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0 23:3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放射科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放射科规章制度

篇1

【关键字】放射科护理;护理风险;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9―02

纵观中国内陆放射学的发展进程[1],医院不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没有统一性管理,普遍认为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只是辅质的工作,业务没有做到精益求精,种种原因使放射科护理工作风险率比较高且发展比较缓慢。致使放射科护理风险现象比较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病人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意识也日逐渐增强[2],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国家开始逐渐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降低放射科护理风险问题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放射科所有的护理事件308例,总结这些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护理事件中护理风险事件48(15.6%)例。

1.2风险评价方法

对所选取的308例放射科做过检验的病人病历资料回顾性观察研究并进行分析,同时按照临床试验要求,观察记录放射科护理风险记录表格,记录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各种原因,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风险事件对策及预防措施。

护理风险出现的原因有:护理技术问题,没有按规章制度护理,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安全意识缺乏等。

1.3统计学标准

放射科护理风险事件的数据采用SPSS16. 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资料数据的P

2 结果

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放射科所有的护理事件308例事件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38例。占总护理事件的15.6%。38例护理风险事件中,护理风险原因分部如下表

3 讨论

放射科作为医院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一方面影响到患者疾病的诊断与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关乎医院的切身信誉。放射科护理则是放射科服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避免放射科护理风险,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是提高放射科整体质量和形象的大工程。经过总结分析我院放射科5个月以来的护理事件,分析了38例放射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现:护理技术不到位导致的风险9例,占23.7%;没按规章制度导致的风险11例,占28.9%;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风险6例,占15.8%;缺乏责任心导致的风险8例,占21.1%。总结即可直观发现,影响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 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为:是否按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是否高度责任心。 针对这诸多问题,笔者简易总结几条建议如下:①医院放射科应明确、完善规章制度,并切实实行,建立明确的违规处罚制度,不可掉以轻心,明赏罚才可正风气。②加强护士再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加强护士业余时间的对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也可实行小组护理,有经验老道的护士带班小范围经验传授和培训,加强新进护士的培训指导。③树立护士责任心意识,加强法律宣教,树立安全意识,此三项内容均可通过定期培训和严格规制来实现。因此,总之一句话,不掉以轻心,加强管理和培训是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金钥匙。

放射科的患者,疾病类型大多数是较复杂且多变的,需要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监测,很多病人的病情发展迅速,家属和患者本身都心情急切,在这种情况下放射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要随时检测患者的病情情况、协助完成放射检查,还要安抚病人的家属,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服务,得到病人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目的是把疾病诊断率提高,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应该拥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全方位的考虑、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效率,同时又要有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放射科护士积极配合医师,医院总体进行人性化护理,给每一个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病环境,使得患者在平和的心态下去接受造影等方面的检查,并比较容易做到积极配合,使检查技师顺利快速完成检测。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中放射科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和在判断治疗效果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尽早发现护理纠纷,并能迅速进行积极的合理的护理干预处理,能显著降低放射科护士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最终高效率的协助医师的治疗,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的这些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放射科

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患者流量大,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混合候诊,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同时检查等特点,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必须加强放射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此,笔者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总体要求,从科室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放射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放射科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范对策。

1 存在问题

1.1 检查室 因X线防护的要求,放射科检查室的门窗常处于关闭状态,空气不流通,阳光照不到,易造成空气污染。检查床单没有及时更换消毒,没有做到一人一用。物体表面无常规清洁,有定期室内大扫除的制度,但没有很好落实。

1.2 仪器的污染 对使用CT、MR、X 线透视等设备进行各类检查时,由于未能区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可在患者之间直接(间接)传播或传播给工作人员,仪器污染严重又极易被忽略,如接触患者体表的X 线摄片盒、检查床等,未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1.3 各种医疗废弃物如排粪造影排泄物、患者的血液、呕吐物等; 介入放射学、插肛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后的废物。未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废物分类处理管理。

1.4 规范覆盖面不全,存在制度漏洞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检验科、胃镜室均有相应规范,但对放射科则无相应规定,因此科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医院感染管理检查只能参照共同部分进行检查,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各种介入诊疗技术的医院感染管理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对介入诊疗技术的医院感染管理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

1.5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缺乏,感染管理意识淡薄工作人员只重视本科的诊疗业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缺乏,认识不到位,参与管理意识不强。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不注意个人防护及对患者的隔离,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卫生意识淡漠,接触患者后不洗手现象普遍存在。

1.6 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监测 放射科是医院感染管理较薄弱环节,大多缺乏管理监测机制。

2 对策

2.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网络和组织结构 本院设有专门的院、科、室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职责明确,相互协作。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作为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监控力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 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其内容涉及到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工作人员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旧知识层次上。提高认识首先是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应带头学习及更新观念为下级作好表率,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视科室感染管理人员的培养,使所有的科室成员都知道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加强科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认识,将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到实处。医院感染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人人参与意识按照国家现行《医院感染规范》进行规范化培训,每年举办两期培训班。

2.3 加强检查室医院感染的控制 检查室是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重要场所,应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如规定上班前和下班后及时清扫各检查室,采用湿式清扫减少尘埃;在上下班前后及检查间隙各检查室及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以减少空气污染;及时更换CT、MRI等用于检查的床单,以减少交叉感染;做好基础卫生管理,保证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地面清洁,如有污染及时用1∶500 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对放射介入检查室要按照手术室无菌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和相关准备;直接接触患者体表的检查器械如X 线片盒、X 线检查床等要定期清洁及消毒。各类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废物分类处理管理。

2.4 推广“标准预防”,注重手卫生的落实 医院感染病例中多数为接触性感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或工作人员的手污染导致感染。其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的约占30%[1],因此,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感染率 。因此,洗手作为一种最基木、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医务人员绝对不可忽视。为了切断通过手的传播途径,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直接接触患者体表的操作后必须洗手,二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为减少再污染,洗手后应尽量采用一次性纸巾、个人专用毛巾或自然凉干。

2.5 加强检查室空气质量监测 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对周围的环境多加爱护。室内、走廊禁止吸烟。检查室内空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 min。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X 线片盒、X 线检查床及医务人员的手定期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给予解决,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已成为医院重视和开展的一项任务[2],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篇3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120__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使各级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全科人员同心同德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工作

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室管理

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二、努力钻研业务

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给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全年无一人收红包。

四、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

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放射科的工作量为摄片检查39795人次、特殊检查369人次,ct检查7178人次,体检透视135574人次。比年同期比较摄片,特检,ct检查,体检人次明显增长。增长率为5.83%,101.64%,13.85%,4.94%。总收入为532万,其中线收入为305万,ct227万人均创收为38万比年增长18万增长率为3.5%、

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们没有丝毫放松把好质量关,照片质量和诊断报告达到教学医院标准。这表明,放射科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队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全年无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发生。

放射科目前的问题:

1、书写报告不规范,各写各的,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症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报告。

2、摄片质量不高,许多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有技术因素,有暗房及胶片因素。

3、部分医生服务态度较差,随意的趋向较多,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2放射科20__年度全年在院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院两委的直接领导下。紧密围绕20__年的中心工作,狠抓落实,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不断简化检查流程,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全面提高了全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院部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工作总结:

一、业务发展方面:

一年来,放射科着重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全员业务技术素质,提高诊断质量。制定了科室的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一次的读片评讲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及影像质量讲评分析讨论会,每个人完成了两次业务串讲。

20__年5月飞利浦dr安装到位,使全科的影像质量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影像质量提高,患者辐射损害小,成像迅速快捷,网上传送功能更是实现了全院各科室之间的图像资料共享。借助pass系统的全面应用,不断的简化检查流程,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图像资料数字化储存率也达到了100%。

按照五年发展规划要求,本年度我科引进人才两名,不断的完善了人才梯队建设,为科室今后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于20__年5月选派科室一同志到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并要求其学习结束后,把省人民医院先进的检查技术设备以及检查流程全面反馈到科室每一个人。

本年度我科也开展了新的诊断技术,如:全脊柱、四肢自动拼接成像及多部位的造影检查,增加了检查项目,扩宽了检查范畴。

20__年我科共接诊患者:dr检查3万余人次,cr检查1万余人次,fr检查共5000余人次,普通透视检查3000人次。全科总收入较20__年增长约20%。在此基础上,全科的卫生材料消耗与20__年相比持平或略有提高,在院部提出的增收节支方面也作出我科室的突出贡献。

全科40岁以下人员全部接受了急救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实际操作及考核,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方面

20__年全科人员先后重点学习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执业医师相关法律法规。树立了良好的医德风尚,对待患者一视同仁,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检查。我科室工作人员在为患者操作检查中耐心细心,通过每一位患者到我科的一次检查,使其深刻体会到我院是“一家负责任的医院”,是一个有温暖有爱心的医院,让患者体会到了工作人员发自内心的关怀和责任心。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帮助患者,关心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加强患者多部位的防护,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谢绝任何患者的吃请要求,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劳动纪律方面,科室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把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患者投诉纳入到了全科质量考核指标中,逐步与每个人的效益工资挂钩。在全科逐步形成了自觉早上班,晚下班,常加班的工作秩序。

三、设备保养及安全管理工作

20__年我科制定了一系列设备保养制度、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台机器都有专人保养维护,并认真填写保养维护记录。如发生故障和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及院部,确保了全科每台设备的正常运行。

20__年全科人员全部参加了市卫生监督所主持开展的每年一次的安全管理及防护知识培训,加强了对科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

四、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

20__年全科人员在院部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业务总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基本文化理念也有明显提升。机器设备运行正常,全员尽职尽责,团结上进,人才培养及新技术开展工作也稳步推进。全科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展望未来,各项工作距院部要求和“三级医院”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

具体如下:

(一)责任心有待加强

(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引进人才的层次有待提高

(四)规范化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五)合理开发pass系统功能有待加强

(六)科室内会诊制度应进一步落实和加强

(七)业务学习制度应认真落实。

总之,回顾过去,差距和不足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科室将逐步克服不足,缩短差距,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大局。和院部保持高度一致,为医院的全面建设做出放射科的努力和贡献。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320__年是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也是卫生系统继“医院管理年”和“双优一满意”活动后创建平安医院和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提升医院质量关键的一年。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规范医德医风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本人一直把加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

首先,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工作中能够讲大局、讲原则。

其次,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积极参加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工作中遵循医师规范,恪守职业道德,不以医谋私。

最后,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关心集体,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爱岗敬业,提高业务水平

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水平,那他的医疗技术就会止步不前,更谈不上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现代医学进入到了技术领域和人文的深层次境界,优质的服务必然离不开优质的医疗水平,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技术过硬。本人爱岗敬业,事业心强,熟悉科内各种检查设备的操作使用。在科内能胜任主治医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报告审核任务,晨会读片中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毫无保留地传、帮、带科室年轻同志成长,及时做好放射质控疑难病例的定期随访及手术追踪记录,参与课题研究和。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互尊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了解放射影像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参与网上影像学习、交流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定期参加继教充电,从而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用于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诊断水平走在科室前列。今年在没有磁共振设备和未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通过自学顺利通过了全国大型医疗设备诊断上岗证考试。我对畸形性骨炎、腹茧症和家族性骨干发育异常等疑难病例的确诊解除了病人多年的思想顾虑和无谓的奔波求医,给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沟通交流,和谐医患关系

本人工作尽心尽责,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准则,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接待病人热情主动、文明礼貌,不“生、冷、硬、顶、推”,不与病人争吵。站在病人角度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配合医院绿色通道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尽量缩短检查及取片时间。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安全意识强,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规范操作每一次检查,仔细阅读每一张片子,认真书写每一份报告。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取得病人信任,多次协调和化解了几起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投诉,给科室和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遵守医德规范要求,坚决响应反商业贿赂,廉洁行医、严以律已,自觉做到“八不准”和“十个严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找差距、找不足,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独丝难以成线,独木难以成林。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们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正是有了“我们”这个大集体,让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更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服务无止境的道理,仍将一如既往地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明年当以进修为契机,争取在德、能、勤、绩等多方面收获更多,做一名出色的白衣战士,为医院和广大患者多作贡献。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4我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学影像医生,兼负普放与CT的技术操作及诊断工作,责任繁重且琐碎。现将20__年—20__年这三年职责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放射工作。

在这三年里琐碎的事情很多,我的工作也像大家想的那样每天在重复着机械般的工作,但我没有简单去机械重复,对待每一个病人认真做好检查及诊断工作,最高限度要求自己,尽最大能力做到不误诊、漏诊,不出任何技术差错。同时也在不断贯彻院内的思想,工作不只是要把表面的东西做好,还要深入到里面去,看到真正的有内涵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好。工作之余认真做好科内相关器械的检修及保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器械设备故障原因所引起的损失;随着设备不断更新替换,认真学习、钻研,以最快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二、CT室工作。

自CT机投入使用至今,为开展更多的检查项目、最大限度利用设备,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探讨CT机的应用及操作;为减少误诊、漏诊,定制不同影响杂志及书籍,工作中若遇到解决不了的主动请教老师及上级同仁;因CT机老化等原因,设备经常出现不同故障,为不影响正常机器运转及收入,在技术工程师技术指导下认真做好检修工作,实在处理不行最快速度请求现场维修。

三、进修工作。

20__年上半年我曾到医院放射科或CT室进修学习。在这期间我遵守各科室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与鉴别。

放射科个人工作总结5今年以来,本人在医、科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放射医生的岗位职责,现总结个人今年来的工作情况,从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工作及业务水平几方面进行述职如下: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把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遵守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条例和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定期接受社会主义医德教育,培养个人高尚的医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医德新风,全心全意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时刻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作为指导个人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前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和财产状况,都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拒绝各种“红包”。对病人不出现“冷、硬、拖”等现象,自觉为病人保守医密。努力认真完成医院及科室布置任务。

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日常医院及科室各项工作实践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以病人为中心,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院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我本着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

通过借阅及定购放射领域核心及重要刊物(如中华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实用放射学等)学习本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及坚持不懈地温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如临床ct诊断学,_线诊断学,新版影像诊断学等),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认真履行放射科医师工作职责,在科主任及上级医师指导下,完善岗位工作程序,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两年来,完成_线片诊断4500例以上;透视及特殊检查500多例;ct的技术操作1000例以上与阅片1500例以上。认真进行病例追踪,保持影像与临床、影像与病理的密切联系性。熟练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影像诊断,能独立处理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不断总结实践及理论经验,并不间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使诊断符合率有效提高及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使自己业务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3、努力完成带教工作任务,同时对实习生、进修生及低年资同事起到“传、帮、带”作用。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意不容辞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对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同志真诚地关心,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篇4

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有关区域协同的内容,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卫生局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全县总面积10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5.5万,农业人口48.8万。因食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发展势头良好,遂平的经济属驻马店中上水平,但在全国来看,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医疗方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医院存在专业医生人员不足、数字化医疗设备缺乏、信息化基础薄弱、诊疗能力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从2009年起,县卫生局就开始考虑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先后考察了宁夏、上海等地方的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发现很多地方正在做的远程医疗并不适合遂平县的基层医疗需要,主要表现在:实时性差、覆盖面低、仅用于疑难杂症、无法规范医学行为、无法实现区域内医疗影像资源共享等。

通过对远程医疗的研究,对先进地区做法的学习和借鉴,在多次征求专家、机构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4月, “遂平县区域影像云服务平台试点工作”项目(以下简称“遂平区域影像项目”)正式出炉。

县乡“大放射科”

遂平区域影像项目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患者在乡镇医院检查,将影像传输到数据中心,县医院阅片中心实时获取乡镇医院的检查信息,在线阅片,给出诊断意见和诊断报告,乡镇卫生院通过报告工作站及时获得诊断意见。

遂平县县委县政府专门为该项目的实施召开会议,拨款为试点乡镇医院配备了锐珂医疗公司的CR、胶片打印机等数字影像设备。同时采用锐珂公司的区域影像解决方案, 在县中心医院建立县级阅片中心,在驻马店市建立数据中心。县卫生局成立了以卫生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责任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乡镇卫生院规章制度、县医院阅片中心规章制度、数字化设备操作规程、业务流程说明等规章制度。

影像传输采用了中国移动的10M光纤专线,有效保障了系统传输和患者信息的安全。数据中心目前的存储容量在15T左右,随着今后信息量的增加,可以随时扩充容量。

锐珂公司大中华区HCIS市场经理汤珊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实际上是把多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归属到同一个放射管理的大网络中,它们共同使用一套放射管理的流程——你可以认为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形成了一个大放射科的概念。”

上海华和得易是锐珂医疗的合作伙伴,具体负责遂平区域影像项目。该公司负责人葛叶冰部长介绍了很多河南当地的情况。河南省很多县都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尤其是在医疗人才方面。以遂平县为例,全县55万多人,有处方权的影像科医师只有1名。遂平县项目和远程医疗虽同属区域化医疗应用,但它跟远程医疗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县乡协同是实时、日常的,县医院把给乡镇的阅片作为日常排班工作,能实现即时交流,即时写诊断报告;然后是数量多,每家乡镇医院一天平均做15例影像检查,阅片中心全部发回报告,这个量是远程医疗望尘莫及的。”

医患双赢

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是该项目四个试点乡镇医院之一,作为一线医疗服务机构的负责人,院长熊建中对该项目所带来的益处显然有着深切体会:“这个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医院的业务量,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使患者享受到了县级医师的治疗和服务,降低了误诊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共有医技人员25人,床位60张,日均门诊量50人次,为辖区16个行政村33600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是遂平区域影像项目的四个试点乡镇医院之一。

熊建中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之前,医院按照县卫生局的安排,添置了锐珂医疗公司的CR系统、打印系统以及区域PACS系统。并成立了“CR区域医疗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他任组长,副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加上各科室相关负责人共7人。领导小组成立后,对临床医生和影像技师进行了宣传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CR系统的操作流程,指导他们完成检查和患者录入等工作,培训他们调阅影像和相关报告”。

进入嵖岈山镇中心医院的大门,左侧的一栋两层小楼即是医院的放射科。一名穿着白大褂的放射科技师正在为一位患者进行登记,把患者姓名、年龄、拍摄部位等信息输入区域影像系统的远程客户端;登记完成后,指导患者进行拍片;拍完片,把IP板放进CR机进行患者查找,确认患者身份;然后进行影像扫描,患者的影像在扫描的同时会自动上传至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传给县医院的阅片中心;数分钟后,工作站计算机界面提示“已审核”,表示县医院阅片中心完成诊断,技师把诊断报告和影像胶片打印出来,交给患者。

熊建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拍摄胸片为例,县级医院DR机收费60元,新农合按照80%(住院)报销48元,乡镇卫生院CR收费41元,新农合按照90%(住院)报销36元,一次检查,新农合基金可以减少报销支出48-36=12元,患者也可以节省7元;农民到县医院单次就诊按照来回路费平均30元计算,CR检查一次可以为老百姓节省费用7+30=37元。

自2012年4月14日项目上线至5月30日,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共进行了585例影像检查,所有检查均由县医院阅片中心出具诊断报告。至记者到其医院进行采访的7月9日,该院已经进行了近1200例影像检查。

常庄中心卫生院是另一家试点医院,院长马现中认为该项目所带来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技术水平,增加了门诊量;提高了医院在群众中的信誉度;满足了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和检查需求。他对医院效益的增加最有感触:过去每天只有三四个人做影像检查,现在一般在10个人左右;过去每月的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现在则达到了1万多元。

新模式将逐渐推广

张守群是遂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也是上文提到的全县唯一一位具有处方权的影像医生。放射科共有四名医生,每天要处理县医院100例左右的影像检查和诊断,加上四个试点乡镇医院传上来的六、七十例影像,放射科的工作强度相当大。对张守群更是如此,因为他除了自己做诊断外,还需要审核其他同事的诊断——只有他才有签字权。

张守群介绍,县医院放射科24小时值班,可以随时为乡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影像诊断。“一般规定平诊1个小时出报告,急诊20分钟。我们做得更好,乡医院随时把影像发过来,随时返回过去,也就是5、6分钟,有的诊断快的只用1、2分钟。”

“实施锐珂区域PACS项目后,不但帮助乡镇医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整体来说,实用性是比较强的,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张守群如此评价。

篇5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结核病防治 管理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作为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诊疗工作流程及痰涂片检查质量控制[2],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结核病控制工作实际,对综合医院结核病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是做好医院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前提

控制结核病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医院与疾控部门的密切配合。多年来,始终将结核病管理列入医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了医院结核病管理领导小组,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充分利用医院完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在传染病报告系统设施的基础上,配备了结核病专用微机、传真机和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健全了院内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科室工作协调机制和创新机制。大胆尝试由影像中心承担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工作,并随时与医院大疫情报告系统进行联系和沟通,这一管理新措施在结核病疫情报告管理中取得良好效应。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规范医院结核病管理的重要保证

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规范》、《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管理奖惩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人转诊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病防治培训制度》等,并制订年度结核病管理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医院结核病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医院结核病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求真务实,拓宽思路,是提高医院结核病管理质量的新举措

推行“影像中心肺结核病日查制度”,但仍存在病人基本信息收集不全,追踪管理病人存在一定困难。对此院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调研,探讨新的管理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结合实际,推出了影像中心执业医师承担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及转诊任务新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影像中心在进行病例登记时留下联系电话,发现结核病或疑似结核病时,在原始登记册上加盖“传报”印章。实践证明,此管理模式切实可行、运行良好,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结核病转诊率达100%,收到预期效果。

强化医务人员责任和技能培训,是规范医院结核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责任和技能是做好结核病诊断、转诊和规范治疗的基本要素。作为综合医院从事结核病诊治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准确掌握结核病诊断标准、全面了解结核病管理政策和要求、要有人际交流技巧,还要有很强的事业心、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始终将责任培训和技能培训作为确保医院结核病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对全院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呼吸科、影像中心医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管理办法和程序、人际交流技巧等;结合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对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利用各种形式会议研究解决,特殊问题采取个别交谈、电话交流协商、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加强督导检查,是促进医院结核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措施

为确保督导工作质量,采用顺着查和倒着查同时进行,在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科登记册检查的基础上,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卡片质量,并做好日查记录;同时利用传染病报告卡回查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册,放射科登记册,力求做到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册、放射科登记册等相一致,凡是在门诊日志和原始登记册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必须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加盖“传报”的印章,凡是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例应在原始记录上查到与卡相同的信息和“传报”印章,否则就判本次报告为不合格;收缴传染病报告卡实行签字制度,每月对迟报、漏报、报告信息不相吻合、报告不合格病例进行统计,每季向各科反馈1次,并在医院每季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

广泛深入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是早期发现结核病人,提高报告和转诊率的有效措施

医院结核病管理需要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始终将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结核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医院门诊候诊和住院治疗及家属陪护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以结核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结核病防治。利用医院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培训方式,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让结核病人了解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对结核病人的有关政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到本辖区定点单位进行结核免费规范治疗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报告和转诊的责任感和工作质量,使结核病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转诊进行规范治疗,从而使结核病报告率和转诊率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结核病“死灰复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3]。综合医院作为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环节,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采取上述综合性管理措施,收到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其管理措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芳,徐勇,郑建礼.现代结核病防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8.

篇6

1设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设备不能进行相应的诊断,没有先进的设备,也不可能开展先进的检查技术。单纯强调“人的因素”不是科学的认识论。有了相应的设备,就必须充分利用,挖掘潜力,这不但要求放射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也要去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和明哲保身的思想,还应扩大宣传,加强联系,取得临床科室的支持和配合,病人及家属的理解。放射科有事业心、进取心的专业工作者应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凡是临床需要开展而又能够开展的,都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争取多开展、完善各种检查项目,并逐渐开展介入治疗业务。促使本科室和医院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

2素质

2.1思想素质放射专业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热爱本专业,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精神,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与同事同行具有相容性,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合作共事。遵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讲究职业道德,爱护仪器设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工作认真,精益求精,胆大心细,虚心好学,经常注意知识更新。

2.2业务素质适应现代需要的放射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各方面业务素质。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数、理、化等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基础诊断及临床表现等;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X线(CT)诊断,X线(CT)摄影检查技术,X线防护、X线(CT)机主要构造,计算机操作技术等;外语: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至少借助词典能够笔译;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设计、实验观察、统计学处理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能力;检索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写作能力:善于对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将有关成果变成能够进行交流的文字信息;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种实际操作技能。

3技术

技术和素质相关,但又不是同一概念。技术受环境、设备、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既可以分别对个人进行技术评价,也可以按整体对一个科室的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技术主要体现在日常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对不同级别的医院有着不同的技术水平要求,对不同职称的个人也有其相应的衡量标准。具备符合本人技术职称的、满足本单位医疗需要的基本技术则是起码的要求。应该强调的是,立足本职、面对现实,在本单位和本地区现有条件下,重视常规检查,抓好常规检查技术的质量仍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引进新技术,开展新的检查和介入治疗项目,既可以满足人民健康的需要,又可以促进医院、科室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4管理

如果说医院设备是放射科的“硬件”,那么管理就是它的“软件”。近年来我国开始推广实施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主要就含管理这个因素。同样的设备,同样的技术素质,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4.1组织管理科室人员的配备、调整、充实、各项工作的分工。安排、协调,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思想动态,这些都属于组织管理范畴,医院和科室应当给予应有的重视。

4.2责任管理根据不同的工作,制定完善配套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应该达到的标准,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必要的条件,激励大家搞好工作、尽职尽责。

4.3业务学习管理有计划地培养年青的专业工作人员、科室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坚持疑难病例会诊、读片追踪制度,安排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鼓励科研和学术空气的形成,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历更新和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医学教育、担负培养进修实习生的工作,安排专人管理。定期授课和测试,既放手让同学们大胆工作,又要严格管理,认真审签每一份诊断报告单,耐心回答和解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1a的实习,顺利走上专业工作岗位。

4.4质量管理积极学习,贯彻QA、QC计划细则,建立上级医师审片制度。把好照片质量关,特殊检查应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避免漏诊误诊。

4.5设备管理建立财产登记和设备档案,制定设备保管、保养、维修制度,严守操作规程,实行机器专人负责制。加强对暗室器材、胶片的管理,搞好物质保障,使设备达到正常运转的最佳状态。

4.6防护管理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坚持佩戴X射线计量器,加强监测。努力把X线量减少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篇7

耳鼻咽喉诊台及诊椅15至20台,住院床位总数50至1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急诊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听力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诊台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三)各专业科室至少有一名主治医师;

(四)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四、房屋:

(一)每诊台椅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二)诊室诊台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四)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 呼吸机

心电图机 电动吸引器

麻醉机 抢救床

专科检查台 手术显微镜

耳用电钻 纤维喉镜

硬质直接喉镜 纤维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 纤维食道镜

硬质食管镜 显微镜

火焰光度计 血球计数仪

分析天平 离心机

电冰箱 X光机

敷料柜 器械柜

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

电烤箱 紫外线灯

洗衣机

(二)门诊每台单元设备:

耳鼻喉科诊台 1台

耳鼻喉科诊椅 1个

立灯 1个

常规检查用具每套(不少于20套)包括:枪状镊、鼻镜、耳镜、间接喉镜、鼻咽镜、压舌板等

器械盘 1个

电动吸引器 1台

常规局部用药盘 1个

喷雾器 2个

电烧器 1台

痰盂

(三)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同;

(四)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篇8

关键词:强化设备 内审管理 综合效益

内部审计在卫生系统中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审计的主要工作还是围绕财务审计开展,对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相关工作还没有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但由于内部审计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上的显著效果,已经得到了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视并加以推广。

一、加强医院大型设备审计的必要性

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及水平的物资基础和先决条件,关系到综合性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综合性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实施有效的监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是综合性医院发展的必然路径。内部审计对于强化大型医疗设备的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一系列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操作、维护、管理模式、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方案和建议,进而进一步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成本效益状况。下面就以我院审计部门今年针对16排CT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的审计项目为案例,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审计对综合性医院发展的意义。

二、审计案例分析

(一)审计目标和范围

根据绍兴县卫生局关于开展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审计的要求,我院审计部门针对16排CT大型医疗设备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围绕审计重点开展工作。

16排CT的审计重点围绕相关科室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制度、成本效益等情况开展。审计人员通过对我院放射科进行实地调查取证,采取一系列审计程序评估CT整体工作环境、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效益核算。根据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对16排CT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其在控制环境、控制制度、资源利用、成本投入等多方面的情况,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CT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审计实施过程

对16排CT开展审计工作,主要采用了以下审计方法:抽样审计、观察分析法、询问法、分析性复合法、信息系统评估法。审计人员执行了一系列审计程序,用于核算成本收益,分析业务情况,评估控制环境和控制制度。成本效益评估方面,审计人员以2013年2月为审计区间,通过分摊核算该月人员成本、设备折旧额、维修维护费、医材消耗、库房用品消耗、房屋折旧费这几项成本费用,汇总2月CT成本总计441069.84元。通过医院HIS系统医技工作报表,计算2013年2月放射科总收入为2086158.6元。经过审计分析,CT收入占科室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成本占收入比重为36.22%,其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43.61%。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环境方面,审计人员采取实地考察取证的方式,通过查阅文件资料,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病人问卷调查,环境测评、风险评估等方式开展具体审计工作。针对CT工作效率性的问题,审计人员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检查过程进行了全程测评,对抽样病人从领号到检查的各个环节耗用时间进行测算,进而对当前CT工作效率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估。

(三)审计问题和结论

1.在与诊疗科室衔接方面缺乏明确统一的工作规范,尤其是针对急诊优先权这一工作规定缺乏严格的标准。

2.检查程序存在缺陷,叫号系统不能运作,人工叫号一方面加重检查人员工作量,另一方面导致检查秩序混乱,医患矛盾频发。

3.检查需求大,设备持续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强度超负荷,影响工作积极性。

4.检查环境有待完善,候诊区座位严重不足,等候环境狭窄、拥挤,检查区域与候诊区没有明确的划分管理,病人时常拥挤在门口,严重影响工作进程。

5.对于辐射危害宣传警示不足,病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频发涌入检查室。

6.材料费占总成本比重过高,特别是医用胶片的成本过高,存在医用胶片无人认领,以及病人遗失胶片需多次打印的问题。

(四)审计建议

1.尽快落实放射科排队叫号系统的运行工作,改善等候秩序,保障检查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新CT机的添置速度,门诊病人、急诊病人、病区病人进行分区域检查,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

3.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相应增加CT工作人员数量,增加相关引导维护人员,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

4.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提高检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安装自动取片机和自主取单机,实行病人自主取单的方式,用以缓解窗口压力,同时也可解决医用胶片的浪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

6.优化候诊环境,解决等候区域小、座位少的情况,同时为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要解决由于候诊区和检查区划分不明确而导致的门口拥堵这一情况。

7.进一步加强CT辐射危害的宣传和警示,敦促病人自觉远离放射源,减少病人频繁涌进机房这一现状,保证检查通道的顺畅,节约检查时间。

三、被审计单位后续发展状况

上述审计项目得到了医院领导和被审计科室的重视,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通过审计给出的建议,医院方面也有了相应举措。CT作为医院重要的大型检查设备,也是各项诊疗的基础,其运行状况的好坏和工作的效率性及效果性与医院的医疗工作紧密相关,进一步完善设备的工作情况,实现其效用最大化也是医院发展的要求。截止目前,与被审计科室和被审计对象相关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1.自动叫号系统和显示屏已有序运作,无需检查医生人工叫号,候诊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患矛盾也大大减少。

2.自动取片机和自主取单机已经投入运作,病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主取单,对于有需要的病人可取检查胶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成本,同时也解决了无人认领检查胶片的问题,杜绝了浪费。

3.通过招聘,放射科新进了一批工作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科室人手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检查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工作积极性和集体凝聚力。

4.医院对放射危害的警示和宣传力度有所增加,在检查室门口张贴更为显眼有效的警示语,也通过其他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人及家属频繁涌入机房造成检查困难的问题。

5.针对检查需求大,原有工作量不能满足CT检查需求这一问题,放射科也对工作量做了相应调整,通过调整排班和加班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增加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用于缓解检查压力。

6.64排CT的购置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各方准备工作都有序开展,预计明年能够投入使用。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和完善,CT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作流程更为明确有序,候诊秩序明显改善,日常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与此同时,医患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工作氛围相对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稳步提升,同等时间内检查数量有所增加。总体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对医院的整体检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效用,进一步加快了我院整体诊疗工作的进程。

四、大型医疗设备审计对综合性医院发展的启示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审计工作,加强各方对大型医疗设备运作的重视程度,对优化放射科的检查工作以及全院的医疗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现代综合性医院各项诊疗工作的基础,其检查质量的好坏,检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地开展都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及患者的切身利益,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设备管理或者操作管理,应该从内部控制入手,实施更为全面、综合的管理模式。利用内部审计的有效手段,对大型设备的购买、运作、内部管理、成本效益控制等多方面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实现大型设备整体效用的最大化,尽可能多的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部审计介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运行和投资效益控制是当前卫生体制下综合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完善我国综合性医院管理模式,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地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敬毅,韩小苗.2012:医改中应加强大型设备效益的考核评价和管理[J].中国医院(12),P73-74.

[2]杨细玉,黄芳.201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做法[J].现代医院(6),P139-140.

[3]蔡开清.2013: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思考[J].医学信息(1),P38-39.

[4]辛学瑾.2012:加强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5),P86-87.

[5]雷晓莉.2013:浅谈医院内部审计文化建设[J].现代医院(6),P125-126.

[6]王梅云.2012: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发展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3),P1-2.

篇9

【关键词】危急值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06-01

检验危急值,在检验结果中,会经常出现;作为检验工作者,如何应对检验危急值的出现,是每一位检验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事实。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做出如下的体会和总结。

1方法

1.1 做好质量体系[1]建设和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要从医生开单做起(急诊除外),医生开单时就告述患者,留取标本前应注意的事项,包括饮食、药物、运动、等的影响;留取标本后,标本应及时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更不能久置于室温;标本到科后应立即进行离心、接种、理化处理或冷藏;

1.2 科室建立危急值操作规程[2],建立危急值数据,建立危急值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危急值考核制度,建立危急值登记记录。经常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让人人知晓制度和规章,掌握熟悉操作流程。

1.3 检验工作者,应经常学习危急值操作规程,学习相关资料,主动和临床沟通,掌握临床病情,熟知危急值数据,掌握操作规程和制度,熟知操作流程。

1.4 建立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必须与实验室的LIS系统连接,才能方便医生读取危急值报告。

2结果

从2006年完成制度管理和记录到现在,已经执行了7年,在这7年,科室没有发生过大的差错,为临床科室解决了无数的诊断难度,挽救了很多生命;记录有大量资料。

科室在2010年建立了LIS系统,并在2011年与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使医生接电话后,马上就能看到危急值报告。

统计今年1~3月份,生化危急值占检测(包括血气、肌钙蛋白检测)例2.62%(25073/659),临检危急值占检测例数的1.108%(29240/324),微生物危急值占检测例数的2.055%(15808/31),急诊(指夜班急诊18::0~7:30)危急值检验占检测例数的6.5%(4927/345)。

3 讨论

熟知检验危急值:每个实验室都建立有危急值,你首先应记住“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总结工作经验,吸取以前的教训;在工作时,出现危急值数据,你一眼就能加以识别,不会让你手忙足乱,而且工作会得心应手。

科室发生过一些小的差错,如登记不完整,电话不到位,识别不清楚等,经过培训后得到解决。

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报告,认识不清,2006年刚开始给临床报告危急值时,临床科室认为是检验科的事,与临床科室何干?发生了一些抵制情绪,有的科室甚至只听电话,不记录,不传讯,造成危急值报告不到位,差错就必然出现;后经检验科申报院部,由医务科对危急值报告进行统一管理,不作为的科室,将得到惩罚;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重要性的培训,要求放射科、B超、心电都要进行危急值报告;经过培训和制度的健全,危急值报告得到了大的改观。

医院网络没有建立之前,实验室实行电话告知,经常出现医生接听电话后,对数据有疑问,或者是对报告不清楚,造成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矛盾,后来LIS系统[3]和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暨方便了医生读取检验结果,也方便了检验科的报告发放,减少了科室与临床之间矛盾和问题,使危急值报告能顺利成章。

建立危急值报告评价制度,本制度能够对检验人员的报告质量进行监督,也能对临床在危急值报告接收后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双监督制度,对于减少差错和医疗事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危急值报告得到了最适宜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小平,夏偕田,主编.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指南.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8.

篇10

关键词: 核医学教学 核与辐射安全知识教育 教学体会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随后其被逐步应用于疾病诊疗的临床实践。伴随核物理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性核素与射线装置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日常生活中公众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因此有必要加强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使放射工作人员掌握辐射防护的方法与要求,使普通公众克服核恐怖心理,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本文结合我国核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及医学生的任务谈谈我们在核医学教学活动中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学体会。

1.我国核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要求加强医学生的辐射安全知识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车道,能源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年进口量已占全世界年产量的近一半;尽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仅够用一百年左右,同时燃煤发电产生大量粉尘、温室气体CO、NO与SO,导致气候变暖,诱发酸雨,污染环境。而我国大亚湾、秦山、岭澳等12座核电站的运行实践证实,核能清洁高效,由于加强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管理与处置,没有造成环境污染,更没有造成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危害。因此国家在未来的20年规划建设近40座核电站[1]。以后,以辐照加工业为代表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不久前也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要求今后5年左右时间达到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1]。高活度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广泛使用要求提高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的水平。这首先要求各级环保和卫生部门加强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管理,同时也要对公众普及核与辐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辐射安全和放射卫生防护意识。大学生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社会代表,他们对辐射安全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着公众的认识水平,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辐射安全教育。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将来大部分在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和临床诊疗机构工作,直接面对广大公众,有义务有责任向公众普及辐射防护知识。现在各级卫生监督所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大部分毕业于预防医学专业,掌握的核辐射防护知识有限,医院里涉及辐射的科室―放射科、肿瘤放疗科与核医学科医生大部分为影像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辐射防护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医科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很可能会遇到因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医疗机构辐射防护设施不健全而引发的各种核与辐射事故受害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2.电离辐射的巨大危害

2.1核战争的危害

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初步显示了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在1―2秒钟内,全市40%的地方变成焦土,92%的地方不能辨出原来的面貌。一年后,广岛市政府宣布118661人死于此次轰炸,到2004年底,死于此次轰炸的人数已超过20万;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眨眼之间毁坏了三分之一个城市,在这次轰炸中,有7.4万人死亡,7.5万人受重伤。

这一切彻底粉碎了日本部分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顽抗到底、东山再起的梦想,迫使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另外,核爆所致的电离辐射远后效应逐步显现,给核爆幸存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辐射流行病调查证明,战后60多年,陆续有幸存者死于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骨肿瘤及各类消化道肿瘤(肝癌、直肠癌与结肠癌)、肾脏及膀胱癌(电离辐射诱发各种癌症的潜伏期长达10―35年)[2]。

2.2常见射线的危害

常见的α、β、γ、中子和重离子照射,包括内照射(放射性核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衰变,发出射线,照射人体组织器官)和外照射(射线从体外照射人体),均会引发辐射损伤。外照射时累积吸收剂量高于0.5Gy即可轻度抑制造血机能,使白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依次出现程度不等的减少(减少程度因个体辐射敏感性而异)。

辐射照射可影响造血与系统、上皮组织、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功能,导致骨髓造血机能障碍、细胞和体液免疫能力下降、表皮皲裂、溃疡、甲皱骨关节僵硬而丧失功能、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紊乱、放射性不育不孕症、放射性白内障、听力丧失或下降、辐射致癌(甲状腺癌、白血病、皮肤癌)、遗传效应、寿命缩短与胚胎效应(如腭裂)[3]。

2.3辐射事故的危害

非战争条件下发生的辐射事故也会产生人员伤亡,迫使我们必须加强辐射安全教育。这里仅举比较典型的两起放射源丢失事故。

2.3.11963年合肥三里庵事故[4]

1963年春节前夕,安徽农学院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的10CiCo放射源疏于管理(露天放置且监护不严),附近村中11岁儿童将其带回家,撬开铅封,成为裸源,随身携带达24h以上,致使该儿童及其兄长分别在入院治疗后2-7天死亡,其叔一大腿因大剂量照射引发的放射性溃疡而被迫截肢,其母及姐妹也分别患急性中度和重度造血型放射病,经治疗虽存活下来,但体质较弱,时患感冒。

2.3.22008年太原辐射事故[5]

2008年4月11日下午1:30左右,位于山西省农科院的旱农辐照中心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钴源意外照射事故。由于违规使用已经退役的钴源室照射中药粉末,钴源在降落时被层层码放的麻袋卡住,未能落入井内,而操作者误以为源已安全降落,遂由1名职工带领4名搬运工人进入钴源辐照室而受到意外照射。5名受照者中,1例患胃肠型放射病,其他4例患中度至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3.结合核医学教学内容进行辐射安全知识教育

核医学是将核物理与医学交叉融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对同学介绍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3.1核物理基础

对常见的X、α、β、γ与中子射线,电离能力为快中子α>β>γ,射程α<β<γ<快中子,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以后使用射线时要针对不同射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如使用低能α、β核素,因其射程短,只要注意进行内照射防护,不需要特别的外照射防护。γ与快中子射线因为射程长,所以不仅要注意内照射防护,而且要注意外照射防护。热中子能量极低,无需防护。核素检查利用γ射线成像,所以核医学科医护人员要注意外照射防护;X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射程长,所以在放射科工作的人员也要注意外照射防护。高能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产生韧致辐射,即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电场力作用而急剧减速,其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变为电磁波,作为X射线的一部分,射程长。韧致辐射的发生几率与带电粒子质量的平方成反比,与所照射物质原子序数的平方呈正比,所以α粒子的韧致辐射可忽略不计;高能β射线的韧致辐射效应显著,故对其防护应该采用低原子序数的有机玻璃或铝等屏蔽材料。能量较高X、γ射线由于能量高且不带电荷所以穿透力较强,应采用铅等高原子序数物质。对快中子或高能中子应采用石墨与含硼物质吸收中子降低其速度然后用铅板或水泥混凝土墙屏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核仪器与放射性监测

结合核仪器示教让同学们了解到,辐射尽管肉眼看不到,但可用仪器监测。对不同射线用不同的仪器监测,用剂量计可对人体受照剂量进行监控,防止受照人员过量。在实验课上利用本教研室现有仪器,带领学生对本室的不同实验场所进行辐射水平监测,通过实际操作,让同学们对射线有个感性认识。同时结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讲明放射工作场所设备、地面与墙壁表面α、β污染控制水平分别为3.7与37Bq/cm,而对X与γ射线,主要监测空气剂量率是否超标,以确保辐射安全。

3.3放射卫生防护

此部分介绍放射源种类与照射方式、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射线照射有机体的方式有三种,一为外照射,射线从体外照射生物有机体;二为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经消化或呼吸道进入生物有机体内,蓄积于不同组织器官,在其内部衰变发出射线照射有机体;三为混合照射,在核事故现场或核战争条件下既有γ射线与中子产生的外照射,有U或Pu裂变产物蓄积体内器官组织产生的外照射。放射源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参与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一般情况下不会污染环境,破坏其密封材料或包壳则会产生外照射。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不要破坏它的外壳。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系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过去称开放源,可污染环境,或进入人体,产生内照射。核医学实验与疾病诊疗时常用非密封的放射性液体或冻干粉,使用时应避免其进入机体产生内照射。放射诊疗实践中应针对具体辐射源与工作条件采取不同防护方法。

放射科X光或CT机房屏蔽不严,可能导致射线部分泄漏,放射科人员应防护漏射线的外照射,外照射防护方法为:时间防护,尽可能缩短辐射操作时间;距离防护,尽可能远离辐射源操作;屏蔽防护,采用尽可能厚的屏蔽材料阻挡射线。核医学工作者可同时受到病人体内放射性药物产生射线的外照射及稀释、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少量放射性药物经口腔鼻腔进入体内产生的内照射,内照射防护方法为:围封隔离,在四周密封且顶部带通风管道的的辐射操作台上合成或稀释放射性物质;去污保洁,操作时遇到放射性污染物尽快清洗或扫除;个人防护,进行辐射操作时按要求穿戴防护用的衣服、鞋帽与手套、口罩,使个人受照剂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眼晶体<150 mSv,全身均匀照射<50 mSv,单个组织器官<500 mSv)。核医学诊疗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包括盛放射性物质的玻璃或塑料瓶、注射针管、一次性输液器、退役的粒子源、接受放射诊疗患者的大小便、呕吐物等,对其处置不当,也会使医护员工及公众受到不必要的照射。通常根据放射性废物中所含核素物理半衰期的长短选择不同的辐射性废物处置办法,处理短半衰期核素的放射性废物,常用放置衰变与稀释排放法;处理长半衰期核素的放射性废物,常用地下深埋与浓缩贮存法。

3.4核医学显像

核医学显像即核素显像,将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引入体内,采集、处理和分析图像后进行诊断疾病。放射性药物引入机体过多会造成药物浓聚器官的辐射损伤,所以在引入的放射性药物的量上要有一定的要求,防止引入过量放射性核素而对病人造成内照射损伤。而且对于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要尽量减少和引入放射性药物的病人接触而导致的外照射。

核素治疗是经口服或注射方式向体内引入放射性药物,它们根据自己的生物、物理与化学特性,选择性地蓄积于病变组织或器官,使放射性核素与病变细胞紧密结合,利用浓聚于细胞组织内的核素衰变产生的射线杀伤细胞。我们引入的放射性药物类型、种类要选择恰当。防止过量的放射性核素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是核素治疗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3.5放射分析实验中的辐射安全教育

放射性实验应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为此本教研室专门设置了放射性操作区,全校所有的放射性教学科研实验均在此进行。我们在放射操作区入口按要求张贴了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提醒在此从事放射性实验的师生注意辐射安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放射性实验相关规章制度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规章制度制定的依据及其遵守的必要性。本室目前开展的各类放射分析实验都要使用一些放射性液体,对此,我们要求学生注意射线的种类、能量和活度,例如:放射免疫实验中主要用的是I,要进行外照射与内照射防护。放射自显影实验常用H、P低能β核素,尤其H这种长半衰期的核素,应避免让其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伤口进入体内产生内照射。P发射的β射线能量较高,对眼晶体可能造成损伤,需戴铅玻璃眼镜防护。同时,为避免学生由于操作不熟练或意外情况造成实验卓台面或实验室地面表面放射性污染,我们通常给学生配备衬有三层吸水纸的搪瓷盘,这样放射性液体即可残留在吸水纸上,最后将其作为放射性固体收集处理。另外,在进行开放性放射操作时,必须尽可能打开所有的排气扇,以利放射性核素扩散,减少呼吸道、口腔的核素吸入量。

4.联系核事故阐述电离辐射危害,克服核恐怖心理

前面我们谈到日本广岛长崎核战争的巨大危害,难免使学生产生核恐怖心理。广大公众由于不了解核辐射损伤的机制,也不可避免地恐核。尤其是最近日本强烈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核恐慌心理,也使公众高度关注核电站安全防护问题。对此,我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教学中介绍了Chernobyl核事故概况,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Chernobyl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核爆炸事故。该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基辅西北130千米的普里皮亚特河畔的普里皮亚季镇,其第四号机组于1983年12月投入运行。由于反应堆物理结构和关闭系统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以及低功率工程实验时操作失误,安全系统被切断,导致短期内反应堆内蒸汽压力过大,爆炸起火,使堆内放射性物质总量的3.5%外泄到环境中,总释放量12×10Bq, 其中Cs0.09×10Bq,Cs 0.06×10Bq,I 2×10Bq,惰性气体6×10Bq,产生的放射性灰尘相当于日本广岛核爆的100倍,它们沉降在乌克兰西部、欧洲国家及全球。事故后10天,火被扑灭,停止释放放射性物质。事故发生时现场有操作工177人、建筑工人268人。本次事故受照0.8Gy者237人,有134人被确诊为急性放射病。因急性放射病复合β粒子皮肤烧伤火热烧伤死亡28人,另2人死于现场(烧伤或压伤),1人死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此为近期效应。事故发生后20年(1986―200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以及事故后由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三国核能机构与卫生部门共同组成的研究事故后果的学术组织――Chernobyl论坛进行的辐射流行病调查表明,事故发生时处于18岁以内的3000多名青少年(其中大部分为15岁以内的少年儿童)由于长期大量饮用被事故释放的I污染的牛奶而罹患恶性肿瘤――甲状腺乳突状瘤,同时有200多名事故发生时15―46周岁的育龄期妇女患程度轻重不等的放射性不孕症,另外有30多例病人因摄入放射性灰尘照射患心血管疾病[6],这是该事故的主要辐射远后效应。由此可见,与日本核战争相比,尽管此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量较大,但由于苏联政府在事故发生次日――4月27日临晨开始,在周围30平方千米范围内分三批迁移11.6万居民,同时对参与现场应急抢险人员发放KI片,因此大大较少了放射病的发生率。让学生认识到核事故危害尽管巨大,但其危害还是局部的可控的,只要积极应对,仍可缩小危害,因此大可不必恐惧。同时,我国从1985年第一座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来25年的核反应堆营运实践表明,核电是安全清洁可靠的。针对日本岛核事故,我们讲清此次事故U裂变产物――I的释放量尽管超标达一万倍,但根据联合国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标准(I在放射工作场所与露天水源的允许活度分别为0.33Bq/cm与22Bq/L)测算,仍属危害程度最小的Ⅴ放射源[7],这样强度的放射性碘远小于一次甲状腺显像剂量(5―30mCi), 对日本以外的公众尤其是我国居民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通过上述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中的亲身体验,我校医学生辐射安全意识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随着包括核电在内的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要提高辐射安全和防护意识,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监管力度,我们也要适应形势需要,加大对医学生的辐射安全教育力度,为我国核技术产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及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储备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我国核工业从适度发展变到加快发展新华网(2006)1月13日综述.

[2]刘树铮主编.医学放射生物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6,(第二版):464-471.

[3]强永刚主编.医学辐射防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第一版):63-81.

[4]杨秀珍,欧克仁,于海忠,刘远兴,季其仁.四例急性放射病人和九例小剂量辐射损伤者及其子女远期效应的医学观察,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项目,见《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陈英,杜杰,张学清等.太原“4.11”钴源事故受照者生物剂量估算及照后一年细胞遗传学随访,辐射防护,2010,30,(4):201-207.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Effects of the Chernobyl Accident and Special Health Care Programmes,Report of the UN Chernobyl Forum Expert Group“Health”.WHO Press,Geneva,2006.

[7]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第62号公告.放射源分类办法.

项目资助:安徽省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1941),安徽医科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校教字【2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