能把拥有旅游吸引物就作为开发旅游的全部条件,而应进行严格地旅游资源评价。进行旅游资源评价,除了要按照标准严谨地打分论证之外,还要注重对先期进入景区的游客的游记的挖掘,重视个人感受体会,挖掘出景区异质性特点和“游”的魂魄。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异地生活的体验,旅游增加了一种生活体验。大众旅游产品和先期旅游爱好者是有差异的,先期进入景区游览的是真正的旅游者,他们往往能够感知更为深入、精准的东西,很多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就是因为旅游者们的发现,才慢慢地演化为大众旅游目的地的。大众游客需要的是基本的服务,消费的是经过包装、加工的旅游产品,但是这种消费需要引导,最终往往回归到最初先期进入景区的这一批游客对景点的定位。因此要处理好旅游资源原真性与旅游产品大众口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当然,对于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完全基于游记的,旅游产品设计是将游览方式与景区各类旅游资源有机叠加,但一定要依托于核心景观资源,在服务上要“面”状展开,即在区域范围内配置游览服务设施。如果只是注重将景点打造成一次性消费目的地,显然是一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价值观念。人们通过旅游产生了对一个区域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的形成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将这种印象“毕其功于一役”,在一两个景点内实现,过于注重将景区开发成旅游产品,反而会达不到目标。反之,如果自始自终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价值,那么才能真正焕发景区的长久生命力。

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旅游资源从原真状态演变为旅游产品,需要追加较多的投入,并且这种投入一定是阶段性、持续性的。总体来说,政府要做的事情包括旅游城镇建设、景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管理培训、旅游行业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在初期,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对景区的推广,对于特别优质的旅游资源,应充分认识到价值。旅游资源不同于矿产资源,其价值是可测算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开发方式。地方政府在前期的投入会在景区的旅游产品完全成熟时得到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游客数量增长,更多的是地区知名度上升之后,对地区的经济起到拉动作用。自然经济资源、人文资源都完全依赖于开发、包装、加工以及市场营销。政府介入市场营销可信度比较高,并且这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如果交给企业去做会产生其它企业搭便车的现象。

真正交给市场去做的,反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策划,这个是具有竞争性的,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开发的程度与其自身收益密切相关,他们以追求游客数量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存在竞争性,旅游企业肯定关注旅游产品。但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这才是真正应有政府负责的方面。因此旅游产品开发应该是给旅游企业做的,不应该是给政府部门做的,给政府部门做的是景区具有价值的资源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数量限制等。

要发展旅游产业还要注重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健康的旅游企业发展应该是数量多、规模小、覆盖面广(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但是对于旅游的规范管理、标准建立、执法、职业培训等,是培育旅游业的基础,这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四、处理好旅游开发模式与旅游市场培育的关系。

在旅游规划中我们设计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恨不得全部填满,但是旅游市场的培育却具有规律性,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也是随着时间而不同的。在初期由于旅游资源价值尚未显现,因此从各个角度来设计旅游产品。但是市场却是具有选择性的,因此要研究市场的规律。对旅游市场的分析应从区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入手,疆内游客和区域游客的构成分析和变动情况,特别是要加强对游客的调查。不能仅仅从乌鲁木齐等旅游中转地做问卷调查,而应向在景区内的游客做调查。区域旅游市场的培育是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点”不仅是旅游景点,也包括旅游城镇,“线”是旅游线路,诸多的游览“线”又织成了“面”,因此市场培育要充分利用现状的基础,例如对于阿勒泰地区,已经有了两个5A级的景区,围绕“千里旅游画廊”战略打造沿线景区,就比较相对比较容易。

旅游产品设计要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进行准确、深刻地把握。新疆做旅游规划的通病是对新疆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背景认识不足,文化的挖掘太过于浅层,凡是碰到草原就是游牧文化、打造世界草原旅游;碰到古战场就是蒙古人西征,这种随意设定文化定位的趋势不仅缺乏信服力,也容易造成产品定位雷同,旅游景点低质量开发的后果。新疆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不断地融合、变迁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例如元代的蒙古人其实是突厥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混合体。同时历史上西域的地域辽阔,远非今天新疆的疆域可比,不搞清楚历史上西域各民族的源流变迁,是难以定位民族文化的。如果就今日新疆而言,特别是结合旅游发展,则应突出阿尔泰山西、天山山西和昆仑山系三大文化,这本身反应了新疆的疆域特点,也是新疆绿洲城镇的依托。

五、处理好景区内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文物保护是首要的任务,不能为了开发而忽略了保护,将保护就降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在做旅游规划之前,需要先摸查、鉴定景区的各类文物、历史遗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价值,先要确定保护的要求。但现实是,越是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的资源,其开发价值也越高,这就形成了一个二难局面。在短期内,这种二难是无法解决的,因为目前在举区唯GDP的大环境下,没有哪一级政府愿意只承担保护的责任而不享发展的权利的。在景区环境保护方面,游客进入景区的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对于景区环境影响较大,机动车辆游览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要大于电瓶车和步行;在景区食宿对环境的影响要大于不停留,但现在测算景区环境容量却不考虑游客进入景区的方式和活动强度,应该根据景区规划测算游客容量。

六、旅游发展与脱贫致富之间的关系

新疆优异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都分布于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旅游是最大的扶贫工程,要解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一些事情就得靠旅游,而且旅游扶贫立竿见影,实实在在,一直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这跟其他行业都不一样。

篇6

关键词:景区;城镇;联动发展;规划

一、引言

我国现已培育出一批批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走遍国内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多。“看”完了国内的知名景区,有着浓厚的旅游兴趣、有钱有闲的旅游消费者是不是得被迫走出去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很显然,景区的“门票经济”不足以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慕“景区之名”而来的单一旅游动机不足以引发旅游者的再次购买动机。因此,我们在旅游规划时必须打破把发展旅游简单地理解为开发景区的认识,借景区的名气把周边的城市化水平提上位,大到中心城市,小到小城镇。

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提出: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娱乐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产业,其深度的体验性与旅游的本质不谋而合。因此,提高娱乐活动在旅游产品中的地位更能体现旅游的审美、愉悦特性。将娱乐业与旅游相结合也就是要求景区与城市、城镇联动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旅游区联动发展的例子。本文将旅游区的联动发展分为全城旅游和旅游依托型城镇旅游两种模式,并对这两种联动模式的规划战略进行了初探。

二、文献回顾

朱红红(2009)将景区分成观光型、娱乐型、信息型、享乐型四类。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盈利模式不同。观光型产品在初兴旅游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门票是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及旅游市场的成熟完善,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规划者在规划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景区产品的延伸,分期规划,旅游景区逐渐从观光型向娱乐型、休闲度假型等深层次体验类产品及商务型、修学型、康体健身型等针对特定需求的旅游产品发展;盈利模式也由门票单一型转向多元化,门票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餐饮、住宿、娱乐等成为景区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现实是,目前开发商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镇化的现象也不鲜见(王衍用,2006)。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导致旅游规划的城市规划化和旅游景区的城镇化与园林化。具体表现一是把局部当作全部,忽视了旅游规划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战略规划的领先地位。规划师缺乏旅游市场意识,对旅游者的需求及特征了解不多,从具体地段的研究与空间分割人手,强调一种技术性的推衍和标准化的设计,缺少对风景区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和思考,忽略旅游地的软件开发建设;二是沿袭城市规划思维,以城市与园林的体系框架进行盲目套用,多数是把城市公园建设手法移植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

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风景区规划体制所致。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编制与实施体系,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接受。加之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运作与认定标准较为熟练。而旅游规划即使是在国外也尚未定型,国内更是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严格的规划编制与认定体系,理论体系多借鉴于别的学科,技术方法处于探索阶段。

为了既保障景观与建筑的协调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我们可以将当地特色娱乐体验活动延伸到景区外,将景区周边城镇的娱乐活动与景区游览进行对接,延长目的地旅游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区联动发展规划战略

(一)全城旅游开发

全城旅游概念是由绍兴首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全城旅游旨在突破传统景区(点)范畴,按照“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旅一体”的理念,调动一切能为景区旅游所用的城市资源,将城市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并鼓励游客以主动的态度,以景点为线索辐射全城的纵览性旅游方式去发现城市之美,融入城市生活,创造城市文化,获得与城市共知的完美体验。与景区(点)相比,全城旅游既是一个由单体到综合体的形态变化,又是一个由硬件设施建设到质量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既是从景区旅游到城市旅游,从观光游览到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升级,又是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过去我们衡量旅游业发展好坏的标准是游客有多少、门票收入多少,而景区对城市的经济贡献有多大却考虑甚少。现在我们有必要衡量一下旅游为武汉城市的价值提升了多少,即实行从门票经济向旅游城市效益的转变。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景区长久的生计,而企图通过涨门票来提高收入的途径不仅不能解决景区运营面临的长期问题,而且不利于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试想,如果游客都不肯来旅游,或者城市只是旅游的过客,城市又哪来的旅游经济。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将城市景区作为游客到来的吸引物,利用城市的包容力,即城市旅游功能来留住客人。换言之,就是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打造,做深做透文化和娱乐休闲相结合的文章,真正体现城市旅游的内涵。而在我国,长沙算是全城旅游的一个典范。

1.长沙知名景区

长沙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名城之一。长沙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又极具特色,“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橘子洲、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特色,是长沙最鲜明、最独特的个性所在。岳麓山作为伟人的求学地而备受世人的追捧;美丽的湘江孕育了浓厚的湖湘文化;十里长洲一一橘子洲更是重点,凸现出以“山、水、洲、城“为自然景观基础的“人杰而地灵“的长沙市旅游形象;历史文化名城则是影响长沙市旅游形象的主要因子,其形象标志性景观一一天心阁、岳麓书院、岳麓山、马王堆文物、贾谊帮居、走马楼简犊、开福寺、白沙井等。但是仅靠这些景区并不足以造就如今声名远扬的长沙。

2.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

长沙市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依托颇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业基础,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长沙休闲产业,把长沙打造成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

近几年,歌厅、足浴、酒吧等休闲娱乐活动已成为长沙市民生活的热门之选。城市旅游功能强大,有以解放路等为主的酒吧一条街、以黄兴南路等为主的购物一条街、以太平街和潮宗街等为主的历史文化一条街、以坡子街等为主的饮食文化一条街、以麓山南路等为主的科技文化艺术一条街、以大剧院等为主的演艺一条街、以海底世界和世界之窗等为主的游乐一条街,以芙蓉路和韶山路等为主的娱乐休闲一条街、以潇湘大道和湘江大道为主的湘江风光带和水上旅游线。

湖南大剧院和大剧院是长沙剧场两大领航旗舰。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级演出团体经常光临这里举行盛大晚会。明星大腕是这里的常客,而湘籍著名艺术家更是常来这里倾吐乡音、乡韵与乡情。电视湘军已成为全国电视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电视剧《洽同学少年》、《雍正王朝》、《还珠格格》风靡全国,《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名震中外,收视率居高不下。

3.旅游业与娱乐业的整合

长沙旅游业与娱乐休闲业的完美结合是全程旅游发展的典范,可以说目前旅游者去长沙旅游的动机已很难分清是去看风景还是去感受娱乐氛围,二者相辅相成,完备的旅游六要素构成了一个联动的旅游系统,从根本上体现了旅游的体验性和愉悦性。

(二)旅游依托型城镇规划

旅游依托型城镇是指本身并不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拥有毗邻景区的优良区位,利用较完善的设施条件,逐渐成为景区游客的主要集散地、食宿地、购物地和信息交汇地的小城镇。区域旅游城镇体系中,这类小城镇往往成为景区最经济、最有效的依托,其旅游开发因此是一种紧密依附于景区的功能互补型开发。然而,由于统筹规划及管理不力,往往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景区及周边旅游设施的无序化建设使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趋势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景区氛围及生态环境质量;而另一方面,旅游依托小城镇因开发粗放、设施简陋难以吸引游客驻留消费,小城镇社区不能在较大程度上共享景区发展带来的利益。从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和景区相互作用的角度,构建二者珠联璧合、联动互促的紧密协作关系,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树立整合开发观,统筹规划并严格实施和监控

小城镇建设规划、景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区域专项规划,都分别从不同侧面对景区与旅游依托型小城镇联动开发的实施产生影响及制约,其中以小城镇建设规划与景区规划最为直接。在小城镇确立为区域旅游产业布局的重点后,适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相关规划都应从整合联动的角度,进行统筹谋划,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例如,鉴于旅游者对旅游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对一些可能造成较大污染的乡镇企业发展应严加控制。同时,对旅游业发展可能对小城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冲击,应寄予高度重视,从规划编制和管理控制上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和引导开发商、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行为。景区、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及其连接通道是一有机的整体,宜在整合开发观下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常见的现象是对连接通道建设的忽视,从而影响到旅游者的整体体验水平。

2.旅游者活动规律导向下的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

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途经旅游集散地到旅游地完成整个游览过程,有其自身需求特征和活动规律,并非外界主观意愿所能改变。要把旅游依托型小城镇的发展放在旅游区域布局中整体考虑,重点处理好小城镇和中心城市以及重点旅游城市的功能配合和功能对接,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不能贪大求全,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景区旅游吸引强度、游览时间及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在区域旅游城镇体系中的地位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特征。探究游客旅游活动规律和需求特点,并通过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导向下的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能够保证区域旅游系统各部分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前提下,又从整体上实现旅游产业的无缝对接。

3.适应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建设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

特色是区域旅游的生命力之所在,而地域文化是区域旅游特色的灵魂和内蕴。在景区和旅游依托型小城镇联动开发中,对地域文化个性的挖掘和传承就成为凸显当地旅游特色的关键因素。而且,这种地域文化个性的表现不应局限于一些符号化的表层视觉形式,更应自然地渗透进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及旅游服务的每一部分和各个环节。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在强化与景区功能互补的基本层次的同时,应从城镇风貌和文化内涵上尽力体现当地个性特色,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本土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受现代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影响,大多小城镇基本上已呈现出千城一面的风貌特征。这种类型的旅游依托小城镇从整体上作大的改观已不太可能,只能从其内涵上下功夫,围绕特色、周到的旅游服务作文章。而对于地处中西部偏远地区的许多小城镇来说,传统风貌犹存,民族风格仍在,淳朴亲切的乡野民俗仍能较深刻地感受得到,如果有毗邻高品位景区的优良区位或在旅游热线上,则可从整体上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小城镇景观,形成与景区的吸引叠加之效。

4.凝聚多方合力,促进区域旅游系统全面发展

对景区和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实施联动开发,涉及旅游业与当地相关产业问千丝万缕的联系,牵扯到当地政府、景区管理部门、景区开发商、旅游企业、城镇社区居民等多个利益主体的多重博弈,可谓错综复杂。在统一的形象导向下,要求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对相关产业要素实施有机整合,通过有效调节各方内在矛盾,构建和谐的旅游地人地和人际关系,以共塑鲜明统一的旅游形象,努力克服一流景区、二流乃至三流服务城镇的不相称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在于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发展意识,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区参与,构建紧密的利益纽带,辐之以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保障,激发联动开发的动力,凝聚各利益主体合力,谋求景区与旅游依托型小城镇间联动互促,不断推进区域旅游系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将旅游业培养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而我国尚处在经济转型期,旅游产业转型也是目前摆在旅游产业发展面前的重要问题。而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区域旅游将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区域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就是景区与城镇联动发展,即全城旅游开发和旅游依托型小城镇发展。其实质则是实现景区吸引力所带来的“拉客”效应和城镇旅游功能所产生的“留客”效应的对接。景区与城镇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区域的旅游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毛长义,艾南山,胡国林,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与景区联动开发初探[J],城镇建设,2007(8),31-35

[2]翟彦华,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的和谐互动[J],城镇建设,2009(9),99―101

[3]王衍用,关注旅游规划中的城镇化趋势[J],理论研究,2006(7),38-39

[4]余求根,长沙市现代旅游业发展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5]朱红红,旅游景区品牌延伸机制与应用研究[J],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

[6]吴晋峰,段骅,旅游系统与旅游规划[J],人文地理,2001(16),62-65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中国在旅游市场经济营销中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不少旅游规划工作缺少对市场的研究内容,营销规划不够完善,影响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对市场营销规划提出相应的策略,建构合理的区域市场营销规划模式,从而提高区域旅游的更快发展。

关键词:

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探究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中国的新型产业已经逐步提高,如今一些地区的旅游业成为了发展经济的主要来源。旅游业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而且也优化了中国社会人民的基本素质。当前旅游业的竞争激烈,中国面临着市场与竞争的双重压力,所以如今的区域旅游市场形成了营销规划不完善、理论基础不准确等要素。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营销理念的陈旧思想。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开发者没有分清促销与营销的概念,没有考虑到旅游者的实际情况,形成错误的营销理念。所以为了区域旅游的长远发展,就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体系。从长远的发展目标上看,很多管理者和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只是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如今中国的区域旅游越来越多,当然,受欢迎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有的地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特色旅游形象,不仅在地域、形象上没有改善,在文化特色的发展上也没有更好的改善。加之需求者对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区域旅游的管理人员素质也越来越低[1]。由于中国的市场营销规划不够完善,致使许多旅游市场的服务水平下降,区域旅游市场模式的严重缺失。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挑战

区域旅游市场在营销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旅游业的竞争以及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从旅游者的消费观念上看,近几年,人们追求具有个性的旅游景点,他们在选择旅游地点上更加理性。这样就加剧了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力,所以为了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注重消费者在旅游项目上的转变,进而改变旅游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区域旅游的发展与市场相吻合,以提升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力。

三、规划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一)规划营销战略基础

规划营销战略基础作为旅游营销战略的主体,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善。确定发展方向,制定长远的目标是规划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任务,主要是确定他的市场情况。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对旅游地的营销计划进行设计改造。然后确立营销任务,根据旅游地点,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使旅游地点能够在一定时间提升它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进而制定营销目标,根据了解到的营销方向制定任务,控制旅游地的形象、把握旅游销售的利润指标,从而使营销目标更具体化[2]。最后选择营销战略,最主要的是对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市场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景点变化和特色产品的变化。所以协调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以及人为因素的营销理念,进而实现市场营销战略的调整。

(二)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规划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组合,要依赖很多方面的改变。比如:旅游产品、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关系营销以及服务营销从旅游产品上看,随着季节性的变化,制定不同的策略。旅游产品受周期的影响,对于刚兴起的旅游区域进行价格产品促销方式;对于正在兴起的旅游地,就要改进产品的质量,增加新功能;对于已经成熟的旅游区域,考虑到市场的竞争优势,就要加大促销产品的力度;对于即将要衰退的旅游景点,由于获取的利润低,需要放弃产品的推广,加大旅游区域的改建工作。而且受旅游品牌与新产品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产业的文化价值。在价格策略上,它是产生效益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市场类型的不断变化,景区门票和产品的价格在不影响成本的方式上进行调整。对于分销策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发挥多种的营销策略,以获取旅游市场上的进步。关系营销主要是提升旅游者的数量。服务营销则主要是对旅游景区的印象作为友好的评价。

(三)规划营销总费用的预算

进行市场的营销预算,根据企业营销的管理能力以及营销目标的发展状况制定相适应的营销费用。根据旅游地的自身情况,随着销售费用的变化对营销的总费用量力支出。由于受旅游季节与旅游地的发展周期不同,对促销费用的支出做出相应的比例水平[3]。在激烈的旅游业发展上,规划营销预算还要与竞争对手的预算相同,这样不仅避免促销上引起的战争,也保证了预算在长期实践下的合理性。

(四)规划近期的市场营销计划

营销计划是旅游业日常的销售方式,保证有规律的营销计划,实现独有的特色文化。首先,根据市场上的营销规划设立营销方案,主要是设计旅游产品的不同,然后为确定目标市场选择适合的营销方法。由于前期的营销计划已经落实,在安排中远期预算上,就不要给予太确定的目标,因为促销费用一般都是以粗略的预算进行分配的。所以在营销组合战略中,把握旅游市场和目的地的促销方式,规划具体的发展目标的行为策略,从而为完成旅游的营销活动做准备。

(五)区域旅游形象规划

开展区域旅游,在制定旅游发展目标之后,需要根据自身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优势明确旅游形象。首先需要确立整体的区域形象,然后与区域中的旅游形象相互结合,制定中心城市形象,最终刻画产品形象。这样的从总体上形象定位,再到特色产品上形象定位,能够将旅游产品的形象更加具体的展现出来。例如,以栾川区域旅游形象规划为例,栾川该地山川秀美,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因此在进行形象规划时,将其定位为“生产绿色和健康的世外山水”,这形象定位是栾川区域的远期形象目标,也是区域的整体形象。接下来,从旅游产品的总体形象上看,以其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为根基,面向河南省以及其周边的休闲区域以及度假市场,将栾川的旅游形象定位为养生景区,这是该地区的近期形象规划。从更加近一点的程度上分析,栾川的旅游形象可以定义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形象,包含了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形象描述为“山水园林城市、最佳度假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当旅游区域的主体形象规划好之后,可以将该区域中的特殊景点作为该地的形象。景区内的主要形象有:老君山———老子归隐地,养生文化苑;九龙山温泉———中原第一泉;龙峪湾———天然大氧吧,自然大空调;通过对旅游区域进行形象规划之后,单凭其中一项景点就能够让游客认识到该区域的景观特色。

四、结论

区域旅游市场旅游规划是发展旅游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旅游景点离不开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所以在区域旅游的市场营销规划模式中,应当掌握市场的环境变化中寻找机遇,然后建立旅游市场的信息平台并提出相适应的营销计划,在促销上不断创新选择。随着时展的进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旅游规划者对旅游业的市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所以,完善中国旅游市场的营销规划,使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为世界的领先水平。

作者:Baldairova Anar 单位兰州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樊欣.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篇8

关键字:规划设计总体布局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借助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东风,顺应休闲度假旅游兴起的激流,千岛湖正全力推进建设旅游综合体和精品旅游城市,着力推进千岛湖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提升转型,致力打造长三角首选、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而进贤湾正是千岛湖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也是今后五年千岛湖重点打造的四个休闲度假区块之一。

同时,在新一轮的《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千岛湖分区规划》中,已将进贤湾所在区域调整出景观核心区的范围。同时,在《千岛湖城市总体规划》中又将进贤湾划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成为城市“一主两翼”结构中的“西翼”,四个城市组团之一,承担起旅游度假和休闲商业服务的重要城市功能。

二、整体城市设计理念

规划区内的山、湾、岛、谷形态优美,植被丰茂,景观价值高;同时地形复杂,坡度大,生态景观敏感性高。因此开发建设需以对水体、湖岸线、照面山和山脊线等核心景观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在宏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进贤湾的功能定位和项目选择,对各类项目的建设要求进行系统分析,谨慎选择开发方式。

结合对千岛湖已有的建设方式的反思,以及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功能定位的分析,规划以“大疏大密”为基本理念,指导总体的用地布局。

“大密”是对“大疏”的支撑,集中较高密度建设,留下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生态景观的保护;较高密度建设可以带来高密度的公共活动,进而带来较高的投资效益;集中开发可以降低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大疏大密”的建设方式有利于特色化、多样化的环境塑造。

三、规划结构

在对地形、发展定位、功能构成等前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在整体城市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园七区”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心”:为规划的临湖小镇及周边的滨水活动区,是规划区的中心空间,更是旅游休闲活动的核心所在,是进贤湾里人气最为集中的区域,联系着周边众多的项目,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设施。

“一带”:即生态体验带,充分利用规划区内滨湖岸线较为平缓的地形特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木栈道等尊重生态、自然的设施,开辟生态体验、亲水活动的空间,以弥补目前千岛湖滨水不亲水的遗憾。

“三园”:即休闲运动园、水上游乐园、会展婚庆园,分别以山地户外运动、养生休闲,水上运动、狂欢派对,会议展览、婚庆节事等为主题,形成不同的项目活动空间,作为进贤湾旅游度假区的主要公共活动的空间依托。

“七区”:主要包括四片生态居住社区和三片主题度假区。生态居住社区主要分布在进贤湾入口地块,并结合公共活动园区周边布置,聚集人气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实现设施共享。主题度假区选址应相对独立,体现其私密、安静等要求,度假区建设应突出不同主题,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四、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R类用地)

规划中涉及到的居住用地共计110.27hm²,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8.70%。

此类用地从居住功能上可分为生态居住社区用地和村民安置用地两类。

其中,生态居住社区用地总面积99.84hm²,主要集中在规划区的西侧,以及公共活动的区域,既保证相对独立,满足私密的居住要求,又与各种服务设施、游乐项目相邻,以丰富日常活动,方便实现各类服务设施的共享。

村民安置用地占地10.43hm²,主要依托规划区北侧的现状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布置,有道路和山体与旅游度假区相隔,既保证满足因开发建设对周边村民吸引而带来的用地增长需求,又为旅游度假区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提供人员保障。

2、公共设施用地(C类用地)

规划中的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指服务设施和主题度假区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和体育用地(C4)四类,共计240.44hm²,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2.59%。

(1)行政办公用地(C1)

主要指旅游度假区管理、行政办公用地等配套设施,占地6.27hm²。规划共布置两处,分别位于规划区北侧主次入口的周边地块。

(2)商业金融用地(C2)

主要包括商业用地(C21)、服务业用地(C24)和旅馆业用地(C25)三类。商业金融用地总面积97.18hm²。

其中,商业用地(C21)指临湖小镇用地,面积共计5.72hm²。位于规划区的核心位置,是各类服务设施最为集中的地方,为公众提供包括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多种服务,成为规划区内最为热闹的地区。

服务业用地(C24)是指位于环左公路南侧的旅游集散中心,面积3.83hm²。作为整个区域的主入口,以及提供售票、服务、信息等服务的中心。并在此处安排公交换乘系统,以限制机动车的大量驶入,从而缓解可能因此带来的生态压力。

旅馆业用地(C25)主要指各宾馆和主题度假区用地,总用地87.59hm²。安排在规划区中心沿湖的周边山体上,分别根据不同的主题建设,以满足高端游客的休闲、度假、会议等需求。

(3)文化娱乐用地(C3)

文化娱乐用地指游览设施、项目的用地,主要包括水上游乐园、会展婚庆园等,总面积25.36hm²。布置在临湖小镇周围的滨水地区和周边的山体上,是安排各类公众活动项目的主要空间。

(4)体育用地(C4)

体育用地指临湖小镇北侧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一、二期),总面积111.63hm²。

3、林地(E4类用地)

与普通的城市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同,本次规划中的大部分用地不属于建设用地范围。但由于旅游项目的自身特点,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规划对林地做了具体的规划安排。

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将林地(E4)分为三类:风景保护用地(E41)、风景恢复用地(E42)、野外游憩用地(E43)。林地总面积546.36hm²,占规划区陆域总面积的58.72%。

(1)风景保护用地(E41)与野外游憩用地(E43)

这两类用地同属于地形分析中的主要临湖(大湖、进贤湾)界面,均属于严格保护范围。其中,野外游憩用地(E41)主要包括滨水岸线和湖中的大小岛屿,此类地区是观赏千岛湖优美风景的首选位置,加之规划区内滨水岸线大多坡度较缓,也是开展亲水等生态体验活动最为理想的空间选择。因此,在强调保护的前提下,可通过木栈道等少量贴近自然的人工设施,为游人提供连续的、自然露天游憩场所和生态体验空间。

风景保护用地(E43)则是除野外游憩用地外的第一照面山范围,这类用地景观敏感度极高,需受到绝对的保护。区内以植被培育为主,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边界。

(2)风景恢复用地(E42)

包括除建设用地和第一照面山外的山体,这类用地是需要恢复、培育、涵养和保持的用地。在下层次规划设计或建设过程中,此类用地内的建设用地边界在保证各地块用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在规划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下可作适度的调整。

五、道路交通规划

1、交通系统

规划交通系统由道路系统、水上交通和步行交通组成,局部地块可设置缆车、索道、垂直升降梯等立体交通方式。

规划中,道路多以较大的坡度集中解决高差,山顶道路坡度平缓以利于布置用地;道路坡度控制依据规范,干路4%以下,支路8%以下;地块内部道路允许局部达到12%;在满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道路宽度,以降低道路造成的山体创伤面高度。规划确定的干道宽度为7.5m;其余为各项目园区的内部道路,宽度为6m。

根据地形特点,道路断面设计可采用车行道和人行道不同标高,甚至双向车道不同标高的形式,以减少土方量,将山体创伤面化整为零,易于遮挡。主入口道路设计则应充分考虑景观化的需求进行处理。

2、道路系统

(1)外部交通

环左公路作为规划区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向南与千汾公路、千成公路连接,并通过千岛湖大桥与县城相连;向北与千黄高速、汪宅环湖公路、左口环湖公路相连,红线宽度18m。

(2)区内交通

规划区内的机动车交通主要指与环左公路相连,联系规划区内不同地块的道路属于干道,也是规划中需进行控制、定位的道路,红线宽度7.5m。各类道路的具体断面形式参照第八章中“分类控制”的相关内容。

规划区内应优先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在旅游集散中心设置公交换乘中心和公交首末站,节流外来机动车辆。规划区内沿主要道路布置绿色公交(如电瓶车)线路,建议在滨湖小镇等5处设置公交停靠站,并保证其服务范围在以300m以内,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出行需要。同时,非机动车行系统的建立应考虑到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需求,应充分利用滨水岸线组织步行系统或自行车租赁系统。

(3)停车场及公共交通

以保护规划区内环境、减少区内交通压力为目的,规划主要布置四处公共停车场,将大客车和部分私家车截留在度假区外,同时提供更为环保、便捷的换乘方式。其中,一处位于环左公路东入口的公共停车场布置应结合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形成整个区域的服务、信息中心;另一处位于规划区东侧旅游码头的西侧山体上。另外两处停车场分别位于临湖小镇南北入口,结合坡地的地形特征,建议停车场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状地形与亲水平台、广场统一考虑进行布局。有效提高空间利用增加活动区域的同时,也有利于塑造临湖小镇的入口景观。

其它地块内部的停车场设计应依据《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按照中小城市级别配建,由于规划区属于山地,应多利用山地地形地貌建设地下、立体停车设施。

(4)地块内部道路

规划区内除上述道路外的其它道路为各项目内部道路,红线宽度6m。由于规划区内以山地为主,为了给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项目策划和建筑设计留有余地,且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对内部道路的线形不做具体定位。

3、水上交通

规划区内共设码头两处,分别位于临湖小镇附近和规划区东南角。两处码头均为旅游码头,作为规划区和周边景区的主要水上联系。环绕规划区外侧布置主航线,区块内主要是支线,除限制船速和达到环保要求外,不作其它限制。

六、景观风貌规划

规划区拥有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以丰富的自然景观类型为基础,组成“一心、一带、五区”的景观风貌体系。

“一心”:作为规划区的区域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临湖小镇也是空间景观的核心。临湖小镇通过较高密度的建设,在为游客提供充足、多样的服务设施的同时,充分体现山地小城镇错落、丰富的景观特征。

“一带”:对于千岛湖来说,“金腰带”(滨水岸线)的景观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在规划区内作为第一层次的景观要素,生态滨水景观带串联了不同的景观分区,突出了千岛湖独特的景观特质。

“五区”:规划区分山体峡谷风貌和湖岛屿景观风貌两种。其中,山体峡谷风貌又可分为山地运动风貌区、峡谷城堡风貌区和山地生态居住社区风貌区,共三类四区;湖岛风貌则主要指以水上乐园为主体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景观特征。

篇9

关键词 岛屿度假游 景观 公共性 生态化

一、项目背景

依据国务院“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新一轮的“大连城市总体规划”,金渤海岸现在服务业发展区将建设成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体验、农业与新型复合式工业为辅助的国际化滨海生态新市区和东北亚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最终打造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为大的规划背景。本项目蚂蚁岛坐落于整个金渤海岸的西北面,蚂蚁岛距离金州荞麦山码头约30公里,受到整个金州区域滨海旅游产业的辐射,蚂蚁岛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将来的旅游价值无法估量。

二、项目规模、现状及功能定位

整个蚂蚁岛概念规划项目包括东蚂蚁岛和西蚂蚁岛两处,两岛间的最短距离为1公里,总面积为近3平方公里,其中西蚂蚁近2平方公里,有现状码头一处,岛上临近码头有一些现状民房,其它地带生态保存良好,在西蚂蚁岛的西面由于海水的长年冲刷形成一处沙地漫滩,是该岛一处独特的大自然的奇特景观带。东蚂蚁岛面积近1平方公里,岛上基本保持原生态的植被地貌没有破坏。蚂蚁岛农业用地较少,大多退耕还林,目前以林业用地面积为最大,林地生态保存完好,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三、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尊重场地的现有状况和现有植被资源,

2.功能性原则

设计充分研究中国现阶段的旅游需求及长远时期的旅游需求特点,实现场地与周边景观和旅游项目的相交融以及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

3.可达性原则

活动区域与旅游空间必须具备良好的可达性和目的性。

4.和谐开发与综合发展原则

通过旅游、商业、海洋文化、各种高品质的俱乐部的开发,实现旅游小岛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码头与陆地的旅游开发形成功能的整体。

四、品牌概念及设计

1、品牌概念:现代豪华、海洋之声

1.1现代豪华:提供享有特殊优待的游客新的灵感及机会来加入“富豪的游乐园”,满足富豪游客的品味及生活形态,提供从分时度假别墅、马术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射箭俱乐部、帆船俱乐部、潜水俱乐部等一系列无与伦比的高级娱乐及活动项目。

1.2海洋之声:许多人热爱海洋,且有许多来自海洋的特别礼物,提供一串与水相关联的难忘经验,从近角度的观察海洋生物、乘海风的冲浪运动、在海中潜水娱乐,度假中心将提供家般的完美海洋之旅。

2、设计愿景目标

2.1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圣地。

2.2吸引世界范围的游客。

五、打造一个人气聚集地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 本地的自然资源

以整个金渤海岸的黄金海岸的建设为依托,区域将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

2. 吸引人的开发潜力

整个金渤海岸将打造海滨旅游休闲服务区、金州古城旅游服务区、产权式酒店度假村服务区、海滨商业服务业服务区和滨海高档商业及商务服务区。这都为未来蚂蚁岛的开发提供了良好旅游资源。

3. 国际文化旅游胜地

大连是个旅游城市,相对其它城市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相应的旅游产业链。

六、主题形象---海岛运动、生态休闲、岛屿度假游

突出的主题形象会极大的提高旅游地的可识别性和不可替代性及目的性。蚂蚁岛应该明确的定位于“海岛运动游、生态休闲游、岛屿度假游”,立足于提供诸如海上高尔夫、潜水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高档次的休闲度假旅游,强化、突出旅游形象,让蚂蚁岛在众多岛屿中脱颖而出。

七、分期开发建议

1. 近期:

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开发海滨浴场、休闲垂钓、海岛生态观光及海产品餐饮等旅游项目及相关的游客的接待处。

2. 中期:

海岛动植物科普纳入旅游观光范畴,建成生态型海洋文化休闲区,逐步实施休闲特色度假村和生态岛屿山体公园等生态产业。

3. 远期: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度假接待的能力和品质,建成集游艇俱乐部、潜水俱乐部、海上高尔夫等一体的海上运动娱乐项目等。

八.规划结构

整体的规划是以二龙戏珠的两岛布局空间态势为结构。

1. 西蚂蚁岛规划结构是一轴、一环、若干功能区域

一轴:依据西蚂蚁岛的狭长态势,在整个岛屿的山脊位置规划了一个贯穿全岛的景观大道轴线。同时通过主轴线向两侧分布着若干的度假活动空间,是整个西蚂蚁岛的主要交通流线。

一环:是在整个西蚂蚁岛的北面相对开阔的地方修建游步道,这个慢行步道靠近海景,兼做旅游观光的自行车道路系统。

若干功能区域:高档滨海别墅及游艇俱乐部区域、潜水俱乐部区域、分时度假别墅区域、生态采摘旅游区域、阳光沙滩浴场及海边垂钓区域、休闲岛屿山体活动公园及海岛寺庙区域、渔人码头及沙滩酒店区域。

2. 东蚂蚁岛规划结构为一环、两带、若干功能区域

一环:是在整个东蚂蚁到的中部相对平缓的地区设计有环型的主路,与两条滨海的景观路相贯通沿路布置相应的景区而形成的环型交通流线。

两带:是两条滨海的旅游路线贯穿全岛。

若干功能区域:射箭俱乐部、高尔夫球场俱乐部、帆船俱乐部、马术俱乐部、阳光沙滩、客轮酒店、度假山庄、山顶旋转餐厅、岛屿休闲山体公园区域及海岸科普游览区域。

九、生态技术与能源的利用

1. 能源再生:利用自然资源(风和太阳)

结合现代设计低碳减排的要求,我们将在整个蚂蚁岛上结合景观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个有续的资源为整个岛屿的旅游活动及日常生活提供部分的动力来源。

同时在两蚂蚁岛的中间海域选择合适的区域设计有海上发电风车,既提供生态的电力又是海上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2. 功能和生态低碳的结合:绿色屋顶及岛上特有的石材的加工利用

整个蚂蚁岛的商业公建和后续的旅游服务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将结合现在流行的绿色屋顶的案例经验进行处理,使其节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夏季降低屋内的温度,同时减少空调的?开放量起到低碳排放的作用,同时也减少电力资源的利用。

十、总结

岛屿的价值优势不是只有依靠高强度的开发才能体现,公共性、丰富的旅游活动及生态化是衡量岛屿开发生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指标,在满足上述指标的同时,也可通过滨海地区和岛屿自身开发量的平衡,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促进岛屿旅游开发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岛屿的生态化建设,可以通过岛屿的生态整治作为“触媒”,带动滨海地区的生态旅游建设。

参考文献

[1] [英]曼纽尔.鲍德-德拉,弗雷德.劳森。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M]。唐子颖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摘 要]旅游规划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本文主要运用法律解释学的方法,针对旅游规划

>> 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法律问题浅析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地规划法律问题研究 旅游者行程前任意解约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探析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 赠扶养协议法律问题探析 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探析 小产权房法律问题探析 外商隐名投资法律问题探析 公司设立瑕疵法律问题探析 公司捐赠法律问题探析 微电影的法律问题探析 股权继承的法律问题探析 城市规划法制问题分析 规划保险信托所生法律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执法法律问题研究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法律问题研究 亚轨道旅游法律问题研究 旅游合同相关法律问题思考 旅游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新旅游法之法律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旅游规划法律问题探析 旅游规划法律问题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旅游规划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本文主要运用法律解释学的方法,针对旅游规划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词]旅游规划;法律问题;完善[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4―00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