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动物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0:1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动物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它足有六七厘米长很像青蛙但比青蛙丑得多。它的头宽宽的、扁扁的前边是一张很宽的大嘴,两只骨碌碌的大眼睛在头的两侧突起,真像冒出来的两个泡泡;黑绿色的后背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乳黄色的肚皮圆鼓鼓的,像气吹起来似的,肚皮上还有棕色的斑纹呢!
看了一会儿后,我把它放掉了,然后躲在一旁,想看看它是怎么捉害虫的。正好几只苍蝇落在草叶上,被蟾蜍发现了。它慢慢地凑过去,停下来,静静地盯了一会作,后腿一蹬,向上一跳,对准一只苍蝇伸出舌头,一下子把苍蝇粘住了,舌头再往回一缩,一眨眼的功夫,美餐就进了肚子。看到它真能捉害虫,我真有点喜欢它了。可奇怪的是,它为啥用舌头粘苍蝇呢?问了爸爸我才知道,原来舌头就等于它的手。它的舌头前边固定不动,后边可以自动翻卷,和其它动物正相反。
从这以后,我更喜欢蟾蜍了,不再叫它丑八怪、癞蛤蟆了。它足有六七厘米长很像青蛙但比青蛙丑得多。它的头宽宽的、扁扁的前边是一张很宽的大嘴,两只骨碌碌的大眼睛在头的两侧突起,真像冒出来的两个泡泡;黑绿色的后背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乳黄色的肚皮圆鼓鼓的,像气吹起来似的,肚皮上还有棕色的斑纹呢!
从这以后,我更喜欢蟾蜍了,不再叫它丑八怪、癞蛤蟆了。
篇2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观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42-01
如何写作文,作文写什么,往往成为小学生眼中最为困难的事情。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而引导他们用观察的钥匙,去开启作文的大门。现笔者就如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浅谈以下三方面的看法。
1 培养观察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有趣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要使他们认真观察事物,首先从观察的兴趣培养起。
1.1活动观察激趣
观察不是冷眼旁观,而是需要热情满怀地投入到生活当中,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如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大家的神态动作等;或者布置学生每人养一盆植物,让他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花、茎、叶的色、形、味;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喂养小动物,并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有着亲身体验的观察活动,既能激发小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他们在遇到类似题目的作文时,能有丰富的感受可下笔。
1.2阅读观察激趣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美好的文章对事物的描写都非常生动具体。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文中作者对杨梅形状、味道等细腻的描写把学生们都吸引住了。此时,笔者就要求学生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在写之前,笔者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堂上,让大家先认真观察,并说一说水果的样子,为什么喜欢这种水果,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桔子,其中一位同学这样描述:“桔子穿着一件橙红色的衣服,剥开桔皮,一片片桔瓣上还披着一层薄薄的蕾丝……”多么形象的语言,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深入观察,才有了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
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观察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热情地观察周边的事物,也应引导他们参与到生活当中。例如,不仅可以在校园中寻找春天的脚步,也应动手为学校增添春色;不仅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还应自己也拿出行动来……这样不仅使观察活动趣味化,也能让作文内容更加健康和充实。
2 训练观察方法
写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也讲求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指导、训练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2.1顺序法
观察应当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才能避免无章。例如,在观察动植物时,要由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观察景物是要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观察人物时,不仅要注意外貌,还要观察其动作及语言,并由此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在顺序观察法中,方位顺序又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取一个固定观察点,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对对象进行观察描述;其二是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例如,在《画杨桃》一课中,文中的作者就从与同学们不一样的角度观察杨桃,结果画出来的杨桃是五角星形状的。在写作练习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种事物,然后再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更加正确、完整地认识事物,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
2.2比较法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再进行判断与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例如:在写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小动物,进行连续性的比较观察,作一些观察笔记,从而掌握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在具体落笔时,就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观察得最细致和自己最感兴趣的那种小动物的特征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会有“特征”可写,有话可说了。
2.3追踪法
追踪法,就是让学生对某一人或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行连续性的、反复性的观察,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完整地认识观察对象,获取更详细而真实的作文素材。例如:同学们从小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终日享受着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就能把《我的爸爸》、《妈妈的一天》、《我爱我家》之类的作文写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平时对父母的付出都习以为常,也并不十分了解爸爸妈妈的用心,这就需要他们对爸爸或妈妈进行跟踪观察,这样才能捕捉到更多感人的作文素材。
3 培养想象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还需要建立在想像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象征意义,或相似事物的对比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作文内容更具生动。例如:在写《奇妙的旅行》时,笔者带学生去操场边的“蚂蚁王国”进行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在汇总视觉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蚂蚁王国”的臣民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建造自己的家园的?又是怎样相处的等等。其中有位同学就这样写道:蚂蚁们步伐整齐,喊着号子“一二一、一二一”就轻松地扛着一条大青虫往自己的王国走去……这样,就在学生的仔细观察下,经过合理的想象后,写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作文片段。
总之,面对学生的作文困境,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们的写作信心,培养兴趣,找准方法,带领他们以观察为钥匙,开启作文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魏木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版),
篇3
一、可以“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写作素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无“米”,主要是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要想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作文,必须帮学生解决“无米”之忧。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随时随地融于课堂,并且计算机容量大,可以贮存大量信息,资料。供同学们写作时参阅,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班级的班队会活动,都可用录像拍摄下来输入多媒体,在作文课上运用。由于拍摄的人和事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他们亲身经历的,所以,大大改正了学生写作的空洞无物,脱离生活的毛病。发动学生收集照片,让学生人人参与收集写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现在生活富裕了,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我让学生带着照相机把一些名胜古迹拍摄下来,带回学校。在过生日时也拍几张有代表意义的照片,然后,我把这些照片收集上来,分类制作成一套套幻灯片,如苏州的狮子林,济南的大明湖,北京的颐和园,我们的生日等系列幻灯片,在学生写作时,随机播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二、可以“活”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是《大纲》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小学生作文往往比较空洞。如有一次写课间活动时非常积极,可真让他们写起来却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重点,没有条理。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观察能力差,没有正确的观察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重要一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有可能性,是指导学生观察的有力凭借,无论写景状物、写人记事,都可灵活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观察指导。
1.指导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的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联系,全面、有效地认识事物,观察有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作文才有条理。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观察时按怎样的顺序观察,运用什么样的电教手段,要根据观察的目的、认识的实际需要、事物的特点灵活运用。如在观察动物形态时,我利用投影这一简单、易于操作的电教手段,先利用投影,把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下面配有观察方法的介绍。告诉学生观察动物时先观察动物总的形态怎样,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位的顺序依次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植物时可用录像,第一步边放录像边介绍观察植物一般方法。先看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在看看平时是什么样儿?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的?第二步利用录像定格的方法再深一步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把录像重放一遍,让学生有完整的印象。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可以指导有顺序地观察动、植物,还可以观察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事情的发展变化。
2.指导小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 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丰富多彩的,各种事物有各自的特点。观察、认识事物,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他们的异同或变化,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的作文才有特色。观察事物时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有效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观察小猫的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观察到青蛙的舌头和其他动物的舌头不同,舌根生在口腔底部的前面,舌尖伸向里面,舌头又宽又长,前端开衩等特征。
3.指导小学生观察要结合联想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引导他们联想,即由眼前的所见、所闻或引起他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补充或印证眼前的观察,或与眼前的观察作比较,相映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察和联想紧密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联想而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如观察暴风雨中的小草,我利用录像指导观察时展开联想:想一想暴风雨中的小草是如何抵抗暴风雨的?学生通过录像画面,被雷雨中的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不由得说到:“虽然小草被大雨无情地一次又一次砸倒,被狂风一次又一次撕扯、摧残,但它还是不屈不挠,只要风势一小,依然挺起胸膛,精神抖擞,不管那暴风雨怎样拼命发威,也征服不了勇敢的小草。”当多媒体呈现出蔚蓝天空中的白云时,学生由飘动的白云联想到,时而像一群白色的绵羊,时而又像从天空中飘落的棉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观察结合联想,才能使写出的文章形神兼备,充满儿童情趣。
篇4
我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周边可观察物体的特点,同时结合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写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农村与大自然亲密关系以及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实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杨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杨树的干、枝、叶、花、种子。在引导学生观察杨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杨树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杨树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然后,再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实地观察杨树,什么时候抽芽,什么时候播撒种子。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按季节变化结合农村特有动植物,教学生写景状物
看见了,才会心中有所想。心中有所想,下笔才会有东西可写。因此,我经常根据季节变化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自己家的菜园,田间,路边,这里到处都有丰富的可观察素材。我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观察题目以及习作要求,构建了按季节写景状物的生活化作文。渐渐的,班里的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有新发现。
篇5
1 出题形式单一,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作文形式常常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大多数教师拘泥于课本中所制定的作文教学内容,很少根据学生实际和农村实际情况来出题。
2 作文内容重复,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所写内容大都是"假期中的一件事"、"我的家庭成员"、"我敬佩的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而农村学生大都生活单一,遇到人和事也少之甚少,更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和记忆。此类作文对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吸引力,如何能写好。
3 作文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和个体差异
为了方便布置,方便讲评,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大都是千人一题,无论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无论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教师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针对性。
单一的形式,重复的题材,统一的要求,扑灭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扼杀了他们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觉得作文难、作文烦,渐渐地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作为一名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及时更新作文的设计理念,使作文设计的思路更开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这些崭新的理念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⑴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写作。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
① 画配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信手涂鸦是他们的最爱。这时,老师可让他们将自己所画的画配上"话"(语言文字),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② 给作文穿上美丽的新装。
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注重个性的展示,可让他们为自己的作文本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为每次的作文配上可爱的插图。当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时,可让学生在这次作文旁画一个笑脸,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③ 我的作文发表了
能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收到稿费,是每一同学都梦寐以求的事,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从每次作文中选出几篇比较好的文章,以书信的形式告之学生,某某同学,你的作文《xxx》,被《明日之星》(班级墙报的名称)杂志所采用,转寄稿费一元。喜欢交际的学生能收到别人写给自己的信都很兴奋,何况还有象征性的稿费,这无疑也会促进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首先爱上写作,乐于写,这样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⑵ 以生活为源泉,让学生会写作。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光有浓厚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写作之"米"(材料),这"米"从哪里来呢?可以是教师给的(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也可利用一些生成的资源,作为写作的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找的(这里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
① 培养观察能力,力求让学生发现"米",加工"米"
A 什么是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它是学生写好习作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感受事物。
观察实物
教师可结合看图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一幅图,要以怎样的顺序来看,告诉学生内容不同观察的方法也不同。还可在课堂上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实物的颜色、形态、特点、大小等。
B 观察生活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雨前和雨后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的雷声响的也不一样。还可把学生带到菜地、集市等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让他们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什么特点。在观察充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可以植述看到的景象,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可积累写作素材又可练笔,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好品质,可谓一石三鸟。
② 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米"
在学生自找"米"的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米",使学生有话可写。某教师在进行一种动物的习作训练时,上课后自带一种小动物进教室,让学生给这个小动物起个好听的名字,再近距离地观察它。使学生和小动物有了亲密的接触,在充分了解小动物的基础上教师故意制造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等学生的各种活动停止后,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这样的情境创设,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又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减少了写作的束缚,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⑶ 以需要为切口,让学生要写作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表示他能将这种写作的激情坚持到底,只有将写作和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再通过相应的目标诱导和刺激强化产生一种行为,让学生养成有话就记在本子里,有发现、有感受、有体验就写下来,使这种写作行为演化为一种需求,进而成一种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时,这种激情才会长久。
篇6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对作文素材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但这对小学生不太适用,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素材,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使用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1]。
(二)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已经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提升学习效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教师缺少单独的教学设计,仍以传统观念进行教学,只是对教学任务进行粗略的介绍,教学方式也没有改变,只是将板书转移到多媒体中,没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改革,教师创新意识差,作文教学形式仍和以往相同。
二、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进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转变作文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注重布局谋篇、逻辑修辞、遣词造句的指导,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对照文本范读、口述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优秀作文。而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口语讲述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得以转变,教师可以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将例文展示出来,范读时再配上音乐以增强感染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多媒体引入作文教学,也转变了教师“板书”讲解写作要点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声、像、图,设计新颖、有趣的视频,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对写作要点进行讲解,可以提升写作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实践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融入作文写作,因为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要想有良好的写作题材,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引导其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情境,将其融入生活场景,增强学生亲切感的同时扩展写作素材。例如,在小学语文《一件难忘的事》教学中,教师可先将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然后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对难忘的事情的图片或视频进行收集和整理。例如,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每名学生都在讲台上用多媒体播放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一件事情,向同学和教师讲述具体经过,对事件细节进行回忆,然后教师和学生展开互动,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回忆和讲述后,教师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然后提出写作要求。这种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为学生创建写作的情境,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会学生对难忘的事情进行记录,不但符合学生对课堂要求,还实现了课堂互动性。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观察
任何学科都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记录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加强自己对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中,进行观察。例如,在“我最喜欢的动物”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可先在网络中下载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视频,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对动物进行观察,引导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引导手段,引导学生对动物由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如一只小猫,教师先展示小猫的远景图片,学生观察到小猫的体型特征、皮毛颜色等大致情况后,教师再将图片放大,或者只展示小猫的局部特征,引导学生详细观察,然后教师可对图片进行提问。例如,同学们观察到小猫的眼睛像什么?学生回顾对小猫的印象,然后对其进行描述,有的说像玻璃珠、有的说像星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过程中就积累了写作素材,这就使得作文写作中学生有丰富、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2]。
篇7
关键字学生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26-0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①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②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又如在练习写小动物的时候,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每处放一种小动物,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如鸽子羽毛的颜色比色彩艳丽的鹦鹉要单调的多,但它的独特之处是鹦鹉所不能比的。这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有的说鸽子会送信;有的说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2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1训练思维注重想象。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如写《××的对话》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动?接着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四一六人),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这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2.2培养想象训练能力。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篇8
关键词:观察;坚持不懈;素材;兴趣;栩栩如生
小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一般都感觉没什么可写的,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就是“言之无物”。根本原因是平时不知道积累材料,那么作文的内容从哪里来呢?就是从生活中来,怎么从生活中来呢?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可见,观察在作文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学生写好作文,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好写作素材。那么,具体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每天和自己的老师、同学生活在一起,一定会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影响,每个人的影像就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很多让你感到难以忘怀的事情发生,会让你拿起笔来把它记录下来,当你把它拿给别人看时,你的东西就会很感人,因为这是你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二、在调动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
比如说:观察静止的事物,他们在我们的眼里是“死”的东西。还有对动物的观察,捕捉动物的形态特征,如: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以及身边的各种人,观察它们或他们的神情、动作等特征,从而刻画出栩栩如生、各式各类的形象。还有在语言观察方面,观察人物语言,要长期坚持,认真记录,既用心,又用笔记。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就是这样积累素材的,当然还有许多观察方法,在学习中去一一引导,脚踏实地地去教,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在教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篇9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篇10
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生活的细节之中,拓展习作训练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养成生活学习习惯和习作习惯,进而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范例和仿写相结合
习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表达训练,它既可以衡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理解的水平,还能考查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能力。所谓习作能力,就是指对客观事物、对生活情境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有人常说,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学生习作的优劣。
学生写作文,要学会把看到的人、事、物用文字描述出来。要写好作文,不妨从仿写开始。例如,要求学生描写动物时,指导时先提供一些范文。如三年级的课文《翠鸟》有这样一句:“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的花纹。背上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按范文的结构描述。这样既有范文,又有实物,学生就有话可说,从容落笔。
为了检查学生所写的动物是否真实合理,教师可让学生隐去习作中的动物名称,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来猜他所写的动物。这样,在热烈的气氛中,总结猜中的原因是作者抓住了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形象的描写,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描写物品、景物、人物等,都可以采取观察和仿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训练。这种基本功练得扎实过硬,学生想写什么就能写什么,写什么就像什么,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二、观察与积累相结合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最后东拼西凑出应付差事的习作,这样的习让评阅教师读来,乏善可陈,空洞无物,语言干巴。那么如何改变习作教学这种困顿的局面,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呢?我认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广泛猎取生活,深入挖掘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宋代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有深刻的启示。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所在。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有很大的局限;二是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等。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多方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乐观积极地投入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活动实践中。这样,那些小到蚂蚁搬家,大到日月星辰,都是他们习作的素材。
三、指导与示范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写下水文、范文,这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强大的带动示范作用。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因此,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指导示范,既要动口,还要动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游泳当然要教些游泳的道理,但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去游一阵子给学生看看,对学生的好处更多。”可见,习作教学中教师主动示范,常常“下水”,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启迪学生作文思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下水方知水深浅,下水方知习作艰。如,在指导学生初学写作议论文时,学生总是感到无从写起。这时,我先将自己写的下水文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读去感去悟,再听听他们的意见,并结合自身体会,谈写好此类习作的我的感性认识。这样有的放矢的指导,比随便念两篇范文给学生模仿效果要好得多。再者,师生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了习作的积极性。这样指导、练习,示范,感悟,学生习作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阅读与练笔相结合
语文课本中选文多种多样,包罗万象。因此,我有意利用大作家的优秀范文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模仿。在学生学习之前,要求他们准备相关的习作片段,然后与优秀范文对照。在此基础上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与自己的习作不足,再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这样在写——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读写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