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3 06:3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数学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要使学生扎实透彻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平行线的特征,角的运算,一次方程组的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及位置与坐标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会推导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解一次方程组,平行线及角的计算。
(2)会用尺规做平行线和角,了解位置与坐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分七章:第八章,主要讲角的表示;角的比较;角的度量;对顶角;垂直;第九章,讲了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第十章讲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第十一章主要讲了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第十二章主要讲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第十三章讲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第十四章讲了位置与坐标。
教学重点:整式的运算、一次方程组、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线与相交线、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位置与坐标。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情分析: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初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不突出、低分的学生又较多,整体感觉学生学习欠缺思考和训练,自觉性不高,表面看参与积极,但投入度不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透彻。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透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五.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1-2周 角 3-4周 平行线 5-6周 一次方程组 7--9周 整式的乘除 10 期中复习考试 11-12周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3-14周 平面图形的认识 15-16周以后 位置与坐标 17周以后期末复习
六、具体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重基础深挖掘透理解。
2、在课前课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科代表的组织作用。
3、设计好导课尽量以激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前以自主预习为主,在课中以展示交流为主。
4、进一步扭转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座谈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追问和表现机会,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篇2
本学期所教班级
科目:数学班级:七年级(1)班七年级(6)班
教学内容安排:完成本期教学任务。使两班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有关数学课程等材料。
2.加大对自己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解剖。
二、按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备课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力相挂钩。
2.加强对自己和上课的标准,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和请教,使自己尽快成为熟悉教学业务,具有一定教学业务水平合格教师。
3.加强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的容量。只有自己有了充足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上能够左右逢圆,得心应手,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更加理解得透彻。
4.加大对学生的管束力度,并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初中新教材”的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6.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其他老师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篇3
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86—01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乐趣,做到人在课堂、心也在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紧贴生活,诱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联系生活实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知识学习为无穷的探究之乐。例如,针对中国人喜欢燃放的爆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教师可作如下分析: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硫磺(S)和木炭(C)。如果是制作一些其他种类的爆竹还会加一些镁粉、铁粉、铝粉之类的金属。当爆竹被点燃时,这些物质就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气体,同时会有氧化镁、氧化铁的粉尘进入空气中。在产生出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属于有毒气体,吸入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反应,如果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产生化学反应:SO2+H2O=H2SO3 ,形成酸雨,对地球上的植被和房屋建筑等有毁灭性的伤害。爆竹燃烧的粉尘会使空气污染指数增加,影响人们的健康。如此一来,学生会对化学如何影响生活更加关心,进而喜欢学习化学。
二、实验探究,培养兴趣
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此应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用实验去引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火花。
例如,在研究SO2漂白原理时,可通过实验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颜色。将Cl2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再加热,可观察到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无变化,溶液仍为无色。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一种氧化性漂白,是永久的,不可逆的,而SO2则是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这种漂白具有不稳定性,加热后又会分解。
三、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如在“碳的可燃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煤块燃烧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新的煤块加到炉膛中,炉膛温度会下降,发生的反应有:C+ CO2 ■2CO,过一会煤块表层有蓝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有:2CO+O2■2CO2;随后炉膛温度迅速上升,碳开始燃烧,发红、发光,并且煤块表层同样有蓝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有: 2C+O2■2CO,C+O2■CO2,C+CO2■2CO,2CO+O2 ■2CO2,劣质煤燃烧还会产生强烈刺激性的味道是因为S+O2■SO2。一段时间后,火焰慢慢消失,碳的发红、发光减弱,炉膛温度慢慢下降直至熄灭。
四、 利用趣味的比喻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继续全身心投入国家的教育事业,服从学校相关工作安排,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课改尝试寻找突破点,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新时代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x班、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担任班主任的4班现共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女生x人。从成绩来上看,班上学生的数学只有x个优秀,x个及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基础。而x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数学上的偏科,学习数学较吃力,也有不少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教学中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各类学生数学成绩都有相应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本章重难点就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应用。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他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他,超越他,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现在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假如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他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篇6
关键词:绘画基础课;艺术设计;教学;联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行业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同时,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珠联璧合,也让艺术设计工作更加高效,作品更现实化、视觉化与精细化,这使得绘画基础训练逐渐被人们遗忘。但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审美价值,而这种多元化、高水平、有内涵的审美价值恰恰需要绘画基本功所培养的美学修养与艺术表现力才能获得。
1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之间的联系
基础绘画课程是增强艺术设计人员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将其看作一门单纯的技术训练课程,这无疑是狭隘的。绘画基础课程不仅包括技术技巧,更包含对审美品位、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开发,它是一门全面训练“艺”与“技”的课程,同时它也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应当受到各大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视。[1]艺术美既是抽象的,同样也是具体的,美没有固定标准可言,但其具有特定的规律可循,绘画基础课就是由这些美学规律所构成的。在教授绘画基础课时,教师应将形式美与写生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例如,如何处理点、线、面的空间布局与关系、画面各个要素的比例配合、和谐、虚实、主次关系以及结构与构图的形式美等。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敏感度,了解在造型艺术设计中美学法则的体现方式,比如单一与重复、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以及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艺术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非把学生培养成“电脑快手”。科技只能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完全取代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主宰整个艺术市场。中国古代画论中就有提及“物有常理、画无定法”,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艺术流派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因此,教师要在绘画基础课上充分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使其凭借自身独特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带着感情作画,让学生在掌握技艺的基础上激发灵感,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例如,家具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只有将构思用一定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付诸方案并实施。绘画基础课中的立体构成以及画法几何知识就成为连接技术与艺术的桥梁,是艺术设计的理性基础。[3]在室内设计时,必须展示出表现图,而这种具有二度空间画面的、立体感的绘图需要运用高度概括的绘画技巧与精准的透视制图才能完成。这种快速、思维活跃的绘图表现手法需要用大量的速写训练累积才能掌握,其中还包含对色彩构成以及敏锐的色彩感的训练,也是从不断的写生训练中才能得出。因此,我们说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创新绘画基础课教学,增强创新能力与提升艺术修养
近年来,各大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张,但是却鲜有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淀作用,古人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就是如此。但是很多高校在教授绘画基础时,只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事物以及人像进行写生,课堂内容枯燥,纯粹是对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与鼓励学生感知、理解、联想以及思考不同自然物体,打破传统限制,重组、重现这些物体的质感、色彩以及形态,实现从具象转换为抽象,从空间转换为平面的教学效果,从中寻找设计的规律,抛弃传统守旧的模式与思维,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我们应当创新绘画基础课教学,使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启蒙导师”的重要作用。
2.1造型设计训练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艺术设计教学对色彩的运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如何整体性运用色彩,借此增强学生的归纳与抽象创造能力。此外,教师在造型设计训练中,还要注意对形式美的训练,要求在点、线、面的处理上达到和谐、均衡、对称以及对比的效果。因为在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中,和谐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4]
2.2使空间与形体从自然转换为抽象
教师通过讲授空间色彩、绘画、透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觉认知能力以及构建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知与分析材料与工具在绘画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水平。
2.3使写生从空间转换为平面
造型设计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写实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突破诸多限制,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有机转换。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写生对比合适的物体,由黑白空间转换为彩色平面,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设计能力[5]。
2.4让绘画基础课程“活”起来,展开艺术实践交流
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效果也不同,如果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教学内容,这将会极大地束缚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兴趣。因此,需要在课堂学习之余穿插一些艺术实践交流活动,用以开阔学生艺术设计的眼界,充实知识与艺术修养,也便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6]。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画展、博物馆以及展览,对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内涵进行解读,对优秀的设计想法与表现形式进行学习与借鉴,让学生得以多角度、近距离地与优秀艺术设计作品进行交流,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兴趣,拓展与充实设计知识,重视绘画基础课程。
3结语
艺术设计同样也拥有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但从实质上来说更像是审美的竞争。在商品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它的商业价值与经济价值往往被审美价值所评判,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会说“美是一把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原因。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绘画基础课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著的,它通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艺、审美品位以及创造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与艺术修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琪.浅析地方高校新办艺术设计类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00-101.
[2]…王晶,董芳.浅谈现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内容[J].大众文艺,2013(01):230.
[3]…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科技与企业,2013(17):226.
[4]…朱小英.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03):115-116.
[5]…应宜文.中美艺术设计专业绘画课程教学的历史传承与现状[J].美术观察,2013(03):117.
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篇8
一、传统一体化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化芯片的飞速发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得编程易于上手,算法可塑性强,确实能产生“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学生底层电路检错及设计能力十分缺乏,导致设计中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容易出现问题。老师也会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造成学生对知识的侧重点把握不准确,到企业里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本文将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一体化教学的精髓,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方法。
二、电子技术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对理论知识有初步了解,配合实训室软硬件条件,达到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整合互联网、学校、企业等优秀资源,发散学生电子设计思路,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掌握新知识的信心,共同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服务。
1.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
老师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在课堂上指挥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方向。老师可融合一些企业先进理念及兄弟院校良好的教学模式到课堂学习中,如企业的7S管理模式,改善学生电子产品硬件制作及程序编写的规范及条理性,老师将参与企业的横向项目中一些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经验,一并作为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邀请有资历的企业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课,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渴望,突出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可适当抛出一些技术难题,以当前项目进展作为“蓝本”,将学生纳入到解决问题的主体中,思维火花碰撞,改善“灌输”局面,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使得师生关系及学生能力共同改善和提高,将学生学习的动力由老师敦促转变为兴趣驱动。
2.一体化教学中电子设计软件的辅助作用
在电子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中,会用到相关设计软件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如利用EDA或者Protues,实现电路的虚拟运行,也可添加CPU来实现KEILuvision4及Protues联调,使得在PCB板成型前仿真结果达到最优,结果可信度高,界面美观,此仿真过程学生能够清楚看到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运行的。但Protues也有弊端,过于理想化封装,使得与真实元器件封装和运行效果有些区别。
3.一体化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检索信息,阅读高质量论文及查阅教学中遇到的疑问以提升自己,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如在三极管教学中,可通过相关Flas来演示空穴和电子是如何流向的,也可根据网络资源制作适合教学班级的课堂教案,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更加直观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4.一体化教学中编程语言的选择
现阶段程序编程主要有C语言及汇编语言,单片机教学往往会选择C语言,C语句使用方便,逻辑符合人们思维,学生可充分自由进行程序设计,具有移植性好、运算符丰富等优点。相比于汇编语言不易移植等缺点,中职学生应该在求学过程中熟练掌握C语言,继而学习更高级的嵌入式。
三、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探索的创新性措施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40-01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1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干计算机教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2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14。信息道德。
1.3 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1.4 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2、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2.1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2.2 “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2.3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第一,“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第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第三,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第四,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篇10
1.注重语言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只是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要做到以下几点。
1.1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⑴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了解透彻。⑵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1.2语言要形象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只有通俗明白,学生才会听得有滋有味,因此要做到这两点:⑴解释抽象概念的语言要形象化。一般来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对描述性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数学教学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则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
1.3语言幽默,比喻贴切。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⑵可以优化批评的效果,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⑶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2.创造适宜的环境
戏剧讲究粉墨登场的亮相,作文注重“龙头、凤尾、熊腰”的主要素,足球场上也有“踢好前三脚”的说法,这些都是强调了“开头”的重要性。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数学课也是如此,一节成功的导言设计,常能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从讲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讲授引入的技巧,贵在方法之妙,妙在语言之精,精在时间之少。在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主要是教育观念问题。因为数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是问题——现实问题和经过处理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设置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加深印象。新课程非常注重新课的引入,几乎每一节课都是“以问题提出”或“实例分析”的形式开始,只要教师少作分析,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出来,其思路的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3.注重板书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名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4.利用多媒体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远远比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效果好。
5.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巩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