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其次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研究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再次论述了我国的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及不足;接着提出了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建议;最后以X公司为例对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评价业绩
*
一、引言
业绩,也称为效绩、绩效、成效,反映了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到其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这些利益相关者有: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部门经理、雇员、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公众。投资者对此感兴趣的原因是解决是否投资或收回投资,因为投资者(委托人)将其拥有的资产委托给经理人员(人)经营管理,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在风险和报酬的权衡中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但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利益;债权人要确定企业的偿债能力,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企业的经理人员是要评价自己及下属的业绩,表明受托经管资产责任的履行情况,保证自身的价值增值;而政府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关心的是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及保值增值情况;另一方面作为经济管理部门,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原因,同时为对国有企业实施间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以指标形式体现的,能反映评价客体特征的因素。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好坏的因素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据此,企业经营业绩可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来评价。但无论是为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争取客户、提高内部生产经营水平和职员素质,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财务目标上来,即企业效益最大化。这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宗旨。很显然,财务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并且有综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功能。
在传统经济中,财务评价指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它将继续被广泛使用。然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发生变化的最重要原因。目前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是否可以应对当今时代的挑战、如何对之进行改进和完善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主题,对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的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概述及不足
我国目前采用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财务评价指标构成,代表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为适应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近年评价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2002年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等部门对1999年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简称《细则》),大大地完善了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在企业各个侧面相关因素的指标集合而成的系统结构。评价指标是企业效绩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企业效绩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
根据《细则》,企业效绩评价的内容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具体指标项目见表1。
*
资料来源: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主要计量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基本指标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等8项计量指标构成。
修正指标是从各方面调整完善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计量因素,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辅助部分。通过修正指标的分析评价,实现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全面调整和修正,形成定量指标评价结果。修正指标由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速动比率等12项计量指标构成。
评议指标是用于评价企业资产经营及管理状况等的多方面非计量因素,是对计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评议指标由经营者基本素质等8项非计量指标构成。
2、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这一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自身存在缺陷;其二,企业效绩财务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不适应性,主要指它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经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
(1)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自身存在缺陷
①财务报告自身规定上的局限性
企业效绩财务评价主要是利用财务报告来进行的,而财务报告作为会计的产物,存在自身规定上的局限性。以历史成本原则报告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以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来反映,有时会严重歪曲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从而使收益数据的真实性受到损害:货币计量的原则使得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不具备货币计量属性未来收益和风险,特别在信息时代和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出现的今天,反映的信息缺乏完备性:另外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资产,造成评价的失实。
②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影响财务评价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失真可能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会计准则自身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对同一经济事项的帐务处理允许企业在儿种方法之间作出选择,当这种选择权被报告者用于满足一定目的而做有意的规定时,会计信息可能失真:另一方面是报告者为达到特定目的,有意采取非法手段歪曲报告内容,从而造成信息失真。
③目前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
会计意义上的价值增值与资本市场意义上的价值增值存在着差异。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会计所计算确认的价值增值不是资本市场意义上的价值增值。根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要求,不论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结果的受益对象是否是今后的产品均应将研究与开发费用(R&D)列为当期费用。这就使得净经营利润的计算不准确,从而导致会计意义上的价值增值与资本市场意义上的价值增值不符合。
资本市场意义上的利润,应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净收入高于按期初资本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成本价值的差额,而不是扣除了相关的成本费用后的净经营收益。简单地说,资本市场意义上的利润,是企业的期末利润抵减了按期初资本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成本后的价值增值,也只有这种性质的利润才可使企业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增值。
从反映投资回报率来看,在计算时所用的净收益(NetIncome)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产生有些企业从财务报表和一些分析指标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将资产的市场价值因素考虑进去,这些貌似盈利的企业就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这是因为他们并未创造出高于期初资本市场价值的资本成本后的增值所致。
(2)目前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不适应性
①缺乏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
缺乏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缺陷。我们知道:农业经济是以自然(土地)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工业经济是以资本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智力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在当今时代,知识和智力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中,以及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实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与公司的价值之间的巨大差额,不能不说是知识和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所致,其他如NEC等高科技产业,其公司的股价均高于传统的产业都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则是不健全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②缺乏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联系
由于企业效绩评价指缺乏与战略经营目标的紧密联系,可能会误导管理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企业的管理者将公司目标定为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这一目标的确定就会使高盈利部门由于担心投资回报率的降低而不愿意对那些有发展前途的项目(AttractiveProjects)进行投资:而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部门,为了提高他们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而乐意于任何项目的投资,哪怕那些投资项目的回报低于公司的资本成本。这样的决策显然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
总之,目前的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虽然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已作了调整,但面临当前的新形势仍然需针对其缺陷而作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三、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建议
已有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存在一些缺陷而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然而,我们不应否定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作用,企业的财务业绩始终是企业业绩评价的落脚点。只要对已有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足进行分析,就可使其得到改善和拓展,达到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业绩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和充实,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也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从企业出资人的角度来看,工商类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主要应有五个方面,即:盈利能力状况、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
1、盈利能力状况
盈利能力状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是投资人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来源,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源动力。为此,企业通过投入资本和借入资本盈利能力的评价来加强内部资本的财务管理。财务资本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本,而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比财务资本更具战略性.知识资本化后,企业应研究对知识资本的构成、培养、筹措、运营及效率评价的指标。为此,以知识和智力资产收益率为代表来评价其盈利能力状况。
2、财务效益状况
财务效益状况是构成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内容。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即企业的资产(资本)收益能力。所有者或投资者关心的是资本能否实现保值增值,所投资本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心理预期),或者是否低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现实回报(理论预期):而债权人关心的是借出资本的安全,但债权安全也要以企业良好的经营效益作为保障。没有正常的利润回报,企业将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对于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其他方面,如企业的成长性等也必须以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为基础。
3、资产营运状况
资产营运状况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资产营运状况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片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的经济资源是以资本-资产-费用-收益-资本的逻辑进行循环,周而复始地保持运转,并在周转过程中赚取利润的。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实有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加快周转速度创造更多的价值。资产利用效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经营者的资产管理水平,是经营业绩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应该注意的是,资产的周转速度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差别是存在的,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在评价企业资产周转效率时,可根据不同情况,考虑生产周转和行业差别因素。
4、偿债能力状况
偿债能力状况是企业安全性的重要体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企业都存在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主要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风险和安全状况。
5、发展能力状况
发展能力状况是企业未来价值的源泉。无论是出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十分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或成长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也关系到出资人的未来收益和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营业收入的增长、资本的扩大、利润的增加,都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四、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1、X公司简介
X公司由北京市泰丰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总额28,000万元,于1998年9月21日正式成立。几年来,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紧紧围绕农业的大概念,优化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有效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目前,X公司经营领域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过程。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已达到10.51亿元,资产状况良好,结构合理。2001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1991-2001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0大龙头食品企业”。同年,公司又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
2、X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1)X公司财务基础信息
为了全面反映X公司经营业绩,选择该公司1999-2001年的财务报表来进行定量测算。该公司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基础指标见下表2所示。
*
(2)X公司财务评价指标的测算
分别按照目前的财政部公布的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本研究所建立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该公司1999-2001年的具体财务指标测算结果分别如下表3、表4所示。
表3目前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结果统计表
*
表4新建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结果统计表
*
附注:该企业属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0大龙头企业之一,农业类上市公司企业正处于成长期阶段。
(3)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对X公司三年经营状况和主要指标对比分析如下:
①从目前财政部公布的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结果统计表来看该公司在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均达到全行业平均值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优秀值水平,故该公司三年经营业绩处于良好状态。
②从新建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结果统计表来看
从财务效益状况看。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达到优秀值,但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平均值,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良好值。通过三年指标对比,财务效益状况良好,但有下滑的趋势。
从资产营运状况看。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良好值,同时应收帐款周转率达达到优秀值。通过三年指标对比,资产营运状况良好,并有逐年改善的趋势。
从偿债能力状况看。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达到优秀值,同时速动比率达到优秀值。通过三年指标对比,偿债能力状况良好,但有逐年下滑的趋势.
从发展能力状况看。资本积累率达到优秀值,销售(营业)增长率达到良好值。通过三年指标对比,发展能力状况良好,并且逐年改善,尤其明显体现在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成本费用降低率和主营业务鲜明率指标上。
从盈利能力状况看。由于受实际数据取得的限制,无法对知识与智力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创利率和负债收益率进行评价。但从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在提高,可以预测企业盈利能力较好,这与成长能力状况逐年改善的结果一致。
但从核心指标看。X公司的EVA逐年降低,尤其在2001年降为负值,可见未完成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
故不能得出该公司经营业绩处于良好状态的判断。
3、案例分析的讨论
(1)案例分析的结论
通过案例分析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建立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全貌。
由于目前财政部公布的企业效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会计报表来测算,但会计报表不包括一个关键信息:资本成本。而建立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经济增加值考虑了资本成本因素,更准确地反映了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多少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
(2)现实约束的讨论
从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针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要求而建立的企业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基本满足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该体系的某些指标无法测算或者精确测算。
对知识与智力收益率来说。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均未对知识与智力资产核算,致使该指标无法测算其结果,进而对净资产创利率和负债收益率无法测算其结果,这样影响到对企业盈利能力状况的科学评价。
对核心指标(EVA)来说。由于资本成本率是对债权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的加权而得到,其中股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较为复杂,目前仍达不到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精确测算。这样对核心指标(EVA)的定量测算是不利。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对定量测算结果的使用应结合定性分析,方可客观地进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等.公司效绩测评.李焰,江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英]布莱恩·沃特林等.效绩评估手册.王宾容,张颖,孙志燕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问答.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上)/(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4)/(5).
6、董明志.企业财务分析评价初探.会计研究,2000(5).
7、杜胜利.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8(7).
8、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跨世纪思考.工业企业管理,2001(5).
10、冯根福,王会芳.上市公司效绩多角度综合评价及其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1(12).
11、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2、傅元略.企业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综合评价.会计研究,2000(10).
13、高立法,冯腾达.企业经营分析与效绩评价.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4、国家经贸委财金司,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15、郝春梅.企业财务分析与效绩评价研究(硕士论文).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2001.
16、洪长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分析方法诌议.财务与会计,2000(3).
17、胡俊南,徐晓阳.知识经济给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带来的挑战.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3).
18、纪咏梅.权变的业绩衡量.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11).
19、靳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0、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1、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会计研究2000(10)
22、梁志,叶志锋,贺梅萍.浅议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商业研究,2000(12).
23、刘力,宋志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会计研究,1999(1).
24、陆正飞,施瑜.从财务评价体系看上市公司价值决定.会计研究,2002(5).
25、罗音,姜琼,赖清海.上市公司基础知识与财务报表分析.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6、潘淡,程小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成分评价方法.会计研究,2000(1).
27、申书海.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探析.国有资产管理,2000(8).
28、宋力,王艳飞.浅论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的指标设置.财经问题研究,2000(8).
29、[美]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朱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0、王冬梅.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南开管理评论,2000(4).
31、王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管理,2000(10).
32、吴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3、吴晓巍,程延福.如何进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4).
篇2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及知识化的层次不高现代铁路企业不仅要具有会计资本,还与知识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总的来说,铁路企业是两种资本的有机组合。但是实践中所有者投入资本,只是具备了会计资本,并不代表知识资本的同步到位。企业人员素质的低下,知识更新不能与时俱进,导致企业知识资本的低下,从而使企业管理质量层次不高,运行效率不高。
(二)财务管理理论与现代知识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现代的铁路企业不管是在管理理论上还是在管理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铁路企业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一些比较先进以及现代化的概念,比如专利权以及计算机程序管理等概念,培养人才素质以及进行产品创新的步伐已经难以跟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有群众对于铁路企业的期待与要求。总体来说,不管是在无形资产的创造方面还是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铁路企业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铁路企业在现实的财务管理中重视无形资产的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根本没有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进行清楚的认识和仔细的研究,低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四)铁路企业没有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铁路企业有其独特的资金流动方式,单向流动是它资金流动的特点,这就造成铁路企业中的各个单位没有较强的成本意识以及成本观念,上级单位对指标的下达进行相关的重视,而下级单位只对指标的完成进行重视,最终导致指标管理代替了成本管理。下级单位为了想在上级单位那边获得更多的拨款,有些时候甚至会发生虚报或者谎报的情况,从而丧失了以往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这些不良的工作习惯以及工作态度造成目前铁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办法使集约式的管理方式得以实施。
二、应对铁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加大宣传铁路企业中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力度
在现阶段很多企业职工仍然没有开始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普遍不能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以清楚的认识,毫无疑问这是不利于企业中各项经济业务发展的。根据这些现象笔者认为目前加强宣传铁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对于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形成更加深刻以及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有下面两种宣传措施: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的宣传活动进行组织开展,鼓励铁路企业将一些传统的观念加以转变,通过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财务的方法,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对企业中的各环节工作进行渗透,最终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铁路企业应该不断组织与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准确的认识。除此以外,还应该对企业中的会计环境加大控制力度,促使企业会计进入规范发展的渠道。
(二)加强会计核算的能力,强化铁路企业在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约束和监督的能力
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以及会计机构是主体内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会计机构应该将会计的核算以及监督当成是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更加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法律赋予给他们的基本权利,他们应该从行动方面将会计的核算以及监督工作做好。铁路企业的领导以及其他人员应该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财务管理机构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本前提下进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提供支持。要学会用更科学的方法来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职权不被他人侵犯以及损害。要更好地学习如何运用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才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的遵守,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有效的进行
铁路企业应该对铁路会计工作中所要遵守的基本工作规范高效的执行,因为这是保证会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还要与企业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并健全会计中的标准制度以及开展会计工作的相关规范。与此同时,相关的部门以及相关负责人应该及时的组织相关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的学习,对财经制度以及相关法律进行认真的学习,使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会计机构应该鼓励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参加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还可以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这些途径都能够有效的使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能力的到提升。
(四)对会计风险意识及观念进行强化
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的铁路系统给铁路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以及活力,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这种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大了企业系统运行中的风险。所以要求铁路企业必须对企业中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身处在领导地位的企业人员,更要对计划经济时代中一些铁老大的思想作风加以摒弃。要依据新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社会需求及时的转变观念以及调整思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适应新环境以及新思路的能力,及时的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使他们在工作中具有能够捕捉风险的敏锐洞察力,同时还要拥有衡量并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形成成本会计的模式
铁路企业为了更好地对现代成本会计中的基本要求加以适应,就一定要及时对会计成本的组织机构加以完善,建立并且健全成本会计中的基本规范以及规章制度,全面的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成本管理机制,保证成本管理的高质量与全方位。全体人员都应该朝着全员以及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方向努力。身处决策地位的人员应该对成本的重要意义加以重视,做到企业上下人人都能关心成本,提高企业中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观念以及成本意识。管理企业成本的人员不仅应该会计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还应该对各项经营以及管理工作达到精通的程度,特别是要对生产的技术流程以及工艺加以熟悉。一定要学会对成本优化以及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不仅要熟悉现代化的成本会计理论以及方法,还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掌握,学会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与控制。
三、结束语
篇3
2.现代企业的资本结构控制的方式。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指示着企业集团融资来源必须遵循的配置秩序,而且对于降低融(投)资风险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使用效率,产生着决定性的意义,因而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
就一般意义而言,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是就资本结构本身而言,在成本、风险、约束、弹性等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特质,即成本节约,风险得当,约束较小,弹性适度。二是必须联系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相互匹配制度作出进一步判断,亦在数量及结构、期限及结构等方面彼此间是否协调对称,投资风险与融资风险是否具有互补关系等。三是必须联系未来环境的变动预期,考察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是否具有以变制变的能力,等等。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是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博弈的结果,也是财务控制的宏观体现。这是因为:第一,资本结构可以传递信号。在现实财务和筹(投)资活动中,由于企业信息的非对称性,企业的筹资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使筹资结构的选择对企业的现在和将来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投资者通过了解企业的筹资决策可以判断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如果企业过于偏重股权筹资,可能是经营不善的迹象;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负债水平,可能是一种高质量的信号。但是,如果债务比率过高又会是高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破产的信号。第二,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由于债务利息率低于股票利率,而且债务利息从税前支付,企业可以减少所得税,从而使负债筹资成本明显低于权益资本成本。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合理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可以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利益。第三,合理的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资源配置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和运行轨迹,决定着企业融资政策、投资政策、收益分配政策的取向标准与行为规范,决定着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冲破市场壁垒并谋求竞争优势时,能否从质量与数量方面提供资源集中与一体化整合优势的充分支持。上述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的营运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不仅是企业各层次、各环节资源配置与营运效率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财务目标实现与持续性增长的前提基础。因而成为考核企业财务宏观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第四,有效的市场竞争可以促使企业完善治理制度和资本结构。目前我国许多非上市公司债务比例过高,是因为它们的经理人员不承担违约和破产风险及成本,而上市公司的企业经理偏好于股权式融资,这些都是由于大量分散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非完善性造成的。于是企业经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效益最大化目标来支配资金,而不是按照市场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来支配所筹集起来的资金,其结果投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结构失衡,必然导致企业效益低下。企业效益低下就会有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制度的约束机制和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保住经理的控制权及员工的饭碗。所以,有效竞争可以促使企业改善治理制度和资本结构,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是提高企业业绩的一条重要途径。
.外部审计控制。外部审计是投资者对企业实施财务控制的另一途径。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人对企业的了解大多只能通过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作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财务报表信息失真,那么所有决策都会因此而付出代价。虽然世界各国都有专门的法规、准则和制度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提供方面加以规范,但由于企业的会计人员是本企业的白领(内部人),也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如何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公正性和真实性,就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切的问题,投资者可以通过聘请具有专门技能,以独立、客观、公正为己任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实施审计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外部审计就成为投资者间接控制企业的一种手段。由于外部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是对企业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商务法律、财务制度,以及是否维护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人权益进行的一种报表及其相关制度的审查,因此,外部审计是企业最直接的财务宏观控制方式,是企业治理制度发挥作用最直接的表现。
以上各种宏观控制方式虽然各有特点,但独立发挥作用有限,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共同作用。完善治理制度和优化资本结构要借助于财务信息的有效传递(经过审计公认),而合理的资本结构成为调节投资者、经理人以及企业员工之间利益的杠杆,从而直接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同样,完善的企业治理制度会在制度上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财务信息的公正性与真实性,从而减少投资者监督经理人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
三、现代企业财务的微观控制方式
1.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完善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企业的资金只有在各个运行环节上得到合理控制,才能防止被恶意占用或无意滥用,从而为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制度条件。所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微观控制的首要工作。一个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货币资金及相关业务的控制制度;(2)企业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控制制度;(3)投融资风险控制制度;(4)企业绩效考评制度;(5)企业内部监控制度等。而保证以上制度实施运行的关键力量是完善企业的治理制度及强有力的外部审计。
2.企业财务控制的基本方式和实施过程。如何有效地聚合企业内部各项经济资源,并使之形成一种强大的、有序性的聚合力,即以内部高度的有序化来对付外部茫然无序的市场环境,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成败与经济效率的优劣。这种有序的管理称为计划管理,当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时,即转化为预算,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不仅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依据,而且还为企业资金的获取和配置提供导向。
3.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宏、微观结合。财务的宏观控制将决定财务的微观控制,而财务的微观控制又反过来影响财务宏观控制的运行。因为完善的企业治理制度是企业财务运行的制度基础,适当的资本结构则是企业财务稳健和有效的保证,外部审计是财务运行合理、合法的外部约束。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本身就是广义的治理制度中的一个环节,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评价以及内部审计是治理制度的延伸,同时又是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可行积累,是优化资本结构的依据。新兴的企业绩效评价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完善治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我国企业的财务控制更是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来进行把握。从加强市场竞争、重构企业治理制度入手,引入外部财务预算的硬约束;通过市场的力量,对企业的股权、债券进行重构,同时,迅速建立市场化运营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便能够切实成为监控企业的“经济警察”。但这一切的实施迫切需要进行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善,包括让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等快速成型,需要政府施行经济政策方式的改变和进一步放权。
四、改革企业现行的财务控制方式
为了评价自己的努力及结果,企业会采取各种切实能够衡量企业绩效和监控企业运行的措施手段,于是出现了除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基本财务控制方法,逐渐从以财务控制审计为主,转向以绩效评价审计以及计划、效率、能力和效果审计为主的管理审计。另外,由于非财务因素(如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雇员成长等)对企业价值的深刻影响,企业现行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实务界的批评,于是一场要求以新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代替旧体系的管理革命在20世纪末期兴起,尤其以定量指标、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体,辅以定性指标、领导班子素质、产品市场占有率、基础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绩效评价体系为代表。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风行各国的战略管理会计、战略成本会计等现代方法技术也日益变得炙手可热。目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在我国还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但无论如何,企业运行绩效评价的各种指标最终还是会通过财务指标来体现。因为顾客态度、雇员成长、内部学习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最终要影响企业的财务指标,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企业的传统微观财务控制方式将不会消失,而只是改变了其运行的状况,或其内容将得到扩充,必将成为中观的财务控制方式。
参考文献:
1.宋献之。财务理论与机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小微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的统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的相关规定,中小企业可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因此,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小微企业可作如下定义:小微企业是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在一定标准以下且未达到中型及以上企业相关标准的经济组织,具有从业人员较少、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相对较少、经营管理权利相对集中的特点。
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较之相对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财务管理权等权利严重混同,实际由企业主一人独享。
小微企业的企业主普遍不能将自身与企业法人的法律身份区分开来,没有企业财产的法律概念,导致业主既是业务管理人员,又是实际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人员,享有随便处置企业财产、随便支配、命令财务人员按照企业主个人的意思从事财务工作的种种特权,业主集权现象非常严重。此外,企业主凭借亲情关系、人脉纽带等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招募和设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业主也经常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家长”,对财务人员的设置、财务工作的处置享有随时、随便支配的特权,从而无视财务人员的真正职能,把财务人员当成单纯的“记账人员”而不能发挥其他任何职能。
(二)企业主经营理念落后,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和地位不能正确对待。
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企业主言听计从,财务管理岗位形同虚设。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是由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经营实体等转型而来,企业主也想当然的认为企业就是自己个人的企业,对企业资产的支配就是对自己个人财产的支配,如何支配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业主即使雇佣了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也只是应付工商、税务等需求,实际真正的财会人员就是企业主自己,财务人员的工作完全制约和服从于老板,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甚至完全不能发挥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
(三)小微企业普遍不设置专职财务人员,习惯于“账务外包”,即使设置有专职财务人员,该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
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式基本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不能掌握财务核算工作,不能发挥财务人员的参谋、监督作用,而真正的财务专业人员也大多不愿到小微企业工作,从而造成小微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导致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
鉴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权利基本集中在企业主一人手中、财务人员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发挥参谋监督等职能、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行政甚至刑事法律风险,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可归纳为外因引起的风险和内因引起的风险。
(一)外因引起的风险,可通俗地表述为“老板交代”酿风险。
外因引起的风险,是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多数情形,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安排,一般是“老板个人直接联系财务个人”的模式,没有中间的任何监督环节,老板一个电话或者一句话交代,财务人员马上照老板的意思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在此仅仅充当了老板的提款员或者记账员的角色。由于企业主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决策权,如果财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因企业主的一个不满从而丢掉饭碗,而往往财务人员在企业主的交代、授意、要求下做了假账、提供了虚假财务报告而被问责时,企业主又会以“账是会计做的,我不懂财务管理,我也不知道……”等为由推脱责任,此时,财务人员苦于没有证据,相应的法律风险将因“老板交代”很大程度地转嫁给财务管理人员。
(二)内因引起的风险,可通俗地表述为“无能、无意”酿风险。
所谓内因引起的风险,是指外部没人强迫,财务人员本身也并非故意为之,但却招来了麻烦,这实质上是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等无意行为导致的。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主出于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以及正规财务人员对自身发展、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等原因,导致小微企业不能吸收到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的小微企业即使设置了财务人员,但并没有将之放到应有的财务管理位置,从而使得该人员不能真正地发挥职能,不能更新、提高业务水平,对财务管理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而在处理财务业务时犯了无意识的错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
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
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主应当转变观念,为财务管理人员创造坚持原则的外部环境,免除财务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小微企业主应当转变“公司即是我家、老板即是家长”的传统观念,确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让制度约束包括企业主在内的所有人员,设置真正的财务管理岗位,任命真正的财务管理人员,“简政放权”,真正做到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行其能、司其职”,免除其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参谋、监督职能。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端正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坚持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恪守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上文提到,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能坚持原则等普遍问题,从而导致诸多的法律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端正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强化财务会计的参谋和监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合格的财务人员要时刻牢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要及时获知并掌握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和执行会计法、税法、经济法、审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还应掌握企业管理知识、财政税务知识、电子工具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只有综合掌握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才能把握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有效防范形形的法律风险。
五、结语
篇5
面对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主导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所以,企业需利用财务管理对一切物质条件、财务活动加以规划和控制。主要措施:首先,设立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资金融入,资金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编制以及决策实施;其次,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完整以及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改变原有的记账方式,采用财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然后,强化财务监督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与纠偏机构,利用所掌能力相互制约,有利于重大差错和背离目标事项的发现;最后,改进家族制的治理结构,将企业的投资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职责分明。并且努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及工作水平,对已有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项技能水平,通过公开招聘,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拔和录用企业所需人才,增加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信用管理,解决融资难问题
现代社会中,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立足之本,没有诚信企业将寸步难行。所以,应加强信用建设,要做到合法经营,追求合法的企业利润,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以及生意往来中积累信用,形成良好的信誉,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有利地位,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融资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瓶颈,是一直困扰企业的大问题,一旦资金链断裂,供给不足,企业难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日常运转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倒闭。所以民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完整详尽的记录日常账目、纳税情况、合同履行率,增加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信誉;
2、增强法律观念,依靠正当手段获取贷款,不能拉拢和贿赂相关人员。但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改变解决融资难问题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为此,国家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对一切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尽快建立一些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把民间存在的大量资金融入民营企业,使得民间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民营企业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发展资金,缓解融资压力。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通过证券市场融入更多资金。
三科学理性投资,规避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能否把筹集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说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关键的。因此,财务部门作为财务与资金运作的营运部门,应在决策和投资之前把握好市场,围绕企业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本着实现经济最优化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将企业未来的投资现金的流动情况系统的反映出来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全部活动,提出科学理性的投资方案,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做出调整。此外,还要考虑风险的存在,增强风险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和防范机制,在决策前企业可以召开风险管理规划会议,就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以及对企业成功有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设想,并且制定相关的备用方案,比如:采用分散资金的投向,转移风险到第三方,调整贴现率,开发新的内部技术等策略,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加强日常现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篇6
论文摘要:小企业必须根据“财务管理六要素”的内容,制定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工作,从而建立健全财务运行机制。
0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的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但是,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小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小企业必须根据“财务管理六要素”的内容,制定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工作,从而建立健全财务运行机制。
1制定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为了使企业能在较长时期内生存和发展,围绕财务目标而实施的全局性的行动方案。多数小企业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企业的财务战略,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秦池的川酒勾兑、三株的虚假广告、南德的虚张声势,最终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因此,小企业要充分估计和分析本“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国内外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无锡小天鹅洗衣机,是因为其核心竞争能力微处理器技术。海尔,是电冰箱生产中在管理、品牌、服务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田公司,是因为它在发动机方面形成的核心能力。摩托罗拉公司,是因为其无线通讯技术的核心竞争力。SONY公司,是因为“微型化”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成功都是建立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之上。
2合理筹集资金
任何企业的诞生、存在和发展都是以筹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为前提条件的。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一旦流量不足,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生产经营就会面临停顿,甚至导致企业清算。国外一些研究认为,资金不足是导致小企业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小企业资金不足,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服务只有抵押贷款一种,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手段单一,难以通过银行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小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和担保、信用程度不高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巨人集团就败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因为筹不到可以扭转局面的“区区1000万元”,以至于史玉柱仰天悲呜:“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就是。”
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资金需要量,依法合理地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多数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私人融资。河北省徐水县一家最大的民营企业遭到查封。据说逮捕民营企业主孙大午的一个理由是这家企业进行非法融资,私自设立了20多家吸收居民存款的小银行。
3有效地营运资产
小企业一般不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不对外筹集资金,投资业务少。有效地营运资产,就是要充分利用价值形式来组织财务活动——“供应”“生产”和“销售”活动,协调财务关系——供应商、客户、职工和政府的关系。也就是要结合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安排采购业务,积极控制存货规模,及时回收应收款项,避免盲目投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能,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从而不断调整和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保持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有计划地安排现金流量,防止现金收支脱节。
有效地营运资产,主要就是搞好现金流量管理与投资管理。小企业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不自量力,盲目投资扩张,往往使小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大东园的老板蓝永东,随意允许客户挂账,最终导致了大东园因资金短缺而关门。导致史玉柱身败名裂的巨人大厦,原本计划盖38层,后来由于种种理由加到了70层,在资金上巨大缺口,使巨人大厦轰然倒塌。
4控制成本耗费
企业为了获得各项收入,必然需要支付相关成本、费用,包括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销售及管理等各项费用以及依法缴纳的税金。企业在各项业务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消耗越少,企业收益越大。同时,相同产品的单位成本消耗越少,意味着其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更容易实现销售目标。企业通过革新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实行存货决策控制,盘活各项闲置或者低效的资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必要的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度,都可以降低材料、燃料消耗,减少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费,节约成本、费用,从而增加企业收益。金陵石化公司就是因为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由此形成了公司成本费用的三级管理体制,牢牢把握成本、费用这一企业的“生命线”,保持着良好的业绩。成本控制就是借助科学的方法,保障必需的支出,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小企业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中的各责任中心、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其次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最后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职工发明创造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控制企业成本的耗费。
5规范收益分配
规范收益分配,就是要理顺企业与国家、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一些小企业,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第一要素,老板总是强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忽视人的因素。对拥有杰出管理能力的经营者和核心技术研发人员缺乏激励措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缺乏。现实生活中,一些经营者还随意拖欠、扣发职工劳动报酬,采职不法手段偷税、漏税,损害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小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经营管理成功的经验。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法,以改变单一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增强企业活力。一个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了一定的股份,就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力量,员工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6加强财务监督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才能进行,因此运用现金收支和财务指标实施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出现的问题。它主要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检查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以及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维护财务秩序;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保障企业财务活动按照经营规划和财务目标进行:同时,监督经营者、投资者的财务行为,保护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著名的民企广东爱多,由胡志标和他的老婆(负责公司财务)把持,其他股东把钱交给了他后,根本无从知道他的资金运作怎样,公司有多少钱,经营情况怎样。其失败的原因是胡志标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制度约束和权力监督。
7加强财务信息工作
篇7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式下,企业集团承受着很多方面的压力,增加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难度,财务治理思想的介入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类难题。在实际情况中,企业集团将财务治理作为核心的财务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分别为实物和款项、内部监管以及审计管理。
1.实物和款项从实物和款项的角度出发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是企业集团财务实现有效控制的主要渠道。针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物以及款型是财务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和对象。因此,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实物和款项的管理和审查力度,对其动态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将审查和监管的结果进行记录,作为日后财务控制管理的依据。在实物和款项相关内容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可在找到根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在职权执行过程中,为满足实际要求必须要进行越权时,需要向有关部门发送请求,在得到批复后才可进行下阶段操作。对于私自修改账目的人员,要进行严肃的处理,通常将此类人员移交司法部门。
2.内部监管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角度讲
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手段。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到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建立严谨的制度,以此规范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具体行为。另外,在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核算工作的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监管力度。
3.审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的审计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立多个审计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财政状况,实施财务审计工作,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核算记录等,在审计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逐步进行,达到有效控制企业集团财务的目的,这项举措还是企业总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企业集团对财务的实际要求和目标,对其财务情况实施全面的审计管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核实、分配方面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定位和处理,审计过程中,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独立性,避免审计被其他因素所干扰从而影响审计结果。
二、结语
篇8
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人员编写单机程序配合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的工作。这个阶段没有涉及财务信息管理,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设立局域网,企业内部使用同一标准的财务软件,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第三个阶段是将企业内部局域网系统和企业外部作业流程系统连接起来,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使企业在市场中的财务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见,第三个阶段就是目前现代化企业需要实现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多变的经济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模式,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依赖。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状况就是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造成企业资源流失和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在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缺乏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决策等其他许多问题。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刚刚起步,而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企业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向集中化,中心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企业要做的就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加大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建设条件和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的要求,所以,必须有计划,有阶段地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不能离开客观条件,脱离实际进行建设。因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要对企业整个运作系统进行现代化建设,优化重组企业内部外部运作结构。因此,需要以企业基础信息化起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财务到生产管理步骤,合理安排进度。如果不按部就班,没有合理规划,就会给企业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造成一定的风险,浪费时间和资源。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我国加入WTO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有待改善。在现代化的企业中,需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以掌握和控制资金流动作为经营管理依据。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有很多工作部门和细节,所以,需要做好企业内部的资金和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才能合理高效。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设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务信息和资金的调控,可以减小企业在市场变化下的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浪费和资金流失,并可以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透明,真实有效。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强对体系的安全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机密。因为目前现代化的企业使用的网络体系是基于开放式协议的基础之上,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这种开放式协议的环境下,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比如身份被不法者冒充,重要信息资源被盗用,这些是技术上要防范和解决的问题。另外,企业的内部人员在使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存在部分不严密的现象,比如控制把关不到位,权责划分不严格,使得企业重要信息外泄或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后,企业经营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依靠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如果不能够加强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维护效果,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行。所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为企业的正常运作保驾护航。一方面,采用严密的防火墙技术,对付网络黑客入侵仅仅检测和拦截,设立身份认证,密码认证等安全的网络技术,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采取网络保护措施,加强防范。另一方面,从人员管理到组织机构的架构,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到企业内部运行系统的控制,从信息资源文件的管理到软件操作系统等一系列软件硬件设施,都要配套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安全保障体系,使安保制度更好地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同时必须加大制度的执行力。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就要改变原来传统的管理观念。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除了要将先进的现代化手段,科学的财务软件,方便的操作系统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还需要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和领导方式进行变革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传统工作部门单位,工作步骤环节,进行重新优化组合调整,对企业风险进行研究控制,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合理高效地控制企业财务运转。
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财务分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相关理论已比较完善。财务分析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在以知识资本为首要资本的21世纪,同样对其产生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什么是财务分析呢?通过大量学者对财务分析这一概念的概括与总结,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一、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
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资料来源方面的问题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举例来说,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单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其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2.汇总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3.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所反映的时间不同。以比率的形式将两种报表的数据比较,可比性程度不一致。损益表是时期报告,反映的是跨越了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信息,而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告,只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将两种报表的数据进行比较会有一些困难。
(三)财务分析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时,可比性是两种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另外,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四)手工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财务报表以外,还会涉及日常核算资料(凭证、账簿等)和生产技术方面资料。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系统不完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工作仍主要由手工执行,凭手工对庞大的日常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二、企业财务分析中问题的对策
(一)应该引起公司企业高层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
2.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仅从财务指标数值上无法看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这些数值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3.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汇总数据,要了解这些数据的具体内容,必须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细分内容,这样才不会被汇总数据表面所蒙蔽。比如,从债权资产的项目结构和账龄结构,可以分析其质量状况;根据投资项目的构成与变化可以分析各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等等。其次,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篇10
知识企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为对象,对知识进行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的企业。广义的知识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作用和传播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服务等领域。知识企业以员工的知识及其商品化为利润源泉,具有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知识和信息活动,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对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等特点。
2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同于传统企业。首先财务管理服务于知识管理的观念,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知识企业应转变传统企业中流行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而代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故财务管理要服务于知识管理;其二是指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其次,高收益与高风险相配比的观念。知识企业表现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须接受高风险的存在。为此知识企业必须突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保守的消极规避风险的观念,而应树立在高收益与高风险合理配比前提下勇于承担风险的观念,这也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其的使命。知识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或反应不够敏捷就会导致企业覆灭。因此在等待死亡与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高风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企业只有选择不断的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通常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内容。在知识企业中,这些内容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筹资管理方面,筹集足够的资本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企业中,筹集资本主要指筹集资金;而在知识企业中,知识在企业基本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资本的筹集。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与能源只占3%,设备与设施费占5%,直接人工占6%,而85%以上的价格为知识、专利与技术占有。对企业而言,如何筹集各种能唯我所用的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筹知”与筹资相结合将是一种必然。事实上,货币资本筹集和人力资本筹集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货币资本的筹集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只有筹集到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才能吸引人力资本,购买或研发无形资产;而人力资本的筹集反过来会有助于货币资本的筹集。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并非决定于实物资产、多少设备,而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杰出的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是否具有专利、技术诀窍、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一个或若干个能够随时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的虚拟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的“灵魂”,而物质资本只不过是组织的“躯体”。所以,组织的筹资能力大小,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拥有上述无形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本,即使没有任何实物资本,资金持有者也愿意提供货币资本给你支配;相反,如果只有实物资本而没有人力资本,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提供货币资本。所以,企业在筹资阶段,财务管理应实现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筹集货币资本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通过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大价值,为筹集更多的货币资本!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开通道。
在投资管理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着重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型。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把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并研究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决策模型。固定资产决策模型如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也可以用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但要作较大调整。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率和时间长度如何确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变化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对于一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的计算,一是时间宜短不宜长;二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因素,系数宜小不宜大、贴现率宜高不宜低;三是可以季度甚至月度为时间间隔单位。而且,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包括范围宜大不宜小。
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传统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建立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利润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分配也要按出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知识企业中,这一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掌握在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手中,高智力的人类劳动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决定了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也必将是决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收益分配的重点要转向人力资本的拥有者,而不是货币资本的拥有者。人力资本的大小如何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分配等是收益分配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知识企业中,知识所有者统帅资本股东、职工以及各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企业,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但是都向企业投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才能,同样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知识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应改变投资分配的收益模式,而应按“资+知”的模式进行分配,即在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其贡献大小,并结合各利益主体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效率也兼顾了公平。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知识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和分配形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利润分配权制度等,总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
3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除上述财务管理内容的改革以外,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如下创新之处:
(1)风险管理成为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知识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的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及其员工如果不能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适应,就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投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增强可预见性、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搞好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2)改进无形资产价值补偿方式。在知识企业中,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主体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居支配性地位。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要大些,其计算方法也无法确定,无规律可循。可考虑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财务管理的对象由“资金”延伸到“信息”,知识企业受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因此,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高,企业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上。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资金流动”,已延伸到“信息资源”。
(3)财务柔性管理更加普遍。知识企业柔性管理包括生产、人员、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是从财务的核算、计划、控制、分析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核心和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以促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
(4)广泛采用财务虚拟管理。对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知识企业,实施财务虚拟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是财务再生管理和网络财务管理等技术方法的综合。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