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8:3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志愿者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志愿者个人总结

篇1

    在思想上,我积极进取,关心国家大事,并多次组织同学们学习政治精神,希望他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上刻苦认真,抓紧时间,不仅学习好学科基础知识,更加学好专业课知识,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乐意与其它同学共同努力,做题目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他们探讨,希望大家能共同进步。于是,在XX年年上学期获得了专业一等学生奖学金等。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出色的完成学长学姐交给我的各项任务。作为07级机电班的副班长,我多次成功组织班级活动!在社团里出谋划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获得“优秀报道员”称号。

    时光慢慢逝去了,活动也一项项结束了,然而青年志愿者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依然持续跳动着,在青年志愿者工作期间,我充分认识到了一名当代志愿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认识到当代一名大学生的未来奋斗目标,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相信毕业后,这些经历必定会成为以后工作中的动力,促使自己为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事业和未来自己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志愿者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篇2

带着几分期待几分新奇几分兴奋我们启程前往湘西花垣县补抽乡进行为期18天的支教活动。18天,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但留下了一生的回忆。

而现在支教结束已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了,回首那些日子,其实风轻云淡。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上课、走访调研、开会、搞活动、跟孩子一起玩……虽然累,但却很快乐。过着似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中不舍离开……

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可爱的队友们,善良淳朴的乡亲们……

可爱的孩子们

爱静:美丽的小主持人,有着甜美的嗓音,歌唱得很好,喜欢拍照,很会摆pose

爱媛:爱静的表姐,但个头比爱静小,而是比较胖,可爱,跳舞跳得很好,真是一对姐妹花

红静:很讨厌被人叫错名字,注意细节,就是祝我长命百岁长生不老的小孩

秋霞:学习很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第一名,是个全面发展懂事的学生

麻璐:内向,除非跟很熟的人不然不怎么说话,听课比较认真

秀容:也比较内向,舞也跳得挺好

晓菲:超级活泼的女孩,爱唱歌,有点像《阿衰正传》里的大脸妹

书凡:挺聪明的小孩,喜欢看书,但也挺调皮,在家也挺懂事的

麻生华:超级调皮捣蛋的学生,倔强,总是跟我对着干,对我貌似有敌意

龙苗:一开始听乖的学生,后来也渐渐调皮起来,演的话剧很自然搞笑

……

可爱的队友们

匡匡:活泼开朗超级耍宝,跟调皮的男生关系很好,还是调皮悟空的师父呢,有个的金嗓子,一曲《唱山歌》从此被我们津津乐道~用老妖的话说就是全才啊!

晓霞姐:透着研究生的成熟理智,做事认真负责任,但有时也会有点小搞怪小幼稚。另外,日记欠的最多,但真的很聪明,列了个大纲帮助回想。牛!

马雪:日常负责人,挺懂得关心照顾人的,挺可爱的,喜欢早上睡醒后、刷牙、洗发时哼哼歌,是我的洗发伴~

海华:财务负责人,做事认真严谨不马虎。本人预测:以后肯定是位贤妻良母。另外,穿上苗服很漂亮哈~

易宇:易老师以前学过音乐,唱歌也挺厉害的。看起来比较正经的但还很会摆pose的哦~

罗芳:很大的眼睛,好像也挺大的力气,挺能吃苦的,懂事有爱心,易受感动

拉塔兄:白老师看似低调,实际上也挺低调的。。挺会来点恶搞的小动作的,然后就逃之夭夭

老妖:老妖是体鹏兄,回校后被偶和晓霞姐赐予了这么个称号~~这称号源自他本人那低调的邪恶,再合适不过了。低调的人时常语出惊人啊。。更何况还有好几个雷人的举止!被我和匡匡瞄在眼里笑弯了腰~~

子涛兄:一次去调研时被龙敏几个孩子叫成牛老师,从此就多了个牛老师的称号。这人终于不是低调的了。说话有时带点家乡口音,比如五毛钱的毛读成第三音,土豆儿化音很重~

严兄:严兄和我是老乡,但是讲的闽南话挺不一样的。严兄时常语出惊人啊!让我们一帮人不知所措。但也由此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有名的挂面、头儿等~我们经常在就寝前回味无穷的欢乐。对严兄感激涕零啊!!其实永联兄还是很善良的,很热情积极的帮女生提水,很自觉主动地帮忙做饭烧火。

孙锐:孙锐和我是二班的班主任。是我们队最低调的人吧(唉,我们队低调的人太多了啊~)一开始基本上没说什么话,用拉塔兄的话说就是没有废话,精辟啊!到后来慢慢熟了话才多了点~

队长:张大魔术师是个挺严肃的人,话也挺少,笑的时候有个经典的招牌动作:不吭声地缅着嘴笑,而且还上下抖动~!吓人吧?错了,是可爱!哈哈~~~

孙大厨:厨房里的高手。做饭烧火切菜样样会。做得一手好菜,总会变出几个可口的菜。大家都喜欢他值日,这样我们就有美味的佳肴了。

善良淳朴的乡亲们

一路上就被湘西所呈现的原生态的自然美所折服,这里还是一块净土。“山美水美人更美”真的是对这里的最好的描述。在补抽乡,麻支书、石支书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餐,还为我们送去被子,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临走时还为我们买吃的东西,为我们燃放鞭炮,专门开车送我们到腊乙村。虽然这里的经济不发达,但是这里的人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跟车水马龙的城市里那么多狡诈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湘西支教归来,觉得自我成长了挺多,在那里第一次当老师,上第一堂课,第一次有一群学生兼朋友,第一次每天走那么久的路,第一次和十三个有个性有趣的队友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天,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那么多的感觉那么多的体验,从没有过,收获了单纯的友谊,简单的快乐。

篇3

虽然短短几天的支教,但对于每个支教老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磨练。要求我们能吃苦耐劳,而且意志力要坚强,我们去那里的目的是想把我们所懂得的知识交给他们,把城市的东西带给乡下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是抱着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心态来到那里的。在支教中要以教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服从学校的安排,一切支教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那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很淳朴,第一天上课还不是很熟悉,就会觉得很孤单,但是一天天的相处,当他们叫一声“老师好”或“师姐好”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的开心。每次下课都有很多学生问我问题,我很想把我知道的所有东西都告诉他们,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方向,鼓励他们自信的朝自己的方向努力。

去到Xx中学,我发现这里的教学条件很差,师资水平也比较低,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像美术课这种专业训练课,对以初学者来说,需要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7个组成一小组,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指定一个短期的计划,达到一个是他们学会自己学习的目标,每天示范和讲解,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每次课后我都会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讲解。虽然我不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我记住了他们那双渴望学习的双眼,每天晚上也会给他们一些教学视频看,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可以上网找一些教学视频,我们叫他们以后怎样上网学习,希望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篇4

针对学生进行志愿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得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对加入的学生每人下发青年志愿者证书以及号码。让活动系统化,正规化,人性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一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参加入学校和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给了我这个大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旅游系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座右铭。

做志愿者工作,在工作的时期里,我们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校园里,经受阳光的洗礼。所以,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否疲累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的声誉。所以你做得越好那么这所学校,这个系给他人的映像也就越好。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今年我作为第六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的志愿者,亲身体会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无私和光荣。我们的工作分为几部分,前期主要是志愿者的培训和调试跑道的制作;中期就是迎接参赛队伍,安排他们的食宿问题,让他们熟悉学校的一些地方;后期就是比赛了,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心酸的,大家白天还要引导参赛队员进入赛场调试车模,晚上还要制作第二天的跑道,每天晚上辛苦到凌晨两点。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为您志愿者的工作了。

虽然我们的工作大家看起来都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有的人不屑去做,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大家都成长了许多明白了很多道理。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学会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其实有的是看似简单,但是只有经历了才会有收获的,不要想着投机取巧,这样有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魅力。

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二

我校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针对学生进行志愿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得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对加入的学生每人下发青年志愿者证书以及号码。让活动系统化,正规化,人性化。

其实刚加入志愿者协会的时候,我们对于志愿者有着许多的懵懂,似乎觉得也就是做点好事那么简单,其实不是这样的。每次的活动我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每次的活动给别人带去的都是微笑,同时留给自己的也是开心。

针对我们财会系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活动:迎接新生活动,美化校园,敬老院之行等义务劳动。我系同学都积极参加,用自己的热情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事,我们感到很光荣。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全系的志愿者在校团委和系领导的带领下,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使我系的志愿者活动走向新的辉煌。

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不仅应该努习书本知识,更应投身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是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从社会需要上来讲,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需要友爱,这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应具备的起码素质。

回顾我们在志愿者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付出的是真实的行动,给予的是真正的帮助,收获的是内心的感动,当然没有的,只有更好的,希望我们财会系志愿者协会越办越好,把那句“让爱心永存校园,用真情贡献社会”记在心中,我会时刻牢记自己是个志愿者。

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三

为了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立足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力、凝聚力

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校团委直接领导,具体工作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学生会外联部策划、组织和实施。建成以校团委为总站,志愿者协会为龙头,以个班级为分队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组成了一支不断壮大发展的有序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二、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确保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性、创造性

由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是一项不断进步的事业,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环境等几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必须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服务水平和认识程度等,才能有助于服务开展,服务水平的提高。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社会各界的先进青年志愿者到我校为志愿者做讲座,增加了我校的志愿者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热爱,极大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2.将志愿者以班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学习、探讨志愿者活动方向以及自身的感受;以活动为基础,以志愿者的交流为纽带,创立专题讨论学习制度,充分鼓励并大力支持志愿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篇5

为积极配合学校展开的活动,加强对运动会的认识,增强社员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各成员积极把握此次机会,参与到运动会的志愿活动中。大部分成员观看了开幕式,随后便投入到志愿活动中。从22号开始又分批每天两队(上下午各一队)由专人带队在整个运动会过程中提供志愿服务。部分成员还加入拉拉队的行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真服从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做好每件事,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充满幸福的微笑。相信能让他人感受到了方便和快乐!志愿者为船建志愿者树立美好形象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通过一天的志愿者活动,不仅自身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被运动员的那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所鼓舞,为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心动。通过运动员使志愿者们明白:面对人生,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充满追求,为自己伟大理想不懈努力,运动员们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通过与学生会密切的合作,志愿者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集体责任感。对于运动会中出现的其他一些小问题,一定会重视起来,不断总结教训,改进方法 ,使船建青年志愿者协会不断地进步。

为积极配合学校展开的活动,加强对运动会的认识,增强社员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各成员积极把握此次机会,参与到运动会的志愿活动中。大部分成员观看了开幕式,随后便投入到志愿活动中。从22号开始又分批每天两队(上下午各一队)由专人带队在整个运动会过程中提供志愿服务。部分成员还加入拉拉队的行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真服从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做好每件事,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充满幸福的微笑。相信能让他人感受到了方便和快乐!志愿者为船建志愿者树立美好形象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通过一天的志愿者活动,不仅自身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被运动员的那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所鼓舞,为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心动。通过运动员使志愿者们明白:面对人生,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充满追求,为自己伟大理想不懈努力,运动员们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通过与学生会密切的合作,志愿者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集体责任感。对于运动会中出现的其他一些小问题,一定会重视起来,不断总结教训,改进方法 ,使船建青年志愿者协会不断地进步。

篇6

关键词:激励理论;志愿者行动;管理功能;体系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引领社会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激励理论视角研究志愿者行动的功能及其体系构建,对提高志愿者服务行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一词本意是表示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属于心理学的概念,通过心理层面上激发、激励对象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行为,目的是对受激励者所从事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保证。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认为:“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激励是管理学及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在管理学中,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创设一定的条件,激发起被管理者实现工作目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心理过程,即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作用,使人保持一种兴奋状态,从而调动起工作积极性。通过激励可以满足志愿者精神层面的一些需要,满足志愿者自身对参加志愿服务行动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认同感,形成长期有效的动力调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系统化构建起的激励理论是本文进行论述的理论逻辑起点。

激励理论在管理学中被广泛应用,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激励理论包括三种类型,即: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以被激励对象的需要为出发点,针对被激励对象的实际需要内容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其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奥尔德弗ERG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将人类需要总结归纳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the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the safety needs)、爱的需要(the love needs)、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激励的具体方式应该以此为依据作出调整。面对人们千差万别的现实需要,不可能以一成不变的激励方法应对所有的需要内容。比如,有的人看重名誉,那么就要在社会承认和社会尊重方面采取激励,以社会地位和声望作为主导性的激励内容。

2.过程型激励理论。这种激励理论关注人的动机产生以及动机从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具体心理过程。过程型激励理论认为,在满足人们需求与其行动之间,通过有意识地制定一定的目标导向作为关键因素,激发人们对工作的兴奋感,以预估和控制人的行动,达到期望行为。其代表性理论有弗罗姆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洛克和休斯目标设置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强调期望的重要价值。弗罗姆认为,期待某一工作或者某一行动可以带给个人预期的收益是人们从事具体工作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来源。这里面存在一种所谓“期望概率”,期望概率与行动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乘积就可以看作某人愿意付出的努力的动力值。因此,在实际激励行动中,要通盘考虑到人们对某一行动整体价值的判断是多少;考虑到是否存在付出的努力越多,就有可能获得越多的收益的机制;考虑到被激励者是否已经形成了对实现某一目标的心理期望。如果这三方面的情况都是理想的,那么过程激励理论认为这种情况下的激励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概率。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这种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他从环境的视角探讨外部因素对塑造个人行为方式的激励作用。人们的行为是对其以往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学习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某种行为而受到了奖励(正强化),那么他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如果没有人认可这一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便不太可能再发生,当人们因为某种行为而招致负面后果(负强化或惩罚)时,他们通常会立刻停止这种行为。由此得出结论,激励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强化的功能,利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实现对被激励者的引导。长期有效的正强化可以使被激励对象保持优秀的工作素质,摒弃不利于工作的行为方式。同时,团队中彼此间反复的正强化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团队文化,这对于整体实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对志愿者的激励主要由其所在的志愿者组织、学校和政府完成,定期不定期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另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将事后激励延伸至事中激励和事前激励,所以出现了更多的在志愿者培训阶段的激励措施。根据志愿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他们进行认可和赞同,提升志愿者的社会价值感,激发出更持久的志愿服务动力。除了外在的、实质的奖励之外,也要强调来自于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如更多的责任、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的机会、参与决策、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多样化的行动等,而其内容则有赖于管理者的精心设计。

二、激励理论对志愿者行动的功能

灵活运用激励理论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巨大的管理收益。志愿者人员最常出现的心理波动主要表现在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个人成就感的长期缺失。激励理论可以针对不同志愿者的需要、预期偏好进行激励行为,通过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增加行动结果的预期价值,满足志愿者对所从事工作的责任感。通过给予足够的社会认同感等方式会达到预期概率的最大值,实现志愿者人员兴奋的工作心理和高效的工作状态。

1.激励理论可以激发志愿者人员的工作热情,团队是否具有达到行动目标的激情直接决定了团队成员个人发挥能力的可能限度。激励可以调动起志愿者的情绪,激发出个人身上的工作潜质。激情就是催化剂,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能力发挥的程度。而存在于非营利组织志愿人员中缺乏工作热情、没有生气的情况正是组织中的管理者不善于调动、激发志愿人员的情绪、潜质所致,组织中的有酬员工可以通过增加工资、福利的办法来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而对于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激励其精神因素。激励可以使志愿者生成由内而外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发挥单调、繁琐工作背后的潜在乐趣。总之,激励可以使工作更具吸引力,使工作的人更具创造力。

2.激励可以满足志愿者的成就感需要,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也是志愿者最为注重的方面。志愿者追求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表达和实现,激励使他们感到自己对组织、对社会、对他人具有独特的价值。“很重要”的心理感受是所有志愿者最期待的心理回报。提升对志愿者价值的认同,使志愿者从中获得组织层次上的身份认同,社会层面上的成就认同,志愿者这两方面的极大满足将转化为巨大的工作热情,释放出极大的工作潜能。针对“很重要”的需求而进行的激励实际是对志愿者努力的认可,对其付出价值的肯定,这种精神奖励的实际效果远高于任何物质回报。

3.激励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建设。志愿者的工作要求特定群体以某一目标为导向,积极协同配合来完成计划,从绩效评估的总量来看,志愿者成员间协同产生的绩效远大于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因此,加强激励作用下的团队意识,最大限度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与组织归属感结合在一起,强化志愿者对有着共同目标的团队的认同和信任。在激励的互动和氛围中,志愿者将自觉提高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优势与团队其他成员形成互补。激励过程中不仅可以培育组织成员间的团队感情,也可以促使志愿者将组织目标内化为个人追求,充分感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并分享志愿服务行动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4.激励不仅表达出对志愿者行动的赞赏与肯定,而且也促使志愿者进一步提升自己,完善能力。参与是一种赏识的手段,它能满足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一种扩大行为空间的手段,增加志愿者的参与机会不仅指参与组织的管理,而且还指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行动,组织可以经常举行各种比赛以及各种休闲行动来鼓励员工参与。激励、参与、鼓励、提升会帮助志愿者确立一种健康的发展理念,就是付出越多的努力丰富自己,就会获得越多的工作机会。伴随工作而来的巨大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志愿者人员期望的心理满足,进而再次成为志愿者学习的动力来源。这正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反复强调的“正强化”在发挥塑造个人行为模式的作用。

三、构建志愿者行动激励管理体系

运用激励理论不断完善志愿者行动管理,不仅注重目标管理,还要注重过程管理,不仅注重事前培训管理,还要注重法规制度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调动志愿者服务行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使志愿者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把“个人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志愿者行动的实效性。

1.完善政策法规是志愿者行动激励管理的重要前提保障。随着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在志愿者行动的实践过程中已意识到志愿服务行动立法的紧迫性,并付诸行动。1999年8月5日,广东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2000年以来,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和宁波市、成都市等省市志愿服务条例纷纷出台,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了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发展。但他们都是地方性法规,很难对全国志愿者行动产生政策激励,至今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志愿者行动法规。2006年3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共青团广州市委进行的《志愿服务认知调查》结果表明,61.2%的志愿者认为很有必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志愿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可可西里志愿者遇难事件”对众多志愿者产生了负面影响,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甚至有的服务对象认为,志愿者的无偿服务就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廉价劳动力,对志愿者人格和爱心奉献进行精神践踏,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严重挫伤了志愿者行动的积极性。因此,国家推进志愿者服务行动立法工作刻不容缓,需尽快完善相关法律,结合国情,制定《志愿者服务行动法》,明晰志愿者行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志愿者行动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激励环境。

2.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是志愿者行动激励管理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志愿者服务行动,构建志愿者服务体系是志愿者行动激励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构建宣传机制平台,使志愿服务理念普及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凭借网络、报纸、电视、电台、手机等媒介,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为原则,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树立志愿理念,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引导更多的人自愿参加到志愿者的行列,使志愿者成为社会新风尚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形成目标导向激励。二是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志愿者行动提供组织管理保障。在高校应建立校、院、系三级组织,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志愿者服务行动领导小组,把志愿者服务行动纳入团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从而形成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组织网络,形成组织引导激励。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志愿者服务行动提供制度保障。在高校应加强志愿者行动电子注册制度、志愿者服务手册制度、服务标准制度、规范有序的培训制度、总结表彰制度。用制度引导志愿者自觉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育人功能,形成参与、荣誉、竞争、成就激励。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营造志愿者行动精神激励氛围。志愿者行动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机构、各行业、各领域应积极推动志愿者行动发展,采取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精神激励,共同创设志愿者行动的精神激励环境,以增强志愿者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政府机构的支持。各级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必须支持和鼓励志愿者服务行动,特别是政府机构要十分关注志愿者组织对社会所做的公共服务,把志愿者服务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为志愿者行动提供必要的资助。高校应每年给校团委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保障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发展。二是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越来越成为志愿者行动经费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经营者对志愿者行动的支持,对捐赠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给予减免税收的倾斜政策,从而为志愿者组织成员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树立志愿项目品牌,建立评比表彰机制。志愿者在参加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各级政府、学校都应制定志愿者行动的考核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志愿者进行总结表彰,可以一年一次表彰,也可以针对一次大型活动而表彰,从而激发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再者,注重发挥共青团的作用,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树立志愿品牌项目,发挥品牌效应,如“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奥运志愿者”等项目已成为广大青年的志愿服务的重要途径,为公众所认可。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对志愿者产生正强化。应引进项目管理方法,科学分析服务需求、科学选择服务内容、科学设计服务活动以及科学评估服务效果,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志愿服务对象或同事对其工作的认可即工作绩效的信息。

4.加强志愿者自身建设,发挥团队激励作用。运用行为改造激励理论,注重培育和发挥志愿者团队作用,产生正激励。志愿组织理应在其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创造更开放、更平等的气氛,让志愿者不仅仅是维持志愿活动的被动的“参与者”,更是改进志愿活动的主动的“管理者”。通过志愿者团队活动,能有效地满足志愿者个体提升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志愿者“思维优势、知识优势与实践认知相结合,产生思想的飞跃。志愿者组织管理人员应加强志愿者团队管理,积极创造环境,建立志愿服务阵地,实现合同化管理,赋予志愿者组织责任和权利,引导其发挥志愿服务团队效应。

总之,志愿者激励管理功能及其体系构建作为志愿者组织管理的重要一环,是调动志愿者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志愿者行动稳定、持续发展和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编,孙建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

2.张乾坤,《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3.童毅华,《西方管理激励理论评述》,《理论观察》,2004.4

4.邱建国、杨晓东,《中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马晓晗,《高情商团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6

6.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7.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学联、中青联发[2008]23号:《关于开展200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2YJA880120);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特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HB13MK021))

篇7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和组织形式,同时根据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情况,制定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量化管理体系。·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本文探讨以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无偿劳动协助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形成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以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和补充的新型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将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从经费和人员紧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同时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为他们提供在社会服务和奉献中展现自我,在社会的进步中成长成才的大好机会。

1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1.1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是指依据个人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2人力资源理念的更新

对社区来说,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入,实际是发掘了社区所在地高校中潜在的优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理念得以更新,从员工人力资源模式向员工为主,义工为辅的人力资源模式转变。

1.3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具体的岗位实践,培养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在事业上的自我设计能力和公共社交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强化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志愿者的组织形式

2.1组织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由学院和社区共同负责。由社区提出人员、时间和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安排情况,选择学生的来源,按学期进行聘任。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由学院、社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分别负责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岗中检查和服务考评等工作。

2.2志愿者的组成

社区志愿者活动坚持自发性、公益性、无偿性原则,根据社区提出的岗位需求,由学院组织本学院各年级学生自愿报名,面试筛选出合适的人选。选定的社区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课余安排,选择义务服务时间。

2.3志愿者的结构

考虑到社区志愿者自治性、责任性、专业性的要求,从管理形式上将志愿者纵向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根据服务内容,将普通志愿者岗位横向细分。

3志愿者的活动内容

3.1开展设点服务

设点服务即以街道设施和家庭、楼院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如儿童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志愿者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在居民委员会或到居民家中定期、定点开展。

3.2“一对一”重点帮扶

关注特殊服务对象,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的重点。针对社区中有困难的老、病残等服务对象,重点围绕困难居民的实际要求,开展以助老敬老、扶残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3.3文化共建

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更高层次需要。按照“共居共建、双向受益、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与社区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单位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知识讲座、艺术鉴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层次。

4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4.1管理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一社区志愿者管委会,该机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组成。对于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岗位、服务目标、规范管理或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都将通过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讨论认定。

4.2岗前培训l

凡是参加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必须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该培训由社区工作人员、往期志愿者负责,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开展,主要内容如下。

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况、服务功能、服务项目,使志愿者了解社区的规模、特点、性质和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以及工作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代表学院的形象;对具体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语言描述和实地操作,使志愿者明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采用提问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没有进行培训和多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上岗,上岗的志愿者应身着学院制作的志愿者服,便于社区居民的监督和社区管委会的管理

4.3量化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我学院实属尝试阶段,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制度也正在试行,通过多期志愿服务实践,我们发现大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综合考察拟定量化指标。

4.3.1主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指志愿者工作态度的量化管理,占总分20%。主要包括遵守劳动纪律,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勤问勤学,善于提出创新建议等,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分值。

4.3.2客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将志愿者具体承担的工作项目,按照工作类型、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数量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占总分的80%。

4.3.3量化记录

志愿者每次工作结束,应当认真记录自己的主观工作态度和客观工作数量,请上级管理人员检查、签字,并相互交换意见。该记录每期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进行综合测算,得出志愿者个人当期得分数。

篇8

为帮助高中学生提前了解高校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将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同时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深入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成长,提升xx大学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决定将于20××年寒假组织优秀在校大学生回高中母校开展青春分享汇报交流的志愿者活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感恩高中母校,分享石大青春

二、活动对象

xx大学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三、活动内容

组织优秀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返回高中母校拜会恩师,向同学、老师分享在xx大学的成长故事、生活体验以及高考经验,汇报个人成长情况,展示xx大学魅力风采,普及生涯规划知识,并通过中学微信、微博、网站和中学本地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广发宣传。同时,按要求完成相关调研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报名推荐(20××年11月1日-11月26日)

此次活动采用个人报名形式,报名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按照报名人员所属中学或所属中学所在地进行统一分组分配。具体报名条和方式如下:

1、报名条:热爱学校,关心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一定的宣传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成绩良好;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执行力;能够参加学校、学院寒假前组织的专门培训。

2、报名方式:

(1)获得学院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平台“xx大学招生就业”,点击下拉菜单“青春分享”,下载填写《xx大学20××年(第三届)“感恩高中母校,分享石大青春”寒假青春分享志愿者报名表》,交学院辅导员审核盖,获得学院推荐。

(2)提交报名材料。获得学院推荐后,再次进入微信公众平台点击下拉菜单“青春分享”进入线上报名平台,按要求字段完成线上报名,同时将通过辅导员审核盖的报名表拍照上传至线上报名平台,线上提交报名材料截止时间20××年11月26日24:00。纸质档报名材料学生自己留存,后期和其他材料统一上交备案。

(二)培训考核(20××年11月27日-12月1日)

1、培训安排:此次活动分为校院两级培训。报名完成后,招生就业处将根据参与同学宣讲中学或宣讲中学所在地的情况,对通过线上报名的同学进行分组(团队或个人),并统一组织开展校史校情、生涯知识及生涯故事分享技巧、学校招生概况及志愿填报技巧等相关培训。培训期间实行考核制,缺席2次及以上取消该同学活动参与资格。培训时间初定为20××年11月27日-12月8日,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同时,此期间建议学院自行组织通过本院推荐的同学开展针对学院宣传的培训以及活动相关注意事项,以便本院学生能够更好的展现自我风采、学院风采,回答本院相关问题。

2、资格认定:为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提升活动效果。招生就业处将对团队或个人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宣讲试讲,试讲过程需配套使用ppT展示,时间控制在6-8in,各学院试讲评审团由各学院指定专人负责,通过试讲的组别,其成员将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考核时间初定为20××年12月11日-1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同时,培训考核期间各团队或个人还需完成联系中学的任务,通过宣讲试讲并取得宣讲中学接收回执的团队或个人将正式获得分赴实践活动的志愿者资格。

(三)出征仪式(20××年12月末-20××年1月初)

组织志愿者举行出征仪式,仪式结束后组织志愿者领取相关宣讲物资,并为正式获得分赴实践活动资格的同学统一购买保险。

(四)活动开展(20××年1月中旬-20××年2月末)

志愿者分赴各中学开展青春分享志愿者活动,完成活动相关任务。请志愿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相关的宣传记录,注意留存宣传场面的照片或视频等影像资料,并做好在学校平台、高中学校网络媒体以及当地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

(五)总结表彰(20××年月上旬)

1、活动总结:20××年春季学期开学两个星期内,所有志愿者团队或个人需提交活动总结材料。提交材料包括:

(1)回中学开展招生宣传的影像资料,包括参加活动的合影、场面照片、活动视频等。

(2)活动总结,包括活动整个流程、效果的介绍、母校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此次活动的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对xx大学招生宣传活动的建议和意见等。分组为团队的需提交一份团队总结和各个成员的个人总结,分组为个人的提交个人总结即可。

(3)其他相关工作反馈信息。具体提交方式和交还相关宣传物资的方式将另行通知。

按照要求提供活动总结材料的志愿者团队和个人,将获得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证书和纪念品。凭借志愿者证书,志愿者在参照相关学校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进行学分认定时,招生就业处可向志愿者出具相关认定证明。

2、评优表彰:20××年春季学期,将通过自愿申报、组织答辩的方式对此次活动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评优表彰,最终将评出优秀团队、优秀个人若干,并颁发获奖证书。同时,将根据此次活动的情况对各学院评出此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并颁发奖牌。具体评优表彰办法另行通知。

五、注意事项

篇9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 网络协调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2.1;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65-02

志愿活动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进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课题组在总结学雷锋活动和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校志愿者服务的网络协调模式的建议。网络协调模式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有助于建立志愿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融洽志愿者服务与社会的关系。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特征

辽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具有一定特色。辽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跟其他省市的社会志愿者服务相比,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共性体现在无偿性、团体性、志愿性、公益性等方面。辽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独特性体现在地方特色、具体实施、人员构成等方面。

参加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力量当属大学生,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课余时间,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为社会的无偿服务中。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社会的栋梁,他们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且热心于公益事业。

(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有创新思维,积极性较高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内在的热心和高尚的道德等为动机,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富有爱心,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此外,大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创新性较强,而志愿服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同时也能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高校开展一项志愿服务,那么一定会有很多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并乐此不疲。高校的志愿者活动能营造很好的氛围,而且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带动,都会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强,队伍稳定性差

一般高校都设四年制的办学模式,每届学生存在很大的流动性,这给志愿者的管理与教育培养带来诸多不利。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同高校各学生社团组织一样,每年都要送往纳新。因此,每到毕业季,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会有许多志愿者骨干和志愿者离开学校,这势必影响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开展。此外,在考试期间或寒暑假里,许多志愿者都忙于学习或忙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也使得志愿活动不易形成常态化。

(三)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

一般情况下,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是由高校团委和各级团组织建立起来的。虽然是学生们自己组织的较为分散的志愿者服务队,但大都还会被高校团委或社团组织管理。一般高校都会安排专职的团委老师或辅导员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进行专项指导,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这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过程中,组织者或志愿者骨干往往在志愿活动的开展、策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做许多的工作,这样使得志愿者成员个体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这种行政化指导和志愿者组织的社团化管理模式,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具有集体指导性和组织性强、个人主动性和敏感性弱的特点。”[2]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缺乏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影响了广大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制约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迅速发展。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的时间较多,而且相当灵活。但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较窄,因为受大学生青年们所学专业的限制,再加上大学生们的经济能力有限,个人水平也相对较低,只能从事一些较为单一的或简单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区街道清扫、公益宣传、助学支教、生活帮扶等方面。除此之外,志愿组织的指导老师和志愿者骨干大多没有建立志愿服务的网络协调信息管理方式,这导致他们对各种志愿服务信息的掌握不及时、不全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运作上往往缺乏经验,因此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局限性较大。

目前,高校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网络,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的社会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上级组织机构进行沟通联系;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应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但是各高校与社会没有相应的组织将青年志愿者们联系起来,如此高校就对社会需要什么服务一无所知。因此,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较低,范围也不广泛,都是一些环保类、公益宣传类的服务,这些志愿服务不但不能激起青年大学生们的兴趣,而且也无法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也难以开展。

高校缺乏志愿者的信息系统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没有对志愿服务的内容、定位、对象、形式等进行有效的界定;志愿者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往往导致活动的效率不高,很难调动青年志愿者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了志愿者组织和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各高校之间的志愿者组织缺乏相互联系,甚至一所高校内各学院的志愿者,一般都只参加自己学院的志愿者组织,或者只参加本学院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这样,各自独立、分散的志愿者组织不利于志愿者的全方位发展和活动的高效开展,无法满足高校广大青年参与活动的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三、 构建高校志愿者服务的网络协调系统

在全球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时期,网络化在现代社会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志愿服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要高效运转,亟须建立系统化的网络管理。“而西方国家志愿者组织体系健全,社会对志愿者宣传度高,人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国外志愿者组织机构相对灵活,往往不局限于一个志愿者组织。”[3] 在世界上,美国具有最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所有志愿者组织活动一律实行网络化管理,运用网上信息库,建立志愿者们的沟通和互联方式。网上详细记录志愿者活动的全程,如志愿者招募、录用、监督和评估等。由此,成百上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就在网络中建立起来了,而且只需几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中国高校正在探索与学习这样的网络管理模式,并逐渐转为网络管理志愿者服务,但是,现在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这种管理方式,而且规模不大。总体来看,辽宁省大多数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建立较晚,组织程度较低,缺乏经验。

高校青年志愿者招募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即利用网络进行发动,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想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都可以在网上自愿注册报名,这样就可以使志愿者队伍多元化、多样化,以青年大学生为主,积极吸纳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层次、各个行业的人员,推动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主体的多样化。

高校青年志愿者培训逐步实现网络化,诸多志愿者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而网络化的培训正是志愿者组织需要的。在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可以聘请志愿服务专家在网上开专题讲座、授课等,传授志愿服务的内容、理念、宗旨和技巧等,一方面提升了志愿者们的专业技能、专业服务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服务。

目前,高校急需建立网络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快捷、方便和高效的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各种网络媒体联系和宣传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通过社会信息化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把招募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整体合力,这样也可以为志愿者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青年志愿者们更加关注社会动态和人们的需求,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为他人服务的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之中。以社会化打造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活动开展上由零散的、单个的组织模式向集合化的共同参与的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模式转变,一起营造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文化氛围。建立资源整合网络化管理,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闲置的人力资源、各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物力和财力等,将服务行业的专业优势挖掘出来,把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优势同行业优势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服务,将服务质量提高上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 注 释 ]

[1] 丁元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篇10

关键词:高校 青年志愿者 组织建设 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1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也迅速成长起来。自从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在社会保障、社会公益、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我们总是会看到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爱心在一点点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高校青年志愿者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热衷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并且具有便于管理和组织的优点。但是,各院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参差不齐。如何建设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使其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青协工作做一个简单探讨。

一、组织建设是基础

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是一个组织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要建设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首先就要非常重视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和组织成员建设两个方面。

组织机构建设就是要科学的设置机构和部门,并且保证各部门既能做到各司其职又能从整体出发做到协调合作。科学的部门设置要遵循全面、协调、精简、灵活、权责明晰这五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青年志愿者组织在部门设置上做到周全考虑、统筹兼顾,各部门职能要全面覆盖志愿者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项必要的职能都应该有相应的部门或个人与之对应,不能出现职能上的空缺;协调性原则是指,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做到部门职能的互补与协调,各部门的职能要平均分配,不能出现职能严重失衡的情况;精简性原则是所有组织都要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机构设和部门设置上要删繁就简,在全面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确保各项职能的高效完成;任何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部门设置方面不能死板。在部门设置上要有充分的弹性空间,做到灵活应变;权责明晰是组织机构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部门设置要在前面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做到责任(职能)与权力的充分明晰,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只有遵循好这五个原则才能在志愿服务活动的逐渐磨合,实现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高效运转。西南交大艺传学院青协在组织结构上分为活动部,外宣部和办公室三个部门。活动部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切准备和具体开展;外宣部负责青协理念宣传和活动前期宣传及后期报道;办公室主要做好青协常年活动的详细记录、总结,以及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统计和认证工作。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三部门成员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能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志愿服务工作。

组织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依照一定的规范和目的而进行的社会组合。其中,组织成员作为组织的三要素之一居于核心地位。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功能的发挥。在数量上面,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适当数量的成员。人员太少,不能正常开展活动,而人员太多则不能保证质量也不便于管理。保证组织成员质量是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招募成员时应该着力做好资格审查和能力考核两个方面的选拔。也就是说,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动机要良好,要抱着一个奉献、服务、学习的心态。其次,对于新加入的成员要有能力上的要求,要具备良好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西南交大艺传学院青协在2009年招新期间首先就根据以往和当前的工作情况确定了要招收的成员人数。在正式的招新阶段,由青协指导老师和各位会长、部长组成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标准,采取先预报名再面试的方式,层层选拔和考察,最后从近两百名报名新生中选出70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成员。一学期的工作成绩表明,人员的选拔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建设是灵魂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色。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它对于组织功能的良好发挥有着潜移默化的根本性的影响。组织文化对于组织具有凝聚、导向、规范、激励、和协调功能。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社会团体也有着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内涵。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文化,首先要从志愿者这个角色定位出发,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组织内部成员之中牢固树立奉献社会、团结互助的思想观念,以志愿者精神为向导,把各位志愿者凝聚和规范起来,摒弃功利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想。这是针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特殊性要做的工作。除此之外,针对与其它社会组织的共同性,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还要努力构建组织内部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增强志愿者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不光要留得住人,还要留得住心,更能付诸实践。

在文化建设方面,西南交大艺传青协在刚刚完成招新后不久就组织全体成员集体学习和交流对志愿者精神的看法,并通过集体宣誓的形式增强新成员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各部门也会定期召开例会,交流探讨,内容包括大家关心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不拘泥于志愿服务本身。在节假日,青协也会组织大家游玩联欢或聚餐。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中,各位青年志愿者变得越来越活泼、积极和团结,在参与校内外服务活动时也更加积极,更有动力。组织文化建设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活动开展是核心

既然是青年志愿者组织,拿出实际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是理所当然的。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诸如贫困、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有能力也更有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贡献力量。纵观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各项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没有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志愿者的一切精神、一切口号都是空谈。只有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价值。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力求突破活动形式单一和活动范围狭窄的瓶颈,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形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服务、文明宣传服务之外,应鼓励志愿者在各种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大力开展预防性的志愿者服务,如社会研究、教育等工作,以扩大志愿者服务的范畴。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学习港澳经验,进行服务项目的创新。运用志愿者本身不同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建立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服务平台,是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有效补充途径。是“以志愿者自身特色结合社会需求,以自身的发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新型模式,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在服务实践中,西南交大艺传青协大胆跳出学校这个狭小圈子,把志愿服务延伸到校外,先后在偏远山区某小学和该校周边的乡村敬老院成立志愿服务基地,定期进行服务活动,并且结合学院艺术特长生的专业优势,给当地人带去绘画、音乐表演等节目,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管理培训是重点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是严格的行政组织,在管理方法上应该摆脱行政化的刻板。建立弹性、灵活的管理体系是更加值得可取的方式。在人员管理上面,实行注册化管理,保留每位成员自愿加入或退出的权利。在领导管理上,部门领导只是该部门人员的带头人和负责人,在其它方面和一般志愿者是平等的,不存在行政上的约束与制约关系,组织管理也应该是追求以理服人,以共同价值理念感召人。除此之外,可以根据不同成员的特长和不同服务项目的特点,进行零时的非正式的分组。小组成员可以灵活变动,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无论参加何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都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特定的服务技能。实践证明,缺乏沟通能力和服务技能就会减弱志愿者组织的社会作用。而且,由于不会沟通、缺乏技能而导致的种种失败也会打击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应该本着为成员负责,为社会服务的理念,针对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的同时又能让志愿者收获知识、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高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青协在平时就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邀请富有志愿服务经验的老师和同学给新成员传授和讲解一些服务常识,并且专门举办培训班邀请红十字会医生给大家进行应急救援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志愿者们的素质,为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五、奖励激励是动力

理论上讲,志愿者精神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无私奉献,它要求志愿者是出于道德追求而参与社会服务,应该抛弃功利主义。值得一提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中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并不与志愿者精神相违背。相反,恰当的公平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反而对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推动作用。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指出,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哲学观点也指出,人生价值既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又包括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通过实行奖励激励制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扬和肯定有利于调动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有效防止因服务热情减退而导致的人才流失。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建立奖励激励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奖励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平时应该做好服务认证,最终依据服务时间总量、服务质量、策划提交情况、同事评价等具体方面综合而定。在推优选优时,应该采取大众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第二,奖励激励方式的运用和创新。服务完成后的口头表扬、期末总结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学校素质拓展加分、星级志愿者评定等都是有效的激励形式。另外,将志愿服务情况与升学、就业等联系起来也是可以借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