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税证明范文
时间:2023-04-09 12:1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完税证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源税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资源税已缴管理证明 网络版已税证明
一、前言
山西是我国资源大省,当地采矿业发达,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代价。2007年,国务院将山西列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地区,以经济手段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保护环境,据此省政府决定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交由地税部门进行代征。由于对基金的征收采取了规范的管理,同时对于扣缴义务人采取了更加严密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得在2007年与2008年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07年时完成了103亿元,2008年完成了166.5亿元。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扣缴相比,资源税的扣缴的方式与方法就显得较为落后,缺乏足够的调节能力,但是可以将扣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成功方法运用到对资源税的管理中去,对于堵塞税收漏洞与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矿产资源状况
我国已发现168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资源大国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
三、煤发基金扣缴管理的优势
煤发基金属于地方财力,省、市、县财政分享比例为:60%、20%、20%,开征以来,依托山西地税征管网络这个大平台,采取在生产环节直接征收与运用已缴证明强化扣缴义务人管理相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征管链条。
1、煤发基金的法律层次
煤发基金的征收依据是《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03号令),属于一种地方性收费项目,在法律层次上《基金征收办法》是山西省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
2、征收范围
《基金征收办法》规定只对山西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对从事开采原煤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煤发基金。
3、扣缴管理成功之处
(1)工作流程规范
已缴证明可开“换票”在原煤的销售与转换的过程,证明煤发基金已缴的依据是煤发基金已缴证明,如果缺少该证明,则仍然会被继续扣缴煤发基金。基金已缴证明票据有两种,分别是自开版与代开版。该证明包括保存联、证明联、备查联三部分。当已收购原煤单位或者个人需要对原煤进行再次销售时,则必须到当地主管地税的机关,用已缴证明与购销明细办理换票手续,而主管地税的机关则应该根据收购原煤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销售明细在相关的软件中重新开具已缴证明,同时新开具的证明必须加盖“换票”章。如果是适用自开版已缴证明的企业适用“自开版开票软件”开具证明,则该企业必须每月按时向当地主管地税的部门送交当月的电子数据,并由税务部门将相关的信息导入到网络基金征管软件系统中。
(2)征管手段先进
使用网络版已缴证明单强化扣缴管理网络版的基金征管软件是基于山西省的整个地税网络平台的,扣缴义务人的所缴纳的基金、已缴证明的调拨、领购、使用等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录入到该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该系统扣缴义务人可以凭自己所得证明的编码在整个山西省地税网络中查询购销时间、交易双方、交易的货物种类、金额等信息。基金已缴证明在原煤的销售与转化的过程,必须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如缺少该证明,则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须扣缴煤发基金。从原煤的开采到原煤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征管链条,并且通过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在每个收购环节按规定都可以取得已缴证明,克服了资源税管理证明不能随同货物流转的弱点,提高了扣缴管理质量。
四、资源税征管不足之处
资源税是地方财力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山西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税收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20.40亿元,2007年25.89亿元,到2008年时达到了31.74亿元。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源税的征收管理仍存在不少漏洞,如对扣缴义务人管理不够科学,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流失可能更大。
1、资源税的法律层次
资源税属于税收范畴,征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征收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法律层次上,《资源税暂行条例》属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2、征税范围
资源税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开采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生产的固体盐和液体盐。
3、扣缴管理不足之处
(1)扣缴范围不全面,扣缴范围有争议
由于对扣缴的范围定义存在着争议导致扣缴范围不明确,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资源税纳税人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对法律规定的扣缴义务人进管理。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可有效的对相关资源税的征管起到促进作用。扣缴义务人在《资源税暂行条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未税矿产品的定义与谁对未税矿产品上缴资源税则是在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简称《扣缴办法》)中进行了规定。通过各种规定可知扣缴义务人所需要代扣代缴的范围有收购的除原油、天然气、煤炭以外的所有资源税未税矿产品。在《税收征管法》有规定对于扣缴义务人的定义只能由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规定,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扣缴办法》还不属于法律法规,其法律地位仅是一种规范性文件,《资源税暂行条例》属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地位高于《扣缴办法》,并且其中有规定指出该条例由国家财政部负责解释,实施细则也由财政部进行制定。
因此最终对于资源税扣缴义务人的规定,根据税收征管法应以《条例》为准,但对于《扣缴办法》中资源税管理证明的管理却不适用。由于以上原因在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扣缴义务人进行分类管理。但是在业界内有种观点是只根据《扣缴办法》对扣缴义务人进行区分,但是根据这种办法“资源税管理证明”不适用于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者三种资源,同时也会出现缺失扣缴义务人,这就为这三种资源的资源税监管带来许多不利之处,严重的会带来许多税款的流失。还有一种观点在法律依据上受到质疑,这些政策上的争议都给税收扣缴和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在流通环节中“资源税已税管理证明”不具备流转功能
在《扣缴办法》的规定中,除去开采企业外只对首个收购单位开具证明,而在以后的各个销售环节中,则不能获得相关的已缴证明,从而造成了矿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缺乏已税的依据,最终也无法对扣缴义务人进行界定,从而形成税收漏洞。《山西省地方税务局资源税管理证明使用办法》中虽然对于在销售环节中收购方如何获取相关证明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该规定中的方法缺少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在面对多重环节收购、纳税人业务量大的情况时,会使得办税效率严重下降,同时在证明复印件使用的连续性、查询对比与信息共享等方面都有着不足之处,最终使得管理证明在世界工作中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使用与推广。目前对于资源税的代扣代缴管理都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没有采用高科技进行技术支撑,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税收漏洞已不可容忍,实施科学化网络管理势在必行。
五、借鉴煤发基金网络版已缴证明,完善资源税管理
综上所述,资源税有许多优势,它法律层次高,征收范围广,大部分矿产品都在管理范围,但它的扣缴管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扣缴范围不全面;管理证明没有流转功能,实际工作中难以推广使用;对扣缴义务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而煤发基金却在这些方面有优势,基金证明单操作实用性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能在每个收购环节流转,对扣缴义务人管理科学严密,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版已缴证明借鉴应用到资源税中,完善资源税的管理。虽然目前资源税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但不论是计价征税还是调整定额,完善扣缴管理,使用网络版已税证明单都势在必行,主要建议以下几点:
1、明确定义并对扣缴范围进行扩大
原有的《扣缴办法》的不足之处已经十分的明显,所以应该立即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将原油、天然气、煤矿都列入到资源税管理证明的扣缴范围中,例如重庆、贵州等省份都已将收购未税原煤的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列入到《扣缴办法》的管理范围中。山西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煤炭能源大省,应该尽快的将原煤列入到代扣代缴的范围中去,对于煤炭可以将已在使用的“煤发基金已缴证明”视同“原煤资源税管理证明”。而其他的能源可暂时仍按照原有的《扣缴办法》进行管理。
2、建立网络版的资源税管理系统
使用网络版的资源税已税证明单,实现扣缴管理计算机信息化。这种方法是将管理进行规范化、高效化的最佳解决方法。在进行开放相关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煤发基金征管软件的相关成功之处。网络版的资源税管理系统主要是增加“换票”的功能,让证明能够与货物一起进行流转。在销售的环节中,每一个收购单位或者个人都必须取得相关的管理证明,如果缺少证明则需扣缴资源税。通过网络可以进一步强化对扣缴义务人的科学化管理,并且有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业务操作平台,推进税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对于资源税的扣缴义务只能限定在整个销售矿产品的环节中,当加工使用后则不可再使用管理证明,这一点必须与煤发基金进行区分。
3、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征收资源税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以及与资源税息息相关的人都参与到征收资源税的宣传中来,尤其是“矿山焦电冶水泥选建筑”等资源型行业。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同过宣传让人们了解资源税的相关政策与规定,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主动获取相关证明的意识,为税收的征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2007年3月10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25日
篇2
关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政策背景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享受优惠设备的投资额金额的确定就影响税额抵免的额度,因此如何确定设备的投资额就成了问题的关键。200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通知》明确,专用设备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2009年1月1日,增值税改革,我国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购入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那么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是否可以作为投资额抵免企业所得税,实务中存在不少争议。6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10]256号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明确。
通知的核心内容
通知明确了企业购入专用设备其进项税额已经抵扣的,其进项税额不允许再作为投资额抵免企业所得税;进项税额未抵扣的,其进项税额可以作为投资额抵免企业所得税,消除了实务中的争议。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8号)第二条规定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本刊建议
纳税人须注意可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投资额企业因自身原因,可允许抵扣的专用设备,未享受进项税额抵扣,其进项税额不允许再作为投资额抵免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区别不能抵扣情形的具体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的情形有:(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如果企业购入的专用设备用于上述项目,其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在计算抵免的企业所得税时应以价税合计金额作为投资额。除此以外,在计算抵免的企业所得税时,投资额不应包含进项税额。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政策背景
2009年届家税务总局实施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124号,以下简称“《办法》”)。针对一年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于6月21日下发《关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10]290号,以下简称“290号文”)就《办法》提出了若干补充意见。
明确了税务机关的含义
290号文指出,《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包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各级税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四条: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
明确了居民身份证明格式
290号文指出,按照《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三)项或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应由纳税人提交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包括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以下列方式之一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一)按照国税发[2009]124号文附件1第27栏或附件2第25栏的要求填写的相关内容;
(二)单独出具的专用证明。
我们对比发现,国税发[2009]124号文附件1第27栏或附件2第25栏中的身份证明内容是一致的。
非居民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时免于提交资料的限制
非居民按《办法》第九条第二款或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可以免于提交已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资料,限于该非居民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已经提交的资料。即非居民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时免于提交的资料,即审批申请时提交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和备案时提交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限于该非居民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已经提交的资料。
非居民需要向不同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或备案报告的,应分别向不同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资料。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备案不得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办法》将非居民税收协定待遇优惠分为审批类和备案类,属于审批类的有:
(1)税收协定股息条款;(2)税收协定利息条款;(3)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四)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条款。
属于备案类的有:
(一)税收协定常设机构以及营业利润条款;
(二)税收协定独立个人劳务条款;
(三)税收协定非独立个人劳务条款;
(四)除本条第(一)至(三)项和本办法第七条所列税收协定条款以外的其他税收协定条款。
290号文规定,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根据《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于申报相关纳税义务之前进行享受协定待遇备案的,在填写《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报告表》时,第20栏“收入额或应纳税所得额”和第21栏“减免税额”暂按合同约定数或预计数填写;待按国内法规定申报该已备案的纳税义务时,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再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执行情况报告表》(见附件3,略),报告已备案的税收协定待遇实际执行情况。
《办法》第十三条针对第十一条规定的采用扣缴形式的备案类所得,不包括按照国内税收法律规定实行源泉扣缴,且根据《办法》第七条规定属于审批类的所得。
290号文强调指出,扣缴义务人在执行需要备案的税收协定待遇时,无论纳税人是否已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资料,均应按《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纳税人拒绝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相关资料的,扣缴义务人不得执行相关税收协定待遇。
根据《办法》规定,非居民需要享受税收协定股息条款、税收
协定利息条款、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条款等税收协定条款规定的税收协定待遇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或者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提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非居民发生的纳税义务按国内税收法律规定实行源泉扣缴的,在提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时,纳税人应向扣缴义务人提交应该填报、提交的资料,由扣缴义务人作为扣缴报告的附报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290号文明确了纳税人拒绝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相关资料的,扣缴义务人不得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明确了工作时限的含义
《办法》规定,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在接受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之日,由县、区级及以下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290号文明确了,《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工作时限”是指《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时限,即按《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处理上报情况的各级税务机关均应自收到上报情况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直接或逐级通知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或者完成再上报程序。
修订了《办法》附表中涉及的所得类型及代号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必须注意,根据290号文的规定,《办法》附件1、附件2和附件5的填表说明中涉及的所得类型及代号统一修改为:营业利润-7;股息-10;利息-11;特许权使用费-12;财产收益-13;独立个人劳务所得-14;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15;艺术家或运动员所得-17;退休金-18;支付给学生的教育或培训经费-20,其他所得-21。
修改后的表样限于篇幅,此处省略,读者可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chinatax.省略)下载查阅。
其他注意的主要规定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81381号)第二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403号)第三条第(三)项规定,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局通过相互协商形成的有关执行税收安排的协议做出的规定。根据《办法》第四十四条,该两项规定与《办法》有不同的应按该两项规定执行。
2、《办法》附件2第26栏中“主管税务机关或其授权人印章或签字”修改为“接受税务机关或其授权人印章或签字”。“接受税务机关”指按照《办法》第七条规定接受非居民审批申请的主管税务机关或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办法》附件3第15至21栏中“最近一年”指申请人取得所得前的一年。
3、《办法》附件5《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执行情况报告表》和附件6《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按国别)》,分别由本通知所附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执行情况报告表》(附件3,略)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执行情况汇总表》(附件4,略)替代。
4、请各地将本地区执行税收协定的情况进行年度汇总,填报有关汇总表,并于次年三月底前报税务总局。由该规定推断,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提交报表截止日应不晚于次年三月中旬,具体时限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境外分行取得来源于境内利息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一、税收协定列名的免税外国金融机构设在第三国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与其总机构属于同一法人,除税收协定中明确规定只有列名金融机构的总机构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情况外,该分支机构取得的利息可以享受中国与其总机构所在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规定的免税待遇。在执行上述规定时,应严格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二、属于中国居民企业的银行在境外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同样是中国的居民,该分支机构取得的来源于中国的利息,不论是由中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设在中国的常设机构支付,均不适用我国与该分支机构所在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应适用我国国内法的相关规定,即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我国利息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8]955号)文件办理。
(国税函[20101266号;2010年6月2日)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问题1.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核算。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如果属于前期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否则,应计入补缴税款当期的损益。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应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问题2.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
解答:会计估计,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尽管会计估计所涉及的交易和事项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已经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了当时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一般不存在会计估计差错。例如由于上市公司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这种修订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只有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并未合理使用编报前期报表时已经或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做出会计估计,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的情况,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前期差错更正,其他情况下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3.上市公司在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交易费用及其他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解答:上市公司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承销费、保荐费、上网发行费、招股说明书印刷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行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应在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
(2010年第一期,总第四期:2010年6月23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开具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以下简称完税凭证)开具及相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完税凭证开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由税务机关直接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告知其纳税情况,是贯彻落实“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优化纳税服务的客观需要,更是进一步推动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提升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也为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奠定基础。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多措并举、逐步到位”的基本原则,以强化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为契机,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完税凭证的开具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满足纳税人税收知情权的诉求。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工作目标:按照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方向和优化纳税服务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保证纳税人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知晓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况,保护其知情权。保证税务机关能归集和掌握个人收入和纳税信息,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具体要求是:
(一)税务机关直接征收税款的(如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自行纳税申报纳税的)、纳税人申请开具完税凭证的,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开具通用完税证或缴款书、完税证明。
(二)凡是扣缴义务人已经实行扣缴明细申报,且具备条件的地区2010年应当向纳税人告知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况,具体方式如下:
1.直接为纳税人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以下简称《完税证明》)。
《完税证明》为一联式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式样附后(见附件1;完税证明开具示例见附件2与附件3)。《完税证明》比照《税收转账专用完税证》,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32号)的规定严格管理。
自2010年8月1日起,凡向个人纳税人开具的完税证明,统一按此格式开具,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行税务机关向扣缴义务人实行明细申报后的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的通知》(国税发[2005]8号)文件规定的证明样式停止使用。
2.通过税务网站,由纳税人网络查询、打印纳税情况,并告知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纳税人纳税情况(如每半年或一年向纳税人发送短信一次),并告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开具完税证明的方法和途径。
4.其他方式。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确定告知纳税人纳税情况的方式。
(三)扣缴义务人未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和实行明细申报但不具备开具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扩大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覆盖面,尽快实现直接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同时,要做好本地的宣传解释工作,说明不能直接开具完税证明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纳税人的税收知情权。
(四)督促扣缴义务人履行告知义务。一方面,要督促扣缴义务人在发放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后,在工资单上注明个人已扣缴税款的金额。另一方面,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必须开具。
前款所称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包括完税证、缴款书、代扣代收税款凭证,以及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三、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索取指引
各地应自本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结合本地实际,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的索取指引,向纳税人告知如下事项(不限于):
(一)明确告知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的种类。
(二)具体说明纳税人在不同情形下应取得完税凭证的种类。
(三)详尽描述开具不同完税凭证的时间、地点、流程及附送资料,保证纳税人按照索取指引,即可获取完税凭证。
四、协同配合做好完税凭证开具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国税发[2005]8号文件和本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完税凭证的开具工作。各部门之间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所得税部门要积极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全面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推进为纳税人直接开具完税证明的基础工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协助做好完税证明开具的具体工作,研究完善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开具工作。纳税服务部门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纳税人知晓获取完税证明和纳税信息的渠道。征管科技部门和电子税务管理部门要配合加快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大自然人数据库归集数据工作力度,提高数据质量,为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和开具完税证明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国税发[2010163号;2010年6月28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
目前,一些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牲畜、家禽的饲养,即公司与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向农户提供畜禽苗、饲料、兽药及疫苗等(所有权(产权)仍属于公司),农户将畜禽养大成为成品后交付公司回收。鉴于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企业,虽不直接从事畜禽的养殖,但系委托农户饲养,并承担诸如市场、管理、采购、销售等经营职责及绝大部分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和农户是劳务外包关系。为此,对此类以“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生产的企业,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本公告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号;2010年7月9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开展同期资料检查的通知
为贯彻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同期资料管理,了解企业准备同期资料合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税务总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同期资料准备情况的抽查工作,现将具体要求明确如下:
一、各省税务机关组织本省同期资料抽查工作,抽查覆盖2008和2009两个纳税年度,各地税务主管部门应根据企业关联申报数据,分年度统计本省应准备同期资料的企业名单,严格按照统计抽样方法抽取测试样本(每个年度抽取样本数量应不低于总体的10%),并组织检查样本企业同期资料准备情况。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同期资料抽查工作由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另行部署。
篇3
据一些地区反映,《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60号,以下简称160号通知)中存在一些政策界限不够清晰、管理方式难以确定问题,要求总局及时明确。现补充通知如下:
一、关于纳税申报问题
(一)《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表》金额单位可暂取整数,保留到元。
(二)回国服务的在外留学人员(以下简称留学人员)在办理免税申报时,除了按照160号通知规定提供相应资料外,还应提供所在地海关核发的《回国人员购买国产汽车准购单》(以下简称准购单)。凡是不能提供准购单的留学人员,车购办不予办理免税手续。
(三)已使用未完税车辆,如果纳税人主动申请补税,但缺少《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其他相应资料的,车购办应受理纳税申报。
二、关于计税依据问题
(一)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自初次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使用年限未满10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按每满1年扣减10%,未满1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二)已使用未完税车辆发生转让、补税行为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三、关于税款征收问题
(一)车购办在为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手续时,应实地验车。
(二)车购办对已使用未完税车辆除按照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补征税款外,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规定加收滞纳金。
四、关于退税问题
(一)对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车辆登记注册手续的已税车辆,纳税人可以到车购办办理退税手续。纳税人在办理退税手续时,应提供160号通知规定的所有资料,纳税人如果不能提供退车证明和退车的发票,车购办不能为其办理退税手续。
(二)因质量原因,车辆被退回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按已缴税款每满1年扣减10%计算退税额,未满1年的按已缴税款全额退税。
五、关于免(减)税申请问题
(一)160号通知规定的挖掘机、平地机、叉车、装载车(铲车)、起重机(吊车)、推土机,车购办可依据已下发的《设有固定装置免税车辆图册》(以下简称免税图册)直接办理免税手续,不需再报总局审批。其他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车辆,除总局已下发图片且说明图片视同免税图册的车辆不需再报总局审批外,其他车辆一律重新办理免税申请审批手续,并报总局审批。车购办未接到总局批准免税文件(免税审批表)前,为了不耽误纳税人上车牌时间,可以先征税后退税。
(二)设有固定装置车辆的生产企业在向当地车购办提出免税申请时,需填写《车辆购置税免税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免税申请表),但不用填写免税申请表中发动机号码、车架(底盘)号码、机动车销售发票(或有效凭证)号码和购置日期。此外,还需提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产品所在页码与技术参数页码,车辆内观、外观彩色5寸照片2套。
(三)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流转税处分别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向总局报送免税申请表。总局分别于4月、7月、10月及次年1月将免税车辆图片列入免税图册。
六、关于完税证明问题
车购办在核发完税证明正本前,需将纳税人的车牌号码打印或填写在完税证明正本上。完税证明遗失的,纳税人在申请补办完税证明前需在中国税务报上刊登遗失声明。车购办依据遗失声明为纳税人补办完税证明。
七、关于政策规定
(一)港、澳留学人员可比照留学人员享受税收优惠。
(二)对国家税务总局尚未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
车购办应依照已核定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征税。同类型车辆由车购办确定,并报上级税务机关流转税管理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流转税管理部门应自行制定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备案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在本地区统一。并于每月月末将统一的价格信息上报总局。上报路径为总局 FTP服务器“centre\流转税司\消费税处\车购税”。
(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车辆购置税纳税人逾期申报应交纳的滞纳金按万分之五收取。
八、关于表证单书印制问题
(一) 由于免税审批表是车购办执行免税政策的依据,各地印制的免税审批表需严格按照160号通知规定的格式、尺寸、采用压感技术印制。
(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流转税管理部门应于每月7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上月车购税月报表(式样见附表1)。上报路径同上。
九、本通知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
附件:车 辆 购 置 税 收 入 统 计 月 报 表
编报单位: 单位:辆、元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备注
项 目
征税车辆数量
征税车辆价格
征税金额
征税车辆数量
征税车辆总价
征税金额
合计
(一)汽车
1、国产汽车
2、进口汽车
(二)摩托车
1、国产摩托车
2、进口摩托车
(三)挂车
1、国产挂车
2、进口挂车
(四)农用运输车
(五)电车
1、国产电车
篇4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国税稽查局连破几起重大案件,发现犯罪分子开始利用虚假海关完税凭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今年2月,昆明市五华区国税稽查局在对昆明亚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从销货方江西景德镇市景天贸易有限公司取得的18份增值税进项发票,全部是虚假的海关完税凭证,亚苏公司已于当月用这些虚假海关完税凭证抵扣了进项税金。此案共涉及北京地区企业13家、上海地区17家、江西地区1家、其它地区40家,涉及虚假海关完税凭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205.23万元。
据悉,到目前为止,五华国税局已发现有6家企业采用相同的做案手段,而且这些企业还具有共同的特点:
一是身份的不确定性。这些公司利用假身份证或与经营无关的第三者进行虚假的注册登记,整个公司没有直接经营货物交易的业务人员,没有真实有效的法人或虚拟法人,只有负责人、股东及会计。这些公司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一般是通过中介虚假验资取得,或通过中介介绍购买的。
二是同一伙人办有多家企业,并在不同的地区办理税务登记,从外表看是合法的。
三是从做案手法来看,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源头都是从取得虚假的海关完税证明开始,呈树型结构往下虚开,一环紧扣一环。
四是从公司开具的发票来看,品名繁杂,经营范围较广,如有家公司虚开的发票从办公用品到矿产品都有,进项发票的品名与销项发票的品名却无法对应;从公司的账务看,公司长期零库存经营,无固定仓库,无库存物资,无固定资产。另外,货物的发出地与销售方的注册地不一致,付款方向也不一致。
五是公司经营的货物并非本地区优势产业,且都销往外省市。
六是虚构销售合同,对方一般是自己公司注册地的大、中型企业。他们缴纳少量税款,制造不存在的销售业务,以隐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篇5
[关键词]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完税证明
一、职工有收入所得后的扣缴方式
一类是单位代扣代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职工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收入所得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另一类是自行申报自行缴纳。需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职工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形式
包括三种形式: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时下议论纷纷的月饼税不是一个新税种,就是上面第二种所得以实物形式发放的所得,折算金额后加入收入中纳税。事实上很多单位的员工工资在去除掉“三险一金”之后并不能达到允许扣除额度3500元以上,并不需缴税。
三、职工征收个人所得税项目
主要以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两项所得为主。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的主要区别:工资、薪金所得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劳务报酬所得则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容易混淆的几点情况:
1.发放的职工津贴、在职人员领取的各类奖金(税法规定免税除外、各类加班费、夜班费,补助、保健津贴、讲课费、监考费、先进奖、论文评审费、答辩费等)收入都属于工资、薪金所得,无论是一次性发放,还是分开发放,都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中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绩效奖、专项奖、劳务提成等奖金,由单位分到各科室,再由各科室二次分配到个人。由于各科室二次分配表格上报不及时,致使有的单位各项奖金没有全部纳入工资表。部分奖金没有代扣个人所得税;有的单位的财务部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了减少工作量,统一按一个税率扣缴个税。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个税就是对收入不同的人进行纳税调整,一定据实按职工收入逐一计算个人所得税。
3.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确因工作需要,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指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离休、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4.独生子女费和托儿补助不予征税。
5.有些单位除向职工发放工资、薪金以外,还根据职工从事本单位其他专项工作情况,以劳务费等名义发放所得,这种所得实际是职工工资、薪金所得的组成部分,应与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6.对于离退休后返聘所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以及离退休后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属于个人离退休后重新受雇取得的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
四、职工能涉及的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项目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如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等;
3.福利费、抚恤费、救济金;
4.保险赔款;
5.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6.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7.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8.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项目不同,并且取得某项所得所需的费用也不同,因此,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需按不同应税项目分项计算。用某项应税项目的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该项目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即为该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3500元。
六、税率
1.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按所得项目不同分别确定。
2.应纳税额的计算。
简便计算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七、所得的申报
1.有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向职工发放所得时就进行了代扣代缴。
2.需自行申报的,向受聘单位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送。
八、税务局开具完税证明
税务局将采取两种方式为已实行明细扣缴申报的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一是年度终了,税务局通过邮寄向纳税人寄送完税证明。二是纳税人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完税证明的,可持本人身份证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其身份及在一定期间内个人所得税税额后,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是每个单位的法律责任。单位和个人要提高正确纳税和扣缴义务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法治、有序、公平、和谐的税收氛围。
参考文献:
[1]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 王浩然.
《辽宁经济》,2007年8月.
[2]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的
几点建议.徐晔.《税务研究》,2007年6月.
[3]对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李学翠.《科技
信息》,2007年8月.
篇6
权利义务如何对等
看了税务总局的规定,笔者不禁纳闷:实体性的义务,程序性的权利?说白了这样的权利义务本质上就是:公民程序上拥有排队权利去履行实体上纳税义务。这样的规定不能解决我们对于纳税人权利的悬疑,我们不仅需要程序上的权利保障,我们更需要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对等,在纳税人的权利义务保障上我们需要实体上权利义务与程序的权利与义务的同时对等。
诚然,纳税人的权利并非一个行政法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笔者想指出的是,在纳税概念混乱的今天,比如我们由于是价内税,而非价外税,再比如我们由于采取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而税收真正承担的消费税,使得很多公民纳税却不知道自己是纳税人的今天,作为专司税收工作的行政部门,对于税收概念体系有着清楚了解的人,再也不能搅混水了,将行政领域一方面的纳税人的程序性权利,作为崇高的法律概念来用了。
纳税人的义务很必要,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实体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完税证明涵养公民
发放完税证明是公民的信誉凭证,首先证明了公民依法纳税,此外,在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你的个税额算出你的收入,进行赔付。但实际上,完税证明不只承载着这些效用。
税单是一张纸,但这张纸具有公民意识教化的意义,每张税单都会滋养民众的纳税人权利意识和公民精神。我纳税了,我就应该享有相应的公民权利。公民为何要纳税?纳税是用于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正是在这种权利主张中,公民的意识得到蓬勃生长。
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相关部门一味强调公民的纳税义务,却有意无意地忽略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这就使得相当多的纳税人并不清楚自己作为纳税人究竟享有哪些权利,而作为征税方的政府似乎也没搞清楚自己征税的权力究竟来自何方。要涵养纳税人的公民意识,就需要从一张小小的完税证明做起。
赋予纳税人身份意识
纳税人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究竟纳了哪些税、纳税多少?按照中国的税制,消费者在购买各种消费品的时候,其实就在缴纳消费税,因为我们实行的是价内税,但缴纳了多少,却一直是一本糊涂账,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就已经成一个纳税人。而工薪层每个月都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至今绝大多数人没有收到纳税凭证。既然公众承担了纳税义务,都在用税收支撑公共财政支出,那么,为什么不能明确纳税人的身份和权利呢?为什么不承认纳税人的主体地位?
有了明确的身份意识,才可能有责任意识。作为纳税人,当然也关心自己的付出在服务社会方面是否产生了经济效果,关心税收的使用情况,是否有效率,有没有被浪费甚至被侵吞。
显然,这一切都有赖于纳税人知情权的实现。
纸上的权利站起来
《读者》杂志曾介绍普通美国公民杰森因新年未收到纽约市政府邮寄给每位纳税人的“贺年台历”,执意专程赶到市政大厅去“理论”。原来,这份在“福利台历”上,市政府会将上一年的税收、支出等情况,以及监督电话号码等信息予以公布,接受全体纳税人的监督――纳税人的权利就是这样感性和具体,直接与便当!
篇7
第一种情况:有房无贷;办理流程是:
1、带好三证(结婚证、身份证、房产证)正本及复印件。
2、去房屋所在地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先在预检窗口告知是来办理房产证增加配偶姓名事宜的,窗口工作人员会审核提交的材料,如果材料齐全就给一个号码,然后凭号码去相关窗口办理。
3、新房产证可以设定密码,房地产交易中心会告知一个初始密码,之后可自行更改。
第二种情况:有房有贷;办理流程是:
1、先去银行办理抵押变更手续(具体事宜请咨询各银行)。
2、其他步骤同“有房无贷”。
夫妻贷款尚未还清,房产证上加名字的方法:
篇8
摘要 工程总承包结算比较复杂,税务局通常对工程结算采用一税一票制,即交一次税开具一张发票,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由于存在分包,则要采用一税两票制,即交一次税要开具两张发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有时会使财务核算和工程结算遇到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税收政策分析,结合实际业务,更好完成工程结算任务。
关键词 一税两票 代扣代缴 所得税
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近年来不断发展完善,已经被许多大型和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业主所接受,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承包商如何进行财务结算,如何使财务结算更优化,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值得深入探讨,下面从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工程结算业务进行分析。
一、代扣代缴税款
税法明确规定,建筑业工程实行总承包、分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他人,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也就是说,存在工程分包的情况下,总承包单位应以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方价款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分包人应该就其完成的分包额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
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结算时,总承包单位根据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开具发票给发包单位,发包单位根据发票金额支付总承包单位全部工程价款。分包单位与发包单位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分包单位只与总承包单位发生联系。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总承包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将自行完成工程收入和分包单位完成工程收入进行区分,将分包工程营业税金及附加作为代扣代缴税金单独申报缴纳,并向税务机关提供总包与分包协议等资料。因为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收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履行的是代扣代缴义务,分包工程实际纳税人为分包单位,在分包工程完税证明中应注明代扣代缴分包单位税金。总承包单位应将完税证明原件提供给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将完税凭证复印作为代扣代缴分包单位税款的支付凭证进行会计处理。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工程收入开具发票给总承包单位,因分包工程税金已由总承包单位代扣代缴,分包单位不再对此收入申报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但应向税务部门提供完税证明和分包协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对建筑业扣缴义务人作出了如下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时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营业税扣缴义务人:1、建筑业工程实行总承包、分包方式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而2009年1月1日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删除了“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的规定,增加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的新规定。
按照修订后的条例规定,意味着建筑企业的以总承包人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不能代扣代缴分包单位的建筑工程营业税金。
这样看来,工程结算按新税法规定,分包方就分包合同额去施工地税务局报验交税开具发票,总包方按总包与分包差额部分去施工地税务局报验交税开具发票,从税法规定完全是合理的,但各地税务局对税票和发票使用规定,实行一税一票制(交一次税开具一张发票),如果我们按照税法规定去做,最后很可能一税两票开不出来,导致重复纳税。为了保证业主结算,方便工程款催收工作,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前期与施工地税务局进行协商,由总包方代扣代缴分包方税款,进行一税两票工程结算,而施工地税务局把税款完税证开具给总包方,不再为分包方出具代扣代缴完税证,总包方为分包方出具完税证复印件进行会计核算。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税务局对发票和税票使用规定不同。这种做法会导致分包方财务核算没有正规的完税证。
还有另一种方式,我个人觉得更合适一些,就是总包和分包一起去施工税务局,税务先开具分包税票和发票,总包方出具税款,用分包的税票去向业主开具总包发票,代为缴纳的税款从分包商的工程款中扣回。这种结算方式总包方用分包商的完税证复印件最为扣款凭据。
二、所得税征收
自2003年以来工程总承包在煤炭行业兴起,企业所得税一直困扰着工程总承包异地结算,许多施工地税务局往往以各种理由强制征收施工企业所得税,从各地税务局来看,每个税务局都想尽量把税源留在当地,完成上级考核指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增加税源,不断加强对异地工程管理,尽可能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提高纳税人税点,主要策略是通过出台一些地方性文件,在程序、时限、合同和财务管理上等绕开税法要求,提高地方税源收入,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要求企业在当地缴纳所得税,税点为合同额的2.5%,相当于合同利润率为10%。后来随着总承包业务的广泛开展,业务越来越多,一些企业将这种现象反馈到了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国税局下发了156号文件,对所得税征收问题给出了明确答复,明确了施工地和机构地税源分割问题,即0.2%所得税在工程施工地缴纳,取得税票回机构所在地可以进行抵扣,0.2%所得税以外的在机构所在地缴纳。
针对此规定,一些地方税务局要求总、分包方按开具发票额在施工地各缴0.2%的所得税,出现了重复纳税现象,但因总包方要代扣代缴分包方税款,进行一税两票结算,税务局会把完税证开具给总包方,会造成分包方回机构所在地无法抵扣税款情况,(税款抵扣必须是完税证原件,名头必须和企业一致)。现在一种做法是,和施工地税务局进行协调,只缴纳一份所得税款,开具给总包方,回机构所在地抵扣,这种做法会造成总包方税收负担。
另一种做法,就是要求税务局把0.2%所得税开具给分包商,把总分包差额部分开具给总包方,各抵扣各的,这种做法更合理些,谁的工程谁负担税收。
对于勘察设计单位来说,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有承揽工程总承包工程资质,但没有施工资质,工程建安部分采取分包方式完成,营业税是差额纳税,即总包减去分包后余额纳税,但0.2%所得税应如何缴纳?税法没有明确,现在比较混乱,这点对施工地税务局没有影响,主要对企业税收负担和企业所在地税务局税源有影响。
我个人认为采取差额纳税方式能比较好些,即同总包方承担营业税统一,分包出去的工程0.2%所得税由分包商在施工地缴纳,回其机构所在地抵扣。下面我对以上两种情况进行下分析:
如果按第一种方式缴纳,全部所得税都由总包方缴纳抵扣,我认为此种方式欠妥,从国税局156号文立法精神来看,此文件目的就是明确施工地和机构地税源分割问题,使两地税务局不再因为税源问题争执;从总包方国税而言,总包方把工程分包出去,分包商也是独立法人,应该缴纳0.2%所得税回其机构地进行抵扣,此业务完全合法合规,属正常业务,如果总包方完全承担下来,回机构抵扣,减少了总包方机构地税源,如果税务稽查下来,将存在重大税务风险;从施工地税务局而言,不会计较此税应该由谁缴纳,他只需按合同额,把这块税收收上来即可;
如果按第二种方式进行结算,跟着营业税走,整个工程分成两部分,分包部分和总分包差额部分,总包方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就是差额部分,而0.2%所得税应该跟着营业税一致,即也按差额部分缴纳,回机构所在地抵扣这部分差额税。这样做,从业务流程看,完全说的过去,差额纳税;从税务上而言,可以规避掉稽查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从分包来说,如果0.2%所得税分包缴纳后,回其机构地也可以正常抵扣,属正常纳税行为,不增加分包纳税负担;从总包来说,采取差额纳税,也符合实际业务;从工程实质来看,总包方纳税义务就是差额部分;从总包方利益最大化看,即使将来税务没查到或是新的税法解释说明没出台前,那么我们也应尽量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企业所得税法.
[2]营业税法.
篇9
案例:大连某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由美国某公司进口一套大豆出仓系统。2005年11月,出仓机的滑动式轴承磨损严重,通过“无代价抵偿”方式更换了一套滑动式轴承,已损部件未退运出境(以下简称“第一次更换行为”)。2006年6月,该轴承环又产生严重磨损,经商检部门检验是设计缺陷。企业与外方签订索赔协议,将滑动轴承更换为滚动轴承(以下简称“第二次更换行为”),又拟以“无代价抵偿”方式向海关申报。
第一次更换行为如何申报?如何征税?
第一次更换行为符合“无代价抵偿”货物的定义,但海关对这批更换料件仍应照章征税。原因在于其原进口货物未退运出境且未放弃交由海关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征税管理办法》)第34条的规定,“纳税义务人申报进出口无代价抵偿货物,被更换的原进口货物不退运出境且不放弃交由海关处理的,......海关应当按照接受无代价抵偿货物申报进出口之日适用的税率、计征汇率和有关规定对原进出口货物重新估价征税。”一方面,为保证依法征税,第一次更换行为应照章征税(因原货物仍留在境内);另一方面,为保障税赋公平,海关对其留在境内的磨损件应估价征税,并把原多征的税款退还给纳税义务人。
第二次更换行为如何申报?如何征税?
第二次更换行为不符合“无代价抵偿”货物的定义,海关对这批货物应以“一般贸易”的方式通关并照章征税。原因在于2006年申报的替换件(滚动轴承)与原进口货物不完全相同或与原货物不完全相符(原进口货物是滑动轴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的规定,此种情况下,首先纳税义务人应该向海关说明原因;其次,如海关认为理由正当,且其税则号列未发生改变的,应当按照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有关规定和原进出口货物适用的计征汇率、税率,审核确定其完税价格,计征应征税款;第三,如果纳税义务人申报进出口的免费补偿或者更换的货物,其税则号列与原货物的税则号列不一致的,不适用无代价抵偿货物的有关规定,海关应当按照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征收税款。在这个案例中,两者税则号不一致,滑动轴承归入8483300090,滚动轴承归入8482项下,按照上述规定的第三款,海关应该按一般贸易进口方式征收税款。
进出口企业还应注意,向海关申报“无代价抵偿”货物有一个时限,即“在原进出口合同规定的索赔期内且不超过原货物进出口之日起3年”。
企业向海关申报进口无代价抵偿货物,应当提交以下单证:
(一)原进口货物报关单;
(二)原进口货物退运出境的出口报关单或者原进口货物交由海关处理的货物放弃处理证明;
(三)原进口货物税款缴款书或者《征免税证明》;
(四)买卖双方签订的索赔协议。
海关认为需要时,纳税义务人还应当提交具有资质的商品检验机构出具的原进口货物残损、短少、品质不良或者规格不符的检验证明书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企业向海关申报出口无代价抵偿货物,应当提交以下单证:
(一)原出口货物报关单;
(二)原出口货物退运进境进口报关单;
(三)原出口货物税款缴纳书或者《征免税证明》;
篇10
车辆注册日期就是向车辆管理所申请注册获得批准的日期。
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1、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2、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
3、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
4、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
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精品范文
1完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