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建议书范文

时间:2023-03-29 01:2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察建议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监察建议书

篇1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你喝茶了吗?你对茶了解多少呢?

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饮茶。不少人已经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法。

就让我先来讲讲沏茶的要领吧;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那么,一杯茶该泡几次呢?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四季饮茶可有区别哦!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每日应饮茶多少,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吧!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下面我提几点小建议:

1、不饮用过浓的茶

2、临睡前不饮茶

3、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4、饮茶过多不利消化

5、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篇2

民间艺术的色彩对现代插画的启示现代插画可从中国民间艺术色彩的象征意义中得到启发,通过民间艺术色彩的象征性特征来传达概念,使人在情感上与色彩的象征产生心理的共鸣,从而更为深刻有力地表达创意主题。中国人崇尚红色,这一点在民间艺术中反映得很明显。红色容易引起人注意,象征喜庆、庄重、积极、向上、温暖、前进、神秘等。红色在各种现代视觉传播媒介中也被广泛采用,如婚宴的请帖,还有食品包装、礼品包装等都可见红色的影子,蕴涵了一种喜庆、富贵、吉祥如意的情感。中国民间艺术色彩明快,多用纯色和对比色,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这可以为中国插画的民族化提供养料。例如民间艺术中经常用到的红绿对比,黄紫对比和高纯度的原色使用,也可在插画中使用,使色彩更富装饰性,刺激夸张,更具视觉冲击力。民间艺术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和谐统一。木版年画的民间艺术家善于处理色调和谐中的多种对比关系,不是依靠单纯的原色对比,而是用软色和硬色的对比,形成和谐明快的色调。有口诀“红喜绿,白为媒”,红和绿是“硬”型对比色,所以要以白相隔,方能产生和谐优美的节奏。民间艺术的色彩是大众的情感表达,是大众色彩审美心理、文化观念的反映,现代插画在借鉴运用的同时应不被传统文化所束缚,要在现代审美标准中进行重造,这样才能使民间艺术色彩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被激活,从而丰富现代插画内涵。

民间艺术在插画中运用的意义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取其适合有用的元素运用于现代插画中,不仅对于大众有心理层面上的价值,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有一定的意义。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插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插画使我们幻想的事物视觉化,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具象化,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表现方式更适于广泛传播,数码插图在创意构思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大众的审美习惯或者说群体审美意识[2]。但综观目前中国的插画,多为对西方表面图式的挪用,实际上既缺乏对西方文化演变的了解,又缺乏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理解,图式更多是表面化的形式,缺乏精神上更深层次的挖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观念等都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而越是注重民族化、本土化的味道,在我们这东方的国度,肯定越具有感染力。原因是,在插画中融入民族化、本土化的元素,通过熟悉的视觉语言来激发记忆深处的感受,能使其与大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感,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感染大众的情绪,达到插画信息传达的最终目的。

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民俗现象,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民间艺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它依附于民俗活动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至于被历史淹没。一方面民俗活动为民间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另一方面民间艺术又丰富了民俗民风的内容和表现形式[3]”。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民间艺术几乎无处不在。春节前后用的门神年画、春联、剪纸窗花,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的龙舟彩船等,中国传统节日里都有民间艺术的存在。在民俗活动中,民间艺术是物化了的民俗视觉形象,丰富了民俗活动并扩大了民俗的传承。而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域之间的地理条件、风俗、气质方面都各有不同,使民间艺术又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在经历了这几千年的社会变革之后,民间艺术仍保持着其纯真和质朴的艺术本源,我们从中吸取营养,丰富插画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是对于本土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民间艺术在插画中的借鉴运用

从民族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学习民族文化,领悟民族文化,表现民族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插画师们开拓自己本土化的艺术道路。近几年国内一些颇有艺术修养的新生代插画师,他们通过专业敏锐的视觉捕捉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剖析,创作出不错的插画作品。抓髻娃娃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保护神,其造型千奇百怪,每个娃娃身上的图形设计均有他们特定的含义,如“招魂娃娃”、“送病娃娃”、“抓钱娃娃”、“拉手娃娃”、“八卦娃娃”等。插画形象的脑袋造型则融入了抓髻娃娃的头大身子小的夸张特征,有一个娃娃穿着李小龙的服装,想要展现中国国粹之一———功夫;另外一个娃娃则拿着孙悟空式的金箍棒,脚下踩的“跟斗云”却是现代才有的音乐播放器。插画师就是这样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在插画中应该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所以说,要使中国插画事业有所发展,可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基础,支持鼓励新生代插画师大胆地创新与创作。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插画师用其形象与代表现代文明的喇叭结合在一起,顺应了大众对本土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依恋心理。如何在插画中把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人视觉审美要求结合起来,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我们唯能对其蕴涵着的符合我们艺术个性的那些因素进行选择,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造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4]”。这一点,由u-idesign的作品可看出,他们正在努力去做,因而别具特色,强烈吸引你的眼球。DennisJuanMa是在中国出生,后生活于新西兰的华人插画师、设计师,在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碰撞中,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中国传统味道(见图4、图6)。其作品里视觉元素本身的视觉表现力、感染力都和中国人产生微妙的内心共鸣,从而提高了插画作品美的层次和内涵,既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影响大众的审美情趣。“民间美术家们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还能将从多角度观察到的几组物体的特征作综合表现。他们又能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合在同一画面,表现事物的多层次、多角度与多瞬间[5]”。山西新绛木版年画《四季平安》(图7)将一年四季不同时节开放的牡丹、荷花、、腊梅汇集一堂,以四季花木繁荣象征平安吉祥。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表现,常为民间艺人所用。DennisJuanMa的插画作品图6也借鉴了这样一种时空综合表现手法,不仅将荷花和牡丹同时放于画面,还将花安排在白马的头上、白兔子的背上长出来,背着穿旗袍的年轻女人的白马“奔跑”在有着汹涌波涛的海面上,远处是绵绵起伏的群山还有白云。这样别出心裁和出人意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时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和理解。“动漫创作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不要去限制想象”。确实,在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视觉图形符号重新演绎,设计将会充满光彩和富有生命力。

结语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差异;四个纬度;人力资源

DOI:10.14097/ki.5392/2015.36.047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做不强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

二、不同国家企业文化差异的四维度分析

笔者通过自身对几家公司的调研经历(包括日本公司、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发现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由于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运用霍夫斯泰德(Hofstede)提出的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纬度,即权力距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阳刚气质—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四个维度,初步分析了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差异。并提出跨国公司应当充分考虑各国员工在文化上存在的客观差异,结合当地文化采取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保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发现在权力距离这一维度上,日本公司与中国公司的权力距离相对较高,而美国公司的权力距离较低。故日本与中国公司会尽可能地把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上级享有特权,上下级之间的联系是上级主动而下级接受。从工资制度上看,上下级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美国公司上下级之间较为平等,制度的建立完全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上级在做出与下属有关的决策之前通常要询问下属的意见。上下级之间工资差别相对较小。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这一纬度上,日本公司及中国公司的集体主义程度较高,而美国公司的个人主义程度较高。即日本与中国公司的员工会根据自己群体的利益来行事,而这种群体利益可能与他的个人利益不一致,人际关系胜过工作任务。美国公司中,员工往往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只有当雇主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一致时,员工才会追求雇主的利益,工作任务重于人际关系。在阳刚气质—阴柔气质这一纬度上,日本公司与美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阳刚气质,而笔者调研的这家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偏向于阴柔气质。日本与美国公司的管理方式是:决断和进取,通过“强者获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认为生活是为了工作,人们偏好更多的金钱。而在阴柔气质文化中,管理方式是:直觉和共识,通过妥协和谈判来解决冲突。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人们偏好更多闲暇时间。阴柔气质文化为女性管理者提供了机会,因为女性管理者可能比男性更能融合管理的阳刚特征和阴柔特征,把工作导向和人员导向视为相辅相成。在不确定性规避这一纬度上,日本公司和中国公司更偏向于强不确定性规避的企业文化,而美国公司更倾向于弱不确定性规避的企业文化。即日本与中国公司的员工较少更换雇主,服务期限较长。在工作上比较信赖专家意见,组织中拥有更多的专业人员。员工更倾向于受到安全和归属需要的激励。而美国公司的员工较频繁地更换雇主,服务期限较短。人们喜欢放松的生活,认为只有需要时才努力工作。员工更倾向于受到成就和尊重需要的激励。

1、笔者自身的调研经历

笔者曾经对几家公司进行调研,包括日本公司、美国公司和中国的一家咨询公司。在不同的公司感受到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日本公司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天早上必须排队做广播体操,接着唱“公司之歌”,每天派一位同事给大家简要传达公司内部新闻,最后大家齐声高喊:“让我们努力工作吧”!下午工作间隙时间,又开始播放广播体操音乐,每位员工都要在办公桌前做体操。从日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工作时间越长的员工,级别越高。公司对忠诚度高的员工给予高度赞赏。笔者还发现,日本方那些中高层领导平时很少与中方企业员工沟通,只是几个部门负责人会定期向他们汇报工作。偶尔碰到领导下楼视察工作时,见每位员工都起立,非常恭敬地向其鞠躬,并用简单日语向领导问好。美国的这家公司留给我的印象是,工作压力大,节奏快、职责分工很细,以至于每个岗位的工作显得单调枯燥。员工就像大生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整天在流水线上操作,工作缺少思考和挑战。另外人与人之间都是工作导向,很爱自我表现。公司缺少人文气息,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的探讨及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低调、内敛,在这家公司就非常不适用,被看作是太“soft”,提倡员工应该“tough”些。中国这家公司的总裁是位宽容豁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领导。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公司招聘的多数员工及中层领导都具有某些同质特点,低调、内敛,有文化底蕴,且某些员工还具有艺术爱好,精神世界丰富充实。同时,领导在管理中讲究艺术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整个公司经常听到有笑声,工作中虽然也有压力,但由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再加工作环境轻松自然,故不觉得疲惫。领导也会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量考虑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很少安排加班。公司内部充满了人文关怀,领导经常象朋友一样嘘寒问暖,关心员工的生活及情绪。在公司一面大墙上,还贴着醒目的宝宝照片,都是员工们的孩子。让员工在工作之余,看看自己的宝宝,或猜猜是谁家的宝宝。综上,从笔者自身的调研经历看,美国、日本、中国等不同国家的公司企业文化具有很大差异。

2、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特征

(1)日本企业文化特征日本企业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以“忠孝”学说为依据,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员工工资收入按工龄拉开档次,逐年增长,一般在退休时可达到最高峰。日本企业文化的另一特征是:强调集体主义,倡导团队精神。致力于建立员工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一点在上文提到的每天早上唱“公司之歌”并喊“努力工作”的口号中已得到很好体现。(2)美国企业文化特征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家创建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美国成为科学管理的发源地。故美国的企业文化基本特征是: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强调个人价值,承认效率差异;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核心,讲求自由、平等和竞争;较为松散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与日本企业文化正好相反。(3)中国企业文化特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因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而为世人瞩目。故中国的企业文化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人们追求和谐、安稳、平和的生活方式;在为人处世方面崇尚中庸之道,讲求“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人们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缺乏自我表现和开拓、创新精神。

3、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差异原因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Hofstede)以自己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一家跨国公司在40多个国家的分公司的研究为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纬度:权力距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阳刚气质—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1)权力距离纬度分析霍夫斯泰德提出,在高权力距离的组织中,上下级认为彼此之间天生就不平等,等级制度就是以这种不平等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尽可能地把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上级享有特权,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只能是上级主动而下级接受。从工资制度上看,上下级之间收入差距大。在低权力距离组织中,上下级认为彼此天生平等,所谓的等级制度不过是角色不同而已,制度的建立完全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上层人物享受特权是不受欢迎的,上级在做出与下属有关的决策之前通常要询问下属的意见。上下级之间工资差别相对较小。从权力距离纬度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公司和中国公司的权力距离较高,而美国公司的权力距离相对较低。(2)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纬度分析霍夫斯泰德认为,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员工往往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工作应该按照一种既符合员工利益又符合雇主利益的方式进行组织。工人们被看成是“经济人”,只有当雇主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员工才会追求雇主的利益。在个体主义文化中,工作任务重于人际关系。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员工们会根据自己群体的利益来行事,而这种利益并不总与他的个人利益一致。在这种文化中,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自我被认为是应有之举。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际关系胜过工作任务,因此首先应该建立人际关系。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纬度分析,日本公司及中国公司的集体主义程度较高,而美国公司的个人主义程度较高。(3)阳刚气质—阴柔气质纬度分析霍夫斯泰德认为,在阳刚气质文化中,管理方式是:决断和进取,通过“强者获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以公平为基础进行奖励,认为生活是为了工作,人们偏好更多的金钱。这种文化在制造业和大型化工业更有优势。而在阴柔气质文化中,管理方式是:直觉和共识,通过妥协和谈判来解决冲突。以平等为基础进行奖励,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人们偏好更多闲暇时间。这种文化在农业和服务业更有优势。阴柔气质文化为女性管理者提供了机会,因为女性管理者或许比男性更能融合管理的阳刚特征和阴柔特征,把工作导向和人员导向视为相辅相成。从阳刚气质—阴柔气质纬度分析,日本公司与美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阳刚气质,而笔者调研的这家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偏向于阴柔气质。(4)不确定性规避纬度分析霍夫斯泰德认为,在强不确定性规避的组织文化中,员工较少更换雇主,服务期限较长。人们在工作上比较信赖专家意见,组织中拥有更多的专业人员。高层管理者更关注企业的日常运作,侧重决策的内容。员工善于执行,不善于发明,在激励方面,员工更倾向于受到安全和归属需要的激励。在弱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中,员工较频繁地更换雇主,服务期限较短。人们喜欢放松的生活,认为只有需要时才努力工作。在此种文化中,比较信任通用人才和经验常识。高层管理者更关注战略,侧重决策的过程。员工善于发明,不善于执行,在激励方面,员工更倾向于受到成就和尊重需要的激励。从不确定性规避纬度分析,日本公司和中国公司更偏向于强不确定性规避的企业文化,而美国公司更倾向于弱不确定性规避的企业文化。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由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在霍夫斯泰德(Hofstede)提出的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纬度中存在很大差异,故跨国公司应当充分考虑到各国员工在文化上存在的客观差异,了解其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文化采取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保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笔者通过对自身调研的几家公司企业文化的分析(包括日本、美国和中国公司),认为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由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在霍夫斯泰德(Hofstede)提出的分析国家文化的四个纬度中存在很大差异,具体包括权力距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阳刚气质—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四个维度。故跨国公司应当充分考虑到各国员工在文化上存在的客观差异,了解其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文化采取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同时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更加重视员工精神文化、心理需求的满足,让工作本身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满意度,保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公司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Hofstede),格特.杨.霍夫斯坦德(GertJanHofstede)著《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第二版)》,李原、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2]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3]胡君辰主编,《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

篇4

关键词:检察机关;支持;

检察机关支持与诉讼制度均可以实现使当事人的诉讼得以完成的目的,这两个制度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也会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诉权的保障性

民事诉讼是指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一方当事人并以被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行为的活动。[1]诉讼制度的设置,可以使当事人能够在诉讼中寻求权利保护,最终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而检察机关支持,是检察机关帮助不能独立完成诉讼的当事人完成诉讼,从程序正义角度看,支持制度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司法程序的救济、公平享受司法保护。由此可见,诉讼制度和检察机关支持制度二者都为当事人顺利完成诉讼提供了制度保障,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事人的程序性利益,也均体现了司法救济的最终保障性。

二、诉讼的经济性

在民事诉讼中,一方面要讲诉讼公正,但是另一方面要讲诉讼经济,诉讼经济是指,以最小的司法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诉讼效益或者为了特定的诉讼目的,应当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法和手段。[2]按照现代社会的法制理念,和谐法制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了民事诉讼要在公正的前提下,保证每个诉讼当事人均能够实现平等的司法救济机会,不能因为经济困难或者专业不熟练就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同时,法院审判案件时,要节约诉讼成本,不能久拖不决、肆意浪费司法资源。诉讼制度则可以帮助当事人解决不懂专业的问题,能够使法院与人在专业的框架下进行交流,提高了法院的审判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表面上看,检察机关支持增大了司法成本,但能节省法院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又能在不损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实现了经济价值。[3]所以,就诉讼的经济性而言,诉讼制度与检察机关支持制度均实现了诉讼上的经济。

三、实践的营利性

诉讼制度从设置的本意来看,是一个营利性的制度,虽然也存在无偿的情形,但这毕竟是少数情况,在大多数情形下是有常的,这样的制度设计一方面为当事人接受平等的诉讼机会奠定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为法律从业者提供物质生存保障。而检察机关支持实施主体是检察机关,目的是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检察机关并非营利性机构,不收取任何费用。因为,一者有偿帮助与理论相背;再者支持针对的对象往往多数是由于经济困难而难以完成诉讼的,所以如果收取费用则会与该制度设置的初衷相背离,使该制度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诉讼制度与检察机关支持制度在营利性上是有巨大区别的。

四、公益的异向性

诉讼制度由于其营利性的前提,也就导致了该制度实际上不具有公益性,纵然部分案件有公益的成分,但这并不能构成该制度的主体部分。检察机关支持,其案件的范围是三类:一是国家利益受损害案件;二是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受损害案件;三是弱势群体维权案件。这三类案件的共同特性是具有公益性,因而检察机关支持通过对公共利益受害者个体提供诉讼能力支持,节约了个体诉讼的成本,强化了受害者个人的诉讼地位,增加了公共利益受害者个体维权的动力及维权成功的可能性,从而间接实现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为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我国当前公益诉讼于法无据的情况下,支持立法对于公共利益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4]因此,从公益性上看,诉讼制度与检察机关支持制度是有所区别的。

五、身份的独立性

按照诉讼制度,诉讼人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参加诉讼,参与法庭审理和法庭辩论,其身份是独立的,不仅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而且还可以在当事人不出席法庭审理的情况下独立参与诉讼。就检察机关支持而言,其本质是帮助当事人完成诉讼,因而其表现形式也必须体现为帮助,这就决定了法院只能以帮助人的身份参与诉讼,配合被支持的当事人完成诉讼,而不具备独立的诉讼法律地位,在被支持的当事人不参加诉讼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则无法进行帮助,也就无法参与诉讼。显然,从身份是否具有独立性上来看,诉讼制度中的人具备独立的身份,可以在当事人授权的情况下独自参与诉讼;而检察机关支持中,检察机关不具备独立的法律身份,不能与当事人形成委托关系,也不能在当事人不出席法庭审理的情况下独自参与法庭审理。因而,从身份的独立性上看,诉讼制度与检察机关支持制度是不同的。

六、发言的意志性

根据诉讼制度的要求,诉讼人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出席法庭审理,参与法庭辩论,人不仅可以独立发言,而且还可以在特别授权的情况下承认对方的诉讼请求或放弃自己的诉讼请求。诉讼中,诉讼人可以独立表达自我意志,但一切以维护被人的利益为准。而在检察机关支持的程序中,检察机关可以参与法庭审理,也可以参加法庭辩论,但是在法庭辩论时,检察机关不具备独立的表达自我意志的诉讼权利,只能配合当事人进行诉讼,做补充性发言。因此,发言是否具备独立的意志性这方面,诉讼人制度与检察机关支持制度是有区别的。

七、程序的监督性

诉讼制度在诉讼法中是有自己的诉讼规则,即以被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人承担。这一规则是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诉讼人对诉讼程序只有遵守的义务,对法院的审判程序不具有监督的权利,因为诉讼人本身不具备对审判程序的监督权。就检察机关的性质而言,检察机关具备监督职能与保护职能的双重属性,检察机关支持的过程中是实施保护职能还是实施双重职能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同看法,但是如果在诉讼程序中,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错误置若罔闻、不理不采,等到法院判决后再行抗诉,这显然是南辕北辙的做法,既浪费司法资源又没有效率。因而,检察机关在支持的诉讼中适时监督法院的审判是必要的,只是监督的方式应当采取柔性监督的方式。因此,就是否具备监督性来看,诉讼制度不具备对诉讼的监督意义,而检察机关支持中检察机关则具备适当的监督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参考文献:

[1] 张丽红:《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2] 刘妍:《检察机关支持的价值分析》,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3月(上)。

篇5

[关键词]电气设备;检查方法;维护技术

在电气设备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影响其正常工作。因此,维护人员应做好检查工作,检查故障类型,展开正确维护,解决电气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质量,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1.电气设备的检查方法

1.1直观法检查

这一方法主要是依照电器故障的一些外在表现,利用听、闻、看等方法来检测以及判读故障形式,以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1)检查步骤

在直观法检查中,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可询问故障在场人员或操作者有关情况,主要是故障的外部表现,如故障出现时环境情况,故障的大概位置等,如是否修理过电气设备,其修理内容有哪些;是否漏水;是否有腐蚀性的气体侵入;是否有热源、明火靠近电气设备等。第二、进行初步检查。按照调查情况,检查电气外部是否损坏;开关位置是不是准确;电气设备是否有油垢,是否进水;连线是否松动或断路;绝缘有没有被烧焦等等。第三、电气试车。当初步检查,发现存在扩大故障或会导致设备与人身事故的现象后,则需展开试车检查。在电气试车过程中,需查看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常气味、严重跳火等现象,若经发现异常则马上停车,并将电源切断;查看设备动作程序与设备温升是不是与电气工作原理图的要求相符,从而找出故障位置。

(2)检查方法

首先查看火花。在电气设备中,触点在分断电路、闭合、导线线头松动、时会出现火花,所以可依据是否有火花,火花大小等来判断故障类型。如正常紧固的螺钉与导线之间有火花,表明接触不良或者线头松动。电气触点在分断电路、闭合时跳火,表明电路通,未跳火则电路不通。而在在辅助电路中,电路通电后,而衔铁却没有吸合,则需弄清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出现卡住现象,还是电路断路所导致的。其次是动作程序。这需与电气图纸要求和说明书相符:如某电路中的元器件不动作或动作过晚与过早,表明元器件或者电路发生故障。

1.2逐步接入法、元件替换法、对比法

在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为复杂的接地或电路短路时,通常外部表现明显,如有火花、冒烟等。如带护罩电路短路或接地时,发现熔断器熔断外,难以找出其他外部现象。此时可借助接人法来检查。其次,对比法检查。即对比正常参数、图纸资料、检测数据进行故障判断。若电气设备没有平时记录与图纸资料,将其发生故障的电器设备与同一型号的未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比较。在电路中,电气元件是同一控制性质,亦或多个元件一起共同控制的相同设备时,则可通过同电源元件与其他相似运作情况进行故障的判断。

此外,还有元件替换法。在一些电路中,不确定故障原因,亦或检查时间长,而为确保设备利用率,则可置转相同的有良好性能的元器件进行实验,查看是不是因该设备而导致故障。在拆下原来的元器件后,应查看其是否有损坏,当确定是因为这一元件本身因素而导致损坏的,才可重新换上新元件,防止新换元件再次受损。

1.3短接法、强迫闭合法检查

在电气故障排除时,当直观查看后未能找出故障点,同时手上也无测量仪表,则可借助一根绝缘棒通过外力强行按下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闭合其常开触点,再查看机械或电器部分的不同现象,譬如设备相应部分由不动至正常运作,电动机由不转至转动等,这一方法就是强迫闭合法。

其次,短接法检查。电路故障或设备故障通常包括机械与电磁部分故障、接线错误、接地、断路、短路等。而断路是发生较多的,包括松动、导线断路、虚焊、接触不良等,对这这些故障,还可通过短接法来检查。即以一绝缘良好的导线,连接可能出现故障的断路部位,若短接至某处,该正常电路工作,则是此处断路。短接法有长短接法与局部短接法两种方法。

此外,还有测量电压与电阻法。其中,测电压法即依据电器供电形式,对各点电流值、电压值进行测量,并将其与正常值对比,包括点测法、分段与分阶测法。而测电阻法,主要包括两种测量:测量元器件自身电阻值;测量电路与元器件的对地电阻值。对电路输出端的对地电阻值进行测量,能够判断电路负载是不是正常。

2.电气设备维修原则与技术

通过检查,发现故障时,则需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一般而言,在电气设备维修时,有如下原则与技术。

第一、先动口而后动手。具体而言,当发现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不要急着动手检查,而是先向相关人员询问出现这一故障现象以及前后经过。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电气设备,则需先了解这一设备的结构特征,弄清其电路原理,然后根据相应规则展开维修。在拆卸电气设备之前,需要了解每一电气部件的位置,其功能,设备连接方式,该设备与其他器件之间的联系。若无组装图,则边拆卸边作草图,同时做好标记。

第二、先机械再电气。也就是先确定机械零件没有发生故障后,然后检查电气方面。在对电路故障进行检查时,首先应借助检测仪器找出正确的故障部位,在确定没有出现接触不良这一故障之后,可对机械运作与线路之间的关系进行针对性检查,防止出现错误判断。

第三、先外部再内部。即首先查看电气设备外部是不是缺损,是否有明显裂痕,弄清设备的维修史,了解其使用年限等,再检查设备机内。在拆卸设备之前,需排除周围故障要素,当确认是机内故障之后再拆卸。不然,盲目拆卸,会损坏电气设备。

第四、先再内部。这主要是先不急着换受损的电气部件,需确定的电气设备其电路一切正常时,然后考虑对受损电气部件进行更换。

第五、先故障再调试。在电气设备维修时,对故障与调试并存的设备,首先需要排除故障,然后展开调试。

第六、先清洁后维修。在电气设备维修时,对那些有较重污染的电气设备,首先应清洁设备的接触点、接线点、按钮,查看外部控制键是不是失灵。在电气设备故障中,一些故障是因脏污与导电尘块而导致的,通过清洁则可消除故障。

第七、先普遍再特殊。在常见故障中,由于其他设备故障或者装配配件质量而导致的设备故障所占比例约为50%。同时,在电气设备中,其特殊故障通常是软故障,这就需要凭借经验以及相关仪表进行测量与维修。

第八、先电源再设备。在整个电气故障中,电源故障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在检查故障时,可先查看电源。

第九、先静态再动态。具体来说,在电气设备没有通电时,首先检查保险丝、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是否发生故障,进而判断故障所在。然后进行通电试验,测量参数,听声音、判断电气故障,而后展开设备维修。比如:在电动机缺相时,如果测三相电压值难以判别时,则需要听声,对每一相对地电压进行单独检测,才能判读出是哪一相出现损坏。

篇6

2012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对案件的繁简分流,进一步简化《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等工作文书的制作,切实通过机制和制度建设确保把主要力量和精力用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上。”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凸显,刑事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报请审查逮捕的案件数将仍然保持高位。审查逮捕工作的新形势,要求改革现行的审查逮捕文书样式,达到提高办案效率的目的。如何做好审查逮捕文书的改革,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一、简化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应坚持的基本要求

1、坚持有繁有简,区别对待。审查逮捕文书的改革,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以增强审查逮捕文书的适用性为途径。报捕的个案千差万别,采用同一个样式的《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不能适应个案的需要。审查逮捕文书的改革,应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用繁简并用的两种审查逮捕文书样式。对报请审查逮捕的案件,通过受理审查环节,将案件划分为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两类,分别采用简化版、普通版审查逮捕文书格式。

2、坚持有质有效,严格依法。案件承办人应以高检院制作的审查逮捕文书样式为普通版的审查逮捕文书格式,并在此基础上简化一些结构、内容,设置简化版的审查逮捕文书样式。但是,简化不同于省略。一方面,在简化文书的工作应遵循法律规定的审查逮捕案件的办理程序。审查逮捕文书样式有反映承办人意见内容的同时,还应有反映部门负责人审核意见的内容,有反映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意见的内容。另一方面,简化设置审查逮捕文书应体现保质量、提效率的宗旨。简化审查逮捕文书样式,在确保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一些对审查逮捕案件质量影响不大的审查内容。通过简化结构和内容的途径,缩短制作审查逮捕文书的时间,达到案件质量与办案效率兼顾的效果。

3、坚持有主有次,全面审查。一方面,简化制作审查逮捕文书,应体现对实体和程序进行全面审查的要求。既要有实体审查的内容,反映承办的案件是否符合逮捕条件;又要有程序审查的内容,反映承办人在审查逮捕环节是否实施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行为。另一方面,应体现突出重点,有主有次的要求。简化制作审查逮捕文书,应对重点事项详细表述,对次要内容一笔带过,主次分明、主次得当。

二、适宜简化制作与不宜简化制作的案件范围

1、简化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案件范围。简化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范围,应当属于轻微刑事案件和事实清楚、经审查认定的犯罪事实与侦查机关认定事实一致的刑事案件。因为这些案件案情不复杂、适用法律不会存在争议、不需要更多地进行说理。我们认为,可以适用简化版审查逮捕文书的案件范围有: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犯罪嫌疑人对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案件;同案犯已被批准(决定)逮捕或已被判决的共同犯罪且犯罪嫌疑人对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案件;证据不足不批捕,经补充侦查后重新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无逮捕必要不捕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而重新逮捕的案件。

2、不宜简化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案件范围。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以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事实不清、经审查认定的犯罪事实与侦查机关认定事实不一致的刑事案件,应加强对有疑点、矛盾的证据的整理、分析、归纳,要进行充分说理,确保办案工作精力、提高审查逮捕案件文书制作质量。这类案件一般包括:案情复杂的单独犯罪案件和共同犯罪案件;本地区出现的新型犯罪案件和重大有影响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作无罪辩解或者部分情节翻供影响定性处理的案件;提前介入中与侦查机关在证据采信、定性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侦查机关提出复议、复核和重新审查的案件。

三、具体建议

1、关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部分。在该部分中,可以根据实际简化“个人简历”和“家庭情况”。在“个人简历”中,对非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简历,可以省略,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简历,只需列明与实施犯罪有关的简历。在“家庭情况”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简要列明监护人的情况,以便审查监护条件既可,反之,对于成年犯罪嫌疑人,则省略该项内容。如果该案犯罪嫌疑人属于《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的情形,如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等,可以写在“需要说明的问题”。

2、关于“侦查机关认定的案件事实”部分。在该部分中,除特殊必要外,侦查机关认定的案件事实不需要在《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重复叙述,但也并非减少该项内容,而是作一明确指引,如见《提请批准逮捕书》。要转变之前“叙述侦查机关认定的案件事实、省略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的作法,改为“省略侦查机关认定的案件事实、叙述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的结构,因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关键在于“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

篇7

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与要求

夜班护士工作的特点:夜班工作对于每个护士来讲并不陌生,从工作时间上看,几乎占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夜班占有16个小时,2个班次,而白班仅占8个小时。从主观方面看,大脑皮层在夜间一般处于拟制状态,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故护士易出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疲乏等现象。从工作量看,夜班护士一个人要护理40例左右位病人,既无护士长指导,又无同事间的协助,工作独立性相对加强;加之夜间病情变化快、急症多、病情变化不易被发现等特点,这就加大了护理难度和护理工作量。而护士经常轮夜班,精力和体力消耗都很大,得不到充分睡眠及休息,夜间护理观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

对夜班护士的要求:鉴于上述特点,就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本领,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广泛的医学知识,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及充沛的体力和连续工作、顽强作战的精神和毅力。

夜间护理观察的内容极其特殊规律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其规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力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有效指标。当肌体患病时,生命体征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所以,护士必须及时准确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变化,为挽救病人争取时间。夜间生命体征的观察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夜间人们都处于睡眠状态,不论健康人还是病人,大脑皮层、中枢神经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不易发现某些病情变化。而睡眠有时也掩盖一些病情变化,如意识朦胧、昏迷、甚至脑疝都容易和睡眠相混淆。如不按时观察生命体征,只观察表面现象往往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准确、按时观察生命体征,才能为医生提供充分的临床依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科一位护士,凌晨2点给一位高颅压的病人测生命体征,当时病人很清醒,能与她简单对话,无任何不适,但测量结果是血压75/50mmHg,比2小时前的血压低了很多(2小时前为120/80 mmHg),脉搏62次/分,呼吸16次/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这个护士立刻意识到病人有形成脑疝的可能。她立刻通知了医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当医生赶到时,病人出现了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放大,血压为50/0 mmHg,此时护士已经给病人吸上了氧气,并为病人静脉加压输入了20%的甘露醇。经过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夜间护理观察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先做急需的事情。观察病情还需有重点,选择好重点观察对象,更细致、认真地观察。如全科有40例左右病人,对于轻症患者,2~3小时巡视1次即可,而对于病危、病重患者需严密观察,定时、定向观察。例如,一位夜班护士,接班时认真察看了一遍病人,未发现什么特殊变化。一位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也很平稳。过了一会儿,她仍不放心,正好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到了,她来到病人床旁,这次她发现,病人面色有些苍白,呼吸浅快,触摸四肢末梢有些发凉,且甲床青紫,测血压为70/0mmHg,脉搏微弱,是否是临终前的征兆?她马上叫来医生一起进行了抢救,虽然抢救失败,但家属对她的工作作风、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满意。同时也说明了夜间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

夜间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夜间观察的一项主要内容。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是协助医生决定停药或继续用药的主要参考。某些病人病情重,需长时间用药维持,抑制病情进展,控制症状,往往夜间也需用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观察,注意其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易过敏的药物更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另外,对一些药物疗效观察也非常必要。例如,医生给一位病人用了某种安眠药物,病人服用后是否见效,是否达到催眠目的,是否影响第二天起床及精神状态,都需要我们去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配合医生制定医疗计划,合理用药。

夜间一般观察及心理观察的规律性:一般观察内容很多,但夜间重点观察的有意识状态、表情和面容、姿势和、皮肤黏膜、分泌物及排泄物和睡眠状况。通过观察上述这些内容,可以反映出患者病情的不同进展,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一般观察也是夜间观察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随着护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护士不仅要照顾好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要对心理进行整体治疗。护理心理观察就是要从过去单纯的病情观察发展到对病人全面、整体的心理观察,通过心理观察发现心理问题,从而使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改善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使病人配合治疗,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夜班心理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一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得到解决,避免发生意外,也为第2天的护理治疗提供依据。

篇8

    中国擅长以木构体系为造房的主要结构,从夏商一直延续到明清,其建筑发展性具有稳定、持之以恒特征,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独特建筑艺术体系;西方古代建筑体系是以石材为主建造结构,无论是从古希腊建筑柱式运用、还是到古罗马建筑时期建造技术、艺术、型制、理论空前发展,以及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出现,和后来兴起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均都表现出建筑风格在不同时期变革所留下的历史烙印,展现了西方人较高艺术修养与智慧。

    一、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差异

    1.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建筑

    中国古源地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其气候温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农耕为主,所以人们相信丰收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讲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顺其自然,将人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和谐发展。因此中国建筑注重因地制宜,讲究风水,这一点园林建筑就有所体现,“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充分表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意境。另外,中国古建筑也受着周礼之制的影响,如宫廷建筑———北京故宫,平面讲究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创造了高低错落,起伏开阖的群体空间,象征了九五之尊、皇权至上的思想。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北京天坛总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即取此意。标志性建筑祈年殿,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被人喻为我国古代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其平面形式为圆形,周边12根柱,象征12个月,中心四根金柱,意为四季;外观为三重攒尖顶,处于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高处周围苍松翠柏之上,使人感觉屋顶就是天穹,令人海阔天空,好似天地相合之处。

    2.“人”与神性为主题的西方建筑文化

    西方建筑文化发源地希腊,被喻为欧洲建筑的摇篮。它地处地中海北岸,东临爱琴海,属海洋性气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所以建筑突出以“人”为中心,如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多立克式、奥尔尼式就隐喻着男人和女人。高耸的石柱支承厚重的梁枋又象征着对“力”的崇拜。西方人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如在西方古代园林建筑别注重人工修饰,将植物剪裁成规则的几何图形,有序整齐的排列,体现建筑是位于自然之上的。到12-15世纪欧洲进入了一个宗教统治的时代,基督教保持着绝对统治地位,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式教堂,高耸的构图和玲珑剔透的雕饰,表现出神秘敬畏的感觉,走进教堂仿佛走进了神殿,通过人与神的对话使教徒心灵得到了洗礼,感受着超尘脱俗的感觉。

    二、中西方古代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差异

    1.中国的斗拱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形式特征显着,与世界上其他建筑截然不同。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形式以木构架为主,由立柱和横梁承重,屋顶多为坡屋面,不但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其外观形式的多样化,与高低错落的起伏勾勒出中国古代城市丰富的天际线。屋顶的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及卷棚顶等。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体系中的“斗拱”是最显着和重要的构件,在审美上有极高的价值,它位于柱顶、额枋和屋檐之间。斗拱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由大变小、由雄伟变纤丽,不仅在结构和装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为建筑各部分和各构件大小尺寸起度量单位的作用,在2”1”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国馆就隐喻着中国建筑文化的代表—斗拱。对比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外形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规模和尺度相对较小,但是中国建筑不以单体取胜,而是注重虚实结合的群体空间布局,传统的建筑群基本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入院落空间组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所谓“无院不成群”,这是东方建筑所追求的独有的特色。

    石制梁柱为特色的西方建筑

    以西方为代表的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创造了一种以石制的梁柱作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经过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2”世纪初,成为世界上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建筑。用石制的梁柱围绕着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高耸的穹顶勾勒出西方建筑的主要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柱式的变化,对欧洲后来的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建筑强调个体的表现,在建筑外观形式处理上变现几何比例和数字关系,建筑庞大的体量和巨大而又高耸的穹顶,赋予了一种向上和四周扩张的气势,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1.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中国人对木的宠爱就像西方建筑多以石材为主一样。建筑材料的差异首先在所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古源地以黄河流域为主,土木材料在这一带储量丰富,气候干燥少雨不但有利于木材的防腐,而且价格低廉,它比石头更容易取材。在《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可见木构建筑材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如《左传.襄工二十七年》记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这五材就是指金、木、水、火、土,而石却在外。中国古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屋面上的瓦、墙体的砖都是用土和水,用火烧制而成。中国古谚语所谓“墙倒屋不塌”,说明墙不承重,都是由木构架来承重的。且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上,木材是多么重要。

    2.西方建筑以石材为主

    西方建筑发源地古希腊所在地理位置地势崎岖,河流湍急,石灰岩和大理石储量丰富,这为石构建筑提供充足的材料资源。在气候方面,这里属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如选用木结构更易腐朽,所以石材建筑从这里开始广泛的运用。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又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这种人工制作的石材为拱券结构的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为将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纵观西方古代建筑,无论教堂也好,宫殿也罢,以至于一般的建筑也都和石构是分不开的。中西古代建筑这一木一石,一柔一刚,可谓泾渭分明,各有千秋。

    四、中西方古代建筑装饰上的差异

    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艳丽,注重雕琢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风格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风格,在建筑颜色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清醒、名目、艳丽的颜色,如宫殿庙宇中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更显得富丽堂皇。屋顶上布置的彩绘也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一种重要类型,彩绘多以动植物图案为主,如明清时期的和玺彩绘、旋子彩绘和苏式彩绘。在梁枋、斗拱,檩椽等构件上运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技法、加以雕刻、书法等手段,使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建筑材料的特点,中国人将木构件进行细致的雕琢,再附以颜色罩面,雕梁画栋,其手法和工艺之精湛堪称当世一绝。

    2.西方古典建筑朴实、庄重,雕饰宏伟

    西方建筑古希腊建筑装饰风格给人以朴实、庄重之感,建筑的颜色也偏于黑、白调,注重材料-石材的颜色,这与中国古代建筑相比不免单调些,装饰彩绘图案也没有中国这样丰富多彩。但到了古罗马时期,罗马的贵族们生活奢华,各种装饰手段开始运用,特别是室内运用华丽耀眼的颜色,把宫殿装点的金碧辉煌。到了宗教时代,人们更追求装饰色彩的变幻,室内的屋顶及墙壁装点了许多壁画,绘制多属圣经中的故事,人物绘制惟妙惟肖,极为真实,映射出狂热迷幻的宗教主题。另外,西方建筑的装饰多以雕饰为主,雕饰包括雕刻和雕塑,以人物、动物、植物为对象,采用石材进行雕琢,其形象生动逼真,立体感强极强。相对而言,中国古建筑的雕饰虽没有西方雕饰的大气宏伟,但在双方地域中的独特的风格都是独树一帜的。

    五、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装饰风格的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

    西方古典主义风格总的来说是宗教思想的物化体现,在其影响下的装饰本身,也带有很多特定社会和时代的痕迹,这些如果照搬照用会破化设计的整体感。古典主义有很多装饰手法和装饰元素在现代人看来己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如若大量过度地使用这种装饰,将失去简约式风格的内涵和意义。古典主义装饰题材和装饰手段都比较丰富。在特殊的环境中,需要仔细斟酌选择装饰语言和元素,以和整体环境氛围相符。因此,选取装饰语言要格外谨慎,以求整体风格的一致,否则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2.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更应该给人一种亲近感,设计目的是“人”,而非物。一个好的空间因该是环境和情感的结合体,是环境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方式。环境的营造应该展示出特定的精神气质,给身处此环境的人一种应该具有的感情需求。不同环境体现出不同的气质,满足不同的情感需要,因此,在装饰的应用上也应该遵循这种原则,以人的环境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把握空间环境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合理性原则

    所谓合理性原则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合乎逻辑性原则,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尊重和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在进行古典主义氛围的营造中,应该合理的选取装饰材料。古典主义装饰多采用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等。如果在一个古典色彩浓厚的空间中突然多出一个现代新型材料,不但令人感觉可笑,而且装饰的韵味和内涵也荡然无存了。其次,施工技术要合理、结构要合理。如果没有适当的加工技术也会给材料、结构等带来麻烦。总之,简化的西方古典主义装饰的借鉴和应用将在尊重历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多种设计原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篇9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70-0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本集X线、CT、MRI、USG检查技术和核素成像位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其中普通X线检查、CT、MRI、USG检查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实践性较强,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图像。因此,其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直接影响到放射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只讲理论不做实验,学生无法得到真本事,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否单独顶岗问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实践=1:1,足以看出实践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将我们开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结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不能融入临床工作相关知识,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技人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根据临床普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USG检查几大工作岗位分别讲述各检查方法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内容。实践教学中我们基于各种检查方法工作流程,首先要学生学会对待不同病人不同检查如何接诊。在实践接诊病人过程中,学习各种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前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病人沟通能力,学会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配合,构建良好摄片气氛。其次在真实病例引导下,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知识点。这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加深了印象,有了作为一名医技工作人员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结合,能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应以后角色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1.启发式教学,及先学后教

在教师提出学生学习相关教材内容目标及要求下,根据实训内容,利用实训设备、教具、模型、仪器等先自学,来进行肢置摆放等,而后相互交流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然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并讲解,最后教师作出示范动作并分解为要点讲解,并建立师生双向评价体系。这样做学生感受深,理解容易,记得牢。

2.示范式教学

实训前把方法、步骤、目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先由实训老师作示范讲解,分解要点,让学生观察、体味,再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要点自己动手完成实训内容,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最后教师点评。

3.单独辅导

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示范,认真纠正他们操作中出现问题,保证他们每个人把每个要点都掌握,学到临床操作技能。

三、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阶段采取不同形式

1.见习

为了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在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开课之日起,有计划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附属医院影像科进行早期接触临床见习活动。这样在影像科老师指导下,学生基本了解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这对以后的理论教学、课堂实训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教学中后期,每个知识点内容进行了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学习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影像科进行开放实训的见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己反复练习所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所学东西得到巩固和消化。

2.课堂实训

摄影授课,需实地演示才能彻底讲透。课堂实训不仅可以讲授摄影摆放,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细节及操作顺序。同时还可以现场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在课堂实训中才能更好更彻底解决。此外,我校教学实体化,附属医院影像科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3.毕业实习

学生在校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实习,根据毕业生实习指导教程,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胜任各个岗位,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获得职业操作技能,接收劳动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出金字塔面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采用不同形式及多样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升华。

参考文献:

[1]戚跃勇,齐德广,邹利光,等.注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实践教学[J].激光杂志,2010,31(3):43.

[2]李剑平.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8-66.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自动查询分类;查询意图分类;分类方法;数据集;特征提取;机器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orld Wide web(以下简称web)上内容越来越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以包括传统网页、格式化文档、媒体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目录、用户档案、各种讨论区、邮件列表、blog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呈现。因此从网络上信息的功能和存在形式来说,网络中的信息集合是一个异构的集合;而且网络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使得用户在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时往往不知所措。搜索引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针对海量信息的浏览和查找的难度。甚至可以说,搜索引擎就是网络的入口,web用户可以通过向搜索引擎提交web查询来使用这个入口。web查询(以下简称“查询”)特指那些被提交给网络上的搜索引擎、用以满足某些特定需求的查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上用户的查询行为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在目前由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交互接口和服务决定的条件下,用户往往只能使用有限数量的词汇来抽象和概括他们的需求。这个从信息需求到形成查询然后提交给搜索引擎的过程见图1。

用户对自己的信息需求进行概括。因为各种用户所具有的不同的背景,导致不同的用户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类似或者相同的信息需求。

用户进一步尝试用为数不多的关键字来代表对信息需求的概括。在这个过程中跟信息需求接近的有用的信息会发生缺失,比如对象间的逻辑关系、提交查询的具体的意图。

用户将形成的查询提交给搜索引擎。

从上述信息需求到形成查询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出,用户提交的查询具有简短的特点,这使得查询本身所蕴含的信息量更少。Web自身内在的异构特性、Web上海量的内容和查询自身蕴含的极少的信息,使得基于关键字进行检索的搜索引擎不太容易很快地提供给用户满意的查询结果。如果能够利用查询本身以及其他的信息来确定用户提交的查询所隐含的需求的类型(称之为搜索的前端),那么搜索引擎就可以相应调整搜索策略并且使用不同的信息来检索结果(称之为搜索的后端)。查询分类从功能和目的上来说是为用户的查询Q,确定一个有序而且按照某种相关度递减的类别的列表Ci1,Ci2,……,Cm,使得Q可能属于这些类别,而这些类别来自于一个预先已经定义的含有N个类别的集合{C1,C2,……,CN}。

近年来在SIGIR、WWW以及其他刊物和会议上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开始关注Web查询的分类。查询分类对Web用户和搜索引擎提供商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用户可以得到更快更准确的搜索结果;另一方面在对Web上信息资源按照各种不同的类别存储的前提下,搜索引擎自身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检索并返回结果。在这一领域,已经有研究证明了查询分类的可行性。Broder,Rose和Levinson,Lee、Liu和Cho在他们的研究中,通过手工分类等方法,证明了查询确实存在可被分类的性质且大部分查询拥有可以被预测的类别。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有从如下的角度对查询进行分类:查询的意图、查询的目标页面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查询所涉及的话题以及组合的多个维度(比如歧义性、可靠度敏感性、时间敏感性和空间敏感性)。本文将主要讨论根据查询的意图所进行的分类。因为确定用户提交查询的意图之后,可以根据查询意图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搜索引擎可以根据查询背后的信息需求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检索方法,并且做出不同的响应,其中包括把更令用户满意的结果页面放在返回结果中靠前的位置以及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广告推荐。同时本文也会涉及一些针对其他分类角度的研究中所采用的部分技术和方法。

本文以下部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组织:第2节叙述现有的查询意图的分类体系;第3节和第4节分别讲述查询意图分类的关键技术和分类方法;第5节简要介绍查询分类的评价方法;然后在第6节指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第7节进行了总结。

2 分类体系

在查询意图分类领域,目前没有标准的分类体系,不过所有后续的关于查询意图的分类的研究工作都受到了Broder等人提出的分类标准的影响。Broder等人在用户调查和对查询日志进行手工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可以把查询意图分为导航类、信息类和事务类:

导航类(Navigational),又叫做主页查找类。这一类的查询意图是为了访问某一个特定的网站,比如某公司主页、某组织的主页。

信息类(Informational),又叫做话题相关类。这一类的查询意图是为了获取一些理应在一个或者多个网页上存在的信息,比如关于如何配置Apache服务器的教程。

事务类(Transactional),又叫做服务查找类。这一类的查询意图是为了进行一些基于Web的活动(比如购物、软件下载)。

Rose等人在文献[3]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细致的层次结构:

导航类

信息类

有指导性的(Directed):用户想知道关于某个话题的特定的信息。

①确定的(Closed):用户想找到某个问题的唯一且没有歧义的答案,比如什么是TCP协议。

②开放的(Open):用户想了解一个开放式或者深度上不受限制的问题的答案,比如为什么金属会闪光。

一无指导性的(Undirected):用户想了解关于一个话题的任何信息。

-建议(Advice):用户想得到建议、想法或者操作指南,比如如何正确减肥。

一位置(Locate):用户想弄清楚是否能得到某些真实世界里的服务或者产品,比如哪儿有卖电话卡。

列表(List):用户想得到一组可信的站点或者页面的列表,列表里每一个站点和页面可能都有助于用户实现一些目标,比如要了解关于去某个地方旅游的信息。

资源类(Resource):用户的目标是要得到在网页上可得到的一些资源(而不是信息)。

下载(Download):用户想把某个资源下载到本地或者其它的设备上,比如下载ACM的论文。

娱乐(Entertainment):用户想查看网页上的娱乐信息,比如关于某明星的绯闻。

交互(Interact):用户想用网站上的另一个程序或者服务与资源进行交互,比如在提供天气预报的网站上查询某个地区的天气信息。

获取(Obtain):用户想得到一个不是必须要通过电脑才能使用的资源,比如查找一份申请表格然后打印,填写之后邮寄出去。

虽然Baeza-Yates等仍然认为可以将查询分为三类,但他们在Broder等提出的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类别和定义有较大的修改:

信息类(Informational):用户想获取Web上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属于哪个领域。

非信息类(Not Informational):用户想查找除了信息外的其他资源或者是特定的事物(比如购买、下载)。

歧义类(Ambiguous):不能从查询本身推断出意图的那些查询(有时候用户本身的意图就是歧义的)。

可以看出,Baeza-Yates等提出的信息类与Broder等提出的信息类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Baeza-Yates提出的非信息类却包含了Broder等人提出的导航类和事务类的大部分,同时把那些本身具有歧义意图的查询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一个类别。比如提交的查询只包含一个人名,那么就有可能是要寻找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或者是这个人名对应的某个实体人的主页。尽管存在这些差异,这些分类标准在其他方面同时也存在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比如查询分类之后的一个直接应用就是对不同类别的查询采用不同的检索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三个分类标准都没有证明自身的完备性和类别之间的独立不相关性。在我们对2000个中文查询的人工标注的过程中,发现有大约10%的查询被标注为可能同时属于导航类、信息类和事务类,说明该分类标准的完备性和类别之间的独立不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关键技术

一般的分类过程包括如下部分:提取能够代表待分类对象的特征、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选择学习算法并建立合适的分类器来对测试集进行分类。用户提交的查询具有部分信息丢失、简短、特征稀少的特点,因此需要考虑如何获得特征来代表查询。在解决了如何获得查询特征的问题以后,构造训练集和测试集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从目前的研究工作来看,查询分类中使用的学习算法借鉴了其他领域尤其是比较成熟的文本分类领域里的算法。为了更清晰地表述数据和分类算法,我们将在本节叙述现有的特征提取方法和数据集的构造,在下一节叙述分类算法。

3.1 特征提取

查询本身包含的词汇数量通常比较少。比如有人对Excite搜索引擎的日志进行分析以后,发现查询包含的词汇数量平均在2.4个左右。所以需要解决如何为简短的查询获取充分和足够的特征问题,以便用这些特征来代表查询。从目前已有的方法来看,可以把特征获取方法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可以称为事先方法,这种方法在查询被提交给搜索引擎以前,利用查询本身的特征来表示查询,比如表示特定需求的特征词汇、词与词之间关系、词的词性以及词的选择优先性(Selectional Preferences)、在语料集中的统计信息等等;第二类方法可以称为事后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查询被提交给搜索引擎以后的相关数据来获取查询的特征,比如搜索引擎的查询日志里相关查询的统计信息、搜索引擎针对该查询返回的检索结果等。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工作中,有如下具体的用来提取查询特征的事先方法。Kang等人使用WTlOg的网页集合构造了两个文档集,第一个是包含话题类页面的DBTomc,第二个是包含主页类页面的DBHoME,据此计算查询在这两个文档集合里分布的差异、互信息的差异、作为锚文本的使用率以及词性信息:最后一个特征只依赖于查询本身,而前三个特征借助了外部信息。Beitzel等人利用标注以后的查询,使用分类器和选择性属性发掘查询内在的特征,同时还使用了对某段时间比较流行的查询进行精确匹配的方法(使用查询自身的字符串作为特征)。Lee等人使用了查询里词汇的锚一链接分布。Jansen等人使用各类(导航、事务、信息)查询的一组启发式特征来区分查询,比如他们总结出含有“ways to”,“how to”等词汇的查询极有可能属于信息类查询。下面说明已有的研究工作中,如何用事后方法具体获取查询的特征。Lee等人使用了查询的历史被点击分布、查询的平均点击次数。Liu等人根据Sogou搜索引擎日志里查询的点击情况,提出了两个假设:

在执行导航类检索的时候用户倾向于在检索结果里进行为数不多的点击。

在执行导航类检索的时候用户倾向于只点击检索结果里靠前的结果。

根据这两个假设以及搜索引擎的日志,提出了N个点击满意度(nCS)和前N个结果满意度(nRS)这两个特征。Dou Shen等人使用了提交查询以后由搜索引擎返回的检索结果里文档的标题、搜索引擎返回的检索结果中的文档片段以及结果文档的全文作为特征来训练分类器。

通常情况下,事先方法相比事后方法比较容易实现。这是因为一方面,查询自身的特征容易获得,而且有现成的公开的语料集可以利用;另一方面,搜索引擎的查询日志等并不是广泛可得。然而究竟哪种方法所获取的特征能够较好或者很好地代表查询本身或者查询的某些方面(比如意图),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的研究工作尝试了结合这两种方法来获得查询的特征,比如Rose等人使用了查询本身、由搜索引擎返回的查询结果、用户点击的结果和用户的进一步的搜索或者其他动作作为特征;Lee等人也同时使用了事先方法和事后方法来获取查询的特征。同时我们注意到,在事先方法中,使用查询本身特征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使用特征词汇的方法无法应用到那些不包括所发掘的特征词汇的查询;使用分类器或者是选择性属性的方法,则需要大量的人工标注而且需要不断地更新。而使用外部信息(包括事先方法中使用语料集、事后方法中使用搜索引擎的日志和返回的检索结果)来帮助确定查询特征的方法,则存在这些外部信息是否能准确地代表查询特征的问题,至今没有人能够论证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何能够准确和有效地用特征来表示每一个查询,仍旧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3.2 数据集的构造或者获取

用于分类的数据集通常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在Web查询分类领域,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类似在文本分类领域里路透社(Reuters)这样的数据集。不同的研究人员一般都是自己建立查询和文档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或者借用其他评测任务里的数据集。Kang等人使用TREC-2000的话题相关任务的查询和主页查找任务的查询分别构建了导航类和信息 类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各个数据集所包含的查询个数的数量级是102;Liu等人使用danwang.com组织的中文搜索引擎竞赛的信息类和事务类的查询、ha0123.com的Web目录的主页链接的锚文本作为导航类查询,构建了测试集。

还有一些工作使用了搜索引擎的访问日志里的查询来构造数据集。Baeza-Yates等人使用了TodoCL的日志来构建训练和测试集合;Beitzel等人使用了AOL搜索引擎的日志构建了训练集(数量级是105)和测试集(数量级是104,其中25%用来调整模型参数,剩下的75%用来测试模型的性能);Jansen等人则使用了Dogpile.com的日志来构建测试集;Liu等人使用了sogou搜索引擎的日志构建了训练集。

另外一些研究工作则使用了自己通过某些方式收集、整理的数据。比如Lee等人选取了从他们所在的计算机科学系提交给Google的50个查询,并且加以人工标注,作为测试集合。

4 分类方法

目前在查询分类中使用的分类算法几乎都是从其他领域尤其是文本分类领域借鉴过来的。一方面因为其他领域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分类算法或者方法可以使用;另一方面因为查询以字符串或者文本的方式存在并且同样可以利用特征向量来表示查询,查询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文本的分类。根据第3节,有些特征提取方法使用了统计学特征,比如查询里包含的词汇在不同数据集里的分布情况;另外一些特征提取方法没有使用统计特征,比如精确匹配的方法。按照分类方法是否使用了查询的统计特征,可以把分类方法分为使用统计特征的方法和未使用统计特征的分类算法。

4.1 未使用统计特征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精确匹配。这种算法的原则是,如果待分类的查询已经出现在训练集中且被事先分到(或者标注为)某种类别C中,那么待分类的查询也被分到类别C中。第二种方法根据各个类别查询的特征词汇对查询进行分类。这种算法在人工检查并对查询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直接根据查询本身含有的词汇特点来判断查询的类别。比如将含有公司名字、组织名字、人名的查询作为导航类查询;将查询里含有“download”、“audio”等字符串的查询作为事务类查询;将含有“how to”、“ways to”的查询作为信息类查询。

上述没有使用统计特征的分类算法通常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且对于高频率的或者典型的查询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是其召回率一般比较低。而且它们都有各自内在的缺陷:精确匹配方法的成本很高,因为由于不断地有新查询(比如因为新的概念、新的现象、新的事件的出现)涌现,需要持续地投入人力用于标注查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率和召回率都会下降。

直接根据查询词汇的特点来判断类别,需要人工识别和维护各类的特征列表,无法很好地识别不包括特征词汇的查询;而且由于无法区分具体词汇的语义,会导致错误分类,比如用户输入的查询里含有“audio”,但是其意图是想知道什么是audio而不是要下载或者购买audio。

为了改善上述没有使用统计特征的分类算法所固有的低召回率的缺点,有人提出在标注的训练集上使用有监督学习分类器或者词汇的选择优先性来提高召回率。

4.2 使用统计特征的分类算法

在查询意图分类领域,目前用到的使用统计特征的学习算法包括统计学习算法和选择优先性。统计学习算法是指需要给定训练集的分类方法,给定的训练集包括了一些输入对象以及对应的类别。这种学习算法的目的是根据训练集中对象的特征和各个对象所属的类别进行泛化,并以合理的方式来预测测试集中对象的类别。

SVM是比较常用的统计学习分类算法,它具有很好的在高维度下的分类性能。因为查询通常都具有特征稀少的特点,所以需要对查询的特征进行扩展,利用扩展以后的特征来训练SVM分类器: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

另一个统计学习分类器算法是Perceptronwith Margins算法,这个算法在文本分类方面具有能和SVM媲美的表现且具有高效率的计算能力。Beitzel等人使用该算法对预先标注的十八个类别(按照查询涉及的话题划分)的每一个类别训练一个感知机。他们使用如下的方法构造了训练集:使用属于其中一个类的查询作为正例,而属于其他十七个类的查询作为反例。

另外,还有人使用决策树算法。比如Liu等人使用了C4.5算法来发掘决策树。

统计学习分类器可能受制于训练集对各个类别覆盖的完备程度和查询的特征提取。一方面,训练集可能并不能完全包括所有的查询类别,或者是各个类别的样本数量之间不均衡;另一方面,提取出来的查询特征可能丢失了查询原本具有的特征,或者未能充分发掘查询的特征,比如忽视某个特征或者过分依赖于某个特征。Beitzel等人提出用未标注查询的选择优先性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选择优先性原本是语言学中的方法,描述词语在句子中出现时的搭配限制,比如动词“吃”后面经常跟的是食物的名字。这种方法相对于把查询作为文档分类的方法来说,更倾向于去理解查询的语言学结构在统计学上的意义。Beitzel等人借鉴选择优先性来确定查询里一个类别未知或者有歧义的词汇可能的类别:首先通过统计来确定一个词x倾向于选择类别为u的词y出现在它之前或者之后;以后遇到在x之前或者之后的类别不明确的词汇y′时,类别u就是对y′可能所属的类别的一个好的预测。这种方法能够利用已分类的查询进行训练,然后对未分类的查询进行估计从而得到查询的某部分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进而确定查询所属的类别。

4.3 组合使用各种分类方法

如果只是单独使用上述两类分类方法中的某种方法,其结果可能不理想。因此有研究者尝试组合上述两种类别分类算法中的多种形式的分类算法来得到新的分类算法。这种对各种分类方法进行组合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点。Beitzel等人组合了精确匹配、感知器和选择优先性,发现组合之后的分类器在他们的数据集上的效果要好于所有三个单独的分类器。

5 评价方法

假设存在标准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通常借用文本分类里的评价方法。特别地,假设测试集中有属于某个类别C的N个查询,经某个分类器(或者分类器的组合)分类以后,结果如表1所示。那么,针对C类的分类性能的评价指标如下:

需要注意,上述定义的三个指标都只针对某一个类别进行计算,只能代表局部上的性能。因此需要引入能够在全局(所有类别)上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目前主要有宏平均(Macro averaging)和微平均(Micro averaging)两种评价方法来度量在 所有类别上的分类性能。假设总共有m个类别,那么宏平均和微平均的具体指标按照如下的公式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微平均评价指标容易受到大类的分类性能的影响,而宏平均评价指标容易受到小类的分类性能的影响。

5.1 各种方法的性能比较和分析

尽管到目前为止,查询意图分类相关的研究工作使用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各不相同,不过还是可以根据上述的评价方法来对各个研究进行实验的性能做一个粗略的了解和比较,以作参考。我们在表2中列出了各种实验在前述评价方法下的评价结果。为了便于比较和参考,表2同时还包括了查询话题分类研究工作的评价结果。

表2中的前两项是查询意图分类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评价结果,使用的都是微平均评价指标。从上述两个研究工作最后的微平均F1来看,使用事后方法提取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微平均F1=81.00%要比使用事先方法提取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微平均F1=73.62%要高。表2中的后两项是查询话题分类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评价结果,同样使用的都是微平均评价指标。从下表中最后两项的评价指标的F1来看,使用事后方法提取特征的时候,分类结果里的微平均F1=46.10%比用事先方法提取特征的时候的微平均F1=24.30%(折算为a=2之后的结果)要高。因此从目前研究工作的评价结果来看,在目前能得到评价结果的实验方案中,总的来说,使用事后方法提取特征,在分类上具有更好的性能。从直观上,可以做如下的解释:利用用户把查询提交给搜索引擎以后的事后统计特征,包括点击行为和点击位置的分布等,更能反映用户在使用某一具体查询进行搜索时的真实意图和关注的内容。

6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查询意图分类领域依然存在如下的问题和挑战:

缺乏权威的大规模评测标准。研究工作各自为政,且构造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容量不够大,包含的查询个数通常在102这个数量级上或者更低。这使得横向比较各种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分类方法存在极大的困难。

各种方法在大规模查询集合上的性能尚不确定。尽管Kang等人在TREC语料集上使用修改的按照不同检索策略对待导航类和信息类的查询Lemur进行了检索实验,发现检索结果的评价结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的验证在将查询正确分类的情况下,搜索引擎在用户满意度上究竟会如何提升以及有多大的提升。

如何合理有效地提取或者获得查询的特征。从搜索引擎对查询返回的检索结果提取的特征能否确定地代表这个查询仍然是个问题(考虑到不同的搜索引擎对同一个查询返回的结果一般不同),而且搜索引擎对有些查询完全不返回结果。在这一情况下,这种扩展方法毫无效果;只使用查询本身信息的局限性是明显的。而目前要让计算机能理解查询的语义依然是一个难题。另外,目前的查询意图分类没有把产生信息需求的语义环境考虑进去。

按照查询的意图提出的分类体系的完备性和类别间的独立不相关性尚不确定。对于某个特定的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的完备性和各个类别之间的独立不相关性依然值得考虑:是否这个分类体系能够覆盖所有的Web查询;目前的研究通常只考虑了把一个查询分到一个类中的情况,而没有考虑一个查询可能属于多个类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