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1 23:0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 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 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 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 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 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 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 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 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1.1职业生涯
早期时对职业生涯认识与工作等同,定义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经历的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认识:职业生涯除了职业或职位本身的经历外,还包括入职前的准备、对职业的探索以及离职时或离职后的适应。职业生涯内容的丰富,职业生涯的视角多样化,职业生涯的变化性,人们提出了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概念,它是由于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工作环境的经常变化,发生的改变的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指个体一生所有的经历与活动,其包含了生活经历、工作经历等,涵盖了个体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1.1.2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同时结合时代的背景,遵从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出有效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眼前适合的工作,达到且实现个人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谋划明天,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
2.1.1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为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乃至大学毕业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设计,需要从步入大学校门开始。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都是在长期的强大压力之下进行学习的,进入大学之后,认为自己升大学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对学习的要求也会放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显得有些模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明白在每个阶段每个年级应该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努力,大学生也就有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1.2有助于克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现在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正常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有关系。如有的大学生片面追求高资、高待遇,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的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发达城市、东部和沿海地区,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这些误区,都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让大学生尽可能顺利地实现就业,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甚至不能及时正常就业的现象。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
2.2.1 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学校开始关注市场的变化。结合市场的需要,学校对专业和课程设置做出了及时的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高校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2.2.2 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放眼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开设,讲课多是理论性的教学,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往往很难产生兴趣,效果很差。而大学生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早日明确方向,确定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就业竞争的实力,从而有利于减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3.1 理念的普及
首先是学校自身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展开,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再次是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借鉴,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开来。
3.2 合理安排时间
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来看,解决的关键是有针对的进行。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目标,开展不同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概念,了解自我,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强调职业的发展,带领学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组织新生与高年级同学座谈,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学年末,建议学生写自我总结,剖析对个人能力和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力争使学生多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用的途径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各种这也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是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以督促学生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辅导班,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等。
【参考文献】
[1] 魏晓华 程春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12)
[2]赵颂平 张荣祥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现代教育科学 2004(3)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95-02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人才的需求结构由于受经济结构转换和用人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致使人才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逐年下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适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就业率,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学生、家庭与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已经形成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具有早期性、个性化、服务性、实用性、专业性、连续性等特点 [1]。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及中国大学生教育的特点,笔者对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的现象,但事实上这两者是不同的。首先,其教育目标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而就业指导更关注个体对已有发展成果的“盘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眼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就业指导更多关注学生在求职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其次,其实施对象和时间有区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学生入校就开始,面向全体大学生,而就业指导一般是为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服务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最后,其教育观点内容有差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个人在其独特的能力、兴趣、价值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的过程与活动。就业指导是以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工作安置和就业后的适应为主要内容的[2]。
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不同,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不应该是就业指导中心。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最初的以用人单位为主体,转换为员工个人为主体。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也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人为主体。这就需要在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特点,还需要学校辅以相应的指导。指导之责可以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最直接管理者与服务者,肩负着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使命[3]。同时考虑到辅导员对所带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发展前景不是特别熟悉,建议对每个专业配以固定的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班主任,定期和学生沟通。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连续性
大学生从刚一入校的“新手”到毕业时的“准职场人士”,这四年当中经历的变化是很大的。所以,建议结合每个年级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一年级为试探期。首先要初步了解近几年来就业情况,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有时间就多和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向他们询问就业情况。因为大一学习任务不重,所以可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挖掘自己的潜力;打好英语基础,为英语过级作准备;积累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获得双学位、留学深造做好课程准备和资料收集。
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个时候就应考虑清楚未来是深造还是就业,并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同时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老师的科研项目来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多读点人物传记、纪实报告和其他专业入门知识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年级为冲刺期。临近毕业了,必须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或留学。如果不考研、也没打算留学的就应该把目标锁定在收集就业信息、提高求职技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和同学交流求职的心得体会;同时积极加入校友网和从已经毕业的校友那里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考研的同学除了认真复习要考试的科目外还要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准备TOEFL或GRE、注意留学考试的各种资讯,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向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年级为分化期。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检验自己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是找工作、考研,还是出国;其次,看看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经充分;再次,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单位的资料信息并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
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前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和手段等优势资源,积极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与职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模拟招聘面试大赛、企业经理人系列讲座、校友调查等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的关注和参与,促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问题的思考积极引导和扶持学生创建职业类学生社团,建立健全这类社团长效发展机制,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思考、多实践,以网站、QQ群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时空,2005,(10):57-59.
[2]邱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略论[J].江苏高教,2010,(5):99-100.
[3]徐惠红,李晓波.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31-133.
Thought on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
BAI Bin
(Materi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na)
篇4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前瞻性
指尽可能对未来进行预测。针对大革命时期党内的一些悲观情绪,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这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它的准确性。大学生初入社会,涉世不深,难以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但要借助各方力量、广泛搜集信息,对未来的职业做最大可能的预测,有了大致的方向,才能安排现在要做的事情。
2.个性化
指随每个人的特点而变化。根据每个人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职业素质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人与特定职业的最大化匹配。
3.可调性
指可根据目标及影响因素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最初设定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设计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不断修正。
4.阶段性
整个生涯包括若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时间内,目标保持相对稳定。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一蹴而就,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若目标不断变化,就成了朝令夕改、浅尝则止了。
5.开放性
职业生涯设计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集中多方智慧,融合多种资源的结晶。既有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又有成功名人的导航启迪,而在职业目标选择与专业的不一致性上,打工、创业等就业形式渐为大学生所接受的择业观念上,都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
6.高起点
大学生年富力强,是国家的栋梁,应该选择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职业起点,如果随便找一个谁都能干职业,就会浪费人才,枉读四年大学,选择高起点但又不能好高骛远、志大才疏,要高、小结合,凡事从小做起。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很多,综合多种方法可分成五个阶段:明确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分析、确定职业目标、有意识的素质培养、调整和评估。
1.明确自我认识
正确的自我评估是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应该对自身爱好、个性特征、相关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形象气质、性格特点、天赋能力、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等,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选定一条适合自己能力和价值观的职业生涯路线,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为了做好自我评估,可以通过专家或专业机构帮助来进行自我分析,通过这些机构和一些测评软件进行职业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气质测试、性格测试等等,对自己的认识程度越高,职业生涯的目标和方向才越明确。
2.职业环境分析
在进行职业环境分析时,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如当地的、全省的、全国的、全球的百强企业,了解这些企业如何起步的、利润点在那里、如何发展的,尽可能地搜集各高校往届毕业生分配情况,通过家长、亲属、朋友了解某些企业运营情况、某些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某些单位往年的录入人员方式等。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以是国内或国外,可以是城市或农村,可以是经济发达的特区或是经济一般及贫困落后地区,要考虑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如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习俗等。对职业行业性分析时,要对某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能只看当前的热度、高薪等,要分清哪些是夕阳行业、哪些是朝阳行业,要清楚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如当前全球升温会迫使未来行业和人们生活方式向低碳绿色转变,向使用可再生能源转变。对职业岗位性分析时,要了解职业岗位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除了解所需要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实习、打工等方式对岗位要求做具体的了解。
3.确定职业目标
在充分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个人的职业目标要符合整体利益,既个人的目标要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人作为活动个体应该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追求。职业目标是要实现最大化的“人职”匹配,“人”的因素涉及对自身性格、气质、理想、兴趣和道德等内在因素以及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外在因素,“职”的因素涉及社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因素。人生职业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就业,维持生存;第二层次是职业,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层次是事业,这个层次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物质,更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逐步实现,一般不能一步到位。当前大学生毕业普遍面临四种选择:考研、出国、就业、创业。考研可以继续在校学习知识,拥有更多知识有利于提高处理问题能力,可以从更高的高度及更宽的角度观察处理问题,但考研只是暂时回避就业问题。出国可以在专业方面深造,提高外语能力,增长见识,文化、地域、习俗等差异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就业选择时要避免做临时、仓促的决定,要进行充分的搜集信息、分析、筛选、应试准备等工作,避免高估或低估自己,寻找最佳的职业切入点,做好吃苦、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创业要做好市场分析、调研,寻找到合适的利润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
4.有意识的素质培养
在确立了职业目标后,大学生需要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达到职业目标的需要。首先,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是专业+外语+计算机,有了专业知识才能找到职业切入点,有了外语知识才能站得更高、与更多的人交流,有了计算机知识可以更好地搜集、管理信息。同时,要培养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大学实习活动等,要注意提高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各种形式的讲座,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体验实际工作的感受。
5.调整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评估和修正。当前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迅猛,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进行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会消失,一些新的行业会涌现出来,体现在职业领域就是新旧职业的更替。因此,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意问题
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崇高品德
大学生应以国家、社会利益为重,应以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如果只是为了金钱、享乐,那么即使创造了再多的财富,也会感到空虚、寂寞、迷茫。要培养优良品德,诚实做人,与人为善,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为了一些利益而损人利己,那样只能得小利而失大义。大学生要培养责任心、学会合作、助人为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大学生要强化法纪观念,掌握与他们未来就业、生活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律,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意识到只有懂法,才能守法,才能平等地与他人对话,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成为一名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公民。
2.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踏实走好每一步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智力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道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组合;角色素质包括大学生的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实践,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情,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每个实验、积极参加每个实习活动、认真过好每一天。
篇5
有的学生会说我的爱好是体育怎么办,而且我又没身高不能像姚明一样打蓝球,再说小时候父母不学体育,已经过了最佳时期。我说的难听一点,这些都是借口,最主要的问题是你没有清晰的目标。目标是职业规划的第一货币,因为目标能够自动锁定为你实现一切资源,关键是你的目标一定要清晰,能够势行的,能够可控的。比如你的身高还不够1.6米,你非得进入nba,那是有难度的,并不是不可能,最好是切合自己条件的一些项目去发展。现在大多数人对目标的确定都不够坚定,他是对目标是想要,而不是一定要,想要与一定要差别可大了,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行动力不够集中,也就是不够聚焦,没有聚焦是很难把事做成功的。当一个目标遇到一点困难又想到另一个目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俯首称臣。如果你对树立的目标是一定要,非实现不可,说明你已内化目标,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有了内在驱动力。这样成功只是时间迟早而已。怎样才能做到目标内化,这是要长期训练的,从小目标做起,坚持下来不要放弃,直到成功。把实现目标形成自己做事的习惯。成功人事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确定一个目标很慢,很谨慎,一旦确定下就不轻易改变。请记着这样一句话“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如果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在职业规划中设立目标不要儿戏,要认真对待。
心态的高度决定你生命的高度,不管你的你是自己做事还是帮别人打工,如果能有“只顾耕耘,不问不获”这种心态的话,你成功之路会很顺利的。有人说出来打工不为钱还做什么,的确,这很现实,但是你打工只为了那一点工资,那注定你一背子都不会成功。而且是很不快乐。你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社会对你不公,跟所有的人过不去。如果你真的是这样认为的话,决对是个不完整的人或者说心态有很大问题。付出,如果你都是为你的家人,为你的公司,为社团组织付出,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你的人缘会越来越好,人际关系越来越广,你的收入会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快乐。所谓“己所欲施于人”。
职业规划最为重要的就是清晰目标设立,爱好和兴趣专业以及工作心态调整。我相信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有帮助的!如果你真的能按以下这样信念做事,不成功才怪。
1,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2过去不等于未来。
3成功很难,但不成功更难。
4改变任何人之前,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已。
5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
6我一定要成为我理想中的人物,为自己而活,为他人着想,尽最大能力来发展自我,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7是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我的命运。
8成功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是人的一种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9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因为重复为学习之母。
10假如得不到我要的,即将得到更好的。
11只要我有目标,知道我所想要的,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不放弃,成功与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12只要每天不断地进步与突破,我每天都是成功的人,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13只是签约的延迟并不是客户的拒绝。
14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
15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16我对我的生命完全负责。
17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18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19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20成功者愿做失败者不愿做的事情,所以成功。
21成功者并不是比较聪明,而是他学会问更好的问题。
22注意美好的一面,就得到美好的观感,注意不好的一面,则总是留下不好的回忆。
23没有不好的人,只有不好的心态。
24任何事情不管怎么看,都至少有正负两面。
25倾听对方讲话的目的,而非争辩他们讲得是否正确。
26不要总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而是愿意付出。
27有些东西不用就形同失去,因此请持续去用。
28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29解决问题关键是把90%的注意力放在寻找解决方案上,而非问题本身。
30我如何去学习一些技巧或能力,让我比任何人都更有价值。
31我如何增加我对公司的价值和贡献度。
32我如何以更短的时间帮助更多人得到他们所想要的。
33我如何不断地提高我赋予别人的价值。
34我做事如何比其他人更有效率。
35我如何帮助他人减少成本,增加品质。
36我要选择哪些朋友,才能帮助我更上一层楼。
37我如何一步步发展我的人际关系网,让我认识的人比任何人都多。
38我现在愿意做哪些事,以便达到所需要的结果。
39我从现在开始即将不再做哪些事,以便达到想要的结果。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遭受着“就业难,难就业”的困扰。尤其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可以说,开展系统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实施迫在眉睫。因此,在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今天,让大学生认识、了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早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中的常见方法,于近期被应用到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从大学生角度看,有两种倾向都将导致就业成功率的下降。一种是缺乏自信,“饥不择食”;另一种是“好高骛远”,脱离社会需要。[1]不管承认与否,大学生的第一份职业从广义上讲就是择业的结果,但这种择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学校的推荐或者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动择业的观念。大学生毕业时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脱离实际,对求职单位和职业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只要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2]这与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这种观念。
2.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缩短不断就业的时间。
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能够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
3.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就业指导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功用。
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择业就业不再那么盲目,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职业,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适合的选择,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会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这就使得社会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就业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理解上的误区
1.众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尚不明晰。
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通过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中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提高没有设计的占29.2%;有设计的占60.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9.9%。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即使对职业规划有设计,也未免又过于理想化。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还停留在理想层面,目标远大,但缺乏可操作性。[3]
2.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
有些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事情无法预料,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正是因为社会发展飞快,我们才应该未雨绸缪,为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有备而来应万变之势,因为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并坚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将期望值较大的职业发展目标从理想变为现实。
3.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同时对自己职业发展期望值过大。
主要表现为择业过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钱”而忽略“前”,只看好东部而鄙弃西部,只想着城市而忘记乡镇,只期待进大企业而不考虑小厂家,这无疑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无比的压力。[4]
4.对学历和能力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区分,误将现在所学的专业等同于职业。
学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表现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所接收的知识量,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的考察才能见得分晓。而能力牵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不单单只是学习能力,还有诸如社交、运动、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标志。
首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表现得越来越丰富。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高校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不协调,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学习,使大学生明白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学习计划,全方面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5]
其次,各高校应引进职业测评的体系,兼顾专业讲师的授课,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做好职业测评。职业测评在不同场合也叫人才测评、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职业测评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通过职业预测,大学生可以认知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职择业中经常面临的“我是谁”的问题。让受测者了解自己个性特点以及适合的岗位特质,职业测评能针对大学生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助其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随着就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也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在坚持理解和实践原有的好的就业指导方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使自己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更科学、更理性。
再次,从高校层面来讲,高校要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是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突破口。
一要与用人单位强强联手开展职业教育。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二要加强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建立沟通平台,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要盘活校友资源。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的建议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有实际意义。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而言之,秉持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态度,充分利用和开发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路子,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前提。[6]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有效的就业指导会让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3]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高教论坛,2005.6.
[4]周一届.实行完全学分制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3.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毕业生步入社会,走向未来职场的第一步就是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就业错位”。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中有55%左右的人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1]。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对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将会起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职业生涯规划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与科学性。
很多院校职业发展教育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注重将大学生推向社会,对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获得成功还缺乏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整体上还没有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
(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式不规范。
不同学校在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学校主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选修课,少数学校主张开设必修课,绝大部分学校主张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如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邀请职业规划专家、成功校友作专题讲座、在实习中传播职业发展观念等。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3) 课程设置有待规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主渠道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一方面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重复严重,不仅与就业指导课内容重复,同时与相关专业课的内容也有较多重复。
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进行理论教育,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职业选择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2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可行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活动在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开展。
2.1软环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原则的确立
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走向,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才不至于被淘汰。高校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教育、引导学生注意职业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规划要有弹性,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原则的确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软性环境保障。
2.2硬环境――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
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能使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更具自主性。网络交流平台有助于开发网络辅导课程和网络自学软件建设。各类成熟的网络职业测评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充分认识自我[3]。教师还可以开展网上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硬性环境保障。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二维模式的构建
通过上文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的软性和硬性环境的分析,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实践教学模式。
3.1纵向维度
根据职业生涯实践教学的过程序列,可分为课程设计、测评、咨询辅导和反馈四个阶段。
3.1.1课程设计阶段
(1) 课程内容。根据对本科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阶段的划分,课程教学应按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职业启航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如职业生涯基本理论、职业生涯认知等,帮助学生提高关于自我知识的认知质量;在职业探索阶段,主要培养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如收集职业发展信息、职业情感培养、职业生涯技能等。帮助学生提高关于职业知识的认知质量;在职业决策阶段,主要学习与就业相关的决策知识和技能,如择业观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决策等。提高学生决策质量的水平;在职业发展阶段,主要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包括了解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有关政策和求职技巧等,为适应工作环境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2) 课程开发。高校和企业或用人单位可以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通过联合开发,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4];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开发课程,高校授课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3.1.2测试阶段
学校引进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通过开展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人格特征及职业成熟度等。学校应依照心理测验的目的和测验本身的特性,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尽量让所有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学校也可以与社会实践基地或用人单位一起,设计个性化或行业化的测评软件,使测评更具有针对性,为下一阶段的咨询辅导提供依据。
3.1.3咨询辅导阶段
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理论的作用,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候需要有咨询辅导。咨询辅导包括个体咨询辅导和团体咨询辅导。个体咨询辅导主要采取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进行辅导。个体辅导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团体咨询辅导主要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如组织座谈会,讨论大学生所关心的就业及人生发展问题等,面对团体周围与自己相似或相同的困扰,通过讨论,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5]。
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诞生推动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业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除了高校自己培养的咨询辅导教师外,高校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的职业咨询机构,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一起,提供全面的信息、策略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借用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职业生涯咨询机构进行咨询辅导。如中兴、华为等企业就对在校有意向加入本企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现出立足企业利益与发展的人性关怀,把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组织发展战略高度统一。
3.1.4反馈阶段
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后,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需要反馈这些信息,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行修正。要在职业生涯的准备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检验自己的职业定位、策略是否符合实际。高校可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平衡计划与实践、主观与客观、职业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时修订行动方向。其修订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3.2横向维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进行的教育,学校在做课程开发、测评、咨询辅导和反馈等教学的同时,应该通过操作实践,提高教学训练的效果。因此,需要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横向教学实践模式。
3.2.1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社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成重点团队、专题社会实践小分队,围绕社会热点、社会问题等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6]。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3.2.2用人单位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订单式”就业基地。“订单式”就业,就是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及本单位员工的素质及能力要求,与高校合作,共同对有意向到本单位就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使大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在单位顺利上岗。满足高校培养人、学生锻炼人、单位用人三方面的需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人才流动机制。
3.3构建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二维模式,如图1所示。
在社会化导向的软环境和网络交流平台的硬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职业生涯规划按照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形成了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阶段,高校设计以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同时,要联合社会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开发社会化和订单式的教学实践课程;在测评阶段,高校既可以利用传统的测评工具书进行,也可以与社会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或者是直接使用用人单位的测评软件,对大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测评;在咨询辅导阶段,高校对咨询者进行包括心理基础、管理能力、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答疑解惑,社会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也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职业迷茫、困惑的处境,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在反馈阶段,高校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建议,总结经验,帮助学生纠正职业定位的偏差,重新找到新的职业支点。
4结语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这涉及到社会、个体、学校及各个教学环节。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主张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课程设计、测评、咨询辅导和反馈四个阶段,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建中.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30.
[2] 汪莉.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57-68.
[3] 郝颖,丁广龙.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4):105-108.
[4] 徐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
[5] 张立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理论界,2006(8):126-127.
[6] 苏星海.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7(5):54-55.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FAN Nai-mei, WANG Wen-bing
(School of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Eng., Zhengzhou Inst. of Light Ind., Zhengzhou 450002, China)
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兼职;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6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知自我、发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自我。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自身特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学校的培养也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做到认知自我特质后不断强化与特质相匹配的技能的培养。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现在一些大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不知道该怎样去生活,不知道学了之后有什么用,不知道自己走出大学校园的下一站该去往何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意识到自己未来去向何处,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在目标方向的指引下,不再盲目、迷茫。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竞争力。在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确定合适的路径,结合自己的专长针对性地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实践,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兼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在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从高校及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就业意识比较淡薄。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误区,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认识到位,缺少进一步的了解,并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多数学生没有认真系统地学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对职业规划的内容、程序和操作了解的非常少,对于具体的内涵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另外,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需要自己对性格、爱好、能力以及个人优势等有一个比较正确和翔实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有69%的大学生对自己不是十分了解,对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和所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甚了解,对未来就业趋向不重视,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将来随便找一个工作就行了。
(二)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是从大一到大四全程式的教育系统,并且每一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只有大四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或者给学生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这些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作用,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仅仅局限于上课或讲座,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自身及环境认识不足的同学,本身自制性比较差,再加上没有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并且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咨询辅导。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健全。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体系不完整、不系统,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教育规划体系。比如,某些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职责只是去办理就业手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就业政策制度、举办招聘会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而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缺乏对职业的研究和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并且高校里缺乏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好多都是兼职老师,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都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
(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考虑不全面,短视行为倾向明显。首先,有些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喜好,没有结合社会环境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没有建立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不顺利;其次,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全面分析自身情况,结合社会职业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修改以适应自身和环境的发展;最后,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就开始做,并付诸行动,不要简单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工作,不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就业前的短期培训,而是要将其贯穿于自己的一生,受益于一生。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规范大学生兼职的建议
(一)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中,高校学生只注重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来择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因而也出现了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不同领域和地域的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同时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鉴于自身因素会选择相对较为繁荣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和就业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让学生在面对国家利益时能舍弃自身利益,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主,逐渐转变以往的择业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高就业、创业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辅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能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择业观,建立高尚的职业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树立人生的目标、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注重差异化教育,可以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按照自身的优劣势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合适自身的职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创业的质量。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主动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就业、创业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的基本信息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关注就业、创业信息,通过对各类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增强就业信心,避免在进入社会后对于出现的突况手足无措,确保可以从容应对。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设立公共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教育与引导,确保大学生在健全的环境下培养职业观,并且结合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实习,结合自身经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实力。教育者要注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治性、目的性和先进性,还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运用系统论方法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结构。
(五)建立健全高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情境就是高校和家庭,因此确保高校与家庭信息渠道的通畅,不仅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对教育效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家庭与高校相互配合,促进教育效率。师生之间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信息无法获取,因此应该通过各种课上课下的直接间接交流,确保师生关系的稳定与和谐。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老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可以给学生心理营造轻松的氛,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规划与应变、适应与发展,在大学阶段努力发掘个人兴趣、培养技能、澄清自我价值,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以使未来在职场处于有利地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因此,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构建以体验带动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理念源于体验式学习模式,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体验并分享看法,然后进行反思与感悟,再通过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当前,体验式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多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学生是主体。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记忆和重复知识,而是教学的主体和主动的参与者,去主动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了教练、主持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设计、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辅导、评价小组成员的分享互动等。
2.强调互动。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个人与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体验式教学以情境、机会的创设或创造作为教学的基础,注重课堂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享和沟通不同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3.具有实效性。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来看,分别是:“听讲”为5%、“阅读”为10%、“声音或图片”为20%、“示范或演示”为30%、“小组讨论”为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为75%、“马上应用”为90%,体验式学习成效由此可见。只有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们通过积极体验、反思观察,具体体验、抽象概括,他们的潜能、灵活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二、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实践体验法、游戏互动法、团体辅导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并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情景创设前要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任务完成后对学生完成情况作出反馈和总结,并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正模拟情景。例如,在探索职业兴趣部分,可以创设兴趣岛的旅游度假活动,学生按照要求,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三个喜欢的岛屿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最终确定个人的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在职业生涯目标定位部分,通过情景剧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现十年后自己的职业角色,表演形式不限。学生在想象美好未来的同时,会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弥补差距的行动意识。在整个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倾听者、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二)案例分析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体验式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最为常见。这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研究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到几个案例或前后相关的一系列案例,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做好准备,然后先小组后全班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案例讨论做出总结,指出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如在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部分,可以采用故事类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在大学期间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决策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大学生生涯目标定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5W”法、SWOT分析法、生涯决策平衡单等职业决策方法,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经验分享法
经验分享是指个体把自身积累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与另一个体或群体共同享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经验分享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让叙事主体分享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感受、经历、心得,叙事主体既可以是在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身边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例如,在认知职业世界教学部分,可以邀请本校或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通过视频或现场进行经验分享,这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效果更好,也可以让班级、小组里的学生分享自己做兼职工作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促使学生今后积极主动探索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素养。
(四)实践体验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力求实践,实践体验是学生确定职业规划、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换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实践体验教学体现在多种形式中:要求学生通过短期实习、参观和见习、做义工、职场人物访谈来体验和认知职业,并撰写体验报告、访谈报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参加社团及社区活动,认知环境,锻炼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的能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参与比赛过程中,把学过的职业规划理论科学化、系统化。在实践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评定其成绩。
(五)游戏互动法
课堂游戏互动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或引入游戏方案,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通过完成“生涯量量看”撕纸等活动,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价值观市场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认知自我。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进行反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六)团体辅导法
团体辅导强调体验过程与经验整合,是让学生以开放、接纳的态度共同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将生涯知识设计成一系列活动或讨论,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事实开始,认知和分享个人学习经验,把学习到的心得和收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辅导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快乐的氛围和平台,使其在沟通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可以运用到探索自我、环境知识、职业目标和方向、学习做决策的技巧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聆听别人的反馈而对自我认知有更多清晰的了解。团队辅导需要教师做好团体建立前的成员筛选工作,以保证辅导成效,可以把教学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职业兴趣分为若干团体。为增强团体辅导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把团体辅导活动拓展到第二课堂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如通过开展“信任倒”活动让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重要性,开展“大圈套小圈”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一)讲授与体验环节相结合
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但传统的讲授环节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决策技巧、职业素养培养等内容,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如舒伯生涯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讲授目的是让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行动,使学生清楚为何要做、怎样去做。在体验教学后,教师深入浅出的总结点评能让学生深刻领悟理论。
(二)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能力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获取更多课程活动资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要求条件等,不能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氛围而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气氛活跃,要求教师能灵活应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适时进行总结点评,驾驭好课堂。例如,在团体辅导中,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讨论。
(三)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重在学生实践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教学中,缩短“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转化时间。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个性有一定要求,同一种教学方法会因教师风格特点不同而效果有别,亲和力较强、学生喜爱的教师课堂互动效果会更好。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需要选用适用的教学方法,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给职业生涯规划课带来了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提升个人综合教学能力,进一步探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 dYLw.net 提供毕业和会计学论文服务]
[2]黄兰红,李玉雄,廖辉天.就业指导
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4.6:43.
[3]潘懋元,王韦廉主编[M].高等教育
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193.
[4]张旭东,夏徽.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通过对个人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设计实现目标途径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决定个人以后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是人们对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的设计和筹划。正确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人们合理利用时间,如期实现理想和走向成功。在大学生攻读学业的时候,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助于他们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为走上成功之路奠定基础和梳理思路。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大学生(University student)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在或者已经接受了大学教育,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最新的流行文化。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出现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对于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已经非常迫切,并且需要更为系统的引导与帮助。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学者们就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成功学、心理学等方面来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在如何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讨。从大学生们的实践生活中,也发现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生制定了十年、五年、三年、一年等长、中、短期的发展规划,也合理安排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大学生在充分钻研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也参与了许多社会实践工作,并在大学毕业后成功创业,走上了理想的职业生涯。但是也有很多大学生在并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明确的打算,对于如何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还应该强化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并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所产生的作用非常显著,它决定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活的发展程度。但是,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1.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分析,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所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切实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杜映梅,2005)。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提早制定,但是有很多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之际或者以后的事情,现在主要还是以从事学习为主,并没有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没有开始有效利用时间去规划人生,而是漫不经心地度过学习和课余时光。大学生们应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就意味着已经是开始独立人生的开始,对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应该具有初步的设想和规划,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啊哟。因此,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这样能够促进大学生有效利用好大学时光。
2. 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受到许许多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影响,例如,就业难的问题。在本专业就业的形势不乐观的情形下,就更为彷徨而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认为在大学期间做职业规划为时尚早。面对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与创业等多方面的选择带有很大都不确定性,导致有些大学生没有信心去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就导致这样规划成为空谈。因此,大学生应该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能力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并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可能把自身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几种可能都进行考虑和规划。为最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3.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中面临择业前后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一个职业选择与规划的过程。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职业发展会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自己的特点,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所熟知,但是有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何为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大学生对学业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规划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能够做出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已然不多。尽管各个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势的就业指导,但是,诸多大学生就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望而生畏、没有更好的打算,甚至无从下手来制定计划。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较小,多为80后或者90后,心理承受力较差,还没有完全走入社会。大学生应该在求学阶段就做好人生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更好地完成学业,高校的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促进大学生主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职业规划意识
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信息主要来自于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管理学专业课和新闻网络等方面。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不同专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并不相同,管理学科的大学生对于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对于则很少接触管理学的知识,但是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设计。因此,从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上要多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且有实现理想的信念,生活才有动力。在生活中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能够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自主去做好职业分析与规划的。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成功之路。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客观认识自我,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长。其次,要善于了解当前的社会就业的需求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再次,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应对职业生涯规划。在我们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而动态调整战略、使战略目标更明晰,实现途径更为有效。最后,持之以恒地坚持目标。很多大学生的目标经常变化,在目标的坚持缺乏毅力,也有很多大学生面对各种挫折容易丧失斗志、意志消沉。
3.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实践。例如,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在由全国各地大学争相举办。这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和迎接挑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以及科研活动的参与,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思,能够激发创新热情,并且锻炼专业能力。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鼓励大学生的参与。
4.开展有效地心理咨询与职业指导
目前高校有很多心理咨询帮助机构和就业指导中心。他们在指导大学生树立理想、婚恋选择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具有战略眼光,从大学生入手教育开始就重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辅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也采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应该与入学教育联系起来,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未来生活走向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则注重专业领域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四的学生则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职业模拟以及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
高校的教育资源丰富。首先可以提高高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定期给他们做一些技能培训或者讲座。其次,利用好高校的教育资源,利用各单位的书记、辅导员以及教授等定期到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第三,可以利用校友资源,开展系列校友讲座或者咨询辅导,带动大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展望与工作热情。最后,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例如社区服务、企业家座谈、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引导大学生在积极钻研学业的同时获得一些实践知识。同时也在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指导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钻研专业知识、了解就业需求与供给特点与发展趋势,给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38.
[2]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35-39.
[3]孙仁玲.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人才资源开发,2008,8:33.
[4]张杰,颜彬,徐雅颖,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28-230.
作者简介:
夏宗光(1970—),男,沈阳人,现为辽宁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