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23:2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教研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很抓常规,落实教学。
我认为,样本教研,就是以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故在教学上,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前,我总是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然后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地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
3、认真辅导每一位有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不应该歧视班级内的任何一位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辅导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积极学习,更新理念。
借着校本教研这股东风,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并对相关教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正确把握住数学教学的特点,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落实在以后的课堂上。另外,在此期间,我还积极地研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并作好学习笔记。做到学以至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对理论的理解。
三、不断反思,升华认识。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认识到下面两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要努力追求的:
1、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完全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把机会交给他们。应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所以,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很有必要的。
2、做好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篇2
经历了之前的说课、研讨活动之后,3月4日第二节课,卞良燕老师在校正式执教了《最佳路径》,课上卞老师抓住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格罗佩斯是怎样设计出这最佳路径的?”两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x老师依托“学生的预习文案”开展有效学习,将学生的预习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较好的突出学校课改研究的主题。
课后,学校课改研究共同体成员又紧紧围绕“小组合作情况”、“老师课堂提问情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运用情况”、“课堂教学时间情况”等几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交流。对课文教学设计、学案的设计使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
首先关于这节课教学时间分配情况,大家觉得卞老师教学时间安排比较合理,特别是课堂中落实了学生交流展示,这部分教学时间占了近二十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老师应该少讲,更多呈现学生的交流、互动环节。只有老师从繁杂、重复的讲解泥潭中解放出来,课堂舞台才能真正还给学生。
要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多说,老师精讲。老师精讲,这就需要老师提出关键的、有一定高度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读,进行合作探究。这节课中,卞老师虽然有了一些有高度的问题,但大问题后卞老师又提了一些碎的小问题,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对于这节课,老师可以提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路径?它与法国南部农民买葡萄有什么关系?”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关于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卞老师的课堂中已经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从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看,这一环节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这源于老师课堂铺垫比较到位。虽然这节课中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我们觉得要想让课堂更加高效,课堂中老师应放手让学生多放手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设计好导学案,指导好学生预习。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起来比较难,难就难在小组成员要真的动起来,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如何让合作更有效?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设计要重在“导”,问题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打好学习的“梯子”。
总之,实践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虽然学校提出了“问题导学模式”,但这样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科。不同学科,不同的课文处理起来不尽相同,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是我们课堂的追求。要真正落实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需要老师们长期坚持研究、实践,需要所有老师认真学习,站在别人肩膀之上,只有大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我们的质量才能提升,我们的老师在专业上才能更快成长。
英语口语训练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在实施《英语口语训练校本课程》两年多以来,我在一直进行英语口试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明显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的口头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和成绩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英语口语为突破口。为此,我制定了英语口语的内容。从口语400句中我找了将近100个句子让学生常说长练,这些句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而且句子简短,易记,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接着,我制定了英语口语训练的时间,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跟父母用英语交流;在上课前,每次抽出5名学生,每人有30秒的英语时间,这30秒必须说英语而且不能停,内容不限,可以说你昨天看的新闻,电视剧,也可以说个幽默笑话,碰到不会的英语单词就用汉语代替,这个活动由英语科学习委员主持。课下在校园内碰到学生我都要跟学生对上几句,让学生养成口不离英语的习惯。而我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口语氛围中,可以大胆地去说。本来,不善于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我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自己实施英语口语课程的计划。每个班级的口语有本班的具体内容,也有跟其他班级相同的部分。
篇3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中枢二小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13个教研组整合为现在的7个教研组,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语文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10堂高质量的教研课。
2、数学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二年级课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3、英语组:组织全校英语教师学习《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了英语教师教学理论,开展了“班级英语现状”、“如何对待班中后进生”等教学沙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艺体组: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配合学校完成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11月的学校冬季校运会。
5、综合组:在教研活动上突出一个“新”字。《科学》、《自然》学科围绕“三新”开展教学课堂研讨、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并进行了《在自然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然课教师的基本功及训练》等四次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6、远程教育教研组:进一步作好向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宣传工作,探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培训青年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实际上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档案。
篇4
一学期来,我们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规范管理。教科学习经常化。注重引导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及新课程理论。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拓宽教师理论学习的渠道,组织教师“走出去”认真学习,同时坚持“请进来”的方略,邀请教育科研的行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本研究制度化。校本研讨校级活动形式多样,结合课改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每周有活动、有研讨。有以增强课题研究实效为目标的课题研讨活动,有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动四次,每月各级各类课题组至少活动一次。教科室与教导处协作,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开展“集体备课”“创建研讨课”等活动,教师的教研活动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员参与。姜校长科研意识强。尽管工作繁忙,他带头搞课改、做研究、写体会文章。他结合本校实际主持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老师们在他的带领下,结合教学实践将本校承担的研究课题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联系课堂教学写出了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科研室在校长领导下积极工作,发挥了研究和管理的职能。学校将教育科研列入了整个学校工作计划并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制定并实施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条例,学校有比较完备的科研档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抓立项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功效的创新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将该研究课题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主要在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的目标;第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将课组织得新颖有趣;第三,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待进步生都能获得成功;第四,开展学习竞赛;第五,及时反馈、正确评价、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把这些探索分解到了各个年级中的学科之中,收到了成效。另外,我们还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工作。提供书目,要求老师自学,并写读书笔记;请专家来校讲课,学习课改理论,使教师改变教研观念;提供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和分科培训,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等,培训的内容倾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导教师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分析,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和每年学习计划;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
三、做好了常规性的业务工作
1、做好了全校教师的组稿和推荐工作。本学期,全校老师在市级以上投稿科研论文20篇。
2、为总结提炼教师的研究成果,分别编辑了校科研探索报、教师论文集、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专集等。
3、加强了科研室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学习,带头学理论、写文章;二是网上交流探索学习;三是做好了相关资料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篇5
1、制订有序和有效的计划。为了便于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我校在学期初就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和教研组计划。在计划基本上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和内容。
2.为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监督,依据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工作。
3、本学年的校本教研采取以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4、加强理论学习。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了“三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5、重视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6、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认真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国培计划”的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培训等,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教研组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常见问题的处理培训,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各年级教学参考资料,要求教师加强自学和研究,增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本学年,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领导层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领导教研师训的全部工作,教研师训主任负责指导培训,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并督促本组成员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对于每次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活动记录,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
篇6
1.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
一级———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至少开2次以上的研讨活动,以初三复习研讨为重点。
3.规范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要求,着力从6个方面来规范:
①每两周每位教师要求上校本研讨课一次。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评课。在学校规定的校本教研活动时间里研讨课、听评课同时进行。(至少2节课时间)
②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要提前通知教导处,并通知学校校级领导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开一次上交检查一次,每次上交的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要求规范,填写要完整。研讨课的老师在上课前经集体备课研究后,用专用备课纸备好课。
③教研组、备课组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避免研究问题的随意性,研究活动必须有针对性,研究必须有连续性,最终将问题上升为课题。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问题来展开,集体备课围绕问题备课,授课者带着问题上课,听课者带着问题听课,围绕问题评课。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步骤:
1.带着问题备课、围绕问题上课、围绕问题听课
2上课者反思
3教研组成员评课
4授课者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反思
5教研组总结,下次活动安排。
听课之后要评课。评课要防止只唱赞歌,不提意见和建议的倾向。可坚持(123)原则,即每位听课教师(即评课教师)对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公开课进行评议,“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优点,找出两条突出性问题,提出三条操作性建议”,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评课望参照评价量表进行。建议从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等方面来认真评课。交流要有深度。
⑥教学帮扶活动是教研组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指导教师的帮扶活动最终要体现在帮上,所以每月至少2次的听被指导教师的课。
4.做好《开展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以校为本教研活动运行机制、模式与行为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5.召开校级课题的阶段总结工作会议,对课题实施情况作出监督。
6.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议筹备工作
电子资料库建设是提高备课组备课水平,教研组研讨水平的重要资源保障。为了作好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设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想法:
1.注意从网上搜集各地的中考题(要可修改)、单元练习题、自命题、月考题,半期、期末考试题。特别是中考题按类型分类整理。
2.根据平时的练习的错题情况,归纳总结学生的易错题。
3.单元专题复习(可修改)复习资料(包括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复习课件)
篇7
一、教师专业发展呼唤精品而深邃的校本教研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的发展也有了可喜的成就,出现了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形式。如“一题一课”式的校本教研形式,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将结果以展示课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研形式仍有不足之处,其以问题为开始,展示课为结束,好像圆满结束,实则丢失了宝贵的提升机会,在深度上欠缺了一个环节,即展示课后的评议、反思和交流,从而实现成果的再提升。如能够一步一步深入,集中力量彻底辨明、解决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具有示范效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我们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题―一课―一议―再课―再议―升华突破”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即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以科研引领教研的实践研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的专项研究,取得成果后,用展示课的形式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展示课后开展专项研讨、反思,如果研讨反思后引出新的教学思路,则以新的教学思路再次用展示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再研讨、反思,撰写专题总结文章,使研讨的过程既是推广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总结、反思、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正确认识课题成果、有效消化吸收、开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教学问题的及时深入研究和总结、及时推广,短、平、快,见实效。教师普遍反映,要想通过校本教研获得专业发展,需要这样的精品而深邃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学校资源建设需要物化的校本教研成果
如何获取深受教师喜爱而又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校本教研成果的物化是学校教学资源供给的一个极好途径。校本教研成果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质量有保障,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解决的问题是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二是依托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有效;三是展示课现身说法具有示范效应;四是问题背景、教学反思、专题研究报告等相关的资料,利于教师从多角度去深入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样好的教学资源正是广大教师所急需的,也是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中获取优质资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校本教研的成果需要物化为教学资源以提高其实效性
一些好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确实是受益匪浅,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活动的结束,成果资料尘封入库,成果的效益到此为止,未免有些惋惜。如何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成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延伸其影响,将校本教研的成果进行物化处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实践中,我们尽量保留校本教研的电子文稿资料,将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究报告以专题资源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一为愿作更加深入研究的教师提供基础平台,二为广大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系列资料。这样对是否参加这一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有一个后续研究和学习借鉴的作用,较好地提高了校本教研成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篇8
一、校本教研与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系到办学的质量与水平。教育科研是教育思想的重心,而校本教研则是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实际上,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就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专题,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研究,明确方向,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起因、演变的过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从理论上总结内在的发展规律,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
教研,作为一名教师,是再熟悉不过了。但长期以来,这种教研只是一种常规教研,或者说是一种“传统教研”。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二者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1、常规教研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校本教研重视教学规律性研究。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教材教法的探讨,但更重要的是教学规律的探索,比如教师对一个概念或一个定理如何阐释、学生对一个概念或一个定理如何练习。常规教研解决的是单个问题,校本教研解决的是一类问题。比如:教师布置作业,传统教研是针对个别教师的个别章节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规范这个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而校本教研是研究一类教师,甚至是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校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问题,从中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教师布置作业的客观规律。
2、常规教研着眼于一时一事,而校本教研有明确的计划、目的和任务。传统的教研,一般是简单的教材教法研究、简单的作业布置研究、简单的教案设计研究,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简单的说课、评课等。当然,这些问题也很重要,不可忽视。但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不同,具有鲜明的计划性和过程性。校本教研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专题,制订研究计划,因而具有鲜明的计划性。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是一个调查过程,一个分析过程,一个提高认识过程,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具有动态性。
3、常规教研一般只有教师的参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但学生和家长也是重要的参与群体。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的互动性和师生的协作性日渐突出,简单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在网络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行,没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但活动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学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参评者和发言人,要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不研究学生这一主体角色,不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协作,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在网络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师生的互动?”这样的问题,常规教研是难以完成的。
三、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
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都必须进行选题,对确定的专题进行研究,调查研究后进行分析总结;都要求题目具有操作性,便于调查研究或实验;大多采用问卷、访谈、现场观察记录等调查方法;都必须对数据或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但是,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
1、目的不同。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
2、内容不同。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局限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范畴;而研究性学习面更宽,不管是课堂内外,只要是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关的问题,一般地说,都可以圈定为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和范围。
3、主体不同。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学生作为参与者的身份,支持和协助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协助者和组织者。
4、过程不同。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比较,过程没有那么复杂,周期没有那么长。校本教研无需开题、结题,不一定要公开展示成果,但在一定条件下,教师可互相交流、借鉴提高。
篇9
一、教研时间上做到定期组织与随机教研相结合;
二、教研主体上做到全体教师和部分教师参加相结合,年级组与学科组相结合;
三、教研方向上做到“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相结合;
四、教研形式上做到专业引领与自我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实践三个阶段)相结合;
五、教研过程上做到感性积累与理性升华相结合;
六、教研内容上做到做到课程标准研究和教材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研究与德育教育研究相结合。
这“六个结合”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教研工作思路,并为各校积极创新教研形式打下了政策基础。
在文教局的统一领导下,绝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能坐得下去,静得下心。如今,全县已初步呈现“聚精会神抓教学,上下一心搞教研”的良好态势,在教研工作方面,积极向“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开展规范化”发展,一些试点校的“科研课题、学术团体、研讨会议、学科竞赛、教研网站、教研刊物”六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平台也已初具轮廓,“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教研形式也日臻完善,已基本形成“以校为本,片区协作,网络支持”的县域教研模式,
1、“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开展规范化”的整体县域教研思路:
在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研究都基本做到了“体验课堂――发现问题――集中问题――反思问题――升华课题(很多是微型课题)――上报课题――上级监督(以教研员亲自参与各校校本教研活动为特点的剖析式下乡调研为主)――开展研究(系列)――成果上报”等过程,做到严谨规范,并鼓励老师们写成论文或发言稿,公开或集中交流。
具体的做法是:以体验课堂为手段,以发现问题为突破,以集中问题为方法,以反思问题为途径,以微型课题为龙头,以上级督导为促进,以开展研究为过程,以成果上报为结果,以成果推广为目的,同时主张“校本教研重过程,过程研究重规范,研究结果重实用”。 例如,涞水一小几年前就提出“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课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自动形成了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流通体制,使得全县的教研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能规范而高效,确实很好地促进了我县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2、“科研课题、学术团体、研讨会议、学科竞赛、教研网站、教研刊物”六位一体的整体县域教研平台:
我们主张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尽可能结合制约本校教育教学发展客观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成立科研课题组;并以其为龙头成立相关学术团体,定期组织相关学术研讨会议,并围绕课题开展相关学科竞赛(如作课赛、说课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赛和教案、论文征集评选等),并积极引导各校建构自己的教研网站(已有校园网站的开辟教研专栏),不具备学校网站的鼓励引导各教研组和教师建立自己相应学科的教研博客,并经常更新;条件允许的学校,如涞水三中还编辑出版自己的教研刊物。不管是网站还是刊物,各学科组都有自己固定的版面,刊登自己成型的教研成果。这样,极大地增强了老师们校本教研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方便了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的教研成果交流,既做到了学术争鸣,又做到了资源共享。
3、“以校为本,片区协作,网络支持”的整体县域教研模式:
1)以校为本,是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各个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都能凸显以校为本的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境中。尤其是困扰本校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总会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核心与重点。
2)片区协作,是校本教研的组织点。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校本教研的开展要全盘抛弃上级领导,相反的是紧紧依靠。具体到各校,主要还是发挥各地校域优势资源,尤其是更好的利用好师资资源,加强各地研训片(基地、中心)和学区的协作,更好地做好活动组织和专业引领工作。
3)网络支持,是校本教研的支撑点。我们这里面的网络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教研活动的组织网络,即校本教研主体(主要指领导组织系统)的自上而下网络和校本教研客体(主要指教研内容的确定)的自下而上网络;第二是指我县六位一体的校本教研互动交流平台(主要指网站或博客)。
4、“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整体县域教研形式:
篇10
一、把握科研方向,树立校本教研新理念
课题开题以后,我联合课题组的成员围绕课题设想与方案,就“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等关键词,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学习与调查研究,课题组人员对校本教研产生的背景、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方法、模式有了更新的理解。
课题调查与背景分析坚定了研究方向与决心,教师队伍的现状急需校本教研的开展。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满足不同教师的内在需求,以便更好地、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发现:①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求存在差异。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均有迫切的内在需求,但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需求是不同的,工作1~3年的新教师希望对新课标与新纲要和国内外教育思想进行解读和对比。拥有5~10年教龄的教师希望了解一些教改的新动向,拥有10~20年及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更关注国内外教育思想、教改新动向和教育科研方法,其中75%的教师希望得到自身特长的提升,以便发挥专业个性,逐步让自己的教学富有特色。②以往教研模式有待改进。老师们认为传统教研模式与继续教育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往往采用以灌输为主的方式,很少考虑教师个体的感受和需求,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的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对问题和方法的深入探究。教师要求有更生动活泼的教研形式,如论坛、辩论、沙龙、校际交流。③忙碌的工作生活压缩了成长时间与空间。老师们反映:学习是减轻教改压力的力量源泉,但是老师却没有时间看各种书籍。现状表明,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确有必要,而且其中策略研究更为必需。
二、规范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组织建设与定期交流,规范研究实施与管理,制订课题科研计划,确定专业成长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课题科研计划是保证“校本教研”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要遵循科研规律,尤其要注重“校本教研”的特点。“校本教研”课题的计划内容主要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和成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具体内容、方法、措施及实施阶段、成果形式及验收方案等,“校本教研”计划需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系统性。
教师自我确定专业成长目标是重要的研究步骤。我们先请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出个人的发展计划和一学期的工作追求,对自己的发展、需要得到的帮助、准备取得的成果等问题做出预期计划,课题组再根据教师制订的自我发展计划确定业务学习、课题研讨内容和教师最需要得到帮助的理论报告,确定学期理论学习的系列活动,每一次活动确定一个研讨重点,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获得的感受、形成的认识在科研活动理论学习时间和大家分享和沟通。使每一位教师都在原有基础上较大提高内质技能,真正实现“青年教师学习立志,骨干教师学会立言,专家型教师重在立人”的培养目标。
三、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推动校本教研新进程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它需要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与激励机制作保证。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教研深入持久地开展,课题研究之初,学校就做到制度到位,侧重形成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①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采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理论学习;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定期邀请教科研人员和优秀教师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互相对话;③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各校拟定课题要实,管理要严,研究要深;④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⑤建立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校本教研工作;建立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校本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和课改实验评价制度等。
四、总结课题研究,增加校本教研新收获
参与课改实验多年来,以校本教研工作为关键,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取得了可喜收获。
1.形成校本教研的鲜明特色:①教研主题专题化,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②教研科研一体化,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③教研内容系列化,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④教研形式多样化,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劳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2.加深对校本教研联动研究的认识。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校本教研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周边校际联动、互动交流有利于课题视野的拓宽,激活研究思维的碰撞,增进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带动周边学校的加盟。
五、反思课题研究,展望校本教研新视野
一年来的《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实践还有很多不足和问题值得正视和反思。
1.注重思考。如何将校本教研与教师的生命过程和精神生活连在一起,校本教研的使命不能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更新教学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传授教学理念、组织教师之间研究等技能层面,而应将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责任与教师的教学创新,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相融合,最终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沟通教师间的心灵世界,创造出合作、交往、互信的新的学校文化的精神层面,使校本学习在促进教师成为新型教育者的同时成为具有崇高文化水平与高尚文化理想的文化人,这也是新时期校本教研追求的文化价值。
2.大力倡导。开发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和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作用,对学校和各级教研部门的有关工作予以有力支持,特别在人事制度和教育质量评估导向方面为教研机构和学校提供政策保障;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督察和指导,不断拓展校本教研与专职教研之间的沟通渠道,力求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针对本地区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总结成功经验,标树先进典型,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改进的意见。
3.努力坚持。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才能显著提高成效。学校要牢牢抓住核心课题,并建立多子课题网络,使教育教学、课改实验及评价工作均以此为统领,融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为一体,提高实效性,使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4.继续强化。科研的关键在于课题,课题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标志在于成果转化。新形势下的课题活动必须找到新的生长点。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使课题及其成果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