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寄语范文

时间:2023-04-03 22: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烈士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烈士寄语

篇1

“手机的故事”重新上演

从走进诊室到开口说话,阿华足足花了二十分钟。在我的再三敦促之下,她终于止住了哭泣。她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手机》的故事何以在我身上重演?”然后,她掏出一张长长的电话清单,放在了我的面前。我看过冯小刚导演的《手机》,男主角严守一的妻子通过手机发现丈夫不忠时的情景便如此刻的阿华。看来,阿华是希望我能帮助她渡过这个足以催垮她的婚姻危机。

当阿华将问题谈清楚后,我松了一口气。她比严守一的妻子幸运,事态的发展远没有故事中那样严重。阿华的丈夫确实是和一位年轻的异性有频繁的手机联络,也确实在手机中传递了不少普通交往中不应当有的信息,但是两人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也没有背离各自的家庭。不过对于阿华来说,精神上的出轨与实质性的背叛只是量的不同,她还是无法面对丈夫的这种背叛。她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了信心,也后悔当年的选择。她逼着丈夫讲出他们之间交往的细节,也想去找那个女的拼个鱼死网破。她甚至自责,想到过以死来回避这一切。

保持这段婚姻是不是你的选择

听了阿华的故事,我在她的面前放了一张白纸,用一条线将它分为两边,在左边写下一个“留”字,在右边写下一个“弃”字。然后,请她将自己选择保留或舍弃自己婚姻的理由一条条写下来。最后,经过比较,她还是选择了那个“留”字。显然,这个方法不但令她冷静下来,也促使她做出最终的选择。

我对她说,既然保留目前的婚姻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么,现在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这一目的呢?是后悔,是无限度地争吵与责备,与对方采取冷战,还是对那位女性采取报复的手段?显然,这些方式均不利于目前的选择。那么,目前要做的事是什么?

首先,让阿华回忆她与丈夫结合及共同生活十几年的经历,让她抛开这件出轨的事件对丈夫做出一个客观的评定。阿华认为,丈夫以前并不是那种朝三暮四的男人,对工作或家庭都是负责的。丈夫在手机事件以后也作了检讨,表示他更重视妻子和家庭。那么,他是受到社会上某种风气的不良影响而一时糊涂,还是根本就是手机这玩意儿惹的祸呢?

裂痕并非始于“手机”

我给阿华出了第二个题目让她回去认真思索,检查一下婚姻生活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次约见时,阿华已经不再哭泣。她将自己思索的结果很条理化地写了下来。她认识到他们的婚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她把时间太多地放在工作和孩子的教育上,几乎没有给两人生活留下空间。过去她总认为丈夫是个老实人,从来不关心他的社交生活和工作的情况。最后她还羞涩地承认,她常以疲劳或陪孩子为由,拒绝丈夫过性生活的要求。看来,他们的婚姻裂痕并非始于“手机”。

对自己婚姻的重新审视,令阿华的心情趋于平静,因为她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围绕增加夫妻间的沟通和改善婚姻的质量的。

篇2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

1.建筑施工裂缝的成因

1.1温度作用产生裂缝

在一些新修建的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开裂地点是顶层的屋面板与墙体,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就为温度作用。温度作用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的大多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以及楼屋面,尤其是建筑物的两端比较常见,纵墙和横强都可能出现温度裂缝,比较长的温度裂缝可以跨越两个楼层。在温度裂缝的形状中,斜向裂缝是较为常见,呈现中间宽、两端细或者一端细、另一端宽;再就是水平发展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呈现两端宽、中间细并且断续状发展。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1.2收缩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由表及里的蒸发出去,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使得混凝土构件横截面出现不均匀的干缩。混凝土由于受到收缩作用进而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在具有较大塌落度情况下,在进行施工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砂浆层以及水泥浮浆层,这两层含有较多的水泥、收缩性能较强;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急剧的收缩,因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变形作用,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3沉降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砌体房屋结构中,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结构应力较大部位出现沉降裂缝。在多层建筑里这种裂缝可能会发展到2层的地方。若建筑的地基的承载能力出现突变,沉降裂缝也有可能向建筑物的下方发展,严重时可能布满整个建筑物。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当或者设计失误造成的;若建筑采用桩基础,当桩基础依靠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时,因桩基础施工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的数量也有限,因而很难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而导致基础因沉降作用而产生裂缝。

1.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不当等就容易出现施工裂缝,这种裂缝的分布没有规律可言。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有:管道设置不当、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楼板厚度不够、混凝土养护条件差、混凝土浇注方法和顺序不对、浇注速度过快、混凝土模板过早拆除、施工缝未妥善处理、施工缝设置不合理、钢筋保护层过大、浇注前钢筋变形过大、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管理等。

2.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设计人员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在结构或造型方面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结构中,要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楼板、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2.2材料选择方面

根据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积极采用适合的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50mm左右;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普通混凝土水泥用量宜为270-450 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 kg/m3;混凝土水胶比不已大于0.60;混凝土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方面

混凝土搅拌要充分,保证原材料搅拌均匀;混凝土运输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并宜快速运输,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混凝土浇筑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匀质密实;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其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70℃,内外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浇注完毕,应在混凝土凝结后立刻进行妥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混凝土养护一般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

3.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处理方法

3.1表面处理法

表面涂抹法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较浅的裂缝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表面涂刷处理,这些表面裂缝一般都很细很浅,裂缝深度尚未达到钢筋表面,一般用高标号的砂浆进行表面涂抹即可。如果表面裂缝贯通底部,出现漏水的情况,可通过表面贴补法在构件表面贴补防水片等方法来解决。

3.2填充法

可采用专用的混凝土封堵材料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小规模裂缝可采取开V型槽后,再作填充处理。

3.3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法又称注浆法,它不仅修补面层而且能通过压力将注射用胶注到混凝土的内部裂缝处,对裂缝进行粘结封闭和补强加固,此种方法处理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使用方便处理效果好。

3.4结构补强法

因外部因素造成的较大裂缝,严重影响使用,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例如外荷载超出设计的承载力、地震、爆炸、火灾等因素引起的裂缝,或由于钢筋锈蚀造成的构件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裂缝,通常采取结构补强法。

4.结束语

加强混凝土裂缝的质量管理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面的质量管理知识,对混凝土裂缝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使工程质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严格规定,提高裂缝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1、建筑施工裂缝成因分析

1.1 温度作用产生裂缝

在一些新修建的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开裂地点是顶层的屋面板与墙体,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就为温度作用。温度作用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的大多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以及楼屋面,尤其是建筑物的两端比较常见,纵墙和横强都可能出现温度裂缝,比较长的温度裂缝可以跨越两个楼层。在温度裂缝的形状中,斜向裂缝是较为常见,呈现中间宽、两端细或者一端细、另一端宽;再就是水平发展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呈现两端宽、中间细并且断续状发展。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1.2 收缩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由表及里的蒸发出去,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使得混凝土构件横截面出现不均匀的干缩。混凝土由于受到收缩作用进而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在具有较大塌落度情况下,在进行施工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砂浆层以及水泥浮浆层,这两层含有较多的水泥、收缩性能较强;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急剧的收缩,因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变形作用,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因基层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小于砂浆层,因而在两层交接处会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进而导致交接面处产生裂缝。

1.3 沉降作用产生的裂缝

在砌体房屋结构中,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结构应力较大部位出现沉降裂缝。在多层建筑里这种裂缝可能会发展到2层的地方。若建筑的地基的承载能力出现突变,沉降裂缝也有可能向建筑物的下方发展,严重时可能布满整个建筑物。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当或者设计失误造成的;若建筑采用桩基础,当桩基础依靠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时,因桩基础施工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的数量也有限,因而很难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而导致基础因沉降作用而产生裂缝。

1.4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操作方法不当等就容易出现施工裂缝,这种裂缝的分布没有规律可言。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有:管道设置不当、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楼板厚度不够、混凝土养护条件差、混凝土浇注方法和顺序不对、浇注速度过快、混凝土模板过早拆除、施工缝未妥善处理、施工缝设置不合理、钢筋保护层过大、浇注前钢筋变形过大、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管理等。

2、筑施工裂缝预防措施分析

2.1 设计过程中预防裂缝的产生

(1)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在建筑物设计时应当尽量将所有构件都处于保温层包裹中,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使用过程中温度裂缝的产生。

(2)收缩裂缝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而且混凝土强度越高越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尽量避免选用高强度混凝土。对于建筑物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应按照构造要求配置钢筋。

(3)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非承重性裂缝的产生;对于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应尽量使温度作用与收缩作用同时出现,这样有助于建筑物变形的协调性。如尽量降低建筑物的平面体量,墙体和楼面不应当支撑在刚度相差较大的支座上,避免建筑物出现局部较大的消弱现象。

2.2 施工过程中预防裂缝的产生

(1)在进行混凝土拌制时,在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绝对用水量以及水泥的用量。在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凝结硬化时容易出现大量的水分蒸发,降低混凝土拌合时的用水量,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的水分蒸发量,进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合混凝土的用水量,条件允许时可以添加高效减水剂。

(2)通过有效的安排施工顺序,可以降低建筑物各构件之间的应力作用,进而避免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如可以先进行建筑物墙板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底板的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因底板对墙板的约束而引起墙板出现裂缝。

(3)注重混凝土的养护;有关研究指出,若普通混凝土是在水中进行养护则可以有效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混凝土浇注结束以后,要尽快用草帘等进行覆盖并进行浇水养护,这样就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当不少于14d。

(4)混凝土浇注、养护过程中所用的模板起到支撑混凝土自重、保证混凝土形状的作用,因而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应当确保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能够承受外部荷载作用。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时间应当依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过程、养护条件等确定,避免拆模过早而导致荷载裂缝的产生。

篇4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1、外部荷载作用

由于外荷载(静、动荷载)作用产生的直接应力及各种结构次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时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而抗压强度很大,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一般要求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或者不出现拉应力(如重力坝的设计)。因此,由于外荷载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很少。

2、体积收缩

收缩变形主要有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变形两个方面。混凝土在硬化之前,处于的状态就是塑性状态,上部的混凝土如果均匀沉降受到限制,当它的垂直方向没有水平方向减缩难时,其就容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混凝土就产生了一定的体积变形,由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自生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的水逐渐蒸发,吸附水随着混凝土的不断干燥就会溢出,进而出现干燥收缩变形,混凝土的表面中心收缩较慢,则表面收缩较快,由于受到表面产生的拉应力以及干缩受到中心的约束出现了裂缝。当然,外界环境湿度对加速混凝土的干缩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混凝土热胀冷缩,在温度下降过程中也会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一般在2~6×10-4范围内波动,有的高达10×10-4。这种收缩变形不受约束条件的影响,若有约束,由收缩引起的应力占混凝土应力值的30% 以上,即可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此外,混凝土还会产生碳化收缩变形,即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这些结合水因蒸发会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

3、温度变化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大型化及施工速度的加快,结构物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温度应力引起的。同时,由于传热效果差,其厚度、体积均较大,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物内部长期不易散失,形成较大的温差和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和温差成正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升降都会造成过大的温度应力。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关注的重点。

4、其它

混凝土硬化后弹性模量不均匀主要是由混凝土拌合物的不均匀造成,由于混凝土在收缩变形过程中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此外,结构变形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由上节分析可知,大体积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是引起开裂的主要因素,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以及收缩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除了应满足一般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工作性和强度要求外,还应注重对新拌混凝土的抗裂性要求,即应选取适当的原材料、恰当的配合比、合理的施工工艺来进行温度控制和收缩控制,从而减小应力防止裂缝发生。

1、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1)水泥

前已提及,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表面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容易造成内外温差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在满足强度要求下应尽量选用较低发热量的水泥。进行配合比选择时,在满足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水泥用量,是实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关键。但在设计强度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既要求水泥具有高活性,又希望水泥是低发热的,此时选择掺有高磨细度矿渣粉的高强矿渣硅酸盐水泥可同时满足这两种要求。

(2)集料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与集料的膨胀系数有关,应选择热膨胀系数低的集料,所配制的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低,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变形。工程实践告诉我们:选择粒径相对较大的粗骨料和细度模数在2.7~3.1的中粗砂,会减少水的用量,有利于水泥用量的减少,还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从而减小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3)掺和料

掺和料用于水泥中大多是可以降低水泥发热量和延缓发热时间的,这有利于减缓混凝土的温升过程。如掺入粉煤灰,由于其早期水化活性较低,水化热很小,可以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峰和温升速率,但其早期抗拉强度及早期极限拉伸值均有少量降低。因此对早期抗裂要求较高的工程,粉煤灰的掺入量应该少一些,否则表面易出现细微裂缝。

(4)外加剂

有助于混凝土的振动密实和浇筑均匀,改善其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或减水剂,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时,通过掺入缓凝型高效减水剂,一方面由于缓凝,延缓了水泥的水化放热速度和热峰值出现时间,推迟大体积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防止在大体积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较低情况下,产生裂缝。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水的用量,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实现降低水化热目的;而一些高分子材料外加剂如乳化沥青的加入,另一方面乳化沥青中的水分能代替部分用水量,即减少了水的用量,最终降低了水泥用量;一方面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性能。

2、施工工艺

(1)原材料预冷和预热

通常情况下,当石子、砂子、水的温度降低l℃时,混凝土的温度分别降低0.63℃,0.19℃,0.13℃左右。预冷混凝土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冷却拌和水或在拌和时掺加冰屑。地笼取料是将已筛好的骨料分别堆存,并将出料地笼放在地面以下,利用夏季地温低于气温的特点降低骨料温度。此外,还可选用水冷法、风冷法和真空汽化法预冷骨料。在冬季施工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冻,当气温不低于-1℃时,一般只须将水加热,以满足出机温度的要求。当气温低于-1℃时,须将水和细骨料加热,同时加热粗骨料使其中的冰雪融化,注意最高温度不宜超过75℃。

(2)浇筑层的厚度和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主要有三种方式: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为了减少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应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覆盖新混凝土。同时应采用台阶式浇筑法,把混凝土浇筑方式从全仓平面改为台阶式浇筑,混凝土层面暴露时间可大大缩短。而冬季施工应减少热量损失,可采用蓄热法、暖棚法等方法施工。

(3)养护环节

前已提及,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会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导致裂缝,因此在养护环节应使混凝土的表面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不能太低,湿度不能小,以降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和干燥收缩,从而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为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将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初凝之前,先覆盖一层塑料布再覆盖保温草帘养护。

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亮.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229+139.

篇5

关键词:货殖列传;经济地理区域;司马迁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能写出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除了有广博的历史、文学知识以外,与他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也是分不开的。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迁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p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邻、F;困厄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p蜀以南,南略邛p笮p昆明,还报命。”他自己旅行时,一路上除去游览名胜古迹外,还常到各处找田间老人访问。丰富的经历,广博的学识,使司马迁在壮年从事写作《史记》时,已深谙当时中国的山水大势,并对当时各地区的自然现象、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因之在《史记》中写出了富有我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地理以及中外区域地理知识与资料的《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货殖列传》等珍贵篇章,总结了秦汉时期的国内外地理知识,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近人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司马迁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实际上也是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

关于司马迁对我国古代地理学所作的诸多贡献,一时难作详尽叙述。下面仅就《史记・货殖列传》谈谈他的经济地理区域的划分。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卷首划分汉代长城以内、云贵高原以东的国土领域,为四大经济区十一个亚区:

1.山西区(或西部区)

其东以华山及晋陕黄河与山东区为分界(秦汉时代“山东”、“山西”之划分以何山为界,尚有争论,或曰太行山,或曰崤山。)西至渭水上游,北至上郡、北地;南面包括巴蜀地区。依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司马迁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区分别进行叙述:

(1)关中亚区。关中范围指“自湃雍以东至河华”间“膏壤沃野千里”的渭水中下游谷地乎原区。本区民俗“好稼穑,殖五谷,地重(言重耕稼也)”,为山西区最主要农业亚区。周秦以来,始终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区,因而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繁多,商业兴盛,“四方辐凑,并至而会”。

(2)巴蜀亚区。指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大部。“巴蜀亦沃野,地饶姜、丹 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接滇黔,西邻邛崃,与西南部诸少数民族多有往来,但因地形闭塞,主要贸易是经“栈道千里”与外地往来,仅褒斜口与关中交通。本区经济仍以农业为主,但以富有各种矿产为其特色。

(3)陇西、天水亚区。概指陕甘黄土高原区,北面包括以泾、洛二河上游谷地为中心的北地郡和上郡。司马迁的“天水、陇西、北地、上郡” 一带实为渭河上游谷地带,仍以农业为主,“与关中同俗”,“然而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就整个区域而言,是半农半牧经济。

山西大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的山西区(此处实指函谷 关以西的山西大区),面积为全国三分之一,居民则不过十分之三,而当时所占财富,却居全国十分之六。

2.山东区(中原区或东部区)

主要指华山以东的河南中西部山地,南阳盆地,汾水流域、淮北平原一部分及河北平原和山东半岛等地。东区的特点是“多鱼、盐、漆、丝,文化水平{,手工业发达。本区又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三河亚区。包括汉代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以及颍川、南阳二郡各一部分,即今晋西南及河南省西北部。司马迁认为:“三河 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纤俭习 事”。可见该区建都历史悠久,人口密度最大,城市集中、文化发达是其特点。

(2)河北亚区(燕赵区)。相当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国土,今属河北省大部。中山,赵国旧地,“地簿人众”,“仰机利而食”,其间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今北京)涿(今河北涿县),南有郑(今新郑)卫(今濮阳西南),因交通贸易关系,也显出都市经济发展的景象。

(3)齐鲁亚区,(泰山到山东半岛区)。略同今山东省。“泰山之阴,则鲁,其阳则 齐”,“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齐都临淄处于海岱(泰山)之问的一大都会,人民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士、农、工、商、贾“五民俱有。该区堪称为山东大区的最富庶区。

(4)梁宋亚区(淮北区)。“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今巨野泽),此梁宋也。”本区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 山东、安徽交界处。“其俗犹有先王遗风,蜇厚 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也是山东区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山东”大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贸易繁盛,文化发达,

3.江南区(司马迁所谓.“楚 越之地”及“岭南区”。包括有淮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要出产“楠、梓、茏、桂、金、饵、迮、丹沙、犀,玳瑁、珠玑、革”。又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西楚亚区。范围“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包括有今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即今淮河中上游和汉水中下游。此处“地薄,寡于积聚”,农业出产不多。大都会有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2)东楚亚区。“彭城(今徐州)以东, 东海、芡、广睃(今扬州市北),此东楚也”。该地“跨江u淮,东至于海”,大约相当今江苏 竹、浙江北部,即今淮河下游与长江三角洲区。东楚北部“其俗类徐僮”,南部“则越”。

(3)南楚亚区。“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约占今湖南、江西大部及安徽南部,长江中游南北两岸之地。“其俗大类西楚”,然又与“闽中、于越杂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 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4)岭南亚区。“九嶷(山名)、苍悟(郡名、治今招州市)以南,至儋耳(海南岛县 名)者”,实指今两广大部与海南岛。此地“与江南大同俗”。因与内地和海外交通,“番禺(广州)亦其一都会也”。为“珠玑、巍㈢殍!⒐、布”等集散地。

司马迁对整个江南区的特点,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费色,或火耕而水耨果附(少)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訾萸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之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塞北区(北方区)。长城以南,龙门、碣石一线以北。本区内多民族杂居,基本上以牧业为生,“多马、中、羊、旃、裘、筋、角、钢铁则往往山出棋置。”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司马迁划分经济地理区 域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和气候区域的完整性;B,经济生活的一致性。另外,则考虑到交通、物 产、民俗等因素。根据以上诸项因素,共划出四大区十一亚区。在两千多年前,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司马迁未能概括汉帝国领土的全境,仅就整个领土东南所划分的地区来说,也详略不一,即详于华北而略于华南及西南,但司马迁能首创如此扼要而符合当时人地状况和生产发展的中国经济地理区划,这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不但写出了各地区的特点,并对各地区进行了比较,而且指出了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概括,又明确,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司马迁 《史记》

篇6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建筑设计;优势;劣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arametric design for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parametric design, and then from two aspects discusses the qualit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parametric design, with strong prospective and scientific nat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parametric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Advantages; disadvantage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参数化设计的含义

建筑不是孤立在客观环境之外的,这些限制条件就是德勒兹所说的“力”,建筑是处理了这些“力”的关系之后的结果,建筑师同样拿来德勒兹“抽象机器”的概念,将建筑对应这台“抽象的机器”,将这些“力”从“机器”的一端输入,而“机器”的另一端就会输出相应的结果,这个过程同时也对应了建筑设计过程。建筑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在纸上涂抹、画概念草图,而是将影响建筑设计的限制条件转化成这种“力”,并建立一台“抽象的机器”,而表达建筑的工作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对计算机而言,这些“力”被称为“参数”或“参变量”,“抽象的机器”被称为“参数化模型”,参数化设计就可以表示为将参数输入参数化模型并由计算机生成建筑形体的过程。

徐卫国教授对参数化设计做过如下定义:“它把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看作参数,然后找到一种关系,那这些影响建筑设计的参数组织到一起,借助于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的软件将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参数模型。参数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有些因素是可变的,称为参变量,有一些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当改变参变量的量的时候,就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设计的雏形,也就形成了参数设计的结果。”

参数模型的建立需要很多的工具,这些工具很多都来源于其他学科,分形理论、涌现理论、元胞自动机理论都是组成参数化工具箱的工具,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师选择的工具可以是不同的,建筑生成的结果会根据选取工具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不同的建筑采取相同的工具由于参数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些都完全取决与建筑师个人的选择。

有些时候已经存在的工具并不能满足建筑师的要求,那么就要建筑师首先设计这个工具,也就是编写程序,因此,脚本语言的编写相对来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参数化设计的优势

2.1体验的改变

参数化设计带来的体验上的改变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这种改变不仅是对建筑的使用者、来说的,对建筑师来说,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也是跟传统设计完全不同的。

对建筑师而言,传统设计的思路是建立对中心性、完形态的之高审美追求至上的,建筑师进行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不断加深、加强这个追求,并使之最终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建筑师总是在进行真正的设计之前在脑子里想象出建筑的只言片语,然后再着手设计,之后所有的工作不过是尽量实现这些只言片语的组合而已。修改设计的过程同样如此,建筑师只有在最初的几次修改时会充满激情,多次之后的修改过程会显得相当乏味。而参数化设计的过程却恰恰相反,我们在脑海里会根据设计条件首先定义好一些规则,如果这些规则不够详细而足以控制整个设计的进行时,我们就要多加上一些限制条件(或称规则)。运行参数模型(很多模型在运行之后,其结果是动态生成的(如迭代),这与传统的设计过程十分不同),如果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就改变参数或是调整规则,参数的改变、规则的调整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有些参数模型(如涌现)每次的运行结果都不相同,就是在这些调整的过程中,建筑师才真正找到了参数化设计的乐趣。

对建筑的使用者或观察者而言,参数化设计的作品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是造型上的视觉冲击力,空间上的非凡感受。由于参数化设计的结果常常伴随着渐变、强流动感形体、互动式功能等等,这些元素都与传统的几何造型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因此,动感、不稳定感甚至费解都是参数化设计带来的不同体验。

另外,由于参数化设计结果本身的特点,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新材料的应用同样从质感、颜色、光影上给使用者带来了大不相同的感受。

2.2效率的提高

效率提高是建筑设计作为实际工程而非艺术品的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精确的完成复杂形体的设计

以往的建筑设计总是基于对基本几何体的处理,而面对复杂的形体建模时,我们借助传统设计工具会显得无能为力,有时还并不准确,而在参数化设计中,通过参数模型的帮助使输入参数和输出形体之间建立精确、可控的联系就使复杂形体的设计、建模成为可能。比如深圳双年展项目,没有计算机的帮助,生成的结果必然无法准确的表达。

②快速的生成多个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多种备选方案是建筑设计中必要的工作,对传统的设计方式来说,这一工作会十分繁重,每个备选方案的设计都是一次设计过程的重复,其中还会消耗设计师大量的灵感,而参数化设计的关键是建立参数模型,一旦参数模型建立,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进行大半了。对于同一个参数模型,输入不同的参数会输出不同的设计结果,备选方案的多少仅取决于输入参数的多少,因为对于计算机来说,生成10个结果的时间和1000个的几乎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我们输入1000组参数可能会比10组更加耗时而已。

③方便的修改方案

传统设计中,我们总是从总图出发一步一步的进行推敲、深化、修改、再推敲、再深化、再修改,并最终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再推敲、再深化、再修改的工作都是上一轮的设计过程的重复,而这些工作却有可能只是在调整容积率或是标准层面积这样的小问题。在参数化设计中建筑设计的过程都是以一个参数模型来体现的,而容积率或是标准层面积仅仅是参数模型中的变量而已,建筑师所要的做得仅仅是调整输入的参数或是在我们的程序里再加入几行或十几行脚本语言而已,至于修改的工作,那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一切都会变快捷、高效,虽然在我们建立参数模型时候会有那么一点麻烦。

④专业之间的精确对接

建筑师关心的往往是建筑的平面功能、交通流线、立面造型,相应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等等;而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他们往往关注的就是柱网的密度、跨度、梁柱的尺寸等,相对应的就是需要柱网平面、配筋图等等;而设备工程师可能就仅仅需要某些位置的剖面或节点而已。各个专业对同一个项目的关注重点各不相同,所使用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因此,下一个专业就需要将上一个专业的图纸转化为本专业可读的图纸,能否让设计图纸在各个专业中精确的传递对一个工程的进度至关重要。以往的设计中,每次这样的专业交接都意味着专业设计师要进行新的图纸设计,工程周期中大半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专业交接的工作上,而且,在这些过程中并不能保证精确无误。而在参数化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可以通过一个参数化模型到导出几乎所有专业所需的技术图纸,甚至是节点详图。在这方面,DP(Digital Project)是发展最为完善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在DP的参数化建模环境中,三维环境是和二维环境以及构件物理属性清单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改变三维模型的任何部分,二维的技术图纸和构件物理属性清单都会自动更新。反之你还可以通过改变和三维模型建立联系的Excel的数据来改变三维模型的形态。”建筑师可以将参数模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甚至施工图设计。

3参数化设计的劣势

新型设计手段的产生总会带来这一领域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任何设计手段或是设计思维的总有其两面性,参数化设计也是一样,其优势不言而喻,但其劣势同样明显,社会、文化、技术、经济等因素是目前参数化设计仍为少数建筑师使用的主要原因。

3.1社会、文化因素

参数化设计思维并不遵循上千年以来人们习惯的中心性、完形态的审美规律,其理论溯源恰恰与其相反――遵循的是复杂性科学和后现代思潮中的后结构主义哲学,正因为如此,设计作品往往与大众品味相左。这点在国内的表现尤为突出,当代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经济,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人文科学领域还很落后,人民的思想意识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对世界上新兴哲学思想、理论几乎接触不到,更加难以接受。普遍的情况是,各个城市纷纷效仿欧洲活中式建筑风格、盲目复古,客户对建筑意识还停留在“欧式=罗马柱”、“中式=大屋顶”的建筑符号的层面。

对建筑师来说,中国建筑界其实并未经历过真正的现代主义洗礼,而现在培养起来的建筑师至多是在新现代的思潮下进行创作,对后现论的探索仅仅处于邯郸学步的状态,实践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况且,参数化设计在国内的研究大都是由一些先锋派建筑师从国外引入的,国内大量的建筑师对其理论背景、思维基础都不了解,甚至难以接受。

建筑师们尚且如此,社会大众的接受程度也就可想而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参数化设计想要获得真正的社会认同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3.2技术因素

参数化设计在技术上的限制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建筑设计的层面,目前所进行的参数化设计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小的建筑或建筑小品上,对于一些大型的、功能相对复杂的建筑依然采取传统的设计手段,即使运用参数化设计也仅用于设计中的某些阶段,并不起指导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规模较小的建筑其限制条件也会相对简单,参数模型的建立较为可行,当面对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是,大量的、繁杂的限制条件的转化对建筑师甚至是程序员来说都会比较头疼。

第二、是指一个项目从方案阶段到实施阶段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施工技术,材料加工技术等等。虽然目前有数控机床技术,但它只能对一些小尺度的构建进行加工,在国内,很多情况下建筑构建的加工过程是人工进行的,在精确度、效率上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3.3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参数化设计的实现过程中最大的限制条件,参数化设计作品往往会比传统的建筑作品造价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很多情况下,客户即使接受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也接受不了高额的预算(由于经营困难,开发商迪拜萨马公司取消了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设计的投资8230万英镑的迪拜歌剧院项目)。

主要原因是由于,参数化设计所需的构件并不想传统建筑那样大量重复,相反却强调渐变、流动感,因此构建种类、生产精度要求高,所有构建都需要一一加工,这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先进加工技术的支持,所有的一切没有经济的保证是无法进行的(鸟巢最初的设计预算为40亿人民币,经过大幅瘦身之后达到了30亿,钢结构用钢量达5万吨,结构构件多为弯扭构件,安装时需要时,施工现场需要7000名工人共同完成)。

结语

参数化设计的优势显而易见,但限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参数化设计目前依然很不成熟,毕竟还是先锋的设计手段,也正式因为这种不成熟性、先锋性才会另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为之着迷,才会是其引领未来建筑设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岩,参数化设计--更高效的设计技术和技法[J],世界建筑,2008.05

篇7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是高校计算机、通信、电子以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时候得不到学生以及教师重视,对其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大多数老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受到相应教学的课时以及大纲限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对具体指令的相关应用以及功能的讲解,从而缺少了对各个课程之间的特点串联。这样的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的调动,从而导致学生对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好的掌握。2.教学方法偏差,教学手段存在缺陷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在相应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从而导致一些编程中非法指令经常性出现。而且,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太过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就通过多媒体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虽然存在直观生动以及信息量大等相关优势,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惰性。

二、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相应的问题进行改革

1.加强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之前,对其相应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汇编语言的具体特点进行充分掌握,对汇编语言相较于高级语言的具体优势进行具体明确,使学生对其在应用领域中必要性有充分的了解。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实用性的具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做到对具体知识的学以致用,注重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的训练和拓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从而使学生在对汇编语言的学习兴趣得到相应的提高。2.采用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对相应的指令进行掌握,就要对其相关的寻址方式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对汇编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相较高级语言而言,没有足够的易读性,不容易学生的理解,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对汇编语言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容易清晰地掌握。3.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在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具体动手实践课程进行加强,使学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学习实践理论,使实践与理论达到很好的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具体实验内容的控制,对实验的重点着重突出,避免实验的时间太过漫长。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多多参与相关实践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实际研究项目的机会。

三、结束语

篇8

1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温度、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易产生裂缝。

1,1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是较常见的原因。

1,2结构受荷: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如: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1,3设计构造: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1,4温度变形:混凝土是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

1,5湿度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称为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1,6地基变形: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1,7施工工艺:

1,7,1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因。(2)、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3)、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太大,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4)、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8、徐变:混凝土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很常见。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加2~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2 混凝土结构裂缝常见预防措施

2,1塑型沉降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的措施如下:①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塌落度;②保证混凝土均质性,搅拌运输卸料前先高速运转20―30秒,然后反转卸料;③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不能漏振、过振使混凝土离析分层;④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2,2塑性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的措施如下:①施工单位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②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2,3温度应力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措施如下:①降低混凝土发热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掺加缓凝剂或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间,减少于缩;尽可能选用最大粒径较大,颗粒形状好且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避免砂量过多以减少水泥用量及用水量;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用低流动性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②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要降低原材料温度,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晚浇筑;避免吸收外部环境热量,运输工具、泵送管路尽量遮荫,防止混凝土升温;埋设冷却水管,通人冷水降温。③分层分块浇筑。④表面保温与保湿。要尽量长时间地保温和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让其表面慢慢冷却、干燥,使混凝土能够增长强度以抵抗开裂拉应力。主要有蓄水养护和覆盖洒水养护两种方式,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d。

2,4施工方面原因造成的裂缝预防措施

篇9

关键词:施工混凝土裂缝预防 措施

Abstract: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nges, concrete and brittleness and not uniformity and structure unreasonable and so on cause for concrete crack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crete crack problem is quite concern the common faults,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crack types and reasons, the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for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reduce the engineering acciden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混凝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混凝土裂缝也成为大家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因此,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混凝土施工才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1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的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实际上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比如:温度和湿度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等。

2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混凝土工程常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2.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主要预防措施:①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②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③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④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⑤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主要预防措施:①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②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入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③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④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⑤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2.3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所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主要预防措施:①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②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③是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④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⑤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⑥是当两侧地基基础形式不一样时,考虑设置变形缝。

2.4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主要预防措施:①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②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③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④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⑤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⑥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⑦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⑧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2.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①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②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③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通常的预防措施有:①是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②是混凝土级配要良好。③是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密实。④是钢筋表层涂刷防腐涂料。

2.6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混凝土裂缝限制标准

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

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4.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4.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4.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5结语

具体在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把关,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做好混凝土早期养护及其预防发生的措施,把混凝土的裂缝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避免危害结构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江见鲸,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秘密源于两颗芯片

SSHD的外观和尺寸与普通3.5英寸/2.5英寸基本一致,它的秘密全部隐藏在了PCB板上(图2)。以希捷SSHD为例,它的PCB板比普通HDD增加了两颗芯片,分别为来自eASIC的SEAGATE“主控芯片”以及东芝生产的8GB 24nm MLC“闪存芯片”(图3)。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PC领域的各种“缓存加速技术”:

1.内存虚拟硬盘:很多大内存的PC用户,会借助超级兔子、Ramdisk或FancyCache等软件,将部分内存用于硬盘的高速缓存,进而起到为系统提速的效果;

2.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很多超极本或H77或更高级别芯片组的台式机都支持安装小容量的mSATA SSD,并通过一些软件和驱动将其打造为系统的缓存盘。

可惜,以上两种技术要么需要海量的内存,要么需要一系列的软硬件支持(如mSATA插槽、指定系统、驱动和软件),对普通电脑用户而言难度实在太高。而SSHD的出现,则解决了上述尴尬。

SSHD的工作原理和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很像,它通过PCB板上整合的“主控芯片”(相当于操作系统+软件+驱动)和“闪存芯片”(相当于额外的SSD),可以在任意台式机或笔记本上安装使用,无需用户有任何专业知识,只需装上硬盘就可享受SSHD带来的速度改善了。

只提速不加速的“记忆效应”

SSD的读写速度可轻松突破300MB/s大关,而HDD的容量则多以TB为单位。那么,号称同时拥有两类硬盘优势的SSHD真的可以实现“1+1=2”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简单来说,SSHD的“主控芯片”会通过Adaptive Memory、FAST Facto等算法,无需用户干预就对硬盘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智能管理。“主控芯片”会根据分析近期磁盘读写数据的内容和频率,记录并统计你平时的使用习惯,将经常使用的软件、数据、缓存复制到“闪存芯片”中,当你再次运行或读取上述软件或数据时,SSHD会直接调用“闪存芯片”中的资料,从而让你享受到犹如SSD般极速的响应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将SSHD理解为具有“记忆效应”的HDD,它会记录你之前运行或读取过的数据,从而实现越用越快的体验。比如,将操作系统安装在SSHD后,第一天开机耗时30秒;第二天开机可能就变成了25秒;从第三天起,开机时间可能就会稳定在15秒这个极限的速度上。再比如,首次运行安装在SSHD上的Photoshop软件需要15秒才能进入可操作的状态,那第二次运行就变成了10秒,以后再运行可能就只需5秒。

请注意,以上SSHD所带来的惊喜仅限于“提速”,也就是缩短你之前操作的耗时而已。很多用户需要频繁读取大量的影音文件,需要更快的读写速度支持。此时,SSHD的表现就相对“疲软”了。我们不妨通过一组数据(表1),看看SSHD在此方面的实际表现吧。

通过分析可见,SSHD在大文件的持续读写速度上并没有和同档次(同碟数、同转速)的普通HDD拉开差距,与SSD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了。但是,在进行多次测试之后,SSHD在读取测试的存取时间项目中却有了质的飞跃,从14.1ms直接缩短到了0.269ms(图4~5),基本达到了SSD的水平。此外,在写入测试的存取时间项目中,SSHD的成绩反而不如HDD。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SSHD那PCB板上新增的两颗芯片主要用于改善小文件的随机响应速度,也就是对HDD最弱的随机性能方面进行了加强。将这些数据“翻译”过来,也就提高了保存在“闪存芯片”中小文件的第二次启动速度,缩短了硬盘和内存互传数据的等待时间,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安装SSHD后电脑开机越来越快,软件启动速度耗时也是越来越短,只是在拷贝影片游戏时却依旧和普通HDD相差无几的原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