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18: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学期,我任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为了使历史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拟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内容安排注意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着力克服内容的“难、繁、偏、旧”,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本教材以课为单位,上册叙述了从到的胜利的历史,共25课。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性格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对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对历史也稍感兴趣,但学生很不踏实,对史实的记忆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学应重在监督学生记忆。总之,希望通过努力,使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教学及学生学习常规
教师要深化对《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1、抓好常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好目标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帮扶工作,要求他们继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加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在横向方面,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在纵向方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这两个方面增加学习的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二,培养思维能力的准确性,指导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段限、明确概念、牢固掌握人、时、地、事等等重要因素,并力求把知识点扩大为知识面。
第三,培养思维能力的敏捷性,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并能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适量的书面或口头练习,不仅要强调准确,而且要强调速度。不仅要牢固掌握教材中的直接知识,而且对间接知识,还能够触类旁通,做出敏捷反应。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优化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话、动漫、影视等表现形式而变得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过去抽象苍白枯燥的历史事实形象生动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刺激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如在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我引用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互动地图集》,这是用Flas制成的一副动态地图,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分别用七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通过变色的动态模拟秦国陆续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进程,配以雄壮的背景音乐,形象生动,然后再插入一副秦始皇的画像,展现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光彩神韵和威武气势,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学生沉浸在其中时,我抛出问题: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重点难点
历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教学任务重。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历史图表、音视频、文字材料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的时间,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如在讲《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如果仅仅是教师口头讲述,会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学生听不明白,更谈不上很好的记住了。动态演示正是电脑的特长。于是我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世界地图的出发地先出现一艘帆船,帆船沿着当年航海家们的航海路线行进的同时,又用红线条紧随船后,配以旁白与穿插相关图片,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整个行程配以声音讲解清楚。学生在看了这个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分析能力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该放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设计的提问点亮了思想,点燃了思考,才能在历史学习中与古人“对话”,实现思想的交流与互动。
如在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补充两则史料:“凤阳地多不打粮,磙于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如此对比强烈的花鼓词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安徽凤阳的巨大变化。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徽凤阳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起来,开始主动地分析思考,对于理解这一内容也变得容易很多。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创设德育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历史教师的使命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空洞直白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达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呈现生动的画面,播放感人的音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导致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的认识,了解了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禁毒教育。而林则除为了民族的利益,不畏强敌查禁鸦片,将230多万斤鸦片付之一炬的“”,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振奋。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否则将会适得其反。⑴切勿过分追求形式,使课件的界面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⑵切勿颠倒教师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导致备课不够充分;⑶切勿贪图省事,让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板书;⑷切勿忙于应付展示课件,而忽视课堂师生的情感交流。
使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的知识信息量大了,节约了教师书写复杂板书的时间,但有时教师忙于展示眼花缭乱的课件,往往忽略了课堂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和学生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互动,目光只是盯着课件的顺利衔接,局限于讲台之前,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俨然成了多媒体课件的一个播放者,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情感交流。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终身学习,把多媒体与有效的传统教学进一步优化,历史课堂就一定会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
1 鞠秀丽.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2 卢晓燕.历史影视教学法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化学教学激励体验
一、赏识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同样的错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例如,有学生在记纯碱和烧碱(NaOH)、生石灰(CaO)和熟石灰等名称相似的物质时老是混淆,如果就此而批评他们,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对化学失去学习的热情。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对于他们这种情况我们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鼓励他们多看多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地就会记住。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采用“南风”式的赏识教育,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更加向善向美。
二、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成功总能够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成功后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格外重要,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尤其是对学困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很多,我例举一个在竞争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男女对抗赛”、“小组抢第一”、“快乐做实验”、“元素符号书写”、“铝镁铁锌谁最快”等竞赛活动。我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锻炼了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用化学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的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包含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讲“碳酸氢铵的性质”时,教师除了通过实验来证明它的不稳定性外,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农民施肥一般选择在早上或傍晚这个时间段,而不是在中午”来说明碳酸氢铵的受热易分解的这一性质。在讲蛋白质在遇到盐溶液时,在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而凝固时,可以例举生活中炖蛋的实例,因为炖蛋过程中加了食盐使蛋的最底部有少量白色固体产生。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我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将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增加真实体验。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化学。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紧张的中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到真实的化学,从而巩固化学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并且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兴趣实验是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的一种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学生在课堂中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后,仍有一种不满足的求知心理,我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外开设这类活动。如:“会生烟的神笔”、“烧不坏的手绢”、“无字天书”等,既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又巩固了课堂所学,同时又提高了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情况,如:我们周围化工厂的数量、冒黑烟烟囱的数目、阳澄湖水质情况,等等。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存在,并在此过程中恰当渗透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化学能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应该好好地学好化学,尽可能地利用化学为人类谋福利。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利用的化学知识多做一些小研究,小发明,小制作等。如:自己动手配制制作皮蛋的原料、从废电池中制取二氧化锰、自制过滤装置,等等。教师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能应用知识为社会直接服务,同时也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5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在发展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显著。传统教学中常采用听、赏、动、演、创等方式来突出音乐艺术特点及其实践性、创造性。鉴于此,网络化计算机教室情境下的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应该以音乐教学的本质为基础,围绕着如何高效利用网络化的教学设备来加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上做文章,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网络化教学互动性好、个体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网络化学习和实践、创作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音乐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这也符合当前课改的发展方向。具体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网络化欣赏教学模式、网络化实践创作教学模式、网络化多元音乐教学模式等。对于网络化多元音乐教学模式,则更多地采用研究性学习、课题式自主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对于学生的主题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设计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阶段性任务,并使之具备实践和交流评价的功能,可包括有音乐表演任务、学习讨论版、学习自我测试功能等。
在部分网络化教学课型教学中,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资源设计成交叉式,也就是可以将教学中的教学导入、教学新课、教学拓展、教学实践、教学创作、教学评价的步骤设计成网页格式或软件格式,并实现跳跃式点击学习及与主页的快捷切换。这样的程序设计更适合网络交互式和自主式的特点,适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鉴于音乐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还可以把教学过程归纳为:设计学习(欣赏、认知),设计实践(演唱、演奏),设计创作(创编、表演),设计交流(共享、交流)。
在各种网络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性软件的创作学习,特别是演唱、演奏、创作类软件。如:虚拟钢琴电子琴软件,文件容量不大,使用方便,通过计算机键盘或数字化音乐键盘左右手演奏实践,加上软件能够显示音符的音名、唱名、位置等信息,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键盘乐器的基本原理和演奏方法。唱歌软件则能帮助学生同步显示歌词进行学唱和录音,学生能够听见自己演唱的效果,对于音准也是很好的提高。
二、网络化计算机教室情境下音乐教学资源的建设
篇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普及,中职计算机的教育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当今的计算机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调整出部分骨干专业进行着重管理,这也是整体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之前也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具体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设置和调整,但无法满足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也满足不了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我校对此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改观这种现状。
1 选择针对性课题进行教学的方法
计算机的修理与组装是本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有着比较高的实践性,在把握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都能有很快的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考虑教材任务、课程目标以及社会需要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并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认为以下几个比较有针对性的项目是需要着重的抓起来的:①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原理,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软件安装;②学会维修计算机;③为用户的计算机进行科学配置;④加强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能够知道所有零配件及工作原理,也要学会计算机的调试与安装;⑤要精通于计算机系统的优化与升级。计算机经常会突发一些异常状况,所以计算机的检查和维修工作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来达到目标。如果上述的几个项目学生都能够学会,那么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都应该已经是了然于心了,这也适应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我们为了能学习好计算机的基础性知识,不仅要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重点,更要掌握好一些必备技能。对于课程的设计需要以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现状为出发点,把握好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不管是原有的还是新的技能和知识也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计算机课程中的知识有很多模块,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意识,我们需要教导学生对各知识点学会交叉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上述第三点所谈到的为用户的计算机进行科学配置的问题,我们怎么样向客户推荐配置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在这个项目上所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很广泛,无论是计算机的性能与组成,还是计算机的技术性指标,不仅要遵从客户的意愿,也要按照各配件的市场情况给予综合的配置推荐与评估。所以,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这些问题都进行了探索,并将教程分为四类:①性能与价格比较;②电能具备功效的展示;③制作PPT;④制作配置单。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很快的独立完成各个项目,越是简单化的教学方法越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2 对各个项目进行探究的方法
笔者针对期末的练习内容在计算机网页制作课程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自主设计一个关于花卉的网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学习,教导学生学会共同协作,这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是很必要的。
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也很难下手。教师在这时应该多去鼓励学生,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给予引导和点拨,尽可能的多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能力。通过理论来指导实际的学习工作,多看多理解,要尝试以自己的能力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大家在一起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与评价,并把之前的演练和操作经验结合到方案当中。学生在制作花卉网站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找一些花的照片作为网站的素材,通过动脑和动手,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主动性得到激发,也可以使他们的思维习惯变得更科学。
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能拥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实际的操作中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学习的影响也很大。之前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往往会把几个人分为一组,共同学习并进行问题解决,这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也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3 举出事例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方法
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办法,学生也需要利用这个思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多去想几个办法出来,这样学生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进行考试或资格考核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
计算机维修课程的地位在计算机教学中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实际需要,把握实践教学的优势,着重对学生讲解计算机故障的发生原因以及故障接触的方法,从细节过程上进行一一指导,既要分析全面,又要突出技巧性。学生对一些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让他们针对相关问题有足够的时间在实验室中去反复演练。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或资料查找去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所以说,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量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都需要很充足,这样才能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我们需要周密计划各个项目的实施工作,需要把握良好实践环境的营造、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因素,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篇8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一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烷烃的分子组成、结构等的特征。
(2)理解同系物、烃基等概念,学会烷烃的命名。
(3)理解同分异构体概念。
(4)了解烷烃系列的性质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要求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分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的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烷烃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1、 甲烷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甲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2、 什么叫取代反应?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
1、 课本54页"学与问"试归纳出烷烃在结构上的特点。
2、 阅读教材55页,试归纳出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 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三
一. 本周教学内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 重点、难点:
1. 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 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2. 水的电离程度
3. 电离平衡常数
4. 水的离子积
5. 需注意的
6.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 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在
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的关系
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5. pH的测量
(三)pH的应用
1. 医疗上
2. 生活上
3. 环保领域中
4. 农业生产中
5. 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质子理论
A.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B.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 实验
2.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 )
A. 等于7 B. 大于7 C. 小于7 D. 无法确定
解析:考虑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pH的计算。
[例2] 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发生下列反应:HA HC2-(少量)=A- H2C-;H2B(少量) 2A-=B2- 2HA;
H2B(少量) H2C-=HB- H3C,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的是____;
(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容易结合质子(H )的是__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H3C OH-(过量)_______________;
② HA(过量) C3-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例3]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
A. 9.0 B. 9.5 C. 10 高中语文.5 D. 11.0
解析:考查与pH有关的计算。
[例4] 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 )/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 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解析:考查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和对定义的理解、运算。
[例5] 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X可能是强酸
B. HY一定是强酸
C.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 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解析:考查对溶液中弱酸的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区别。
[例6] 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为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 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解析:考查对水的离子积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例7]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pH=7的溶液
B. c(H )=c(OH-)的溶液
C. 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 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解析:考查溶液中性本质的分析。
[例8]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 12 B. 7 C. 6 D. 2
答案:AD
解析:掌握溶液pH计算的根本原则。
【模拟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分子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 10-14 B. 55.6×107 C. 107 D. 55.6
2. 如果25℃时Kw=1×10-14,100℃时Kw=1×10-12,这说明( )
A. 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 前者c(H )较后者大
C. 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 Kw和温度无直接关系
3.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 HCl溶液 B. NaOH溶液 C. Na2SO4溶液 D. 氨水
4.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H )和c(OH-)都减小
B. 溶液中c(H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增大
5. 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 B. V1
6. 在313K时,水的Kw=3.8×10-14,若在313K时,c(H )=1.0×10-7mol/L的溶液( )
A. 呈酸性 B. 呈中性 C. 呈碱性 D. 无法判断
7.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
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H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c(H )>c(OH-)
C. 水的电离度α(25℃)>α(35℃)
D.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8.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9. 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 11:1 B. 9:1 C. 1:11 D. 1:9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溶液中无OH-
B. NaOH溶液中无H+
C. 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 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c(H )?c(OH-)=10-14
11.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已用蒸馏水洗过)(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量筒
12.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 、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 )
A. V3>V1=V2 B. V3>V2>V1
C. V1>V2>V3 D. V3
【试题答案
1. B 2. AC 3. C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CD 12. A
【试题解析
1. 根据每55.6mol水中有1×10-7mol水电离,而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列比例计算即可。
2. 温度较高,Kw较大,所以选A;Kw较大,即水的离子积较大,说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正向为吸热方向。
3. 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溶液被稀释,使得酸性和碱性存在误差,但是C是中性溶液,不受影响
4. 弱电解质溶液存在着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平衡发生移动,c(H )减小,而c(OH-)增大,pH增大,平衡右移。
5. 因为盐酸是强酸,全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全部的氢离子(包括没有电离的)醋酸中多,所以所需体积少。
6. 根据水的离子积的公式,计算出c(OH-)=3.8×10-7mol/L,比氢离子浓度大,因此显碱性。
7. 升高温度,K增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加,但是是同等程度增加,所以离子浓度仍一样,但电离程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吸热反应。
8. 由于量的体积精确度为0.01mL,故应选用滴定管,而KMnO4是强氧化剂易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所以选C。
9. 混合前,碱中c(OH-)=0.1mol/L,酸中c(H )=0.01mol/L,因为算得溶液中OH-剩余,为10-3mol/L,其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D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溶液体积(V1 V2)。
11. 锥形瓶里的待测液,物质的量一定,如润洗则多;量筒是粗量仪器,没有必要润洗。
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从实验入手来研究的。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中学化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及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减轻学生负担,健全学生人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兴趣是学生求知获益的先导,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只有让学生喜学、勤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这门课程。而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好化学课的关键,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这样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高二学生学了原电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水果原电池:用一根铜丝和一块锌片分别插入苹果等水果中,再用导线连接电流表或音乐卡,形成闭合电路,观察电流表或音乐卡现象;在学习氨和氨气时,教师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上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再让两根玻璃棒靠近,学生看到两根玻璃棒之间产生了白烟,加深了学生对氨水和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使学生寓知于乐,以趣激学。
二、穿插实验趣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穿插讲授一些有趣的实验趣闻,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古代从事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人企图通过化学方法“点石成金”“长生不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习了氮族元素后,教师可以介绍俗话所说的“雷雨肥庄稼”的化学原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雷雨肥庄稼”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知道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了有机物乙炔后,教师可以讲讲战场上“乙炔反坦克”的应用,等等。这些有趣的史料,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并极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有利于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实践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堂生动、直观的实验课及其魔术般的实验现象,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因此,老师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如钠与水反应实验、镁条燃烧实验、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实验等。实验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时要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并巧妙地结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让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现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激发求知欲,感受化学世界神秘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前让学生观察思考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很容易得出钠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然后通过钠与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引导学生对钠的金属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反应时神奇的实验现象: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到处游动,并发出“吱吱”的响声,最后完全消失,事先滴有酚酞的水变为红色,让学生思考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的化学本质,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掌握金属钠和水反应的过程,并且学生也会很容易解释刚才的一系列实验现象,并知道金属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金属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学习化学知识,使课堂气氛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这样的特点,其对教学能产生积极的效应,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讲共价键和离子键时,许多学生感到难于理解,难于记忆,当用多媒体模拟演示一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时,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看到一些物质的形成过程,便于让学生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含义及两者的异同点;在讲到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时,用多媒体模拟演示酸雨的形成过程和植物叶子以及果皮浸泡在酸雨中的变化。这种适时适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耳目一新,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在亲身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会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成绩。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学习知识的乐趣,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做实验时,简单的实验操作错误,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对实验结果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如学生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气体的性质实验时,教师要巡视并指导学生,如装取药品、夹持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气体验纯等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实验结果直接失败时,教师要及时地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从理论方面,或从实验装置方面,或从实验操作方面进行提示,让学生找出原因,使其重新进行实验并最终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进度,提高了实验的质量,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5)024-0219-02
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从中学步人大学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质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存在着安全问题,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共同性问题,严重制约着无机化学实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1)实验准备阶段粗略化、大量化,易造成实验过程中试剂用量加大、有机溶剂大量挥发等问题;(2)实验台药品架上化学试剂摆放混乱,存在安全风险;(3)实验教学过程中监管不够,部分学生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随意倾倒在下水道,固体废弃物随便丢弃在垃圾桶里,有些同学甚至将试剂、制备的产品等带出实验室,存在着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着:(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等都给学生讲到,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2)实验内容过于陈旧实验内容基本以验证基础理论为主,反映不出当前化学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实验课考核方式单一[1]实验课考核仅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1加强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教学改革
淮阴师范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无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人才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教学改革探讨:
1.1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
(1)实验准备阶段精细化、少量化和绿色化。在实验准备阶段,充分考虑实验中化学试剂的用量,做到精细化、少量化和绿色化,从而在实验的源头上节约化学试剂,减少污染。例如,无机化学实验很多是定性实验,可以在不影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情况下,将药品的浓度减小;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固体实验药品的药勺由大的换成小的,液体药品装在滴瓶中,从而可以减少学生的取样量;一些易挥发、易氧化的试剂可以现场配制,学生用多少配多少,避免浪费。总之,怀着精细化、少量化和绿色化的观念,多考虑和关注实验准备阶段的细节,更加科学化的准备实验,以达到减少药品挥发、浪费,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2)药品按类别整齐摆放在药品架上。每次实验前,实验准备人员将配好的药品整齐归类的摆放在药品架上,学生用完后,必须将其放回原处,绝不允许学生将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
(3)规范化处理实验室“三废”[2]。首先,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尽可能的加以回收重复利用,不能怕麻烦,如实验室所用的固体药品,无论剩余多少,一律回收再用;液体药品如实验剩余的酸、碱,可以用大瓶子回收起来。其次,可以通过合理的实验编排来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如铵盐中氮的测定实验中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滴定操作练习实验中标定草酸的浓度。最后,对那些不能有效利用的实验室废物,进行集中、统一分类处理,尽可能将“三废”降到最低,可采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如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沉淀法等来处理,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目前,我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排污建设,建好的废液处理池完全能满足实验废液的处理要求。
1.2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1.2.1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等,学生由听从和依赖老师转变为自己思考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同时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
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5]应该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以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大纲中安排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做验证性实验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不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我校2013版教学大纲对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优化整合,增加了综合及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尽量多的采纳学科发展前沿及技术含量高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进展,接触前沿知识,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完整性,以满足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6],将多媒体、板书以及实验演示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化学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一些实验操作(如酸碱滴定、分析天平的使用、原电池装置等等),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看视频,有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从而快速的掌握这些实验操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上资源如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数据库等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省时省力,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驾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无机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的建设,同时投入精力建设化学实验中心网站,目前,学生可以方便的从中心网站上学习化学和化学实验相关知识,并下载实验资料及课件。
(3)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无机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无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我们把实验成绩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实验成绩评分标准见表1(表中每一项的具体评分规则,由实验室统一规定,并在开课前向学生公示实验评分标准)。平时考核包括平时报告(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两部分: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内容占总成绩的40%,主要检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是否清楚,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结论、解释是否正确、合理等等;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主要检查考勤情况,基本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或实验现象是否真实等等。期末考试为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20%,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通过成绩考核的改革,学生不仅仅重视考试,而且对平时的基础技能训练也更加严谨了,从而达到了无机化学基础实验的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术与技巧,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其综合素质。
2结语
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采取了:实验准备阶段精细化、少量化和绿色化;药品按类别整齐摆放在药品架上及规范化处理实验室“三废”等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同时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促进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及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侯玉霞,李永芳,李芸玲.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77-78.
[2]钱晓丽.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中“三废”的绿色化处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3(12):426.
[3]彭艳芬,刘天宝,李敏,等.新升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7):212-213.
[4]徐敬芳,邓强,顾雪凡.重视实验细节探究实践艺术[J].广东化工,2015,42(2):137-138.
[5]杨宏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130-133.
- 上一篇: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下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