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表扬信范文

时间:2023-04-12 05:2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表扬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表扬信

篇1

小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一:三年二班苗浩然同学:

你好,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通过一件事,我很感谢你。

那是星期二的上午,由于我疏忽大意,在女宿舍楼门口丢失了70元钱(饭费)当时心急如焚,不知该怎没做,我问了许多同学他们的答案都令我失望。 可是今天,同班同学告诉我,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捡到了70元钱,听到了这个消息,我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后来,我通过政教处找到了那珍贵的70元钱,当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很感谢你-----苗浩然同学,也希望你的学习也更上一层楼。

XXX

XXXX年XX月XX日

小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二: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首先我为贵校能培养出优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事情是这样的:本人于20xx年12月12日丢失钱包(钱包内有现金660元,卡3张,暖气费收据一张),因为雪下的很大,钱包被雪覆盖,第二天贵校3年级7班xx同学在雪地里捡到了钱包,并交给物业,物业根据暖气费收据联系到我,他并没有留下姓名,后来他家长找到我确 认我收到了钱包,我才知道他是贵校的学生。

本人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xx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体同学学习,她的行动充分体现了贵校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所以希望贵校能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以示鼓励。让更多的孩子能从中学习,继往开来,发扬优良传统的良好品德!

再次为贵校能培养出优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XXX

XXXX年XX月XX日

小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范文三: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XX学校的我们更是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这一宝贵精神传承下去。

在这方面,我校二年级六班的师生给全校师生作了表率。4月10日,7年级6班生活委员在去生活部为同学们的饭卡充值途中不慎丢失600元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都很着急,多次寻找后都失望而返,直到在小学德育部的帮助下得知我校二年级六班的秦志梅老师和本班的焦楠同学捡到钱后及时交到了德育部,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这种拾金不昧、舍己利人的高尚品质让每个人感动,也同时验证了我们潍坊外国语学校全体师生的文明素质。在此希望我们全体同学一定会把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发扬光大,为社会做出榜样,为外国语学校争光!

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核心的目的。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的活动比较单调,致使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一直不是很理想。具体的表现为:学生的书写较差,存在较多的错别字,语文知识的涉猎范围狭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不足,写作能力较差等。

基于此,笔者将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必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规范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建立学习常规标准

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适当的规范一些学习的标准,规定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要求,例如,怎样预习,怎样阅读,肖恩杨的写作等,并要求学生严格的执行这些规范标准,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二)强化语文训练

对于上面的规范标准,在语文的学习中还需要老师们能够强化训练。如,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在一开始时,老师可以引导预习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在这个强化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和严格的要求。

二、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的深入,老师逐渐意识到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因而语文老师们需要不断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去。

为了活跃小学语文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素养,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将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巧妙的融入到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例如,谜语,游戏,以及课本剧表演等,从而为小学生们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熟悉的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模式,多组织一些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需要不断的建设和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在各种环境和力量中得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提升。

学校的硬件环境不仅仅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条件,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良好的硬件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信念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来说,其基本的教学硬件有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电教室等。这些硬件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因而,学校需要根据当前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完善语文教学的硬件设施,为了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语文学习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重视。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节约传统教学中板述的时间,还能够生动直观的展示一些图片、语音、视频等,例如,在讲授《海燕》一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海燕的朗读音,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情感,吸引学生对其的喜爱。因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的培养如果单单靠着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在不断的理解和运用中不断的升华。小学生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外,还需要善于吸收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其的语文素养。

一位著名的教学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老师将学生引向生活。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老师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如杂志、报纸、以及优秀的小说等,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灵活的应用语文知识。

篇3

一、激发运动兴趣,达到健身目的

体育课首先应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提高增强。而身体素质的增强就必须以身体运动为载体,因为动作技能学习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发展体能的一个有效过程。它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以达到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目的。常态体育课如果没有技能教学,体育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在体育课练习中达到一定的身体负荷,因为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使肌体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它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学校经常性地、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有意识地创建健康积极的体育气氛,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运动中去。如班级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教工、学生对抗赛等,并形成制度。体育教师则可以利用校园网为体育知识宣传平台,收集和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素材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在各系各层次的体育比赛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尝试和练习中不断加深了对运动项目特有魅力的感知,得到稳定、持久的动力,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最后转化为自身的迫切要求,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兴趣爱好经过内化变成自觉意识。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教师创造性,活用教材。发挥教材引子作用,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依据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在根据课时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价值,有效把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锻炼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这些教材更应该关注学生怎样学和用这些教材。

让学生从“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的转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并且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设计采用“自主、创新、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体育的技巧,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的事例,结合自己的观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认真挖掘教材,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

1 利用语文教学课堂,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作文基本功训练的平台

写作教学是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教师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为此教师的课堂设计要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案。教法要适应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大力的开展讨论是教学,使学生课堂精力集中,广开思路,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课堂教学要运用好语言艺术与肢体艺术的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以独特的教学风格产生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达到学生听的入耳、入心、入脑的最佳效果,才能加深学生对好词佳句及精彩语段的理解、积累。由浅入深么循序渐进的深化学生的学做能力。使他们从中摄取写作的基本要领,良好的掌握写作基本功,达到审题严谨,开头精彩,行文扣题,为他们的写作升华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引导学生注重日常观察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我们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就会脱离实际,空洞无味,失去了文章的价值。教师要指导学生融入社会,在社会的实践中,逐步的认识社会,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评价能力。如:近期新闻相继播出节目:我的中国梦,家风家教,时间都那里去了?及随时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现象所见、所闻,如:春晚播出的《扶不扶》小品,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这样,不但积累了他们写作的素材,也培养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写作中发表自己的正确主张。为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调查、访问先进模范,开展少先队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举办故事会、朗诵比赛、“你身边发生的一件事”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多观察,勤思考,常练笔。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得丰富而充实的体验,才能引起强烈的写作欲望。

3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丰富写作知识

“读书万卷,笔下有神”。这句名言告诫我们,书是知识的海洋。阅与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运用。作文是考量学生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内容丰富、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文章来自于学习勤奋,知识渊博。叶圣陶先生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成人那样”为此,我们面对启蒙教育的小学生,选择推荐阅读文章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要适合小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接受能力,着力考虑对学生的写作的指导意义。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等一些儿童作品,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间接体验生活,吸取写作营养,从中感悟积累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表达方法、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范文的知识和技巧。班级要有计划的开展读书心得讨论会,通过交流,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获取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及诸多的表达形式,提升他们动笔写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朴实的文风,表达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4 重视学生作文批改工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篇5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51-01

1 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阻碍

1.1 学生对于问题缺乏思考过程

数学的理论性以及抽象性较强,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对于问题可以多思考多研究。然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热气和积极性,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对于教学的整体知识架构也模糊不清,无法了解课堂知识的侧重点,对于做错的题目又没有一个及时的归纳总结,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无法得到发展,数学成绩很难使自己满意。

1.2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缺少训练

为了应对高考,平常的数学教学中的训练大部分都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训练,只是让学生盲目掌握了解解题的方法,但对整个问题却缺乏一个完整的分析思考过程。虽然短期内可能能够适应考试的要求,可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却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对学生思维上的差异采取忽视态度

由于先天自身资质的差异以及后天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间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各有不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有的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尽快完成教学进度,对于接收较慢的学生采取放任态度,极大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整体放低教学的要求,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提高。无论哪种方法,都造成课堂教学的不足,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数学的知识是死的,但思维的实际运用却是活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不一定的,但对思维的作用却是肯定的,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知识的不断吸收消化,对思维能力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始占据主要地位。而数学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提高,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数学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全面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开发提升,增强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让学生们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以此带来更高的创造价值。

3 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3.1 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

数学老师可以根据所要教导的知识点建立完善科学的课堂数学教学体系,通过向学生解释基本概念,再辅以例题,让学生发现明白知识点在题目当中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掌握解题的流程,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对一系列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让学生在分析中对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掌握。

3.2 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讲解

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决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们可能掌握一种解题的思路,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引导,让学生利用其他的知识点对问题再次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样,由于方法的不同,方法的简易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可能学生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考,但解题的思路却更加简便,老师这时就承担起一个辅助的角色,让学生能发现数学题目解题思路的多样性,经过对比选择最适合的解题方法,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对各种解题思路可以有一个大致掌握,对思维的训练和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益处。

3.3 对同一道题目的样式采取多样变化

数学题目是唯一的,但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这道题展开新的变化,例如: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类比,为新的问题创下一个新的情境,或者可以在旧问题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延伸,展开对新的知识点的探究,例外还能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创设一个符合模型的情境,以此展开对数学知识点的分析。通过对一个题目的不停延伸,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4 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氛围

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同样重要。根据心理研究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而每个人的思维潜力也是无穷的,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对思维的科学开发与挖掘,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根据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路径,将不同的思维进行吸收改良,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民主思维氛围的创建者,有了好的思考氛围,才能有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3.5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数学题目和数学知识点都太过抽象,很可能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降低。只有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才能发挥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最大作用。老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知识,设定相应的题目,运用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题目去引发学生思考,在疑问和解答之中,让学生渐渐融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当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内心可以得到一种满足,然后又会进行新的探索,新的问题便又会产生,以此循环往复,思维在一种积极感兴趣的心态下得到极大程度上的训练。

4 结语

数学教学作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训练方式和途径,不仅仅要求的是学生书本知识点上的掌握,而且学生整体的思维架构的建立,更是对于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数学对于学生思维的重视越来越深,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需求决定了市场,而市场也同样影响着需求,就像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浅谈作用,探究作法,本文对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整体培养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曾光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0.

[2] 赵春霄.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143.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学习兴趣 培养 有效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爱的作用

        师爱是维持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情感纽带,是教与学的情感基础。所以赞可夫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试想,一个老师如果经常辱骂、体罚他(她)的学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也会渐渐地疏远他(她),对他(她)所教的学科产生厌恶之情,至于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师爱不仅是对孩子天真、活泼的喜爱,更是将师爱视为社会、职业、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拥有动力,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较好地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

        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有新颖感,出于好奇,兴趣盎然。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年级的升高,内容难度的加大,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会产生畏惧感。此时,作为老师,就应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足之处着手,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出奇制胜,使学生在无情感焦虑、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合理有效地穿插游戏教学呢?

        首先在上课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虽然进了课堂,但是注意力可能还在课堂之外。此时若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和学习状态。例如:可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按小组one by one 逐一说出单词,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谁的发音准确。这样不但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发音情况,同时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地接受新课作好铺垫。

        其次在上课中,穿插游戏于其中,促进新知识的吸收。 

如在教学关于学习用具的一般疑问句“is it a……?”这一句型时,教师可采用“谁来猜”的游戏。教师神秘地瞄一眼某个学习用具的图片,并问:“what’s this?can you guess?”学生猜:“is it a pencil?is it an eraser?”然后教师用yes/no作判断,猜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方式。

  最后进行课末游戏,锦上添花。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此时,可设计一些竞赛类的游戏,使教学达到另一个,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结束本课。同时,设计英语游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要制定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的游戏;要选择与所教内容联系紧密的游戏;要考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机会的游戏。 

        三、要统揽全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参与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主要起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使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外因,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新颖广泛,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是使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内因。要想使学生永远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老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工作过程中内因与外因的紧密结合。因此,任何富有创意、灵活多变的方法都将为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奠定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也是产生英语学习兴趣之所在。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教育是充满情感与爱的事业,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甚至可以建立母女般、父子般或兄弟姐妹般的融洽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这样,在教师高涨情绪的感染下,学生就能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讲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答对问题时,要说:“very good. thank you.”学生说错了,要说:“try it again. don’t worry.”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表扬和鼓励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长盛不衰的一剂良药。

篇7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真地准备和积极地参与。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让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英语,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学习兴趣 培养 有效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爱的作用 师爱是维持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情感纽带,是教与学的情感基础。所以赞可夫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试想,一个老师如果经常辱骂、体罚他(她)的学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也会渐渐地疏远他(她),对他(她)所教的学科产生厌恶之情,至于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师爱不仅是对孩子天真、活泼的喜爱,更是将师爱视为社会、职业、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拥有动力,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较好地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 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有新颖感,出于好奇,兴趣盎然。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年级的升高,内容难度的加大,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会产生畏惧感。此时,作为老师,就应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足之处着手,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出奇制胜,使学生在无情感焦虑、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合理有效地穿插游戏教学呢? 首先在上课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虽然进了课堂,但是注意力可能还在课堂之外。此时若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和学习状态。例如:可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按小组one by one 逐一说出单词,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谁的发音准确。这样不但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发音情况,同时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地接受新课作好铺垫。 其次在上课中,穿插游戏于其中,促进新知识的吸收。 如在教学关于学习用具的一般疑问句“Is it a……?”这一句型时,教师可采用“谁来猜”的游戏。教师神秘地瞄一眼某个学习用具的图片,并问:“What’s this?Can you guess?”学生猜:“Is it a pencil?Is it an eraser?”然后教师用Yes/No作判断,猜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方式。 最后进行课末游戏,锦上添花。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此时,可设计一些竞赛类的游戏,使教学达到另一个,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结束本课。同时,设计英语游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要制定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的游戏;要选择与所教内容联系紧密的游戏;要考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机会的游戏。 三、要统揽全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参与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主要起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使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外因,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新颖广泛,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是使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内因。要想使学生永远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老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工作过程中内因与外因的紧密结合。因此,任何富有创意、灵活多变的方法都将为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奠定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也是产生英语学习兴趣之所在。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 教育是充满情感与爱的事业,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甚至可以建立母女般、父子般或兄弟姐妹般的融洽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这样,在教师高涨情绪的感染下

[1] [2] 

,学生就能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愉快、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讲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答对问题时,要说:“Very good. Thank you.”学生说错了,要说:“Try it again. Don’t worry.”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表扬和鼓励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长盛不衰的一剂良药。 总之,学习英语,兴趣为先。小学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想学”的方面发展,兴趣高昂,全身心地学习英语。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也会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文章屋在线:wzk.co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26-01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调查情况及分析

本人鉴于写作,特对我校三至六年级的1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有80%的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必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监督下才阅读;有10%的学生只知道读教师推荐或课本中仅有的课文;有10%的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方法欠缺。通过调查结果,我发现现在农村上学生的阅读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性差;2、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3、学生没有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

二、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鉴于以上调查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喜欢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源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而,只有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阅读,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阅读的主动需求。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方能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农村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农远设备,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2、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低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可以开展朗读比赛、办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

(二)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质疑法。质疑法即就是对所学内容产生质疑,根据质疑阅读来解决。比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对课题或文中的中心句能够提出哪些问题,或是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等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而教给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持续

通过调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较差。就算学习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培养,也会半途而废的。

篇9

【论文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愈加重要. 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 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为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课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得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长方体石凳的长是36厘米,宽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 学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积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计算. 然后进行另一个题目的计算: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其棱长是80厘米,那么做这样3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 学生在进行独立解题之后,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 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 这样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惯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 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二)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强化.

(一)在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教材和题目中关键的词字句以及未知数,这样学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点,集中的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读懂图形语言和图形关系,在弄清图形本质的情况下进行题目的解答.

(二)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进行数学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找出已知数以及未知数,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确定. (三)在对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每一个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和阅读方法,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知识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 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文. 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 2011(04).

篇10

一、创设问题情境,将合情推理融入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都必须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进行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猜想,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猜想,教师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并予以适当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猜测,教师应注意引导、帮助修正。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经常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让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入于数学教学过程。

例如:如何让学生主动探求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并有所发现呢?我通过对情境的加工,提取出数学实例,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反思等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从而丰富学生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猴王分桃子的情境: 3 只小猴子,猴王给了 6 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每人才 2 个桃子,太少了。猴王说:“少?没关系,我有神奇宝盒,那给你们变一变,”猴王利用宝盒变成:60个桃子分给 30 个小猴子,600个桃子分给300只小猴子。600和 300,你们猜结果怎样?真让你们猜对了小猴子还是觉得少,奇怪了,桃子明明是越变越多了,小猴子为什么还说不够呢?学生很容易发现虽然桃子也就是被除数多了,分给猴子的只数也就是除数也多了,每个人分得的桃子也就是商没变。

二、新旧知识沟通,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

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教师可让学生寻找已有知识中具有相似特点的素材,由这种相似性的分析,类比出他们其他性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也可通过具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根据知识间属性的相同或相似,分析,类比、猜测新知识也可能具有此属性,然后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某教师针对“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的推理是这样处理的:首先,他对小学生已经学过的体积公式进行过滤,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体都“比较直”,都是直柱体,外在形式具有相似性;其次,他强调虽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主要表征形式不相同(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表示,引导学生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能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合理推理学到知识,进而形成关于体积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发展推理能力

波利亚说:“有效地应用合情推理是一种实际技能”,“要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习它,在实践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新课标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建议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同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