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21: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篇1

__乡地处__县西北边陲,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7公里,地理位置较为偏远,__村距乡政府2公里,共辖10个村民小组,居住点较为分散。目前,全村共有168户639口人,其中__占总人口的35%,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从人员年龄构成看,全村18岁以下162人,18—45岁191人,45—59岁159人,60岁以上127人。从受教育程度看,全村18岁以上人群中拥有高中学历人数为30人,占5%,拥有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6人,占1%。

__村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四面环山,田土面积少,全村耕地面积仅200余亩。该村山林资源较为丰富,山林面积共有5400多亩,主要出产楠竹和杉木。同时,因未过度开发利用,该村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虽然道路等基本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上看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一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较为缺乏。走访中,发现村内没有学校、医疗诊所,网络信号也较差,村民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个别村庄因位置偏僻,出行条件较差,连日常生产生活运输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收入来源看,该村收入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山林竹木收入。据统计,每户每人平均拥有山林 18亩,按照目前楠竹 5 元/根、杉树 15 元/根的价格计算,一年竹木收入每户约3000元。二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该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 400 人,占该村青壮年人口的80%。

为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子,我与工作队人员分成两个组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对拟摸底调查的43户逐户进行了走访,根据实地走访调查情况,其中困难的有22户33口人,比较困难的有8户17口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居住条件差。从走访对象居住条件看,该村目前有10户居住在泥土房中,4户没有住房依靠租房或居住在亲居家。比如,__村5组的赵春桂,因外出务工意外致残,无力自主建房,现在租住的民房四面透风,家中基本没有现代化家具电器,居住条件较差。二是患病、伤残或年老贫困户多。走访中,发现该村贫困户患病、伤残和年老人员所占比例大,约占总贫困人口的60%。比如,该村4组的周东连、唐起军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劳动能力。7组的__、__、__,8组的__等几人都是残疾人,个人收入较低。三是留守老人、儿童多。从走访的43户来看,不少家庭多是年老父母及幼小子女在家。5组的赵远联,母亲在家,本人外出务工。四是家庭负担重。部分贫困户家庭因父母年老患病、子女就读等日常开支较大,承担着较重的家庭负担。比如,该村9组的邓远英,妻子是哑巴,3个子女目前都在读书,每年学费就达5000元左右,仅靠户主每年打零工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再如,该村9组的曾凡友,妻子患有支气管炎、哮喘,3个子女均在就读,同样仅靠户主一人在__打零工支撑,家庭负担较重。五是外出务工收入偏低。根据与外出务工家庭成员交谈得知,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零工或在工厂流水线工作。比如,该村9组邓远英,常年在家周边地区打零工,打工年收入1-2万元左右。

综合调查情况,经认真分析,__村贫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在与部分群众的交谈中发现少数群众存在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的思想意识,认为__一直以来都是贫困地区,自身贫困主要是因为“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偏僻的地理位置,过多强调客观因素,在如何实现自我脱贫方面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特别是少数群众对国家精准扶贫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国家扶贫就是直接给予资金扶持,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

二是文化水平不高。从调查情况看,__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村民对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对教育的投入偏低,不少村民初中毕业就辍学待业。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大多参与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打工收入不高。

三是基础条件较差。目前__村通村公路基本上实现了硬化,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总体上看,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如,自然村偏多,居住分散,不利于整体

规划建设新农村。村内无基站发射塔,网络信号覆盖率低,村内宽带连接率低,接受外界信息渠道手段单一,信息总体仍然较为闭塞。四是产业发展滞后。虽然__村拥有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但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如,山林资源较为丰富,楠竹、杉树种植面积广,但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带动全村致富能力弱。

一是坚持以思想扶贫为先导。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__村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要想方设法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推动__村群众“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扶贫政策宣传要精准。要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真实有效地宣传到位,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正确认识扶贫的真正内涵,既要帮助贫困人口摒弃自暴自弃、甘于贫困的消极思想,帮助贫困人口树立战胜贫困的必胜信心,又要帮助贫困人口认识到国家扶贫并是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纠正贫困群众等靠要等错误思想。二是典型模范要树立。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通过解放思想、勤劳苦干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如该村支部书记,在生活水平较高、年纪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下田劳作。说明在同等环境下,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脱贫致富。因此,要注重从贫困群众身边树立典型,用身边的模范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外部氛围要优化。坚持用好的环境影响人,大力倡导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民风,摒弃“等靠要”、“吃救济光荣”的不良风气,通过好的村规民约,营造人人向上、争先脱贫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原则。一要建立健全扶贫台账。进一步全面摸清扶贫村贫困人口状况,严把审核关口,真正把贫困人口纳入到帮扶范围,分门别类建好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要坚持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户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每一户每一人制定一套帮扶措施,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精准帮扶、措施对路、取得实效。三要强化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扶贫人口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随时掌握贫困人口状况,帮助解决脱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

三是坚持以劳务输出为重点。劳务输出是落后地区贫困家庭快速脱贫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__村地少人多,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现实决定了劳务输出是该地区脱贫致富最重要方式和手段。一要加大宣传引导。要积极鼓励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解放年轻人思想意识,破除各种思想顾虑,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勤劳致富。二要加大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增强__村村民的教育意识,加大对适龄儿童的教育投入,对因家庭贫困的失学儿童,要加强与教育基金会及其他教育慈善机构合作,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升全村整体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青年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与县就业服务中心、县职业中学的联系,帮助__村村民提升职业技能素养。三要帮助联系务工企业。强化与__村在外务工人员的联络联系,为本村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提供信息和资源。同时,加强与县工业园的联系沟通,积极为贫困人口联系适合工作岗位,引导贫困人口外出务工。

篇2

县委发出号召――每个县级部门至少选派一名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

8月的一天,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召开了一次会议。“任务已经下来了,我们对口帮扶的是明中乡木瓜村,派谁去当‘第一书记’呢?”检察长黄斌发问。

“扶贫攻坚是块硬骨头,不好干啊!”

“木瓜村非常偏远,派去的这个人要特别能吃苦。”

党组成员议论纷纷,“第一书记”人选始终定不下来。

“我去!我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生产生活都很了解。”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伍东风主动请缨。

“伍主任,你已经是副处级领导干部,还愿意去当‘第一书记’,图个啥?”有人问。

“木瓜村脱贫任务重,年轻同志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我对农村工作熟悉――我去合适!”伍东风信心十足地说,“有检察院的各位同事作后盾,一定能完成脱贫任务!”

就在全县扶贫攻坚动员会的第二天,伍东风背起背包赶赴木瓜村。

凝心聚力

一进村,伍东风傻眼了。

这是一个“长”在绝壁上的村子――不少村民的房子悬在绝壁上,靠木板支撑着。

全村只有四座水泥房,且户与户之间极其分散。

一番调查后,伍东风的心彻底凉了。

村民还停留在传统农耕时代,不愿意改变。

村里仅有的农林产业,还处在散乱发展的状态。

更要命的是,干群关系差,村支“两委”工作不力。

…………

“这哪像今年就要脱贫的样子?”伍东风感到压力山大。

短暂的失落,让他冷静下来。

旋即,伍东风开始寻找“病根”。

几天后,伍东风与村党支部书记张尤才进行了一次长谈。

“老张,木瓜村不光是贫困村,也是后进村党支部,你知道为啥?”

“哪个村民来办事,我们都是丢下自己手里的活路先去给他们办。”张尤才无奈地说,“被定为后进村党支部实在想不通。”

“这只是在被动地为群众服务。”伍东风说。

“村党支部被确定为‘后进’的重要原因,是没发挥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作用――村民穷!”伍东风说。

“伍书记,我晓得了,我们要主动为村民脱贫出谋划策。”张尤才豁然开朗。

很快,木瓜村党支部从抓班子强化引领作用、抓队伍强化表率作用、抓规范强化自身建设、抓公开强化决策监督入手,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大大增强。

“东风书记来了,脱贫有希望了!”看到村干部精神头有了变化,村民们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重点突破

一次,驻村扶贫工作组到贫困户唐清术家走访。

伍东风刚迈进门,便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伍书记,进屋坐。屋里有点脏,别介意。”唐清术一边吹着板凳上的灰,一边不停地咳嗽。

“你啷个咳得这么厉害?”伍东风使劲压了压有些摇晃的板凳,坐了下去。

“我这是老毛病了,冬天咳哽的(方言,即整晚咳嗽),所以不敢到外地务工,怕影响别人休息。”唐清术一脸无奈。

“你这个房子环境不利于调养,可以搬到新农村集中安置点去噻,那里干净卫生,离医院又近。”伍东风说。

“伍书记,那里好倒是好,但是没得钱呀,有点钱还要留给孩子上学。”唐清术面露难色。

“孩子上学,国家有帮扶政策可以享受。”

伍东风向唐清术介绍了扶贫政策,说服其搬到新农村集中安置点居住。

最终,唐清术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咳嗽的老毛病逐渐得到缓解。

而这只是伍东风三番五次入户,为重点贫困户谋出路的一个缩影。

伍东风将走访以来形成的三篇调研报告先后送到明中乡党委和帮扶单位。

“木瓜村的人居环境差、危旧房问题突出,从特殊地理条件看,我建议采取移民搬迁与就近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伍东风和明中乡党委书记江成敏合计,“以李家湾为就近安置点,带动其他农户进行危房改造,而且越快越好。”

一番论证通过,很快,以李家湾为重点的就近安置点建设启动。

2015年8月11日,李家湾,天气晴朗。

伍东风与江成敏来到五组组长凌瑞明家。

因为居住环境差,凌瑞明家一直有改建房屋的打算。但因儿子患病需常年治疗,家里积蓄所剩无几。

“你作为一组之长,能不能把自家的猪圈拆了,带头改建一下房子?”伍东风试探地问道。

“工程量太大,钱不够!”凌瑞明苦笑。

“政府出钱帮你把门前土地平整出来,你自己花不了多少钱。”伍东风说。

“真的啊!既然政府这样帮助我们,傻儿才不干呢!”凌瑞明眼里泛着喜悦的光。

说干就干,第二天,挖掘机就隆隆开进现场。

就这样,伍东风挨家挨户串门,详细介绍改建李家湾的方案。

很快,方案得到村民赞同,一场轰轰烈烈的村容户貌改造工作展开。

谋划未来

“精准识别是为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是为长久脱贫。”对此,伍东风深谙其道,早已为木瓜村谋划出致富蓝图:实施整村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林下种植中药材,还可以养蜂、羊等,形成真正的生态产业。

而今,在伍东风的带领下,木瓜村实现了整村退耕还林1397亩,发展起了以核桃、花椒、魔芋、独活、藁本、党参等为主导的生态经济。2015年,木瓜村实现总收入110万元,帮助35户贫困户发展起了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65人……

“木瓜村,贴在绝壁上,从谷底贴到云端。农家、炊烟如画,月光散落,在岩树间。树皮、竹条做的画壁,显然早于桃花源……”这是伍东风初次看到木瓜村时作的一首诗。

篇3

一、总体情况

(一)概述

芜湖联通积极响应组织部号召,针对第八批选派干部要求,择优推选张田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派驻无为市石涧镇二龙村。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玲同志带队,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慰问二龙村七位“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二)完成情况

2021年7月5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玲同志带领党群部主任丰翔,无为市分公司总经理薛良强一行到无为市石涧镇二龙村,看望驻村干部送去碗筷消毒柜、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为七位“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送去慰问金(每人200元);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座谈进行工作调研。

二、发现问题建议及原因分析

问题1:驻村工作队调研走访工作不足,在切实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发挥作用不突出。

产生原因:与村两委的沟通不够密切,走访调研工作不细致。

问题2:村委会各项工作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

产生原因:缺乏相关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项目支持。

二、解决措施

1、驻村工作队在做好“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慰问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同村两委的联系沟通,多了解村情村貌,提升走访调研效果。

要求驻村工作队进一步对进行日常走访,了解村情村貌,掌握村集体经济来源,并构思壮大集体经济举措。工作队三位成员应当同心协力,发挥各自单位资源优势,为振兴二龙村早谋划,早发展。

2、芜湖联通加大对二龙村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项目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二龙村现代化治理水平。

公司将在数字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二龙村,进行常态化对接,援建各类数字化平台。将提升现代化治理的各类创新业务逐步落实到村。同时将利用公司已有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村各类农产品拓展销路,为村民增收致富。芜湖联通力争将二龙村打造成信息化,数字化的示范村!

篇4

--加强未脱贫户帮扶,提升脱贫质量

根据乡主题教育办《双溪乡领导班子成员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总方案》要求,9月24日至10月7日,通过对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帮扶队员、村小组长、贫困户进行上户、座谈等方式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全乡未脱贫户家庭情况,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情况发展调研,了解目前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提升他们脱贫质量。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双溪乡目前共有未脱贫户有48户121人,贫困发生率为0.9%。其中,低保人口为,占比;特困供养人口为,占比。未脱贫户分布在8个行政村情况为:小石门村6户22人、大石门村10户19人、大布村8户21人、左溪村1户5人、水头村3户14人、右溪村6户14人、卢阳村7户13人、高洞村7户13人。

二、调研总体情况

(一)“两不愁”情况

通过调研,目前我乡48户未脱贫贫困户在吃和穿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完全能够实现能吃饱,能吃上肉、蛋和豆制品,完全能够解决有应季衣物、鞋子的更换以及过冬被褥等穿的问题。

(二)“三保障”情况

1.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当中有XX人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该部分人群都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中有X人因个人身体原因享受送教上门服务,无一人因贫辍学。

2.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截止目前,我乡未脱贫人口2019年度总住院医疗费用xx元,报账金额XX元,报账比例为;门诊医疗费用X元,报账XX元,报账比例为;皆能达到政策有关要求。当中存在较大支出的为XX户,今年已分别花费XX元。

3.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我乡未脱贫贫困户目前住房现状为住砖混房XX户,住土坯房XX户,租住(借住)他人砖混房XX户。均无住房安全问题。

(三)“两业扶贫”情况

1.产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已通过验收的未脱贫贫困户发展产业已覆盖XX户达XX户次。平均可享受产业到户奖补XX元,计年内可实现户均产业收入XX元。

2.就业方面。通过走访了解,截止目前,有务工人员的未脱贫贫困户办理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达就业XX户人。可享受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300、500、600元不等,预计年内可实现户均务工收入XX元。

(四)兜底保障情况

针对部分无自主发展产业且无就业收入的XX户XX人未脱贫人口,在通过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措施解决其收入问题基础上,另外还通过有光伏、食用菌等产业进行链接,能够确保该部分贫困在收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主要存在有四大问题。

1.自身有局限性。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加之“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

2.脱贫缺技术。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而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都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本较高。

3.种植养殖存在风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存在跟风的盲目性,但相关种植养殖方法、技术、疫苗并未跟上,容易造成损失。

4.创业领富成效不明显。部分村干部对产业发展观念老化、工作思路不清,对如何利用本村现有毛竹、油茶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成效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收渠道较薄弱的有大石门村、小石门村、大布村、水头村。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不够,带动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作用发挥有限。

四、工作意见建议

(一)强化两项帮扶

1.驻村帮扶

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驻村工作队对8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稳定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加强专项队伍建设。

2.结对帮扶

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力量, 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已脱贫对象每月至少走访1次,未脱贫对象每周至少走访1次。

(二)精准落实政策

将各类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做好全面系统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1.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1)及时足额将各项教育助学补助打卡到户,并做好政策落实的告知工作。

(2)深入推进劝学、送教上门等活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

2.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1)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确保参保率、信息准确率、补助到位率达100%。

(2)把严防因病致贫返贫,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作为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3.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1)确保所有未脱贫对象在2019年11月30日前全部实现安居。

(2)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安置类别、劳动力状况和发展需求,统筹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举措,在2019年5月底前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方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住房的拆旧复垦工作,确保拆旧复垦率达到100%。

4.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

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低保兜底、五保供养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优化产业扶贫

1.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旅游、电商、加工业的融合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增收。

2.支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增收。

3.建立完善产业致富带头人员制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由驻村工作队、支村委负责,协助产业致富带头人,重点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上下功夫。

(四)做实就业扶贫

1.利用我乡传统产业优势,在圩镇及中心村全面布局茶油、竹笋等产业产品(食品)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基地),优先安排未脱贫人口就近就业。同时,还要对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给予扶持。

2.继续实施扶贫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引导未脱贫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当前的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当中。

3.继续组织贫困对象参加招聘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五)注重扶贫扶志

加大对扶贫政策、帮扶成效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工作的认可度。继续开展“文明卫生户”等评比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感恩意识、自强意识。

篇5

2015年6月,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上下是莫大的鼓舞、巨大的动力和重大的机遇。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贵州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总纲,更是总书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组织部门,要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也要始终坚持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主线,在瓮安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争当推动先锋。

把握两个关键选拔“好干部”

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好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和程序是做好工作的两个关键,瓮安县把民主和程序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扩大初始提名。对乡镇党政正职、综合经济部门正职等重要岗位的提名人选,通过组织召开全委会或全委扩大会,由四家班子和其他县级领导、县委委员进行推荐。乡镇和部门其他副科级干部原则上均由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提名。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瓮安县将综合考察的16个县直部门正职人选、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人选在县委全委会议上进行推荐,按1:3的比例确定差额推荐人选。

充分发扬民主。推荐前,坚持认真制定推荐方案,明确推荐范围、职位要求等事项;推荐中,坚持考察预告,采取书面推荐与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书面推荐和谈话推荐范围扩大到全体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后,坚持集体讨论确定重点考察对象;确定重点考察对象时,坚持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研究,不是多数人赞成的、群众普遍反映不好的不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严格推荐考察。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出台《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跟踪问效,发放《干部履职意向调查表》,及时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思想动态。将干部考察延伸到社区、邻里、党支部和服务对象,突出对干部“德”的考核,考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出台《瓮安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考察办法(试行)》,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纳入干部提拔、交流、调整考察范畴,对科级干部拟提拔对象实行财产和任前“双公示”。严格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档案查阅、考察结果会审工作程序,充分征求县纪检监察、政法、审计、计生和法制等部门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确保考察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坚持两个重点管理“好队伍”

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大事。只有不断加强和优化干部教育培养、监督好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焕发勃勃生机。瓮安县在干部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中,注重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入手。

抓思想政治教育补“钙”。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逐步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引领学”、交流讨论“互动学”、实地教育“体验学”、舆论导向“引导学”、丰富载体“形象学”、强化督查“推进学” 的“六学”模式。

抓日常监管提“神”。相继研究出台《科级及以下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实施办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影响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关于一般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着力扎牢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笼子,正风肃纪,树立好公仆形象。

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一报告两评议”、约谈、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离任、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对“人、财、物”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

抓教育培养“蹲苗”。拉手“结对子”,对新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人联系帮带;培训“常充电”,结合中心任务,对乡科级干部主要采取“走出去”的“菜单式”和“请进来”的“订单式”培训,要求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带着工作参加培训,培训后要求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报告、有工作举措;双向“挂职学”,积极争取省、州部门和对口帮扶地区的支持,精选优秀干部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守住两条主线建设“好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8年“6・28”事件发生后,瓮安县痛定思痛、浴火重生,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强基固本,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功能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实现民族团结、共生共荣、和谐稳定。

强基础重保障,发挥好政治功能。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头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确保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严肃政治生活,严格“”制度,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议事。

聚民心增活力,发挥好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困难户”制度,形成服务合力做好群众工作。利用县、乡(镇)、村群众工作中心、站、点三级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一站式接待处理、一条龙集中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使群众工作网络真正成为“群众之家”;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1+3”服务模式,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与1户留守儿童、1户困难群众、1户致富能手进行“结亲”帮扶,让各级党员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提供“心贴心”服务;深入开展“三亮一创”活动,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承诺,亮出党员行动,创建争优目标,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