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30 06:4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1

一、扎实基础,学习之首

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原因是:物理课程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v=s/t定义式中,v与s、t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

二、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1.趣味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留下一些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保持较高的兴奋点,寻找悬念的奥妙。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出示一台可调台灯,先把灯泡发光最强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强烈的灯光让学生觉得很刺眼,这时教师旋转台灯旋钮,强烈的灯光渐渐变得柔和,学生的眼睛变得很舒服了。教师趁机提问:“灯光为什么会变化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答:“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教师再问:“此时是什么的变化引起了电流的变化的呢?”学生无法回答。

这样教师顺利地制造了悬念,学生在悬念的引领下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3.意料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转化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三、参与讨论,开阔思维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但大家知道一节课45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就要组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加讨论,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一说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来讨论,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四、体验成功,感受乐趣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初三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不出偏题、怪题。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他们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五、总结交流,及时巩固

篇2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你结合自己的特点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六 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

其二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控制,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精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利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略的断定、推理和盘算。

二、器重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重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剖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落后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窗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略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重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略(即剖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盘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剖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色,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器重察看和试验

物理是一门以察看、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察看和试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讨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察看,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出身于细心的察看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器重对现象的细心察看。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察看,才干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窗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察看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活泼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器重试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试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察看老师的演示试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试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试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来断定自己设计的试验计划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曲折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试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试验。这些都需要同窗们自己独立思考、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察看、断定、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剖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剖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色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窗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重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剖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和控制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窗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利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体系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辅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剖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疏散的概念体系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体系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体系,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19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 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

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2012(9).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习惯,为有效学习打基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内容的设计、目标的制订、方法的选用、教学设备的运用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着学生转,都应该为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积累物理知识而服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教学的第一内容。首先,要让学生重视预习。实践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和没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不一样的。只有课前认认真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熟悉新课内容,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有缓有急,有详有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二,让学生学会总结。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总结。如将出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用以总结纠正,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总结,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办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物理抽象难懂、高深莫测。这种畏学思想,既不利于教师的物理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消除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揭开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把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物理的距离感。物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从设计内容、目标制订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并通生活情境,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把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在一起,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给学生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摩擦力,通过联系骑自行车刹车、车轮上制造花纹、开瓶盖包毛巾等生活常识或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学习。

篇5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习方法 兴趣 复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的;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会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么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作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的物理典故、趣闻琐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教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二、提高听课效率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对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学生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争论或看小说、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思想不集中,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教师讲课的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合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做好笔记。笔记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

1.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教师上课时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有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听课的效果,也可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率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章节复习。学习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最后应做到章节复习。

篇6

一、重视控制变量法运用,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知识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前一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教师在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解题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在进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引导学生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需要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此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办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让学生去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教师在实验中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以使学生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那么,又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办法就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又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就要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如何控制不变?办法就是要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办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教师要重视此法的运用。

二、重视类比法运用,引导学生在逻辑推理中掌握知识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类比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地把验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想的火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电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如此,学生就很容易通过这种类比的学习方法,理解了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如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等等。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得良好的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科学探索 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一、做好课前小实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进行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讲到“摩擦力”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做一个小小的试验:先请几位同学带上物理课本到讲台上来。然后说和大家玩个小游戏,一句话就会勾起了学生们的积极回应,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老师可以拿过两位同学手里的物理课本。对学生说:“现在把这两本书逐页交叉叠合在一起,接着将一把尺子压在上面,两位同学同时用力拉肯定也不能把两本书拉开。”听完了老师这样胸有成竹的话,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是半信半疑,有的是完全疑问的神情。这时,老师喊游戏开始。这两位学生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像在进行着激烈的拔河比赛。台下的学生在不断地为他们鼓掌,但台上的两位学生不管怎样费力还是怎么拉都拉不开。

这样的实验游戏完全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不及待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候老师可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适当地提出以下的问题:为什么这两本书那么巧妙地交叠在一起,怎么使劲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呢?其中的奥妙和我们的物理学科存在怎样的联系?带着以上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堂内容“摩擦力”,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原理和规律。这样引人入胜的实验,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与教学效率,更加有利于教师深入对物理进行探究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经过仔细的发现、具体的操作、深入地思考,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进行简单有效的课堂试验,让学生深入地领悟学科的奥妙

由于科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物理课本里面实验的设置一般都具难学、难懂、难操作的特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老师可以大胆地对其中的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更容易操作,更深入地领悟学科的奥妙。

例如:在九年级的物理课本中的试验“测试平均速度”。这个实验本来是要求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必须有一部小车。可是由于分的组太多,可匹配的小车不够数量,似乎难以满足小组实验的需要。关键是木制小车的轮子和轴间摩擦太大,金属制作的小车质量差距又太大,让它们在一块短板上不容易做到路程和时间的同步进行。这样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造成了一定困扰。可是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里面的金属圆柱体代替小车,这样不仅增加了小车的数量,还能让学生更方便地进行实验的操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改革和创新课本中的试验,让实验更简单化,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理解原理。引起了师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和浓厚的兴趣,更加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习物理、掌握物理、创造物理。实验形式的多样化,更加具有主体性、趣味性、导向性,利于教师有效地设置情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讨的,提高创新的实践思维。

三、增加验证性实验,让物理教学和生活的联系更紧密

物理这一学科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相对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所以老师在进行物理的教学工作的时候,要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把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科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到“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小手帕。就会发现当小手帕摊开,放在温度高且通风的地方时,晒干的速度是最快的。相反,在不能通风透气的环境下的衣服,小手帕有种湿漉漉的感觉。

通过实际的例子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蒸发速度会受到与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通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设置的科学合理化,让学生成为试验的主体,进行开发和探索,紧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的最终教育目的。

四、设置物理的实验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设计方案,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在课后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学会制作一套合适的实验策划方案。老师可以不干预学生的策划,让他们自成学习小组,经过自发性的思考和组织学习活动。设计课堂的试验的实际方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例如:在学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解决“磁铁能够吸住铁钉,铁钉也能吸住磁铁吗?它们是否相互吸引?”等问题。学生设置了以下的实验:拿来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盆,把一块磁铁固定在一块泡沫塑料上,放进水里。便会发现当水面静止时,磁铁漂浮在水面上。再把大钉子固定在盆沿上时,磁铁因受铁钉吸引而向铁钉移动。这完全阐述了两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这样自主研究的实验,让人觉得很惊喜和赞赏。在实验的策划方案中,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学习的创新思维。

五、结语

创新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整体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经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在物理的教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分组实验、课外的实验策划。让中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从而成为时代所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克成.物理教学中转物理困生的措施[J].华章,2010,(31).

篇8

关键词:初中 物理 电学 学习 方法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有的学生感到电学学习困难,有的教师也说电学太难讲了,其实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通过具体实验的探究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二)单位的换算

篇9

一、控制变量法

就是某一物理问题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通过控制其中某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看它对物理问题的影响,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例如,我们常见的弦乐器可以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弦乐器发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弦的材料及弦的松紧等因素有关,我们先控制弦的长短、材料和松紧相同,让弦的粗细不同,比较粗细对音调的影响,然后使弦的粗细、材料和松紧相同,研究弦的长短对音调的影响,以此类推,逐步进行研究,最后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初中物理中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问题很多,如,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研究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等。

二、建立模型法

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以便于解决问题,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

例如,生活中简单机械有很多,它们的形状、用途、结构各异,要分别研究它们是难于实现的,初中物理中的杠杆就是简单机械的模型,有了这个模型,再去研究简单机械,就简单多了。

在初中物理中,通过建立模型,简化研究难度的内容很多,如,原子的核式模型;电路图;力的示意图;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用水泵和水轮机使水管中水不停流动,其中水泵就是电池的模型,水压就是电压的模型;滑动变阻器就是生活中各种变阻器的模型等。

三、转换法

物理中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苹果落地证明重力存在;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可以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用细铁屑可以很清楚地显示磁场的分布;指南针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运动或被举高的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用铁球撞击木块,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可以知道铁球动能的大小,利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而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

四、类比法

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物理中的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如,原子结构的模型中,原子核可以类比于太阳,核外电子类比于行星,它们在空间结构和运动方式上都是相似的、利用水流类比电流、利用水压类比电压、照相机类比人的眼睛、电能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在空气中,但这些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类比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利用水波类比电磁波、利用永久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类比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等。

五、比较法

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具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要认识它们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如果通过深入观察、思考和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很好的区别它们,这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篇10

一、教师因素

物理教师除应具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驾驭好课堂语言。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例如某学生的凳子突然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其他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到这个学生身上,我问了一句:“这是‘乐音’还是‘噪音’呢?”学生异口同声说:“是‘噪音’。”这样气氛便缓和了。再如下午的课,学生易疲劳,往往打哈欠,有的甚至“梦周公”。我诙谐地说一句:“懒羊羊快醒醒,灰太狼来了。”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些“碎语”调节了教学节奏,轻松了课堂气氛,也批评了学生,却又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此外,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课堂上教师对一些演示实验应该非常熟练,掌握技巧,必须成功,不能失败;操作规范,动作优美,语言准确,现象明显,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体会实验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良好的势头,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之前都要反复钻研教材,把所教内容熟记在心,根据学生实际反复揣摩推敲所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物理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

1.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教师在课堂中不应该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材料为手段,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例如讲《运动与静止》这一节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德国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一颗子弹呢?我们学了本节内容后就知道了。”从而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心理就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合理创设情境,如此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把物理学科知识与祖国的“四化”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工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原子弹“神舟七号”载人漫步太空“嫦娥”探月等的实现,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物理学向前发展一小步,人类社会就会向前发展一大步,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学习物理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在物理课堂上,有些实验教师能现场做出来,有些实验由于条件、气候环境的影响,教师不可能现场实验。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大气压强》一节,对于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动漫,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关联性的思维,并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轻松。当然物理学科除有精彩的实验外,还有科学家的故事,有他们优秀的思想方法,只要我们摸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地、有意识地深入探索,就能将轻松的思维带入课堂,使课堂的愉悦气氛成为师生的共同享受。

三、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感态度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照亮学生内心的火把。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所以,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采取认同和宽容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如果对每个学生都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就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拔苗助长的情形,欲速则不达。所以,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提问。比如:提问可分为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见解和思考”的创造型等。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学困生,第二、第三种主要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第四、第五种主要用来提问中上水平学生。另外,教师在提问后选择回答对象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我的做法是:平时举手少者优先;欲举不举者,为激励其发言,也可优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动脑思考,树立学习的信心。

2.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以前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的定式,打破以前教师做试验,学生伸长脖子观察的局面。教师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动起来。例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节,本节重点是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体验,学生要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与教师合作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最好方法。我问学生:“电流表测通过L的电流时,应该怎样连接?”每个学生都思考了连接方法,由于他们思维面不宽,为了拓宽他们的思路,我让全班进行讨论。由于学生提出的设想较散,我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归纳探究的问题。师生互动的结果使学生经历了问题的形成过程,明确了研究方向。此外,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归纳结论时,思维的角度不同,有些学生只停留在对现象的简单归纳,认为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都不影响测量;有些则深入思考,认为研究的是电路中的电流,而不是电流表,根据电流表的读数关系,可以确定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为了发挥优势学生的作用,我组织并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共享思维,学生更加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3.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