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5:4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the world we live i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olerable because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2)a lot of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
(3)however,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mains far from being solved.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olerable because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for example , forest destruction results in decrease of planting land and unpleasant weather. in addition, man is faced with problems of wate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a lot of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planting trees helps improve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besides, law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been put into effec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篇2
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our lives . We need the fresh air, the clean water and so on . In the past, there were many trees around us ,the air was fresh and the river was clean.But now,people cut down many trees. Air pollution and water polloution are very serious .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becomes very terrible . 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First, we should plant many trees to keep water. Second , we can ride a bike or walk to the school and work.. Third , we shouldnt throw the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 . Fourth, we shouldnt use the plastic bags. Finally, we can ask more people to join us.
【参考译文】
篇3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ll over the world. For example, cars have made the air unhealthy for people to breathe and poisonous gas is given off by factories. Trees on the hills have been cut down and waste water is being poured continuously into rivers.Furthermore, wherever we go today, we can find rubbish carelessly disposed. Pollution is, in fact, threatening our existence.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世界各地。例如,汽车污染的空气影响了人们的呼吸和有毒气体是关闭的工厂。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污水不断被排入河里。此外,今天我们去哪里,我们可以找到垃圾处理。污染,实际上,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The earth is our home and we have the duty to take care of it for ourselves and for our later generations. Fortunatel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se problems.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by the government. Laws have been passed to stop pollution. I hope the problem will be solved in the near future and our home will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有责任照顾它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已采取措施来对付这些问题的政府。已经制定了法律来制止污染。我希望这个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解决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好。
篇4
亲爱的卫生局的工作人员:
你们好!我是来自樟木头镇中心小学六(2)班的廖嘉怡!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我国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保护环境的工作。然而,现在有许多不爱护环境的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随地扔垃圾,吐痰;汽车的尾气的排放超标等。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提出如下建议:
1、实行垃圾分类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
2、节约资源,建议大人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环保袋。
3、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绿色消费,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4、人类要想征服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5、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我们的母亲,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要从个人开始努力,好好地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请你们采纳我所提的建议,谢谢!
祝:
工作顺利,
福寿安康!
建议人:廖嘉怡
篇5
有句话叫做:“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句话是1999年世界环保日的主题。
人类的生活需要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这些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所以,现在我向大家提出以下要求:
1。节约用水。如:洗米的水可以用来洗菜,洗衣后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吸收可以把水龙头调到适中等等。
2。节约纸张。如:废弃的纸张可以一页一页搜集起来做小本子。剩下没用完的本子可以用来做草稿本等。大家一定要记住:纸是用树木做的,假如全国每人一星期浪费35张纸,全国那么多人,那一年得浪费多少张纸呀!得砍多少棵树呀!为了让我们的大树伯伯不再受折磨,请珍惜纸张吧。
3。请大家尽量不吃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好吗?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草丛里的青蛙已经越来越少了,它们是在“睡觉”吗?
不!其实它们与其说是在“睡觉”,不如说是被人类吃掉了。所以,请大家爱护动物、不吃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4。少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是多么的厉害,你知道吗?它把空气给污染了,它在水里阻止着水的流动,在土里阻止植物吸收水分,而且它还严重的占用土地,我们人类对它完全没有办法,烧了它,还会污染空气。埋了它,还会占用土地。所以请少用、尽量不用塑料袋。
虽然我国从整体上来看经济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展,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很多,但生活中我们还是应该提倡节约、提倡环保。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这只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小小的心愿而已!
X年X月X日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境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把环境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小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让他们体会到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的活动,教师制作活动课件以方法、步骤、目的为活动提纲,让环境教学开展得有实效。比如,我们要在平常生活中分类垃圾、不用的旧电池应该回收,在日常生活中不开车,骑自行车绿色出行等作为每次活动的题材。制订环保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深入了解现在的环境问题比较恶劣。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把环境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引用语文教学材料内容,学习好环境教育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教学的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材料,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课本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老师教学生学习与环境相关的课文时,引导学生对环境的美好联想,也能对大自然了解,从而能使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丽,对大自然的欣赏,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爱护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污染,给我们的身心和生活就会带来不幸和灾难。课本中还有是叙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治理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环境知识。让学生知道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已经不多了,不允许再一味浪费和破坏,养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到保护我们的环境。老师在教小学语文的同时,要根据学科所学内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课本中还有一些古诗词和散文,表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和谐共处的需求。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博大的爱国情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此类文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作者的意境,对学习语文更有帮助,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老师应该从平时学到的古诗词、描写大自然的课文中让学生熟读并运用到写作中,把自己对环境的热爱、保护之情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文章是写有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去破坏环境的不好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改变社会问题。从而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教育,使现代化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完善。
三、以环境教学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多看书提高阅读水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把环境教育运用到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作文题目以环境问题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发现事物不同点的好习惯。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四、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籍,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在学习语文课堂知识的同时,更能多阅读、多思考。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在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好地珍惜和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植树造林,是它们默默付出,为我们净化空气,让我们可以自由呼吸。可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如《寂静的春天》《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努力。改变从我做起,感染身边的人一起爱护环境。总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有每个公民都有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做到可持续发展。要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就要依靠教育的力量从小学生抓起,把环境教育作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动员每个社会公民,为了社会为了我们自己把环境保护这项事业做到最好。我们的责任就是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让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环保意识,靠大家的力量保护环境,让地球环境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子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学校环境教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篇7
1分析教材,挖掘环保素材
在初中的语文课文当中,都是经过精心细选而找到的佳作,虽然现在的很多文章也在不断与环保内容相联系,可是,都不能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对于环保教育的素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对自然科学知识能够有效说明的一些品文章,如《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地毯下的尘土》《第一千个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等。这些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阐释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体会到人类过度活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二是具有隐性特征的环保教材,如《春》《济南的冬天》《山中避雨》《江南春》《望岳》《登飞来峰》《白鹅》《观沧海》《海燕》等,教师在把握这些文章文学性的同时。可通过探讨试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激?钛?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2让学生感受环保教育的可行性
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环境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需要长久坚持。不仅需要法律来进行制约,还需要人们深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自觉保护环境。环境的好坏对民族都会有着一定的影响,环境是靠人类共同的努力,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共同成果。这一切只能通过环保宣传、环保教育才能实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校园内建立环保之窗,利用黑板、墙报来宣传环保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3积极探索环保教育的途径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老师对教材要不断加强理解,利用所持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环保教育尤为重要,做到文道结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自然环境的小卫士。
3.1利用课外实践,开展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课外实践包括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作文教学属于语文的运用过程,它的实质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写作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再现他们的知识积累,抒发他们对生存环境的独特见解,达到教学目的。如通过对学生身边熟悉的花、草、树等物的观察,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这些物的情感,从而深层次的挖掘他们心灵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
3.2利用教材辅助系统,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进行环保教育的时机外,教材的助读系统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把握和运用的环保教育好载体。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安排了很多表现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的图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让在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将环保的主题渗透其中。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课后面的图片,从那被砍伐林木的痕迹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课后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中也有对环保教育很有价值的内容。如《树林和草原》后面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去接近大自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3抓住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初中生更显得极其重要,在他们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对人类奈以生存的环境的思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历史的使命。
根据阅读课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在潜心提炼教材的同时要将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机械的说教和与课堂教学脱离。如《树林和草原》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美丽的花园,高大的菩提树,芬芳的花草,团团的杨柳,生长繁茂的橡树,辽阔的原野。教学时,就应该抓住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们肆意踩踏草木,砍伐树木,乱扔垃圾,会是一幅什么景象?这就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环保主题上来;这样无形之中就使学生走近了环保,提高了环保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动情地朗读教材中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通过学生反复有表情地朗读,与文章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篇8
(一)为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客家作为汉民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如尊重自然的风水文化、顺应自然的建筑艺术和保护自然的村规民约等。以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范式,对客家生态伦理文化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时俱进地传承其精华和积极因素,协调其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新的道路,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为客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处的位置,正是赣南、闽西、粤北的三角地带,与客家聚居地基本重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以赣州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挖掘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为赣州提供生态保护与和谐发展同步进行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对于唤醒客家人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赣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美丽赣州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路径
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路径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
(一)民居建筑客家村落的选址、布局、座向、道路、池塘、树木等基本都是根据"堪舆"理念建构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尤其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适应当地复杂地理环境的建筑产物,选址和建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合乎生态的经验和原则,居所选址讲究地理生态性,结构布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要求,房屋功能表征着政治伦理生态,凝聚着以生命为核心的生态美学意蕴。围龙屋的外形是“方与圆的有机结合体,方与圆寓意‘天圆地方’,整座屋宇即为一个小宇宙的象征,这便折射出客家人深谙‘天人合一’、人地和谐之道的文化风貌。”
(二)梯田耕作梯田耕作是客家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客家人对山地环境长期感应的结果,切实防止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累积,成为传统山地农业生产中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梯田耕作文化”,不仅是带有浓郁山区小农经济特色的文化体系,也是一个人地协调并具有美感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系统内的森林、梯田、村落和小气候进行着一种复杂而有效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三)客家人有自然崇拜的传统。他们认为土地、房屋、水溪等都具有神性,称为“伯公”(土地神)。俗语说,“入山先问伯公”,“伯公唔开口,老虎唔敢食狗”。此外,家里有灶王,村里有社王等等。自然崇拜的神秘性深深地根植于客家群众的生态价值观中,有益于人们形成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尊重,在客观上限制了人类的一些破坏自然的行为,对生态保护的具有积极意义。
(四)文学艺术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如比较有名的叠字山歌“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山树多;山闻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3]P66体现了客家人亲近自然、歌唱自然和呵护自然的气质,传达着一种“天人舍一”的精神意蕴。客家的一些俗谚,如“山上树木光,好田会变荒”、“高山开荒,平地遭殃”等等,都是客家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注重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真实写照。
(五)禁忌制度在客家地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常见枝繁叶茂的大树挂满了红布,周围插满了香烟火烛,被当作敬拜的对象,严禁砍伐。有些地方还忌讳对着树木撒尿或把自己的鲜血涂抹在树上,认为树木会因此成精,并残害这个人。尤其是小孩,更是不可造次。客家人的树木信仰文化中表现出的对树木生命力的羡慕和崇拜,实际上是寄托了健康茁壮成长和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
篇9
绿色壁垒的定义、成因及表现
通常情况下,“绿色”可以被理解成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了这一目的,WTO协议中有许多与环境有关的绿色条款,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很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制造绿色壁垒,实施保护贸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色壁垒可以被当作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进口方以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为借口,以保护环境、维护人们的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名义,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法律、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达到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的目的。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威胁,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保护环境成为世界性议题,这也是WTO制定绿色条款的原因,为绿色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同时,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关税在保护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本国市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遭受冲击,就利用WTO协议中的绿色条款在环境和生态问题上作文章,实施保护贸易,绿色壁垒由此出现。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更为强大,绿色壁垒也就更为广泛地被发达国家所利用,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绿色壁垒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a环境保护法规。环境问题作为国际性问题,国际社会制定了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公约,世界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以达到保护贸易的目的。b绿色环境标志。即根据环境保护的标准,在产品或外包装上印制图形,表明该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没有损害。c绿色技术标准。这是发达国家比较常用的一种保护贸易手段。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为名义,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对产品在生产、销售、使用后处理等各个领域的技术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d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制度要求产品的包装必须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在使用后可以回收或自然分解。e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对不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制定标准,进行限制,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此外,还有绿色补贴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等。在对外贸易中,上述形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实施保护贸易的重要手段。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虽然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身体健康是绿色壁垒得以出现的借口,但从根本上来讲,绿色壁垒确实能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客观上可以促进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实现环境与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但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高,农业生产发展程度相应比较高,农产品比较容易进入中国。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非常大。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出口整体水平不高,1995年,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23%,法国的35%,荷兰的39%,而且目前变化不大。因此,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难度仍然很大。
首先,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其次,严格的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中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中国每年有24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为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标准而间接受到影响。
再者,严格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中国出口到德国的蜂蜜,因不能满足进口方特殊的卫生要求,使中国输往德国的三万多顿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失去欧洲市场。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由于进口国的苛刻标准,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和农业水平的限制,中国农产品成本增加,价格上升,普遍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以1998年国际期货市场价格为100,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为: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豆油156,花生油153,蔗糖183,棉花107。过高的价格,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冲破绿色壁垒。
中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国际社会对环境与贸易关注的结果,也是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实施保护贸易的手段。面对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必须结合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采取积极措施,冲破绿色壁垒,确保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1.积极利用WTO的有关规定,保护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WTO协议条款为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明确规定,各个国家可以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本本国利益;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也明确把“市场准入,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其中最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列为首先要考虑的十个问题中的第六个;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例外条款规定:(1)在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如果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或基本技术问题等使某种国际标准不适用时,不要求勉强与该标准一致;(2)执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给予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允许其保护当地技术,而不需要与国际标准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可全部或部分免除义务。因此,中国在进行农产品贸易时,要积极与WTO技术壁垒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保持联系,充分利用利用上述规定和条款,根据中国的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程度以及气候状况、地理条件等实际情况,争取自身利益,努力获得对外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要加强对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分析、研究,对于确实属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要求要努力做到,对于以此为由实施保护贸易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出现贸易摩擦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有关国家和组织提出交涉,维护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2.建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环保机制,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绿色壁垒的产生与环境保护和技术要求密不可分,而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技术要求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但中国只有0.17-0.27%;而且,中国的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中国必须在农业生产的环保问题和技术问题上下功夫。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中国的农产品就可以通过本身质量的提高来冲破绿色壁垒,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积极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出口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定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4.以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明确农业补贴的方向。适度的农业补贴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冲破绿色壁垒具有一定作用。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发达国家自1995年起六年内出口补贴额及数量须分别削减36%和21%,发展中国家用10年时间分别削减24%和14%。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WTO中的农业协议规定,成员国对农业的补贴可以分为"绿箱""黄箱""蓝箱"政策三类。目前,中国对农业进行补贴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使用“绿箱”政策时很多补贴没有用于农业生产;使用“黄箱”政策时对特定产品支持力度不大;同时,补贴重点不明确,几乎面向农业的各个领域。这样,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质农业品种的出现,从而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面对农业补贴中的问题,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农业补贴的效益。要根据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的实际情况,对中国产量高、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重点补贴;加大对良种研究、培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产品品质;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对受冲击严重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进行转作补贴。这样,对于中国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市场大有裨益。
5.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主张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符合WTO协议绿色条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不能盲目进行,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了解国际农业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国际农业行情和中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在此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篇10
关键词 职业学校;环境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3-0031-0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要求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公共课程[1],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界的一项共识,并且日益受到重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环境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职业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成效还不显著。当下职校学生环境素养不高,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环境意识淡漠、环境知识缺乏以及环境行为不良[2]。本文尝试从环境教育课程的视角,呈现当前职业学校环境教育现状,探析支持职校环境教育变革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
一、职校环境教育课程现状
(一)课程设置失衡
长期以来,人们在不自觉中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囿于培养职业技能、满足岗位需求。这导致大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基础文化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典型二元结构,很少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环境素养的养成,对环境教育没有投入足够的课程、师资、教材等教育资源。据调查,绝大部分的环境类课程都局限在环境相关专业中,也就意味着非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学校中接触、参与到环境类课程中[3]。
(二)教师知能受限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始终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环境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当前在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中(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除外)普遍缺乏具备环境教育相关背景的专业教师,而其他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又从来没有接受过环境知识、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系统培训。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能关注本课程的教学,既无意识也没能力把环境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课程中,极少创设渗透环境教育的学习机会,更不用说对环境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
(三)课程形式零散
从环境教育的课程组织形式来看,课程设置失衡、专业师资不足等原因,导致以必修课形式开设正式课程受到了很大限制,因而大部分学校只能以课外学生活动的非正式课程形式来开展环境教育,主要包括德育、讲座、竞赛、观影、社会实践等,这些形式的环境教育尽管看上去丰富多彩,但由于活动的随意性较强,缺乏专业性与系统性课程的支持,注定在环境教育的有效性方面大打折扣,难以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四)专业教材缺位
专业教材是一门课程的重要支撑与系统表征,一个完善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离不开专业的配套教材。环境相关专业中使用的教材专业性较强,不适合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学习。而非环境相关专业没有开设正式课程,主要采用渗透式、活动式的课程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所以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系统的专门的环境教育通识教材,这也成为影响环境教育课程开展的一大瓶颈。
二、职校环境教育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框架
1.环境意识的形成与强化
环境意识是指个人对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带有道德色彩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其核心内涵是个人具有维持良好环境、生态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持续发展观,并且愿意选择公认的行为并付诸于个人行动[4]。在某种程度上,环境意识是个人环境素养发展的根本所在,比环境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环境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尊重环境、从情感上热爱环境,形成正确对待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态度,培养全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职业观、生活观和世界观。在环境意识教育中,要激发学生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更要让环保意识扎根学生的思想、融入学生的血液,成为他们心中一种积极并且时尚的生活理念。
2.环境知识的习得与巩固
环境知识主要包括:对环境系统内各要素形成基本的认识;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人类面临的环境热点问题、危害以及成因;懂得如何解决、预防环境问题的方法手段;通晓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常识;明白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环境知识等[5]。环境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有关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知识体系。调查发现,相对于环境意识而言,基本环境知识的严重缺乏成为学生环境素养构成的最大短板,也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环保行为的养成,比如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低碳生活等[6]。
3.环境能力的掌握与提升
环境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环境知识确定和解决周围、地区及全球环境问题的能力[7]。主要表现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能够认识、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的能力,以及具有保护环境行动的能力。环保能力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解决问题,提高他们有效参与环境保护的技能。因此,环境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环境的能力、有效参与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对公众宣传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与各自专业有关的环境问题,改善和优化环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整体素质结构。
4.环境行为的养成与内化
环境行为指的是个人在环境意识的支配下,在一定环境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行为习惯。环境行为的养成则是个人环境素养的外在现实表征,是衡量一个人环境素养的可靠标准。环境行为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利用所学环境知识与能力,逐渐养成环保的职业行为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习惯,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并且能够影响周围人群,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环保型社群。
(二)课程组织形式
1.显性课程
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针对当前职校学生环境意识淡漠、环保知识缺乏的现状,将零星散布于思想政治、人文社会等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剥离出来,选择材,安排固定课时,设立独立的环境教育正式课程,一方面通过正式课程的开设来凸显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更有效地向学生系统传授环境知识,以弥补学生环保基础知识零散、不足的缺陷。应以学分制为基础,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开设一定分值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侧重基础性环境教育内容,是学生养成环境素养的必备知识,如开设人与自然、环境与生活等课程;选修课则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人需求,更具趣味性与灵活性,可开设环保小窍门、环境法规等课程。
开展实习实训教学。职业学校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理论教学,而且要充分发挥职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利用在现实工作场景中的实训教学,将环境素养培养作为实训教学的独立任务单元,强化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习得与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境能力与环境行为,让环境保护回归职业综合素养。如在实训企业中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规章、条例,在生产中了解生产原料的节能、废物处理、噪音减少等环保技术的应用。
设置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具有较大灵活性和趣味性。其一,成立各种环保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对环境知识与环境科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环境保护的意义与乐趣。其二,开展环保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例如,可以围绕某一环境主题让学生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或环保论文,对改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隐性课程
校园环境营造。环境素养要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不仅需要教师明确的教育引导,也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道德氛围中熏染形成。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的态度与体验,自觉培养环保意识,提升环境道德素养。学校应把环境与文化、环境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中,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情感和责任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学科教学渗透。在文化课中,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找到环境教育渗透的最佳结合点,把环境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教育。在专业课中,教师可以将环境教育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地参与保护环境,付出实际行动。
学生校园活动。在正式环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以环保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起到深化、巩固学生环境意识和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能锻炼、提升学生的环境能力。比如,以“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为主题,组织学生散发环保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活动;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环保活动,普及环境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举办以环保为题的作文竞赛、书画竞赛、知识竞赛和演讲会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增长保护环境的知识。
三、职校环境教育课程之实施
(一)强化师资培养
第一,开设环境教育专业,支持正式课程实施。建议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师范类环境教育专业,为职业学校(也包括普通教育)的环境教育培养专门的师资力量。第二,吸引高等院校非师范类的环境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整体水平。第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师资源,重点挑选若干名有发展意愿并有成长潜力的思政、人文、地理等相近学科教师,引导其转向环境教育,通过专项培训、在职深造等多种途径,使其具备任教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成为学校环境教育主讲教师,负责和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环境教育。第四,重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在环境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聘请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组织中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来指导、组织、参与学校各类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
(二)落实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综合性。在环境教育过程中,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避免由于信息发达而造成的知识失真。环境保护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领域,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育中也需体现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素质教育相综合的特性。
生活性与专业性。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素养,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与职业习惯。一方面,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合理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从生活中来,然后再把环境知识带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同的知识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牢牢结合专业特性,突出专业特色。
参与性与实践性。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很强参与性与实践性的事业,而参与意识与实践意识也正是环境意识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环境理论知识生硬地强求学生死记硬背。应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以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习得知识、形成技能、养成习惯。
(三)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首先,组织环境专家、行业技术人员、环保部门官员以及社会团体代表等环境教育相关者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材及配套资料。教材以课程内容框架为基础,结合职校学生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以一种生动灵活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提供参与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投入课程学习,并持续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建立职业学校环境教育信息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集、整理、汇总包含文本、图片、影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多媒体环境教学素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师教案、教学课件、案例分析等,构成一个丰富的环境教育网络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以及便捷的交流平台。最后,加强职业学校环境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仪器设备,为实训教学提供服务;同时,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环保部门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加快建立校外环境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满足环境教育实习实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段宝平,楼史进.中等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54-55.
[2]花海蓉等.高职学生环境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通地区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1):41-43.
[3]贺文瑾.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现状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7):34-37.
[4][7]周炳军.中等职业学校环境教育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5]张建君.环境·生活·职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陈建昌.中等职业学校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环境教育,2000(6):4-8.
Con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in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Jian-jun
(Ningbo Foreign Affairs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