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3 00:5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篇1

今年暑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东区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传。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给我带来了特别深刻的影响。

一、实践目的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

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

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实践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47-03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发展,在教育中也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遭到学生的厌烦。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再固守单一的传授角色,而应在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由过去的单向交流向双向甚至多向交流转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效加入实践的环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有许多学校按照16号文件实施“05”方案,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上进行了各种探索。例如,鲁志美提到的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但由于各地区教学环境的差异,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实践教学经验为例,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若干建议。

一、把专题教学与章节教学结合起来

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想做到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的话,其结果必然是很多理论问题讲不深讲不透,而政治理论如果讲不深讲不透,就会让学生认为是在进行理论说教和宣传。目前,教学改革是大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不可能再增加。因此,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增强教学效果,做到授课内容少而精,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教学是解决方案之一。可依据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及学生有兴趣、有疑问的内容,设置专题。由老师设计两到三个问题,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设计问卷,寻求答案。

第一,专题教学的优点:首先,有助于贯彻少而精原则,即把有限的教学时间放在核心、重点问题上。具体的做法是:首先,以较少的时间向学生从总体上介绍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对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选择重点、难点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详细讲解、讨论和挖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精髓,克服面面俱到、不深不透的缺陷;其次,设计问题,安排学生结合文献查阅与问卷调查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做到堂堂课都精,不至于最后赶进度。

第二,设计专题的原则:首先,处理好专题与教材章节体系的关系,保证专题教学内容与大纲要求相一致。这样,要防止遗漏过多,又不能面面俱到,应以基本内容串讲的方式加以讲解。其次,专题设计应综合考虑三个方面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最后,关注热点,抓住兴奋点,选择和提炼当前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解析疑点,着眼渗透点,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认识问题,按照解决专题的思路进行教学。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将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包括在内),其中第四节可根据老师专长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可设为“专题”,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可设为“党建专题”。

第三,专题教学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要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请学生考虑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在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提出参考意见。

二、增加学生登台实践环节,使实践教学进课堂

为了增强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山东大学(威海)教学部增加了学生登台实践环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每周课时为五学时,其中老师授课四学时,学生选择题目,制作PPT,登台实践一课时。

第一,演讲题目的设定。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拟出十几个命题,开学初让学生自己选定。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演讲内容在老师的可控范围内,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缺点是演讲时间不可控制,有些选题选的学生多,会占用很多教师讲课时间,有些选题无人选或选的人少,老师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进度。(2)教师命题与学生选题相结合。因为教师命题考虑教学内容,学生选题完全靠学生个人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进行题目选择。(3)学生自主选题。学生选题范围更广泛,且更具时效性。演讲的主题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体育、突发问题、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人生感悟等。在2008年,学生就及时迅捷地对雪灾及救灾、汶川地震与众志成城抗震、奥运圣火传递受阻及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感、奥运盛会与民族自豪感、神七发射与太空文明、金融风暴与自由市场经济的反思、三农问题与其他民生问题、国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演讲与分析。这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生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的关注,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并及时将这些新问题带进课堂,并用理论进行分析,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偏补弊。对于一些民族情感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以避免学生偏激和过于激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感情表达和合理的行为模式选择。这种方式的优点很明显,学生很喜欢自己的舞台、自己的自由发言空间和自己选择的形式多样的演讲方式。

第二,登台实践的组织、主持与评分。在演讲人员的组织上,采用学习委员分组,班长主持,团支书组成固定的评委团,以保持打分标准的一致性。学委和团支书若愿意,也可以担任主持。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并纠偏补弊。有时,学生的打分与老师的感觉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在尊重学生评分的基础上,保留老师对学生所评定分数的微调权力。

第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完全让学生选题,偏题的可能性确实较大。学生收集资料时,往往分散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包括小视频、学生的前期采访录音、学生多互动提问等,占用时间太多。因此,在学生演讲选题及内容安排上,老师还是应该加以指导与监督,评分标准可以进一步细化,力求在选题、内容安排、与听众互动及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评分,避免偏离原有轨道。

三、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近两年来,山东大学(威海)马列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在威海市区内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实践基地10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教师个人行为发展成为集体行为;从不太规范到比较规范,实现了上课学生全部参与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的教育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肯定。但因马列部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的时间比较短,社会实践基地的双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化与模式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评价体系、社会实践的效果等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制定社会基地实践活动的教育计划。要使社会实践教育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编制一个长远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教育计划应体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期开学前确定参加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班级的实践基地、活动的时间(学时数)、内容和途径等,发到任课教师手中,使全体任课教师有“章”可循,便于组织管理,改变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随意性现状。

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应尽可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主要是企业单位(民营企业为主)。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应当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这是社会实践活动有实效性的一个必然要求(说明:这一点与突出课程特点并不矛盾)。企业对参观学生群体的专业也有客观的要求,希望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来了解企业、宣传企业,毕业后能来企业工作。学生在参观中,不仅能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成长壮大的发展过程,同时还能体会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激发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第三,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很短,但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书写社会实践报告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是一种形式上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使学生进行思考来达到深层次的认识,进而激发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目的是,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留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书面材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评优工作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改革的问题。激发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各教育环节,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商量与协调,在校内统一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评优的层次,与学生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定、双向选择中的择优推荐等结合起来,才能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增长知识与才干。

第四,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实践基地的专项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社会实践基地是需要专项资金投入的。其中包括活动相关人员的讲课费、参观引导费、中小型协调办公会议费用、实践基地领导来校讲课的课时费、基地活动的宣传费、学生评优奖励费用等。

社会基地建设费用除学校主要投入外,还可以考虑各院系支持的方案(按学生人头或其他方案),另外也可组织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持建设活动(捐书、表演、劳务等)。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资金投入机制是一个方向。

篇3

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其次强化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再次改革思政课考试方法;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内容鲜活的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 改革; 建设;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90-01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解,一是理论层面――使青年大学生能够掌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观念层面――使青年大学生能够认同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三是实践层面――使青年大学生自觉运用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这三个层面依次递进,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种手段,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我认为,要提高我院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因而,提高教学实效,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应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第一,坚持教与信的统一。教师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教学艺术感染人”,让学生接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因而教师要在“教”上下功夫。但这里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讲授内容的“信”。自己不信,就理不直气不壮。只有自己相信,讲起来才可能神采飞扬、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第二,坚持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统一。读懂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把握课程的精神实质,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而且要读懂学生。读懂学生,可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不了解学生所想、所需,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就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是这个道理。读懂学生,可以使教学具有实效性。如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关系,不能解决和解释学生的困惑,他们就不会感兴趣,也不会接受。读懂学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读懂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第三,坚持把握科学理论和掌握教育方法的统一。思政课需要教师把握有关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没有理论做支撑,课堂的讲授就不会有说服力。但从加强自身建设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既要学会把握科学的理论,更要学会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决定于教师直接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面对学生、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坚持教学生做与自己做的统一。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教学中的道理,而且还要把这些道理变成自己的行动,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去信去做,而且还要用自己的行动、价值理念和精神风范影响学生。

二、强化思政课实践性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巩固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加实践为主,多数采取简单的参观、调查等方法,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因此,必须对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提出以下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1.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参观见习、录像见习、观感报告等。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杜会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在这方面我市有大量的,丰富的资源可利用。主要有洋县(红25军司令部遗址、长青生态旅游区)——汉中(三国文化遗迹)——南郑(川陕革命纪念馆、南湖、红寺湖)——镇巴(四方面军苏维埃政权旧址、标语等)。2.实践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直接休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主要是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如:利用双休日去实践教学基地义务劳动或蹲点学习;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等。间接休验,就是组织学生听社会实践报告等。3.实践问题研讨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一是实践课题研讨。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研讨课题,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模拟,如模拟道德冲突、模拟法庭等。其次,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教师则通过这一评估体系去考察和诊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效果、差距,以便为下一次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新经验。

三、改革思政课考试方法

传统的思政课程考试机制与思政理论课的性质、功能和特点有诸多不协调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考试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二是考试方式把死记硬背作为基本导向,没有注重对学生现实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核;三是考试形式单一,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情况。因此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考核不能只单纯注意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对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性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这几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处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同时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因注重多样性。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主体首先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性中的态度、运作、调查报告作出客观公正评价,教师评价应占成绩的百分之七十。另一个主体是学生,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他们对已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的兴趣及参与程度、对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他们的自我评价等,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幸福感 现状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Erosion Status and Redemp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SHANG Ruili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Huaqing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43)

Abstract Happiness as a spiritual experience is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ursuit of desire. However,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in erosion statu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tatu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strategies students' happiness promo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happiness; present situation; reasons; strategy

幸福作为一种感受,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和渴望。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提出:“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①可见,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是对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②而幸福感是个体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结合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从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幸福感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

1 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突、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如影相随的竞争压力,一些人缺乏积极的态度和明确目标,甚至常常感到迷茫,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对幸福的体验,使他们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销蚀。

1.1 理想信念的缺失,使得幸福感的根基动摇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主流是积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但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不得不令人关注的现象:价值取向上的道德滑坡、一切向“钱”看、前途即“钱途”、理想成了“利想”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倾向。目前,用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来统一引领所有大学生已不可能。但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步向成熟转变的过渡阶段,理想信念的混乱常使他们深感困惑。理想信念的混乱与缺失,使得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根基产生了动摇。

1.2 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幸福感接受挑战

在上大学之前,每个人都会对大学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和高考的磨练终于进入象牙塔,原本想着迎来了充分的自由和放松,没想到面临的仍然主要是学习任务和各种竞争压力。而且,很多毕业生最后工作太差或者甚至还找不到工作,加之社会上经常时不时地有鼓吹“读书无用论”的言行。在校大学生一旦感觉到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缺乏心理上的疏导,无法正视自己存在的真实空间,那么必然会在现实中暗自神伤,怀疑自己上大学的真正价值。这样的心态,使得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开始接受严重挑战。

1.3 追求日益物欲化,使得幸福感淡薄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物质产品大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为改善。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生的是人的精神向度的不断丧失。人们求利、求欲、求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条件,“面包”几乎成为了生命的全部,而个体丰富多彩的精神性生命需要,如情感、道德、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成了人们不屑一顾的东西。③

很多大学生来到大学之后,逐渐模糊了自己的来求学的最终目的,转而开始追求物质层面的幸福,导致学生间攀比之风严重。反而对于人在情感方面的幸福越来越忽视,更谈不上致力于追求来自自我实现的幸福感。大学生日益物质化的追求,使得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因此呈现越来越强烈的自卑心理。这种片面的人生追求,使得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产生偏差,幸福感日益淡薄。

1.4 人际交往带来的矛盾,使得幸福感急剧下降

大学生人际交往依托丰富的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交往范围扩大、交往内容和形式多样等特点。但是,高校中也存在部分学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机会等现象。

从客观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的通讯科技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削弱了语言本身所特有的情感传递功能,使得很多面对面交流中无声语言的传递化为泡影。尤其是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可自拔,甚至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亲情上,在校大学生普遍离家比较远,和父母平常基本上都是电话沟通,一般不愿说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不开心的事情。友情上,同学间甚至舍友间的交流也大大减少,正如网上所爆料的舍友间问好都是打开电脑,在QQ上问早上好。爱情上,大学时代是充满梦幻的时代,学生渴望爱情。但当他们看到现代社会中甚至校园中爱情的变质,他们会觉得现实过于残酷,和他们所信仰的爱情格格不入,于是可能导致玩弄感情,甚至走向颓废主义。

从主观上看,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大学生对父母、老师等保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大学生们客观上又存有强烈的交往需求,希望广交良友并期望能够结交到知心朋友。所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矛盾经常会导致心中的苦闷无处倾诉、困惑无处讨教,使得在校大学生感到幸福难以企及,幸福感急剧下降。

2 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相关策略

2.1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阵地,增强人文关怀力度

提高大学生幸福感与 “以人为本”理念相一致,要求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幸福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心理素质及行为人格等方面都达到一定境界。可以说,这两者目标具有一致性,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转变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主阵地。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担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师,针对有关幸福教育的题材多做文章,将课堂教学和幸福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力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灵鸡汤,让大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2.2 用好心理健康中心,复原感受幸福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而是缺少感受幸福的能力。健康的身体、和谐的人格、良好的情绪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幸福感存在的前提。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才有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进而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善待自己、悦纳他人。2004年起,每年的5 月25 日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应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出海报、辩论会、征文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注重生命教育、感动教育与感恩教育,切实做到复原大学生幸福能力。

2.3 激发责任践行状态,提升幸福指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大部分知识正处于感性阶段,缺少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在盛行各种“考证热”,使大学生陷入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怪圈。这是高校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就要激发大学生的责任践行状态,督促学生认真贯彻执行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注重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撰写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从而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学会适应社会能力,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目标,提升幸福指数。

2.4 拓展校园文化渠道,响应幸福感诉求

在校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高尚的人格只有在满意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增进友谊,获得朋友,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使他们感受到快乐,体现其自我价值,从而增进幸福感。④例如,院团委定期组织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和寒假读书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提高幸福感的诉求。

伦理学家石里克指出:人“任何时候都要为幸福作好准备”。高等教育应该把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和提升在校大学生幸福指数作为今后工作的趋向,努力建立并完善幸福感救赎机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注释

①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43.

② 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