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范文
时间:2023-04-12 11:0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你已经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你正努力拼搏着。成功属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相信自己。
2、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3、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坚持是成功必白不可少的因素。记住,老师可一直关注着你所走过的每一步脚印哦。
4、蓝蓝天空,阳光在把你灿烂;菁菁校园,快乐在把你召唤。知识的海洋,等着你泛舟博览;梦想的彩虹,等着你仰望赏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有关生命教育的定义很多,其中较为全面的是从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角度对其定义,即“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
生命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肉体的生命,是生命的载体。第二是在大自然环境中的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第三是在社会交往中对生命价值的认可。
二、中学体育课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信息化社会的不良信息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全球迈进信息化社会,信息高速流通,各种信息冲击着整个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方面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教育领域内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受到不良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不良信息等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压力和困扰。
2.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特征
可塑性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特点,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好好利用好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与生命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中长跑练习中,在跑前向学生讲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感受,鼓励学生们努力克服“极点”,挑战“生命极点”,挑战成功后感受第二次呼吸带来的生命魅力。在足球、篮球课上,需要进行激烈的身体对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育学生既要有求胜的心向,敢于挑战困难,又要尊重别人,在合理范围内对抗,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尊重生命和挑战困难的感觉。
3.体育教育的本质呼唤生命教育
体育教育的终极指向是人的生命,教育世界根本上来说是“精神的世界、生命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体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身体的教育,而应是培育和谐生命的教育,是培育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意义的个体的教育。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教育指导思想也应该由现在的“健康第一”向“生命教育”提升。正是由于体育教育的最本质的生命特征,要求生命教育回归体育课堂。在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下,设计体育课堂,丰富体育课堂的“生命力”。
三、中学体育课中生命教育的几个误区
1.过分强调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体育课堂的全部
在中学体育课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将体育课中所有的内容都牵强附会地赋予生命的意义,都引起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而是在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性地使之与生命教育发生关联,或者是在生命教育理念下设计与之相通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体育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也是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即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真实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并通过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成长快乐。
2.偏重生命教育理论,轻视身体素质的练习
有的体育教师由于认识不足,单纯在体育课中增添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空谈生命意义,而学生们却无法理解,不能亲身感受,同时占用过多时间,身体素质练习减少,活动时间减少,从而扭曲了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体育课中施行生命教育,并不是让教师给学生增加生命教育的说教,而是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中身体练习内容,结合生活常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更好地享受生命。
3.体育课中生命教育内容较少且形式化严重
学校体育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体育教师缺乏创造性,习惯于原有的体育教学的流程,很少主动地将体育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不能站在生命教育的立场去组织体育教学,不能使体育知识生命化。体育教师缺乏将体育知识赋予生命的意识。
体育课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有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内容的形式化与体育教师缺乏创造性有关,体育教师对生命教育理解不深刻,体育课还是以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的为中心,体育课中的生命教育只是教师的一语带过,学生无法深刻地体会、反思体育过程中的生命意义。
四、结论
1.我国的信息化社会过程带来的教育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特点、体育教育的本质等共同呼唤生命教育回归中学生的课堂,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感,提高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2.目前中学体育课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形式化严重,体育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深刻,仍然继续以身体素质和技术学习为核心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启学.谈生命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123-124.
篇3
素质教育不止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注重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曾经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味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我国的学校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综合培养。21世纪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它对人才的要求不囿于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还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求人才德、能、勤、才兼收并蓄。因此,实施和强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教学内容老化单一,以专业为中心,忽视人文教育,学生不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下的教学应强调多样化、现代化、规范化,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培养综合素质所需的课程,不同学科之间要相互交叉渗透,课程的内容要注意及时更新,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取得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不仅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我们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教”的活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育家叶圣陶一再强调:“‘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提供‘黄金’,而是通过‘黄金’教他们‘点金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构建素质教育评价制度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对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目前的评价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尽人意: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记忆知识的多少和准确率为最主要标志,而忽视了对学生消化吸收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以单一的考试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记忆力,忽视了多种可选择的考核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学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应包括:在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特长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评价方式上,应将知识考试和创造力考核相结合,以体现知识素质是基础、创新能力是目的教育思想。评价的方式应摆脱传统考试以“笔试、闭卷”为特征的单一模式,实现考试方法的多样化、应用化,从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不仅有背、写、听、读、讲方面的测试,还应包括分析、演绎、综合、创新、实际操作等方面能力的测试。
四、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知识和德行的传授者。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师本身素质教育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应当完成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与加强,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教师就是这个灵魂的寄托,只用把握住教师这一环节,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篇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03-01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运用人文式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心理规律,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注重情感引导,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真情实感”情怀;(2)注重关爱教育,鼓励学生学会懂得“怀感恩心,知恩图报”;(3)注重信任和尊重教育,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品质;(4)注重价值观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理念;(5)注重团结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这些教育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风细雨式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得到发展提高,符合“四有”新人的要求。
一、注重情感引导,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真情实感”情怀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一种心理活动,正是这种活动要求使得人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知晓对方的语义,使得交流成为彼此之间情感的外化表现。笔者以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应该注重运用正确的思想情感引导,一方面,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教师真实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情况提供良好的的条件支持;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样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修养,便于教师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注重关爱教育,培养学生“怀感恩心,知恩图报”言行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提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教育一旦离开了爱,学生的思想永远是“只有空谈,没有真行”。因此,笔者以为,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关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爱的教育成为他们思想品德中重要的基石,指引着向他们不断前进。这样的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以仁爱之心对待世间生灵的良好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进一步感受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的知恩图报言行。
三、注重互信互尊教育,培养学生
“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品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利用这样的关系进行交往,不仅能够使得彼此之间的交往更富有人情味,还使得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真实的表达,便于教师进行引导教育。
学生的生命是唯一的,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讴歌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教育方式,还是形成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必然体现。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生命都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所以生命才显得伟大而且值得敬畏。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他的工作应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教师应该首先运用信任的眼光对待学生言行,让你的信任使得学生的虚假无处藏身,其次是鼓励学生与教师大胆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说真话;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这样的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四、注重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认识
自我,发展自我”理念
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升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价值意义更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便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让价值观教育成为学生自我疏导,自我提高的有效推动力。
教师应该帮助初中生认识真实的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要懂得主动寻求帮助。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培养自理、自立、自律、自学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自我的成人感往往使初中生反抗、骄傲、大胆、固执,否定自己的儿童特征,而真实的情形并非如此,他们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
五、注重团结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团结
合作,共同进步”精神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课程教学应该在优化教学资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彼此和谐相处、的良好学习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篇5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双语教学 困境 对策
1.背景及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各种各样跨专业、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亦不断加强。我国在人才培养领域,把大力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作为新时期高校工作的重心。
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要求。外语能力已经成为一项检验新时期综合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在传统护理本科生教学基础之上,大力开展实施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型高级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护理接轨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内护士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而护士国际化更凸显了我国护理人员英语能力问题,制约了护理学科的长足发展。同时,伴随国外医院的大举迁入、涉外病房的建立、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出国培训机会的增加等都要求我们尽快转变护理教育模式,即加快双语教学的进程[1]。因此,加快护理本科生的双语教学发展,实行本科双语教学是推动和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必然选择,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3.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护理本科生供不应求,学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而教师配备不足,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医学院校重专业轻人文,学校及学生都未对专业英语课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效果较差,现针对护理本科生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相应对策分析如下。
3.1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需要全面提高。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开展双语教学和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2]。因此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是对教师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护理师资知识层次跨度大,主要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年资高的老教师,虽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却缺乏外语专业学习经历,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双语教学死角;另一部分年资浅的青年教师,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累积,使教学陷入“空洞、乏味”的恶性循环。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本校人才资源,选拔出专业知识强、教学经验丰富且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参加国内知名大学英语的正规培训、派送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或参加国内外双语教学研讨会等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特别是对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硕士、博士生人才的引进及合理使用,使留学人才与本校人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快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2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较低,急需大力培养及推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双语教学实施中重要的一环。首先,由于医学专业词汇本身的复杂性,容易造成学生知难而退,因此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双语教学可创设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次,双语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要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师生课上、课下的不断交流,不仅需要学生“听”,更需要学生大胆“说”。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课程,而且能用英语回答专业性的问题时,自豪感与成功感会使学生更加喜欢双语课。最后,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使双语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护理双语教材的编写和更新较慢,需要建立“纵深”的教材体系。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从事护理双语专业教材编写、整理的人较少,虽然护理双语教材存在众多版本,但是适合护理本科生的双语教材及相关资料仍然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使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所以整理编排适合我国护理本科生发展需求的双语教材,是规范双语教学、推动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一是组织学科专家改编国外原版教材,使一些优秀原版教材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二是自编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教材,即篇幅、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教学内容体现中西文化融合,保证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本科生中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也是新时期社会不断发展向护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是培养综合型护理人才的需要,是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我国护理行业与国际护理行业接轨的需要[4]。虽然目前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不断探索,完善软件、硬件配套措施,就必能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海蓉,刘义兰,陈冬娥.多元评价基础护理操作双语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5):55.
[2]何阅雄.对普通高校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5):47.
篇6
关键词:四川省;对外汉语;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8-0070-02
语言是通向文化核心的钥匙,它能够保持国家和民族的身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是一种核心符号,具有凝聚力[1]。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经济价值
人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投资对经济增长正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人力资本的关键性投资在于教育[2]。舒尔茨在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后,采用收益率法测算了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高达33%。这一结果被广泛引用,作为说明教育对经济作用的依据[3]。
1.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意义
从产品的角度说,教育属于劳务(产品),教育又是公共产品。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意义在于: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这有利于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的实现。
2.对外汉语教育的经济价值分析
对外汉语经济价值的大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体现:一,利于全世界范围的文化沟通与融合,促进中国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二,国外先进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的引入,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三,利于世界各国间的国际贸易往来。四,促进国家间的政治交流和各自经济的稳定发展[4]。
二、当前四川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四川省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投入质量直接影响教育产出质量。”对教育投入环节的分析是诊断整个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效益的起点。从目前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师资投入和课程资源投入上存在不足。
2.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使其在人力市场缺乏竞争优势
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来实现的,人力资本的同质化则会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比较几所高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可发现我省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倾向。这直接导致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产出效益。
3.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就业渠道不畅,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汉语热”的同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最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却并不多。以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外汉语专业毕业生2011年就业状况调查为例,近几年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四种:
(1)高校——这主要是硕士生的就业选择。
(2)国外——去国外读研、做志愿者或者在国外的培训机构做对外汉语老师等。
(3)相关机构——国内的对外汉语相关机构,如培训班、出版社、汉办等。
(4)其他行业——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就业去向跟对外汉语没有直接关系。
这既说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就业面还是相当广泛的,也说明对外汉语专业现在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学生一方面不了解国外市场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无法支付出国的相关费用而很难真正到国外从事自己的专业教学。而省内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限制,对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极为有限。这就造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
三、四川省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策略
1.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投入
首先,加强和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投入。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多渠道引进和聘用对外汉语的专业教师,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应用性决定了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
2.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
教育的需求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的供给。因此,教育效益的实现取决于教育过程是否能够培养出满足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人才。当前,国际社会对汉语
(下转第69页)
(上接第70页)
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不仅表现在不同国家语言文化需求上的多样性上,还表现在不同专业领域或不同人群需求的多样化等。从四川省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特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要依托地方大学,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
3.开拓人才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就业属于人力资源配置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市场”。因此,解决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如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建立具有稳定人才需求的人才输出基地;另外还可以与国外各种类型的学校加强联系,为其提供汉语师资。
4.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合作办学是整合国际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最为方便和有效的途径[7]。在对外汉语教育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当地师资的开发与培养,利用自身诸如资金、师资、生源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多渠道开拓对外汉语人才市场,实现在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
[1]左玲玲.西方教育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嬗变和演进——从人力资本理论到社会资本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朱昱晟.对外汉语教育的文化与经济价值[J].教育论坛2007.1
篇7
[关键词]初一;起始年级;关键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90-01
初一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面临很多学习上的改变,而且还要应对身体及心理出现的变化。所以,初一年级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是一件大事情。笔者是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深知起始年级是教育的关键期,下面就初一学生的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保护学生积极向上的“心”
学生在开始一段新生活时,都会有很多美好的憧憬,而且都想给新的教师、新的同学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颗“心”是学生成长的信号,也是学生成长的动力。要怎样保护好这颗积极向上的“心”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和自己比。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家长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教师也常用成绩来评价学生之间的优劣,久而久之使得很多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变得不自信。即使在比较中获胜的学生也会生出强烈的嫉妒心理和不安全感,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从学生上初一开始,教师就要教他们学会“三比”,即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学会这三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也不会给其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让他们快乐学习。
其次,多鼓励,少批评。一位日本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教育要采取3比1的比例,即三个表扬,一个批评,表扬在前,批评在后,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即使表扬再多,也无济于事。”所以当学生处在起始年级时,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要看到学生身上那闪光的部分,看到他们成长的动力,保护好他们那颗积极向上的“心”。
最后,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初中和小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要想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生活,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授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放慢节奏,而且在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不宜过高,要求过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成全学生想要独立的“心”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年人的信任。如果教师总是认为他们年龄小,什么事情都帮他们做,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形成依赖的性格,不利于今后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成全学生那颗想要独立的“心”。
首先,让学生做教师。做学生和做教师是有很大不同的,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一个是接受一个是讲授,让学生做教师是一种非常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讲数学练习题,或者讲对某个诗文的理解等;每天学生放学回家后,请家长做学生,让孩子给家长讲讲当天所学,再讲讲自己做错的题。通过这种当教师的活动,不仅使家长和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听课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其次,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初一年级是培养学生计划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制定计划,并请家长配合。刚开始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而且每日临睡前要检查当日的计划是否完成,完成一项就做一个标记,当累积多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教师也可以在班上对计划完成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学会了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三、帮助学生成为行动的巨人
初一学生虽然对新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可一旦开始行动往往会退缩。他们常常是“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要如何做呢?
首先,教师要做学生行动的表率,答应学生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否则学生会拿出教师不守信用的事情来说事。
篇8
关键字:工艺设计;学生;创新型人才;主体意识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科技经济已经开始悄然地开始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对我国传统的经济、生产、交流方式以及我们思想方式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科级水平快速升高,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就是各国优质人才数量的竞争。归纳起来就是对相同教育机构数量下,教育质量的竞争,它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人才类别等。因此,培养出一大批的高素质,高能力,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我国高等教育中工艺设计教育方面,仍然和国外差距很大,它表现的形式和当今教育发展速度非常的不协调。这种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科技、经济、文化的要求。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德国设计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和多有用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一、什么是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指广告、染织、服装、包装、工业、环境、建筑等的设计。它不仅仅只是设计,它还联系着文化特点、政治特点、经济特点。它的发展不只是它自身的发展,它还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人才发展的水平。如何发展工艺设计教育,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国内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大量的培养出既有市场意识,又有经济意识的人才;很难培养出既有美观艺术性,又有现实实用性的人才。恰恰工艺设计原理中涉及到了以上特点。它的教育理念在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开拓性;同时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创造思维。我国的教育发展应在侧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创造思维的开拓性,实际应用的主动性,以及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全心全意的把技术设计教育做到最好。
二、如何把工艺设计理念融入教育中
1、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共同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
在现在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求老师组织、设计一些合作性的课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和实践中完成它们。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提高自身分析相关知识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贴近于实际生活和实践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差异性的理解和同学之间对相同事物理解的差异性。要把曾经教育体制中的对学生采取的授之以鱼方式,改成授之以渔方式。这样就能把以前灌溉性教育变为反思性教育。这样不断地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更快,更好的建立自己的主体意识。
2、打破设计学科间的间隔,变革设计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在国内的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众多学科,它们的知识网络错综复杂。老师应该注重动态和建构性的教学内容,完成必须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同时还应该和学校外的一些教育机构建立互动性。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在学校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二期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积累相关问题的经验。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3、通过各个专业课程中对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训练
在这里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集体之间的影响问题。必须把老师这个形象给鲜明的表现出来,让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学习态度是正确的。淡化他们对分数重要性的认识;又不能使他们太多的放弃分数这个衡量标准。让学生去自由选题,开拓他们自身的思维,开放他们的求知精神,只要这样多管齐下,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地被激发和被增强。作为老师,在评价一个同学时要注重同学的本人的意见,相互之间才能更好的影响。
4、全面加强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模式、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知识更新
信息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己经渗透到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传播的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从而拉开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序幕。网络使学生能更方便、更自主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结语
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来说,在学校教学之中,老师运用艺术设计教学形式的创新原理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这对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意义,这也是工艺设计的内涵所在。在教育中添加艺术设计专业的创造优点,努力去寻求出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专业课的形式进行艺术设计的创造知识和思维的培养,对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主体意识有着很长远的影响。我们要在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中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工作,努力去添加优化教学水准。同时我们还应该更深层次的探寻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和社会教育的最优交叉点。而且在现阶段教育中做到清晰的教学目标,以及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在校教育中,老师们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关注经济市场的变化,工艺设计的创新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邓静怡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砚梅.浅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9
一、正确认识惩罚教育,为教育把脉
在学校中,学生们常被要求遵守“不可在走廊上跑跳”、“要守时”、“要整顿好”等规则。教师或者学校管理者,在纠正违反规定的学生错误行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火灾给人们带来的恐怖的灾难,以及给火灾罹难者带去的无尽的痛苦的案例,必要时,让严重违反规定的学生在班级或者面对全校师生做一次安全知识方面的科普演讲。
以教育者的立场而言,包括批评与惩罚在内,是由教和育为主要任务的。换言之,所谓教育,就是将人类所得的最高智慧与知识传给学生的一种活动。
看到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教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这才是惩罚的目的。
当前,尤其是视障残疾孩子在家庭中会得到家人的更多关爱,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无休止地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的性格。甚至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去做,甚至把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看成很危险的事情,生怕孩子受伤。孩子没有了创造性,得不到独立的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就可想而知。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放任孩子的错误、阻碍孩子的成长的严重的错误教育。
杭州有一所“时代小学”,学校的老师发明了一种新游戏——让孩子在口袋里放一只鸡蛋走路。对这个游戏,孩子们感到非常好奇和好玩。走起路来,孩子们时时关心着口袋里鸡蛋的命运,怕一不小心碰破。于是,慢慢地,孩子们由最初的好玩“演变”成了行动的自律和自控。
二、掌握好惩罚教育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正能量
惩罚教育虽然对我们做学生思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不懂得惩罚教育的艺术性,就会把惩罚变为体罚。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学生想要的、能够接受的你偏偏不给他,他不喜欢的你却硬塞给他,这样的教育会是什么效果呢?
我曾带过一个24岁的盲生,经常在寝室乱扔垃圾,引起同寝同学的不满。经过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到,这个学生是个很爱管事、爱出风头的学生,于是,我便安排这个盲生做寝室长,管理寝室卫生和纪律。从他做寝室长第一天起,就成为最早起床打扫卫生的人,同时还自觉帮助不会整理床铺的同学整理床铺。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全是靠自己在生活体验中建立起来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的对犯错的学生的惩罚就别具一格,罚他们画画、罚写作、罚做好事。这种有助于促进学生特长的罚,与其说是罚,倒不如说是给予学生正能量,开发出学生的潜能。
这就是不教而教的艺术。对学生关爱的惩罚,又有哪个学生反对呢?我们在运用惩罚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把握好程度,禁忌简单粗暴。粗暴的批评语言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受到了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二是注意掌握尺度,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往往追求杀一警百,力求马上取得效果;可能有时当着其他学生、老师甚至家长的面重复学生过去犯过的错误。这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老师不再有好感。三是把握主动,积极化解矛盾。老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问明原由,以免激化矛盾。只有了解、调查清楚后,才能把被动批评变为主动批评。
三、正确区分惩罚与体罚,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的处罚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及时阻止学生违纪情况的再次发生,同时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端正态度,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们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要让学生能够承受,在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情况下,都应是合乎情理的。体罚则是教师自己往往过于情感化,通常多带有一种主观的不适当的行为。惩罚是爱心教育,而体罚则是无畏的伤害。很明显惩罚和体罚有很大的差别,在对学生进行处罚教育时都不会有体罚。
惩罚多伴有关爱的成份,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的关爱批评中能够不断进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正错误。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切实从学生自身成长出发,注意惩罚的艺术,学生就会接受。
体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前一段时间,南方某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人们的强烈愤慨,给整个教育界带来了恶劣影响。当事者本人不但受到了严厉惩处,更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关心爱护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育靠智慧,教育是艺术,要善于把惩罚教育贯穿其中,掌握惩罚教育的艺术性,才能把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正如一位校长所说:“用学生自身的能源照亮学生的办法,是最节约能源的办法”。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2015年“两会”调查中,其中针对教育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展开的调查中,就“如何看待学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显示,如今,师范类高校的男女生比例失衡已经延续至中小学校园,“中小学校园几乎是女老师的天下”这一现状显著且普遍。教师女多男少的校园,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何影响?如何鼓励和吸引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才能促进教师性别比例均衡,从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何问题由来已久,不但未得到有效解决,还持续加剧?我们不妨先从原因看起。
一、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师范院校招生的性别比例失调
师范院校招生的性别比例失调是这一现象的根源。男女生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和智力发育水平都不尽相同。男生大都偏爱理科且灵活度高,报考理工类院校的男生比例较大。反之,女生大多擅长文科类。因此文科类教师性别失衡尤为严重。小学教育阶段,人文科学是重头戏,所以尽管很多小学不断放低门槛,想招聘师范类男生,却始终处于窘境。
(二)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其特殊性, 小学教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不仅需花费大量的耐性和精力去完成,而且相对许多其他职业,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从教育阶段角度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付出更多耐心和细致,男教师相较而言粗线条、缺乏耐心,女性更能够胜小学教师的原因之一;从另一角度看,较低的待遇和家庭压力产生矛盾,与其所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也是男性更倾向于其他职业的原因。
(三)传统观念的阻碍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形象大多为温婉贤良,温文尔雅。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她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高,竞争性弱且符合其性格特点的职业。因此就读于择师范院校并且从事教育行业就被传统社会贴上了最适合女性的标签。反观传统社会中的男性,常被视为社会中的“强者”,肩负养家糊口的重任,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经常被诟病能力不够,没有前途,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且从现实来看,依靠小学教师的工薪不足以养家糊口这一观念,也普遍被传统社会中的成员所默认。
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的影响
(一)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
小学教师队伍中长期“阴盛阳衰”的现状使得小学男教师淹没在女教师群体中,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很不利,男生不阳刚,女生多逆反,喜恋爱。对学生的眼界和人生观也会影响,毕竟女教师传授的是自己的心得,永远无法代替男人的思维。久而久之,一个阴性化的群体诞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未来的发展。如果男教师太少,就如同一个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人格也容易出现缺陷。
(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唯命是从”的学生获得认可。这种“女性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不利于进行创新教育,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阶段中的创新特别是小学生的创新,正处于萌芽和极具发展潜力的阶段,囊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局限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创新不同。这一阶段学生的创新行为必然是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包括对权威性结论的挑战与否定,不同于常人,常规的做法或思想,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科学的怀疑精神,善于提出质疑,也包括丰富的想象力,逆向和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这已成为创新教育教学的主流。
三、基于浅析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通过政策渠道鼓励支持男性报考师范院校
若想小学阶段男女教师比例趋于正常的话,需从源头抓起,即提高师范类院校男性的招生数量,要求国家一定要给予准小学男教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首先体现在报考志愿上鼓励男生报考师范类院校,给予适当加分,或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适当的放权于学校,给予其调整教师性别比例的自;其次,体现在就业时,适当降低小学招聘门槛,只有政策的支持和倾斜才是吸引更多男性从事小学教育的根本保障。
(二) 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
教师的社会地位下滑,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不够浓厚,让很多男青年对“从教”望而却步,望“教”兴叹。因此,从国家角度来看,国家要出台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等手段,鼓励支持有志于从教的男青年,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如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出台班主任津贴政策等。并在社会中倡导有利于协调小学教育阶段性别比例的舆论导向;从学校角度来看,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善,鼓励男教师投身于教育一线,并从奖惩和晋升角度综合运用激励手段体现男教师的优势,对于男性教师的工作和家庭给予相应的关注和支持。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只有满足了其生理和安全需求,使其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助于更多男性选择在小学教育阶段完成自我实现。(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伶.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读写算素质教育坛,2011,(12)
[2]叶志春.男教师的缺失与男孩的教育.宁夏教育,2006(11)
[3]梁勇,李白,黄琳.小学中高年级女性化倾向的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