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级建议书范文

时间:2023-04-01 13:3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上级建议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上级建议书

篇1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博弈法

本文基于经济效益这一评价指标,对专利技术商品交易估价进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分析。在专利技术商品买卖双方都是风险中性的假定条件下分析以下几种情况。

简单博弈

基于相同偏好,假定卖方转让的专利技术商品有两种可能的情况:高经济效益y=7000单位或低经济效益y=3000单位,每一种的经济效益发生的概率均为1/2。专利技术商品的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且对出售的专利技术商品的评价等于该专利技术商品的经济效V(y)=U(y)=y。V(y)为买方对专利技术商品经济效益的评价;U(y)为卖方对专利技术商品经济效益的评价;y为专利技术商品的实际经济效益。那么,如果没有交易发生,支付为效用向量(0,0);如果在价格P下成交,买方的效用为π1=y-P,卖方的效用为π2=P-y。

假设买方只知道专利技术商品的均衡价格为P=7000(高经济效益),或P=3000(低经济效益),不知道专利技术商品的实际经济效益,而卖方知道。

在上面的假设中,买方是知道有两种经济效益的,只不过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种。这样买方就可以用已知的这两种经济效益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经济效益来报价。也就是说买方愿意出的最高价格为P=5000。在此价格下,如果该专利技术商品是高经济效益的则不会成交,是低经济效益的就可能成交。这时候买方知道:既然卖方愿意转让,则该专利技术商品是低经济效益的,因此P=5000不可能是均衡价格。而P=3000是均衡价格。很显然,这时卖方的最高报价是7000。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不知道卖方经济效益是3000还是7000。

买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用平均经济效益(5000)报价,就只会用最低经济效益(3000)报价。如果卖方的经济效益是3000,他们就很可能成交;反之,卖方的经济效益是7000,他们就不可能成交。除非卖方让买方掌握他的专利技术商品的经济效益是7000的所有不对称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卖方要的最高价为7000,而买方给的最高价为3000,最后成交价格为3000。

复杂博弈

在专利技术商品经济效益y成连续分布情况下,假定y在[3000,7000]区间上均匀分布,密度函数为f(y)=1/(7000-3000)=1/4000,偏好函数仍然为:V(y)=U(y)=y。

那么,如果假定买方预期的经济效益为y'=5000,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5000。此时,只要专利技术商品的经济效益y≤5000就愿意出售,如果专利技术商品的经济效益y>5000,实际则不会成交。不过,如果y≤5000的卖方心存侥幸,不愿意成交,因为他认为还可以卖一个更好的价格。结果正如前面分析的,专利技术市场上不存在大量同类专利技术商品,但可以用最高、最低经济效益作为平均经济效益,这时愿意转让的专利技术的平均经济效益由5000降到4000,买方愿意出的最高价格也由5000降到4000。在价格为4000时,只有y≤4000时卖方愿意转让, y>4000时卖方就不愿意转让,这样愿意转让的专利技术商品的平均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到3500,如此我们有P=3000,就是说,唯一的均衡价格是P=3000,此时,该专利技术是最低经济效益的就会成交。

可见,专利技术商品卖方的要价范围是[3000,7000],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不知道卖方的经济效益是3000还是高于3000,所以买方最先只能是根据平均经济效益5000来确定自己的出价范围[3000,5000],但是市场的专利技术商品的平均经济效益变化趋势为:50003000,所以最终买方的出价为3000。跟上面的情况一样,如果卖方的专利技术商品的经济效益是3000,则可能成交;反之卖方的专利技术商品的经济效益是(3000,7000],就不可能成交,除非卖方把多掌握的信息全部告诉买方,买方才有可能出较高的价。

如果我们用需求曲线表示专利技术商品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信息市场上的专利技术商品的平均经济效益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示专利技术商品信息市场上的平均经济效益与价格的关系,上述博弈过程可以用供求曲线来说明。此时,需求曲线为P=y',供给曲线为:

该供给曲线表明尽管市场上愿意出售的专利技术商品的平均经济效益随着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而上升,但平均经济效益上升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这时等于1/2)。因为均衡意味着价格等于平均经济效益,均衡价格一定在过原点的45°线上,即P=y'=3000(图1)。图1中,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供给曲线的斜率为2,唯一的交点是3000。这种情况下,卖方要的最高价是7000,而买方给的最高价为3000,最后的成交价也为3000。

买方评估高于卖方的博弈

如果买方对要转让的专利技术商品的评价高于卖方,专利技术的交易就会出现。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假定V(y)=ry>U(y)=y,即对给定经济效益的专利技术商品,买方的评价是卖方的r(r≥1)倍。如果交易成功,买者的效用为:π1= ry-P,卖者的效用为:π2=P-y。交易不成功,则双方效用均为零。

当买方的评价高于卖方时,交易带来的净剩余为(r-1)y,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决定这个净剩余的分配。在专利技术市场上,专利商品的唯一性,使得总是只有一个卖方,而同时具有多个买方。也就是说,专利技术商品的卖方占有全部剩余。

篇2

记:据我们了解,以往的大型陶瓷博览会都是在产地举办的,你们为什么要在上海举办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

葛:在中国,上海具有不可复制的城市特征,长三角地区的经贸文化为上海奠定了成为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有707家落户上海,未来二个中心的建立成为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引擎。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一步拓展了上海的国际、国内空间,上海已成为品牌创立与传播的重要城市。由此我们对在上海举办陶博会充满信心。

记:近几年来,我们接触的陶瓷似乎国内艺术陶瓷与生活陶瓷毫不相干,艺术陶瓷大凡出现在艺术博览会,而日用陶瓷在一流展会中难觅踪影,是什么原因?

葛:许多国内陶瓷企业满足OEM、满足于现状,但会融危机的爆发对这些企业的生存模式提出了挑战。今天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陶瓷创新、研发的重要性,但是缺乏交融的平台,缺乏对话与交流的空间,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日用陶瓷的关注度不够。因此,陶博会为艺术家、设计师、陶瓷制造商提供r对接的平台,她将会在这个环节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记:为什么选择在今年举办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

葛:陶瓷作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复兴的使命。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人文意识进一步觉醒,从经济复兴转向了文化复兴成为了一种诉求。令年是国庆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节点,同时,在今年举办上海陶博会也可为在明年世博会期间举办更好的陶博会做好铺垫和预热。

记:你们博览会的主题是“china lJnlimlted,陶瓷无极限”,怎样理解这个诉求?

葛:中国是陶瓷的敞乡,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但这一古老悠久的文化,近几年却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国家的陶瓷正以新颖的设计、时尚多变的器形对传统的陶瓷文化提出挑战。今天,中国的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跨越式递进,令世界瞩目。中国经济复兴已成为事实。经济的复兴必然带来文明的复兴。文明的感召力其实就是软实力。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认为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一种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的吸引力”。几千年前,中国的陶瓷对世界产生过至深的感召力。今天,我们有责任使这一伟大的文明重获新生。正如文艺复兴在当时的语境是恢复古希腊的文化。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文艺复兴开创了一个时代,为自由市场的诞生、现代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我们今天谈陶瓷,同样希望在回望历史的时刻,梳理出并非偶然的思想脉络,同时实现创新。“china unlimited”中的“china”具有双层含义:“中国”、“陶瓷”。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汇聚行业领军人物、文化人、艺术家、设计师参与其间,以跨界的思维、心灵的张力激活当下陶瓷的变革。“china unlimited”也孕育了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期待与自信。

记:当下都在谈论文化产业,你是如何看待陶瓷文化产业链的?

葛:一个产业链的形成并非偶热,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侧面。中国曾经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中国制造”,今天,我们在说中国创造。跟其它产业相比,陶瓷的创造与创新更具备了国际的认知度。在西方人的概念中,中国和陶瓷是一个单词“china”。我们不用去教育西方人如何去认识中国陶瓷,它在传播上已具备了认同感。只要我们更迭观念,鼓励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建立营销体系,它的崛起指日可待。

记:为何在陶博会期间要特设“新锐陶瓷作品创意大赛”

葛:大赛旨在扶持本土陶瓷原创设计力量,以跨界的思维激发想象、创新研发当下陶瓷语汇,融入陶瓷产业链。大赛本着拓展陶瓷艺术的无限想象空间,并充分演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与生活”的主题,推广陶瓷艺术与生活的对接,征集具有创意的陶瓷作品,彰显新锐奖精神――鼓励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将个人理念与民族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找到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而承载的自我创新之路,通过创新、开发、产品化等形式,实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复兴,在此基础上开拓当代陶瓷的文化产业。

篇3

最近,朱总理针对国土资源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地方对土地问题的查处,处分都太轻,违法、违纪者不会知所警诫,请你们今后要教育地方和本系统切实注意,严肃执法,从严处理。”朱总理的批示,对切实纠正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中确实存在对违法违纪责任人“处分都太轻”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违法当事人刑事责任的不移送;该提出党纪政纪处分建议的不提处分建议;有的处分建议随意降低处分档次;有的地方对乡镇以下干部能够提出处分建议,而对违法违纪行为涉及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难以提出处分建议;特别是有相当一些处理建议被搁置,得不到落实。因此,使“违法违纪者不会知所警诫”,既影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也损害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形象。为认真贯彻落实朱总理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依法严肃追究违法违纪责任人的责任,维护法律权威,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朱总理的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批示精神上来,并将批示尽快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向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通报。要充分认识“处分都太轻”的严重危害性,克服畏难情绪和怕得罪人的思想,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倾向,切实做好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纪案件的工作,并对《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查结案件的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和移送案件审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执法监察工作及案件查处工作的领导,部门正职是行政执法的第一责任人,对执法监察工作及案件查处工作负首要责任。分管负责人要亲自抓,把主要精力用于执法监察工作。执法监察机构在调查案件时,要围绕“既处理事又处理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最终的调查报告要有对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处理意见。调整执法监察工作的考核内容,不仅要考核案件查处工作中的立案率、结案率,也要考核处分建议率、移送率,要坚决改变过去“查事不查人”的局面。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都要确立各自的立案范围,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对本级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查处的,上级机关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切实实行案件查处逐级上报备案制度。凡涉及追究违法当事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案件,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将查结案件的有关情况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下一级上报备案案件的定性、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分建议书和犯罪案件移送书予以审查。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违法违纪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处分、刑事处罚建议,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撤销并依法处理。对查处案件不力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上级交办的案件敷衍塞责或拖着不办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尽快建立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相互衔接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就案件查处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和案件移送问题建立协调配合的机制,共同做好追究违法违纪者责任的工作。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都要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主动沟通,及时通报情况,并积极配合其做好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理工作和有关执行工作。在移送案件后,有责任督促和协助落实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经督促后落实仍有困难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对处理建议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统计,并及时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报告。

篇4

一、近年来“三争”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争取项目方面:项目工作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呈现出非常喜人的发展势头。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迪赛诺生物制药、上海纺织产业园、某某港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仅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个。

(二)争取资金方面:近年来,我市争取资金总量逐年大幅递增,呈现非常喜人的势头。20*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88%;20*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15%;20*年,全市共争取上及各类扶持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18.3%;20*年仅上半年就到位各类扶持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38.9%。

(三)争取政策方面:相关部分和单位发扬“钉子精神”,不怕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某某港一类口岸获得国家批复、某某经济区区域环评获得通过;交通、国土等部分利用与上级部分的良好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取得政策上倾斜与扶持,有力的支持了项目落户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我市近年来的“三争”工作主要特点

(一)熟悉同一,全社会“三争”的浓郁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三争”工作作为进步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争取政策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责任文件,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督查、落实、赏罚机制,集中全市上下的精力和聪明,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借助市外资金来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市领导经常对“三争”工作进行调度、督查和调研,并亲临谈判桌与外商老板谈判,亲率有关部分负责人到上级部分跑项目要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的士气。

(二)重点突出,对接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成效显着。随着某某港一类口岸的正式开放,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沿海地方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给我市争取项目、资金、政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全市各有关部分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筛选与国家资金投向相对接的重点项目,精心做好前期预备,有的放矢加大力度跑,收到了良好成效。仅今年上半年,捉住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进和实施通乡公路硬化工程的机遇,争取了4100万元的省道332改造资金、3200万元的国道204改造资金、2865万元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等;捉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了*镇土地整理、*镇*等村土地整理、网河地区土地整理等项目,共获得近亿元的国家专项资金扶持,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畅通渠道,“三争”工作外部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加强与某某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充分发挥“人脉关系”来助推某某经济发展,是“三争”工作的一大宝贝。通过成功举办系列招引活动,聘请“三争”信息联络员,组织各种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联络在外老乡,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爱乡热情,与很多外商老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很多老乡表示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资出力。通过跑市跑省、跑部进京,经常到上级部分联系工作、联络感情,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上级部分的领导来我市视察工作、检查项目、了解困难,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与中心、省、市很多部分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题目

我市“三争”工作固然取得了比较显着的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间隔,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

(一)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库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权威的项目库,几个职能部分虽储备有项目,但零乱、分散,且储备的项目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有深度的资料,更谈不上项目建设信息网的建立,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二是资料预备不充分。有的单位申报项目的前期预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础资料不全面,技术水准达不到要求,得不到上级部分的认可;有的单位信息闭塞,工作被动,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挖掘项目资源,不积极捕捉“三争”工作的有关信息,使不少机会白白流失。三是个别单位不注重关系的理顺。有的单位平时与上级部分和在外乡友不联系、不交往,有事才找人家帮忙,“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所以人家往往只是表面应付,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则是跑回一个项目后就对上面不闻不问,不继续进行感情联络,搞一锤子买卖,往往是“跑一个项目,丢一个码头”。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市的“三争”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机制,制约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我市固然有专业的招商局,但是懂业务、会招商、会争取政策资金的人才太少。如何挖掘项目,如何预备项目资料,如何项目信息,如何包装项目争取有关支持,有了项目如何跑、往哪跑、有些什么策略,很多部分的同道对此一脸茫然。由于缺乏跑项目、争资金、要政策的基本知识,不懂其中的基本技巧,往往导致工作的盲目性,经常是事倍功半。

(三)部分项目落实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对项目重争取轻服务,以为项目跑回来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对项目进行全力服务,导致很多项目迟迟不能上马,甚至流产、夭折。一方面,一些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无法及时拨付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一些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要求。如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进园企业的选址和开工建设带来难度,也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引进。

四、做好“三争”工作的对策建议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的“催化剂”,政策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助推器”。通过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然要求,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投资向基层倾斜、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活动、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与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三争”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树立全新“三争”理念。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是推进经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总量、进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市各级各部分要树立全新的“三争”理念,着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能争”意识。树立“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三争”精神,自觉绷紧做好“三争”工作这根弦,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由我负责”,形成“领导带动、活动推动、部分联动、企业主动”的“三争”工作新格式。二是强化“会争”意识。“三争”实践证实,仅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知道如何争取才是成功的基础和条件。既要了解有关政策,又要了解各方信息,及时调整“三争”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强化“善争”意识。各单位要注重“三争”工作的技巧,加强与上级有关部分领导和外地老乡、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气力赢得上级领导和投资者的信任,建立起真实友谊,保持长久关系,为“三争”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扎实做好“三争”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建议建立全市项目总库,明确主管部分,配备专业职员,建立项目建设网站,全方位收集项目信息,全面整理和规范项目,及时开发和补充后续项目。一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有前途的项目,向上争取就有了依据,民间投资就有了方向,外商投资也就有了载体。二是要加大项目筛选和储备力度。把项目建设与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业不论一二三、项目不论大中小、资金不论多与少、对象不论外和内,千方百计多储备项目。三是要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市各部分和单位要及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向和外商投资热门的趋向,牢牢盯住国家部委、省级部分、国内外至公司、大团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搞好与当前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相对接的重点项目前期预备工作,高标准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步项目申报质量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篇5

1、抓好项目规划谋划。配合吉泰工业走廓区域规划的编制,紧紧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做好重大项目尤其是产业项目的规划、论证、储备,促进项目与规划的有效对接,争取上级部门在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方面的支持,加快经济发展。

2、强化项目开发包装。加强对全区项目开发包装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引导项目单位加强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的沟通联系,选择信誉好、力量强、有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的编制工作,抓紧开发包装一批既符合国家投向,又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以及社会事业项目,为“十一五”后期发展打好基础。

3、加强产业和投资政策引导。及时收集、整理和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等信息,为投资者制订投资计划和争取项目提供政策引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4、加强项目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投资贸易会、项目成果推介会、银企对接洽谈会,采取媒体推介与会议推介、集中推介与分散推介、直接推介与委托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推介投资项目,实现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的高效对接。

5、落实全年争资任务。将立项争资目标分解到区直有关部门,强化立项争资工作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措施,确保我委全年争取上级无偿资金不少于700万元。

6、全力搞好对上衔接。继续打好老区、政策、项目三张牌,实行领导负责、科室督办、专人跟踪和重大项目特事特办、专人专办的办法,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和汇报;牵好头、抓好总,在全区形成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立项争资工作合力。

7、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分析、协调、服务,及时掌握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情况,找准重点项目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上报给有关领导,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8、引导企业上市。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宣传,提高企业对上市工作的认识,增强企业参与上市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建立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加大辅导力度,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9、加强银企合作。有序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机制,落实重大项目金融对接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活动,在能源、交通、水利、工业等领域筛选一批优质大型项目,广泛开展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金融合作,促进企业争取信贷支持取得积极进展。

10、指导国家鼓励类内外资项目开展免(退)税确认工作。密切关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及早介入,为符合国家政策的鼓励类内外资项目做好免(退)税优惠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主动帮助企业规范申报材料,积极协调海关、国税等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发改委汇报,做好工作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享受到免(退)税优惠。

11、积极争取项目用地。主动做好全区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土地预审工作,根据项目用地实际需求,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组织好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省、市级预留土地指标,缓解我区项目用地压力。

12、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优势企业。积极向上争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协同相关部门完善、落实吸引企业落户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在政策、技术、税收等方面加大已落户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有配套、有市场、有技术、有税收的重点优势企业。

篇6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管理 体系

中途分类号:D4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18-01

一、概况

以“完善体制、明确目标、保证实施”,确保完成年度指标为目标,我矿通过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激励制度,实行全员参与科技创新,切实做到了企业高产高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实现了企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创新网络,规划科技创新目标

(一)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以矿长挂帅的科技创新管理委员会,下设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环保科技中心作为日常工作管理部门。构建从员工、区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负责人到高层管理者的六级工作管理体系。

(二)创新计划。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集团公司通知要求,已编制2014-2015年技术创新规划

(三)项目管理。按照关于报送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3年科技计划的通知要求,认真筛选各专业上报的2013年科技项目,并按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规范填写,按规定要求提交。立项的项目统一按计划进度进行实施,及时按要求申请鉴定、验收、报奖。并对项目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按要求报验。

项目费用按项目进度每月各专业上报经费预算,并按要求进行经费管理,各种研发支出经费票据做到认真核实,特别是科研人工费、材料费用、电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做好经费归集。

(四)成果管理。按照集团公司关于201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申报工作的通知,及时总结创新成果,并择优选取本单位已鉴定的一项科技项目按时进行网上申报。并对成果和知识产权按照保密制度进行严格保密。2012年科技成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均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安全效益,且科技成果转化手续齐全,资料完备。

(五)知识产权。专利成果的申报是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研发部专利办公室通知要求,由单位或个人将专利材料经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审签后,报环保科技中心登记汇总,由环保科技中心统一报送集团公司技术研发部专利办公室办理,对已授权的专利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在《协庄煤矿科技进步管理办法》第七章专利成果的管理中,专门列出了专利转让规定。

(六)技术交流。环保科技中心对矿各专业及个人的科技信息,严格审核,做到内容填写规范、充实。对发表技术信息资料的期刊统一归档,并分类汇总,满足本企业科技信息查询、检索要求。矿与各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委托院校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时,均严格按照要求签订合同,合作形式具体、可操作,权责明确。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矿指派科技人员进行外出交流学习,交流学习中均是关于煤炭行业最新科技成果与前沿研究方向等有针对性的内容。

矿还定期向各专业各单位收集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对择优选取的建议进行汇总归档保存

(七)人才培养。为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要求,科技组专门制定了科技管理培训PPT课件,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培训,学习形式分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笔记书写认真规范。

根据集团公司通知要求,为深入了解在机电设备检修、安装过程中,创新检修、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应用先进成熟的检修专用工具、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合理的专业化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以便在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机电运营部下发了关于上报“四新”技术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负责人亲自组织有关人员,认真总结以往检修、安装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每个单位都要上报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报机电运营部。

(八)检查考核。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自评管理制度》。并认真按照《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工作季度检查表》所列内容逐项准备迎检材料,进行自查打分。对于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均按要求填写技术创新工作季度检查问题整改情况表,并按要求作出自查情况书面总结。

(九)奖励。为激发广大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矿在《协庄煤矿科技进步管理办法》中拿出一章的篇幅对奖励范围、标准等进行详细说明。矿每年召开一届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总结全矿上届科技工作,部署下届的科技规划及任务,并对优秀技术成果和管理成果、优秀科技创新人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进行表彰奖励。对月度创新成果和发表的论文,矿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选、奖励;对获得上级授予的荣誉、奖励的成果进行嘉奖,每季度兑现一次奖励。

(十)工作管理。对各单位上报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及时归档,并建立工作台账,台账包含各项目的名称、主要研究内容、实施单位、起止时间、预算资金、负责人等内容。对上级及本矿下发的各类文件及时进行登记,并按要求积极落实文件内容。对集团公司管理系统中要求填报的数据和各类报表均按时上报,以便及时更新技术创新交流平台各类数据。

篇7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xx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xx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xx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xx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xx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xx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xx滨海路(xx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xx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xx滨海公路(xx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xx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xx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年xx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xx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xx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xx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xx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xx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xx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xx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xx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xx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xx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xx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xx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xx-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xx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xx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xx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

篇8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xx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xx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xx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xx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xx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xx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xx滨海路(xx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xx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xx滨海公路(xx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xx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xx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08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08年xx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xx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xx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xx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xx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xx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xx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xx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xx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xx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XX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xx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xx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xx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xx-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xx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08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xx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xx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新晨

篇9

【关键词】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现场监督;启动方式;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58-02

一、目前我国民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各地检察机关受理的民事申诉案件来看,反映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违法问题的案件数量在不断增多。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的法律依据不规范。目前执行工作的依据除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外,还有法院内部的通知、批复、会议精神等,很多依据不公开、不透明甚至不具有法律效力。

2.随意追加案外人为被执行人。实践中执行法院存在着大量随意追加案外人为被执行人的情形。只要任何案外的第三人与执行案件有关系或者有关联,执行庭就可能做出裁定,将该案外人列为被执行人,确定该第三人对申请执行人承担义务。正如杨立新教授指出的,民事执行监督的三个重点之一就是监督执行庭随意用裁定执行案外人财产的情形。

3.以执行裁定对抗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的既判力。根据既判力理论,民事调解书同判决一样具有既判力。而有的执行法院竟作出违背民事调解书内容的裁定,来对抗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

二、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

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既是检察机关的权力,更是检察机关的职责。实践中,有些地方检察机关在审判机关的支持下,采取对法院执行进行现场监督、参与执行和解、发出检察建议书、查办执行人员职务违法犯罪等形式,率先开展了对民事执行案件的检察监督,这些有益的探索初显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有效促进了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达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三、现场监督的法律依据

虽然,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已经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对于应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监督、如何启动监督程序、如何实现有效监督仍未作详细规定。不少案件虽进行了监督,但实效甚微。要成功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需要搞好检、法两家的协调,法院不认可、不支持,检察建议就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可以说检察机关现有的监督手段不是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而是凭着双方的交涉,是以法院主动配合为前提,这就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发展造成了工作机制上的障碍。

在各地的检察院中,检察院与法院执行人员一起亲临执行现场进行现场执行监督已经成为一种效果较好的监督方式。一般是在必要时,邀请检察机关介入,实施执行全程监督,在执行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199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应人民法院的邀请或当事人的请求,派员参加对判决裁定的强制执行,发现问题,向人民法院提出。”此规定可以看作是现场监督的法律依据。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检察院在2012年间,经同级法院的主动邀请,现场监督法院执行案件4件,涉案标的70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现场监督方式的特点

(一)在执行过程中实现检察监督

现场监督方式实现了从事后监督到事前调阅卷宗、了解有关情况的事先准备和现场同时监督的转变。事前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也能给被执行人以及时的保护。

(二)体现了法律监督的公开性

检察机关亲临执行现场对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这一方式使法检两家的行为都处于当事人和旁观群众的监督下,因此执行活动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大大提高。虽然执行活动应当要讲效率,但诉讼的高效率必须建立在公正的程序基础之上。

(三)构建了三方参与的执行机制

传统的执行方式是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并提供财产线索,法院就单方面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当出现执行错误后再开始纠正,并且在民诉法中规定的执行回转,在实践中一般都没有具体运用。而现场监督改变了传统的执行方式,其是执行方即法院、监督方检察院、申请执行人及被申请执行人或者案外人共同参与监督的一种执行机制。在现场监督方式上,虽然检察院亲临现场,但是要向当事人讲明检察机关的地位和职责,明确法院的执行主体地位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地位,对法院的执行活动只建议,不指挥。

五、现场监督的三种启动方式

(一)依申请启动现场监督

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法院的执行行为不当、违法时,有提出执行异议和提讼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程序。执行的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并且“由于执行当事人等主体最容易接近和了解执行活动是否有违法违规现象等信息,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也具有最强烈的纠错动机。几乎所有的内部和外部监督都是因这些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的救济诉求才得以启动的”。他们有权选择以何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即可以选择提出执行异议或诉讼来解决问题还是直接向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对一般的不涉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普通执行案件来说,被执行人或者执行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请求检察机关进行现场监督,检察机关就应当进行。检察机关的执行监督应当是被执行人及执行利害关系人自我救济程序之后的一种补充方式。这样,既尊重了被执行人及执行利害关系人的处分权,也使检察院可以有针对性地监督,可以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

(二)法院主动邀请检察院进行现场监督

在有些案件中,被执行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法院裁判以及执行的公正性、权威性存在怀疑而严重抵制执行活动,造成法院执行工作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介入来协调的话,无疑会起到缓和矛盾、有效化解纠纷的效果。在实践中,为保证司法公正,有效制止违法执行行为的发生,有些基层法院会主动要求检察机关介入执行活动,以此来缓解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保证执行顺利进行。

(三)检察院主动介入进行现场监督

检察院启动现场监督一般应当是被动启动原则。但对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执行案件,及检察机关了解到的被执行人与执行机关或其他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而第三人没有发现的执行案件,检察机关都应主动进行现场监督。

六、进行现场监督的检察院级别以及监督的效力

(一)实行同级监督

对于进行现场监督的检察院,应当是执行法院的同级检察院。一方面,因为同级检察院与执行法院同处一地,对执行案件的相关信息以及执行行为的状况了解起来相对上级检察院要容易得多,同时在监督的过程中相关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速度要快。另一方面,这也是便民的要求。同级检察院来监督方便被执行人及利害关系人就近提出监督申请。同级监督方便实践操作,有利于提高现场监督的效率和方便被执行及案外人提申请。

篇10

关键词 司法建议 价值分析 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一、司法建议制度存在的价值分析

司法建议制度作为一项本土司法资源,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制度和实践意义。对于司法建议的定义在理论界存在着诸多争论,笔者认为所谓的司法建议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过程中,针对有关单位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人民法院的名义提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或者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的建议或意见。

司法建议在现阶段能否称之为一项制度,学界也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司法建议在当前只能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而不能将其视为一种制度,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中国的司法改革的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与司法价值实现有关的重大议题,司法建议现象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所谓制度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很显然,在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3条对该项制度作了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于2007年颁布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在地方层面,也有很多制度尝试,如上海颁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的若干规定》。因此司法建议绝非一种现象,而是存在于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制度。

司法建议制度作为一项拓展法院司法职能的制度,有人将其称之为“社会啄木鸟”,可见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司法建议制度的标杆意义。

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程来看,我国在整个世界的法律制度供给方面,显得相对不足,相反,我国从清末民初开始大量地借鉴国外尤其是西方法律制度,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当代法学家的注意,他们大声疾呼要关注中国的本土法治资源以实现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一个民族生活创造它的法制”。司法建议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其产生是符合我国制度要求,我国国家机关之间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进行严格分权制约而是既要有分权、制约,又要相互合作,同时司法机关不仅仅是要裁决案件争议,还要维护国家的法制和秩序。把这项制度发展和完善好,有利于激发挖掘适合自身法治建设需要的司法制度资源的潜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二)司法建议制的司法效益价值。

所谓的司法效益是指司法领域的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司法效益不仅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审判和执行,因此法院的主要精力即司法投入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调查分析案件。其产出是裁判案件,定纷止争。在这个过程中法院与社会有了很广泛的接触,非常了解社会关系的运行状况。法院在裁决案件与争议中发现作为当事人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组织内部存在违法、违纪问题或制度漏洞,向该机关、组织或有权处理相应问题的机关、组织提出,建议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既可使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组织不再花费人力、物力去调查、揭示相应问题,更可以避免因相应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因此,司法机关在不增加更多的司法资源情况下,一方面能够定纷止争,另一方面还能防止以后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三)司法建议制度的司法能动价值。

司法一方面应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以维护公正,同时也应亲民为民,使民众对之有亲切感。如果司法过分独善其身,对发现的问题装聋作哑,任其导致对国家、社会的损害,反而会损害其权威。司法独立是现代司法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要求司法机关处于“消极”状态。但是鉴于我国法治发展状况,民众无法理解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消极、中立的关系。法院不以司法权干涉司法职权之外的事情是司法独立的应有之义,但法院对司法权之外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全保持沉默,则社会群众会对法院的角色定位产生巨大的落差,有损司法的公信力。司法建议的价值正在于它是以柔性的方式缓和这种紧张关系。它没有干涉法院主管范围之外的事情,没有动摇司法独立;同时它以司法建议的形式指出社会上存在的违法行为以及社会管理漏洞,体现了法院司法为民的价值。

(四)司法建议制度的预防矛盾的价值。

司法建议有利于减少或预防社会矛盾和争议,促进社会和谐。法院对于当事人提请其审理的争议和纠纷,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做出判决和裁定,法院判决具有一定的社会警示作用的,但是在现阶段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都不是依靠判决而是调解。同时对于行政机关轻微的程序违法,法院一般不直接做出判决和裁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法院只有通过司法建议的方式来加大对社会的引导力度,把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司法建议制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司法建议存在着如上所述的价值,但是这项制制度产生时间短且无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因而该项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司法建议制度供给严重不足。

现阶段,我国有关司法建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3条 。尽管《通知》对于司法建议适用的范围和对象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是《通知》只能是一份指导性文件。法律规定不完善已经是阻碍司法建议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司法建议制度实施不规范。

1、司法建议过于宏观,缺乏可操作性。司法建议是针对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司法建议关键是在于是否可行。有的法院在提司法建议偏重于“加强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等无法操作的内容。

2、司法建议程序过于粗放。在《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司法建议一般应由审判庭或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报院长或者分管院长批准同意后,向有关单位送达。实践中往往会遇到重大的建议是否要经过院审委会讨论,还是要上报上级法院并由其作出司法建议。案件经过上诉后维持原判的,此时的司法建议是由一审法院作出还是由二审法院作出。司法建议的作出是否要事先经过必要的调研程序。跨地区的司法建议应制作是否要有特别程序。司法建议能否在作出判决前发往被建议单位。

3、司法建议的内容规定过于简单。司法建议应当针对那些问题作出建议,《通知》只是提出“发现有关单位在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这三方面过于宽泛,并未对在实践当中遇到问题进行类型化;同时只是规定存在 “重大问题”才提出司法建议,并不有利于司法建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司法建议制定缺乏充分的“互动”。

法院与被建议单位之间往往是单向的,缺乏充分的“互动”,这主要是体现在:一是回复率低,这主要是因为被建议单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它们认为司法建议主要是针对其错误发出的,如果回复,就意味着自身工作存在失误,因而就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回复随意性比较大,有相当部分司法建议的回复都是为了应付法院而做出的,并且回复也是比较笼统和宏观性的。无法取得实际效果。同时在回复的时间上随意性也是比较大的。

三、完善司法建议制度的构想

(一)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上文所述的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关于规范司法建议制度的法律规范相对缺乏,无论是法院部门还是被建议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局面。要解决目前司法建议无可操作性法律可依的状况,加快立法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都意见都是高度一致。但是究竟是以什么样立法模式,存在着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通过修改民事、行政、刑事三个诉讼法,明确规定司法建议的适用范围、被建议单位的回复(告知法院是否采纳,如不采纳,应说明理由)期限以及对司法建议不作为的法律责任。应该在三大诉讼法中都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权。除了在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规定司法建议制度外,也应该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权。有学者认为可以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在该部法律中明确规定法院拥有司法建议权,这样可以避免三大诉讼法中重复规定。笔者认为,赋予人民法院拥有司法建议权并通过修改三大诉讼法来确定其地位。这是因为在三大诉讼法各自管辖对象是各异的,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在《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加以规定只能是笼统的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最后还是要通过诉讼程序法来加以细化。

(二)完善工作程序。

在明确法院的司法建议权后,应当制作相应的实施细则,来完善司法建议制度的工作程序。针对上文所述的司法建议形成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司法建工作程序,应当从以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司法建议调研并与被建议单位进行事先的交流与沟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深入的调查后,才能避免发出司法建议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更能提高司法建议的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而通过与被建议单位的充分沟通后,能够取得其理解,也能更能得到其认可。其次,司法建议的制作的规范化。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建议格式做了统一的要求,但是对于司法建议书的具体排版格式没有明确。同时对涉及面大或者非常重大的司法建议应当由承办法官草拟并经过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涉及到跨地区的重大司法建议需要共同的上级法院来作出。最后,应当建立司法建议反馈机制。被建议单位对法院的司法建议往往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因此,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规定被建议单位及时回复司法建议的义务,对于久拖不决的单位应该给予一定惩处,提高司法建议的社会公信力。

(三)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

一项好的制度需要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笔者认为司法建议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司法建议公开制度。司法建议是针对有关单位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是关系到社会民生问题,与广大群众利益休戚相关。把司法建议通过媒体或者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公之于众,一方面对社会是个提醒,预防同类问题再次产生;另一面,对被建议单位也能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对于涉及到社会管理方面的建议,应当建议把司法建议也纳入到对当地政府的社会综合治理考核。目前,我国很多司法建议是针对具有行政管理权的机关团体。把司法建议完成情况作为社会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并由社会综治管理机关对被建议单位的落实情况加以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上级法院向本级政府机关提出建议并督促整改。

(作者: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安徽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该条第一款第三项: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该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还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参考文献:

[1]彭建新.现象与制度之间--司法建议的发生、价值及制度变化.法治研究,2011(7).

[2]制度释义.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78391.htm,2012-03-12.

[3]杨金志.上海:司法建议成"社会啄木鸟",新华网, news.省略/

legal/2010-01/07/content_12771703.htm,2012-03-12.

[4]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

[5]李郁.司法建议该不该上升为强制行为,法制日报,2007-07-15.

[6]刘金妫,司法建议工作中的实证分析与完善,中国审判,2010(56).

[7]姜明安.关于司法建议的认识,人民日报,200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