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7 18:5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业规划

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竞争

【Abstract】It is high time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graduat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asures about how to help students plan themselves career,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degree of employment guide.

【Key words】Career;Plan;Employment;Competitiveness

苏南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北翼,交通便利,有着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苏南凭借其得天独厚区位和资源优势,苏南依靠其各相关联企业之间各种社会资源与经济要素的互补搭配关系,对地理区域内各种要素之间有效的进行整合调整,形成了以外资、民资、国资三足鼎立成为新苏南模式发展的强劲动力。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比较长远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苏南县(市)域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

在新苏南模式中世界500强公司超过一半以上在苏锡常落户,民营经济实力雄厚,全国百强民营企业达三分之一以上,苏南企业成集团化趋势,正处在二次创业,二次创新的加速时期。如“江阴板块”现象,张家港“规模企业”异军突起,常熟“中国名牌”半壁江山,昆山“台资企业群”。因此,以苏南县(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需求为根据,重视构建就业服务体系,重点规划好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就业能力培养。通过面向企业的战略合作和服务,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学校与社会沟通,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网络。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加强学院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

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实现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构建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定期召开就业专题研讨会议和就业工作汇报,研究就业工作对策。

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就业创业指导大纲,并在学院范围内做好就业创业讲座和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的,同时对职能部门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开设就业创业课,并列入教学计划,由思政系列的教师承担教学指导工作,开展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认识市场,认识自我能力与社会需求。开设就业创业心理辅导,举办成功人士讲座、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2 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要符合学生自身特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就业信心和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改善学生道德面貌,提升学生精神力量,提高学生开拓技能,形成成功心理和内部动力机制。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企业群培养输送具有成功理念和成功素质的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要针对学生自主性、个别性和追求成功的特点,落实“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教育模式。

引导学生接受现代就业新理念,从入学开始给学生提供职业方向的信息和建议,分析自身性格特点等。了解专业各方向的现状、特色和前景。了解现阶段有待继续解决的专业问题及如何解决专业问题的不同途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议学生择业方向和职业取向,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在职业生涯的整体框架下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和挖掘自身潜能,规划自身的教育发展和职业计划。

职业倾向测试:新生入学两周内学生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负责进行职业倾向心理测试,并对每位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初步规划职业与人生,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

职业规划指导:两课教研室负责职业规划指导方案的制定,通过专题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导好学生的职业规划。为配合实施成功素质拓展计划,建立成功训练导师制。根据学生和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比例为学生配备成功训练导师。

3 分阶段性就业指导

入学阶段就业指导:在学生入学之初,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素质能力等对其将来适宜的或者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成功职业设计导航,就学生为达到未来职业所需要完善的素质给予分析,对成功素质提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学生职业规划表。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有意识的选择成功素质拓展项目,并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成功素质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和分析社会及职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侧重建立开放的咨询平台,安排专业教师为指导主体,初步制定发展方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习阶段就业指导:给学生过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品和开拓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和谐发展、潜在能力充分开发、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生生不息的源。结合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储备就业知识和能量。形成职业取向和自主就业能力。侧重于就业观念和就业素质指导,使学生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一线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人才。

就业阶段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资源库,积极拓展就业渠道,进行就业咨询、就业形势数据分析。熟悉求职的外在能力、技巧和有关就业政策法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服务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学院成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输送中心”、“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大众企业的培训中心”,让社会接纳学生。侧重于需求信息与,召开校内人才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产品”的就业竞争力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

4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进行课程模式改革。

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此,学院在理论教学方面相应进行系列调整。课程模块化,教材项目化,按学科门类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结合企业需求设置职业技能模块。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江阴市舜泰呢绒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开发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研究,完成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校本教材,教材按“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每个项目包括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与技能、任务实施与拓展、实训操作、项目考核五个部分编写。按照企业具体设备情况,编写个性化的教材和讲义组织教学,教材内容面向企业、服务企业,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机电设备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技术岗位要求。同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强调由结论性教学转变为过程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足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专业要求选择恰当的模式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求异、创新。合作办学如化工系学生到中国软塑材料生产基地一一申达科技集团(上市,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该集团拥有从德、意、日、美等国家引进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尖端设备。联合办学如纺织专业学生到精毛纺面料、服装生产基地一一中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江苏阳光集团(上市),学习世界一流的纺织、管理技术及高支薄型精纺生产及高支薄型精纺面料生产技术。订单培养如机电、数控学生到停车设备专业化生产基地一一江苏双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上市),熟悉该公司引进的美国、日本等国的喷丸、割、焊、冲压、切削等先进设备,并学习模具设计、精密机械加工以及多层升降横移式、垂直循环式等系列机械停车设备生产流水线等。系列合作服务与课程模式改革,使学生的在校教育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紧密衔接,有利于院校推进开放式办学,也有利于企业获得自己急需的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等寻求合作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发展方向,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最大程度地体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创业,有利于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发自主创业就业思想,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途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动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平.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

[2]吴江贤.职业教育与现代班组长培养[J].成人教育,2004(3).

篇2

[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文秘站网--写材料的都知道!]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市场就业机构,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我县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为农牧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50以上;农牧区劳动力培训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围、产业集中和要素聚集,积极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就业,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到20__年,全县城镇率达到53以上,为有效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好第一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摸清情况、统筹安排,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列入当地发展计划目标,层层分解,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的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工作。

(二)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渠道

发展经济是解决城乡劳动者的根本出路。要把经济发展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民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我县新兴的重化工等龙头企业和特色市场以及工业园区、商业区和生活区的建设,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农牧区劳动力就业的规模效益。

(三)逐步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

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所有求职的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农牧民工的职业素质,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规定,规范企业招工行为,消除一切制约农民工就业的障碍,维护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方位地为农牧民开放,实行免费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一系列就业服务。全县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网络建设,使全县的镇(街道)办事处的劳动保障平台真正达到符合“六到位”的标准。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建立以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院校和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社会力量和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城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农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对农牧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开展以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怎样找工作、劳动合同、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维护权益和城市生活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还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定向培训,使更多的农牧区劳动力掌握专项职业技能,对职业培训结业的农牧区劳动者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行“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鉴定,鉴定促进就业”的机制。

(五)加快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农牧民工的特点,实行相关的社会保险措施,用人单位和农牧民工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城镇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失业保险条例》为其招用的农牧民合同制工人办理参加失业保险手续,由单位履行缴费义务,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

全县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农牧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逐步要为不稳定就业的农牧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探索和建立适合不稳定就业农牧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 进城就业农牧民权益保障制度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职业病防治、使用童工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支付工资和兑现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七)取消限制农牧民进城务工的一切不合理规定

各有关部门应对现行有关政策进行清理,对不利于农牧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性政策应坚决取消。要进一步疏通农牧民进城务工的渠道,改善农牧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单位用工、子女入学、管理监督都要一视同仁。

篇3

所谓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是指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增强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施受过程。

国内外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对比

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起步较早,而且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具有早期性、个性化、实用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以德国为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人生规划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德国的大学生就业采取“自我负责,自由择业”的制度,呈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不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反,德国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都主动参与、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生涯规划视为就业工作的“发动机”。专业化的指导队伍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分类指导,并能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一个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这种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学校、企业和私人咨询介绍所等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学生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强调人与职业的和谐发展,谋求人在职场中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使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

而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开掘,尚未形成成熟的观念,无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孙仪认为,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地与经费,乃至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等任何一个角度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需求拉动,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事实如此,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技巧,离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学生也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使毕业生择业的自越来越大,但由于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职业观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重视。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

1.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创建例如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等机构,由学校领导、专业工作者以及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各类人员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作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讨活动。此外,打造一支职业咨询师队伍,促进职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专家化迈进。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2.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毕业前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贯穿学习生活和人生规划的全过程。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逐渐积累并发展的过程,人的职业兴趣、能力发展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科学的理念传输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让他们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择业和就业的成功积累资本。

在大学一年级,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成功教育。这一阶段职业规划辅导目标应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及职业生涯基本理论,展开自我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现时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引发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在大学二年级,拓展学生的素质,锻炼综合能力。这一阶段职业规划辅导目标是进一步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及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问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

在大三年级,强化专业学习,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为重点。强化专业课学习,不断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在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对进入社会前的职业准备期应有个明确的规划。

最后,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教育。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并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和自主择业视野,提高自主创业意识和竞争能力。把择业方向导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基层,使他们认识到“小企业,大舞台”的意义,把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体系设计

针对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五大部分: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生涯是指人终生发展的历程,通常又称为职业生涯,是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可见,职业问题是生涯的核心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了解“生涯”、只有在充分认识“生涯”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意识。通过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锚等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大学,认识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掌握生涯规划的概念、原则、意义,从而唤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第二,自我探索与了解。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与了解。包括个人能力、性格、价值观、兴趣的测量等。用到的测试工具主要有:价值观因素表、凯尔西气质分类和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游戏和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需求和埋藏在心中的理想,自主规划人生目标。

第三,了解工作世界。针对大学生职业知识缺乏、对职业社会与工作世界陌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方向、不同岗位任职要求、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在教学方法上,可列出问题让学生搜索相关信息,或者引导学生对相关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人物访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及早地认清当今所处的工作世界,避免择业的盲目性。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定位 综合素质 竞争力

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看紧。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2007年为495万,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每年都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工作。从总体上看,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中约75万处于待业状态,2005年上升到95万,2006年上升到106万,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导致“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局面。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本身职业生涯规划处于薄弱状态,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缺乏科学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尚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规划服务,社会也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指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文字层面,大部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其实就是“人生战略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是在他们最重要的黄金时代所做的全面系统的人生规划。毫无疑问,这一规划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一进校门就能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科学地评价与认识自我,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瞄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是精彩的。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现代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指导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单一专业倾向的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是否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是否对工作倾注激情与责任等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设计未来,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当前,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1.学生自身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市场变化,转变就业观念。

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针对我国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到今天的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在这历史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在形成,国民经济在发展,这要求我们不能用计划经济只有几十万毕业生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现在毕业生碰到的问题。大学生需要正确处理好职业生涯理性设计与就业盲目从众的矛盾、求职的高薪期望与就业岗位低报酬现实之间的矛盾、社会就业大众化趋势与大学生精英意识之间的矛盾,重新调整就业思路,降低择业时的高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辩证看待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机关和基层、外企与民营、事业与企业等用人单位,把目光锁定在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各种领域、各种所有制、各种层次的单位。

(2)了解职业需要,准确自我定位。

在正确对待职业分工和职业差别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准确定位,选择工作和职业。了解职业的内涵和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明确目前的专业学习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全方位地获取职业需求的动态信息,详细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任务、待遇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要求。对于职业内容进行研究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发展前景。在对自我的学习能力、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从而使自己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为今后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对大学生求职而言,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求职的惟一条件,知识最新化、能力综合化、身心素质并重化才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深化知识、转化知识、更新知识、重组知识、提升能力、重构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只要给自己找准恰当的定位,制订适合自己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那么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3)切合自身实际,制订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色研究方向与重要内容,是指导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和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方式方法;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具体步骤。学生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方向、行动时间、行动方案的具体步骤分四步:一是评估自我。学生需依据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性格气质测试,加上自我探索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类型、职业能力有较正确的认识。二是确定目标。学生要从自身个性特征、所学专业性质、职业社会需求、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短期、中期目标。三是拟定规划。根据总体目标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分阶段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订出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四是调整规划。大学生在实施具体计划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

2.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提供专业化指导。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呈现职业化、专门化、高素质的特点,学生一进校,就接受了较为系统和严谨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也日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高校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毕业前夕开设几节就业指导课、组织几次招聘活动等,而应从学生入学起就进行职业规划的具体辅导与咨询。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1)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全程的规范化的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队伍。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因此,开发与完善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我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急需跟进的工作。国内的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师资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此外,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按照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人职配备的原则进行分级指导。

(2)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团队训练。团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等。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者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团队训练,学生团体活动以及一些讲求团队协作的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学生明确个人分工,了解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完成既定任务。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指导已经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从业人员都是持证上岗。而在我国,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当多的理论还采取拿来主义,没有创新和改进,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效率不理想。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大力推行和建立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的认证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指导的服务机构,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是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为大学生的终生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能在以后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金玲.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15卷第4期,2005.12.

[2]王官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待业,找不到自己的出路,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就业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心理辅导教育的探究与分析,从而找出在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方面的欠缺,并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深度职业生涯规划即从长远未来以及深度探究职业规划,我们在过去的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实际经验中,往往进入职业规划的误区,第一个就是兴趣倾向。大学生一般有固有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思想,也都在从兴趣方面寻找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与工作,但是兴趣指导论在长远看来如果不能产生成就感,也不能使人进步,也使得找工作成为一项难题。第二个就是性格倾向,在职业规划中,性格因素可以说比兴趣因素更加长久与稳定,对性格的过度解读,则是步入了另一种极端。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研究,我们则需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长邹广严教授提出的“长板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层面的理解是:只有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得到职业生涯的最优化发展及良性循环,?M入一核双驱的生涯规划模型。这一理论在实践层面切实解决了部分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也指导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度探索。[1]

二、就业困难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的不重视

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众多,专业指导性较强,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课程方面有欠缺。课程开设时间不恰当,往往是在大学生刚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的大一、大二进行指导,大家可能对就业方面比较不重视,在大学生需要就业时的大三、大四,则缺少就业方面的指导,指导效果不明显;在人数方面,大多数是在可以容量很多人的大教室进行,统一进行指导,人员不易管理,指导效果差;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课程少,往往只利用几个教学周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课程的讲授,泛泛而谈,起不到真正深度的指导作用。就业困难大学生往往很难寻求帮助,没有专业的机构和部门进行指导,达不到指导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缺少专业技能

在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中,缺少指导性专业人才,老师一般为兼任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老师,没有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资源对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可以运用,[2]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现实与系统发展与创新止步不前,指导跟不上时展潮流,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和现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碍于面子,不太乐意向老师寻求帮助。并且分工不够明确,就业指导与就业心理辅导两个方面应当分开,两者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找工作中所产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一部分是由自己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造成对自己工作的期望收入过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知识技能不足等,导致其求职屡屡碰壁。

大学生在就业困难时,忽视了就业困难的原因,忽视了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造成了就算就业困难也不会想到求助于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方面的老师。心理作用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毕业大学生发现就业四处碰壁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但自尊心作祟,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自尊心受挫,往往会选择隐藏自己,躲避人们的询问,不会主动地寻求就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辅导,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在这时应当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关于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具体解决办法

第一,对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统一就业指导。有些学生就业难往往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轻视基层工作,认识不到现代就业形势,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建立自选关系,就业困难大学生与他的心理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受社会与学校的生活环境影响的,学校可以对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状况等等进行分析调查,从而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针对存在眼高手低问题的学生,学校就要对他进行基层工作方面的教育,使他认识到必须从基层慢慢成长、慢慢进步。

第二,在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缺少专业技能方面,应当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专业培养方面,学校应当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老师,在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方面对就业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或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进而发挥指导的作用。同时,为了适应关于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的需要,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咨询室,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第三,要解决就业难大学生本人对此问题的忽视,高校应当重视对这类学生的指导。心理问题一般都是由不合理的认知造成的,在就业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中,指导老师要注意指导他们调整心理,促使他们改变态度,逐步地矫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

第四,可以运用人才测评软件,测试就业困难学生的兴趣、长板,同时结合学习的专业知识,帮助就业困难大学生确立就业目标,增强他们的综合职业核心能力。如此一来,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找到存在的价值,又能够实际解决其就业问题,这可谓一举两得。[3]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阶段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分析

(一)人才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大招生,首先在毕业生人数上每年都在增加,其次由于教育设施、场地、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专业结构失衡,同时教育质量并没有预期的效果那样高,毕业生综合素养的下降影响了用人单位招收毕业生的积极性,使得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二)高等教育具有滞后性高等教育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实践知识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由于知识更新换代比较迅速,致使毕业生学到的科学技术都是过时的,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时不占优势。其次就是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多数高校没有前瞻性的分析国家政策、国家未来的学科负责人,使各专业学科学生数与社会的需求不够紧密,出现的社会需求的人才数量很少,而学校培养的某些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不大,造成当年热门专业四年后冷就业的局面。(三)毕业生择业观念不成熟现如今一部分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上享乐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在择业方面着重考虑经济收入、工作区域环境和工作舒适程度等。而不是多考虑个人未来长远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对于刚刚脱离书本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更加倾向其能够脚踏实地的从基层做起。(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对于从学校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明确的自我定位,清楚的认知社会,准确的预测发展。但是现在我国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就业指导课内容枯燥乏味,还仅停留在信息、面试的技巧、调整就业心理等方面。

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学一进入校门就开始进行,首先通过了解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个人的价值观与性格特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自我定位,然后再结合大环境形势下的岗位人才需求给自己定目标,然后通过四年里不断地努力与及时的调整,最终在走出校门时使大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给用人单位一个合格满意的人才。

三、如何落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理论就我国当下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还需要组织专业人员更多的、系统的向西方学习借鉴其专业理论,并且更多的进行探索,逐步完善我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发展出适用于我国的指导性理论。(二)构建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首先明确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定义,就是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到毕业连续这四年里要接受的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性就业。这种教育培养模式能够应对新的发展形式下的普遍情况。但是对教育者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这需要教育者有着高度的专业性,不仅要对就业政策和法规比较了解,而且心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人事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行政管理意识突出,同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人才市场的敏锐度。(三)开展多元化专业教学、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应避免盲目性、专业趋同性,应该整合好每个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特色知识、创新知识、前沿科技,使同学们接受多元化的特色教育,能够与社会接轨,并且具有前瞻性。对于不同专业领域,就业指导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土木工程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作为工科专业更加强调技术性动手能力,而工商管理专业更强倾向于理论运用,土木工程专业则更加倾向于技术型。就业指导内容应是全面而多样化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测试、讲座、咨询、实践、模拟招聘,我院通过开展优秀校友讲堂,校友围绕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用真实案例与在读大学生讨论大学生涯如何规划、如何提升自我等问题,缩减了同学们与职场的距离,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意识。(四)注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无论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多么完备,都是要以人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个体的职业生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结合理论指导做出最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且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认知社会,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根据自身特点、综合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自主选择职业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五)及时反馈,注重总结反思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理论总是跟不上实际,所以每当我们按照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了一段时间,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考评、测试,收集同学们、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同时传统行业也会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已经毕业的同学用人单位是否满意也要进行跟踪反馈,以便对正在培养的同学及时调整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到双向满意。

[参考文献]

[1]林蕙青.用改革的精神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4).

[2]廖碧君.浅议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意义[J].人力资源管理,2015(2).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场所;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30―02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是为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行业培训、学校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转岗培训等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以爆炸的方式增长的当今社会,定期参加培训成为就业者增强履职适岗能力的首要选择。

黑龙江省教育厅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工作,借助国家投资上亿元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东风,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英语、法律等专业教师培训,效果显著。2009年寒假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就是深入教学一线的充分调研和缜密分析后采取的重要举措。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尚属新兴课程,任课教师多是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或者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客串,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专职教师,授课时数也难以保证。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职业生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专职教师的缺乏不能不说是培养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最大障碍。克服这一障碍,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势在必行。

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在中职学校教师范围内及时启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无疑是明智之举。那么,如何抓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师资培训呢?笔者将结合所在单位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成功的培训实践经历来加以阐述。

一、师资培训的基础――抓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良好培训条件

培训场所是从事培训教学、培训研究、培训课程开发和学员生活娱乐的重要处所,是提高参训学员职业态度、职业目标、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重要基地。培训场所及环境管理等的建设是培训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改革、管理机制更新一起构成新时期培训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支柱。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培训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师资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应该先行一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效益,不断加强培训硬件设施建设。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一贯注重科学发展观在职培训工作中的运用。在学院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积极采取贷款等方式筹措建设经费,于2009年底建成了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新培训楼,正式命名为黑龙江省司法行政培训中心,旨在为司法行政系统、教育系统及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在寒假培训项目计划申报的众多培训机构中,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选中承担全省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任务,这与培训条件的最优化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教学设施对人无形中就会产生美的熏陶和积极向上的影响。

为给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为给全省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学员提供完善的培训学习和生活条件,学院将刚落成的培训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师资培训班学员作为第一批客人人住到崭新的培训中心楼。当学员们身处气势宏大的学术报告厅、设施先进的中型多媒体教室、宽敞舒适的两人或三人标准间中,接受星级宾馆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无不感叹学院提供的培训条件和服务是他们参加历次培训中最好的,这使他们对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决不辜负培训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盛情美意,要努力学习,争取学到培训精髓,同时也衷心希望再次来学院参加培训。

目前的培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机构舍不得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他们总认为在这方面投入是无益的。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好的环境和设施确实要加大成本,但培训机构也应从培训对象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参训学员都是在职的中职学校教师,属于典型的工薪阶层,生活水平中等;培训都是在寒暑假期间,本来工作一个学期就够累的,放假时再参加培训,从心理上就很难处于积极迎接培训的状态。在此情形下,参训学员首先接触到的培训硬件设施无疑将对学员态度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是在夯实师资培训的物质根基,培训硬件设施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培训的成败得失。

二、师资培训的关键――抓教学措施建设,提供精品培训课程

培训既要用良好的硬件条件招得进培训学员,更要用科学合理、深浅适度的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灵活多样的教法留得住学员,以保证学员顺利完成培训,并将所学知识技能真正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进而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抓好师资培训教学质量是培训工作提高层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最佳途径。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课程体系的建立、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等教学措施的优化。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培训处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的训前调研上下足了工夫,通过电话逐一细致了解预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专业状况、职称学历和参训需求。调研表明,学员成分较为复杂,学员专业不同,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课教师,有法律专业教师,还有公共基础课教师;学员职称不同,有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也有任教多年的高级讲师;学员职务不同,有普通教师,有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也有学校的校长、党委书记等。我们在做好训前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着满足不同层次学员需求的宗旨,反复研究,三易其稿,构建出深浅适度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了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三大教学模块为主的15个专题,其中实践操作教学示范占总教学时数的50%,既侧重于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又顾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员动手实践的教学能力。

为确保培训教学质量,除精选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强大的校内教学团队外,还专门聘请了多名国内、省内知名的职业指导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们灵活运用案例法、情景体验法、项目导向法、现场测试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增大知识信息传授量,提高了实践操作的参与率,活跃了培训教学气氛,真正做到了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学有所得。培训学员出勤率高,即使是晚课,出勤率也达到96%以上;每每下课时,学员们仍舍不得离去,围着任课教师反馈信息,探讨问题;教师

也经常应学员邀请,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与学员座谈交流,切磋教学技艺等。这些都体现出学员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措施的满意程度。

师资培训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员怎样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实践的指导。一系列教学措施的优化,使学员在大量的最新理论讲授与教学实践的示范引领下,提高了教学改革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师资培训学习中。引导学员热情参加授课经验交流、职教论文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职业心理剧展演等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技能和水平。由此可见,教学措施的优化是关系到师资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师资培训的根本――抓教学管理建设,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培训教学管理过程,就是在遵循培训工作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手段,通过优化配置来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基地既定的培训目标的过程。而培训学员成长,培训思路的实现,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服务中职教育发展的能力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依赖于培训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培训教学管理水平也是师资培训基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培训教学管理中建立控制、协调和激励机制。坚持严格考核与人本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培训班专职班主任,选配得力的学员干部,充分发挥学员自主管理的作用,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实行每日两次点名考勤,累加三份实践技能作业成绩和考勤情况,评出最终考核成绩。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并将优秀职教论文和实践技能教案进行展示交流,实现教学管理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

篇8

《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教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招展视野,了解就业与创业的有关知识,掌握必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增强参与竟争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确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业观念,培育健康的就业与创业心理,正确地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成功地走向社会。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了一些“职业与就业”方面的知识,但面临就业,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前指导。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我校实际和当前就业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初中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教学提高

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

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督导检查和业务考核,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五、教材及教学对象

篇9

【关健词】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成为关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稳定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发展到“自主择业”,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满足了大学毕业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随着精英化向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这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巨大挑战,高校应努力做到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帮助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达到人职匹配的理想状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急待解决的就业有效途径之一。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作用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具备可行性、实时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的特性。主要内容包括自我分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及反馈与修正等四个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

2.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职业生涯是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做自己事业的工程师,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有效管理。其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根据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人岗匹配,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从根本上确立个人的就业自助意识,为自己事业发展确定方向,筹划未来,并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既合理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表现为,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明确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中,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评价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在现有教育体系中注重把专业能力、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和成功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有利于大学生帮助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激发进取信心。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性格;找出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4.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缓解就业压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控制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的“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现象,进而克服用人单位常说的的“招不到人”和学生却“找不到单位”的现象,使就业市场向规范化和有序性方面发展,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在就业过程中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大学生合理分析,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择业渠道的拓宽和分流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

三、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毕业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盲目择业,被动面试,这样的后果显而易见,那就是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就业准备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大学期间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有助于顺利就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缺乏。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对制作简历、写自荐信、搜集就业信息、准备面试、就业基本礼仪等常识性问题了解甚少,表现为求职过程中缺少目标和想法,看到需求就投简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分关注薪资待遇,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和个性特点,择业盲目,对未来的职业没有预期,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出现经常跳槽的现象。

3.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追求“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职位),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区、乡镇锻炼,不愿到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中小城市的基层单位工作,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到西部或欠发达地区去从业,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一项调查显示,95%的学生表示自己两年内要做到主管位置,5年后成为部门负责人;70%的学生表示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30到50万的职业经理人,20%的学生表示10年内在本行业成为有一点影响的人才。

4.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师资队伍欠缺。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来自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基本上都属于兼职教师。他们大多数人在就业指导方面经验丰富,但在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急需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学习;而且许多老师在其它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已有大量的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准备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足够的直观认识和操作经验,对于课程的设置目的和意义理解、研究不够,难以开展课程的建设和体系构建。此外,有些老师不愿意全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讲授,因为在这方面的职称评定等问题没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职称评定和晋升空间狭小,相比其它专业的研究,出成果的机会更小。因此,在很多高校缺乏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全程化的师资队伍。

5.社会用人机制趋于短期效果、功利化较严重。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时候希望招到的学生最好有工作经验,能立即上岗,独当一面,且缩短试用期和培训期,力求尽快尽早产生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但这却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校学生为了将来能找到工作,学习没有方向感,到处考各种有关无关的证书,成了校园里“考证一族”,而没有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将来想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有的同学为迎合将来企业的需要,只学习狭窄的几门技术课程,一切只是为了就业而就业,而忽视很多人文学科的学习,导致综合素质出现了“偏瘫型”,对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成才带来诸多不利。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策略

1.提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最优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把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作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校内外职业指导专家、企业行业高管为学生做专题辅导,有效地促使大学生从跨进象牙塔就开始萌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要在高校各级管理层和授课教师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规划大学生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重视前瞻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2.加快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改革进程,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为就业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我校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列为教学计划改革课程,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大纲,排入正常的课表,专门对上课教师进行培训,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目标的培养,分年级和主题进行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针对目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机性等问题,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进行专门研究,形成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职业能力测试系统,以便更准确、科学地开展大学生职指导工作。

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在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人在这一年龄段的生涯发展特点进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大一: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大二: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大三:职业定向指导;大四:就业准备和指导)有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选择性地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求职策略与技巧、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的课程学习,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增设“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精品职业指导讲座”和“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等特色讲座,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包括行业、职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业道德要素与相关法律知识、工作的发展前景、薪酬收人、社会地位等,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强化大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会合理地规划未来的职业。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稳定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这批人员可以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学院分管就业的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中挑选组建,制定相关政策,给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老师在职称评定和晋升空间上给予政策倾斜或给予一定的照顾,让大家看到有奔头的前途,从而愿意来做;其次要提升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学校的师资进行培训,选派部分人员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诸如等级职业指导师的培训,系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掌握国内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最新动态、最新理念、最新方法;同时,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做到优势互补,从而,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唐奕.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J].法制与经济,2011(10).

[2]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沈立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1).

[4]徐春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02).

[5]邵霞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6]张宏伟,张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继续医学教育,2011(8).

[7]石建新.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1(10).

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阐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消除部分认识误区,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途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1.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从1999年以来为了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日显突出。自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2001年为115万,到2008年则达到559万,不到10年足足增长了近5倍,预计2009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人数达到历史高峰。然而受从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再加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相关帮扶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以及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部分脱节等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说非常严峻。如何应对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顺利就业无疑成了当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高的聘用条件,如何才能在千军万马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良好的就业观念和出色的综合素质无疑成了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养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只有认清就业形势,准确定位自我,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

那么何谓职业生涯规划呢?“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供求齿轮的顺利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入职业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将学业与职业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要求,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目标职业要求趋同,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在无形中大学生就适应了目标职业的要求。当大学生进入目标职业时,就无须再重新适应和磨合了,这种无形的财富又会为其职场成功起到巨大的加速作用。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个性才能,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时代,同时中国社会也正在社会转型期,这两个方面都对个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确认识自身特点,确立符合自身爱好的职业目标,不断丰富该目标下的知识与本领,从而帮助大学生增长自身的优良个性。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发展自我优良个性,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所谓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就业是否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使大学生为今后的就业早做准备。在校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努力完善自我,不断养成职业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在毕业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的工作和适合的单位。另外,用人单位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进行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从而实现合理的双向选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认识误区

笔者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日常的观察思考和与一些学生的交流,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比较普遍的是以下三点:

认识误区一: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为找工作而准备的。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对大学怀有美好的设想,认为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而非功利的只为了毕业后找到工作,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太重视。从一定角度上讲,这种看法是对的,大学的确是个追求自由、完善自我的地方,但也不是孤立地把职业生涯规划单纯的理解为找工作,有这种理解的学生本身就是对职业生涯规划不理解。众所周知,人的自我实现就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你适合的职业。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可以在大学阶段充分地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生涯的发展。职业生涯成功的过程也就是人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找工作做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为了一时的成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可以说,在大学阶段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也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

认识误区二:职业生涯规划靠听讲座等能速成。

目前,大学校园里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一些大学生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专家教授的讲座。诚然,在此类讲座的教育引导下,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程会有一定程度的关心和对职业环境的初步认知。但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必须经过实际验证的漫长历程,必须经过全面考虑才可以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而讲座、报告等更多是大学生在没有实践或者实践不充分的条件下参与的,因为这里有几个重要的认知方面因素是在讲座和报告上无法体现的,诸如“个人在工作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个人对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的实际认同,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实际修正等等,况且就是在实际的职业探索中这些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2]所以说,讲座和报告本身能达到的作用、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要以实际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来塑造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潜力开发等过程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

认识误区三:职业生涯规划是高年级才考虑的事。

很多大学新生都认为,大一大二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言之过早。的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一般都是在大四毕业后才开始的,那这是否就说明了大一大二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关系呢?首先,我们都知道,职业选择与专业是紧密相连的。然而大学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选择的专业与兴趣错位,而这个错位的弥补只能由上大学后的大一大二来纠正和确定。所以,大学生要在大一大二时通过实际的专业学习和探索来发现并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然后去深入学习这个专业(这里所选定的专业往往不一定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最大限度精通自己所喜欢和选择专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其次,学生上大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选择一份好职业,而当意识到职业选择时就已经客观上产生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这个时间是完全可以由升入大学的大一开始。所以说,如果你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那你就应该在大一时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安排大学生活。

三、大学生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1.准确的自我定位

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岗位,都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具备特定的条件,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适应任何一项职业的,这就产生了职业对人的选择,于是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准确定位自我。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根据科学方法,如借助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特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多参加实践活动,如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校园创业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能力,还能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资源,进一步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总之,自我定位时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带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盲目性,做到规划设计高度适宜。

2.清晰的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要准确定位自我,职业定位也十分重要,它就是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兼职、实习,或者参加校园招聘会等形式,了解某项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和非职业素质要求,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以及该职业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等。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听专业人士的讲座等了解目标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深入了解职业环境、了解各行业竞争发展机会、了解目标行业或机构的人才、资本、服务等。这样才能够对最适合自己的行业和目标进行合理化分析,提炼出进入这一行业或机构所需的要素。

3.有效的行动措施

有了准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目标,如果没有切实的行动计划做保障,那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制订详尽可行的计划,而且要落实目标的具体行动措施。这个行动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措施,也就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所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这些“行动措施”是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总之,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在就业时脱颖而出,必须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大学生要想建立科学、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有韧性,有耐心,并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这样才能在未来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演奏出自己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