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书范文

时间:2023-03-22 18: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事故责任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事故责任书

篇1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书范本【1】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努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障广大师生道路交通安全,确保20XX年我校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零的既定目标,特制定本责任书:

1、各学校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实行目标管理,签定责任书。

2、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法制课程,教育广大师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公路沿线学校要组织教师护送学生过马路。

3、开展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教育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学校要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演讲比赛,交通安全伴我行等活动。

4、南川中心学校年终对完成上述责任目标的情况组织考核,对成绩显著的学校通报表扬。

xxx中心学校校长签字:各小学校长签字:

二0xxx年九月一日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书范本【2】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努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责任书督促落实交通安全防范工作。

一、学校、幼儿园加强对接送车驾驶员、跟车人员的管理,出车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查,收车时对车辆进行查验,做好车载人员清点及车辆日常保养维护工作,维护校车配置设备齐全、有效。

二、学校、幼儿园每月对校车驾驶人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交警大队、教育办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对接送车驾驶员举办交通安全知识ѧϰ教育,教育记录存入校车管理工作档案。

三、学校、幼儿园不使用已报废或接近报废不通过年检的车辆,不使用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拼装车、报废车来接送学生、幼儿。

四、接送车按规定统一外观喷涂,安装GPS设备,不得在车窗粘贴字画及深色车膜,严格按核定载客量营运,不得超载滥载,不得随意改装加装。

五、学校、幼儿园加强对接送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使用符合资质(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没有累计记满12分记录、未发生过致人重伤以上且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的司机,严防司机酒后、超速、疲劳驾车。对新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必须先经教育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审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六、按照规定定期检验车辆,及时换发校车标牌,确保车辆保险有效,不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车辆上路接送学生、幼儿。

七、严格规范校车驾驶人调度工作,确保校车驾驶人准驾车型符合驾驶车辆类别。

学校、幼儿园大岭山镇教育办大岭山镇交警大队负责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书范本【3】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控制交通事故发生总量和死亡人数,维护全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考核内容

1.组织领导(10分)

(1)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开会研究,经常督促检查;

(2)确定专抓领导,落实专职人员,制定工作措施,正常开展工作。

2.安全宣传(30分)

(1)各村全年组织专题宣传活动不得少于3次(以会议、图片、录音、录像宣传为准);

(2)各村配合巡查单位在所辖段和村社组织大型专题宣传不得少于3次。

(3)各村配合交警队以图片展、播放录像等宣传手段,进学校校、进社区开展宣传20场(次)以上。

3.基础工作(60分)

(1)各村对本村内的农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村社五小车辆基础台帐》,督促无牌证车辆挂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划段包干管理,以本村本辖区路段为准负责巡查。

(3)公路沿线各村要与农户,层层签定《禁止公路打场晒粮责任书》,签定率达到100%。

二、考核及奖罚

1.本责任书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

2.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考评采取听、查、看相结合的办法,并结合村社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年终考核以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分数累加平均分为奖罚的依据。

3、各村对农用车载客、公路上堆放杂物、打场晒粮等违规行为要做详细记录。每发现农用车载客一次扣1分,公路上堆放杂物、打场晒粮一处扣1分。

篇2

首先,两者的制作主体不同。对交通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从实际看,公安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首先以行政案件立案,此时公安机关并不是刑事案件的侦查机关,而是处理交通肇事案件的行政机关。鉴定结论是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的科学判断,完全不同于公安机关依据职权作出的结论。

其次,两者存在的阶段不同。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认定书是在行政处理阶段中出现的,而鉴定结论恰恰是出现在刑事诉讼阶段中的。

再次,从责任认定书的内容看,责任认定书不宜作为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对专门性问题从科学技术角度提出的分析判断意见,而不是对直接感知或传闻的案情事实的客观陈述。而责任认定书就是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案件的基本情况是责任认定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购置量的迅速增长,交通事故也随着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各县、市每年都有十多起重大的交通事故发生。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都会按照有关的规定对交通事故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那么,这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观点难以统一,司法界也争论不休。因此,本文拟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完全具备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首先,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1991年9月22日的《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办法》第4条的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是同级人民政府处理本行政区域内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从这条规定来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并非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9条规定:“本办法由公安部负责解释”。公安部1992年8月10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第2条规定:“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由此可以界定,公安部确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是根据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的授权,所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其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授权而实施的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最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代表着国家行政机关独立的管理意志,对特定的交通事故单方面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它行使的是公共权利,不以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当事人是否提出申请或者在处理时是否同意,都不影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作出责任认定。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确定了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谓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单方行为。根据行政法的原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属于行政确认行为。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事实给予确认、认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的内容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定或否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属性就是行政确认行为属性,它跟所有的行政确认行为一样,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经作出,双方的法律地位就已确定下来,一方就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管理者,另一方就是行政相对人。虽然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直接确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但却是决定了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先决条件,间接地确定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实质上就是这种行政行为有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只有通过撤消或改变行政行为才能消除。由此可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以根据权利救济原理,按照行政诉讼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宗旨出发,应将行政确认行为之一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排除之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下列行政行为不属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的行为;(二)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四)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如此看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这种行政确认行为显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排除之列,应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即使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在1992年月12月1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第4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仅就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也只是因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果现在仍然依据此文拒不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起的行政诉讼,则会造成适用法律的冲突。况且,公安机关也无权自身立法或者通过与司法机关联合下文擅自决定哪种行政行为可以不接受司法审查与监督。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接受司法审查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篇4

在本案的审查阶段,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李某在交通事故中是否具有逃逸情节,分歧意见很大。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系意外事件。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为张某事后逃逸,负有主要责任。但该《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合理,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不应该认定其逃逸情节,不应加重处罚。理由为:交通管路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是以逃逸作为认定张某负交通事故主要责任的依据。在刑事司法范畴再次认定其属于交通肇事罪的逃逸,属于双重评价,审查阶段应该禁止。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对张某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认定其具有逃逸情节,并且不存在对逃逸行为的双重评价问题。

对于交通管路部门根据李某具有逃逸行为而认定为负主要责任,检察机关是否可以在认定交通肇事罪的基础上同时评价逃逸行为,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更为可取,即李某首先成立交通肇事罪,并且具有逃逸的行为。但是,考虑到被害人有违法交通法规这一事实,检察机关应在量刑建议上予以说明,具体理由如下: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据属性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以下简称《认定书》)不仅是民事赔偿的基本依据。而且在大部分交通肇事案,司法机关均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书》来界定行为人是否涉嫌和构成犯罪。理论界一直对《责任认定书》可否作为刑事证据产生质疑和分歧,主要是无法归入法定证据种类中去。[1]但是,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依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应用于个人或组织,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交通事故并出具《认定书》的行为,便是此处的行政执法行为所形成证据材料。在实践中,如果与行政执法有关的事实成为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行政机关收集的相关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而不必由刑事诉讼中的办案机关重新提取。其理由有二:一是提高便于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提高效率;二是可以有效保全证据,提供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与全面性。[2]因此,应该肯定《认定书》的证据属性,是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与此同时,交通管路部门是专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行政机关,由权威的机构和资深的专业人士所制作出来的《认定书》具有极高的证明力,刑事司法机关一般应予以直接认可。而且,在本案中,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书》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论证,具体包括痕迹学、经验法则和监控录像、报案人说明等。如果行政相对人对《认定书》有异议,可以根据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提起复核。而《认定书》的法律效力将处于待定阶段,也无法直接成为刑事诉讼证据。如交通事故双方均不提起行政复议,而检察机关又对《认定书》存在质疑,此时应如何处理?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责任认定书》显然可以用于证明交通肇事案件的事实情况,是一种鉴定意见。在交通事故当事人不存异议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在审查时,应作形式评价,实质评价应交由法院,否则违背司法最终裁判的原则,且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不宜过度放大。[3]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行刑”先后评价本质迥异,不是双重评价

篇5

关键词:交通肇事 逃逸行为 评价

一、现实: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存在双重评价

目前,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分为三个罪刑单位,第一为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罪刑单位为情节加重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罪刑单位为情节加重犯基础上的结果加重犯: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由此可见,在第二和第三罪刑单位中,都因逃逸行为加重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突出了我国刑法对"逃逸"情节的严苛性。

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也对逃逸行为的处罚进行了相关规定,《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但是,由于行政法律、法规与刑法的楔合不够完善,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对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存在重复评价,进行了"一事二罚"。

案例:

2009年11月5日凌晨4时许,被害人王某醉酒后(王某血液捡材中酒精含量为385.7mg/100ml)倒在北京市某区二环路路口的机动车道内,被告人李某驾驶捷达牌出租车正常行驶至该路口时(时速约为34.8-38.7公里/小时),因当时灯光昏暗未能及时发现醉倒在机动车道内的被害人王某,将王某卷入车底,致其心脏破裂大出血当场死亡,后被告人李某驾车逃逸。经交管部门认定:李某驾驶机动车在行驶中未确保安全发生事故,且在事故发生后驾车逃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行人王某酒后倒在机动车道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的规定,确定:李某为主要责任,王某为次要责任。法院认定,被告人李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一人死亡,且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以交通肇事逃逸对其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间判处了刑罚。

本案中,"逃逸"行为被重复评价,第一次是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虽然原本被告人李某的过错很小或本没有过错,但由于"逃逸"行为,被认定为负事故主要责任;第二次是在刑罚裁量时,李某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而提升了一个量刑档次,在第二罪刑单位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间处以刑罚。逃逸行为既成为肇事者承担事故认定主要责任的依据,又成为加重刑罚责任的依据,一行为被进行了二次评价。

二、缘由:法律间的楔合不完善

(一)根本原因--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做同一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处刑。"第二条规定:"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通常只有行为人在负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部分特殊情况在同等责任的情况下也需要负刑事责任。这一解释使得法院在认定交通肇事罪时必须首先分清责任。那么,责任的认定,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审理交通肇事罪的司法实践中,法官认定事故责任时,往往将公安交警部门做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一种特殊的鉴定结论直接采用并作为认定事故责任的标准。"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警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行政机关,在对肇事现场进行勘察后,对交通事故责任人之间或者责任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行政违法行为所作出的"行政责任认定书",是正确界定肇事双方责任,确认行政违法、给予行政处罚、进行民事赔偿调解的依据。但问题在于,"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行政管理上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而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的"事故责任"只能是针对刑事责任而言,将行政管理上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作为判断刑事责任的依据,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做同一认定,是导致对"逃逸行为重复评价的根源"。

(二)直接原因--行政责任中存在推定责任

司法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认定刑事责任的依据并无不妥,但在个别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定罪量刑的偏差。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查清事故事实后,依据各方当事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将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这一般称为认定责任。二是由于发生了特定的情况,事故事实无法查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及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查清,而依法推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在此情况下,事故责任不是根据当事人事故发生时的违法行为及因果关系认定的,而是由于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违反报案、保护现场等行政义务,致事故事实无法查清而推定事故责任的,因此,一般称为推定事故责任。对于认定责任,由行政责任推及刑事责任并无实质问题,或者说当事人行政责任的确定也就决定了其刑事责任的最终确定。对于推定事故责任,鉴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恢复交通秩序的效率需要,这种推定性结论在行政效率及行政责任上有其存在的正当性。但是如果将其直接用于刑事处罚的定罪量刑上,则显得不妥。在行为人仅仅由于逃逸而负全部责任和主要责任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在先,逃逸行为在后,逃逸行为和事故发生不具有因果关系,也就无从认定违章者的刑事责任。如果仅按事故责任认定书就将肇事人定罪,颇有推定行为人有罪的嫌疑。高法解释中的"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的"责任"必然指的是刑事责任而言,在刑事责任的认定上,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方面来考虑。因此,对于逃逸行为这种行政上的推定性责任不能直接作为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

将逃逸行为这种行政上的推定性责任作为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使得因逃逸而负全责或主要责任的肇事者入罪,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由于我国刑法规定将逃逸行为作为加重情节加重处罚,所以在量刑时又对逃逸行为进行第二次评价。

对逃逸行为的首次评价由公安交警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作出,将肇事者责任推定为全责或主要责任,对逃逸行为的第二次评价由审判机关依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作出,将逃逸行为作为情节加重或结果加重犯加重处罚。行政法律、法规和刑事法律都对逃逸行为进行规定和处罚,但由于执行法律的部门不同,法律之间的楔合不完善导致了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重复评价。

三、出路:对"逃逸"行为的立法及司法建议

那么如何避免对"逃逸"的重复评价?对"逃逸"行为应在何时进行评价?

有观点认为,如此类型的交通肇事行为,违章行为(逃逸)和事故结果之间的刑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无从认定, 不能将推定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做同一认定,那么,对行为人应当依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作出无罪化处理,不能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笔者不完全赞同。笔者认可不能将逃逸导致全责这种推定性行政责任认定为刑事责任,逃逸行为和事故结果之间亦无因果关系,但是应对逃逸行为在刑法上予以评价,对逃逸行为的处罚根据是肇事者的不作为,其违反了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及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构成不作为犯罪。《刑法》之所以在交通肇事罪中将逃逸规定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并非处罚逃逸行为本身的作为,而是处罚逃逸行为所导致的抢救义务的缺失及逃避法律责任认定这一不作为,正是本质上的不作为表征着逃逸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由此可见,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罚根据是肇事者的不作为,其违反了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及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因此,无论逃逸者在事故责任上负何种责任,只要其肇事并造成重伤和死亡的结果后逃逸,就要对逃逸者处以刑罚。

我国大陆刑法没有将逃逸行为单独规定为"罪",而是把这种逃逸行为当成是交通肇事行为的延续,并且把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作为"逃逸行为"成立的前提,使普通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危害行为不能入罪。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却把这种逃逸行为单独规定为"罪"。比如,俄罗斯《刑法典》第265条(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罪)规定:"驾驶交通运输工具并违反交通运输工具道路行车或使用规则的人员,在发生本法典第264条规定的后果时,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处3年以下的限制自由,或处6个月以下的拘役或处3年以下的剥夺自由,并处或不并处3年以下剥夺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德国《刑法》也有相似的规定,其142条规定了擅自逃离肇事现场罪,即规定交通肇事参与人在街道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完成肇事后证实身份、车辆等一系列责任而离开肇事现场的要负刑事责任。我国澳门地区《道路法典》也有"逃避责任罪"的规定。

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外国刑法中将逃逸行为单独入罪的规定,如果不能单独入罪,应将其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情节予以考量,但要注意不要对"逃逸"行为进行重复评价。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来看,"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可知,这里的"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不包括"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这一情节而负的责任,也就是说这里的"责任"不包括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对"逃逸"的推定性责任,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适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否则会形成重复评价。但高法解释第2条第2项,仍然将"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作为认定交通肇事犯罪的前提,没有考虑因"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及无责任"条件下造成一人重伤或死亡后逃逸行为的处罚。笔者认为,对于因逃逸而在行政管理中负推定性的"全责或主要责任"的交通肇事案件,应按照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来定罪量刑。

参考文献:

[1]王立志,《交通事故责任书不能直接确认交通肇事罪--以交通事故当事人逃逸刑事责任认定为切入》,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总第106期),第184页。

[2]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第543页。

[3]参见侯国云、张豫生:"交通肇事能否引起救助义务辨析",,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9期。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人流、物流急剧增加,加之道路交通设施、安全管理设施以及人们的道路交通安全观念远远滞后于客观实际,交通事故发案数仍居高不下。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3.1万起,造成3.3万人死亡,15.2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01亿元。同时交通事故也显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处理难度大,上方案件多等特点。并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笔者根据了解到的道路交通事故上访案件,仅就其成因与对策两方面作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道路交通事故上访案件的成因

就道路交通事故而言,涉及到的当事人一般都是财产或人身受到损害、伤害的。交通事故肇事者并无主观上的故意,受害方在身心财产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往往只能要求经济上的赔偿。交通事故处理而引起的上访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一方当事人应当得到赔偿却没有得到或没有完全得到。从其具体原因上分析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故处理部门的一些同志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作为或不细致,工作态度蛮横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上访问题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有些事故处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道德、思想、业务素质不过关,对待发生的交通事故在处理时粗枝大叶,不深不细,有的甚至偏袒一方,办关系案、人情案等。具体表现如下:

1、处理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不细、分析不准、不能把事故发生时的客观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易导致事故责任认定错误。

目前,事故处理部门大都处在严重缺编的状态,每班的事故民警要在一天的值班时间里处理十余起交通事故,往往是第一个事故还没处理完,第二个事故就发生了,同时还要抓紧时间恢复交通。在这种情况下想做到认真细致地勘查的确不易。

2、处理人员到达现场后该做的不做,该收集的没有收集到,遗漏了重要的痕迹物证和调查材料。

由于缺乏责任心,到达事故现场后,不注重收集、调取这方面的信息,不及时查找事故发生见证人,只是对事故现场作假单奏效勘查处理就撤离,当发现缺乏证据证明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时,再行调查取证之策,往往时过境迁,难以凑效。这种情况,对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更换驾驶员等违法违规事实很容易丧失查清的时机,对整个事故的正确处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3、处理人员。极少数的处理人员接受当事人的宴请,收受事故当事人钱物,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时故意将应当弄清楚的事实含糊其辞,或因为人情关系做出不客观的责任认定,从而引起一方当事人不满意而导致上访。

(二)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在进入司法程序的处理过程中,在程序或审判程序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无法实现经济赔偿责任的情况,受害方又反过来找公安交通事故处理机关进行纠缠,并由此导致上访。

(三)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难以破案,或案件虽破,迟迟找不到交通肇事嫌疑人,受害一方要求交通事故处理部门给予解决而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引发上访。凡道路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大都是重大级别以上事故,且发生事故时具备逃离现场的客观条件,如事故发生在夜间或地点偏僻行人稀少的路段,或无牌无证车辆等。侦破工作难度极大,从实际情况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的破案率极低。公安交通事故处理部门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收效甚微。

(四)有些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和道路观念,错误的认为找找闹闹就能多得到赔偿,因而采取一些违法、过激的做法,达不到目的就进行上访。

二、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上访案件的对策

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上访案件,是公安机关实现执法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确保道路交通事故受害方既得利益的实现,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这是确保正确处理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减少因此引发上访案件的前提和基础。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部门的民警,应特别注重加强提升如下几个方面素质和水平。

1、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勘查业务素质。平时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善于分析、善于判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积累,丰富事故现场勘查知识,达到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后能基本准确地反映出事故发生时客观真实情况的水平,以确保对事故定性准确。

2、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事故事实情况调查清楚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要求对有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要熟知深懂,准确地应用到事故处理中去,做到对事故责任认定准确无误,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3、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特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有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起来时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如无现场、无接触碰撞事故,肇事逃逸无破案条件的事故等,很难拿出有说服力的依据使当事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绝不能急躁,更不能对当事人发火,应当以冷静的心态投之以关爱体贴的情感,准确地把握其心理状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促使其对工作的理解。

4、强烈的事业责任心和思想道德水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所面临的是财产受到损害,人身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还有的会造成整个家庭的毁灭。所以在处理交通事故时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有强烈的爱民之心,体恤之情和正义感,这是处理交通事故的出发点。自觉抵制一些不正之风,不吃请、不收礼。所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非常重要。

(二)把握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的起始阶段,不失收集证据时机。事故刚刚发生,是调查取证、查清事故发生情况的最好时机。这个时候往往事故发生时在场人还没有离开,而且记忆准确,事故现场不受破坏等许多有利因素,这时及时开展对事故发生的调查取证工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当事人角度来看,把我们的工作展示给他们,也会得到他们的理解。

篇7

第一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方便群众,依法管理”原则。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都有权劝阻、制止和举报。

第二条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负责,市长、县(区)长、乡(镇)长、村(社区)长为辖区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职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事故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第三条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全社会参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道路交通状况,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确定工作目标,提出管理对策,落实经费保障,并组织实施。对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四长”负责制的内容

第四条按照国务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应构建,政府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效机制的要求,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社区)应设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上下协调一致,纵横配合紧密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四级管理网络。

第五条市、县区乡镇政府成立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机构,应由政府主管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向同级职能部门和下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文,提出具体要求,部署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和推广本辖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提出予以表彰奖励的意见,对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应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研究、部署辖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及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解决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应坚决落实。

第七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事故工作应每年签订责任书。上级政府与下一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乡镇政府与村社(社区)各单位、部门、村社与车主及驾驶人,逐级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把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伸延到每一名车主、驾驶人及从业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及事故预防工作的综合协调、督察检查和宏观管理。市政府每半年,县(区)政府每季度,应组织力量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督察、检查,查找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

县(区)级人民政府建立、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处置突发事件交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定期组织评价交通安全状况。对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组建村级社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或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乡镇长应亲自挂帅,村(社区)干部全体负责,驻村干部积极发挥作用,形成以领导小组为依托,村(社区)干部为主体,驻村干部为先导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第十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列为政府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县(区)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乡镇、村社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县(区)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督促、检查交通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职能部门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意见,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赶集、庙会等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四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宣传的内容。

第十六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十七条村委会(社区)应当加强对本村(社区)村民(居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四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本着预防与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对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妥善处理负责。组织制定应对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公安、交通、公路、卫生、城建、运管、农机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

遇有应急预案所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互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反馈。

第十九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签署后,由该级政府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助,有关部门应服从指挥和调度,积极参加,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建立市、县区两级交通事故救援网络,确保交通事故伤者抢救“绿色通道”畅通。

第二十条人民政府在组织职能部门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应责令立即消除;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或隐患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查处。

法律、法规对查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举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不履行安全职责的情况。

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人民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隐患进行查处,对不履行和不按规定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个人,人民政府应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二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责成交通、公路部门对辖区内国省道、县乡道存在隐患的危险路段进行排查,对道路安全情况进行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事故多发及安全隐患路段的治理力度,及时修复水毁、坍塌路面,改造急弯、陡坡、窄路、窄桥、傍山险路,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及标志标线,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养护,落实养护、施工单位作业现场的安全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委会对辖区内的乡村道路,应组织力量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第二十三条对通行的道路存在事故多发及安全隐患的点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治理措施,接到报告的政府应责成公路、交通部门及时维修,消除隐患。

整改意见专题上报当地政府同意后,向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整改通知书下达后未予治理,由于道路原因而在此路段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管部门应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第二十四条施工路段,工程主管部门应告知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及防护设施,配备安全员。对不按规定施工发生交通事故的按规定追究施工单位及主管单位的交通事故责任。

第二十五条各级交通、公路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及公安派出所应根据辖区道路状况,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对行车安全确有严重影响的应适时组织人员疏导交通、撒沙防滑,必要时可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封闭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以保证交通安全。

第五章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第二十六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严格按照《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对公安、交通、运管、公路、农机、工商等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察,监督、指导各有关部门强化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安全隐患点段的治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履行职责。督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工作。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组织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相关责任人提出追究行政责任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职责,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路面监控,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从严取缔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管理,重点强化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教育、安全考核,严格驾驶员培训、考试、驾驶证的核发,严格机动车辆牌证发放及检验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报废、改装车辆管理。认真排查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和安全隐患点(段)及时提出合理的整治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依法处理交通事故,从严处罚交通肇事者。

三)交通运管部门负责客运市场发展规划,强化客运站点源头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客运车辆进出站管理制度,禁止站(点)外发车。负责运输企业的资质审定,负责农村客运站点、运输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加强运输行业安全源头监管,严把客货运从业人员资质关。督促、检查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制度。配合公安交管部门落实二级以下公路夜间禁行30座以上客运车辆的规定。合理调配客运班线,禁止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乡村道路发放大型客运车辆。加强汽车性能检测、车辆技术等级划定以及二级维护。强化驾驶员培训学校的行业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四)公路、交通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赋予的职责,制定本辖区公路建设和运输发展规划,实施市内国省道、县乡道、通村道路、运输站场建设和管理,对新建、改建公路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确保设计合理,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对事故多发及安全隐患路段,组织专家实地勘察论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一时难以治理的设立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参与取缔占用公路打场晒粮、摆摊设点等违法占道问题,纠正车辆违法超限运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五)农机部门履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严格农机驾驶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定期向政府汇报农机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突出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排查农机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强化农机宣传教育,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农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交通事故,规范农机销售市场。

六)城建、工商、质监、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监察、规划等部门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第六章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社区)职责

第二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直接负责监督村社区落实本辖区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公安派出所应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承担起辖区内交通安全管理及预防事故的职责并接受其监督。

第二十八条乡镇、村(社区)负责辖区内机动车、农业机械以及车主、驾驶人的源头安全管理工作,摸清底数,建立车辆和驾驶人基础台帐,对各类车辆、驾驶人、车主实行户籍化管理。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举报。

村委会(社区)应督促新购车辆挂牌入户和驾驶人参加安全学习培训、考试,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乡镇、村(社区)应建立交通安全监督和管理信息员制度。

第七章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职责

第二十九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实施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二)确定一名负责人组织实施内部交通安全工作;

三)保障交通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

四)教育单位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五)做好车辆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工作,保持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六)雇用机动车驾驶人的应当登记其驾驶证和身份证件;

七)接受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组织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设施和道路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交通事故多发单位和交通事故多发道路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靠实责任,落实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改进交通安全设施。

第八章违法违规责任追究

篇8

   溺水是农村中小学生暑期主要杀手之一。随着夏季的来临,近期全国各地以及我县已陆续发生多起小学生溺水的事故,教训十分惨痛。学校已进行多次防溺水教育,家长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加强子女不良行为的监管,教育子女做到:

   一、上学、放学途中要结伴而行,按时上学、回家;不擅自与同伴下水游泳、嬉水、玩耍;不到沟河渠塘水域游泳、玩耍;不去河道挖沙(坭)坑地带、水库主干渠、水深流急的河流以及深水区、冷水区、污染水域游泳;不随便到野外不熟悉的'水域游玩;不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

   二、外出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并到有救生员看管的游泳场游泳。在游泳入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宜游泳;饭后45-60分钟内不要游泳;游泳时不要冒险跳水,要遵守游泳池规则。家长假期及放学期间期间必须负起监护职责,假期及下学期间一切责任家长负责。

   三、及时向班主任、家长、同村同学安全小组长举报个别同学私自外出游泳的不安全行为和现象。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让成年人来抢救,不会游泳的未成年学生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

   学校希望每一位家长提高认识,加强对子女的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家长一份,学校一份。

   学生家长(签名):年级班:学生

   xx小学20xx年x月xx日

   学校学生防溺水安全责任书2    尊敬的学生家长,您好!

   目前天气逐渐转热,是学生溺水事故高发期,我们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确保师生安全,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禁止任何同学私自到游泳池、池塘、河流、水库等有水源的地方嬉戏与游泳!

   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发生溺水死亡事件,我校特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希望家校互相配合重视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家长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如下:

   一、家长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知识教育,坚决不允许学生在节假日和上、下学路途中私自或和其他学生结伴去池塘、水库、江河等水域附近玩耍、洗澡、游泳等,不得与不三不四的闲杂人员往来,对居住在可能发生溺水事故隐患地段的家长更要教育和监管好子女。

   二、各位家长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要切实落实对子女的监管。教育孩子按时到校、回家。节假日对孩子的活动去向更要多加关注,不得让孩子参加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发现孩子随意外出,及时寻查去向。

   三、家长要向孩子进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和遇险逃生的安全知识教育。

   四、要加强安全教育与监管,做到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在学生往返校途中若因家长教育或监管不力造成的一切安全事故与学校无关。

   五、所有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得到学校告知学生生病或有安全隐患等消息后,必须及时到校协助解决,否则造成的后果自负。

   六、学生到校后一般不得外出,因病或因事外出必须经班主任同意,履行好请假手续,否则不得私自外出。

   尊敬的学生家长,安全无小事,请按照以上规定教育学生认真遵守本责任书,严格看管孩子,否则后果自负,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学生的心中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家长签字:学生签名:

   xx村镇大屯小学

   20xx年5月14日

   学校学生防溺水安全责任书3

   随着夏季到来,我国进入了高温、强降水、雷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也是孩子意外事故,尤其是溺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教训十分惨痛。为了保证您孩子的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精神,积极做好防患工作,我园与各位幼儿家长(监护人)签定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各位家长要明确自己是幼儿安全第一监护人,切实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孩子的防溺水教育,认真履行监护和教育管理责任。

   一、家长加强对幼儿的防溺水知识教育,落实以下监管责任。

   1、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监管,做到按时护送幼儿入园、按时接幼儿回家。

   2、严禁孩子在上学、放学途中到河边玩耍或同意幼儿擅自下水游泳、嬉水、玩耍或擅自与同伴下河、下堰、下水库等水域游泳、嬉水、玩耍;不得同意幼儿独自到和边游泳、嬉水、玩耍。

   3、要去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下,准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后,方可到安全水域游泳,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让成年人来抢救,未成年幼儿禁止盲目下水施救。

   4、在雨季如遇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可以不到校或推迟到校,可在家长帮助下电话向老师请假。

   5、教育孩子在雨天,不要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得在雷雨时避雨树下、电线杆下或其它易发雷电的地方。预防雷击事故发生。

   二、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1、在幼儿无家长接送独自入园或离园(家长接出幼儿园后让孩子独自回家)途中发生的;

   2、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幼儿自行到校发生的;

   3、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三、家长要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幼儿在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以及上级部门通知放假期间的安全责任由学生家长负责。家长或监护人要加强平时的教育和监管,严禁孩子私自到河边玩耍或下河下堰等危险水域洗澡、游泳、嬉水、玩耍。

   四、幼儿在我园就读期间本责任书均有效。

   学校(章):xx镇幼儿园

   xxx班班主任:xxxxxx

   幼儿姓名:xxxxxx

   幼儿家长或监护人(签字):xxxxxx

   20XX年5月20日

   学校学生防溺水安全责任书4    随着夏季到来,我国进入了高温、强降水、雷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也是孩子意外事故,尤其是溺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教训十分惨痛。为了保证您孩子的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精神,积极做好防患工作,我园与各位幼儿家长(监护人)签定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各位家长要明确自己是幼儿安全第一监护人,切实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孩子的防溺水教育,认真履行监护和教育管理责任。

   一、家长加强对幼儿的防溺水知识教育,落实以下监管责任。

   1、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监管,做到按时护送幼儿入园、按时接幼儿回家。

   2、严禁孩子在上学、放学途中到河边玩耍或同意幼儿擅自下水游泳、嬉水、玩耍或擅自与同伴下河、下堰、下水库等水域游泳、嬉水、玩耍;不得同意幼儿独自到和边游泳、嬉水、玩耍。

   3、要去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下,准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后,方可到安全水域游泳,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让成年人来抢救,未成年幼儿禁止盲目下水施救。

   4、在雨季如遇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可以不到校或推迟到校,可在家长帮助下电话向老师请假

   5、教育孩子在雨天,不要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得在雷雨时避雨树下、电线杆下或其它易发雷电的地方。预防雷击事故发生。

   二、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1、在幼儿无家长接送独自入园或离园(家长接出幼儿园后让孩子独自回家)途中发生的;

   2、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幼儿自行到校发生的;

   3、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三、家长要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幼儿在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以及上级部门通知放假期间的安全责任由学生家长负责。家长或监护人要加强平时的教育和监管,严禁孩子私自到河边玩耍或下河下堰等危险水域洗澡、游泳、嬉水、玩耍。

   四、幼儿在我园就读期间本责任书均有效。

   学校(章):太乙镇幼儿园

   xxx班班主任:xxxxxx

   幼儿姓名:xxxxxx

   幼儿家长或监护人(签字):xxxxxx

   20XX年5月20日

   学校学生防溺水安全责任书5

   学生的安全工作重于泰山,面对即将来临的炎热夏季和暑假,学生的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防溺水及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夏季和暑假期间学生的安全,学校特与幼儿园签定本责任书。

   一、注重预防,加强教育,提高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提高认识,注重预防。各幼儿园要切实提高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安全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预防上来。

   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各幼儿园应严格贯彻执行防溺水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依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坚决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要利用发放防溺水安全宣传材料、展板、家长会、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让学生牢记预防溺水“四不一会”,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经常化,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切实降低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率。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不断增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实效性。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强化幼儿园的安全工作。要求学生做到:上学、放学家长接送,按时回家;不准擅自与同伴下水游泳、玩耍、到水边嬉水;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或水情险恶的地方游泳、嬉水、玩耍;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让成年人来抢救,不会游泳的未成年学生不可盲目下水施救。特别向学生强调,汛期来临,任何人不得到河(池塘)边玩耍,更不得下河下湾,对于违犯以上规定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批评。

   三、私立幼儿园办学者对幼儿在园和上、放学途中负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如因教育不当,或管理不到位,学生发生溺亡事故,均由幼儿园全权负责。

   四、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和幼儿园各执一份。

篇9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刚才,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县区、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同志分别就如何做好下步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非常符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有关方面要认真抓好落实;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两家市属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大家一定要对照各项目标要求,落实责任,兑现承诺,为我市的发展做出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我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大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确保了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23.9%、1%、21.4%和27.9%,被省政府授予“年度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市”称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全市道路交通管理一线同志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关心支持交通管理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道路交通管理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县区、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总量仍然比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到了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95.2%。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单位思想上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工作中要求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有的甚至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道路安全隐患仍比较突出。中心城区部分路段交通拥堵、铁路道口等交通不畅,个别路段路面损坏;部分县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中间物理隔离等设施缺失,与省上的要求差距较大。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科技含量不高,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一些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整治还不到位,新修、改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还不配套、不够完善。三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呈多发态势。不少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超员超载、超速行驶、冲闯红灯以及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常发生;早、晚时段车辆争道抢行、随意调头等现象突出;部分向城区内拉料的货车超速超载、带病上路;有的司机疲劳驾驶,个别驾驶员驾驶技术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差;对这些行为执法还不严,处罚偏轻,容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后患无穷。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3月25日,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就做好今年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随着全市道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日趋膨胀,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务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年道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年”活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我市道路安全、有序、畅通、和谐。

二、全面做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预防工作

今年,我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实现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同时下降,力争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确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在具体工作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各县区政府和市公安、交通等部门要针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加大查处力度,始终保持依法严管的高压态势。公安部门要严格落实网格化巡逻管控机制,进一步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合理调整和完善勤务安排,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严查、严惩工作态势,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要严肃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争道抢行、冲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在中心城区主要路段开展创建行车秩序示范路活动,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路面非现场执法力度,向科技要警力,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全天候整治。按照省政府要求,年底前全市80%的高速公路完成全程监控系统建设,国省道公路全程监控系统建设完成80%以上。对此,市公安局要组织进行科学论证,完善建设方案,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市、县区两级要安排专项资金,高速公路管理养护部门要加大投入,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二)抓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各县区政府及市安监、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在为交通运输企业搞好服务的基础上,督促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级交通部门要建立完善运输企业及其营运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体系和工作标准,教育引导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车辆及驾驶人的管理,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二要加大对客运企业监管力度。各级交通、安监、公安、旅游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联合检查,督促其严格按照规范抓好内部安全生产;要定期组织客运企业对9座以上客运车辆的运营安全状况集中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三要强化对客车驾驶人的从业资格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部门要强化对客运驾驶人的动态监管,充分运用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PS等技术装备,及时发现并制止驾驶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和违规经营等行为,确保交通安全。另外,要切实加强校车管理,各县区要关注校车的车况、通行道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超员等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尤其是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更要高度关注。

(三)抓好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地形复杂、视线不良、事故多发、防护设施缺失、管理相对薄弱的路段,各县区政府和市安监、公安、交通、公路等部门要切实加强排查,实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明确整治计划、工作目标、完成时限,落实整治资金,加快整治进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市公路、城管及高速公路管理养护单位,要做好道路养护特别是冰雪、强雨等恶劣天气下的道路养护工作,及时除雪除冰、排水防滑,消除安全隐患。市安监、公安、交通、公路、城管、规划等部门,要以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以及事故易发路口路段为重点,按照“完善国省干线,加强险要路段,突出重点区域”的原则,集中开展一次标志标线大检查、大整改活动,切实解决标志标线不规范、不完备和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高速公路经营单位要不断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道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因施工安全管理不善或道路隐患引发交通事故。市公路、城管、规划等部门要针对路口事故多发的实际,规范道路开口审批制度,对不合理的路口,及时予以封闭,并突出抓好信号灯、警示灯、减速带等路通安全设施建设,切实把路口车速压下来,为事故降下来奠定基础。今后,在城区道路开口,必须经公安交警部门严格把关审批,有效杜绝居民小区门口随意开口的问题;新建居民小区的出入口不能直接汇入城市主干道,要在小区开发时同步规划建设辅路。#p#分页标题#e#

(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政府及市公路、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在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对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监控、防撞护栏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安排投资、同时批准立项、同时搞好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杜绝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以减少违法、保证安全。市、县区级公安交警部门要参与交通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同时,城市道路沿线的重大建设项目,要组织规划、建设、城管、交警等有关部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对道路交通有不利影响的,公安交警部门应当提出改进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对道路交通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不予批准,建设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要加强道路中间隔离护栏建设,总的要求是,路基宽度超过15米的双向四车道以上公路、双向六车道以上城市道路,在3年内全面设置完善中间物理隔离设施。年底前,要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35%以上。对此,各县区政府和市公路、城管等部门要按照道路权属,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五)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础性工作。各级要以中央文明办、公安部组织开展的“文明交通计划”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声势,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要把文明交通宣传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部门和单位,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及乡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按照省政府要求,对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要实行“一票否决”。

三、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公安、交通、安监等几个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联动,走综合治理的路子,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一)要明确各级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本地区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必须亲自抓、负总责,要经常过问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指导制定交通安全规划,切实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力度,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分管领导要定期深入事故处理一线和事故多发区域,分析事故原因,排除事故隐患,解决实际问题。各县区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本地政府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岗位目标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一同安排部署,一同检查考核,超前谋划、超前安排,全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县区、乡镇政府都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坚持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好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作用。

(二)明确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把监管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道路交通安全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各级安监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各级公安、交通等部门要立足本职,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全力以赴维护道路的安全与畅通,同时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各级各部门、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积极参与和支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篇10

最新学校假期安全责任承诺书范文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及财产不受损害,维护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生安全责任书》,希望家长、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1、学校及家长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饮食、游泳、防火、用电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不骑摩托车,不乘坐摩的以及三无车辆。杜绝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过期、三无食品,坚决杜绝饮食中毒事件发生。保持教室及集体场所的卫生,避免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3、参加体育活动时注意安全,活动时要检查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否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卫生标准,剧烈活动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听从教师指挥,以确保安全。

4、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喝酒、不打架、不盗窃他人财物,不与校外不法青年勾结。敢于同扰乱学校秩序、侵害学生人身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增强消防意识,不违章用电、用火,不抽烟、不点蜡烛、不放鞭炮,杜绝火灾发生。

6、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到校,要及时通知班主任。中途离开校园要先向班主任申请,班主任批条、门卫老师登记后方可离开。

7、按时作息,准时到校,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也不准留宿其他人。

8、不准带水果刀、管制刀具及其它伤人器械入校。

9、不准勒索他人钱物,如被勒索,要及时向班主任,家长或有关部门报告。

10、不看不健康书籍,不进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等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场所。

11、注意人身安全,禁止翻越围墙、攀登楼梯扶手及其它栏杆、窗口等,上、下楼梯时按规定慢速、有序、靠右行,不在楼道打闹、玩耍。

12、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及装饰物,不烫发、不染发、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带手机、随身听、高档微型等设备入校。

13、 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后,家长要按正规渠道向学校反映,冷静、理智、妥善的解决。禁止教师、家长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违纪现象发生,每个同学都要认真遵守《学生安全目标责任书》,如有违犯,学校将依据《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规定以及我校校规执行。

此责任书一式两份,一份由家长保存,一份由家长签字后班主任保存。

班主任签字:

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最新学校假期安全责任承诺书范文二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提出以下规定,请学生及家长严格执行,家、校齐心协力共建平安校园。

1、学校严禁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敲诈勒索、小偷小摸、赌博,违者将从严从重处理。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严禁奔跑、打闹;与他人发生争执、摩擦时,应及时报告班干部或老师,严禁骂人、打架。

2、严禁学生擅自离校,离开校园必须向班主任请假,并出示出门卡(班主任亲笔写的出门条),不得进入舞厅、录像室、网吧、游戏室等营业性娱乐场所。

3、上微机课、音乐课、实验课、体育课,应提前两分钟在课代表的组织下,整队静静前往各专业教室或操场。

4、严禁在校园、楼道、教室等场所进行危险性游戏、操作或攀爬;严禁攀爬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等。严禁在江河湖泊等水域游泳,严禁在公路、铁路上及其周边玩耍。

5、严禁玩火玩电,严禁接触、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严禁携带刀具、手机等非学习用品入校。

6、学生有事有病不能坚持到校上课,家长应及时和班主任联系,严禁无故旷课,对旷课、逃学者将从严处理。

7、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服从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值日老师的管理,因非学校责任造成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一切责任,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XXX

XXXX年XX月XX日

最新学校假期安全责任承诺书范文三

为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严格责任界限,落实安全责任措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辅导班实际情况,特签订本安全责任协议书;

1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的父母或依法确定的监护人,其监护关系不因学生的入学而转移给本辅导班,辅导班与学生只是教育管理关系,监护人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学生在辅导期间辅导单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2全体补课学生都要接受领航辅导班的法制纪律安全教育,保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领航辅导班纪律安全制度,服从本辅导班纪律安全管理。

3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有病必须由学生本人或者家长提前向辅导班老师当面或者打电话请假,说明情况,不得代别人请假。 4注意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注意横过马路和马路拐弯处的车辆,骑车回家的同学更要注意。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路面遇下雪天气比较湿滑,寒冬腊月路上车辆较多,学生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出现交通事故的,由肇事方负责。

5不得携带、窝藏管制刀具、棍棒、气枪、红外线手电筒等进入教室。不玩危险性的玩具。

6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黄色书刊、音响视频。不进网吧等各种娱乐性场所,不打架斗殴,不滋事寻非。在上课期间外因打架斗殴或者参与打架斗殴造成自己或者他人受伤的,由学生及其参与者负全部责任,触犯国家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同学之间发生纠纷要及时报告老师,通过正常渠道解决,严禁私下纠集他人或者社会闲散人员打架斗殴,或以威胁、恫吓等其他方式进行解决,因第三方的原因造成学生身体受到伤害,由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如给他人造成伤害的,由学生及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8不准私自去水库等外出游泳 钓鱼、溜冰,不到施工场地和危险楼房、危险地段、桥梁等危险地带游玩和逗留。学校严禁学生玩火,玩电,玩水,玩甩炮,火炮。因上述行为出现事故的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9日常上课期间,学生未到校或私自离校,辅导班应及时通知学生的监护人。若学生因此造成社会危害或出现意外事故的,学校不承担责任.学生放学后应立即离校回家,非辅导班或老师的原因学生在校内滞留,嬉戏玩耍,造成伤害的,辅导班不承担赔偿责任.

10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应注意火炉、煤气罐等煤气中毒、电热毯触电、着火等安全隐患,不住危房,晚上应该熄灭火炉并且保持烟筒以及房间空气流动畅通,发生事故的,辅导班不负任何责任。

11学生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损害赔偿纠纷,按本协议第6、7、8、9条处理.

12学生应该学会自救和互救。若发现同学出现安全事故,要及时向老师或者家长报告,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13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学生在该辅导班补课期满为止

补课单位 (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