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表扬信范文

时间:2023-04-02 13: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表扬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表扬信

篇1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在这个阶段多多赞扬他们的正确行为是极其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表扬信给学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表扬信给学生1尊敬的家长:

您好,开学已有一个月,现就冯硕同学这一个月的表现情况,向你做以汇报:首先,可喜这是冯硕同学在本学期第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冯硕同学以总分505的好成绩取得了年级第十七名。

其次,在很为习惯方面,冯硕同学已改掉了以前丢三拉四的习惯,每天按时到校,积极完成作业,本学期从没有发生过做作业不做或忘带到学校的情况,这说明,冯硕把学习已放到自己的心上,很主动、积级性很高。

第三,很多老师反应冯硕同学改冠特别大,尤其是教历史的曹老师,多次当我表扬冯同学各级背书、完成作业。

我们老师看到了冯硕同学的希望,请家长继续支持冯硕同学的学习和我们的工作,虽然他的数学成绩还要提高,但我们可以相信积级主动的冯硕同学,一定可以把数学赶上来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冯硕同学成功的这一天吧。

此致

敬礼!

表扬信给学生2__x:

我是历史系03级博士研究生,我要对贵单位的`唐亚民(动力运行服务中心)和周顺菊(校园管理服务中心)二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表示感谢。

4月9日中午,我在图书馆(北区新馆)不小心将手机掉进了厕所。当时我感到非常焦急,因为手机中有大量的通讯信息。情急之下我找到了周顺菊老师,她又找来了唐亚民老师。二位老师急他人所急,经过一个多小时才将手机捞出。

帮助师生打捞手机本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但他们却一心为方便广大师生着想,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体现了后勤集团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我代表同学们向后勤集团表示敬意和我个人的衷心感谢!向周顺菊、唐亚民二位老师表示感谢!

祝集团领导身体健康。祝后勤全体工作人员顺利、家庭幸福。

此致

敬礼

感谢人:__x

__x年4月10日

表扬信给学生311月10日凌晨,北京骤降大雪,积雪厚度达30cm左右,数十年罕见,京城披上厚厚的银装。雪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喜气,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出行的不便。

我院在接到扫雪通知后,马上积极行动起来。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机械学院共计60多名研究生和40多名本科生很快来到扫雪现场。狭长的马路上,布满了机械学院同学的身影。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左右,一路厚厚的积雪被打扫的一干二净。

扫雪过程中,雪厚水多,许多同学的鞋子、裤子打湿了,但是机械学院团体的热情,使得同学们丝毫没有在意。在扫雪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是铁锹和雪的摩擦声、扫帚的划地声和同学们劳动的笑声,交织成一曲团体劳动的欢快乐章。

在此对所有参与这次扫雪的同学们提出高度表扬!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20__-11-10

表扬信给学生4学校不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教育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我校环境优美和谐,学生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不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多位同学们不论拾到饭票校服团徽还是几元几十元都能主动交给老师找寻失主,同学们的举手之劳方便了别人,更美化了心灵。

特别要表扬的是九年三班的文梅同学,2012年3月3日上午7:00左右,该同学在女生厕所捡到100元钱。文梅同学没有犹豫,在第一时间将捡到的钱交给政教处老师,及时广播通知找失主。

100元对一个中学生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文梅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们吉中每一位同学学习的榜样,在此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对文梅同学提出通报表扬。

文梅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是新一代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习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和谐校园的和煦春风。

吉尔嘎朗中学

2012年3月5日

表扬信给学生5张钧雅是一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她是一个爱读书、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学习成绩特别好,不管哪一门功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校自从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张钧雅同学主动承担了班级学习最差同学的辅导任务。

任月的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情特别慢,什么事都不着急而且特别懒惰,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有时还常常因为家中有事不来上课。张钧雅同学不辞辛苦,帮他解决一些困难。给任月讲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利用下课时间为她辅导。在辅导过程中逐步培养她对学习的兴趣。

在张钧雅的帮助下她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同层次提高。现在任月的成绩一直升到70分以上。张钧雅这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全校同学学习。

__X

____年__月__日

表扬信给学生6“本人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朱可嘉小朋友拾金不昧的行为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有着纯真的友情,这让我倍感温暖……”日前,实小集团学校收到失主写来的一封感谢信,谷慧卿副校长在集会上表扬了六(13)班的朱可嘉同学,号召全校学生学习他拾金不昧的精神。

原来,2016年1月1日晚8:30,朱可嘉同学在汽车站出口对面的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当晚在寒风中等不到失主的情况下,将钱包交给了警察,警察将钱包转交给失主徐浩明时,他才察觉到自己丢失了钱包。“本人在回家路上不慎将钱包丢失,里面由现金千元,以及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感谢她的父母、学校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徐浩明在感谢信上表示。

“这个事情很正常,如果是其他同学捡到的,我相信他们也会像我一样还给失主的。”对失主徐浩明特意写信感谢她,朱可嘉腼腆而又实诚地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况且钱包丢了,里面有这么多证件、存折、卡,失主心里肯定很着急。”

“朱可嘉平时为人实诚,品学兼优,做事很有想法。”朱可嘉的班主任潘君艳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朱可嘉的举动让我十分骄傲。”

朱可嘉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的结果。实小集团学校对朱可嘉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号召全校的学生向她学习:将自己的文明习惯内化为高尚的`道德行为,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

表扬信给学生7____:

__年x月x日,八(2)班__同学在饭堂捡到500元现金,及时汇报学校,经过学校政教处协助下找到了失主。

__同学面对金钱毫不动心,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广大团员学习的榜样。拾金不昧这一优良传统,在我们平西中学校园里开花,成为我们的骄傲!希望我们全校同学们从这位同学的手中接过拾金不昧这粒种子继续相互传递,让传统美德在这里继续发扬光大,开出更美丽的花朵!

对八(2)班__同学的行为提出通报表扬,并号召全校的学生向他学习,学习他们这种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材。

____

篇2

你们好!

星移斗转万象新,又是神州草木春。值此岁序更迭、万象更新之际,我谨代表县委组织部全体同志并以我本人的名义,真诚地向全县大学生村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新年的祝福和良好的祝愿!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你们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群众的期盼,带着人生的追求,积极投身于临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你们以良好的心态、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很快的适应了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你们敏而好学、勤于思考、巧于协调,创造性的把所学知识与农村工作实践结合了起来;压滤机滤布你们知难不难、乘势而上、排难奋进,开创了农村工作新的局面;你们用一颗颗火热的心、一腔腔真挚的情奉献农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近一个月来,你们协助村两委耐心细致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你们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激发了新活力、激活了生命力。

新的一年,是继续深入贯彻xx大精神、实现“三个翻番”、加快建成充满活力新型工业化城市目标的重要一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大学生兴村计划工作必须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富民强县上下功夫。

大学生村干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xx大、学习青州经验、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为你们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目标开辟了崭新天地、搭建了宽阔舞台。为此,希望你们继续加强与所在乡镇、村干部群众的联系,融入到农民群众中去;继续重点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村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尤其要学习好、落实好省、市、县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立足任职村实际,从小事做起,从农村正在推进的工作做起,着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下足功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艰苦奋斗的心境,敢于争先的心劲,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智慧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展望XX年,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目标,昭示着美好的未来。立足当前,新的号角已吹响,新的征程又开启,新的战斗再打响。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在新的一年里,相信你们会以新的良好形象、滤布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继续锐意进取、开拓奋进、更加扎实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争取新的辉煌、夺取新的胜利!

篇3

xx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体同学学习,他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工大学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拾金不昧这种精神是更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拾金不昧的表扬信样本

在此,图书馆对xx同学提出表扬,希望广大同学以此为榜样,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图书馆

篇4

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从信息素质、独立学习及社会责任三个层面给出了学习者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在信息素质方面有三条:(1)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成功地、批判的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在独立学习方面有三条:(1)能够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2)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以及能对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表达;(3)努力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优秀。在社会责任方面有三条:(1)能认识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2)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复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3)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这对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下面我就新课标下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也不例外。当然,这里所说的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现在很多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沉迷于游戏、网络聊天的兴趣是截然不同的,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适当地予以引导。

1.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我在课前把机器全部开好,第一件事是用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演示了一个PowerPoint作品。学生被屏幕上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三分钟播放完毕后,我说:“你们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会制作这些美妙的电子贺卡的。你们想不想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学生们都表示很愿意学。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中,我注意收集一些跟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内容给学生观看,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我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的栏目,每学期每个同学至少有一个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展览。

2.设计游戏任务,让学生快乐学习。

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能激发其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欲望。在给学生讲Word制表格一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利用Word制作迷宫的游戏,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维是完全开放的,为了把迷宫做得更复杂,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经常设置一些研究型的课题,让学生自己选定主题(如环境保护、旅游、体育、社会现实等)进行探究。如用Word或PowerPoint以电子报刊、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以主题报告活动的形式与其他同学互相研究讨论。在制作主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将搜索到的素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如对文字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对图片资料进行加工美化等)。最后,学生把处理完的信息,利用Word和PowerPoint制作出蕴藏丰富课内课外知识的主题电子报和电子报告。学生在这种学习中建构起自己主题学习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研究型的学习,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培养了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重组及处理并做出决策的能力,扩大了学习视野,培养了信息意识,提高了信息素养。

三、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这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教会他们书本上的知识要有用得多。信息技术课有其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自学和应用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会自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引进门很重要,但要想应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单靠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自学。自学能力对学习任何课程都是重要的,对于信息技术尤其如此。比如Office软件包里的几款软件,其操作有相类似的地方,学会使用Word软件后,对于PowerPoint和Excel等软件的操作也很容易上手。自学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文件来学习,也可以通过上网下载学习教程来学习。

2.学会应用

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把信息技术变成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

例如在元旦来临之际,我让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贺卡,给在远方的亲人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同学们兴致很高,上网搜索喜爱的素材,然后探讨用哪些动态效果制作。经过两节课的设计,有的同学制作出具有声情并茂的电子贺卡,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我们要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失密等威胁,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导致信息的过度泛滥与污染,而且这些副作用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甚至导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犯罪,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使学生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目的不是单纯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掌握在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想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思维习惯,并逐渐形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

[2]祝智庭,顾小清.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合刊.

[3]中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比较.网络资源.

[4]李朝,军牟艳,娜阮滢,刘向永,于丽华.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4,(12).

篇5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

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

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解读新课标的实践性

语文学习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人的认知规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正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能动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语文教育必须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语文”教育观,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而不囿于书本,囿于课堂。例如:

1.留心生活小事

我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观察任务是观察妈妈做午饭。通过观察,学生作文就显得生动多了。有的写“妈妈边炒菜边教我。她手中的铲子像长了眼睛似的,在锅里上下翻飞,所有的菜都听她的指挥。”有的写“妈妈在切洋葱时直眨巴着眼睛,有几次眼泪都被熏得掉下来,我才知道美味的洋葱里还有妈妈的眼泪,妈妈真是太辛苦了!”可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小事。真切体验,学生才有发自肺腑之言,文章才能鲜活起来。

2.密切关注自然

大自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创造者。每周我都会安排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去接触自然,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观察天上飞鸟的飞行姿势,观察地上的蚂蚁搬家,给他们讲有关自然的知识和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写作文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对照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论阐述,我认为时下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没能牢牢把握培养运用语文工具能力这个重心。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认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是个“磨水”功夫,即欲在基础知识这个大版块的考试中不失分或少失分,平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字、词、句的讲解与训练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积累的要求,企图把所有知识都贮存到学生记忆的仓库中,到时候只需如数“搬”出。这种天真的想法和做法,都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知识不等于技法,技法不等于能力,即使挠κ缘慕嵌瓤矗近些年中考、高考的命题走向,知识也只是冰山一角,能力则占大半江山。

因此,语文训练绝不能程式化、技法化和表面化。一定要将思维活动根植于训练活动的土壤中,并且由浅入深贯穿于训练活动的全过程。语文训练是否有效、高效,完全取决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思维的持久性、深刻性和多样性。我们说,学生思维要灵活,主要指训练过程中的生成,它是由思维参与的激情火花点燃,在向未知方面挺进的关节点上,意外发现的通道和图景,是训练活动中难能可贵、无法预约但又可以预设的精彩。为此,教师必须大力倡导、鼓励学生爱智求真,质疑问难,探究思辨,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切不可再走机械刻板的老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结合几年来的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二、鼓励质疑,求新求异

质疑是创新的起始,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肯定会注意到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主要在于多了解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于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四、加强训练和实践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的积累只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学生的“练”和“做”养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做到:1.注意精选习题进行训练。习题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所选习题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2.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或正面或反面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必不可缺少的一环。另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例如通过知识竞赛、专题报告、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发现,去体验,去应用,去创造。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7

关键词:创新意识;以生为本;自主探究

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我们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毕业后必然走上教师岗位。要成为一线的化学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拓宽教学思路,采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以化学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最根本的变革就在于它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现在要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平等对话、合作建构。过去我们视学生为“毛坯”,在学校这个加工厂中进行固定方向、固定专业、固定要求的加工;现在要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改革后的化学教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是化学基础知识,为必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模块为选修。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比作泥土。过去称赞教师为辛勤工作的园丁,但是园丁是对花朵进行修剪,除去杂草。而泥土是为花朵及其它植物提供养料、水分,更确切的描述了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的多样性要求教育与教学过程和目标也具有多样性,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课程改革是很必要的。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创新精神欠缺。我国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薄弱,正如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属于追踪、跟踪,自主研发创新欠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积极鼓励、启发思维,引导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有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情景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和注重发展出发,丰富情景内涵,对情景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化学课程准要求情景的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观察和操作,主动猜想和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

从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入手,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开始,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化学知识,这样就给学生带了新鲜感。如‘硫和氮的氧化物’可以通过生活中天气预报关于空气质量的数据来引入。

(二)从自然、社会现象入手

自然和社会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与化学很好的联系起来,如‘氨 硝酸 硫酸’可与工业生产联系起来;‘碱金属――纳’可与相关钠意外泄露的新闻联系起来。

(三)从真实的问题入手

真实存在的问题能够很直接的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如‘原电池’可以由教师制作的简易原电池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流表偏转……

(四)利用认知矛盾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的矛盾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如‘燃烧条件’展示魔术‘烧不着的手帕’,占有一定浓度酒精的手帕烧着但烧不坏的现象。

(五)从化学直观手段入手

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为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方法与以上几种方法有所交叉,可以互相结合起来应用。

二、实验改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去学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识记,即使有实验,大多数也只是单纯性的演示,往往使学生形成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习惯,而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探究思考过程,这对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不利。在力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下,新教材着力在化学实验上做了深刻改革。

(一)探究性实验内容比重增大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实验共有13个,占实验总数的32.5%。高中化学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实验有7个,占“内容标准”实验总数的14.29%;“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实验有18个,占“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实验总数的27.27%。

篇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来源于自我认知,而且来源于外部的激励和表扬。可以说,表扬的心理需求伴随整个人一生的成长。罗斯福的父亲正是洞察了罗斯福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相应地采取了表扬与激励手段,成就了一个伟人的传奇人生。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应该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注重表扬的艺术,方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针对学生对正能量表扬的心理需求,表扬应坚持适时性。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只要学生有进步、有成就、有正能量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当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闪光点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还在于学生在思想、品德、友情、孝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能量,都是教师实施表扬的关注点。心理满足焕发出来的激情足以促使学生储积更多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对知识学习和生活成长各个方面都能起到正面的催化作用。适时性包括经常性、及时性,学生一旦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心理上就期待被认可,这时候的表扬如锦上添花。反之,拖得越久,激情消退,作用也会衰减。另外发散思维,表扬还可不局限于本人,如果当家长、亲属在场时,及时表扬家长教育孩子有方,@种能够给家长、家庭带来荣耀而形成的内驱力万万不可小视。

第二,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层次区别,表扬应该讲求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在于要摸清个体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学生成绩的好坏、智力的高低、家境的贫富,乃至身材胖瘦和容貌美丑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该观察、掌握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不能平平淡淡、一概而论。如成绩经常差一、二分就是满分而本次考试得了满分的学生,教师应当大力表扬,利于学生今后改掉粗心的毛病。但对于学困生,一、二分的进步不宜同等进行表扬,弄不好还会招致其他同学的讥讽,使其无地自容。但如果学困生总分不高,而名次有较大提升,则可以侧重在进步方面给予大力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

第三,针对学生与生俱来的平等、公平的心理需求,表扬应坚持公正性。学生追求平等、公平,是希望自己获得社会的认同,受到社会同样的关注,有享受同样待遇的权利。在这种心理预期下,教师的表扬就要把握分寸,特别注意公正性。同为一件事,教师表扬了甲同学,但不表扬乙同学,或者大肆表扬甲同学,而对乙同学的表扬只是蜻蜓点水,乙同学的心理感受可想而知。另外,还要注意表扬的频率,如果将表扬始终集中在少部分学生身上,“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有亲疏厚薄之分,其他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心理抵触,教学和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篇9

关键词: 情感;艺术生活;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经常反问自己:学生喜欢这节课吗?如何才让学生更喜欢呢?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现就我个人在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1.情感倾注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坚实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然后再按几个人一组一些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我在教学中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对他们可先降低目标要求,对教材中的许多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可不作要求,只要求记住公式、定理的内容,并能准确运用公式、定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教学中,只要求记住公式、并能准确运用公式,至于具体的推导过程只能忍痛割爱了。在作业布置上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要求其只完成书本上的作业,其中一些稍难的习题,可由他们选做。我们班学生刘某,七年级时一堂课真正能听讲的时间不到十分钟,每次考试只有20多分。我发现他智商高,只是学习习惯较差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所以我总是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并鼓励他只要自信、自强,方法得当,刻苦努力,成绩一定能赶上来。现在每次考试他都能取得六七十分,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矫正、勤表扬",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后形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了乐学、好学的效果。

2.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能力,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的巧妙运用、数学名题和趣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在一般三角形ABC中,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在得到它们的概念之后,运用投影变化ABC顶点A的位置进行试验,让学生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AC=BC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创设了上述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中。为了解决问题,我让学生画出图形,凭直观发现上面的三条线段互相重合,再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通过类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我校数学组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学校课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成就感,激发兴趣。

3.关注生活是激发数学兴趣的源泉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觉得生动、深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走进数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并引入数学,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心理历程,搭起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协助学生体验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周围的事物,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外角以后,问"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的同时,通过数学学习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又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改的理念价值。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是非常重要的,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此题,这可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跟现实生活互相结合。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充满活力,而教师的备课则需要更加完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极研究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标准、新内容,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体会。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作用

1.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1.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1.3 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2.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者内在“激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兴趣是人发展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探索、发现自己智慧的钥匙。那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要合理,教学方法要得当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2.2 培养学生的思维情趣。

情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激发数学思维情趣,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认识探究未知,获得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所谓“未知”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不理解,不懂;二是应该理解的却因为不关注不探究而未知。这两种情况,研究后者,更具“柳暗花明”的情趣。

2.3 创造学生乐于思维的条件。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例如,两步计算解答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主要困难在于找不准中间问题。因此,在学习一步计算应用题时有意识地为此做准备:补条件、提问题,使学生们熟悉、感知并熟练掌握有联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知道三量之间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样再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找准一个未知条件。即使碰到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分析思维。

2.4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小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思考:“一个数除以17商3余5。如果这个数除以16,应商几余几?”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像验算那样算出被除数,再除以16看商几余几。这样计算比较繁琐。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根据等分除推理出:平均分成17份,每份是3,余5。如果平均分成16份呢,无非就是少分了一份,直接把这一份的数放到余数里就行了。所以商还是3,余数是5+3=8。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5 学会方法,教会思维。

要教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总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