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范文

时间:2023-03-19 08:1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四五规划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四五规划建议

篇1

2、依法治理制度、组织、工作机制健全,“三制”推行见成效,县境内所有单位开展依法治理面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3、基层司法、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各类纠纷调解及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逐年下降,充分发挥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4、安置帮教运行机制健全,做到帮教对象底子清、情况明、帮教到位,使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分别低于5%和3%,帮教组织向网络化发展,帮教制度向规范化发展,帮教工作向社会化发展。

5、法律援助组织、制度健全、宣传到位,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做到职责范围内有求必应,严格按程序办理,援助人员积极拓宽业务,深入基层关心帮助困难群体。

篇2

十三五规划必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关于xx学校召开“十三五”学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月24日至25日,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会在行政楼一层会议室召开。校党委书记xx,校党委副书记、校长xxx,校党委委员、副校长xxx、xx、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学科秘书参加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xxx主持,第二阶段由xx主持。

各学科带头人从学科基本情况、“十三五”取得的成效、标志性成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建议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总结汇报。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进行指导点评。

段志光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学校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学科“十三五”学科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两天的总结汇报会是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召开的,主要是着眼于九个目的。一是摸清底数。通过两天的汇报,底数已基本清楚,但部分学科还不是完全清楚;二是找准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理念更新不够、问题导向不够、聚焦重点不够、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学科瞄准全国的重点、热点、难点不够、学科建设中对人才的引、育、用,都凝练得不够、分析的不透、对人才分析的面不够、点不够、度不够等问题;三是凝练方向。存在学科内凝练不够,学科间结合不够,学校里整合不够,学校外联合不够等问题;四是汇聚队伍。存在人才引进前的设计不够、人才引进中的协调不够、引进以后的岗位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五是强化研究。要学会宣传、推广、造势,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做到有中能优、优中有特、特中有新;六是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更加重视研究、重视教学、争取主编参编规划教材,争取教学成果奖;七是构筑平台。存在争取高层次平台不够、现有平台利用不够、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较少,学科以外的共享、共用较少等问题;八是完善机制。从校级层面要考虑任务书的设计、考核指标的设计等,导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加强医教研结合,完善医院内、医院间的联系协调机制,站在学校的大平台上进行学科的结合、整合、联合。要建好专家咨询等机制,请业内专家、小同行来把关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高峰、高原学科,加强规划支持;九是打好基础。包括支撑学科的重点方向,支撑学校的重点发展,支撑学校的学位点授权、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支撑学校的“十四五”规划,支撑全省的发展重点,乃至全国的发展重点。他强调,各学科要认真总结,做好“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为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星在主持时强调,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始终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科学合理定位。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队伍,强化科研创新,健全学科制度,建好学科平台,完善体制机制。要尽快确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学校“十四五”学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出积极贡献。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深圳锦辉驾校”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与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16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16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17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16年至2019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17.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段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19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17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16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16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篇4

一、2020年党群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理论武装,狠抓理论学习。

**党总支充分落实“”制度,制定2020年学习计划、运行大表及第四季度党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并指导各项目部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发挥好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积极重要作用。要求全体党员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不断丰富精神世界,防止学习片面化、表面化、形式化。今年9月,**党总支开展庆祝“71周年”主题读书活动,以“坚持和运用实践观”为主题,参会人员共同观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视频,号召员工运用马克思哲学思想指导实践,将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使全体员工不断凝聚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提质增效行动,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2.引领意识形态导向,筑牢思想共识。

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从严管好用好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挖潜宣传媒介功能,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弘扬**精神,推进**精神和阳光文化再探索、再实践、再升华。积极发挥党建宣传舆论引导、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作用。对确定需要对外的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未出现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截至目前,已上报集团企业动态16篇、在集团官网15篇,**微信公众号信息25次,共推文47篇。同时,提高言行的甄别能力、舆情的引导能力,坚决杜绝员工发表和传播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错误观点的行为。

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坚决落实从严治党总体要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持续开展“”问题整治。一是督促机关部室和各项目部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项措施,**共签订责任书42人,其中处级干部1人,科级以下党员干部41人,组织51人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目标,确保“一岗双责”履行到位;二是开展监察对象基本信息采集工作,认真组织**范围内监察对象68人填写《监察对象基本信息采集表》;三是严把“五一”、“十一”“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纠治“”工作,做好重要事件节点廉洁提醒,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及时向**集团纪委报送履行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同时,积极深入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有力促进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断把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

4.做好群团共建,凝聚强大合力。

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发放帮扶资金3000元;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买扶贫产品野生山茶油129份,共计18447元;4月份,借助集团“众志成城战疫情中国****在行动”征文活动,在**内部开展征文投票活动,对参与员工发放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活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组织员工参加“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答题活动,在**集团集体排名中取得第四名的成绩;6月中旬按照**集团工会要求,积极组织**员工参加2020年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地成绩;积极参加**集团“战转勇上”主题教育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员工围绕具体工作,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条,为大连酒店项目部创造经济效益21.16万元;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提质增效看业绩,战转勇上比担当”经验交流会,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引导青年员工投身“提质增效”主战场,号召青年员工积极参加青年岗位创新大赛,大连酒店项目部员工通过将库房物品进行分类,积极清理库房积压的过期客房六小件,找出可二次利用的物品,通过加工改造,变废为宝,预计节约费用6.4万元;今年9-10月,大连酒店入住率连续攀升,在酒店客人退房较多、客房服务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降低人工成本,党总支发动全体党员和管理人员,协助客房服务人员进行撤床单、套枕套、倒垃圾等工作,累计清洁房间近500间,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营造起**员工齐奋进的良好氛围。

5.聚焦聚神聚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集团党委统一部署,东北**自4月中旬起,迅速在**范围内集中开展“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第一时间制定并向**各项目部、机关部室下发了《东北**“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推进方案》。通过周例会、月度工作会、专题党课及项目调研等形式,对**管理人员、党员、一线群众开展主题教育动员。5月初开始,**党总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由**班子成员带头,将主题教育专题调研、集中宣讲和全员大讨论,统筹谋划紧密结合,按照分管项目部和机关部室,以“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四精”着手,采取“点对点”的形式,对全体员工开展形势任务宣讲。深刻剖析东北**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对提质增效意见建议,通过员工反映的意见建议和热点难点进行交流,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制定三大类共20项具体措施战严冬,使**明确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推进路径。

截至目前,**机关及项目部共开展学习18次,专题研讨8次,班子宣讲6次,专题调研17次,员工讨论7次,征集合理化建议54条,4个班组开展创新创效攻关,已完成2项攻关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党群相关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对党群工作创新的前瞻性有所不足,谋求党群工作新突破,创新提升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2.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没有引领到位。员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群众观念更新慢、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现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及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1.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实班子政治建设,结合集团工作部署,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交流和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好**网络媒体建设管理,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能。

篇5

(生态环境分局 辛乐)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东部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为抢抓机遇,我市建立一区三园,领导外出组团招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更好的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分局紧紧围绕市上中心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改进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为我市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主要工作

“项目要落地,环保是关键”,为保证市上谋划的重大项目能如期落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生态环境分局从大局出发、提前谋篇布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助力我市经济高速发展。

(一)靠前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一是做好项目环评审批。为帮助投资客商尽快办理环评手续,生态环境部门在项目备案后,由备案单位推送信息,生态环境分局根据项目情况为企业提供代办,为企业推荐效率高、质量好、价格优的环评单位,并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投资客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环评手续办理。2020年至今,生态环境分局共办理环评报告书3个、报告表18个,登记表468个,没有出现因环评审批手续滞后而影响项目建设的情况。二是帮办排污许可证。自2021年《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地方排污许可证已停止核发,所有排污单位统一办理国家排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单位不得排污。为保证我市企业都能正常投入生产,我市邀请环保专家在玉门老市区、东镇建化园区进行专门授课,指导排污单位办理排污许可证。同时,安排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在线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止目前,我市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单位86家,办理简化登记手续138家,23家企业正在办理排污许可证。

(二)强化能力,切实提升环境管理水平。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分局积极向上申请资金,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先后争取了配备VOC走航车1台、应急监测车1台,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环境风险源调查项目、环境监测网建设项目,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等一批项目,累计争取资金8000余万元。建立全面覆盖、立体监测、智能分析的监管网络,实现了对本地环境状况的动态管理,用详实、准确的数据全面、精准反映本地环境状况,为政府科学规划发展、合理布局产业、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三)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保障环境安全。做好环境风险管控,避免发生各类环境安全事故,是保障园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分局按照“严管就是厚爱”的原则,多措并举,严格执法。一是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今年以来,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执法专项检查,检查化工企业150余次,抽查“双随机”企业36家,立案查处6起,办结5起,行政处罚63.7万元。二是积极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在“环保管家”技术支持下,每季度开展一次化工园区专项检查,查找环境安全隐患,消除环境安全风险。三是督促环境问题整改。针对酒泉市政府环境问题督查组反馈给我市的91个点位225个问题,生态环境分局与各乡镇、部门和工业园区密切配合,集中开展问题整改,至目前,已经完成了74个点位199个问题的整改,问题整改率达到了88%。四是完善两法衔接机制。为更好的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分局与公安、法院、检查院签订《关于印发<玉门市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构建两法衔接平台,夯实了合作基础,为今后合力打击环境犯罪搭建合作平台。五是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为了减少对企业运营的干扰,生态环境分局监管白名单制度,将59户环保措施到位、环境管理优秀的企业纳入环保正面清单,减少日常监察,做到无事不扰。

(四)超前谋划,提前准备预留发展空间。自我国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今后温室气体放将成为制约各地经济发展的“紧箍咒”,为了保证我市经济有充足发展空间,生态环境分局认真研判政策趋势,预先谋篇布局,采取腾笼换鸟、汰弱留强的方式,对辖区内能耗高、污染大、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依法采取措施,先后关停小化工6家、历史遗留土炼油作坊12家、历史遗留的土石灰窑29家、粘土砖厂4家,清理10蒸吨以下小锅炉47台套,推行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400余户,在全市各乡镇新建35座污水站,建设老市区、建化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有效措施,减少辖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环境容量。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态环境分局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过度,增加企业运营负担。在服务过程中,同一个项目,多个单位均有帮办事项,在实际帮办对接过程中,存在多个部门反复多次对接业主,调度项目进展的情况,让业主不堪其扰、引发业主反感情绪,过度帮办服务反而增加了企业负担。

(二)时限过短,影响个别环评办理。由于多次压缩环评办理时限,目前环评办理时限较短,个别环评手续无法按期办结。比如,有些化工项目环评审批事项的完成时限为10个工作日,项目由酒泉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在审批过程中,还需要环评公司修改补充、提交专家审定、酒泉市生态环境综合事务中心出具评估报告、业主报批、酒泉市政务大厅受理、酒泉生态环境局会议研究、网站拟审批公示等多个程序,由于程序繁杂,难以保证按期完成办理。

(三)调研不足,服务内容不精准。不少企业落户我市工业园区后,生态环境分局只注重前期服务,较少跟进实施后期服务,比如一些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困难,或是法规政策、环保技术遇到难题,环保部门主动服务较少。还有些企业遇到物流困难或生产设备、设施购置困难,也没有及时向市政府反映相关情况。

三、意见及建议

针对目前反映出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从工作机制、工作方式、项目帮办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企业真正能通过服务省心省力,解决问题,减少精力支出,安心谋划发展。

(一)完善服务机制。要提高服务精准度,更正多部门分头更进项目的工作方式,建议确立一个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定期将交办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进度统一调度后反馈,避免多个部门同时调度打扰业主的情况。

篇6

知识型专业服务业的定义和特征

知识型专业服务业,即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有高知识、高技术、高互动、高创新的“四高”特征。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将其简称KIBS(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作为现代经济的新引擎,KIBS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产业结构、提高绿色GDP比重等方面作用巨大。KIBS在发达国家中承担着基础性知识生产和重新配置的双重功能。美国KIBS对其GDP贡献高达50%,在英国大约35%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来自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部门,新加坡在1997年KIBS部门对GDP的贡献率就已达到35%,韩国也达到22.1%。为发展KIBS,法国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到企业流动工作两年以上即可享受一年的工资奖励;科研人员自办企业可享受偿还期为15~50年的20万~30万法郎无息贷款。日本首创了“流动科研体制”,近4成的日本企业与大学等各类智力机构长期合作。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知识源泉和目的地,包括企业研发、学术研究和高技术劳动力都呈现全球流动趋势。原因是研发和技术转移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跨国公司调整研发模式,显著加深了开放与合作,积极从外界吸取技术和知识产权,或形成广泛的研发网络,最终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般超过70%,而知识型专业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以上。知识型专业服务业承担了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的双重功能,其集聚水平是区域经济质量重要的衡量指标,往往体现着一个城市功能的层级。知识型制造服务业事实上是知识型专业服务业的分类。国家发改委等对制造服务业的定义,就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宁波发展知识型制造服务业的必要性

新的时期,是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波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宁波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就势必对以科技研发、专业服务、软件信息、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制造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市在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制造服务业方面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服务能级不高。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超过60%,发达国家均超过7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达到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而宁波服务业2020年增加值达到6376.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1.4%,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二是服务业平台支撑不足。宁波服务贸易执行额约为南京的1/9、无锡的1/6、杭州的1/5。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策源性研发机构不足,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总部经济、律所、会计、高端咨询等业态发展缓慢,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辐射外溢周边城市上存在不少短板。三是高等院校和高能级科研机构与宁波传统产业的结合都不高,制造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知识型专业服务相对欠缺,大多数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客户需求、竞争态势、对手实力,知名品牌较少,如科技服务业大部分局限于信息与项目对接,筛选、评估科研信息能力欠缺。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宁波服务业面对“上海阴影”以及杭州、苏州等特色鲜明服务都市的竞争压力,越拉越大的差距,将极大制约宁波城市的集聚吸引力和都市经济的辐射力。“十四五”时期,面临已近极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哑铃”结构下的宁波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都急需宁波制造服务业重铸优势。2021年9月的《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宁波要基本建成经济高效、智慧便捷、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影响卓越的长三角南翼现代化服务经济中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争取达到1.04万亿元,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这既是对新时代现代服务业的更高要求,也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对高质量发展的有益补充,其中,知识制造服务业则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宁波建设知识型制造服务业的路径建议

篇7

关键词:经济增长外生变量;城镇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4

把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与结构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经济增长潜在水平的变化,从而为中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中长期分析框架为基础,分析和预测我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在影响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基础上,以这些因素未来不同的发展情景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结构等指标可能的变化,并结合上述预测和分析为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要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做出判断,就必须分析影响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从中长期来讲,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供给面;但同时也要注意,持续的需求面变化也能够通过影响供给面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这些因素主要有:

第一,人口与劳动力。其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已有诸多讨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对储蓄和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其传导路径是明显的。

第二,FDI的增长率。尽管中国总投资中FDI比重正变得越来越低,但由于FDI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产生明显的外溢效果,因此其增长对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国际经济增长。尽管它主要影响我国的总需求及出口,但如果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从而使得我国出口持续不振,其会给我国制造业投资和资本存量带来影响,从而影响经济长期增长。

第四,人民币汇率。对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方面有影响。

第五,城镇化率。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拉动和资本的形成会有一个推动作用。

第六,研发投入和教育投入。这两个因素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在这两个领域,政府一方面需要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其对全要素的提高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以上述因素作为主要的外生变量,运用中国宏观经济的年度模型来进行研究。这一模型包括产出、价格、收入和消费、政府税收、金融、贸易、人口和就业、投资及储蓄共九大模块、153个变量、37个外生变量和116个方程(内生变量)。根据未来可能的走势,将上述6个因素在2010至2025年间(“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变化分别进行设定,分为乐观情景、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

在基准情景中,对上述6个因素在“十二五”期间的变化基本以“十二五”规划为基本准则,对于“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外生变量的设定是根据过去历史演变规律和当前国际经济背景变化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于人口增长率的设定在三种情境下没有差别,主要依据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由于我国FDI增长率在“十一五”期间为5.3%,因此将未来乐观情形下FDI增长率设定为比“十一五”的水平略低,即5%,在基本情景下则是3.5%。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基本情境下设定为2.5%(汇率法增长率),这对应于购买力评价法下3.3%左右的GDP 增长率水平,将乐观情景下设定为2.8%,这相当于购买力平价法下3.5~4%左右的增长水平。可以看出,乐观情形下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差不多是金融危机之前的平均水平,而基准情形中则比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低。最后,尽管汇率实际走势还需要看汇率改革的步伐和节奏,但由于可能实现市场化,将2025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假定为以1.5%的年平均速率升值的趋势(见表1)。

对于中国未来长期走势的分析所用到的模型中,有人质疑是否考虑到目前中国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发展所需要的紧缺资源未来走势的变化是否会对本模型产生影响的问题。关于资源和环境,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资源是可以贸易的,但环境不可以。北京雾霾天气不好,我们无法到别处购买新鲜空气。所以对于资源,尽管模型中没有专门考虑,但是通过贸易是可以解决的。而环境问题是本模型里没有考虑的东西。节能减排、对于二氧化碳排放这是一个纯成本问题,要解决只有增加生产成本,这样可能会拉低GDP的增长,所以如果把这个因素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走势影响的判断考虑在内,经济增长还可能再低一点。国际上有用价格调节资源的,但从历史看,资源比较多的地方也未必发展的比较好,资源比较少的地方有的发展得也很好,所以资源对经济的影响不存在确定的关系,而环境是使我们经济增长降低的可能因素。

二、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与分析。

(一)GDP增长

“十二五”期间GDP的潜在增长率在7.7%~8.2%的范围内(见图1):乐观情景下GDP的潜在增长率为8.2%,基准情景为7.9%,悲观情景为7.7%;而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GDP的潜在增长率在6.7%~7.5%之间变化:在乐观情形下为7.5%,基准情形下为7.1%,悲观情形下为6.7%;“十四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则在6.0%~6.9%之间变化,乐观情境下为6.9%,基本情景下为6.4%,悲观情景则为6.0%。从实际情况看,去年中国GDP的增长率为7.7%,与悲观情境下预测吻合,同基准情景预测中“十二五”期间7.9%的增长率相比偏弱。去年企业效益比较差,前十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一直负增长态势,直到11、12月以后才上升到5%以上。而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已经上升到7.2%,这说明企业利润有了明显好转,但之所以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仍同去年四季度的7.7%一样,则是因为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季度增长率有明显下滑,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不及去年水平。因此尽管企业稍微好转一些,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却变弱了。特别重要的是消费的增长在一季度是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的水平。剔除对高端消费的抑制这个因素之后,一季度增长肯定要高于7.7%甚至7.9%的水平。而在外贸方面,一季度外贸增长水平高于去年四季度水平,3月份又调下来了,反映了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总体来说,对应于预测7.7%~8.2%的潜在增长率,目前我国的调控方向应该向稳增长上调整。

(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变化

模型预测显示在三种不同情景设定下2020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均超过2010年的两倍(见图2),但在悲观情景下超出的比例不大。如果未来悲观情景真的发生,剔除价格因素后城镇居民要想达到十提出的收入翻一倍目标仍需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预测显示在基准情形下2020年时其收入大概是2010年时的2.2倍(见图3),这反映了我国的劳动结构和市场工资的上升。但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在GDP潜在增长率给定的情况下,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均高于GDP增长率,那么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就不得不要低于GDP增长率,从而引出了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三者之间的一个匹配问题。尽管政府收入可以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但是企业投资应该还要保持一个适当增长水平,不能过低。因为如果企业收入持续增长过低的话,其获利能力就会受到抑制,经济增长也就会缺乏微观活力。总之,居民收入要达到两倍水平,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三者之间进行权衡,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增长过快或过慢。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际贸易

测算的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情景设定下,“十二五”、 “十三五”、 “十四五”三个五年计划内的实际投资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下降,但仍会保持较高水平。这同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结构有关。尽管目前新增劳动力在减少,但是适龄劳动力在2025年之前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会使储蓄率和投资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预测显示未来三个五年计划内的最终消费增长率会逐渐抬高,这与工资上升和社会保障的推行有很大关系。在国际贸易方面,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国际贸易的实际增长率是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名义增长率有可能达到3倍的水平,但预测显示尽管未来名义出口仍会有9%到10%的增长,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同GDP增长率相差无几。因此未来我国贸易增长率可能会比金融危机之前有明显降低(见图4~图7)。

(四)经济结构

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了0.8和4.2个百分点(见表2)。但模型预测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第一产业比重尽管仍会下降,但幅度有所减缓,降幅为1.5个百分点;尽管第二产业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比重依旧是上升的,但在未来10年该比率会有明显下降;对于第三产业,未来其占比会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相对于2000至2010年4.2个百分点的升幅,2010至2020年其占比的上升幅度会超过7个百分点(见图8)。

(五)投资消费结构

2000到2010年间,最终消费率出现明显下滑,其比重从62.3%下滑到48.3%,下滑了14个百分点,但预测显示2010到2020年间最终消费会有小幅的上升,从48.3%上升到50.3%,尽管幅度较小,但由于对趋势有所扭转,因此也实属不易;资本形成在2000到2010年间上升的幅度为近13个百分点,尽管仍会保持上升态势,其幅度在2010至2020年间却会有明显减小;而未来我国净出口也会逐渐走向平衡,到2020年时甚至会出现小幅逆差(见图9)。

(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比较

模型预测如下: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会在2017年超过美国,2018年超过欧盟,但若按人均值计算,我国到2018年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25年时仅是欧盟的二分之一,美国的三分之一。而按照汇率法计算,到2025年时我国GDP总量会接近美国和欧盟90%的水平,2030年之前有望持平。而如果从人均来讲,我国会在2025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时仅相当于欧盟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见图10)。

三、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随着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前的经济政策需要做出一些相应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的低速增长、国内劳动结构和资源压力的变化。另外,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路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政府必须将管理需求干预思路转变为供给和需求结合管理的思路。在需求管理上,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应努力维持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要注意未来我国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会有所变化。目前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引起短期物价大的波动,这暗示短期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传统关系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在中国,货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复杂,在未来全球开放的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仍有待观察。在供给管理上,则需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动向,对于新一届政府的改革路线、时间表和可操作空间等方面,很期待相应的改革能够平衡好各方面利益并有可操作性,从而为经济中长期增长拓展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李雪松,娄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R].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2007-05-01.

[3]李雪松. 高级经济计量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篇8

一、让师生担当主角,教学成果精彩纷呈,一鼓作气谱新篇。

2020年,面对疫情,学院第一时间制定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方案及线上教学攻略,对外学习先进经验,对内培训青年教师。第一时间调整教学计划和授课课程表,保障了242门网课、236名教师、186个班级、5961名学生的正常授课。据统计,网络授课期间,学院学生网络到课率保持在95%以上。面对复学及逆势增长的招生人数,第一时间拟定复学方案,制定复学授课计划,本学期完成329名教师、每周1,134余门课程的统筹安排。

全院立项市级以上课题65项,198篇,出版及参编教材、著作40本,发明技术专利19项。师生获奖上,本年度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0余人次,国家级39人次,再次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双赛引领促发展,本年度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技工教育领域代表师生发展水平最高层次的两个大赛,学院成绩斐然,在山东省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谋新篇,打开教师大赛新局面,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斩获文化艺术与综合类、工业综合与农业类两个一等奖,服务类三等奖,刷新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最好成绩。久久为功破难题,开启世赛发展新格局,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派参加烹饪(西餐)、光电技术、木工、美容、餐厅服务及餐厅服务(国赛精选)6个项目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3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也是我院历史上首次一次性荣获3个全国技术能手;同时,我院选派的5名世赛选手,有4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占选手总数的80%,战绩辉煌,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以项目促发展,高职进程更进一步,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年底,学院以“高职攻坚”行动作为年度发展任务,组建高职项目小组,完成《xx学院高职申报材料》、《xx学院创新发展“一校一案”方案》等材料,主动对接教育厅,上交《申报转设高职的基本情况》表格。2020年12月,《x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支持XX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我院高职申报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在高职项目引领下,学院教学工作对标高端,蓄力启航。

其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本年度引导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接”为核心,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全面提升学院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统筹各专业完成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组织了专业研讨会,各院系迅速走出去,到重点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展开专业调研30余次,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及专业发展报告,在我院专业建设上,属首次。

其二,筑牢品牌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对于4个品牌专业,6个特色专业及1个特色课程体系进行了验收及中期汇报工作。以验收全面推进专业发展。

其三,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上半年,以疫情为主线,重点推进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本学期,增设劳动课程,有效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形式呈现劳动实践效果,重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篇9

委资环科:

根据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调度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情况的通知》要求,“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一园一策”,以及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发改环资〔2017)751 号)和《湖南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湘发改环资〔2019〕87号)的要求,梳理了龙山工业集中区在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一、园区基本情况

龙山工业集中区管理和建设:龙山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一期)建设项目位于龙山县民安街道红星村,总用地面积53255.39㎡(合80亩),建设内容为9栋标准化厂房及1栋园区服务用房等建筑物,总建筑面积82744㎡,配套建设室外供水、供电等附属工程,建筑密度38.1%,容积率1.51,绿地率10%,总投资1.8亿元。截至2020年底,实现技工贸收入18.19亿元,同期增长92.59%,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7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4.75万元,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4.6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8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家(惹巴妹、顺天生物、吉程农机、恒龙中药材),同期增长66.7%;专利申请数59个,同期增长103.4%;规模工业企业1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家;实现上交税金总额4135.84万元,同期增长88.89%。

龙山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额度5000万元,已具备通车条件。主要建设连接外部道路桥梁一座(长82米,宽20米)、红线范围内土石方工程、市政道路0.68公里以及园区道路约285米、沿河护堤工程(约15000方)、设备用房、园区服务用房7315.4平方米、污水处理站(61.6×16.8米地埋式构筑物)、电力、给排水、绿化等配套附属设施,概算总投资8171万元。农机科技产业扩展建设项目已初步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及试运营。龙山菊粉生物科技产业园厂房建设由基本完成。恒澎新能源科技项目已全面完工并投产运营。洗洛矿泉水项目已全面完工并投产运营。

龙山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三期)建设项目位于龙山县民安街道宝塔社区内坝(龙山工业集中区内),总规划用地面积:169503 平米(合 254.2 亩)。总建筑面积为 23.62万平米(其中拟建标准厂房面积18.92万㎡,预留厂房面积4.7万㎡)。本项目包括 1#食堂、2#-9#标准厂房、10#~12#仓库、14#设备用房、13#、15#-18#标准厂房,19#-21#标准厂房为预留厂房,以及门卫、地埋式垃圾站、围墙等配套设施,项目采取装配式建筑。

二、循环化改造工作计划

1是由于龙山工业集中区未实施园区循坏改造工作,因此先初步构建龙山工业集中区循环化发展的框架体系,形成循环化发展的推进机制,并上报发改委,取得发改委批复文件。

2是在得到批复文件后首先在龙山工业集中区园区构建以打造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生态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特色制造、民族轻纺等7条产业链为主体,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关系,形成产业集群的整体竟争优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化管理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指标评价体系,使龙山工业集中区园区循环化系统基本确立。

3是其次在龙山工业集中区园区启动循环化改造工作中,制定龙山工业集中区园区的循环化管理制度,出台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完善龙山工业集中区园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设定指标评价体系,完善统计分析制度;在重点企业率先推广一批先进的循环化技术;完成规模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到2021年年底,在循环产业链建设、节能减排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改造、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4是然后为进一步推进各领域的循环经济建设,力争到2022年年底,生态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建立起较为完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形成具有地域和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5是最终使龙山工业集中区园区企业资源转化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培育和建设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建设的园区氛围。

三、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龙山工业集中区企业间相互支撑的局面,使得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共享资源、共用基础设施,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龙山工业集中区的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度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实现" 零排放 ",把龙山工业集中区改造成为" 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 " 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是园区服务中心对待政策理解不够深入,给与园区企业循环化指导工作,以及园区企业对循环化改造理念认识不清。

2是园区去之间的产业链关联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新引进的企业和原有的企业之间未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

3是园区企业在资源利用方面浪费过高,废物排放上面过于粗放,园区的清洁工作有待加强。

(二)措施

1是加强园区服务中心的政策学习,参观先进园区的循环化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有序组织园区企业学习相关循环化改造文件,理解循环化改造对园区自身的改造有利于提升园区节约资源,提高产能的意义。

2是进一步整合园区产业链,完善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在招商引进企业中选择和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选择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新型企业。

3是组织专业的园区清洁动作队,对园区进行强有力的扫污工作。对园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治,使其减低能量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

(三)建议

1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考核。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将切实加强对循环化发展情况的考核,并将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2是增加资金支持、加大政策缺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批复实施方案,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对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项目,使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达到零。

篇10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应否“扩容”的热议,笔者基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运行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门限效应自回归模型和我国1978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估算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实证结果支持适度提高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在短期内以“稳增长”为政策取向时,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为4.455%;在中长期内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政策取向时,3.741%可视为中长期内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这一结果为政府设定通货膨胀调控警戒线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关键词:通货膨胀容忍度;门限自回归;经济运行效率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L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20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S2011040000414)。

作者简介:吴海民(1976-),男,湖南新化人,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运行效率研究;王建军(1966-),男,河南南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4-0128-06收稿日期:2012-07-01

继通货膨胀目标和最优通货膨胀率之后,通货膨胀容忍度正成为学术界自“弗里德曼与菲尔普斯争论”以来重新关注的又一焦点。2010年10月,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把3%作为我国通货膨胀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4.5%的通胀警戒线是社会可以承受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学界、政界以及民间对应否提高我国通货膨胀容忍度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般而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阶段,存在一个合理的通货膨胀率波动区间,即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区间。问题是,一旦通货膨胀超出事先设定的目标警戒线,其最大的容忍边界究竟为多少才合适?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本文基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运行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门限效应模型和我国1978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估计出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从而为政府设定通货膨胀调控警戒线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

1.支持通胀“扩容”的政策空间论

目前,不少学者从我国宏观调控的现实需要出发,主张提高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其核心理由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政策空间论”。李冀申(2011)认为,适度提高通胀目标可以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更好地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厉以宁(2010)认为, 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就会越高。中国这样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应当提高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2010)指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为要素价格改革留出空间,从而需要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李斌(2011)利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对提高通胀容忍度做了分析,认为非贸易品价格上涨是低生产率部门分享经济高增长收益的重要途径,因而有必要对B-S效应下的通胀提高一定的容忍度。黄石松(2011)权衡了通胀与汇率平稳升值的利弊之后指出,为了给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留出操作空间,宜适度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与外贸的依存度,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提高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为体制改革和转型升级留出一定的政策空间。

2.反对通胀“扩容”的经济损害论

针对提高我国通胀容忍度的观点,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和批评,其核心理由可以概括为“经济损害论”。学者叶檀(2010)认为,我国现在的CPI数据存在系统性低估,用低估的CPI来证明应该提高通胀容忍度是不科学的;除非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容忍通胀的共识,否则中国独自提高CPI水平就是“为国际热钱之渊,驱中国消费之鱼”,提高通胀容忍度将有损中国经济。此外,提高通胀容忍度将会造成更高的通胀预期,致使货币政策陷入更严重的困境之中,由此导致的长期负利率对经济运行损害巨大。提高通胀容忍度等于让市场投机更加盛行,只会进一步损害我国的实体经济,削弱我国“世界工厂”的竞争地位。“通胀经济”只能维持中短期的繁荣,从长远来看,它是宏观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

由此可见,目前学术界对应否提高我国通胀容忍度的看法和观点并不一致。究竟应否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其实最关键的是必须首先找到确定通胀容忍度的合理依据,然后才能据以提出最适宜的通货膨胀容忍度。

二、确定通货膨胀容忍度的依据

长期以来,3%的CPI涨幅被西方国家认定为通胀的传统警戒线,超出这一容忍度,就得采取货币政策干预。但事实上,如何确定合适的通胀容忍度、特别是转型期国家的通胀容忍度,在理论上并没有标准答案与尺度依据。

1.传统研究方法的经验性依据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5)以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均值作为潜在经济增长率,再根据潜在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2:1的比例关系,确定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可容忍区间为1%~5%。张权(2011)利用剔除异常值后的通货膨胀几何平均值来确定通胀率的容忍上限,认为现阶段我国通胀容忍度为4.87%。王建(2010)则直接以经济增长率作为通货膨胀率的容忍极限,即“通胀容忍度≤经济增速”,如果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为10%,则通货膨胀率也能容忍≤10%的极限。肖耿(2011)参考日本的经验,认为我国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的50%~70%是可以容忍的。也有学者认为,决定通胀容忍度的不是贸易数据和经济前景,而是央行的独立性。央行独立性越大,通胀容忍度就越低;反之,越高。

上述方法为我国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容忍度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启发,但总体而言,此类研究方法大多以经验法则、现实观察、国别对比、未来预期等作为依据,不仅得出的结论与现实存在一定偏差,而且本身也欠缺理论上的说服力。

2.非线性关系与门限值依据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古典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两者之间负相关,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而货币主义则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系。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在被预期到的情形下不会有实际效应,只有未被预期到的通胀变化才会有实际效应。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观点恰恰表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经济运行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的促进或促退的单一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单调、非线性关系。

Fischer(1993)在研究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时,首次提出通货膨胀非线性的判断。此后,Omay(2010)对通货膨胀门限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值低于门限值时,它对经济增长、运行效率没有影响;而当通货膨胀值高于门限值时,它会对经济增长、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Villavicencio(2011)运用面板平滑过渡模型对通货膨胀的非线性效应给予了实证支持。我国学者赵留彦等(2005)、王少平等(2006)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同样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门限效应的存在,使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运行效率的影响呈现结构性突变,从而可依据突变拐点所对应的这一门限值来确定通货膨胀的可容忍边界。我们认为,鉴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运行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门限效应模型探索我国的通胀容忍度,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途径。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1.模型设定

由于一般的线性模型不能反映时间序列的突变现象,因而研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运行效率的影响必须从非线性模型着手。目前,有关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研究方法大致有四类:一是 Tong(1983)提出的TAR门限自回归模型;二是ARCH 类模型;三是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四是STAR平滑转移模型。其中,GARCH 类模型主要侧重波动率的刻画,无法完全捕捉经济动态行为中的结构变化;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只能推断不同区制相互转移的概率,其结果的政策含义非常有限;TAR 模型是STAR 模型的特例,能够刻画时间序列在不同机制(Regime)中呈现的不同动态特征,具有模型设定简便、参数估计有效、具有良好的经济解释意义等优点。TAR模型作为突变现象的一种描述手段,允许机制变化是内生的,而且机制转换是可观测的;它还将微分方程中的极限环概念引入非线性随机系统,由于门限的控制,保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因此,我们采用TAR模型来分别考察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运行效率的非线性门限影响,以此确定通货膨胀的可容忍边界。

2.变量与数据说明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通货膨胀基本上没有大的波动起伏。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实行价格双轨制改革,90年代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大部分商品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定价,物价波动与通货膨胀开始变得较为频繁。因此,我们决定采用1978年~2010年间的时序波动数据进行研究。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以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的模型1中,经计算的通货膨胀率门限值为4.455。当通货膨胀率小于或等于4.455%时,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滞后促进效应,当年通货膨胀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促使下一年度经济增长率提高0.549个百分点;而当通货膨胀率大于4.455%的门限值时,也即在高通货膨胀的机制2下,通胀对经济增长表现出负面促退效应,通货膨胀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促使第二年经济增长降低0.086个百分点。同理,在以经济运行效率为因变量的模型2中,通货膨胀率的门限值下降为3.741。当通货膨胀率小于或等于3.741%时,低通胀对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正面促进效应,当年通货膨胀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促使下一年度经济运行效率提高0.005个单位;而当通货膨胀率大于3.741%的门限值时,也即在高通胀的机制2下,通胀对经济运行效率表现出反向抑制效应,通货膨胀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使第二年经济运行效率降低0.001个单位。模型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确实存在方向相反的结构突变。

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短期内“稳增长”仍然是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政策取向上倾向于利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因而该突变点对应的门限值4.455可视为近期内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超过该值可以启动反通胀的政策调控。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看,对经济运行效率的追求将置于更优先的政策选项序列中,因此模型2中突变点所对应的门限值3.741可视为长期内我国通胀的容忍边界。郑秉文(2011)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市场驱动”的第一阶段 (1978年~2000年)、“要素驱动”的第二阶段 (2001年~2009年)、“效率驱动”的第三阶段(2010年~“十四五”规划)以及“创新驱动”的第四阶段(“十四五”规划之后)。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从“高增长”向“高效率”转变,除了改善投入产出比、提高投资报酬率、提升经济竞争力、获取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外,我们同时还应在宏观政策上合理调控我国的通胀水平,尽可能将其控制在3.741%以内的适度水平。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基于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运行效率的非线性门限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利用门限自回归TAR模型所测算的门限值来确定通货膨胀的可容忍边界,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完全可行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以“稳增长”为政策取向时,4.455%的门限值可视为近期内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在长期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政策取向时,3.741%的门限值可视为长期内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容忍边界。当实际通货膨胀超越控制目标区间并接近上述容忍上限时,应启动相应的紧缩措施,以降低实际通货膨胀率。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适度提高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度

由于当前推高我国CPI指数的系统性因素无法在短期内改变,通货膨胀走势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后,劳动力尤其是低端劳动力短缺推动工资持续增长,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服务业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仍存在趋势性上涨动力,加上国际输入性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叠加,物价持续上行的压力更大,客观上对通货膨胀要求有更高的容忍度。我们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相对于3%的传统警戒线或4%的调控目标线,实证结果都支持适度上调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度。近期内,可以将通胀容忍度调高至4.455%,货币政策可以参考4.455%的警戒线相机行动,只要物价涨幅低于4.455%的容忍限度,就无需采取价格干预措施;长期内,考虑到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确保经济平稳良性运行的政策目标,通货膨胀容忍度应逐渐下降到3.741%左右。

2.通货膨胀容忍度宜实行地域差别化管理

受区域梯度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历来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态势。 2012年以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等沿海省市开始下调GDP增长速度,以往备受关注的GDP增长目标正在逐步淡化,经济高速增长的数量型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平稳增长的质量型发展阶段开始进入常态,转型升级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成为这些地区当前发展的主旋律;而贵州、陕西、等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省份依然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目标,“扩规模、上总量”仍是其发展的第一要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度也相应不同,因此,通货膨胀容忍度也应实行地域差别化管理。以增长为目标的中西部地区,可以适当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至4.455%的水平;而以转型和效率为目标的沿海地区,可以适度降低通货膨胀容忍度至3.741%的水平。我们认为,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选择相应的通货膨胀容忍度,较之全国实施“大一统”的通胀管理目标,可能更符合现阶段的国情。

3.做好货币供给的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工作

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结构性的“两难”困境:一方面,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缓解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稳增长”的短期目标;另一方面,又必须严控信贷投放,控制物价上涨和资产泡沫,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长期目标。为此,必须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节奏,注重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在适当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的前提下,仍然要做好货币供给的总量控制工作,通过优化信贷结构,确保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从长远来看,在不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追求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是要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上下功夫。

4.妥善解决通胀“扩容”带来的民生福利损失问题

通货膨胀容忍度提高后,当物价在调控目标线和容忍度之间快速上升时,通货膨胀可能对民生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太完善的背景下,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保障措施以消除通胀“扩容”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来提高社会对通胀“扩容”的承受力度。考虑到目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企的现实,直接提高工资水平势必会增加企业经营负担,而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提高个税起征点,则可增加全体居民尤其是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因此,结构性减税是增收的首选措施。其次,要通过补贴等财政政策更多地让利于民。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可能造成生活必需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为此,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要建立和完善应对物价上涨的动态补贴机制,做好水、电、煤气等基本民生用品的价格调节工作,切实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总之,提高通胀容忍度不应以民生福利下降为代价。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5.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可容忍区间探讨[J].统计研究(5):3-5.

黄石松.2011.提高对经济增长下滑和通货膨胀的容忍度[J].国际金融(9):8-10.

李斌.2011.经济增长、B-S效应与通货膨胀容忍度[J].经济学动态(1):61-66.

李冀申.2011.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有利于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J].金融理论与实践(5):36-39.

厉以宁.2010.中国通胀警戒线可提至4.5%[N].新京报10-18.

单豪杰.2008.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0):17-31.

王建.2010.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问题和着力点[J].税务研究(1):23-25.

王少平,彭方平.2006.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J].经济研究 (8):35-44.

吴晓灵.2010.中国应当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N].中国证券报09-17.

肖耿.2011.“量化宽松”政策下的通胀率合理预期[J].党政干部参考(2):17-19.

叶檀.2010.提高通胀容忍度残害中国经济[N].每日经济新闻11-25.

张权.2011.我国通货膨胀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形势[J].华东经济管理(6):22-27.

赵留彦,王一鸣,蔡倩.2005.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可夫域变分析[J].经济研究 (2):60-72.

郑秉文.2011.“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1):2-15.

FISCHER S.1993.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3):485-512.

OMAY T.2010. Re-examining the threshold effects in the inflation-growth nexus with cross-sectionally dependent nonlinear panel[J].Economic Modeling, 27(5): 996-1005.

TONG H.1983.Threshold models in nonlinear time series analysis[M].New York:Springer Verlag 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