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6:5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机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ICU科采用正确规范护理标识之后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7~85岁,平均(53±4.2)岁。患者均为重症患者,35例为重度颅脑外伤,20例为重度多发伤,10例为心力衰竭,10例为农药中毒,25例为肺部感染。随机选择未采用护理标识之前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54±2.2)岁。其中34例为重度颅脑外伤,17例为重度多发伤,11例为心肌梗死,9例为农药中毒,29例为肺部感染。
2ICU标识设计以及安全管理
2.1ICU的标识设计
ICU标识设计是整个护理标识运行中的重要环节,是开展护理标识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为此,科室成立了标识设计小组,成员包括组员、组长和护士长。目的是完善标识设计的流程,定期召开会议,探讨标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广泛征集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意见,对护理标识进行完善。将设计好的护理标识按照实际需要数量,进行统一制作和发放。
2.2安全管理
为了使标识的使用规范和正确,成立了安全管理小组,实行专人专管。不同成员负责不同的方面。比如,护士长主要负责护理标识使用中的监督和管理,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具体的标识使用环节,护理组长负责标识的检查。由安全管理小组协议商讨,制定规范的护理标识使用规程。
3护理标识的分类
3.1身份标识
对进入ICU的患者需进行身份标识,以为之后的护理和治疗提供更多方便。这一过程需要两名责任护士共同核对完成。根据患者的病种(内外科)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填写。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血型及所患病症等,将附有患者详细信息的识别腕带戴在患者腕部。在日常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其他工作时,需先对身份标识腕带进行识别,以确定患者信息。信息核对必须进行有声核对,并需进行两项以上方式核对。
3.2隔离标识
对于ICU来说,经常会在新收治或长期住院患者的体液或痰液培养中化验出特殊细菌感染,如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这种病人,需要进行床边或区域隔离。在其床头予以醒目标示,提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穿脱隔离衣,加强手卫生。另外,在患者的床头卡、病例夹上也做好相应的标示。通过这些标识,使护理人员能更加清楚地区分是何种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消毒。
3.3引流管标识
ICU所收治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身上会预留许多管道。这些管道在辨别上存在很多困难,为了便于区别,需要对不同管道进行标识。我们将管道分为3种类型:①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这类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1次。②中危导管:用黄色标识。这类导管至少每班评估1次。③低危导管:用白色标识。这类导管每天至少评估1次。将这些不同颜色的标识轻轻地粘贴在相应管道的边缘,并详细记录管道的置入时间、用途、备注等,以此提醒护士及时对管道进行评估与护理。对于动静脉置管,需要在置管位置上方粘贴具体的相关信息,如置管时间、置管名称、置管的插入深度或者外露长度等,以提醒护士、督促护士对置管进行维护清洗及冲管处理。对不同部位注射的药物需在输注架上进行明确的标注进行警示,防止药物顺序和剂量错误。如输血及血制品时悬挂相应血型标识牌、外用液体时悬挂外用标识牌等。
3.4特殊药物泵入标识
由于病情需要,患者可能会同一时间内泵入多种药物。在使用药物泵入时,为了防止药物错用,需将带有药物详细信息的标识卡贴于注射器上。为了区分患者泵入药物的种类,需选择不同颜色的标识卡。标识卡信息通常包括药物名称、注射药物时间、使用剂量、用法、执行者、泵入速度等。
3.5高危药品标识
ICU接收的患者病症种类比较多且复杂,因此治疗的药物相比其他科室要多,且均是一些比较贵重的特殊治疗药物。因此,对于本科高危药品进行管理时,需严格按照规律有序进行。为了容易辨别不同种类的药物,减少用药差错,进行高危药品标识十分重要。在放置药物的格子上方粘贴不同颜色的标识以示区别,尤其对一些相似的药物更需要明确的区别。
3.6床头卡标识
不同病情的患者需按照不同的护理级别进行日常护理,在床头卡标识的选择上也需根据病情确定。床头卡标识包括护理级别、防压疮、药物过敏、饮食、防跌倒、防坠床等信息,根据医嘱及患者病情确定床头卡标识后,将其置于患者床头专门的床头卡中。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需做好核对工作。
4结果
4.1两组护理差错比较结果显示,采用护理标识后,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低于对照组(P<0.05)。
4.2两组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比较护理标识采用之后,观察组的患者和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讨论
篇2
“安全入股”法是对以往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它是将矿井每月发给职工的安全奖作为每个职工的股本,投给矿井,若矿井当月安全生产,则矿工可以得到除本金以外的奖励(分红),否则矿工损失部分安全奖或工资(亏本)。以此理念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可行的操作分法,可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矿井的安全形势相当于股票中的大盘走势,矿井各部门对应于大盘中的行业板块。矿井的(连续)安全生产相当于“利多”,进而大盘翻红,职工获得额外的收益。矿井出现事故相当于“利空”,进而大盘翻绿,职工获得负收益,意味着亏本。某个部门出现的事故对应于大盘中某个板块严重杀跌,该部门职工获得较多负收益。用安全奖或部分工资直接和矿井安全形势相挂钩,在矿井安全管理上有较多优点。
2、“安全入股”法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目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向主动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较好地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和含义。目前矿井在安全管理上主要通过矿井的各项管理制度、班前会上危险源预分析和管理人员反“三违”等形势开展,职工在思想上、行为上、日常工作中难以严格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也难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摆不正安全与产量、安全与进尺、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时间的关系,难以自觉运用安全生产方针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用适当的经济杠杆来约束职工的行为,让安全与职工收益挂钩,安全工作做好了,职工获得的分红就多;反之,如果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出现了安全事故,则职工的股本就会收到损失。这种安全与收益的挂钩是精确到部门,甚至精确到个人的。如果某一个部门出现了安全事故,,则受到影响的主要只是该部门,其他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的部门还可以获得正的收益。就如同股市中某一个板块出现杀跌,而其他板块乃至大盘仍然可以保持上涨一样。这样一来,人人都是煤矿的主任,都会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都会为安全管理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责任心大大增强。
第二,采用“安全入股”法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人人都是安全员”理念的推广。因为安全管理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无疑每个人都会对安全特别重视,都会注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施工。对于他人的“三违”行为,每个人都会出面进行劝阻和制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每个人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员才抓“三违”行为。第三,有利于“三不伤害”向“四不伤害”延伸。以前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我们要求工人们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际上,要做好安全工作,工人还应该注意保护身边人(工友)不被伤害,即做到“四不伤害”。第四,有利于安全理念真正深入职工心中,实现我国煤矿形势的持续好转。自从2012年以来,由于国外页岩气技术逐渐成熟,进口煤炭大量涌入我国,煤炭行业转入下行趋势,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矿企业由以前的大幅盈利转为微利甚至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效益,使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3、结论
篇3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实践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下文将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相关加密处理技术措施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技术的改革,更好的促进工作向前发展。
1.1加强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
首先应当加强针对电子档案的专项的同步式管理,加强管理手段和相关政策制定的健全程度。在实践的档案和相关技术文件收集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档案的存储和管理,对于一些原件,也应当进行妥善的保管,虽然电子档案的相关技术当前发展相当先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环境并不是非常的安全,所以如果出现有电子档案受到破坏的情况,则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还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步管理控制,同步的建设相关措施,严格的进行项目的审核与研究,同时还应当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之中增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技术的支持,依靠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行,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之上降低网络环境不安全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技术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所以,还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相关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应当结合传统工作的经验,认真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意识和思想观念,最鲶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不断的加强对原始数据信息的积累,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和相关项目的完善。对于相关技术文件,还应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补充,常见的诸如工作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等,在存储的过程之中应当严格的遵循方便后期修改的基本原则,而对于一些合同性的文件,则应当保证其存储格式的科学性,保证后期查阅资料的方便与快捷,这一点是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2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
除了上述分析到的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之外,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现有的资源情况制定出健全并且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控制制度,以保证工作的开展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有章可循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环境的完善需要实现制度和法规的健全,所以还应当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控制系统,对其中的各个子系统以及资源等进行全面的完善,同时还应当保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可以充分的符合当前网络环境的基本状况,保证工作幵展的健全程度和制度制定的完善程度,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网络技术环境。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完善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以及相关投资方面的建设,在当前的环境之下,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所以应当加强其中相关条例的制定。在实践的工作幵展过程之中不仅应当结合当前工作的基本趋势,提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的防范措施,同时还应当对今后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的政策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实践工作的改革。而在信息技术的安全层面之中也应当保证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可以结合安全管理的现状,制定出可行的措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建设出安全的、和谐的、可靠的、稳定的网络技术环境。
1.3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加强保密工作是真正意义上促进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准持续改进的关键点。在实践的网络工作过程之中不少档案是可以进行浏览的,常见的诸如个人简历以及人事档案等等,但针对公司项目档案或保密档案等应当充分的结合我国保密法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加密,因此应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进行专项的技术管理,同时还应当设置工作的标准化方案,以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的保密性。此外针对档案的保密程度也应当进行严格的而划分,一些较为贵重的档案资料应当避免进入到网络之内,最后,结合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保密程度不同,还可以釆取不同的安全标准化协议,以达到最佳的控制和管理的效果。
2结束语
篇4
本文结合电力配网施工工程来进行安全管理的实践应用。配网工程是指电网公司投资的10kV及以下线路和设备新建或者改造的工程项目。10kV配电网在整个电网中十分重要,是电网的基础。配网工程建设能够完善10kV电网结构,使配网结构更趋合理,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网安全运行水平。配网工程的主要特点是施工作业量小,但作业面较大,且作业点较为分散,技术层面上难度不大,但由于其大多数位于城市中心,人口集中,车辆密度大,对于安全管理的控制上来讲极为不利。所以,保证配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点就是配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1)要做好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深入现场,了解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特点;找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危险点。然后结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4部分:配网工程》以及《深圳供电局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等相关规定,进行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评价及危险源辨识,针对施工器具、设备材料、作业环境和安全因素等具体情况,通过差异化的分析,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和完善,编制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2)安全管理控制点的设置。由于配网工程点多面广,作业分散,安全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事无巨细,所以安全管理控制点的设置就尤为重要,安全管理控制点是根据已制定好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风险评级来设置的,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风险性较大、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作都应该被设置为关键控制点,其他工作设置为一般控制点。安全管理控制点的设置,实现了整个施工流程中安全管理的分级控制,明确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重点,使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管控好施工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也便于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管控。
3)现场安全管理控制措施。虽然配网工程和输网工程、变电工程同属于电力工程的范畴,在现场管理控制方面都有相同的组织措施,即项目部应配备法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班组应当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同时施工企业也要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定期的巡查以及不定期的检查。但是配网工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配网工程安全管理与其他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a.配网工程,尤其是技改项目大多数位于城市中心区,这些地方人流车流密集,容易发生第三者触电、坠落以及车辆碰撞等事故,所以,配网施工的第一项工作应当是划出施工范围,做好临时围挡以及占用道路的预警工作,做到封闭式施工;b.配网工程的点多,且每个作业地点的施工量不大,所以机械转运较为频繁,容易发生重物打击、车辆倾倒等事故,应当提前熟悉现场,提前制定好机械转运的安全技术方案,并由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指挥;c.配网施工登高作业较多,且经常频繁上下杆,要求做好登高作业的监护工作,防止高空坠落事件的发生;d.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较多,要制定好临时用电方案,并有专业的电工进行作业,严格按照“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原则进行,严禁私拉乱扯,保证临时用电的安全;e.现在的城市中电缆工程日益增多,在电缆切断之前,一定要做好电缆的识别工作,防止因误剪而造成的伤人、停电等事故。
4)作业结束后的安全管理。很多人认为工程作业结束后,安全管理也应当随之结束,其实不然,现场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在作业结束后,对本次作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于违规作业的人员进行处罚及培训,同时对于事先未发现的危险源,应当记录其应对的措施,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对作业指导性文件进行一定的补充,以防止以后的工程出现同样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安全管理链条,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2结语
篇5
注水泵的安全管理是围绕注水泵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各个方面来开展的,主要包括制定注水泵安全工作的相关工作手册和管理条例,明确个人和部门的职责,做好注水泵的设备常态化维护工作,注水泵设备的不定期检测和定期大检,以及当注水泵设备运行出现安全隐患时,应当采取的各种相应措施等。
二、旧的注水泵安全管理中的不足
原来我单位包括注水泵在内的主要设备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寿命,使设备的损耗增大,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和安全管理成本。过去的设备管理工作缺乏一套完善、科学的标准,很多时候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对设备采取定时检查维修无形中增大了设备的安全隐患。同时这种按时维修制度存在着过剩维修和维修不足的弊端[1]。缺少必要的故障预防手段,不能及时地了解设备的磨损情况,只能够在事故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有的管理者的设备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油气开采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新的设备安全管理
目前我单位对注水泵等重要设备提出了一系列设备管理思想,制定了相应的设备管理具体条例,并认真实施。
一是,制订了有关设备管理手册,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注水泵安全教育,对注水泵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注水泵的故障隐患排除教育。
二是,对注水泵进行常态化监测。采用状态检测设备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投入使用VM-63型测振表,对于旋转设备的振动检测要严格执行GB/T6075.3-2001、GB10068-2008、GB50040-96标准、JB/T8541-1997标准,对于离心泵、电机的安全振动范围始终控制在4.5mm/s之内,绝对不能超过7.1mm/s对于柱塞泵曲轴箱的安全振动范围始终控制在7.1mm/s之内,绝对不能超过11.2mm/s,且泵基础垂直方向振动位移不大于20μm(振动峰值);对于往复设备的安全振动范围要始终保持在7.1mm/s之内,绝对不能超过18.0mm/s。确保可以实时掌握设备运转状态,加强设备的故障排查力度,要建立规范的设备运行检测数据中心,记录设备的各项常规值。改变过去定期由设备下保养单再进行保养的被动工作方式,及时反映发现的问题,并利用停泵、停注等机会,检修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提高注水效率[1]。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的油田大型企业基本上是依靠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来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
三是,每年请专业单位对包括注水泵在内的油田开采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并根据专业的检测报告,综合分析判断注水泵的正常运行情况,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维护措施。并结合常态化检测,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是,定期地化验油品和监测轴承的状况,根据状况及时添加或更换油,提高设备的维护质量。
四、新旧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对比
较原来的设备安全管理,采用了新的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后,设备的运行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和改进。
一是,通过对注水泵设备采用状态检测设备进行常态化检测与定期的全面检查相结合,保证了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采用新的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后,注水泵的出口压力明显降低,电机的各测点振动值减少,曲轴箱各测点振动值明显减少,如注水泵1#的动力缸自由端的水平、轴向测点分别从上次的5.1mm/s、4.7mm/s下降至2.2mm/s、2.3mm/s,注水泵4#的曲轴箱水平、轴向测点分别从上次的6.1mm/s、8.3mm/s下降至2.7mm/s、3.8mm/s。
二是,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寿命,通过对设备运行全面实时的检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改变了原来定期大修的方法,从而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特别是采用新的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后,目前注水泵的平均磨损从原来的每年0.053%降低要现在的每年0.021%。同时避免了设备的非正常运行,减少了设备的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新的设备安全管理,也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五、安全管理效果的经济评价
除了上述几点积极效果外,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经费投入也大大减少。这是由于新的设备安全管理技术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运行状态,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其中设备的大修周期平均减少了98天,单次的大修费用平均降低了20万元,发生注水事故的水量平均由原来的50,000m3减少到了10,000m3,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设备运行和管理的成本。这也是原来的安全管理所不能及的。
篇6
1.1缺乏安全管理技术
高含硫气田具有腐蚀性,容易堵塞地层中的缝隙,从而给开采工作增加了困难。第一,我国防腐技术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不能应用到气田的开采中。第二,气田开采工作中开发管理技术的缺失,导致开采工作效率低下,没有规范和标准可言。第三,在预防并治理含硫物质的沉积上,并没有相关的经验或者技术可以借鉴,是一个技术空缺,因而气田开采中困难重重,影响安全管理的进程。
1.2缺乏安全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是气田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人力资源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气田开采人员,都是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其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技能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开采工作的进度和效率。
2.4缺乏危险应急预案
由于高含硫气田的开采具有危险性,因此应该制定相关的预警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而在实际的开采工作中,企业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将精力放在了开采工作上,对于其它工作事务采取忽视的态度,所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一旦发生突发的危险事故,由于缺乏预警机制,没有应急预案,就会降低对危险的反应能力。没有应对措施,就会导致重大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2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的管理措施
2.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在对含硫气田进行开采前,要有硫化氢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对开采技术进行规范,加强硫化氢的管理和监督。在安全管理制度中,至少要包括硫化氢的监督与管理、硫化氢的知识培训两项内容。第二,严格挑选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是:认识硫化氢气体,了解它的性质和危害,能够掌握硫化氢的检测与控制技术,能够协助制定硫化氢预防和应急预案。第三,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对硫化氢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气田的正常开采工作。
2.2实行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开采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开采设备的维修保养、硫化氢气体的监测、狭小空间的安全工作管理、用电安全管理、高空作业安全管理等。第二,设备操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安全操作、锅炉的安全操作、气瓶的安全操作等。第三,现场安全管理。在开采现场粘贴安全标志,科学堆放危险品,关注交叉作业。第四,消防安全管理。要正确设置消防器材,制定消防规定。第五,安全事故管理。发生井喷事故、机械事故等,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2.3加强开采安全管理
一方面,加强开采设备的安全防护。其一,定期对开采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在工作中能够顺利运行。其二,在设备或管道中加入一定的缓蚀剂,能够有效降低硫化氢的腐蚀程度。另一方面,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其一,工作人员进行开采工作时,要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二,工作时,严格按照制定的开采规范和制度来进行。其三,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4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第一,开采人员工作以前,要进行硫化氢的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安全防护技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危害,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第二,进入气田进行开采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考核,取得硫化氢安全防护的资格证书,否则不允许进入气田工作。第三,对于气田、燃气管道周围的居民,要进行和硫化氢相关的知识教育,发放安全防护手册,让人们了解硫化氢的危害,从而增加安全意识,学会处理硫化氢事故的措施与自救方法。
2.5制定监测应急措施
2.5.1硫化氢的泄漏监测对硫化氢的监测,主要使用有毒气体检测器和易燃气体检测。同时,管线的压力监测,要使用线路断阀检测系统(根据进气量和输气量计算并设定阀室关断后的报警限值,利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当阀室自动关断后,达到报警限值时系统就会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观察分析,从而做出判断处理)。如此一来,就能够实时监控硫化氢的泄漏情况,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降低硫化氢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程度。2.5.2制定应急控制措施在应急措施的制定上,要求具有连锁性。也就是说,一旦发生硫化氢事故,就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施救:首先,停止天然气的向外输送;然后,按照相关规范控制硫化氢的泄漏情况;最后,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这种连锁性的应急措施,其优点在于能够全面控制气田的井口和运输系统,对各个方面进行应急防护,大大提高防护的效果。
3结束语
篇7
1.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包括学校自身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他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于学校的治安管理,没有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少,这导致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成为了学校的薄弱环节,学生对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深刻。
2.管理渠道单一学校的安全管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由学校的安保部门人员来完成管理工作。大部分学校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育上,对安全管理比较忽视,不重视保卫和治安工作。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课,也只是由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针对性不强。此外,学校和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缺少沟通。以上这些,导致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3.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在我国大部分校园中比较常见。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这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校既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也具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但是考核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这对校园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管理能力不足校园安全管理能力不足,这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投入不足、管理落后、技术支持不足和硬件投入较少等问题普遍存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很好地应对事故。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并且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培训,这导致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不足。
二、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路径的措施
1.树立安全意识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让教师和学生自觉地维护校园的安全,这是解决保证校园安全的基础条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安全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2.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的安全管理应整合多层次的人员参加,增强安全管理的力度,仅仅依靠校内的安保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同时还要争取得到公安消防和交通城管等机构的配合,只有建立这种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才能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效果。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的工作,学校要想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力度。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良好效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管理能力学校不仅要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还要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先进的技术设备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学校配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对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8
细化定标定责。“细化指标”,在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通用制度的基础上,比照上级下发的安全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延伸,围绕施工作业、线路维护、设备使用、故障抢修等16个方面细化安全指标。以岗定责,根据职能、岗位规范了6大类47项职责,使各层级界面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严格对标考核。分层次实施“月度、季度、年度”三个维度的考核,把月度、季度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安全考核档案,作为年度考评依据,与薪点工资和安全奖发放挂钩,督促员工安全自觉意识。
2.强化安全学习交流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按照“公司组织学、专业组织比、班所组织练”的思路,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技能演练,全面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实战能力。侧重典型案例分析。开设安全教育课堂,分析电力系统内及社会其它行业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安全经验,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通过安全演讲、看图识患、安全知识技能比赛、员工“一带二”、安全标兵评选等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3..强化风险管理
完善应急处置。成立应急抢修指挥中心,结合实际编制涵盖工程施工、事故处理、自燃灾害等16个类别的应急预案21个,并适时修改完善。围绕应急处置,实施“工单提醒-到达现场-故障排除-质量检查”的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完善的应急体系,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安排季节性演练,开展应急抢修、配网维护、重大活动保电、自然灾害抢险等演练,在实战演习中规范、细化应急预警和风险处置流程。落实风险预控及隐患整改。围绕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实施“作业前风险点和风险源识别-现场安全措施布置和风险点控制-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作业后总结跟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围绕风险隐患整治,实施“隐患排查-梳理分类-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将风险及隐患及时纳入问题库,分等级编排预防措施和整治计划,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方位控制和常态化管理。强化横向纵向沟通定期召开部门周例会。每周五各部门自行召开安全调度会,总结一周安全情况,清理分析风险点,完善安全措施,部署下周工作,形成一周安全动态分析报告,下发给每位员工,确保纵向贯彻到底。定期召开公司安全月例会。每月1日由供电公司经理主持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安全例会,对上月及本月安全动态进行分析,查找部门间协作盲点,确保横向执行到边。
4.“四个强化”机制
篇9
1.1制定施工安全合同,使安全意识树立牢固
在生产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将安全意识树立牢固,并在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员工中贯彻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前提就是已经申请和办理了《施工许可证》,而这项工作的基础就是《施工合同》与《施工安全责任合同》的签订。因为农民工在养护施工的人员中占了很大比例,在进行道路养护时缺乏一些基本的施工经验,其薄弱的安全生产意识、法制观念以及较低的技术水平导致施工质量没有很好的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将相关的手续都办理完整后,要加强教育养护人员,使其安全生产意识得到提高。对于施工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施工单位不仅要组织其进行安全培训,同时还需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其对象包括施工负责人与专职的安全员。
1.2在日常养护中进行安全管理
日常养护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进行路面保洁。很多养护单位为了使成本减少,一般选择当地的农民对高速公路以分段包干的形式完成日常的保洁工作。因为完成保洁工作的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在清洁路面的时候为了对分隔带与路肩处的垃圾进行清理,在高速公路中横穿的行为经常出现。尤其在夏季时,室外温度较高,大部分的保洁人员没有正确的穿着安全防护服,造成驾驶员对前方的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引起了一些交通事故。日常养护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包括日常巡查。而夜间巡查、每日巡查、定期巡查和特殊情况巡查等都属于日常巡查的工作。而必须按时进行日常巡查,一些存在于桥涵、交通安全设施、路基和路面中的病害才能被及时发现。在进行养护和巡查时,紧急刹车、任意停车以及逆行等很多现象经常在存在于巡查车辆中。这些不仅将危险带给了养护施工中进行车辆巡查的人员,还将安全隐患带给了过往的车辆。为了将这种情况解决,施工单位要制定一些规则,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严厉处罚养护施工过程中没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人员,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另外,要将警示标牌安装在施工、巡查的车辆尾部,对其他车辆起到提醒作用,能够及时减速,最大程度的保证人员安全。
1.3处治突发紧急情况的方法
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完善的预警机制,这样才能够应对突况,如设备事故、安全事故和交通运输事故等,对紧急处理每项事故的措施要提前制定好,使对突况的解决能力提高,使突况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的得到预防或减少。与此同时,要对巡查路况的制度与报告紧急情况的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对施工信息与公路路况要及时掌握,收集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的路况信息,向上级汇报并进行记录。
2结语
篇10
开放式计算机系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缺陷。操作系统或软件程序员在编写时犯些错误是很正常的,各种应用软件要稳定、良好、安全地运行在操作系统平台上,就必须对系统进行打补丁的操作,使企业网络免受其害。同样,对企业网络所使用的各类安全产品也要及时做好升级工作,查补各种漏洞和隐患,确保安全性能。
2企业网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现代网络主动防御模型
现代网络主动防御模型包括3层,分别是管理、策略和技术。
(1)管理。网络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位于安全模型的核心层次。网络管理的对象包括网络技术、网络用户和网络制度等。网络技术的管理可以采用相关的策略,以便能够促进网络安全技术成为一个集成化的、纵深化的有机整体,以便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安全的防护性能。网络用户是网络的使用者,使网络发挥作用的发起者,并且网络用户的计算机使用专业水平不同,层次良莠不齐,因此需要加强网络用户管理。网络用户管理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防范制度、网络使用政策等,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增强网络用户的警觉性。
(2)策略。网络安全防御策略能够将相关的网络技术有机整合,优化组合在一起,根据网络用户的规模、网络的覆盖范围、网络的用途等,制定不同等级的安全策略,实现网络安全运行的行为准则。
(3)技术。网络防御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具体实现措施,也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实现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包括六种,分别是网络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反击等,从六个不同层面进行深度防御,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采取保护措施,也可以使用入侵检测等主动发现网络中潜在的攻击行为,做出响应,恢复网络运行,并且可以根据网络攻击行为进行反击。
2.2现代主动防御技术
现代计算机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已经发生的、潜在发生的安全威胁,采取保护、响应和反击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1)预警。网络预警技术可以预测网络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及时发出警告。网络应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攻击趋势预警、情报收集分析预警等多种技术。漏洞预警可以根据已经发现的系统漏洞,预测未来发生的网络威胁;行为预警可以分析黑客行为,将其分类存储在专家系统中,基于黑客行为预测网络威胁;攻击趋势预警可以采集已经发生或当前正在发生的网络攻击数据,分析攻击趋势;情报收集分析预警可以通过各类数据挖掘算法,采集、分类、建立情报信息攻击模型,发现网络攻击趋势。
(2)保护。网络安全保护是指采用静态保护措施,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通常采用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等具体技术实现。
(3)检测。检测是网络主动防御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可以采用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网络实时监控技术等及时地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非法的数据流,本地网络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目的是发现网络中潜在的攻击行为,有效地阻止网络攻击。
(4)响应。如果网络预警攻击即将发生或者网络攻击已经发生,网络主动响应技术可以及时做出攻击防范,将攻击给网络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网络主动响应技术能够及时判断攻击源位置,搜集网络攻击数据,阻断网络攻击。响应需要将多种技术进行整合,比如使用网络监控系统、防火墙等阻断网络攻击,可以采用网络僚机技术或网络攻击诱骗技术,将网络攻击引导到一个无用的主机上去,避免网络攻击造成网络瘫痪,无法使用。网络响应的另外一项功能就是及时获取攻击特征信息,分析网络攻击源、攻击类型、攻击目标、危害程度、现场状态等信息,实现电子取证。
(5)恢复。网络攻击发生后,可以及时采用恢复技术,使网络服务器等系统提供正常的服务,降低网络攻击造成的损害。因此,为了能够确保网络受到攻击后及时恢复系统,需要在网络日常运行过程中做好系统备份工作,系统备份可以采用的技术包括现场内备份、现场外备份、冷热备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