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08: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理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放假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接下来,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最需要提高或最想做的事,合理分配复习和预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假期学习计划。
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最好保持在5-6个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规划一下,例如:{早上2个半小时,中午2个半小时,晚上1个小时}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习惯比聪明更重要!只要你按照计划来,每天坚持,你的成绩不会没有进步的!
呵呵,不要忘了,一定要预留出锻炼身体和休闲活动的时间。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信你的假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学习目标,攻克薄弱环节
今年的暑假假期较短,目标不宜太大、复习范围不宜太广。如果想真正有收获,一定不要贪多哟!适宜重点攻克薄弱学科、或某学科中的重点内容。
利用黄冈网校的网络资源,有效进行复习巩固和预习提高
1、利用网校现有资源进行复习:
·上学期在课堂里平时没有来得及听完的课程,或者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利用假期结合“学习区”里面的“名师面授”重新学习一遍。最后实在还是没弄懂的可以到“名师答疑”里面提问{24个小时之后}我们的老师会给你回复。
·大家在网校上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按我们教你们的“四步学习法”——知识强化,名师面授,智能测评,名师答疑来进行复习和预习。
·网络教材:初中网络教材全部更新为配套资源。含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内容,与教科书完全同步,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复习。
·“智能测评”的难题反复推敲,重在理解解题思路。对于由于知识点没弄懂而做错的题目及时的放入到“我的错题本”里面做一个归纳,方便你们以后的查阅和复习。
2、预习下学期课程:
·通过黄冈网校的网络教材,将下学期的课程提前预习一遍,掌握各科下期的重难点。
·预习的过程中碰到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做记录,以方便大家下学期课堂的学习。
篇2
1、每天足量学习4小时,内容包括:寒假作业,语文阅读,数学练习,英语听力
2、每日英语听力30分钟
3、中午保证两小时睡眠,下午学习或外出体育活动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篇3
此计划适合学生:督促型
语文、数学为弱项
此类计划具有督促性,适合尚须家长督促、老师帮助的学生。此计划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兴趣及学习自制力的培养和家长、老师的帮助。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督促自律: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督促,执行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有始有终。
五、家长督促:
1.家长一周三次检查学生的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和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执行中的困难。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新形势下的初中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公正、平等地关注和对待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所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所谓学困生,是指在某个阶段某些学科学习成绩较差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困生现象存在于任何阶段、任何学科当中。当然,其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也同样存在。如何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成为当前摆在众多语文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执教初中语文的基础上,从当前语文学科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希望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初中语文学科学习中,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层面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二所学校”。对于初中生而言,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学校,这点从对学困生成因的追踪上也有迹可循。实验证明,不少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非比不上其他学生,而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家长观念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偏差。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在家庭层面上存在较大影响。一些家长本身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认识有限,对孩子学习语文产生两个较为极端的看法偏差:一种是认为对孩子学习语文不重视,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读文章和写文章,随便学学都可以。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造成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轻视语文学科的学习,继而致使其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有些家长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不断报辅导班、提高班及各式各样的培训,这些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增加孩子学习负担不说,更为孩子厌恶学习语文埋下隐患。无论是以上哪种行为,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因此都不可取。
(二)个人层面原因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很多学困生并不是在上了初中后语文成绩才开始变差,他们往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也不理想。这种不足主要受学生个人层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致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够客观、理性,爱钻“牛角尖”。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每个人都信心满满,期待在初中能够越学越好。这时,他们往往会很努力,然而,当现实与理想出现矛盾时,他们便容易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从而陷入失败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最终形成“语文成绩差―厌恶学习语文―语文成绩愈差”的学习怪圈。此外,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上也存在问题,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思想爱开小差,喜欢窃窃私语,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其学不好语文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层面原因
除了家庭和个人层面原因之外,学校方面也是造成初中语文学困生现象的因素之一。教育是公正、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个别教师偏爱优秀生、歧视和漠视学困生现象。这种差别对待极大程度地伤害了学困生的感情,愈加使得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跟老师对着干的逆反行为。
二、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探析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转化,培养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重拾学好语文的信心,最终得以成功转化。
(一)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在学困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自我认识不足。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的心情常常消极、低落,这一负面情绪容易滋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对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当鼓励和肯定,帮忙消除学生自卑心理,促进他们自我认知,从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内心的兴趣。因此,教师若要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就必须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与提高。有效激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语文课外体验活动,等等。
(三)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转化学困生的重中之重是教师要从学困生主体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做到重视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比如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方面,可以事先对学困生能力做好评估,然后设置出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这样,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得。
总之,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与探索,从保护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及实施因材施教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backward students, report, reason, resolution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研究数学后进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大课题。
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六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后进生并没有减少。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来数学成绩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异质性给学困生的鉴别、诊断、干预带来很大的模糊性。为了对诺大的学困生异质群体进行准确诊断和干预,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我们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同时,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的,如父母离异,应试教育等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聘请几位实验教师建立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他们的工作范围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数学测验成绩经常处于落后地位的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确定被研究对象
确定我校实验中学,乡镇农村中学冲脉中学,东泉二中三所学校共70名数学学困生、及其家长和部分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也包括小学的30位数学老师。
(四)理论学习与研究
我们小组认真学习了布卢姆动态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既承认由于差异而出现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又相信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互相补偿性。充分认识学习困难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一样所具有的人格的独立性和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困。这些理论对实验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潜能起到了积极的用。另外,课题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下数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何小亚著),《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张丽丽主编),《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柳城县《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论文集》(1997年),以及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学困生的研究问题。通过学习和研究,实验教师对数学学困生可以转化的观点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研究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五)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的方法
(1)本课题采取同伴合作式的行动研究。参与研究的主体是本校初中数学教师,他们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
①文献法: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献。课题组成员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工查阅国内外数学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有关文献,学习有关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著作。
②访谈法:抽取几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后进生谈话,收集信息。
③实物分析法:如抽查后进生各个阶段的数学试卷和作业进行分析。
④问卷调查。
⑤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
(六)对数学学困生的分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市教课所《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经验,对数学学困生这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以能力和个性特征两个维度表征个体的心理特点,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使每一类别最大限度地同质化,最低限度地异质化。
类型 能力与个性特点
Ⅰ.暂时性困难 能力没有偏常,观察力中上水平;个性特征指标均在中上水平
Ⅱ.能力型困难 思维、言语、数理、空间能力低;个性特征指标为中等水平,坚持性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Ⅲ.动力型困难 能力基本没有偏常;个性特征指标水平基本偏低(包括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焦虑水平偏高
Ⅳ.整体型困难 思维、言语、数理能力低;动机、意志等水平低
1、暂时性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但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由于个人得了疾病、家庭的变故(如父母闹离婚、生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影响(如网瘾),交友出现问题(早恋或哥们义气)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这部分学困生比较复杂,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或局部性的较多,还需教师作进一步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
2、能力型困难学生
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学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力型困难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4、整体型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以上四种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类型内部的同质和类与类之间的异质只具有相对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性困难会变为稳定性困难,局部型困难会变成整体型困难,反之亦然,就整体型困难学生来说,追溯他们的学习历史不是一下子什么都差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起点和过程。
(七)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各类数学学困生进行鉴别和教育对策研究
篇6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过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的着力点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上;其次,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经历,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空间和方法指导;再次,要以适当的问题情境为引导,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每个学生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尊重差异,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2.改进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通过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教学。
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着数学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是探究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
其次,学习的本质是体验和感悟,这必须建立在学生亲身经历过程的基础上。所谓经历,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质疑、判断、选择、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或达到一种新的认识,选择的经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展示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发展创新的精神。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情与认知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和促进学习。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激发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效果,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即是有效措施之一。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初中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致不浓厚,课堂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环境下,分析于初中化学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初中化学课堂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初中化学课堂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了众多问题。其问题主要彰显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师生关系淡薄,有效沟通交流缺乏。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界限分明,师生情感冷漠,交流互动不足,课堂氛围死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二是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落后,大多数化学课堂还是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进行相关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学生兴趣以及热情的激发。三是初中化学课堂氛围缺乏,课堂环境死板,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填鸭式”教学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益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开展。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需求,为了有效契合社会各界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标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必须对其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改革。
二、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素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资源,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对这些资源加以巧妙利用,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挖掘日常生活当中的可用材料,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生活素材就需要教师对生活素材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出其和化学课堂教学的契合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围绕其展开知识构建。
例如,食盐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调味料,其包装上都标注了“加碘食盐”这一标志。除此之外,还有配料表、使用方法、制造厂商和制造日期等内容。根据这一生活素材,教师就能够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堂教学。第一,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所写出的配料表中碘酸化学式,让学生大胆的构想判断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方式,并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食用加碘食盐,而不是其他食盐。第二,食盐包装上写明了保存方法为密封、防潮和避光。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食盐采用此方法进行保存,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通过这些融入生活素材和引进系列问题的课堂教学安排,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实现化学学习质量的上升。
2.在化学课堂中引入名著故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结合学生在名著中所了解到的化学现象以及化学知识,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三国演义》“七擒七纵”的故事中有一著名的哑泉片段,其具体的内容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想要抓住孟获,因此带领军队南征,到了云南的西洱河。这时他们看见了四口毒泉,并且其中一口是哑泉。时逢天气炎热,人马饮水后均不能言,后来还好有一位智者,让他们喝下了安乐泉水,才能发出声音。在这一故事情节中,为什么饮用哑泉水会说不出话来呢?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故事情节合理安排化学课堂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
3.结合化学课堂实验,引进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组成单元,更是和理论知识具有直接关系的重要环节,对理论知识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对相关的化学现象进行反映,更可以透过化学现象,深入化学实验的本质,对其中的原理知识形成深入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所以,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化学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讲与铜相关的知识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如铜在空气中加热之后,其有哪些化学反应现象,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结果,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当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实验中的铁片问什么会消失,所生成的红色金属是什么。在做与铜相关的化学实验时,先对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铜在空气中加热之后,会出现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的实验现象,写出2Cu+ O2=2CUO的化学方程式。学到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实验中的铁片在化学反应作用力下会慢慢消失,并生成红色金属铜,明晓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化学学科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上述结论总结分析,学生不仅能对这一类型题目进行较好掌握,而且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兴趣。
篇8
形成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因素是主要的方面。
一、学生方面
1.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基础就很差,对英语缺乏兴趣,升入初中后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将来又不出国,学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受这种情绪的影响,他们学英语是出于好奇,简单、容易、新鲜的就学,遇上复杂、困难、枯燥的就知难而退,不思上进,导致成绩下降。
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做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做作业,只能靠抄袭应对,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必然下降。
3. 学习方法欠佳。如,记单词,死记硬背,练名句型靠生搬硬套,不注意语言环境,甚至有些连必要的人称及相应的动词谓语都不会搭配,写句子不遵循语言习惯,汉泽英进行逐词对译。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单词学不好,记不下就无法组织句子,简单句掌握不好,就难学复合句。听力差就学不好英语。词记、句型、语法掌握不好,写起来就十分困难,如果某一节课出现缺漏,下一节就既要上新课,还要补旧课,学习内容和负担将增加。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抓紧,连续出现缺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就困难重重,最终被拖垮。
4. 没有掌握语言的学习规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所以必须经历大量反复的口语实践练习,而且要练习得法。不少学生误认为英语是知识型,理解型的课程,仅满足于听教师讲的内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等实践练习上,所以就无法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就会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
二、教师方面
1. 一些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些教师认为,语言就是由语言、词汇、语法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故教学时,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和笔头的练习,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和口头练习,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没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好多东西得不到训练和巩固,也体现不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不透。强调听说读教学,忽视读写训练。《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又是双向的,既要输入,也要输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听说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这说明听说读写都是交际的方式和手段。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等既是训练的手段,也是训练的目的,两者是统一的关系,有些老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听说提高,而读写下降。
3. 教师对新教材内容把握不准。新教材不仅是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材料,由教师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已经不是“文本课纲”,更是“体验课程”,要被师生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4. 教师的非正常心理因素。偏爱优生是许多教师常有的事,有的老师上课时或课前复习到讲授新的单词和对话,把读说等的机会都给了基础好的学生,这样省力、省时却忽视了学困生的存在,而学困生没有练习的机会,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也就放弃了英语学习。可以说,教师的自身修养,学识水平,人格魄力,对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价态度对学生心理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篇9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
对部分初中生来说,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就是自身薄弱的意志,畏难情绪严重,遇到一点学习困难就丧失信心,不再努力。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要采取的方法不是改进教学,而是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坚强的、迎难而上、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体的意志。教师要告诉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科目与学习任务的增加,心理压力的增人是自然现象,要积极面对与适应,采取逃避的方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学习中有一定的艰难和困苦是自然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己经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是现在教学所推崇的寓教于乐,也是进入学习之中的体验之乐与学习成功后成就之乐,这些乐的背后仍然是艰辛的付出教师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白,自己要知道怎样去做,不能做扶不起的阿斗,要做顶天立地发奋自强的现代中学生。
(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最初的数学学习与动机无关,对数学内容的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进而才会思考数学学习的价值等其他问题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学生有了快乐感才会产生进一步体验的欲望,进而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后,还要注意保持持久。这种持久兴趣的保持,尤其是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兴趣保持,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积极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和恰如其分的表扬,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状态更佳、动力更足。同时,还要辅以教师必要的教学智慧的助力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交融。例如,建筑施工中,画线挖地基时,多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所挖边线是否垂直。把这一点告诉学生,再进行该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必会人增。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明白教师所为之目的,要在点滴之中培养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明白很多学习不是因为我喜欢它才去学习,而是因为我需要它才去学习。
(三)加强学法的积累和调整
教师教学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换做学生即变为不仅要取得一个良好的数学成绩还要取得一套适用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指导、积累与总结一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关乎学业与事业的成功。事实上,回顾与反思那些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会乏善可陈,这也是他们数学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学生要做有心人,要深刻反思该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并作适当调整与总结,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师进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尤其是针对一些几何概念所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时,学生要结合几何图形,深入思考、理解图形与概念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必会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为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采取的对策
韩愈曾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教育中也是这样,学生很多而优秀的堪称导师的教师却很少而反观教师及其职业,无论是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还是从罗梭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们都可以看出一点,爱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真。
篇10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化学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改进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第一节化学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设置许多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探索、提问,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其次要尽可能通过情境模式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又能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激发学习兴趣。
二、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物质变化的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本来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学生早已认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以利用化学实验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境创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实验中要让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铁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思考:铁为什么会生锈?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它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加入酸它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魔术,如利用酸碱性质做“变色龙”实验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与手段,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五、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营造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公开地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