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尽职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6 05:5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师尽职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篇1

一、当前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现状

近年来,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不断加大大石山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植树造林工作力度,着力改善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饮用水源保护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认真开展“清洁水源”创建活动。近年来,__县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开展“清洁水源”创建活动,主要设立在县城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全县9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及“清洁水源”示范村饮用水源地等显要位置,以“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积极宣传“清洁水源”人畜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打造了9个乡镇22个 “清洁水源”标识牌和警示牌,同时开展“清洁水源”保护示范乡镇、村屯评比活动,全面推进“清洁水源”文化阵地宣传建设,为清洁乡村活动增添新力。二是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__县坚持每月对全县9个乡镇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日常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下水所监测的36项指标符合GB/T14848-19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城区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是加大饮用水源地的环境执法力度。几年来全县排查饮用水源地90多个,共取缔了6个位于水源地保护区违法排污口,搬迁2家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污企业,关闭3家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畜禽养殖场。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一是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等区域。__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环境保护法》为依据,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生态要求,在全县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二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实事工程,同时纳入生态建设重要内容。几年来,全县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畜禽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也相继出台了不少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鼓励扶持政策。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逐年推进。一是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行监管。目前已建成日处理量10000吨污水的有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500吨污水的有__镇、下老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200吨以下污水有__镇的__、__、__和__乡__以及__乡__等23个乡村。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进度推进__乡政府驻地、__镇__、__、__镇__、__等项目建设力度,力争2016年底竣工投入使用。三是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

(四)生态转移支付投入资金逐年增多。结合我县实际,扎实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县的各项指标考核和争取工作力度,逐年提高生态转移支付资金额度。2009年1339万元;2010年2055万元;2011年2372万元;2012年2949万元;2013年3244万元;2014年3623万元;2015年3764万元,年均增加100多万元。

(五)大石山区绿化面积日益扩大。__县是全国生态重点保护县,有“森林王国、绿色天堂”之美誉;全县林业面积达276135公顷,占总面积的86.72%,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均达84%。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面积日益扩大的同时,还打造了如都隆、__、森里等一批生态示范村屯。

(六)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日趋健全。近年来__县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较好地保障了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一是城乡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网络基本建立。全线县各乡镇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大部分乡镇配备了专职环卫工,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建立。二是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渐趋完善。目前,__县已建成规模垃圾填埋场4座,处理能力约为每日1000吨左右,其中县城区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300吨左右,__镇和下老乡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200吨和150吨,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可以有效保证城乡生活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随着__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结构性变化,正处于环境整治压力日益加大,而经济实力尚难以支撑污染治理需要的双重困境之中,已经到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并且伴随产业转移,在大石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加快大石山区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大石山区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全县水质恶化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全县9个乡镇重点村屯没有建成标准化饮用水系统,__、__、__等乡镇饮用水源经常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下降明显,水库类饮用水源地总氮指标经常超标,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取水口附近藻类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大石山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供需矛盾突出,投入相对不足,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大石山区建设简易化粪池后,表面看解决了脏乱差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粪便的出路问题,大多数大石山区的旧房子,没有三格式化粪池,更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些原因导致粪便和洗涤水等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从表象转入附近水沟,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二是乱砍乱伐现象日益突出,导致许多山溪断流、各条小河流量变小,水体得不到更换,自净能力下降,近年来不是旱就是涝,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由于人为开采土地,造成除草剂、化肥等有害成分的积累,污染水质,并

有长期潜在危害。三是大石山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大石山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缺乏适应大石山区需要的、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模式,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技术也不尽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石山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配套严重失衡,导致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大量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养殖场没有任何治理设施,尤其是新增的小规模养殖场绝大部分未经环保审批,这些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通常就地简易排放,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禽畜污染治理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污染治理动力不足。

(三)大石山区城乡环境治理投入不平衡,导致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日益凸显。虽然“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体制基本建立,但实际操作还难以达到全覆盖,公路沿边、河道沟渠垃圾随处倾倒现象时有发生,难以达到环境整治效果。一是垃圾三级收集处置网络的覆盖面、运行效率、清理程度受制于运行成本。二是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分类收集难以推广。由于观念、认识和习俗等原因,目前__县城乡生活垃圾均为混合收运,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扫、机械清扫以及利用居民区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没有做到分类收集,垃圾中可用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增大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难度。三是环保投入存在重城轻农的不公现象。在生活垃圾处理补助政策方面城乡标准不一、差异较大,造成大石山区生活垃圾收集率低的重要原因。

综合分析我县大石山区环境污染的根源,主要在于环境管理重城轻农,环境监管体系缺位;公共投入城乡不均,污染治理能力缺乏;扶持政策措施不力,污染治理市场化难以推进;技术处理模式不当,污染治理效率低下;生态补偿不够到位,治理动力难以激发。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大石山区的改革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大石山区环境治理非抓不可。

(一)进一步完善大石山区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大石山区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复杂,分布广范,随机性、潜伏性和滞后性强,管理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需要从宏观层面对大石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做出科学的筹划,进一步完善大石山区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部门分工明确、条块协调联动、多方齐抓共管的政府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干部考核机制。把大石山区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农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生态公益林、植树造林等纳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党政特别是乡镇领导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出台有利于大石山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一是建立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大石山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等环境治理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补助力度,规范和完善对饮用水源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常投入机制。二是出台促进有机肥料生产发展和使用的财政补助政策。考虑在地方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使用的污染。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大石山区环境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并规范用于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支出项目,切实解决对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农产品生产等方面财政扶持能力不足问题。

篇2

尽职调查报告怎样写?尽职调查已经成为公司并购中的基本流程之一,世界各地的公司并购中都践行着尽职调查。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企业公司尽职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尽职调查报告1有限公司:

上海市汇盛律师事务所接受贵司委托,指派中国执业律师____、____对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

在与贵司的多轮磋商中,我们和贵司确定了本次尽职调查的工作范围,并以《委托合同书》的形式确定下来(详见附件一:尽职调查范围)。

根据本案的工作范围,本次尽职调查工作采用认真阅读w公司提供的文件(详见附件二:w提供文件目录),进行书面审查;与w公司相关负责人谈话、向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调取资料等方式,在提供本尽职调查报告的同时,我们得到的承诺为:

1、w公司提交给我们的文件上的所有签名、印鉴和公章都是真实的;提交给我们的所有文件的原件都是被认可的和完整的;并且所有的复印件与原件是一致的;

2、我们审查的文件中所有的事实陈述都是真实的、正确的;

3、接受我们谈话的相关负责人陈述的内容没有任何虚假和遗漏的,是客观、真实的;

4、w公司没有未披露的对外抵押、保证等担保行为;

5、同时,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暗示表明以上承诺是不合法的。

基于以上的承诺和我们采集到的资料与信息,根据现行有效的中国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根据w公司提供的文件,根据我们指派律师的工作经验,我们作出以下尽职调查报告内容:

一、w公司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略)

2、w公司历次变更情况(略)

(详情见附件三:w公司变更详细)

3、w公司实际控制人(略)

二、w公司隐名投资风险

外国人某某通过中国自然人投资于w公司的行为属于隐名投资行为。外国人某某为“隐名股东”,中国自然人、为“显名股东”。

1、中国法律及司法实践对于隐名投资的规定

根据中国法律及司法实践,一个隐名投资行为如想得到法律的认可,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隐名股东必需实际出资。 具体体现为,隐名股东有证据证明显名股东投资于公司的财产属于隐名股东所有;

(2)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这里的以上包括半数;

(3)隐名股东以实际股东身份行使权利且被公司认可。这里的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得并被公司认可,既可以表现为隐名股东实际上担任了执行职务的董事,实际行使了管理职能;公司股东名册等法律文件记载了隐名股东的实际股东身份,亦可以表现为显名股东的决策均得到了隐名股东的同意或认可等。

(4)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外国投资者采用隐名投资的方式规避市场准入的行为则亦违反了中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2、中国法律对于外商投资行业的准入规定

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以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国对于外商投资的行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贸易类外商投资企业因为属于中国政府规定的逐步开放的产业,而被纳入“限制类”进行特别管理。

3、w公司隐名投资的法律风险

(1)中国法律确定股东身份应当经过登记程序,这里所说的登记是指登记于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有经过登记的,不能对抗不知道隐名投资行为的第三人。也就是说,目前外国人某某并非是经过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登记过的股东,登记过的股东是中国自然人、;

(2)中国自然人、具有实际支配w公司股权的权利,如果显名股东不经隐名股东的同意即转让股权,将造成隐名股东的投资失败;

(3)当显名股东个人负有大额债务而不能清偿时,他们的债权人可能会要求获得w公司股份,从而影响隐名股东的利益;

(4)中国目前并无对于隐名投资的现行有效法律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外商隐名投资于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的,法院会判决这种隐名投资行为无效,真正的股东为显名投资者,隐名股东(外商)与显名股东(中国自然人法人)的出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w公司目前的主要经营范围为限制类,因此外国人某某的隐名投资行为,一旦与显名股东发生争议,法院将会判决外国人某某的隐名投资行为无效,外国人某某将失去对w公司的控制权;

(5)根据我们处理类似案例的经验,外商利用中国人进行隐名投资,初始时一般合作良好,但是当公司做大做强并产生较大利润时,显名股东(中国自然人或法人)常常会向隐名股东(外商)提出种种要求,从而产生争议。

三、关于w公司的经营范围

本次尽职调查的目标是为实现对w公司的并购、增资,增资之后,w公司将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行业实行准入制,因此w公司一些经营范围难以保留。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以及我们的经验,变更后的w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表述为:从事。。。。。。等食品的进出口业务,国内批发及相关配套业务。

四、w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1、概述

w公司会计核算方面原则上执行中国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未根据该项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的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是中国法律强制性要求建议的制度,而财务管理规定是一种内控制度或称管理制度。

由于w公司没有具体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相关会计政策无法确定(目前实际由财务人员根据经验或习惯确定),既不利于公司管理层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管理,又容易导致w公司会计业务处理的随意性。

我们建议w公司根据中国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出适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的公司《会计核算制度》。

2、w公司的会计政策

(1)执行中国《小企业会计制度》;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根据w公司的规模,可以使用《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小企业会计制度》,w公司目前实际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期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3)记账本位币及外币核算方法: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外币业务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记账;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年末)外币账户余额未按期末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金额进行调整,相关汇兑损益待外币实际支付结算时进行一次性调整。

我们认为,外币账户未按期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汇率变动形成的汇兑损益没有及时进行会计处理,既不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还将导致会计利润核算的不真实。

我们建议w公司依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年末)及时对各外币账户进行汇兑损益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历史成本(实际取得价格)为计价原则。

(5)存货核算原则及计价方法:

①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日常核算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

②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采用一次性摊销法;

③存货的盘点制度:采用永续盘点制,即按照账面数据与实际盘点数据结合确认的方法。

(6)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折旧方法以及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是指为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固定资产取得时按实际取得成本计价,按照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

(7)收入确认原则:

①销售商品:公司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转移给买方;

②公司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③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风险提示:w公司实际销售收入的确认方法与上述原则有差异,具体详见本报告的税务风险调查部分。

五、w公司财务状况调查(截止____年10月底)

1、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所属日期:____年10月31日;货币单位:人民币,元)

(略)

(2)损益表(所属期间:____年1-10月;货币单位:人民币,元)

(略)

(3)会计报表提示:

(略)

2、相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略)

六、税务风险

1、w公司存在由于延迟确认销售收入而引起的税务风险,违反了中国现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法规;

(1)w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核算业务中,当月销售发出的货物,

①____年9月份之前,该月全部销售货物一般都在次月10日左右才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确认销售收入;

②____年9月份(包括)之后的货物销售业务,该月25日以后的销售货物一般都在次月10日左右才开具增值税发票并确认销售收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9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8条的有关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w公司该类业务目前没有书面合同)(见本报告四、w公司的合同风险条款解释),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____〕875号)第一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4个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①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3)我们认为,依照上述税务法规,w公司的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属于延迟确认,可能存在税务风险(即延迟申报纳税);

2、除上述风险外,我们未发现其他税务风险。

七、本尽职调查报告的说明

1、本尽职调查报告仅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有限的手段,根据本案的特殊性进行的调查工作。

因此,我们的尽职调查报告其内容不可能穷尽w公司目前的或有风险,存在着可能对或有风险的错误描述、偏差或遗漏,特予以说明,请贵司予以充分注意。

2、本尽职调查报告内容涉及法律、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我们虽有中国执业律师参与本案并负责调查,但与会计事务所全面的审计、评估和多位注册会计师人员协同工作的结果是不同的。

对于一些问题例如财务报表的调整、公司整体估值等,是资产评估与审计师的责任,本报告并未涉及。

3、本尽职调查报告内容的所有附件内容与本报告组成完整的文件,不能单独或割裂的引用、使用或理解。

4、本尽职调查报告是依据贵司与我们签订的《务委托合同书》的基础上作出的。

本尽职调查报告除委托人为受让w公司股权或对w公司增资作参考之用外,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尽职调查报告2一、团队情况尽职调查

在vc投资中团队是最重要的,vc需要了解了团队成员的方方面面,包括团队成员的经历、学历、背景以及各位创始人的股份比例。

1、公司组织结构图;

2、董事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简介;

3、管理/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4、企业劳动力统计。

二、业务情况尽职调查

业务的尽职调查是个广泛的主题,主要包括业务能否规模化、能否持久、企业内部治理,管理流程、业务量化的指标。

1、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2、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的激励机制;

3、是否与掌握关键技术及其它重要信息的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4、是否与相关员工签订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合同;

5、员工报酬结构。

三、市场情况尽职调查

创业者商业计划书中的那些关于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仅仅是参考。vc会独立地对市场进行尽职调查,vc的市场分析工作是由专业人士来做的,是中立的,通常也是保守的。

1、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稳定期或是衰退期)及其发展趋势;

2、目标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分析(自然更换、系统升级、扩大应用等);

3、核心竞争力构成(技术、品牌、市场份额、销售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等);

4、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和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5、主要客户构成及其在销售额中的比例。

四、技术情况尽职调查

1、核心技术名称、所有权人、来源方式、其他说明;

2、公司参与制订产品或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情况;

3、公司已往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行业内技术对企业的技术情况的评价;

4、公司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明细;

5、计划再投入的开发资金量及用途。

五、财务情况尽职调查

财务的尽职调查,可能要算是尽职调查中最重要的工作。它分为两大块:过去的财务数据和未来的财务预测。

1、企业财务报表(注册资金验资报告、往年经审计年报,最近一期月报);

2、分产品/地区销售、成本、利润情况;

3、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说明和资质;

4、对造成财务报表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因素的说明。

六、法务情况尽职调查

提供公司总部、子公司、控股公司、关联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员工合约、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商标备案、诉讼记录等等。

1、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2、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

3、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合同;

4、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

5、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尽职调查报告3山东经信纬义律师事务所接受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指派尹义峰等5名律师于2011年9月1日前往武城县,对收购标的公司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现将9月1日至9月2日两个工作日的工作情况向公司汇报如下:

2011年9月1日至9月2日,在县政府的配合下,本所律师先后前往了工商局等十几个部门对标的公司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在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分述如下:

1、武城县人民法院

武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李佃富出具《关于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情况说明》一份,证明标的公司在武城县人民法院有涉诉案件一件,为案件原告,后撤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诉讼。根据企业人员介绍,该案后达成调解,但现法院与企业均不能提供有效法律文书证明该案,该情况还需公司配合提供调解结案的相关证明材料。

2、人社局

武城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供《武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1社会保险征缴计划的通知》一份,证明标的公司2011五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征缴计划为:

武城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提供的《2011年1至6月齐鲁客车养老保险名单》显示,标的公司仅有16位员工有养老保险,共交纳39888元,其中企业交纳28492.8元,个人交纳712.2元。

根据上述情况,标的公司仅为其16位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未缴纳其他四险,且现无法得知企业具体有多少员工,无法核实欠缴社会保险金额,该情况还

需公司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并及时缴纳欠缴的社会保险。

3、环保局

环境保护局提供2008年7月4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出具的鲁环报告表

【2008102号审批意见一份,对《山东武城齐鲁汽车有限公司搬迁改造客车厂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如下审批意见:

1、同意项目建设;

2、施工及运营应符合相关环境标准;

3、落实施工期间的污染防治措施;

4、项目建成试运行3个月内,向环保局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5、如工程环保措施等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报批;

6、公司在受到本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德州

市、武城县环保局。

根据武城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标的公司在项目建成后,一直未向环保局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因此,标的公司搬迁改造客车厂项目一期工程一直未通过环保验收,该情况请公司特别注意,应在收购前要求标的公司进行环保验收。

4、房管局

武城县房产管理局提供标的公司所有的房产及土地情况一份,具体情况如下:

武城县房产管理局出具《证明》一份,证明上述两处房产不存在抵押、查封情况。

5、国土局

国土局出具《证明》一份,证明标的公司所使用的位于武城县城驻地北方街北运河路东346668.66平方米工业用地不存在抵押、查封情况,但该局未提供相应的地籍档案,无法查证核实。现所掌握的土地情况源自房管局所提供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该情况请公司与政府进行协调,以便顺利调取该宗土地的地籍档案供查证核实,避免法律风险。

6、工商局

工商局提供标的公司全套工商材料档案,基本信息如下:

工商局提供《证明》两份,分别证明标的公司的动产不存在抵押、查封情况;股权不存在质押情况。据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不办理股权查封登记,因此未提供股权查封情况的证明,该情况请公司与政府协商要求工商局配合提供相关证明。

工商局提供武城旅行车厂全套工商档案材料,现该企业已经吊销,吊销情况如下:

根据现有工商信息,无法查明标的公司与武城旅行车厂的关系,该情况请公司特别注意并与政府商议查明老企业改制主管部门以便于查明标的公司生产资质的历史沿革。

7、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武城县支行出具《关于山东齐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贷款和担保情况的证明》一份,证明标的公司现有贷款余额2300万元,分别是2010年12月8日贷款1500万元、2010年12月23日贷款800万元,两笔贷款到期日均为2011年12月7日。该情况与律师于2011年7月8日在该行调取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一致,但《信用报告》“未结清信贷信息”一栏中还显示有承兑汇票50万元,此笔重大债务并未在本次证明中提及,该情况请公司特别注意并与政府商议要求人行提供最新的《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以降低法律风险。

8、商标局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网站查询,标的公司现有商标情况如下:

9、经信局

经与县经信局冯局长、刘局长联系,其称需与上级领导联系后方可协助调查,未能调查。在经信局需调查有关武城旅行车厂与齐鲁汽车公司之间的承继关系、债权债务处理、国有职工处置等事宜。需进一步调查

以上即为本次尽职调查之初步工作报告,请领导批阅,本所律师会根据工作进程及时向公司汇报最新情况。

尽职调查报告4此尽职调查报告力求通过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一个全面深入的审核,以发现企业的内在价值、判明潜在的缺陷及对上市的可能影响,为上市方案设计做准备。内容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改制与设立情况、企业的历史沿革、发起人和股东的出资情况、重大股权变动情况、重大重组情况、主要股东情况、员工情况、发行人独立情况、内部职工股(如有)情况、商业信用情况。重点关注企业改制后经营业绩能否连续计算、股东出资是否到位、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化、控股股东是否存在改变的风险、员工持股问题。

2.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

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况、组织结构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情况、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情况。重点关注公司组织结构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公司治理是否合规。

3.高管人员:

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及任职资格、高管人员的经历及行为操守、高管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高管人员薪酬及兼职情况、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高管人员是否具备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资格、高管人员持股及其他对外投资情况。重点关注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情况、高管人员兼职情况

4.财务与会计:

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评估报告、内控鉴证报告、财务比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期间费用、非经常性损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债务、资金流量、或有负债、合并报表的范围、纳税情况、盈利预测。重点关注企业资产权属问题、是否正确申报纳税、是否存在税费补交风险、企业盈利是否持续增长、主营业务是否突出、主营业务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行业依赖、是否存在客户依赖

5.业务与技术:

包括企业所属行业情况及竞争状况、采购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况。重点关注企业的行业地位、企业的核心技术或业务优势

6.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是否存在同业竞争情况、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重点关注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业务性质、客户对象、与公司产品的可替代性等情况,判断是否构成同业竞争。确认公司的关联方及与联方业务往来情况,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7.业务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历年发展计划的执行和实现情况、业务发展目标、募集资金投向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关系。重点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清晰、发展计划是否明确

8.募集资金运用:

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本次募集资金投向。重点关注本次募投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募投项目扩大的产能可否被消化。

9.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

风险因素、重大合同、诉讼和担保情况、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中介机构执业情况。重点关注公司潜在的经营风险、公司诉讼和担保情况、过往是否有被行政处罚及影响评价

10.上市可行性分析:

对企业上市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

尽职调查报告5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中。

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从买方的角度来说,尽职调查也就是风险管理。对买方和他们的融资者来说,并购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目标公司过去财务账册的准确性;购并以后目标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顾客是否会继续留下来;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目标公司运营或财务运作分崩离析的任何义务。因而,买方有必要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买卖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过尽职调查明确了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买卖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同时买方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收购活动。

概述

对于一项大型的涉及多家潜在买方的并购活动来说,尽职调查通常需经历以下程序:

1.由卖方指定一家投资银行负责整个并购过程的协调和谈判工作。

2.由潜在买方指定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尽职调查小组(通常包括律师、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

3.由潜在买方和其聘请的专家顾问与卖方签署“保密协议”。

4.由卖方或由目标公司在卖方的指导下把所有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并准备资料索引。

5.由潜在买方准备一份尽职调查清单。

6.指定一间用来放置相关资料的房间(又称为“数据室”或“尽职调查室”)。

7.建立一套程序,让潜在买方能够有机会提出有关目标公司的其他问题并能获得数据室中可以披露之文件的复印件。

8.由潜在买方聘请的顾问(包括律师、会计师、财务分析师)作出报告,简要介绍对决定目标公司价值有重要意义的事项。

尽职调查报告应反映尽职调查中发现的实质性的法律事项,通常包括根据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对交易框架提出建议及对影响购买价格的诸项因素进行的分析。

9.由买方提供并购合同的草稿以供谈判和修改。

咨询公司尽职调查提纲

一、公司简介

1、公司成立背景及情况介绍;

2、公司历史沿革;

3、公司成立以来股权结构的变化及增资和资产重组情况;

4、公司成立以来主要发展阶段,及每一阶段变化发展的原因,

5、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发展、生产能力、盈利能力、销售数量、产品结构的主要变化情况;

6、公司对外投资情况,包括投资金额,投资比例,投资性质,投资收益等情况和被投资主要单位情况介绍;

7、公司员工状况,包括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结构、岗位分布结构和技术职称分布结构;

8、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

9、公司历年股利发放情况和公司现在的股利分配政策;

10、公司实施高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持股计划情况。

二、公司组织结构

1、公司现在建立的组织管理结构;

2、公司章程;

3、公司董事会的构成,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和监事会成员在外兼职情况;

4、公司股东结构,主要股东情况介绍,包括背景情况、股权比例、主要业务、注册资本、资产状况、盈利状况、经营范围和法定代表人等;

5、公司和上述主要股东业务往来情况(如原材料供应、合作研究开发产品、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共同使用、销售等)、资金往来情况,有无关联交易合同规范上述业务和资金往来及交易;

6、公司主要股东对公司业务发展有哪些支持,包括资金,市场开拓,研究开发、技术投入等;

7、公司附属公司(厂)的有关资料、包括名称、业务、资产状况、财务状及收入和盈利状况、对外业务往来情况;

8、控股子公司的有关资料、包括名称、业务、资产状况、财务状及收入和盈利状况、对外业务往来情况、内资金河谷业务往来情况;

9、公司与上述全资附属公司(厂)、控股子公司在行政上、销售上、材料

供应上、人事上如何统一进行管理;

10、主要参股公司情况介绍。

三、供应

1、公司在业务中所需的原材料种类及其他辅料,包括用途及在原材料中需求中的比重;

2、上述原材料主要供应商的情况,公司有无与有关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若有,请说明合同的主要条款;

3、请列出各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在公司总采购中所占的比例;

4、公司主要外协厂商名单及基本情况,外协部件明细,外协模具明细及分布情况,各外协件价格及供货周期,外协厂商资质认证情况;

5、公司有无进口原材料,若有,该进口原材料的比重,国家对进口该原材料有无政策上的限制;

6、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交易的结算方式、有无信用交易;

7、公司对主要能源的消耗情况。

四、业务和产品

1、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业务描述,各业务在整个业务收入中的重要性;

2、主要业务所处行业的的该行业背景资料;

3、该业务的发展前景;

4、主要业务近年来增长情况,包括销量、收入、市场份额、销售价格走势,各类产品在公司销售收入及利润中各自的比重;

5、公司产品系列,产品零部件构成细分及明细;

6、公司产品结构,分类介绍公司目前所生产主要产品情况和近年来销售情况;产品需求状况;

7、上述产品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功能和用途、应用的主要技术、技术性能指标、产品的竞争力等情况;针对的特定消费群体;

8、公司是否有专利产品,若有,公司有那些保护措施;

9、公司产品使用何种商标进行销售,上述商标是否为公司注册独家使用;

10、上述产品所获得的主要奖励和荣誉称号;

11、公司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将采取那些措施;

12、公司新产品开况;

五、销售

1、简述公司产品国内外销售市场开拓及销售网络的建立历程;

2、公司主要客户有哪些,并介绍主要客户的有关情况,主要客户在公司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公司主要客户的地域分布状况;

3、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售地域,销售管理及销售网络分布情况;

4、公司产品国内外销售比例,外销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结构及比例;

5、公司是否有长期固定价格销售合同;

6、公司扩大销售的主要措施和营销手段;

7、销售人员的结构情况,包括人数、学历、工作经验、分工等;

8、公司对销售人员的主要激励措施;

9、公司的广告策略如何,广告的主要媒体及在每一媒体上广告费用支出比例,公司每年广告费用总支出数额及增长情况,广告费用总支出占公司费用总支出的比例;

10、请列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名单及主要竞争对手主要资料,公司和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内外市场上各自所占的市场比例;

11、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哪些售后服务,具体怎样安排;

12、公司的赊销期限一般多长,赊销部分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多大;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坏帐,每年实际坏帐金额占应收帐款的比例如何;主要赊销客户的情况及信誉;

13、公司是否拥有进出口权,若无,公司主要委托那家外贸公司,该外贸公司主要情况介绍;

14、我国加入WTO后,对公司产品有哪些影响;

六、研究与开发

1、请详细介绍公司研究所的情况,包括成立的时间,研究开发实力、已经取得的研究开发成果,主要研究设备、研究开发手段、研究开发程序、研究开发组织管理结构等情况;

2、公司技术开发人员的结构,工程师和主要技术开发人员的简历;

3、与公司合作的主要研究开发机构名单及合作开况;合作单位主要情况介绍;

4、公司目前自主拥有的主要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情况,包括名称、用途、应用情况,获奖情况;

5、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及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

6、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及新产品有哪些;

7、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8、未来计划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七、公司主要固定资产和经营设施

1、公司主要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包括主要设备名称、原值、净值、数量、使用及折旧情况、技术先进程度;

2、按生产经营用途、辅助生产经营用途、非生产经营用途、办公用途、运输用途和其他用途分类,固定资产分布情况;

3、公司所拥有的房屋建筑物等物业设施情况,包括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原值、净值、折旧情况以及取得方式;

4、公司目前主要在建工程情况,包括名称、投资计划、建设周期、开工日期、竣工日期、进展情况和是否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

5、公司目前所拥有的土地的性质、面积、市场价格、取得方式和当时购买价格(租赁价格);

八、公司财务

1、公司收入、利润来源及构成;

2、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情况,公司管理费用构成情况;

3、公司销售费用构成情况;

4、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5、公司主要支出的构成情况;

6、公司前三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资产负债比率等财务指标;

7、公司前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8、对公司未来主要收入和支出的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9、公司目前执行的各种税率情况;

九、主要债权和债务

1、公司目前主要有哪些债权,该债权形成的原因;

2、公司目前主要的银行贷款,该贷款的金额、利率、期限、到期日及是否有逾期贷款;

3、公司对关联人(股东、员工、控股子公司)的借款情况;

4、公司对主要股东和其他公司及企业的借款进行担保及低抵押情况;

十、投资项目

1、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主要情况介绍,包括项目可行性、立项情况、用途、投资总额、计划开工日期、项目背景资料、投资回收期、财务收益率,达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和盈利情况;

2、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技术先进程度,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和对整个公司发展的影响;

3、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主要投资项目有哪些,完成的主要投向项目情况介绍。

一、其他

1、公司现在所使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先进程度、成熟程度、特点、性能和优势;

2、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目前主要的经营优势、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3、公司、公司主要股东和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目前涉及有法律诉讼,如有,对公司影响如何;

十二.行业背景资料

1、请介绍近年来行业发展的情况;

2、国家对该行业的有关产业政策,管理措施,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化;

3、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并介绍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年生产能力、年实际产量、年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市场分额、在国内市场地位;

4、国外该行业的发展情况;

篇3

最新的校企合作协议书 例文1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于___年___月___日就乙方在校学生至甲方实习达成并签署以下合作协议:

一、 甲方权利、义务

1、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与乙方开展校企合作,为乙方在校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

2、 为乙方来甲方实习的在校学生(以下简称实习学生)提供各岗位培训和实习指导。

3、 配合乙方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

4、 为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安全工作场所。乙方应保证学生实习时间内的人身安全及相关权利。

5、 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的实习学生,甲方有权将其退回乙方。对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纠纷、突发事件及其它安全事故,依据双方约定妥善处理。

6、 实习结束后,由甲方指导人员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给出评价意见。 7、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双向选择原则,择优录用乙方毕业生。

二、 乙方权利、义务

1、 负责按甲方的要求和条件,选拔合格实习学生,并保证实习时间。

2、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实习方案,明确实习任务。做好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与实习学生签订实习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

3、 负责向甲方提供实习学生的详细资料名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并保证该等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负责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引导实习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符合甲方安全生产要求。

5、 协助、配合甲方处理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违纪行为、纠纷或其他意外事件或事故。

6、 维护甲方的品牌信誉和经济利益,保守从甲方获取的任何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

7、 实习学生非工作时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乙方指派的管理老师统一管理,发生纠纷,由乙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三、 其他

1、 本合作协议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 本合作协议各项条款,甲乙双方需共同信守。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责任由双方平均承担。若双方另行达成书面补充协议的,则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约束力。

3、 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于首页载明的日期签署并生效。本协议壹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最新的校企合作协议书 例文2

甲方:xxx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借助于地方和企业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

(以下简称乙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乙方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甲方应为乙方优先推荐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应乙方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2.应乙方要求,甲方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承担或参与乙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甲方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乙方转让。

3.应乙方要求,可在甲方挂牌设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车间和产品研发中心,为乙方提供技术讲座、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考证、资料翻译、产品研发及生产等方面的服务,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4.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或企业员工培训等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5.根据乙方生产经营的需求,为乙方提供企业规划、发展、管理、经营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6.甲方在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合作、专业实习、人员培训等活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其他合理要求,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

三、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甲方的教学需要,可在乙方挂牌设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甲方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2.乙方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向甲方提供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的信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

3.应甲方教学改革需要,乙方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选派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成果归双方共同所有。

4.应甲方科学研究需要,乙方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参与甲方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科研成果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双方可另签具体的合作协议。

5.乙方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甲方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

6.甲方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队伍。挂职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四、附则

1.为加强沟通和联系,甲、乙双方应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通过不定期的会面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2.双方的具体合作项目可在本协议的基础上另签协议;双方合作过程中因实习、培训、技术开发和咨询、生活安排、劳务等发生的费用,由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加以解决。

3.本协议有效期年,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需要确定是否续签。

4.本协议履行中出现纠纷,双方应尽力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江门仲栽委员会仲栽。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签字代表:

签字代表:

XX年XX月XX日

XX年XX月XX日

最新的校企合作协议书 例文3

甲方:

乙方:

为满足各自经济利益,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的原则,达成合约:

一、乙方应具备如下基本前提条件:

(1)乙方对该专案已经完成书面可行性建设方案与商业实施方案;

(2)该项目已经中国政府同意并批准进行建设与经营;

(3)乙方对该项目具备合法、独立的建设权与经营权;

(4)乙方能够独立落实并完成项目投资各项基本实施条件并提供办理的相关手续;

(5)乙方对于向甲方(投资人)就该项目所提供的相关书面档的真实、合法与有效性能够承担法律责任,并有经济实力与甲方共同完成投资合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成本;

二、在乙方提供相关项目资料后,甲方认为乙方有能力满足上述第一条款的所有内容,则开始执行如下协议条款:

三、甲方与乙方就项目合作,项目投资总额为 亿元人民币,乙方需甲方对该项目投入前期资金 亿元人民币;

四、甲乙双方约定项目合作期为 年;

五、甲乙双方合作,甲方认可对该项目投入现汇为合作条件,乙方认可以自有资产或项目资产(包括项目建设权与经营权、对该项目已投入资产、该项目预期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及经营收益)作为合作条件及投资资本金偿还抵押与向甲方利润分配保障。乙方确认在合作期内自有项目的净收益值为 亿元人民币(甲方认可乙方就该项目提供第三方担保);

六、甲方向乙方项目现汇投入币种为 币,按投入当期汇率兑换人民币,多余兑换金额由甲方即时收回;

七、甲乙双方就专案合作,建成后专案总资产所有权明确归属于乙方所有;

八、甲乙双方合作,乙方可依据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中可能实际出现的最低收费价格和甲方每次有可能投入的实际合作资金(首次为 万元整)为上限来确认每次最高评估价值,并办理资产评估的相关手续和支付评估费用。乙方专案经营现状需在签约所在地并由具备国际专业水准机构进行评估与审计,经甲方确认后作为投资法律保障,在与乙方办理合作抵押手续之后,即时投入合作资本(有关专业评估与审计机构由甲乙双方共同认可);如果甲方根据中国境内专业律师机构出具的有关尽职调查报告认为乙方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未做评估与审计,但已可根据乙方所提供的相关项目资料和甲方去乙方所在地所进行的前期实地考察,确认乙方具备投资条件,则在乙方能够以现实自有资产或项目资产作为抵押并与甲方办理合作抵押手续之后,甲方应将首批合作资金 万元在 个工作日内以甲乙双方认可的方式投入,余款按乙方根据项目专案建设进度向甲方提出相关书面申请并经甲方回函确认后分批投入(乙方可以负担甲方去乙方项目所在地办理合作抵押手续过程中所发生的差旅费,或为甲方报销相关差旅费用);

九、甲方对乙方项目投资,在双方约定合作期内,乙方按照甲乙双方约定的每年 %的投资收益比例以及甲方实际投入资金数量,每年向甲方分配经营利润,直至合作期满;

十、甲乙双方合作期内,乙方自由计划偿还甲方投入资本金,于合作期满时,乙方需无条件全额偿还甲方投入资本金;

十一、甲方责任:

1、甲方依据乙方提供的有关项目资料,经初步论证后,如认为乙方的项目有考察的必要,则应向乙方发出考察的通知,在得到乙方的回函确认后,由乙方支付费用,为甲方安排相关考察人员的差旅事宜,但不予提供现金给甲方自行使用。甲方对乙方的项目考察完毕当日,应向乙方出具内容同时包括考察完毕的结束语和 天之内最终确认甲方是否有必要对乙方项目继续运作的回函。如到时间后,甲方仍不通知乙方,则乙方可认定甲方不会对该项目投资,同时该协议作废。如果在约定时间之内,甲方回函通知乙方应找相关的专业机构对乙方的项目做尽职调查报告,则甲乙双方的合作进入本协议十一条款的第2条内容;

2、甲方可自由决定乙方的项目专案现状是否有必要办理律师尽职调查、评估和审计。如果,甲乙双方共同认可的相关律师事务所经过调查之后出具的尽职调查报告得出乙方的项目不具有真实、有效并合法的结论,那么本协议同时作废(涉及律师调查的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反之,如果尽职调查报告得出乙方的项目具有真实、有效并合法的结论,那么,从相关律师事务所出具尽职调查报告之日起 天之内甲方不予书面通知乙方是否继续办理评估和审计委托手续并陈述相关正当理由,或在相关专业机构对乙方的项目所做评估或审计未得出乙方项目出现重大问题结论之日起的 天内甲方未办理合作抵押手续,或甲方在和乙方办理合作抵押手续之日起的 天内甲方未投入资金,则甲方均将被视为违约,应以乙方与甲方签署的头一份合约(如备忘合约、合作意向书)后乙方所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数额为基数, 倍赔偿乙方经济损失;

3、甲乙双方合作期内,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乙方提前偿还资本金;如乙方自愿提前偿还甲方资本金及投资收益,双方约定利润分配比例不变;

4、约定合作期内,甲方不参与乙方日常经营管理,乙方需定期向甲方提供专案运营财务报告。

十二、乙方责任:

1、甲乙双方合作期内,对于甲方投入资金,乙方需专款专用于合作项目上,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在其它项目上。如经甲方发现并证实,则甲方有权即时终止和约并向乙方追究违约责任;

2、甲乙双方合作期内,甲方可以提出要求:就乙方向甲方所提供专案或资产相关合法所有权及其它书面档,需经双方认可的中国公证机构公证备存;

3、甲乙双方合作期内,乙方作为甲方合作条件的专案或资产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其他抵押及担保;

4、甲乙双方合作期满,如乙方未按双方约定全额偿还甲方投资资本金及分配项目经营利润,则乙方认可将自有资产及专案资产无条件转让给甲方所有;

5、甲方为乙方投入的首批合作资金,由此发生的银行手续费经乙方确认后,先由甲方承担,而后,从首批合作资金到账之日起的日之内,乙方对甲方做出相应的全额补偿;

6、合作期内如评估结论证实乙方不具备亦不符合本意向书约定的合作条件,审计结论证实乙方严重违反财务制度,则甲方有权终止与乙方资金合作,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甲方经济损失;

十三、甲乙双方合作需恪守诚信第一原则,合作期间应保持顺畅沟通。若发生争议应先协调,协调不成,依法于签约地人民法院提讼;

十四、本意向书中英文对照,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当英文定义与释意等发生冲突或差异的情况下,以中文解释含义为准;

十五、本协议签署当日,甲方应该向乙方提交相关公司背景资料(如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十六、从本协议签署之日算起, 天以内如果甲乙双方均未再提出疑义,则本协议正式生效。

篇4

刘明辉和中燃管理层反对收购的理由之一,是认为中石化与新奥的出价偏低,不足以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就在不久前,该公司适时公布了年度财报,显示上一财年各项业绩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危机动荡,中国经济增速亦放缓的背景下,中燃如此业绩令人惊叹。然而,在业界对这家公司的研究和分析中也存在种种质疑,有业内人士猜测中燃管理层反对收购,正是回避要约方展开尽职调查的表现,其真实原因或缘起于业绩造假。随后,中燃不用公告改广告形式在北京发表“严正声明”,称己方绝无业绩造假行为,并对“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发起声讨。

中燃管理层造假与否,媒体无权公断。然而最近一年来围绕该公司产生的一连串故事皆戏剧性十足,乱花渐欲迷人眼之际,惟有将各方证据一一列举,方能自疑云中窥探事件全貌。

业绩存疑:总额超4亿元的“最后一米”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今年6月,北京和广东两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接受中国燃气小股东委托,对中国燃气下属安徽宿州中燃、江苏邳州中燃两地管道安装及初装费(预)交情况进行了尽职调查。该公司业绩造假的相关报道,正是被此事引发。

而这场调查的源头,则是今年6月14日中国燃气联席董事总经理庞英学签发的一份名为《关于加强应收账款催收的通知》,其中写到:“集团燃气板块项目公司应收款项余额越来越大,占用资金越来越多,超期款项呈现增长趋势,给集团正常经营带来巨大风险。”因此,要求各项目公司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和催收,加快资金回笼。通知别将宿州、随州、益阳、淮南、扬中、邳州、钦州、玉林、南京9家公司(下称“9家公司”)单列,要求对上述9家公司2008年3月31日前初装费形成的应收账款,原则要求在最近三年收回即2014财年末全部收回。

根据中燃小股东委托的两家律师事务所调查得出的结论,该公司的“应收账款”背后隐藏着别样玄机。中国燃气总部财务部和市场客服部对燃气接驳费应收账款分类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应收账款-接驳费-未竣工。事实上,未竣工的接驳费并不是真正要追收款的依据,他的产生来源是工程一动工开始所确认的收入,就在财务报表中记账。但因为实际上未竣工,这部分收入基本难以实现,只能趴在账面上,成为中国燃气应收账款的“死魂灵”。

2,应收账款-接驳费-已竣工-未通气:未通气的接驳费,说明该小区工程或该用户室内安装已经竣工,具备了点火通气条件,但气没有通到,所以用户还有一部份初装费没有交纳。因此,这部分应收账款所产生的缘由方在中国燃气一边。原则上,当气通达、客户使用后,这部分应收账款将实际形成,成为中国燃气可以追缴的部分。

3,应收账款-接驳费-已竣工-已通气:指小区已通燃气了,但是接驳费还没有收到。这种情况的欠款,是完全意义上的欠款。

那么,在中国燃气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中,真正意义上的欠款占多大比重呢?

今年6月,北京和广东两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接受中国燃气小股东委托,对中国燃气下属安徽宿州中燃、江苏邳州中燃两地管道安装及初装费(预)交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对业主和物业保安进行问卷调查和取证等方式进行了尽职调查。调查报告反映出如下情况:

一是住户管线真正连通可用,属于已竣工中的“未通气”或“已通气”,但仅为“少量用户”;

二是根本就没有接往住户的管线,只有一个写着“宿州中燃”或者“邳州中燃”字样的天然气表箱;

三是在主管道、住户两端均断开,也没有安装到户的然气表;

四是最好的情况,是在住宅外墙上安装有中国燃气的主管道,但是往各住户的管线是断开的,或者有连接主管线但在住户的墙外断开。

除了第一项之外,其他三项均属于“应收账款-接驳费-未竣工”的情况,被知情人士戏称为“未完的最后一米”。

前中燃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多是为了应对德勤会计师行核数师的现场核实。中国燃气9家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如下情况,即把所属城市辖区内的楼房不管是否具备安装价值、是否具备安装申请合同、是否已经缴纳接驳费、是否经过业主同意,都在建筑物外墙安装上燃气镀锌管,但没有缴纳接驳费的业主就没有安装燃气表和把燃气管接通至屋内,这些业主既然并未同意接入管道,更何谈为中国燃气创造业绩。

篇5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小企业;风险;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影响下,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种必然选择。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出口总值达到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8%。然而,国际拓展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不确定性,这致使中小企业在国际拓展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风险。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下滑趋势尚未见底,多数国家面临的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增大,纷纷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如某国在政府政策中限定必须购买国货,此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也是发达国家采用的主要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这一切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国际拓展政治风险更加突出。2009年4月23日,印度财政部海关总局声明,对来自中国的以冷轧不锈钢为主的若干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因此,在经济危机形势下,如何清晰认识、防范和化解国际拓展中所面临风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拓展风险分析

(一)坏账风险

2008年中国人民币升值,国内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低价优势逐渐变弱,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激烈的竞争局面导致外商拥有交易话语权,外商为了减轻资金负担,加速资金周转,便要求在交易过程中少占用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赢取客户,赊销成为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普遍竞争手段。赊销直接导致坏账风险的产生。2008年,广东省出口额4041亿美元,其中坏账额200亿美元,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这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

(二)国际诈骗风险

中小企业国际诈骗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中小企业被外商企业编造的虚假信息所蒙骗,从而遭受巨大财物损失。产生国际诈骗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在没有完全了解外商企业商业信用信息、资金财务信息、跨国经营的要求和惯例的情况下,轻易听信外商企业的虚假言论,又经不起巨额订单和巨额利润的诱惑,贸然与外商企业签订贸易合同,导致上当受骗,遭受巨大财物损失。中小企业遭遇的国际诈骗事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涉及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危害极大。

(三)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各方面,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政局动乱、政策变化、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产生矛盾等因素,致使中小企业进行国际拓展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由于俄罗斯“灰色清关”政策变化,2008年中国商人价值20亿美元的货物被俄罗斯扣押,俄罗斯政府宣称将销毁这批货物,此举将给相关中国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至今,货物已经被扣押长达一年,据初步估计,如果货物最终被销毁,至少有100个生产企业会破产,约10万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这明显增加了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国际拓展过程中的风险,致使企业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增加了购买国货条款,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一度引起争议。

在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不断设置贸易壁垒同时,当地企业和中国厂商的矛盾也不断加剧,“砸店”、“烧货”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9月,共有16个集装箱温州鞋在西班牙埃尔切市被当地失业鞋厂工人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西班牙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不善于妥善处理当地公共关系。

二、中小企业国际拓展风险对策

(一)出口信用保险

随着国际贸易风险不断增多,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应运而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旨在帮助企业化解国际拓展过程中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能够实质性地解决贸易赊销中国内出口商资金占压和国外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实质性地解决中小企业国际拓展中可能面临的潜在政治风险问题。通过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能够进一步强化信用管理,减少呆坏账款。把握贸易机会,扩大业务规模,确保持续发展。

(二)企业尽职调查

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态度一定要严谨慎重,不能轻易信任进口商陈述的信息,应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针对进口商进行企业尽职调查,利用尽职调查报告,全面了解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包括企业工商登记资料、股本结构、经营者情况、经营情况、银行往来情况、财务情况等信息,从而正确判断对方的实力、信用额度以及潜在问题,最终确定相应的合作方式和结算方式,从根源上防范坏账风险和国际诈骗风险。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有以下渠道和手段:通过国内的咨询机构调查,该类型咨询机构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浙江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等;通过国内往来银行进行调查;利用工商名录进行调查;通过我国驻外使馆的商务机构调查;通过国外咨询机构或资信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委托律师参与资信调查。

(三)树立自主品牌

中小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逐步实施品牌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拓展中,绝大多数依赖的是低价优势,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低价策略经常导致国内产家互相压价,参与竞争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另外,低价策略经常引起外国政府对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导致中小企业遭受巨大财务损失和国际拓展受阻,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依靠技术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经济危机时期,国际需求下降,各类成本降低,正是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最佳阶段。树立自主品牌既能提高产品利润,又能规避国际反倾销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等政策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吴西镇.国际反倾销规则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及对我国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8,12

[2]陈丹彤.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出口信用风险管理[J].大经贸,2007(5)

[3]傅磊,顾奋玲.出口企业信用风险及其防范――兼谈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防范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4]林长富.论温州民营企业品牌建设之路[J].现代经济,2008,7

[5]刘晓英,余世红.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企业活力,2007(5)

篇6

部分中国概念股选择到美国上市的内部原因是公司财务状况达不到国内上市标准,存在着利用国情差异和地域差异包装上市的企图,公司本身存在着多重风险,其中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上市准备阶段的原始数据造假的风险,上市之后的财务信息披露风险,和审计环节由于审计转包产生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一)第一层次会计风险:公司会计造假风险 尽管中国2010年10月30日开设创业板,为我国民企上市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但是,一国内上市竞争激烈。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中国的民企明白了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尽管民企具有产权明晰的优点,但其产权封闭的缺点也很明显,制约了其做大做强,只有通过上市实现产权开放,才有可能实现快速成长。而在国内证券市场排队上市的民企众多。二是美国上市门槛低。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的电子柜台市场(OTCBB),上市门槛低,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指标的限制,只需要具备3名以上的做市商愿为该股票做市的条件。而转板的流程更简便,成本也更低廉,并且美国证券市场还具有世界性的品牌效应。三是在美上市时机好。自2008年8月以来,美国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中小私企恢复缓慢,中小企业上市非常少。而中国中小企业已经基本度过危机。

然而,一些中国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语言不相通、制度不对接等诸多“条件”乘机进行会计造假,造假手段五花八门,造假方法多种多样。如伪造银行对账单,捏造银行贷款,虚构资产,虚设销售合同,伪造库存清单,伪造财务账本、客户信息,以及银行证明等。许多公司都被指控存在修改财报数据和欺诈行为。如,美国证监会(SEC)对某公司的调查就起源于其2009年的年报差异,该公司向SEC递交的报告中营业收入为1.93亿美元,而向中国审计机构报告的营业收入却只有0.11亿美元,二者相差超过90%。浑水公司在2010年11月10日出具的调查报告中称,其访问的9家客户中5家否认购买了该公司的产品,其中包括宝钢、莱钢、重钢、粤裕丰钢铁等,而该公司的财报显示,仅粤裕丰的合同额就高达1270万美元。2010年11月17日,该公司的审计报告披露,其确实存在合同造假行为。这些会计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直接损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侵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美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第二层次会计风险:中介机构上市运作风险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主要有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借壳上市两种途径。一些规模小的公司一般选择“借壳上市”,他们通过收购一家美国壳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本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从而使本公司变成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由于美国壳资源丰富、借壳上市成本低并且时间短。所以许多中国公司采取借“壳”的方式在美国上市。然而,在美借壳上市的一些劣质中国公司,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或投资银行基于利益驱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中国公司先经过事务所审计,再由投资银行推荐在美上市,上市后不断推高股价,然后全身而退。投资银行在中概股借壳上市中违背了基本执业准则和业务准则,放弃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验证的基本要求,失去了客观公正的执业道德。漠视了第一层次的会计造假风险。

(三)第三层次会计风险:审计转包风险 在美中国概念股的审计风险主要源于审计转包,中国在美国的借壳公司出于审计费用和顺利上市的考虑,往往会雇用一些收费低、规模较小的会计公司。目前,在美国各大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约400家中国公司聘请的事务所几乎都是不知名的小型美国审计公司,如飞腾、柯邦宁、GPKM和GHPHorwath等。由于存在距离问题和语言障碍,这些美国会计公司将承接的审计项目转包给中国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真正进行审计的通常不是在美国注册的会计公司。由于中美法律制度不同,司法环境不同,美国监管机构又不能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使监管,致使其审计质量低下,审计报告无法揭示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以投标方式承接审计业务指导意见》规定不得分拆转包中标的审计业务。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SEC新法规,允许各国以其他法定方式来完成《萨班斯――奥克斯利法》中对会计师监管的要求。中概股的审计转包行为既违背了中国的法律规范,也不符合美国的审计业务监管规定,这种审计转包隐瞒了公司的会计风险,本该行使“经济警察”职能的会计师却发挥了会计造假“帮凶”的作用。

二、中国概念股审计监管难题

虽然美国是上市壳资源市场最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相对于IPO市场来说,壳资源市场仍然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不成熟市场,在OTCBB上市的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一直不高,一定程度上导致赴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大量违规行为。所以,美国近几年一直在谋求与中国联合开展跨境审计的监管,但中国在与美国开展联合监管上也遇到了三个难题。

(一)问题 按照中国的法律,外国监管部门无权在中国境内实施监管,美方如果进入中国境内进行检查或要求中国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检查,就涉及到干涉中国问题。而按照SEC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在PCAOB注册登记后,才可以从事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并且要接受PCAOB的监督检查。目前,共有54家中国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海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在PCAOB注册,在通过反向收购方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24%的中国公司由中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批会计师事务所脱离于美国监管者的职权范围。

(二)机密问题 对于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上市公司,如金融、保险、矿产资源、军工等行业,如果按照美国的法律要求,向美方提供审计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很可能导致政府机密和公司机密泄露。对此,中方奉行的是“完全信赖原则”,即如果美方需要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会计审查,则必须将此请求提供给中方有关监管部门,由中方进行相关的审查之后,再将结果通报给美方。而PCAOB则希望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实地核查中国的审计公司。

(三)财务体系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中美两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监管标准,二者达成一致的难度很大。

三、中方在审计监管上所做的努力

针对以上难题,中方积极应对,加强了对中国公司上市,尤其是到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的监管。

(一)财政部和证监会突击审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账目 2011年10月,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要求全球最大的几家审计事务所,重新紧急审阅它们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的审计工作,并披露审计公司向海外监管机构提供的财务细节。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与审计行业要求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以及德勤“四大”审计事务所紧急重审它们去年对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所做的审计报告,以及中资企业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各项审计工作,告知审计工作报告或其他客户信息是否提供给了海外监管机构或者任何海外分支。被要求提供的资讯包括公司的中国办事处与香港、澳门办事处之间有关美国审计案子的所有往来信件,和提供香港办事处负责的美国上市中资企业帐目审查细节。

(二)中国证监会提高借壳上市的标准 2011年8月5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其中涉及到整顿借壳上市行为,对借壳上市确定了较高的标准: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除原有要求外,还需增加“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两大条件,这一要求已接近IPO标准。

(三)商务部实施外资并购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 2011年9月1日,商务部正式实施《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安全审查实行制度化,提出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规定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

四、美方对中国概念股采取的行动

中美两国在联合监管上发生分歧后,美国采取了一些单方面的措施,双方争议与摩擦给在美中国概念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一)美国审计风险警示公告2011年10月3日PCAOB了《第八号全员审计实务警示公告:某些新兴市场中的审计风险》,公告提醒审计人员审计那些主要业务发生在新兴市场的美国上市公司时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尽管这一警示针对的是审计人员,但它也使投资者和审计委员会对在美国各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尤其是来自PCAOB无法对审计人员工作开展检查的国家的公司)所暴露出的会计舞弊风险加以警觉,主要是进行审计时可能遇到会计舞弊而造成的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应对这些风险的责任以及审计人员根据PCAOB审计准则应当履行的其他一些责任。

(二)美国司法机构介入对中国公司的调查 美国对在美的中国公司调查已经从SEC延伸到司法部。SEC最早曾于2006年中国网易公司会计造假,此次中国概念股事件之后,SEC 首席会计办公室与SEC 执法部门、财务合作部门及PCAOB四方联合开展行动,以识别对SEC 在册反向并购公司所进行的审计舞弊,同时,一些分布全美各地的联邦检察官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2011年9月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透露,美国司法部正在介入调查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会计及账务违规问题,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纽约股市中国概念股大幅下挫。而且司法部介入的范围会逐步扩大,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美国调查者针对中国公司提出了“宁可错杀,也不错过”的调查法则。

(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作出暂停“四大”中国分公司审计资格的决定2014年1月22日美国证交会一名行政法官作出初步裁决,暂停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资格,期限为6个月。裁决以这些审计机构拒绝提供有关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资料,阻碍了美方对这些企业的欺诈调查为由。认为,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这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蓄意”拒绝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等联邦法律。这一裁决如果最终得到维持,将暂时导致10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没有审计机构,同时,也将干扰在华经营的美国跨国公司的审计工作。

五、结论

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困境,笔者认为,赴美上市的中资公司首先必须了解和尊重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美国自2001年以来的至今10年时间,在审计监管上颁布了两项重要法案。一是2002年7月25日颁布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被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另一个是2010年7月15日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核心是在金融系统中保护消费者。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监管,即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严格金融监管标准,扩大监管覆盖范围,强调跨机构协调监管。

其次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规范审计工作,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二是做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让投资人了解公司的真实运作情况,在投资项目中做好沟通和信息及时公开。三是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赴美上市之前,聘用财务总监、专业财务团队、律师和美国认可的审计师,做好公司内部的重组工作,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定价,开展具有实效的尽职调查和财务审阅等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1.1投资补助与投资补贴在德国,欧盟划有两大目标区域,一是地区竞争力和就业区域,二是聚合区域。经济发达的西德地区属于前者,经济相对落后的东德地区则属于后者。为了改善区域经济结构、提高竞争力,德国“共同任务项目”(GRW)实行统筹规划,以发放现金的方式补偿直接投资成本,这就是“投资补助”。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方能获得投资补助:第一,投资项目必须创造长期就业岗位(工作必须在德国持续至少5年);第二,必须有私人的银行证明表明项目融资已经确定(个人资本必须至少占到投资总额的25%)。与“投资补助”不同,“投资补贴”则主要是针对德国东部地区,旨在通过税收减免或者现金补贴的方式资助那些计划在东德地区建立业务的企业,对其在厂房建造、设备购置和生产方面的成本予以补偿。通过投资补贴所购设备在投资项目结束5年之内不得离开德国东部地区。欧盟对在德的投资补助和投资补贴所占投资成本的比例有上限规定,补贴水平取决于投资企业所处行业和企业规模,补助额度则取决于地区分类和企业规模。欧盟将员工少于50人,年营业额小于1000万欧元或资产负债表总金额小于1000万欧元的企业界定为小型企业;员工少于250人,年营业额小于5000万欧元或资产负债表总金额小于4300万欧元的企业界定为中型企业;超过中型企业人数、年营业额(或资产负债表总金额)上限的则为大型企业。隶属于大型企业的中小型企业也被视为大型企业。以“共同任务”补助为例,德国有资格享受激励措施的地区分为A、B、C、D和C/D五类。在A类地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所享受的“共同任务”资助的最高额度分别为50%、40%和30%[1]。

1.2运营成本支持如果说德国对投资成本的支持做得有声有色的话,那么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支持也是可圈可点。德国设有专门针对新兴企业运营成本的支持项目,主要是提供劳动力和科技研发方面的支持。前者由联邦劳动局、州政府抑或欧洲结构基金进行规划管理,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员工的需求,在员工招聘、培训方面予以支持并提供薪酬补贴。后者则被视为推动德国经济的重要举措,欧盟、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极为重视,研发项目可以享受各种形式的财政支持,可以选择利用许多金融工具和研发计划,包括以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实现里斯本战略目标服务的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

1.3优惠利率贷款和次级贷款通过欧盟、德国和各州多层面的发展银行,投资者可以获得优惠利率贷款和次级贷款。自2008年1月起,一个名为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启动资金的方案模型就已开始实施。该方案模型专门针对企业家、独立的专业人士和小型企业及其项目,允许银行贷给他们限额为5万欧元的启动资金以支持创业。不超过该限额的项目可全额融资,银行给贷款申请人有利的贷款条件,免除其一定的法律责任。此外,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还给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次级贷款。次级贷款结合了外来资本和自由资本的特点,毋须最先考虑偿还,可以在偿还完其他机构的贷款后再行偿还,因而具有近似于自有资本的特性。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发展中企业,也无论其财务状况如何,均可申请获得次级贷款,所不同的是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可以享受更低利率。次级贷款的风险由国家或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承担,放贷银行不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负责。

2企业的法律形式

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以某种法律形式出现,即作为“法人”或“类似法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依不同法律形式组建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财产实现形式和行为方式。德国企业的法律形式大体上可分为“资合公司”和“人合公司及其他”两大部分。资合公司是一种与人合公司相对应的法律形式,无论作为经济学概念还是法学概念,资合公司都包括股份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人合公司则主要包括无限责任公司、民法公司、两合公司、自由职业人员合伙公司、隐名公司等,协会和合作社也属于人合公司。从德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看,资合公司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必须拥有一个最低资本额,这既是设立资合公司的前提条件,又是公司信用基础和对债权人的唯一保护。德国公司法对资本金的收缴作出了严格规定,股东必须将认购的股金充分有效地交给公司,但对公司债务不承担个人连带责任,公司则必须维持所收缴的资本,拥有独立的资本金。公司法并没有对人合公司规定最低资本额,就人合公司而言,承担无限责任的股东是设立公司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司信用基础和对债权人的唯一保护。德国《民法典》中的协会法也未规定协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数额。根据法律规定,不论是股份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资合公司的资本都是由股份组成的,股东通过股份的经济价值成为企业经济上的所有者,拥有与持股数额相应的表决权。与资合公司不同,人合公司、协会和合作社的每个成员通常只拥有一个投票表决权。在资合公司中,股东承担的最重要义务就是出资。尽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该依据合同参与经营管理,但法律并未强制规定股东必须参加公司的管理。而对人合公司,德国《民法典》第705条则明确规定,其成员必须亲自参加公司管理。资合公司与人合公司的上述区别对于在公司合同中确定成员资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法律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两者的区别日渐模糊,与法定的企业形式之间的联系也不再密切,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合公司的资合性质日趋浓厚,成员资格上的人合性质反倒逐渐淡化,出现了资本结构或法人结构的人合公司,如公众性的股份两合公司;二是在资合公司中,只有股份公司仍具有股东参股这一资合公司的基本特征,而股份两合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则拥有了明显的人合特征。从经济上看,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最重要的企业形式。对于外国投资者,成立资合公司时通常是以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欧洲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考虑到税务等因素,有的也会成立合伙企业,尤其是有限合伙企业,其他公司形式则很少被外国投资者采纳。

2.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性公司,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人(包括外国人)为任何目的而发起成立,自然人、法人和人合公司均可成为其成员,股东对公司债权人不承担无限责任。法律禁止在保险、医药经销、储蓄、建筑、抵押信贷和自由职业等业务活动领域的企业采取这种法律形式。创建有限责任公司须全体股东缔结一份公司章程(又称“公司契约”)并经公证确认。公司章程至少应包括公司的字号和所在地、企业经营内容和股本金额以及每个股东的入股金额。根据目前的法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万5千欧元。每位股东创业时只能认购一股,每股金额可高可低,可用现金形式入股,也可用实物形式。实物形式的入股须经严格审查以确保足够入股金额。此外,在德国还有一种被称为“有限责任企业家公司”的特别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仅需1欧元。这种公司每年必须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以用作增资或弥补当年或上年结转亏损。当注册资本达到2万5千欧元时,有限责任企业家公司可以转变为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有多个总经理或法人代表,原则上所有的法人代表必须一起行使权,对外代表公司,但公司章程亦可作出另外规定,并在工商登记的文件中注明。

2.2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最高级的企业组织,也是股份制企业中最典型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其股本分解为成千上万个股份———股票,可以在股市上进行交易(如果是上市公司),持有者即是公司股东。股东可以是按私法或公法所规定的(包括外国人在内的)自然人、法人或人合公司,他(它)们可以实物或现金出资,通过股票拥有公司的参与权。公司的所有权、监督权和经营权必须配置均衡,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财务结构和组织也须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方式组成。公司的清偿责任为有限,股东不以自身财产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股份基本上可以自由转让,对于记名股票,公司亦可规定其转让须经公司同意。股份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5万欧元。注册资本会被分配到股票上,可分为面值股票和单股股票,前者的最低面值为1欧元,后者只是表明占有注册资本一定份额,没有固定每股票面面值,只要不低于每股1欧元。注册资本的总额必须与所有发行的面值股票的面值总额或单股股票累计的总金额等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允许低于面值股票金或分摊于单股股票上的金额,但可以高于股票面值发行。股利的分红额仅限于年终报表中确认的盈利,其他与公司联系在一起的资产是不允许分配给股东的。这种严格的资本保留原则有别于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只有在分配后公司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时,才不允许将公司资产分配给股东。在德国,几乎所有大企业都采取股份公司的法律形式。这些以股份公司形式出现的大企业指示着德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向。然而,这种不够灵活的大企业的法律形式对中小企业不大适用,目前已经受到有限责任公司的挑战。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数量的迅速增加就是这一挑战的具体体现。

2.3欧洲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欧洲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欧洲公司,是一种必须设立在欧共体国家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最低资本额为12万欧元。与前面所提到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不同,欧洲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通过一定的形式成立,如合并、设立控股企业和企业法律形式变更。此外,还有富有欧洲特色的“首要设立”和“次要设立”,前者是指来自欧共体国家的两家企业共同成立欧洲公司,企业可以是资合公司,也可以是合伙企业;后者则是欧洲公司以欧洲公司形式再成立一个子公司。欧洲公司在注册地和管理机构所在地,对公司所得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组织结构原则上分为股东大会和行政机构。

2.4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不是资合公司,而是属于合伙企业的一种。有限合伙企业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股东可以是自然人和法人,至少有一名合伙人以其个人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即所谓“无限责任人”,其余的合伙人则为“有限责任人”,只用他们的出资额对公司的债务负责。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以签订合伙人合约为前提条件,对最低出资额没有要求,合伙人可以用现金、服务、所有权和实物资产自行出资,方式和金额均不受限制。有限合伙企业的组织机构由管理层和合伙人大会构成,无限责任合伙人或第三方可以被任命为总经理,有限责任合伙人不可以被任命为总经理,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为了对无限责任合伙人的法律风险进行控制,在实践中,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一般是资合公司,通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当无限责任合伙人为有限责任公司时,合伙企业必须在公司名称中冠以“GmbH&Co.KG”字样,使“有限”含义一目了然。

3公司并购的方式和程序

企业并购是一项技术性与复杂性并存的专业投资活动,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更是如此。并购的内涵十分广泛,通常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是两家(或多家)企业合为一体,收购则是一方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了另一方(或多方)的法人实体。如果从企业实际控制权上分析,本质上都是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两者并无根本区别。无论是作为企业间的竞争过程还是竞争结果,并购都有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抑或是垄断,会引起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变化,也就必然要受到政府的法律控制和政策影响。在德国,原则上公司进行并购不受限制,但法律对于合并后会限制市场竞争的并购有一定的限制。德国对企业并购的法律限制主要是通过《反限制竞争法》(简称“卡特尔法”)来进行的,主管部门则为联邦卡特尔局。《反限制竞争法》经过多次修订,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全面、复杂的规定。根据规定,如果1家企业拥有1/3市场占有率、3家或少于3家的企业拥有50%的市场占有率、5家或少于5家的企业拥有2/3市场占有率,同时在它们之间又基本上没有竞争的话,卡特尔局便可认定相关市场的统治地位业已形成或统治地位得到加强,需要研究相应对策。如果哪家公司有兼并计划,该公司必须拿出证据,表明兼并后自己的竞争对手虽有所减少但市场仍基本上处于竞争之中;如果参与并购的企业中有一家公司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达到规定的标准,相关并购须向联邦卡特尔局申报。该局可以根据市场统治地位形成和加强的具体情况,决定允许并购或禁止并购,甚至要求拆分涉及的公司。此外,在德国进行并购还须遵守欧盟有关公平竞争和反垄断的立法。如果并购会对其他欧盟国家的市场产生影响,欧盟的主管机构必须作出同意或者反对的决定,德国不能根据德国法律作出相反决定,除非欧盟主管机构同意把该并购的管辖权转授给德国联邦卡特尔局。从法律角度看,公司控制权是否转移是并购的一个主要标志,而控制权的转移实际上就是控制利益的转移,通常采取两种方式,即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前者是收购方直接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后者则是收购资合公司或人合公司的股份,仅是引起股东或合伙人权利的转让,被购企业的的资产仍然保留在企业中。值得关注的是,德国《民法典》613条a规定,通过收购资产的方式收购,员工的雇佣关系也随着企业转移全部由收购方接管。由于企业在特性、规模和组织结构上的不同,其收购步骤也不尽相同,并不存在某种僵硬的程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初始联系由感兴趣的收购方把收购意愿通知目标企业,通常通过经纪人、律师事务所和投资银行等进行沟通联系。也可以由被收购企业向可能的收购方发出“信息备忘录”。(2)订立保密协议无论是“信息备忘录”的传递还是后续谈判,都需要在保密框架下进行。订立保密协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收购方将目标企业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方。(3)商签并购意向书在德国的法律关系和商业活动中,英美法系里经常使用的意向书也被普遍应用。并购意向书旨在记录业已达成的谈判结果,总结某些预备协议和确定后续商议进程。为防止误解,应明确哪些陈述具有约束性,哪些没有约束性。(4)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并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标企业的法律、财务、税务情况和市场战略定位等都必须受到收购方的系统调查并形成详细的尽职调查报告。(5)签订并购合同并购的所有事项都应在合同中规定下来。在股权收购的情况下,一般在合同中明确被收购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即可。资产收购的情况则不同,需要在合同中详细明确所有将要被收购的资产,也可以用资产负债表附加特定资产清单的方式来明确被收购的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如果标的物有瑕疵,出卖方须按规定承担违约责任。(6)完成并购鉴于并购往往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合同上应注明转让完成日期,其间并购双方均需采取必要措施以完成交易,这些措施有时甚至是并购最后生效的“前提条件”。比如合同约定,只有当双方能够提供股东表决通过证明文件时,并购合同才最后生效。完成并购是整个并购交易的最后阶段,德国联邦卡特尔局的相关审查也在这一阶段进行。

4会计、审计和税务

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防范和控制管理运营风险,确保保险资金安全,维护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委托人将其保险资金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意愿以自己的名义设立投资计划,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第三条委托人投资受托人设立的投资计划,应当聘请托管人托管投资计划的财产。受益人应当聘请独立监督人监督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的情况。

第四条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以及参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应当依法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各方的权利、义务。

第五条投资计划财产独立于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受托人因投资计划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应当归入投资计划财产。

第六条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终止清算的,投资计划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投资计划财产的债权,不得与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的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不同投资计划财产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非因执行投资计划产生债务,不得对投资计划财产强制执行。

第七条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委托人应当审慎投资,防范风险。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及其他为投资计划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第八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负责制定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关政策。

中国保监会与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对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各方当事人和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投资计划

第九条本办法所称投资计划,是指各方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各自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投资份额、金额、币种、期限、资金用途、收益支付和受益权转让等内容的金融工具。

第十条投资计划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可以采取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第十一条投资计划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政策;

(二)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最高级别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评估报告;

(三)具有或者预期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四)具备按期偿付本金和收益的能力,或者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五)已经投保相关保险;

(六)项目管理人(以下简称项目方)控股股东或者主要控制人,为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且无不良信用记录;

(七)项目方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业务许可证;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投资计划以债权、股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除符合第十一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自筹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6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

(二)项目方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3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已经建成的项目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投资计划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经国务院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各方当事人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投资计划不得投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础设施项目:

(一)国家明令禁止或者限制投资的;

(二)国家规定应当取得但尚未取得合法有效许可的;

(三)主体不确定或者权属不明确等存在法律风险的;

(四)项目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投资计划至少应当包括下列法律文件:

(一)投资计划说明书;

(二)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受托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投资计划项目名称、管理方式、受益人及其权利义务、经营期限和金额、投资计划财产的收益分配和支付、管理费用和报酬、投资计划财产损失后的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违约赔偿责任和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

(三)委托人与托管人签订的托管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托管财产范围、投资计划财产的收益划拨、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及估值、费用计提、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四)受托人与项目方签订的投资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投资金额及期限、资金用途及划拨方式、项目管理方式、期限及质量保证、运营管理、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五)受益人与独立监督人签订的监督合同,合同至少应当包括独立监督人的监督范围,超过限额的资金划拨确认以及资金划拨方式、项目管理运营、建设质量监督、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六)受益人大会章程;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法律文件。

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合同应当载明其他当事人参与的有关受托、托管、项目投资、监督等事项。

第十五条投资计划说明书至少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资和管理风险;

(二)投资计划目的和基础设施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资金用途、金额、期限及还款方式、保证条款及违约责任、信息披露等;

(三)各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及其关联关系;

(四)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分析、成本分析及收益测算;

(五)投资计划业务流程,包括登记及托管事项、风险及控制措施、流动性安排、收益分配及账户管理;

(六)投资计划的设立和终止;

(七)投资计划的纳税情况,包括各种税费支付来源、支付环节及支付优先顺序;

(八)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投资和管理风险应当在投资计划说明书的显著位置加以提示。

第十六条投资计划各方当事人应当在投资计划中书面约定受托管理费、托管费、监督费和其他报酬的计提标准、计算方法、支付方式、保证条款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有关当事人经协商同意,可以增减约定报酬的数额,修改有关报酬的约定。

第十七条投资计划的受益权应当分为金额相等的份额。

受益人可以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受益权。受益权的受让方应当是机构法人。投资计划受益权转让后,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因转让发生变化。投资计划受益权的份额划分和转让规则,由中国保监会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计划终止:

(一)发生投资计划约定的终止事由;

(二)投资计划的存续违反投资计划目的;

(三)投资计划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四)投资计划被撤销或者解除;

(五)投资计划当事人协商同意;

(六)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投资计划终止后,受托人应当在终止之日起90日内,完成投资计划清算工作,并向有关当事人和监管部门出具经审计的清算报告。

受益人、投资计划财产的其他权利归属人以及投资计划的相关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清算报告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未提书面异议的,视为其认可清算报告,受托人就清算报告所列事项解除责任,但受托人有不当行为的除外。

第二十条投资计划的各方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投资计划约定的时间和程序,分配投资计划收益和有关财产。

第二十一条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章委托人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委托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一个或者多个委托人可以投资一个投资计划,一个委托人可以投资多个投资计划。

第二十三条委托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符合《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规定,且执行规范;

(二)建立了项目评估和风险监测制度;

(三)引入了投资计划财产托管机制;

(四)拥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投资人员;

(五)最近3年无重大投资违法违规记录;

(六)偿付能力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七)风险管理符合本办法第九章的有关规定;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委托人可以授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代其履行相关权利义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委托人,应当符合前款除第(六)项外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申请担任委托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投资申请书;

(二)投资于投资计划的可行性报告;

(三)公司董事会通过投资于投资计划的决议;

(四)受托人、托管人有关材料及合同文本;

(五)内部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评估及风险监测制度;

(六)相关业务部门设置及主要业务人员情况;

(七)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公司财务报表;

(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3年公司内控管理建议书;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文件及材料。

中国保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除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外,委托人投资于投资计划应当符合下列有关投资比例的规定:

(一)人寿保险公司投资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2%;

(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基础设施项目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项目总预算的20%;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基础设施项目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该项目总预算的5%;

(三)保险公司独立核算的产品账户投资的余额,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保险条款具体约定的比例。

第二十六条委托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项目投资可行性,评估投资计划,确认投资项目;

(二)测试投资计划风险及承受能力,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预案;

(三)选择受托人和托管人,约定受益人权利和独立监督人职责;

(四)与受托人签订受托合同,确定投资计划管理方式,约定受托人管理、运用及处分权限,监督受托人履行职责的情况;

(五)与托管人签订投资计划财产托管合同,监督托管人履行职责的情况;

(六)协助受益人与独立监督人签订监督合同;

(七)约定有关当事人报酬的计提方法和支付方式;

(八)定期向有关当事人了解投资计划财产的管理、运用、收支和处分情况及项目建设和管理运营信息,并要求其作出具体说明;

(九)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投资计划的约定或者因未能预见的特别事由致使投资计划不符合受益人利益的,要求受托人调整投资计划财产的管理方法;

(十)受托人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和投资计划约定,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要求受托人恢复投资计划财产原状、给予赔偿;

(十一)受托人、托管人违反投资计划目的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有重大过失的,根据投资计划的约定和本办法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托管人;

(十二)保存投资计划投资会计账册、报表等;

(十三)接受中国保监会的监督管理,及时报送相关文件及材料;

(十四)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七条委托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二)投资未经中国保监会审核的投资计划;

(三)利用投资计划违法转移保险资金;

(四)妨碍相关当事人履行投资计划约定的职责;

(五)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四章受托人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受托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其他专业管理机构。受托人与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不得为同一人,且不得具有关联关系。

第二十九条受托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国家有关监管部门认定的最高级别资质;

(二)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信誉良好,管理科学;

(三)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操作流程及内部稽核监控制度,且执行规范;

(四)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评估、甄选及管理体系;

(五)具有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及定期审计安排;

(六)具有足够数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专业经验丰富;

(七)具有投资计划风险管理责任人,建立了风险责任认定及责任追究制度;

(八)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对业务人员和投资计划执行的有效监控制度;

(九)最近2年连续盈利;

(十)最近3年无到期未偿还债务、未发生到期不履约现象、无挪用受托财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受托人,除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2亿元人民币,且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2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二)具有从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丰富经验;

(三)原有存款性负债业务已经全部清理完毕,未发生新的存款性负债或者未办理以信托等方式变相负债的业务;

(四)自营业务资产状况和流动性良好,符合有关监管要求;

(五)完成重新登记3年以上;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三十一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受托人,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九条以及第三十条第(一)、(二)、(六)项规定条件。

第三十二条受托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设立投资计划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及材料:

(一)设立投资计划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副本)或者营业执照有效复印件;

(三)公司治理的说明;

(四)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操作流程及内部稽核监控、基础设施项目评估、甄选及管理制度,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控手段、独立的外部审计安排等;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公司财务报表;

(六)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3年公司内控管理建议书;

(七)公司全体董事履行受托职责的承诺书;

(八)主要业务人员的名单和履历;

(九)投资计划包括的所有法律文件及投资计划受益权的划分方法;

(十)投资计划可行性报告及项目评估报告;

(十一)基础设施项目立项报告及有关部门批复;

(十二)执业5年以上具有专业经验律师出具的有关投资计划的法律意见书;

(十三)尽职调查报告;

(十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文件及材料。

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受托人,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文件及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其符合第三十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三条中国保监会从管理资产规模、公司治理、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管理能力、内控制度和投资计划的项目选择、风险控制、托管安排、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受托人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

第三十四条受托人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正式签订的有关合同,经中国保监会审核同意后方始生效。

第三十五条受托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调查投资项目情况,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二)选择基础设施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价值及管理运营风险;

(三)设立投资计划,与委托人签订受托合同;

(四)与项目方签订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合同,约定项目方书面承诺接受独立监督人的监督并为独立监督人实施监督提供便利;

(五)为每个投资计划开立一个独立的投资计划财产银行账户;

(六)为受益人最大利益,谨慎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确保投资计划财产安全;

(七)在投资计划授权额度内,及时向托管人下达项目资金划拨指令。超过投资计划授权额度的指令,必须征得独立监督人的书面认可;

(八)及时向受益人分配并支付投资计划收益,将到期投资计划财产归还受益人或者委托人;

(九)协助受益人办理受益权转让事宜,完成财产转移手续,并书面通知有关当事人;

(十)及时披露投资计划信息,接受有关当事人查询,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报告项目管理运营情况;

(十一)持续管理和跟踪监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或者运营情况,要求项目方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十二)编制投资计划管理及财务会计报告;

(十三)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审计投资计划管理和投资项目运营情况;

(十四)保存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完整记录及投资项目的会计账册、报表等;

(十五)依法保守投资计划的商业机密;

(十六)受益人大会实质性变更投资计划的,及时将有关投资计划变更的文件资料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核;

(十七)遇有突发紧急事件,及时向有关当事人、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十八)主动接受有关当事人、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十九)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受托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

受托人违反投资计划约定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投资计划不当致使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在未恢复投资计划财产原状或者未予赔偿前,不得请求给付报酬。

第三十七条受托人违反投资计划约定,致使对第三方所负债务或者自己受到的损失,以其固有财产承担。受托人违背受托合同约定,管理、运用、处分投资计划财产取得的不正当利益,应当归入投资计划财产;导致投资计划财产受到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受托人提供虚假或者模糊信息,误导独立监督人,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按照投资计划约定解任受托人:

(一)受托人违反受托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受托合同约定及其承诺的职责;

(二)受托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受托人因管理不善或者督促项目方不力,不能按期分配并支付投资计划应付收益和投资计划财产;

(四)受托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

(五)受托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

(六)委托人有证据认为更换受托人符合受益人利益;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受托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解任受托人。

第三十九条受托人被解任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的受托人。

受托人被解任的,新受托人继任前,原受托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有关资料,及时办理受托管理业务移交手续。新受托人应当承继原受托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

受托人出现第三十八条第(五)项情形时,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指定临时受托人负责投资计划的相关事宜。投资计划终止时,受托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第四十条受托人职责终止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受托管理投资计划的行为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书面通报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并报送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受托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投资计划财产;

(二)将投资计划财产用于信用交易;

(三)以投资计划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或者向项目方之外的人提供贷款;

(四)将投资计划财产与其固有财产、他人财产混合管理;

(五)将不同投资计划财产混合管理;

(六)将投资计划财产再委托其他人管理;

(七)不公平管理不同投资计划财产;

(八)将受托人固有财产与投资计划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投资计划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九)从事导致投资计划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十)受托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从业人员,在托管人、独立监督人或者其他受托人的机构中任职;

(十一)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五章受益人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受益人,是指委托人在投资计划中指定,享有受益权的人。投资计划受益人可以为委托人。受益人可以兼任独立监督人。委托人是唯一受益人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解除投资计划。投资计划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四十三条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或者保险控股公司受让投资计划的受益权,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中国保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四条受益人为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或者保险控股公司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保险公司投资比例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非保险机构受让投资计划的受益权,应当遵守投资计划的约定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投资计划受益人为两人以上的,应当设立受益人大会。受益人大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召开:

(一)受益人大会由持有投资计划1/3以上受益权份额的受益人提议召开。提议的受益人可以担任召集人。召集人至少应当提前30日将受益人大会的召开时间、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通知其他受益人;

(二)每一投资计划受益权份额具有一票表决权。受益人可以授权人出席受益人大会并行使表决权;

(三)受益人大会应当有持有1/2以上表决权的受益人出席方可举行。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受益人或者其授权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但是,大会作出转换投资计划管理方式、更换受托人、托管人及独立监督人、提前终止或者延期投资计划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受益人或者其授权人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受益人大会的决议和有关情况,应当及时向受益人披露,并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四)发生严重影响投资计划执行的重大突发事件的,任一受益人或者其授权人都可以提议召开并负责召集临时受益人大会。

第四十七条投资计划生效后,受益人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有或者转让投资计划受益权;

(二)参加受益人大会,按其持有投资计划受益权份额或者投资计划约定行使表决权;

(三)查阅受益人大会决议及相关情况;

(四)推举一名受益人代表,披露受益人大会召开、议题审议和表决情况;

(五)要求受托人分配并支付投资计划收益和到期投资计划财产;

(六)受托人、托管人违反投资计划目的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投资计划财产有重大过失的,根据投资计划的约定和本办法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托管人;

(七)选择、更换独立监督人,与独立监督人签订监督合同,督促其履行监督职责;

(八)监督受托人及项目方,及时获取投资计划管理、项目运营、投资收益等有关信息;

(九)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八条受益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存投资计划财产收益分配的会计账册、报表等;

(二)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办理投资计划受益权转让手续,告知投资计划其他受益人,并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

(三)接受其他当事人、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及时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四)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九条投资计划终止或者受益人将其投资计划受益权全部转让后,其受益人权利义务自行终止。

第五十条受益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授意受托人违法违规投资;

(二)损害其他受益人利益;

(三)妨碍其他当事人依法履行职责;

(四)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六章托管人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所称托管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由委托人聘请,负责投资计划财产托管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专业金融机构。一个投资计划选择一个托管人。托管人不得与受托人、项目方和受益人为同一人,且不得与其具有关联关系。

第五十二条托管人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有关条件,并已取得相关托管业务资格。

第五十三条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与委托人签订托管合同,忠实履行托管职责;

(二)根据不同投资计划,分别设置专门账户,保证投资计划财产独立和安全完整;

(三)根据委托人指令,及时托管投资计划财产,办理委托人的资金划拨;

(四)根据受托人指令,及时办理投资计划的资金划拨,将投资收益及到期投资计划财产划入受益人指定账户;

(五)及时将受托人超过授权额度的资金划拨指令,通知相关当事人,取得独立监督人认可后执行;

(六)确保项目方支付投资收益和清算财产分配进入投资计划专门账户;

(七)负责委托人投资的会计核算,复核、审查受托人计算的投资计划财产价值;

(八)了解并获取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的有关信息,要求受托人、项目方作出说明;

(九)监督投资计划资金使用及回收、项目进展、投资计划收益计算及分配情况,发现受托人违规操作的,应当及时向其他当事人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十)定期编制托管报告;

(十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资计划托管财产;

(十二)及时披露投资计划信息,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报告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接受委托人、受益人及独立监督人的查询;

(十三)保存投资计划资金划拨指令、收益计算、支付及分配的会计账册、报表等;

(十四)主动接受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向其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十五)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十四条托管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

托管人因未履行托管义务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按照投资计划的约定解任托管人:

(一)托管人违反托管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托管合同规定及其承诺的职责;

(二)托管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托管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

(四)托管人管理不善或者未履行监督受托人职责;

(五)托管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消、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

(六)委托人有证据认为更换托管人符合受益人利益;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托管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解任托管人。

第五十六条托管人被解任的,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托管人。

托管人被解任的,新托管人继任前,原托管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托管管理资料,及时办理托管业务移交手续。新托管人应当承继原托管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

投资计划终止时,托管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第五十七条托管人职责终止的,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托管投资计划财产进行审计,将审计结果通报其他投资计划当事人,并报送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八条托管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其托管的投资计划财产;

(二)将其托管的投资计划财产与其固有财产混合管理;

(三)将其托管的不同投资计划财产混合管理;

(四)将其托管的投资计划财产转交他人托管;

(五)与受托人、项目方、独立监督人合谋,损害受益人利益;

(六)未经独立监督人认可,按照受托人指令划拨超过受托合同约定的授权额度的资金;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七章独立监督人

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独立监督人,是指根据投资计划约定,由受益人聘请,为维护受益人利益,对受托人管理投资计划和项目方具体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的专业管理机构。一个投资计划选择一个独立监督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可以分别聘请独立监督人,投资计划另有约定的除外。独立监督人与受托人、项目方不得为同一人,不得具有关联关系。

第六十条独立监督人可由下列机构担任:

(一)投资计划受益人;

(二)最近一年国内评级在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

(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颁发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专业机构;

(四)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

第六十一条独立监督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相关领域内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最高级别资质;

(二)具有良好的诚信和市场形象;

(三)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项目监控和操作制度,并且执行规范;

(四)具备承担独立监督职责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五)从事相关业务3年以上并有相关经验;

(六)近3年未被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处罚;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十二条独立监督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送下列文件材料:

(一)相关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相应资质证明文件的有效复印件;

(二)公司基本材料,至少应当包括公司名称、组织架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一年公司财务报表;

(三)内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实施监督的动态监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控操作流程、监督报告制度等;

(四)基础设施项目监督经历及监督主要项目说明;

(五)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运营的专业人员简历;

(六)监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方法及措施;

(七)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承诺书;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除提交前款规定材料外,独立监督人还应当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中国保监会从监督基础设施项目经验、公司治理、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管理能力、内控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独立监督人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

第六十三条独立监督人与受益人正式签订有关合同前,应当提供中国保监会出具的审核意见书。

第六十四条独立监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与受益人签订监督合同,遵守职业准则,忠实履行监督职责;

(二)必要时聘请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协助完成独立监督职责;

(三)监督受托人管理投资计划以及履行法定、投资计划约定职责的情况;

(四)跟踪监测项目方管理的基础设施项目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计划资金投向,项目期限、质量、成本、运营以及履行合同情况。发现项目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担保等重大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当事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五)分析项目建设及运营风险,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

(六)审核受托人超过受托合同授权额度的资金划拨指令,出具书面意见,并及时报告受益人;

(七)了解、获取投资计划管理及项目运营的有关信息,并要求受托人、项目方作出说明;

(八)列席受益人大会;

(九)向委托人、受益人和中国保监会提交监督报告,主动接受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文件及资料;

(十)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十五条独立监督人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取得报酬。

独立监督人因监督不力造成投资计划财产损失的,应当向受益人或者委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益人大会按照投资计划约定解任独立监督人:

(一)独立监督人违反与受益人合同约定或者未能履行合同规定及其承诺的职责;

(二)独立监督人利用投资计划财产谋取约定报酬以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独立监督人监督受托人、项目方不力,不能有效监督投资计划财产管理和项目运营情况;

(四)独立监督人向投资计划有关当事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者有其他欺骗行为;

(五)独立监督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消、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法接管;

(六)受益人大会有证据认为更换独立监督人符合受益人利益;

(七)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独立监督人有上款所述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建议受益人大会解任独立监督人。

第六十七条独立监督人被解任的,受益人大会应当在30日内委任新独立监督人。

独立监督人被解任的,新独立监督人继任前,原独立监督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妥善保管监督资料,及时办理监督业务移交手续。新独立监督人应当承继原独立监督人处理投资计划事务的职责。投资计划终止时,独立监督人应当继续履行有关职责,直至清算结束。

第六十八条独立监督人职责终止的,应当通报其他当事人,并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六十九条独立监督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受托人、托管人和项目方合谋,损害受益人利益;

(二)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禁止的行为。

第八章信息披露

第七十条各方当事人应当根据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保监会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完整保存投资计划相关资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保证有关当事人可以查阅或者复制。各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投资计划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准确、及时、规范报送有关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监督情况的文件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七十一条受托人应当按照投资计划约定向委托人和受益人披露下列信息:

(一)公司治理情况;

(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公司财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3年公司内控管理建议书;

(三)投资计划设立情况,包括项目方和项目基本情况、委托人和受益人范围和数量、资金总额等;

(四)尽职调查报告;

(五)投资计划财产评估程序和方法;

(六)投资计划管理最新情况,包括项目风险,收益变化因素,后续管理情况等;

(七)投资计划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项目方出现财务状况严重恶化,项目出现重大事故导致损失发生,担保方不能继续提供有效担保,各方当事人对合同约定的责任产生重大争议等,以及拟采取的策略、实施方案及选择理由;

(八)管理投资计划财产和其他不同类型财产的风险隔离措施;

(九)投资项目担保方财务状况及其提供担保的理由;

(十)投资计划终止以及财产的归属和分配情况;

(十一)投资计划季度、半年、年度管理报告,其中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十二)涉及投资计划和各方当事人的重大诉讼;

(十三)投资计划重大事项的专项报告;

(十四)各方当事人的关联关系;

(十五)突发紧急事件情况和拟采取的措施和预案;

(十六)重大股权变更情况;

(十七)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重要变动情况;

(十八)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规定披露的信息。

受托人应当向托管人、独立监督人披露前款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十一)项信息。

受托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第一款第(十)项至第(十八)项的有关情况。

受托人向委托人、受益人披露信息,向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交报告,应当提供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出具的复核意见书。

第七十二条委托人、受益人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第七十一条规定的有关内容。受益人召开受益人大会的,应当及时向受益人披露受益人大会的决议和有关情况。受益人转让投资计划受益权,应当在转让协议签订后10日内,及时将转让协议报送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同时还应当向有关当事人披露受益权转让的价格、份额和交易对手等信息。

第七十三条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应当向其他当事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披露、报告本办法第七十一条第(十六)项至第(十八)项规定的有关信息,还应当向委托人、受益人以及中国保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披露、报告下列信息和事项:

(一)受托人履行职责情况;

(二)受托人执行受托合同状况;

(三)投资计划收益及财产现状;

(四)托管报告及监督报告;

(五)其他需要披露及报告的事项。

第七十四条受托人、独立监督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促使项目方详尽充分披露有关信息。

第七十五条各方当事人提供报告和披露信息时,应当保证所提供报告和信息真实、有效、完整,不得虚假陈述、诋毁其他当事人,不得做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承诺。

第七十六条除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外,凡有可能对委托人、受益人决策或者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各方当事人均有义务履行披露职责。

第九章风险管理

第七十七条委托人应当根据《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建立投资计划风险控制制度,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产业、行业发展研究制度;

(二)项目评估、甄选和储备制度;

(三)投资决策制度;

(四)资金划拨授权制度;

(五)风险监测制度;

(六)投资计划当事人信用评估制度;

(七)管理人才培养制度;

(八)突发事项紧急处理制度。

第七十八条委托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投资计划投资过程中的决策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规范投资决策流程,建立集体决策制度,投资决策过程每一环节应当有风险责任人签字,防范投资决策风险;

(二)引入专业评估机构,建立信用评估制度,全面持续跟踪有关当事人的信用状况,防范信用风险;

(三)设置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岗位分离制度,梳理揭示投资计划投资的主要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防范投资操作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投资监督制度,对重要岗位、主要人员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制约,防范道德风险;

(五)审定合同要素条款,建立合规审查制度。起草、修改或者签订有关合同,应当经执业律师独立审查,防范法律风险。

第七十九条委托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做出决策,主要业务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投资运作规则和风险控制方法。

第八十条委托人、受托人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从经济、社会、技术、财务等角度,论证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可行性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综合评估,主要对项目的社会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财务可行性和市场前瞻性等进行评估;

(二)项目预算评估,主要对项目投资预算、项目资金来源与筹措方式的合规性、可靠性等进行评估;

(三)项目运营评估,主要对项目建设期和管理期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运营状况、配套设施,以及运营风险进行评估;

(四)项目效益评估,主要对项目财务收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投资成本、投资收益、项目方偿付能力等进行评估;

(五)各方当事人评估,主要对相关当事人的法人资格、治理结构、资产负债能力、资信状况等进行评估;

(六)投资信用评估,主要对投资计划担保人资格、担保能力、抵(质)押物价值、信用增级措施等进行评估;

(七)投资风险评估,主要对投资计划面临风险及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第八十一条委托人、受益人应当及时与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通报相关信息,跟踪监测投资计划执行和具体管理情况。委托人、受益人跟踪监测,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各方当事人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情况;

(三)投资计划运作和项目运营情况;

(四)项目有关担保情况。

第八十二条委托人、受益人应当每年对受托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进行尽职评估,必要时按照投资计划约定予以更换。

第八十三条各方当事人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降低投资计划财产损失。

第八十四条受益人大会修改投资计划,受益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保监会,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投资风险。受益人大会修改投资计划导致其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前款所称受益人转让所持有的投资计划受益权。

第八十五条各方当事人不得违反投资计划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泄漏与投资计划相关的商业秘密。

第八十六条投资计划以债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取得担保。担保方式可以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

(一)提供保证担保的担保人,应当是国内信用评级机构最近一年评级在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也可是上年末净资产达到*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非金融机构。担保人必须提供保证担保的有关证明文件;

(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的担保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提供相应的资产抵押、质押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提供抵押、质押的有效证明文件。提供抵押担保的,抵押担保的债权不能超过抵押物价值的50%;

(三)提供留置、定金担保的担保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供相应的资产留置清单、定金合同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提供留置、定金的有效证明文件。

第八十七条投资计划以股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受托人至少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一)必须取得对所投资的项目的决策权;

(二)必须取得项目方的至少一个董事席位;

(三)确保具有可执行的股权退出机制。

第八十八条投资计划以转让收益权、经营权及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受托人至少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一)确保与受让权利相关的基础设施财产权属完整,且没有他项权利请求;

(二)确保与受让权利相关的基础设施财产的所有权人承诺,对因该基础设施财产引发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赔偿责任;

(三)取得最近一年国内信用评级在AA级或者相当于A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或者上年度末净资产在*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非金融企业提供的担保。

第八十九条投资计划以物权和其他可行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制定健全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十章监督管理

第九十条中国保监会依法对投资计划当事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责令各方当事人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资计划业务和财务状况。各方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发生以下行为:

(一)拒绝、阻挠监管人员的监督检查;

(二)拒绝、拖延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资料;

(三)隐匿、伪造、变造、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有关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受托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等有关当事人的业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十一条中国保监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负责对委托人、受益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进行检查和问责。对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质询和监管谈话,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委托人、受益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离任后,发现其在该机构工作期间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九十二条受托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将记录其不良行为。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暂停其从事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业务,并商有关监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中国保监会可以限制、禁止委托人、受益人投资有不良记录的受托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参与的投资计划。受益人已经投资该类投资计划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转让受益权。

第九十三条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投资运作情况,适时调整本办法规定有关当事人的资格条件、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

第十一章附则

第九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关联关系是指有关当事人在股份、出资方面存在控制关系或者在股份、出资方面同为第三人所控制。

第九十五条保险资金以委托等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制定。

第九十六条保险资金通过产业投资基金方式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另行制定。

篇9

关键字:独立董事,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完善

一、独立董事的概念

美国共同基金通常设立董事会来负责基金的运作,包括制订投资政策,选择投资顾问、基金托管人等,并对基金运作过程进行监督。由于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许多不同的基金,被称为基金家族(fund families 或 fund complexes),其董事会也分为共享型和群集型两类。共享型董事会(pooled board)是指在基金家族中只设立一个董事会,负责管理基金家族内所有的基金;而群集型董事会(cluster board)则适用于大型的基金家族,董事会成员要分成许多组,不同的组管理不同种类的基金,如股票基金或债券基金。

不管是共享型董事会还是群集型董事会,其成员通常由两部分成员组成,内部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内部董事通常由来自基金管理人或与基金管理人有密切利害关系的成员(interested persons)组成,主要负责对基金资产的管理运营。外部独立董事主要负责对基金事务的监督。而所谓独立董事是指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重要关系”的董事。美国《1940投资公司法》并没有对独立董事下一个定义,而是通过关联人士和利害关系人的概念来严格界定独立的含义,其目的在于保证基金的事务由与基金的投资顾问、主承销商及其官员和雇员没有任何商业或家庭关系的独立董事来进行监督。依该法第10节(a)的规定,一家已注册的投资公司的董事会必须由40%以上的非利害关系董事(uninterested directors)组成。2003年11月19日通过的《2003年共同基金诚信与费用透明法》(Mutual Funds Integrity and Fee Transparency Act of 2003)对该项规定进行了修改,要求董事会成员的大多数(super-majority)(即三分之二多数)须由独立董事组成。根据《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定义,利害关系人士(interested persons)包括:(1)投资公司的关联人士(affiliated person);(2)关联人士中的某一自然人的直接家庭成员;(3)与投资公司的投资顾问或主承销商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人士;(4)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内作为投资公司法律顾问的人士;(5)依照《1934年证券交易法》登记注册的证券经纪商、证券自营商以及他们的关联人士;(6)某自然人,由于投资公司的上两个完整的财政年度以来他一直同公司的投资顾问、主承销商或他们的主要职员或控制人保持着重要的业务联系,SEC因而指认其为上述投资公司的关系人。 而所谓的关联人士(affiliated person)是指以下几种人:(1)直接或间接拥有、控制、掌握了某人5%或5%以上的已售出具有投票权的证券的人士;(2)那些被某人控制、掌握5%或5%以上的已售出具有投票权的证券的人士;(3)直接或间接控制上述两种人士或为其所控制的人士;(4)某人的所有雇员、董事、合伙人与管理人员;(5)如果某人指一家投资公司,那么公司的所有投资顾问或顾问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是其关联人士;(6)如果某人指一家未设立董事会的无限责任投资公司,那么其关联人士是指其资产托管人(depositor)。 依该定义,基金投资顾问的前任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投资顾问、承销商及其关联人士的家庭成员亦不属于利害关系人士,因而可以担任投资公司的独立董事。然而,由于上述关系的存在,确实又影响到公众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信心,因此,《2003年共同基金诚信与费用透明法》对《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上述规定进行了修改,将前述两类人员均列为利害关系人士。

独立董事制度在美国基金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基金董事会设立独立董事主要是为了对投资公司进行监督,以防止投资顾问滥用其权力从投资公司中谋取非法利益,保护股东的利益。《1940年投资公司法》确立了一个基本观念,即基金的独立董事充当股东利益的看护者,并对投资顾问及其他与基金有密切关联的人士提供一个制衡。

二、独立董事在共同基金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独立董事在投资公司中的特殊作用可以从投资公司的独特结构得到部分的解释。与普通的商事公司不同,投资公司并非由其雇员来负责运营。在通常的情况下,基金依赖于外部的服务提供者,比如基金的投资顾问,来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包括管理基金的组合资产及提供日常行政事务方面的管理。而这些服务提供者依据其与基金订立的合同从基金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以作为回报。基金的官员通常与基金的投资顾问或其他外部服务提供者存在关联关系。尽管投资基金的管理层与股东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诸如追求良好的经营业绩,但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两者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其中在基金管理费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在1936-1939年,SEC对投资信托作了一项专门的研究。在该项研究中,SEC认为,仅仅通过《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有关信息披露机制来对投资公司进行规制是不够的,为控制基金内部结构本身所内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在投资公司领域中需要联邦政府的积极干预。 因而,在1940年通过了《投资公司法》。与《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不同,《1940年投资公司法》对投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规定了实质性的规则,即将保护投资基金股东利益及防止利益冲突的主要责任赋予给基金独立董事。

投资公司独立董事的监督义务来源于董事对公司所负的信赖义务。与其他普通的商事公司一样,投资公司董事会负责对投资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监管。由于投资公司是依州法而非依联邦法而设立的,各州公司法依然是投资公司董事权力的基本的来源,而投资公司法主要是赋予基金董事以特别的义务和责任。在Burks v. Lasker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明确地阐明投资公司法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州公司法,即使原告的诉因完全是来自于《投资公司法》的有关条款。

依美国各州公司法的规定,董事负有注意义务,该项义务要求董事必须发挥一个适当谨慎之人在相似情形下会发挥的技能、勤勉和注意的程度,或者是必须如同一个适当谨慎之人在处理其自己的事务时那样行事。这一义务要求董事就其被要求作出决定的有关事项获得充分的信息,并就董事会决策事项行使其商业判断。在经营判断规则的保护下,普通商事公司董事的注意义务并不高。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主流观点认为,投资公司董事应与商事公司董事遵守同一公司法的标准。 《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1节(b)被认为是将公司董事的普通法上的义务法典化,并将其适用于投资公司的董事。

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的成员,和其他董事一样享有同样的权利,共同参与、监督和表决有关投资基金的重大决策。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及其表决权的优势来影响董事会的决策。除此以外,有关法律和SEC的规则还赋予独立董事一些特殊的职能。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准投资顾问合同

《1940年投资公司法》赋予投资公司独立董事特别的监督义务,其主要表现在对投资顾问合同的批准。通过赋予独立董事对投资顾问合同批准的自由裁量权,以此作为防止投资顾问利益冲突交易的第一条防线。

依该法第15节(a)的规定,最初的投资顾问合同须经公司的多数已售出具有投票权的证券表决后生效。但是,两年后的合同的展期须经每年的董事会或多数已售出具有投票权的证券表决的批准。同时基金董事会亦可以通过决议终止投资顾问合同。由于独立董事

占董事会的绝大多数,因而,独立董事可以在董事会对投资顾问合同进行批准时发挥重大的影响。对基金管理人提高管理费用的提议或涉及基金与其相关服务提供者之间安排的一些重大变化,须召开独立董事的特别会议,由独立董事多数表决通过,并且每年重新批准一次。独立董事的特别会议可以与常规预定的董事会议一起举行。而且,依据该法第36条(b)的规定,独立董事在其自己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对投资顾问合同的批准本身就证明该投资顾问合同或顾问费是公正的。 《1940投资公司法》第36节(b)规定,一家已注册的投资公司的投资顾问在他或他的关联人士接受了公司或公司证券持有人支付的服务费之后将被视为负有信赖义务。如投资顾问、基金官员、董事或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违反了上述信赖义务,SEC或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派生诉讼。但是,如果公司的独立董事对这种服务费的批准或对规定这种服务费的合同或其他协议的批准以及公司股东对这种服务费的批准及承认或对规定这种服务费的合同或其他协议的批准及承认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当的。

独立董事在审查顾问合同时应履行其注意义务,并须运用其合理的商业判断。通常认为,如果独立董事在审查顾问合同时考虑到以下因素则通常被认为尽到了合理的注意:(1)可比较的服务的费用;(2)基金的总体费用在基金总资产中所占的百分比;(3)由于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费用的减少,亦即投资顾问在管理一个一千万美元的基金并不是要付出十倍于其管理一百万美元的基金的努力,而只需要付出和其管理一百万美元同样的努力即可;(4)管理费及投资顾问所获的利润;(5)所接受的投资建议的质量,这点亦被某些人认为是董事会在进行评价时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6)投资顾问为投资公司所提供的其他服务的质量;(7)须考虑将管理内部化须花费的成本及其可行性;(8)费用安排的基础。

为保证独立董事对投资顾问合同本身的公正性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公司的投资顾问有义务向独立董事提供为了对合同条款进行评估所必需的信息,投资公司的董事有义务要求投资顾问提供此类信息并对这种信息进行评估。 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立董事有权信赖投资顾问所披露的信息。但是,如果独立董事意识到投资顾问与投资公司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时,其又有进一步调查的默示义务。

(二)独立董事的其他功能

对投资顾问的选任和监督并非基金独立董事的唯一的功能。《2003年共同基金诚信与费用透明法》还采用了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相似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共同基金均须在董事会设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审计师的选择提出建议,检查财务报表和审计结果,监管基金内控体系。审计委员会应每年至少一次与独立审计师举行会议。独立审计师由于拥有专业知识可以对基金的组合证券的价值作出评价,一旦出现难于从证券市场获得现成的市场报价时,审计师由于拥有专业知识而能够对基金的组合证券作出较为精确的估价,因而可以对公司的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可以免除独立董事亲自对基金的组合证券的价值进行估价的义务。选择独立审计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常要求审计师针对投资基金内部的会计制度及内部会计控制的不充分的情况作出报告,并提出Form N-IR所采取或建议采取的任何改正措施。因而,审计师为监督人充当监督人(act as watchdogs for the watchdogs)。 董事亦须选择投资公司的律师,尽管对这一程序法律并没有强行的规定。

《投资公司法》还赋予独立董事批准主承销商的权利与义务。独立董事在批准承销合同时,亦要求召开独立董事的特别会议,由独立董事的多数表决通过,并且每年重新批准一次。投资公司的独立董事还须保证各种证券法和条例所要求的报告准确及时地提交。独立董事有义务补充董事会成员期满前由于死亡或辞职而造成的空缺。然而,投资公司至少三分之二的成员必须由股东选举产生。独立董事亦须保证适当的委托投票的资料提交给股东或SEC,尽管该项义务通常由投资顾问来履行。独立董事还须保证股息能够正确地支付给股东并保证Subchapter M项下税收待遇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

《2003年共同基金诚信与费用透明法》还赋予了独立董事两项新的职能,一是对投资公司的经纪业务和软美元安排进行监督,并对此类经纪业务的安排是否符合基金股东的最大利益作出判断;二是监督基金的收入分享安排(“revenue sharing arrangements”)以保证其符合投资公司法及其相关业务规则的要求,并对此类安排是否符合投资者的最大利益作出判断。

简而言之,投资公司独立董事负有普通法上董事的各项义务以及投资公司所规定的各项义务。作为执行投资公司法上的各项义务的一项措施,一旦独立董事违反其信赖义务就可以允许私人提起诉讼。

三、美国业界有关共同基金独立董事制度的争论

《1940年投资公司法》及美国SEC的规则解决投资基金内部投资顾问权力滥用及利益冲突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以独立董事作为基金股东利益的代表,对基金投资顾问及其关联人士进行监督和制衡。然而,现实中独立董事在对投资公司管理层的制衡中究竟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却一直受到业内人士及许多学者的质疑。

如前所述,共同基金的权力滥用与利益冲突源自投资公司独特的管理架构。由于投资顾问独立于其所管理的基金并且对其所管理的基金拥有管理权,投资顾问面临着其自己的利益与基金股东的利益相互冲突。由于过去几十年基金业的繁荣景象使那些负责对基金进行监管的人员-法院和SEC,低估了共同基金特殊的管理架构所产生的权力滥用的危险。但自投资基金产生以来,这种管理架构一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因而在共同基金领域里,权力滥用与利益冲突的问题也从来就没有彻底根除过。事实上,在《投资公司法》甫一颁布,SEC以及议会的一些成员就认为单纯地依靠独立董事难于解决投资公司内部利益冲突的问题,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投资顾问负责选举董事会的所有的董事,包括独立董事,这就使得独立董事在顾问费等问题上不可能与投资顾问进行正常交易基础上的谈判。

六十年代的华同报告再次对独立董事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七十年代SEC的报告也确认了这点。这些报告的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现行法律对投资者所提供的保护——亦即独立董事,并不足以限制顾问费,因为共同基金是置于投资顾问的有效的控制。奇怪的是,尽管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使早期的独立董事的保护不充分的调查结论发生变化,法院和SEC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接受独立董事的应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尽管缺乏更加确切的证据能表明在1970年对投资公司法进行修改后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的时间内,晨星共同基金了其有关基金管理费的研究报告,明确地肯定华同报告所提出的问题一直存在。该结果揭示了尽管基金资产增长巨大,但投资者并未享受到投资基金资产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便利,基金管理人平均费用反而上升了,同时,投资公司董事们的薪水与管理费之间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晨星报告证明SEC以及法院对独立董事保护基金股东的利益的信赖是不切实际的,表明独立董事至少是不能成功地履行其职能。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SEC的立场与相关的实证研究的结论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上,这种差异部分来自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基金管理费用及董事报酬处于一种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因为直到1995年1月,才要求投资顾问及董事披露其所接受的全部报酬。另外,双方关注的角度不同,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尽管独立董事制度在实际运作

过程中一直存在上述问题,但由于共同基金目前已成为大多数美国人所选择的主要投资工具,共同基金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分散其组合投资以及分散投资风险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而如果不存在共同基金这些方便对投资者来说都不存在。 因而,基金必须为了广大投资者利益而进行运营。所以,对于SEC来说,其最为关注的是投资者资金的安全。另外,与单独进行股票投资相比,投资于某一共同基金的费用仍并不算高。因而,在某些方面,可以将投资于共同基金归纳为成功的和安全的。SEC亦不愿意采取任何可能会损害投资者的这些便利的行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SEC将独立董事看作是基金股东利益的代表,并充当基金股东利益守护者,对基金投资顾问及其关联人士实行监督和制衡本身并没有错。正如SEC的主席 Levitt所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基金的管理结构,这就是责任性(accountability),而如果没有独立董事,责任性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投资公司法将与基金的投资顾问无利害关系的董事置于独立守护者的地位,对投资公司的管理层提供独立的制衡,而这种独立的制衡是使投资基金达到责任性的一种动力。正是由于有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制衡可以在基金治理中形成一种独立性和责任性的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强化独立董事的作用,改善基金业的治理结构越来越受到SEC和业内的广泛关注,在SEC的大力支持下,ICI于1999年2月23-24日召开了有关the Role of Independent Investment Company Directors圆桌会议,并于1999年6月24日了Report of the Advisory Group on Best Practices for Fund Directors -Enhancing a Culture of Independence and Effectiveness.ICI的报告推荐了许多政策和行业的习惯作法,以强化独立董事的作用。ICI的理事会建议所有的成员采纳顾问委员会的建议。ICI报告的核心建议是:(1)所有的投资公司,至少要有2/3的董事是独立董事;(2)基金的投资顾问、主承销商、特定关联人士的前任官员或董事,不许担任基金的独立董事;(3)现任独立董事选择和提名新的独立董事;(4)独立董事因服务于基金董事会而应得到适当的补偿;(5)基金董事应投资于他们所服务的基金;(6)独立董事拥有独立于基金投资顾问和其他基金服务提供商的法律顾问,在适当的时候,如面临需要特别鉴定的事宜,独立董事有权征询基金独立审计师和其他专家的意见;(7)独立董事每年要填写一份调查表,回答有关其自身商务、财务、家庭关系问题,如果还有诸如同投资顾问、主承销商、其他基金服务提供商及他们的关联人之间的关系,也一并回答;(8)投资公司董事会设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委员会与基金独立审计师至少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委员会要确保审计师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委员会要在章程中明确规定审计师的职责和权限;(9)有关基金投资顾问合同和承销合同事宜,独立董事要进行分别管理,或者以其他适当的方式管理;(10)独立董事指定一人或多人作为独立董事的领导;(11)基金董事会所获得的由于董事和行政官员过错或失职所引起的保险理赔或者来自于基金的赔偿金额,要足够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有效性;(12)投资公司的董事会的结构设置,一般情况下,既可以是基金家族中的共享董事会,也可以是基金家族中不同基金群体的群集董事会,但不应是每只基金单独设立一个董事会;(13)基金董事会要对董事的退休制定相应的政策;(14)基金董事要定期对董事的成就作出评价;(15)基金的新董事要尽可能地适应环境,基金的所有董事都要与基金业、与基金业的法制发展共进步、共发展。

在1999年10月19日的Release中,SEC的建议修改十个普遍使用的豁免规则,包括12b-1规则(该规则允许将基金资产用于分销目的),要求基于这些豁免规则而运作的基金符合下列条件,以提高独立董事的效率:(1)独立董事至少须构成董事会成员的多数;(2)现任独立董事须选择提名新的独立董事;(3)如果独立董事选择其自己的独立法律顾问,该法律顾问及其公司须在最近2年财政年度不得担任基金顾问、主承销商或管理者的法律顾问。SEC亦建议对那些已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基金可以豁免其股东批准基金审计师的要求,SEC的建议还包括在招募书委托投票书中就涉及董事的资格,其潜在的利益冲突,董事对基金证券的所有权进行更高标准的披露。ICI公开宣称支持SEC的建议。《2003年共同基金诚信与费用透明法》则将投资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的比例扩大到三分之二以上,并通过扩大关联人士的范围,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共同基金的治理结构本身的特点,要单纯通过独立董事制度来完全消除投资基金中利益冲突问题是不切实际的。除此之外,还须借助于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投资基金股东能够充分地知悉有关费用的信息,并且在投资顾问存在自我交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起诉投资顾问,那么投资顾问就会诚实地为投资者的利益而行为。

四、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所采用的治理结构是类似于英国和香港单位信托基金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金托管人与管理人相互分离,各自为独立法人,两者没有任何关联或隶属关系,同时强调基金托管人对管理人实行监督和制衡。但它的弱点是在基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因而其各自的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是很明晰,这无形中减弱了各方的责任性(accountability),而准确地界定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极为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基金管理人实际上负责基金管理和运作,因而,作为监督者的托管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托管人难以对管理人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我国在引入证券投资基金制度时,由于《信托法》等一些相关法律付之阙如,因而在我国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代表缺位。从投资基金的内部构造来看,基金托管人受托人的地位决定了其须依信托法理为基金及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管理和处分基金资产。但在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中,基金托管人的地位和权责都较为含糊。《证券投资基金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都要求托管人具有保管基金资产的职责,监督基金的投资运作,但并未明确规定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因而,在实践中究竟由谁作为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代表者存在含糊的看法,多数基金契约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 ;而另一方面,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又与托管人共同签订基金契约和托管协议,并有权提名基金托管人,从而又使得托管人处于一种相对从属的地位。《暂行规定》第15条又规定“经批准设立的基金,应当委托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可是此时由谁代表基金来行使这一委托的权利,从现行法的规定中也难于得到明确的答案。

其次,受托人与保管人功能合并,并且由银行来担任。尽管《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托管人的十一项职责,但其主要侧重于对有关资产保管及基金清算事项的规定,而对于托管人监督职责则规定的比较原则,缺乏对基金托管人在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明确规定。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在实践中基金托管人重保管功能,轻监督职能,使得对管理人的监督和基金资产的风险控制的职责流于形式。如前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已经公布了对违规基金管理公司的调查报告,4家基金管

理公司也或多或少承认在管理基金资产中存在异常交易行为,可托管人在2000年基金年报的《托管人报告》中却均出具无意见的托管人意见报告。许多基金的投资组合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例如,某基金2000年年度报告披露其持有东方电子达资产净值的13.4%,明显不符合《暂行办法》规定的10%的投资限制,但托管人报告和内部监察报告均出具合规意见。各个托管人的报告如同一辙,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细节。

第三,就基金托管人的监督权力来说,我国现行的规定亦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是对基金托管人的监督权力的性质规定容易引起歧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三)规定,基金托管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发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不予执行,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对于基金托管人依该条之规定所负的职责究竟是一项监督权还是监督的义务,现行法亦缺乏明确的规定。实践中多数基金契约既将其作为基金托管人的一项权利,同时又作为其一项义务来进行处理。但是,这样处理并未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其权利和义务来源于何处?相应地,如果基金托管人未履行这项职责,其应承担什么责任,如果因其失职行为造成基金持有人的损失,是否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现行法规及基金契约中也不得而知。其次是托管人监督义务的范围太窄。依现行法律条文的字面表述,在投资运作监督过程中,托管人监督的只是基金的投资比例和品种是否符合基金契约的规定,至于基金选择哪种股票,什么价位买入,什么价位卖出,作为托管人没有权利和能力去干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此外,在操作层面,托管人只是被要求对基金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在现存的制度框架下,托管人根本无法履行这一职责。因为目前的基金投资运作,是基金管理人直接通过席位到交易所进行交易,在基金的买卖交易指令下达到之前不经过基金托管人的监督,基金托管人只有在对交易所闭市后所传的基金当日已经发生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后,才能够得知基金当日投资行为是否违规。由于交易所的交易交割是无条件的,因此,即使是基金托管人发现基金的投资有违法、违规的,但是已经交割,也必须执行,因而,尽管《证券投资基金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但是这种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缺乏对基金托管人监控利益冲突交易机制的规定。在投资基金领域,利益冲突是广泛存在的,而现行法律对于这些利益冲突关系,只有一些技术上的操作规定,由于我国现行法规对基金托管人的法律地位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定,也缺乏一个对基金托管人在处理利益冲突交易时的总的原则的规定。而一旦出现了基金管理人从事一些现行法没有明文规定的利益冲突交易,基金托管人是否应进行监督,其在监督时应遵循何种原则进行处理,均不得而知,因而,基金持有人利益有较大的受损风险。

为解决基金治理中的利益冲突问题,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月16日了《关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人选制度的通知》。《通知》借鉴了美国投资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基金管理公司设置独立董事,要求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在维护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利益的同时,同时亦负有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责任。然而,这种制度在实践中是否可行颇值得深思。从理论上讲,基金公司独立董事是由基金公司的股东选任的,其报酬也是由基金公司支付,而最终是由基金公司的股东来承担,因而,其对基金公司的股东负有信赖义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既不是由基金持有人选任,也不是由基金持有人支付报酬,亦未与基金持有人发生其他法律关系,那么,其为什么要对基金持有人负有信赖义务,这种义务源于何处?特别是当基金公司的股东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独立董事应如何处理,其应维护何方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冲突,在投资基金领域中是经常会发生的,比如在基金管理费的问题上,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来说,收取的管理费越高,那么其自身的利益也就越大,但是对于广大的基金持有人来说,则是基金管理费越低,其自身的利益也就越大。因而,我国现行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职责的规定,从法理上讲不通,从实践上亦不可行。

在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中,无法有效体现基金持有人利益的问题是目前体系所固有的,不可能在现有的框架下通过对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得到根本的解决。因为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问题,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投资基金与管理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各自均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希望通过强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来解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显然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而,我们在设计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制度时,首先应予以考虑的问题就是要区分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和基金的治理。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是为了保护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利益,而基金的治理主要是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的保护问题主要应从加强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控与制衡来解决。

五、完善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建议

针对我国基金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借鉴公司型基金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制度,并借鉴其他国家在改革基金治理结构的经验,对我国投资基金治理中托管人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重心应该是围绕强化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制衡,加强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来进行制度设计。

首先,借鉴公司型基金治理结构及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设立基金的受托人委员会。

董事会是现代股份公司运作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金的治理与公司治理存在共性,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机制也就很自然地被引入基金的治理结构,成为当前各国基金运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不仅公司型基金如此,信托型或契约型基金亦是如此。尽管董事会及独立董事难于彻底根除投资公司的利益冲突交易,但实践表明,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找到更好的机制来替代,因而通过设立和加强基金董事会的功能来改善治理结构是当前主要趋势。尽管契约型基金的传统结构中不存在董事会,但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采取措施鼓励各基金设立董事会,如加拿大 、澳大利亚 .

通过设立基金受托人委员会或董事会改进治理结构,是在我国目前的基金法规和管理体制内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措施。笔者建议,为改变我国现阶段基金托管人在监督基金管理人投资运作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可考虑在我国基金层面设立基金受托人委员会或者基金董事会,代替原来的基金托管人。该委员会独立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在这个委员会中独立的非关联人士应占大多数。考虑到基金的实际运行中的特点,基金受托人委员会不应过多地参与基金的日常决策,而应以控制和监督为主,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和考察管理人是否履行其信赖义务为基本目标。考虑到我国的基金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每个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数量比较少,还远未形成规模效应,因而,我国现阶段可以考虑在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所有基金之间设立一个共享受托人委员会,或者叫做基金董事会。

第二,要明确基金受托人委员会成员的信赖义务。基金受托人委员会作为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的机构,其所有组成人员理应对基金持有人负信赖义务。为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进行监督,本来就是其信赖义务的一部分,因而当基金受托人未能履行其监督职责,对基金持有人的

利益造成损害时,就应负赔偿责任。同样,通过法律规定基金受托人委员会成员负有信赖义务,亦为其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处理利益冲突问题确立了行为准则,即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基金契约中有明文规定的,应依相关的规定执行,如发生一些现行法律及基金契约未作规定的情形,那么,作为基金持有人的受信赖人则须为持有人的利益,依其合理的商业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否则,须对基金持有人承担责任。

第三,实行基金监督职能和保管职能的分立,基金受托人委员会专门履行基金监督的职能。在基金治理结构中,基金受托人的核心职能应该是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以保障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基金资产的保管功能则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功能。因此,应通过立法将基金资产的保管与监督功能分开,明确规定投资基金须将其资产委托给其专门的商业银行进行保管,受托人委员会专门履行监督的职能。

第四,赋予基金管理人在重大交易前对基金受托人的报告义务。为保证基金受托人能够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有关事项进行恰当的评价,基金管理人除依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以外,在其执行一定数额的重大交易前,还应负有向基金受托人报告的义务,以克服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如基金受托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异议,基金管理人即可以执行交易。同时,基金受托人亦负有义务向基金管理人要求提供其进行判断所必须的信息。如基金受托人有合理的理由对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产生怀疑时,有权聘请会计师、律师等一些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2节(a)(19)

《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2节(a)(3)

Mutual Funds Integrity and Fee Transparency Act of 2003,Sec.103

Th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a Mutual Fund, From ici.org/issues/organization-operation.html/

Transcript of the Conference on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Investment Company Directors, at p5-6, From sec.gov/divisions/investment/roundtable/iicdrndt2.htm

441 U.S. 471,99 S. Ct. 1831,60 L. Ed. 2d.404(1979) ,From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ed, at p867

Tamar Frankel, The Regulation of Money Manager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0,at pp61-62. 转引自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第172页。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ed, at p866

Samuel S. Kim,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8:474 1998],at p483

法院在明确地考量独立董事的批准作为衡量顾问合同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时,其态度存在一些差异。在Gartenberg v. Merrill Lynch Asset Management , Inc.一案中,地区法院感觉到基金受托人委员会对顾问费的批准须予以认真的考量,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的独立性及其作为受托人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并且,他们一直不受控制和不当影响。然而,该案的上诉法院认为,投资顾问的费用数额是如此不成比例的高,以致于其构成对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36条(b)的规定的信赖义务违反。然而,法院用来衡量受信人行为的以及其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36条(b)的原意基础上运用的基本框架如下:一个决策并不违反基金投资顾问或董事依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36条(b)的规定所负的信赖义务,如果独立董事(1)没有被投资顾问支配或施加不正当的影响;(2)被投资顾问及利益相关董事充分地告知;以及(3)充分地意识到这些信息,在充分的审查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作出一个合理的商业决断。Samuel S. Kim,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8:474 1998],at p478

Mundheim, Some Thoughts on the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Unaffiliated Directors of Mutual Funds, 115 U. Pa. L. Rev. 1058,1065(1967)

《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15节(c)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ed, at p871.

Mutual Funds Integrity and Fee Transparency Act of 2003,Sec.102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ed, at p871.

Samuel S. Kim,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8:474 1998],at p483

Samuel S. Kim,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8:474 1998], at p478

Samuel S. Kim,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8:474 1998],at p499

Samuel S. Kim, Mutual Funds: Sol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Response to Advisory Self-dealing through Use of the Undue Influence Standard ,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98:474 1998],at p499

Transcript of the Conference on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Investment Company Directors, at p2, From,sec.gov/divisions/investment/roundtable/iicdrndt2.htm

澳大利亚在1998年对其单位信托制度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引入由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组成的单一责任实体(responsible entity)来克服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分立体制下所造成的关系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但是,这种新的体制在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在这种联合受托的体制下,管理人和托管人的利益趋于一致,对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却更加难于受到监督和制衡。

如《银丰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第四条规定,基金发起人代表全体基金投资者,基于对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信任,同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签订本基金契约,以其所合法拥有的财产 发起设立本基金并委托基金托管人持有和保管,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似乎在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中,基金发起人是作为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代表。在第六条规定,基金托管人接受基金发起人及其他基金持有人的委托,代表基金持有人持有并保管基金资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及本基金契约规定的义务。基金托管人有权对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如认为基金管理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基金契约的规定,可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合法利益。然而,在第五条基金管理人的权利义务中又规定基金管理人有权代表基金持有人行使股东及债权人权利;因基金托管人的过错造成基金资产损失时,应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向基金托管人追偿。从上述规定来看,在基金的治理结构中,究竟谁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反而含混不清。

于华:《强化受托责任,引入董

事会和独立董事机制:改善基金治理结构的政策法规探讨》,载中国证券业协会基金公会编:《证券投资基金法规体系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