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9 17:1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而职业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认识到职业规划开始得越早越有利,同时大学阶段是职业目标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的含义
1.职业生涯规划。所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职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为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学业规划。学业规划是指求学者对与其职业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学生对其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而确定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样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能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职业道路。
二、女大学生在求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在今天大学里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已趋于接近,但在求职择业上,女生则面临更多的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有社会的,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1.社会的原因。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女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发展,不愿意接受女大学生。保护女大学生择业权利的政策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如“不得以性别为由”在执行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人和单位可以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规避这一约束而把女大学生拒之门外,这也会加剧女大学生在不公平竞争秩序下的不平等就业。
2.女大学生自身因素。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潜移默化地制约着当代女大学生的发展。导致许多女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就业心态。⑴从心理上看,不少女大学生存在诸如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怀疑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主自立能力和竞争意识。⑵从择业观念看,一些女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只向往大城市,大企业,追求高薪水,高待遇,不愿到基层,到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⑶从自身素质看,部分女大学生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是把上大学看作是为将来嫁个好丈夫增添一些资本,最终因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足而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做好学生规划,为职业生涯发展迈出良好的第一步
学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学业的筹划与安排,实现以最小的求学成本(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投入来取得自身的职业理想,也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人生发展效率。学业规划 是个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职业潜能的重要环节,只有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才能让个人避免走人生职业发展的弯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职业发展效率
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在求职择业上,女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有着不同于男大学的特殊性。所以女大学生在做好每个阶段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准备外,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认识专业与职业。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把“知识学习”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于大学阶段专业的选择格外重视,因为他们往往认为选择的专业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有完善人格的个体是由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观体系共同构筑而成的,三者应均衡发展。许多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注重的也是综合素质。
2.学业与爱情。大学中虽不提倡谈恋爱,但也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目前有两类观点:⑴认为爱情是成就事业的助推器。爱情不能代替事业,但爱情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完成学业,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⑵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大学期间要学会处理好学业和爱情的关系。如果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智地把握情感,对于美好人生的创建,成功事业的开创意义深远。
此外,社会和学校教育应帮助女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帮助女大学生了解社会种职业动向;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她们在学业和职业规划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开展差别教育,帮助她们做长,中,短期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但是当今社会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女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四年的每个阶段的学业目标;同时也要随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医院校 学业生涯 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75
大学是从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重要时期,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综合本领,这样在走向社会后才能成为合格的白衣战士,才能成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理念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 我国研究学业规划的专家张恒亮于2004年出版了《策划未来学业规划》一书,提出了学业规划的概念,明确了其意义。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含义,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在大学期间进行的科学的筹划。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对自身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评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此制定在校期间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按照规划方案来严格执行的过程。
2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中医院校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较其他院校还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2.1 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学制上面,医学专业的学制为五年,外语班六年,本硕连读是七年,所以按照传统的四年制来规划大学的学业显然是不合适的,再加上其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都将是不同的。
2.2 时限性
中医院校的学制要求学生要在各个学期各个阶段依次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数种课程和技能,课程之间皆有承接、前后连贯。如果在学制要求的时间内,未能完成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将会对下一个阶段学习的课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系统的中医知识体系。
2.3 实践性
与其他院校相比,中医院校的专业实践性都非常强。因而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临床技能,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付出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和练习。在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重视并安排用于实践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3 中医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3.1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医院校的学生大多希望能够留在大城市和大医院中工作,从而形成了大多数毕业生为挤进大城市大医院争得头破血流,而基层医疗机构被遗忘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加重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在中医院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为社会不同岗位提供合格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提出“学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上学期间认清自己,明确自己以后事业的目标,并为之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1]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4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因此,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建立起一个学业生涯规划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在这里主要结合中医院校自身特点阐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五大步骤”:
4.1 自我评估分析
自我评估是学业生涯规划过程的第一步,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多数人未来的目标是要做一名好的中医大夫,也有部分同学学习中医并非本愿,将来打算从事其他方面工作。这时,正确的价值取向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能有较大的成就,多是因为其进行了准确的自我分析和评估,从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4.2 环境因素分析
目前一线城市中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中医市场也已接近饱和,而二线城市和基层医疗机构则是求贤若渴。因此,学业生涯规划需要对社会环境、职业或行业人才需求、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行业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结合自己收集的其他信息,对比目前行业情况与自己以后参加工作可能遇到的情况,找到自己学业生涯规划的努力方向。
4.3 确立目标分析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设定了未来一两年内的具体目标的职业规划者,要比那些没有具体目标的人乐观得多[2]。中医院校学生的目标可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必须把它逐步分解细化成各个小的阶段性目标,即中期和短期目标。
4.4 制定实施方案
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里学习是指广义上的学习,既包括书本上的知识、专业技能等,也包括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实施方案要以在校期间的学习为主,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各项活动,有机会最好能到医院、药厂等地进行观摩和实践,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穿。
4.5 反馈评估分析
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中医院校的学生的这个动态过程更突出一些,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评估可分为周评、月评、学期评等几个阶段。只有不断寻找差距,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学业的总目标[3]。
参考文献:
[1]倪晓红,刘国仕.浅议大学生学业规划[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8(26):53.
[2]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29.
[3]唐瑶,魏学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之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75.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迷茫;理想和现实的偏差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院校的学费也在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规模也将创历史记录的到达699万,比2012你年多了19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的裁员,同时那些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和出口遇冷等因素影响,效益降低,用工量也明显减少了。一名大学生四年下来,平均花费七到十万元人民币,一面是高昂的大学学费,一面却是极低的工资和极少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这个团体越来越迷茫了。
一、概述大学生对学业和事业的主观感受和认知现状
笔者以分层抽样的模式,对三所不同学校的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男女生的比例分别是47.5%和52.4%;大一学生占33%,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21%,大四学生占17%;文科生占48%,理科生占52%。
现在最好找工作的不是大学毕业生而是技术工人,这是现今中国就业结构的严重错位以及经济发展不合理所造成的结果,市场需求决定着供需,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专业都不是很对口。因此,在对大学生学业调查中,虽然82.17%的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可是只有46.63%的人认为未来会学有所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也着实让人无奈。由于本科生就业压力过大,就业过程中还经常出现性别歧视的现象,因此想考研的人数占了63.37%,并且男女比例相差悬殊,两者相比,女生考研人数比例比男生高出了19.61%。
在事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创业的人只占18.81%,比希望进入企业工作的人少了4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大学生眼中,中国目前创业的土壤还不够肥沃;而男生希望创业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26.20%,明显多于女生的13.20%,这表明女生的“闯劲”不如男生足,相比较来说女生更期待获得稳定一些的生活。
二、学生对大学学业认识的偏差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多大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道路,一些在学校里拿奖学金,学习上如鱼得水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却步履维艰。其实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很多知识相对现实生活都很基础、很浅显,从事的工作可能也与本专业毫无关联,因此学生容易对自己本身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并认为大学专业知识对自己今后发展毫无帮助可言。这种想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如果学生单纯的认为大学只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地方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学的熏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认识不同学科以及不同背景的人。
大学时期是增长见识和开拓眼界的黄金时期,时间也相对充裕,可以尽一切可能吸收营养,大学生必须利用好这短暂的四年时间。毕业后参加工作看重的不仅仅是学校里的学习成绩、所学理论知识、思维逻辑、关系人脉,更是交流能力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越是大型企业越需要多元化人才,像世界五百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是苛刻,除了专业知识足够扎实外,还要有宽阔的知识面和开阔的商业视角。
三、大学生事业规划方面的不足
“迷茫”是当下许多大学生对未来人生理解的主旋律,未来对于这些“80后”和“90后”来说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大学生面临的各方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同学历的人群表现出的就业压力有着明显差异,而非重点院校学生的压力往往会更大。这个压力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大学,被称为是“象牙塔”,也就是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而在象牙塔里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主动面对未来的压力,通常是选择视而不见,沉溺在大学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里,享受着家长和学校带给他们的安稳生活,大学生在这种毫无压力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也很容易消沉。虽然社会和家庭为他们创造了相对理想的环境,可是也带给他们无尽的压力。有很多学生参加工作后,抱怨社会、抱怨家庭,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的学习和奋斗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得到好的结果。其实不然,“奋斗”的定义不是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在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盲目的去“奋斗”,成效是很低的。学校的课程带给的学生不单单是专业知识,更是学习新课程和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四年的时间,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性格和知识结构有所了解,深刻地认识自己,合理并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事业。其实选择性还是很多的,可以创业、做公务员或者进入企事业单位,关键是在规划未来职业和事业的过程中认清自己性格爱好、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思考“你到底能做什么、做过事什么、适合做什么”,并且要明确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以及期待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学生对事业规划要尽早进行,大一的时候就该思考这些问题了,越早定位,越早实施得到的结果往往越好,假如到了大三、大四再进行事业规划会显得有些迟。这就好比医疗保险和投资理财一样,越早实施,最后得到的就越丰厚。
结语: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和“90后”,独生子女浪潮下的学生,未来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除了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外,还有赡养老人的压力。一方面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未来预期的过于理想化。或许你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没有成为工程师反而成了行政人员,但是大学时期的知识储备对今后的事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大学生只有认清现实,坦然面对挑战,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田新民,张宗恩 《择业与就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1.01
[2] 陈珊珊,吴华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03.01
[3] 陶德胜,张正炎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1.01
篇4
关键词 学业规划 规划有效性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lanning Objectives Effectiveness Mechanism
ZHANG Yifan
(College of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university students not only related to academic planning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involve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studie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nning objectives, the first of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cademic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ge of its flaws, on the basis, is proposed strategy to construct academic planning objectives effective mechanisms to address emerging target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lanning issues.
Key words academic planning; planning effectiveness; mechanism
制定有效的目标并保障目标实施的有效性,是进行成功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前提。但是,当前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标有效性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学生在制定目标后无法有效实施,缺乏监督、考察、评估机制,从而导致了有计划无成效的现象。文章试在当前大学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分析目标有效性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构建保障学业规划目标的有效性机制。
1 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
1.1 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含义
在理解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之前,需要对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进行探析。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体系期间,结合自身专业取向、兴趣特点、社会需求,综合考量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学业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是大学生学业规划的过程。而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就是需要保证整个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学生有着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设定,并且在此引导下,切实的去开展学业规划方案的制定。由此,就产生了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讲,目标的有效性,是具备阶段性、具体性和方向性等方面特点的,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
1.2 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意义
目标导向是人类顺利开展实践,创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学业规划教育目标出现了偏失,将引导学生在学业方面走上歧途,不仅仅过多的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质量,还将成为制约其未来职业发展的瓶颈。具体来讲,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意义在于:其一,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学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风向标;其二,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大学生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其三,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现阶段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得其朝着职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四,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改善目前大学生学习盲目,积极性不足的现状,使得大学教育事业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由此看来,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2 当前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制定及实施的现状
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这种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了很久一段时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制约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
2.1 目标阶段性方面的缺陷
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简单来讲,大学生在制定学业目标之后,往往以依据实际学业情况,将其细分为多个阶段性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去完成整个目标。四年的大学生生活,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其学习目标不同,对于社会需求,专业设定的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的有效性,是以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社会需求了解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阶段性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势必会使得阶段性目标陷入混乱的局面。追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其一,学生对于学业规划的认识程度不深刻,对于学业规划的模糊界定,将使得其在此事物方面的态度很容易受到大众意识的影响,由此就会出现很多学生的学业规划方案基本类似的情况;其二,大学生对于社会专业需求的了解不是很理想,经验不足,技能不强,难以给予自身专业职业规划明确的界定,对于自己的兴趣,学习特点也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讲在不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业目标设定,这是不利于学业规划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从本质上来讲,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学业规划阶段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2.2 目标具体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学业目标设定要尽可能具体,并且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调整,这是顺利实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简单来讲,在进行学业目标规划的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以此为检测是否有效完成各项任务的尺度。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学业目标是否具备可调整性;其二,学业目标是否具备检验性。实际上,大学生在巨大就业压力面前,其学业规划目标已经不具备具体性的特点,规划标准和规范比较宽泛,难以进行检查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去开展学习过程,基本上是难以发挥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的效能的。通常很多大学生都善于做规划,但是总会因为难以去衡量,或者害怕对规划进行调整而停止执行,其本质原因就在于学业规划的具体性没有达标,不具备可调整性和检验性,很容易在执行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出现挫折和迷茫。
2.3 目标方向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虽然在学业规划目标执行过程中,不同阶段,其目标是不同的,但是其落脚点是一致的。在此过程中,将总目标细分为几个部分,出现调整和检验方面的问题,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目标规划应该做到形散神聚,把握好这样的方向,将是保证学业规划不偏失的重要原则。但是,现阶段很多大部学生对于自身专业认识不清,对于职业定位也不是很明确,学业规划方向就很容易出现偏失,目标的有效性自然就出现了大打折扣的情况。如果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的话,势必会对于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3 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措施
3.1 正确界定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
之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其对于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由此入手,积极改变其思想误区显得很重要。首先,将学业规划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去,将其作为学校的重要日常事务,融入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业规划氛围,为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打下基础;其次,积极开展专业规划讲座,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方向,并且形成将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联系起来的意识,为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打下基础;最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过程中,使得其意识到个人意志是制定学业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往往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是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石。由此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业规划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和形成。
3.2 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
众所周知,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的有效性,是以学生正确界定自身专业,社会需求为基础和前提的。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是很了解,在此方面获得资讯的渠道不是很多,这将成为制定学业规划方案的软肋。由此,高校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社会认识能力差的缺陷,以便大学生顺利实现学业规划方案的制定。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发挥高校导师的作用,将学生学业规划纳入到导师工作范围,在职业规划辅导员的辅助下,给学生学业规划做好引导,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到导师和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去,以此去强化学业规划引导工作的开展;其二,将学业规划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意识,使得其对自身专业,未来职业规划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制定学业规划方案;其三,积极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方案进行检验,倡导大学生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以使得大学生学业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作用;其四,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其意识到学业规划关系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本着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去制定,去执行,去调整,以不断促进学业规划目标朝着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3.3 科学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
实际上,在促进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朝着有效性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详细来讲,在实施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秉持科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可行性、发展性和全面性为评定标准和规范,保证其在学生高素质培养、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二,秉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关系,讲究全面兼顾的同时做到重点突出,并且付诸于行动,做好时间管理,强化阶段任务目标的实现;其三,完善学业目标调整和检验机制,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于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协同进行。
4 结束语
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学业规划目标的基本特点:阶段性,具体性和方向性,在此基础上秉持社会专业需求,以职业导向为基础,去开展学业规划,这是保证目标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滕杰.以职业化导向的学业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0(12).
[2] 廖智君,刘永中,余小英.辅导员对大一新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途径[J].网络财富,2009(8).
[3] 秦韶华.高校管理与大学生主动向学的内在动力系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8).
[4] 王本玉,于祥成.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5] 贺彩艳,冯东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研究[J].黑河学刊,2011(8).
篇5
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一)
一、自我认识
兴趣爱好:读书,从书中悟道理;上网,从网中览世界;画画,从画中得宁静。还有其它一些例如弹吉它、骑车等,偶尔为之。
优势:我的优势在于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做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属于小康,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 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劣势:没有根深叶茂的人际关系网;学校专业比较新,不能接触更广阔的视野;工作经验少,可以说没有。
优点:随和,易相处,倾听,不大喜欢计较人际关系中的得失;较聪敏,智力中上,有头脑,不一味盲从;知识较广博,擅长与人书面交流。
缺点:兴趣虽广,但没有特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
二、职业选择:
1、具体我将目标定为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朝心理咨询方面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咨询技巧,完善自己的性格。
2、以后出来工作不一定就与心理学专业挂钩,这点必须考虑在内。因此我打算选修双学位,修两个专业,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对于一个心理学家来说,掌握丰富的知识也是条件之一。目前考虑辅修的专业还没有,暂且定为英语专业。如果双学位没有选修成功,则准备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知名学者的讲座和培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考研。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名,我给自己的目标是两年内考上华东师的心理学研究生。
三、具体行动计划
1、大学期间: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英语考级积极复习,强化英语,至少过6级;从大一开始,考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以便大四考取二级证书;利用课余时间,依托有关机构,做一定的咨询锻炼自己;多读书,这个我认为重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成为一个较全面的人;认真对待学习,努力为考研做准备 。
2、大学毕业的五年:若考上研究生,则继续勤奋学习。如果没考上研,就进入社会工作,在心理咨询机构实习,从实践中锻炼自己,得到更多的社会经验,熟练知识技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在这五年计划的后一年,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成熟,我将开始尝试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室。
3、长期计划“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我的人生准则,因此无论何时在工作之余,我将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各方面见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工作,学习之外,坚持锻炼身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社会工作中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 朋友多了路好走”建立良好的交际网,能够帮助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当我的做到以上六点时,我想我的心理连锁机构已为时不远了,我将在以往的基础上,建成连锁,扩大我们的规模,降低成本,普及我们的心理咨询。
四、结束语:
规划仅仅是规划,如果不能真正落实也只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一步一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重要的。
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二)
一本书里这样说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更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我是从骨子里鄙视这样的人的。人的一生短短数十个春秋,如果自己不努力下,拼搏下,创造下,到老了能有多少事值得自己去回忆去纪念呢?他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遗憾吗?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里我不禁要思考,我的追求是什么?我该如何实现她呢?
如今已经是大三的我,站在这个毕业的路口,该如何去面对或者选择我的未来之路呢?走老路吗?那里没有未来的召唤;走别人铺垫的路吗?那里必定有他们的误区;期待又一村的奇迹吗?那理想永远不会起步;闭着眼睛摸索吗?那你遇到的必然是无数次的没有结果的碰壁;那我该怎么办?--------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计划,有的放矢。
一,确立志向--------为营造和谐社会而奋斗终生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你愿意为此全力以赴,那么你就可能获得成功。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也才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豪言壮志,理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那如果没有这个指南针呢?或许人生的航船就要失去方向了,而我,做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更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生活。
打小我的愿望就是能让贫困的人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那时侯不知道什么叫富有,就是想让那些一家4,5个娃娃,吃不饱饭的人能吃饱,能有漂亮的花衣服,或者也能像我这样口袋里有些零花钱,可以跑到小巷子里吃小吃。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这样简单。
后来上了中学,真正的了解了希望工程,那时的自己又很关注在街头或者上门乞讨的老人,我想能不能自己有个大大的家,让这些老人全部住到那里,不要再费力的乞讨,或者不要那些苍老的不能再苍老的爷爷门去拉人力三轮车。后来爸爸说那叫敬老院。我想拥有自己的是义务的敬老院。
上了大学,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看了很多心理教育学的案例,想起年年在电视媒体上报道的师生纠纷,那时真的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好好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关爱教育好我的所有学生,让他们健康的生活,更完善的发展。一次偶然,听了台湾著名大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来我们学校的演讲,感受很深,或者是被震惊了。突然感觉自己以前对教育的认识是那么浅薄肤浅。高老先生在台湾创办了忠信学校,他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他一向认为:教育工作肩负在师范生身上,每个老师不能小看自己对学生的影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对高老先生的崇拜一直到现在都没丝毫的改变。而我相信我的终极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有那个能力和资源,能像高老先生学习,在国内建立一所从小学到职高或者更高学历的学校让那里的孩子能真正的从一种礼仪爱国敬老谦让的角度去学习
能真正的受到充分的肯定和关注能有更好的发展。让这个社会到处是慈悲的眼睛,慈悲不是因为弱小,而是我们向往和平。
二,状况评估
(一)生理自我
本人身体健康,身体素质较好,注意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个子不高157cm,小巧,健康。具有及强的爆发力和耐力,从小经常参加各种校运动会,在 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跳远均有较好成绩。视力不佳,近视350度,散光50,听力正常,记忆力较强,关注细节记忆,语言表达优秀,注重自身修养和加强印象管理。
(二)心理自我
本人性格开朗,愿意在人际关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善良,热情,自信,追求完美,会认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但是有时对没有框框的任务,惰性大。做事喜欢有较强的目标方向性,主观性强。情绪波动大,但是自己会为自己一个合理的宣泄,然后立马投入紧张的学习工作状态。想象力丰富,善于创新。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比较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三)社会自我
本人崇尚和谐,道德感强烈,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喜欢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总是避免矛盾,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因年龄小,成长过程经历太少挫折,所以思想上还是有很不成熟的地方。
(四)我的职业发展报告:
1,人格测试结果:公关型——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基本描述:
你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得相当透彻,能够洞察现在和将来。随时可以发现事物的深层含义和意义,并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物内在的抽象联系。
你崇尚和谐善意、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情绪强烈,需要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你总是避免矛盾,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
你富有活力,待人宽厚,有同情心,有风度,喜欢让人高兴。只要可能,你就会使自己适应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你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你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很多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做事。
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新,自信,富有灵感和新思想,警觉,善于寻找新方法,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你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你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可能的盲点:
你非常理想化,容易忽视现实和事物的逻辑,只要感兴趣,什么都去做。你通常在事情开始阶段或有变化的阶段较为投入,而对后续较为常规或沉闷的部分,难以持续投入。
你总是能轻意想出很多新主意,喜欢着手许多事情,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很少能把事情从头做到尾。你总能看到太多的可能性,因此无法确定那些事情是自己真正追求的。建议你认真选择一个目标,善始善终,以免浪费时间和挥霍自己的天赋。
你组织纪律性比较弱,不肯服从,无视限制和程序。你喜欢即兴发挥,不愿意筹备和计划,对细节没有兴趣。如果你要有所作为,应尽量使自己的新思路现实,可操作。与更实际的人一起工作会对你很有帮助,这也符合你的特点,因为你不喜欢独自工作。
2,适合的岗位特质:
在人际友好、轻松的环境中与不同特点的人一起工作,避免冲突和矛盾
工作充满乐趣,富于挑战,允许你自由发挥灵感和创造力,参与冒险
可以创造新的想法、产品、服务或帮助别人,然后看到计划变为现实
工作环境与你的理念、个人价值观一致规则和限制少,能够自己安排工作的进程和节奏工作不要求处理太多的重复性、程序性、常规性、琐碎的事物
三,职业认知
作为一名师范类心理学的学生,以后更可能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
而我本身喜欢和人交往,热心帮助别人,所以我相信我会选择这样的工作,为我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里我想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理解:
1,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老师: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失范,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权益,形成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于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要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后再逐步开展这项教育。为了让自己更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我已于这学期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且在积极的准备着11月份的考试。
2,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四,职业目标路线设计
方案一:大学毕业20岁------心理咨询师三级工作--------工作心理咨询师(二级23,24岁)-----办学校(30岁左右)
方案二:大学毕业-----中学教师-----办民办学校
五,规划与实施评估方案
(一)(2004年----2007年)努力并合格的完成大学本科的学业,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作为就业准备。
(二)(2007年---2010年)年努力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二,三级证书,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多与其他咨询师接触交流经验,学习他们的心得,并且多交往些与自己有相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士,为创建我们心中的学校打下基础。
(三)(2010年---2015年)年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过成中,努力自己创办个儿童读物发行社,并努力组建创业团队,为自己积累各种财富。
(四)(2015年---------)在各种资源聚齐的情况下,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或者仅仅为中国儿童的更和谐发展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六、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毕业生步入社会,走向未来职场的第一步就是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就业错位”。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中有55%左右的人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1]。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对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将会起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职业生涯规划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与科学性。
很多院校职业发展教育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注重将大学生推向社会,对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获得成功还缺乏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整体上还没有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
(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式不规范。
不同学校在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学校主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选修课,少数学校主张开设必修课,绝大部分学校主张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如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邀请职业规划专家、成功校友作专题讲座、在实习中传播职业发展观念等。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3) 课程设置有待规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主渠道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一方面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重复严重,不仅与就业指导课内容重复,同时与相关专业课的内容也有较多重复。
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进行理论教育,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2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可行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活动在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开展。
2.1软环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原则的确立
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走向,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才不至于被淘汰。高校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教育、引导学生注意职业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规划要有弹性,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原则的确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软性环境保障。
2.2硬环境――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
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能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更具自主性。网络交流平台有助于开发网络辅导课程和网络自学软件建设。各类成熟的网络职业测评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充分认识自我[3]。教师还可以开展网上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硬性环境保障。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二维模式的构建
通过上文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的软性和硬性环境的分析,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实践教学模式。
3.1纵向维度
根据职业生涯实践教学的过程序列,可分为课程设计、测评、咨询辅导和反馈四个阶段。
3.1.1课程设计阶段
(1) 课程内容。根据对本科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阶段的划分,课程教学应按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职业启航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如职业生涯基本理论、职业生涯认知等,帮助学生提高关于自我知识的认知质量;在职业探索阶段,主要培养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如收集职业发展信息、职业情感培养、职业生涯技能等。帮助学生提高关于职业知识的认知质量;在职业决策阶段,主要学习与就业相关的决策知识和技能,如择业观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决策等。提高学生决策质量的水平;在职业发展阶段,主要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包括了解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有关政策和求职技巧等,为适应工作环境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2) 课程开发。高校和企业或用人单位可以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通过联合开发,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4];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开发课程,高校授课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3.1.2测试阶段
学校引进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通过开展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人格特征及职业成熟度等。学校应依照心理测验的目的和测验本身的特性,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尽量让所有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学校也可以与社会实践基地或用人单位一起,设计个性化或行业化的测评软件,使测评更具有针对性,为下一阶段的咨询辅导提供依据。
3.1.3咨询辅导阶段
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理论的作用,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候需要有咨询辅导。咨询辅导包括个体咨询辅导和团体咨询辅导。个体咨询辅导主要采取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进行辅导。个体辅导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团体咨询辅导主要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如组织座谈会,讨论大学生所关心的就业及人生发展问题等,面对团体周围与自己相似或相同的困扰,通过讨论,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5]。
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诞生推动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业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除了高校自己培养的咨询辅导教师外,高校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的职业咨询机构,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一起,提供全面的信息、策略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借用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职业生涯咨询机构进行咨询辅导。如中兴、华为等企业就对在校有意向加入本企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现出立足企业利益与发展的人性关怀,把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组织发展战略高度统一。
3.1.4反馈阶段
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后,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需要反馈这些信息,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行修正。要在职业生涯的准备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检验自己的职业定位、策略是否符合实际。高校可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平衡计划与实践、主观与客观、职业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时修订行动方向。其修订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3.2横向维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进行的教育,学校在做课程开发、测评、咨询辅导和反馈等教学的同时,应该通过操作实践,提高教学训练的效果。因此,需要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横向教学实践模式。
3.2.1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社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成重点团队、专题社会实践小分队,围绕社会热点、社会问题等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6]。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3.2.2用人单位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订单式”就业基地。“订单式”就业,就是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及本单位员工的素质及能力要求,与高校合作,共同对有意向到本单位就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使大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在单位顺利上岗。满足高校培养人、学生锻炼人、单位用人三方面的需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人才流动机制。
3.3构建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二维模式,如图1所示。
在社会化导向的软环境和网络交流平台的硬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职业生涯规划按照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形成了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阶段,高校设计以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同时,要联合社会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开发社会化和订单式的教学实践课程;在测评阶段,高校既可以利用传统的测评工具书进行,也可以与社会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或者是直接使用用人单位的测评软件,对大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测评;在咨询辅导阶段,高校对咨询者进行包括心理基础、管理能力、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答疑解惑,社会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也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职业迷茫、困惑的处境,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在反馈阶段,高校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建议,总结经验,帮助学生纠正职业定位的偏差,重新找到新的职业支点。
4结语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这涉及到社会、个体、学校及各个教学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主张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课程设计、测评、咨询辅导和反馈四个阶段,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建中.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30.
[2] 汪莉.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57-68.
[3] 郝颖,丁广龙.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4):105-108.
[4] 徐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
[5] 张立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理论界,2006(8):126-127.
[6] 苏星海.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7(5):54-55.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FAN Nai-mei, WANG Wen-bing
(School of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Eng., Zhengzhou Inst. of Light Ind., Zhengzhou 450002, China)
篇7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89-01
在规划职业与生涯的探索过程中,大学生集中的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观念误区:
第一个误区,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大学生把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规划相混淆了,认为职业规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不然,文字上的不同已经明确了其不同的含义。
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职业规划的核心标志,这个适合就是更多的在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在环境的情况下做出判断的,适合的简单判断就是“人-职匹配”,这其中要分析三个因素,一是“人”,“人”就是大学生自身,由包括性格,理想,价值观,道德等的内在因素和专业,知识,经验,技能等的外在因素所组成,分析“人”就是分析自我的内外两方面。二是“职”,“职”就是行业,职业,企业,职位等外在因素(简称为三业一位),三是匹配,匹配就是“人”“职”互动的和谐适应。从寻找适合职业的角度上说,把职业规划称为规划职业更容易理解其所代表的涵义。其实,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最快最佳的实现职业理想,从而实现职业上的自我价值,二是因其职业理想的实现对个体生涯其他理想的促进和实现。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来说就是,职业规划包含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于生涯规划。
第二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功利的为找工作而准备。在大学阶段规划职业也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而职业规划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准备,也不是功利的位了一时的高就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第三个误区,职业规划就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好工作。有这种误区的人一是不明确职业规划的作用,二是对好工作的标准有误解。
职业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大学生,其次才是薪酬高。所以说,职业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的工作,除此之外才是追求高薪水。而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适合的职业,那你是一定可以拿到高薪水的,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因为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工作,你会把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那业绩提升的同时必然是薪水的增长
第四个误区,职业规划没有变化快,做规划没意义。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我们说职业规划是考虑了自我,环境,学业,理想,通路等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后,结合自身理想价值追求而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职业判断,职业创新,自我管理等修正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分析方案。制定了规划之后,随着问题的出现,如考虑不周到,执行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就会有放弃规划而顺其自然的想法。而规划出了问题不一定是规划本身的问题,很可能是制定者本身的问题。
第五个误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无关的。很多大学生都会误以为大学是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不用考虑就业/职业问题的,只有在毕业的大四才是考虑就业/职业的理所当然的时候。这就是认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不相关的表现。
讨论职业规划和大学学业的关系,其实这里一个前提是要考虑大学生个人对大学定义及个人价值观的问题。
第六个误区,职业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本文的第五个误区已经说明了大学学业是和日后的就业乃至职业规划是有关系的。这里是要从大一与职业的时间相关性和大一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来说这个误区。
第七个误区,职业规划和日常生活不是一码事,不需要考虑到大学生活内。在校的大学生们,包括职场上打滚多年的人士都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两码事,是不相关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时不谈生活,生活时不说工作,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哲学上的联系,只是两者在相关性上探讨。
我们说,两者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职业影响生活,你所选择的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你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第八个误区,职业测评是可以测出适合职业的。职业规划是一定要由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还有自我修正等手段综合并且加以一定时间才可以确定并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否则单纯依靠理论分析,或者单纯依赖职业测评,抑或是一味的职业实践是都不能得出有效的准确的适合职业这个判断的。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经过大学四年的高等教育,大学生要完成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的转变,能够独立,从事某一行业来步入社会。能否顺利完成身份的转变以及很好的适应社会,关键在于大学期间各方面知识的累积以及对自我职业的规划。因此,大学四年被许多专家称为“毕业起跑的助跑期”,在此期间做好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个体更好的对自我进行动态的认识与评估;有利于发掘个体潜能,增强个人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个体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有利于个体充分做好求职准备,提升在职场的竞争能力。
因此,每一位大学生要注重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大学期间要分阶段有目标的制定自己的学业、职业计划,拓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思政辅导员也要对此给予学生及时适当的指导,在就业教育方面从早着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二是专业发展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的一项系统性工作,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要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各年级分阶段的连续性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大学生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大一“适应期”、大二“探索与发展期”、大三“拼搏与冲刺期”、大四“收获期”、毕业后“调试与稳定期”。
(一)正确认识自我
1.正确认识自我是适应期的首要目标
步入高校大门的大一新生有了学生与成年人的双重身份,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同时,大学较为自主自由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博览群书、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崭新平台,在客观上也为他们的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对自我的认识也不仅局限于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等一般问题,还进一步深化涉及到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自我意识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自我意识也分化为目标自我和现实自我两方面。自我意识的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我、调节身心奠定了基础,也为由现实自我向目标自我的发展提供持续的驱动力。
2.正确分析与认识自我的途径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通过长辈和教师等对其较为了解的人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认识;②通过与和自己的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如与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或其他院系的同学进行比较;③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我认识。通常三种方法是综合运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性格、心理等测试工具来进一步评估自己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价值取向,以便能够从更为科学的角度来准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3.指导与培养
大一阶段职业规划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一年级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试探期。首先要初步了解近几年来就业情况,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打好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基础。
(二)提升自我素质,探索职业发展目标
二年级的大学生应着重夯实和拓宽基础,分析自我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试探性地确认职业目标。
1.通用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大二学年的职业目标尚处于发展和待调整状态,因此,这一时期的第一目标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通用技能和基本素质。①思想品德素质: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各项素质中必备的基础性素质,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才拥有踏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③身心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与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学习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其得到检验。因此,在保证学业的同时要坚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从中培养责任意识、组织能力、主动性与受挫能力、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等,同时,在课余时间还应有计划地从事与自己职业目标或专业相关的实践或兼职工作。
(三)自我的再认识,确定职业具体目标
1.自我的再认识对确定具体职业目标的必要性
自我的职业发展,在大三学年应当要做出较为明确的选择。学校应着重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相对照,通过专业技术基础的调适,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职业目标做出调适。因此,大三学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拼搏与冲刺阶段。有了大二学年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通用技能, 以及在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在大三学年应对之前的自我经历进行总结,对自我进行再认识,以便进一步明确今后的职业具体目标。
2.自我的再认识具体途径
①在学习与工作两方面进行自我再认识。要扎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从讲座、网络等多方面获取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拓展知识框架的有效信息;在工作能力方面,则要了解与职业具体目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查漏补缺,全面的提升自己。②做好就业准备。了解专业方向的就业市场情况、做好就业的技能及心理准备等。③进行实习,预演角色转变。对自我的再认识完毕之后,就要及时更新自我的职业生涯个人简历,并选择意向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作为实习生,是一次接触社会的好机会。通过实习,预演毕业后走上社会角色的转变。
(四)、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毕业后调试期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前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首要是学好知识,解决好“是什么”,也就是逐步掌握本领,完善自己、完成“认识问题”的过程;而后者则是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本领,完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以自己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解决好“做什么”。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已经被各高校所关注,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政策咨询等,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从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较为滞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将此作为就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大学四年给予不同阶段的教育和指导,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黄洪旺,梁洪.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文化建设,2006.12
[2]高建华,杜学元.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3]黄雄英,钟书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篇9
作为待就业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固然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造成的激烈就业市场竞争有关,但值得指出的是,高校包括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在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重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择业感到非常迷茫,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用人单位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岗位的任职要求不清楚,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评判不清晰,结果造成盲目投递简历,竞聘没有针对性,导致择业成功率低。许多大学生就业后缺乏职业规划,要么随遇而安,要么频繁跳槽。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曾与新浪网、北森测评公司联合进行过一次大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要,但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人只占被访者的5%,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学生则表示不太满意。可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变,以前那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就业体制已成为历史,一个人一辈子从事单一职业的传统职业生涯已被易变性职业生涯所替代。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与现实就业状况落差太大的形势下,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以确定他们未来的职业意向,顺利择业就业,走好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专门的法案来保障实施。英国、日本等国也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必修课,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在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零星进行,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还只是少数。我国传统的“精英教育”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高等教育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使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就业之间成分割状态,造成了大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走向社会。缺乏基本的职业认识、职业向往和从业、创业激情,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他们面对择业就业,茫然不知所为,悲观、迷惘和无助成为普遍的心理体验。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及相关学业准备都有重要指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在大学阶段引导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定位,科学评估个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最匹配的职业定位,避免在择业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实践和培训,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缺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择业市场中,实现顺利就业。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匹配。当前的就业市场,需要的是有坚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了以就业要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的人生管理,通过让每一名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明确其预期的就业目标,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和模式的要求制订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人生目标,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为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部门或机构
专门的机构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高校应该以原有的就业指导机构为基础,建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配备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一般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理论、职业设计理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组成。
2.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大学生的必选课程,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应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
3.以“全时段、全方位、全层次”的教育方式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辅导大一年级为启动阶段,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认知教育,开展专业教育、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具体可通过入学教育、问卷调查、专场讲座等形式,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及以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前景等,从而让学生尽早制订学习计划,确定职业目标。大二年级为发展阶段,着重进行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一方面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同时使学生在沟通表达、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有所提升。大三阶段为成熟阶段,着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除继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外,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和锻炼机会,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人才市场招聘、搜集求职信息、参加面试等。大四年级为完善阶段,重点进行择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就业形势指导、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法律知识指导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为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期望能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第一个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整个就业指导教育核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有帮助学生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指导教育充分吸收就业指导教育精华,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努力充实自我,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原则与任务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感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家庭背景等现实环境因素,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成长和完善自我的计划,并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按照时间长短和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二、理论支撑
1.九种职业兴趣类型测试
根据职业活动基本特征,将其划分为事物―人际、资料―观念两个纬度,再将其进行组合,最终将人的职业兴趣划分为高事物高观念(设计师等)、高观念(家庭顾问等)、高人际高观念(主持人等)、高事物(制作工人等)、特征不明显(配料工人等)、高人际(导游等)、高事物高资料(IT等)、高资料(速录师等)、高人际高资料(经理等)九种类型。通过《职业兴趣测量表》使学生完成自我认知,了解什么是自己所擅长的,什么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考虑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或岗位。
2.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最早由“职业指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金森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清楚的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占有优势、劣势、补偿、机会和前途;并努力追寻其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三、实践教学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最早是美国旧金山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检查个人技能、能力、职业、喜好、职业机会的强大的分析工具。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对自身职业/职业发展问题进行SWOT分析时,应遵循5个步骤:
(1)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
(3)提纲式列出3~5年内的职业目标;
(4)提纲式列出一份今后3~5年的职业行动计划;
(5)寻求专业帮助。
2.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1)认识自我――知己
采用九种职业兴趣类型测试与人职匹配理论,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等有足够的了解,面对成千上万的职业,就能在较短时间内缩小目标范围、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要求:实事求是,力求详尽,以使测评结果具备充分的价值。
(2)环境因素分析――知彼
主要分析社会环境及行业环境。通过分析社会环境,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与发展方向,以寻找各种发展机会,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职业,以便更有利于个人目标的更好实现。
要求:分析时要仔细、透彻,要认清所选择的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趋势等。
(3)发展路线的选择――抉择
不同的发展路线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同,对今后的发展阶梯的影响也不同。一般包含一个个职业阶梯,由低阶至高阶步步上升。例如,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通常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个人的素质不同,志向不同,适应的路线也不同。
所以,在作发展路线抉择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想往那一路线发展;第二,我适合哪种路线;第三,我可以走哪条路线。
(4)确定职业生涯方向――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必须要经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渐进达到。
找出内心真实理想目标的方法:(1)将自己所有的理想写出来;(2)将理想按照时间排序;(3)将理想按照强度排序;(4)找出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激烈的理想。
(5)实施方案的制定――行动
制定方案时要考虑的问题:为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条件,达到什么要求,可以通过什么养的途径来达到这些条件,要参加什么培训项目或加强哪方面知识的学习,具体的时间安排,除了知识能力储备,还有没有其他障碍,怎样解决,等等。
要求: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行动方案也各异。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个人行动方案的适时性和个性化特征。
重点:行动方案制定后,要严格实施,并根据在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因素,积极的、不断地反省和修正。
四、设计指导
1.学业规划
以大学4年的学习时间为主线,规划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大一年级,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照具体情况来提高学习成绩;大二年级,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开拓视野,不断开拓思路,尝试学术知识的创新;大三年级,注重各个学科的互相联系,学会综合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来互相参考;大四年级,注重知识拓展、应用能力培养、就业信息搜集和职位搜索。
2.生活成长规划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实现未来漫长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大学阶段合理制定自己的社会成长规划,保持身心健康,学会理财,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未来成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的建立和管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即将迎社会挑战的重要成长时期,因此指导大学生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走向社会的基本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深层次需要。
3.实践活动规划
实践证明,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正日益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因此指导大学生要认真制定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规划,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反馈,将实践情况以报告、调查分析等形式进行总结,弥补不足,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五、完善总结
任何计划从制定到实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影响职业生涯的内外因素很多,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消除变化的不良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涯规划的进展做出评估,并适时进行修正,最终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