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表现证明范文

时间:2023-03-27 22:3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实表现证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实表现证明

篇1

一、从一个案例出发

2001年9月27日,广东四会市法院莫兆军法官开庭审理李兆兴告张坤石夫妇等4人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庭审过程中,原告李兆兴出示了张坤石夫妇等人出具的借条,而被告方则辩称借条是在李兆兴与冯志雄持刀威逼的情况下被迫所写。经审理,莫兆军认为被告的辩称内容没有相应证据的支持,于是认定借条有效,判决被告败诉。2001年11月14日,张坤石夫妇在四会市法院外喝农药自杀身亡,公安机关遂介入侦查,李兆兴这才承认借条确系其胁迫张坤石夫妇所写。

随后,检察机关以莫兆军涉嫌“罪”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莫兆军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客观上没有的行为,对张坤石夫妇自杀的行为主观上也没有过错,张坤石夫妇自杀身亡的后果和莫兆军履行法官职务的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于是判决莫兆军不构成犯罪。一审判决后,肇庆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6月29日,广东省高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作出的无罪判决。

二、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概念辨析

莫兆军一案中,张坤石夫妇心中认定的是“受胁迫出具借条”的客观事实,而法官莫兆军作出判决的依据则是因“被告举证不能”而认定的借贷关系成立的法律事实。由此,我们不得不对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这一对概念做一下比较。

客观事实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却可以为人的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和事件。法律事实则是指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可以把法律事实理解成按照法律的要求,通过相应的司法程序经由证据支撑起来的事实。

客观事实是法律事实的基础,但是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之间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两者在质和量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质上,因为法律事实是司法证明的事实,而司法证明是一种人的行为,是将过去发生的案件事实转化为当事人和法官主观认识的事实,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一定的人的主观因素,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在量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证据会在证明过程中灭失或被过滤掉,再高明的侦查和推理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客观事实的全部内容。

三、证明标准和证明目的的概念辨析

司法证明的标准,是指司法证明必须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司法证明的目的,是指司法证明主体所追求的目标。在司法领域,这两个概念经常被人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的含义并不尽相同。

第一,证明目的是确立证明标准的基础和依据,证明标准是证明目的的具体化。第二,证明目的是各个证明主体要追求的目标,贯穿诉讼过程始终;证明标准则则主要是司法人员在作出判决、、批捕等决定时应考虑的问题。第三,证明目的贯穿整个诉讼过程始终而不发生变化,证明标准在不同诉讼阶段却有所区别,比如判决阶段、阶段、批捕阶段的证明标准都各有差别。第四,证明目的在各种案件中都应该是一样的,但是证明标准于不同种类的案件则各有不同,比如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不同,轻微犯罪案件和严重犯罪案件的证明标准也存在差异。

由此可见,证明目的无疑是明确案件的客观事实,带有一定理想色彩,是证明活动的追求和方向,在司法实践中,证明目的并非必须实现,而证明标准则是具体案件中运用证据必须予以明确的法律事实。

四、我国现行法律所确定的证明标准及缺陷

目前我国三大诉讼法都没有对证明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按照相关立法条文,我国现行证明标准可以概括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样的证明标准无疑存在重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将证明标准定格为“案件事实清楚”,而没有明确究竟是法律事实清楚还是客观事实清楚,这样模糊的规定使司法人员难以把握,从而造成证明标准的随意性。(2)三大诉讼法证明标准的统一意味着一元化,这违背世界各国证据法的一般规律,不科学也不合理。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告人是否构成了犯罪以及该如何处罚,这不仅关系到普通公民的重要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权利乃至政治权利,还关系到社会法益、国家法益;民事、行政诉讼一般只涉及公民、法人的财产权利、较低层次的人身权利,而与人身自由、生命权、政治权利关系不大。在一般情况下,案件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法官处理案件的谨慎程度和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自由意志是不同的。

五、我国证明标准的观念转变

证明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问题。多年来,我国学者一直坚持以“客观真实说”为证明标准的基本观念,司法人员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诉讼活动中把“客观真实说”作为指导原则。在以前的法制环境,对“客观真实说”的任何质疑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后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一些学者提出了以“法律真实”作为司法证明标准的观点,从而对“客观真实说”作为证明标准的“适格性”提出了挑战。

“法律真实说”一派的学者认为,客观事实在实践中不仅不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同时还会引发一连串严重的后果,如任意司法、藐视法律和法治等。而“客观真实说”一派的学者则认为,法律真实无法代替客观真实标准,一旦如此,就会将起码的公平正义抛诸脑后,从而危及司法公信力的根本。

篇2

为了做好我镇今冬征兵工作,根据县政府9月23日召开的征兵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对我镇征兵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准备(9月24日—9月29日)

1、搞好调查摸底、预告、召回预征对象,作好相关准备;

2、调整镇征兵领导小组成员,制定征兵措施;

3、组织学习《征兵工作条例》和有关政策;

4、搞好宣传发动,鼓励适龄青年报名应征;

5、准备征兵工作会议材料;

6、召开全镇征兵工作大会。

二、报名初检、初审(9月30日—10月30日)

1、报名。9月30日至10月25日,适龄青年到村报名登记,报名时请带好本人户口簿(或身份证)、毕业证、近期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四张。10月8日开始,各村(社区)每天下午3点前将报名人数上报镇武装部。

2、初检、初审。10月26日,由各村民兵连长将适龄青年统一带到镇人武部,由卫生院医生对其进行初检,派出所进行初审。

三、送县体检。11月1日—11月11日,参加县征兵体检。由镇武装部将初检、初审合格青年统一带到县征兵体检站进行体检,到县体检的车费、船费、食宿费用由政府承担,到县体检期间,必须服从县、镇的统一安排,不得擅自行事。

四、政审工作和病史调查。11月12日—11月19日,镇里将会同派出所、卫生院、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学校等有关人员对体检合格人员按征兵条件进行政治审查和病史调查。填写走访调查表。对外出务工青年,必须得有当地公安机关出示的现实表现证明。

五、初定新兵和接兵部队走访。11月20日—11月30日,征兵领导小组对政审合格青年进行定兵,并报县征兵办。同时,各接兵部队对应征青年进行家访。

六、新兵服装发放。镇武装部将在新兵集中前1天将新兵服装领回,并发放到新兵手上,做到每名新兵不缺一件物品。

七、签订责任书。为确保无责任退兵,新兵家长、新兵与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此责任书明确,新兵到部队后,由于思想原因,不安心服役等造成的退兵,必须依法追究新兵家长及新兵的责任,并承担一切费用。