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03-24 06:2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习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习计划书

篇1

第一高中暑假学习计划时间安排:

一:早上6:30必须起床,晚上11:30必须睡觉,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二:起床后读一个小时英语,睡觉前花半个小时复习英语单词。

三:8:20左右开始上午的学习12:00结束,下午2:00至2:30半开始,6:30结束,晚上最好看一下新闻联播,然后开始晚自习。

这是学习时间安排,对自己要狠一点,我已给你留下了足够的休息时间,和不多的娱乐时间,一定不要占用休息时间,另外在家里生活可以搞好点,身体是本钱,要好好保护!

第一高中暑假学习计划学习安排:

学习讲究专业调和,就是不要用一个时期专攻一门课程,要协调发展。尽量做到以半天为一个学习单位制定学习计划,要注意以下几条:

一:英语必须每天抓,这个有了早晚的时间分配,不能变动。再一个星期分二到三个学习单位就可以了,如果你英语基础相对不是很好也可以多花一点时间。

二:数理化生都是理科,除数学要多花一点时间处,其他可以平均分配。当然你也可以因自己情况而定,"取长补短"。

三:语文,这个难得计划,分配一些时间阅读课本,把课本后面的词汇背一下,你如果还有计划的话可以另分时间。

第一高中暑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

一:在白天正常的学习单位里,做两件事:1认真学习课本,把课本上的每一个习题都做完。2完成这些后就做一些课处习题。

二:是晚上的时间不要做其它习题,做一份试卷,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六门课顺着做,你最终是要参加高考的,不能放松对考试的训练。

三: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下总结,跟学校进程做一下比较,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一小编最后的一点建议:

一:如果你自制力好的话,在家里自学完全可以事半功倍,但如自制力不行,那么我个人觉得学校才是你最应该待的地方,你要想清楚了。

二:学习可以很有乐趣也可以很枯燥无味,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重复的做习题是很烦,我有体会,但你如果明确要参加高考,那么不要多说做吧!

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优势;反思;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广泛结合,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很快被引进课堂,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1.课堂教学形象化。高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化学知识已经脱离了基础知识阶段,呈现出枯燥、抽象的特征。传统的化学教学受到课堂的限制,一些化学知识、实验和现象无法得以圆满的演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很快就改变了这种现状。那些复杂的实验现象、化学过程和化学知识,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展现,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形象化。

例如,计算机可以模拟微观物质的结构及运动,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来观察碳元素的结构、粒子的运动、分子的溶解过程等。信息技术通过惟妙惟肖的画面和形象演示,形象地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微观世界和知识的认识,这样深刻的教学印象和效果,都是传统课堂无法给予的。

2.促使课堂高效化。演示实验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化学教师都明白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过程。但是,由于受时空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做沉淀实验时,前面的学生也许能看见,后面的恐怕就很难看见了。实物投影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后,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将自己操作的实验或学生练习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点评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3.让课堂直观化。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工业流程和实验过程普遍不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很少有去工厂和生产线上去观察体验的机会,根本没有进行实践的机会,光靠凭空想象和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出现后,可以形象逼真地展现各种物质的运动形式和工业生产过程,促进了课堂教学直观化。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像来演示硫酸的制作过程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他还可以通过倒放、慢放、重放等,强化突出重点知识,提升学生对重点难点的认知和理解。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1.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利用课件来整合和展示知识,对学生知识灌输、展示过快,或者过于强调视觉冲击,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让他们只顾忙于观看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画面,而忽略了知识本身。这样,学生由于缺少缓冲时间,就无法对知识进行理性的消化。这样的“电灌”教学,与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让学生由知识的参与者沦为了知识的旁观者。

2.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应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很多教师习惯多年沿用同一个教学模式,习惯了没有多媒体就无法上课,习惯了长时间沿用同一个信息课件,这样的多媒体运用反而让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僵硬。

3.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强调用事实说话,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滥用信息技术,让虚拟实验占据了化学试验的统治地位,这样,虽然化学实验得以完美展示,但是学生却失去了近距离接触科学的机会,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反思和建议

1.端正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方便,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一味追求多媒体效应,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方法同样是不可取的。对高中化学教师来说,端正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新型整合方式,自主学习,才是正确的、新的发展思路。

2.有序教学。有序教学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还要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不断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的严密结合。也就是说,只有学生的知识水平、视听能力和教学目标严密结合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序教学。

3.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互补性。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填补了传统教学中技术方面的空白,为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优势互补。反过来,我们在倡导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时,也要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地位,化学教学也只有在两者相互协调、补充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完善、成长。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协调各种教学要素,以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促使化学教学在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

优化导学案设计,不仅要体现以导促学的教学理念,还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导学案使用中却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导学案在化学中的使用没有将知识性学习与策略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仅仅是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没有做好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融合.导学案演变成习题课、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下面就网络信息技术下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谈点体会.

一、高中化学预习导学案设计

预习导学案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先的了解,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制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从某一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基于此点教师引入了网络学习软件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习软件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软件相应的内容完成预习任务,并引导学生思考:在预习中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这都要学生自己进行制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引导学生预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辅助软件进行预习内容的学习外,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金属的广泛用途?它们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每一种应用都表明了金属的哪些性质?教师调整了导学案的学习要求,启发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要仅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还要多多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二、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课堂教学导学案,以学生合作小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鉴于学生在预习案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内容,教师根据学习软件中的典型题目测试栏目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强弱点,刺激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题目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类型、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等内容进行检测,反馈学生预习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成效.这些题目的选择则是学习软件中的练习题部分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出来的,每一道题目都具有目的性、类型性,能够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实施导学案内容的授课,转变导与学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测试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授课重点的确定,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形式促进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在力量.

三、结合网络技术,优化作业导学案设计,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作业是学生学习环节中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都是课程结束后就立刻做作业,当自己在做作业中遇到不会的知识或者不确定的现象就会去翻书、查笔记、寻求辅导资料的帮助,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并将学习软件中对本次内容做的总结部分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做作业.这种作业策略,体现了学生及时复习的理念,提高了学生时间的利用率.

四、在网络学习软件下,优化复习导学案设计

复习是学生考试之前进行的环节,优化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关系到学生复习成效的优劣.在辅助学习软件中都设计了总复习这一内容,就是针对复习环节而进行设计的,不仅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总结,还设计了相应的经典题目供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查缺补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提醒学生在复习检测时是否实现了自己在预习导学案中对自己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制定,让学生时刻不忘自己的学习任务.综上所述,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不仅要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还要在知识的组织和设计上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导学案的作用是资源的整合,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虽然高中化学的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这一节极为重要,但是这一节的困难程度确实也不小,我们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总是有很大困难,掌握不住技巧,导致学习质量、效率的下降,最终也就造成了在做题以及考试上的压力[1]。为了能够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迅速提升,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化学的学习规律以及技巧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2]。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同样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那么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1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我们首先要做到分类总结,将学习中遇到的复杂东西简化,降低难度,重新分类总结,从而也就做到了对学习难度的降低。分类总结是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指的是,对非金属单质以及氧化物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大的统一的分类,在这个分类层次中,通过特征的不同的原理,在划分出不同的小类别,而这些小类之间不论是在反应条件方面还是在反应物方面,必将会有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因此小类别的精确划分,有利于我们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非金属单质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分类划分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我们在学习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这一章节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技巧,那就是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在任何的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化学学习中某些物质的反应进行仅仅需要接触到就行,但是还有一些物质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很高,例如有些需要高温高压,还有些物质在需要高温高压的同时还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需要全面,才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在对强化反应条件清楚认知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明确的分类,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不但更详细的了解了所学单质,还再次强化了学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我们学生对于化学单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大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化学学习的效率更上一层楼。

3重视实验的总结

详细的对实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另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针对化学学习而言,我们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学习,更有利于的锻炼自身的注意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认真的做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比如玻璃棒、试剂、锥形瓶、烧杯等等。充分的对实验仪器准备是保障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对这些进行总结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对反应过程的总结,对反应过程有清楚的总结后,使我们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原理,并且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实验的差异之处,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便没有丝毫问题了。第三就是进行实验时对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4]。从反应物方面来看,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总结,对化学实验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个化学学习的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同教材中描述的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让实验更加的具体、形象,我们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综上所述,高中的理科学科中化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清楚的对物质分类总结,详细的对强化反应条件认知,积极的动手实验并总结,这样从学习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技巧,那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不是问题了。在学习中不能盲目的效仿别人,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小部分,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这样做出了演示,对于其他的化学学习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苏瑾文.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2(11):117-120.

[2]孙铭君.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探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7(9):138-139.

[3]冒秀凤.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技巧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版,2017,11(3):19-19.

篇5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分层教学 学习策略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没什么问题但学习成绩却很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高中数学科目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学科,无论是选考历史的学生还是选考物理的学生,数学都是必学、必考课程, 所以,高中生中的数学学困生数量大而分布广。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数学学科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甚至连课本上的基本公式都不清楚的问题,所学东西支离破碎,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进入高中以后, 面对信息量庞大的数学课堂、更加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性更强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些初中数学就没学好的学生来说,在数学上的学习更显艰难,感觉越来越吃力,也就越来越头疼数学,兴趣也越来越少,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从而使他们成为了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学困生。

(2)自身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及娇惯造成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行我素、不愿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习性。这样的学生意志力差,学习态度随意,粗枝大叶,独立学习能力较弱,进取心不强。他们懒惰,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课前他们一般不会去预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新知识无法掌握,旧知识一知半解,疑惑越积越多,厌学情绪也越来越强,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了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另外,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对那些应变能力差、自制能力差的高中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逻辑性强、思维缜密的数学学科影响最大。

2. 外部客观因素。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外,一些外部因素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很好地交流,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老师对学生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只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优等生的身上,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视而不见,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自卑感,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科必要的兴趣。

(1)家庭及社会因素。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环境。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良的家庭环境或父母教育方法的缺失是造成学困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些学生的父母整日只顾忙自己的工作,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长期对孩子不管不问,也有些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教育孩子时态度粗暴、非打即骂,方法欠缺。另外,目前越来越普遍的离婚现象使很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涉世不深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都丧失了信心。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再者,有些家长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强迫孩子学太多的东西。毕竟孩子精力有限,他们会顾此失彼,从而造成成绩下降。

(2)应试教育的影响。枯燥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学困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应有的兴趣,只是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正确的方法而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学困生就日趋增多。再加上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符号体系严密以及逻辑性强等学科特点,也给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困难。

二、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途经分析

结合以上我们对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数学学困生分为两类:厌学型和非厌学型。厌学型的学困生明显不喜欢学习,在数学学习上消极被动,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与教师缺乏应有的互动与合作,对学习成绩莫不关心。同厌学型的学困生相比,非厌学型的学困生看起来表现要好得多,他们在学习上态度认真,听课专心,课后用心,在学习上表现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但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客观原因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业成绩。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学困生,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相应的转化措施。

1.针对厌学型学困生的学习策略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化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近两年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经慢慢的走进了课堂教学,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需要改变了。多媒体已经渗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所以对我们老师来说,要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是必然的。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多媒体就应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去接受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展现给学生,给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绪言时,让学生观看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突出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化学和我们自己的关系,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计算机控制各种媒体,可把书本上、语言上难于表达理解的内容直观化,使学生从中间接地获得准确的感性知识。“百闻不如一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课堂分层训练

传统课堂训练中一般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即不管学生的层次都做同样的练习题。结果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而运用多媒体的分类显示屏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病。如在教学后,可以在后进生分类屏上显示基础题,中等生分类屏上显示部分基础题和少量拔高题,优等生分类屏上则显示少量基础题和部分拔高题。这样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训练教材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对教学对象掌握语言能力层次、教材的深浅度进行分析、定位,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高效运用多媒体。

四、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不能喧宾夺主

虽然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视、听、读、写功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制作一个多媒体,就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了。那如果在每堂课45分钟的教学都完全使用多媒体,甚至是复杂、用时过多的多媒体。那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与否或多少,应该似课程内容而定,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

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同时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具教学,而不是撇开传统教学。比如对模型的使用是不可以丢掉的。在上课的时候,把准备的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如必修2有机物教学中,展现出甲烷、乙烷等的球棍模型,从而说明其分子结构及成键特点,分析其性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我们也知道现在大多数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比较难,思考或者说是想象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时在他们面前把模型展现出来,这样不就很形象了吗。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了,同时也可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应避免的误区

教师为了达到逼学生提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篇7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教学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结构、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俗语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课堂导入对于整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而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在学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节内容时,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航海视频,该视频主要介绍了在早期航海过程中很多水手会因为身患航海病而死去,因此,当时的人们多将航海活动视作一项生命极限运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航海病多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在观看完视频后,我趁势引导学生:“究竟什么是维生素C?不同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又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一章节……”如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就实现了该节化学课的顺利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知识点讲解中的运用

知识点讲解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一活动中的恰当运用往往会收获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教师所教授知识点的更深刻理解。

例如,在学习“纯碱的生产”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纯碱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公式图,随后,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展示了我国当代纯碱制作的大致流程。如此,就使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纯碱的生产”这一知识点形成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与吸收,大大提高了该节知识点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某些化学实验并不适合在课堂上由教师演示、示范,鉴于此情况,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在实验教学的活动之中。相信,这对于优化实验教学的效果也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篇8

记忆是思维之钥的储仓,没有记忆,思维就是断层的,记忆是智慧的母亲,没有记忆,学习就是失败的.化学知识点的繁多让许多原本喜爱化学的高中学生望而却步,甚至在高三几轮复习中,因为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记忆的偏差和缺失而导致解题正确率、速率停滞不前,得分不高从而沮丧抑郁,对其他学科的复习产生消极影响.但如果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将化学知识清晰地存储于脑海中,随时随地快捷地提取,压力山大的高中生涯将会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常见可应用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记忆术有:

一、关键词记忆法

关键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钥匙,是对广泛的文字信息的综摄.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将已有的具体信息进行重新构思,产生更多的新的构思,由此发现和掌握问题的实质.一些枯燥的化学理论、规律同一幅幅由关键词串起的画面联系起来是记住它们的好办法.首先,要能够回忆起理论、规律中的关键词,其次要记住这些理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全面考虑有无特例.

比如,电离能和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变大的趋势,但价电子为ns2和ns2np1的元素相比较,由于第ⅢA族的元素原子p轨道上有1个成单电子,不稳定,比第ⅡA族的相邻元素更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故同周期ⅡA族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的元素第一电离能.与此类似的还有第ⅤA、ⅥA族的元素,第ⅤA的元素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ns2np3),属于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数值大于相邻的第ⅥA族的元素;而电负性,描述的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的大小,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该规律圈出关键词后可简化为“三字经”言:电离能,看充满,左到右,趋变大,有特例,或二三,或五六;电负性,比引力,左到右,渐变大.

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将这种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应用在对化学问题的具体分析过程中,同时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想记忆法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将你想要记住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之间形成智力联系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具有某种共性或者共同点的人、物体、图像等之间建立联系.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我们习惯于将化学物质联想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次分类就是每一处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系统构造;我们将纷繁复杂的化学反应联想为形态各异的大厦建造,每一种生成物的出现都是微粒样砖瓦的重塑,演绎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因果逻辑.对于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此法较为有用.

例如,记忆氧化还原反应中关于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概念,到底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常有学生混淆,此时介绍联想记忆法,会使概念清晰化,易于辨析.我们尝试将氧化还原的过程联想成一次好朋友之间赠与和接受电子的过程,初中熟悉的氧化剂是氧气,那么我们就将氧化剂联想成氧气,氧气的化合价为零,只能降低成负价,这是氧气接受了别的物质的电子造成的,下次它就要将电子再“还给”其它物质,所以生成物叫“还原产物”,这一过程氧气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还原剂作为赠予电子的那一方,也就是把电子还出的那一方,化合价因为电子的离开而升高,下次它就轮到“像氧气那样接受电子”,所以产物叫“氧化产物”,这个[JP3]给出电子的过程就是还原剂被氧化的过程,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JP]

三、路线记忆法

路线记忆法是将联系、位置和想象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强大、完整的记忆技巧.首先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地点,比如你的家、学校、或者公园,用这个地点构思一小段旅行的路线,包含你最为印象深刻的地方,比作站点,每次运用这条线路时只要清空原有路线上的站点的内容,重新储存要记住的新信息;然后按照记忆内容的顺序安排站点的顺序,用这些站点储存要记住的东西,站点的选择最好与记忆的内容有关;接着是记忆这条线路,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旅行,沿途是自己熟悉的风景事物,一边数着每个经过的站点,直至终点站;最后是记忆内容,可以配合使用许多手段,比如夸张、色彩、动作、味道等等.

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得失能力顺序是我们熟练解决氧化还原相关题目的依仗,阳离子得电子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比较容易记忆和使用,但是阴离子等的失电子顺序(S2->I->Fe2+>Br->Cl->OH-)较难记忆,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位置记忆术.假设我们学生高中学习期间常往来的地点有宿舍、食堂、操场、教室,高中学习压力大,大多数学生缺乏睡眠,希望留(硫S2-)在宿舍,更聪明一点得去食堂补碘(I-)这个智慧元素,途经操场大门上栏杆上都可以看到铁(Fe2+)锈(溴Br-)斑斑,绿(氯Cl-)草茵茵的操场.

四、谐音记忆法

利用汉字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轻松诙谐地句子、故事总使人心情愉悦,短时间里加强有意注意,大小之余,印象深刻.高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有趣的事物充满求知欲,并且勇于模仿和超越.合理利用谐音记忆,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同时可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今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瑰宝.

篇9

关键词 化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48-02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怎样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正是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追求的。基于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的特点,笔者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网络化教材,创建包括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具有良好的协作交流功能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方面尝试进行一些实践探索。下面结合“苯”的具体课例进行分析。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知兴趣和探究兴趣

课前,教师先将本节课所需要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输入校园网资料库中,并为其专门建立一个网页,连接上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网站。上课开始时学生打开本网页,学生通过学习网页上的内容和观察苯的样品,完成有关苯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再现科学家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磨砺创新意志

在学生完成物理性质的探索之后,计算机将给出以下信息:法拉第发现苯以后,许多科学家立即对苯的组成进行了测定,他们可能怎样测定呢?苯的分子式怎样?科学家提出两种测定方案:一种是先进行定性实验,根据苯的燃烧产物确定组成苯的元素种类,然后再进行定量实验,确定苯的分子式;另一种是网页上介绍的采用仪器分析,确定苯的分子式。

学生完成两道确定苯的分子式的练习题,通过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为“C6H6”。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计算机继续给出的信息设计出苯分子可能具有的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

接下来,计算机提示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一般而言,学生会设计出实验,并得出结论:1)往盛有1 mL苯的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5~6滴,震荡;2)往盛有1 mL苯的试管中滴加溴水5~6滴,震荡。

【观看视频】

实验事实: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这个结论恰恰学生所有的设计方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志遇到空前的挑战,失败了。接下来,微机播出一段配音动画讲解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倾听、观看、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知道科学研究需要恒心和毅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创新意志更加坚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 创设情景,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在得出苯的凯库勒式后,计算机屏幕随即给出信息:“对于凯库勒式,你是否有不同意见?是( );否( )。”此时,如果学生选择“否”,则微机将提示如何解释“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并转到“是”选项的提示;如果学生选择“是”,则计算机将提示:“若要确定苯的真实结构,你还需要知道苯的碳—碳键长、苯的键角、苯分子的大小、苯分子的化学性质。”计算机将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给出相应的资料信息。

当学生阅读完相关资料信息后,计算机即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并完成对苯的分子结构的描述性报告,发送到教师的信箱之中,教师作出评价并回复。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计算机给出苯的真实结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观看、欣赏苯的分子结构动画,最后在计算机上完成自我检测,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4.1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更不用说信息的及时反馈,极大影响教学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笔者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课件内容,然后对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学生及时疑问,教师及时解答。最后巩固练习,分成难、中、易3个不同档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并给出相应的解析及答案,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能所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和阶段进度,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

4.2 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影响、声音、动画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刺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各种各样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电化教育设施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从小就接触科学研究前沿,破除对科研的神秘感,培养创新的意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能力(统称信息能力)。

4.3 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寸讲台说春秋”,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写照。它确实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模式,但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

篇10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有主要的位置,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化学教学当中也是如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教师要善于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不断增强高中化学教学效果。该文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了解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不断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是对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降低教学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改进,以不断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

1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现实价值

1.1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主观性

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调节教课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化学历史背景,而且还可以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融入实验气氛当中,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充满学习的好奇心;化学实验比较实际,可操作性强,这些都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爱上高中化学教学。而且,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当中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缺陷,能够让学生真正听懂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术

化学实验当中包含很多项目,每项实验都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由教师示范,很多学生不能在示范过程中快速掌握动作要领,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则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动作印象,而且多媒体还能够进行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来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这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资料来反复进行掌握和练习,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方法,减少常识性错误,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分解,让化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再结合教师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完整的实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技术。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主导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师完成化学教学的工具,教师在课堂当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占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很多化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过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上课,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备课、上课和课后任务都是靠多媒体来完成,而忽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使得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导变成了多媒体,这就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初衷,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

2.2多媒体硬件设备配备不齐全,有待提高

多媒体硬件设备是辅助完成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多媒体硬件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大家对于多媒体教学仍然停留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层面认识上,像数码相机、投影仪及数据存储媒介等这些硬件可能都被忽视而没有配备完全,这导致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由于很多的高校缺乏资金问题,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投入不足,这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其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学校及政府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其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

2.3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很多高中的化学老师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不能够自如地应用日常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些年长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对于化学教学有着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对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导致他们没法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这也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有效措施

3.1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化学教学服务,因此对于多媒体的定位我们一定要把握准确,坚定多媒体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定位,不要将多媒体当成教学追求的目的,它其实是一种手段,为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并不冲突,我们要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融会贯通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又发挥传统教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互动高校的教学平台上更快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3.2改善教学环境,发挥课后反馈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环境明亮度的要求较低,但是不明亮的学习环境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这可以通过区分教室照明区域的方式进行解决,采用变换照明灯具,让学生处于明亮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出现上课瞌睡等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经常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适应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自由地进行发言,老师通过平台为学生进行解答,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地提问,老师也可以及时地解答,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3加强模拟比较练习,充分发挥模拟比较的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比较学习,让学生按照多媒体视频当中的知识来进行练习,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可以跟着视频进行多次练习,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横向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比较学习当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便为之后的日常练习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4结语

多媒体教学已日渐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化学老师必须要正视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改进问题,使其更加贴近教学的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真正地达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的预期目标。

作者:詹龙昌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苗瑞雪.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李宇琼.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罗冬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