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书范文
时间:2023-04-10 00: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建立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杜绝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
2.设立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按规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防”设施完善,冷冻冷藏设施满足需要。
3.学校开办食堂必须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有关要求规范操作。
4.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上岗,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5.食品及原料采购渠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有相关索证索票,认真做好进货台账记录、进货验收工作。
6.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并进行公示,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
7.生熟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存放。 8.餐饮具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存放于消毒保洁设施内。
9.保持加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垃圾桶应密闭加盖,并做到日产日清;做好防蝇、防鼠、防虫工作。
10.不得制售带有异味和腐败变质食品,不得使用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原料、半成品等,不得使用“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保质期)。
11.不得将回收的食品(含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给师生食用(包括剩饭剩菜)。
12.设立相对独立的粗加工区域、烹调区域、配臵符合要求的操作台,上下水通畅。
13.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4.设立留样专柜,每餐、每样食品留样不得少于100g,分别盛放于已消毒的餐具中,0℃-8℃冷藏至48小时以上。
15.随时维护维修卫生设施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使用。
16.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执行,按时整改。
17.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如实上报、保留现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组织抢救工作,防止食物中毒事态扩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18.对违反本责任状任何一条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学校,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双方各持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篇2
贯彻执行国、省、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进一步构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和保障服务水平,努力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学校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以“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强化监管、提升效能”为工作主线,全面推行食堂自办自管、成本经营、营养配餐模式,着力强化责任落实和风险防控,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杜绝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和管理服务问题引发不稳定因素,努力办安全优质、服务一流、师生满意食堂,解决好师生“吃”的民生。
三、主要工作
(一)促进食堂建设,努力筑牢食品安全承载实力
1.严格按照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促进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突出幼儿园食堂改造重点,指导各地抓2-3个成片连线幼儿园“标准化食堂”示范点改造建设。
2.继续全力做好第三批约10个“关爱厨房”项目的规划建设、设备配置和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3.建立与教育内部计财、项目部门和规划设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学校食堂建设改造设计需教育内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程序,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食堂符合餐饮服务许可要求,从硬件布局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规范证照管理,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1.督促学校(幼儿园)食堂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坚决杜绝无证运营。
2.严格学校食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坚决杜绝从业人员先上岗后办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3.依法执行劳动用工制度,落实从业人员劳动保障待遇,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杜绝劳资纠纷和可能导致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三)重视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应急能力
1.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以食品安全“进学校”活动为抓手,将食品安全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坚持上好食品安全课;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和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增强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饮食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持续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实践、爱粮节粮、感恩教育和首届征文活动,办“节约型”食堂、树“光盘族”典范,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
3.分解落实宣传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在各级媒体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工作。
4.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分层举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班,突出幼儿园培训专题,启动首批营养师、食品安全师培训工程。
5.召开学校食品安全专题工作会议;精心培育和打造幼儿园、职业院校食品安全现场看点并召开全市现场会。
6.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教、培训活动。
7.完善各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以学校食堂停水电气为重点的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四)突出制度执行,扎实抓好食品安全规范管理
1.统一修订完善制度、规程、要诀、台账,强化执行和落实。严格依法亮证经营、索证索票、试尝留样等一系列、一整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执行力度,全面提升抗食品安全风险能力。严格系列台账使用管理,突出校长监管、健康管理、消杀灭害、食品添加剂和餐厨废弃物五本薄弱台账管理。
2.建立全市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供应商名录制,逐步规范食品原料定点采购,确保采购源头可控,降低采购成本。
3.严把食品采购索证索票、查验登记、试尝留样、售卖配送等各环节安全操作规程关,实施全过程无缝监管。
4.学校食堂和食品卖场经营者以及大宗食品供应商,应按资教发〔2011〕179号文件投保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五)把握重点关键,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和坚决杜绝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地沟油、病死(害)畜禽、不合格调味品、私屠滥宰畜禽、注水肉、违规处置餐厨废弃物等突出问题。
2.开展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时期、季节交替期和重点学校、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和明查暗访。
3.加大对学校食堂、宿舍消防、水电气设备设施的巡查、校验和检修力度,确保消防设施器材、水电气压力表、安全阀、管道和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设施安全使用。严格相关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责任人信息、岗位职责和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上墙制度,加强检查和值班记录,规范资料归档。
(六)实行民主监督,完善学校食堂服务保障体系
1.规范食堂财务。坚持“公益性”和“非盈利”原则,严格成本核算、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营运成本,稳定饭菜质量和价格,公示食堂财务。
2.建立监管机制。成立食堂管理委员会、学生膳食委员会、食堂值班岗等校内组织以及学生家长、有关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士参与的校外监督组织;公示每周配餐计划、原辅料采购价格、带量食谱成本构成,监督饭菜质量,检查饭菜份量;建立满意度评价体系与常态评价制度;推进完善学校食堂社会监督试点工作。
3.畅通诉求渠道。设立投诉电话、电子邮箱、校长信箱、建议收集箱、食堂接待日等沟通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化解问题矛盾;加强与食堂管理、经营者信息沟通,随时查找整改问题隐患;加强与从业者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员工用热心和爱心从业,安全、优质服务师生;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监测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掌握并消除各类虚假信息和不实传言的负面影响,消除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1.市、县、学区、校(园)层层签订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2.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重要指标,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体制,配备首席食品安全官或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监管责任。
3.组建市、县、学区三级专家骨干团队,充分发挥专家骨干在食堂规划设计建设、设备设施配备、规范化管理、人员队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严格保障机制,提高监管能力
1.全面落实首席食品安全官工作要求,强化教育培训,确保充分履行岗位职责,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能。
篇3
第一条 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把食堂、超市(小卖部)的管理列为常规管理工作,明确一名校级领导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堂管理员,学校食堂、超市(小卖部)有关人员务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第二条 学校要组织食堂、超市(小卖部)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及安全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培训,提高食堂、超市(小卖部)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对食堂工勤人员实行合同管理,保障工勤人员全法权益。注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凡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原携带者)、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严禁从事学校食堂、超市(小卖部)工作。
第三条 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建立食品供应准入制度,凡进入学校的食品及原辅料供货商必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企业所供食品要有生产许可证标志(QS)。建立食品质量档案。
第四条 学校食堂严禁采购、储存和使用下列食品及食辅原料:
①五无(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食品生产许可、无保质期、无食品标签)产品;
②腐败变质、渍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③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④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检疫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制品;
⑤豆浆、鲜牛奶、四季豆、马铃薯、野生菌、芋荷杆、酸菜、凉拌菜、袋装食品、亚硝酸盐、青西红柿。
第五条 食堂要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间,配备必要的食品储存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和收发登记制度。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按照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严防食品在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超市(小卖部)、食堂和学生餐桌。
第六条 完善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七条 食堂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各种菜肴价格实行明码标价。
第八条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宗食品原材料“四统”工作,严把食品原材料质量验收关、储存关和食品加工关,努力为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等值、优质食品。
第九条 本乡(镇)各校(园)要与食堂、超市(小卖部)有关人员签定食品安全责任书。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承状学校和中心校各存一份。
xx乡(镇)中心校 xx乡(镇)xx学校
(公章) (公章)
发状人: 承状人:
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以维护学校食品安全为出发点,以“打非治违”为抓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以提升监管工作有效性为着力点,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学生饮食卫生健康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健全学校食堂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校食堂、小摊点操作流程,源头治理食品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整治重点
此次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从建章立制入手,使学校食堂饮食安全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重点整治以下三个方面: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学校食堂是否获取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负责食品安全工作;是否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是否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二)学校食堂内部管理。
1、原料采购。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出入库记录和台账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采购畜、禽动物肉类,是否要求索取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否采购来源不明、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无检疫检验证明的畜、禽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2、人员健康。所有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是否执行每日晨检制度和患病调离制度。
3、学校食堂加工制作。食品加工操作、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规定;在加工经营场所外设立圈养的活禽畜类动物、宰杀场所的,是否距离加工经营场所25米以上;加工制作食品特别是禽畜类动物肉类、四季豆等食品时是否烧熟;冷荤凉菜制作是否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冷藏;餐用具清洗消毒是否规范;食品、加工用具是否生熟分开,是否有效防止交叉污染;食品成品留样品种是否全、数量是否足,留样用具是否符合要求,留样存放处所及时间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有无留样记录。
4、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检查食堂是否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实行明厨亮灶;成品、半成品加工是否符合操作规程;液化汽鑵是否室外存放与操作储存间分离。
5、主、副食品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储存,实行架子化、箱子化;防蝇、防鼠措施是否有效。
6、学校食堂小摊点。依据《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检查其经营项目与场地是否相适应;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各类证件、设备是否齐全。
7、学校自备井、水塔、桶装水、饮水设备是否达到饮用水标准等。
8、学校小卖部出售的食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存在“三无”(无生产日期、无合格证、无生产厂名称)及超过保质期限食品等。
9、学校周边、门口是否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学校门口100内是否有小摊点。
10、学区中心校和学校对职责范围内管理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个人)底数清楚,建立台账;学校是否建立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
(三)宣传培训工作。各学区中心校和学校要制定安全宣传培训工作方案,定期对职责范围内管理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专业集中培训并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四、方法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学校自查、学区中心校普查和县教育局督查的形式进行,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学校自查阶段(6月1日至6月15日)。各学区中心校和学校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整治重点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整治行动作出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和整改工作,尤其是要结合夏季食品安全工作特点,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规范改造阶段(6月16至7月31日)。各学区中心校和学校要针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规范制度建设,落实规章制度,消除隐患,彻底整改。通过硬软件升级改造和优化环境,提高学校食堂服务保障水平。
(三)清理查处阶段(8月至9月)。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教育局将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周边学生食品经营业户等进行集中检查。对自查不全面、整改不彻底、存在重大饮食安全隐患的学校、幼儿园将予以系统内通报批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校限期整改。
(四)总结提高阶段(10月)。各学区中心校和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长效排查整治机制,巩固、深化工作成果,形成工作报告。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学区中心校和学校要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分析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形势,根据季节特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工作方案。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认识,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学区中心校和学校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新出台的《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利用发传单、挂横幅、家长会、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班队活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篇5
为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兰溪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办法》和《兰溪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现就我街道食品安全工作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原则,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大农产品源头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监管,强化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提高街道食品安全水平,为构建绿色、和谐、活力的*作出贡献。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1、成立*街道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江勇钧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邵卫荣、经济发展办主任童海林任副组长,赵森富、鲍建成、钱江闽、冯吉云、方元二、陈晓玲、潘通生、吴增良、杨友生、卢跃文、洪兴荣、周根明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童海林兼办公室主任,陈晓玲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2、召开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层层部署,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授课内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宣传活动,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覆盖面达100%。街道设立食品安全宣传窗,制作食品安全公益广告牌。各村要悬挂永久性宣传横幅标语,并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黑板报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引导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三)抓好整治,加强监督
1、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技指导和技术服务。包括抗病种的引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服务。每年不定期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
2、配合工商、农业执法部门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管。重点加强本街道辖区内农资销售网的监督检查,杜绝使用和销售“二高”农药、非饲料添加剂。要求全街道所有农资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二帐二票,一卡一书”,即进货台帐、销货台帐、进货票据、销货票据、农资商品信誉卡、农资商品质量承诺书。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假冒伪劣投放品损农事件或因合作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3、加强畜禽的免疫工作。规划饲养场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散养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由街道畜医员负责对全街道的畜禽进行一年二次的免疫。实行养殖户主和畜牧兽医员共同签名制度。
(四)做好食品生产小企业和小作坊的调查摸底工作
协助市有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小企业和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取缔无证无照生产企业。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五)狠抓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1、有计划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和市场快速定性检测,信息公布及时、规范。协助工商部门做好辖区菜市场及蔬菜基地的蔬菜、农产品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在公示栏予以公示,做到检测有记录。对经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及时上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街道办事处,并告知农户不予上市。重点整治食品质量合格率80%以上,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达到卫生部门的规定要求。
2、实现“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基本全覆盖。行政村、社区和学校的食品商店要建成连锁超市便利店或放心店,连锁配送率和食品品种配送率80%以上。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建设延伸工程,将超市、放心店开进村、社区、厂矿单位等领域。着手探索解决“无店村”的安全食品保障问题。
(六)加大餐饮环节的监管力度。
1、配合卫生部门对企业、建筑工地食堂和小餐馆的整治。并对农村学校、厂矿、企事业餐饮业厨师开展食品安全和烹饪培训,制定家宴管理具体措施。做好农村厨师登记工作,掌握各村3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并及时上报卫生监督所到现场指导,指导率达到100%。
2、农家乐的监管。统一经营标语:对农家乐饭店统一标识,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农家乐标识:配合市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对街道辖区内的农家乐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统一食品自检;农家乐各经营户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检测试剂,对所购食品在加工前或上餐桌前进行农残自检;统一卫生标准;制定实施农家乐餐饮卫生基本条件和标准,并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统一台帐管理;要求农家乐各经营户对购进食品实行登记制度,建立台帐,进行详细登记,实现来源的可追溯。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集镇学校周围商店、饮食摊点专项整治;组织力量加强对学校周边商店、饮食摊点的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坚决打击经营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和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行为。
4、学校食堂管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实施定点采购、索证索票和台帐管理制度,确保重点食品和主要原料的可溯源率应达100%;对所购食品进行自检,切实消除食物中毒隐患。
(七)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1、建立农产品源头管理各项制度。配合工商部门做好对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检测制度。街道与规模饲养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责任书和禁用瘦肉精告知承诺书。
2、建立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检测。配合市质监局做好食品质量巡查登记工作,保证出厂食品质量合格。
3、街道与合法食品生产企业、村(经济合作社)签订食品生产安全责任书。
篇6
一、2015年特色和亮点工作
(一)层层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与18个乡镇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食品药品工作纳入了各乡镇综合目标考核,责任进一步落实到了乡镇一级;在学校食堂行政许可上更进一步落实责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为法人代表,业主为承包经营户,为第二责任人,在责任书的签订上,分别和法人代表、业主签订责任书,更加明确了各自职责。
(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进学校。利用春季、秋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27所学校食堂的108名管理人员分期进行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为有效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及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敢于监管。敢于攻坚克难,认真办理大案要案。在今年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查中,我局出动执法人员950余人次,执法车辆200余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500余户次,药械使用单位320余户次,食品方面立案12家,均已结案,罚没款共计53200元;药械方面立案2个,均已结案,罚没款共计5570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由于我局人员不足,加之我县幅员辽阔,导致部分乡镇出现监管盲点,虽然我局也在加大监管检查频率,着力整治和打击食品药品经营违法活动,但“垃圾”食品在偏远落后的农牧区仍有存在,且存在反弹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监管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二)我局对农牧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途径主要是通过下乡开展群众工作时以及下乡开展专项检查时,向农牧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覆盖面小、宣传手法单一。农牧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法制意识仍较为淡薄,安全饮食用药知识仍较为缺乏,识辨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能力还不强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从一定程度上危及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2015年工作目标
2015年年初,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基本完成了机构改革各事项,为确保全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监管效能,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执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努力构建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药品监管的信息化体系和食品药品安全分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理体系,增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的宏观把握;实现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的根本好转,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地区医药经济发展;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新局面。
四、2015年重要任务及措施
(一)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确保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对及时、处置到位。
(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一是进一步深化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白酒、打击保健食品“四非”、药品“两打两建”以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二是组织开展食品标识标签、农村儿童食品专项整治。三是开展以打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行为为重点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解决一批系统性、区域性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四是加快实施新修订药品gmp、gsp,逐步完善药品检查体系,严格落实国家总局要求,没有通过新修订gsp认证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经营。
(三)切实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一是加大对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产品,以及校园周边、人口聚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二是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炮制,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监督检查,规范医疗器械销售行为,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化妆品监督检查。三是严格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和生产经营许可,加大督导检查、暗访检查、执法抽检的频次和范围,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四是坚持重点治乱,鼓励投诉举报,认真梳理案件线索,完善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加大对重大案件的督查督办,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沟通衔接,依法从严从重查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大案要案曝光力度。
(四)强化食品安全综合职能,推动社会共治。一是加强食安办自身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强化职责定位,推动跨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制定落实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食安办相关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二是加强食品药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行业自我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力度,利用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各类媒介,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平台,向公众大力宣传食品药品法规政策和工作成效,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部门管理、学校实施”的基本模式,坚持“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和“经济、营养、卫生、方便”的基本要求,稳步实施。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标准、范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的对象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日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以食品实物形式由学校负责发放,供学生食用。
(二)供餐模式、内容。供餐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蛋奶供餐两种模式。具备食堂条件的学校按照营养食谱由学校食堂提供营养午(早)餐;不具备食堂条件的学校,暂按蛋奶供餐模式过渡运行。
四、资金来源
实施“计划”所需资金,其中营养餐学生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及水、电、燃料费用待全面实施后由区财政统一协调解决;学校食堂建设由区教体局商财政局科学制定学校食堂改造建设规划,并统筹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优先建设,通过三年基本完成全区食堂改造建设任务。
五、主要工作及有关要求
(一)核定实施对象。区教体局负责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的动态监控,严防套取、骗取资金行为的发生。
(二)制定营养食谱。由食药局牵头,教体局配合,组织营养专家制定营养配餐标准和操作指南。食谱制定要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科学制定。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并保证学生每周食用一定数量的牛奶和鸡蛋。
(三)招标采购。营养餐所需牛奶、鸡蛋、粮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由实施学校实行定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各供货企业,均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供应学校的米、面、油、酱、醋、盐等食辅材料必须有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QS)。食品原料配送服务要纳入招投标合同或采购协议。招标采购工作由区财政局牵头,教体、卫生、食药、质检、物价、监察等部门参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价格公正合理。
(四)加强食堂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严把食品质量关。严防霉变、腐烂、污染和生虫不洁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卫生习惯。凡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严禁从事学校食堂工作;加强学校食堂供餐管理。实行试尝制度和陪餐制度,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学校食堂实行独立核算、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学校食堂结余款项,要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或其它方面的支出。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确保食堂供餐安全。
(五)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教体局配合,制定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方案,并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六)组织培训。由区教体局牵头,人社、扶贫、卫生、食药等部门配合,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七)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区卫生局牵头,公安、食药、宣传、教体等部门配合,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各实施学校要建立本校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计划”实施的领导,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及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教体、财政、食药、发改、监察、农业、卫生、审计、工商、宣传、质监、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营养办)设在区教体局,具体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各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由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明确部门责任。“计划”实行“三长负责制”,即部局长、镇(办)长、校长是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其工作职责是:教体局长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牵头负责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配合财政局做好“计划”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工作。财政局长负责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负责“计划”各项经费的筹措和按时拨付工作;负责“计划”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工作;牵头做好食品及原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发改局长负责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农业局长负责组织对供给学校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农牧企业、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户面向农村学校定点生产、加工和集中配送食用农产品。工商局长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日常监管;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每月检查供应商库存条件至少一次,对食品材料进行查验并做好记录;安排工商所定期检查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安全,防止“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进入校园;根据本部门工作相应职责制定“计划”实施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局长负责对供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履行自身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定期对供餐食品进行抽检,对实施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查处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对“问题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依法出具科学、公正的检验报告,为处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卫生局长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协助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对学生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制定营养宣传教育方案,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学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协助教体、劳动部门培训从业人员,对学校师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会同教体部门与学校和供餐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负责制定营养食谱;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贮存、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协助查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实施计划的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监察局长负责对有关部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计划”实施过程中群众对违规、违纪人员及事件的举报和反映;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违规违纪及失职、渎职人员责任,促使“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审计局长负责对“计划”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保证资金安全。公安局长负责配送车辆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建立配送绿色通道,确保食品材料安全及时送达;负责实施过程中刑事案件的立案和侦查工作。人社局长负责配合教育、食药、卫生部门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免费对实施“计划”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镇(办)长负责本辖区内“计划”的实施工作;组织成立本辖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定期研究辖区内“计划”实施的相关问题;整合辖区内各部门工作职能,定期检查各校的具体实施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化解辖区内“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监管工作。中心校长负责制定辖区实施方案,细化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对辖区学校实施过程的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每周对学校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计划”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设立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制定“计划”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案,调动教师参与、支持营养改善计划的积极性。各实施学校校长负责制定本校“计划”的实施方案及详细的管理措施,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食堂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食品采购、接收、储藏、出库、加工、试尝、留样、分发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食堂卫生监管,保证校园食品安全,确保安全运行;做好周食谱公示工作;组织和管理学生安全、文明就餐;负责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在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做好学校食堂建设工作;负责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
(三)深入广泛宣传。各相关部门要从保障学生健康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意义,为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要认真抓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要以实施“计划”为契机,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卫生工作,促进中小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长。
(四)强化监督检查。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配送及食堂加工、学生食用全过程的监督,做到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安全。在实施过程中,由区政府办牵头,监察、审计、教体、财政、卫生、食药等部门组成监管工作组,加强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各镇、办事处要成立由纪检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实施“计划”监管小组,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五)实行目标考核。“计划”实施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区政府对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镇办进行目标考核,教育局对实施学校校长进行目标考核。
七、责任追究
(一)工作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引发或造成不良的后果,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二)质量责任追究。凡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标准的蛋奶粮油及原辅材料,造成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取消供货商资格,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篇8
一、全县学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回顾
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努力做好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的检查、整改、建设工作,加强学校传染病防疫工作,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对食品卫生安全和防疫传染病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食品卫生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改善食品卫生工作环境。我县学校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学校卫生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构建和谐教育和平安校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当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今世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弱势群体,一旦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必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安全责任事故。一旦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则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甚至会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动荡。轰动全国的河北水饺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及$2发生在我省桐梓县茅石乡中学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和$2遵义市红花岗区东风小学学校食堂购买腐烂变质蔬菜,校长被就地免职等事件,足以说明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近年来我县学校食品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得到加强,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形势仍很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识不到位
有的学校将学校食堂承包后,不管不问,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管和督促责任。部分学校食堂承包商不注重卫生条件的改善,食品卫生意识差。在9月份与卫生监督所联合检查中查出了许多问题,发现一些食堂加工流程无序,食品原料直接放在潮湿的地面上;餐具消毒措施不落实,有的学校根本不做餐具的消毒,也无餐具保洁的措施;还有些食堂的承包商唯利是图,从非法商贩中低价购买劣质食用油等,给学校食堂造成了极大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二)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不到位
检查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具体分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学校管理者对于承包出去的食堂很少过问、很少参与管理,“以包代管”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学校食堂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未把好食品及原料的采购关,部分食堂承包商采购食品及原料没有索证,粮油、肉蛋、蔬菜等大宗食品原料,没有实行定点采购,有的食堂承包商还采购了无厂名、无产地、无检疫证,价格明显偏低的产品。二是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较差,食品、物品堆放无序,脏乱现象严重。三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没有执行陪餐制度,缺乏对食堂的指导和监督。四是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从业人员是临时聘用上岗,对业务知识一无所知,根本不
具备从业资格。
(三)学校小卖部食品安全常识淡薄
在检查中还发现在个别学校小卖部偶有采购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更有甚者,直接出售假冒伪劣的、超出保质期的垃圾食品。直接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针对检查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理解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增强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学校必须按照省、地、县要求,以卫生防疫和食品(饮水)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
三、对今后全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几点要求
结合这次联合检查情况,各校必须根据检查出的问题认真对照相关文件精神,从速从快地加以整改。对今后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责任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将食品卫生安全摆上学校安全工作的首要位置,定期召开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国家和省、地、县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求,科学部署各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食品卫生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学校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要明确专人负责,行政领导要安排值班巡查,通过加强领导,有效指导,推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疫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是落实责任。各学校要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校园安全管理范畴,与食堂承包方签订好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监管责任,要杜绝“以包代管”现象,绝不能因承包而放松对食堂的管理,要加强对承包食堂的检查指导并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对发现问题的,该整改的要立即整改,该中止合同的就中止合同。
三是执行制度。我们依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了一整套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在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要进一步强化食堂的操作规程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把好采购、保管、清洗、加工、消毒、留样、用餐以及人员隔离、卫生打扫和应急处理等十道关,严格规范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二)抓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教育。学校要根据季节和实际情况,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卫生宣传印刷品,利用各学校的板报、小广播、健康教育专栏、主题班会等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传染病防控知识等。
二是加强培训。要联合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等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人员和食堂小卖部承包人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教师员工和学校食堂小卖部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意识。
(三)抓检查整治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形成安全检查长效机制,不放松一天,不马虎一顿。要狠抓《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集体用餐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落实,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各种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并坚决进行整改,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一是抓好自查。学校要经常性开展食品卫生安全自查工作,对自查出的问题,学校要立即进行整改,对自身不能解决的要上报解决。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以上食品卫生安全自查行动。我们将协同卫生局、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学校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小卖部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
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学校要积极协调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对校门口小商贩、饮食店、流动摊点等要联合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效整治,严防校外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
(四)抓校园卫生
各学校要本着以师生为本、依法管理、预防第一的基本指导思想,扎扎实实抓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形成时时有人问、处处有人查、层层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学校处突应急的能力。要结合校风校纪整顿建设活动和“整脏治乱”工作,彻底扫除校园卫生死角死面,坚决杜绝环境卫生对食品安全的污染和侵害。
一是要创造整洁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各学校要做到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无垃圾脏物,垃圾倒在指定的地点,路平沟通,无污泥脏水,及时清除蚊蝇滋生场所。保证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是抓好优良校风的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校园卫生工作,可以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优良校风的建设。同时,优良校风的建设,又将有力推动洁净校园环境的形成。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校风优良的学校其基础卫生工作是扎实的。反之,一个环境脏乱、卫生不好的学校不可能有优良的校风。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作为育人的基本工作抓紧抓实,作为人的基本礼仪大力培养。要让广大学生认识到爱我学校,就应该从点滴卫生习惯做起。
篇9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高校食堂的基础条件、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均得到了改善。但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技术、环境和消费观念等风险也使得高校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同时,原有的食品卫生安全理念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正确审视目前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于保证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多数的高校后勤服务实行了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改革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自身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加工流程布局不合理,交叉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食堂建筑布局不合理,消毒保洁等卫生设施较少;食品的库存不安全,食品采购缺乏完整索证备查;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健康合格证的持有率低等。这表明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一般表现为:
(一)高校食堂经营者过于注重利益的获取
在高校中,食堂一般采取的都是个人承包政策,将食堂的经营权限承包给个人或团体。这样一来,在食堂经营的过程中,承包者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压缩成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混乱、卫生堪忧。由于监管困难,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食堂承包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极少更新、添置设备和改善卫生条件。劳动法施行后,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一些食堂聘用文化层次较低、卫生意识淡薄的临时人员。由于员工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偏低,导致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更换频繁。部分高校食堂新聘人员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
(二)食品安全监管流于形式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缺少企业化管理的经验,缺乏对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细节引导,相关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管理松懈。部分高校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够细,没有层层落实到个人等问题,在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垃圾排放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不健全
尤其在食物中毒高发的季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存在涉及人数多、发病快等特点,但由于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没有在事发前启动预警机制,事发后的应急机制很不到位,往往手忙脚乱,仓促应对,影响处置的效果。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一些高校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教训等方面反思不够,不能有效地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机制的优化对策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组织与制度,是高校解决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护师生身体健康,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逐级明确分工,并签署《食品安全保障责任书》,对各层组织的人员配置采取公布岗位标准、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组织批准、竞聘上岗的方式。采购供应部、质量监控部、各食堂的经理必须具备2年以上饮食工作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知识以及商品流通基本常识,有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只有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才有了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学校饮食经营准入制度
学校食堂经营部门要建立餐饮经营准入制度。全面审核投资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资质信誉以及道德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坚决杜绝有其他不正之风发生。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处罚办法,严把卫生准入关。学校食堂在采购正常使用的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大宗饮食物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后勤管理机构或饮食服务实体等有关部门备案。
2.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至关重要。为提高全体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以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分为样本,制定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工作预案,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做到所有部门有制度、所有工序有规范、所有岗位有规定。
3.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除应健康状况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为使食品从业人员自觉达到食品卫生的良好水平,每年安排食堂全体员工培训,邀请食品卫生专家和卫生监督人员为从业人员讲授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基本常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4.全方位开展食品安全自身监查管理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尤其在高校更为敏感。在制度上着重对各个工序间关连点的控制突出各个工序间关连点的制约关系。采用食品安全保障责任书的形式,分别与供应商、监控部、中心仓库、各伙食单位建立食品安全保障责任关联体系。对食品保管、领料、加工、销售各环节,明确责任和处理权限,列出高额的奖罚措施和责任追究程序,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认真履行验收程序,把制约机制落在实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措施,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构筑牢固防线。
参考文献:
[1]李怀,赵万里.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及规制政策转变研究[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0(2).
[2]崔莹.浅谈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2).
[3]王晓丹,徐桂花.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刍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2).
篇10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全局,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市政府办公室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制定印发了《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落实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扎实开展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一年来,我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把食品安全整顿与振兴产业结合起来、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维护食品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做了大量工作。通过集中整顿,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明显提高;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秩序明显改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减少,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市食安委牵头组织职能部门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我市各职能部门还积极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相关学习培训,尤其是强化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我市还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的学习,指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
三、各司其职,分类整治
围绕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专项行动、重点区域和场所,着力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顿。
(一)加强重点环节集中整顿
1.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严格实行种子经营许可证及代销委托书,农药、肥料登记证制度。督促全市120多家种子经销户按规定办理了经营备案登记;督促全市4家农药厂、10家农药经营公司、293家农药零售网点诚信守法生产经营;督促全市9家肥料经营公司、300多家肥料零售网点按《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开展经营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6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98台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300家。通过检查,全市120多家种子经销户全部具备了种子经销条件,100多个水稻品种,20多个玉米品种全部通过种子经营备案登记;全市293家农药零售网点基本具备农药经营条件。检查中未发现国家禁用、限售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未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过期失效劣质肥料。同时,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专用标志管理;积极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此外,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已编制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技术规程20项,其中粮油2项,水果7项,蔬菜10项,加工产品1项。全市农产品保护地栽培10万亩,创汇蔬菜生产基地1万余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3万亩。
针对禽畜产品监管,市畜牧食品局成立了“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以及生鲜乳、饲料、兽药、瘦肉精、农资打假等5个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加强生猪肉牛屠宰检疫监管,年初与各生猪屠宰点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加强家禽屠宰及其产品经营市场监督检查和生鲜乳生产监管,对全市33户奶牛规模养殖场进行了逐家逐户的清查,对动物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场户,按《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的要求》,提出整改意见,发放整改通知书;加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管理,重点检查企业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的行为,共检查饲料企业24家,并与20家饲料生产企业签订了饲料生产管理《责任书》,完成对20家饲料企业的年度审查备案,对4家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上报省畜牧食品局注销《生产许可证》,对全市20家饲料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共检查66个产品,合格数64个。
针对水产品安全,市水务局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深入主要水产养殖区,发放《健康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向水产养殖户(场)宣传水产食品安全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要求养殖水面在5亩以上的必须建立健康养殖生产档案。对具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条件的渔场,引导、指导养殖村社按照健康养殖标准,严格规范生产行为,积极创建、壮大水产品无公害基地。在抓好健康养殖生产的前提下,大力抓好投入品的监管工作。今年已抽检了8个水产投入品,2个水产品样品,对氯霉素、喹诺酮、磺胺喹啉以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指标进行了检验,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积极在全市水产业推行水产品安全承诺书制度。
2.食品生产环节。以食品专项整顿及《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我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强对企业法人、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化验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监管模式的作用,采取进村、进户、进厂等方式,对全市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小作坊开展全面普查。从普查资料看,目前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209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62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17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7家。为增强监管有效性和针对性,按照食品监管分类指导原则,质监部门对162家办证食品企业进行了分类,目前a类监管企业40家,b类监管企业106家,c类监管企业36家。同时,严把发证审查关,健全食品企业质量档案,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此外,以食品企业潜在质量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准入、监管、抽查和查处为手段,规范整治食品生产行为;规范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小作坊加工行为。全面提升了我市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3.食品流通环节。全面推进食品经营主体建立和落实自律制度。重点督促食品经营主体建立和落实进货索证检查验收、购销台帐、质量管理、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认真研究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依法督促食品销售者落实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注重抓好新设立的各类食品销售者的“两项制度”建立。加大食品安全分类监管的工作力度,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及食品批发企业,重点监督其落实进货查验和购销台帐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强化“六查六看”市场巡查,不断创新基层监管方式方法,应用网络、现代办公设备和快速检测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日常监管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积极推进食品经营主体分类监管,强化对小作坊、小集市、小门店和流动摊贩的监管;强化对初级农产品、腌制品及散装食品的质量监管,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4.餐饮消费环节。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把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作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全市辖区内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监督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060余户,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经营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其中警告5户,当场处罚2户,对2户无证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经营户,依据《食品安全法》有关条款进行了立案查处。在开展大中专院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对航天学院周边两家无证餐饮经营单位实施了依法取缔。继续开展餐饮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继续推行餐饮单位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严格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审查发证。加强群体性聚餐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加强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卫生监督,进一步规范全市旅游景区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整治,有力的打击了违法行为,规范了餐饮服务经营秩序。
(二)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专项行动
1.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根据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确定整顿工作的重点为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强化索证索票、进货验收,积极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开展并提升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行了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严格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检查,实行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合格制度。在整顿工作期间,我市教育、卫生、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集中整治小组,针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对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制执行情况、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处理追究情况和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设施设备、安全措施、安全防范、安全隐患、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检查工作坚持深入学校食堂、餐厅,深入师生及广大群众当中,掌握实际情况,实行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整顿工作力度。经食品安全专项整顿自查,我市48所学生食堂(其中a级食堂3个,b级食堂16个,c级食堂29个)都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100%;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信誉度评级率达100%;全部食堂均具备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建立有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并都进行了上墙公示;全部269名食堂从业人员都办有效健康证。所有22个学校校内小卖部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22名均取得了健康证,无“三无”及过期变质食品出售。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显着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2.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法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进一步清理检查了食品添加剂经营者主体资格,加强食品添加剂合法性的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严厉查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进一步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依法取缔非法食品添加剂加工、销售的黑窝点,严格食品添加剂运输、仓储的管理措施,切断其非法供应渠道。同时,以方便食品、饮用水、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泡菜等高风险产品为重点,加大了对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力度,严格食品添加剂备案管理,检查食品添加剂进货台账和使用记录,着力整顿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防止出现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3.加强乳品和含乳食品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问题乳粉清查联合工作组,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排查,对全市2家取得“qs”的含乳食品生产企业(四川米老头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市喜禾食品有限公司),按要求进行专项抽样检查;对成百超市、新桂花超市及乡镇等28家大中型超市、4家乳品专卖店实施了突击检查。有力地杜绝了“问题奶粉”流入我市。
4.大力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我市将“地沟油”专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认真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行为。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商务部门加强了餐饮业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监部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工商部门加强了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督,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还加强了对食用油的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检测方法。
(三)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整顿
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是食品原料的种植养殖源头,也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重点地区。我市要求各乡镇政府要下大力气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紧密切合“12315维权网络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积极建设“农资放心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全面提升了农村的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