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霸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2 09:5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霸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化工实验 辩证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活动,认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检验,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实验研究的各类方法原理、规范的操作方法技巧,奠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和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1]。高质量完成实验课教学目标,需要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本文从如何看待、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1.台上与台下
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来说,这是潜在的基础性辩证关系。教师既是实验内容的安排、引导者,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教学的总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扮演。学生在实验台前的表现,往往与台后教师对专业知识扎实充分的积淀、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以及精心恰当的教学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台前的教学活动,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经验的丰富和积累,即教学相长。
可以细化为这几点处理这层关系。
(1)台下精心安排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进度。把握好课程的内在特点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实验内容可以和理论教学和谐地组合起来,实验课程框架要有一定的系统性,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题材等。
(2)台上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技能培养型、问题解决型、体验型或探索型等不同的实验内容,安排采用层层递进或多角度对比、正向强化或反向刺激等方式,强调手段的多样性、有趣性、启发式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短短一堂课的效能。
(3)加强台上示范与台下个别指导的结合。面对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差异表现,加强针对性分析和指导,对于重要环节、关键问题或普遍性、经常性错误,突出示范性效应。
(4)注意台上与台下互动性和反馈性。从教学认识论角度来看,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对课堂常见问题的预见和应对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探索。
2.课前与课后
课前准备是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课后的总结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完成,它们都是确保教学效果得以增强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哪一方面都不可失于偏颇,否则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这里不谈教师在课前课后的布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分析学生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实验前后的态度不认真。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不充分,课后整理、小结的态度不认真,认为能顺利做完实验就满足了,有些甚至消极对待实验课,觉得只要吃透理论就可以了。
(2)实验中盲目无序,或犯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出现不清楚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中发生低级错误、反复失误或操作不流畅的情况。
(3)思考不深入,独立思维能力差。实验时简单模仿或人云亦云、漠视一些重要的化学现象、不探究出现错误的深层次原因、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浅尝辄止等问题比较普遍。如酸碱滴定实验,有些同学只注意颜色的突变,不思考观察时间与解离常数的关系;有些做完实验了还不知道pH值突变与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不懂酸碱性为什么常用C(H+)的负对数表示,与突变有何内在联系等。
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中应脉络清晰、突出内容的侧重点外,还应制订详细的分配布置、指导督促、检查评比等计划,确保每个环节的任务、目标明确清楚,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善于深入剖析、积极思考问题。
3.细节与全局
细节不只关系到全局是否完美,是否有瑕疵的问题。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不注意、不抠挖细节,反而会造成全局上的主次不分和舍本逐末。
实验中有些现象细节、操作细节直接关乎关键节点、本质原理或实验成败问题,教师应分别对待。
(1)安全方面,要反复提醒。实验室守则、危险性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危险性化学反应的注意事项往往规定很多很细,关系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需要自始至终牢记,严格落实。
(2)原理方面,要突出强调。有些化学反应,从气味、颜色、温度等细节的细微变化就揭示了一定的理论原理,必须紧抓细节问题;有的随试剂的纯度浓度、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反应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只有搞懂原理才能成功。
(3)作风养成方面,要常抓不懈。化学实验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准确细致的作风,这些都得从预习、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上开始培养,特别要从细节抓起。
(4)行为习惯方面,要善于发现。有些不太规范的操作习惯,不太良好的协作精神、行为个性等,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有义务帮助纠正。
4.单个与体系
对于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来说,这是最终的根本性辩证关系。从课程的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单次实验的意义和要点,从单次实验又可多角度理解体系的思想和精髓,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觉悟”,可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考虑以下几点。
(1)要较圆满地完成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此次实验所用的技能和知识点。
(2)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其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在找到这个线索的基础上,还能逐层深入牵出和融通其上的知识原理或找到与之平行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就会很有帮助。这在综合性实验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3)随着课程的进度,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整个体系的精神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安排上,按科学探究的模式,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系统思维;采取多重联系的学习策略、多因素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2],则能强化学生类推、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按照课程思想自行设计实验,对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则大有裨益。
上述各关系会体现在每次实验教学中,但重要性往往各异,且错综交织,例如在基础训练实验中,关系二、三较明显,关系一、四在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中作用更为突出,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综合把握考虑。从这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入手探讨,能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上,发挥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克拉玛依市;高中学生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5.03.03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依赖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而言,“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索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1]6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在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管理及育人模式的基础上,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实践,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深层次来说,更在于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自主、规划和选择”逐渐成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服务学生、助其成长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步坚定,也更加深入。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学习通常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会学习并主动学习,进而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对刚刚迈开自主学习改革步伐的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的全体师生来说,困惑与挑战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初中转入高中习惯于初中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于课时减少而自主学习时间加大的新模式无所适从,学生缺乏一种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由于没有接触过相关自主学习方法或策略的培训,又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管理,导致一种积极性高却无所适从的困境。鉴于此,探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科学进行教学规划、做好过程性评价、教师恰当引导“四位一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积极构建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意义重大。
一、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课程资源整合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优化不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要能够促进知识互动、师生合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
就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实际而言,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同时,缺乏系统的词汇学习方法、阅读写作策略指导,对有效学习的方法体验不够,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效率偏低;另外,改革之后,教学方式已不再是多课时、多讲解、多练习的旧传统,而是减少课时量、加大自主学习时间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此,需要按照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一是课内资源整合。一方面,以教材中的单元话题为主线,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将学习内容修改、添加、删减,形成“单元―模块”化的结构组织,并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细化,分别以识记、理解、应用为标准,设置三个等级目标来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高一第三、四学段编写难度、广度合适的《阅读分册》,将一些极富内涵的故事或作品引入其中,使语言整进整出,营造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语言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语言和心智上同时发展。
二是拓展资源整合。将内容新颖、题材丰富的《空中英语教室》杂志作为学生的课外泛读教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另外,将《高中英语3 500词汇》作为构建英语学科大厦的基石,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词汇。这些学习材料能帮助高一学生构建一个较为整体的英语知识体系。
三是分类课程资源整合。根据高一年级第三、四学段开设的英语分类课程,高一组和“四高一”①组全体教师新编了相关分类课程的教材,如《基础听力》《提高听力》《基础阅读》《写作入门及提高》和《高级原著阅读》等。分类课程的作用在于“补弱提高”,尤其对英语学习过程中某方面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选择基础的分类课程进行学习益处很大;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提高课程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课内资源和拓展资源是学生日常学习和拓展构建的有效支撑,而分类课程资源则为优势和弱势群体搭建平台,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到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二、科学的教学规划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有好规划和执行力,往往可以取得好效果,防止被动和无目的学习。高一学部英语组的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在新课程开始不久,教师就布置学生要预习和进行自学的内容,例如自学学案、细目、语法等,并做好教师自己的规划、学段规划、单元规划和周规划。学生则根据这些规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规划,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目标,这也正是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努力研习的动力之源。学生若是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么学习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都会被想方设法克服。
诚然,仅仅拥有前进的动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将行动落实在每一门科目、每一节课,甚至每一次作业上……规划的内容如果在课前完成不了,将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因此,每位学生必须及时自我督促并如期完成。以高一第四学段教师版的学段部分规划为例(见表1,仅列举了两个单元来说明问题):全学段共有5个单元,其中,第5单元由学生提前自学,课业前期进行综合测试;其他4个单元依次按照5个课时进行,即词汇学习(第1课时)―课文阅读(第2课时)―语法知识(第3课时)―综合运用(第4课时)―单元检测(第5课时);并且,保证每个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识记的词汇、掌握的语法、阅读的技巧等一目了然。
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对本学段、各单元以及每周的学习计划较为清楚,这样就可以在每个单元学习的具体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单元计划、周计划等安排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填写《单元学习过程自我规划及落实表》(见表2)。
这样的课程规划设计不仅符合“编制教学目标,必须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更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的一般目标分解成更为细致的操作目标,使其尽可能地作业化,以达到可观察、测量、评价的教学要求”,[2]9而且,将大块的任务分割细化,能够引导学生将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辅助、引导和监督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有效地自主学习。
在高一学部的英语学科教室里,经常能看到挂在侧墙上的一张张活页纸――每位学生的学习周计划,上面有早读、细目、活页、空中英语、百词和原著等内容,学生据此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下周进行自我规划:目标是什么?本周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哪些目标还没有完成?原因何在?下周如何改进?等等,都是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学生对学习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一年来,学生的周计划、单元计划以及学段计划等从未间断,且都是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的。这些自我规划非常重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会慢慢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并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一种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
三、合理的评价激励是体验学有所获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实现自我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这一点对高中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作为学生,同样期待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感受收获知识和学有所成的愉悦,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其心理和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由此,自主学习英语的成功尝试就逐渐转变成了一种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习惯。
在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每个学习细节记录、评价的过程,即授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出勤、努力程度、规划与落实程度、团队合作精神、前诊后测成绩、单元测试,以及综合表现等赋予适当的分值,并分门别类地录入电子信息平台,这不仅对学生每个环节的学习情况给予了及时诊断,并且方便学生和家长可随时登录查看,进而做出及时调整。
在过程性诊断的同时,尝试建立各种评价激励机制。例如,重点表彰过程性评价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设立课堂金思维奖、单元测试优秀奖、过程性评价进步奖、限时阅读竞赛奖、每月一次的百词竞赛达人奖以及学段考试的学霸奖等,并加大对不同层次获奖者的奖励力度;还有从50分过程性评价的分值中,灵活设置5分作为额外加分,奖励那些既踏实完成了课内学习任务,又主动学习掌握拓展课知识的学生。这些做法既肯定了学生的自学行为及其价值,又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成功有了切身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养成积极心态、体验学习乐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四、恰当的学习过程引导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自主学习从广义上讲,就是学生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应该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即不能“缺位”。对于刚刚迈入高中学习、初步接触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转变,实现从“依赖管理”转向“独立自主”需要一定的过程。也就是说,为数较多的学生是带着依赖于老师和家长逼迫的学习方式进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中,这就较难一下子适应现行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科学、整体的教学目标,恰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就比较重要了。
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外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实情,施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宽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在教师实施环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规划、课堂讲解、课后答疑、测验考核等环节中,将自主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对此,可通过图1具体展示:
图1:学生单元自主学习流程图
观察图中的整个学习流程可以发现,自主学习模式在体现以学生自我监控为中心的同时,教师对整个过程的有效指导不可或缺,即从单元学习规划、课前自主预习、自学效果检测、课上查漏补缺和课后个性化答疑,到单元学习成果检测、疑难问题反馈,再到新一轮的单元学习规划,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上的“能学”,是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的“想学”,是以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的“会学”,以及以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3]311然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实现。改革初期,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教学改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基础扎实的学生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则往往自主学习能力强,对自主学习模式能很快适应;反之,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则可能是跟着感觉走。这就致使学生成绩分化日益明显。另外,部分学生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自主学习和规划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偷懒或延期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就让学生参加各类课外辅导班,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更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退化。毫无疑问,这些因素成了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推广的障碍。
因此,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必然是依靠各方的努力慢慢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依靠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说,在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自主、规划和选择的过程,如果课堂是冰山一角的话,那么课后的自主学习则是冰山庞大的支撑基础,这个厚实的基础需要师生细细打磨、共同构建。
注释:
① 四高一:是指实行初中2年、高中4年的“二四”学制,为了把这样学制中的高一与“三三”学制的高一区别开,“二四制”高一就叫“四高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感化转化优化后进生
在《教育大辞典》一书提到:“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通常是一班之“王”、一校之“霸”,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另外,对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后进生的特点也有较大的不同。职业中学的后进生最大特点是年龄将近成年,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也是班主任感到最棘手的问题。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真切体会到对职中后进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即要遵循“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才能使后进生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感化——舍得“感情投资”
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就会非常乐意地听从老师的教诲,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颓靡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与后进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转化过程之中,要特别注意以心交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是理解、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后进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无法专心学习,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由于他们是“双差”生,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导致过分的自尊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自己的闪光点,而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我曾有一个高二班的学生伍佳威,他高一时是全校有名的差生,曾与门卫动过武,并和科任老师发生过多次顶撞。我刚接到班时就想办法去接近他,发现他较喜欢踢球,就多次去足球场上陪他踢球,累了就帮他买一瓶水,坐在球场上边饮水边聊天。先是聊一些足球方面的事,慢慢成为他球场上的“球友”,次数多了他就把我当作生活上的朋友,开始聊一些学习和生活的事。
小伍说,他打门卫和老师顶撞只是想出名和发泄一些不满,“我心里很烦时总要爆发出来吧?否则憋在心里会闷死的!。”
我先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足球踢得那么棒,为何不想成为学校的‘球王’呢?同样可以出名,而且还可受表扬呢!而打架出名却只能使自己臭名远扬。每人都有烦恼,有烦恼时就在球场上跑几圈或踢一场球,或者找找老师同学谈心,这样烦恼将会大为减少啊!我非常愿意做你的知心‘哥们’。好吗?”
我们这一番交谈,不仅指出了他的不对,而且教会他如何去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交谈后来又进行了多次。当他感觉到老师确实是真心的爱他,并且爱得真,爱得深时,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变得主动接近我。这就是成功“感化”的结果。在感化后进生的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感因素在感化后进生中的巨大魅力。
二、转化——点燃学生头脑希望的火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的确,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就能转变差生,使他们茁壮成长。
“感化”后进生只是为我们转化后进生打下基础,“转化”后进生才是我们教育后进生的目的。有了我们前一步的“感化”工作,这些后进生都已成为我们班主任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朋友,班主任就可以制定相应班规制度来约束这些有进步的后进生,才能使其脱掉“后进”的帽子,向“好学生”迈进。
所以说,转化后进生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应与全体科任教师形成共识,对差生应该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其次,班主任在关爱多一点的基础上,分析后进生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说,后进生主要是遇事不够理智,感情容易冲动,在失掉约束时容易行为失当而造成恶果。因此要教育后进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遇事要冷静,行为要讲分寸,要求他们做一个遵守纪律的人。再次,要进行制度约束,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上要加强考勤制度,杜绝后进生违反校规的机会。要求班内任课老师及一些优秀生协调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后进生,帮助他们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最后,争取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形成大、好、浓重的氛围,大大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同时,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时,不但要看到他原来的“后”,更重要是看到他现在的“进”,培养起自我发展的信心,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力量,“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教育的真理。对于差生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超过或代替他们自身发展的力量,教育的真正内涵就在于发展并培养这种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他不断进步。
如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名叫罗伟刚的后进生,在前面的感化阶段中,我动之以情,消除其戒备心理,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晓之以理,增强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转化阶段,我主要创设情境,锻炼其意志,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他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唤起他的集体归宿感,在多次的谈话中让他明白,他也是班里的一份子,也是班主任的一位学生,班里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守。同时请各科任老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和督促,不定期的向罗伟刚的家长反映罗伟刚近期的进步表现,争取得到家长的同步的鼓励和表扬,让罗伟刚在校和在家同样得到温暖。在前面的感化阶段我得知罗伟刚同学同样也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于是我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选举罗伟刚同学为我班的足球队队长。他带领班足球队向全校的班级发起挑战。我班的足球队由此成了学校的冠军。罗伟刚也被评上了学校“优秀运动员”,成了学校足球场上的名将。我趁热打铁,让足球场上的成功的喜悦感直接影响到他对学习和老师的态度,培养起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此罗伟刚变得专心学习起来,成绩也大有进步,期末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团员”。
当罗伟刚有稍有违纪的时候,我也决不姑息,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对他批评和教育。因为罗伟刚同学已对我产生了真切的好感和信赖,对我的批评教育他就能比较诚恳地接受。因此浪子回头,摘掉“后进生”的帽子也就不奇怪了。
三、优化——适时固本调节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牢记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来说是升温则水,降温则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只有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才能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也就是对后进生进行“优化”的过程。
实践证明,后进生先是被“感化”,后是得到“转化”,如果已“转化”的后进生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这样的转化是得不到持久的,也是不够牢固的。后进生的进步,一般都会出现反复。这是思想发展的规律。因为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了稳固已有转化的后进生的思想发展就得优化他们,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是优化后进生的关键所在。后进生的共性之一就是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对所学学科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对后进生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上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