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03-17 17:1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习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习计划书

篇1

一、指导思想

做好高一数学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期末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一学期来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 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明确复习范围及重点

范围:必修1与必修4

重点: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

三、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掌握核心概念、基础知识、强调作图、解题规范;

2、围绕综合卷加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面批,争取提高合格率。

四、复习要点:

掌握各章知识结构和要点、知识点、澄清概念、解决疑难问题。

习题归类,解题思路、方法,从解题中对知识加深理解、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课时安排

由于教学时间紧,按照计划估计要到12月31号才能结束新课,复习时间大约8天左右,巩固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上课讲评。具体安排如下:

2014年元月1日前结束新课;

2日------6日复习必修1:集合(1天)、函数(2天);

7日------8日复习必修4:三角函数(1天)、平面向量(1天); 9日------10日必修1、4综合训练。

六、复习方法

1、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有系统地设计4份复习案,其中集合与函数2份,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2份,综合训练试卷4份。

篇2

2、语文:把初二的文言文、古诗词、字词好好背默,中考都要考。有可能的话预习一下初三的需要背默的课文。

数学:需要整体看一遍初二整个学期的概念(笔记本上的也要复习),不要弄混,把学期的错题(考试和平时作业)再重新做一遍。假如还是错了,哪一定要对错了的乔个版块好好复习。有可能的话做一些中考试的压轴题,体验一下中考的感觉。

物理:跟数学一样。一定要好好分析公式,弄清楚每个量的意义。做一下受力分析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英语:这科比较简单。要背中考单词,图书大厦有专门卖得中考单词集合。对一些词组和单词的用法总结一下。如果以前平时作业里就有每个单元的总结本,那就行瞧一瞧。

篇3

(喀什市第九中学化学教研组新疆喀什844000 )

【摘要】新课程体系实施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学生可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以较好地掌握教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已是势在必行。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新课程理念及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通过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初中化学

一、 丰富感性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注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去,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正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于一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直观形象地感性材料,其生动性、趣味性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碳的单质》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在屏幕上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型,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动机,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紧接着放映画面:几个大型的露天煤矿,外面堆积着好多的煤。人们用烧焦的木桩往坝梁上栽,边上闪烁一根普通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学生们在观赏中情不自禁的脱颖而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有心想去探究,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此外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通过播放“死狗洞”flash,激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却倒地的现象,从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学完后再回过去回答死狗洞的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一个小动画可以让大家情绪高涨,很显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微观粒子,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粒子观的初步建立必须在化学微观教学中体现出来。像在《物质构成微粒》,由于微观粒子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仅凭口语和课本上几张图片,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学生观察到原子内部结构和核外电子情况,我下载了《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等小课件。首先简介“视觉暂留”现象及其在电影及动画制作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

还有在讲分子运动时,说到湿衣服晒干的过程,无法通过实验真实反映其变化过程,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水分子从衣服上慢慢运动出来,散发到空气中去,同时温度升高时,水分子运动加剧;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慢,最后湿衣服变成了干衣服。通过动画模拟,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分子运动的认识,而且也了解了分子运动规律与温度的关系。

百闻不如一见,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展示,可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三. 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反应时间长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教学中,不仅要考虑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的问题,还要考虑尾气处理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泄漏的问题,运用课件来完成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不同操作带来的不同后果,从在,而强化安全意识,认识到按操作规程完成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1.放大实验现象: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讲台上做,只有前面部分同学能观察到,致使很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一些实验细节。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把实物放大,使原来看不清的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如产生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篇4

一、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

(一)情感、态度不积极,意志薄弱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网络游戏等的诱惑。在学习中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基础薄弱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学习方法不适应,思维薄弱

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上课稍一分心就听不懂了。

二、控制两极分化的策略

(一)培养兴趣,形成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照顾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体验成功。

小组合作竞赛,营造学习竞赛氛围。夯实教学功底,提高教学艺术魅力。

(二)教会方法,学会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师生和谐,以生为本

篇5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而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使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想象

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单调模式,达到图文同步的教学效果。如在相遇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副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地展示了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因此,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复习”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1)说说平行四边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说到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计算机屏幕马上就出现显示图;(2)说到平移小三角形,微机根据学生所说显示图; (3)产生一个平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活生生地看到了这个平移的整个过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时再请学生看着演示讲一遍割补过程,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保持、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篇6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是改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需要,也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因此,为了跟上时代脚步,落实好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自觉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

一、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上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使学生更多地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O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让目标在学生心中更明确。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

(三)信息技术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专门的作图软件,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在“二次函数”图形与性质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画图软件对y=ax2的图形与性质的学习到y=a(x-h)2+k 图形与性质的学习,根据软件中的动画演示,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的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就是“图像的平移”,学生很快就对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转换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效果。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加工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要储存和传递的。在数学整合的教学实施中首先需要将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形成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环境展开教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数学具有鲜明的特点,数学概念高度抽象、数学语言科学简洁、数学逻辑体系严密、数学思想方法深刻。当我们在抽象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对象,而且还可以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展示出数学思维。因此,信息技术使得数学对象形象化,使得数学关系明显化,能够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更高层次的数学对象,展开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三)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得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创设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发展的数学情景,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所开展的整合研究中,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二)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一讲到整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们开展的整合研究中,在学期初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通过呈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作与探究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去体验、感受、建构知识,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并且能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篇7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拥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也是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它以直观性强、易操作等优势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将一些体育动作通过慢放充分展示在同学们面前,从而提高学生对动作的更深层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也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技术特点鲜明。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探究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讲解示范。

案例1:我在教授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时候,首先通过播放优秀运动员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视频,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概念,使学生对该技术动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教师对视屏动作的讲解,了解了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目的及意义。在队伍的调动过程中,运用flash技术动画,使学生清楚了解了队伍的变化,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再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了场地,采用“V”新型的队列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教师的正确示范、优秀学生的示范,提高运球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运球手型及节奏,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过程中,通过现场录制学生练习的视频,采用录像回放技术,给予学生积极的纠错及评价。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让学生对照录像,发现问题,积极练习,达到教学的延伸。

案例2: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课时学习时,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将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完全接受。采用了信息化技术教学后,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分解动作:站立――半蹲――蹬地――腾空――撑地――屈臂低头――屈膝――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腿――直立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理解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并且还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围绕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信息补充。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相、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案例3:我挑选了篮球精彩赛事,利用剪切、画图、FLASH等手段分析比赛。在给学生讲授篮球技战术理论时,通过播放大量的CBA或NBA比赛片段让学生了解战术配合的形式和变化;通过慢放或反复播放让学生看清楚战术配合中场上队员跑动的路线、起动的时机、采用的技术动作等。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战术意识,达到了快速理解技战术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成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当代教学必备的条件,多媒体已遍布每一个教室,学校的大型显示屏也能播放实时信息,为信息化的教学创造了有力条件。大量的学生能相对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结合专业特长,让学生自己录制或拍摄一些比赛、上课、训练片断,在学习训练时插播这些录像或课件,或者让学生利用flash、CAI等技术制作生动的画面,在制作的过程中就是对技术动作的又一次思考,既强化体育技术动作,也提高专业特长,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篇8

我国正在加速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根据的要求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开始的幻灯片的制作,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机会。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实验校,在这个前提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购买大量的硬件,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提供给大家:

一、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将它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可行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重视实验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共识。目的是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能短时高效,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合理组装及留言簿等几部分。

实验问题部 分概念的检验多是通过客观题来考察的。根据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多个选项,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严密的知识,认真做答才能通过,在这种题的解答中使学生了解的严密性,让学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选的选项,若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提示并给以肯定,继续下一题,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若不正确则给以鼓励,要继续努力,若是还不行,可双击相关,看有关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学生达到自学目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件考察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仪器组装部分 实验事端连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下一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在实验室中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篇9

我国正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的一个重要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中学化学是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因此根据目前的要求和实际教学中的体会,我在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从开始的幻灯片的制作,到教学课件的制作,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新软件的出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机会。我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全国实验校,在这个前提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购买大量的硬件,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做了些尝试。下面仅将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提供给大家:

一、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条件,将它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可行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重视实验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共识。目的是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有能短时高效,体现教学三高(即高质量、高效率、高密度)。因此,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功能制作了有关化学实验的整合课件。课件主要分为实验问题、实验仪器组装、过程分析、合理组装及留言簿等几部分。

实验问题部分概念的检验多是通过客观题来考察的。根据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多个选项,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严密的知识,认真做答才能通过,在这种题的解答中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严密性,让学生周密思考之后填上所选的选项,若正确就能得到相应的提示并给以肯定,继续下一题,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若不正确则给以鼓励,要继续努力,若是还不行,可双击相关内容,看有关的提示或者可以看以下合理答案,使学生达到自学目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课件考察学生严密的思维方式,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仪器组装部分实验事端连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佳途径。仪器组装应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在实验室中操作,作为一个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在组装中可能将不正确的认为是正确的,若是想要同学们看下一他的组装是否正确,有时其他同学无法看清,无法为其找出错误,而且在实验室中仪器易碎,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若是自学还可以看到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结实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合理解释部分自主学习需要相关的资源和产找知识的能力。本部分是为使用本软件自学的同学设计的。在自学中,不能将仪器拖于正确的位置时,可以使用合理答案,本软件中有详细答案或详尽的分析。通过本课件的制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查找学习资源和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能力,对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真正做到人机互动,增强我要学的思想意识。

知识反馈部分知识反馈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既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的情况,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本课件最后一部分为同学设计了留言簿,让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留给教师,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时空。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件的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与批判力、动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明显突出了教师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评价者,这是利用信息技术摆脱传统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角色变了,才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点找对了。

根据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在课程整合中,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了网页,主要内容是有关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课本中不太常见或解释不多的内容,制作网页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学科的知识,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中去"的要求。

搜集资料是课件制作过程的重点知识的获得需要量的积累,课件制作也是如此。本网络课件的素材是以《中学生理化报》中化学版中的第四版"高中化学科普内容"为主要素材,将内容按类别分类制成网页。平时我将每期相关的内容分门别类的输入计算机。另一个参考素材是以《高中双综合-能力培养与测试》--(化学)。由于课件是处于制作初期,目前课件的制作还只有"环境及环境问题"方面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其他污染、环境监测及环境的治理等。在以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将陆续把"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化学与生命及人体健康";"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战争"等融入其中。在这些内容中分别有相关的"背景资料"、"综合分析"、"典型例题解析"等等。

制作合适于高中学生学习的网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获取知识的地方,但网络资源是比较专业的知识,学生无法直接系统地获取知识,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但目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相对不足,需要教师的知道。因此,我们制作网页还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做一些解释,并可以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比较而言相关网站的资料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查找,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几点要求:

课程教学要任务化。任务化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查找所需要的内容。在最短时间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

课程教学中力求探讨化。探讨化是组织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组讨论,找出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式意义构建的一种模式。在此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公布给学生,并在教学网上进行讨论,让他们发生自己的看法和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制作过程意特作了对相关知识的聊天室,如水污染应如何预防、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质的检测等问题。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087-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本质、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平台,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丰富演示实验的感知素材、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谈谈个人多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演示实验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演示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会逐渐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金属钠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由于该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坐在后排的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和听到实验发出的声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并同时在大屏幕上播放,这样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通过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成红色”等鲜明的实验现象,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实验的视频会储存在电脑上,可以进行回放,随时可以暂停并进行讲解。

二、信息技术在进行复杂实验或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中的运用

有些化学实验,反应时间很长或危险性大,演示效果不佳或会造成教室空气污染而不宜在课堂上操作。如,钢铁的电化腐蚀,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变化及实验现象。再如,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课堂实验效果往往不好,学生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信息的吸收。在教学中,可采用间时拍摄的方法,摄录几个主要镜头,并同时将不同外界条件下反应变化的情况加以对比,将这些实验制作成视频来弥补这一遗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既满足了观察需求,又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完整地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是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形成科学结论的基础,有的实验,反应速度快,现象又复杂,学生常常会顾此失彼,数码视频既可以生动再现实验现象,又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分解组合,帮助学生形成既鲜明又深刻的实验印象,有利于严谨的逻辑思维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质的有效手段。

三、信息技术在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微观变化和模拟错误操作实验中的运用

初中有很多化学实验,需要学生不仅要观察掌握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而且要学生理解实验发生的原理,这就需要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微观的变化产生感性的认识,而这是传统实验无法办到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原电池》一节的教学,可利用信息技术,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出铜锌两种金属的自由电子的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沿着导线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氢离子得电子成为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氢气的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的融合,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穿插在学生实验、教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准确,对实验现象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靠教师语言讲述,学生印象不会很深,因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是很难想象。如果将这些错误操作,例如:热试管冲冷水或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等,导致的后果通过动画模拟,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以感官刺激来促进学生理性思考,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严谨性、科学性、规范性品质,为进一步从事科学实践、科学研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复习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